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调研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6:34

大学生旅游调研方案篇1

[关键词]旅游;培养方案;质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1)04―0082―08

1 引言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接待、旅游、休闲课程(即HtLps:hospitality,tourism,leisureprograms)也迅速发展起来。中国的旅游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与中国的旅游业同时起步。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和国家政策吸引大量院校开始兴办旅游专业。中国旅游教育逐渐形成从上至下的包括博士、硕士、本科、高职和中职教育的金字塔体系。2009年,开设旅游课程的院校高达1733所,其中852所提供旅游高等教育课程,881所是中等旅游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在校生达到952400人。然而,旅游院校和旅游专业学生数量上的增长却带来了教育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要保证旅游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旅游专业学生的竞争力,把教育评价或认证引入旅游专业培养方案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等教育的复杂性及其多维本质使得教育质量的评价十分困难和复杂,因此学界对教育质量的实证性调查研究成果很少。国外的研究主要是把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如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即mBnQa:themalcomBaldridgenationalQualityaward)引入高等教育领域。米兹卡茨(mizikaci)认为,只有修正全面质量管理的维度才能满足教育课程管理的需要。此外,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型,如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评价、目标游离评价和应答评价需要进一步的提炼,方能适应高等教育课程质量评价的需要。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模型的开发需要运用全新的视野,结合质量管理理论和相关教育理论,来适应现代语境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无论是外部评价还是内部评价,有效的理论和实证工具就显得十分重要。

自我评价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方面。作为旅游培养方案的内部利益相关者,旅游专业教师应该能够评价他们自己的培养方案,也可以充当同行评价者的角色,在既定的标准上评价其他院校的旅游专业培养方案。从测评角度看,专业教师熟悉相关课程,能够评价课程的质量,并能验证测量工具的有效性。以往的研究大量调查了旅游专业学生、行政管理人员等旅游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观点,但是作为利益相关者的旅游专业教师却被大大忽视了。因此,调查旅游专业教师对给定的旅游专业培养方案的认知及其质量评估所持的基本观点,对测量、监控、确认和提高旅游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要开发和验证旅游本科培养方案质量测评工具,并审视旅游本科院校旅游专业教师所评价的旅游本科培养方案质量各个维度的相对重要性。通过整合tQm理论和Cipp理论,确定旅游专业培养方案质量评价的维度;通过界定和验证旅游教育的多维本质,为审视每一个质量标准的相对重要性提供学术的注解和视角;同时也可以为旅游本科院校以及外部的质量保证机构提供一个有效的旅游本科培养方案质量评估工具。

2 旅游本科培养方案质量评估理论模型

2.1 相关概念界定

质量。质量是“反映实体(产品过程或活动等)满足明确和隐含的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iS08402:1994)”,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09000:2000)”,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众多质量概念中最为流行的定义。本文以iS09000质量定义为基础来构建旅游本科培养方案质量的维度,即认同旅游教育质量的多维特征。

教育质量标准。本文采用霍顿(Houghton)的定义:教育质量标准是培养单位或培养方案对教育哲学(理念)、行政管理体系、师资队伍、学生全体、教学资源和专业特性等方面的基本陈述(essentialstatements)。这一定义是国际教育界比较认同的教育质量标准的可操作性概念。

教育质量维度。在国际上,旅游教育质量研究通常使用dimension一词,即本文中的维度。维度是一个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一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条件和概念。旅游教育质量维度是评价主体评价旅游教育质量的空间范围和视角方位。

教育质量指标。西方学界主要通过界定、确认和验证教育质量指标来反映教育质量维度,并就“教育质量指标是描述教育运行预期结果和教育系统具体特征的具体陈述(concretestatements)”这一界定基本达成共识。

2.2 文献综述

文献梳理表明,国外主要是通过构建开发程序(constructdevelopmentprocedures),以构建三级维度(一级维度,即标准;二级维度,即用来反映和观测教育质量标准的维度;三级维度是教育质量指标,即具体的测试语句)的研究路径来开发培养方案质量评估模型。教育质量的多维特征表明,教育质量的评价需要进行两级构建。关(Kwan)和瓦尔克(walker)的研究证实,通过两级构建(包括thehigher-orderconstruct和thesecond-orderconstruct),可以确认教育质量每一维度的相对重要性。阿尔图尔基(al-turki)和杜发(Duffaa)运用Cipp模型对典型学术部门绩效测量(performancemeasures)进行两级构建,开发出了学术部门绩效测量模型。

林永柏总结国内外教育质量概念的流变、发展和演变过程,并对各个教育质量概念的描述维度做出了准确归纳。林的研究认为,无论怎样认识教育质量,都需要清晰界定教育质量的标准和诸多维度以及每一维度所对应的指标。诸如评价和认证类的质量测评应该根据有效的、相关的、可测量的和可操作的标准和指标来实施。

从质量评价发展演变角度看,Cipp模型对教育质量评价产生重要影响,被广泛应用于课程质量评价。Cipp模型运用系统研究方法,实施背景、输入、过程、成果4大要素评价以及反馈评价,让政策制定者理解教育现象中的过程与结果。在商业领域,mBnQa模型被广泛认为是一个有效的商业质量管理模型。2004年,基于mBnQa基础的教育标准建立,包括7大维度:领导;战略管理;学生、利益相关

第二步:工具构建。研究小组运用先导测试(pilottest)和专家验证来进一步修正和确认工具中的测试语句,以便进一步评估和纯化量表。结合旅游本科培养方案质量指标所生成的80个项目,通过先导测试再次纯化量表。量表项目(即测试语句)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计分方式以“很不同意”、“不同意”、“一般”、“比较同意”、“很同意”分别赋值1、2、3、4、5分。2009年10月,65名本科院校旅游专业教师为量表的80个项目打分。在这一阶段,要完成两个任务:根据回收问卷的回答情况,把没有回答或感觉难以回答的问题项目加以删除;对保留的项目进行项目总体(itemito-total)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值大于0.3)和内部一致性分析(Cronbach’sα值大于0.7)。通过先导测试,筛选了量表中的项目,把80个项目缩减为68个,形成旅游本科培养方案质量初级评价工具。

第三步:计量属性评价。把收集的样本进行两次eFa(探索性因素)分析。运用eFa分析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对旅游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质量评估模型进行初步验证。

4 实证研究

4.1 问卷调查与样本收集

样本数据来源于35所旅游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通过搜索中国高等学校网,研究小组根据中国旅游年鉴统计开设了旅游专业本科院校的情况,随机抽取了成立旅游管理院系的35所本科院校名单。通过相关校(院)系网站,获得了部分教师的个人邮箱。2009年10~11月,研究小组通过电子邮件(e-mail)形式把问卷发给这35所高等院校的479名旅游专业教师,共回收有效问卷26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54.9%。其中,男179名,女84名;本科138人、硕士83人和博士42人;工作1~3年的教师98人,4~6年的74人,7~9年的55人,10年以上的36人。

4.2 探索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将获得每个测量题项与因子之间(指标与要素之间)的因子载荷量(FactorLoading)。因子载荷量越高,表明测量题项与因子之间的关联性越强。对样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运用主轴法,采取斜交旋转,来萃取因子,最后保留因子荷载量最大而且在0.5以上的55个变量。利用相关系数矩阵,在55个变量构面找出特征根值大于1的共同因子个数(因为篇幅所限,相关系数矩阵省略)。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3个测量题项中因子荷载小于0.5的应予以删除,标准2(教学与学习)和标准3(课程)应合并成为一个标准,萃取出的公共因子有12个,而不是初级模型中的18个。

第二步,运用相同的方法对55项观测变量进行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55项观测变量经萃取形成6大公共因子,形成修正后的旅游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型。所有观测维度变量的平均值大于3,说明旅游专业教师对旅游本科培养方案的观测维度都持积极评价;6大公共因子为旅游本科培养方案质量的有效预测因子,解释变异量在51.85%至66.86%之间。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8至0.95之间,表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良好。研究结果表明,样本结构的有效性强,每个指标在相应因子上的载荷量均大于0.5的临界值(表3和表4)。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严格的建构开发程序基础上,可以把Cipp模型和mBnQa模型很好地结合起来,开发出旅游本科培养方案质量评价模型。旅游本科培养方案质量包括6大标准(战略管理、课程与指导、资源、师资、学生业绩、行政管理),在这些标准之下形成12个观测维度(远景、使命、目的和目标;自我提高;课程;教学与学习;资源与管理;教学空间;教师质量;教师业绩;学生和毕业生业绩;校友反馈;行政管理能力;学生管理)(表4),并在相应的维度下生成55个测量指标(表3)。作为一种测评工具,旅游本科培养方案质量评估修正模型得到初步验证,为旅游本科培养方案的评判提供了初步的概念性和指导性意见。

在考虑了Cipp要素的基础上,旅游本科培养方案评估工具(修正模型)重新界定了旅游课程质量的诸多维度,并把这些维度转化为有形的、可用来描述和测评这一教育体系期望结果的观测项目。此外,旅游本科培养方案评估工具(修正模型)还引入了mBnQa模型中的维度,这与目前教育质量评价和认证过程中运用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也是一致的。

对课程和教与学标准的进一步强调是与课程和指导原则相一致的。课程、教学与学习三者相互补充和促进,这些关键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成绩,也相应地影响教育机构的质量业绩。课程与指导是tedqual和aCpHa两大评价模型中强调的一大标准,包括课程内容与设计,也包括教学、学习和评价3方面。

具体来说,本研究考察了旅游专业教师对旅游培养方案质量不同维度的重要性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方案质量标准都有很高的因子荷载(表3)。被调查者认为,这6大质量标准对培养方案的质量具有显著意义。被调查者相信,Cipp模型中的输入(如课程与师资)和过程(如指导),在决定培养方案质量上是重要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支持“课程质量、有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结果的提高是教育质量管理的基本方面”这一观点。旅游培养方案质量评估模型确认,培养方案应该优先考虑课程、教学与学习和师资的质量管理,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什么是一个好的旅游教师,什么是一个好的学习体验,什么是一个全面的学习体验”。研究结果还表明,一个成功的旅游本科培养方案,关键在于作为旅游专业教师和研究者的学术队伍的质量。“教师的资历、研究活动和产业经验反映在所教的课程中,就更加重要。”

