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市场规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2:20

大学生旅游市场规模篇1

内容摘要:本文以经济学中非完全竞争理论为基础,结合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博弈论中Bertrand均衡与价格领导模型,分析得出旅游商品市场将先后历经近似完全竞争阶段、垄断竞争、寡头市场,并最后重回垄断竞争、近似完全竞争的演化规律性结论。

关键词:旅游商品市场Bertrand均衡

价格领导模型动态博弈旅游地生命周期

在我国,对旅游商品市场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尚显局限。首先,已有的研究论述局限于从旅游商品市场的外在表现―旅游商品市场信息不对称、价格混乱、购物环境差等方面分析,也有提出运用宏观政策指导,行业纵向一体化引导旅游商品市场整合的发展建议。但是,上述研究忽视了其生存载体旅游地演化规律基础上的旅游商品市场内在的运行机制与动力的分析,从而很难把握旅游商品市场的演化规律,进而无法为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其次,目前国内外在旅游研究中应用博弈论方法的不多,主要集中在旅游企业竞合、旅游企业与旅游者关系、旅游市场监管等几方面(阳宁东,2005;朱静,2007;和红等,2006)。再次,基于旅游利益主体的研究成果颇丰,但研究的对象也仅限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朱华,2006郭鲁芳,金慧君,2006)。

理论分析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影响旅游商品市场的因素很多,包括旅游地所处生命周期、政府干预、游客需要、期望和价格敏感度、商品信息通畅、透明程度、新产品开发、现有竞争者等,旅游地所处生命周期是内因,对旅游商品市场发展起主要作用,其它因素均为外因,对其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本文仅从旅游地生命周期这个方面研究其对旅游商品市场的影响。

目前,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巴特勒1980提出的。巴特勒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其它人文地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提出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认为旅游地发展演化一般经历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阶段或复苏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特征。

(二)博弈论

在博弈论产生早期,法国经济学家奥古斯汀•古诺于1838年提出古诺均衡模型;1883年法国经济学家JosephBertrand提出了Bertrand均衡模型。二者均是对博弈论最初的研究,为后来博弈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博弈论中包含同时博弈和序列博弈。同时博弈是指决策双方是同时进行决策,每一方在进行决策时是把对方的策略选择作为预期考虑进来,然后双方同时摊牌;序列博弈是指以一方先走一步,另一方相应的采取对策,然后一方再走下一步……博弈的双方就分成“领导者”与“追随者”。根据厂商之间博弈变量选择的是产量还是价格,同时博弈分古诺均衡和Bertrand均衡;序列博弈又分为产量的“领导―追随”模型和价格领导模型。

1.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Bertrand均衡分析。Bertrand均衡是以价格为选择变量的同时博弈,符合此博弈类型的企业,满足市场上生产企业规模相差不大、势均力敌、产品完全相同、企业完全相同,即生产成本=单位成本=c,设固定成本为0,基于以上条件和假设,设市场需求为Q=α-βp;现以市场上仅有两家企业为例,分别为企业a和B,价格为p1和p2,则a的利润函数表达式:

当0<p1<p2,a占领整个市场,反之则失去整个市场;当0<p1=p2,a和B平分市场。此博弈模型为非合作博弈,参与博弈的每方仅为自己打算、分散决策、相互竞争,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企业发展,社会福利最大。上述假设为理想状态,与现实生活联系,可推广到多家企业共存的情形,此时旅游商品市场满足近似于完全竞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数目不多处于成长阶段,生产产品种类单一、质量形同、成本一致,利用新技术能力差,资金不足,对旅游商品价格基本无控制力,产量低且社会福利较大。

2.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动态演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水平是影响市场行为的重要因素。在Bertrand均衡状态下,有mC1=mC2,p1=p2,此时π1=π2≥0,则市场上有资本流入该行业,导致两种结果出现:一种是原有企业在t+1期扩大生产规模,另一种是有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生产该种商品的原有企业在t+1期扩大其生产规模。设a生产规模由C1扩大为C1(t+1)=C1(t)+δC1,δC1>0,B生产规模仍为C2(t),假设δC1是适宜的,即其有效生产时间不变,有X1(t+1)=X1(t)=1,r(t)>0,r(t+1)>0且b(t)=b(t+1),b为生产此产品资源的数量,r为生产此产品资源的价格,a为生产此产品所需消耗的资源数量。

由于:C1(t)aX1(t)+C2(t)aX2(t)=b

C1(t+1)aX1(t+1)+C2(t)aX2(t)=b

可知:aδC1X1(t+1)+a[C1(t)X1(t+1)-C2(t)aX2(t)]=0,则X1(t+1)<X2(t)

可得:a生产产品的有效产出水平C1(t)X1(t+1)<C1(t)X1(t)

即a在扩大产品生产规模的同时,又缩小了其生产产品的有效规模,实际上企业在其内部资产之间进行改造与重组,企业将更多资产用于生产更多有经济利润的产品。有新企业进入该行业。假设在t+1期有新企业as+1进入该产品生产,其年最大生产能力和经济利润分别表示为Cs+1(t+1)和πs+1(t+1),所有企业a、B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不变,假设企业aS+1的规模是适宜的。

由于:C1(t)aX1(t)+C2(t)aX2(t)=b

C1(t+1)aX1(t+1)+C2(t+1)aX2(t+1)+Cs+1(t+1)Xs+1(t+1)=b

可知:X1(t+1)<X2(t),则企业a、B的有效时间减少,其有效产出水平萎缩,在t+1时期之后企业a、B的规模将减小至经济利润为0。

综上所述,当该行业存在经济利润时,将吸引新厂商进入该行业或原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也可能会使其它企业的有效产出规模缩小,经济利润为0。因此,一旦有某个企业的经济利润>0,则为不均衡状态,最终导致多方面深刻变化。如果企业成本不同,从长期看,成本低的企业必定挤走成本高的企业,最终导致一些大企业对市场有绝对控制力,进入价格领导型模型博弈阶段。随旅游地发展,游客量大量增加和对旅游商品需求急剧增多,在这个阶段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数量增多,企业规模变大,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对商品价格有了一定控制力,产品出现多样化发展,旅游商品市场向垄断竞争方向发展。

3.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价格领导型模型分析。在此模型中,企业类型是存在实力强大的寡头企业,它对商品定价有很大影响,其余小企业要参考他的定价做出自己产品的生产计划。便于分析,仍假设市场上仅有两家企业即企业a和B,其中a是领导者,B是追随者,a明白p确定后,他的需求曲线为残差需求曲线R(p),由mR=mC原则决定q1,最后决定p。

当a的p确定后,B只能接受p,B根据利润最大化计算自己的利润和产量水平。maxπ=pq2-c2(q2),由mR=mC原则,则B确定了产品供给函数S2(p)。整个市场需求为D(p),则R(p)=D(p)-S2(p)。

假设市场需求为D(p)=a-bp,这里D(p)相当于上面所用的Q(p),则c2(q2)=q22/2,c1(q1)=cq1,可得mC2=q2=p,得出S2(p)=q2=p,R(p)=D(p)-S2(p)=a-bp-p=a-(b+1)p,令R(p)=q1代入解得。

根据mR=mC原则,可以确定q1,,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有,得出。

把q1代入得:,这是a的最优价格选择,此时a获得最大利润。市场上a获得大部分利润,而追随者B所获得利润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社会福利下降。处于a位置的企业,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力,是市场上的寡头,盈利较多,此时旅游商品需求量大,产品多样化,品牌化。

旅游商品市场的演化规律

旅游商品市场在旅游地处于探索阶段和参与阶段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产品单一,质量无差异,生产成本相同,企业之间竞争是Bertrand均衡竞争,旅游商品市场接近完全竞争;随旅游地发展,游客逐渐增多和对旅游商品需求增加,刺激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发展,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或有新企业进入,旅游商品市场企业间的动态博弈可以用图1表示。

旅游商品市场过渡时期,旅游地处于发展时期,此阶段游客量迅速增加,旅游商品需求量迅速增加,原有生产规模满足不了需求即需求大于供给,原有企业将调高产品价格抑制需求量增加,此时利润比前期丰厚,个别企业趁机扩大生产规模,由于该行业利润较高,吸引社会上资本流向该行业,一些新企业会出现,旅游商品市场处于垄断竞争时期;旅游地进入巩固阶段,游客增加量减少,游客量趋于稳定,而企业经过迅速增长,产品供给大于或等于需求,该行业的额外利润消失,社会资本不再流入该行业,这时企业出现不同变化,一些企业在这个阶段中抓住时机发展成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在该行业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同时也存在一些处于倒闭边缘的小企业,这个时期产品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化和品牌化,企业生产成本不再相同,企业间竞争符合价格领导模型竞争,市场处于寡头市场;经过一段时间,旅游地会停滞发展甚至衰退,游客量减少对旅游商品需求量大幅减少,不少企业退出该行业,旅游商品市场可能会再次进入近似完全竞争阶段。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基础上的旅游商品市场,其每个演化阶段都有独特的特征与规律性(见表1)。

结论

在旅游商品市场竞争分析中,本文只分析了企业规模相差不大,产品均质情况下的Bertrand均衡竞争,以及随旅游地演化发展和旅游市场的扩大,商品市场也进一步扩大,由于企业自身经营策略,资本等不同,企业发展规模和实力将出现差别,一些企业会成为当地的领导型企业,这时的博弈竞争是价格领导型模型。但是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其它情况,不排除在这两个阶段中会出现企业串通,也不排除由于旅游商品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不规范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以及进入到寡头市场之后,旅游商品市场又如何发展演化重回到垄断竞争,上述问题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阳宁东.博弈论在规范旅行社市场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

2.朱静.我国旅游区域合作中的政府间博弈[J].经济管理,2007(13)

3.和红,叶民强.信息不对称下旅游市场博弈分析[J].旅游经济,2006(4)

大学生旅游市场规模篇2

关键词:旅游市场;需求预测;方法

abstract:tourismdemandandconsumerbehaviorarebothimportantissuesunderresearchinchina'stourism.inthisregardtherehavebeenplentyofachievementsbynow.thispaperreviewstheresearchesconcernedintherecent30yearsandgeneralizestheforecastingmethodsforthereferenceofdevelopingchina′stourism.

keywords:tourismmarket;demandforecast;method

一、引言

旅游需求是旅游市场形成的根本基础,没有旅游需求,旅游市场就无从谈起,旅游产品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对某地旅游产品的需求量是旅游目的地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景区、旅行社等)和旅游从业人士都十分关切的重要问题。www.133229.com旅游需求的重要性说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旅游业时,都必须以人们对该国或该地区旅游产品的需求为依据,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合理地规划和控制旅游业的开发规模和发展速度,以实现发展区域旅游业的最佳效益。对旅游者需求研究特别是对其消费行为的研究非常重要,中国的旅游业发展需要这方面的研究来指导实践。而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行为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需要业界不断地追踪研究,与时俱进。旅游者需求与消费行为将始终是中国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1]。我国的学者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进行不断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不断加大,关于旅游需求的研究开始向更深的层次展开,很多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始介入到旅游需求的研究之中。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研究旅游需求可以指导目的地的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规划、旅游企业经营策略,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中的统计分析

利用中国期刊网搜索,从研究内容进行选取,共有137篇文章来探索旅游市场需求预测问题。王铁生(1984)首先发表文章探讨杭州国内旅游需求预测[2]。而1985年12月通过鉴定的《北京旅游发展战略》,其中包含了客源市场调查研究篇幅,从内容上看,包括了客源市场预测、市场发展战略、旅游者行为分析等;从方法上看,使用了大规模的问卷抽样调查,并进行了旅游市场预测研究,在全国具有领先意义[3]。从此开始,我国学者对旅游需求预测进行不断研究和探索。

