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3:04

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篇1

【关键词】健康教育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由于城乡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通常较为低下,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率较高。因此,当务之急便是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实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笔者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在农村推行健康教育,并对农村地区进行健康教育后对其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情况进行调查,旨在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市下辖区内所有农村地区,并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为《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中所有内容。在推行健康教育前对所有村民的疾病了解情况进行调查,主要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

1.2推行方法

1.2.1成立调查小组:由市卫生局成立专门的调查培训小组,并在各个乡镇、卫生所设置教育专栏,建立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并明确不同人员的分工。

1.2.2开展培训:由各个负责小组对所有村民开展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控制、疾病预防、慢性疾病种类、流行病种类、健康养生等内容。培训可以采用讲座、几种宣讲的形式开展,同时要对公共企业进行着重宣教,例如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等。此外,负责小组也可以为村民发放宣传手册、录影带等资料,同时也可以举办相关的健康活动,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在宣传的过程中也要根据不同的人群展开不同的调查,例如在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进行宣传时要保持绝对的耐心,并要对其存在的疑虑进行解答,提升宣传教育的效果。

1.3效果观察

对健康教育后农村地区的流行病发病率、疾病传染情况以及村民对各种疾病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村民对疾病的了解情况主要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90-100分为优秀,60-89分为良好,59分以下为差。同时将结果与调查前相比。

1.4数据统计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调查,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甲乙类疾病、其他传染类疾病发病率同比呈现下降趋势;新生儿疫苗接种率为95%,环比上涨10%;未发生过地区流行病。

健康教育前村民的疾病了解情况与健康教育后存在明显差异,p

表1村民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时间

平均分数

p值

t值

健康教育前

57.2±22.3

0.01

2.52

健康教育后

71.4±11.6

3.讨论

健康教育是共生卫生工作推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策略,也是整个公共卫生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市下辖区内农村中推行健康教育后大大的改善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实现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1]。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通过组织推行,采取了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人群对健康信息的需求,进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充分的体现了健康教育在健康领域中的重要性[2]。对自身存在慢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患者在推行健康教育后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改变患者以往的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农民的治疗信心明显提升,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推行中的作用非常大。在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前村民的疾病了解情况与健康教育后存在明显差异,健康教育后村民对疾病的知晓情况明显好于教育前。

健康教育的推行也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进而降低致病的危险因素,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3]。虽然在推行初始,村民对健康教育的模式无法完全适应,但经过调查人员的耐心教导后,均能够理解教育的模式并能充分掌握教育的内容,达到疾病防治的目的。在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后农村地区甲乙类疾病、其他传染类疾病发病率同比呈现下降趋势;新生儿疫苗接种率为95%,环比上涨10%;未发生过地区流行病。说明健康教育在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督导作用。此外,我们认为,还应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进一步提升宣传教育效果。例如可以将内容印刷在日历上,或者以宣传画的形式印刷在雨伞、杯身上,然后通过发放小礼包的形式送给村民,进而提升宣传效果[4]。

总的来说,健康教育在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等化中意义重大,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升村民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流行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辛明.青岛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供给的财政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11,19(32):162-163

[2]王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J].山东大学,2010,19(05):523-524

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篇2

【关键词】公共卫生;方差分析;趋势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R6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201-04

工业化推进城市化,扩大城市规模,建设城市新区,成为城市寻求新的增长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市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1]。随着新区、开发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流物流的剧增,作为城市主要功能及重要的生活配套,卫生事业的发展突现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当前,南昌市拥有新区、开发区区域面积近四百平方公里,占全市5.4%;区域人口约80余万,占全市17.8%。2004年南昌市新区开发区主要卫生统计数据:一岁以内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82%,每千人扣注册医师数0.4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0.27,每千人口病床数0.21,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数占全市的1.61%,医疗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为2.21,人均医疗卫生经费为14.5元,各项指标均远低于南昌市的平均水平[2~4]。

在现有机制体制下,如何合理组织卫生事业,以有限的卫生人力、物力、财力构建符合新区特色的公共卫生管理模式,加快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区开发区亟待解决的社会事业发展问题。

