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十篇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十篇

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3:24

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篇1

武汉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精神,系统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结合《武汉市“四水共治”工作方案(2017-2021)》的实施和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党代会关于垃圾分类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和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主导、全面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切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水平不断提高,力争使我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全市生活垃圾系统治理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项规划,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合理确定实施路径,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

(二)创新发展,系统推进。

坚持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机制和模式,以垃圾分类为契机,加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置等环节的衔接,系统推进垃圾治理,探索符合武汉实际的生活垃圾系统治理模式。

(三)政府主导,以区为主。

坚持政府主导,出台垃圾分类法规及相关政策。坚持以区为主、属地管理,以区政府为责任主体、街道具体负责、社区实施的原则,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责任。

(四)条块结合,协同推进。

坚持统一领导,明确市、区、街、社区和各相关部门责任,建立综合协调、分工协作运行机制,强化公共机械和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共同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五)全民参与,企业服务。

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社会活力,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多层次、多途径地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强技术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垃圾分类效率。

三、工作思路与目标

作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之一,根据全市生活垃圾成分构成与产生主体的特点,建立以“干湿分类”和有害垃圾单独投放为基础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按照“源头三分、节点细分、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分类思路,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步骤,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和运营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有计划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至2021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着力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实现单位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

——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低于14000吨/天,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明显提升。主城区“湿垃圾”分类处理能力达到3300吨/天,新城区“湿垃圾”全量堆肥处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

——不断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建立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领导协调机构,形成“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监督有力”的市、区两级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体系;加快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制订工作,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法规标准体系。

四、工作任务

(一)建立简明易行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体系

1、居民小区实施“两级四分类”。居民家庭按照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分别投放至小区设置的分类收集容器,在分类收集站点等后续节点由物业保洁员、垃圾清运工等专门人员进行干垃圾二次分拣,进一步分选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湿垃圾包括厨余垃圾和食物垃圾,有害垃圾包括废旧的电池、荧光灯管、温度计、血压计、油漆、药品、杀虫剂、消毒剂、胶片和相纸及其包装物等,干垃圾指湿垃圾和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垃圾。2017年,实现东西湖区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全覆盖,并将试点范围扩展至其他城区,各城区(含管委会,下同)选择3-10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2018年,各城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达到15%;2019年,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全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达到30%;2020年,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全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60%;2021年,形成较为完善的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含管委会,下同)、市房管局、市城管委、市环保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

2、单位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学校、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大型商业场所、公共清扫区等实施“两级三分类”,将垃圾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投放至设置的分类收集容器,在分类收集站点等后续节点由物业保洁员、垃圾清运工等专门人员进行干垃圾的二次分拣,进一步分选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自2017年起,全市学校、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大型商业场所启动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按各年度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分别达到单位数的10%、25%、50%、70%逐年推进,至2021年在90%以上的单位强制推行。(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管委、市商务局、市直机关党工委、市政府绩效办、市供销合作总社)

3、生鲜市场/超市和农村实施“两级四分类”。垃圾源头按湿垃圾(易腐垃圾)、干垃圾(不易腐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在分类收集站点等后续节点由保洁员、垃圾清运工等专门人员进行干垃圾二次分拣,进一步分选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余下部分进行最终处理。2017年,各新区至少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试点街道(乡镇)1个,形成符合各区实际的农村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模式,通顺河、府河流域内村湾生活垃圾减量率达到10%。自2018年起,各年度按15%、30%、60%的村湾覆盖率逐年推进,到2021年农村垃圾分类覆盖达到90%以上。生鲜市场/超市按单位强制垃圾分类要求逐年推进。(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管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

4、引入“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鼓励在居民小区和大型单位引入“互联网+”智慧垃圾分类投放系统,通过手机app、二维码扫码、管理系统信息互动等手段,提供分类回收、用户查询、信息统计与分类、特殊垃圾分类收集预约等功能服务,既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和准确率,又起到宣传引导的作用。通过与分类信息卡、手机app、二维码等实名挂钩途径,建立智慧垃圾分类投放系统相衔接的“绿色账户”,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和奖励机制,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提升垃圾分类覆盖率。(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发改委、市城管委、市房管局、市网信办、市经信委)

5、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及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专业分类督导员和垃圾分类志愿者、社区组织,宣传和普及生活垃圾分类常识,指导和引导居民进行准确的垃圾分类与分类投放,监督街道、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逐步推进,在明确开展垃圾分类的区域实施“不实行分类、不清运垃圾”的惩罚措施。(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

(二)建成高效运行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

1、重构垃圾分类收集系统。

建立与垃圾分类相适应的收集模式。以“垃圾桶-收集站(点)-收集车”和“垃圾桶-收集车”为垃圾分类收集基本方式,根据源头所分类别,引导居民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实行分类垃圾定时定点收集。按照垃圾收集站技术规范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场所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的要求,采取与园林绿化等空间复合利用的方式,以区为主建成一批与垃圾分类相适应、兼具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垃圾收集站点,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站(房)。至2021年全市新、改建固定式垃圾分类收集站800个。(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管委、市房管局、市国土规划局、市环保局、市供销合作总社)

配套垃圾分类收集车辆。配置湿垃圾分类收集车辆,条件较好的区域建立湿垃圾巡回直运方式,至2019年全市城区增配湿垃圾收集车500辆,实现湿垃圾全量及时清运。二次分拣后的干垃圾(其他垃圾)清运按现行模式进行,按密闭化、环保化的要求,推进垃圾收集车辆更新换代,城区垃圾收集车以侧装式和后装式压缩车压缩收集为主,逐步淘汰小型钩臂箱式收集车,至2021年全市城区更新垃圾收集车1500辆。可回收物、废旧电器、有害垃圾等由专业处置单位组织配备专门车辆清运。(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管委、市环保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

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开展“美丽家庭”创建活动,建立落实“门前三包”、党员责任包干、环境卫生荣辱榜、笑脸墙等日常监督和激励机制,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促进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到位。按农村垃圾分类要求,增配不可腐垃圾收集车辆,对现有车辆进行升级更新,至2021年全市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车辆达到2000辆,并新增和更新压缩式垃圾运输车180辆和与地埋式收集(转运)站配套的自卸式运输车80辆。(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管委、市农委、市城建委)

2、优化垃圾分类转运系统。按照高标准、规模化、综合型的要求,结合旧城改造、新城建设等重点城市建设工程,在有条件的位置建设若干大型转运站,形成以大中型转运站集中转运为主,辅以直运的垃圾分类转运模式,提高垃圾清运效能。根据分布合理、数量足够的原则,积极协调周边关系,落实已规划控制的环卫用地,结合大型转运站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布局,新建一批中小型垃圾转运站,形成满足不同垃圾运输距离要求的一级转运或二级转运模式。适应垃圾分类转运要求,对2010年之前建设的中小型转运站进行升级改造,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升环境保护水平,提升生活垃圾转运站环保化转运效能。在条件适宜的大型转运站建设分选线,强化垃圾物流中端的减量和物资回收利用,实现可回收垃圾的精细分类。结合转运站新改扩建,更新垃圾运输车辆。(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管委、市国土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环投公司)

3、建立专项垃圾分类清运系统。按照源头分类投放和终端分类处理无缝衔接的要求,重点建立健全可回收物、废旧家电、建筑垃圾(含装修垃圾)、有害垃圾等专项垃圾分类清运设施。统筹垃圾清运网络,优化分类垃圾转运路线,完善分类垃圾收运作业规定和管理流程,合理调配分类垃圾清运车辆,基本实现专项垃圾、按规定线路、专车分类清运。(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环保局、市城管委、市国土规划局、市供销合作总社、市环投公司)

(三)建设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处置体系

1、快速推进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湿垃圾(厨余垃圾和餐饮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为逐步实现湿垃圾集中收运和处理提供末端处理设施支撑,使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与末端处理相衔接,至2021年,全市建成总处理能力3300吨/天的湿垃圾处理设施。其中:2019年建成处理规模1000吨/天的千子山厨余垃圾处理厂,2020年建成处理规模1000吨/天的长山山厨余垃圾处理厂,2021年建成处理规模500吨/天的青山地区厨余垃圾处理厂,厨余垃圾总处理能力达到2500吨/天;2018年建成处理规模200吨/天的汉口东部餐饮垃圾集中处理厂,2019年和2020年分别按处理规模均为300吨/天的完成汉口西部、武昌地区餐饮垃圾集中处理厂的扩产改造,全市餐饮垃圾总处理能力达到800吨/天,全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市城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国土规划局、市城建委、市食药监局、市商务局、市环投公司)

2、构建生活垃圾处理新格局。遵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坚持绿色发展、资源共享的建设理念,以千子山、长山口、陈家冲三座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三园连四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对现有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全面提标升级和改扩建,全部垃圾处理设施严格按高标准环保化稳定运行。至2021年,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低于14000吨/天(不含应急保障填埋场和湿垃圾处理能力),主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焚烧占比达到75%以上。(责任单位:市城管委、市发改委、市国土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城建委、市环投公司)

3、完善新城区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推进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二次分拣后的干垃圾或不易腐垃圾,延用现有系统清运和处理,采取与相应的大中型转运站合并建设的方式,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选回收利用和分类处理设施。新城区分类清运的湿垃圾(易腐垃圾)经堆肥处理后就近返田,不得进入垃圾焚烧厂或填埋场处理,减少垃圾长距离清运处理量。根据湿垃圾清运量,采取集中或分散堆肥处理方式,堆肥设施由各新城区根据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规范和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设置、建设和运行。集中式堆肥设施以街镇为单位,服务于一个或多个街镇,含新城区政府所在街镇;分散式堆肥设施以行政村为单位,服务于一个或多个行政村。鼓励学习浙江金华的经验将堆肥设施建成阳光堆肥房,以节约能源。建有农村沼气工程的街镇,湿垃圾可并入农村沼气设施处理。至2021年,新城区建成湿垃圾堆肥设施总处理规模不低于900吨/天。(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建委、市城管委、市农委、市国土规划局、市环保局)

4、建立规范的有害垃圾贮运和处置体系。建立非工业源有害垃圾收运处置系统,设立固定回收点或设置专门容器分类收集、独立储存有害垃圾,由居民定时定点单独投放,社区和物业公司负责管理,委托专业单位定时集中收运。加快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建成千子山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健全非工业源有害垃圾管理法规标准和监管机制,交由有资质的企业处置,确保安全环保。(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房管局、市国土规划局、各区政府)

(四)建设高度融合的废品物流体系

1、推进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构建可回收物资源综合利用系统,优化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合理布置回收站点,提高建设标准,清理取缔一批违规站点。建设生活垃圾分选回收中心,推进垃圾分类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利用系统的衔接,逐步开展废旧衣物、金属饮料包装物、塑料饮料包装物等专项废物回收利用。扶持培育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企业,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资源化化处理,逐步构建与分类相匹配的处理与循环利用的设施体系。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平台,提供回收种类、交易价格、回收方式等信息,并建立口径统一的分类统计途径,对进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的生活垃圾可回收物专项统计。(责任单位:市供销合作总社、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国土规划局、市城管委、市统计局)

