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的主要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4:55

工商管理的主要课程篇1

   笔者调查了一些高等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以其中3所院校的课程内容为例,院校1和院校2的课程内容基本上是物流知识的重复和再现,与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物流管理概论》课程内容近似;院校3的课程内容考虑到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职责--采购与配送管理,该课程包含了物流专业中的《采购管理》和《配送管理》课程的内容,但相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工作过程而言,针对性还显欠缺。总之,从目前各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内容没有完全从电子商务工作岗位出发,没有依据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工作过程构建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从该门课程中难以学到有利于职业发展的技能,从而普遍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重构高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必要性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是广大网商群体企业,或者自主创业成为网商。因此,我们依据网商群体的岗位需求开发《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依据网商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岗位工作任务,构建课程内容。本文所提网商,是指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在互联网上进行商业活动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包括企业家、商人和个人店主)。网商是2004年始正式浮出水面的一个具有划时代特征商人群体,网商在近8年多时间中充分的运用网络创造着一个个财富的神话。自网商群体正式浮出至今,“网商”已经作为一个新的商人群体的代名词[1]。网商大多是一些小微企业或个人创业者,他们需要大量的会网络营销、能客服、懂物流管理的“复合型”高技能电子商务人才,本文主要分析网商对物理管理的需求。网商中的物理管理岗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以什么样的品质向电子商务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由谁实施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如何控制电子商务物流成本?如何监控物流服务质量?如何评估和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活动?依据网商对物理管理岗位需求,分析网商中的物理管理岗位工作任务为:会策划物流服务细则、会选择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模式和电子商务物流供应商、控制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监控物流服务质量、评估和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活动。以上分析可见,当前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不能满足网商的需求,当然也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依据网商对物理管理岗位需求和网商中的物理管理岗位工作任务构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势在必行。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内容设计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课程大纲打破了传统学科的体系,采用倒推的办法,完全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课程体系按照知识、技能和态度构成的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具体包括6个模块:电子商务物流知识、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细则策划、电子商务物流成本控制、电子商务物流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电子商务物流售后服务、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质量评估与绩效管理。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设计

   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每一堂课,每一个工作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任务讲解与布置、调研与分享、总结与反思、撰写报告这样五个工作步骤,每一堂课都严格按照这样五个工作步骤来进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大量的网商群体为学习和调研的样本,针对每一个学习模块都要求学生组建团队,去发现网商群体在物流方面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估与综合鉴定两种。形成性评估,占60%,综合鉴定占40%。形成性评估中,课堂考勤占10%,项目调研与分享占20%,总结与反思占10%、撰写报告占10%,团队合作占10%。调研与分享子项目要求学生能够思路清晰、口齿清楚、表情自然的到讲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调研发现;团队合作子项目主要考查团队构建,参与度与完成任务的质量等内容。综合鉴定是应用试卷测试对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

工商管理的主要课程篇2

一、工商管理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

引创新之水进课堂,关键在于工商管理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锐意创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应当是工商管理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创新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虚心学习,以科学的态度,不断用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来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各学科都要认真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遵循学习规律,变“教堂”为“学堂”,大力提高课堂效率,防止课内任务向课外延伸,减轻学生负担。每个学科可以根据目标学习的原则,订出具体的工商管理教学计划,让学生主动参与,共同学习。

二、工商管理教师要构建创新情境

工商管理教师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内化的课堂教学情境,用现代教学理念统摄课堂教学。要求工商管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着力创设以下三种情境:一是营造和谐相长的师生关系。在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使“导”和“演”完美结合。师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构建共同探索真理的伙伴关系、解惑攻疑的合作关系、指路导行的益友关系。要尊重每位学生,像教育家魏书生一样;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一个宏大的世界。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位学生潜在的智慧,大力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二是设计精巧别致的工商管理教学结构,优化教学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注入创新之水,环环紧扣,环环相接,珠联壁合,浑然一体。三是运用现代高效的工商管理教学手段。根据信息学理论: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个信息的传输、反馈过程。传统的工商管理课堂教学是教师从教材检索信息后,单向灌输给学生;而今,在工商管理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多媒体辅助与传统教学媒体恰当的结合,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媒体之间等的多向互动的立体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刺激,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动脑思索、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协同作战,提高工商管理课堂效率,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学生带着教材走向老师”的全新的教育局面。

三、工商管理教师要激励创新行动

创新,是一个吐旧纳新的过程,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适当的延伸、拓展,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深刻性。要持之以恒,允许学生失败,帮助他们在跌倒处汲取教训,激励学生百折不挠,誓登高峰。工商管理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及时鼓励,要像珍惜玫瑰上的露珠一样,珍惜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千锤百炼,内化为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化功能,将着重于研究对工商管理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实施“两个层次”和“两个面向”的学法指导体系。“两个层次”即:一是浅层次目标。让学生懂得一些通用型的学习方法,知道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复习等等,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二是高层次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即能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和风格,对通用型的学习方法进行选择,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两个面向”指:面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面向每一节课,对学习过程(环节)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点拔。工商管理学习过程包括:定目标,订计划,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作业,概括总结,应试,迁移创造,自我评价等。

四、工商管理教师要更新其理念

更新其理念就是要求工商管理教师必须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转变工商管理教师角色,以适应全新的工商管理课程理念要求。工商管理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需要新型教师。新型教师不再是“百科全书式学者”、“学富五车式”的知识型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要求全体教师转变角色,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用全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教育手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是工商管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搭建学生展翅的舞台。创新教育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因此,创新课堂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自身的需要、特长以及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施教。工商管理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一刀切”、“整合划一”传统的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全力实施创新教育,为学生的现在和将来奠定坚实基础。转变教学观,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转变,首先是工商管理教学思想上的转变;第二是转变传统的工商管理教学过程、观念;第三,是转变传统的工商管理教法观念:变“教”为导,“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促进“学”。在平时教学中要在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学”的方法体现。

三是工商管理教师要转变课程观,实现课程与教学创新整合。工商管理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为所有学生提供的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是各科教学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工商管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用教科书去教,要体现大课程观,而不是去教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用创新手段去教每一节课。

四是工商管理教师要转变学生观,还给学生自由畅想的天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工商管理教师都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工商管理教师要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潜能,要集思广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全新的角色、全新的理念、创新的教法与学生的智慧碰出耀眼的火花。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全力实施新的工商管理课程改革,努力践行工商管理课堂教学的创新,实施“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工商管理的主要课程篇3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实践课程

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的目标,要落实此目标必须改革工商管理实践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由于主客观原因,现行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建设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就成为教育工作者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核心。

一、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现存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合理

当前,高校所开设的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体系中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与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是该学科普遍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而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几乎都需要通过相关的实践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就业及应用能力。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的理念上存在以理论课程为中心、实践课程为辅的旧观念,侧重理论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甚至在课程设置上挤压实践课程,这就使实践课处于从属地位。

