冷链物流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2:02

冷链物流的特征篇1

本文概述了冷链物流的特征,分析了陕西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陕西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应用先进的冷链技术装备;发挥配送中心的集散作用,缩短货物运达期限;推进企业间联盟,实现共同配送;注重冷链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结合。

【关键词】

冷链;物流;陕西

陕西作为农业大省,农副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潜力巨大。现今,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几乎都能感觉到低温技术的存在。特别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农副产品、水产品、肉食品、饮料等行业,都与低温技术紧紧相关,且已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低温冷链。进一步发展冷链物流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冷链物流的特征

冷链物流区别于一般物流,操作过程中的要求也与一般物流不同,无论从产品特点、装备技术还是物流企业的运作管理,都与一般物流存在区别,其主要特征如下:

1、高水平

冷链的关键在于货物的保质,冷链运作技术含量高,对不同品类的货物采取对应的温控措施,因此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对于服务水平具有关键作用。冷链所包含的制冷技术、保温技术、产品质量变化机理和温度控制及监测等技术是支撑冷链的基础。冷链管理不是简单的管理,也不能依靠某一点来进行控制,而必须从产品的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进行。

2、高效率

冷链运输货物生命周期短,因此货物从生产到用户的时间决定了货物本身的质量和企业的收入水平,运送时间的延误而将造成销售上的损失。由于货物的特殊性,到达销售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因此高效率的运作管理,如路线规划等对于降低运输企业的营运成本和提高销售商的服务水准都有重要意义。

3、高成本

冷链物流企业因要保证货物流通的各个环节均要处于低温环境下,在初始建设和后续的运营管理阶段其投资都是巨大的,如冷库建设、温控设施、冷藏车、信息系统等,其建设和购置成本都大于一般物流设施设备。冷库建设和冷藏车的购置需要的投资比较大,是一般库房和干货车辆的3~5倍。电费和油费是维持冷链的必要投入。

二、陕西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陕西省作为资源大省,近年来随着经济、交通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冷链物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1、基础设施不足,装备技术薄弱

表现在原有设备陈旧,性能不稳定,能耗大,缺乏相宜的技术设备与手段,冷链运作过程损耗巨大,冷链物流发展和分布不均衡,造成冷链中断。

2、市场化运作水平不足,效率低

陕西省目前冷链物流业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市场规模较小,区域特征比较强。由于基础设施的不足及管理水平的落后使得冷藏运输率很低,货物腐坏严重,成本巨大。

3、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不足

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准确性、时效性差。能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控的一体化的冷链服务提供商很少。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拥有一定功能规模且布局合理的自有冷库、有较先进的冷链管理系统和管理理念的第三方低温物流仍处于参差不齐的发展阶段。

三、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我国食品冷链的发展从80年代初起步,发展迅速。1987年上海冷藏库协会(SaRw)成立,1995年经国家外交部批准加入国际冷藏库协会与世界食品物流组织。1999年国家启动了“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三绿工程,在全国形成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流通网络。2001年,在烟台第三届果蔬生产技术与产业化国际研讨会上,提出要大力改进运输方式,提倡冷链运输方式。2003年中国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成立。2007年10月1日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的食品冷链物流行业地方标准《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

1、易腐冷藏货物的生产和运输快速发展

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奶类的年均增长率较高,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中,生鲜产品的消费比例逐年增大;水果的运量以及以新鲜状态进行运输的蔬菜量也在增大。冷冻冷藏品种的不断增加,冻结和新鲜状态进行跨区、跨境运输的水产品大大提高。

2、销售渠道趋向多元化

目前冷冻冷藏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依靠于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这些商业业态需要较高的进入和维护费用,因而企业将会把餐饮业作为进军的要点,主动涉足餐饮业,与快餐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3、冷冻冷藏产品的配送将更加注重第三方物流

由于冷链运输货物的特性,对于物流配送的要求很高,从单个企业来讲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通路配送服务则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同时企业的产品想要辐射全国,就必须借助于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使冷冻冷藏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冷冻冷藏物流的发展瓶颈。

四、陕西省发展冷链物流的对策

1、应用先进的冷链技术装备

冷藏装备的水平对冷链物流的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针对当前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冷藏运输应积极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货源运送的需求。冷链物流要注重信息化系统建设,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实现对在途车辆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能达到实时了解产品状况。

2、发挥配送中心的集散作用,缩短货物运达期限

为达到保质,要求冷链货运快速、及时,能够减少流通环节,而生产和消费上的分散性又使得产品在流通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物运输速度,冷藏配送中心应能发挥物流中心节点的作用,协调铁路、公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综合联运体系。配送管理应注重及时、经济、安全、准确的原则,按按时把货物送到指定地点。科学地进行运输方式和线路选择、缩减作业环节,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

冷链物流的特征篇2

1.1对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的分析

从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模式来看,很多农副产品被运转到消费者手中的渠道大都是各级批发市场,不论是基于消费者自身的需要,还是基于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无疑是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而言,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以市场面向的群体为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这种农产品批发市场面向的群体是城市消费者,同时,鉴于消费群体以及物流运转地的因素,也可以将其称为销售地批发市场。第二种,农产品集市中心,这种物流模式面向的是农村乡镇消费群体,同第一种所考虑的因素相同,也可以将这种模式称为生产地批发市场。

1.2模式特点

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下,这种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①通常农产品的商流和物流会有各自的渠道,但在此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引导下,这两种物流的渠道却呈现出一致的倾向。同时,农产品交易的进行不断影响着物流的运转。②受此模式的影响,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市场主体和物流环节比较多。具体来说,就是在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的主导下,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批发环节增多了。另外,站在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角度来看,鉴于较低的运输组织水平,其效率也相当低下,并且进一步制约着农产品的价格:价格被抬高。③针对这种模式的专业化设备不很完善,基础设施也不健全,所以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有效的控制农产品流通全程的冷链就不是很容易了。④缺乏科学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在农产品批发的过程中,批发商也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他们选择利于自身发展的行为:严格保全直接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信息。而批发商这样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信息严重不对称。⑤农产品的流通范围受到这种模式发展的影响,也不断得以扩展。

认真审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状况就可以发现,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服务内容和管理水平方面的缺陷。这种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被另外的流通方式取代。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种模式所特有的一些功能,例如价格的形成、农产品集散等,将会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所以,这种模式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2、以连锁超市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

2.1对以连锁超市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的分析

就以超市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来讲,其具体表现是:很多大型的连锁超市集团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的农产品流通策略,他们自己建立大型加工配送中心,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流通的便捷性。超市有了自己的加工配送中心,相关人员在农产品的采购方面也会更加省事,因为可以直接从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进行物品采购。然后,将采购的农产品发送到内部建立的配送中心,由专业人员进行加工,再实现最终的按需分配,进而配送到各个超市。这种模式具有自己的优势,例如很大程度上缩减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在此基础上,农产品的质量和新鲜度也会有所保障。所以,在这种物流模式的建构过程中,连锁超市加工配送中心的建立是最为核心的内容。

2.2模式特点

以超市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也有自己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可以及时、准确的明确消费者的需求,并对此作出快速反应。对于很多大型连锁超市来讲,为应对消费者的需求,农产品的流通加工环节被内部化,所以,他们可以及时对消费者的需求作出回应,并以此来把握好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②较高的信息化水平。这种模式在运营过程中,拥有属于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用来提高对相关市场信息的把握效率。因此,这些连锁超市可以很容易的对消费者的喜好、需求进行把握,并作出科学的分析,帮助超市采购人员明确市场的需求量,从而进一步为超市的采购以及相关的农产品供应管理行为提供科学的借鉴。③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一些环节被省去,产品质量得以提高。另外,一些连锁超市为了农产品流通的便利化,可以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签署购销协议,这样的话,流通的中间环节也会所减少。

3、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

3.1对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的分析

按照相关人士的分析,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加工比例是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从具体的比例数值来看,我国的加工比例为百分之四左右,但是发达国家的加工比例却是高达百分之七十五,我国在生鲜农产品的加工方面难以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但是,基于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的发展来看,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仍然具有自身的价值,例如在这种模式的主导下,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得以加大,而与此相适应,农产品的附加值也被进一步提高。

3.2模式特点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①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基于这种模式的运营特色,农产品需要经过加工包装这一环节,而以此为基础,农产品的附加值自然会被提升。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加工和包装更进一步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并且迎合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有利于促进相关人员对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向的把握。②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有效缓解农产品的供需矛盾。此种模式在运营的过程中,农产品需要经过深加工的环节,并且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种加工会创造出一定的时间价值。例如农产品供应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季节性供给问题,从而造成产品供需的不平衡,而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则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③这种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农产品的加工环节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交由专业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来完成;二是交由生产者组织完成。其中,不论是哪一种实现方式的加工环节,都很大程度的减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而相应的,其中所需要的流通成本也会降低。④有效整合农产品的供应链。在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的主导下,相关的加工企业会与生产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以此来避免一些没有必要的中介组织的参与。