2、促进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提档升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优势,促进废玻璃类、非木质类、废软包装类、废塑料类等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进入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市场,扶持相关企业发展,实现低值回收物的规模化经营及回收处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各区政府)

3、促进生产者责任延伸。推动生产企业切实落实资源环境责任,促使生产者对其产品承担的资源环境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深入开展产品生态设计,保障废弃产品规范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和资源环境效益。在保障产品质量性能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生产企业加大再生原料的使用比例,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强对上游原料企业的引导,研发推广再生原料检测和利用技术。通过自主回收、联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模式,规范回收废弃产品和包装,直接处置或由专业企业处置利用。支持生产企业建立废弃产品的新型回收体系,通过依托销售网络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选择商业街区、交通枢纽开展自主回收试点,运用“互联网+”提升规范回收率,选择居民区、办公区探索加强垃圾清运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衔接,大力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制发并实施限制快递、消费品过度包装的政策法规,减少包装垃圾的产生。(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

(五)建立多元并举的宣传发动体系

1、建立全方面多元化宣传发动机制。全面调动市级新闻媒体资源,通过开辟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专题、专版以及制作宣传公益广告等途径,大力宣传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态、相关法规、政策和先进典型,提高公众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充分发挥新媒体快捷、面广、灵活的优势,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形式,提升垃圾分类的公众参与率。加大国民教育力度,将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知识纳入中、小学教材和课外读物,着力提升中小学生资源环境意识,从娃娃抓起,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重视窗口地段、旅游景点以及结合重要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提高宣传教育影响力。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形成有利于推进分类工作的舆论氛围,至2021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5%以上,实施垃圾分类区域的居民参与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化(文物版权新闻出版广电)局、市城管委、市教育局、市旅游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各区政府)

2、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舆论宣传作用。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作用,通过“互联网+垃圾分类”系统开发、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分类督导员及志愿者队伍组建等多种形式,宣传和规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引导全民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行为准则。发挥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工青妇等团体职能作用,以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使公众能够亲身体会到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对社会和环境的益处,提高公众参与率。(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党工委、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城管委、各区政府)

(六)建立健全导向明确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1、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立法。2017年制定出台《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规章和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市场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责任,为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提供法规保障。以此为基础,启动武汉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法规的立法调研与制订工作。(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市人大)

2、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标准体系。制定和细化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系统各环节标准规范,实现垃圾分类的流程与作业、设施设备配置与管理、工作检查与评价、效果考核与评比等全过程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完善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分类收运、分类处理及其统计、监管、评价、考核标准体系。(责任单位:市城管委、市质监局)

3、完善生活垃圾分类配套政策体系。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与分类政策激励并行机制,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体制改革,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统计指标体系,加强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指标体系的衔接。研究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循环利用产业政策,促进产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垃圾减量。针对低值可回收物的收运、处理,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建立并落实市民垃圾分类“绿色账户”激励机制与管理机制,以及采购垃圾分类相关公共服务的准入政策、优惠政策与激励机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市政府成立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各区政府和管委会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自辖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市、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市城管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副主任,成员单位由市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直属机关工委,市区政府绩效办、法制办、网信办,市区发改、经信、教育、科技、公安、监察、民政、财政、国土规划、环保、城建、城管、农委、商务、文化(文物版权新闻出版广电)、卫生计生(爱卫)、食药监、房管、工商、质监、旅游、统计、供销社、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和单位组成。市、区城管委成立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协调和推进市、区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

各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对于改善城乡环境、全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意义,按照总体部署,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案,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设施配套建设与居民小区和区域开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用的“三同步”要求,建立并实施城管部门参与的联合审批制度。

(三)健全考核问责机制。

出台《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分解实施方案,将生活垃圾分类指标纳入区级绩效考核内容,明确考核对象、方式、指标、范围和奖惩机制,落实市、区职责,以保障垃圾分类目标按期实现。考核、评估结果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各区和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未通过考核的区和部门,按规定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三)强化激励奖惩机制。

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激励政策,建立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的补贴政策。推动“互联网+分类”模式,建立垃圾分类“绿色账户”积分换购体系,推行“绿色采购”、“绿色办公”,倡导全社会减少浪费、使用再生产品等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市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各级文明、卫生创建指标体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优秀家庭”、“十佳分类明星”等评比,充分激发市民参与分类减量工作的热情。

(四)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省财政专项资金,以区为主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专项资金,增加对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回收体系建设、收运设施建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市级财政积极畅通渠道,结合生活垃圾分类所取得的实效,对各区分类收运处理系统建设和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投入给予30%的补贴。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利用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建立完善生活垃圾跨区处理生态补偿机制,确保生态补偿金专项用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以此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减量。

附件:

(一)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二)生活垃圾分类模式示意图

(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规划布局图

(四)固体废弃管理体系示意图

(五)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示意图

(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运营主线

(七)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主体

(八)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理框架

(九)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单位分工

附件

(一)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主要内容

建设年限

投资估算(万元)

拟开建

拟建成

合计

市级

区级

设施建设与设备

1

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

处理规模为1500吨/天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2017

2019

100000

100000

处理规模为1000吨/天的厨余垃圾处理厂

2017

2019

50000

50000

处理规模为10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7

2019

15000

15000

处理规模为300吨/天的垃圾焚烧飞灰安全填埋场

2018

2020

10000

10000

处理规模为560吨/天的危险废物处理中心

2018

2020

30000

30000

配套工程与建设用地(含1500m生态隔离区搬迁补偿费)

2017

2020

120000

120000

小计

325000

325000

2

长山口循环经济产业园

处理规模为2000吨/天生活垃圾生态处理厂

2017

2018

40000

40000

应急处理规模2000吨/天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

2017

2018

20000

20000

处理规模为1000吨/天厨余垃圾处理厂

2017

2019

50000

50000

处理规模为10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8

2020

15000

15000

小计

125000

125000

3

陈家冲循环经济产业园

应急处理规模1500吨/天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二期工程

2017

2018

20000

20000

处理规模200吨/天的汉口东部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厂

2017

2019

11000

11000

小计

31000

31000

4

其它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锅顶山、长山口、汉口北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面提标改造

2017

2018

60000

60000

星火垃圾焚烧发电厂改造升级并由1000吨/天扩建至2000吨/天

2017

2019

80000

80000

新沟垃圾焚烧发电厂改造升级并由1000吨/天扩建至2000吨/天

2018

2020

80000

80000

小计

220000

220000

5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

处理规模500吨/天青山地区厨余垃圾处理厂

2018

2020

25000

25000

按300吨/天的规模改造并扩建汉口西部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厂

2017

2019

4000

4000

按300吨/天的规模改造并扩建武昌地区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厂

2017

2019

4000

4000

处理焚烧飞灰规模为520吨/天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飞灰填埋专区

2017

2017

20000

20000

山体修复消纳建筑弃土3000万立方米。选址为蔡甸区伏牛山(二次修复,290万立方米)、金钟山(二次修复,540万立方米)、纱帽山(490万立方米)、龙霓山(二次修复、260万立方米),江夏区金夹山(420万立方米)、青龙山(170万立方米),汉阳区仙女山(40万立方米)、汤山(450万立方米),东湖高新区横山(140万立方米)、顶冠山(200万立方米)

2017

2020

80000

80000

高速公路丘陵防护林带消纳建筑弃土1300万立方米。利用三环线生态带、四环线生态带、外环线景观改造、放射线加铁路绿化带等丘陵防护林带消纳建筑弃土

2017

2020

35000

35000

自然地貌与耕地复原消纳建筑弃土1000万立方米。利用建筑弃土修复黄陂区梅冲村(260万)、百花村(140万)、寅田村(300万)、丁店村(300万)等损毁的丘陵岗地和农田

2017

2020

27000

27000

区级消纳及外运消纳建筑弃土1200万立方米。利用各区选址的弃土消纳场地和水运等方式外运消纳弃土

2017

2020

32000

9600

22400

东西湖慈惠街高桥处理规模20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8

2020

30000

30000

黄陂武湖街郑湾处理规模10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8

2020

15000

15000

新洲陈家冲处理规模10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7

2019

25000

25000

化工区北湖处理规模20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7

2019

30000

30000

东湖高新区凤凰山处理规模15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7

2019

25000

25000

小计

352000

329600

22400

6

推进存量垃圾综合治理

岱山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和生态修复工程

2017

2018

15000

15000

紫霞观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和生态修复工程

2017

2018

16000

16000

北洋桥简易填埋场封场和生态修复工程

2017

2018

30000

30000

小计

61000

61000

7

主城区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

(1)新建项目

37500

11250

26250

武昌白沙洲大型垃圾转运站(500吨/天)

2017

2018

10000

3000

7000

黄陂北部地区大型垃圾转运站(500吨/天)

2017

2019

5000

1500

3500

新洲株城地区大型垃圾转运站(500吨/天)

2017

2019

5000

1500

3500

洪山区白沙洲地区生活垃圾转运站(300吨/天)

2018

2020

3000

900

2100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东部区域生活垃圾转运站(300吨/天)

2018

2019

5000

1500

3500

武汉经济开发区枫树北路垃圾转运站(100吨/天)

2018

2019

1000

300

700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垃圾转运站(200吨/天)

2017

2019

5000

1500

3500

青山区水东路生活垃圾转运站(120吨/天)

2017

2018

1500

450

1050

青山区红钢城街生活垃圾转运站(80吨/天)

2018

2019

1000

300

700

青山区白玉山街生活垃圾转运站(80吨/天)

2017

2018

1000

300

700

(2)改建、扩建项目

6000

1800

4200

硚口区长丰生活垃圾转运站(300吨/天)

2017

2018

2000

600

1400

汉阳区洲头一村生活垃圾转运站(150吨/天)

2018

2018

2000

600

1400

洪山区张家湾生活垃圾转运站(200吨/天)

2017

2018

1000

300

700

洪山区东方红生活垃圾转运站(200吨/天)

2017

2018

1000

300

700

(3)升级改造项目

10000

3000

7000

对主城区26座2010年前建成的中小型垃圾转运站和环保水平较低的地埋式生活垃圾收集站进行升级改造

2017

2020

10000

3000

7000

小计

53500

16050

37450

8

新城区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

(1)新建项目

东西湖区吴家山生活垃圾分选转运站(300吨/天)

2017

2018

5000

1500

3500

东西湖区金银湖生活垃圾转运站(150吨/天)

2017

2017

2000

600

1400

东西湖区柏泉生活垃圾转运站(200吨/天)

2017

2017

2500

750

1750

东西湖区常青花园生活垃圾转运站(100吨/天)

2017

2019

1000

300

700

东西湖区东山生活垃圾转运站(100吨/天)

2018

2019

1000

300

700

东西湖区辛安渡生活垃圾转运站(100吨/天)

2018

2019

1000

300

700

黄陂区天河街生活垃圾转运站(130吨/天)

2017

2018

1500

450

1050

黄陂区横店生活垃圾转运站(140吨/天)