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本科院校)现行教学计划中实验教学课时数一般偏少,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8%~20%不等。尽管部分院校根据社会对管理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对工商管理教学计划中的实验课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是突破不大。

(二)实验教学内容比较落后

目前,工商管理实践课程内容普遍沿用传统的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野外参观、或者是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机关实习,由于学生对这部分实践环节没有做深入的思考,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参与意识,再加上缺乏配套的教学方案,实际效果差。

在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上,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不能够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这就无法激发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三)缺乏完善的实践课程整体设计

某些高校实验教学环节的安排缺乏总体设计,没有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层次分明的完整实践课程体系。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应该是所有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是相互呼应的,开设理论课程的同时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既要与理论课程相联系,又要与理论课程相独立,课程的开设应该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方法,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地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另外,有些高校的实践课程安排上会出现理论链断裂或各个环节各自为政现象,工商管理的理论存在递渐性,由于不同老师教授不同科目,因此,有可能造成重复实验或理论链断裂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实验的效果。

二、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设计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应设计一套有效的实践课程体系。

首先,利用和引进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人才来负责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建立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计团队。各高校应该利用好自身现有的和可利用的人力资源条件,引进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开发。

其次,课程体系的开发应该在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学科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调研,了解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现状、社会需求、人才结构现状、现状、生源特点等。根据调查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及专门化方向等。

再次,改革实践教学的层次性

在管理实践课程设计中,首先应在大一开设关于体验认知的专业实践课程,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机关单位等现场参观,也可以邀请企业家到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等。通过认知实践,激发学生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大学二年级时开设验证性实验项目,可围绕每门主干课程开设一门实验课程,编写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战略投资决策模拟实验来验证投资决策过程中的收益与奉献的关系以及决策者的博弈理论的有效性等。最后,在学生即将毕业时开设综合性的管理实验课程,使学生能综合运用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审计、计算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各主干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实验室软件教学,模拟企业成立、采购、生产、销售的经营全程,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模拟企业运作的全部过程。

(二)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

实践课程可在校内和校外进行,在充分利用好校内资源的前提下,还应该积极联系企业,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各年级学生应该分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进行实习,这才能熟悉工商业的生产流程、运作特点、管理制度和实务操作技能,进一步理解、消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培养出适应工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院要积极联系社会企业,在企业内部设立大学生实习项目,为学生实习实”搭建―个好的平台。实训基地的选择要兼顾工商管理专业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强、设备先进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比较理想。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也是纷繁复杂的,这需要学校的投入、政府的支持、以及企业的支持,学校在软件投入、实训场所营造、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训教材等方面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批设备先进、软件先进、管理先进、教学手段先进的实训基地。

(三)有效管理实践教学各环节

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对专业实践教师的管理、对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对教学经费的管理等各个实践教学组成部分的管理。比如检查教学体系的设计是都合理、课时安排是都得当、实训教学大纲是否符合要求,担任实践课程的教师是否认真负责,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实践课程的经费经费是否运用得当,实践课程之间的衔接事都合理,教学管理部门应该与工商管理教学部门进行经常性的沟通,探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案。

总之,实践教学对于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至关重要,他直接涉及到学生是否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更好的就业。与此同时,在实践中更加深他们对所学理论的认知与把握,提升其综合素质,使其更加具有职业精神和素质。

参考文献

[1]严佳琪.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它山之石.2011(07)

[2]徐君.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优化与整合[J].科技信息.2009(32)

工商管理的主要课程篇4

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发展较成熟的国家,商业诚信环境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起步早,历史悠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定位准确,课程体系设置科学,教师梯队合理,有良好的教学基础,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速度都比较快。以美国富乐敦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为例,该校自1957年建立以来,以其应用型和研究性的传统而闻名,并不断地科学合理地界定工商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引领探讨工商管理学科包含的知识体系,从理论上把工商管理研究引向深入。从目前美国高等学校商学院管理类院校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1)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美国高校商学院管理类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日趋成熟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到mBa和Dma的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看,都有整套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

(2)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与mBa和Dma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别。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商业经济管理的应用性,其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是围绕着商业经济管理的应用性以及市场需求而设定的,而在工商管理硕士和博士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注重的是工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性与领导性。

(3)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从学生入学起就介入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素质教育,并且对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试,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发展辅导和构建强大的现代技术网络支撑平台,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平台各类信息。

而我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起步晚,从目前经济管理类院校工商管理本科

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看,特点如下:

(1)计划经济时期高等院校经济学分科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都是建立在原工业经济或商业经济的基础上,因此工商管理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现实企业类管理问题存在偏差。

(2)我国改革开放后在引进西方工商管理教育过程中,我们一开始就强调“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特色的呼声好像有越来越弱的趋势,在课程设置上直接照搬国外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果,要么是课程设置“水土不服”而流产,要么是缺乏符合要求的师资力量而使得许多课程难以开出或降低要求开设。

(3)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与mBa的教育没有明显的差别。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这样一种倾向越来越严重:把国外mBa课程直接复制到本科教育中。

二、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框架分析

工商管理本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是围绕着课程而展开。课程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设置和一系列教学环节是组成教学计划的主体。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适用性、前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商管理教学质量的高低,从而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从我们统计出的项目可看出,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相同点与异同点,以及通过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所透视出其他问题。

相同点是在课程设置结构和体系上,主要的课程结构体系是相同的,分为三大板块:①必修课即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实践与实习课(在商学院内规定学生的实践课必须达到10周以上,最后实习单位出证明);②专业选修课程即主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而选。③公共选修课程即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设置的。学生按学分制完成整个大学的学习。

异同点主要是在提交论文的形式和授课方式及人数上以及学生毕业率和就业率上。

1.美国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不需要像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那样需要完成论文,而是需要完成项目。学校多鼓励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项目或各类自愿者活动,使学生积累公司、机构或社区等管理工作的经验。另外对每门课程的学习都非常地注重平时的学习和考试,期末考试分占比10〜30%左右,学校没有硬性规定。基本上很多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是没有选定专业的,需要在大学三四年级才来选定专业。

2.在学生毕业率和就业率上,我国的学生毕业率高,可以达到90%以上。美国学生的毕业率以富乐敦大学为例:学生毕业率即按四年计算的,只有45%的学生能够按时毕业。平时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课后自学和小组学习。许多作业的完成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学校校园网为学生和老师们提供的学与教的数据库是很庞大的。

3.小班授课,上课时间灵活,发挥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多数课,上课人数多是30人左右,基本上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思考和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获取信息,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上课时间灵活是指学校充分地发挥现有的教学设施资源,从上午8点到晚上9点包括中午的1〜2点都安排有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各专业的特点网上选课上。美国富乐敦教学资源最大化还表现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方面,学校图书馆完全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学生们全部免费上网,可以很方便和快速地查阅任何资料,图书馆还免费提供小组研讨室和案例研究室。

