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2:04:33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篇1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2007年1月26日在北京举办的“2007中国信息化发展高峰论坛”上,政府官员、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一致认为,2007年将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启动年,是我国信息化上新台阶的关键一年。我国信息化建设将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信息系统在企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化也逐步深入到了企业业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在向深度应用方向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已经从分散的、局部的业务处理系统向全面的、一体化的、深度整合的业务系统方向发展。由单纯的事务性处理向支持内部管控、绩效以及业务决策的应用方向发展。如何使企业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企业决策者面前的一项课题。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从每一个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信息化建设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在企业的每个层面上识别信息资源和获利机会,并借以构建新的竞争优势。由于我国很多企业尚未掌握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缺乏考虑,因此很难在推进本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好总体规划,这就直接影响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施。另外,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的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而许多企业缺乏这方面的考虑。

2.企业信息化建设未能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相结合,缺乏针对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使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以后成效甚微。另外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缺乏大量的熟悉企业特点,熟悉企业业务流程,熟悉区企业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进程。因此,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后效果不理想。

3.信息孤岛、信息建设分层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中国相当一部分企业信息化的初步实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企业过分偏重单纯的eRp(企业资源管理)、CRm(客户资源管理)等软件,对于企业的各种资源缺乏充分地整合,企业管理和运营水平可能提高了,但也形成信息、资源、应用的孤岛。还有一些企业信息化从起步开始就是分头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往往是企业各部门根据当前业务发展需要,先小范围进行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结果造成部门内部已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但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形成了像生产、财务、人事、销售等信息孤岛。信息孤岛造成资源无法共享、信息资源闲置,而且为企业未来信息化的升级换代也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也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总的来看。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是“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相对薄弱的。

4.信息化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

我国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明显的重硬件轻软件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有不少单位重视对硬件设备的投资却忽视软件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致使许多一流的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却是二流乃至三流的软件系统;另一方面,更多的单位将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软硬件系统的构建,而忽视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这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致使耗费巨资构建的系统成为没有信息运行的裸网。我国许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系统建设告一段落后就不再花费心思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导致许多单位的系统中存放的始终是过时的信息,基本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促进作用。

5.信息化建设后劲不足

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很早就进行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在当时环境下,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是从零开始,没有成熟的硬件设备,硬件价格高;另一方面,企业在上信息化系统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在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实质上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手段,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能力,企业信息化的根本问题在于通过高效技术手段辅助企业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信息化不等于计算机化、网络化。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出现盲目投入,从而导致投入大,收效小,从而产生惧怕推进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情绪。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后劲不足。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企业应如何应对上述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1.信息化建设要与管理流程的相结合

随着信息系统在企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化也逐步深入到了企业业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原有业务或管理流程与信息系统流程不适应的情形时有发生,流程重组、流程管理也就随着信息化的深入而摆上了很多企业的日程表。

企业所处的生命发展周期不同,面临的问题也千差万别,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和流程管理水平都是不一样的。信息化建设和流程管理怎么更好地结合起来,每个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

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一般可以分为生存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在不同的阶段,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化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企业在成立初期,关注的重点一般是以业务管理为主,企业对信息化的要求不会太高,有一些单项管理的软件把一些最核心的业务管起来就满足需要。当企业过了生存阶段,就会逐渐向经济化管理阶段迈进,进入发展期和成熟期。处在这个阶段的企业,就需要有信息化的规划需求,要结合自身在行业所处的地位和长远发展战略,可以借助一些咨询机构,从经营策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诊断和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力度和深度。信息化规划要既不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又能适应未来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需要,立足于企业发展的时机,采取相应的信息化发展策略。

一般来说,对于那些处于增长阶段中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一些计算机分散的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在数据集成上下大功夫,建设好高档次的数据环境,综合地利用好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从而进入企业和信息化的成熟阶段,重建新一代的信息系统。而对于信息化手段很少的企业,应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抛弃原有软件,重新进行信息化规划,进行较高起点地建设信息系统。应做到加强信息需求分析,搞好总体规划设计,综合地用好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应用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同时,还要重视业务人员的信息化文化考核与培训,以便能用好新的信息系统。

2.利用协同平台软件让企业信息孤岛连通起来

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和运营水平,但又产生了信息、应用、资源三大孤岛问题。由于过去传统软件开发是单项应用的开发,共享性、协同性、个性化差,大多专注于对单个或局部资源的管理,而缺乏有效的平台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因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要把这一个个孤岛有效的连通起来,就必须特别强调协同。在这意义上开发出的软件就是新一代协同软件。新的协同应用的重点就在于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协同平台软件的发展,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协同应用的功能,而且向用户提供了一种选择,在协同平台的基础上将其他分散的企业业务系统整合起来,获得互动、整体的效益。企业各种业务管理系统,都与协同平台相互连接,通过协同平台作为枢纽,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企业可以通过协同管理系统平台和标准的二次开发数据接口,可把如eRp、CRm、HR等信息系统系统整合起来,互联互通,高度共享。通过信息系统关联,整合信息孤岛。

3.做好信息化系统建设后的维护与更新工作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单位运作状况随时加以维护与更新。在成功完成信息化系统建设之后,并不是就完结了,企业还要对系统进行很好的检查与维护。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往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很多企业是分阶段和分模块建设信息系统,因此,需要借助信息化评估的手段,定期对企业的信息化状况进行检查,适时的检测其是否是按照企业的规划进行发展,实施中有没有出现偏差的地方,从而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持续地,充分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对已经完成了阶段性的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来说,没有对系统做进一步大的投入和改进,同样也需要做检查维护工作。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企业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因此原有的信息化系统有可能在有些环节不再适合企业的发展,这时就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及时监测,发现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对于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也同样需要对其信息化的建设进行检查维护,通过监测可以测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其预期的目标是否一致,是否能在计划的时间周期和项目预算费用中完成信息化建设,及时发现问题,减少信息化建设失败的概率。

4.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培养自己的Cio(首席信息官)

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特别是在信息化规划、设计阶段,更需要高层领导积极参与。他们是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对企业方向和体系变革最具发言权。此外,很关键的是企业各部门的资源整合和利益平衡,需要借助企业高层权威进行协调和统筹。但往往一把手被各种纷繁的事物所困扰,无暇过问,致使企业信息化流于形式,不能解决企业真正的问题。这样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急需一位可以负责一个企业信息技术和系统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企业可以培养自己的Cio(首席信息官),让专业的信息主管获得授权,全权代表“一把手”或作为“一把手”的助手,行使主导企业信息化规划与建设之职。企业要重视Cio培训,发挥Cio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培养一大批既精通信息化理论又熟悉信息技术实际应用的Cio是企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总之,通过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企业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的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以四:管理流程“驱动”信息化[J].信息系统工程,2006,(4)