4、以农产品生产组织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

4.1对以农产品生产组织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的分析

这种冷链物流模式涉及到了农产品生产组织,包括农产品行业协会、农产品合作社等。基于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形势来看,一些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并不高,加上各种农产品组织的缓慢发展,很多农户在农产品价格的制定方面处于被动地位,很多情况下成为了被动的价格接受者。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如果这些农产品生产组织可以有效发挥自身的作用,那么,很多农户的组织化水平将会得到提升,而与此相对应,农户也会进一步拥有协商价格的话语权,有效转变自己在价格制定中的被动地位。为了促进以农产品生产组织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的良好发展,农产品生产组织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其中,适合于农产品生产组织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的企业主要有:零售企业、批发企业、加工企业等。另外,针对以农产品生产组织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所需要的发展条件,其中的加工和销售组织要及时制定出一定的农产品需求计划,其中,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以具体的销售情况为依据。然后,在制定销售计划的基础上,与农产品的生产组织签订购销协议,以这份协议为准,最终实现农产品的按需分配,将农产品及时、有效的分配给农户。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优势,例如运营过程中可以集合分散的农户,以农户的利益为重,并最大程度的实现对农户利益的维护,进一步减低违约现象的发生概率,减少交易成本。

4.2模式特点

这种模式特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在农产品交易的过程中,交易的成本降低,交易的次数也相对减少。②在此模式的引领下,农产品流通成本的高低由生产组织管理的生产规模来决定,其中,规模的大小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呈正比例关系,例如这种生产规模越大,农产品交易环节中,节省的成本也越多。③基于农户利益的维护角度来看,这种模式下,农产品的生产组织没有受到有效的制约,因此,企业很难实现对农户长期利益的维护。

5、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

5.1对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的分析

在这种模式的运营过程中,相关的物流企业有着自己的职责和功能。例如在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中,其主要承担的任务是农产品的包装、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加工、产品的运输和冷藏等。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中,耗费的资金量比较大,且资金的回收期又相对较长。因此,考虑到这些不利因素,很多企业并不倾向于从事冷链物流这种行业。但是基于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却日益增加,而且市场对这些农产品的质量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此状态下,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可能,并且基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种模式还会随着市场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

5.2模式特点

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具有自身的特点,这种特点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①这种模式发展下,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相关的物流活动,并有效促进农产品的流通。②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商物分离,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缩减相关的农产品流通环节,从而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③在此种模式的影响下,农产品的物流费用将被有效分离。而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相关的农产品物流活动,这将进一步推进企业规模效益的实现,并且能够将相关的专业化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缩减农产品交易的成本。④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对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一些较为专业的物流公司来讲,他们会健全与农产品流通相关的一些信息管理系统,并以此为条件,进一步实现对农产品发展状态的全程监控,且有效促进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的掌握。

6、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探析

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模式相对落后,因此,我国在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并以中国的实际发展状况为依据,明确冷链物流模式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综合各种因素,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的发展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中期阶段、成熟阶段,而且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着自己的特征。

6.1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冷链物流发展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①细分市场出现,相关消费者也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的关注力度;②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相关的农产品生产组织得以建立,但是,这种生产组织发挥的效用并不大。③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以完善,相关设备的建设速度也加快。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涌入冷链物流领域的资金也不断增加,进一步为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一些大型的连锁超市集团也呈现迅猛的发展势头。④以批发市场为渠道得以流通的农产品,比例超过百分之八十。并且,基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模式的发展来看,农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服务功能更加齐全,基础设施也相当完善。

6.2中期阶段

中期阶段的冷链物流发展同样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①针对农产品流通的发展而言,最明显的一个进步则是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具体的表现是:与农产品流通相关的企业以及一些连锁超市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经营形式不断得以完善。②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渐丧失了主导地位,并且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其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但是,依然立足于市场中的一些批发市场积极调节自己的发展策略,进行改造升级,其所发挥的市场功能仍然不能被忽视。③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有所凸显。④从农产品生产组织的角度看,组织化程度得以提高,并且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在农产品生产组织的引导下,农产品的生产品种也趋向合理。

6.3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的冷链物流发展体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①此阶段中,农产品的加工率和附加值均得到提高。②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市场上也逐渐建立了迎合现代化特色的冷链物流模式,并进一步接近现阶段发达国家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农产品的质量有了保障,并且,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也进一步降低。③冷链物流模式中,农产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全程冷链物流管理进一步实现,并且,以第三方物流企业、连锁超市等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的地位被大大的提升。④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逐渐丧失主导地位,但是,这种模式的各种市场化功能却是无法替代的。

冷链物流的特征篇3

问:请您介绍一下《意见》的出台背景。

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生鲜农产品和食品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对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这既对流通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机遇。

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也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冷链物流实现较快发展。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的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2%、34%和41%,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35%、57%和69%。据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冷库总容量已超过4000万吨,冷藏车和保温车保有量约11.5万辆,分别约为“十二五”初期的2.3倍和3.6倍。同时,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开始兴起,并呈现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冷链宅配、生鲜供应链、冷链资源交易平台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开始向具有供应链管理特征的冷链综合服务商转变。冷链物流在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农民增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我国冷链物流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冷链“不冷”、“断链”、交叉污染等现象仍比较突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隐患较多,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系统指导,推动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保障生鲜农产品和食品消费安全。

问: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答:一是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不健全。一些已制定实施的标准规范执行不到位,部分领域标准规范仍然缺失,冷链运输、仓储等环节标准规范尚未实现有效衔接。二是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近几年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但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冷库为例,目前存储型冷库多、流通型冷库少,冷冻库多、冷藏库少,销地冷库多、产地冷库少。在部分冷库相对集中的地区,已出现过度竞争现象。三是信息化和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车辆定位、温度监控等信息化设备应用不足,在“最后一公里”环节,以“冰袋+塑料泡沫箱”为代表的传统手段仍占据主流。仓储、运输、订单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尚未大范围普及,企业缺少覆盖冷链物流全链条的信息化监控手段,存在大量“断链”隐患。四是缺乏第三方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引领。第三方冷链物流尚处在发展初期,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运营成本高,服务网络不健全,缺乏资金技术实力雄厚、创新带动力强的领军企业。五是新技术新模式尚未实现商业化普及。包括共同配送在内的一些先进组织形式和新型冷链物流技术仍处在探索推广阶段。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缺少必要的产后预冷处理,损耗率较高。六是行业有效监管不足。尚未形成覆盖全链条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无法实现对生鲜农产品和食品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各环节,以及温度控制、制冷和温控记录设备使用等情况的全方位有效监管。冷链物流行业信用体系仍不完善,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问:针对上述问题,《意见》明确了哪些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答:《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全程温控、标准健全、绿色安全、应用广泛”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生鲜农产品和易腐食品冷链流通率、冷藏运输率显著提高,腐损率明显降低,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针对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意见》提出8方面具体意见:一是健全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系统梳理和修订完善现行冷链物流各类标准,率先制定一批强制性标准。大力发展团体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二是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强统筹规划,逐步构建覆盖全国主要产地和消费地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鼓励企业建设完善停靠接卸冷链设施。三是鼓励冷链物流企业经营创新。支持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冷链物流平台企业的资源整合优势,为小微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创业创新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支持中欧班列开展国际冷链运输业务。四是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强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大力发展“互联网+”冷链物流,提高冷链基础设施等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构建全国性、区域性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和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五是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加强核心技术工艺、装备等的自主研发。加速淘汰不规范、高能耗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辆,取缔非法改装的冷藏运输车辆。鼓励第三方C构对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开展认证。推动冷链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标准化。六是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将源头至终端的冷链物流全链条纳入监管范围。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第三方征信机构和信息平台的作用,完善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评价和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冷链物流企业信用记录,加强信息共享和记录应用。七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简化冷链物流企业设立和开展业务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程序,加快建设开放统一的全国性冷链物流市场。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八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拓宽冷链物流企业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大投融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分级做好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规划。完善和优化城市配送冷藏运输车辆的通行和停靠管理措施。继续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此外,《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把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惠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

冷链物流的特征篇4

本连载分为六讲,主要内容包括:冷链物流中心规划概述、冷链物流中心的统筹规划、冷链物流中心主要工程项目内容与项目进度计划、冷链物流中心工程项目执行与工程项目管理、冷链物流中心工程建设验收、冷链物流中心工程完工后的试营运。

本连载中描述的冷链物流中心,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以对外提供冷链物流服务为主要商业模式的冷链物流中心,而不是单纯以储存为主要功能的冷库。

