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十篇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十篇

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2:00:12

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篇1

在连接无处不在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渗入各个行业。人与人相连、人与物相连、物与物相连的“万物互联”时代,将对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变革。“网络”和“连接”也是今年pt展上的热门关键词。

竞技5G

5G技术是未来无线网络发展的主题,本次展会在5G方面,“通信国家队”大唐电信对5G进行了全面布局,并提出了“以场景为核心,围绕场景布局技术,场景带动应用,打造核心技术+生态合作”的5G生态圈战略。

大唐电信集团通过丰富的5G多媒体互动呈现以及产品样机展示,勾勒出未来5G生活的美好图景。同时会在展会首次亮相5G毫米波样机,不仅体积小巧,通过应用毫米波频段,频谱带宽可以翻10倍,传输速率也可得到巨大提升,为5G实现1Gb/s的传输速率铺设道路。同时,在“4.5G应用蓝海”展区,大唐电信集团也将展示从4G到4.5G再到5G的网络演进路线。

通信设备制造商巨头华为公司也将以“拥抱云时代”为主题亮相通信展,而“拥抱云时代”的前提就是强化管道。在本届通信展上,华为将集中展示5G、4.5G、超宽网络等管道技术的最新进展。展示5G网络的两大演进方向、三大核心技术和四大部署架构,全方位阐释未来5G网络演进的同时,还将展示64t64R的5G高频和低频原型机。在超宽接入领域,华为从40Gpon向100Gpon全面突破,最新的家庭互联方案和商业模式也将呈现。

中兴通讯将展示pre5G、5G整体解决方案、基于it架构的BBU等面向未来网络架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诺基亚和上海贝尔将在展会上面向5G的网络转型服务,助力运营商向5G演进。新服务采用了诺基亚及诺基亚贝尔实验室的多项技术,运用了在转型与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支持电信云、无线设计和优化的工具。同时,诺基亚还将基于airScale的4.5Gpro与4.9G,为运营商实现5G铺平道路。

爱立信将展示其5G的发展战略,5G插件,准5G核心网,最新的设备原型以及技术应用场景。

在今年pt展上,中国联通将以“匠心网络精彩不断”为展示主题,展示“产业互联网、公众互联网、家庭互联网和未来通信”四大板块。在其未来通信板块将展示联通公司多项基于5G网络的前沿科技及设备,包括可支持大于10Gbps的5G大数据速率传输的massivemimo技术、为未来新型基站实现方案可灵活适应不同地区差异化业务需求的5G虚拟化基站。

比拼物联网连接

物联网方面,大唐移动将重点展示蜂窝物联网部署计划和整体解决方案。大唐移动可提供性能优异的nB-iot及通信模组产品,实现停车场智能管理、市政管网自动抄表、位置追踪、资产管理等服务。同时,大唐移动还在积极推进tDD与FDD网络融合,积极探索nB-iot和emtC技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弹性方案。据了解,大唐移动已成为运营商物联网应用生态中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与三大运营商共同开展了基于物联网的一系列合作,致力配合运营商在2017年着手开始相关的网络建设。

而华为的物联网商业解决方案包括商业规划,生态建设,专业服务和1+2+1解决方案,基于运营商存量网络进行平滑演进,帮助运营商快速拓展行业市场,使能多行业iot创新。

诺基亚和上海贝尔将展示涵盖了nB-iot的连接技术、impaCt物联网管理平台等的智能城市解决方案、融合的政企解决方案、针对互联网公司的流量调优和超大数据中心互联方案、针对公共安全的联动解决方案等。

爱立信将展示窄带物联网技术标准,爱立信水联网解决方案、智能停车与车队管理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此次参展,展示内容将包括六大板块“网宽世界、云网融合、双创空间、天翼物联、智慧家庭、移动互联”。天翼物联展区将让观众了解窄带物联网技术特点,以及在工业制造、远程监控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体现依托自身集约运营的物联网专用平台,全方位打造“万物互联”的产业生态圈。

应用是王道

“互联网+”作为年度热词,在本次展会上也得到充分诠释。中国移动在今年pt展上的展示将凸显“连接”的概念,主展区将以“和你一起,连接未来”为主题,包括4G+业务、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智慧家庭业务、5G发展和信息安全五大区域。在智能家居方面,将展示移动极光宽带、魔百和、智能家居等各类和家庭业务,现场观众可进行VoLte业务、VR、咪咕游戏、音乐等现场体验,让大众体验到更宽、更快、更精彩的互联网+服务;在集团信息化方面,将展示移动云、大数据、智慧城市、车联网等不同领域的解决方案,展现从芯片到平台再到应用的全方面研发成果。

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板块包括教育信息化、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面向行业用户的创新业务,其中教育信息化是为“互联网+教育”转型,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规模发展的行业产品,包括班班通、未来教室和互动宝宝业务。“互联网+”环保云业务面向区域环境热点,以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为核心,为环保管理部门提供先进的、智能的、全面的环保信息化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打造的“智慧家庭”,融合家庭娱乐、家庭智能应用、家庭云的整体服务,构建起智能家居生态圈;为制造企业提供包含“智能制造”、“制造业服务化”和“工业云”的整体解决方案,覆盖企业生产、运营、销售全渠道。

中兴通讯将展示pre5G、5G之路(5G整体解决方案)、未来网络演进(基于it架构的BBU等面向未来网络架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BigBroadband解决方案(以nG-pon2为主的10G以上backhaul解决方案)、nB-iot为主的iot接入解决方案。

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篇2

基于运营商基础网络,进军物联网市场

随着物联网的飞速发展iCt技术与传统行业加速融合,这对iCt行业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增长机遇。以我国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例,都将万物互联作为2016年的重点战略,并且制定了详细的拓展计划。

多年来,作为运营商的长期合作伙伴,大唐移动在国内基础移动通信网络的研究及建设中承担了重要的工作,在技术、组网以及服务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凭借着在基础网络领域的综合优势、对垂直行业信息化的深刻理解以及物联网技术/产品/解决方案/运维的积累,规模进入物联网对大唐移动来说是既恰逢时机,又水到渠成。

目前,大唐移动已经与中国移动集团签订了基于nB-iot的物联网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国电信市场,大唐移动已成功中标中国电信2016物联网软件开发项目招标;同时,基于物联网行业的垂直应用,大唐移动已经在与中国联通开展智慧农业、远程抄表、车联网应用等一系列合作。“大唐将继续加大对于物联网方向的研发投入,凭借自身强大的研发和市场能力,相信会成为运营商物联网业务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于继龙表示。

作为通信领域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大唐移动在专注于tDD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同时,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将tDD技术应用于物联网、行业信息化等战略新兴产业中。就像于继龙所说:“大唐移动的主营业务是运营商基础网络,从这个领域切入物联网市场,可以说是业务的自然延伸。”据介绍,除了原有的运营商市场之外,大唐移动还为政府和行业客户提供自己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涉及领域众多,包括电力、水利、石油、煤炭、交通、金融、轨交等等。

产品平台化,破解碎片化的物联网市场格局

在新兴的物联网市场中,应用需求多样化,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个性需求明显;技术实现上目前标准也不统一,芯片、终端、网络、操作系统、应用平台等各方实现路径不一,使得物联网“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也正是因为“七国八制”的市场格局,导致了物联网前几年的不温不火。

大唐移动会积极参与nB-iot标准制定,发挥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推动产业链快速发展,致力于解决碎片化问题。但碎片化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为物联网最终是要解决用户应用问题,应用注定是多样化。在大唐移动看来,物联网前景广阔、市场巨大,即使有碎片化问题,依然大有可为空间。大唐移动将从行业应用需求入手,以综合网络接入突破,提供垂直行业物联网应用综合解决方案,用平台化来破解碎片化。