4.根据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处理好上课与打工的关系。在美国高校大学费用一直是很高的。大多数的美国家庭要负担起(特别是私立和有名的公立学校)孩子上大学的所有费用花销,还是感到很昂贵的。少部分美国家庭连孩子上公立大学的费用也难以应付,因此,在校学生打工较普遍,但是要边学习和边打工是非常辛苦的。学生一进校都要要求了解要打工必须处理好上课学习与打工挣钱的关系,把握好打工的度,认识到打工和实践零距离接触的意义。对此,为帮助学生处理好上课与打工的关系,通常学校要作必要的引导并会为学生提供很多打工的机会和相关信息。学校还有完整的奖学金制度,提供名目繁多的奖学金,以资助经济窘迫的学生完成学业和激励优秀学生学习。

5.课程设置上更贴近市场,注重与工商企业的实证结合。美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更偏重现代商科类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各类动手能力。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建议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特提出以下建议:

1.注重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倡导行动学习,注重适合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论研究。主要是从科学知识与工商管理实践的角度研究工商管理学科的知识构成、各种知识之间的关系、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分布等而设置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2.在课程设置上需要自己的创新。这种创新是应用性的创新,既注重当下的和未来的应用性创新,又注重国际的和区域的应用性创新,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工商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而设置适合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尤其是根据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中如何处理技能知识(学生毕业后工商管理实践所要求的知识)与理论知识(学生报考研究生所需要的知识)的矛盾。

3.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专业定位,即从高级人才向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转化,为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的教育。

4.改善成绩评定方式,从课前准备、案例分析报告文案、课堂讨论表现以及讨论时间的把握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展开考核,并将此评定结果纳入期末综合成绩评定。

工商管理的主要课程篇5

关键词:nYp;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教学

引言

2016年8月,笔者参加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简称nYp)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研修班的学习。通过实地考察、经验分享与交流,并到对口的工商管理系对其专业开发与设置、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教学企业等进行深入考察和交流。

1、nYp工商管理系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

工商管理系开办于1992年,属于nYp规模较大的系部。工商管理系学生培养的核心内涵是:满怀信心的年轻人。这一核心理念主要体现为:有创新能力和创意;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全球化做准备。

1.1工商管理系的专业开发

工商管理系所有专业的开发流程都需要遵循学院统一开发流程和要求。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开发新专业。如接待与旅游业管理中的会展管理专向是因近年来新加坡会展行业的大力发展而开设的。一个新专业的建设需要1-2年的时间,成立专业筹备组先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企业需求和学生学习志向与需求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准备好各种新专业报批文件,等学院批准后进一步确定培养目标,接着准备教材、实训室、教学准备工作,然后才开展具体的教学,整个过程是十分严谨的。

1.2工商管理系的专业设置

nYp学生毕业时会拿到一个基本文凭以及1-2个专向文凭。工商管理系一共有9大专业,每个专业又分不同的方向。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专向文凭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专向、供应链管理专向、企业家精神专向、客户关系和服务管理4个主要方向和零售管理、国际贸易、项目管理3个辅助方向,该专业是双方向组合的。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同时拿到2个方向的文聘,如:“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或者“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这样设置可以更好吸引生源,而且学生也能有更加宽阔的就业空间。

1.3工商管理系的课程体系

1.3.1课程目标的设定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会对调研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将该专业分为顾客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零售管理、供应链管理四个专业方向。为新加坡工商企业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企业管理能力的人才,结合校内教学企业进行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工商管理专项技能和企业家精神。毕业生将在人力资源管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顾客服务管理等相关领域担任经理或中级管理职位。优秀毕业生也可以继续在国内或海外知名大学深造。

1.3.2课程设置

工商管理系课程设置尤其注重在组织文化、创新理念、专项技能和沟通交流四个方面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其课程体系为:第一年主要是基础课,包括会计、经济、统计、管理、营销、电脑软件、商业沟通等。第二年主要是基础课(包括商业法律、商业金融)和专业课。第三年主要由加值课(相当于专业选修课,如:顾客关系管理、国际贸易、企业项目)、校内教学企业和校外企业培训三部分组成,整个课程安排采用双轨制。

1.4工商管理系课程教学的特点

第一,“授课+辅导”模式。工商管理系大部分课程采用“授课+辅导”模式,课时分配一般是“2课时授课+2课时辅导或1课时辅导”的方式。授课一般采用上大课的方式,辅导是小班授课。第二,真实案例融入教学。教师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全是真实的案例,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会把自己曾经的工作案例带到课堂,或者一些众所周知的真实企业案例。第三,国际视野,动态更新。工商管理系的大部分课程都是带着“国际”“全球”字样,如:国际贸易、全球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内容站也在国际的高度进行设计。另外,基本上每3-5年必须进行一次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更新,把最新的行业动态加到课堂教学中。第四,教师经验,融入课堂。教师的企业经验必须融入课堂,同时,教师到企业实习后,需要把企业实习的新内容添加到相关课程中。第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工商管理系的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接待与旅游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会把教学的课堂直接放到企业。

1.5工商管理系之“教学企业”

工商管理系的核心教学理念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法”,采用的是“教学企业”模式来代替“教学工厂”模式。在第三年的双轨制教学中,学生会被轮岗分配到某一家教学企业中,体验不同的商业程序及工作经验,如在零售营销管理中心的超市担任店员,以全校师生为实际服务对象,体验和学习现场促销、店面布置、理货、库存管理、收银、账务管理、客户服务等工作内容与方法,教师在此期间以公司经理或部门主管的身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培训和考核。“教学企业”的主要特点为:真实环境,持续运行;实训项目,灵活安排;指导教师,专人负责。

1.6工商管理系学生学业考核

第一,除了少量课程采取课业和过程考核以外,大部分的理论课程需要采用闭卷考试,而且考试要求非常严格。第二,试卷审批方面,要求同事和领导进行审批。第三,采用全方位的严格考核模式。尤其是实践项目的考核更为严格。第四,学生只要在大学三年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即可毕业,不要求做大型的毕业设计或毕业项目。

2、nYp工商管理系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

2.1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启示

2.1.1严格按照社会需求设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

我们需要学习nYp,结合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开设物流管理专业。需要结合京津冀地区物流发展需要,对行业所需人才的结构、层次、种类和数量进行预测。通过参观、考察、商议、合作项目、企业专家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了解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技术发展动态与趋势,从而对物流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2.1.2加强系部合作,联合开办物流管理专业新方向

南洋理工学院“无界化”理念促进了不同院系师生的跨界合作,为师生提供更多综合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机会,增加学院的灵活度与反应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可以通过院系跨界合作,增加物流管理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或者物流管理专业(智能物流)等不同的方向,将物流管理与信息技术进行很好融合,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并吸引更多的生源。

2.1.3尝试物流管理专业

“双方向”改造与开发nYp工商管理专业是双方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专业包装,参与新加坡其他几所理工学院的生源竞争,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如果能设置第三方物流方向、信息化方向、生产物流方向、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智能物流方向、航空物流方向、冷链物流方向等,让学生选择其中两个方向,将会争取更多的优质生源。

