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0:34

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纳篇1

一、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及时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以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如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概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学生感受及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比如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什么是倒数”,而是通过创设口算竞赛活动,使学生发现一组口算题的特点,乘积都是1,并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乘积等于1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容易发现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刚好调换了位置,在自我感知的活动过程中,初步认识倒数的特点。而后再让学生写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充分展开小组讨论,观察算式,发现规律,在学生自我发现的基础上,再引导归纳出“倒数”的概念。这样处理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倒数的意义,而且也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综合的能力。事实上小学数学教材中,概念的引入、结论的得出,大都经历了对特殊事例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步骤,这样做突出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过程性,有效地避免了把数学教学当作知识结论来灌输的弊病,有助于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考方法。

二、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渗透。

小学生的理解、记忆是建立在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如圆面积的教学,重点是化归思想的渗透,难点是极限思想的渗透。为了更好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几个问题:1、能不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推导圆面积计算?2、能不能用几个相同圆拼成我们已学图形?3、能不能把圆剪拼割补成我们已学图形?前两个问题学生异口同声:不能!而第三个问题一提出,学生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能,这时老师就与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折纸剪纸,使学生看到直能变圆,圆能化直。接着问学生:圆能不能剪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都点头说:“能。”这一过程很自然地渗透了转化思想。那么如何分比较好?为什么?于是老师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圆平均分成8份或16份,再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有的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拼成近似三角形,近似梯形等。接着教师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如果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拼成的图形将会怎么样?再多呢?再多呢?……无限多呢?在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也渗透了极限的数学思想。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顺利地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让程,更主要的是获得有效学习的方法、经验,为后继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渗透。

解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重要过程。学生不仅通过解题掌握和巩固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还能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解题过程的指导,让学生真正领悟隐含于数学问题探索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线段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类推,有计划地渗透对应思想,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提高分析、理解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如:“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周修了40米,第二周修了50米,还剩下55%没修。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通过画线段图:学生从图中一目了然看出:这条公路的55%和剩下的米数对应,这条公路的(1-55%)与两周修的(40+50)米对应,这样使问题明朗化,学生能比较直观地找准数量关系,从而轻易地解决,并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对应思想。再比如在解决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还要注意渗透变换思想,以沟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生把复杂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熟练地转化为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分数应用题与份数、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也都有内在联系,可以互相转化,以拓展学生解题思路。如:六年级人数比五年级少1/5,可以变换成以下几种说法,一是以五年级人数为单位1,六年级比五年级少的人数正好是五年级的1/5;二是六年级人数相当于五年级的4/5;六年级人数与五年级的比是4:5等。这样如果再添上条件已知五年级人数150人,求六年级比五年级少的人数就是求150的1/5是多少,如果求六年级是多少人,就是求150人的(1-4/5)是多少。如换成六年级有150人,求五年级有多少人。就变成已知五年级人数的4/5是六年级150人,求五年级用150÷(1-1/5)。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把隐含于数学知识中的转化思想充分揭示出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能力,逐步形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思维活动。

四、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渗透。

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纳篇2

总体来说,初三语文复习一方面要根据语文知识板块去进行系统归纳,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能力训练,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另一方面,复习不能搞题海战术,伤害学生身心,更不能脱离课文任意扩展,以至事倍功半。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复习,效果会更好些。

一、明确目标,以课本为主

首先必须紧紧围绕《新课标》、《考试说明》,对考试范围、学生情况进行仔细研究,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确立明确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其次是以“本”为主,把大纲规定的篇目认真学习好,用一种全新的态度、方式学习比较、归纳整合所学知识,既是复习,又是学习,做到温故知新。

二、分类归纳,系统梳理

对于涵盖整个初中阶段的总复习,绝不能拘泥于个别的篇章人为地割裂完整的知识体系,要通过合理的分类、归纳和整理,对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使零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的网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比如复习小说单元,可接以下环节复习。

1.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习有关小说的常识,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可以要求学生做好学习笔记,相互交流补充。

2.归纳初中语文课本中接触到的所有基本篇目,如《最后一课》、《社戏》、《故乡》、《生命的意义》、《在烈日和暴雨下》、《变色龙》、《七根火柴》等等,总之是散布在初中三年六册语文书上的20来篇小说归在一起,共同分析研讨其相同点,不同点。