大唐移动的平台化包含三个层次。首先是物联网终端节点的系列化和平台化,如大唐移动最新推出的智慧农业集成监控节点,可实现7种功能模块化组合,可灵活配置,适用各种场景和安装方式。其次是网络接入的平台化,例如大唐移动推出的中控平台,可支持自组网节点、wiFi节点及近10种有线接口前向接入,也支持wiFi和3G/4G的后向接入。最后是云业务的平台化,面向不同的行业,在云业务平台及云基础服务平台上进行统筹规划设计,避免形成业务的“信息孤岛”。基于这些平台化和系列化积累,大唐移动可以快速、低成本地为用户提供各种有竞争力的定制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以大唐移动目前刚刚开发完毕的一款智慧农业产品为例,不但支持物联网架构中多协议、多网络产品的互联互通,还可以针对客户的需求,为最终客户提供基于海量数据服务的私有云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慧动万物。可以说,大唐移动已经在数据分析与最终用户业务结合方面作了很好的布局,并根据最终客户的需求,具备定制开发的能力,来满足不同类型客户个性化需求,实现碎片化市场的需求平台化覆盖。

找准定位,打造核心竞争力

相较于传统的电信级网络设备市场,物联网领域中的商业模式更加复杂。在开拓物联网市场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很重要。对此,于继龙表示:“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必须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的战略规划和技术积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有所为的方向上要加强火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探索的过程中,大唐移动将坚持“集成与被集成”的原则,“只有当一个企业具备了集成的能力,才有可能被集成,才会有市场竞争力。”于继龙说道,“如果是我们熟知的垂直行业,我们就可以协同业内优秀的产业资源,共同打造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如果是不熟悉的领域,我们也非常乐于被集成。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以车联网市场为例,目前大唐正在与中国联通展开紧密的合作,双方就不再是简单的采买关系,而是更密切的合作伙伴。大唐提供车联网无线模组和产品,联通提供物联网卡号接入和流量服务,双方是共同合作开发最终用户的新型合作模式。

建立生态联盟,携手共促物联网发展

众所周知,物联网是产业链相对较长的行业,很少有厂商能够占据全产业链上的业务。对此,大唐移动表示会引入更多在细分产品、技术、应用领域的合作伙伴及创业团队,不断丰富自身的物联网应用生态联盟。

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篇3

从茅台看客户基础

2016中国企业互联网大会由贵州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贵州茅台集团)和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用友)联合主办。

茅台酒的工艺是中国制造业的活化石之一,是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代表。作为一个老牌传统制造企业,贵州茅台集团成为本次大会的主办单位之一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贵州茅台集团已经今非昔比。“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同时,贵州茅台集团同时是一家非常重视科技的企业。”贵州茅台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杨建军在演讲中这样描述。

杨建军介绍,当前贵州茅台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搭建物联网平台,实现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管理。贵州茅台集团已经建设了云商、大数据分析调度、产业金融服务的平台,通过集中采购平台连接上游的供应商,从而规范采购业务,强化采购风险管控,实施阳光采购。同时,贵州茅台集团和产业链的参与方构建电子商务和供应链平台,从而实现了供应链的协同和优化。

第二,建立数字茅台系统,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000多家专卖店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销售过程的监控和互动,同时实时收集消费终端信息,不断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洞察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核心构建智慧营销体系。

第三,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生产大数据系统,把制酒和勾兑环节纳入大数据应用环节,从而使得传统酿造变身为智慧酿造。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瓶茅台酒至少历时5年。为此,贵州茅台集团建立了一套集生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与应用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以提高茅台酒的精细化生产水平,保证勾兑、酿造、储存工艺的规范化。

第四,利用互联网联通消费者。杨建军坦言,如何防伪是消费者对茅台酒比较关心的问题。为此,贵州茅台集团建立了自己的防伪系统。这套系统涵盖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产控制系统、物流管理体系和质量溯源查询系统,消费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方便地进行查询。每一瓶茅台酒的走向都已经作为公开的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质量溯源体系对自己手中的每一瓶茅台酒的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查询。

“让贵州茅台集团的优质数据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数据资产,从而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我们要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检测、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新机制。”杨建军透露,贵州茅台集团将通过“互联网+”和工匠精神深入融合,构建原料、协同供应链、智能生产、质量体系、营销管理和展示六大平台,以“互联网+”引领贵州茅台集团的发展。

从贵州茅台集团的实践来看,互联网化已经深入传统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正如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慕德贵在会议致辞中所言,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化成为各个传统行业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议题。“互联网+”将给各个行业领域的企业提供转型、创新、发展的机会。

以企业互联网服务为战略业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已经成为核心技术。”因此,企业需要积极引入新技术,从财务服务、数字营销、企业协同等领域多维度进行创新,以快速适应互联网时代、推动自身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用友宣布进入以“企业互联网服务”为战略业务的3.0时期。据悉,在新阶段,用友的战略方向就是服务企业互联网化、金融化,并且已经完成了服务企业互联网化和金融化的战略布局,形成了以软件、云服务、金融为三大核心业务的完整企业互联网产品与服务体系,业务领域也从之前的企业管理扩展到业务运营和企业金融,服务层级从企业级走向社会级。

王文京认为,科技与金融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两轮驱动,中国企业发展进入互联网化、金融化的“新两化”时期,“所有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正在成为现实,“所有企业都是金融企业”也将变为现实。“用友3.0的战略方向就是服务企业互联网化、金融化。”王文京说。

王文京表示,28年来,用友持续专注在企业和公共组织信息化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在客户与伙伴基础、专业团队和领域经验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如今,在新一代技术和企业应用创新方面,中国与全球几乎同步。基于更加理解中国企业的优势,用友通过技术换代、产品创新和模式转型已经构建了全新的企业互联网服务产品体系。用友将积极推进公司内部各云服务平台和产品之间、云服务与软件和金融之间的融合,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的共享。同时,用友还将秉承互联网时代开放创新的精神,打造强大的服务生态,已经与阿里、华为等建立战略合作。

“用友将被越来越多企业客户选为最适合的企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这也是用友在企业服务市场可以超越国际厂商,成为全球领先的历史契机。”王文京说。

明确四大焦点领域

那么,企业向互联网化转型到底该从哪里着手呢?王文京表示,用友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企业推进互联网化的四大重点领域:第一,数字营销和客户服务,尤其是数字营销,几乎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在推进互联网化过程之中首先切入的领域;第二,企业的社交和协同办公,现在也成为企业互联网化应用的热点;第三,智能制造,广义的智能制造同时也包括数字营销;第四,共享服务,包括财务的共享服务和人力资源的共享服务。

对于本次大会面向的主要客户类型――大型企业,用友认为,企业互联网时代,大型企业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为关键技术支撑,从数字营销、共享服务和智能制造等焦点领域切入,真正落地企业互联网化,最终实现商业创新。用友数字营销、共享服务和智能制造相关解决方案和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有所实践。在本次会议上,贵州茅台集团、碧桂园集团、航天八院等典型客户就分享了自身的互联网化经验。

用友网络执行总裁陈强兵认为,当前用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公司一方面要做好现有业务,稳固、强化用友nC在高端管理软件市场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加大创新,加速向互联网化转型。

推出新一代云服务产品

为了全面支撑企业互联网化业务,用友在本次大会上集中了十余款云服务产品,其中包含用友iuap、友云采、共享财务云、友人才、友报账和企业空间3.0等,以全面支撑企业互联网服务。这也是继在不久前了提供薪酬、福利、社保服务的互联网平台薪福社,以及用友电子发票云服务平台之后,用友进行的又一次密集的产品。

用友网络执行副总裁谢志华介绍,用友如今能够快速推出一系列新的产品,主要是因为有了iuap这一完全基于互联网架构的企业互联网平台。

“从应用架构上讲,未来的应用都是角色化、场景化的,还可连接互联网资源,可全员应用,实现移动化和智能化。”谢志华介绍,用友iuap结合云计算、移动、大数据和社交等技术研发,共包含六大平台,即iuap开发平台、iuap移动平台、用友数据平台、iuap云集成平台、iuap云运维平台和iuappaaS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互联网与云服务、移动与统一通信、大数据、开发与集成等企业互联网应用或服务。