(一)文献数量统计

从文献的时间动态分布统计中看出(见图1),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仅有4篇相关文献。而持续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陆续开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从1996-2004年,文献数量基本持平,但总体上略有递增趋势。近几年(2005-)有关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又有新的增长,而且增幅很大,尤其是2005年达到15篇,是2004年的3.75倍,2006年达到了20篇,2007年截至到7月份已经有19篇文献,可见我国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真正兴起于最近几年。

(二)研究方法分类统计

国内对旅游需求预测的研究主要是在借鉴国外旅游需求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分析,不少学者对旅游需求预测方法改进做了大量研究[4]。笔者参考了任来玲(2006)的旅游需求预测分类[5],将137篇文献按照研究方法进行分类。从传统的研究方法来看,有60.1%的文献采用,其中有15.2%的文献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有44.9%文献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所有的传统研究方法中回归模型的应用最多,达到了24.6%;有39.9%的文献采用了人工智能方法,在人工智能方法中,灰色系统研究方法应用最多,达到了19.6%。

三、旅游市场需求研究轨迹分析

在对137篇文献进行总体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表1和图1),根据我国旅游市场需求研究的具体情况,从研究发展的轨迹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旅游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这个旅游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仅有很少的学者介入,研究成果很少;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旅游研究蓬勃发展,有较多的学者开始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进行研究,从内容和方法都有一定的扩展;第三个阶段为2000年以来。2000年以来,我国的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在数量上和研究方法上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虽然回归模型仍然是主要的研究方法,但是已经从简单的一元回归向多元回归、指数回归、多项式回归转变,新的研究方法引入、如神经网络、粗集理论开始应用到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之中,而且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研究也不断地增加。

(一)零散的摸索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

在此期间共有5篇相关文献。从研究方法的时间演进看,我国的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在1990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开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的摸索,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虽然以定量方法为主,但是利用的定量方法比较简单,回归模型都是使用了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而且都以国民人均收入为自变量。

这一阶段代表性成果有王铁生,葛立成(1984)利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和空运发送人次对杭州旅游人次进行匡算,并指出了其中的误差。在对杭州市旅游市场需求进行预测中,认为经济发展是衡量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其利用人均国民收入作为自变量用一元回归模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同时为了弥补第一种方法的不足,又使用了指数方程(时间序列)进行了预测。文章最后指出旅游增长率高于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2]。叶涛(1986)首次提出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文章提出了黄山客流量模型,文章使用了回归和滑动平均结合模型对黄山旅游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6]。韩德宗(1986)首次将引力模型和旅行发生模型引入国内,并进行了介绍、分析[7]。

(二)稳定的探讨成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

在这一阶段,旅游市场需求研究文献数量相比较第一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研究方法上也出现多元化,特尔菲法、arima模型和灰色系统都第一次运用到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之中,但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研究出现了从简单单变量分析向复杂的多变量分析、静态模型向动态模型、单一方法向方法综合发展,多种学科(如数学、地理)开始介入到研究之中的变化趋势。

一些新的预测方法、模型应用到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之中。保继刚(1992)首次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对北京市6月份国内游客预测模型,并指出模型的使用范围,在我国使用引力模型存在数据问题,要使用引力模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必须有些解决旅游数据获取[8]。张洪明(1995)首次将灰色理论应用于旅游市场预测之中,建立了引入残差信息的灰色预测模型,指出灰色建模不需要大量原始数据,不存在误差积累,和概率统计、回归模型比较具有精度高的特点,适合用于中长期旅游市场需求预测[9]。赵西萍,王磊,邹慧萍(1996)对国际上旅游市场预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旅游需求预测的发展趋势——与经营管理过程相融合的预测方法[10]。魏启恩,刘新平(1997)引入随机时间序列arma,arima模型分析方法,建立了西安境外游客的arima动态预测模型[11]。

这一阶段一些综合性的组合方法开始出现,如周建设,刘新平(1996)选用了逻辑斯缔曲线模型,选用常规的线性回归和三次曲线模型等7种模型对昆明入境游客进行预测,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带虚拟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和指数曲线模型较优。并利用7种预测模型进行了组合预测[12]管宁生,杨丽,王建平(1998)利用指数模型和特尔菲法对鹤庆县旅游市场进行了预测[13]。

(三)快速的发展整合阶段(2000年-)

2000年以来,我国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目前有108篇成果出现,远远多于前20年的总和,由此来看,对于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成为了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经济学的介入和人工智能理论的成熟以及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旅游研究者将计量经济方法、神经网络、灰色模型等这些方法引入旅游业,并进行了旅游需求模型和预测研究的有益探索。在旅游市场需求研究中尝试将新的研究方法于最新的研究结合和整合运用,研究方法逐渐精细化,这样得益于旅游需求理论的不断提升,旅游建模和预测方法也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

李峰,孙根年(2006)应用旅游本底趋势线的概念和方法研究了2003年“sars”对我国的旅游的影响[14]。吕连琴,王世文(2000)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小浪底国内客源市场的趋势和走向,还尝试采用了趋势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分级累计法、平均值法等多种预测方法,对小浪底旅游区国内旅游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预测[15]。田喜洲(2001)对重庆市美国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建立指数方程预测模型预测了重庆市未来3年的美国游量[16]。张启敏,汪文帅(2002)采用hammerstein模型对宁夏2006年的旅游需求量进行预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同时指出在小样本条件下hammerstein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17]。吴江,黄震方(2004)运用logistic曲线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进行模拟,并应用stellii语言建立了模型,代入一定的数据进行处理,模拟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并对这一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得出旅游市场预测的非线性规律,并讨论回头客对旅游地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8]。王娟、曾昊(2001)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artficialneuralnetworks)在旅游市场预测的应用及其重要性[19]。郑江华,刘平(2001)利用线性组合预测方法对新疆国际旅游客源量进行了预测[20]。张立生(2004)研究了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并对经济、人口和交通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建立了预测模型,预测了我国2005年和2010年的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21]。刘颂(2003)利用gm(1,1)模型对旅游地客源市场动态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22]。曹霞(2006)在分析上海市2000年1月—2004年9月旅游市场动态变化时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博克斯-詹金斯(b-j)方法预测了2004年4月—2004年9月间上海市旅游客流的发展变化趋势[23]。谭频频等(2006)建立基于月度数据的桂林漓江旅游航班、运量及游客的需求预测模型,运用指数平滑、sarima和elman人工神经网络3种方法,并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差百分比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评价模型预测效果。预测实例表明elman神经网络模型更能反映时间序列的波动性,更适合桂林漓江旅游需求预测[2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内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在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过程中仍然偏重于定量研究方法(模型)的使用和探索,但是,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近年,开始注重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以及一些方法的综合运用,预测方法正由单一化逐渐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但是和国外的研究相比较,虽然研究方法日益丰富,但是研究零散,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对于研究方法的理论探讨和体系形成需要不断地努力。

第二,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来看,国内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方面着重现象的统计描述,利用模型进行过程和机制分析较少;针对某一消费者群或旅游目的地的实证分析较多,对基础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少;强调个案研究多,以个案推导整体的做法不够严谨,样本质量和代表性存在问题,研究结论不具备普遍指导意义。在研究中对于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够,对于预测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足,致使其实用价值受到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范业正.旅游者需求与消费行为始终是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j].旅游学刊,2005,20(3):10-11.

[2]王铁生,葛立成.对来杭国内旅游者的动态分析[j].浙江学刊,1984(4):7-13.

[3]http:///expert/user1/27/archives/2005/458.shtml[eb/ol].

[4]欧阳润平,胡晓琴.国内外旅游需求研究综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3):80-83.

[5]任来玲,刘朝明.旅游需求预测方法文献述评[j].旅游学刊,2006(8):90-92.

[6]叶涛.黄山旅游市场的分析和预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6(2):63-68.

[7]韩德宗.旅游需求预测重力模型和旅行发生模型[j].预测,1986(6):66-67.

[8]保继刚.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4):133-136.

[9]张洪明.森林旅游客流量引入残差信息的灰色预测[j].四川林勘设计,1995(4):29-33.

[10]赵西萍,王磊,邹慧萍.旅游目的地国国际旅游需求预测方法综述[j].旅游学刊,1996(6):28-32.

[11]魏启恩,刘新平.西安市境外游客动态预测模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67-71.

[12]周建设,刘新平.昆明境外游客市场预测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4):75-79.

[13]管宁生,杨丽,王建平.鹤庆县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j].社会科学家,1998(增刊):105-108.

[14]李峰,孙根年.基于旅游本底线法(tblm)的旅游危机事件研究——以2003年“sars”事件为例[j].人文地理,2006(4):102-105.

[15]吕连琴,王世文.黄河小浪底旅游开发的国内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4):93-96.

[16]田喜洲.重庆市美国客源市场分析、预测与开发对策[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3):18-20.

[17]张启敏,汪文帅.宁夏旅游需求量的预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62-165.

[18]吴江,黄震方.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模拟的初步研究—logistic曲线模型方法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5):91-94.

[19]王娟,曾昊.人工神经网络——一种新的旅游需求预测系统[j].旅游科学,2001(4):24-27.

[20]郑江华,刘平.新疆国际旅游客源量的线性组合预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1(2):140-143.

[21]张立生.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1):59-61.

[22]刘颂.旅游地客源市场动态预测方法探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3(4):107-110.

大学生旅游市场规模篇3

[关键词]政府;旅游汽车;模式;博弈论

一、旅游汽车的经营管理模式

国际上旅游车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专业化公司和旅行社。在很多国家,二者是并存的。专业化公司经营模式的基础是珍贵的信誉。公司与旅行社进行双向选择,保持着良好的联系与合作,公司化管理很严格,小到司机着装、白手套,大到为游客上下行李、开车门等,都有其统一规范的标准。旅行社模式,指旅行社拥有自己的车队,其前提就是实力。作为大批发商,国外很多旅行社不但拥有自己的车队,还拥有酒店、航空公司等。旅行社模式的优势在于,旅行社品牌与旅游车品牌一体化,从而保证旅游车的服务质量。我国关于旅游汽车运作模式的理论探讨还比较少,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持编制,于1995年的《中国旅游汽车服务质量lb/t002—1995》是我国权威性的可操作性文献,对指导中国旅游汽车运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旅游业从不成熟到日益成熟,旅游市场需求多元化、消费差异化以及旅游车辆的换代更新和旅行社业务操作的模式随新技术、新需求的出现不断发生变化,对旅游汽车运作模式的探讨显得越发重要和急迫。

二、政府与投资者(车主)博弈模型

(一)模型假设

假定,(1)博弈双方:政府(包括所有制订政策影响旅游市场的政府部门,如发改委、交通厅、旅游局等)和投资者(拥有旅游汽车的公司或个人),双方在博弈中对其对手的特征、策略空间、支付函数都具有准确的知识。(2)政府的决策目标是通过政策的最优选择来实现旅游汽车的数量增长与汽车档次提升使之与市场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投资者的决策目标是增加汽车数量来服务更多旅客增加收入,从中获取最大收益。(3)决策时序:在每一时期(一年或几年)开始时,投资者根据自己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形成该时期的政策预期,调整自己的投资行为。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增长率等决定预期速度、数量,通过比较实际和预期速度、数量的差距等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方案。(4)双方都通过游客人数来对旅游市场进行判断。

(二)政府决策的目标

因为旅游市场的稳定、发展都要付出一定成本,因此,在t期政府决策的目标函数可看作是追求稳定、发展的综合成本z1的最小化。通过适当的简化,对政府决策的目标函数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

三、博弈模型求解及经济解释

博弈分析就是用博弈规则来决定博弈均衡。如果考虑到游客人数对政府目标函数的影响,把约束代入政府的目标函数,则政府的目标函数可以表示为:

因为政府和投资者了解对方的决策目标、决策规则,也了解经济运行状况,所以,政府目标函数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关的单个时期的决策问题:

四、结束语

通过政府与旅游汽车车主的博弈分析,说明政府的科学管理、规划和投资者(车主)的风险防范是很重要的。

对政府来说,作为旅游市场博弈的一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作用的缺陷,使得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为此,政府应该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有效利用科学预测方法,强调全局观、突出前瞻性,制定发展规划。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针对旅游市场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体系中各要素的活力。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办公效率。政府的作用是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引导与周到的服务,谨防角色错位。

对投资者来说,面对我国旅游法规和体制尚未完善、旅游企业普遍规模过小、缺乏竞争力的市场状况,在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同时,控制风险是最重要的。系统风险的控制须正确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等各方面的情况。随着政府执政能力的加强,投资者的竞争越来越注重核心能力、品牌、文化而不是价格,也越来越认识到自身存在着信息失灵、管理水平低下、法制意识淡薄等诸多不能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问题。因此,要采用“专精新”的发展模式,在旅游产业分工中找好位置,在动态发展和竞争中求生存。

[参考文献]

[1]天涯.措施规范我省旅游客运市场[eb/ol].http:///traffic/">交通部门博弈旅行社旅游车管理新办法遇困海[eb/ol].http:///lixue/">理学院教授魏杰访谈录【j】.管理科学,2006,(8):38-39.