2017

2018

1500

450

1050

蔡甸区侏儒山街生活垃圾转运站(350吨/天)

2017

2017

3500

1050

2450

汉南区纱帽街坛山路生活垃圾转运站(300吨/天)

2017

2017

4500

1350

3150

(2)扩建项目

武湖街生活垃圾转运站(100吨/天)

2017

2017

1000

300

700

(3)升级改造项目

7座中小型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

2017

2021

2000

600

1400

小计

26500

7950

18550

9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与设备

更新道路分类果皮箱、分类垃圾桶100000个

2017

2021

3000

900

2100

封闭小区和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垃圾收集站(点)800座

2017

2021

80000

24000

56000

更新配置垃圾分类收集车辆2000辆,其中湿垃圾收集车500辆,干垃圾收集车辆1500辆

2017

2021

40000

12000

28000

各主城区建设1-2座可供大型车辆停保的环卫车辆停保场,各新城区建设1座满足30辆以上车辆停保的环卫车辆停保场

2017

2021

56000

16800

39200

小计

179000

53700

125300

10

新城区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配齐清扫保洁工具和分类垃圾桶

2017

2021

15000

4500

10500

配备垃圾分类收集车2000辆

2017

2021

45000

13500

31500

增配和更新农村生活垃圾压缩式运输车180辆、自卸式压缩运输车80辆(与地埋式转运站配套)

2017

2019

8000

2400

5600

农村垃圾分类储运和分类堆肥处理设施

2017

2019

20000

6000

14000

建设处理规模为500吨/天黄陂区生活垃圾综合转运设施

2017

2019

15000

4500

10500

建设处理规模为500吨/天新洲区生活垃圾综合转运设施

2017

2019

15000

4500

10500

小计

118000

35400

82600

合计

1491000

1204700

286300

垃圾分类工作推进

1

“互联网+分类”试点

在居民小区和大型单位引入“互联网+”智慧垃圾分类投放系统,通过手机app、二维码扫码、管理系统信息互动等手段,提供分类回收、用户查询、信息统计与分类、特殊垃圾分类收集预约等功能服务

2017

2021

35000

35000

2

“绿色账户”积分补贴

开发“绿色积分”系统和app,向市民发放垃圾分类电子积分卡,按市民分类情况给予积分奖励,积分累计到一定数量时可直接用于购物和抵扣换取分类垃圾袋等

2017

2021

80000

80000

3

分类督导人员配备

按照每个社区配备1-2名分类督导员,指导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2017

2021

20000

20000

4

垃圾分类宣传发动

宣传资料印发以及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等

2017

2021

5000

2500

2500

5

科技创新

生活垃圾治理科技创新,包括智慧环卫项目、技术创新队伍建设、科研创新与技术转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2017

2021

6000

3000

3000

合计

146000

5500

140500

总计

1637000

1210200

426800

(二)

生活垃圾分类模式示意图

注:1、餐饮机构(宾馆酒楼、单位食堂)的餐饮垃圾应建立独立的收运处理体系,故不在本分类模式考虑范畴;

2、大件垃圾、废旧电器、装修垃圾、快递包装垃圾等拟采用电话预约、上门收运的方式由专设机构负责单独收运。

(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规划图

(四)固体废弃物管理体系

(五)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运营主线

(七)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主体

(八)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理框架

(九)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单位分工

单位名称

单位职责

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

负责加强舆论宣传,协调新闻媒体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引导广大市民广泛参与、积极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评选考核内容。

市绩效办

负责对市直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市直机关党工委

负责倡导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带头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市发改委

负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项目投资管理工作;会同市城管委等职能部门做好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和协调落实垃圾处理价格机制、收费机制、鼓励性政策、环境补偿等综合性政策。

市经信委

负责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生产者责任延伸、废品物流系统等工作

市教育局

负责中小学、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及其宣传教育,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纳入中小学环境保护系列内容。

市科技局

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分类技术推广与创新,为生活垃圾专项规划和立法提供科技支撑。

市公安局

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社会治安执法保障等。

市监察局

负责对市直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督查。

市民政局

负责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垃圾分类宣传与监督工作

市财政局

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级经费的保障与使用监督,并督促各区财政落实垃圾分类相关经费;配合市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综合性政策。

市国土规划局

配合市城管局制订环卫设施专项规划,明确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空间布局及建设标准;通过规划布局、预留和控制相应的设施用地,尽快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选点和规划工作;负责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用地指标,保障建设用地。

市环保局

指导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防治监督;负责有害垃圾的无害化处置;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油水分离设施的监督管理。

市城建委

负责村镇生活垃圾分类及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指导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建设,相关项目建设纳入城建计划。

市城管委

牵头组织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研究制订生活垃圾分类专业规划和实施细则;起草完成《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负责组织实施武汉市城镇生活废弃物分类项目,指导督促各区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设施。

市农委

负责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建设标准纳入美丽乡村、特色赏花游和旅游特色村续建、现代都市农业园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综合体建设中,并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内容。

单位名称

单位职责

市商务局

负责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超市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源头上实现生活垃圾减量。

市文化局

负责加强对广播电台、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安排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广告的监督管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市卫计委(爱卫办)

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纳入年度爱卫工作考核和先进单位(社区)、卫生街道创建工作要求;加强直属单位医疗废物管理,严防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

市食药监管局

负责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负责对过期药品的回收和处置工作。

市房管局

督促新建住宅区、开发地块建设开发单位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对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督促物业积极配合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做好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垃圾分类投放的指导工作;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物业服务管理的考评内容。

市工商局

加强对限售限用塑料袋的监督检查,限制商品过度包装,促进源头减量。

市质监局

负责对以生活垃圾为原料的循环利用企业产品质量、标准的监督管理。

市旅游局

组织动员星级酒店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逐步取消一次性用品,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星级酒店评比内容之一。

市统计局

建立分类垃圾专门统计渠道,负责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民情民意调查,评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绩效。

各区政府(管委会)

负责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做好辖区内分类收集运输和宣传、培训、考核等工作;负责辖区内设施选址、建设和管理等相关工作;负责对违反生活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进行执法。

市总工会

负责对职工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教育,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纳入职工教育体系。

市妇联

负责组织各级妇女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引导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团市委

负责组织共青团、少先队及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到社区、公共场所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和体验活动。

市法制办

按照市政府规章制定计划,负责审核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

市网信办

负责“互联网+垃圾分类”相关网络通信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

市供销合作总社

负责制定并实施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划,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相衔接,促进生活垃圾中可回收部分的收集利用;负责大型废弃电器收集利用;负责可回收物的收集利用。

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篇2

一、总体要求

***作为垃圾分类工作试点单位之一,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武进区生态文明办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加强组织管理,坚持注重实效,着力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试点阶段垃圾分类工作的各项任务。

二、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夯实垃圾分类基础

***重点抓好住宅小区、主次干道和综合市场周边环境整治,做到垃圾分类工作与“美丽乡村”创建、示范道路(小区)创建、环境长效管理有机结合。

三、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基本情况

(一)前期准备

1、建立***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和***小区。

2、在试点小区中开展大型宣传活动***次,发放宣传品***余份。使居民知晓率达到100%。

(二)制订方案,健全机构

***、***社区作为先行试点社区,按照要求对垃圾分类工作做统一部署,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按照垃圾分类工作有关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制订了垃圾分类工作考核细则,以及责任主体、操作流程、管理标准等一系列制度,确保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着力宣传,营造氛围

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支持,为了营造试点,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氛围,利用宣传栏、宣传展板、微信、微博等介绍垃圾分类有关知识,提高全员做好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准确性。

(四)注重实效,有序实施

按照实施方案,***广场计划发放分类垃圾亭*** 个,分类垃圾桶***组;***发放分类垃圾亭***个,分类垃圾桶***组;***发放分类垃圾亭***个,分类垃圾桶***组。***月下旬将购买垃圾亭、垃圾桶的申请报告递交至***,预计***月初资金落实到位,分类垃圾配置也及时安装到位。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做好环境整治工作。从***月份开始,各社区、物业积极开展市容和环境整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市容环境基础。下一步,将继续巩固整治成效,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开展主次干道、住宅小区、综合市场周边市容环境的全面督查。

2、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市、区媒体资源和户外广告资源,大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标语、标识,推广垃圾分类基础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广大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3、加快垃圾分类设施的投入建设。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分类垃圾桶、分类亭、分类收集车辆等设施,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篇3

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是城乡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改善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做好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原则。树立城乡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理念,全民动员、科学引导,促进垃圾源头减量,推动垃圾分类,健全收运、回收体系。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专业化、网格化、数字化”管理机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法规制度,强化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全省每个市、县(市)建成一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达到80%以上,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县级以上城市取消临街放置的非密闭垃圾收集容器及堆放点,建立较完善的生活垃圾密闭收运网络。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县)或示范项目,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全省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30%,市达到50%。加快落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建立较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监管体制机制。

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小城镇及乡村延伸,加快建立和完善小城镇及乡村生活垃圾管理体制和机制。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导。各地要按照《省城镇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大纲》要求,2011年内完成本辖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经费列当地财政支出。编制专项规划,应当广泛征求专家及公众意见,健全设施周边居民诉求表达机制。专项规划经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技术论证,城市政府审批后,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用地纳入城市黄线保护范围,禁止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同时要严格控制设施周边的开发建设活动。在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中要优先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确保建设用地供应,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项目,应当以划拨方式供应建设用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前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二)完善垃圾收运网络。各地要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相衔接的收运网络和体系。按照分类、密闭、压缩要求,升级改造现有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设施、设备,尽快淘汰敞开式收集、中转和运输方式。重点加快区域性大中型转运设施建设,整合现有资源,扩大生活垃圾收运范围,提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探索线路优化,成本合理、高效环保的收运模式。

(三)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各地要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切实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确保有关设施建设顺利进行。要简化程序,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立项、建设用地、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环节的审批速度。在建生活垃圾处理场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工。拟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要加快前期准备工作,因地制宜选择先进适用、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具备条件的城市可集成多种处理技术进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实现各种技术优势互补。

(四)加快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各地对已建成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要对照国家规范、标准,逐项检查、整改、达标,确保2011年底前达到国家无害化标准。要优先开展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生活垃圾堆放场所的生态修复工作,加快城乡结合部等卫生死角长期积存的生活垃圾清理。对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及简易填埋场,要严格按照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制定治理方案和计划,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成后三年内完成封场并做好后续监管。

(五)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单位要严格执行各项工程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切实提高设施运行水平。各地要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各项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建立自动监测系统,大力推行专业化运营,强化对运营单位的考核。对运营不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单位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依法予以处罚,在全省通报,直至取消其“特许经营权”。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准确填报《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信息系统》相关信息。建立污染物排放日常监测制度,按月向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市容环卫)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监测结果。建立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加强岗前和岗上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

(六)积极推进源头减量工作。限制包装材料过度使用,减少包装性废物产生,探索建立包装物强制回收制度,促进包装物回收再利用。组织净菜和洁净农副产品进城,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有计划地改进燃料结构,推广使用城市燃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灰渣产生。在宾馆、餐饮等服务性行业,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逐步在产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促进生活垃圾减量,促进源头减量。