3.逐篇熟读,再次熟悉每篇小说的重点字词句,归纳诸如象征、烘托、对比、渲染、铺垫、悬念等写作手法、修辞方法。

4.进一步研究每课的学习目标和课文内容,做到举一反三。这样,每节课复习4~5篇课文,共用五节课就能全部完成小说的复习。上述复习主要利用课上时间完成,可采用小组讨论、知识抢答、辩论赛等不同形式进行复习。

其他类型的文章也可采用这种方式复习。比如把全部48篇文言文课文归在一组,让学生按自读(即按要求通读所列文目、目标、学法指导、注释、课上练习)、提问补充、解题的顺序复习,并按自己的理解适当做好复习笔记,归纳每篇文章的写作特点,这样只用两周左右的时间就能完成文言文部分的复习,而且显著提高复习效率,避免学生顾此失彼。比如有一年河北省中考试题中有一段《岳阳楼记》的阅读段落,由于部分教师没有进行归类复习,致使学生答题失误过多,有的甚至连作者范仲淹都忘得一干二净,成了笑谈。

三、指导学生实际演练,设计相关题型,可结合学生拟题训练完成

现在的中考题型,一般由语言积累运用、阅读和写作三部分组成。语言积累运用部分的复习,必须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重新进行整理归类,找出规律。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拟题训练。教师要精选近几年的考题,要求学生按照所选考题题型进行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参照各种材料,自己做出答案,然后同学之间交换,互测互评。现代文阅读注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局部揣摩,研究规律。文言文重点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准确判断、解析。写作注重过程积累,克服畏难情绪,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纳篇3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编辑了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生动化课堂为契机,教育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学习常规,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根据学生的现状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打算采取以下的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结,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三、需要注意的方面:

1、在课堂上改进教学方法,多用探索、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和学科知识的整合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5、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

7、注意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纳篇4

【关键词】开卷考试复习策略指导

从2011年开始,我州中考的历史学科由原来的记入总分考试科目改为不记入总分的等级考试科目,考核形式的变化必将对教师指导学生的备考复习及学生的应考态度等产生一系列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历史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复习历史知识的效率,这是进行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每一个老师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复习策略

(一)总体思路:突出基础,方法灵活,安排合理

1.突出基础就是重点抓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熟悉和了解。历史基础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2011年和2012年这两年的中考历史考试情况来看,考属于识记层次(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的历史知识在总分70分中,就分别达到18题40分,和19题41分,这说明了抓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2.方法灵活就是教师根据所上的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和方式。比如,2012年我所上的九年级(7)(8)(9)(10)班,其中(7)(8)班学生能力较差,而(9)(10)班学生各方面能力较好。在中考复习中,(7)(8)班只须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就行了,而(9)(10)班在知识复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要加以扩展。

3.安排合理就是根据中考时间,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一般来说3月底把新课上完,4月份开始中考复习,历史复习一般要分为抓好基础、综合归纳、实战练习三个阶段进行。

(二)具体做法

1.第一阶段:以每册课本为单位,逐册复习:时间一个半月也就是4月初到5月中旬(中考历史要考初中所学的六册书,历史课每周有2节课),平均每册书用2节课的时间复习(用一节课的时间复习一册书的重点知识内容,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做本册书的相关练习以巩固基础知识)。需达到的效果:使学生知道、熟悉每一课需要掌握的基础的历史知识。这一阶段(一册书复习的教学流程)我主要采用的是问――找――写――练的模式来进行。问――找――写――练(以复习七年级历史上册为例)模式要求在上课开始时,老师首先用一到两分钟的时间简单概括本册书所讲的内容,然后请学生拿出练习本,老师将每一课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把答案从课本上找出来,并写在本子上。如本册的第一课老师就可以这样提问:请写出我国最早出现的远古人类――元谋人生活的距今年代及他们生活在今天的哪个省?学生在课本的第一课找到答案后,就将170万年、云南省的答案写在作业本上,如此类推,按顺序一课课地复习下去。当然老师提问要言简意赅,以填空题为主,不要增加学生的书写负担。在下一次课中,老师将收集、整理到的本册书的相关练习制作成一张30分钟内学生可以完成的卷子(题目的难度可根据所上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进行调整),然后发给学生在课堂上用30分钟的时间做完,老师再用15分钟的时间进行讲评,以巩固学生对本册书基础知识的掌握。