1方法和对象

1.1对象:于2004年7月~2009年6月对南昌市三个新区开发区公共卫生运行管理的模式和卫生资源发展状况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参照卫生部关于社会卫生资源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统计报表,制定南昌市新区开发区卫生资源状况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查表,由新区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卫生管理办公室和经贸局负责统计上报,对2004~2009年南昌市三个主要的新区、开发区社会卫生资源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状况进行调查;

1.2.2应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红谷滩新区与南昌市、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卫生状况指标的差别;

1.2.3应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2004~2009年红谷滩新新区卫生经济工作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结果

2.1三个新区开发区建立的公共卫生管理模式:

2.1.1由新区、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下属的社会事业发展局,承担辖区内卫生事业发展工作。

2.1.2委托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代为管理。

2.1.3将公共卫生部分委托上级行政部门。

2.1.4红谷滩新区公共卫生运行管理模式:

2.1.4.1成立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2004年,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主导,选派市级卫生行政和公共卫生龙头单位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与管委会社会事业发展共同搭建新区卫生事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措施实施的平台―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纳入新区管委会统筹管理。

2.1.4.2成立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履行职责,形成全区上下共同支持公共卫生工作的良好局面。

2.1.5实施适宜新区开发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具体策略,构建新区特色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合理规划,积极引入大中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和专科医院为医疗卫生服务技术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建设重点,以个体、乡医及其它医疗机构为延伸补充,构建新区特色的医疗救治体系,打造新区“15分钟医疗健康圈”;建设涵盖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测、妇幼保健、应急处置、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使之成为全区公共卫生的龙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公共卫生服务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责任健康管理医师;构建新区特色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以行政委托为手段,将卫生执法权力以委托方式下放新区,依托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新区卫生分中心,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员,构建新区卫生监督网络,;构建纵横贯通、立体交叉的公共卫生信息交流平台,开发社区卫生监督、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合作医疗、医院管理系统“六网合一”搭建新区卫生网络平台;将卫生事业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将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全面梳理,坚持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按服务人口均不低于20元的标准落实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卫生事业发展的经费逐年增长,逐步建立完善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补偿机制。

2.2统计分析红谷滩新区、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市四者的人均医疗费用是否有差别。

表1描述性分析(descriptive),是对人均医疗卫生经费的分布描述,县区中1、2、3、4分别代表红谷滩新区、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市,n、mean、Std.Deviation、Std.error、95%confidenceintervalformean、minimum、maximum分别表示变量的调查数量(样本量),均数,标准差、标准误、95%可信区间、最小值、最大值。

表2为人均医疗卫生费用的方差分析结果,sumofSquares、df、meansquare、F、Sig.分别表示变异、自由度、均方、F值、p值;第二列的三个值分别表示组间变异(BetweenGroups)、组内变异(withinGroups)和总变异(total)。

2.3所有指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由表3、表4可见,人群健康状况、健康影响因素、卫生保健因素等相关指标在四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2.5所有指标两两比较的结果:如表6至表7所示,第2列和3列的1、2、3、4分别表示红谷滩新区卫生办、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市。

a社会卫生事业发展主要评价指标策略应用后红谷滩新区与其他开发区同期比较。

B社会卫生事业发展主要评价指标策略应用后与南昌市比较。

2.6趋势分析的SpSS实现过程。公共卫生费用随年份的变化趋势进行直线模拟,复相关系数(RSQ)为0.928,自由度(d.f.)为4,检验量(F值)51.60,检验p值0.002。截距为0.667,偏回归系数为12.861,如下表所示。

复相关系数表明该直线直线回归趋势可解释公共卫生经费随年份变化的92.8%。b1为回归系数,表明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因变量变化的量,该值为正,则因变量为增长趋势,该值为负,则因变量为降低趋势。本趋势方程中表示每增长1年,公共卫生经费增长13.857万元,该趋势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2.7红谷滩新区与其他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结果。红谷滩新区主要评价指标中人均医疗卫生经费、医疗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高于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人均医疗卫生经费、出生率、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一岁以内儿童计划免疫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数、医疗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高于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公共卫生策略实施后,与其他两个同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评价指标比较,红谷滩新区区部分指标有较大发展。