研究结果还表明,战略规划和行政管理对质量有重要影响。传统的评价理论不太强调战略管理和领导能力对质量的影响,但旅游本科培养方案质量评估模型把这些要素作为测评的变量。这验证了基于tmQ(全面质量管理)教育质量模型中的核心要素(如领导者忠诚、战略管理、工作管理和自我完善机制)在旅游本科培养方案质量中的积极作用。学生、毕业生和校友的业绩反映了教育的结果。这个产出因素在旅游本科培养方案质量模型中被认为是学生业绩,要评价学生产出的情况,学生业绩应属于培养方案质量评价和认知工具中的一个范畴。

在6大标准中,被调查者认为,资源是影响培养方案质量相对次要的一个维度,这一结论与佩雷达(pereda)等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造成这一认识的原因有:资源是教育输入的基础,但资源本身不能自动转化为好的学习体验,不能保证旅游教育的质量;很多旅游专业教师认为,旅游本科培养方案应以实践为导向,大多课程都能提供实习的机会,旅游本科培养方案的内在资源对方案全面质量的影响可能要相对小一些。

大学生旅游调研方案篇2

abstract:inlightofserioussituationofthedisconnectionbetweentheoryandpracticeintravelagencymanagementcourseteaching,improvingmodelandcultivatingtourismstudentswithrichtheoreticalknowledgeandpracticalabilityisthetoppriorityoftourismmanagementeducationreforminuniversity.Startedfromteachingmethodssuchasdiscussiontype,participatoryandcasetype,thepaperfocusesontheapplicationandinnovationoftheseteachingmethodsintravelagencymanagementcourse.

关键词:旅行社管理;教学方法;创新

Keywords:travelmanagement;teachingmethods;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247-01

1讨论式教学方法

讨论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小组,围绕某一问题发表看法和观点,达到获得或巩固知识的目的。旅行社管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正是要培养学生在旅行社企业实际运营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很适合旅行社管理课程的教学。具体应用到课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前拟定几个讨论主题,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安排一个调研任务,要求每个小组课下通过走访旅行社做实地调研,总结整理资料,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最后拿到课堂上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目前旅行社企业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是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三个主要环节。

提出问题,是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第一个环节。良好的开端预示着全局成功,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及之后的学习效果。

探究问题,是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核心环节。学生通过亲身到旅行社企业走访、调研,对于问题的提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在整个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和独立思考的魅力,找到独自解决问题的办法,拓宽了自己的思路。

总结反思,与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点睛之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开放的,学习思维是创造性的。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不断地探究问题,不断地总结反思,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2参与式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旅行社业务操作运行和旅行社的营销管理这两大教学内容之中。

旅行社业务操作运行旨在了解并熟悉旅行社团队、散客与商务等旅游业务运作,业务洽谈与业务报价,采购与预订,计调,导游接待等具体管理对象的操作运行;了解并熟悉旅行社内部业务流程。每个学生在实验室按组团计调,地接计调,财务等角色分组模拟旅行社的运作流程,填写各种相关票据,运用旅行社管理软件和互联网建立模拟客户档案和各个地区的线路资料。熟练操作使用旅行社金棕榈软件,胜任计调、外联、组团等工作。以旅行社实际业务往来操作为考核内容。具体要求学生计调工作应做到3分钟核价,5分钟报价;能够快速制作出团通知单、正式计划书;能够熟练介绍全国常规线路的行程及景点并能掌握哈尔滨各旅游供应商信息并形成书面资料。

旅行社的营销管理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旅行社营销组合(产品、价格、分销、促销),接待管理,质量管理,旅行社内部营销。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各组4-5人,分别创办一家旅行社,并为其各自设计的旅游线路制定销售价格,选择线路的销售渠道,根据旅行社的资金实力、特色、产品特征为旅游线路制定适合的宣传促销方案。把旅行社各自的产品通过各种途径卖给消费者,并组织消费者实现旅游消费,这个过程的实现是旅行社运营的核心部分,通过这一环节,旅行社的利润得以实现,旅行社才能够继续运营下去。

3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讲求实践与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该教学法的使用过程中,案例的选择尤为重要,只有案例选择的科学合理,才会在教学效果中真正体现案例教学法应有的优势。案例教学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真实性、代表性和时效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教师除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很好的甄别旅行社管理的案例,并能将亲身经历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生动而有效。

案例式教学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注重与时俱进,我们现在市面上虽然有很多林林总总的案例教材,但是很多案例却明显已经过时,不符合学生就业的实际,因此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其时效性。案例应关注热点,并与相关理论紧密结合,例如在讲旅行产品创新的理论内容时,可以加进三亚旅游的悄然变化,从投诉连连的恶性低价竞争到追求品质的深度游;在讲旅游购物问题时,可以加入“老乡店”的案例;如讲旅行社市场竞争时,可以加入“零团费”现象的案例。

这样的案例不仅喜闻乐见,而且真实可信、与时俱进,也是学生们非常关心的问题,自然案例教学的效果会大大提升。

结合我院职业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旅行社管理的课程教学应适应我国旅游业当前发展的形势,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尤其要加强对学生国际惯例、各国习俗、旅游法规、旅游文化等理论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加强实践课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与实务并重,既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需要,又能够帮助学生考取相关的行业准入证书及职称证书。因此,我们应从有效推动我国旅行社企业发展角度出发,从旅行社管理课程本身的教学革新角度出发,从为学生负责、培养有效的高质量的旅游毕业生的角度出发,试图对本科教育中旅行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一个探索性研究,特别应从课程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入手进行改革和创新,真正建立起一套适合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旅行社管理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大学生旅游调研方案篇3

[关键词]旅游管理;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

一、引言

作为一门应用型的社会科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旅游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旅游管理专业的这种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在专业教学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由于案例教学能够运用与现实环境相联系的信息,再现特定的管理情景,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决策,从而达到将枯燥的专业知识学习,变成一种寓教于乐的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的效果。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案例教学开始受到国内高校旅游专业的普遍重视,并被大量引进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环节中。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旅游教育界已经普遍意识到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重要性,指出了案例教学中缺乏学生的参与互动,案例分析难以深入,案例教学效果不佳等现实问题。

但是,这些研究又并未对影响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因素,以及如何改进提高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作为案例教学中的重要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成为衡量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

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力图从深层次上实证研究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因素。以期达到通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效果,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素质能力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影响因素的选定

国内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问题,陈效兰(2006)认为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张夫妮等(2007)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主体的参与度会明显高于学生主体的参与度;袁书卷(2006)指出案例教学中的影响因素包括师生关系的互动、学生积极性、学习体验和教学方式等;王青梅、赵革(2009)认为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首先面对的是一个问题案例,他们指出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现象中发现问题,可以变认知客体为认知主体,尝试性地解决答案;郭俊辉等(2010)提出了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学生个体、案例题材和案例分析的三因素理论框架,认为案例教学主要取决于取决于案例题材的选择是否适当。

综上所述,学者们就案例教学中影响学生参与的诸多因素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但在案例教学参与度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定性为主,定量及实证分析不足。同时,由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往往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这增加了分析问题的难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基于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并结合案例教学相关主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案例教学本身特征的分析,初步拟定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因素,并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实证研究。最终,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的因素。

三、问卷调研及数据分析

(一)问卷调查方案设计

为深入探讨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影响因素,为指标确定提供数据来源,笔者开发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正文部分采用的是李克特态度量表(Likert-type),要求被调查者对影响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各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打分,每个因素都采用了五点Likert量表来测量(按照被调查者所认为的重要度进行打分,5分为最高分,依次递减),量表的语句尽可能简单明确,保持客观并避免歧义。

(二)问卷对象的选择与前测

案例教学中所涉及的两个重要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因此,本文将研究对象设定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与学生。课题组选择了笔者执教的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8-2011级共计368名学生和59名教师为调查对象。为了使设计出的问卷更加科学和合理,能够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所理解和接受,笔者在正式大规模发放问卷之前还进行了小范围的预调研。此次调研的重点在于征询被调查者对各条款同意与否,同时还希望被调查者指出问卷中各问题的提法是否科学,是否存在理解上的歧义和含义上的遗漏,是否便于被调查者理解。问卷设计初稿完成后,课题组选择从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共4个年级在校学生中分别选取12人(学生8人、教师4人)作为前测参与者对问卷进行了前测。首先请前测参与者在不经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对前测问卷进行试答。随后对前测参与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并对问卷中的每一个项目逐一进行说明,并听取记录被调查者意见,然后进行修改。前测结果发现,受测者对题意并无看不懂或混淆的情况发生。

(三)案例教学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427份,共获得有效问卷412份。问卷有效率为96.4%。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样本比较符合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问卷调查所得信息经过SpSS13.0软件。首先对问卷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结果如下,统计结果显示本研究中17个因子的Cronbacha系数是0.783,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说明该问卷信度可靠,可以作为参与度影响因子测评问卷使用:

其次,通过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17个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Kmo的取值为0.845,大于0.5;Bartlett氏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量,显著水平为0.058,通过两种检验,表明这些变量间存在共同因子,适合做因子分析。

由表2所显示根据特征值贡献率大于85%、因子载荷的绝对值差异大和变量不出现丢失的原则,确定因子的个数为5,旋转后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0.228%,得到的数据分析如表2。

使用主成分法计算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反映各个因子在各变量上的载荷,即影响程度。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系数向0-1分化,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将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的因素归纳为五个因子:学生素质、课堂教学组织、教师素质、案例材料和课堂教学环境。其中,学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主体之一,影响参与度的学生素质指标有: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学生个人性格、学生专业层次;另一个重要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与教师教龄、从业背景相关;以上案例教学中的两个重要主体,需要通过课堂教学组织这一“桥梁”进行联接互动;现实案例教学中,教师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课堂提问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学生的参与度是有差异的;最后,案例教学还需要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尤其是环境的安静舒适程度和教学设备是保证良好教学成果的前提。