这种模式无论是七、八年级在期末的复习中,还是在中考的复习中我都经常采用。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在于使学生在课堂内既动手又动脑,加深学生对每一课重点知识的理解,增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积累。

2.第二阶段:综合归纳,专题复习。时间是半个月(即5月中旬到六月初)。从这两年中考历史试题的情况来看,虽然考的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点,但试题覆盖面大,涵盖了从七年级至九年级历史教材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思想等知识点,横向和纵向归纳性较强,有一定的跨度。因此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以历代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科技文化的发展、对外关系的情况、中共重要的革命活动及重要的会议等专题形式将相同内容的知识横、纵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综合归纳知识的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流程主要采用讲――练模式。

3.第三阶段:模拟训练,实战复习。时间为半个月(六月初到中考时)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我州近两年中考的题型、题量、分值、难度的特点要求制作模拟试卷,进行模拟训练。模拟试卷的题型、题量、分值以及题目的难度要基本与近两年我州中考相吻合。目的是使学生适应中考的难度和题型,能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查缺补漏。这一阶段主要以学生模拟练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一般学生做三到四套模拟题就足够了。

这三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是基础,第一个阶段把基础打牢实了,那么后两个阶段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几点启示

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纳篇5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4)17―0085―01

一、“问题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与实施

“三环”:第一环节,创造问题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并使问题定向,为“生成”问题;第二环节,对生成的定向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分析、解决问题,为“探索”问题;第三环节,对探索的问题及时反馈,在验证中得以解决,并进一步拓展问题,为“发展”问题。

“六步”:第一步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第二步是引导学生结合课标要求,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问题定向;第三步是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第四步是对假设方案进行推论,尝试解决问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这往往是正确的先导;第五步是对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进行科学检验,使问题解决,并掌握科学方法;第六步是对解决的问题再质疑,使问题得以拓展与延伸,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又为探求新知奠定基础。

二、“问题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笔者在近两年开展了甘肃省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问题教学法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和实际教学中,越来越感受到它对于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重要作用。下面就以“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课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尝试。

1.课前:知识点问题化――“生成”问题

首先,教师在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如何把知识点设计成各种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利于课堂探究的小问题呢?这就需要教师广泛的查找资料并搜集相关的素材,把每个知识点尽可能地设计成紧扣课标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的小问题。例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课的主要知识点和知识结构如下:

(1)城市等级的大小与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有何关系?

(2)城市等级的提高必将带来服务范围的扩大,影响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3)上海市发展与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有怎样的相关性?

……

从以上问题设计中可以看出,问题的设计应当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易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有争论的话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应当在课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的收集、话题的选择、活动方式的确定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具有预见性,在课前要能预测出学生将会出现的情况并确定解决的办法。

2.课上:解决设计的问题,掌握基础知识――“探索”问题

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模式”展开课堂教学时,应尝试从这样几个程序开展教学:展示问题(预习成果)师生讨论归纳知识点或结论练习反馈或实践,这种教学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之中,符合认知规律,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就以“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课为例:首先可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针对精心设计的问题去看书、思考、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每个问题充分交流,可以解决一些较简单的探究性问题,如城市等级的大小与服务种类、服务范围的关系等;对一部分学生的疑点、难点问题,可采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尖子生释疑,教师归纳,如影响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因素问题;对较难理解的问题,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提供科学的思路、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答案;然后再把每个问题对号入座,归纳出本课的知识点或总结得出正确结论。最后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新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纳篇6

初三面临升学考试,在复习时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主要起好“导”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我思考的重点;又要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多年的实践,虽有遗憾,但也有收获,现抛砖引玉,请同仁指正。