2.2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启示

2.2.1适当“宽基础、窄专业”

nYp工商管理系所有学生接受全面的商科教育,第一学年所有学生统一学习会计、经济、管理、营销等基础理论课程,围绕教学企业项目,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经济类或管理类的课程很少,甚至第一学期就开设了专业课,这样对于学生升入本科学习或者毕业后从事非专业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经济、管理、沟通等课程的学习。

2.2.2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

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英语和高等数学等文化素质课程占用大量课时,但对专业课程学习作用很小,可以用《物流运筹学》来代替《高等数学》。另外,由于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被压缩,其知识宽度和深度不够,学生的职业发展将会受到局限。

2.2.3适当提高课程目标的设定,将真实案例融入课程

我们容易把高职物流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仓管员、配送员等最基层岗位,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部分课程的定位与中职层次的课程混淆不清。应当适当设定课程目标,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把课程学习的视野定位在高一点的层次。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案例教学,大多不是真实的企业案例,或者对案例的来源和真实性无从考证,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真实案例或者经过调查核实以后的案例才能用于课堂教学。

2.2.4灵活安排毕业考核方式,注重实际效果

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环节主要采用毕业论文的方式,学生写作能力薄弱,毕业设计大部分任务落在了指导老师身上,甚至出现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写论文的现象,很难实现真正的教学目标。可以借鉴nYp,学生只要在大学三年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即可毕业,但是要求加大对平时课程考核的难度和质量,引导学生注重平时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将过程性考核贯穿在三年的学习中。

2.3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

第一,北京信息职业技术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借鉴了“教学企业”的模式,其生产性实训基地——北信慧通超市与nYp工商管理系的“零售营销管理中心”的运作模式基本相同,但“教学企业”数量太少,应尝试开发其他的教学企业,比如“北信物流配送中心”、“咨询中心”等教学企业。第二,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第三,需要开发更多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可以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2.4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启示

第一,专业课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量身定制”。为学生“量身订制”课程体系和教材,保证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任务和项目,达到学习目标。第二,针对教学中的讲授、讨论、任务驱动、模拟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但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对专业前沿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融入到教学中,才能适应高职物流专业的发展。

2.5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配备的启示

优秀的师资力量是nYp办学成功的关键。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务性很强,企业教师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敏锐的反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而且具备实践工作经验和丰富的人脉关系。我们在人才引进时不能因为学历或者职称,无形中把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人才拒之门外。同时,也要鼓励专业教师脱产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将企业项目带回专业教学中。

工商管理的主要课程篇6

关键词:nYp;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教学

引言

2016年8月,笔者参加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简称nYp)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研修班的学习。通过实地考察、经验分享与交流,并到对口的工商管理系对其专业开发与设置、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教学企业等进行深入考察和交流。

1、nYp工商管理系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

工商管理系开办于1992年,属于nYp规模较大的系部。工商管理系学生培养的核心内涵是:满怀信心的年轻人。这一核心理念主要体现为:有创新能力和创意;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全球化做准备。

1.1工商管理系的专业开发

工商管理系所有专业的开发流程都需要遵循学院统一开发流程和要求。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开发新专业。如接待与旅游业管理中的会展管理专向是因近年来新加坡会展行业的大力发展而开设的。一个新专业的建设需要1-2年的时间,成立专业筹备组先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企业需求和学生学习志向与需求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准备好各种新专业报批文件,等学院批准后进一步确定培养目标,接着准备教材、实训室、教学准备工作,然后才开展具体的教学,整个过程是十分严谨的。

1.2工商管理系的专业设置

nYp学生毕业时会拿到一个基本文凭以及1-2个专向文凭。工商管理系一共有9大专业,每个专业又分不同的方向。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专向文凭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专向、供应链管理专向、企业家精神专向、客户关系和服务管理4个主要方向和零售管理、国际贸易、项目管理3个辅助方向,该专业是双方向组合的。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同时拿到2个方向的文聘,如:“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或者“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这样设置可以更好吸引生源,而且学生也能有更加宽阔的就业空间。

1.3工商管理系的课程体系

1.3.1课程目标的设定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会对调研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将该专业分为顾客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零售管理、供应链管理四个专业方向。为新加坡工商企业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企业管理能力的人才,结合校内教学企业进行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工商管理专项技能和企业家精神。毕业生将在人力资源管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顾客服务管理等相关领域担任经理或中级管理职位。优秀毕业生也可以继续在国内或海外知名大学深造。

1.3.2课程设置

工商管理系课程设置尤其注重在组织文化、创新理念、专项技能和沟通交流四个方面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其课程体系为:第一年主要是基础课,包括会计、经济、统计、管理、营销、电脑软件、商业沟通等。第二年主要是基础课(包括商业法律、商业金融)和专业课。第三年主要由加值课(相当于专业选修课,如:顾客关系管理、国际贸易、企业项目)、校内教学企业和校外企业培训三部分组成,整个课程安排采用双轨制。

1.4工商管理系课程教学的特点

第一,“授课+辅导”模式。工商管理系大部分课程采用“授课+辅导”模式,课时分配一般是“2课时授课+2课时辅导或1课时辅导”的方式。授课一般采用上大课的方式,辅导是小班授课。第二,真实案例融入教学。教师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全是真实的案例,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会把自己曾经的工作案例带到课堂,或者一些众所周知的真实企业案例。第三,国际视野,动态更新。工商管理系的大部分课程都是带着“国际”“全球”字样,如:国际贸易、全球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内容站也在国际的高度进行设计。另外,基本上每3-5年必须进行一次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更新,把最新的行业动态加到课堂教学中。第四,教师经验,融入课堂。教师的企业经验必须融入课堂,同时,教师到企业实习后,需要把企业实习的新内容添加到相关课程中。第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工商管理系的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接待与旅游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会把教学的课堂直接放到企业。

1.5工商管理系之“教学企业”

工商管理系的核心教学理念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法”,采用的是“教学企业”模式来代替“教学工厂”模式。在第三年的双轨制教学中,学生会被轮岗分配到某一家教学企业中,体验不同的商业程序及工作经验,如在零售营销管理中心的超市担任店员,以全校师生为实际服务对象,体验和学习现场促销、店面布置、理货、库存管理、收银、账务管理、客户服务等工作内容与方法,教师在此期间以公司经理或部门主管的身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培训和考核。“教学企业”的主要特点为:真实环境,持续运行;实训项目,灵活安排;指导教师,专人负责。

1.6工商管理系学生学业考核

第一,除了少量课程采取课业和过程考核以外,大部分的理论课程需要采用闭卷考试,而且考试要求非常严格。第二,试卷审批方面,要求同事和领导进行审批。第三,采用全方位的严格考核模式。尤其是实践项目的考核更为严格。第四,学生只要在大学三年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即可毕业,不要求做大型的毕业设计或毕业项目。