由此得出因子解释方式为:

因子1为学生素质=0.814专业层次+0.737专业学习兴趣+0.601生活学习习惯

因子2为课堂教学组织=0.821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的团队管理+0.763教师对学生的引导+0.745教师对学生考核+0.512案例分析过程。

因子3为教师素质=0.617教师学历+0.887从业背景+0.763教龄+0.781教师性格+0.796教师表达能力

因子4为案例材料=0.706案例材料展示形式+0.796案例材料所包含的信息量+0.842案例材料来源

因子5为课堂教学环境=0.617环境的安静舒适程度+0.763教学设备

(四)影响因素指标权重确定

接下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目的是为了研究这五大影响因素之间与案例教学参与度究竟存在怎么样的关系。

由表4的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标准的回归方程为:

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0.332×学生素质+0.336×课堂教学组织+0.312×教师素质+0.476×案例材料+0.237×课堂教学环境

此外,由回归系数看出:案例材料与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是最为突出的要素,说明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受此因素的影响和贡献最大;其次是课堂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师素质;再次是学生素质;最后才是课堂教学环境设备的因素。

四、结论与启示

以上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案例材料新颖程度、案例材料所包含的信息量、案例材料展示形式、教师对案例分析过程、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师从业背景、教师教龄、教师性格、教师学历、学生生活学习习惯、教学环境的安静舒适程度、教学设备状况。

这说明旅游专业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仍然与案例材料这一学生有实际性接触而引发的感知有关,这与前人研究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影响因素相同;此外,教师对学生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也成为了旅游专业案例教学参与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旅游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正面积极认识和对本行业的乐观看法,有助于提升旅游教育的成效;学习动机即是否决定从事旅游行业工作,也成为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我们可以认为虽然案例材料影响非常重要,但案例材料中值得分析挖掘的内容仍然很多,既使是较为陈旧的案例材料也拥有较多值得分析挖掘的内容。一旦学生习惯性的将自身视为旅游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职业群体,其负有社会责任的想法会提高其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度。而对于自身缺乏专业学习兴趣的学生,其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度会大幅下降。因此,不难理解学生素质对旅游专业案例教学参与度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度。

(一)加强案例材料的收集

案例材料收集是旅游专业案例教学的基础环节,上述调查分析表明,为了提高案例教学学生的参与度,案例教学取材范围应当广泛,具有新颖性、时效性、典型代表性。这就要求旅游专业教学案例材料收集应尽可能在全面综合一手、二手材料的基础上完成。其中,一手材料主要可以通过教师、学生对旅游企业的调查访谈的方式来获取;二手资料则主要应通过教师、学生对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报纸、行业期刊杂志、网站等渠道的检索予以收集。

其次,囿于教师个人时间、精力的有限性,案例材料收集应尽可能由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应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案例材料选题,学生按照教师拟定的选题,借助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案例材料。值得强调的是,案例的整理必须结合课程内容。为使旅游专业案例教学材料更有吸引力,更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除了遵循案例编写的共同规律外,还应当遵循旅游专业的课程特点,将所收集到的案例紧扣旅游专业基本理论和教学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体现已讲理论从抽象到具体、拟讲理论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使案例发生的时空与授课的时空尽量衔接。其次,案例编写必须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编制和每一案例教学环节设计,都应紧扣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如果案例偏离了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案例即使再典型、再生动,其作用也必将大大降低。

案例材料收集后,教师应对其进行评阅并给出评阅意见。学生则根据评阅意见,对案例材料重新修改,针对案例材料中所存在的疑点进行实证调查分析。以达到对所收集案例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善其内在逻辑性的目的。

(二)加强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激励

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本身是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表现。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在有无学分考核激励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为了改变案例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参与度低的局面,具体而言,在案例材料的收集环节,教师应根据所收集案例材料的新颖性、时效性、典型代表性进行分数评定;在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强化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进行成绩评定,评定的成绩作为学生专业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以上分析表明,影响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现实中,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本身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要求教师将专业学习兴趣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当中,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动机目的,提高其专业学习的兴趣。

(三)案例教学的人员保障

案例教学的重要主体是教师,受多种因素影响,教师对案例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以上调查分析表明,如果教师没有接触过旅游管理实践,分析问题往往难以深入。教师对教学案例有深刻的体会,在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才能将系统理论知识与实践巧妙结合,富有说服力,更好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因此,旅游专业进行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还应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以及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和无法求解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旅游专业教师中具有行业从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还占少数,教师实践经验的匮乏导致其对案例教学的组织驾驭力不从心,进而也导致案例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参与度低的状况。因此,—方面,高校旅游专业应加强对具有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应创造更多的机会与条件,使不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能够通过各种实训实习途径,了解行业发展的实践。

(四)教学的组织保障

以上调查分析表明,教师在案例教学组织能力上的缺陷,也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加强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上的培训对于提高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务部门可以通过定期的说课比赛的形式,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高校教务部门统一组织、管理、评定案例教学,形成硬性的案例教学要求,检查案例设计等基础性教研工作。教务部门应要求教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分专题编写教学案例,便于教学引用。

(五)案例教学组织的规范化

案例教学并非是一个无章可循的活动,以上调查分析表明,通过案例教学组织的规范化,有助于提高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具体而言,它要求明确学生与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与地位,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组织中的关系。案例教学的中心应是学生,学生是案例教学的表演者、主角,教师是导演、配角,起引导和纽带作用。因此,在案例教学组织中,教师应尽量不直接将答案展示在文字材料中,为了引导学生思考与参与讨论,教师应先“有节奏”的陈述案例事实。教师可以先隐去相关问题信息,通过设问形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开创性分析思考的兴趣。

大学生旅游调研方案篇4

一、引言

作为一门应用型的社会科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旅游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旅游管理专业的这种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在专业教学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由于案例教学能够运用与现实环境相联系的信息,再现特定的管理情景,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决策,从而达到将枯燥的专业知识学习,变成一种寓教于乐的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的效果。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案例教学开始受到国内高校旅游专业的普遍重视,并被大量引进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环节中。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旅游教育界已经普遍意识到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重要性,指出了案例教学中缺乏学生的参与互动,案例分析难以深入,案例教学效果不佳等现实问题。

但是,这些研究又并未对影响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因素,以及如何改进提高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作为案例教学中的重要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成为衡量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

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力图从深层次上实证研究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因素。以期达到通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效果,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素质能力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影响因素的选定

国内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问题,陈效兰(2006)认为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张夫妮等(2007)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主体的参与度会明显高于学生主体的参与度;袁书卷(2006)指出案例教学中的影响因素包括师生关系的互动、学生积极性、学习体验和教学方式等;王青梅、赵革(2009)认为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首先面对的是一个问题案例,他们指出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现象中发现问题,可以变认知客体为认知主体,尝试性地解决答案;郭俊辉等(2010)提出了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学生个体、案例题材和案例分析的三因素理论框架,认为案例教学主要取决于取决于案例题材的选择是否适当。

综上所述,学者们就案例教学中影响学生参与的诸多因素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但在案例教学参与度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定性为主,定量及实证分析不足。同时,由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往往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这增加了分析问题的难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基于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并结合案例教学相关主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案例教学本身特征的分析,初步拟定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因素,并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实证研究。最终,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的因素。

三、问卷调研及数据分析

(一)问卷调查方案设计

为深入探讨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影响因素,为指标确定提供数据来源,笔者开发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正文部分采用的是李克特态度量表(likert-type),要求被调查者对影响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各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打分,每个因素都采用了五点likert量表来测量(按照被调查者所认为的重要度进行打分,5分为最高分,依次递减),量表的语句尽可能简单明确,保持客观并避免歧义。

(二)问卷对象的选择与前测

案例教学中所涉及的两个重要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因此,本文将研究对象设定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与学生。课题组选择了笔者执教的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8-2011级共计368名学生和59名教师为调查对象。为了使设计出的问卷更加科学和合理,能够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所理解和接受,笔者在正式大规模发放问卷之前还进行了小范围的预调研。此次调研的重点在于征询被调查者对各条款同意与否,同时还希望被调查者指出问卷中各问题的提法是否科学,是否存在理解上的歧义和含义上的遗漏,是否便于被调查者理解。问卷设计初稿完成后,课题组选择从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共4个年级在校学生中分别选取12人(学生8人、教师4人)作为前测参与者对问卷进行了前测。首先请前测参与者在不经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对前测问卷进行试答。随后对前测参与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并对问卷中的每一个项目逐一进行说明,并听取记录被调查者意见,然后进行修改。前测结果发现,受测者对题意并无看不懂或混淆的情况发生。

(三)案例教学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427份,共获得有效问卷412份。问卷有效率为96.4%。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样本比较符合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问卷调查所得信息经过spss13.0软件。首先对问卷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结果如下,统计结果显示本研究中17个因子的cronbacha系数是0.783,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说明该问卷信度可靠,可以作为参与度影响因子测评问卷使用:

其次,通过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17个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kmo的取值为0.845,大于0.5;bartlett氏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量,显著水平为0.058,通过两种检验,表明这些变量间存在共同因子,适合做因子分析。

由表2所显示根据特征值贡献率大于85%、因子载荷的绝对值差异大和变量不出现丢失的原则,确定因子的个数为5,旋转后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0.228%,得到的数据分析如表2。

使用主成分法计算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反映各个因子在各变量上的载荷,即影响程度。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系数向0-1分化,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将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的因素归纳为五个因子:学生素质、课堂教学组织、教师素质、案例材料和课堂教学环境。其中,学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主体之一,影响参与度的学生素质指标有: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学生个人性格、学生专业层次;另一个重要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与教师教龄、从业背景相关;以上案例教学中的两个重要主体,需要通过课堂教学组织这一“桥梁”进行联接互动;现实案例教学中,教师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课堂提问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学生的参与度是有差异的;最后,案例教学还需要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尤其是环境的安静舒适程度和教学设备是保证良好教学成果的前提。