一、引导学生透彻解读教材

学生已经学习过一遍教材,复习时学生对再走一遍教材感觉很枯燥无味,但是大部分学生知识遗漏多、历史概念不明、线索模糊不清,更不能正确评价、归纳和分析,从而严重影响到复习效果。为此,在复习时,让学生在教师提出的复习目标规定下自主合作复习,解读教材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明确概念(见图一、图二)。历史教材里有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但很重要的概念,学生必须清楚、准确理解。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化、工业革命、冷战等,必须引导学生清楚、准确理解。如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难点,可是教材并无具体表述,教师不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就只有囫囵吞枣,不知其义。在帮助学生理解时,首先引导学生明确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独立的封建国家,用图一帮助理解。其次引导学生看教材第一学习主题中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小组讨论分析这些条约导致我国丧失了哪些,并做好记录,教师用图二中的第一个圆表示。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学习主题中的6、7、8课,第六学习主题和第七学习主题,小组讨论、分析、归纳我国出现那些变化,教师用图二的第二个圆表示。最后学生表述他们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其概念是保留原政府机构,部分丧失,既保留封建主义成份,又发展了资本主义成份的社会。

(二)理清线索。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事件比较多,如果不能帮助学生理清其发展线索,学生会对历史事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为了使学生线索清楚,知识点明确,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画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历史事件的归纳图。学生根据《英国新生》一课,归纳出革命事件包括的要素,如国家、时间、原因(根本、直接)、任务(目的)、领导阶级、领导者(评价)、过程(重大事件)、文献(名称、目的、机构、时间、内容、意义)、影响、手段、政体、其他等要素,以此为参照,学生讨论、自主列出美国(两次)、法国、俄国、日本等国革命和改革的情况归纳表。在世界史部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我引导学生把书上的文字转换成示意图,对学生整合教材、加深理解教材有很大的作用。体系示意如图三: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任务,学生完全自主构建本部分知识体系,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让他们明晰了历史发展的线索。

(三)客观评价。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问题,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能力之一。以中国近代史对列强侵略的评价为例。八年级上册主题活动一要求学生形成列强的侵略掠夺是近代中国落伍的主要原因的历史认识,我引导学生阅读本册第一、第二、第六、第七学习主题,学生归纳出:列强的入侵给我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沉重的负担;引进先进的科技;改变了我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风俗、思想文化;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引导学生“盘活”历史教材,全面认识历史

面对越来越灵活的历史中考题,我们需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全面整合课程资源,“盘活”历史教材。

受课程标准的影响,教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描述往往难以做到“全”的目标。我们必须以课程标准要求为核心,以考试说明为指针,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没有做到或分散于教材中历史的其他方面,让学生形成全面而深刻的历史认知。

以冷战为例: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是:“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围绕这一要求,可以把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我提出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影响三个问题,学生翻书找到相关内容讨论、归纳、记录、展示、补充、修正。首先,关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问题,教材对其形成的背景表述比较简单,与此相关的有九年级下册76页的雅尔塔会议,84页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90页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其次,就两极格局形成过程,教材86页到87页有比较清晰的讲述。然后,关于“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88页只有一句话“对战后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88页地图,使学生明白冷战导致德国分裂;117页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还要复习八年级下册抗美援朝;二战后没有再发生世界大战。学生才会对此有明确的全面的历史认知。才能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学生对中考才能应付自如。

三、培养学生历史运用能力

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已经是历史试卷的两大部分,材料解析题是很多学生的难点,因此,要对学生的答题技巧进行科学的指导。单元检测和试卷评讲是培养学生历史运用能力的关键时刻。本人设计的试卷评讲过程如下:首先学生之间核对答案;其次,答案正确的同学帮助答案错的同学纠错;然后,学生展示本小组的学习结果,汇报答案和思考的过程,其他组评价补充;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做题方法。关于选择题,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看”:一看材料讲什么,二看题目问什么,三看选项如何甄别。对于材料解析题,要引导学生学会“三步骤”:第一步,先浏览全部材料,包括引文和注释,这样既可以从整体上感知材料,又可以防止因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而可能出现疏漏;第二步,带着问题精读材料,这样阅读更有针对性,更容易找到关键的信息;第三步,组织语言做答,要求语言精练,问什么答什么,并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所学的知识思考作答。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求学生按照中考的试卷要求来规范自己的答题,要求字迹工整、标明答案的番号、每小点提行、答题多运用历史语言、语言言简意赅。

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纳篇7

一、归类记忆法

归类记忆法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前四类包括公、市制和换算,第五类包括世纪、年、月、日、分、秒及其进率。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二、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乙法就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的方法。数学知识丰富多样,算题千变万化,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例如:什么叫梯形。首先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理解“只有一组对边”是什么意思,若把“只”字去掉又会怎样。通过积极思考,学生认知到“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四条边中相对的两条边为一组,其中一组平行,另一组不平行。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梯形这个概念就容易了。