[6]王振海利益博弈与政府缺位——以h省d市旅游汽车市场为例[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1):25-26.

大学生旅游市场规模篇4

关键词:商贸旅游;企业集群

一、引言

旅游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在经营过程中表现出投资少、规模小、单体企业单打独斗等现象,从而致使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了经营效益低、服务质量不佳、联合不够等问题。而提高集团化经营、不断增强我国旅游企业的竞争能力、实现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那么究竟如何解决单体旅游企业联合不足、效益低下的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二、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原因

(一)资源因素

企业集群可以使企业资源互补,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能够更加容易、快捷和节约地获得所需的资源,形成资源优势,为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由于旅游集群企业间分工协作的发展,企业间的互补性大为增强,加上企业共处于同一区域,信息沟通方便,各方的信息容易掌握,一些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都可以较为容易地实现。这些都大幅度减少或避免了企业在地域分散条件下经常存在的产品供应不足,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在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循经济学上的“投入-产出”原则,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为了实现区位成本的最小化,旅游企业往往向景色优美、客流量大的旅游区或旅游城市集聚。

(二)空间交易成本因素

集群内企业互相靠近,空间距离近,可以减少旅游企业和游客的运输成本。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克服距离等因素的障碍,但集群效应可以使交易占据优势。集群可以促进互信机制的建立以及交易习惯形成,从而增进相互信任,减少交易的额外成本。由于地理位置靠近,企业布局集中,企业集群有利于形成专业高度细化、配合密切的分工协作体系,以社会分工的优势弥补中小企业规模不经济的缺陷,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三)协同创新环境因素

在企业集群的竞争机制和学习效应的作用下,企业不断创新,集群区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的观念和技艺不断进步和提高,各种机器设备不断得到改进,新产品和新工艺不断涌现,生产、营销、物流、环保等技术不断改善,这些都使地区的资源素质不断提升。集群协同创新环境有利于知识、信息、技术的外溢,从而促使大量从事专业化分工企业的集聚。创新可能首先发生在那些有实力、有开拓能力的企业中,通过这些企业的示范效应,集群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大批产业相关的企业聚集在一个地区,既加强了彼此的竞争,又可能产生互相学习的效应,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创新优势,大大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步伐。

三、商贸旅游企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结构

(一)旅游企业集聚模式分析

目前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企业集群主要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形成。欧洲旅游研究机构(etRi)的成员Saranordin,指出旅游企业集群的形成也是主要通过这两种模式。

1、自下而上的旅游企业集群。自下而上的旅游企业集群的形成主要不是靠外力的强制,而是靠市场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企业主要在市场力量的指引下,根据发展需要自发向某个区域聚集,并逐步融入当地的文化环境中。市场处于核心主导地位,企业在市场规律的指引下,为了追逐利润而把集群化发展作为企业的一种发展战略,通过彼此的竞争与协作,谋求企业的竞争优势。

2、自上而下的旅游企业集群。自上而下的集群形成模式则是政府处于核心指导地位。出于发展地方经济的目的,政府或是通过宏观政策的制定引导大量相关企业实现在某一地区的集聚,或是通过直接投资方式在特定的区域建立起一系列的推动性产业,引导企业在短期内快速实现大范围的集聚,并通过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直接干预建立起相互间的业务联系,促使新的产业集群出现,达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目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或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比较盛行。

3、评析。在市场导向作用下形成的企业集群在资源配置和调动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上更具优势,但由于权力过于分散,缺乏有效的监督协调机制,往往因个别企业的投机行为使市场竞争秩序遭到破坏,集群也可能随之逆转,集群形成过程相对缓慢。在政府的计划作用下形成的集群则可借助政府的强制力量和宏观调控政策在短期内快速实现企业集聚,并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来约束企业的不法竞争行为,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对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趋势的正确预测以及产业规划和执行能力。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必须综合考虑各国经济发展环境、发展阶段、市场发育情况,尤其要充分关注特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集聚特征。

(二)旅游企业集聚结构分析

集群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其内部的众多企业间通常存在着一定的结构层次。随着市场容量的增大和分工的不断深化,群内众多企业之间就会逐渐形成某种结构模式。

1、以中小企业为成员的市场式旅游企业群。市场式中小企业群以中小企业为成员,规模都较小。群内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以平等的市场交易为主,各企业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的单一功能上,各生产厂商以水平联系来完成产品的生产,产品主要满足区域内的市场需求,很少能拓展到远距离的市场。在发展初期可能以本地客源为主要目标市场,但要获得长远发展,必然要求不断拓展企业的客源市场,而这种结构显然缺乏必要的核心吸引物,不利于客源规模的扩大。此外,旅游企业具有强自然集聚优势,这种集聚往往是以某个或多个核心吸引源为中心的集聚。因此,这种模式并不是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最佳选择。

2、以核心大企业为主导的旅游企业群。核心大企业为主导的企业群一般以某个大型旅游企业为中心、众多中小企业围绕在周边形成,表现出明显的同心圆布局形态。大企业通常处于支配地位,中小企业处于或从属地位,主要为核心企业进行特定的专业化加工,或根据需要提供专门化产品或配套服务,或从事宣传和促销活动。一般分为三层:最内层为核心层,通常以某个标志性的著名景区或大型旅游企业为中心,凭借强劲的旅游吸引力和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成为区域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基础;中间的环带扩展层通常是为核心层提供支撑服务的旅游企业,主要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娱、购等服务产品;最的通常是补充性产业,主要为核心层及环带扩展层提供后勤服务或辅助服务,包括银行、邮电通信、科研机构等。这种模式适合那些仅拥有单个特色旅游吸引物品牌且地理范围有限的区域,是一种小规模的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其实质是通过所依托的主体旅游吸引物将客源引进来,然后通过整体联动,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实现群内企业间的“共赢”。

3、网络综合体式旅游企业群。网络式集群中企业间主要以信息联系为主,这主要是因产业组织对信息时代的适应性而产生的。在集群网络中,众多的企业在集群品牌所起的纵向纽带作用下,开展生产和对外营销活动,实现企业间的生产社会化、组织网络化和流通市场化。对于旅游企业集群来说,如果企业间能形成连接紧密的旅游组织网络,并能在集聚区内进行恰当的单元功能分工,同时兼顾各单元的互补性,协调布局群内旅游服务设施,企业间就能形成合力,促进集群和区域旅游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枢纽性企业的缺乏可能导致每个单体自成中心,虽可以产生一定的集聚效应,但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且容易与周边邻近地区形成正面的竞争碰撞,不利于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缩短群内各单元间的经济距离,加强彼此间的联系,使各单元在产业供应链上发挥各自的功效,在竞争与协作中谋求发展。

4、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的确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主导、政府调控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终极模式。我国大量中小旅游企业应在市场核心导向、政府积极参与模式下组建“龙头+网络”式的旅游企业集群,即在旅游企业为竞争需要形成自然集聚的基础上,政府及行业协会顺势而为,通过制定各种配套政策,有效规范旅游企业竞争行为,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并通过大力发展旅游基础设施、鼓励创新等,为旅游企业的集群化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四、天津滨海新区商贸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策略

(一)实施创新型、国际化和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

滨海新区旅游企业应朝着建立“具有国际影响的滨海休闲型都市旅游目的地企业”的方向迈进。滨海新区未来发展的外向型特点决定了今后应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国际化都市旅游的发展路子。国际化旅游研究应包括旅游产品的国际化、旅游标准的国际化、旅游环境的国际化、旅游营销的国际化、旅游服务的国际化和旅游人才的国际化等方面。这就要求滨海新区旅游企业发展要走创新型道路。

(二)围绕海河和海滨做足旅游文章

天津延伸海岸、海洋、海河的旅游功能,适应游客休闲度假、娱乐观光的需求,在旅游产品的知识性、参与性、趣味性上做文章,力争形成渤海湾独具特色的现代复合型海洋旅游产业带。旅游企业应在该市场核心导向、政府积极参与模式下,首先,以海岸为主线,形成以海洋、古海岸、古湿地、地热为资源基础,以天津港为中心向两侧延伸,建设覆盖塘沽、汉沽、大港、东丽、宁河的亲海休闲“黄金海岸”;其次,大力发展以海洋生态、海防文化、海滨风情、亲海娱乐、滨海新貌等五大主题的滨海旅游格局,开发环渤海和环黄海豪华游轮航线,做大做足“海”的文章。

(三)培育旅游产业集群

按照产业集群理论,旅游产业集群表现为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在一定区域的集聚和价值链的延伸。滨海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建立是实现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其关键是形成相互支撑并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链,追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建立现代化的旅游经营管理模式

严格按照滨海新区发展规划要求,科学有序发展滨海新区旅游业;建立符合现代旅游需求的灵活的现代化的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尤其要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旅游企业实体;建立现代化的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机制,为滨海新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忠才,王玉梅.旅游商贸企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7(8).

2、吴忠才.商业集聚成因研究[J].商业经济,2007(16).

3、吴忠才.饭店集团纵向一体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4、李诗白.天津滨海新区旅游创新发展[J].新区建设,2004(6).

5、陶文杰,梁玉社.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形成模式分析[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7).

6、王旺兴.企业集群中的战略协同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3(5).