2、nYp工商管理系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

2.1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启示

2.1.1严格按照社会需求设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

我们需要学习nYp,结合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开设物流管理专业。需要结合京津冀地区物流发展需要,对行业所需人才的结构、层次、种类和数量进行预测。通过参观、考察、商议、合作项目、企业专家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了解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技术发展动态与趋势,从而对物流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2.1.2加强系部合作,联合开办物流管理专业新方向

南洋理工学院“无界化”理念促进了不同院系师生的跨界合作,为师生提供更多综合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机会,增加学院的灵活度与反应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可以通过院系跨界合作,增加物流管理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或者物流管理专业(智能物流)等不同的方向,将物流管理与信息技术进行很好融合,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并吸引更多的生源。

2.1.3尝试物流管理专业

“双方向”改造与开发nYp工商管理专业是双方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专业包装,参与新加坡其他几所理工学院的生源竞争,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如果能设置第三方物流方向、信息化方向、生产物流方向、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智能物流方向、航空物流方向、冷链物流方向等,让学生选择其中两个方向,将会争取更多的优质生源。

2.2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启示

2.2.1适当“宽基础、窄专业”

nYp工商管理系所有学生接受全面的商科教育,第一学年所有学生统一学习会计、经济、管理、营销等基础理论课程,围绕教学企业项目,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经济类或管理类的课程很少,甚至第一学期就开设了专业课,这样对于学生升入本科学习或者毕业后从事非专业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经济、管理、沟通等课程的学习。

2.2.2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

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英语和高等数学等文化素质课程占用大量课时,但对专业课程学习作用很小,可以用《物流运筹学》来代替《高等数学》。另外,由于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被压缩,其知识宽度和深度不够,学生的职业发展将会受到局限。

2.2.3适当提高课程目标的设定,将真实案例融入课程

我们容易把高职物流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仓管员、配送员等最基层岗位,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部分课程的定位与中职层次的课程混淆不清。应当适当设定课程目标,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把课程学习的视野定位在高一点的层次。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案例教学,大多不是真实的企业案例,或者对案例的来源和真实性无从考证,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真实案例或者经过调查核实以后的案例才能用于课堂教学。

2.2.4灵活安排毕业考核方式,注重实际效果

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环节主要采用毕业论文的方式,学生写作能力薄弱,毕业设计大部分任务落在了指导老师身上,甚至出现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写论文的现象,很难实现真正的教学目标。可以借鉴nYp,学生只要在大学三年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即可毕业,但是要求加大对平时课程考核的难度和质量,引导学生注重平时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将过程性考核贯穿在三年的学习中。

2.3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

第一,北京信息职业技术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借鉴了“教学企业”的模式,其生产性实训基地——北信慧通超市与nYp工商管理系的“零售营销管理中心”的运作模式基本相同,但“教学企业”数量太少,应尝试开发其他的教学企业,比如“北信物流配送中心”、“咨询中心”等教学企业。第二,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第三,需要开发更多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可以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2.4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启示

第一,专业课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量身定制”。为学生“量身订制”课程体系和教材,保证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任务和项目,达到学习目标。第二,针对教学中的讲授、讨论、任务驱动、模拟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但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对专业前沿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融入到教学中,才能适应高职物流专业的发展。

2.5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配备的启示

优秀的师资力量是nYp办学成功的关键。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务性很强,企业教师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敏锐的反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而且具备实践工作经验和丰富的人脉关系。我们在人才引进时不能因为学历或者职称,无形中把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人才拒之门外。同时,也要鼓励专业教师脱产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将企业项目带回专业教学中。

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的主要课程篇7

一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交叉学科的日益增加,企业的经营管理内容与理念不断变化,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规格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趋向复合化。但是,现有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却暴露了种种的不适应。

首先,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我国几乎所有的普通本科院校将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管理专门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已得到有效缓解,从企业实际需求和学生毕业的流向来看,这一定位目标值得商榷。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准确使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其次,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课程设置特色不鲜明。由于培养目标的无差异化,课程体系僵化雷同,缺乏柔性,导致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专业特色无法体现,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缺乏竞争优势。2.课程体系过于追求理论的系统完整。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是一种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而每门课程都力求很完整、很系统,课程之间存在很多重复内容,课时总量膨胀,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缺乏。3.对实习实训教学的忽视。工商管理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必须注重应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虽有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缺乏整体设计,设置针对性差,实训效果差,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差,职业岗位适应缓慢。

其三,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是长期以来的主要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创造性的才能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二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新构建

(一)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不同于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来的技能技工,应用型本科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科为基础”和“注重应用性”,即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还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应用型本科”学科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有行业背景的院校或专业来说,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对于没有行业背景的专业或就业面比较广泛的专业,其可操作性就比较难,即便是同一行业,随着企业规模大小不同、生产类型不同、生产经营的复杂程度和管理水平的不同,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应用型”学科体系的建立,需要一定时间的探索、积累和验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科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主导,以实施动态的模块化教学为基本手段,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学科为依据,就是在设置教学内容理论体系及相关课程时,仍然应参照普通本科的学科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结构体系,这是因为:1.普通本科学科的划分,实际上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其功能本身就内含着职业性的要求,所以各个本科院校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应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上下大功夫;2.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水平应达到普通本科的水平,应明显高于高职高专教育水平;3.要考虑部分学生后继发展,报考研究生的需求。

第二,以职业能力为主导,就是在调查和分析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管理岗位群主要职能的基础上,按其要求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学科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明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学了什么,会干什么。

第三,以实施动态的模块化教学为基本手段,就是按照典型的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岗位群(职能部门系统)的功能为主并参照社会相关职业群体的业务范围,组织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合一的教学模块。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及各模块之间的组合,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可以进行动态调整。

第四,专门设置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教学模块,作为必修课内容。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造。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实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路径

围绕上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基本思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路径是:

(一)把普高本科“宽口径,厚基础”的学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突出职业性的优势相结合,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依据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参考各个不同类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和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并考虑典型的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从各个院校设置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中,筛选出一揽子相关课程,组成“课程篮”。然后按工商企业各个管理职能部门的功能要求,补充和整合“课程篮”并设置和强化相应的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设置36周,除第八学期18周全部进行实践教学外,从第二到第七学期,每学期安排3周集中实践教学。使学生既能比较系统地扎实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能得到职业技能的训练。在整合“课程篮”时,保留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主干课,特别是与学生考研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足够的学时,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深度;根据定位于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某些课程则本着适用、够用的原则,给予简化或合并,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

(二)实施学科交叉,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广泛而深入的应用,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管理人才。中国二汽集团的一位高管在一次全国性管理类学术会议上,呼吁“希望高校能培养出懂技术、会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时,将根据社会和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要求,把相关学科专业的与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管理职能关系密切的课程与技能训练,纳入课程体系,以弥补传统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理论性较强,可操作性较弱,重“软”能力,轻“硬”能力的不足。如: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个就业面较宽的专业,实施学科交叉,专业交叉,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掌握多种技能是必要的。