(七)稳步开展分类试点。2011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试点工作,支持市、白山市、敦化市、桦甸市、通化县等试点城市(县城)先行先试。通过试点探索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途径,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和示范项目。试点城市(县城)要根据当地的生活垃圾特性、处理方式和管理水平,科学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办法,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其他城市(县城)当前重点要稳步推进废弃含汞荧光灯、废温度计等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和处理工作,鼓励居民分开盛放和投放厨余垃圾,建立高水分有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实现厨余垃圾单独收集循环利用。进一步加强餐饮业和单位餐厨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建立餐厨垃圾排放登记制度。

(八)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各地要整合现有废旧商品回收站点,建设规模化废电子器件及废旧家具回收、分选中心或拆分中心,完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加强可降解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探索有机垃圾堆肥等先进处理技术。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统筹餐厨垃圾、园林垃圾、粪便、污泥等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支持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企业示范项目建设。

(九)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科学编制《省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途径和方法。建立有效的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网络机制,创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鼓励农村生活垃圾实行就地、就近充分回收和分类生态处理、综合利用。可堆肥的生活垃圾就地处置,需要送相应垃圾处理场的生活垃圾,可采用“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加大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生活垃圾收集力度,提高机械化清扫、分类收运能力和水平。加快城市周边乡镇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建设进程,逐步建立健全小城镇及乡村生活垃圾管理机构,成立专业作业队伍,配齐人员及装备。

(十)加强市场准入和行业监管。各地要加强市场准入管理,按要求严格设定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企业资金、技术、人员、业绩等准入条件,建立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权招标投标管理。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运营单位失信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坚决将不能合格运营以及不能履行特许经营合同的企业清出市场。切实加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市容环卫)和环境保护部门生活垃圾处理监管队伍建设。研究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督察巡视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以及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监管。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节能减排量化指标,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

(十一)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投入以地方为主,省政府以适当方式给予支持。地方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处理设施和监管能力建设,确保已建成项目的安全运营。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补偿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资金不足。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实行省政府负总责、地方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省政府成立城乡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各地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强监督指导。各地要把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成立相应机构,加强领导,切实抓好各项工作。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目标完成情况要纳入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目标、绩效考核体系予以考核。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环保厅、监察厅等相关部门要对各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对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建立协调机制。在省城乡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高效、务实的协调机制,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相关情况,研究工作措施,推进项目建设,规范运营行为。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建立相应机制,上下联动,积极谋划,齐抓共管,推动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篇4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建城〔2019〕5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9〕69号)和《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广安府办函〔2020〕74号)、《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5部门关于印发〈广安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广市建局〔2020〕296号)等精神,全面推动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为宗旨,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垃圾运行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标准化要求、智能化监管、社会化运作机制,提高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岳池。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强化政策引导,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开展政企合作,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机制,创新发展。建立垃圾分类相关制度和标准体系,探索建立激励约束、市场调节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以及资源回收利用中的作用,加强技术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垃圾分类效率。

(三)科学筹划,协同推进。统筹规划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置等环节的衔接,形成城乡一体、协同高效、无害处理的全过程运行系统。

(四)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开展垃圾分类示范推广、垃圾分类试点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模式,以点带面,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逐步推进农村垃圾分类。

三、工作目标

到2021年,因地制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至少完成一条街道、一个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完成岳池县白庙镇郑家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

到2022年,城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和收集设施全覆盖,完成顾县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乡镇建设,其他乡镇至少完成一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

到2023年,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保洁员配备合理、管理有效,村组保洁工作运转有序。所有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基本得到有效治理。

到2025年,城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乡镇和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成效,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显著提高。

四、实施对象 

(一)强制分类单位。包括党政机关,以及学校、医院、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宾馆、饭店、超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建筑工地、公园广场、河道等相关公共场所、企业。

(二)引导分类单位。包括物管小区、非物管小区、开放式小区,城市、乡镇、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住户。

五、主要任务

(一)推动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新风尚。

1. 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持续开展生活垃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公益宣传,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形成强大宣传声势,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逐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形成人人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新风尚。〔县融媒体中心,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各乡镇(街道)、各园区。排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以下均需各乡镇(街道)、园区落实,不再列出〕

2. 积极开展校园教育活动。制定专项工作方案,以中小学(幼儿园)为重点,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环节,通过学校网站、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手抄报和宣传栏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分别先行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校园,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互动实践活动。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好氛围,逐步培养一代人良好的文明习惯、公共意识和公民意识。(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团县委)

3. 广泛开展青少年志愿活动。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主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让低碳、环保、公益成为更多青少年的时尚追求。鼓励青少年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群众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和服务等实践活动,大力培育青少年志愿者队伍,将青少年培养成生活垃圾分类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团县委、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

4. 深入实施家庭主题活动。面向广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主题实践等活动,传播生态文明思想,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理念,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家庭成员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源头做起,自觉成为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者、践行者和推动者。(县妇联,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电旅游局)

5. 公共机构先行先试。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指导本行业相关机构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各党政机关和医院、学校、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率先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各国有企业和宾馆、饭店、超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等经营场所,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比照公共机构积极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县民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分别牵头,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参与)

6. 开展示范片区建设。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全覆盖、分类类别全覆盖、设施体系全覆盖”的标准,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乡镇(街道)、示范村(社区)、示范小区、示范单位、示范处理企业创建活动,制定示范片区(单位、企业)标准,建立基础台账、奖惩榜、公示榜等管理激励督促制度。(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发展改革局、广安市岳池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二)切实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

1. 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1)全县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以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为基本类型,大件垃圾作为专项垃圾(床垫、沙发等),实行单独分类。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其他固体废物单独收集处置。制定全县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和分类投放指南,明确分类的标准、标识、投放规则等内容,并及时向社会公布。鼓励各级根据本地生活垃圾实际处理能力,细化完善本地分类目录和分类投放指南,指导单位和个人准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广安市岳池生态环境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以易腐烂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适合在农村消纳的果皮、枝叶、厨余等可降解有机垃圾应分类后进行就近堆肥还田或沼气发酵等资源化利用(高盐分、高油脂的厨余垃圾不能用于自然堆肥);可再生资源应尽可能回收,鼓励行政村建设有专人管理、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统一标识标牌,加大回收力度;有毒有害垃圾应单独收集,送有相应资质单位或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灰渣、建筑垃圾等惰性垃圾应单独处置,用作铺路填坑或就近掩埋;其他垃圾由乡镇收运至乡镇垃圾中转站,县城、园区负责将乡镇垃圾中转站的垃圾转运至垃圾处理厂(场)、焚烧发电厂处理。(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广安市岳池生态环境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2. 实施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

(1)明确住宅小区、单位、公共场所等不同主体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实行物业委托管理的居住小区责任人为受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未实行物业委托管理的居住小区责任人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公共机构、相关企业、公共场所责任人为本单位、管理单位、经营单位。责任人不明确的,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确定。管理责任人主要职责是监督本管理范围内垃圾产生者分类投放、垃圾运输单位分类运输。(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县民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2)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环卫管理工作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制定具体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规章制度,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方式,明确村民的保洁义务。行政村成立环卫保洁队伍,确定一名村干部为管理人员,根据作业半径、劳动强度等合理配置保洁员,建立保洁人员档案,统一服装标志,明确保洁员在垃圾分类、垃圾收运、村庄保洁、资源回收、宣传监督等方面的职责,做到制度上墙,分村组建立垃圾清运台帐。(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

3. 规范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按规范对现有生活垃圾收集点、转运站进行升级改造,合理设置颜色、标识统一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套设置公示栏,建立垃圾分类基础台账和收运联单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

(1)城镇居住区、农村集中居住区、农贸市场、果蔬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和餐饮服务场所设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收集设施。(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2)农村散居区域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收集设施。(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

(3)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相关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和经营场所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进行分类收集,有食堂或集中供餐的单位,对厨余垃圾进行单独收集。(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县民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4)道路、广场、公园、公共绿地、客运站以及旅游、文化、体育、娱乐、商业等其他公共场所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两类收集设施。(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县民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

(5)住宅小区因地制宜设置装修垃圾和大件垃圾临时堆放点。鼓励居民居家分类购置环保垃圾桶(袋)收集生活垃圾,减少塑料袋使用。鼓励居民居家滤出厨余垃圾水分,采取专用容器盛放厨余垃圾,逐步实现厨余垃圾“无玻璃陶瓷、无金属杂物、无塑料橡胶、无餐巾纸张”。(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

4. 加强分类投放行为的引导监督。依靠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各责任区责任单位和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力量,发动党员骨干、热心市民、志愿者、保洁人员等,建立现场引导员队伍,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现场宣传、引导和监督,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投放行为。鼓励各级在充分征求居民意愿的基础上,采取建立有人值守的垃圾分类驿站、撤桶撤站实行定时定点流动收集、上门或定点收集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箱等多种方式,方便群众分类投放。(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县民政局、县商务局、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三)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配套体系。

1. 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1)引导净菜上市、洁净农副产品进城,探索制定净菜进城相关标准与措施,建立激励机制,从源头控制和减少垃圾进城,推广使用菜篮子和布袋子,减少使用塑料袋,推进生鲜农产品进社区直销店等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局、县经济信息化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

(2)公共机构推行绿色办公,优先采购可以循环利用、资源化利用的办公用品。(县财政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县级各部门)

(3)推动宾馆饭店限制或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和低值易耗品,倡导绿色消费。(县商务局,县文化广电旅游局)

(4)引导生产企业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商品的包装设计,有效减少包装材料的用量。推进快递行业绿色发展,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可循环使用、可降解和易于回收的绿色包装材料,大幅降低快递包装耗材。(县经济信息化局,县交通运输局)

2.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规范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管理,做到专车专用,喷涂统一规范清晰的分类标志标识,明确承运垃圾种类。制定并实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制度,对垃圾分类收转运责任进行明确。

(1)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收运。县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明确专业公司统筹负责辖区内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收运,健全统计管理制度。公示回收名录及价格,及时兑付,定期到农村回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危险废物运输、处置环节监管。(县城区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各乡镇自行负责辖区内收运工作,各街道办事处负责除城区外各自辖区内的收运工作,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广安市岳池生态环境局、县交通运输局配合)

(2)厨余垃圾收运。餐饮服务单位、食堂产生的厨余垃圾按规定时间投放至指定投放点,由餐厨废弃物特许经营企业统一收运。农贸市场、果蔬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产生的厨余垃圾倡导就地就近处理或委托专业运输单位收运,推广“车载桶装”、直运等密闭、高效运输系统。(县城区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各乡镇自行负责辖区内收运工作,各街道办事处负责除城区外各自辖区内的收运工作,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卫生健康局配合)

(3)其他垃圾收运。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委托环卫专业运输单位收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

(4)专业垃圾收运。在住宅小区指定园林垃圾、大件垃圾、装修垃圾集中投放点,县城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确定专业队伍配备专用运输车辆,与物业企业签订代运协议,预约清运。(县城区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各乡镇自行负责辖区内收运工作,各街道办事处负责除城区外各自辖区内的收运工作,县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