[2]吴克忠:让信息孤岛连通起来[J].信息系统工程,2006,(1)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篇2

abstract:theenterpriseinformation'sgoalisenhancingtheenterprise'sproduce,management,decision-making,efficiencies,thelevelandtheeconomicefficiency,enhancingtheenterprise'scompetitivepower,throughtheinformationtechnology'sapplication.thisarticleelaboratestheenterpriseinformation'sactualcontentandthequestions,analyzesthecountermeasure.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问题 对策

Keywords:enterpriseinformationquestioncountermeasure

作者简介:李丹祥,男,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10502班。

企业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效率,获取信息经济效益的过程,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它包含了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决策等过程的效率、水平与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由于企业信息化是把大量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科研与经营,并通过信息技术,改善和强化了企业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产生冲击,带来了变革。所以,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发展相融合,会不断提升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理念的创新,加速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具体上讲企业信息化应包括:市场营销信息化,办公管理自动化、信息化,事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从信息化深度来讲有这样几个层面:事物处理、分析处理、支持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

由于每个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不同、方向不同,所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点也不同。但总的来说企业都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

概括上讲企业信息化可以分为以下四点:

1、建设企业信息网络。企业信息网络是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在原有的企业局域网的基础上,用internet技术改造成内联网(intranet)和外联网(extranet),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2、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各种手段以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3、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这是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

4、信息技术普及教育。提高企业员工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文化素质。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断层难补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断层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断层、信息对接断层和复合人才断层3个方面。首先,山于企业信息化投入和运用不均衡,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即企业在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做得较好,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薄弱,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基本空白;其次,信息化在企业内部的分头建设造成软件对接难,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再次,现有的企业信息化人员中,大多并不懂得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埋头于数据库、JaVa等计算机技术,无视企业需要,而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人才又缺乏it知识,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2、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民效

一方面,由于我国很多企业尚未掌握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自身发展战略缺乏长远通盘考虑,从而很难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好整体规划,影响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施,造就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规模小、时效短的现状。另一方面,局限于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存在偏差。有些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及销售模式中,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急功近利,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

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的效益,但一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这样显然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凡此种种,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企业信息化的持续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3、企业信息化建设脱离实际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使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以后成效甚微,反而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投资的浪费。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缺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来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进程,对于信息化技术照搬套用,缺少系统的需求分析,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没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后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影响和阻碍其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管理理念、人才问题、购买能力、基础条件和企业等几个方面。这里除人才问题需要一个较长时期外,其他问题都能在短期内解决,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指日可待。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企业本身的事情,它涉及很多企业,甚至很多行业,是一个全社会、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在信息化道路上,企业既要按照信息化建设的一般步骤进行操作,又要根据自身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进行有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的有效运作和参与市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开发企业信息资源,这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归宿;再次就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开展信息化教育,开发出适合本企业的集成化信息系统。

要搞好企业信息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增强企业决策者信息化意识,培养信息化人才

企业各层领导要深入了解信息化的实质,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要参与到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中去,并适应企业信息化要求,对于原有的业务流程、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等进行持续的调整。要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认识,将思想统一到信息化建设上来。企业信息化是一场全方位的创新和变革,首先需要决策层带头深化信息意识,然后才能带动员工参与其中,这样企业信息才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为更好适应发展,企业应广招贤才。作为信息网络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如商务交流、市场营销、贸易理论、相关法律与惯例等。

2、改革机构,保证资金投入

组织机构是否合理,严重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由于不同企业成立的特殊背景,使得企业的组织机构总是缺乏科学性,因而改革企业随意性强的机构,理顺其业务流程,保证信息化系统数据能通畅传输,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基础环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奠定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投资。信息化建设中投入的资金产生的效益可能是直接的、间接的、有形的、无形的、宏观的或微观的,但都不能及时得到效益回报。企业活动不断,信息流动与产生也不断,要使其能正常运行,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必要的资金投入,后续投入是企业信息化不断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一定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太大,是无底洞;二是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只要购买技术设备,安装使用就可以了,不必再做其他投资。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如果企业不愿在信息化建设上作必要的投资的话,必将会被经济社会淘汰。

3、建立企业信息主管制度

信息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应该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因此,企业应当设有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职位,把他当作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保证Cio有充分的行政权力,能负责信息技术机构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直接领导企业的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与信息化有关的部门。

4、组建专职机构,进行总体规划

信息化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的工作原则,组建专职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总体规划。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机构只有具有高层次的综合职能,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因此,这个部门不能简单地由某个科技或规划部门兼管,应该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独立的部门,要懂技术、能管理、会规划三者合一,否则将很难开展工作。

5、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消除“信息孤岛”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有企业反映“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仍处于初级阶段,各个子网建设基本完成,但子网间仍未互通,信息孤岛仍存在”,还有企业反映“公司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信息系统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数据难以共享,存在信息孤岛,浪费资源,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不利于企业发展”。信息资源同能源、材料并列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信息化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信息化取得实效的关键。我们要纠正重网络建设、轻信息资源开发,即“硬件硬,软件软”的倾向。重点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减少以至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贾雅娟,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探[J]..太原科技,2004,(05)

[2]朱瑞萍,王伟东.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误区[J]..河南科技,2005,(10)

[3]杨敏,试论企业信息化建设[J]..太原科技,2004,(05)

[4]司青燕,许涛,李进霞.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成果纵横,2008,(04)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因此,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

1.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和采用企业重组理论建设,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简化,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2.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技术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为此,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要求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逐渐摒弃旧的工作方式,学习掌握先进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并按先进的规程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3.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对外交流,创造更多的商机

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特别是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环境的建立,为企业在网上做广告,利用网络宣传自己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环境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对外交流,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目前,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技术得到大量采用,企业如不加强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实现对外交流,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更好地介入国内外市场。