2.8红谷滩新区与其南昌市主要评价指标分析结果。从红谷滩新区实施创新适宜的公共卫生策略后,其社会卫生事业发展主要评价指标与南昌市总体指标的比较可见,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红谷滩新区高于南昌市,表明红谷滩新区人口健康状况已超过南昌市的总体水平;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人均医疗卫生经费与南昌市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红谷滩新区健康影响因素、卫生经费投入已达南昌市水平,对辖区的安全饮用水设施建设和卫生工作的重视有利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一岁以内儿童计划免疫率、每千人口注册医师数、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每千人口病床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数、诊疗人次数、县区住院人次数、医疗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红谷滩新区仍低于南昌市,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公共卫生策略实施后,红谷滩新区卫生事件发展的部分评价指标已达到南昌市的水平,卫生事业发展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纳入全市的统筹规划。

2.9红谷滩新区自身增长趋势分析。除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三指标呈负值(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外,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数量、流动人口、当年财政卫生拨款、卫生事业费、公共卫生费、中医事业费、上级卫生专项补助、卫生建设基本投资、医疗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平均期望寿命)均为正值,随时间(年份)呈增长趋势;其中除流动人口、中医事业费、乡村医生三类模型拟合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红谷滩新区实施科学规范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后,人群健康状况、卫生保健、物资资源、财政投入等随时间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

3讨论

新区开发区公共卫生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3.1加强对新区开发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公共卫生工作责任制[6]。计生、卫生、财政、人事、科技、药监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形成各级共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3.2进一步提高加强对新区开发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公共卫生问题不仅仅是卫生问题,而且是国家安全和城市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是强化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坚持以人为本,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各部门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加快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地抓好公共卫生工作。

3.3建立财政投入和补偿的长效机制,保障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卫生事业经费必须向公共卫生倾斜,确保疾病监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业务的运行经费。

3.4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健全体系、创新体制、整合资源、城乡一体”的原则,积极推进新区开发区公共卫生运行机制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快新区开发区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报告信息体系、人才培养社会支持体系,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卫生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罗威、肖红茂、符艳,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社会卫生状况综合分析,《江西医药》2007,42(10):931~932

[2]XiawanG;Dan-hongLiU;Ke-qinRao;etal.DefiningChinesenationalHealthindicators:aConceptualFrameworkandattributes.ChinaDigitalmedicine;2006,1(01):38~41

[3]2004年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南昌市统计年鉴

[4]SunYuwei;ZhaoZhongtang;LiShixue;ananalysisofoperationalmechanismandeffectivenessofnewpublicHealthSysteminShenzhenBaoanDistrict;ChineseHealtheconomics;2006.05

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篇3

今天的全区社区卫生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会议精神,部署进一步深入发展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任务,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创新机制,实现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会议的召开对于加大社区卫生建设力度,改善民生、造福百姓、推进和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祝贺。刚才,观看了社区卫生服务专题片,金英副区长讲了我区社区卫生工作新的目标和任务,建委、学府街、向阳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个单位都做了很好的表态发言,这些都表明我区的社区卫生工作成效是显著的、特色是突出的、发展前景是良好的。

多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全区总体规划之中,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坚持社区卫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居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益性质,构造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居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我们的工作形成了特色,打造了品牌,在全市全国产生一定影响,2005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广大社区卫生工作者和医务人员在基层、在一线付出了艰辛努力,做了重大贡献。区委、区政府对大家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为进一步发展我区社区卫生服务,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群众生活的需求,实现社区卫生又好又快发展,我想就下一步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自觉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活的品质和质量,对社区生活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卫生服务与群众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做好社区卫生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一,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说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说说,“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所以,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关注民生、维护民利的重要举措。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公益性质和贴近群众、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特点,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群体。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更好地为这些社会群体排忧解难,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党和政府对社区居民健康的关心,有利于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使广大居民分享改革成果。特别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人的健康为中心,直接与居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通过为广大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有利于把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服务,真正落实到社区、家庭和每一位居民,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