(三)打破传统的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专选课和任选课)的三段式教学计划模式,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和社会相关职业群的功能为依据,建立学科专业理论教学与基于职业能力的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块和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将分为企业经营战略与规划管理、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系统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创业素质培养等七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将进行以下内容的分析与设计:1.分析本教学模块在工商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在调查和分析相关企业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能以及社会相关职业群的基础上,明确从业应具备的主要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3.根据上述要求,设置各个教学模块中的理论教学子模块和能力培养子模块,其中注重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应体现以从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性特点;4.根据应符合理论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构建各个教学模块的课程教学过程模式;5.设计各个教学模块的主要教学文件。

(四)设置专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块。该模块作为必修课,并占一定比例的学分。本课题除设置创业、创新方面的课程外,将强化这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拟在第八学期集中设置4周大学生创业计划模拟培训与实践活动,该活动可以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中延续进行,对比较成型的创业计划,可以视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评定成绩。提倡和鼓励大学生积极认真地参与创业计划实践活动。

工商管理的主要课程篇8

   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授予工商管理、信息技术科学、应用组织技术等学士学位。其中工商管理包括会计、电子商务、家族企业创业、金融、金融理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国际商务、市场学、运作与供应链管理、组织领导与管理、销售等专业。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共修课程包括工商管理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管理、财务会计信息、统计数据在商务决策中的应用、职业发展、专业沟通等课程。各专业还有各自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市场学专业为例,市场学专业要求学生学习顾客行为和关系营销、市场研究与数据库管理、营销分析与决策等共计12学分的课程,然后从模块一中选择6学分的课程,再从模块一和模块二中选择6学分的课程。其中模块一包括国际营销、网络营销、营销沟通原理、企业营销、实习、销售。模块二包括供应链管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广告战略、直接营销、销售渠道管理、国际采购物流与运输、高级营销分析、产品价格管理、专题、购买与企业关系管理、销售领导力[3]。多数专业方向都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但家族企业创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的课程以必修课为主。

   2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

   美国托利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出通识教育基础雄厚,专业教育目标明确,课程关联相互支撑三个显着特征。

   2.1共修课程教育基础雄厚

   如前所述,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通过共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坚实而雄厚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基础,形成了通识与专业基础教育的框架。在四年制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第一年和第二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全相同。在这些课程中,大学写作、报告写作为学生提供了写作能力学习的平台;微机应用、信息技术管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商务应用数学、商务数据分析、统计数据在商务决策中的应用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统计数据工具基础;财务会计信息、决策会计、财务管理原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财务分析基础工具;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商务概论、市场营销、生产与服务、宏观经济学、经营环境、高级商务政策论坛等课程将工商管理的各类要素和相互关系整体呈现给学生,从工商企业外部环境的关键要素到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的管理过程,从企业产品的生产到企业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给学生呈现了清晰的学科内容。同时,托利多大学在通识与专业基础教育中贯穿了职业发展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具备学习知识同时思考自身职业发展的能力。

   2.2专业方向教育目标明确

   托利多大学为进入商学院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确定了明确而清晰的职业定向,并用与工商管理实践紧密相联系的课程设置来实现其教育目标。例如,销售专业是托利多大学获得aaCSB认证的第一个重要专业,获得了美国部级的荣誉和大学销售专业的领导地位。所有销售专业的班级被设计成真实的企业,学生未来可以成为企业销售领域的领导者。销售专业要求学生必修商务营销、购买与商务关系管理、销售、会计与区域管理、销售领导力、高级销售、销售实习共计21学分课程,同时需要的人文科学课程分必修和校级核心课程,包括心理学初步(校级核心课程)或者社会学初步(校级核心课程)任选一门,个体沟通(校级核心必修课)、批判思考(人文社科领域)和逻辑学初步(自然科学领域)任选一门。在沟通原理与实践、公共演讲、群体沟通、劝说理论、非语言沟通等课程中选择两门课程。这些课程为培养学生出色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聪慧的关系管理和科学推理能力、审慎的决策和领导能力提供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平台,有利于实现托利多销售专业的教育目标。再如电子商务专业是aaCSB的特色项目。托利多大学商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两种职业轨迹,一种是让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同时辅修市场营销、信息系统、金融、国际商务或者创业等其他专业方向,成为在这些专业领域中有电子商务专长的人;另一种是学生成为专业电子商务技术人员。这两种职业轨迹可以使他们将来成为管理者、企业家、经理人才和网络开发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学院要求该专业学生必修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网站设计和商务传播、商务智能管理、电子商务模型和计划管理课程,同时选修电子商务的信息技术、网络营销、财务营销和制度、全球电子商务框架等课程,并积极鼓励学生辅修其他专业方向课程。

   2.3课程关联相互支撑

   托利多大学商学院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支撑促进了学生对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较快融合。所设课程之间由浅入深、由工具到实践,形成相互支撑的多层次课程体系。以工商公共必修课程(第一层次)为例。微机在商务领域的应用课程是信息技术管理课程的先修课程,财务会计信息是财务管理和决策会计的先修课程,商务数据分析是统计在决策中的应用课程的先修课程,工商管理学生的发展方向课程是职业发展Ⅰ和职业发展Ⅱ课程的先修课程,职业发展Ⅰ是职业发展Ⅱ的先修课程,商务初步是各管理类课程的先修课程,统计在决策中的应用是生产与服务系统原理的先修课程,商务数据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先修课程[4],在以上课程先修的基础上,才能进入高级商务政策论坛的课程。这些课程之间形成的先后关联,使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均学有所用,并随着课程的进展反复应用所学理论并不断深化。同时,虚线框所示,在公共类必修课中,分为信息技术类、财会工具类、数据分析类、职业方向类和管理核心类五大类课程。其中信息技术类课程为数据分析类、财会工具类和管理核心类课程提供最先进的手段,数据分析类课程为管理核心类课程提供缜密的分析工具,财会工具类课程为管理核心课程提供理解工商企业信息的专业技术。而职业发展类课程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管理核心课程中不断调整职业心理预期,在职业选择调整中不断增强学习信念和能力。在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第二层次)中,需要在以上课程作为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切入特定专业方向深入学习和实践。

   3教学手段及其资源特色

   在科学合理配置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选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3.1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商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新教学楼中的每个阶梯教室里,所有课桌都安装电源和网络插口,这为学生提供了同时上网、与教师同步进行对网络信息资源操作的机会。教室中多媒体设备齐备,面积较大的阶梯教室中甚至设有三个屏幕装置,教师利用教学软件或幻灯片切换都非常方便。另外,商学院学生有利用学院机房资源免费打印课程资料的权利,学生自由打印课程学习资料。

   3.2教师发挥各自特点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托利多大学的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角色和引导角色交替进行。学生随时在课堂提问,教师立即解释和引导学生讨论。每名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不尽相同,选择的商务模拟系统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教师通过固定答疑时间、电邮、网站等交流方式与学生在课外积极沟通。同时,商学院教师大多数具有企业背景和经历,结合案例内容指导学生到企业调研或在公共企业数据库查阅资料完成各种调查或研究报告。