“2014年,我们跟一些企业做了交流,发现这些企业在进行互联网化转型的时候,在技术合作伙伴上有三种选择:国内的Bat、国际大牌厂商和自己组建团队对开源技术进行重构。选择Bat的话,企业需要将应用直接嫁接到Bat的平台上;选择国际大牌厂商的话,企业一些应用需求可能没法快速得到满足;选择自建团队的话,成本非常高。于是我们对开源技术进行工程化处理,基于对中国企业的理解,打造了全新的企业互联网开发平台。”谢志华介绍,用友从2014年就开始研究iuap平台,发展到现在推出了3.0版本。

“iuap3.0是基于互联网技术,集开发、运营和质量保证于一体的集成开发平台。”谢志华透露,iuap3.0平台的核心目标是使得用友的用户和产业伙伴可以基于这个平台构建互联网服务。

谢志华强调,iuapmobile3.0全面支持aR/VR技术开发,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关键技术嵌入到平台中,有效屏蔽了技术难度,降低了aR/VR的技术开发难度,让企业开发者更多地去关注业务内容,加速aR/VR在企业级应用中的普及。

此外,友云采定位为企业互联网采购直通车,它不仅是用友网络打造的面向大型企业互联网采购的公有云平台,也是用友网络在混合云探索上的典型成果。用友副总裁杨雨春介绍,友云采是助力企业进行科学采购决策和高效协同的云服务平台,可以对接多个不同类型的电商平台,建立面向采购企业的采购专区,还可以直连企业的eRp系统。企业相关人员只需要在内部的eRp中就可以完成云上的采购业务和审批管控业务。

共享财务云是一款完全融合于用友nC6和iuap的整体平台,是一个可以与异构系统集成应用的面向大型企业的共享服务it解决方案。

企业空间3.0整合了各类商业应用,以满足复杂业务协作的深度沟通需要,并以沟通、分享、协作的角度切入,为组织形态复杂、经营形态多样的大中型企业和组织提供社交与沟通、办公协同、团队协作和业务接入等功能。企业空间3.0还为企业提供移动门户、统一应用入口和个人工作中心。企业空间3.0能够与用友nC、U8+和行业解决方案,以及用友外部的云服务深度集成,共同支持大中型企业与组织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部署模式。

共享服务是重要组成部分

在王文京看来,财务共享是企业互联网化的一个焦点领域。财务共享服务解决方案是用友重点投入、发展的产品的之一。“财务共享服务是企业互联网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谢志华介绍,从去年开始,用友组织了独立的研发部门专门研发共享财务云产品。

据介绍,用友新一代共享财务云完全基于互联网架构进行开发,可将采购、销售、薪资、资金、资产、工程和电商等业务接入平台,从而提供全面的财务共享服务。也就是说,用友共享财务云已经不再局限于财务业务,而是扩展到了需要进行服务共享的整个企业的关键业务。

碧桂园就是用友财务共享服务解决方案的应用者和受益者。碧桂园作为一家强管控、多板块、跨国多地域、快速增长的综合性房地产开发企业,对财务管理定位是助力世界级企业的发展。

“过去碧桂园的财务部门只关注公司的财务数字,而如今财务部门不仅是股东价值的守望者,更是公司业务的战略顾问。”碧桂园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吴建斌在演讲中指出,“企业的战略发展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

为此,碧桂园在去年做出重大决策,调整组织架构,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旨在压缩基础财务人员数量,增加业务财务人员数量,引导财务人员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预算执行与控制、税务筹划、经营分析等财务管理工作中来,显著提高成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据悉,目前碧桂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用友共享财务云解决方案的支撑下,有效地整合了财务人员、财务业务和财务流程,实现了人员精简和集中;提供了专业化的会计服务;实现核算、结算集中化处理和业务的流水化处理。

落地智能制造

企业互联网化的另一大焦点领域就是智能制造。无论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都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参与者。当前制造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响应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定制,以及及时供应等市场需求。meS(生产执行系统)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设备效率,提高生产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据悉,用友了融合了nC、U9、pLm、meS和友云采等产品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从产业链互联、智慧管理、智能工厂三个层面助力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杨雨春介绍,用友智能制造云+端解决方案融合了软件、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相关技术,实现了eRp与meS的无缝集成。通过可视化排成、智能调度、智能物流、RFiD等实现智能化生产,利用从传感器、图像、软件和其他信息源中采集的信息来帮助企业改进生产质量,将零件、仪器和流程中产生的数据通过数据建模,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云端数据分析,提前预判生产风险,从被动解决问题进化为主动预防问题发生,帮助企业构建智能工厂。

其中,用友nC紧随企业互联网浪潮,全面推进集团企业的物联网和智能制造,与企业联合创新,改写传统制造业,帮助企业在互联网工业大潮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篇4

关键词:地质灾害;物联网;应急;解决方案

大唐电信集团国土资源地质灾害物联网应急解决方案根据地质灾害应急业务的实际需求,综合运用wSn、m2m、3G无线通信和云计算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张完整的地质灾害监测专用网络,在各个灾害易发点布设大量传感器及专业采集仪器实时采集多种地质环境数据,运用m2m网关实现数据加密和在专用网络(结合短距离传感网、有线、无线、短波、卫星等多种通信方式)上的数据传输,将采集的各种地质环境数据汇集到各级应急中心,由中心平台统一进行数据处理,结合地质灾害专家模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数据记录、统计、分析,实现灾害提前预测、灾害远程监控、灾情动态推演、智能预案自动匹配、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等功能,最后通过应急通信平台实现全天候应急指挥。

系统分为前端监测系统、传输网络、应用平台三个层级,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系统整体结构

1前端监测系统

前端监测系统由群测群防子系统、专业监测传感器设备、视频监测系统、无线感知网、m2m管理平台等组成。图2所示是本系统的前端监测系统总体架构图。

图2前端监测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1.1群测群防子系统

系统由前端群测群防自动化监测系统和后台群测群防数据管理平台构成。前端设备可以自动采集群测群防的监测数据以及图像,并根据需求实时上传至群测群防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管理与信息。

1.2专业监测传感器设备

本系统用专业监测设备(如雨量计、位移计等)实现感知信息采集并将监测信息通过RS232方式传送给无线感知网节点设备,节点通过ZigBee协议将数据信息传输到无线感知网网关设备。

1.3视频监测系统

系统由前端视频采集设备和后台视频处理设备组成。前端摄像头实时采集地质灾害现场情况,并完成编解码工作,将数据通过GpRS、3G、北斗或者有线等通信方式传输到后台的视频服务器。

1.4无线感知网

无线感知网包括节点设备、中继设备和网关设备。网关将汇聚的监测数据信息通过GpRS、3G、北斗或者有线等方式上传给m2m管理平台。

1.5m2m管理平台

支持不同通信方式和数据传输协议、适配不同传感器数据格式、实时指标预警,实现对监测点数据采集、传输、控制、存储、实时处理等功能的统一支撑。数据经过规范化处理后,通过北向接口提供给地质灾害应急物联网平台。使用者通过手机短消息方式接收监测预警消息。

2传输网络

利用已建成国土资源主干网络应急卫星网络资源,依托公共网络资源,结合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监测预警等物联数据传输需要,搭建应急响应物联网平台项目的数据传输网络。实现应急物联网平台与示范区、监测点的突发地质灾害野外现场间的信息传输,确保应急处置、监测预警时通信联络的安全、可靠、畅通。

数据传输网络主要由主干传输网和移动传输网络构成,网络架构如图3所示。

图3网络架构图

3应用平台

通过省(市)级建立的地质灾害应急物联数据库,支撑省(市)级应用系统和示范区应用的数据需求。

通过统一建设的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支撑省(市)级应用系统、示范区应用的物联应用需求。