第三,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经。当前,社会上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成为广大居民最关切、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一方面有利于推动良好的卫生服务走进社区、贴近居民,逐步形成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机制,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格局,方便居民就近就医,对困难人群实行“三免三减”,努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使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卫生功能、结构、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快建立巩固的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个医疗卫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为此,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自觉性。必须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决策上来,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服务标准,把社区卫生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二、突出工作重点,形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效机制

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共建,共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基本原则;要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要牢牢抓住社区卫生的重点环节,各项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都要下力量抓好,不断促进社区卫生的发展。主要体现三个着力:

第一,着力抓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的落实。要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并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社区服务综合体系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各部门都要制定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设、发展规划,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的问题,落实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在稳步推进各项规划落实中提升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第二,着力完善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按照公共卫生财政投入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经费和基础性投入足额到位,逐步增加在岗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经费。我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由5万元/万服务人口提高到10万元/万服务人口,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将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本级补助标准,加大资金投入,拓展相应服务项目,每年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专项经费,不断提高*整体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力争在财政投入上要做到“老帐逐年还,新帐不再欠”。

第三,着力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一要保证预留社区卫生规划用地;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业务用房的配置和无偿使用,确保搭建好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二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三要加大卫生资源调整力度,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四要坚持预防为主,夯实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双重网底,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五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建设,落实疾病预防、慢性非传染病、重点传染病、卫生监督、公共卫生应急等各项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六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七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八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

三、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协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具有公益性质,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各部门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第一,要强化部门责任。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文件要求,充分认识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履行社会管理、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各自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责任,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严格考评,以评促改。促进社区卫生工作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区卫生局作为我区社区卫生工作的主管部门,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要总结经验、巩固成绩;确定发展思路,转变观念、完善职能、在注重加强行业发展的同时,从经济社会全局和卫生工作全局考虑社区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作为政府的参谋与助手作用,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研究制订本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

第二,要加强部门协作。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建立职责落实机制、健全科学管理机制、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发展社区卫生的统筹协调。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协调推进,认真落实好各项配套政策,全面推进我区社区卫生工作,使这项造福于广大群众的事业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社区卫生工作中来。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力度,搞好深层次宣传报道,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积极支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

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篇4

2017年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总结【1】

5月19日是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文件要求,积极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和内容,传播以签约服务促进健康管理的理念,提高居民签约的积极性,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东阿县铜城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5月20日在凌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活动及签约活动。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也同时进行了活动。

经过此次活动取得的初步成效:

1.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的知晓率。在签约的同时并再一次告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和基本公共卫生内容及基本药物内容,使居民提高了认识,了解了新形式。

2.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树立了卫生形象。通过再一次的宣传和集中与入户相结合的签约方式,加深了医患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强了签约居民的归属感,和群众拉近了,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3.增强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这种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使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了解到签约不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责任,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

4.促进了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通过签约服务,乡村医生责任感增强,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增强,团队意识增强,居民对他们也更加信任了。

5.得到居民的认可。通过集中与入户相结合的签约方式,使他们了解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获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2017年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总结【2】

5月1926日是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周,为深入贯穿落实《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识,5月19日,县卫计局组织县中心医院医疗专家和部分乡村医生,到丁家房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以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幸福沈阳共同缔造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医疗专家和当地医院医生一起,共同向群众宣传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服务的范围内容等,同时,还开展义诊活动,为群众测量血压、解答健康咨询、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并为两名住院患者进行了免费会诊。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农村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内容地了解,对发挥乡村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深入开展幸福法库共同缔造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7年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总结【3】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函(2017)451号),按照《沈阳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周活动方案》的要求,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和内容,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理解和参与热情,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沈河区于5月19日(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在沈河区滨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前广场举行了宣传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当天辽宁省人民医院、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的专家及沈河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开展现场义诊、咨询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活动。