转贴于

由此得出因子解释方式为:

因子1为学生素质=0.814专业层次+0.737专业学习兴趣+0.601生活学习习惯

因子2为课堂教学组织=0.821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的团队管理+0.763教师对学生的引导+0.745教师对学生考核+0.512案例分析过程。

因子3为教师素质=0.617教师学历+0.887从业背景+0.763教龄+0.781教师性格+0.796教师表达能力

因子4为案例材料=0.706案例材料展示形式+0.796案例材料所包含的信息量+0.842案例材料来源

因子5为课堂教学环境=0.617环境的安静舒适程度+0.763教学设备

(四)影响因素指标权重确定

接下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目的是为了研究这五大影响因素之间与案例教学参与度究竟存在怎么样的关系。

由表4的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标准的回归方程为:

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0.332×学生素质+0.336×课堂教学组织+0.312×教师素质+0.476×案例材料+0.237×课堂教学环境

此外,由回归系数看出:案例材料与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是最为突出的要素,说明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受此因素的影响和贡献最大;其次是课堂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师素质;再次是学生素质;最后才是课堂教学环境设备的因素。

四、结论与启示

以上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案例材料新颖程度、案例材料所包含的信息量、案例材料展示形式、教师对案例分析过程、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师从业背景、教师教龄、教师性格、教师学历、学生生活学习习惯、教学环境的安静舒适程度、教学设备状况。

这说明旅游专业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仍然与案例材料这一学生有实际性接触而引发的感知有关,这与前人研究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影响因素相同;此外,教师对学生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也成为了旅游专业案例教学参与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旅游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正面积极认识和对本行业的乐观看法,有助于提升旅游教育的成效;学习动机即是否决定从事旅游行业工作,也成为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我们可以认为虽然案例材料影响非常重要,但案例材料中值得分析挖掘的内容仍然很多,既使是较为陈旧的案例材料也拥有较多值得分析挖掘的内容。一旦学生习惯性的将自身视为旅游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职业群体,其负有社会责任的想法会提高其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度。而对于自身缺乏专业学习兴趣的学生,其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度会大幅下降。因此,不难理解学生素质对旅游专业案例教学参与度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度。

(一)加强案例材料的收集

案例材料收集是旅游专业案例教学的基础环节,上述调查分析表明,为了提高案例教学学生的参与度,案例教学取材范围应当广泛,具有新颖性、时效性、典型代表性。这就要求旅游专业教学案例材料收集应尽可能在全面综合一手、二手材料的基础上完成。其中,一手材料主要可以通过教师、学生对旅游企业的调查访谈的方式来获取;二手资料则主要应通过教师、学生对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报纸、行业期刊杂志、网站等渠道的检索予以收集。

其次,囿于教师个人时间、精力的有限性,案例材料收集应尽可能由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应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案例材料选题,学生按照教师拟定的选题,借助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案例材料。值得强调的是,案例的整理必须结合课程内容。为使旅游专业案例教学材料更有吸引力,更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除了遵循案例编写的共同规律外,还应当遵循旅游专业的课程特点,将所收集到的案例紧扣旅游专业基本理论和教学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体现已讲理论从抽象到具体、拟讲理论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使案例发生的时空与授课的时空尽量衔接。其次,案例编写必须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编制和每一案例教学环节设计,都应紧扣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如果案例偏离了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案例即使再典型、再生动,其作用也必将大大降低。

案例材料收集后,教师应对其进行评阅并给出评阅意见。学生则根据评阅意见,对案例材料重新修改,针对案例材料中所存在的疑点进行实证调查分析。以达到对所收集案例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善其内在逻辑性的目的。

(二)加强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激励

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本身是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表现。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在有无学分考核激励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为了改变案例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参与度低的局面,具体而言,在案例材料的收集环节,教师应根据所收集案例材料的新颖性、时效性、典型代表性进行分数评定;在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强化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进行成绩评定,评定的成绩作为学生专业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以上分析表明,影响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现实中,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本身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要求教师将专业学习兴趣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当中,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动机目的,提高其专业学习的兴趣。

(三)案例教学的人员保障

案例教学的重要主体是教师,受多种因素影响,教师对案例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以上调查分析表明,如果教师没有接触过旅游管理实践,分析问题往往难以深入。教师对教学案例有深刻的体会,在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才能将系统理论知识与实践巧妙结合,富有说服力,更好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因此,旅游专业进行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还应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以及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和无法求解的问题。

转贴于

目前,我国高校旅游专业教师中具有行业从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还占少数,教师实践经验的匮乏导致其对案例教学的组织驾驭力不从心,进而也导致案例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参与度低的状况。因此,—方面,高校旅游专业应加强对具有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应创造更多的机会与条件,使不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能够通过各种实训实习途径,了解行业发展的实践。

(四)教学的组织保障

以上调查分析表明,教师在案例教学组织能力上的缺陷,也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加强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上的培训对于提高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教务部门可以通过定期的说课比赛的形式,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高校教务部门统一组织、管理、评定案例教学,形成硬性的案例教学要求,检查案例设计等基础性教研工作。教务部门应要求教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分专题编写教学案例,便于教学引用。

(五)案例教学组织的规范化

案例教学并非是一个无章可循的活动,以上调查分析表明,通过案例教学组织的规范化,有助于提高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具体而言,它要求明确学生与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与地位,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组织中的关系。案例教学的中心应是学生,学生是案例教学的表演者、主角,教师是导演、配角,起引导和纽带作用。因此,在案例教学组织中,教师应尽量不直接将答案展示在文字材料中,为了引导学生思考与参与讨论,教师应先“有节奏”的陈述案例事实。教师可以先隐去相关问题信息,通过设问形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开创性分析思考的兴趣。

大学生旅游调研方案篇5

会议一如既往地重视与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的合作。经常务理事会讨论,下届会议将由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承办。

一、论文主题与主要观点综述

本次会议提交论文主要涉及区域旅游开发理论与方法、区域旅游经济整合、国内外区域旅游开发案例、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区域旅游规划与市场开发、区域旅游开发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多个方面。

(1)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理论与方法是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的基石,本次会议此类论文数量较少,但具有一定理论深度。李悦铮、李时以辽宁省为对象,按照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运用调查法、竞争力模拟法等对其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多层面的评价,并把辽宁与国内11个沿海省市进行对比,明确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邓屏以杭州休博会主园区全面引入民营资本案例为切入点,以产权国有化和产权民营化不同投资主体的不同经营目标为分析框架,建立了“投入一产出”内生机制模型,并运用模型比较昆明、沈阳世博会和杭州休博会,认为产权民营化能够实现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是新阶段我国区域旅游开发的首选策略。此外,陈文君对乡村旅游、王忠丽对休闲产业、孙诗靓对社区旅游等进行了探讨。

(2)区域旅游经济整合研究。此类论文数量较多,主要是针对某一区域旅游经济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王三北从打造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角度,提出西北五省区区域旅游产品框架结构的构建,必须遵循先进的理念、认真研究旅游市场需求趋势的变化、综合考虑资源空间结构特点,树立大区域观念,形成区域聚集优势,把各省区纳入到大区、全国、国际旅游环线中,共同推出各具特色的综合旅游产品。徐德宽、康海钧研究了武汉实现“资源市场化、产业集团化、运营资本化和品牌多元化”的途径方法和影响;谢春山等讨论了辽宁旅游产业的区域特征,并提出了区域整合的路径;王明星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探讨了历史文化资源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王伟伟认为整合沈阳世博会自身资源,与棋盘山旅游开发区联动发展,构建沈阳大旅游圈是增强沈阳世博会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关键。

(3)国内外区域旅游开发案例研究。程道品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广西恭城县红岩村为例,详细介绍了其乡村旅游发展历程,总结了乡村旅游开发的四大特色和三条举措,并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旅游循环经济、旅游扶贫方面分析了旅游开发的三大效应,并提出了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建立利益协调机制、丰富旅游活动项目、加强旅游管理、打造红岩品牌等5点建议。陆景武剖析了关岛区域旅游开发的国际经验;肖星等分析了海南省琼海市旅游发展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战略思路等,认为其可以作为海滨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范例;王跃伟等则以舟山为例,探讨了海岛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4)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研究。马波认为旅游业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持续转型的特点,中国主要的旅游城市或地区已开始进入目的地发展和区域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市场互换、市场共享、要素协同和一体化发展4种基本模式,认为一体化发展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高级形式和最终目标,并提出中日韩3国具有构建旅游合作体的基本条件,三方当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推进这个巨大工程;张文建、徐露农对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与发展模式作了系统综述和比较,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其未来的发展变化;杨振之分析了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在竞争与合作中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对两地在旅游开发、投资等方面的影响;乌兰则提出在协调发展理念下实现区域旅游合作,就必须建立区域旅游合作的协调机制,其中加强区域旅游规划、实现政府间合作、组建合作协调机构和构建信息网络平台是关键环节。此外,郑耀星对海峡合作背景下的福州旅游发展、李平生对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蒋长对行政边界地区的旅游整合等提出了新的见解。

(5)区域旅游规划与市场开发研究。德村志成通过对访中日本游客多年统计数据的分析,指出从市场规模和经济实力而言,实际到访的人数和市场的潜在及显在实力相比,不如预期的大,进而剖析原因、提出建议;罗浩结合江苏沿江旅游规划,提出了该项目的融资原则、渠道以及具体的融资政策建议;陈敬堂以广东怀集县为例,探讨了县域旅游规划如何进一步深化的问题;师守祥提出了旅游产业定位与开发的新思路;何雨基于客源市场调查结果,分析了上海城郊旅游的发展;张立生比较了旅游客源市场等级划分理论,对其应用提出了新看法。