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地质灾害应急物联网平台在基础信息管理、监测预警与辅助决策等方面的职能。

应用系统逻辑架构如图4所示。

图4应用系统逻辑架构

3.1物联网数据库

物联数据库建设分为数据收集、数据整合、数据维护管理三个模块。其总体框架图如图5所示。

图5地质灾害应急物联数据库总体框架图

3.2物联网支撑平台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为各级物联网应用提供从应用开发到应用接入使用的全过程支撑服务,针对物联网应用特性,提供监测终端到业务应用之间的通信通道,提供机器与机器之间联动控制的逻辑,实现不同业务应用和不同终端设备的融合,实现不同终端的统一管理,提供行业内用户业务应用快速定制开发的能力。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的功能架构如图6所示。

图6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功能架构

3.3业务应用子系统

业务应用子系统包括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监测预警子系统、辅助决策子系统、系统维护与运行管理子系统等系统。图7所示是其应用系统功能架构图。

通过建设地质灾害应急物联网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的精度和效率,提升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水平;实现突发灾害的有效协同应对,提高灾情险情监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4方案特色

(1)本系统采用wSn(无线传感网)技术实现各类监测数据的智能感知和汇聚,可实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从群测群防向群专结合转变。

(2)本系统采用动态适配技术实现异构传感设备的统一接入和服务管理,能建立具有海量数据处理能力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融合和共享服务,实现异构、多源终端的统一接入和适配管理。

(3)本系统采用基于Soa的服务集成框架,实现平台服务与业务应用的能力解耦,可使监测管理人员通过平台监控服务的健康状态和可用性;业务平台开发方可通过平台提供的服务开发与交付环境,完成业务服务的创建、测试与交付运行。

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篇5

2012年,云计算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球范围内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中心主题。云计算不仅是各国政府信息化产业政策的核心理念,也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云计算是主要平台厂商和创新企业兵家必争之地,更在深刻改变着it软硬件、互联网、电信、移动设备、消费电子、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行业的面貌。

我国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云计算的发展,已将云计算列为十二五规划中积极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加大支持力度。除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云计算试点城市之外,云计算还在20余个二三线城市落地开花。国内先导性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公共云平台/开放平台的建设、企业内部云解决方案等的研发与实际应用上,也已经取得长足进步。

但云计算推进过程中,仍有很多困难需要关注和解决: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运维经验、实践人才不足;各地云计算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需要引导;研发企业的产品、平台与行业用户需求之间也存在一定差距;云安全和标准化情况也令人担忧。

为了更好地推动云计算在中国落地生根,交流云计算应用实践,解决目前云计算推进中最受关注的实际问题,加快云计算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完善,展示国内外云计算最新研究成果和示范应用,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CSDn与《程序员》杂志协办的“第四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将于2012年5月23—2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的指导单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政府,由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承办。

作为中国云计算领域规模最大、参会人数最多、内容涵盖最丰富全面的技术、产业、应用交流平台,历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均已成为中国云计算发展的里程碑。而本届大会的广度、深度和规模都将更上一个台阶,预计参会者会大大超过上一届的6000多人次。今年大会的主题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云计算创新实践”,在以往的产业与技术主题之外,进一步突出云计算在各行业的成功应用案例。

大会将邀请逾百位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和来自美国、欧盟、日韩等全球知名云计算专家、各国院士、业界企业和技术领袖与会,分享高端观点;专门增设多场各行业云计算示范应用研讨会,探讨电子政务、教育、医疗、金融等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与应用创新实践,邀请国内外云计算的成功应用项目用户与实施方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大会还将举办中国—欧美云计算合作论坛、云计算合作论坛等多场高层论坛,推进云计算的海内外合作与交流。近百场主题演讲、讲座、论坛和专业培训,将围绕云计算核心技术架构、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与应用、云数据中心与运维、存储与虚拟化、云安全、多样化智能终端以及Hadoop和openStack等技术专题展开。展览展示的云计算应用体验区,让更多用户直观感受和体验云计算。

microsemi推出新型液晶电视LeD驱动器

美高森美公司(microsemiCorporation,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代号:mSCC)宣布推出用于液晶电视的新型突破性无损耗LeD背光驱动器LX27901,该器件采用专有的无损耗架构,能够显著提高电源效率,同时增强背光性能并降低总体解决方案成本。LX27901LeD驱动器也是首款基于LCD整合式电源(LCDintegratedpowerSupply,LipS)架构的电视提供LeD驱动能力的器件。LipS架构将电视的主电源与LeD驱动器集成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可提供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

公司相关人士表示:“LX27901延续了公司在高性能显示照明解决方案方面的长久创新传统,将电源效率提高了7%至9%。结合了减少元件数目和材料清单成本的能力,这一节能效果,正在推动基于LipS的液晶电视的快速增长。”

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每年有超过2亿台液晶电视面世,其中大多数使用LeD技术。

“2012(第三届)中国物联网大会”

暨“2012中国(北京)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将举办

大会背景:

物联网被称为第三次信息技术浪潮,2011年是物联网热点不断、亮点迭出、观点纷呈的一年。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迅速推进,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各部委针对物联网领域的支持政策纷纷出台,各省市积极推出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各地方物联网产业联盟纷纷成立。相关企业和投资机构积极介入,尝试推出物联网各类行业解决方案,涌现了不少优秀应用案例与示范项目,推动了物联网广泛应用。

在国内物联网产业与应用积极推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我国物联网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核心技术有待攻克,商业模式和完整的产业链还未形成,上规模的行业应用还未实现,行业技术和应用标准还未统一。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子学会继2010年6月和2011年4月分别主办中国物联网大会后,将于2012年4月在北京召开2012(第三届)中国物联网大会暨2012中国(北京)国际物联网博览会,本次大会将从专业和科学的角度出发,直面物联网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分析物联网的现状和机会,正确引导我国物联网的健康发展。同期举办盛大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国内优秀企业与应用同台展出,国际合作洽谈,政府需求对接,将有力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合作与发展。

大会介绍:

中国物联网大会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与物联传媒集团联合承办的全国性物联网行业盛典,分别于2010年6月与2011年4月在北京成功主办两届,经过两年的发展“中国物联网大会”无论从参会人员规模,参与人员层次,行业影响力等多个方面均已成为目前国内物联网领域“第一会议平台”。为我国物联网技术与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届中国物联网大会于2010年6月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四百余家企事业单位的1200余位嘉宾出席,多位行业主管领导也光临大会,仅正局级以上主管领导就超过50人。在成功主办首届中国物联网大会的基础上,2011年4月又成功召开了第二届中国物联网大会,来自近700家企事业单位的1500余名嘉宾出会。

在努力办好大会的同时,为更好的推动我国物联网技术与产业的发展,主办方中国电子学会根据大会信息量大,参会人员多无法全面深入消化的情况,邀请出会的参会嘉宾按专业和研究领域会后定期(每月一次)召开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沙龙,深入探讨物联网细分领域核心问题,在大会后为各物联网细分领域企业专家搭建更加专业和深入的交流平台,此公益活动得到了广大企业和专家的高度肯定和热情参与,已形成大量固定的高端参与群体。

第14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在厦门举行

2月23~24日,第14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在厦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速公路信息化主管、建设、运营、设计、集成等单位和部门的1200余名业界同仁参加了研讨和交流。研讨会由中国公路学会、福建省交通运输厅主办,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福建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协办,中国公路学会所属《中国交通信息化》杂志社承办。