大学生旅游市场规模篇5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市场旅游产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旅游逐渐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市场潜力巨大的大学生旅游却备受旅游企业冷落。在这种情况下发现大学生旅游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适当的解决办法。对于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的开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东营市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

1.1大学生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1.1.1大学生旅游动机强烈及闲暇时间较多。调查显示,东营市大学生被调查者中80.8%的人对旅游兴趣浓烈,14.2%的人回答可有可无,只有5%的人表示反对,可见大学生旅游动机强烈。我国大学生每年大约有172天假期,约占全年的47%。

1.1.2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逐渐上升。调查显示:东营市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200-500元的比例为45%;501-1000元的比例为35%,1001-2000元的比例为16%,2001元以上的比例为4%。可见,大学生市场是一个稳定且巨大的潜在市场。

1.1.3针对大学生旅游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其中青年旅馆、大学生旅游网等与相关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青年旅馆也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网络体系。

1.2东营大学生旅游市场特征分析

大学生旅游市场因其身份和受教育程度的原因,有着独特市场特征:大学生消费者观念新颖,获取信息的来源广泛,容易接受新事物。旅游时更多选择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信息的主要来源于网络和朋友,旅游决策从众心理显著;大学生旅游市场规模大,消费节律性强,并集中东营区,易于组织,也易于集中开发与经营。多偏好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人文景观,重视旅游中的个性化和参与性,游乐场所、都市风貌也受到部分学生的欢迎。

2东营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

2.1现有的旅游产品不切合大学生市场需要

现在东营市的大多数旅行社并未针对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专项旅游产品,现有的旅游产品不适合大学生市场的消费偏好。

2.2大学生对旅游企业存在着不信任感

一方面是旅行社的“高价格,高利润”固有映像,另一方面媒体曝光导游回扣内幕、旅游投诉等,都易引发大学生对旅行社的信任危急。导致许多大学生对参团旅游持观望与怀疑的态度。

3东营大学生旅游市场营销策划

3.1开发独具特色大学生旅游产品

推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大学生旅游者的需要,这是从根本上有效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途径。

3.1.1工业旅游。东营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石油工业覆盖整个石油工业的产业链,拥有世界一流的石油装备和相关技术。旅行社就“创造太阳”为主题,开发“胜利油田深度游”系列旅游产品,普及石油工业知识。

3.1.2生态旅游。充分利用东营市的黄河口湿地,开发一些纯生态的旅游产品,如“走进朱”、“相约天鹅”等黄河口自然保护区一日游等旅游产品,让大学生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3.1.3红色旅游。电视剧《宣言》的现场拍摄和故事原型所在地――垦利县是著名的红色革命圣地,广饶县刘集支部是中共最早的党支部,全国第一本《共产党宣言》也在这里。旅行社可以深入开发“垦利-广饶红色旅游专线”,打造“做一天地下党”、“感受军民鱼水情”等专项旅游项目。

3.1.4健身旅游。大学生精力充沛,爱好体育运动,可利用东营地广人稀的特点开展具有健身和娱乐性的旅游活动。利用友谊赛的形式,开展“篮球”、“足球”、“桌球”、“羽毛球”“游泳”爱好者友谊赛等体育类旅游产品。

3.1.5农家乐。东营市周边县区具备得天得厚的便利条件,旅行社可以设计推出一些如以“赏景怡情”为主的“西宋”一日游,以“丽日锄禾”为主的“六户”一日游,以及以“冬映红”为主的滨州一日游等旅游产品。

3.1.6专题旅游。旅行社可设计一些能增进社会实践经验和开拓眼界的修学旅游。如:设计“泰山一日书法游”旅游线路景点包括碑林、石刻等;“摄影采风一日游”旅游线路包括芦苇荡、红地毯、黄河古道等;同时也可组织大学生到其他高校进行互动修学旅游。

3.2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价格

建议旅行社在设计产品时,以短线产品为主,兼顾中长线深度游。采用薄利多销的价格渗透策略,充分利用团队数量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启用大学生兼职导游,降低人工成本。

3.3选择有效的销售渠道

旅游企业可与旅游协会或其他社团合作,以团队的形式同社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深入大学生内部,开拓市场。对于开设旅游专业的高校,旅游企业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在校内设立实训基地,依托高校雄厚的专业师资力量针对性的进行产品开发和宣传工作,通过校方自主经营的模式,在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全程模拟实习的同时,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3.4选取适当的促销方式

3.4.1网络促销。旅行社可以在网上建立和现实大学生专项旅游产品,设置引人注目的主题、播放实景视频等内容,增强旅游的直观体验,激发大学生的旅游热情。

3.4.2人员促销。旅行社可以雇佣学生,借助宣传单、报纸、海报等宣传形式,在东营市各大高校的食堂、礼堂、宿舍、路口等人口密度大的地点宣传推介旅游产品,也可在的学生光顾次数较高的购物餐饮娱乐场所进行促销,来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3.4.3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BBS、校园宣传展板来进行宣传与营销。校园广播、校园BBS已经成为大学生资讯交换的重要途径且可信度较高,在校园BBS上组团信息。通过设计新颖有趣的校园宣传展板,透过游记,照片等直观的展示激发大学生的旅游兴趣。

3.4.4企业形象营造。旅行社要抓住大学生旅游市场,还应关注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造。企业可以与校方通过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企业冠名奖助学金、文艺活动等,深入渗透大学校园,从而赢得大学生的认可,培养企业忠诚度。

大学生旅游市场规模篇6

关键词:农业旅游;广州;对策

1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旅游业不但是一项经济事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利用农村资源发展旅游业,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手段。为此,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要求各地加强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农业旅游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旅游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各方人士所关注。而在我国,特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农业旅游最为发达。本文以华南大都市——广州为例,研究农业发展的特点、动力、原则和对策措施。

2.农业旅游的特点与发展动力

2.1农业旅游的特点

(1)休闲性:农业旅游景点以乡村风情为背景,集观赏、娱乐、科普教育、餐饮、住宿、参与性活动于一体,动静结合、老少皆宜,因而有着很强的休闲性。其消费群体也主要以本地市民为主,市场辐射范围不大,但总体市场规模却很大,非常适合市民的近程、短期出游。www.133229.com

(2)季节性: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因此,农业旅游也有较明显的季节性,淡季、旺季的区分较为显著。

(3)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常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旅游的吸引物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农业旅游产品类型也因此有着强烈的地域差异。

(4)依托性:农业旅游景点主要依托城市和旅游景区。农业旅游景点多分布在城市的近郊、远郊地区以及大型旅游景区附近。这是因为一方面本地城市市民是农业旅游景点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因为在大型旅游景区附近发展农业旅游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前者所带来的“溢出”影响。

2.2农业旅游的动力

近年来农业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其根本动力在于:一是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急需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而广大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农业旅游开发成本较低,“门槛”较低,回报率较高,从而促使农民、农业企业以及旅游投资商纷纷投资开发农业旅游。二是近年来农村环境正在迅速改善,交通日渐便利,从而为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农业旅游特色鲜明。在全球化冲击之下,城市的文化特色已经越来越淡,而相对来说,农村的文化特色保护得越好,农业旅游对城市人来说就越有吸引力。

3 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3.1发展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投资规模的扩大,广州旅游业快速成长起来,旅游产品类型日益丰富多样。农业旅游是广州1990年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旅游产品,但其时规模尚小,进入新世纪后,农业旅游景点数量迅速增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农业旅游已成为广州份量越来越重的一个旅游产品。最早的广州农业旅游景点可能是1990年中期兴起的化龙农业大观园。此后,番禺的横沥度假农庄、亲亲农庄等相继开业。2000年后,广州的农业旅游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水果世界、宝桑园、金颖园等集农业科研基地与旅游景点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旅游景点也纷纷出现,一改前一阶段农业旅游小打小闹发展的局面。

3.2市场特点

广州农业旅游景点的市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中小学生春游、秋游、科普教育市场。广州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中小学生数量上百万,一般来说,每到春、秋季节,各个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周边的乡村进行观光游览、学习农业知识,进行科学教育。因此,这一旅游市场规模巨大,且非常稳定,是农业旅游景点很重要的客源市场;二是节假日、周末的家庭出游。近年来广州市民热衷于在节假日、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玩,既可以在清新的大自然中放松自我、品尝到新鲜的蔬果,还可以参与农作,体验农村生活,教育子女,联络家庭感情,而且花费不多,出行方便。

广州农业旅游市场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市场规模增长较快。近年来农业旅游市场以较快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而且潜力巨大;二是散客所占比例较大。团队客主要是中小学组织学生进行春、秋游,而由旅行社组织的其他团队客较少;三是农业旅游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广州农业旅游的旺季是每年的4~10月份。因为这一时间段是农作物长势最好的时期,新鲜蔬菜、瓜果较多;四是家庭游客较多。许多家庭到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览、玩乐时,一般都是全家出动;五是自驾车游客增长较快。近年来由于私人小汽车增多,农业旅游景点接待的自驾车游客越来越多,六是农业旅游景点的游客主要为广州本地市民,来自市外的游客所占比例不大。

3 3发展意义

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第一,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随着广州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和市民机动化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走出城市、走向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学习农村知识,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第二,促进了一些大型农业科研基地从单一的生产科研功能向生产科研与综合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转型,使丰富的人力资源、产品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了经济收益。第三,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第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许多农业旅游景点的生产服务人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一些农业旅游景点的成功发展,还有着明显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如从化大丘农业庄园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兴起了多个以火龙果为主要水果种植品种的农业庄园。第五,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目前,广州的旅游产品以商务、会议、展览、美食等城市旅游为主,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则明显处于相对弱势的状况,因此,农业旅游的迅速崛起,有助于丰富、完善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使得广州的旅游吸引物更为多样化。第六,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为农业旅游的发展,一是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和支持,达到繁荣农村、“旅游扶贫”的目的,二是有利于改善农村社区环境、道路设施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相对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三是保护农村中的古老文物、建筑、风俗、传统工艺文化等,并促进农村文化的提升和新农村文化的建立。

3.4 问题与挑战

(1)农业旅游景点大多缺乏特色。广州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品牌形象的农业景点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农业旅游景点缺乏特色,多数景点是对农业资源的简单利用,如采摘、品尝、餐饮等,而缺乏对农业活动、农产品的深度开发,缺乏品牌塑造意识,缺乏较高的项目组织、设计、创新能力。这样就使得农业旅游景点的项目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从而也就缺乏持续的吸引力。

(2)农业旅游景点的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广州农业旅游景点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民或农村集体自发开发的农庄、农业果园等旅游景点,如瀛洲生态公园;二是由科研基地、农业基地发展而来的旅游景点,如广州水果世界、金颖园、从玉菜业有限公司等;三是旅游投资商投资开发的农业旅游景点,如百万葵园、祈福农庄等。前一、二类,旅游人才都很缺乏,即便是象金颖园这样的大型农业科研基地,虽然有着非常好的农业旅游资源,在农业生产、科研方面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但是旅游专业人才却十分缺乏,因而使得景点的项目设置、市场促销、景点管理都没有充分发掘潜力,旅游接待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高,导游解说人员达不到专业要求。从而导致宝贵的旅游资源被浪费,旅游经济效益也不是很好。

(3)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不是很合理。主要是农业旅游景点的分布较为零散,既不方便旅行社组织旅游线路,也不方便游客出游,还不利于形成集聚效益。而在我国农业旅游最发达的成都市,最为知名的几个农业旅游景点都具有较大规模,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

(4)对农业旅游管理较为滞后。农业旅游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存在着点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等情况,而相关的管理没有跟上。但是,农业旅游的管理却不容再忽视下去。因为,它一方面关系到农业旅游产品的长远发展,只有形成规范的管理,这一行业才能够真正吸引有资金、技术、市场实力的商家进入其中,也才能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促进优胜劣汰,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广大游客的身心安全。农业旅游涉及到品尝、采摘、耕作、住宿、娱乐等活动,都有可能影响游客的身心安全。在过去,由于农业旅游接待的游客规模不大,这些问题尚不突出,现在随着农业旅游接待的规模日渐扩大,一些游客与农业旅游企业、从业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应用而生,一些安全事故也会出现,而用一般的法规政策无法对它们进行规范,因此,急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也急需要有关部门承担起管理职责。

4 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则

4.1原则

(1)特色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注意突出特色,特色即吸引力,特色即竞争力。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特色旅游企业。依靠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发展不同特色的农业旅游景点,是发展农业旅游的关键。而名胜古迹和名优特产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无形资产,与之结合,可提高农业旅游的吸引力和社会知名度。

(2)文化原则。旅游与文化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具有较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才会有持续吸引力。农业旅游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才有丰富的内涵,这样才能提升知名度,而且做到经久不衰。农村地区是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地区。因此,应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民俗艺术,如风俗传统、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提升农业旅游的品位。

(3)环境原则。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农业旅游,顾名思义离不开农业。但仅有农业而无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也就无法成为农业旅游。因此环境是首要的条件。在发展农业旅游时,应以不得妨碍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为前提;同时,旅游景点的项目设计、解说服务、配套设施等都应体现出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使游客在休闲旅游的同时,还获得环境保护的教育。

(4)市场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满足市场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例如,可以借重要的旅游景点,统一品牌,促进农产品外销。各个农业景点还应注意瞄准特定的细分市场,确定好自己的发展定位,做好产品设计,形成竞争优势。