4.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建立信息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包括硬件购置、软件购置或开发、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长远大计,它的效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战略效益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就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为:(1)机构和业务流程的精简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2)实现无纸化办公、无纸化设计与创造,可以节约大量的纸张和相关费用,效益也非常显著;(3)采用信息技术后,可以大量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可以减少库存面积,减少人员及设备数量,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和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1.企业领导要转换观念,提高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视

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导是关键。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和组织实施,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企业的领导要了解、学习和掌握信息化知识,这样才能心中有数,把握大局。

企业管理信息化不单纯是个技术问题,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信息化的过程是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企业组织框架的重组,流程的再造,涉及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问题。强化管理和控制,势必要和一些习惯势力产生碰撞。所有这些,都需要企业领导坚定信心,并能身体力行。

2.加大资金投入

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保证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规模和水平。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推进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除政府继续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财政补贴,银行增加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贷款外,还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投资体系,全面增加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如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面向社会和企业内部筹集资金;积极创办企业信息化开发投资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广泛筹集民间资金等。

3.对现有流程进行适当的重组,建立适应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模型

在传统的劳动分工原则下,企业流程被分割为一段段分裂的环节,每一环节关心的焦点仅仅是单项任务和工作,而不是整个系统全局最优。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仅仅用计算机系统去模拟原手工管理系统,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要的是重组企业流程,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成为提高企业运行效益的重要途径。企业流程重组的本质就在于根据新技术条件下信息处理的特点,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作方式、组织的协调合作、人员的组织管理、新技术应用与融合紧密相关。企业流程的重组不仅涉及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包括观念的重组、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的重组。通过企业流程的重组,要达到以新的企业文化代替老的企业文化,用新的企业流程代替原有的企业流程,以扁平化的企业组织代替金字塔型的企业组织。可见,流程重组是一场革命,需要企业自上而下层层贯彻和实施推进。

4.配备企业管理软件,架构企业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构筑企业信息化网络;其次要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并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对于企业信息系统,企业可以自行开发,也可以联合开发;再次是做好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建设;最后是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如数据录入制度,数据备份制度,数据更新制度,员工培训制度等等。

5.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必须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否则就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造成巨大损失。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很难适应现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企业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信息化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对企业管理软件处理的数据进行维护,保证数据安全可靠。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世界范围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想在世界竞争的大环境中取胜,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龙.市场化管理国有管理的关键[j].管理科学文摘,2004,(1).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技术;信息化;网络;对策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资源,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改造,充分开发、利用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及企业内外信息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以达到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企业的生产、设计、经营、管理、采购、仓储等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过程,它包括生产过程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商务活动电子化。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层次越来越高,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和价格的竞争,逐步转向信息应用的竞争。企业信息化实质就是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信息化,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沟通信息化,其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辽宁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据对企业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辽宁省部分大企业对企业信息化认识较高,很好地实施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如2005年1月,朝柴eRp系统成功上线运行,5月CRm系统在朝柴销售公司、全国27个驻外办事处和600多家服务站正式运行。系统上线运行虽然才几个月,但其在企业的规范化和流程化管理、生产计划的科学制定、准时化生产组织、库存管理、财务和成本数据的动态反应、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等企业经营各环节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2005年9月该项目通过省级验收,验收专家组对朝柴eRp/CRm项目的技术先进性、整体集成性和应用效果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朝柴eRp系统与CRm系统、条码系统、质量系统和供应商的mRpⅡ系统充分集成,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以及与客户、供应商在因特网上的信息交互,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今后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整体的信息平台。

辽宁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又处于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前沿,其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令人堪忧。在对辽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中发现,辽宁省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认识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的现象,在被调查的123家中小企业中,处于企业信息化中级阶段占30%,初级阶段占56%,还有14%的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进行任何信息化工作,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网站,大部分中小企业核心流程信息化只占到5%,更多地停留在办公自动化阶段。由于辽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薄弱、结构不健全、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信息化管理尚未深入到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使经营管理中各环节出现不协调,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因素较多、时间长、风险系数又大,在实施中必须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加大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和宣传力度。充足的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先进的管理水平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先进的设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网络设施建设,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完备的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制定有效措施吸引高级人才,改革管理模式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重组,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现代社会企业面对着极为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要面对全球一体化的新市场,自觉走上信息化道路,尽快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和大企业在管理上的差距,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在制度、技术、管理上进行创新,更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方面。把握时代变化的趋势,研究制定科学的战略,下定决心,加大力度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投资上要克服“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等结构的误区。

(二)结合企业实际,注重实效性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既要有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实际,避免盲目性,尽量少走弯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分阶段、分目标、有层次地推进,在循序渐进中实现信息化。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所以,要使企业信息系统服务于业务系统,使信息化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循序渐进,从企业内部出发,实现集成化、价值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管理,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集成,这样才能走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路。

(三)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据资料统计,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因素。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及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计划,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实处真正到位,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同时,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要大力建设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网络安全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等,全方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四)选择经济实惠的信息化建设方式

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1、充分利用资源,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也将不可避免的进入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企业必须建设充分体现本企业特色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同享用。伴随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将逐渐从辅助管理过渡到主要管理,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2、分步实施。这种实施也被称为渐进式实施,主要是指企业为了避免项目实施风险,使信息化能够在平稳状态下顺利执行,在具体实施步骤上遵循“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采用从最需要的部分开始的层层开展原则,这是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最佳途径。从辽宁省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薄弱,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多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想一次解决所有问题存在很多困难。中小企业信息化切忌盲目追求大而全,而应从最基本的做起。首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目的在于增进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内的信息交流,这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中小企业可利用企业局域网首先实现办公自动化,达到信息的快捷传递和共享的目的。其次,从最基本的管理系统开始,各种管理软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比较早,大多比较成型,因此选用成型的管理软件对于中小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没有任何风险。再次,建立企业网站,逐步探索电子商务,企业上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网站在现代及未来的资讯社会将成为不可缺少的企业识别标志之一。由于因特网在全球迅速普及,建立企业门户网站,这样不仅可以展示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而且更有助于加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沟通及信息互动交流。最后,在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包括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管理决策的信息化等等。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分步实施”具体过程来说,每一步的目标应该是“一步到位”的,而对于建设的长远目标,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3、制定有效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它要求管理人员精通信息技术,技术人员掌握经济管理,因此,企业要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必须制定有效措施加强综合人才的培训,通过各种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进行融合,发挥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渠道造就大批既精通企业管理又掌握过硬专业知识的综合型高层管理专门技术人才,有效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模式选择