不同的冷链物流商业运作模式,决定了冷链物流中心不同的功能定位,其统筹规划方案与工程建设标准也有所区别。

冷链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

冷链物流中心是整体冷链体系中的一个节点,由于节点所联接的供应链的上下游不同,上下游对节点的功能需求也不尽相同,形成了冷链物流中心不同的功能定位。最大化地满足冷链上下游的需求,是冷链物流中心的价值所在。

冷链物流中心对外提供服务的功能定位如图1所示。其中,蓝色部分是与冷链物流中心规划设计及工程建造相关性较大的功能定位项目,在规划设计时应重点分析上述功能的特点、商品流量、存量水平及需求环节,在确保最大化满足上述功能的情况下,达到物流服务水平最高、物流效率最高、综合投资最低的目标。

1 多温层仓储管理。直接影响冷链物流中心冷库的温层设计与制冷系统设计。例如:50℃高档海鲜类商品的存储,-25℃海鲜类商品、冰淇淋类商品、长期存储的冷冻品储存,-18℃一般冷冻商品的储存,0~4℃冷藏品的存储,2~8℃蔬果类商品的存储,15~18℃空调类商品的存储等。

2、流通加工。当冷链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中有流通加工服务时,在规划设计中就需要考虑加工作业区、原料库区与成品库区,以及加工作业流程等因素,依据加工工艺设计各区域温层及设施配置。

3 退货服务。在退货方面。冷链物流中心的理想状态是无退货,但在实际运营中,退货不可避免,由于冷链商品大多数是食品类商品,有保质期及冷链不能间断等条件限制,退回物流中心的商品大多在品质或包装方面出现问题,因此,退回的商品是不能与正常商品存于同一库区的。在规划设计时,需考虑退货商品独立的保存库区及销毁处置区。

4 保税业务。提供保税业务的物流中心,必须单独为保税商品建立独立的各温层库区,或是在各温层库区做单独隔间。

5 宅配与快递。宅配与快递冷链商品多为单件商品,在规划时需考虑拆零低温拣货区与分货区的规划。

6 运输配送。此项业务是冷链物流中心的常规业务,通过对物流配送车辆尺寸的数据分析。规划设计码头的高度与场区回车场的距离,在内部更多考虑码头分拨区、出货暂存区及封闭式码头的设计。

在图1中,其他所有的功能虽然不直接与冷链物流中心的建筑规划设计及工程建设相关,但上述的商业模式仍通过影响标准物流作业流程、标准加工工艺流程、标准物流服务商务流程等间接地与之相关。

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方式及自动化程度的选择

一般来说,冷链物流中心在规划设计之初,冷链物流行业内的业主需要对以下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确定:

1 建筑结构形式。是用土建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是钢结构,或其他结构(如库架合一)。

2 建筑楼层。是单楼层还是多楼层设计。

3 建筑的自动化程度。是否考虑自动化仓库、自动分拣系统等设计。

4 制冷系统。一般是氨系统或氟系统,其中还有其他冷媒可进行选择,但不具普遍性。

5 预估的存储容量。

在建筑结构选择方面,本文对3种差异性较大的结构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1。其中部分资料是启达乔泰公司在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近30年的冷库建造经验的总结,可能会在不同情况及条件下有所不同。

在建筑楼层设计方面,现代冷链物流中心在用地不是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基于物流动线及物流效率以及投资成本考虑,一般建议采用单楼层式的高位货架。

在自动化设计的选择方面,冷链物流中心应比常温物流中心更为谨慎,低温环境中设备运行的风险及故障损失均应纳入考虑范围。在冷链物流中心规划中,常采用的几种自动化方面的设计包括: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低温环境中的自动仓库系统、低温环境中的自动流水线及传送带系统、低温环境中的Dps(数位拣选或分拨)系统,此外还包括其他一些方面。

在制冷系统的选择方面,国内大多数业主会综合权衡氨系统和氟系统的利弊与适用性,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主要冷媒。两种制冷系统的比较见表2。当然,氨与氟内部在环保性、机组的适用性、安全性能、经济性、配套主机价格等具体细分不同的冷媒型使用形式。

在冷链物流中心存储容量及物流中心总面积预估时,最好先做数据分析及流程设计,再最后确认存储方式、作业区面积及各配套设施的布局方案。确认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计算各区域面积及存量水平。这样可使冷链物流中心在建成后使建筑与实际营运需求偏差最小。

冷链物流中心的预期使用寿命及建成后对营运的影响

一个大型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后使的用寿命是多少年?设计院可能会说是50年或70年,他主要考虑的是建筑部分;制冷系统厂商可能会说是10年或15年,他主要考虑的是压缩机及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货架厂商可能会说只要不拆就一直能用,等等。但作为即将投资建设冷链物流中心的业主,应综合考虑各项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来决定设备设施的重点投资方向与策略。

在使用寿命方面,经常会提出“经济使用寿命”这个概念,它对业主后期的营运至关重要。经济使用寿命包括三方面含义:

1 不会因为后期的高能耗或温度不到位而再追加投资,比如原面积内增加制冷机组等。

2 不能因为后期达不到设计温度而降低最初的温度要求。比如,原设计-25℃,三年后由于达不到了,冷库调整为-18℃。

3 制冷系统不能处于非正常能源耗用状态。比如,在容量未变时,原来夏天的开机率为65%,两年后开机率变为80%,因此带来的是制冷系统电力耗用加大。

从上述三个方面可以得出结论:冷链物流中心如果建造的“不经济”,有可能会给后期带来较

高的营运成本,表现在:后期追加制冷投资、温度降不到设计要求、耗电量加大等。

冷链物流中心的实际经济使用寿命是很难计算的,但在现实中也经常会听到拥有多个冷库的业主会报怨自己的某个库用起来已经不合算了。电费高,只能存多少商品收多少租金,还需要多人维护。实际上,这类冷库已超过经济使用寿命,虽然能用,但对业主来说已经属于“鸡肋”。

如要改变这种“鸡肋”的状况,需要在以后的新建项目中审慎考虑,不能一味地为了降低建造成本,忽视后期的营运成本。

冷链物流中心建设的成败判别及成因分析

这里出现了判别标准方面的问题,如果一个冷链物流中心建筑结构能保证50年甚至70年不出问题,如果各库区的温度均能降到目标温度值。如果各功能区域均已配置到位、能基本符合物流运作的需求,那么它是成功的吗?目前大部分验收标准是这样的,应该算是建造成功。但如果再加进另一些情况:营运一个月后,冷库的外侧库板布满冷凝水、外侧地面湿漉漉的,内侧制冷风机布满冰霜,高位货架的冷冻库内地面有薄冰、货架结霜,冷库门组内外两侧结冰严重,封闭式码头区或穿堂区雾气腾腾、地面湿漉漉,等等。那么这个冷库的建造还算是成功吗?如果这类问题不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短期内无法根治的话,依照笔者的判断,整个冷链物流中心的建造是失败的,用户将很快进入“不经济”的使用状态。而且整个冷链物流中心将很快“老化”。

主要原因在于:

1 如果冷库降温后外侧墙板布满冷凝水,大多数情况是保温库板的材料品质不达标、保温性能不够所致。大面积使用保温库板的冷链物流中心,很难将库板全拆掉再重换,所以认定为失败工程;

2 若是外侧空间的顶板布满冷凝水,而墙板是干燥的,大多数情况是外侧顶板与内侧顶板在施工时断热未做好,造成热传导致外侧顶板出现冷凝水,这是施工的问题。如要拆了重建也很难,所以认定为失败;

3 冷库的外侧地面湿漉漉,如果不是管理的问题,则大多数情况是在建造时,冷库内外侧在做地面扎轧筋时,未做断筋处理,冷库地层下的钢筋内外侧相连,同时也未做断热处理。地面施工更是无法返工,因此认定为失败。

以上各种情况可能在整个冷链物流中心大大小小找到上千个点,但基本可归结为四类:气密不足、断热不够、冷桥未处理、材料不达标。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温度不易下降、耗电量超高、库存商品因冷凝水或冰霜致使品质受损,物流作业也因冷凝水、冰、霜受阻,甚至产生危险。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冷链物流中心的统筹规划)

物流技术与应用征稿启事

《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创刊十多年来,广泛分析报道物流行业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和解决方案、国内外经典物流案例以及业界最新资讯,已成为中国物流行业的精品名刊。

“权威”栏目是《物流技术与应用》的特色栏目之一,定位于刊登权威专家、企业、科研院所的综合型、应用型、实用型文章,现已成为物流界人士推广新技术、交流新观点、介绍先进管理与运作经验的平台。为了使杂志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可读性,特向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诚征稿件。

“权威”栏目来稿要求如下:

1 可以就某一专门领域或具体技术问题进行系统、详尽的阐述,应突出先进性、实用性,避免空洞的理论论述。要求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数据完整。每篇文章不超过6000字,正文前要有中文摘要、关键词,最好附英文标题。

2 希望能够提供相关配图资料,图片、图表清晰可用。

3 欢迎深入分析介绍国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特别是物流技术应用状况、发展趋势的文章。

4 作者须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包括单位名称、联系地址、邮编、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文后请附作者个人简介,以便于我刊编辑部与作者建立长期定向联系。

冷链物流的特征篇5

关键词:医药物流冷链管理

1医药冷链物流相关概念

特指为满足人们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目的而进行的冷藏药品实体从生产者到使用者之间的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其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一系列环节。

2医药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2.1医药冷链物流的管理参差不齐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冷链药品是依于药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由批发企业自行负责运输流通的,很少依靠社会上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因此,冷链物流管理以企业自律、行业自律为主,管理力度、监管水平参差不齐,形成管理监控的一大难点。此外,冷藏药品的配送环节,有的冗余,造成低效,容易出现事故。

2.2缺乏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

虽然在地方层次已经出台了医药冷链物流的相关规定(例如北京已经制定了冷链物流的技术设备标准)但全国性的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国家有关部门虽然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涉及冷藏药品管理国家标准等的规范性政策法规,但是这一行业发展规划、挂架标砖、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的规定还没有正式颁布。

2.3缺乏标准化的技术服务支持

全球已经进入了供应链竞争阶段,而我国冷藏药品的专业供应链系统尚未建立健全,集中表现在一下3个方面:一、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沟通,生产商把东西给了经销商,给了药品批发企业以后,信息资源这方面的共享无法很好实现。二、冷链物流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有效性,影响上下游有效规划和整合。三、冷链药品在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衔接上存在一些真空,容易发生断链现象,尤其有些品种,到大批发这个环节,往下延伸,甚至到了医院的药房,一些使用环节上容易发生断链的现象。

3改善医药冷链物流的相关建议

3.1依托专业的第三方冷链公司管理

依托具有独立地位的第三方专业冷链监管服务公司,建立基于互联网的web平台,将冷藏药品在上、中、下游企业中的冷链运行状况实时传送至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实现相关企业之间信息的实时交互、查询、验证和安全交接等功能,确保药品的全程冷链安全,借此实现对企业冷链设施设备维护、系统运行状况托管、冷链系统故障监控、设备应急处理等技术支持,减少冷链系统故障时间,降低冷链灾难。

3.2期待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统一的行业标准

政府物流行业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出台的征求意见稿,着手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立足供应链的角度考虑,对冷链的管理进行系统的具体规定。林外,因为冷链离不开设备验证,离不开冷链保管的验证,验证遵循的方式方法,所以其中涉及冷链的两个方面,即冷链药品全程的温度监控和验证应当着力进行,尽量在附录上做一些详细的规定。

3.3进一步完善冷链设备的基础建设

第一,接受冷链药品,主要是在运输的时候,要对它进行重点检查跟记录,尤其是温度状况。对不符合温度的拒收。第二,药品储存应该按温度的要求,常温是2至30度,阴凉是2至20度,冷藏是2至10度,但是新版GSp提的2至8度,按新版GSp相一致。相对湿度是35%至75%,比过去老版扩大了10%。第三,保温箱冷藏药品的时候,保温箱上应注明储存条件、起验时间、保温时限和一些注意事项以及运输警告。

冷链物流的特征篇6

关键词鲜鱼;冷却链;特点;腐败原因;影响因素;货架期预测

中图分类号S8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21-0334-03

ColdChainLogisticstechnologyandShelfLifepredictionforFreshFish

QUmin

(YantaiLongwinFoodsCompanyLimited,YantaiShandong264000)

abstractthefeaturesoffreshfishcoolingchain,causesandaffectedfactorsofcorruptionfishwereintroduced.theresearchprogressoffishcoolchainlogisticschaintechnologyandcoolingshelflifeoffreshfishforecastathomeandabroadwereanalyzedanddiscussed.

Keywordsfreshfish;coolingchain;characteristics;causeofcorruption;affectedfactor;shelflifeforecast

以鱼体温度0~8℃的冷却链处理加工、贮藏流通的鲜鱼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因此几十年来专家对冷却链鲜鱼的研究从未间断过[1-3]。尤其近年,由于大规模开展加工、贮藏过程的安全控制、保证产品品质安全的研究,有关鲜鱼冷却链过程的产品品质安全控制研究也在不断广泛、深入地进行[4-6]。

1冷却链鲜鱼的特点

冷却链鲜鱼是指渔获后迅速进行冷宰杀处理,使鱼体温度下降为0~10℃,并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用适量的冰使其始终保持在0~10℃的鲜鱼。冷却链鲜鱼的概念是相对于冷冻鱼和鲜活鱼的概念而言的。鲜活鱼是指以活体的形式进行运输和销售,这是我国淡水鱼主要的流通方式;而冷冻鱼则是指将鱼体冻结后置于-18℃保存,肉组织呈冻结状态,在海产鱼的消费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特别是远洋捕捞的鱼类。冷却链鲜鱼与鲜活鱼、冷冻鱼肉质比较,由于冷却链鲜鱼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始终处于冷却链过程中,对刚捕获的鱼采用冷却致死,即降低温度致鱼体死亡,同时也对微生物产生冷休克作用,使大多数微生物(尤其是腐败菌和致菌病)受到损伤或休克,从而抑制其生长;冷却过程中使用干净的冰水混合物(软冰slurryice)可以有效减少鱼表面的微生物数量,进一步保障安全性,延长了货架期[7]。另外,鲜鱼质地柔软而有弹性、汁液流失少、滋味鲜美、气味芳香,便于食用后消化吸收,利用率高;肉质便于切割,适合家庭烹调,而且也适合加工各种鱼肉制品。同时,在冷藏环境下几乎没有干耗,脂肪氧化和水溶性维生素损失少,较好地保存了鱼肉的营养价值。

总之,冷却链鲜鱼与鲜活鱼相比,在运输、安全、卫生等方面具有诸多优点。冷却链鲜鱼与-18℃以下冻结保存的冷冻鱼相比,又具有汁液流失少、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冷藏方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既较好地保存了鱼肉的营养,又保持鱼肉的组织结构不受破坏,因此冷却链鲜鱼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消费的主要产品。

2鲜鱼易腐败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1原因

一是贮藏温度。冷却链在0℃左右,不能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二是营养组成。鱼肉主要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及其他微量成分,如维生素、色素及风味化合物等组成,形成了水产品特定的质构、颜色、风味等特征。同时,鱼肉也是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良好营养源。三是鱼肉组织。因组织脆弱,鱼鳞容易脱落,细菌易从受伤部位侵入,鱼体表面的黏液又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此外,鱼个体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胃肠中的消化酶和微生物容易释放到周围鱼肉组织中,使鱼肉组织中的微生物载荷增加。四是污染状况。多数情况下,对捕获的渔货不立即清洗处理,含有大量细菌的内脏和鳃未及时摘除,在运输和贮藏时细菌进行生长繁殖。五是pH值。鱼类缺乏碳水化合物(低于1%),死后酵解作用弱,最终pH值为7.2~7.5,更适合细菌生长。六是水分活度。鱼体本身含水量高(70%~80%),水分活度超过95%,容易变质。

2.2影响因素

微生物生长繁殖受到鱼肉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并相互影响。冷藏条件下引起水产品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冷藏温度、水分活度、氧化-还原电势、pH值和氛围气体等。

冷藏温度是影响微生物活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影响鱼类腐败菌菌相组成、细菌生长运动力学、产品微生物货架期等。鱼产品中所有的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都受温度影响。一般温度越低,细菌生长代谢速度越慢,货架期就越长。嗜冷菌(psychrophiles)生长温度为0~20℃,最适生长温度为15℃;而兼性嗜冷菌(psychrotrophs)不能在0℃生长,但能在3~5℃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冷藏温度(0~10℃)范围内,嗜冷菌和耐冷菌,如假单胞菌、腐败希瓦氏菌、摩氏杆菌都能生长繁殖。