(5)乡村性原则。农业旅游是一种乡村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活动,就要明显区别于城市旅游活动,因此,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注意突出乡村的特点,也就是自然、生态、农业活动应是项目设计的主题,要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持乡村的特色,在建筑的体量、用材、造型、采用的服务设施、绿化、道路等等方面都应有乡村风格。

(6)体验性、参与性原则。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一定要注意突出游玩过程中的体验性、参与性。现代人的消费,特别人是旅游,有着强烈的体验意识、参与意识。人们不再愿意被动地接受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而是更期望自己能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农业旅游企业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就可以创造条件让游客得到各种体验,得到稳定的、明确的、独特的并有价值的体验。而景点的吸引力、品牌形象在游客独特的体验过程中,将深刻地印在消费者的脑海里。农业旅游景点有着很好的条件为游客提供体验服务,如菜场让游客自己采摘蔬菜,在果园可以让游客自己采摘水果,在茶园可以让游客摘茶叶、做茶叶、学习茶艺,在奶牛场可以让游客挤牛奶,等等。农业旅游景点让游客参与到农事活动当中,不但可以提高游客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更佳的经济效益。

4.2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管理,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我国台湾地区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制定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发展观光农业规划书”等政策规章规范,促进农业旅游的发展,四川省成都市也曾制定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等地方标准,效果都非常不错。广州也应该制定农业旅游管理办法,对农业旅游景点提供旅游服务,提出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强制性要求,是指景点在某一方面,如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一定要达到的标准;指引性方向,是建议农业旅游景点发展的方向。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的重点是建筑、道路、绿化、餐饮设施、娱乐设施、住宿设施、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保险、争议投诉处理等方面。其次是可以建立起“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制度。先期确定几个“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对它们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促销扶持,以它们的良好发展、示范影响,带动其它农业旅游景点的规范化和快速发展,也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场吸引力的增强。再次是探索建立起农业旅游协会、农业旅游基金会等民间社团组织,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的互利合作。

(2)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完善旅游项目结构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精心设计各种旅游项目,不断注重项目的创新,注重项目的特色和品味,例如可以请旅游专家、农业专家策划设计一些特色项目;二是充分发掘地方文化,将地方民俗、戏曲等作为农业旅游景点的吸引物融入到景区发展当中;三是注意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适量开发一些游乐项目,但不能喧宾夺主;四是项目的发展要注意细节、要有一定的深度;五是重点发展一些体验性、参与性强的项目。

(3)优化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

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布局于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方。另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或者依托重要的旅游景点分布,形成几个农业旅游景点较多、占地规模较大的农业旅游片区。如促进白云山、帽峰山地区的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这两个大型景区之间相隔不远,周边地区主要是农田、果园、菜园等,目前,这一地区已有不少的农业旅游景点。近期,广州应进一步推动这一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在这一地区的适度集中。

(4)搞好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农业旅游市场促销

农业旅游景点大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有限,因而,自身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旅游市场促销较为困难,在市场促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可以通过采取举办农业旅游景点展销会,在有关媒体上农业旅游景点信息等方法促销广州的农业旅游景点、补贴企业或无偿帮助企业在道路上设立旅游景点标志牌等。还可通过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加强对城市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介绍,在广州旅游网上设立农业旅游专题,介绍全市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详细情况,并注意及时更新资料、增添新的农业旅游景点资料,以反映农业旅游景点发展变化的最新动态、以及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联系方式、交通方式等;精心组织制作编写、绘制广州农业旅游指南、导游词、农业旅游景点分布及交通图等书籍、地图,并在市内各酒店、旅行社、旅游咨询问讯中心和有关的旅游展销会等场所免费向游客和旅游从业者发放。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农业旅游景点与旅行社合作。旅行社在收客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各农业旅游景点应利用好这一渠道,通过双方收益的合理分成,提高旅行社开发农业线路、开拓农业旅游市场的积极性。

(5)鼓励乡(镇)村积极开发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不是一个高利润的产业,因此,很难吸引到大规模的社会资本,很少有大型工商企业会投资开发农业旅游。因此,农业旅游景点的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农业旅游的发展主要还是需要依靠农业企业的投入和农民的投入。而农业企业和农民的组织、协调能力、影响力、可利用的资源都是很有限的。因此,这就需要乡(镇)村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开发农业旅游。可以在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引导、帮助农业企业、农民树立起旅游发展意识、积极开发旅游项目;二是配合有关方面,加强本地区的旅游官传促销:三县编制建设发展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善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四是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形成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的较大规模的集聚,如“荔枝村”、“杨梅村”、“香蕉村”等,使之对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五是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农业旅游市场,促进有序竞争。

大学生旅游市场规模篇7

关键词:张家界;旅游;购物品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6-0193-03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收入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旅游购物也已成为旅游经济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张家界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旅游业已成为张家界的支柱产业,张家界风景区开发虽然比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起步,但是发展非常迅速,游客量持续大幅度增长,2006年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达到167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79亿元,其旅游业的发展前途广阔,旅游购物市场非常巨大。

一、张家界旅游购物品开发现状

(一)张家界旅游购物品的发展历程

张家界旅游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在20多年的发展中,旅游购物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盲目的自发开发和销售阶段(1982―1996年)。这个阶段主要是模仿其他旅游区的生产开发方式,销售方式主要以摆地摊和集贸市场销售为主,正规的旅游购物点很少。第二阶段,有组织的自觉开发销售阶段(1997―2001年)。在1997年,张家界旅游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时,一些外地和本地的投资者开始了对旅游购物品开发和销售的投资,张家界旅游购物品的开发和销售开始进入了一个有组织的自觉开唐治元

(吉首大学旅游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段,这个时期旅游购物品的销售主要以商店零售为主,也有比较集中的购物场所。第三阶段,大整合重组品牌阶段。这个阶段从2001年起开始酝酿,时至今日还在大洗牌大整合重组之中。这个时期的销售方式主要是大型超市土特产专卖以及旅游局定点的大型购物场所(旅游购物一条街),还有以厂家直接销售给旅游者的购物点。

(二)张家界旅游购物品的发展及销售现状

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张家界,旅游购物品的发展和销售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政府的支持下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旅游商品博览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张家界旅游购物的发展和销售。目前,全市旅游购物品加工企业有156家,其中规模企业33家,年产值9.2亿元,已经形成旅游食品、生物提取及保健品、旅游服饰及工艺品三大产业,有九天食品、军声画院、秀华山馆等一批规模企业。这些商品除了在本地区销售外,还远销到全国各地。张家界市目前已经建成了两条旅游购物商业街(天子街和步行街),多家大型购物超市(梅尼、广和、步步高等),以及一些土特产专卖店,另外还有珠宝店、药材专卖店等,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旅游购物品销售网络。旅游购物品销售的基本环境已经形成。

二、张家界旅游购物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较多,但规模偏小,收入较低

张家界市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的数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增多,2006年已达156家。其生产的购物品种类较多,土特产、中药材、珠宝、工艺品、书籍出版物、酒等都有涉及。但其年销售收入并不理想。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旅游购物品的销售收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接待游客量的增多,呈递增态势。但旅游销售收入依然偏低,还没有一家生产企业年销售量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具有地方特色的张家界民族工艺厂2005年仅为78万元。

(二)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人力资源短缺

张家界市在旅游业开发之前,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落后,人们的素质普遍偏低,其境内的桑植――的故乡,到现在还是属于部级贫困县,这导致了人力资源储备的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购物品的发展。

1.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欠佳。由于张家界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都是由家庭式生产走过来的,由家庭式生产再到作坊式生产,再由作坊式生产到小型加工厂式的生产,因此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部分素质不是很高,文化水平有限,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能适时的扩大规模,把企业做大做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打出自己的一块天地。

2.缺乏有开发创新性产品的人才。旅游购物品和一般商品相比,虽有特殊性,但生产的创新也是不可缺少的。旅游者的审美眼光时刻在变,科技也在日新月异。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购物,动机是多样的,有求实用的有求纪念性的也有求新求奇的,旅游购物品没有创新,淘汰很快。旅游购物品要跟上时代,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就得不断创新,丰富旅游购物品的特色,这一切,都得依靠人去做,一个企业缺乏这种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生产出来的产品就难以适应游客的需求。

3.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合作意识不强。张家界的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虽然数量上比较多,有一百多家,但规模都比较小,其实力都不是很强。这种小型加工厂式的生产方式,在合作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往往各自为政,缺乏市场开拓能力,为争夺客源,经常削价竞争,相互内耗,不重视旅游购物品和市场的开发。大部分的企业只愿意做模仿者的角色,不愿意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下工夫,影响了旅游行业的整体效益。

4.旅游购物品缺乏地方特色与创意。张家界市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居住的有土家族、苗族、白族,有很明显的民族特色。但一些企业在进行旅游购物品的生产时,对这种特色挖掘不够,生产出来的产品缺乏特色。一些企业所推出的特色旅游购物品,往往只在传统的方式上粗加工,没有多大的创新,不能吸引旅客的兴趣。比如,目前民族服饰是张家界旅游购物品开发的重要方面,其对外来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张家界的一些企业只对民族服饰进行了简单加工,服饰的款式及其材料老套,质量也属于中低档次,降低了其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5.旅游购物品销售收入与旅游总收入的增长不成正比。近几年来,随着张家界的旅游人数迅速攀升,旅游收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见图3,而旅游购物品的销售收入曲线为波浪式,见图2。

旅游购物的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不容乐观,其发展态势并没有随着旅游收入的增加而迅猛增长,其增长的比例远远低于旅游总收入的增长比例。和其他地区比较,旅游购物的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40%~60%的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20%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这与其部级旅游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也不利于旅游城市目标的实现。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可以归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一个是市场。由于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旅游购物市场不规范化操作,给游客留下了极不好的印象,甚至对购物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往往将旅游购物与价高质低、强卖强买、导游拿回扣、商品毫无特色等同起来。张家界市作为发展20来年的旅游地,同样也被赋予了这种形象。这样就出现了一方面是旅游区花大力气开发旅游购物品,另一方面旅游者却在购物恐慌症的心理影响下,不愿意为其买单的现象。

三、具体对策

张家界拥有世界一流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物产资源,在发展旅游购物品时,要坚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购物品。应把发展娃娃鱼系列旅游购物品、砂石画、古生物化石工艺品、土特产等民族特色性强的旅游购物品作为今后的重点,做成标志性产品。让中外游客一看到张家界,就联想到这些品牌,一看到这些品牌产品,就联想到张家界。

(一)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扩大企业规模,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在现有156家企业中,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企业比较多,如酒厂,其境内的永定区就有3家初具规模的酒厂;慈利有圣帝酒业;桑植有惊梦酒业等。这些厂家2005年销售收入最好的圣帝酒业也只有2713万元,最低的鬼谷神功酒厂才79.7万元。这些企业由于缺少合作,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差。在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还容易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替罪羊。如张家界人喜欢的包谷烧,就有几家生产。针对这种现象,建议进行资源整合,鼓励企业通过合并、并购等方式进行资本重组,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和规模化经营。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在产品加工、质量检测、外协加工等方面形成互赢合作的格局,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努力把张家界市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旅游购物品生产基地,提高当地人们的收入。

(二)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积极引导,打造旅游购物品品牌

张家界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规模比较小,实力有限,资金的短缺已严重制约了旅游购物品的发展。张家界市每年举办一次的旅游商品博览会上,每次都有一些有特色、创意的设计,但却无法与旅游者见面,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资金。要解决这个瓶颈,一方面政府应该在政策上给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以帮助和扶持,支持一批有实力有特色的生产企业,让其在市场机制的运作下,壮大规模;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把旅游购物品的开发作为一种可以为旅游资源锦上添花的资源进行同步开发,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产品开发,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和优惠的税收政策,激发公众对旅游购物品开发创新的积极性。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对于好的项目应适当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及税收方面的优惠,增加旅游购物品的开发资金,改变无特色、时代性不强的现状,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三)作坊式生产企业可以建立产供销游一体化的生产模式