企业规模不同,信息化建设模式不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信息化建设模式也可能不同,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主开发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能够充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业务要求,系统实施比较容易,风险较小。但对于企业自身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对于中小企业很难使用这种建设模式。

2、合作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是企业与系统集成商、软件公司合作联合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回避企业自主开发模式中开发经验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企业人员参与开发与建设全过程,使得系统实用性得到保证,且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也比较方便,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中小企业。

3、整体引进模式。该模式实际上是通过购置商品化软件来实现企业信息化,一般商品化软件功能完善、使用方便、价格昂贵,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成本较高,可能造成软件包中的很多功能模块根本无法使用,据统计,购置成套商品化管理软件的用户模块使用率不足40%,浪费严重。由于商品化软件不是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制的,容易脱离企业实际,适用性较差,项目实施风险较大,这种方法一般不太适合于中小企业。

4、系统托管模式。这是一种适合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比较差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最佳模式。该模式是指中小企业租用专业的软件托管服务商的融合商务平台提供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在该平台上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与维护及升级工作有托管商完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价格昂贵是最主要的问题,在线托管企业信息化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大问题,从一次性大的建设投入到租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模式减少了企业的费用支出,这种模式适合所有企业的信息化实施工作,尤其适合于中小企业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如果不重视信息化建设,必将在日益激烈竞争中逐渐被淘汰。对于大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而实现信息化是企业发展必然的需求,而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中小企业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系统地进行信息化建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日趋完善,同时也使企业的生产高效率及管理科学化,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豪锵.电子商务实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管会生.大学信息技术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篇5

【关键词】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连锁企业逐步实施信息化战略,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协调和共享效应,促进连锁企业的综合实力的提升,保证连锁企业总部战略目标推行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在现代连锁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中,财务信息化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组织下属连锁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各个连锁企业和部门的财务关系,因此,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连锁企业的会计控制水平不足制约了现代连锁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影响连锁企业的升级改造。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整合、配置、共享企业各种资源,优化企业的成本控制,提升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因此,研究和探讨连锁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连锁经营企业构建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意义

1、降低连锁企业运营成本,提升财务资源配置效率

在连锁企业中,高效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平台,能够有效地实现总部与各个分支之间,各个分支之间资源的整合、共享。通过财务信息化技术,能够促进连锁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的收集、加工和储存,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提升连锁企业的会计控制水平。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能降低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连锁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从而提升连锁企业的竞争力,形成规模优势和良性系统循环。通过构建财务信息化,连锁企业的财务人员可以摆脱传统的会计手工操作处理,而财务信息化系统将企业与各分支之间联系起来,促进信息的传播和储存的效力,有效提升连锁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另外,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整合和利用企业沉淀资金,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企业资金周转效率,为连锁企业的进一步扩展和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对提升连锁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2、优化企业会计流程,改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连锁企业由于经营地点分散等原因,企业总部在对各个分支进行会计控制存在诸多困难,对连锁企业各个分支单位的会计控制存在控制成本过高,会计控制效率低下等现象,严重制约了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水平,不利于连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因此,实施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加强对下属分支单位的会计实施控制,同时加强对分支单位的资金运营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会计集中核算,实现连锁企业对各个分支单位的会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会计工作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另外,连锁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大大提升了连锁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工作时速度更快,数据输入和传送的准确性更好,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但是,在实施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信息安全的防范。连锁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能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但是同时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由于系统软件的不稳定性和设计缺乏合理性,系统在维护和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多问题,数据信息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容易遭受人为的篡改或删除,这不利于连锁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因此,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系统管理和维护工作,防止软件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和管理,加强对会计人员操作行为的管理,防止数据信息遭到篡改,加强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监督和控制,保证连锁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

3、推动连锁企业信息化进程,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大大提升了现代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格局,促进了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连锁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于连锁企业而言,能够大大的提升现代连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帮助连锁经营企业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连锁经营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必须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能够大大提升连锁企业与各分支之间的紧密联系,科学地实施统一的财务管理,加强对连锁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与控制,提高连锁企业的财务控制水平,便于连锁经营企业收集来自各个分支的财务数据,对连锁企业的财务数据实施实时管理和分析,从而挖掘数据关键信息,为连锁企业的管理决策的制定和企业战略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依据。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了连锁企业对企业发展的预测和规划,便于连锁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

二、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管理和软硬件配置

实施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大对信息系统建设软件和硬件的投入。在连锁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大对信息风险的防范。企业应该加大对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设施的维护,通过利用复杂的编码计算方式和身份验证系统,防范不法分子破坏和篡改会计信息,降低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风险。另外,应该加强对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以及对企业财务信息化处理流程的监督和控制,通过对会计人员的操作进行流程监控,加强对用户操作的痕迹控制,对信息数据的输入和传输加强监控,控制数据的质量。另外,连锁企业应该建立稳定的、安全的信息系统运作环境,提高对信息系统设备和服务器的管理水平,充分地满足服务器的防火、防磁、防潮等要求,加强对机房的安全监控。通过完善连锁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保证基础设备能够充分的满足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

2、完善连锁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建设

连锁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有充分的管理机制保障。因此,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完善连锁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运行的重要保证。连锁企业在建设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加强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改善企业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到企业的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的提升是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机和目的。因此,连锁企业在进行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应该明确企业管理目标,重视加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不断的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和企业资源系统,连锁企业只有通过方方面面的制度和规章的改善,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才能够有效的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另外,连锁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将带来企业内部控制模式和内部管理机制的改变,因此,在建设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水平。通过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制度等,促进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优势的充分发挥。

3、利用信息化工作平台整合信息,防范连锁企业财务风险

在连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因此,企业应该不断的开发和升级优化财务信息系统,加强对财务信息化工作平台的信息整合,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将企业各个分支的财务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处理,从而保证连锁企业总部能够及时掌握各个分支单位的财务状况、往来账目的处理流程和效率。连锁企业应该重视财务工作的信息化,促进企业财务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提升企业资金周转和利用的效率,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价值提升。例如,苏宁电器通过不断的升级和优化财务信息系统,从而防范了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了苏宁各个分部账务的顺畅处理,保证了苏宁总部清晰的了解各个分部的财务状况。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大对财务资源的整合,促进了企业财务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和资金的周转效率的提升,保证了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行之有效的构建和运行,促进企业价值增加。

4、完善企业财务信息化人才的配置

连锁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依赖于大量高素质的有效的财务管理人才和系统维护人才的支持。因此,连锁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加强连锁企业的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重视引进财务信息化系统维护人员,保证企业长期有效的推行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连锁企业总部应该结合自身的行业特征,引入高素质的、具备信息化技术的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完善的、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够胜任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推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和维护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另外,应该加强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与软件维护人员在技术上、测试上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有效的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化软件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促进连锁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因此,现代连锁企业应该重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推行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转变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充分的利用财务信息化系统,优化整合企业财务资源,防范财务信息化风险,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连锁企业运营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曹刚、王亚坤、徐凤: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及理念创新[J].北方经贸,2011(10).