3鲜鱼冷却链物流技术

3.1鲜鱼冷却链

从养殖网箱到加工厂卸鱼台是活鱼冷却致死和车船运输过程,温度影响细菌生长和鱼体自身酶活性,此时低温对保持鲜度十分重要[4]。在聚苯乙烯泡沫箱内加适量的冰水或软冰,将活鱼冷却迅速致死,并把鱼体温度冷却下来,还要补偿从外界进入容器的热量,将鱼保持在5℃左右的冷却链温度,可以延长鱼体僵硬期[4],并对细菌形成冷却冲击(ColdShock),可以降低细菌总数,延长细菌生长延滞期,从而延长产品高品质期。起捕后立即将活鱼投入盛有冰水或软冰的泡沫箱,减少挣扎,实测20min内鱼体中心温度冷却至8℃以下。根据DilipJain等[7]的冷却温度模型,如果冰量充足,按普通鱼体大小(300g/尾)计算,22.8min可降至8℃。在海上收购完成后运输到加工厂的过程中,需要移除的热量大,而加入冰的冷量不充足,到达加工厂卸鱼台时,鱼体温度在冷却链限定温度之上。夏季收鱼过程中按现行加冰量,产品运输到卸鱼台的平均温度超过8℃的鱼占总数的90%,对保证品质不利,应增加海上收购加冰量;冬季收鱼时,由于海水、鱼体初始温度和环境温度较低,制成冰水混合物、降低鱼体温度所用的冷量和运输过程中散失的冷量较少,产品运输到卸鱼台的温度较低,且有少量软冰残存。按现行加冰量,产品在卸鱼台温度为0.1℃,认为海上收购加冰过量。某加工车间夏季温度维持在20~24℃,冬季车间10~15℃,经过短暂的加工过程,20~30min内完成分级包装,鱼体温度上升不明显(

对于维持连续的0~8℃冷却链来说,有效和经济地添加冰至关重要。如何有效而经济地延长冰鲜鱼的货架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虽已有很多在冰藏同时加入防腐剂、涂膜、气调包装等辅助手段的研究[8-11],但是学者和专家仍认为,在处理大量渔货的情况下,鲜鱼从捕获后的加工处理直到最后的销售,以不用任何添加剂和化学防腐剂,只用冷却作为唯一的防腐手段为好[12]。冰藏是鲜鱼冷却链流通的最佳方法,因为冰不仅具有很大的冷却能力,而且价格低廉、来源广泛、方便制取,还能保持鱼体表面湿润和光泽。

3.2冷却链的温度控制与合理用冰量

用冰量的估算,尤其是估算较长距离流通的用冰量较困难,我国鲜鱼冷却链流通多年来一直处于发展缓慢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用冰量的估算颇感困难,很多渔货到消费市场时,已经腐败变质。估算加冰量的同时还需要预测鱼品在0~8℃能保持多久而产品不腐败。鲜鱼冷却链流通过程中,不必考虑最低生长温度高于10℃的中温菌群,因为这些菌群不能增殖,应该重视的是最低生长温度处于0~5℃的低温(嗜冷)菌群,在冷却链温度中,低温菌群能够较好地适应并生长增殖,其别要注意的是其在生长增殖过程中产生难闻腐败臭味的导致鱼品腐败的专性腐败菌和食后令人中毒的食源性病原菌[13-16]。温度高于8℃时,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增殖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病原菌的繁殖会直接威胁消费者健康[17-19]。

为了使鱼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仍然是新鲜可食用的,其关键是添加冰量,过程中保持的运输保藏条件必须是经济实用的。因此,恰当的用冰量,既可以维持鱼体温度始终在0~8℃抑制细菌生长,也保持在所需要的时间内鱼有一定鲜度,这些是鲜鱼冷却链物流产业化的大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

用于冷却鱼和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其冷却链状态所需要的冰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大量的热从环境渗入到容器中。正如前文所述,环境对鱼箱传递热有一种或多种途径: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导在运输途中对鱼的冷却是最重要的,通过热传递,冰能够以2种方式在容器内融化:一是当冰被置于容器中时,热量从温暖的鱼体传给冰;二是抵消外部环境穿过容器壁的热量保持箱体低温。热量通过容器壁的传导取决于4个因素:容器表面积、壁厚、容器内外温差和容器材料。容器表面积和环境进入的热量成正比,壁厚加倍则热流量减半。运输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碎冰融化速率取决于传热速率。目前,国内外生鲜鱼冷却链实际生产流通环节中,普通使用发泡聚苯乙烯盒,有很好的绝热性能。综合成本与箱体牢固等因素,发泡盒厚度基本确定,即在传热系数衡定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商品包装方式、天气状况、运输条件和路程长短,合理估算加工时的加冰量。

经济合理的加冰保温后再由冷藏车运输,既可以保证鲜鱼鲜度,又可以合理控制运输和制冰成本,且用冰量需要根据实际生产成本、客户要求酌情增减。如果对用冰量进行科学估算,可以避免盲目过量添加而增大运输成本,或添加不足造成产品腐败变质情况的发生。

3.3用冰量估算模型

在国外,很多研究者致力于估算鲜鱼在运输过程中冰的准确消耗量。DilipJain建立了软冰冷却鱼体温度下降模型[20];20世纪90年代,英国根据冰鲜产品气温高低、市场远近和鱼体大小开发了用冰量计算机软件,alasalvar和nesvadba(1995)建立了烟熏鳕鱼在环境温度下海运的时间温度外观图的模型,该鱼使用不同的冷却凝胶或冰冷却并包装在聚苯乙烯盒中。这一模型也曾被用来预测新鲜鲑鱼的时间—温度外观图和估算运输过程中所需的用冰量(alasalvar,1994)。该模型可在pC机上运行,同时要求输入容器的表面传热系数、鱼和凝胶(或冰)的初始温度、容器的表面温度(通常低于环境温度)、鱼的冰点、鱼和凝胶的质量以及鱼的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含量。但国内对包装运输无相关估算和可用的用冰量估算软件。

4冷却链鲜鱼的货架期预测

国外对冷却链冰鲜鱼产品的防腐保鲜、腐败微生物进行了长期研究,逐渐明确了水产食品所含微生物中只有部分微生物参与腐败过程,这类适合生存和繁殖并产生腐败臭味和异味代谢产物的微生物就是其特定腐败菌(SpecialSpoiledogranim,SSo)。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感官品质和化学指标对货架期的预测和延长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因此,对产品在贮藏过程中的细菌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

目前国外研究文献中,Gram、Huss、Ross、Dalgaard等一直以来对冷却鱼产品的腐败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并对产品的货架期进行预测和建模等。Huss等(1996)对冰鲜鱼及冷熏鳕鱼在不同贮藏条件的品质及微生物变化进行研究,指出不同产品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其品质及特定腐败菌各不相同[21-22]。目前,国外只有丹麦渔业技术研究所开发的海产食品腐败与安全预报软件(SeafoodSpoilageSafetypredictor,SSSp),可用来预测冷、温水域捕捞海水鱼的特定腐败菌生长动态和剩余货架期[23]。

国内对于水产食品预测微生物学的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杨宪时等对鲜鱼产品贮藏期的品质变化及腐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除了学习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研究开发成功的预报软件外,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淡水鱼冷却链生鲜鱼流通微生物质量预报专家系统软件[24],预测误差由国外目前的±25%以内提高到±10%以内,并较好地解决了波动温度下预测微生物生长相对困难的难题,提高了预报系统的实际应用价值[25]。已经建立了养殖罗非鱼和养殖大黄鱼0~15℃贮藏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并证明可以用于预测0~15℃恒定或波动温度贮藏的冷藏鱼微生物质量和剩余货架期[26]。确定了在不同温度下鲜鱼的货架期,研究了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生长情况并建立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27],该系统是借助人工智能进行生鲜鱼品冷却链的质量安全管理,适用于养殖鱼类冷却链流通剩余货架期预测,与国际相关研究水平和发展潮流同步,且项目通过了农业部验收。

5参考文献

[1]DaLGaaRDp.Freshandlightlypreservedseafood[m]//manCmD,JoneSaa.ShelflifeevaluationofFoods.GaithersburgmarylandUSa:aspenpublishersinc,2000:110-139.

[2]GRamL,HUSSHH.Freshandprocessedfishandshellfish[m]//LUnDBm,BaiRD2paRKeRtC,GoULDGw.themicrobiolgicalSafetyandQualityofFood.GaithersburgmarylandUSa:aspenpublishersinc,2000:472-506.

[3]杨宪时,许钟,肖琳琳.水产食品特定腐败菌与货架期的预测和延长[J].水产学报,2004(28):106-111.

[4]HUSSHH.Qualityandqualitychangesinfreshfish[m].FaoFisheriestechnicalpaper,1990:70-76.

[5]杨寿清.食品杀菌和保鲜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8-89.

[6]KRitonG.Sensory,microbiolgicalandchemicalspoilageofculturedcommonseabass(Dicentrarchuslabrax)storedinice:aseasonaldifferentiation[J].eurFoodRestechnol,2004(219):584-587.

[7]maRiaK.microfloraofgiltheadseabream(sparusaurata)storediniceeffectofwashing[J].eurFoodRestechnol,2002(215):396-400.

[8]许钟,蔡作斌,肖琳琳,等.养殖大黄鱼冰藏流通的货架期试验[J].海洋渔业,2004,26(4):306-311.