3. 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水平。优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合理布局废物回收网点和交易市场,逐步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的有机融合,因地制宜建设兼具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服务站点。县城区应建设一处大件垃圾等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支持经营企业实施预约上门服务,有效提高废旧家具、家电等大件垃圾的回收利用水平。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经营,努力构建形成再生物质收集、分拣、运输、加工和利用完整产业链。鼓励利用厨余垃圾生产工业油脂、生物柴油、饲料添加剂、土壤调理剂、沼气等,严禁厨余垃圾直接饲喂畜禽。(县商务局,县发展改革局、县经济信息化局、广安市岳池生态环境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供销社、县交通运输局)

4.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设施。适时启动新一轮设施规划建设,着力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相匹配的分类处置系统。鼓励采取适当财政补贴的方式,引导农贸市场、果蔬市场和小区等餐厨垃圾主要产生单位自行或联合安装符合标准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就地处置餐厨垃圾;鼓励乡镇建设阳光堆肥房,使易腐垃圾变废为宝,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处理,就地资源化利用。(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发展改革局、县经济信息化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广安市岳池生态环境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四)统筹推进其他固体废物处置工作。

1. 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

(1)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制度。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进一步摸清工业、医疗等重点行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置情况。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等,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急预案,确保危险废物在贮存、转移、处置等各个环节安全可控。(广安市岳池生态环境局)

(2)规范危险废物台帐管理。督促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如实记录各工艺产生的危险废物种类、数量、转移、处置以及利用等情况,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危险废物管理台账装订成册,专人管理,定期报备。(广安市岳池生态环境局)

(3)强化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环境污染防治全过程监管职责,严厉查处涉危险废物违法行为。强化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执法检查,对存在非法转运、处置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且情节严重的,将按照“两高”司法解释,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强力推进全县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项目建设,补齐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短板,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广安市岳池生态环境局)

2. 深入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1)加强行业规范管理。组织开展工业固废现状调查工作,督促企业提高产业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完善回收利用行业环境技术标准,强化对企业污染防治的要求,推动行业规范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县经济信息化局,广安市岳池生态环境局)

(2)大力推动循环发展。以炉渣、污泥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作为重点,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打造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高效利用的产业模式,着力提高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水平。(县经济信息化局)

3. 统筹推进农业固体废物治理。

(1)探索农业固废治理新模式。积极探索构建“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的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和集中处置机制,建立健全废弃农用薄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置体系,提高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和处置水平。(县农业农村局)

(2)研究农业固废治理新技术。鼓励企业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使用可降解的农用薄膜覆盖物。鼓励秸秆直接还田利用和离田综合利用,鼓励分散饲养向集约饲养方式转变。(县农业农村局,县经济信息化局)

(3)夯实农业固废治理基础。严格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畜禽养殖场(小区)应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雨污分流设施和畜禽粪便贮存、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设施,或者委托第三方代为处理处置。(县农业农村局)

4. 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1)完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严格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补齐源头管控、中转调配、消纳处置、资源化利用等工作短板,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加大违法查处力度。住宅小区装修垃圾实行专人负责、分类堆放、不分类不收运等制度,明确社区、物业公司、业主等在装修垃圾处置管理中的责任。探索装修垃圾收运处置资质化、公司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

(2)开展建筑垃圾存量治理。排查清理积存建筑垃圾,对清理后的地块及时开展复耕、绿化等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对经批准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开展安全评估,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排除安全隐患。(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3)推进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按照“源头减量、规范处置、资源再生”原则,建立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指导督促各级各单位在合适点位选址建设与辖区装修垃圾产量相匹配的规范化装修垃圾集中处置点,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

(4)拓宽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渠道。将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强制性纳入政府性工程建设规定及招投标文件、工程合同等范围。在保证材料性能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各级市政、绿化、公厕、河道等工程项目要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县发展改革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5. 加强园林绿化垃圾处置工作。

(1)合理设置园林绿化垃圾收集点。根据区域范围,合理布局建立园林垃圾收集点,园林绿化垃圾收集容器或临时堆放点应相对集中,由专人清理,避免收集点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2)加强园林绿化垃圾收运管理。园林绿化垃圾运输车辆应当做到完好、整洁、防散落,按照环境卫生作业标准和作业规范,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收运园林绿化垃圾;收运园林绿化垃圾后,清理作业场地,保持园林绿化垃圾收集设施和周边环境的干净整洁。(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3)推进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县城区应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建设园林绿化垃圾处置场所,并对外公示。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园林绿化垃圾处置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建立园林绿化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循环利用模式。(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岳池县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另行发文),统筹推进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协调解决制约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的重大问题和事项;指导各级、各部门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组织拟订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重要政策措施和工作安排,加强对重要事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全县垃圾分类工作。

(二)完善政策措施。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单位重新审视生活垃圾产生量、转运量和处理量,及时制定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年度建设计划,并将所需资金和土地纳入年度投资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鼓励各单位采取整体打包的方式,通过特许经营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回收利用和处理。严格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的建设运行,安排奖补资金,对相关的垃圾分类项目进行考核奖励,切实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健全法规制度。梳理国家及省市相关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适时制定政府规章,对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建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源头减量、监督管理、保障措施、政府和公众分类责任义务、公民行为规范、奖惩机制等方面予以明确,依法依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四)坚持“共同缔造”。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重要载体,以社区为着力点,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引领,紧紧依靠街道、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充分尊重和强化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搭建社区居民沟通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协商、拟定居民公约、拓宽居民监督渠道等措施,发动社区居民共同谋划、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监督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努力实现生活垃圾分类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五)加强监督考核。将生活垃圾分类相关工作纳入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一并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进行通报,并逐步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纳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创先评优指标体系。

 

附件:相关用语含义

附件

相关用语含义

 

一、有害垃圾。指生活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包括: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电子类危险废物等,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和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和溶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镉镍电池和氧化汞电池等。

二、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书籍、报纸、纸板箱、纸塑铝、复合包装等纸制品,废塑料瓶、塑料桶、塑料餐盒等塑料制品,废金属易拉罐、金属瓶、金属工具等金属制品,废玻璃杯、玻璃瓶、镜子等玻璃制品,废旧衣物、穿戴用品、床上用品、布艺用品等纺织物。

三、厨余垃圾。主要包括:居民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菜帮、菜叶、瓜果皮壳、剩菜剩饭、废弃食物等家庭厨余垃圾,相关企业和公共机构在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渣、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等餐厨垃圾,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场所产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蛋壳、水产品、畜禽产品内脏等其他厨余垃圾。

四、易腐烂垃圾。指农户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易腐烂、易发酵、易降解的有机垃圾,主要包括农户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剩菜剩饭、废弃食物等厨余垃圾;菜帮、菜叶、瓜果皮壳等果蔬垃圾和残枝落叶、花草木竹等园林垃圾。

五、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易腐烂垃圾以外的生活垃圾。

六、大件垃圾。指体积较大、整体性强,需要拆分再处理的废弃物品,主要包括:床架、床垫、沙发、桌子、椅子、衣柜、书柜等具有坐卧以及贮藏、间隔等功能的废旧生活和办公器具,制作家具的材料,电视机、电冰箱/柜、空调、洗衣机、吸尘器、微波炉、电饭煲、烤箱、热水器等家用电器,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及电话机等电子产品,厨房用具、卫生用具、行走车辆以及用陶瓷、玻璃、金属、橡胶、皮革、装饰板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种大件物品等。

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篇5

为全面推进我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我县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管理水平,加快环卫行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瑞委办发〔2018〕1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现将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努力实现“全域美丽”、打造“至美磐安”部署要求,进一步巩固我县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把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作为我街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结合我街道“一把扫帚”环卫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实行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规划构建生活垃圾分类运行体系,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加强宣传教育,有效树立“可卖尽量卖、有害分开放、厨余要分类、投放应准确”的分类理念,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二、实施计划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每一个季度为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动员阶段(2018年3月-4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制定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推进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果蔬垃圾、废弃织物、餐厨垃圾分流分类收运处理工作,做到分批有序的推进,着力提高垃圾分类质量,2018年实现街道资源利用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第二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5月-8月)。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结合玉海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集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统一、规范设置。

第三阶段为宣传教育阶段(2018年9月-10月)。社区(村)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最基础单元。依托街道社区(村),充分发挥其组织动员能力,发动党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单位、团体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和配合度。广泛动员各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民众知晓率,通过不断的宣传、引导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加强街道、社区、学校的协调,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实施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良好习惯。

第四阶段为巩固阶段(2018年11月-12月)。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镇”的创建成果,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加强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根据分类工作推进情况,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置,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体系(2018年-2020年)

根据我街道城乡生活垃圾成分特点,按照大类粗分、简便易行的原则,将日常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四类。有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等先行开展“可回收物”细分类。

1.可回收物(蓝色桶):指适宜回收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等。

2.有害垃圾(红色桶):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废日用小电子产品、废灯管、过期药品、废家庭医用器材、废油漆、废日用化学品等。

3.厨余垃圾(绿色桶):指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4.其他垃圾(灰色桶):指除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建筑(装潢)垃圾实施专项收集处置。

(二)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2018年-2020年)

根据我街道“一把扫帚”环卫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按照确定的分类方法以及年度工作目标,科学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路线,统一配置数量充足、规格适宜、标识醒目一致的分类运输车辆,确保垃圾分类运输率达到100%。

1.“可回收物”采取定点、预约等收集方式,由居民、单位直接投售至废品回收系统或由商务、供销部门资质认可的单位上门收运和回收利用。

2.“有害垃圾”采取定点、预约等收集方式,由环保部门负责提出收运处置方案,组织规范收运处置流程。

3.“厨余垃圾”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餐饮单位、中小学、医院供餐等产生的餐厨垃圾由已取得市区餐饮垃圾收运、处置特许经营的单位负责收运、处置。

4.“其他垃圾”按照现有生活垃圾收集模式,由环卫所或特许经营收运单位充分利用现有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实行分类转运,做到日产日清。

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篇6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城管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局会同区相关部门和各街道,在前端分类设施设置、动员宣传教育、末端处理能力提升、强化定时定点督导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推进我区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XX年全区填埋生活垃圾58.64万吨、焚烧98.08万吨、九大分流分类体系处理垃圾24.12万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回收玻璃、塑料、金属、纸类共计134.87万吨(包括部分工业垃圾、废弃建筑材料等)。机关事业单位设置分类投放桶点876组,438个小区已全部楼层撤桶并设置集中分类投放桶点1430组,城中村设置桶点499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

1、抓调研部署。开展了全区生活垃圾分类调研,并按照市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部署,制定了《XX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行动方案(2019—2020年)》并进行了全面部署。根据张勇书记指示精神,积极推进XX区生活垃圾分类深调研工作,现已形成了XX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调研第一阶段报告。根据省、市生活垃圾分类部署会精神及最新工作部署,制定了《XX区2020年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攻坚行动方案》、《XX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督导行动方案》和《XX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方案》,推动形成全面参与工作格局。