(6)区域旅游开发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肖升设计和阐述了旅游产业驱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动力机制整合模型,并对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不同企业的作用机制分类加以阐释;尹德涛则依据辽宁省自身的特点,提出其应重点开发的旅游产品和设施,并指出在城市规划方面兼顾旅游景观布局,避免产业布局与建设对旅游景观的负面影响。

此外,吴必虎就最佳旅游城市标准及其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隋鑫对近年来国外有关区域气候变化及特殊天气事件对游客个体行为及目的地旅游需求的影响研究新进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梳理;郑建瑜就世博会大型文化娱乐活动的策划与管理方面做了初步研究;陈广万就赣州、汀洲、梅州客家文化的差异,提出了闽粤赣边区大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二、会议特点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展望

此次研讨会提交的论文,较之历次会议,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区域旅游开发研究正在逐步走向细化、深化,二是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的实践导向明显。就前者而言,首先表现在对区域旅游产业经济整合的研究上,如对辽宁旅游产业的区域特征与区域整合的研究、基于系统理论对行政边界地区旅游整合探索、对沈阳后世博会区域资源整合的研究等;其次,表现在对模式模型等理论与方法的总结上,如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旅游业驱动机制模型的研究、对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研究与发展模式的述评、对区域海岛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等;再次,也表现在研究内容的宽泛上,如对辽宁旅游网站发展模式与策略的研究、对区域气候变迁与特殊天气事件对目的地旅游需求影响研究新进展等。

大学生旅游调研方案篇6

采用案例教学。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理解所学知识,教学过程全面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在教学中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引出理论内涵,将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对应起来,力求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师生互动教学法,组织课堂讨论。为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常针对学科目前发展动态和敏感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在学生广泛收集资料有了一定准备之后,组织课堂讨论,得出讨论结果,形成书面报告。

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可以成立旅游策划工作室,按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同的岗位,学生在模拟工作室里成为公司员工,并在相应的岗位上开展业务活动,使学生的角色从“校园人”向“企业人”适应过渡。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导游大赛,以赛带学,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

教学过程目标化,加强和促进课程结合

在平时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引导和渗透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的相关知识,引导和帮助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景区服务与管理资格证等证书,为以后的就业铺平道路。

倡导、鼓励旅游科研

高校旅游教学要重视实践,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进行科研,应倡导、鼓励开发型、应用型研究,倡导、鼓励旅游教育教学研究。具体措施如设立旅游发展科研基金,建立旅游科研立项招投标制度和旅游科研评奖制度,为提高旅游学科和专业的学术地位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广大教师投身旅游科研活动,增办高档次的旅游研究学术刊物,等等。

积极促进产学研结合,开展社会服务

学校积极与著名景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在专业实习阶段或实训阶段进行顶岗实习,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实践,使学生加深对本课程的认识,并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实习企业资格审查制度,全面了解企业状况,坚持挑选业内管理规范、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并签订正式的合作协议。

结语

大学生旅游调研方案篇7

一、旅游业发展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一是旅游业是民俗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是展示与宣传民俗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当地政府和人民对民俗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意识,丰富了旅游资源,使旅游内容更加多样化。二是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带动民俗文化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旅游方式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旅游业与民俗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可以弘扬当地民俗文化,增强当地人民的文化自信。

(二)消极影响

一是旅游业的商品化和庸俗化使民俗传统文化面临挑战。二是外来文化会对当地传统文化带来负面影响。三是民俗传统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会受到干扰。

二,民俗文化的变迁对旅游业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一是旅游业和民俗传统文化的结合不仅使当地珍贵的民俗文化资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还使得当地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安阳的民俗文化真实地表现出了当地鲜明的旅游特色,增强了旅游竞争力。二是民俗文化丰富了旅游业的内容和文化内涵,提升了旅游的层次,提高了旅游吸引力。三是民俗文化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更对当地经济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消极影响

一是由于部分当地居民文化保护意识薄弱,年轻一辈对民俗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使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危机,对当地旅游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二是民俗文化商业化和庸俗化会严重干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甚至过度的旅游开发会导致民俗文化的遗失和灭绝。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过程中,笔者充分研读了崔凤军的砜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乌丙安的《民俗学原理》、钟敬文的《民俗学概论》等书,这些书籍对研究都有很大帮助。

(二)调查法

调查法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调查者本人做调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调查者的人做调查。此次我们研究的对象不是具体的人或物,而是一种具体的现象,所以设计了一个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这一事物的看法。

(三)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本次研究以安阳为个案,通过研究安阳旅游业发展与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状况,找出现代旅游业与民俗文化结合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为旅游业发展与民俗文化的结合找出一条可行之路。

四、调研过程

一是通过资料查找、网上文献查阅等方式找出有关“旅游业的发展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材料,对课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二是制订调研计划,确定行程,明确到安阳要进行调研的地点,比如殷墟博物馆、红旗渠风景区等地。三是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已经掌握的初步情况进行分析,然后设计问卷调查表,进一步了解民众对旅游业发展与民俗文化传承保护的看法。

五、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政府主导,合理开发利用

一是防止过度开发导致民俗文化破坏严重,降低民俗文化吸引力;二是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使民俗文化发展出现商品化、庸俗化,扭曲其原始性;三是注重保护本地民俗文化,减少外来文化和现念的冲击。采取“政府主导十企业运作十社区居民监控”等管理模式,使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二)培育地方特色,树立品牌文化

就地取材,依靠当地固有资源,统筹考虑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以“人o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产品,培育地方特色,树立品牌文化。坚持民族特色,突出民族个性,在保持民俗文化原生态的基础上,树立特色品牌。突破传统民俗单纯的看表演、看古建筑等形式,整合地方资源,深入挖掘民俗特色,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三)采用合理的模式,开发民俗资源

一是集锦荟萃式。它是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如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集中表现了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其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各地的民俗文化,其缺点是在复制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内涵。

二是复古再现式。它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如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也属此类。

三是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为典型、交通也比较便利的村落对旅游者展开宣传,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自然形态为旅游内容,如广东连南三排瑶寨,其优点是投资很少,让游客有真实感,能自然与当地居民交流,缺点是难以将旅游开发的利益公平分配给村民。

四是主题附会式。它指将民俗文化主题与某一特定功能的旅游业设施结合起来,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如苏州名园“网师”近期推出的“古典夜园”活动,游客可以领略苏州园林在夜景下的意境。

五是短期表现式。其一,出于民族民俗传统的节庆活动,如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等;其二,流动性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如贵州组织民间表演队到国外演出松桃苗族花鼓等。

(四)加强文化保护,健全法规制度

建立旅游、公安、交通、工商、质监、安监、环保等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加强当地民俗文化旅游市场的治理整顿,切实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突出抓好旅游安全工作,建立旅游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和法律政策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五)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目前,各地民俗旅游市场存在开发模式单一、雷同现象严重、规划不科学、经营模式滞后、服务质量低、服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其关键在于缺乏民俗旅游专业人才,因此,要切实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养民俗旅游专业人才。

(六)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民俗旅游

地方政府要深入领会和创新执行国家各项旅游开发政策,主动探索与本地区相适应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如建立民俗保护区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严格保护好地方民俗特色,切实增强地方文化的软实力。

大学生旅游调研方案篇8

关键词市场调研大学生旅游前景预测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1.1调查背景

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行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而学生在时间上的灵活性使得他们成为了旅行的主力军。在市场需求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大学生旅游市场又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大学生旅游市场因其蕴含的巨大潜力已成为业内商家关注的亮点,但在经历了几年的研究与开发之后,大学生旅游市场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反而似乎已变为让旅游企业望市兴叹的“鸡肋”。之所以将旅游市场的开发主要放到大学生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1大学生人数多,基数大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连年扩招,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到2003年年底,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己经达到1108.6万人。根据“十五”教育规划,高等教育到2005年进入大众化阶段,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达到15%,到2010年已经达到20%。庞大的大学生消费市场已逐渐成为旅游企业必争的重要阵地,前景看好。

1.1.2大学生旅游动机强烈

而且大学生群体年龄段一般都在18-24岁。作为年轻人,希望开拓视野、追求刺激经历、有极强的探索精神,并且不甘于墨守成规,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旅游作为新兴生活方式更易被年轻人所接受。大学时期是学生由象牙塔走向社会的过渡期,社会经验不丰富,往往对外界充满好奇心。旅游已是大学生最为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

1.1.3大学生闲暇时间较多

我国大学生除了有法定的节假日外,还有传统的寒暑假,大约有172天假期,约占全年的47%;此外,教育部门还为大学生提供许多社会实践和自我学习时间。因此,大学生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旅游,并且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

1.1.4大学生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多

以往,由于大学生旅游消费水平较低,旅游企业可获经济效益较低,造成大学生旅游市场不受重视。现今,由于家庭的经济支持增加、参加勤工俭学、各种奖学金支持等原因,大学生经济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大学生已经初具出游的经济条件。

1.1.5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我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基本能满足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其中青年旅馆、大学生旅游网等与大学生旅游市场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开始崭露头角,并得到市场的肯定。这都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1.2调查原因

虽然大学生热衷于旅游,但目前市场上甚少有专门提供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旅行社。经过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2.1旅行社的推广方式不被大学生接受,缺少主动性

许多中小旅行社没有足够的工作人员和相应的营销网络。绝大多数的旅行社都是一个工作人员负责多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为大学生设计旅游路线。旅行社向大学生推出的旅游路线没有体现出大学生的特色。因此,导致了大学生旅游仍处于停滞阶段。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做大量的市场研究、分析等工作。前期投入大,增加了旅行社的风险,加之难以设计出有吸引力的线路,利润又太薄,认为是出力不讨好,因此对这一领域的开拓热情不高。