   3.3网络模拟和视听教学资源的选用

   在商学院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教室里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实践对接。例如,商务初步是一年级新生在第一个春季学期就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笔者在旁听该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充分利用Capsim公司开发的企业模拟系统让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公司管理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公司,当课程进行到管理各项职能的介绍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公司进行新产品市场预测、进行生产决策等。教师也可以利用该系统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及时了解学生课下对自己公司的运作情况。为了让学生理解公司发展中创业者的性格所起的作用,教师在课程计划中安排了Film计划,加入苹果电脑公司成立的影片,并组织讨论。

   3.4以应用为第一要素选择教材

   在托利多大学商学院中,教师选择教材考虑的重要环节是是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能否有丰富的案例资源和应用价值。以统计学为例,我国国内的统计学教材内容涵盖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内容,虽然很多教材中也注重各章节后面加入案例内容和excel、Spss等软件应用内容,但大学本科教材基本涵盖描述统计、概率、抽样分布、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体系等内容,并以理论阐述、例题的数学推导类课程模式阐述统计学的内容。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将统计技能课程分为商务数据分析和统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两门课。前者教材主要以贯穿案例的形式阐述描述统计学的内容,后者教材以企业决策案例的形式阐述推断统计学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用的教材为蓝本要求学生使用统计软件根据模拟或实际的企业数据完成作业或报告。

   3.5人性化的课程辅助网络资源

   在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受到学校网络资源的人性化支持。例如,在教师方面,学校网站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电子图书、电子视频等资料,而且专门设计了软教学资源模块,包括做教学计划的技巧、做多媒体可见的技巧和素材资源推荐、各种情境下的教学技巧推荐等信息,这些软资源帮助教师职业发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非常具有人性化特征。同时,在学生方面,商学院为了辅助各专业的教学实践,在学校网站上特别设计了RealConnection模块,主要作用是收集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信息,帮助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历设计,与企业联系帮助学生搜寻就业信息。这不仅成为商学院职业发展课程的主要工具,也直接帮助了各专业学生的社会实习和就业。因此,人性化的课程辅助网络资源对教师更好教学、学生及时学到求职技能起到了“授人以渔”的功效。

工商管理的主要课程篇9

关键词:国际商务;工作过程;专业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134-02

熟悉并掌握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基本流程是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类教学的首要目标。进出口业务流程作为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架构的主线,贯串了国际商务专业的各个子专业,包括国际商务、报关与货运、国际航运管理、物流管理、涉外会计、商务英语、商务日语专业。如果继续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则会出现教学内容理论强于实践,学习氛围枯燥,学生厌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让学生成为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的要求。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必须加强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探索专业与工作岗位、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专业课程改革,而专业群的构建则是一个重要切入点。笔者试以构建高职国际商务类专业群实证研究为题,结合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建设进行探索。去到企业,与行业专家一起对课程的任务,进出口对应的工作岗位,以及与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技能与知识点的分析与归纳,结合教学与工作过程,探索构建合理的国际商务专业群,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一、探索国际商务专业群的研究方法

(一)试以协同学方法论为指导

协同学是以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有序与无序之间相互转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分析系统功能的内在机制和结构,优化系统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推动系统由无序向有序状态转化。协同学的鼻祖哈肯教授认为,事物从无序向有序转变的动因,是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协同效应的规律。这个规律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系统协同性。协同学认为,一种事物总是存在于某种系统之中,从而成为该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任何一个子系统又自成为一个特定系统,其中也包含着本系统中的子系统,尽管子系统具有千差万别的属性,但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有机联系,并推动事物的发展。二是结构协同性。协同学认为,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不同的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

试以协同学将宏观与微观的研究予以有机地结合,强调有机层次与功能互补的高度统一,揭示事物从旧质向新质的转变规律,对国际商务类专业群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以工作过程导向论为路径

企业向终端客户提供最终产品及服务的产业链称之为工作过程,其涵盖了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工作能力和工作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现代职教理念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规律,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也是专业群构建的重要基准。其主要路径为两个层面。

1.以工作过程集群专业或专业方向为依据。专业群所涵盖的若干专业或专业方向可以是同一专业目录内的,也可以是不同专业目录内的,但必须是面向同一个产业链工作过程中的岗位群。通常是一个工作岗位针对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而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岗位链,则对接多个专业或专业方向。

2.以工作过程关联性知识技能作为专业群的基本教学内容为依据。专业群的教学内容是面向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并根据共性与个性的特点将其区分不同的课程模块,依据课程模块设置课程,形成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以产业链工作过程作为集群的主要依据,以产业链工作过程所要求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作为专业群的基本教学内容,是培养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和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根本前提。

二、国际商务专业群建设的探索

(一)构建国际商务专业群的架构

构建国际商务类专业群架构要重视实现教育目标各专业要素的协同关系,发挥各专业子系统的教育功能,确立专业群的主体专业和两翼专业的架构,形成合理的结构层次,发挥群内不同专业的集聚效应。学院商贸系开设(含新申报)国际商务、连锁经营管理、会计、金融事务管理、工商管理以及商务英语,商务日语7个专业,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商贸系的专业设置及师资队伍情况,基于协同学方法和工作过程导向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协同要素、对接工作岗位链,探索形成以国际商务包含(商务英语,商务日语)的主体称为一体;工商管理专业与连锁经营管理作为左翼;会计与金融实物管理作为右翼的国际商务专业群的“一体两翼”结构。

(二)明确商贸服务链工作过程及岗位群

国际商务类专业群是基于商贸服务链工作过程中为完成最终产品交易服务所面向的若干专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个实施教育目标的教学系统。商贸服务链工作过程及岗位是国际商务类专业群建设的基础,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解。若根据国际商务类专业群的“一体两翼”架构,可确定国际商务专业为主线,明确其主要工作过程、岗位链和主要相关课程(图1)。

(三)建立国际商务类专业群课程模块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国际商务类专业群,必须以协同学方法论为指导,要重视专业知识的点与面的合理布局、专业技能的层与面的有机组合、职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协同衔接。国际商务类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以商贸服务链为纽带的课程模块体系,通过课程模块对接基于工作过程中的相关岗位,通过课程内容链接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通过课程教学实现国际商务类专业群指向性培养目标。

(四)建设国际商务类专业群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在研究课程体系结构的同时,还要建设国际商务类专业群的教学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群管理责任制度、专业群专业“双带头人”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分制管理制度、教学评价机制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完善师资结构的合理性,增强人才培养的多元性。

三、探索国际商务类专业群的构建方法

(一)协同工作岗位、课程性质和授课对象的三者关系

1.加强专业群模块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要求的匹配度。国际商务类专业群课程体系的结构不再是按照学科逻辑体系来建构,而是针对商贸服务链工作过程岗位群的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设置相关课程。学生完成全部专业课程的学习后,不仅能掌握工作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能习得迁移的学习能力。