[9]YeSimo,GULSUnQ,FatiHo,etal.Biochemical,sensoryandmicrobiolgicalattributesofwildturbot(scophthalmusmaximus),fromtheBlackSea,duringchilledstorage[J].FoodChemistry,2006(99):752-758.

[10]DaLGaaRDp.modellingofmicrobialactivityandpredictionofshelflifeofpackedfreshfish[J].intJFoodmicrobiolgy,1995(19):305-318.

[11]KoUtSoUmaniSK,GiannaKoURoUmC,taoUKiSpS,etal.applicationofshelflifedecisionsystem(SLDS)tomarineculturedfishquality[J].intJFoodmicrobiolgy,2002(73):375-382.

[12]annaDURaiG,RaJeSHS,BaBUR.Srinivasamoorthy.Developmentofmathematicalmodels(Lgistic,GompertzandRichardsmodels)describingthegrowthpatterenofpseudomonasputida(niCm2174)[J].Biop-rocessengineering,2000(23):607-612.

[13]许钟,肖琳琳,杨宪时.罗非鱼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和货架期预测[J].水产学报,2005(7):624-630.

[14]许钟,肖琳琳,杨宪时.水产品深加工需要微生物学安全质量保障集成技术(上)[J].科学养鱼,2004(6):62-63.

[15]杨宪时,许钟,郭全友.养殖鱼类货架期预测系统的设计与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8):129-134.

[16]许钟,郭全友,杨宪时.闽东大黄鱼在养殖和处理加工过程中的细菌污染[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8(1):13-16.

[17]许钟,郭全友,杨宪时.冷藏大黄鱼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和评价[J].中国水产科学,2005,12(6):779-785.

[18]郭全友,许钟,杨宪时.冷藏养殖大黄鱼品质变化特征及细菌相分析[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6,15(2):216-221.

[19]郑明锋,刘美华,陈丽娇.大黄鱼涂膜微冻保鲜技术[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5,34(1):114-117.

[20]eRiKSonU,LiSBetHH,JanS.Livechillingofatlanticsalmon(Salmosalar)combinedwithmildcarbondioxideanaesthesiai.establishingamethodforlarge-scaleprocessingoffarmed[J]fish.aquaculture,2006(252):183-198.

[21]许钟,杨宪时,郭全友,等.冷藏大黄鱼货架期预报模型的建立和评价[J].中国水产科学,2005,12(6):779-785.

[22]许钟,郭全友,杨宪时.养殖大黄鱼冷却链全程细菌定性和定量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12):46-49.

[23]郭全友,杨宪时,许钟.养殖大黄鱼细菌菌群分离鉴定与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06,33(3):101-106.

[24]郭全友,许钟,杨宪时.冷藏养殖大黄鱼品质变化特征和货架期预测研究[J].食品科学,2006,27(4):237-240.

[25]郭全友,杨宪时,许钟,等.冷藏养殖大黄鱼细菌相组成和优势腐败菌鉴定[J].水产学报,2006(6):824-830.

冷链物流的特征篇7

1.1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学者虽然对冷链没有明确的统一定义,但其基本内涵大致相同,就是为了确保不易保存的食品不发生品质变化,降低产品损耗,使产品在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中,全部处于特定的低温下,并形成特定的供应链体系。而冷链物流属于物流的一种形式,其以冷冻技术为支撑,通过制冷技术、定位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依靠互联网平台,对食品在低温环境下完成点对点的全程跟踪管理。所谓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果蔬、肉类等物品在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冷链物流来说,其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在整个环节都要确保特定的温度范围,来达到易腐食品质量要求的目标,比普通的物流体系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是具有自身特殊性的物流模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不仅具有普通物流所具有的特点,如达到消费者要求、增值特性、交叉特性等,还拥有自身的独特特征。

1.1.1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特殊的服务对象

与普通物流相比,农产品冷链物流所服务的对象多是易腐食品,对存储及运输的温度要求也更加严格,在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以及消费的各个环节,温度对于物品的质量与安全影响最为关键,温度需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更好地保证物品的质量与品质。

1.1.2资金投入高

冷链物流在其运输阶段需要配备冷藏动车或集装箱,在存储过程中需要配备冷藏冷冻仓库,在其经营销售的过程中需要配备冷柜等设备,这样才能确保物品的品质与安全。在物品运输的过程中,还需设置特定的通信体系,以更好地跟踪监管整个运输过程。这些直接增加了冷链物流的成本投入。

1.1.3时效性强

一般情况下,易腐物品的生命周期较短,物品运输过程中,受时间窗约束,一旦超越时间窗,物品就极易发生较大的品质变化,从而严重影响产品销售,对企业的服务形象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大大提高运营风险。

1.1.4复杂性

即使是同一种产品,其在整个物流过程中,不同区域及不同时间段所要控制的温度范围也有差异,因此,要采用不同能耗的设备控制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而公司必须将这些复杂因素都包含于成本控制中。同时,在每个地域,产品的冷链物流所面对的环境也有非常大的差别,增加了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1.2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成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包含了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以及冷藏配送和经营销售等四个部分。

1.2.1冷冻加工

农产品到达收获季节后,在产地集中收集,要及时将生鲜农产品进行预冷和加工,其对冷链物流整体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冷冻加工大部分是针对肉类、鱼类、蔬菜、水果等进行的,以使产品达到存储运输的最佳状态。

1.2.2冷冻储藏

农产品虽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但其还具有商品的同性,即有一定的供需矛盾性。要想更好地调剂产品的供需关系,就要有特定数量的储备。而生鲜物品易腐性强,要想更好地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就要进行冷冻储藏。

1.2.3冷藏运输

和普通的物流体系不一样,冷链物流在整个运输以及产品的配送过程中都要控制好温度,以确保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同时尽可能降低运输过程中产品的损耗。

1.2.4冷冻销售

产品的最终目的是销售,销售也是冷链物流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确保产品在特定的温度环境下,因此,不同的销售场所要根据自身的销售特点配备相应的冷柜或冷库等设施。

2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产品大省,一直以来都有“粮仓”的称号,其粮食产量居于我国首位,水果、蔬菜的产量也高居全国第二位,肉类产品的生产量在我国排第三位,奶类产品的生产量在我国排第四位。河南省除粮食产量高外,其养殖业也较为发达,资源丰富,且品种甚多,拥有多达400家畜牧企业,农副产品产量巨大。近年来,河南省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的产量持续增加,因此,其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另外,河南省的人口数量居我国首位,自身的消费市场非常巨大,按照统计数据来看,河南省平均1年消耗掉的易腐食品达8000万吨左右,而采用冷链物流系统的易腐品却不到700万吨,有近4000万吨的易腐品有冷链物流体系的服务需求。由此可见,现阶段河南省的冷链物流服务还存在非常大的不足,要想达到农产品产业对冷链物流的需求目标,使农产品的流通更加顺畅,需进一步强化冷链物流基础建设,加强以冷藏储存和低温运输为主要内容的冷链物流建设。

2.2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及分析

目前,我国对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非常一致的理论体系以及评价标准,对冷链物流的研究与应用大多集中在农产品储存、运输、营销环节中的冷储存能力方面。河南省在自身冷链物流的研究与发展方面,也将重点放在物流设施的建设、物流园区的建设及冷储存能力的建设等方面。现阶段,河南省的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2.2.1冷链物流发展速度较慢,农产品损耗率较高

河南省的农产品产量及消费量都非常大,但采取冷链物流的农产品消费占比仅1%左右,冷藏运输的比例不到20%,这明显不能满足生鲜易腐产品的发展需求。由于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较为缓慢,其易腐产品的损耗也较严重,据统计,肉类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耗达12%,水产品的损耗率为15%,水果、蔬菜类产品的损耗率高达25%左右,使得易腐产品的经营效益明显降低,经营风险显著增加。由于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较低,除进出口或买方要求必须使用冷链物流外,农产品生产商一般选择就近低利润销售,很少考虑使用冷链物流降低损耗提升产品经济价值,究其原因是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误差,单纯地认为使用冷链物流会增加成本,另外,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原因之一。

2.2.2河南省的冷链物流整体发展不均衡

河南省具有独特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造就了不少大型知名农产品企业,例如双汇食品、三全食品、思念食品等,这些大型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均有自身的冷链物流体系,通过这种独特优势,河南省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几乎占据我国冷冻产品消费50%以上的市场比例。这些企业具有完整的、系统的冷链物流体系,绝大多数仅为企业自身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很难涉足这些企业的物流业务。同时,河南省专门从事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为数不少,不过企业的整体规模不大,同时缺乏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使得河南省的冷链物流行业问题不断,严重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