1.2.2大学生不愿跟旅行社的团队走

大学生不愿跟旅行社的团队走的主要原因一般有两个,那就价格高和线路不符合其要求。他们追求自由,张扬个性,不满足于一般的旅游景点,更喜欢去一些带有探险性质的“超常规”景点,旅行社普遍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同时,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水平普遍较低也成了制约的因素。所以相对于他们认为不自由、花钱多的随团旅行来说,似乎更喜欢自己组织旅游。他们理想的旅游方式是:旅游的地方有相识的同学在,或是同学的家在那里,这样一来可以解决吃住及安全问题,若是同学在那里读书也行,学生宿舍里挤一挤,食堂里“蹭一蹭”,还有免费导游。

1.2.3小旅行社在校园存在非法操作,造成负面影响

小旅行社存在非法操作。与正规旅行社忽视大学生市场相反,一些小旅行社瞄准了不被看好的这块“蛋糕”,开始攻占学生旅游市场。但是黄金周期间校园里张贴的旅游信息中有不少虚假广告,吸引学生上当的同时,严重扰乱了市场。据了解,这些小旅行社推出的超低报价吸引了不少学生,有的是交通和食宿上极为精简,确实能省出一部分钱来,但有很多是旅游过程中一些费用要学生再次支付,总的算下来并不便宜。这些不规范的操作使大学生的安全和合法利益都得不到保障。这在大学生中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旅行社的信任度下降。

1.2.4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原因

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表现为认识上出现误区,对大学生旅游市场重视不够,宣传促销不足。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是一个低消费群体,相关职能部门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大学生旅游市场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出于安全问题和健康问题的考虑,政府部门对学生旅游往往采取保守的态度,不主张学生出游,这一方面压抑了学生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使旅游企业不能放手大胆地去做学生旅游市场。学生旅游市场没有得到重视和鼓励,缺乏一个宽松的发育环境,使学生旅游市场陷入发展的不良循环。另外,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对大学生出游缺少必要的引导,学生出游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1.3调研目的

开发一个正规的、成熟的大学生旅游市场是完全可行的,也是极其必须的。旅游企业只要根据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采取合理的开发策略,必将会形成“井喷式”的大学生旅游热潮,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必定被激发,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现在市面上针对大学生旅游的项目少之又少,而且不成体系。我们有理由认为对于旅行社来说,这是一片巨大的、待开发的市场。

所以我们计划通过周密全面的调查,包括了解大学生热衷的旅游地点、普遍能支付的价格区间、决定是否报旅行社的因素等问题,制定出多种为大学生量身打造的旅游线路。

许多大学生热爱旅游以及户外活动,但苦于找不到组织、没有齐全的户外装备、不熟悉路线、资金准备不充裕等问题,并没有将想法付诸于行动。我们组织这次调查的目的就是希望对大学生旅游市场做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从而调整旅行社的线路制定计划。在提供各种价廉物美的路线的同时,也提供各种户外用品的租赁,减轻热爱户外运动的大学生的经济压力,节约环保。

1.4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访谈法(具体采用留置问卷访问方式)和网络调查的方式。

考虑到我们的调查对象是大学生群体,居住地点比较集中,回收问卷比较方便,网络是比较常用的工具,所以我们选择了留置问卷访问和网络调查的方法。

2调研过程

2.1调研种类和调查内容

2.1.1调查种类

在市场调查研究中,定量研究通常表现为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定性研究通常用来定义问题,定义调查项目,制定假设或确定研究中应包括的变量,解释由定量分析所得的结果,获取和处理非量化的信息,帮助调研者理解潜在的活动和动机等。

所以本调研属于主要属于定性调研,同时也有少许的定量调研相结合,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互补充,因为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在通过定量调研了解到大学生热衷的旅游路线以及对参团的态度后,再通过定性调研来确定旅游线路和提供户外设配租赁的价格区间。

2.1.2调查内容

围绕大学生旅游市场前景,将有以下几方面的调查: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月生活费等);大学生中热衷旅游的比例、具体选择的出行方式、对参与旅行社的态度、热衷的旅游目的地、普遍出行时段、外出旅游的频率等;可以接受的价格预算;希望旅行社提供的个,对旅行社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2.1.3数据搜集的方法和调查信息类型说明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访谈法(具体采用留置问卷访问方式)和网络调查的方式。

留置问卷访问是调查者将调查问卷当面交给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和要求,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按约定时间收回的一种方法。它是入户访问的另一种形式。

留置问卷访问的主要优点有:回收率高,被调查者的意见可不受调查人员的影响;问卷可以详细周密,充分体现调查者的意图,需要了解什么问题就设置什么问题;由于问卷留给被调查者填答,被调查者可详细思考,认真作答,避免由于时间仓促或误解产生误差。

主要缺点有:调查区域范围受到一定限制,难以进行大范围的留置问卷调查;时间长,费用相对较高。

2.2调查信息类型

(1)一手资料:在各大高校投放问卷,回收问卷等实地走访的方式来来获得第一手资料。(2)二手资料:通过网络搜索资源获取所需的信息(包括当今旅游局势、大学生的生活费水平等)来完善我的调查报告。

2.3调研对象、区域

总体范围的确定应根据研究的目的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做出明确的界定,即明确界定调查的总体范围,并对调查总体作适当的划分。总体范围明确后,应进一步明确总体单位是什么,即明确样本单位由于我们的大学位置位于西安,而西安高校云集,是非常好的调研环境,资源非常容易掌握,所以我们将目标对象定为西安地区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学校范围包括正规本科、专科(不包括研究生)。

本次调查的总体范围是西安市的在校本科大学生,按照年级不同,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这四个年级。在抽样过程中注意男女比例基本相等,因为男女生出游考虑的因素和途中的需求会因为性别不同而有一定的区别。由于每个年级学生所拥有的时间自由度不同,所以在调查的时候我们会按照年级分析不同的旅游需求。

2.4抽样方法、样本容量及分配

因为从大一到大四,学生的年纪不同、目标不同、有空旅游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所以经过分析我们决定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由于西安高校众多,我们可以以各个大学城为中心,随机选取几所大学作为问卷投放地点,在各个学校随机抽取受访者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访谈。

鉴于人力物力有限以及实地调查时学生的配合程度,我们同时还会在网上进行问卷投放,对其他城市的大学生进行更全面的调查。

理论上说样本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少,结果的代表性就越好。但是在考虑时间和费用因素后,大样本并不一定是性价比最高的办法。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学生样本容量为50比较可靠。最终的实施阶段,我们将按照大一到大四的年级不同,共得到有效数据30份。

2.5数据处理方法

采集后的大量数据我们将会录入电脑的excel软件中去,利用条形图、饼形图、折线图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通过直观的图表显示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不同项目偏好,根据偏好调整我们的开拓方案。

2.6提出结果的方式

调研结果将以一份正式的调查报告(包括图表等各种形式)呈现出来,详细分析如今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前景,包括热门旅游路线、价位设定、租赁产品项目等,最重要的是指定出具体可行的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方案。根据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点和问题,结合周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制订一些方案比如采取“开拓重点、机动灵活、薄利多销、诚信为本”的开发思路、推出多种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合理定价旅游产品、采取多种旅游促销方式、采用面对面的销售方式等。

相信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旅行社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兴趣,另一方面会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参与旅游活动中来。为今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还处于不系统、不成熟、不完善的阶段,这份报告出炉后,可以提供给国家旅游局、各省市的旅游机构以及正规的各大小旅行社。

3详细分析

(1)根据基本统计表可以得出男女生对于不参加旅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如图1结果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影响男生和女生是否参与旅行团最主要的因素都是是时间不充裕,结合大学生的课业不算轻松,周一到周五都要上课、周末要兼职的情况,可以发现这的确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而相比起其它的原因,女生更多的是因为旅行社的路线不够吸引人,而男生则是觉得没有合适的同伴。

(2)根据基本统计表可以得出男女生出游因素的情况分布,如图2

我们可以看出男女生都举得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所占的因素最大,但是除此之外女生更显得精打细算,看重总体旅行的费用,而男生则显得大大咧咧,比较考虑旅行的舒适度,对费用则没有太大的要求。

(3)根据基本统计表可以得出被调查对象的生活费高低与喜欢去旅游的类型直接的关系,如图3

由此我们发现,不管是生活费低的还是高的,都最热衷于去风景名胜,而对主题乐园不感兴趣。月生活费800元以上的同学兴趣更为广泛一些。不过由于月生活费800元一下的样本较少,所以对于他们的具体感兴趣旅游地还不能得出完善的结论。

(4)根据基本统计表可以得出男女生对于出游所愿意停留的天数,如图4

我们可以看出,没有女生愿意只停留一天,而绝大部分都希望能停留四天以上,可以好好欣赏风景。而男生则偏好速战速决,希望停留三天的占了绝大多数,还有人只希望停留一天。

(5)根据基本统计表可以得出月生活费与可以接受旅游价格范围之间的关系,如图5

很显然,二者是成正比关系。生活费500(含)以下的只愿意支付最多500的开销,而生活费在500-800元的可以接受最多1000元的支出。生活费在800-1000元的则可以接受高低不等的多种价格。而生活费1000元以上的一般都能承受1500以上的开销。

(6)根据基本统计表可以得出男女生与出游时关注的服务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6

我们可以看出,男女生最关心的都是交通问题,尤其是女生,如果旅途交通不便利将会导致很多后果;其次就是住宿和餐饮,这些都是基本需求。而差异方面也很明显,男生对购物完全没有要求,而反观女生,几乎一半都表示购物也是旅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男女差别由此体现。而且女生还有其他的需求,男生则没有了。导游方面二者差不多,都只有五分之一的人认为重要。

4调查结论

因为时间、费用等因素的限制,所选择的样本规模太小,导致我们得到的结果误差较大,准确性较小。虽然这样,但我也从中得出了一些对于大学生旅游市场值得改进地方的建议。

4.1采取“重点开发、灵活方案、薄利多销、诚信经营”的开拓市场方法

4.1.1重点开发

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中最具开发潜力的重点市场如下:一是大学生的春游和秋游市场。在我国高校中,每年春秋季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旅游已形成一种传统,其中又以大一的学生最为活跃,旅游的可能性和频率性较高;二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他们大都具有较强的旅游动机,出游条件较为成熟,且旅游消费也较大;三是高年级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比低年级大学生思想更成熟,行为更独立,旅游倾向更强烈。