此次宣传周主题为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幸福沈阳共同缔造,现场设立宣传展板20块,发放宣传单600余份,义诊咨询群众150多人次。在接下来的宣传周期间,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将通过组织健康知识讲座、义诊、下社区等活动方式,将签约服务进社区、健康知识进社区,营造出良好的签约服务氛围,提高签约居民知晓率和满意度。

2017年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总结【4】

2017年5月19日是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为提高全乡人民对家庭医生的了解,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内容有个更加系统更加深刻的认识。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按照龙溪卫生院制定的活动方案,进一步支持家庭医生工作,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开展世界家庭医生日活动宣传。

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篇5

今天的会议十分重要,开得很有必要和非常好。刚才,××、××二位同志就全县妇幼卫生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对工作的落实提出了很好的要求,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在认识上要站得高

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对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有着重大的深远意义。她关系到社会的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出生人口素质的高与低;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安康与幸福。大家务必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第一做好妇幼卫生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程度集中反映在妇女儿童的生存状况上,妇幼卫生指标综合反映出当地人口总体的健康素质、生活质量及文明程度。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就是因为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卫生事业,把妇幼卫生事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好、抓实。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抓好妇幼卫生工作就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第二抓好妇幼卫生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妇女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发展妇幼卫生事业,抓好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妇幼卫生状况改善,对于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推动家庭和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妇幼卫生状况的改善,比如孕产妇死亡率的降低,出生缺陷、儿童残疾、艾滋病发病率下降等,直接降低了社会发展成本,增加了人力资源的健康存量,对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作用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因此,抓好妇幼卫生工作,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对我们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无疑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是根本要求所在。

第三抓好妇幼卫生工作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xx-20xx年)》,在确定的6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中,妇幼卫生方面就占了3项,最近又增加了免费婚检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不难看出,落实妇幼卫生工作中的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对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一目标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妇幼卫生服务是减小城市与农村高收入人群和贫困人群利用卫生资源的差距,维护人民在享有卫生服务和卫生资源分配利用的公平性,确保每个家庭的安康与幸福的重要手段。

二、在重点上要把得准

今年的妇幼卫生工作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因此各级各部门务必结合实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力求创新、取得实效。刚才胡局长、黎局长、李院长已经讲得很清楚、很具体了,我认为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

一要突出抓好项目公平性和可及性。实施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大事。正是因为目前城乡医疗卫生包括妇幼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之间居民健康状况差距仍然明显的现状仍未根本改善,怎样使人民群众整体上享受到公平、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就需要努力贯彻实施惠及群众的优惠政策,循序渐进、不断地把工作做好、做实、做到位。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为民办实事”的战略高度,把这件关系民生的大事办实办好,努力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加快实现我国政府承诺的千年发展目标。

二要突出抓好服务能力建设。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要求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群众。这就明确指出了我们的工作重点在广大农村,在街道社区。主要是抓好农村妇幼卫生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以县妇幼保健院为技术依托的妇幼卫生业务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妇幼卫生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执行能力。同时,要增强服务意识,改变服务方式,让更多的农村、社区妇女、儿童享受到政府筹资提供的妇幼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

三要突出抓好优质服务。为给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优质的妇幼卫生服务,除加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建设方面下功夫外,我认为必须要更新服务观念,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减低服务成本。首先要加强对妇幼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行为的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从源头上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妇幼卫生服务的权益和减轻农民群众负担。其次要公开重大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免费标准及内容,保障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再次要积极引导群众接受妇幼卫生服务,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机制和补助方式,有必要采取就地补助、就近享受的服务方式,使重大妇幼公共卫生服务真正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三,在保障上要过得硬

要完成今年的妇幼卫生工作任务,必须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要到位,才能抓出成效,最主要是:

一是组织领导要到位。妇幼卫生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主导,各级各部门参与,卫生局牵头,县保健院负责具体实施。各级各部门领导都有义不容辞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把该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摆上议事日程。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精力抓。要抓紧出台各项工作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还要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乡镇、各县直有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指定专人专抓,确保妇幼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是部门配合要到位。在具体组织实施妇幼卫生工作,尤其是实施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过程中涉及卫生、妇联、财政、计生、民政、新闻宣传等多个部门,因此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大力关心与配合。单靠卫生部门,妇保院是难以完成的。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协作,要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尤其是卫生、妇联、财政、计生、民政、新闻宣传等部门要结合县情和部门实际在县委、政府的要求下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篇6