三、比较记忆法

比较记忆法就是把相似、相近的数学科学地进行对比,把握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加强记忆的一种方法。例如,整除与除尽,质数与互质数等,在学生理解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记忆。

四、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识记分数乘、除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采用这种方法来记}乙,学生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

五、规律记忆法

规律记忆法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公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六、归纳记忆法

归纳记忆法是把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集中起来,组成系统,形成网络的记忆方法。例如,有关面积知识,学生是跨越几个年级才全部学完。这些图形有特征上的不同,也有公式上的区别。零敲碎打获得的知识,必须给予系统上的整理,才能保证这部分知识本身固有的整体性。可以通过下面网状图形,把这些图形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记忆。

七、形象记忆法

形象记忆法就是借助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记忆的方法。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讲课时要注意生动、形象,以唤醒学生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形象记忆。例如,一年级数的认知教学时,老师把数与某些实物形象记忆:把“2”比作小鸭子、“3”比作耳朵等。

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纳篇8

关键词:历史复习;联想教学

什么是联想?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历史复习是在学生脑海里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刺激物”(即历史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当今历史考试是对历史知识整体性、系统性的考查,是对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历史复习中进行联想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增强复习教学效果。

一、整体联想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现代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点:是指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个知识点展开联想:①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②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③1776年7月发表《独立宣言》;④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⑤1781年康华利投降;⑥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

线:就是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如复习世界近代史,就要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展开联想教学:1、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俄日改革,美国内战,德、意统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等是“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成型的第一条线。2、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革命、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俄国1905年革命等是“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近代工运和国际共运的第二条线。3、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点”,连点成线,又构成了近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第三条线。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上述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时期的“面”。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体:是指“点”、“线”、“面”构成的历史总体。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讫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点进行复习。中国历史体是由众多的面、线、点组成的。这个体、面、线、点的关系,可用一系列图表(即“整体式”复习教案)来表示。上复习课时,就是这些体、面、线、点的展开。由“点”联想到“线”,由“线”联想到“面”,由“面”联想到“体”。这样整体联想,就使孤零零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构成立体知识综合体。

二、纵横联想

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复习中要进行纵横联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微观纵横联想。要从小处着眼,对每一历史事件探因问果。寻找内在联系。“纵”是要找出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后果。如唐玄宗后期统治腐败引起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的发生又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唐朝衰落又导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这种混乱政局的出现。“横”是要找出其他历史事件(现象)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与作用。如复习“西安事变”这段历史时,引导学生联想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对事变的反应:德意日帝国主义。企图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以便趁火打劫;英美帝国主义,主张和平解决:亲日派,置蒋于死地,力主“讨伐”;亲英美派,营救蒋介石,反对“讨伐”;广大人民,要求报仇雪恨,主张杀蒋:中共,高瞻远瞩,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宏观纵横联想。要放眼人类历史全貌,找出知识的来龙去脉。如复习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反对分裂和侵略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从方位顺序展开联想:东北,打萨克萨之战,签《尼布楚条约》,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北方,粉碎噶尔丹分裂势力,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西北,笑迎土尔扈特部归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西南,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东南,郑成功收复台湾,清设置台湾府: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通过纵横联想复习,冲破条块分割,使知识连成一片。有利于深化教材,提高能力。 三、中外联想

中外历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复习中要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通过对比分析,求同找异,强化记忆,加深认识。

单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如复习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就可引导学生联想1905年俄国革命。又如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同时期的中国史: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当时中国处于明朝封建统治后期,李自成起义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1644年,英国克伦威尔指挥骑兵取得马斯顿荒原大捷。开始扭转战局,中国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1645年英国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一役,击溃王军主力,内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李自成起义却在湖北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而失败。这样联想,就加强了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

多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历史。如复习1919年“共产国际”时,引导学生联想:苏俄粉碎协约国进攻,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朝鲜发生“三·一”运动,印度展开民族解放运动,土耳其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埃及爆发独立运动,德国建立魏玛共和国。匈牙利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协约国召开分赃的巴黎和会。又如复习中国属于反帝反封斗争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时,引导学生联想亚洲的觉醒:朝鲜人民反日斗争,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非洲人民反帝斗争:埃及、苏丹抗英战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拉美人民反帝反封斗争: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通过中外联想复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四、古今联想