4.1.2灵活方案

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旅游动机多样化且追求个性化,在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时要机动灵活。一是在旅游产品的组合上机动灵活。吃、住、行、游、娱、购项目分别列示,供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形成短、中、长线的包价旅游或小包价旅游,甚至零包价旅游;二是旅游方式多样化。针对大学生不同的需求,设计多种可选择的旅游方式,如远足、自行车、轮船、火车等,也可将它们进行组合;三是组团要机动灵活。大学生出游前大都需要找志同道合的出游者,尤其是女生。旅游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推行自组旅游团。

4.1.3薄利多销

大学生旅游市场集中,规模较大且对价格较为敏感。旅游企业要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利用它的市场特点,降低成本,实行薄利,取得价格优势,才能激发市场,实现规模开发,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1.4诚信经营

大学生出游顾虑较多,同时对事物的怀疑心较重。旅游企业要培育和建立稳定的大学生消费群体,必须以诚信为本,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经历,树立诚实可信的企业形象。

4.2推出多种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

推出多种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大学生旅游者的需要,这是从根本上有效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途径。

4.3合理定价旅游产品

因经济条件有限,大学生对价格比较敏感,大学生出游人数随价格变动弹性较大。只有合理的定价,才能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出游,形成规模市场。合理的定价主要包括:

(1)明码实价。明码实价能令消费者感到诚实可信,增强大学生的出游信心。若设置多种折扣,只会增加他们对旅游企业利润的怀疑,促使他们放弃通过旅游企业来安排旅游行程的可能。

(2)根据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制定不同的价格。旅游景区有热、温、冷景区之分,旅游时间有旺、淡季之分。旅游企业应根据出游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这样既可利用淡季和温、冷景区的优惠价格吸引大学生,又可充分合理利用旅游资源,调节旅游企业的经济收益结构。

(3)根据可选择的旅游项目分别标价,既可降低旅游产品的直观价格,又可让大学生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选择旅游项目,使其从心理上更能关注旅游产品。

4.4采取多种旅游促销方式

大学生从众心理显著,信息传递快。旅游企业在旅游促销中,可利用这一特点,采用一些低成本的促销方式,可取到较为良好的效果。

(1)与高校社团合作。目前,我国高校内社团组织十分活跃,许多学校还专门成立旅游协会。旅游企业完全可以与旅游协会或其他社团合作,深入大学生内部,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

(2)培养学生直销点。现在的大学生大都积极寻求打工兼职的机会,锻炼自己。旅游企业可聘用他们尤其是旅游专业的大学生,作为固定的旅游直销人员,利用其信息广、朋友多的优势,长期宣传、销售旅游产品,达到深入扎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目的。

(3)利用网络促销。大学生大多爱好上网,现已建有的大学生旅游网,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旅游企业应在大学生较关注的网站如学校的网站内设立旅游专栏,供大学生浏览和查阅有关旅游信息。

(4)采用宣传单、报纸、海报等宣传形式,在食堂、娱乐场所等地进行促销,利用大学生旅游市场集中的特点,来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4.5采用面对面的销售方式

大学生旅游市场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市场,它十分集中,特征趋同性较强。旅游企业选择销售渠道时,可避开一些销售的中间环节,采取直接面对面的销售方式,这样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提供相应的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大学生旅游市场[eB/oL].http:///linkurl=wnneHp5G65iybm4yZt14QkYBm7y6ubomHjDap21ix4wj88feK8n1ia59o8ba309eFl0Gitz0KcCHp1wefn4wgq

[2]范云峰.营销调研策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赵轶.市场调查与预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徐飚.市场调查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5]徐联沧.消费心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刘德寰.现代市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田志龙.市场研究:基本方法、应用与案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8]调研在线网http://

大学生旅游调研方案篇9

我国高校传统的”旅游法学”教学主要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即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从主观意愿和教学进度出发,不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把学生看作消极、被动的客体,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2]。从而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然”,探究创新能力不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不足,两极分化严重,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本文介绍了DJp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旅游法学”的课程特征和教学需求,提出DJp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法学”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旅游法学”教学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之道。

2DJp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客体,认为是消极的接受者,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已经不再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为了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教学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DJp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2.1DJp教学模式的内涵

DJp教学是指学生利用学案的引导和帮助,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内容、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师生共同的评析,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评价的目的[4]。DJp教学模式颠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是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它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成功探索,同时也为现代化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操作模式。“导学”、“讲解”和“评价”是导学讲评式教学的核心要素,也是其主要的教学环节。因此,取“导”、“讲”、“评”汉语拼音的首个大写字母“D”、“J”、“p”,简称导学讲评式教学为“DJp教学”。其基本理念是:导学结合,以学定教;思启结合,以启促思;讲评结合,以评促化。DJp教学的基本模式有以下五个环节:学案导学-交流讨论-讲解评析-练习巩固-反思拓展[4]。DJp教学模式旨在调动学生自我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发掘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和内在的驱动力。该教学模式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了成功范例。

2.2DJp教学模式的特征

DJp教学模式有以下三大特征:主动性、合作性和高效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DJp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发掘个体的学习潜能,并调动其主动学习的欲望。主动性(initiative)是指个体由自我原则和价值观的推动,按照个人设定的目标,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实现个人愿景。DJp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学案的引导和帮助,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内容、建构知识框架,这就是主动性的一大表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合作性(cooperative)是指学生之间为达到共同目标相互帮助和支持。DJp教学模式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有效解决困难的同时,也为学生相互学习、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提供了条件。高效性(efficiency)是指学生超额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实现学习目标。DJp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评价的目的,突出体现了高效性这一特征。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坚定不移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实践,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谐自主地发展[5]。DJp教学模式认真贯彻现代教学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相互合作,提高学生自主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3“旅游法学”的课程特征及教学需求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市场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法学人才,”旅游法学”教学因此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旅游法学”的教学质量成为每一个”旅游法学”教育者探讨的问题。”旅游法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课程,具有本学科独特的课程特征和教学需求。针对”旅游法学”的课程特征和教学需求、应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开展”旅游法学”教学,才能提高”旅游法学”的教学质量。

3.1“旅游法学”的课程特征

“旅游法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科目和必修科目。与旅游专业同类型的其他课程相比,”旅游法学”具有难度大、理论性强、对学生知识结构要求高等特点[1]。第一,难度大。这一特征取决于”旅游法学”的跨学科性。作为旅游专业和法学的交叉学科,”旅游法学”不仅要求有旅游专业的扎实基本功,还要求具有法律的基本知识。”旅游法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既懂旅游又懂法律的旅游专业复合型人才,利用法律知识解决旅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纠纷[6]。第二,理论性强。庞大的理论是”旅游法学”的骨架,现实案例是”旅游法学”的新鲜血液。因此,学好理论是”旅游法学”的基础。而理论的学习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就如小威廉姆e.多尔所说“枯燥乏味扼杀我们的活力,遏止我们的创造力和灵气,使我们的课程暮气沉沉,使我们的教育对象成了塞在象牙嘴里的牡蛎”[7]。所以,理论的讲授是”旅游法学”教学的一大难点。第三,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求高。所谓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旅游法学”顾名思义不仅需要旅游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法律的知识。因此,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求高。“旅游法学”的课程特征,是其他学科不具有的。这些课程特征为”旅游法学”教学者提供了教学依据,也对”旅游法学”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需求,这就要求有特别的教学模式满足其教学需求。

3.2“旅游法学”的教学需求

为提高”旅游法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旅游法学”的教学目标,”旅游法学”教育者必须研究本学科的教学需求,按照教学需求合理的安排”旅游法学”的教学活动。本文认为”旅游法学”的教学需求有以下三点:第一,培养学习”旅游法学”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在”旅游法学”教学中,一旦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学生就会去主动探求知识,难度越大,成就感就会越强。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旅游法学”的理论难度大,这是”旅游法学”教学的一大难题。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理论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利用理论解决现实的案例,不仅能降低理论难度,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三,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闭门造车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学和研究的需要。相互交流不仅能克服难题,而且可以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旅游法学”教育者按照以上三点教学需求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旅游法学”的教学质量。

4DJp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法学”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DJp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法学”教学中,既可以充分发挥DJp教学模式的优势,又可以提高”旅游法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旅游法学”的教学目标。这是”旅游法学”教学的需要,也是DJp教学模式发展的需要。

4.1必要性

提高”旅游法学”的教学质量,是市场、教学和学生等多方面的需求。而DJp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法学”教学中恰巧可以提高”旅游法学”的教学质量,这是”旅游法学”教学的需求。

4.1.1市场的需要

伴随旅游业的爆发式增长,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纠纷日益增多。市场急需具有旅游知识和法律基础的旅游法学人才,这就需要高校高度重视”旅游法学”的教学和旅游法学人才的培养。而DJp教学模式应用到”旅游法学”恰巧能提高”旅游法学”的教学质量,为培养”旅游法学”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1.2教学的需要

DJp教学模式应用到”旅游法学”的教学中,鼓励旅游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内容和建构完整的知识框架,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师生共同的评析,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评价的目的。DJp教学模式应用到”旅游法学”的教学中,提高了”旅游法学”的教学质量,实现了DJp教学模式应用到”旅游法学”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是”旅游法学”教学的需要。

4.1.3学生的需求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接受者和受益者,迫切需要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DJp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法学”教学活动中,调动了学生自我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演讲等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掘了学生学习的潜力。DJp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自我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旅游法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DJp教学模式的特征与”旅游法学”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8],也为市场培养越来越多的旅游法学专业人才。