3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3.1冷链物流人才专业化

任何行业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对于冷链物流来说亦是如此。河南省应按照现阶段冷链物流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教育机构参与的联动体系,建立一个长期的人才培育平台,进行多层次、综合型的人才培养。通过多方联动与配合,应适当形成具有短期、快速培养冷链物流人才的课程,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出冷链物流市场迫切需要的一线管理与操作人才。另外,还要根据市场发展的方向以及未来企业的需求积极推进高校对冷链物流专业的设置,为今后冷链物流行业的长期发展培养高素养人才。

3.2冷链物流资源集约化

冷链物流具有复杂性,需政府、行业以及企业的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发展。河南省具有庞大的农产品资源,同时也有着非常多的冷链物流企业,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较,其冷藏、冷冻的相关技术与设备较为先进。但是,河南省众多的冷链物流企业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市场竞争环境不断恶化,企业之间的协同性非常差,导致整个行业的协作性相对较低,冷链物流的不同环节极不协调。所以,必须有效整合冷链物流行业的资源,形成多方协作。一些大型企业的自有物流体系,在服务好本企业的基础上,可利用闲置的冷链物流资源,形成具备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功能。对于一些规模较小、分散的冷链物流企业,政府应引导其进行资源重组,使冷链物流的每个环节都能以不同的形式实现战略合作,实现风险共同承担、利益最大化。

3.3冷链物流政策人性化

冷链物流的特征篇8

关键词:药品冷链;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物流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引言

药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是全球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药品行业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然而,2016年3月18日,澎湃新闻报道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山东问题疫苗”由此在社会上迅速引发广泛关注。此次非法疫苗新闻曝光中造成最大恐慌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进行冷链保存导致疫苗失效并销往各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冷链及药品冷链

冷链(coldchain)是指敏感性产品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等环节中,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我国对冷链的定义为“是指根据物的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药品冷链是以保证易变质药品的品质为目的,是一个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药品冷链与生物制药产业密切相关,绝大多数生物医药产品都是冷藏药品,几乎100%对温度敏感。药品冷链的核心在于全程控制温度,确保药品的损耗最小,最大限度保证药品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药品冷链物流

药品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的一个分支,以满足人们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目的。药品冷链是指冷藏冷冻类、易腐类医药产品从厂家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最终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中均处于低温冷藏的环境中,以保证医药品的安全和药效功能,同时降低储运损耗,控制时间,节约成本的一种独特的物流方式。

二、药品冷链物流的特征

1.质量要求较高

药品作为冷链物流的特殊对象,药品质量直接关系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它需要在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严格保证药品质量,减少损耗,防止发生质变和污染。首先,在温度方面的规定较为严格,高于或低于药品本身的标准温度都会对药品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会使药品变质损坏及功效丧失;其次,在时效方面,由于药品的有效期普遍较短,及时将物品送到最终用户手中是冷链物流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药品冷链物流过程中,在提供合适的温度的前提下,还应以最快的速度、较优的成本将药品及时送达,避免造成资料的浪费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物流成本较高

冷链物流一直保持着高门槛的价格,冷链物流成本比普通要高出40%-60%。药品冷链物流需要在封闭环境中进行装卸、储存和运输,并且全程控制合适的温度,对物流的运输要求比较高,因此成本也较高。另一方面,作为主要提供药品冷链物流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过程中要实现全冷链运输,不仅需要较高的技术能力,更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因此在冷链物流企业的成本投入中,人工、设备的购买、运输等费用颇高。

3.信息技术要求较高

随着药品冷链物流需求的不断提高,药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作为冷链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药品冷链物流中常常出现“断链”,使药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药品冷链物流中应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实现运作智能化,提高运作效率,使药品冷链物流系统上下游之间应实现信息共享,流通且顺畅,物流人员应及时了解药品流通的信息,避免在药品在配送、运输等过程出现“断链”现象,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三、我国药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物流行业也得以较快发展,但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药品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直接关乎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由于药品冷链物流原因造成的不良事件屡次发生,让我们意识到药品冷链物流方面仍处在诸多问题。

1.医药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欠缺,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关于药品冷链物流的实施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较少,其中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12年12月1日实施的《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GB/t28842-2012)国家标准,为目前较为全面地规定了冷藏药品物流过程的标准。但我国关于药品冷链物流技术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缺乏具有执行力的冷藏药品等药品质量监控体系,冷藏药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

同时政府对于医药冷链市场的监管不够彻底,市场存在着大量的不符标准的“黑冷库”和“黑运输车”,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但价格低廉,被一些利益熏心的商家利用,对人们及社会造成危害,损害整个行业发展。此外,政府对于冷链行业的支持也不够,很多大城市甚至禁止载运药品的冷链运输车进城,造成大量不便。

2.药品冷链物流硬件设备设施差,信息化管理落后

我国药品冷链物流呈现出批量少、多批次、不可预测、质量标准要求高、物流成本高等特点,对其设施及设备要求较高,投入及维护成本高居不下。目前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备差,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尤其在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在药品冷链物流中断链现象严重,基本上是传统的人工拣选、复核、配送,缺乏过程监控作业方式,影响冷藏药品的质量。

在整个冷链物流技术方面,我国起步较晚且应用的领域窄,发展相对滞后,在药品冷链物流技术方面更为欠缺,由于信息技术缺乏,对温度无法进行实时监控,GpS、无线通信技术、温度传感技术并未普及使用,检测程序大都采用人工测量和纸面记录的方式,没有数据系统的支持,无法实时预警等。

3.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短缺

药品冷链物流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活动,对药品冷链物流人才的要求较高,不仅应具备全面的物流专业知识,还需了解相关的医药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高校,由于专业设置方面无法克服的因素,物流专业人才很难做到对医药知识的全面了解,使得药品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少之又少,同时我国社会中对医药冷链物流提供咨询、培训服务的专门的服务机构较少,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地制约了药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四、发展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的几点对策

为了发展我国药品冷链物流,保证冷藏药品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安定。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1.建立健全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监督机制

我国药品冷链物流要实现各环节的整体规划协调,打造中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平台,首先应从国家层面解决标准的制定问题,健全医药冷链物流体系,全面提升冷藏药品的品质,才能为社会提供“标准、规范、集约、高效”的药品冷链物流服务。2016年3月2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表示,国家强制性冷链标准正在制定中,最快或将在2016年底颁布。

此外,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具有较强执行力的冷藏药品质量监控体系,坚决杜绝因药品冷链物流环节造成的诸如“疫苗”问题的出现,引导我国药品冷链物流业健康发展。

2.加强药品冷链物流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首先,在硬件设施方面,加强医药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研发使用,加快道路运输、制冷、冷藏箱(车)、冷链连接等设施设备体系的配套完善,提高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整体运作水平。

其次,在软件设施方面,加快药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比如有效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位置跟踪、流程追溯、库存盘点出入库与拣货等电子化作业;采用温度实时控制信息化,通过引进制冷机组、车载温控仪、GpRS远程温度监控,实现对冷藏车位置和车厢温度的远程实时监控。确保药品的质量,实现供应链中信息共享,提高药品冷链的稳定性。

3.建立药品冷链物流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人才的匮乏是我国药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规范我国药品冷链物流行业的正常发展,适应国际冷链物流市场的竞争,应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

针对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的特点,培养专业性较强的典型的复合型人才,可采用国家教育和智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具有个性化、针对性强,培养既有物流管理技能,又具有相关医药知识的人才,及时向社会输送有用人才;同时,加强对在职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重视培养高素质的、高级冷链物流管理人才,提高相关物流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流通服务质量,为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的稳步快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钟秀英.我国药品冷链物流现状、成因与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12(2).

[2]李艳霞.我国药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4(03).

[3]葛立清.关于我国药品冷链物流服务模式的研究[J].物流技术,2010(05).