张家界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既需要有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但作坊式企业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因为,它更能体现商品的个性化,同时也是龙头企业的补充。但由于其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按过去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已经不行,应该改变其生产和销售模式,一些生产特色民族旅游购物品的企业(特别是手工艺品制作企业),可以使之成为产、供、销、游一体化的模式,即把这些小作坊式企业作为一个小的旅游点,让游客对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点进行参观游览的同时,实现购物,还可以让游客自己参与到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的制作中来,这样不但能够激发旅游者的参与热情,还能激起旅游者的购买欲望。张家界市的土家风情园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但是没能坚持下去,可以对其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改进的基础上继续发扬。

(四)校企联合,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

张家界旅游行业专业人才比较缺乏,这严重影响到旅游购物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从长远来看,依靠引进外来人力资源来改变这种现状,困难太大,可以考虑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人力资源。张家界市现有两所高等院校,建议企业与高校、研究所联合起来,进行人才的培训和产品的研发。如近几年发展势头颇佳的吉首大学,其美术学院、旅游学院都在张家界市,可以利用其人才优势,成立产品生产研究协会或者研究中心,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指导各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的产品生产,真正做到研产销一体化。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一个立足于对旅游购物品装潢或者旅游工艺品开发的专业;旅游学院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可以增设一个旅游购物品开发的专业方向,这样可以缓解人才缺乏的现象。企业出钱、学校出人才进行产品的联合开发,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既能满足张家界乃至湘西地区旅游发展的需要,又能让吉首大学获得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五)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产品销售

旅游区的旅游购物品要想被旅游者接受,除了拥有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旅游购物市场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首先加强能代表张家界特色的旅游购物品的宣传,着力宣传军声砂石画等工艺品和土特产;二是利用参加各种旅游节、国际旅游商品交易会、旅游黄金周假日宣传促销等活动,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三是在中央、省、市各种新闻媒体及互联网上对张家界市的旅游购物品作广泛宣传。可以想办法让军声砂石画的创始人陈军声走进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中,宣传军声砂石画和民族工艺品,大大提高这些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在省市报刊上推出张家界旅游购物品的众多故事,加大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家界统计局.张家界统计年鉴[m],2005:8.

[2]石美玉.关于旅游购物研究的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2004(1).

actualityandCounterplanoftourShoppingarticleDevelopmentinZhangjiajie

tangZhi-yuan

(tourCollege,JishouUniversity,Zhangjiajie427000,China)

大学生旅游市场规模篇8

关键词:农业旅游;广州;对策

1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旅游业不但是一项经济事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利用农村资源发展旅游业,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手段。为此,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要求各地加强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农业旅游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旅游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各方人士所关注。而在我国,特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农业旅游最为发达。本文以华南大都市——广州为例,研究农业发展的特点、动力、原则和对策措施。

2.农业旅游的特点与发展动力

2.1农业旅游的特点

(1)休闲性:农业旅游景点以乡村风情为背景,集观赏、娱乐、科普教育、餐饮、住宿、参与性活动于一体,动静结合、老少皆宜,因而有着很强的休闲性。其消费群体也主要以本地市民为主,市场辐射范围不大,但总体市场规模却很大,非常适合市民的近程、短期出游。

(2)季节性: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因此,农业旅游也有较明显的季节性,淡季、旺季的区分较为显著。

(3)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常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旅游的吸引物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农业旅游产品类型也因此有着强烈的地域差异。

(4)依托性:农业旅游景点主要依托城市和旅游景区。农业旅游景点多分布在城市的近郊、远郊地区以及大型旅游景区附近。这是因为一方面本地城市市民是农业旅游景点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因为在大型旅游景区附近发展农业旅游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前者所带来的“溢出”影响。

2.2农业旅游的动力

近年来农业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其根本动力在于:一是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急需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而广大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农业旅游开发成本较低,“门槛”较低,回报率较高,从而促使农民、农业企业以及旅游投资商纷纷投资开发农业旅游。二是近年来农村环境正在迅速改善,交通日渐便利,从而为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农业旅游特色鲜明。在全球化冲击之下,城市的文化特色已经越来越淡,而相对来说,农村的文化特色保护得越好,农业旅游对城市人来说就越有吸引力。

3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3.1发展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投资规模的扩大,广州旅游业快速成长起来,旅游产品类型日益丰富多样。农业旅游是广州1990年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旅游产品,但其时规模尚小,进入新世纪后,农业旅游景点数量迅速增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农业旅游已成为广州份量越来越重的一个旅游产品。最早的广州农业旅游景点可能是1990年中期兴起的化龙农业大观园。此后,番禺的横沥度假农庄、亲亲农庄等相继开业。2000年后,广州的农业旅游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水果世界、宝桑园、金颖园等集农业科研基地与旅游景点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旅游景点也纷纷出现,一改前一阶段农业旅游小打小闹发展的局面。

3.2市场特点

广州农业旅游景点的市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中小学生春游、秋游、科普教育市场。广州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中小学生数量上百万,一般来说,每到春、秋季节,各个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周边的乡村进行观光游览、学习农业知识,进行科学教育。因此,这一旅游市场规模巨大,且非常稳定,是农业旅游景点很重要的客源市场;二是节假日、周末的家庭出游。近年来广州市民热衷于在节假日、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玩,既可以在清新的大自然中放松自我、品尝到新鲜的蔬果,还可以参与农作,体验农村生活,教育子女,联络家庭感情,而且花费不多,出行方便

广州农业旅游市场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市场规模增长较快。近年来农业旅游市场以较快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而且潜力巨大;二是散客所占比例较大。团队客主要是中小学组织学生进行春、秋游,而由旅行社组织的其他团队客较少;三是农业旅游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广州农业旅游的旺季是每年的4~10月份。因为这一时间段是农作物长势最好的时期,新鲜蔬菜、瓜果较多;四是家庭游客较多。许多家庭到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览、玩乐时,一般都是全家出动;五是自驾车游客增长较快。近年来由于私人小汽车增多,农业旅游景点接待的自驾车游客越来越多,六是农业旅游景点的游客主要为广州本地市民,来自市外的游客所占比例不大。

33发展意义

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第一,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随着广州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和市民机动化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走出城市、走向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学习农村知识,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第二,促进了一些大型农业科研基地从单一的生产科研功能向生产科研与综合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转型,使丰富的人力资源、产品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了经济收益。第三,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第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许多农业旅游景点的生产服务人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一些农业旅游景点的成功发展,还有着明显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如从化大丘农业庄园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兴起了多个以火龙果为主要水果种植品种的农业庄园。第五,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目前,广州的旅游产品以商务、会议、展览、美食等城市旅游为主,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则明显处于相对弱势的状况,因此,农业旅游的迅速崛起,有助于丰富、完善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使得广州的旅游吸引物更为多样化。第六,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为农业旅游的发展,一是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和支持,达到繁荣农村、“旅游扶贫”的目的,二是有利于改善农村社区环境、道路设施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相对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三是保护农村中的古老文物、建筑、风俗、传统工艺文化等,并促进农村文化的提升和新农村文化的建立。

3.4问题与挑战

(1)农业旅游景点大多缺乏特色。广州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品牌形象的农业景点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农业旅游景点缺乏特色,多数景点是对农业资源的简单利用,如采摘、品尝、餐饮等,而缺乏对农业活动、农产品的深度开发,缺乏品牌塑造意识,缺乏较高的项目组织、设计、创新能力。这样就使得农业旅游景点的项目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从而也就缺乏持续的吸引力。

(2)农业旅游景点的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广州农业旅游景点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民或农村集体自发开发的农庄、农业果园等旅游景点,如瀛洲生态公园;二是由科研基地、农业基地发展而来的旅游景点,如广州水果世界、金颖园、从玉菜业有限公司等;三是旅游投资商投资开发的农业旅游景点,如百万葵园、祈福农庄等。前

一、二类,旅游人才都很缺乏,即便是象金颖园这样的大型农业科研基地,虽然有着非常好的农业旅游资源,在农业生产、科研方面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但是旅游专业人才却十分缺乏,因而使得景点的项目设置、市场促销、景点管理都没有充分发掘潜力,旅游接待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高,导游解说人员达不到专业要求。从而导致宝贵的旅游资源被浪费,旅游经济效益也不是很好。

(3)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不是很合理。主要是农业旅游景点的分布较为零散,既不方便旅行社组织旅游线路,也不方便游客出游,还不利于形成集聚效益。而在我国农业旅游最发达的成都市,最为知名的几个农业旅游景点都具有较大规模,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

(4)对农业旅游管理较为滞后。农业旅游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存在着点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等情况,而相关的管理没有跟上。但是,农业旅游的管理却不容再忽视下去。因为,它一方面关系到农业旅游产品的长远发展,只有形成规范的管理,这一行业才能够真正吸引有资金、技术、市场实力的商家进入其中,也才能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促进优胜劣汰,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广大游客的身心安全。农业旅游涉及到品尝、采摘、耕作、住宿、娱乐等活动,都有可能影响游客的身心安全。在过去,由于农业旅游接待的游客规模不大,这些问题尚不突出,现在随着农业旅游接待的规模日渐扩大,一些游客与农业旅游企业、从业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应用而生,一些安全事故也会出现,而用一般的法规政策无法对它们进行规范,因此,急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也急需要有关部门承担起管理职责。

4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则

4.1原则

(1)特色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注意突出特色,特色即吸引力,特色即竞争力。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特色旅游企业。依靠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发展不同特色的农业旅游景点,是发展农业旅游的关键。而名胜古迹和名优特产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无形资产,与之结合,可提高农业旅游的吸引力和社会知名度。

(2)文化原则。旅游与文化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具有较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才会有持续吸引力。农业旅游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才有丰富的内涵,这样才能提升知名度,而且做到经久不衰。农村地区是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地区。因此,应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民俗艺术,如风俗传统、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提升农业旅游的品位。

(3)环境原则。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农业旅游,顾名思义离不开农业。但仅有农业而无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也就无法成为农业旅游。因此环境是首要的条件。在发展农业旅游时,应以不得妨碍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为前提;同时,旅游景点的项目设计、解说服务、配套设施等都应体现出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使游客在休闲旅游的同时,还获得环境保护的教育。

(4)市场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满足市场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例如,可以借重要的旅游景点,统一品牌,促进农产品外销。各个农业景点还应注意瞄准特定的细分市场,确定好自己的发展定位,做好产品设计,形成竞争优势。

(5)乡村性原则。农业旅游是一种乡村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活动,就要明显区别于城市旅游活动,因此,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注意突出乡村的特点,也就是自然、生态、农业活动应是项目设计的主题,要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持乡村的特色,在建筑的体量、用材、造型、采用的服务设施、绿化、道路等等方面都应有乡村风格。

(6)体验性、参与性原则。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一定要注意突出游玩过程中的体验性、参与性。现代人的消费,特别人是旅游,有着强烈的体验意识、参与意识。人们不再愿意被动地接受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而是更期望自己能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农业旅游企业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就可以创造条件让游客得到各种体验,得到稳定的、明确的、独特的并有价值的体验。而景点的吸引力、品牌形象在游客独特的体验过程中,将深刻地印在消费者的脑海里。农业旅游景点有着很好的条件为游客提供体验服务,如菜场让游客自己采摘蔬菜,在果园可以让游客自己采摘水果,在茶园可以让游客摘茶叶、做茶叶、学习茶艺,在奶牛场可以让游客挤牛奶,等等。农业旅游景点让游客参与到农事活动当中,不但可以提高游客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更佳的经济效益。