[2]朱妮:网络环境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影响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篇6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实现;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已经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利用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是实现科学有效管理的前提,也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争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因此,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通过信息化建设使企业管理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当前,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由此逐渐形成真正的企业改革。在新形势下,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现代化发展。

1、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

1.1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并且,在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上也会有进一步提升。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企业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将随着改革而简化,信息沟通更加方便快捷,因此能够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1.2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过程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在这一方面,人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对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员工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并按先进的规程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1.3增强对外交流,创造更多的商机

网络环境的建立,为企业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使企业可以在对外交流的同时,不断改善企业的形象,创造更多的商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不断增加对外交流,才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实现自身提高。

1.4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前期进行一定的投入,才能够真正提高经济效益。在进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今天,最重要的就是资金的投入,包括硬件购置、软件购置或开发、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长远大计,它的效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战略效益方面,但是企业管理信息化也会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第一,机构和业务流程的精简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第二,通过物质化办公节省纸张和相关文具的采购费用,长期以往,会颇见成效。第三,采用信息技术后,可以大量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可以减少库存面积,减少人员及设备数量,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和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2、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

2.1提高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视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的关键在于领导是否重视。要求领导重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了解学习和掌握信息化知识,对信息化建设了如指掌,统领全局。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坚定信心,通过强化和管理和控制进行利益和权利的再分配。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因涉及到企业诸多方面,就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

2.2加大资金投入

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保证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规模和水平。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推进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除政府继续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财政补贴,银行增加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贷款外,还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投资体系,全面增加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如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面向社会和企业内部筹集资金;积极创办企业信息化开发投资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广泛筹集民间资金等。

2.3建立适应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模型

在传统的劳动分工原则下,企业流程被分割为一段段分裂的环节,每一环节关心的焦点仅仅是单项任务和工作,而不是整个系统全局最优。如果仅仅用计算机去模拟原手工管理系统,这就会给信息系统建设带来很多问题,也不会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进整理,更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流程。要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成为提高企业运行效益的重要途径。企业流程重组的本质就在于根据新技术条件下信息处理的特点,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建立适应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模型时,需要企业协调合作,对人员进行科学的组织与分配,紧密配合新技术。企业流程的重组不仅涉及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包括观念的重组、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的重组。通过这样的重组,创建新的企业文化和新的流程,用扁平化的企业组织代替金字塔型的企业组织。

2.4配备企业管理软件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化网络建设,建立四通八达的信息化传送载体。然后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并建设企业信息系统,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行开发或联合开发。此外,还要做好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建设;最后是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如数据录入制度,数据备份制度,数据更新制度,员工培训制度等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形势下,企业若要在激烈的世界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邹轶君.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实现及意义刍议[J].商场现代化,2010,05:43.

[2]刘增.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实现及意义[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2:221.

[3]袁杰.论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3,02:73+69.

[4]周伟.企业信息系统规划步骤及方法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3.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篇7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升级。随着网络的广泛使用,企业的财务管理越来越倾向于应用信息化技术,企业财务信息化能确保资金划拨的安全,并拓宽企业财务管理的空间,从而进一步带动企业在各项工作上进行创新。然而我国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在多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内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企业;财务信息化;问题;对策

0引言

目前,我国众多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均已广泛使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比如进行网上办公、资源共享以及网上结算等。将传统的手工数据分析处理升级由信息系统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实现了会计业务的方式以及财务管理的工作方式的改进,提高了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拓宽了财务管理的空间并保证了资金划拨安全,使得企业在各项工作上均在进行创新,然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急需解决。

1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1.1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时存在过多障碍

各个部门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工作不到位。企业的财务部门在进行企业财务核算时,应将各个部门的有关财务数据收集完备,才能确保企业正常发展。而有些企业只在财务部门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忽略了在其他部门的建设工作,片面理解财务信息化建设只是对财务部门,殊不知,财务信息化建设应该贯穿企业各个部门,才能确保财务部门通过财务信息化进行网上数据资源共享,做好企业全局的财务工作。企业如果忽略了在其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必将导致财务部门不能及时获取各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从而影响企业财务工作。而就企业本身而言,其硬件设施太过落后,阻碍了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应针对企业自身特点,配备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硬件设施。

1.2财务信息化人才的缺失

目前,我国已经提高了对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增加各种相关投入,从而大力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然而,但是,实际上,我国企业中真正懂得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只有少数人,基本上员工对财务信息化建设并没有足够深刻的认识,这就需要我国的企业应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我国各高校通过设立相关信息化建设的课程来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然而接受学校课程培养的人才们,由于其缺乏工作经验与实际操作经验,导致到了工作岗位后并不能熟练进行信息化操作,高校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1.3管理者缺乏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深刻认识

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深刻认识,导致企业在实行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很大问题。企业管理者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缺乏财务信息化建设意识,而且未能看到财务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的益处,因此管理者直接忽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使得该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政策经济支持,导致企业不能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获得更好的成效。比如,领导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致使领导会减少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人员财务投入。

2解决企业财务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2.1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规范化

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各个部门齐力改变本企业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流程。既然设计到人员的参与,那么就必须使得财务信息化系统规范化。通过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并要求全体人员严格执行,实现财务信息化系统的规范化。整体规划信息化建设,使得业务流程得到很好的优化,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数据的交流工作,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2财务信息化安全性保障体系的建立

企业在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时,应该确保其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可以借助专业计算机程序设计公司所设计的安全预警程序,构建严密的安全保护体系。一方面,对内加强财务控制管理制度,可通过利用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手段,避免内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借助专业计算机程序设计公司所设计的安全预警程序,全面设置企业防火墙,将事故扼杀在摇篮之中。严格限制在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上任何软件,加强网络上下载会计专用软件时存在的风险防范,防止经过保密处理的数据以及信息泄露。当预警系统发出信息时,应保持足够高的警惕并及时处理好特殊情况,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从而确保密保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保证企业财务工作能够正常运营。