2、抓实机关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在全区313个机关事业单位、4所高校、185所中小学校、478所幼儿园开展了垃圾分类示范达标单位及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校垃圾分类全覆盖。

3、抓好438个小区楼层撤桶和集中投放桶点设置。全区438个有物业管理的小区楼层已全部撤桶,并按照规范设置1430组集中分类投放桶点,完成“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小区创建。居民分出的厨余垃圾已逐步增长至春节前的56.5吨/日。

4、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建立。除厨余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正推进中外,餐厨垃圾已覆盖4178家餐饮单位,玻金塑纸、废旧织物、废旧家具、绿化垃圾、年花年桔、果蔬垃圾、有害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体系已基本建立,2019年共处理生活垃圾24.12万吨(其中果蔬垃圾69.34吨/日、厨余垃圾5.41吨/日、餐厨垃圾208.24吨/日、玻金塑纸7.87吨/日、废旧织物3.02吨/日、废旧家具268.29吨/日、绿化垃圾82.92吨/日、有害垃圾0.07吨/日,年花年桔在春节前后共处理1837吨)。

5、抓好宣传教育。2019年,拍摄了垃圾分类宣传视频并已在XX第一课上线播放,制作宣传海报在各小区张贴,制作灯杆旗在各公园内悬挂,营造浓厚氛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已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及培训活动150余场,参与人数达16300人次。各类学校积极开展垃圾分类主题班会和实践活动3486场,50万名师生参与;龙城初级中学、天誉实验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第二批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社区开设生活垃圾分类“微课堂”111个,已开展微课堂活动1084场。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活动33633次。建成一个区级分类体验馆和五个街道级分类体验馆,开展1197次活动,参与人次达28080人次。

6、抓末端处理产能提升。目前全区末端处理产能不足主要集中在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处理。处理餐厨垃圾的朗坤公司已开展控臭工艺改进,产能已从230吨提升至350吨左右,现正开展除臭控臭及扩容工作,4号厌氧罐建设已基本完成,目前罐体主体结构已封顶,内部层防腐、管廊架及外部保温层建设已完工,现正进行菌种培养,预计6月份可开始进料;全厂除臭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正进行调试,待处理量达到峰值时进行验收。日处理约50吨厨余垃圾(可扩展至100吨)的小型厨余垃圾高温好氧制肥试点项目已进场施工,预计今年上半年投产试运行。规划建设400至500吨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正组织专家团队对深能源、中国天楹、XX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厨余垃圾处理方案进行比选。

7、抓好督导检查和指导。成立督导小组深入313个机关事业单位、438个小区检查督导932次。在小区组建了1603人的督导员队伍开展居民投放垃圾督导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深调研”。根据张勇书记调研垃圾分类工作的指示精神,聘请专家团队对XX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深调研”,全面梳理从源头减量、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理的全链条涉及的规划、政策、技术、投入等问题。目前已形成了初步成果,接下来开展系列子课题实地调研,为XX生活垃圾分类指明方向。

(二)全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小区和城中村生活垃圾前端分类。一是实施垃圾分类投放桶长制。集中分类投放桶点设置单位原则上每个分类投放桶点要指定一名负责人,担任桶长,负责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桶点的管理,确保桶点设施外观(标识)与功能完好、摆放整齐、干净卫生、清运及时。二是通过行政力量推动,将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医院、文化场馆打造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在全社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全面提升花园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市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以上。要按照规范指引,进一步完善小区集中分类投放桶点。通过上门宣传、小区活动宣传、公共宣传等形式做细做实小区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扎实细致的群众工作,将市民“不想分、不愿分”的思想观念转变为“想分类、会分类”。强化督导工作。通过物业管理公司人员、小区党员志愿者、小区居民等组建督导员队伍,引导投放垃圾的居民开展好垃圾分类。四是稳步推进城中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结合城中村综合治理,首先完善城中村生活垃圾集中分类投放桶点设置。针对城中村居民流动性强的特点,做更细更实的宣传教育工作。五是稳步抓好企业、各类“小场所”的垃圾分类工作。

(三)全面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对全区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社区工作站、国有企业组织开展一次针对公职人员的全员培训,让全体公职人员都会垃圾分类,都会宣讲垃圾分类,都积极参与家庭、所在小区和单位的垃圾分类。鼓励公职人员每周至少参与一次所居住小区每晚7:00-9:00的生活垃圾分类督导活动,在所居住的小区发挥好带头示范和志愿服务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对全区50余万名学生和学生家长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通过开设垃圾分类科普教育课、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抓好大、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学生的垃圾分类教育。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分类、学生与家长一起分类,带动家庭成员积极转变观念,开展好分类工作。三是发挥社区基础作用。一方面由社区工作站组织辖区内物业服务企业所有工作人员每季度开展一次生活垃圾分类培训,实现物业工作人员培训全覆盖;另一方面通过开设社区“微课堂”、网格员对辖区居民进行扫楼式入户宣传等方式实现垃圾分类宣传全覆盖。四是发挥群团组织作用。鼓励和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让低碳、环保公益成为青少年的时尚追求,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主题实践等活动,引导广大家庭群众参与垃圾分类。五是督促企业落实好员工的垃圾分类培训教育。六是抓好公共宣传教育。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片,用好XX第一课。XX电视台、深圳侨报等发挥好公益宣传作用。利用电梯广告、楼宇电子显示屏、建筑围挡、公交车身、站台和其他各类宣传栏开展宣传。七是组建志愿讲师队伍。深入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小区和企业开展宣讲活动。八是加快完善垃圾分类体验馆等公共宣传教育设施,支撑各类宣教活动的开展。九是建立1个以上垃圾分类志愿服务U站,并成立辖区蒲公英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将志愿者作为督导员力量的重要补充。

(四)加强督导队伍建设。一是组建一批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督导队伍。由物业服务企业组建一批由小区保安、保洁等物管人员和热心业主组成的素质较好、专业性强、积极负责的专职督导队伍,同时积极发展一批兼职志愿督导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系统组织专题培训,确保督导员对照《垃圾分类督导员工作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督导工作。二是落实督导经费。将辖区小区督导经费列入街道垃圾分类部门预算,由街道按程序拨付给物业服务企业或直接发放给督导员,经费与小区垃圾分类成效直接挂钩,进一步调动督导员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强业务培训。让督导员既熟悉垃圾分类的业务知识,又熟悉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工作效果。

(五)健全分类收运体系。一是全区统一公开招标确定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的收运企业,实现分类收运。根据全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的数量,通过公开采购专业的收运企业进行收运,全区“其他垃圾”的收运按照现有“清扫清运一体化”的收运体系进行收运。二是完善餐厨、厨余垃圾收运体系。日均产生餐厨、厨余垃圾50公斤及以上的单位、投放点,由区公开招标采购的收运企业进行直接收运;50公斤以下的实行两级收运,由各街道结合实际,组织收运单位统一收运至垃圾转运站或暂存点,再由区统一的收运企业运至处理厂,避免出现混收混运现象。三是探索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四是加强收运企业监管。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收运车辆配备车载计量称重系统、GpS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达到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实时监控、分析处理、预测预警等监管效果。

(六)提升末端处理能力。一是对现有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进行产能提升。目前处理餐厨垃圾的朗坤公司通过控臭工艺的改进、废水处理设置的扩容,争取环保部门支持,办理好环评手续。二是试行小型处理项目承担过渡期厨余垃圾处理工作。加快推进小型厨余垃圾高温好氧制肥项目,争取4月底前完成项目施工。三是加快推进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争取2025年前新建成一座日处理400至500吨的大型厨余垃圾处理设施,保障我区厨余垃圾应收尽收,全量处理。争取2020年底前完成大型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立项工作。

(七)持续完善全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现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是生活垃圾分类中回收玻金塑纸等可回收垃圾的重要支撑。要鼓励培育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回收站点,扩大其服务半径;优化数据统计方法,准确统计回收垃圾中生活垃圾的数量。不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同时加强回收站点的安全监管,确保回收站点安全、环保。

(八)健全奖惩机制。一是落实奖励措施。根据《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办法》文件精神,制定实施辖区激励工作实施细则,由区财政部门负责落实激励经费,每年对分类成效显著的单位、住宅区、家庭和个人给予激励。二是强化处罚机制。探索建立约谈、通报等机制,对小区部分不积极分类的居民,开展针对性的上门宣教或在小区内予以通报。待《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出台后,加强执法,对多次教育培训和提醒仍拒不履行分类义务、拒不落实分类措施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处,并将处罚情况纳入诚信系统。

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篇7

垃圾中转竖式压缩转运渗沥液处理前端植物液喷淋+末端生物除臭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a

某市原固中转站担负着市区每天2500t左右的生活垃圾中转运输任务,根据火车北站建设规划,该中转站需要进行搬迁。

新中转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33724m2,采用竖式压缩转运工艺,设计日转运规模4000t/d,属大型Ⅰ类转运站。市区的生活垃圾经转运压缩后,运送至垃圾处置厂进行无害化处置。渗沥液收集后,经站内渗沥液处理厂处理至纳管标准,与生活污水一同输送至周边城市污水厂进行深度处理。本工程已于2012年5月投入运行,运行效果良好。1.项目功能及建设规模1.1服务范围

市区转运生活垃圾(含部分餐厨垃圾)。1.2功能定位

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新中转站的基本功能为:压缩中转。

此外,考虑恶劣天气期间,高速公路关闭等应急情况,布置垃圾应急暂存车间。为满足基地正常运营,布置机修车间、加油站、渗滤液处理站、生物滤池等辅助设施,使之成为城市垃圾中转为主的综合性的现代化垃圾转运处理基地。

同时预留远期空间,规划大件垃圾处理和餐厨垃圾转运区域,但相关工艺设备暂不选择。图1主要工艺1.3物料平衡分析1.3.1垃圾产量预测1.3.1.1人口规模

根据该市总体规划,结合服务范围内人口增长特点,在未来10年中(至2020年),常住人口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约为1%,流动人口增长率约5%。2020年后,人口增长逐步趋缓,常住人口增长率按0.5%考虑,流动人口增长率取1%。表2服务范围各片区居民人口预测表1.3.1.2垃圾产量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比照类似城市经验,预测至2020年,人均日产生活垃圾逐步增长至1.40kg/人・d;2020年~2030年间,该指标缓慢增长至1.45kg/人・d。

同时,随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减量化措施的大力推行,垃圾源头回收率必然呈上升趋势。考虑2011年该市生活垃圾源头回收率为5%,至2020年达到8%后趋于稳定,由此对生活垃圾收运量预测见下表:表3生活垃圾收运量预测表(双因素法)1.4工程建设规模

根据物料平衡测算,在预测中期(2020年),新建中转站年平均垃圾日转运量为3590t/d,高峰季节垃圾日转运量为3946t/d。应急工况转运量为5368t/d。由此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如下:

中转车间:4000t/d。应急暂存车间:12000t,分6天量转运,转运能力主要通过延长作业时间实现。同时规划远期建设,大件垃圾处理车间:50t/d,餐厨垃圾脱水转运:200t/d。1.5工程建设标准1.5.1固废处理