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对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有着重大的深远意义。她关系到社会的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出生人口素质的高与低;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安康与幸福。大家务必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第一做好妇幼卫生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程度集中反映在妇女儿童的生存状况上,妇幼卫生指标综合反映出当地人口总体的健康素质、生活质量及文明程度。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就是因为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卫生事业,把妇幼卫生事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好、抓实。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抓好妇幼卫生工作就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第二抓好妇幼卫生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妇女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发展妇幼卫生事业,抓好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妇幼卫生状况改善,对于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推动家庭和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妇幼卫生状况的改善,比如孕产妇死亡率的降低,出生缺陷、儿童残疾、艾滋病发病率下降等,直接降低了社会发展成本,增加了人力资源的健康存量,对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作用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因此,抓好妇幼卫生工作,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对我们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无疑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是根本要求所在。

第三抓好妇幼卫生工作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在确定的6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中,妇幼卫生方面就占了3项,最近又增加了免费婚检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不难看出,落实妇幼卫生工作中的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对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一目标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妇幼卫生服务是减小城市与农村高收入人群和贫困人群利用卫生资源的差距,维护人民在享有卫生服务和卫生资源分配利用的公平性,确保每个家庭的安康与幸福的重要手段。

二、在重点上要把得准

今年的妇幼卫生工作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因此各级各部门务必结合实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力求创新、取得实效。刚才胡局长、黎局长、李院长已经讲得很清楚、很具体了,我认为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

一要突出抓好项目公平性和可及性。实施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大事。正是因为目前城乡医疗卫生包括妇幼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之间居民健康状况差距仍然明显的现状仍未根本改善,怎样使人民群众整体上享受到公平、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就需要努力贯彻实施惠及群众的优惠政策,循序渐进、不断地把工作做好、做实、做到位。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为民办实事”的战略高度,把这件关系民生的大事办实办好,努力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加快实现我国政府承诺的千年发展目标。

二要突出抓好服务能力建设。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要求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群众。这就明确指出了我们的工作重点在广大农村,在街道社区。主要是抓好农村妇幼卫生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以县妇幼保健院为技术依托的妇幼卫生业务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妇幼卫生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执行能力。同时,要增强服务意识,改变服务方式,让更多的农村、社区妇女、儿童享受到政府筹资提供的妇幼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

三要突出抓好优质服务。为给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优质的妇幼卫生服务,除加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建设方面下功夫外,我认为必须要更新服务观念,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减低服务成本。首先要加强对妇幼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行为的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从源头上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妇幼卫生服务的权益和减轻农民群众负担。其次要公开重大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免费标准及内容,保障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再次要积极引导群众接受妇幼卫生服务,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机制和补助方式,有必要采取就地补助、就近享受的服务方式,使重大妇幼公共卫生服务真正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三,在保障上要过得硬

要完成今年的妇幼卫生工作任务,必须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要到位,才能抓出成效,最主要是:

一是组织领导要到位。妇幼卫生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主导,各级各部门参与,卫生局牵头,县保健院负责具体实施。各级各部门领导都有义不容辞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把该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摆上议事日程。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精力抓。要抓紧出台各项工作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还要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乡镇、各县直有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指定专人专抓,确保妇幼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是部门配合要到位。在具体组织实施妇幼卫生工作,尤其是实施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过程中涉及卫生、妇联、财政、计生、民政、新闻宣传等多个部门,因此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大力关心与配合。单靠卫生部门,妇保院是难以完成的。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协作,要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尤其是卫生、妇联、财政、计生、民政、新闻宣传等部门要结合县情和部门实际在县委、政府的要求下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篇7