冷链物流的特征篇9

一、食品区域物流供应链体系

(一)基本内容

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网络信息广泛覆盖的影响下,食品区域电商取得了良好发展,大众的食品消费结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人们对食品的需求目标逐渐从数量需求转变为种类需求,想要待在家中就能够品尝到全国各地的美食,这种现代化消费理念为我国食品区域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对于食品区域的安全保鲜、物流运输而言又将面临一大挑战,因此,构建食品区域物流供应链对现代食品行业长效发展十分重要。食品区域物流供应链是一种极具功能性且特色鲜明的产品供应链,包括采购原料、安全加工、物流运输、批发零售等一系列过程,其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上述过程以及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规划,便于快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保障物流供应链的顺利运行。物流是食品区域物流供应链体系内的核心要素,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物流的有效作用,物流配送的高效发展不仅有助于维系物流供应链模式的稳定性,还能够为企业收获极高的经济效益,促进物流行业实现进一步的转型发展。

(二)特点分析

处于食品区域的物流供应链体系构建特点较为鲜明,既要优化供应链的资源配置,提高其资源系统效率,还需要保障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降低各类因素导致的成本消耗,在这种条件下,食品区域物流供应链体系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第一,物流供应链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食品区域产业结构简单,各项产业之间都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性,相互可以达成友好合作,从而构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物流供应链生态模式,以增强区域物流供应链整体承受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食品区域产业并不是一个短期发展项目,它具有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规划,这也为物流供应链体系的不断完善与优化提供了较为宽裕的发展时间,由此可见,食品区域物流供应链体系可以与食品区域产业实现长期共存、稳定发展。第二,食品区域产业的特征较为突出。食品区域产业大部分是基于当地的美食资源和文化资源所诞生与发展的,因此,区域物流供应链体系在构建中往往会融入地方特色,也更多地服务于地方企业,从而对其物流供应链的运输成本、物流配送渠道造成一定影响。例如生鲜水果等食品资源将会对物流供应链的运输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环境可能决定物流供应链选择哪种运输渠道,所以不同地区的食品区域产业将形成独具区域特征的物流供应链体系。

(三)现实意义

首先,食品区域物流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具有突出的成本意识,强调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主体的物流信息及资源共享,并且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搭建物流供应链体系模型,由此对区域产业相关数据、物流供应链成本变化趋势、食品区域产业市场环境等展开深入分析与评估,从而能够完成对物流资源的合理分配,达到最佳资源配置,以提高物流供应链资源的利用率,最终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其次,食品区域物流供应链体系的构建离不开现代信息科技的有力支持,网络信息化平台可以通过共享物流信息实现资源配置,有助于平衡食品区域资源结构不均衡问题,并且现代技术的融入让物流供应链体系打破了传统模式对物流信息传递的限制,逐渐朝着智慧型物流供应链体系发展创新。最后,物流信息错漏或不对等都将严重影响物流供应链的稳定发展,也是触发经济风险的关键性成因,而在信息科技支持下所构建的食品区域物流供应链体系,可以在物流供应链内部实现物流信息和资源信息的动态共享,以组织协调物流供应链的实际需求,强化供应链上下组分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稳定的物流产业经济生态圈,合力维持食品区域物流供应链的稳定发展。

二、物流供应链体系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贸易行业的飞速发展,大众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其中饮食类消费在大众消费中占比较高,由此促进了大批食品企业的产业规模扩张,部分食品零食个体也越来越多,食品区域产业的这一发展形势对我国的物流行业及相关物流供应链提出了极大挑战。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深入,我国交通道路基础建设得以进一步完善,为物流供应链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物理供应链规模在近年内实现了飞速提高,并且根据大数据对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性分析,物流供应链发展与我国Gnp(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人民群众在食品区域中购买力的提高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将推动我国食品区域物流供应链规模的有效扩增,所以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物流供应链规模还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的推动作用下,我国物流供应链的稳定状态将会受到一定影响,食品区域物流供应链也将面临全新的挑战。因此,物流供应链体系需要加快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且应根据食品区域产业的具体情况构建与其相匹配的物流供应链体系,以促进物流供应链体系的多元化发展,这样有利于弥补传统物流供应链的不足之处,并降低物流供应链的风险。与此同时,传统食品区域物流供应链体系比较依赖相关资源的支持,使得资源配置安排对物流供应链发展存在较大的影响作用,只有确保每种资源都能发挥其最大效益,才能有效控制物流供应链中资源要素的成本。而在现展中,信息科技、网络设备与共享经济模式都为物流供应链发展提供了更多渠道,其中物流供应链组网模式的构建不仅可以实现资源配置优化,还有助于降低物流供应链资源要素的建设成本,从而推动食品区域物流供应链体系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三、物流供应链体系发展策略

冷链物流的特征篇10

【关键词】冷链;仓储;运输;物流;农产品

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全国现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另有数据显示,我国果品种植面积已占世界果品种植面积的18%,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蔬菜种植面积占世界蔬菜种植面积的35%,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但是,由于我国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造成果蔬采后腐损严重,物流成本高。有关部门估算,全国每年果品腐损近1200万吨,蔬菜1.3亿吨,按每公斤一元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中国物流产品网,2006)。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本理论

(一)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物流是指因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行为而产生的一系列物流活动。由收购、储存、加工、包装、运输、分销等环节组成。农产品物流有四大特点:第一、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繁多;第二、农产品物流要求高。特别是对冷链物流技术的要求更严格。比如,要求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做到不污染、不变质的绿色物流,要求低成本运行,要求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等增殖服务,以保证并提高农民的收入;第三、农产品物流难度大。一是包装难,二是运输难,三是仓储难;第四、农产品物流安全监控要求高。整个生产、流通、销售环节都要求实施安全监控,保证农产品的安全。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

农产品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所以国外普遍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食品质量完好和安全的一个系统工程(张迎新,2004),而本文所指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鱼肉、禽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特殊的供应链系统。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特征

由于农产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农产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更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的储藏温度(temperature)、流通时间(time)和产品本身的耐储藏性(tolerance)。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质量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产品都必须要有对应的温度控制和储藏时间。这就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欧美国家冷链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冷冻剂的发明,注重对食品的监督和管理,由食品药品管理局负责,其保护策略是从预防开始就采取安全措施,落实企业责任,在冷链中确定风险后,由专门部门检查预防措施,并进行干预。在检查中出现问题后,通过有效的反应机制作出快速响应。在整个冷链物流中采取先进的技术装备,设施充足,如使用气调贮藏苹果已占冷藏总数的80%,并且冷链系统运作稳定。在农业领域的总投入中,用于生产部分投资占3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投资占70%;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比为3.7:1。完善的冷链不仅保证了全社会的食品安全,而且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低温保存、运输蔬菜,蔬菜损耗仅为5%,物流成本不足30%。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在整个流通的损耗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美国的蔬菜水果产品可以一直处于产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仅有1%-2%。按照国际标准,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由于我国冷藏运输效率低、食品损耗高,导致食品物流成本约占到食品总成本的70%。

我国农产品冷藏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形式。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产品的冷冻冷藏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采用开篷设计的普通卡车运输。从铁路运输设备看,由于这些冷库多仍采用老技术,仅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和储藏、功能比较单一,导致冷库的利用率并没有随着冷库的容量增加而增加。

鲜活农产品采摘或捕获后必须尽快将进行低温包装贮藏和加工,以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及质量。发达国家将其放在农业的首要的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的30%用于采前,70%用于采后。据统计,发达国家农产品的产值70%以上是通过产后处理(贮藏保鲜加工)来实现的,其中美国产后产值与采收时的自然产值之比为3.7:1,日本为2.2:1。由于我国对农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够,导致目前我国农产品绝大部分由产地以原始产品形式卖出,农产品产后值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下降,我国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为0.38:1足以说明问题。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偏低;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三是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四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五是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运用先进技术改进现有的冷藏设备,并大力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我国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车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低温仓库应该根据冷藏食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进行建设。低温仓库依据仓库温度不同分类,分为冷藏库、冷冻库、特殊冷藏库。

(二)通过并购等方式,促进我国传统的冷藏运输企业向专业低温物流企业转变。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传统的冷藏运输企业必须在整合原有的资源基础上,通过并购等形式,拓宽物流服务领域,向现代专业的低温的物流企业转变。

(三)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的建设。

要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就必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组织的协调,成立一个由客户、运营商和投资者组成的联盟。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也就是建立一个能满足消费者、供应商和零销商三方面需求的冷链物流模式。在整个过程中有严格的温度控制和实时监控。

(四)制定我国冷链物流标准,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操作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2004年,美国冷链协会了《冷链质量指标》,这一标准可以用来测试运输、处理和储存易腐货物的企业的可靠性、质量和熟练度,并将为整个易腐货物供应链认证奠定基础。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利于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操作,而且将有利于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进一步改进自己的经营与管理,有利于扩大我国鲜活农产品的出口量。

(五)尽量缩减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的渠道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农产品即使在低温下流通,其在流通渠道停留的时间仍然比较长。因此,为了保证生鲜农产品从生产者手中快速及时地进入消费环节,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商业业态应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产地批发市场集中采购冷冻冷藏产品,缩减作业环节,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

(六)大力开发并推广农产品产后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整个流通过程中,不管需要用什么来保持包装内的物品的低温,最后在都归结到包装开发和涉及的基础原理。因此,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产后包装和保鲜技术,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

四、结束语

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产后包装和保鲜技术,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我国农产品低温物流行业应在吸取国外的最新保鲜技术当地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新保鲜技术,提高科技对农产品保鲜的贡献率。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使中国的冷链物流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郑海浪.冷链物流的优化.中国储运,2004,(04).

[2]张迎新.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研究[J].物流科技,2004,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