原交通部副部长、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胡希捷,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巨荣云、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洪晓枫、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副研究员董雷宏、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吴庭锵、福建省公路学会理事长祝君强、福建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邱榕木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吴庭锵首先代表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对前来参加此次会议的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近年来福建省交通信息化的发展情况;胡希捷在开幕式上对会议的召开表示了祝贺和肯定,同时也对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洪晓枫作了题为《“十二五”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思路兼谈高速公路信息化发展建议》的报告,详细阐明了在即将到来的五年,我国交通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并为本次会议的主题——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发展建设,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会议共开设了九个分论坛,分别为交通信息化形势分析论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新技术(etC)论坛、信息化管理与综合技术论坛、新技术新产品论坛、高速公路视频监控发展论坛、高速公路计重收费论坛、高速公路运营节能论坛、高速公路绿色通道检测论坛、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规划设计创新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与各参会代表进行了研讨与交流。

会议同期举办了第14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技术产品展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35余家企业参与了本次展会,参展产品涵盖了整个高速公路信息化应用领域,架构起了高速公路业主与企业间双向选择的桥梁。

参加e络盟pi日“Raspberry路试”挑战

赢取Raspberrypi电脑

由premierFarnell(伦敦证券交易所代号:pFL)支持,为全球电子设计工程师和电子爱好者建立的首个协作式社区和电子商店e络盟(element14)现已为世界各地的Raspberrypi爱好者,带来三个赢取Raspberrypi的良机。

“Raspberry路试”(RaspberryRoadtest)挑战活动现已在全球启动,主题是:“您会使用Raspberrypi电脑实现怎样的创新?”设计人员和爱好者可通过e络盟社区/roadtest注册,并提交将使用这个卡片般大小的电脑所创造的新意念,即可参加这项挑战。挑战的优胜者将于2012年3月14日“圆周率日”(piDay)评选出。

e络盟路试活动现已在社区成员中越来越流行。参加者会收到e络盟送出的一个器件来进行测试及评估,然后在社区及自己的博客和论坛上说明测试的进展、发现和创新。这些信息和评论不但能够连系设计人员,而且还可以让他们获得启发。

自e络盟最近建立Raspberrypi群组及上周正式这个新产品以来,网站的流量已经增加了30倍。此外,操作系统软件的下载也超过了3万次,累积文件传输量超过30兆兆字节。

艾法斯和7Layers就Lte设备验证展开合作

艾法斯控股公司(aeroflexHoldingCorp.,纽交所代码:aRX)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艾法斯有限公司(aeroflexLimited)与跨国工程与测试中心集团7Layers携手,为Lte测试市场提供了一种高性价比的测试系统,它用于评估具备Lte能力的终端或芯片组和Lte网络及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的互通性。

基于7Layers公司的interLab®测试解决方案Lte-USim/USat,再与艾法斯的7100数字无线测试系统相结合,此款全新的系统是一个高性价比、可靠的测试组合,它同时适用于一致性与研发测试目的。

艾法斯7100数字无线测试系统是一台Lte网络仿真器,它能提供用户设备(Ue)芯片组以及满足3GppRel-8&9标准的、具备Lte能力的终端在设计、研发和测试等阶段所需的全部工具。

来自7Layers的interLab测试解决方案Lte-USim/USat可验证具备Lte能力的设备与tDD和FDD两种Lte网络的互联互通性能,以及在通用集成电路卡上各自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和应用工具箱(USat)应用。它覆盖了3GpptS31.121和tS31.124Rel-8/9测试规范,并且它是GCF和ptCRB列出的测试平台。

通过与艾法斯合作,7Layers已成功地将艾法斯的7100整合到它的interLab测试解决方案Lte-USim/USat中,用于Lte相关的测试用例,同时还在推进测试场景包的更进一步扩展。这将使用户能够将UiCC一致性测试从各种昂贵的测试系统转移到更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之上,即使得UiCC测试在研发期间就可进行。借助于一个直观的图形化用户界面,所有涉及到的测试设备都可简洁地控制。高度的自动化提供了符合3Gpp标准的非常一致性的结果,这是获得GCF和ptCRB认证所不可或缺的。

molex与altera和Gennum合作演示100Gbps实施技术

全套互连产品供应商molex公司日前宣布与altera和Gennum两家公司合作开发28Gbps极短距离(VeryShortReach,VSR)互连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于3月6日至8日在美国光纤通讯展览会及研讨会(oFC/nFoeC)中举行的光学互连论坛(oiF)“互用性2012-实现高速动态服务”(interoperability2012-enablingHigh-SpeedDynamicServices)上演示。

这项演示在2km单模光纤上利用molex的硅光电收发器和zQSFp+互连系统来测试28Gbps传输技术。通道内含有在专为支持最高带宽密集通讯系统而量身定做的alteraStratixV®GtFpGa内以28.05Gbps传输的pRBS31数据。而后,数据将通过molexzQSFp+连接器传输至Gennum时钟和数据恢复(clockanddatarecovery,CDR)集成电路,在插入损耗为12dB的GennumVSR主机通道上进行传输。CDR的重定时输出会传输至molex1490nm4x28G光收发模块(opticaltransceivermodule),使光学数据通过2km单模光纤返回其接收器。在接收方向上,数据流将以倒序方式通过级联模块,并在pRBS31终止。alteraFpGa内的错误检查器将校验经由系统的整个传送和接收数据路径运行,确保无差错。其中一个GennumCDR输出会在tektronixDSa8300数字采样示波器(DigitalSamplingoscilloscope)上显示电气数据眼图(dataeye)。

千兆家庭将在2013年成为现实

2012年3月9日,领特公司(Lantiq)首席执行官Christianwolff在CeBit全球会议上阐述:千兆家庭将在2013年成为现实,而家庭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通信技术的一种智能混合之道将成为其推动因素。

在家庭之中,对带宽的需求持续不断地增长。平板电脑、智能手机、pC、网络存储设备(naS)、电视和游戏机都需要可靠且快速的高数据流量。所有的这些设备都相互连接并联到互联网中,当添加了云计算和HDtV/iptV流媒体服务时,宽带网络中的数据需求将爆发。

为了应对这种豁然增加的数据需求并避免仍然存在的连通瓶颈,一种无线和有线技术的智能组合方法将成为促进千兆家庭的解决方案。在室内,最新成套的wi-Fi标准,以及最近由itU-t确立的家庭有线网络的标准G.hn,可以帮助用户及其设备带来空前的高宽带数据服务。在室外,一种高速且成熟的、集合了光纤、VDSL、vectoring和bonding的组合将支持千兆家庭和持续增长的带宽需求。Lantiq公司相信通过将这些技术智能地组合在一起,千兆家庭将在2013年成为现实。

Synopsys为更快速的SoC验证推出下一代验证ip

亮点:

--SynopsysDiscoveryVip加速和简化了最复杂系统级芯片(SoC)设计的验证工作。

--SynopsysDiscoveryVip为复杂的SoC提供更强大的性能、纠错和覆盖率管理功能,并易于使用和集成。

--SynopsysDiscoveryVip完全采用SystemVerilog写成,包括对UVm、Vmm和oVm的原生性支持,并与所有相关验证环境兼容。

--SynopsysDiscoveryVip支持所有主流的仿真器。

--DiscoveryVip所附带的协议分析器protocolanalyzer使工程师能够在设计中快速地理解和识别协议,并进行纠错。

电子器件和系统设计、验证和制造软件及知识产权(ip)供应商新思科技有限公司(Synopsys,inc.,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代码:SnpS)日前宣布:推出基于全新VipeR架构的Discoverytm系列验证知识产权(Verificationip,简称Vip)。它完全采用SystemVerilog语言编写,并对UVm、Vmm和oVm方法学提供原生性支持;因此DiscoveryVip为加快并简化最复杂系统级芯片(SoC)设计的验证工作提供了内在性能、易用性及可扩展性。DiscoveryVip系列包括协议分析器protocolanalyzer,即一个独特的协议感知纠错环境。