4.2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管理,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我国台湾地区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制定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发展观光农业规划书”等政策规章规范,促进农业旅游的发展,四川省成都市也曾制定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等地方标准,效果都非常不错。广州也应该制定农业旅游管理办法,对农业旅游景点提供旅游服务,提出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强制性要求,是指景点在某一方面,如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一定要达到的标准;指引性方向,是建议农业旅游景点发展的方向。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的重点是建筑、道路、绿化、餐饮设施、娱乐设施、住宿设施、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保险、争议投诉处理等方面。其次是可以建立起“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制度。先期确定几个“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对它们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促销扶持,以它们的良好发展、示范影响,带动其它农业旅游景点的规范化和快速发展,也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场吸引力的增强。再次是探索建立起农业旅游协会、农业旅游基金会等民间社团组织,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的互利合作。

(2)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完善旅游项目结构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精心设计各种旅游项目,不断注重项目的创新,注重项目的特色和品味,例如可以请旅游专家、农业专家策划设计一些特色项目;二是充分发掘地方文化,将地方民俗、戏曲等作为农业旅游景点的吸引物融入到景区发展当中;三是注意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适量开发一些游乐项目,但不能喧宾夺主;四是项目的发展要注意细节、要有一定的深度;五是重点发展一些体验性、参与性强的项目。

(3)优化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

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布局于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方。另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或者依托重要的旅游景点分布,形成几个农业旅游景点较多、占地规模较大的农业旅游片区。如促进白云山、帽峰山地区的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这两个大型景区之间相隔不远,周边地区主要是农田、果园、菜园等,目前,这一地区已有不少的农业旅游景点。近期,广州应进一步推动这一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在这一地区的适度集中。

(4)搞好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农业旅游市场促销

农业旅游景点大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有限,因而,自身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旅游市场促销较为困难,在市场促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可以通过采取举办农业旅游景点展销会,在有关媒体上农业旅游景点信息等方法促销广州的农业旅游景点、补贴企业或无偿帮助企业在道路上设立旅游景点标志牌等。还可通过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加强对城市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介绍,在广州旅游网上设立农业旅游专题,介绍全市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详细情况,并注意及时更新资料、增添新的农业旅游景点资料,以反映农业旅游景点发展变化的最新动态、以及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联系方式、交通方式等;精心组织制作编写、绘制广州农业旅游指南、导游词、农业旅游景点分布及交通图等书籍、地图,并在市内各酒店、旅行社、旅游咨询问讯中心和有关的旅游展销会等场所免费向游客和旅游从业者发放。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农业旅游景点与旅行社合作。旅行社在收客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各农业旅游景点应利用好这一渠道,通过双方收益的合理分成,提高旅行社开发农业线路、开拓农业旅游市场的积极性。新晨

(5)鼓励乡(镇)村积极开发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不是一个高利润的产业,因此,很难吸引到大规模的社会资本,很少有大型工商企业会投资开发农业旅游。因此,农业旅游景点的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农业旅游的发展主要还是需要依靠农业企业的投入和农民的投入。而农业企业和农民的组织、协调能力、影响力、可利用的资源都是很有限的。因此,这就需要乡(镇)村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开发农业旅游。可以在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引导、帮助农业企业、农民树立起旅游发展意识、积极开发旅游项目;二是配合有关方面,加强本地区的旅游官传促销:三县编制建设发展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善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四是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形成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的较大规模的集聚,如“荔枝村”、“杨梅村”、“香蕉村”等,使之对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五是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农业旅游市场,促进有序竞争。

大学生旅游市场规模篇9

关键词:张家界;旅游;购物品

abstract:zhangjiajietravelindustryboomingdevelopment,butexistthetourshoppingarticlebusinessenterprisescaletobepartialtointhedevelopmentsmall,thehumanresourceismissing,tourtheshoppingarticlelackstheproblems,suchasspecialfeaturesandcreativity...etc..zhangjiajietravelshoppingarticlemarketprospectisveryvast,thebusinessenterprisewantstostrengthenthecooperation,expandlarge-scale,growtodeveloptheindustrytogatherthecluster?鸦tonoticethefunctionofthevaluegovernmentexertive,establishthewell-knowntourshoppingmarketbrand,enlargementpublicitystrength.

keywords:zhangjiajie;tour;shoppingarticle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收入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旅游购物也已成为旅游经济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张家界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旅游业已成为张家界的支柱产业,张家界风景区开发虽然比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起步,但是发展非常迅速,游客量持续大幅度增长,2006年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达到167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79亿元,其旅游业的发展前途广阔,旅游购物市场非常巨大。

一、张家界旅游购物品开发现状

(一)张家界旅游购物品的发展历程

张家界旅游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在20多年的发展中,旅游购物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盲目的自发开发和销售阶段(1982—1996年)。这个阶段主要是模仿其他旅游区的生产开发方式,销售方式主要以摆地摊和集贸市场销售为主,正规的旅游购物点很少。第二阶段,有组织的自觉开发销售阶段(1997—2001年)。在1997年,张家界旅游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时,一些外地和本地的投资者开始了对旅游购物品开发和销售的投资,张家界旅游购物品的开发和销售开始进入了一个有组织的自觉开唐治元

(吉首大学旅游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段,这个时期旅游购物品的销售主要以商店零售为主,也有比较集中的购物场所。第三阶段,大整合重组品牌阶段。这个阶段从2001年起开始酝酿,时至今日还在大洗牌大整合重组之中。这个时期的销售方式主要是大型超市土特产专卖以及旅游局定点的大型购物场所(旅游购物一条街),还有以厂家直接销售给旅游者的购物点。

(二)张家界旅游购物品的发展及销售现状

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张家界,旅游购物品的发展和销售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政府的支持下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旅游商品博览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张家界旅游购物的发展和销售。目前,全市旅游购物品加工企业有156家,其中规模企业33家,年产值9.2亿元,已经形成旅游食品、生物提取及保健品、旅游服饰及工艺品三大产业,有九天食品、军声画院、秀华山馆等一批规模企业。这些商品除了在本地区销售外,还远销到全国各地。张家界市目前已经建成了两条旅游购物商业街(天子街和步行街),多家大型购物超市(梅尼、广和、步步高等),以及一些土特产专卖店,另外还有珠宝店、药材专卖店等,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旅游购物品销售网络。旅游购物品销售的基本环境已经形成。

二、张家界旅游购物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较多,但规模偏小,收入较低

张家界市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的数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增多,2006年已达156家。其生产的购物品种类较多,土特产、中药材、珠宝、工艺品、书籍出版物、酒等都有涉及。但其年销售收入并不理想。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旅游购物品的销售收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接待游客量的增多,呈递增态势。但旅游销售收入依然偏低,还没有一家生产企业年销售量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具有地方特色的张家界民族工艺厂2005年仅为78万元。

(二)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人力资源短缺

张家界市在旅游业开发之前,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落后,人们的素质普遍偏低,其境内的桑植——贺龙的故乡,到现在还是属于部级贫困县,这导致了人力资源储备的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购物品的发展。

1.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欠佳。由于张家界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都是由家庭式生产走过来的,由家庭式生产再到作坊式生产,再由作坊式生产到小型加工厂式的生产,因此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部分素质不是很高,文化水平有限,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能适时的扩大规模,把企业做大做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打出自己的一块天地。

2.缺乏有开发创新性产品的人才。旅游购物品和一般商品相比,虽有特殊性,但生产的创新也是不可缺少的。旅游者的审美眼光时刻在变,科技也在日新月异。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购物,动机是多样的,有求实用的有求纪念性的也有求新求奇的,旅游购物品没有创新,淘汰很快。旅游购物品要跟上时代,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就得不断创新,丰富旅游购物品的特色,这一切,都得依靠人去做,一个企业缺乏这种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生产出来的产品就难以适应游客的需求。

3.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合作意识不强。张家界的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虽然数量上比较多,有一百多家,但规模都比较小,其实力都不是很强。这种小型加工厂式的生产方式,在合作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往往各自为政,缺乏市场开拓能力,为争夺客源,经常削价竞争,相互内耗,不重视旅游购物品和市场的开发。大部分的企业只愿意做模仿者的角色,不愿意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下工夫,影响了旅游行业的整体效益。

4.旅游购物品缺乏地方特色与创意。张家界市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居住的有土家族、苗族、白族,有很明显的民族特色。但一些企业在进行旅游购物品的生产时,对这种特色挖掘不够,生产出来的产品缺乏特色。一些企业所推出的特色旅游购物品,往往只在传统的方式上粗加工,没有多大的创新,不能吸引旅客的兴趣。比如,目前民族服饰是张家界旅游购物品开发的重要方面,其对外来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张家界的一些企业只对民族服饰进行了简单加工,服饰的款式及其材料老套,质量也属于中低档次,降低了其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5.旅游购物品销售收入与旅游总收入的增长不成正比。近几年来,随着张家界的旅游人数迅速攀升,旅游收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见图3,而旅游购物品的销售收入曲线为波浪式,见图2。

旅游购物的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不容乐观,其发展态势并没有随着旅游收入的增加而迅猛增长,其增长的比例远远低于旅游总收入的增长比例。和其他地区比较,旅游购物的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40%~60%的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20%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这与其部级旅游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也不利于旅游城市目标的实现。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可以归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一个是市场。由于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旅游购物市场不规范化操作,给游客留下了极不好的印象,甚至对购物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往往将旅游购物与价高质低、强卖强买、导游拿回扣、商品毫无特色等同起来。张家界市作为发展20来年的旅游地,同样也被赋予了这种形象。这样就出现了一方面是旅游区花大力气开发旅游购物品,另一方面旅游者却在购物恐慌症的心理影响下,不愿意为其买单的现象。

三、具体对策

张家界拥有世界一流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物产资源,在发展旅游购物品时,要坚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购物品。应把发展娃娃鱼系列旅游购物品、砂石画、古生物化石工艺品、土特产等民族特色性强的旅游购物品作为今后的重点,做成标志性产品。让中外游客一看到张家界,就联想到这些品牌,一看到这些品牌产品,就联想到张家界。

(一)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扩大企业规模,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在现有156家企业中,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企业比较多,如酒厂,其境内的永定区就有3家初具规模的酒厂;慈利有圣帝酒业;桑植有惊梦酒业等。这些厂家2005年销售收入最好的圣帝酒业也只有2713万元,最低的鬼谷神功酒厂才79.7万元。这些企业由于缺少合作,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差。在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还容易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替罪羊。如张家界人喜欢的包谷烧,就有几家生产。针对这种现象,建议进行资源整合,鼓励企业通过合并、并购等方式进行资本重组,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和规模化经营。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在产品加工、质量检测、外协加工等方面形成互赢合作的格局,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努力把张家界市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旅游购物品生产基地,提高当地人们的收入。

(二)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积极引导,打造旅游购物品品牌

张家界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规模比较小,实力有限,资金的短缺已严重制约了旅游购物品的发展。张家界市每年举办一次的旅游商品博览会上,每次都有一些有特色、创意的设计,但却无法与旅游者见面,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资金。要解决这个瓶颈,一方面政府应该在政策上给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以帮助和扶持,支持一批有实力有特色的生产企业,让其在市场机制的运作下,壮大规模;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把旅游购物品的开发作为一种可以为旅游资源锦上添花的资源进行同步开发,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产品开发,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和优惠的税收政策,激发公众对旅游购物品开发创新的积极性。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对于好的项目应适当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及税收方面的优惠,增加旅游购物品的开发资金,改变无特色、时代性不强的现状,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三)作坊式生产企业可以建立产供销游一体化的生产模式

张家界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既需要有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但作坊式企业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因为,它更能体现商品的个性化,同时也是龙头企业的补充。但由于其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按过去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已经不行,应该改变其生产和销售模式,一些生产特色民族旅游购物品的企业(特别是手工艺品制作企业),可以使之成为产、供、销、游一体化的模式,即把这些小作坊式企业作为一个小的旅游点,让游客对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点进行参观游览的同时,实现购物,还可以让游客自己参与到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的制作中来,这样不但能够激发旅游者的参与热情,还能激起旅游者的购买欲望。张家界市的土家风情园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但是没能坚持下去,可以对其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改进的基础上继续发扬。