2.加强专业群模块课程与通识文化课程的整合度。专业课程主要是职业岗位工作中指导行为的专业理论知识、业务过程知识和业务操作知识。通识文化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英语、经济数学、心理学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等文化课程,教学目的是提升人文素养。设置通用文化课程不仅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还要重视与专业课程的适度整合,立足点是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持续的学习能力。

3.加强专业群模块课程教学与高职学生认知特征的吻合度。高职学生不擅长抽象的概念、原理和逻辑思维的学科体系知识,而是擅长形象思维、动手等感性活动。因此,高职专业课程的知识形态、结构和施教要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论为实践服务,实践性课程以过程性知识与技能型知识为主,融教、学、做一体,运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仿真业务操作、综合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功感,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

(二)构建“动与静”、“个性与共性”协同的课程模块

国际商务类专业群的培养目标是多元的、复合型的。反映在教学目标上,有对接工作岗位的、适应工作岗位变化的直接要求,还有为学生提供终生学习条件的间接要求;反映在课程性质上,有通识课程、专业群核心课程、专业群独立模块的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等;反映在教学管理层面上,涉及到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和任课老师。国际商务类专业群课程模块体系要满足多元要求,必须构建动与静、个性与共性协同的“模块”架构。“通识模块”是商贸类专业群的人文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课程,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组成。“专业群模块”主要是针对不同岗位要求所设置的专业课程,其分成必修模块(核心课程、独立课程)和选修模块(拓展课程)。“必修模块”是共性与静的属性,主要实现专业培养的基本目标;选修模块则是个性与动的属性,是专业培养的迁移目标。构建动与静、个性与共性互动结构的国际商务类专业群课程模块体系(图2),有利于不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教学管理的实施,还有利于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综上所述,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群的构建,应该以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流程和岗位需求为基础,让学生学到更多实用的专业岗位知识,运用专业实训基地,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近岗位,走近企业。国际商务专业群的建设需要工学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让学生去到基地,积极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何静.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路径[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72-74.

[2]黄盛兰.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4.

[3]吴小蕾.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3)28-29.

[4]刘方,何玉宏.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路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8-30.

工商管理的主要课程篇10

【关键词】工商管理;教学水平;提升;策略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生产服务一线实用性职业化管理人才。要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通过高质量教学保障学生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培养。目前,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教学问题,提升教学水平,应该成为每一位教育者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落后。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教师多是照本宣科进行教学,课本以外的知识,工商管理行业内容的知识内容在课堂中很少涉及,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联系不够紧密,内容单一、落后是客观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产业升级科技发展的速度极快,工商管理教育内容必须要能够与时俱进,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但课堂内容的单一,落后是急需要进行改革的。

2、教学重理论,轻实训。工商管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训教学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多是讲解课本理论知识内容,很少组织学生参与实训活动。在考核中,也多是考核一些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实训内容严重缺乏。很多工商管理教师不能很好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两者的比例关系,教学突出理论教学,忽视实训环节教育导致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很难满足用人单一的用人要求。

3、教学还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在工商管理具体教学课程教授中,依然是以专业教师讲课为主。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严重缺乏,教师没有考量学生的内在需要,也没有考虑所传授的知识,学生能不能有效理解并掌握,只是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情感需要,导致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准确把握和理解,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学习知识的情绪,导致学生上课不专心,屡犯版规班级,导致课堂气氛低沉,教学水平效率低下。

二、提升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水平的策略

1、构建完整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完善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才能保障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保障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高职院校要组织专业团队,开展课程体系构建与完善工作,要紧紧围绕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研究,对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要明确课程体系组织要素,保障课程体系设置的完整性。学校不仅要组织专业教师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还需要能够聘请一些工商管理行业专家,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等参与到课程体系建设中,保障能够把实用性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去。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遵循实用性和适应性的原则,突出实践性原则。要根据社会需要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职业能力进行挖掘,以职业能力为依托,进行课程内容和结构的选择设计。要将从事工商管理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素养作为核心课程进行设计,保障课程体系设置的实用性、适应性和先进性。具体而言,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重点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构建理论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依据进行内容选择。在具体内容构建中,要围绕人才培养需要对职业岗位群进行研究,围绕岗位群要求设计理论课程。理论课程体系一般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三个板块,每一个板块内容的选择设计都需要以社会人才需要为标准进行设计,以必须、够用为度选择内容,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和综合性。第二、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要重视技能训练内容的选择设计,根据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设置课程实习,技能训练,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在这些环节的设计中,主要要突出基本技能训练,模拟实验训练等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训课程体系构建中,要能够营造仿真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以达到较好的实验实训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水平。

2、建立多维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着教学互动性差,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升。要构建互动课堂,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必须要建立多维教学模式,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构建多维教学模式操作如下:第一、教学引入企业实际操作过程。在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操作过程,能够以校内外实际基地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专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了解企业工商管理实际操作流程,了解企业问题。以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企业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针对企业工商管理案例创设一种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分析工商管理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途径,以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观,组织一些访谈活动,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了解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与社会专业人士进行交流,掌握工商管理行业发展动态,最新知识,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第二、引入多种创新性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要积极引入创新性教育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可以大胆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模式开展教学,可以大胆尝试,实现教学创新,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提升教学质量。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能转变传统师生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角色。在这些模式下,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实现在线学习,学生可以灵活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根据需要进行学习。同时,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新技术手段进行交流。这种新教学模式和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效率,丰富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感悟,对于传统课堂是一种超越。第三、突出项目化训练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提升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突出项目化训练教学。通过项目化训练教学,使学生进入项目实践活动,参与具体的项目设计与实践,可以拓展学生的能力,有益于学生创新意识和专业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能够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依托,选择设计项目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项目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相互合作,完成项目任务。通过项目化训练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项目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资源搜集分析能力,表达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入,真正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综合素养强的工商管理人才,以有效提升教学水平。

三、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素养能力的高低对于教学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真正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工商管理教学水平。打造双师型的教学队伍,第一、学校要落实好教学评优工作。通过教学评优评先工作,有效调动教师学习实践的积极性,营造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不断提升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奋斗的积极性。通过评优评先,学校要能够选出一批优秀的教师,给予这部分教师以一定的奖励,比如,在给予金钱和物质方面的奖励,或者是在教师关心的职称评问题方面,给予优秀教师以优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个体教师的进步热情,同时对整个教师队伍也是一种激励。第二、组织教师做好集体备课工作,集体备课是个体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集体备课明确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完善教学环节,对于提升个体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种促进。通过集体备课,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反思总结,能够解决问题,完善课堂环节,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工商管理教学水平。集体备课能够发挥组织的力量,促进个体教师尽快成长,这是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方式。第三、重视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多学习,积极到企业中锻炼,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要鼓励教师多学习,通过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教育能力和综合素养。教师通过深入到企业中去,可以对工商管理实际操作过程有更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对企业情况有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秋涛.浅析高校工商管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青年,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