鉴古察今。学史明理。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辩证的观察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例如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这一专题,首先引导学生联想归纳各朝经济发展原因,然后探究规律,启示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经济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强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稳定的政局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稳定则兴,动乱则衰;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纳篇9

关键词:九年级;历史复习课;中考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的戴安・诺维茨教授说:“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一个没有普及历史知识的民族将会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历史教学在中学阶段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为了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实践新课程理念,南京市在2006年将初中历史纳入中考,作为考查科目,与中学政治同场开卷考试,考试的内容与分值在2008年固定下来,为初中所学的六本教材,分值是60分,但综观现阶段我们九年级历史教学的现状,教师单向灌输得多而学生主动学习得少,尤其是九年级的历史复习中教师读学生划,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考学生背,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互动,新课程理念几乎无所体现,甚至有的九年级历史复习课堂波澜不惊,学生昏昏欲睡,对历史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成绩终端显示必然让社会、学校、家长不满意。

那么在九年级的历史复习中,我们要改变这样的状况,笔者在长期实践教学中逐步总结出九年级历史复习课中的“讲、读、议、练四导教学法”。

一、讲――教师讲为主导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人对课堂上教师的“讲”产生了反感甚至进行批判,于是对讲授式教学方式、接受式学习方式时有所闻。笔者认为,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是优劣并存、瑕瑜互现的,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历史学科具有知识性、过去性、时序性、综合性等特点,必须要教师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趣味性、启发式的讲述来实践,尤其在历史复习中,讲授式教学是其他所有教学方式选择与使用的基础与前提,学生只有学会了“听讲”,才有可能潜移默化地或自觉系统地把教师的教法内化为自己的学法,从而真正地学会学习,实现学习的目标。教师的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发挥着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

在进行《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复习时,“知识追溯――创设情境”需要老师来讲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才能引导学生去探究、梳理、归纳,复习目标需要老师来讲述内涵与要求,重点、难点“三大改造”需要突破到位,零散的知识点需要老师来讲述引导串珠成线,师生合作,共同建构出知识体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所以,在复习课中,导入、师生互动、教学小结、练习反馈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述。初中课堂教师必须有驾驭、掌控课堂的高超教学艺术,“讲”是主导。

二、读――学生读要指导

目前,南京市的中考中历史是开卷考试,一方面,确实可以减轻学生负担,符合考查科目的需要,但是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开卷考试对学生复习态度的影响是恶劣的,绝大多数学生对教材有严重的依赖心理,“我平时不需要看书读书,考试时我翻书就是了”这是很多九年级学生对历史复习的看法,实际情况是考试时间100分钟,需要翻的历史书有6本,政治书有5本,还有大量的资料,时间紧张,翻得心烦意乱,成绩不理想是必然的。在复习中必须让学生熟悉教材,引导其学会翻书。

复习中需要设计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读课本,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结合复习目标、考试要求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问题。读是复习中的重要环节,时间控制在6~8分钟左右。要求学生阅读时注意事件的内在联系,要做到先粗后精,适当勾画,注意归纳总结,读懂教材内容,标出疑点,理清线索。如,复习世界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加强、巩固与发展》这一专题史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就这一专题去阅读教材,找出与之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梳理出资本主义的酝酿、确立、加强、巩固、发展五大方面,就思想运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加强的方式、资产阶级性质的文献等问题指导学生读书,独立思考,梳理归纳。

三、议――学生议论要引导

议指在复习课堂中学生之间的议论、讨论,是这个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中考历史是开卷考试,试题的命制必然有开放性,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是历史教育教学的价值体现,复习中要引导学生适当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把历史学活。南京市中考中比较注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对今天的启示等能力的考查。在复习过程中借史明理,把历史性、时代性和思想性有机结合,就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辩论是必要的。

议的方法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的看法,然后指导学生去查阅资料,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下寻求正确答案等。例如,复习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然后设置问题:“请你对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应遵循原则提出建议”,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在讨论的过程中对于敏感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教师应代表社会的主流思想并超越时展,因为教师对所教学科和内容的情感,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其所学学科和内容的情感。

激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之间能够交流观点,在分析、探讨中形成竞争交流机制,使学生主动参与,多角度分析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整合者甚至是知识的运用者,而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从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很大的心理愉悦。