【关键词】公共卫生体系意义

党中央多次指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公共卫生职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医疗体系。那么,什么是公共卫生体系?一个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到底包括哪些要素?为什么要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公共卫生体系的重大战略意义是什么?下面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1.公共卫生体系的含义。公共卫生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我国改革开放前曾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和医疗系统。改革开放后,这个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自2003年SaRS危机之后,公共卫生才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热门话题,公共卫生就是以组织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为目的体系。

2.建立公共卫生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绩,极大的促进了人民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健康生活。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建立公共卫生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1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任务。

公共卫生事业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03年爆发的非典,突显了公共卫生体系的深层次危机,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不完善。多年来,党和政府对公共卫生不够重视,财政预算少,资金不到位,即使是经历了几次小范围的流感疫情之后,也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非典和禽流感疫情警示我们,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状态是党和政府的主要职责,使人民群众有病能及时治疗是对党和人民政府的基本要求。全面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实践。

2.2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众所周知,疾病带给人们的是痛苦和不幸,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制约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没有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就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有效的改善。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公共卫生基础。公共卫生事业状况是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公共利益的最基础措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2.3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们对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的工作重心应该逐步从经济工作转移到提供公共服务、着重进行社会发展的方向上来,建立公共服务型的政府。SaRS危机暴露出政府在公共卫生管理问题上的真空地带。因此,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第一要务。转变政府职能,变掌舵为治理,增加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投入已成为燃眉之急。建立公共卫生体系,是将政府转变成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责任、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是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2.4是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人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依然存在,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会影响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而且还将影响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影响社会的稳定。公共卫生事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社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离不开公共卫生事业,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是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前提。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历次重大的传染病事件、环境污染事件,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绝对的阻碍作用。因此,加大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仅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速度,反而会促进经济发展。要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坚实的公共卫生基础。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2.5是有效预防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的卫生资源还十分有限,医疗保险制度还很不完善,社会抵抗公共卫生风险的能力还较低,全民的健康水平还不高,健康保护意识还不强。这决定了一些传染病仍然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人们普遍认为,重新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和医疗系统势在必行。公共卫生以预防为主,可以限制和降低各种危险因素对人体的侵害,从而使公共卫生事业成为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健康效益都极高的事业。

参考文献

1龚向光.从公共卫生内涵看我国公共卫生走向[C].省略.信息导刊.2003:29

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篇8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优化

一、树立科学的公共卫生服务理念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科学的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理念

要想形成一套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具有高度适应力和回应力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坚持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不断出现,公众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只有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才能使我国公共卫生事业获得长足发展。

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公众的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开展效果的标准,注重弱势群体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避免短视行为,探索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避免运动式的执行方式。公共卫生事业作为一整套综合发展的系统,要注重统筹兼顾,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二)树立创新服务理念

在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过程中,应树立创新服务理念,探索公共卫生服务的多样化提供方式。首先,在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主体方面,不应局限于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应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各个主体相互配合,形成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格局。其次,在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开展和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地域实际情况,探索新的实施模式和方法。比如在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创新做法,比如在浙江省一些地市,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由公共卫生机构联合学校,由学生督促家长完善信息,完成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任务。

(三)树立和谐发展理念

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效果离不开区域大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又离不开科学的发展理念,离不开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摈弃传统的、粗放的、带来污染的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和谐的、长远的发展理念,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才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二、合理界定公共卫生服务开展过程中的政府-社会-市场关系

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有为社会大众提供基本保障的性质,所以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公平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属于纯公共物品的范畴。而对于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来说,因民众不同层次和多样化的需求,可以由市场介入提供,属于私人产品的范畴。然而,通过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仔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发现,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也存在市场介入的可能性。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及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卫生监督协管这几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属于纯公共产品的范畴。对于这些纯公共产品来说,没有市场主体盈利的空间,所以不存在市场介入的可能性。而对于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这几项公共卫生服障钅坷此担在保证最低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存在顾客多样化消费的可能性。对于这种既具有公共产品的相关特征又具有私人产品特征的公共卫生服务来说,政府在提供最基本的保底服务基础上,可以留出市场介入的空间。此外,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提供和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方面都可以探索社会介入的模式和渠道。