DiscoveryVip支持所有主流的仿真器,并提供超过其他商用Vip多达4倍的性能;其配置、覆盖率和测试开发能力,可用于提高ip和SoC产能。下一代的VipeR架构在以协议为中心的验证和SoC层验证领域内为未来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SpringSoft推出第三代侦错平台Verdi3

大幅提高验证生产力

eDa厂商SpringSoft公司3月5日发表该公司第三代自动化iC设计侦错产品。新的Verdi3产品让用户借由自定功能、定制环境以及增强工具间的互操作性来建立完整的iC侦错平台,该产品同时也具备新一代软件架构以增加产品效能与容量的提升。

为了解决日益复杂的数字iC设计与验证环境,现有的侦错解决方案必须重新设计,使iC设计调试程序可以更符合目前工程师所使用的iC功能验证环境,进而帮助工程师提升工作效率。SpringSoft所提出的全新Verdi3iC设计侦错平台较上一代产品提升2倍的性能、降低30%的数据库储存空间、更弹性化的定制环境及更容易整合与提供使用者可以自制工具的Verdi协作应用平台(Verdiinteroperableapps(Via)platform)等新功能,提供了更有效率以及可靠的iC设计侦错环境,帮助使用者克服日益复杂的iC设计与验证环境。

SpringSoft的旗舰产品Verdi在过去几年被全球数以万计的工程师所采用。通过加速对于复杂iC与SoC设计工作的彻底了解,进而自动化,缩短了一半以上的侦错时间,这个全功能的系统通过独家的数据库与分析引擎,使长时间的行为追踪自动化;提供全套设计视野,使设计具体化并且帮助分析因果关系;还运用专利技术揭露设计、断言(assertions)与系统测试(testbench)之间的功能运作与互动。

使用Verdi3设计你的侦错环境

工程师可以针对工作的需求设计个人化的Verdi3环境,从此例中可看出,用户可将逻辑电路与低功耗仿真的信息同时显示于同一窗口中。

第三代侦错平台

SpringSoft在新一代iC设计侦错的领导产品配备了全新的外观与用户接口以帮助用户提升工作效率。在上一代产品中(下图左),使用者必须开启多个窗口查看低功耗iC设计侦错所需要的功耗与逻辑仿真的信息。而在新一代的Verdi3(下图右)中,使用者可以将所有相关的信息快速的在单一窗口中查看与操作。

aptinaa-pixHS™高速BSi技术令新型高性能

智能手机摄像头成为可能

aptina是CmoS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服务于众多tier1(一级)移动设备制造商和oem。公司3月14日宣布推出采用aptina™a-pixHS™技术的8百万像素(mp)aR0833图像传感器。新型1/3.2”英寸光学格式、1.4微米像素传感器可以30帧每秒的高速捕捉8百万像素传感器全分辨率。aptina的新a-pixHS™技术融合了aptina的背照式(BSi)像素技术和先进的高速传感器架构,实现了很多创新功能。其设计目的是实现低z高度(z-height)摄像头模块,以达到oem和移动设备制造商的需求。具有非凡性能的aR0833为众多移动设备(包括日益扩大的智能手机市场)提供了增强的图像捕捉能力。据technoSystemsResearchCo,Ltd.预测,智能手机市场在2012年将增长33%,到2015年将占所有手机出货量的65%。

BSi和高速架构的强大组合令拥有非凡弱光性能和卓越强光性能的新型超快响应摄像头成为可能,使摄像头能以零快门时滞和更低的滚动快门杂音捕捉图像。零快门时滞消除了按下相机快门按钮和实际捕捉图像之间的延迟。

CeVa与Dirac合作为CeVa-teakLite-iii架构

提供扬声器校正音频后处理技术

硅产品知识产权(Sip)平台解决方案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内核授权厂商CeVa公司和高端音频技术专业厂商DiracResearchaB宣布,两家公司合作提供用于32位CeVa-teakLite-iiiDSp的先进扬声器校正功能,瞄准移动、家用和汽车应用。Dirac技术拓展了CeVa在低功率、高性能音频平台方面的领导能力,而该解决方案已获一家顶级音频芯片供应商采用。

DiracHDSound解决方案是一种混合相位扬声器校正技术,能够优化声音系统的瞬时再现,实现最佳的性能和清晰度。这款软件产品现已针对CeVa-teakLite-iii架构的原生32位处理能力而充分优化,能够确保实现高成本效益的低功率和低系统开销解决方案,即使在受限的系统内也不例外。在2012年2月27日至3月1日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mobileworldCongress移动通信大会上,两家公司在CeVa展位上展示这个组合解决方案。

edwards在SemiConChina2012展会上

展示先进真空技术

真空设备和服务供应商edwards公司参加于3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中国国际半导体技术大会(SemiConChina2012)。其真空技术有助于减少污染、能耗和运营成本,涉及行业广泛,包括半导体、LeD、太阳能,以及平板显示器(flat-paneldisplay,FpD)领域。

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篇6

突发事件如果应对不正确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科学的针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决策将对应急救援起到重要帮助。本文先分析了目前突发事件应急决策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物联网对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作用,并对基于物联网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物联网;突发事件;应急决策

0引言

我国是一个易受自然灾害的国家,同时各种突发事件出现的频率也很高,针对突发事件的紧急救灾工作可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当前的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准确,快速地通报灾害信息,争取抢救时间,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基于物联网的应急决策体系可以在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应急决策的效率,极大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1突发事件应急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突发事件可以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所以为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以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应对紧急情况的方法是非常棘手的,有以下几个原因。

1.1突发事件的发生难以预测

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很多突发事件很难预测,它的发生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另一方面是有些突发事件可以被预见的,但只能又很短的时间留下来处理这个事件,所以处理难度也很大。不可预测性使紧急应急救援工作往往被向后推迟一段时间,使得正确的抢救不及时到位,在此期间突发事件的后果也日益恶化,从而使救援工作更加困难。

1.2突发事件发生的情景信息没有及时得到获取

紧急情况下情景信息对于救援决策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决策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调度应急救援资源,寻找最佳的救援策略。如果交通路况允许的基础上,决策者可以调整救援车辆或装载车行走路线,根据地理环境,选择最佳的救援位置等。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突发事件情景信息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紧急救援各个部门的联动协同工作没有做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3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数字化信息程度还很低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拯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关键是尽快的作出正确的决策。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对于突发事件决策支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好得应急预案包含了一个简洁明了的方式和相应的救援措施,这是救援部门进行的重要依据,对于应急预案的数字化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2物联网对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作用

2.1有效解决信息和共享的问题

物联网能有效地解决信息的传播,传输,共享的问题。如果是灾害天气,当地的气候也许会对地面通讯和交通信息、传输和共享造成很大困难。物联网系统能应用终端网络收集、传输、集成和传递信息,从而实现信息有效共享,为灾害救援提供重要帮助。

2.2有效解决应急信息系统性问题

有效解决应急信息系统性问题。物联网的定位、收集、传输技术支持下的应急决策信息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信息缺失、时滞、阻塞、局限等问题,使应急信息更加完整、系统,避免信息失真,提高应急决策的效率。

2.3有效解决应急信息网络协作问题

应急信息网络的协作问题也是个重要问题。物联网定位于收集和传输技术,可以支持应急决策信息平台,应用物联网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信息丢失、延迟、阻塞和限制等问题,避免信息失真,提高应急决策效率,对于应急决策有很大的帮助。

3基于物联网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体系建设

3.1发展物联网及相关的信息技术

现在需要重点建设物联网传感网络,传输网络,应用网络这三个方面。目前我国自主开发正在实施的独立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对于应急决策有很大的帮助,该系统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的,稳定的,先进的技术体系,使用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把重点放在手机,pC等终端设备和技术对于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该技术体系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于应急决策有很大的帮助,但相关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3.2加强应急数据系统的建设