2.3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工作

财务信息化相比于传统会计核算,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了工作进度。因此应重视财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工作。企业应划拨充足的预算经费对财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加大财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要求财务信息化人才除了要扎实的掌握基本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能灵活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特别是本企业的财务处理软件。这样,企业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可要求财务信息化人才通过改进以往企业财务软件,自行开发出满足企业需求的新财务软件。

2.4倡导企业管理者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

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离不开领导的支持。而领导只有在清楚的看见财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益处时,才会予以各方面支持。实践证明,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帮助企业应对市场风险并能为企业进行市场决策。决策具有预见性,通过加强企业领导层的信息化建设意识,结合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来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使得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能够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财务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确保资金划拨的安全,而且还能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空间得以拓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以及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应清楚地认识到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文宇,胡明.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10(11):12.

[2]谢璇,崔文平,查劲凌.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8(02):34.

[3]李松,王彦梅,赵亚清.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与选择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1):21.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篇8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并结合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对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等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使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业务流集成和统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及时为各级管理着提供决策信息,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过程。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掀起了高潮,90年代以后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历了CaD、Cam、miS、eRp等若干阶段,目前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向规范化、流程化、集成化发展。从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角度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采购管理信息化,营销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生产管理信息化和质量管理信息化6个方面的内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1)信息资源建设

把生产信息、销售信息、财务信息、人员信息等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产生影响的有关的信息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从而有效地满足企业对管理信息的需求。

(2)业务流程建设

将企业内部规范和标准的业务流程固定下来,并通过信息技术优化原有的业务流程,优化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使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和高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实现企业目标。

2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制约因素

通过将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对比分析可知,虽然高校和企业服务的对象不同,但都是依托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资源和通过信息管理3个内容,延伸出二者不同建设的内容、表现和结果,但目的均是加速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虽然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技术和用户的不断成熟,实现了空前的发展,并进入了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但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发展快,高校管理信息化与之相比无论在发展阶段、运行机制、效用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高校管理信息化发展滞后管理需求

虽然大部分高校均自主开发或购买了相应的业务管理系统,在现阶段,大部分的高校均通过数据共享、信息门户等手段整合现有的各种业务管理子系统,减少“信息孤岛”现象对数据共享的制约,但现有的集成方式仍无法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高校的管理需求,在数据的采集,资源的共享、系统的集成甚至设备的利用等方面也都存在的诸多问题,各高校之间甚至高校和各社会其他职能部门的衔接与协调也是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达到诺兰模型的“集成”阶段,即将整个企业系统中子系统有机整合和集成,并将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供应商等供应链上所有环节纳入到整个系统中来,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信息共享,信息传递顺畅,有效地支撑企业各个层次的相应决策。

2.2高校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不完善

2012年国家教育部了《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代码》等7个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对各高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给予了数据级的规范支撑,对推动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仍难以满足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和部门以及各类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由于各个高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办学方式等不同,且长期以来各个高校均是以业务部门主导下的单系统开发,因此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高校管理信息标准,数据编码格式不一,信息不完整、不能共享,各分类数据无法兼容等严重局面,就表现为广大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在访问不同的系统中,需要记住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并且重复录入相同数据,导致系统的应用缺乏人性化和灵活性。此外,因此在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亦中无法形成类似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的流程和统一标准,各高校之间信息资源重复建设,难以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无法体现信息的效用,因此极大地制约了我国高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3高校管理信息化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

高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和所有教师学生的共同推进才能完成,其收益很难像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短期内得以实现,因此难以获得高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而且很多高校承担信息化建设的部门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协调能力,且承担的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异常繁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很难完成综合性的系统建设工作,更无暇顾及战略性的规划。

3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对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水平,进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综观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经典案例可知,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主要依赖于“三有”:即有目标,有信息,有制度。因此借鉴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为了推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提升管理效能的主要措施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3.1制定规划是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表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都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高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需要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完成,避免分散、孤立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排除各环节、各部门的重复建设工作,让高校领导、教师、学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全部参与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来,密切配合,协调工作。因此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联系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由点到面,逐步开展,为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实现资源共享和制定统一标准是现实高校管理信息化的手段

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高校单方面的投资问题,还涉及到和其他高校和社会相应职能部门联合建设,因此在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实现资源共享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从多方面考虑,建立安全的宽带网络,规范统一的信息标准,设计友好个性化的信息门户,统一的身份认证,共享的数据信息,功能全面的集成系统,关联整合的校园一卡通,功能完善的校园数据中心,实现系统间的横向信息交互,此外还要有需求分析、经费预算、实施计划以及支持机构建设等内容。

3.3加强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实现高校管理信息化的保障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篇9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信息化管理成为了企业进行管理的主要手段。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工程。对于国内企业的信息化不仅仅是对于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利用到企业之中那么简单,而是要根据相应企业的各项具体业务需求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信息化改造的进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创新。该文通过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进行研究,分析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改造过程中不断发展。

关键词:

信息化;企业;管理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在实际上就是要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生产活动、物料采购、事务管理、财务管理、客户交流等业务过程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采用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并经过网络加工之后形成信息资源,进而把各类信息给企业之中的管理层次的人们进行查看,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对于企业管理、经营的一些重要决策,最终实现企业资源有效配置,提升资源配置的有效利用率,这样便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不败之地,同时保证企业经营过程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另外一种说是企业信息化指的是在企业进行相关业务流程过程中,充分利用当代所流行的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化管理技术来完成相关业务的操作,而对于企业的信息化主要存在于企业的管理业务过程中,通过网络化系统能够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或者实现对企业相关活动信息的查看。能够高效率的实现企业的管理。其次企业信息化能够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并进行充分利用,通过数据整合来提供企业决策的依据,并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这一过程也必然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理念的改变与创新。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前我们国家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高度市场化、信息化的企业试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逐渐向多个方向进行拓宽,企业的运营与监管也会变得更加的复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进行信息化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企业信息化软件平台被广泛应用的时代,众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同类的企业以及自身所服务的对象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而其建立起这种密切联系的基础就是信息化网络化的软件应用平台,单单对于企业的客户管理而言,而采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企业客户管理也就能够为企业经营提供很大的便利。在同类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中,一个决胜的关键就在于该企业能不能创新、能不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潮流才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对于信息网络技术环境下、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企业的发展可以首先从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来展开,并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利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来武装自己的企业,促进企业整体业务的发展。