作为固体废弃物中转站,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物料在新中转站进行中转。新中转站除需满足各种条件下的中转运输和暂存要求外,对大件垃圾、餐厨垃圾尚需具备破碎或预脱水等预处理功能。1.5.2渗沥液及污水处理

转运作业中产生的渗沥液、车间地面及车辆冲洗废水等生产废水经过站内渗滤液处理站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表1标准,与生活污水一同排入周边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1.5.3废气处理

中转车间、应急暂存车间产生的恶臭污染物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表1二级标准;

大件垃圾破碎产生的粉尘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制标准;

燃油锅炉产生的废气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类区ii时段标准;

食堂废气执行山东省《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DB37/597-2006)相应标准。1.5.4噪声控制

选用低噪声设备,对高噪声设备采取有效的减振、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2.工艺技术方案2.1总体工艺路线

中转车间采用竖式压缩工艺和设备,工艺先进、节能且利于臭气控制,所有作业操作均在先进的液压控制系统及由pLC程序控制的自控系统下自动、手动或遥控完成,所有装置连接紧密、牢固、可靠,操作简单,维护保养方便。采取先进的污水处理措施和臭气控制措施,尽量减少产生二次污染,同时设置信息化管理体系,应用GiS,GpS等信息新技术,达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运营管理费用、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2.1.1称重计量系统

根据功能需要,本转运站共设置地衡4台。其中在北侧收集车出入口设置30t地衡1台,用于应急时和大件垃圾及其他物流的计量。中转车间进口设置30t地衡2台,用于供转运的垃圾物流的计量。在东侧转运车出入口设置50t地衡1台,用于转运车称重计量。地衡的控制在计量间完成。

每台汽车衡配一套aVS称重管理系统,现场还安装有车辆定位装置、红绿灯、读卡器、栏杆机等设备,实现称重过程的自动化管理,规范称重过程。同时与管理部门miS系统的数据上传接口,实现称重数据上传公司管理系统中。系统提供数据管理,过衡数据统计,查询,报表打印等功能。称重方式双向静态整车计量。2.1.2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在日常运营中,起到保障站内各种设备作业有序,站内生产安全、调度科学合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等作用。新转运站监控系统主要由一套视频监控系统和一套监控管理系统组成。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完成对各泊位及采集厅、转运厅、进出口等位置的视频监控及录像。摄像监控点分别布置在容器泊位上方、收集大厅、转运厅、进出口等重要部位。通过摄像机采集监控图像并以视频信号的模式被汇聚主控制室视频监控显示器,以实现对转运站运行的实时监控和录像。

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完成车辆进出站称重信息采集、垃圾车辆智能派位、车辆在位自动喷淋排风、指引转运车辆换桶、垃圾处理报表查看等功能。图2监控系统拓扑图2.2垃圾转运工艺2.2.1转运工艺方案

为最大限度减少转运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新中转站选用了先进的“竖式装箱压缩转运”工艺,结合“半下沉架空式”(半地下式)建筑形式,将城市景观、园林绿化、垃圾转运、环境卫生教育有机融合,同时达到提高转运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交通阻塞;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减轻劳动强度的目的。图3竖式压缩示意图2.2.2转运工艺流程图4转运站工艺流程

垃圾收集车首先经称重计量后,进入转运站作业车间的卸料大厅。在车间卸料大厅内,收集车掉头、倒车,尾部对准竖直放置的容器进料口。垃圾收集车以后倾自卸或者推卸的方式将垃圾卸入容器内。

容器装满垃圾后,操作压实器沿水平导轨移动至容器的正上方,将容器内部的垃圾压缩。然后再往容器内卸入垃圾,装满后再压,直到容器内的垃圾达到设计的装载量。这时将卸料溜槽收起和将容器顶端的进料门关闭。如此即完成一次垃圾的卸料、压缩及装筒作业。容器装车时先由钢丝绳提升使容器倾斜,将容器与底架相贴,然后再缓慢地回到水平位置。转运车将装满垃圾的容器运至处置场所,完成卸料作业后,空容器由转运车运回转运站。在转运站内,将容器置于空泊位上或暂存空箱区。2.2.3中转车间工艺布置考虑到功能、景观、物流等因素,中转车间采用半地下式建筑结构。地下一层为转运大厅和转运车停车库,地面一层为卸料大厅,地面二层为管理用房。卸料大厅长123m,有效宽度24m,两侧分别设置进口和出口,确保收集车卸料回转通畅,卸料大厅内共设置16个竖式容器卸料溜槽,压实器4套,满足中转车间的工艺要求。表4卸料泊位(溜槽)数计算车间地下部分分为转运大厅和停车库两部分,转运大厅平均宽度25.5m,净高10m,配置转运车44辆,竖筒64个,完全满足转运车辆作业需要。转运大厅和停车库之间共设置3个进出通道。转运车坡道位于中转车间北侧,长约100m,坡度7.5%。表5转运车辆数计算2.3应急暂存工艺2.3.1功能和规模要求为了满足恶劣天气和紧急情况下市区垃圾清运的要求,拟在本处设置应急暂存车间,满足3天的垃圾量,即12000t生活垃圾的临时堆放。根据中转站设计能力和作业时间,临时堆放的生活垃圾设计在6天内清运完毕。生活垃圾临时堆放密度按0.6t/m3,设计堆高4.0m,需要面积约5000m2。因此,应急暂存车间设计长度约90m,宽度约57m,总建筑面积为5130m2。2.3.2应急暂存设备暂存工艺采用装载机+自卸车的作业工艺。配置相应的装载机2辆,自卸车6辆,小型挖掘机1辆。2.2.3车间工艺布置正常情况下,应急暂存车间内部为空置。为便于管理和除臭系统的相对经济性,应急暂存车间拟分隔为3个独立的暂存间,每个暂存间宽度30m。各暂存间相互独立,有各自的污水收集系统和除臭系统,便于根据应急暂存垃圾量的多少合理调度,减少运行费用。竖向上,应急暂存车间屋顶标高和中转车间一致,为便于装载机和自卸车辆的作业,最低处底标高相对室外地坪-2.0m。图5应急暂存工艺图2.4大件垃圾处理工艺(远期)主要是针对大件垃圾,如木质类家具和自行车等金属类大件进行破碎等预处理,便于后续的资源回收利用和进一步转运处理。大件物料由抓斗车送至破碎机进料斗,破碎后由链板输送机将物料送至悬挂式磁选机,将黑色金属选出后,送入箱体待运;大件垃圾通过处理后,可通过中转站转运至焚烧厂处理。图6大件垃圾处理工艺图2.5餐厨垃圾转运工艺(远期)餐厨垃圾经过简单的脱水处理后,再换筒换车转运。脱水转运有利于后续运输节能,提高后续处理单位能力,且在脱水转运的同时去除和回收油脂。图7餐厨垃圾脱水工艺图2.6渗沥液处理工艺2.6.1渗沥液设计水质和规模新中转站渗沥液产生源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渗沥液、环卫冲洗水及餐厨垃圾渗沥液三大类。设计渗沥液处理规模450m3/d,平均流量:18.75m3/h。表6设计进、出水水质(单位mg/L)2.6.2渗沥液处理工艺新建中转站的渗沥液处理站采用以转鼓螺旋格栅+均质池匀质作为预处理工艺、以mBR工艺(mBR是一种分体式膜生化反应器,包括生化反应器和超滤UF两个单元)作为主体生化工艺、以nF作为深度处理工艺的处理流程。nF浓缩液拟外运处置,优先考虑入填埋场回灌。图8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2.7除臭工艺2.7.1臭气来源和特点城市生活垃圾中厨余、果皮约占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二,厨余、果皮类有机物一般以蛋白质、脂肪与多糖类(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形式存在,这些有机物在好氧、厌氧细菌的作用下发酵、腐烂、分解的过程中,会逐渐产生多种恶臭气体污染物。垃圾放置的初期,在好氧菌作用下发生好氧生化反应,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将有机物中的氮和硫转化成硝酸盐(no3-)、硫酸盐(So42-),并有Co2放出。然后,由于放置过程中垃圾压实,孔隙减小,含氧量降低,在第一阶段生成的no3-和So42-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发生第二阶段的厌氧生化反应,最终生成nH3、CH3SH、H2S和(CH3)2S等恶臭气体,散发到周围环境中,使人们感到臭味。因此,新中转站的垃圾中转车间、应急暂存车间设置了除臭通风设施。2.7.2除臭工艺新中转站除臭工程选用植物提取液喷淋法和生物法相结合的除臭工艺来处理垃圾中转站和应急暂存仓库产生的臭气。在中转车间的一层卸料大厅及卸料口处和应急车间仓库内设置植物提取液喷淋预处理,经前端预处理的臭气通过管道收集后,集中送至末端的生物滤池除臭装置处理。中转车间地下一层转运大厅的臭气直接通过管道收集后,集中送至末端的生物滤池除臭装置处理。处理后尾气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恶臭污染物15m高排气筒排放标准值及厂界标准值(新扩改建二级)。表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及厂界标准值(新扩改建二级)2.7.3生物滤池设计参数据国内外研究及实践使用表明,生物填料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不断被压实,系统压降和能耗会随之加大。所以过高的表面负荷会导致填料压降增加过快,能耗增大,填料寿命缩短;表面负荷过低又会使填料成本和设备成本增加。一个合理的表面负荷,不仅可以使填料压降变化减小,而且也可在较大范围内抵抗臭气浓度变化的冲击,同时也较好的控制了投资成本。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如采用树皮或木片作为生物填料,对垃圾中转站及渗沥液处理设施的臭气处理,表面负荷宜取80~150m3/(m2・h)。本工程设计中计算表面负荷取150m3/(m2・h)。表8生物滤池除臭设备配置表3.总图布置和交通组织3.1总平面功能分区整个厂区根据功能需求,拟划分为四个分区:管理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以及预留发展用地。管理区:包括综合楼、食堂、宿舍等。生产区:包括中转车间、应急暂存及大件垃圾处理车间等。辅助生产区:包括渗沥液处理站、机修车间等。主要生产区布置于厂区中部,垃圾中转车间、大件垃圾处理车间和应急暂存车间一体化布置,辅助生产区布置于厂区北侧和东侧,管理区位于厂区南侧。预留用地布置于厂区西北部。厂区东北侧设置物流主出入口,西侧设物流应急出入口,厂区西南侧设人流出入口,确保各项物流合理通畅。中转车间及应急暂存车间出入口朝东。

图9总图设计

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南京;十三五;生活垃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23-0096-03

CountermeasuresofpollutionpreventionofDomesticwasteinnanjingDuringthe“13thFive-Year”

GaoXiaojie1,2etal.

(1nanjingResearchinstitute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nanjing210013,China;2.JiangsuRainfine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Co,Ltd,nanjing210013,China)

abstract:Studieswereconductedtoinvestigatethegenerationanddisposalofdomesticwasteinnanjingduringthe12thFive-Year,themainproblemsandchallengeduringthe13thFive-Yearweresummarized,andsomefeasiblesuggestionswereputforward.