四、练――学生的练习教师要辅导

成绩最终是要学生考出来的,复习的效果必须经过练来体现。尤其在复习阶段,练是重要环节,课堂上要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及时巩固;课后延伸拓展作业回顾;检测考试查漏补缺。练得到位与否决定了复习的成效。

首先,要根据讲、读、议中呈现的问题,学生复习中的薄弱方面精心命制习题,这是练发挥作用的前提。其次,坚持“有讲必练,有练必阅,有阅必评,有评必讲”的原则,就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了然于心。最后,至关重要的是要就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借题发挥”,找重点去扩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不仅要强调巩固本题,还要联系相近相关的内容加以巩固。就答题的规范性、审题技巧、书写方面进行辅导强化。如一轮复习中实行考点基础过关制:默写、训练、纠错,采用多种方法夯实基础。

讲、读、议、练四导教学法之路漫漫而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坚信,在不断地探索之中,定能实践课改理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复习中让学生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带来和谐高效的历史复习课堂,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实践证明,只要沿着“讲、读、议、练”的教学思路,定会迎来硕果累累的六月!

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纳篇10

一、为民聚财能力增强。年提前72天完成全年税收任务,预计年全年将完成19110万元,超计划17.9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4.61%。

二、探索创新能力增强。在税收业务上,创新了纳税评估“双评法”。“双评法”纳税评估,即税收管理员日常评估,县局评估专班重点行业评估。通过开展“双评法”纳税评估,解决了过去纳税评估税收管理员由于素质参差不齐造成的纳税评估质量不高、流于形式的问题。针对不同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纳税评估方式,特别是建立专家纳税评估机制和跨部门间的纳税评估“会诊”机制,有效地提高纳税评估质量,促进税源管理水平提高。今年,共开展纳税评估120户次,评估补税189万元。在行政管理上,创新了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两级负责、三级考核”方式,即,科室、县局两级考核及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岗位人员三级负责,根据每个人的岗位和工作要求,细化标准和奖惩措施,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按季考核到人,按年考核到科室,从而加强执行力建设,提高机关效能。

三、依法治税能力增强。全面推行“开放式税务稽查”,税务稽查能力加强,促进了税收秩序规范。实现稽查选案“零空查”、稽查定案“零投诉”、稽查程序“零差错”、稽查执法“零过错”的“四零”目标。截至11月,共实施各类检查142户次,查补入库税款、罚款、滞纳金7590336元。并重点开展了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工作,补税罚款35500元。运用科技手段能力增强,提高了执法质量。推广应用“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今年上半年执法正确率居全市第二名。

四、纳税服务能力增强。开展“纳税服务年”活动,推行“六无”服务,办税厅实施“全方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完善了《办税服务厅建设规范》、《办税服务厅领导值班制度》、《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规范》、《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着装规范》、《办税服务厅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和《办税服务厅安全和卫生管理制度》和《办税政务服务承诺制度》,狠抓优化纳税服务制度的配套、完善和执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提供制度保障。打造“人性化”办税环境。开展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做到办税环境、管理制度、纳税服务、业务流程、工作考核“五个标准化”,业务流程、窗口设置、各类标识、办税指南、服务内容、岗责体系、管理制度、文明用语“八个统一”,优化办税环境,让纳税人舒心。着力搞好办税服务厅人文环境建设,营造设计“纳税人家园”,根据纳税人的办税需求,在申报征收平台面和写字桌上向纳税人置放笔、墨、纸、报、眼镜,在纳税休闲区摆放报刊杂纸、水及水杯,使纳税人到县国税局就像到家一样,感到亲切和温暖。为解决纳税人报表填写难和办税模糊的问题,制作了“报表样本”,改进了办税标识,将纳税人需要填写的各种表格制作成样本集和表样单,置放于纳税人办事的各个窗口和写字桌上。推行“办税提速”和“纳税减负”。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24项,减少纳税人报送资料25种,减少审批环节45个。开展办税程序节点、资料报表的清理,对纳税人办税过程中的多余程序和繁琐手续进行剔除和改进,取消或归并多头和无效报表,税务机关内部实行信息共享,删除了8处办税过程中不必要的程序,减少和归并纳税人5项报送资料,取消“代开发票工本费”等4个收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