(四)校企联合,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

张家界旅游行业专业人才比较缺乏,这严重影响到旅游购物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从长远来看,依靠引进外来人力资源来改变这种现状,困难太大,可以考虑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人力资源。张家界市现有两所高等院校,建议企业与高校、研究所联合起来,进行人才的培训和产品的研发。如近几年发展势头颇佳的吉首大学,其美术学院、旅游学院都在张家界市,可以利用其人才优势,成立产品生产研究协会或者研究中心,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指导各旅游购物品生产企业的产品生产,真正做到研产销一体化。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一个立足于对旅游购物品装潢或者旅游工艺品开发的专业;旅游学院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可以增设一个旅游购物品开发的专业方向,这样可以缓解人才缺乏的现象。企业出钱、学校出人才进行产品的联合开发,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既能满足张家界乃至湘西地区旅游发展的需要,又能让吉首大学获得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五)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产品销售

旅游区的旅游购物品要想被旅游者接受,除了拥有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旅游购物市场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首先加强能代表张家界特色的旅游购物品的宣传,着力宣传军声砂石画等工艺品和土特产;二是利用参加各种旅游节、国际旅游商品交易会、旅游黄金周假日宣传促销等活动,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三是在中央、省、市各种新闻媒体及互联网上对张家界市的旅游购物品作广泛宣传。可以想办法让军声砂石画的创始人陈军声走进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中,宣传军声砂石画和民族工艺品,大大提高这些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在省市报刊上推出张家界旅游购物品的众多故事,加大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大学生旅游市场规模篇10

1.乡村旅游概念辨析

国内外乡村旅游实践活动历史悠久,但国外将乡村旅游作为专门的课题进行研究不过30年的时间。乡村旅游概念产生不久,很快被国内外学者接受并展开讨论。美国学者HectorCebaUosiJascumin于1983年首先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此后衍生出乡村旅游(countrytou—sm)概念。很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乡村旅游概念进行界定。总体而言,乡村旅游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认同广义概念的有美国的adymilmail,认为“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Lane认为乡村旅游是一种复杂旅游活动,不仅包括农业观光旅游,还包括由农民和乡村居民提供的服务、活动和接待业、假日步行、登山、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认同狭义概念的有:Gilben认为,乡村旅游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将乡村旅游限定在农场和牧场,其实质是农业旅游:引。近年来,我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乡村旅游概念进行阐述。杨旭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生物资源、农业经济资源、乡村社会资源所构成的立体景观为对象的旅游活动‘引。马波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客体的旅游活动。引。杜江、向萍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一J。张建雄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小规模、离散性的旅游活动‘川。刘红艳则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景观、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等为旅游资源,以居住地域环境、生活方式及经历,农事劳作方式有别于当地乡村社区的居民为目标市场‘引。通过对上述国内外乡村旅游概念辨析,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乡村旅游概念具有以下特点:乡村地域性。乡村或农村是发生乡村旅游活动的空间场所;主体多元化。国外很多学者都认为农户是提供乡村旅游产品的主体,但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主体不仅包括农户,还包括了到乡村投资的企业与非农业人口的个人;客体复杂性。乡村旅游的客体包括了环境、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涵盖了农村生产与生活总和。我们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生产与乡村生活体验为吸引物的发生在非城市地区的旅游活动。

2基于竞争五力模型的我国乡村旅游业战略分析

企业战略研究包括内、外部环境分析、产业结构分析、战略制定、评价与选择及战略实施等重要内容。其中,产业结构分析中哈佛大学波特教授竞争五力理论最为著名,且被世界广大学者所接受。该理论认为,产业内部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产业基础经济结构,通常用5种基本竞争作用力表示,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该产业的最终利润水平一J。我们利用五力模型,从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商、买家以及同业竞争者的角度对我国乡村旅游业进行探析。

2.1进入壁垒相对较低

乡村旅游业的小规模特性使得进入壁垒最主要规模经济壁垒降低。对一般产业而言,规模经济是在一定时间内单位成本随总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即产量增加到一定规模时,单位成本会下降。但是,对乡村旅游业而言,旅游产品是旅游者的一种亲身体验,而且这种体验受到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具有相当大的排他性。Long锄dLane认为设施与活动的小规模是乡村旅游的基本特性¨刨;同样,Bunimer也坚持,从经济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接待设施、娱乐活动都应该控制在一定规模之内…J。因此,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想法在乡村旅游业内是不合适的。适度或较小的经营规模大大降低了新进入者的对资金的需求。经营者不需要大量资金就可以从事“农家乐”等经营活动,有些以采摘、观赏为主的乡村旅游活动基本不需要直接的投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除外)。乡村旅游是促进城郊农村经济增长、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各地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都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大大鼓励了新进入者的积极性。

2.2替代品较少

离开城市、亲近大自然是大多数选择乡村旅游者的直接出游动机。宁维英的调查结果表明:在<24岁,25岁一44岁,45—60岁,>60岁4个年龄段中,都对乡村自然景观、乡村民风民俗、回归自然这3项表现出了较强的偏好,尤其是<24岁和25—44岁两个年龄段都超过了60%的比例,45—60岁年龄段对乡村自然景观更是偏爱,比例达到了80%【121。受乡村旅游地域性的限制,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发生在城市的近郊农村地区,在城市中的相关休闲活动与单纯的自然景区观光均被想回归自然、欣赏乡村自然景观、体验乡村生活的游客排除在外。近郊户外康体健身游是仅有的在空间与出游动机与乡村旅游产生替代关系旅游产品。近郊户外康体健身游以城市近郊为目的地,出游方式多为自驾、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工具为主,包括徒步登山、穿越、野外垂钓与自行车健身等旅游活动,参与者多为青年与中年人。

2.3客户(游客)价格谈判实力较弱

相对于卖方即乡村旅游产品提供者而言,乡村旅游者的谈判实力较弱。乡村旅游者多以家庭或朋友或同事结伴出游为主,规模小,人数少,时间短。不能形成集中与大规模的购买力;对旅游者而言,乡村旅游产品的花费占旅游者总收入的比例不高,游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低;受空间地域性限制,乡村旅游目的地在空间上离散分布,游客如要更换旅游目的地需要付出一定的转换成本。所以,客户在与旅游经营者的价格谈判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2.4供应商价格谈判实力较强

供应商主要指与乡村旅游产品相关的原材料、设施、土地的供应者。在我国,土地所有制分为国有与集体所有两种,购买或租用土地的费用占总成本比例最高。在城市周边农业相对集中地区,土地多为集体所有。农业集体对土地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对特定城市而言,虽城市周边土地供应鬣较为充足,但能满通、观光、农业与农家特色需求的区位并不多,可供乡村旅游开发的土地供应量不高。在谈判中,土地所有者往往居于相对较强的地位。当然,很多乡村旅游开发商本身就是土地所有者,土地成本对其而言相对较小,发展乡村旅游是农户或农业集体趋同一体化的结果,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2.5同业竞争相对平和

对同业者而言,价格竞争是经营者最不愿意看到的恶劣情况。受乡村旅游产品属性的限制,经营者通过降价争取游客的努力不会达到预期效果。乡村旅游企业市场占有率比较平均,集中化程度较低。不论是资源型、产业型还是社区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其规模都受到环境容量的限制,游客量超过一定限额,旅游产品质量会明显下降;乡村旅游业固定成本或库存成本很高,生产经营具有较强的周期性,每年有近乎半年时间处于歇业状态。经营者必须将价格维持在一定水平,才能保障利润率,特别是某些以农业观光、采摘为主的旅游活动每年仅有一个月的从业期;对游客而言,乡村旅游消费占其总消费的比重较小,对价格敏感程度也较低;现代通讯与交通便捷、快速,不论是经营者或游客都拥有完全信息,通过低价格吸引游客策略不会奏效;规模不大、投资不高,本行业的退出壁垒也较低。所以,乡村旅游经营者间的竞争将被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不会发生激烈的价格竞争对抗。在上述五力的共同作用下,在发展初期乡村旅游业经营者会处于相对强势地位,价格高、利润高、服务差、交通拥挤、游客人数多是该阶段主要特征。在发展中后期,因进人壁垒较低,越来越多的经营者会进入该领域,价格、利润率会有所下降,服务态度提升。但是,受用地条件、旅游环境容量限制,经营者的数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利润下降至一定水平将保持稳定。以成都郊区书房村与农科村的农家乐游客人数为例,游客数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3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基本战略与策略选择

波特将企业基本战略分为成本领先、差异化与目标集聚3种。企业可根据自身技术、资金、品牌优势选择基本战略。对具体乡村旅游业而言,此战略框架亦可作为经营实践的理论指导。针对我国乡村旅游业的经营特点及经营者自身优势,经营者应选择差异化战略与目标集聚战略为基本经营战略,彰显乡村旅游产品的独特性与服务差异化,而不应选择与本行业特性不匹配的成本领先战略作为指导。

3.1基本战略选择

成本领先战略不适合乡村旅游业发展。成本领先战略力求建立有效的生产规模,在经验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成本,包括管理、研发、服务、营销等各方面的成本控制。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关键是较高的市场份额、偏低的原材料进货价格、生产设计的便捷化、减量化。这一切对于乡村旅游业具体经营者而言都是难以取得的竞争优势。乡村旅游企业的小规模、本土化、乡村化的特点决定了任何单一经营者都不肯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拥有其他从业者无可比拟的游客数量,也就无法扩大经营规模以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原材料市场几乎是完全竞争市场,价格及信息透明。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也无用武之地。差异化战略是企业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形成在全行业范围内具有独特性的产品。对某些乡村旅游经营者而言,其经营活动本身就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特征。如某些以农业生产为客体的采摘、渔猎、观光体验等活动,其独特性对城市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另外,一些拥有较好资源优势的经营者,经营场所周围的自然风光、自然条件优于其他游憩目的地,也会吸引大量游客。但是,有上述差异化属性的乡村旅游产品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经营者提供的旅游活动、项目大同小异,主要包括垂钓、农家饭、等。

因此,只能在服务上提高差异化程度。乡村旅游产品服务包括交通、停车、服务态度、品牌形象与营销宣传等。杨永波对西安周边乡村旅游调研结果显示,游客对目的地服务质量以及服务人员对游客的态度比较失望,实际感知评价值与预期评价值具有一定差距H引。经营者可提供服务、交通等差异化产品来获取游客的认可。目标集聚战略是经营者选择特定顾客群或产业链上的细分市场或地区市场为目标市场的战略,成本领先于差异化战略都是以全产业为目标,而目标集聚战略只是围绕特定目标进行。实施此战略的前提是企业必须能够以更高效的方式为某一狭窄市场服务。乡村旅游经营者可根据自身竞争优势,选择乡村旅游产业链中的一环重点突破,既可制定成本领先战略,也可制定差异化战略,如选择垂钓或农家饭或水果时蔬品尝为目标集聚市场。以西安南郊上王村为例,经营者选择“农家饭”为重点环节,形成集聚效应、品牌效应,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到该地就餐。

3.2农户经营策略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阶段中,乡村旅游经营者多为农户。与现代企业相比,农户经营的特点是抗风险能力低,产品单一性,对市场信息掌握不足。基于上述基本战略,差异化竞争与目标集聚战略是作为规模小、资金少、运营管理水平低的农户经营者所应采取的最佳战略。在这两种基本战略制定下,农户作为乡村旅游产品供应者应结成联盟,增强与旅游者(客户)或开发商的谈判能力。不仅在旅游产品价格、质量上,更应在提品差异性方面达成一致,尽量为游客提供能满足不同需求的乡村旅游产品。如受地域条件限制,不能实行差异化战略,应尽量通过协商在价格与产品质量上保持一致性;当遇到有新进入者或替代产品出现时,具有其他经营者难以模仿的差异化特性的农户经营者,就会拥有较长时间的战略优势,比如独特的自然风光、特制农家风味小吃等。在与其他农户经营者结盟的同时,保持与继续扩大差异性是农户经营者拥有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