Keywords:nanjingCity;the13thFive-Year;Domesticwaste;problems;Countermeasures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宜居环境日益已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多,许多城市“垃圾围城”,不得不把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尤其是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化[1]。因此,生活垃圾处理对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十二五”以来,南京市生活垃圾处置体系以垃圾卫生填埋为主,集中填埋于天井洼、水阁、轿子山三大垃圾填埋场,此外还有少量堆肥处置。随着垃圾量的不断增加,三大垃圾填埋场即将面临封场,而新的处置设施尚未建成规模化处置能力,处置手段单一、处置能力跟不上垃圾增长等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因此,有必要研究加强南京市生活垃圾的环境监督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的对策,优化全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结构与布局,切实防止生活垃圾污染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政府制定“十三五”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相关政策提供技术支持。

1“十二五”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现状及主要问题

1.1生活垃圾产生、处理处置现状根据南京市环境质量报告,2011―2013年,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均为200多万t,相对稳定;而2014年生活垃圾量产生量为294.9万t,同比上升高达39.4%;2015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48.50万t,在2014年的基础上又上升了18.2%。南京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主要樘盥瘛J二五期间,南京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年升高,从2011年的86.6%,上升到2015年的100%。十二五期间生活垃圾产生量见图1,十二五期间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状况见图2。

1.2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南京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主要是围绕城区布置实施。生活垃圾的清运工作主要由各区环卫所负责,收运模式在不同地区略有差异。基本是采用分散一次转运收运方式,辅助以“直运”方式,具体主要模式见表1。

目前,南京市生活垃圾处置体系以垃圾卫生填埋为主,集中填埋于天井洼、水阁、轿子山三大垃圾填埋场,此外还有少量堆肥处置。随着垃圾量的不断增加,三大垃圾填埋场即将面临封场。虽然江南和江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于2014年建成投运,日处理生活垃圾约5000t(约180万t/a),但相较2015年348.50万t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来说,还存在较大缺口。就收运体系来说,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尚未有实质性进展。总的来说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城乡环卫设施差距明显。缺乏特种垃圾处置设施,装潢垃圾、餐余垃圾等专项处置体系待建。(2)垃圾以填埋为主,缺乏先进处置技术。填埋场满负荷运行,处置缺口问题突出。未来生活垃圾排放量将继续增加,需增加新的垃圾填埋场。(3)垃圾收集系统存在垃圾分类率低、难以资源化利用,垃圾收集车不够清洁、机械化程度低,环卫工人工作环境太差、待遇低等一系列问题;分类收集试点系统不完善,分类收集的垃圾未能做到分类运输和分类最终处置。(4)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尚未形成全社会的良好垃圾投放习惯,宣传教育有待于提高。(5)垃圾转运系统主要存在转运站建设缺乏统一布点规划、转运技术有待于提高、运行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2“十三五”期间南京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形势

2.1生活垃圾产生情况预测生活垃圾产生量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即区域总人口及人均垃圾产生量,因此对垃圾产生量的预测依据人口预测和生活垃圾人均日产生量预测来计算,计算公式:

w=m×p×10

式中:w为规划年的垃圾产生量,t/d;m每人每日垃圾产生量,kg/(人・d);p规划年区域人口预测量(万人)。

根据南京市人口增长的趋势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到2020年南京市总人口将达到860万人,城镇人口达到74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86%。垃圾产生量指标按城镇居民每人每天产1.0kg生活垃圾计算,农村按每人每天产0.8kg生活垃圾计算。则未来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见表2。根据表2预测结果,2020年南京市生活垃圾量将达到305.1万t,规划南京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根据以上预测和分析,2020年南京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8360t/d。

2.2生活垃圾处置能力面临的挑战南京市十三五期间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面临的挑战是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对处置场地要求不断提升。根据上述预测,南京市2020年生活垃圾预测产生量为305.1万t,与目前基本持平。但是近期水阁、轿子山、天井洼三大垃圾填埋场将封场,虽然江南和江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于2014年建成投运,日处理生活垃圾约5000t(约180万t/a),但是就南京市远期7000~9000t/d的预计生活垃圾产生量来说,仅靠两大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处置是不够的。因此,应继续推进配套的生态填埋场以及餐厨垃圾处置厂建设,远期扩建江南和江北焚烧项目、在郊区视发展建设环境园,提高处置能力,至2020年南京市需建成焚烧、卫生填埋、综合利用为主的日处置能力8500t。

3十三五期间生活垃圾污染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根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30)》、《南京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南京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及设施布局规划(2013年)》等规定和要求,未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具体指标详见表3。

表3南京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目标指标(%)

[类别\&指标名称\&2020\&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80\&]

综合分析十二五南京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十三五生活垃圾管理及污染防治目标,建议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3.1处理处置及能力建设方面

3.1.1转变垃圾管理理念,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近年来,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理念方面实现了一个革新,即由传统的“重末端处理,轻源头管理”转变为“优先源头管理,减少末端处置”[2]。目前南京生活垃圾处理侧重于垃圾末端处理,属于垃圾“产生多少、清运多少、处理多少”的传统的垃圾管理思想,管理对象是垃圾。实质上,导致垃圾产生量剧增的根本原因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经济、生活模式。因此,必须变革这种不可持续的传统的经济发展与生活消费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提倡绿色消费,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或减少垃圾产生,缓解末端处理设施的压力。垃圾管理对象从对垃圾的管理延伸到对人类经济、消费行为的管理。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填埋、焚烧等传统低效的处置方法居于金字塔的底端,意味着末端处理占主要地位;而在新的全过程控制管理模式下,减量、回收、堆肥等新型高效的方法居于金字塔的底端,垃圾的源头控制占主要地位。

3.1.2大力建设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综合利用的处置体系由于垃圾焚烧行业经过前期十几年的摸索,在技术上已日渐成熟,因此,“十三五”期间,清洁高效焚烧技术是生活垃圾焚烧发展的大势所趋[3]。相比北京、上海等其他大城市,南京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落后。应大力增加垃圾焚烧厂及其配套的建设,在江北和江南两大生活垃圾焚烧厂建成投运后,继续推进生活垃圾焚烧电厂配套的生态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建o以及发展卫生填埋技术,实现从全量填埋向以焚烧为主、卫生填埋为辅多种处置方式结合的综合处理。

3.1.3采用“集中或相对集中”的收运方式未来,南京市生活垃圾收运规划采取分类收集、密闭运输和垃圾中转站3个环节的收运体系。密闭运输主要是用机动车或电动车代替传统的人力车;建设大中型转运站取代部分原有环境效益低的小型转运站,压缩垃圾后再通过大中型运输车直接运往垃圾处理场。在距垃圾处置场30km以上的城区逐步建设大型中转运输系统,都市区建设大中型垃圾中转站。

3.2经济与环境政策方面

3.2.1实施可持续全过程垃圾管理的法规体系目前南京城镇生活垃圾由市城管局主管,由于职责的限制,只能分析和解决垃圾处理和处置问题,很难推动全社会参与全过程控制垃圾这一管理活动。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应由政府出面来解决这一问题。为实现可持续的全过程垃圾管理,不仅需要法律手段也需要经济手段,政府可以制定促进全过程垃圾管理的相关法律、产业政策、经济政策,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实施。

3.2.2实施垃圾动态总量控制,积极探索引入排污权交易机制远期可以引入排污权交易机制,通过市场来控制生活垃圾的产生。南京可以制定市级垃圾总量控制目标,并综合分析各区县垃圾减量的可行性,发放各区县的垃圾排放总量指标,然后各区县按小区、企业、事业单位、街道排放组织分配相应的排污权。引入排污权交易机制。允许不同垃圾排放单位之间实行排污权的交易,促使各区县、各单元主动实施垃圾减量计划,最终达到全市垃圾减量的目标。

3.2.3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激励机制垃圾分类是垃圾全过程管理中实现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关键,也可以减少垃圾运输、处理处置工作量,减少垃圾的二次污染,因此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是实施垃圾全过程控制的关键环节。除了立法、宣传等传统手段,应采取一些创新的机制来推动“四分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余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收集。

参考文献

[1]曹铮.城市垃圾处理现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14-16.

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篇9

一、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规范管理

一是健全了机构,切实做到了有人管、有人做。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垃圾分类指导队伍,由各村保洁队长担任指导员,并加强保洁员培训,在日常保洁中指导村民做好垃圾分类。二是健全制度,切实做到规范管理、有序运行。为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推进,制定了《BB镇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制度》《BB镇生态乡村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二)宣传有力,氛围浓厚

一是动员机关干部职工、全体社区专职人员深入到街辖内各社区居民家中开展入户宣传,派发垃圾分类宣传单张、居民垃圾分类手册;二是充分利用街道和社区宣传栏、宣传橱窗等传统宣传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栏、宣传橱窗。三是开展垃圾分类“进小区、进校园、进公共场所、进机关”四进宣传活动。根据不同场所,制定不同的传宣计划,制作了垃圾分类宣传视频、动漫短片、宣传彩页、指导手册、校园四分类卡通人偶、中小学生垃圾分类宣传图书等,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三)加强措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1、垃圾分类从机关、单位做起。在我镇行政范围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推行垃圾分类活动,配备分类垃圾桶,要求镇干部做好垃圾分类进袋。

2、小区、学校、农户家配备垃圾分类设施。发放分类小型垃圾桶11000多套,中、大型分类垃圾桶300多套,较好提高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效率。

3.从“小”抓起。坚持“垃圾分类,从孩子抓起”,利用校园广播定期垃圾分类活动信息,开展垃圾分类小游戏,组织垃圾分类知识竞赛、设立垃圾分类积分荣誉榜等多种形式,提高中小学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促进我镇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是宣传范围不够广,村民垃圾分类知识及参与度不高,二是对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不够。垃圾回收处理设施还不够完善,且没有形成产业链。

四、下一步打算

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篇10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玩玩”为你整理了这篇城市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出台《淮南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试行)》(淮分类办〔2020〕1号)、《淮南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淮公节办〔2020〕3号)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垃圾分类的实施范围、工作原则、和分类方法等,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试点区域不断增加。自今年5月1日在全市首批3座小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以来,试点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大通区大通街道(瀚城小区一、二期)、田家庵区洞山街道(南山村、文明村)、谢家集区平山街道(5个居民小区)、八公山区新庄孜街道、潘集区田集街道(嘉和名城、泰府名邸)示范片,寿县南关社区、凤台县福海园社区、经开区洛西社区、高新区安理社区、毛集实验区夏丽社区等试点工作已开展,布设了分类投放设施,配备了桶边督导员,明确了基层管理责任单位或招标了专业运营企业,广泛开展了宣传引导活动。全市市级公共机构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三是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地方性立法。将垃圾分类协调列入市人大立法计划,完成前期立法调研并初步形成草稿。

四是加强借鉴和调鉴。市政府、市政协先后带队赴河南和省内试点城市考察学习,撰写专题调研报告2篇,提出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的思路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