目前,应急决策需要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连接各级应急决策机构,准确地收集系统所需的基本数据,并保持数据库不断地补充和更新。气象,地质,医疗,交通等相关职能单位及应急决策系统必须实现及时更新,为确保专业数据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3.3完善应急决策相关的计划和方案

制定应急资源配置和应急行动发展的总体规划、程序规范和安全方案。在总结过去的经验和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所有的可能性,以及制定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帮助,结合事故和灾害的紧急性和特殊性来指定方案,使应急方案和应急计划能适应工作的进展。

3.4强化应急决策信息共享与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

建立应急决策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连接到各省,各部门和各重点企业的应急决策信息系统和其他系统资源,实现跨区域的应急决策信息对接。确保应急信息平台在不同层次和同一级别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协作和信息共享。加快应急决策信息的标准化,以确保每一个平台,各级各部门之间信息在一个统一的标准格式或规范下进行共享,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的有效信息传输,以确保应急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5加强培养基于物联网的应急决策相关的信息人才

应急决策的相关人才需要的知识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应急决策的制定对相应人员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有相关的专业技术和很高水平的理论知识。为了培养这些人才,我国应加强政府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高等院校有针对性的培养应急决策相关信息的人才,开设有针对性的相关课程,政府提出有利的政策,加大对相关专业研发投入,政府和高校共同培养应急决策人才,并且不断加强对社会人才进行的相关培训。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将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领域,将对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灾害损失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杨继东,黄卫东.物联网在应急领域的应用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1(Z1)

[2]高昆,马林艺,王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急管理平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1)

[3]范厚明,赵彤.我国突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物流配送机制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篇7

按照物联网技术体系,物联网主要包含四个逻辑层:感知与控制层、网络层、平台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四大逻辑层共同构建起物联网超万亿级的市场前景。

感知与控制层:通过从传感器、计量器等器件获取环境、资产或者运营状态信息在进行适当的处理之后,通过传感器传输网关将数据传递出去;同时通过传感器接收网关接收控制指令信息,在本地传递给控制器件达到控制资产、设备与运营的目的。在此层次中,感知及控制器件的管理、传输与接收网关,本地数据及信号处理是重要的技术领域。

通信网络层:通过公网或者专网以无线或者有线的通讯方式将信息、数据与指令在感知控制层与平台及应用层之间传递。主要由运营商提供的各种广域ip通信网络组成,包括atm、xDSL、光纤等有线网络,以及GpRS、3G、4G、nB-iot等移动通信网络。

平台服务层:物联网平台是物联网网络架构和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它不仅实现对终端设备和资产的“管、控、营”一体化,向下连接感知层,向上面向应用服务提供商提供应用开发能力和统一接口,并为各行各业提供通用的服务能力,如数据路由、数据处理与挖掘、仿真与优化、业务流程和应用整合、通信管理、应用开发、设备维护服务等。

应用服务层:丰富的应用是物联网的最终目标,未来基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类群体将衍生出多样化物联网应用,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根据企业业务需要,在平台服务层之上建立相关的物联网应用,例如:城市交通情况的分析与预测;环境状态的监控、分析与预警(例如:水质、风力、滑坡);健康状况监测与医疗方案建议等等。

物联网平台处于物联网四个逻辑层中平台服务层这一环,是物联网产业链的枢纽,是万物互联的关键平台层,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是撬动物联网生态的关键,是实现物联网价值的核心环节。

它向下接入分散的物联网传感层,汇集传感数据,向上面向应用服务提供商提供应用开发的基础性平台和面向底层网络的统一数据接口,支持具体的基于传感数据的物联网应用。

按照逻辑关系从下层到上层提供四大功能,物联网平台又可以将其分为终端管理(Devicemanagement)、连接管理(Connectivitymanagement)、应用支持(applicationenablement)、业务分析(Businessanalytics)等四个平台。

Dmp(Devicemanagementplatform)是设备管理平台。主要对物联网终端进行远程监控、设置调整、软件升级、故障排查等一系列等功能,并通过提供开放的api调用接口帮助客户进行系统的集成在整套端到端m2m设备管理解决方案中,整体报价收费。可以认为Dmp主要面向设备的开、关、停等基本状态的控制,或实时的物联网设备警告等不涉及物联网上层应用场景的设备管理。

Cmp(Connectivitymanagementplatform)为连接管理平台。一般运用于运营商网络上,具体来说连接的是物联网Sim卡。该平台可以实现对物联网连接配置和故障管理、保证终端联网通道稳定、网络资源用量管理、连接资费管理、账单管理、套餐变更等。

aep(applicationenablementplatform)是上层的业务使能平台。该逻辑层是结合了上层的应用场景,为开发者提供成套应用开发工具(SDK)、中间件、数据存储、业务逻辑引擎、第三方api接口等功能。我们可将其理解为结合应用场景的系统开发平台。随着企业在行业中对业务经验、所涉及技术的持续积累,平台的竞争力将逐渐从连接能力转移到平台的多场景化的业务能力。

Bap(Businessanalyticsplatform)可被称为业务分析平台。该逻辑层包含大数据服务和机器学习两个主要功能。将汇集在云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其可视化。而机器学习是将沉淀在平台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训练,形成具有预测性的、认知的、或复杂的业务分析逻辑。在未来,机器学习必然将向人工智能过度。

作为物联网产业链关键环节,物联网平台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都争相追逐这个风口,进入2018年,这种热度持续增高,并愈演愈烈,一个全球化的万物互联时代即将到来。但从目前国内行业现状来看,每家平台提供商由于其自身发展状况及优劣势,到目前为止,几乎很少有公司在业务上同时涵盖四个子平台。

比如,BatJ布局物联网平台主要是基于自身传统优势包括云、大数据、硬件管理平台等,打造第三方生态系统同时发挥自身优势。腾讯有QQ物联和微信智能硬件两大物联网平台,巨大的用户数量和社交属性是腾讯物联网平台核心优势。阿里巴巴针对物联网业务整合了智能云、淘宝众筹和天猫电器城,组成智能生活事业部,天猫电器城与淘宝众筹能帮助智能硬件开发商解决市场销售难题。

几大互联网巨头做物联网业务思路相似,硬件联网作为基础第一步,开放数据与生态、技术与接口,构建产业链协同的生态系统。在打造物联网平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BatJ最大的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巨大的用户基数和设备接入数量,因此其物联网平台更多体现在设备管理平台Dmp和连接管理平台Cmp的功能,而业务aep和Bap的功能比较少涉及。

中国三大运营商目前也高度重视物联网平台的发展,但受限于技术上和设备上的局限性,他们则更多侧重在连接管理平台Cmp的发展。2015年7月Jasper与中国联通合作的ControlCenter物联网管理平台正式推出,集聚了api集成功能、生命周期管理、灵活资费计划、设备列表功能、网络诊断功能、自动化引擎和账单及报表功能七大功能。2014年11月中国移动正式物联网开放平台——onenet,提供从底层iaaS连接到上层应用的全套解决方案。2016年7月15日,中国电信与爱立信签署了物联网连接管理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携手共建物联网全球连接,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全球物联网连接服务。

国内初创物联网平台公司也多以设备管理平台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智能硬件行业应用软件开发难、研发成本高、开发时间长、销售周期长的困难,助力其他智能硬件厂商设备联网,提高生存能力。其中又以机智云、艾拉物联等几家较为成熟。资料显示,机智云成立于2005年,在成立之初主要业务是为北美高科技企业提供软件研发服务,它主要为开发者提供自助式智能硬件开发工具与开放的云端服务。可以看出,机智云对于行业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通过提供简单的、傻瓜化的工具、不断增强的SDK与api服务能力来降低物联网硬件开发的技术门槛,降低研发成本,让更多的开发者共同参与,所以其服务功能主要集中在设备管理(Dmp)方面。

中国物联网aep、Bap平台渐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物联网平台更深层次的应用开发和业务分析平台,aep、Bap平台在中国尚在起步阶段,未来市场将达千亿级别。