三、依托区域社会需要制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划

社会需要是一个区域内民众对于某些事物共同的、集中性的需要,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根据。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政策才能体现出政策本身的价值,社会需求的满足对于社会和谐和稳定至关重要。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体现出了对公众的供给,是运用多种方式利用公共资源满足公众需求的过程。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时公共卫生服务事业领域公共政策的具体体现。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规划要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出发点。首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划时应树立科学的规划理念,以社会需要为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避免以政绩考核为出发点的项目规划,切实与社会公众需求相契合。其次,完善公众需求的表达机制。由于学历、经历、身体状况、年龄、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社会公众对公共生活的参与程度存在差别,利益表达的程度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若要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规划符合群众的需要,那么,就需要建立并完善公众的需求和利益表达机制,使需求表达机制通畅。再次,增强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一种自觉站在公众立场的习惯,把公众的利益作为价值取向。服务取向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方式能够较好地避免出现偏离公众需要的情形。

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篇9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各镇(区)积极努力,全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437家,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已达到99.6%,远远超过省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全市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都依托原村落所建,游离公共服务中心之外,据统计,建在村(居)公共服务中心的仅有97家。为了方便群众,完善和提升公共服务中心功能,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更好地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指导和康复等“六位一体”功能,现对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牢固确立“要奔小康,先保健康”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和增强村(居)公共服务中心的功能,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村(居)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全市小康进程,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和设置标准

1.一般每村(居)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超过5000人或地域跨度范围较大,设立多个农民集中居住点的村(居)可以设置两个服务站。

2.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建在村(居)公共服务中心,第二个服务站建在农民集中居住小区。

3.根据《江苏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的使用面积确保80㎡(合格站),力争120㎡以上(示范站)。合理设置业务科室,做到布局合理、流程科学。设有全科诊断室、观察室(同时挂健康宣教室)、药房、治疗室、换药室和中医诊疗室,有条件的也可设立计生指导室和处置室。

三、操作方法

1.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纳入村(居)公共服务中心的,应对照标准规范完善,确保面积达标,六室分开,布局科学,流程科学。

2.现公共服务中心如有富余房屋或通过功能调整能调配房屋的,应尽快将社区卫生服务站迁入村(居)公共服务中心。

3.无富余房屋但有扩建条件的应尽快依托公共服务中心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

4.待新建公共服务中心和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应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统一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公共服务中心和农民集中居住区以外不得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工作要求

1.强化思想认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各级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责。各镇政府要从关注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的重要意义,将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切实落实到位。

2.强化政策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各镇要在资金投入、土地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导,由镇、村投入资金,建设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给乡村医生执业。对镇、村资金投入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先由乡村医生垫资,以后再由村委会逐年返还建设费用。

3.强化技术指导。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过程中,市卫生局要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把好建站质量关。要统一设计2-3套图纸供各村选用,各村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施工图纸须各镇卫生所报经市卫生局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工建设。

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篇10

一、上年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健康档案的建立,存在电子档案的录入与纸质档案不同步现象,建档率低,致使各项重点人群的筛查率低于理论数字。

2、健康教育及健康咨询活动次数未达到项目要求。

3、由于慢病患者外出,致使慢病管理频次及管理率不达标。

4、由于村卫生室人员业务能力有限,慢病随访和其电子录入工作未能及时完成,个别随访无意义,甚至不真实。

5、与门诊大夫未配合好,档案未很好的利用,大多数成了“死档”,失去了建档的意义。

6、由于仪器及试剂等原因,65岁老年人体检中的辅助检查工作未完成。

二、XX年的工作目标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国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惠民政策,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全体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长期工作安排

1、健康档案。继续建立健全信息化档案,及时更新档案,并做好保密工作。在上一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将继续完善返乡及流入等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

2、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至少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定期进行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对其电子录入,尤其是高血压人群,应分级及时按月做好随访工作。利用随访宣传防病知识,使农民对重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并做好资料汇总和信息上报。对慢病的管理率达80%以上,慢病的控制率达25%。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测血压率达100%。同时加大筛查重点人群,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做好门诊日志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