2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从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的状况方面来说,在我国企业之中,信息化的引入和最初的使用要追溯到20世纪的80年代,而最初的信息化的管理,自身对于一些基本信息的存储管理;在上一世纪的末期,企业的信息化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2.1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20世纪的90年代初期,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体制,在该体制的影响下,在最初时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的来源就在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一时期,信息化也正在快速发展时期,很多企业开始体会到了信息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入了新世纪之后,大多数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都有了自己的信息化的软件管理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应用过程中;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得到了认可。虽然在基本意识上都有了一致的认可,但是在实际的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同类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在不断改变,而这些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的企业开始向信息化寻求出路,一方面,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相关软件应用被其他企业的成功利用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契机上,很多的大中型企业开始把信息化改造作为了企业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并制定了长期的信息化改造规划。另外一方面,信息化技术被一些中小企业引入,也为这些企业自身的迅速崛起提供了信息来源,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2需求方面

1)新企业信息化改造起点较高,年代久远的粗放型企业信息化改造相对较为落后,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企业而言,其在进行企业创建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装备智能化程度较高,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具有更加开发的管理理念,所以其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有着较高的起点。相对于新型建设的企业而言,老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落后,该种类型的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都年纪较大,新兴的信息化管理理念较少,也就使得该种类型的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基础相对于新型企业较为薄弱。2)在各种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其中的效益较好的外向型企业一般对于信息化改造的建设较为迅速。主要原因是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需要有很大的资金支撑,而效益较好的公司更加容易实现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基本设备的采购。

2.3企业信息化应用深度

1)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较为广泛,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就目的的情况来说,在国内基本上所有的企业具备微机管理基础设施,基本上都会有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企业相关业务管理的业务。而相对来说,对于大型的企业而言,其信息化设施则更加完善,同时也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而在企业的管理应用软件中还基本上是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对于重大信息工程软件用于,比如说miS、mRpⅡ、eRp、CimS等信息化平台的普遍使用率较低,相关软件应用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2)信息化建设不平衡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对于企业的中间技术层,比如说企业的设计研发、财务管理、运营管理部门都基本上完成了信息化的管理,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业务。然而对于企业的决策部门来说,相关方面信息化建设依然有待提升。信息决定决策的管理方式依然没有能够建立起来。3)信息化水平在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存在差异。相对而言,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企业所在地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具有更高水平的市场化企业而言,其信息化程度较高;相对而言,企业的技术含量较低的粗放性企业则具有较低信息化管理水平。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比如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其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都处于较高的水平。4)企业联网数量较多,但是直接进行网络教育的企业数量较少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大部分的企业都开始了自身网站的建立,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的网站,特别是传统企业而言,其网站的内容主要还是停留在对于企业的介绍以及企业信息的公布。

2.4技术实现上

1)研究较深,实现较浅在企业信息化技术投入方面,信息化单元技术以及集成技术的研究都一些成果,特别是信息化体系建设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进入到了较高的水平,而要把研究成果转化成具体的产品,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2)“信息孤岛”日见突出近年来,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更加深入,企业所采用的各个管理系统之间,或者是在不同部门管理之间,数据不能够进行共享的问题突出出来;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所采用的系统并非出自一个软件设计公司,而相关直接没有预先设置接口,这样就造成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孤岛情况的发生。该问题为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之处:a)企业的相关基本信息可能要多次的输入;b)系统的所存储的信息存在冗余;c)产生大量的垃圾信息;d)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改造过程中所出现的“信息孤岛”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影响了企业对于信息化改造的决心,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革投入过程中开始有所顾虑,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就是要在各个软件公司之间制定一个共同的标准,以能够使不同软件之间实现信息的交流。3)管理理念亟待更新在信息化施行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提升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真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的信息化建设;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良好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4)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历史背景或者在公司管理业务上存在很大差异,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就使得各个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的需求是不同的。需要具体的软件设计开发人员进行直接沟通实现量身定制的效果。

2.5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

1)由硬件为主向软硬兼顾发展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期,由于企业确实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设施,所以大多的投入主要集中于硬件的投入,而随着基础硬件设施的完善,自后的投入则会开始向着软件应用方面进行投入,同时兼顾硬件设备的升级。2)从以往的单元技术投入转向综合性、集成性技术投入在信息化技术的投入方面,在前期主要集中于单元技术的投入,并且主要注重于短期管理效益;而随着信息化的成熟,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转而更加注重企业整体、全局的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尤其是关于信息集成和整合方面的投入,并且由单纯的战术层的投入向战术层、战略层和决策层均有侧重。3)企业开始认可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帮助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对于信息服务的投入表示认可,对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的升级以及更新改造加大了投入。

2.6企业信息化应用效果

1)应用效果可以说是有喜有忧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因为在信息服务认识水平、重视程度以及企业的管理基础或者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都很大的差异,当前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相关应用效果有很大的差异。2)对于信息化工程示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企业信息化管理待解决的问题

3.1企业管理质量有待提升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进行信息化改造,是一项需要长期的工程;首先要完成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要逐步地对企业管理业务的改造,同时另外一方面,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在不断地发展,所以说对于企业的信息化改造过程也是需要不断地更新,之前已经完成改造的企业软件应用,也要进行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就是将信息技术、管理方式和具体业务等企业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相互结合,其中仍然存在很多企业对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方面缺乏实际应用经验,这也必将使得企业信息化改造长时间地进行实践时期,而就使得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质量需要进行提升。就当前的状况而言,我国仍然有很多企业缺乏高水平的管理制度,相关管理理念仍然需要进行改变,而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改造,比如造成信息化的改造过程中,由于相关软件应用主要针对企业的管理而进行的,同样会造成企业信息化质量不高的问题。

3.2企业的管理层对信息化建设还不够重视

在国内,企业的决策仍然是从上到下的,决策权主要掌握在企业的管理层中,而部分企业中仍然有部分管理层对于信息化改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在家族企业中,管理层对于信息化改造的不够重视,就会使得企业的信息化改造难以进行。

3.3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决心的不坚定

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很大的财力的投入,同时也需要很大的人力完成相关软件应用平台使用的学习,而有很多企业由于存在自身资金不充足的状况,难以坚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决心。另外一方面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信息化改造的要求有所不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一定情况下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4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需求,信息化的改造也能够为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特别是对于未来的企业管理和经营中更需要发挥信息的作用,通过采用信息化的技术来实现企业信息数据的汇集、分类和应用,提升企业整体效益。今天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突出企业目标的信息化、企业成本的信息化、企业库存的信息化三个层面,这样才可以快速打破限制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阻碍,使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平稳而快速,实现创新企业建设理念,充实企业建设内容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万珺,叶林祥,周绍东.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和计算机使用的生产率效应[J].工业技术经济,2015(7):128-136.