和国外厂商相比,中国物联网应用支持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起步较晚,但已有厂商逐步意识到了物联网平台更深层次的作用和意义,并已逐渐进入到这个应用开发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的阶段,其中又以和而泰的C-Life大数据综合计算服务平台最为代表性。

C-Life平台应该算是目前国内物联网平台领域在aep和Bap方面发展的最为超前的平台之一。不同于其他平台只是对单一数据的积累和计算,C-Life平台基于ai的场景数据整合服务能力、产业通道数据定义与数据垂直管理运营能力,更注重于多维度数据的打通和跨场景数据的打通,并且基于这些多维数据进行深度融合计算,提供家庭场景服务和全行业服务。目前C-Life平台已经能够提供覆盖家庭全场景的智慧家庭服务,及辐射校园、农业、养老、水务、酒店、地产、美业、医疗、家电、制造等各行业解决方案,赋能全行业。

以C-Life服务家庭睡眠场景为例。虽然市面上已经有很多类似智能睡眠系统,但大部分都只是简单的根据主人发出指示睡觉配合关灯光窗帘等动作,基本没有数据分析那一环。而C-Life在健康睡眠方面,已经可以做到,只要有人上床睡觉,就可以通过接入平台的睡眠监测器监测到,并通过强大的多维度数据综合计算能力,联动打通了空调、香薰机、加湿器、台灯等智能硬件设备,让这些设备根据外部环境主动调节室内温湿度、光线等,从而打造最舒适的睡眠环境,同时,通过睡眠监测器还可以监测用户心率、呼吸率、翻身次数、打鼾、咳嗽等睡眠情况和睡眠质量,结合睡眠数据和医疗专家评估,形成睡眠监测报告,并给出涵盖美容、饮食、健康、运动等方面定制化睡眠改善建议。

正因为C-Life平台已经逐渐体现应用使能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的能力,及能够针对行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行业解决方案,C-Life在全产业链上也拥有非常多的合作伙伴,包括Ge、伊莱克斯、惠而浦、华为、海尔、电信、华润、碧桂园、海信、百果园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同时在内部还设立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实验室,研究传感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以便更好的发挥上层深层次业务分析平台的能力。

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篇8

makerFaire是由美国make杂志社于2006年创办的全球创客的盛会,其足迹已遍布全球上百个国家。2012年,makerFaire正式登陆中国深圳。

本次深圳制汇节的一大亮点是飞思卡尔的大篷车。6月19日,飞思卡尔公司正式宣布,以“internetoftomorrow巡展――驶向智能未来”(iott)为主题的大篷车科技创新之旅在深圳正式启动。接下来,“全副武装”的iott大篷车将以深圳为起点,展开为期9个月、覆盖全国26个城市的巡展。

记者登上了iott大篷车。大篷车的内部空间比记者想象的还要宽敞。车厢的四壁按不同的主题被布置成不同的展区,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能源等。每个展区都以视频、实物、文字等形成展示了飞思卡尔公司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iott大篷车除了具备移动的展示功能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变身为一个小型的能容纳30人左右的培训教室,为飞思卡尔的合作伙伴、用户、学生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演示。

从6月19日开始,iott大篷车要在深圳停留三天,不仅会参加像制汇节这样的大型活动,吸引更多对物联网有兴趣的参观者,还会开进像华为、中兴通讯这样的大型企业,举办定向的方案展示和培训。

据飞思卡尔亚太区市场营销总监曹跃泷介绍,iott大篷车去年在美国举行的aRmtechCon上惊艳亮相,之后开始了长达2.3万公里的美国境内的旅程。今年,iott大篷车驶入了中国。中国也是iott大篷车全球之旅的海外第一站。“iott大篷车创造的移动iot环境汇聚了飞思卡尔及合作伙伴的多种产品和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数据放大器、汽车aDaS、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健康医疗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展示了从最小的微控制器到最复杂的网络基础设施的覆盖广泛的解决方案。”曹跃泷介绍说,iott大篷车设有车载培训室,能为创客和年轻的企业家提供物联网安全方面的培训。

如今,从芯片厂商到系统厂商,从硬件厂商到软件厂商,都纷纷涉足物联网领域。物联网生态圈正在逐渐形成和扩大。有的厂商致力于提供物联网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有的厂商则将物联网与大数据解决方案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物联网产业链上,飞思卡尔的定位十分明确,即提供全面覆盖边缘节点、网络和云计算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厂商。“飞思卡尔正积极推动物联网安全标准的制定,同时也了自己的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并面向智能汽车、智能工业、智能医疗和楼宇自动化等应用场景推出了相应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曹跃泷表示,“飞思卡尔全面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覆盖从aDaS驾驶员辅助系统、车联网到个人医疗健康,甚至高能效基站的多个领域。”

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篇9

2014年6月4日下午,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5-m28会议室,由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家电模具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模具工业协会联手研讨互联网时代模具企业转型革新的盛会热烈举行。在庆祝海尔集团成立30年之际海尔模具公司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在如何面对互联网速度与个性化,2014年的DmC展会上来自海尔模具的四位专家就互联网时代模具企业的转型、云制造下的智能系统装备-imF、云设计下的系统构建-iCD和云运营下的客户数据管理-mim等四项议题做了精彩报告。

展望未来模具企业发展模式,海尔模具显然是行业乃至全球市场的领先者,正如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所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以海尔模具与时俱进,充分嫁接现代网络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成果,积极推动传统模具企业向更高层次转型,那就是建设“模具生态圈”。正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海尔模具率先打造互联网时代模具企业转型的创新开放平台,海尔模具从单品的模具向高端装备产业族群转型,从传统的制造企业向云端经营模式升级,集合了包括模具、自动化装备、智能机器人、智慧工厂系统、智能制造生产线、物联网、生态科技在内的生态圈体系。

为此,海尔模具推进了四项标志性工程,一是在上海创建了智慧装备云网中心;二是在哈工大建立了海尔-哈工大科研中心;三是在青岛建立占地280亩的模具装备产业园;四是在海外并购了位于奥克兰的海尔Fpa装备解决方案中心。

目前,海尔模具建立了开放的研发、制造体系,现有工程技术人员700余人,建筑面积15万m2,拥有世界一流的加工设备200余台,其中数控加工中心100余台(五轴数控加工中心23台)。在海尔模具统一的标准规范下,越来越多的设计、供应链、加工资源凝聚到一起,组建生态圈平台,使模具作为“工业之母”成为创新产品的孵化之源。在模具研制、外观工艺、快速共创验证、核心模组等方面,海尔模具创建了领先的模具工程解决方案。与时代互动的海尔机器人更是集智能制造装备、智慧工厂解决方案、mim模具信息管理系统和生态科技解决方案于一体,使设备网络、信息网络和价值网络得以全面整合,人机交互的创新体验成为理想。

系统建设:海尔mim模具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推出,这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面向全行业模具用户的模具大数据平台,可以高效帮助用户提升模具管理水平,引领行业信息化变革,为模具全生命周期管理带来福音。“将烦恼抛到云端,做回自己时间的主人”,海尔模具自信地表示。

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篇10

边缘计算是一个难题。由于传感器、本地决策、多协议兼容性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大部分的物联网项目未能进展到概念验证的阶段

缺乏成熟的物联网平台。往往看到的只是供应商向我们展示的丰富多彩的小部件、图标等可视化的创意界面。真正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的物联网平台还太少

软件与硬件结合。物联网oem(传感器和网关制造商)与软件供应商的强强结合,才是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关键。

无数物联网科技公司都试图在这三方面取得突破,北京桂花网科技有限公司(Cassianetworks)也是其中之一:深耕物联网领域多年,以其核心产品蓝牙路由器及物联网控制器,扩展了蓝牙技术的功能与范围,共同构造出一整套基于蓝牙的物联网平台,为多个行业领域提供成熟完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