[2]陈小红.企业信息化促进管理创新的“五体模式”驱动战略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1):83-86.

[3]郭成华.工程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J].天然气与石油,2016,34(2):78-81.

[4]邢鹏.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5(2):23-24.

[5]胡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浅析[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10):470-470.

[6]徐鹏程.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初探[J].中国新通信,2015,17(10):13-13.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篇10

一、现代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内涵

在对企业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确保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通过有序的组织,设计严密的管理计划,能够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使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都严格执行企业管理层的相关决策,来达到确保企业各项事项有序推进的目的。除此之外,为确保计划与决策的有效实现,现代企业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还包括企业信息的上传下达、企业间各部门的高效协调及配合。总而言之,现代企业的企业的管理工作是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工作,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的重要的过程,在管理工作中,不仅仅要提高企业决策的能力,而且还要推进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分析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可以分为不同的模式,应该结合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结合的方式,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一般都是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主要是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的管理。

1.构建统一的信息部门

企业要想通过信息化的技术实现管理,就必须建立信息部门,将企业的内部信息及时地反馈,而且要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企业实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需要专业的人才储备,所以,比较适合在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专业部门使用。

2.构建自身的维护管理部门

企业为了能够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就必须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的部门,在信息化管理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对前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规划,而且要制定相关的采购和招标的方式。企业在对信息系统建设时可以采用外包的方式,能够实现对成本的节约,而且能够借助外包公司的人才优势。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能够适应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三、现代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1.管理理念有待创新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我国企业在技术上、文化理念上都吸取了不少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没有及时更新自身的观念,没有按照现在市场发展的规律进行企业的管理,而且管理的方式比较落后,没有运用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导致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效率比较低下。如工作时间固化,缺乏弹性,处理企业事务时固守既定程序,缺乏随机应变处理事务的能力等,这些都极大地损伤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助涨了员工固守陈规的习惯,不利于现代企业管理。

2.管理制度规范化有待提升

当前,现代企业为了适应并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市场中占据一族之地,多数都采取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单位生产效率的手段来实现。企业只是一味的追求发展,使自身的规模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使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得到完善,但是,对企业工作的管理却没有予以重视,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问题,而且不能按照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理念进行,导致企业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不能按照基本的章程,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也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3.对自身管理问题认识存在缺陷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时候,对自身的发展情况存在片面的认识,所以,企业要想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分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够突破发展的局限,使信息化管理能够顺利地实施。

4.企业还没有制定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目标

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客观地分析自身的情况,然后制定管理的战略目标,但是,企业在管理的时候不能够对自己的经营情况进行客观地分析,在管理中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措施,这样就导致了企业在运用信息化技术管理的时候出现了举足不前的问题。

5.企业的内部信息产生的制约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其管理层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得不到重视,很多企业的员工担心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增强后就会出现削减员工的问题,这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导致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顺利。

6.企业的资金不足导致信息化建设缓慢

尤其是在一些中小企业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信息化建设在中小企业中不能顺利实施。

四、现代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针对企业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措施,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效性,从而促进企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企业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

1.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

规范化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离不开健全、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的保障。换言之,建立在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保障任何组织生存与发展必然之选。因此,要规范企业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有关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毋庸置疑。现代企业在扩大规模,追求规模经济的同时,相关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也要同步跟进更新,建立适合企业发展规模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办法,使企业员工有章可依,有规可循,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规范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

2.创新企业管理理念,提升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

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容忽视。这意味着现代企业管理中,凡是都要讲究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调动员工积极性为出发点。因此,就需要现代企业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革新管理方法和模式,注重人的个性化,决策各种事项时都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企业的管理理念逐渐摆脱传统的硬性管理,逐步转向较为软性的管理模式,使员工在企业中获得一种强烈的归属与满足感,把企业当做“家庭”来对待,进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保障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在有条不紊中逐步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

3.企业应该强化信息意识,完善信息化的战略目标

在企业内部要强化信息化的建设,就要提高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企业应该更新自身的观念,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要完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更新,培养计算机技术人才,而且还要强化计算机管理技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信息化建设有全面而科学的认识,应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计算机知识,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养,定期培训,让他们学习信息化的知识,对那些新鲜的知识要不断地灌输给员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提高信息化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他们首先要起到带头的作用,这样才能够带动企业的员工去学习信息化的知识,使企业的员工都能够借助信息化的知识,强化管理理念,提高管理的效率。在企业中,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使管理的流程变得简单,而且企业能够通过信息化的技术将内部的经营情况第一时间传达给决策人员,这样能够在生产时作出及时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4.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方法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实现办公的自动化建设,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网络,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办公的自动化。当企业的办公系统比较健全时,企业就可以在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生产、经营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按照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逐步推进。现在,很多企业都是在运用计算机工作,但是,还是没有实现办公自动化,所以,企业应该在运用计算机的基础上,强化信息化的理念,从而能够推进信息化建设。

5.企业应该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适当的资金

现在,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会存在资金的问题,所以,企业在发展时,应该合理分配资金,应该在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利用资金,使资金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我国的企业中,中小企业还是比较多的,这类企业的资金比较紧张,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类风险,而且企业的资金流动是比较慢的,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动周期比较长,不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所以,企业在经营中,不仅仅要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而且还要强化自身的软件建设。

6.企业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进行信息化的建设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他们应该采取外包的形式促进自身的信息化的建设,而且,由于外包企业的信息化环境比较好,他们也能够得到最先进的信息化的信息,而且软件和硬件的渠道也是比较通畅的,中下企业可以采用外包的方式得到价格更加低廉的软件,而且外包企业能够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选择那些企业经常应用的软件进行设计,为企业提供便利。企业也可以派专业的人员与外包企业的人员共同研讨,研发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办公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还要更新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观念能够跟得上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