4.2可行性

DJp教学模式应用到”旅游法学”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系统学习”旅游法学”,掌握”旅游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实现”旅游法学”教学目标。DJp教学模式应用到”旅游法学”的教学中,提高了”旅游法学”的教学质量,符合高校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

4.2.1DJp教学模式日渐成熟

DJp教学模式已经在国内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为DJp教学模式应用到”旅游法学”的教学中提供了现实的成功范例,这使得将DJp教学模式应用到”旅游法学”中的可行性大大增强。根据”旅游法学”的学科特征和教学需求,正确运用DJp教学模式,必定会达到“旅游法学”的教学目标。

4.2.2符合高校课程改革的要求

将DJp教学模式应用到”旅游法学”教学中不仅能提高”旅游法学”的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这与高校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谋而合。

4.2.3DJp教学模式与”旅游法学”的优势、劣势互补

DJp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深度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而”旅游法学”的最大难点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提高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DJp教学模式应用到”旅游法学”教学活动中,可以解决”旅游法学”教学的这些难点。因此,DJp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法学”教学中,既可以充分发挥DJp教学模式的优势,又可以提高”旅游法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旅游法学”的教学目标。这是”旅游法学”教学的需要,也是DJp教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市场、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可操作的实例决定了DJp教学模式在”旅游法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DJp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法学”教学的难点及解决之道

DJp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法学”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自我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发掘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和内在的驱动力。但是,DJp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法学”教学中也有一些难点和困难。

5.1DJp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法学”教学的难点

DJp教学模式使”旅游法学”教学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将DJp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法学”教学也有以下难点:其一,学生讲解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学生的基础和知识的广度不同,每一个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也不一样,因此呈现给大家的知识量各不相同。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讲解质量。其二,课堂时间有限。课时制限制了DJp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法学”的教学,DJp教学分为五大环节,课堂上需要进行讲解评析、练习巩固和反思拓展三个环节,有限的课堂时间不能保证三大环节的高质量进行。其三,不能保证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DJp教学模式应用到”旅游法学”教学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成为讲解者的机会,这就造成机会不均等,打击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DJp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法学”教学中出现上述难点是不可避免的,要将DJp教学模式完美的应用于”旅游法学”教学中就需要克服这些难点,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5.2解决之道

DJp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法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无法克服的。针对DJp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法学”教学的难点,本文提出以下解决办法:第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可以从普通同学的角度出发,将可能忽略或希望学生重点学习的知识点呈现在学案上,学生的讲解以学案为基础,尽量在学案的基础上提高和升华。对于忽略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讲评阶段加以补充,从而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第二,合理控制课堂内容和时间。一方面,讲解者可以着重讲授重点和难点,普通知识点一带而过,因为学案导学和交流讨论阶段会为学生提供本章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宏观上把握每个环节的进展,既关注时间又把握好质量,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第三,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和角色定时互换的原则,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成为讲解者、点评者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角色扮演和角色定时互换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总之,DJp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法学”教学虽然有一些难点,但是也有解决的办法。按照解决办法进行”旅游法学”教学,调动了学生自我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DJp教学模式应用于”旅游法学”教学中是对”旅游法学”教学模式的一次成功探索。

6结论与展望

大学生旅游调研方案篇10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t-generation;统计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7)04-0020-03

t-generation(即“旅游的一代”)面临着跨学科学习环境。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是我们开展学术研究、剖析生活世界的两种基本研究范式。兼具质性和量化研究学术鉴赏力是t-generation本科阶段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统计学是开展量化研究的重要方法。因此,如何针对t-generation的特征提升其统计学的学习效果,对于其开展后续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文献研究与教学实践,对此问题展开探讨。

一、t-generation特征及其统计学本科教学现状

(一)t-generation是跨学科学习的一代,面临多方法论学习任务

t-generation是旅游学科新兴的一代,他们从本科开始,整个学习经历都在旅游学科中完成,肩负着旅游学科研究范式与方法论反思、方法与技术进一步规范化和严谨化的使命。旅游管理被确立为一个学科的时间并不长,因此第一、二代从事旅游研究的学者本科阶段都是在诸如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其他专业中就读的。当第一、二代旅游研究者在从事旅游研究时,都具有“支撑腿在母学科,前进腿在旅游”的特征。即他们往往从母学科的主流范式出发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这使得前旅游研究存在多范式并存的局面。t-generation与此不同,他们从本科开始就在旅游管理专业接受学习,并不具有“母学科支撑腿”。前辈开创的旅游研究多元范式并存的局面给他们造就了跨学科学习的环境。因此他们“在专业上必须精深兼广博”。为了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增加学术共同体的对话能力,在本科阶段,每一名t-generation都需要积极学习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培养全面的学术鉴赏力。统计学是做量化研究的重要方法。因此学习、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是形成量化研究学术鉴赏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t-generation的必要条件。

(二)t-generation本科统计学学习主观能动性低下,教学效果不佳

从主观方面来说,我国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高考招生中普遍文理兼招。那些在高中具有文科背景、学习高等数学等先导课程受挫的学生往往会把这种挫折感带入统计学课程中,在学习之前就先入为主地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抵触心理,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从客观方面来看,当前国内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本科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性、专业性不强;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方式单一的问题。这些客观因素又进一步抑制了t-generation对本科统计学的学习兴趣。

因此从主客观方面共同着手激发学生对本科统计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是当前t-gen-eration统计学本科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教学实践中的对策探索

如图1所示,在合理化的教学目标指引下进行主观心态调试和客观因素改善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客观因素改善和学习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能共同提升教学效果。

(一)针对学生特性定制合理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并非越高越好,关键在于实事求是、量身定制。t-generation需要在本科时期积累起多元范式研究成果鉴赏力,但不需要也不可能精通每一种研究范式。针对此情况,我们应该明确其本科统计学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统计学思维、了解统计学理论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破解一些现实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深入浅出的原理阐述是必需的,但过多的数理推导和公式计算会加重学生对统计学的畏惧心理,应该避免。对于那些在本科阶段就对统计学表现出较大兴趣的、想要深钻量化研究的少数学生,教师可为其开列书单,引导他们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学习,并且他们还有机会在研究生阶段学习高级统计学课程。

(二)利用第一堂课进行全面心理调试

第一堂课是介入干涉学生抵触心理、激发学习兴趣的最佳节点。近三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那些在第一堂课就充分释放了对统计学学习的心理压力,并激发起学习兴趣的学生,只要教师在后续课堂上对其积极性稍加维护,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可以持续到课程结束。极个别从第一堂课就旷课、放弃统计学的学生,即便后来迫于校规返回课堂,由于缺乏第一堂课的心理干预,后续学习效果明显低于其他学生。

第一堂课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对学生学习心态进行积极调试。首先,通过一些经典的统计学运用案例生动直观地解答学生“统计学可以做什么”的疑惑,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本课堂使用过的描述统计引发的地理大发现案例、美国总统大选预测案例、质性文本的定量化分析案例等,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都有明显成效。第二步,向学生展示统计学的知识架构全景图,让他们知道统计学究竟是什么?本课程的学习范围和重点为何?有了这样的知识框架全景图,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清晰定位自己的学习进展,避免盲目性。例如,学生在明白了统计学有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之分后,在学习描述统计的诸多概念、分析指标时更能忍受其枯燥性。因为他们清楚,只有把基础打牢才能推进到更有意思的推论统计部分。最后,明确告知学生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及考核标准,让其明白即便不擅长高等数学也不会影响其在本课堂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充分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贯彻框架式教学、案例教学及互动教学法

框架式教学可以避免学生迷失在细节中而产生乏味感、挫折感。学生在统计学入门打基础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繁多的概念。教师如果缺乏串联各零散知识点的全景式框架介绍,则学生很容易陷入细节中倍感繁琐,产生“这有什么用”的质疑。框架式教学要贯穿整门课的教学过程,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第一堂课时向学生介绍整门课程的框架结构;第二层次为在讲授每一章节前向学生介绍此章节的整体框架,让学生在繁杂的概念中找到串联学习的支架。力求做到每一章节在正式讲授细节前都能用一张图或一个具有层次感的表格把该章节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整体展示。在讲授具体知识点时经常返回到此整体框架图,让学生明白该知识点位于此一知识体系的何种位置。

巧妙地、多层次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助于知识点的讲解,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专注力。第一层次也是最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运用于具体知识点的讲解。本文强调的是第二层次的案例教学法,即每个章节开篇的案例导入法。教师要在课前做足功课,为每一章内容都找到一个贴切、生动的导入案例,可有效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读懂这个有趣的案例,学生往往会积极地紧跟教师步伐,投入到后续的课程学习中,也能更好地忍受一些枯燥乏味的概念学习。例如在讲解描述统计的平均指标与变异度指标时,笔者用描述统计引发的地理大发现案例作为先导案例,引起学生的较大兴趣。在后续的较为枯燥的具体指标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集中精力、饶有兴致地完成。又例如在讲解比较枯燥的时间数列分析指标时,可以将最近一年的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的相p内容作为先导案例让学生阅读,然后问他们是否真的读懂了其中所提及的各种指标?并指出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现代公民,要参政议政的前提是能读懂统计公报。而要真正读懂它,就需要学习本章的时间数列分析指标。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具体的知识点讲授可以事半功倍。

贯穿互动教学法可以避免教师自说自话的“满堂灌”,也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在课时充足的情况下,最好的互动方式无疑是让学生分小组完成一些统计实践的相关项目并做报告。在课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坚持每节课的课堂提问。可以采取课堂互动计入期末考核成绩等方式激励学生主动与教师探讨问题,而非一味地由教师被动提问。经常进行课堂问答互动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专注力。从学生每一次期末匿名教学评价留言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对经常性的课堂问答表现出一定的压力,但笔者认为这并非坏事。课堂上保持适度的(而非过度的)压力与紧迫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四)通过案例与练习提升实践性与专业性

统计学既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具体的量化研究方法,向学生充分展示它的实践性与专业性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主要实现途径有三:其一,通过案例带入。例如在讲授统计图表的分类与制作时可以引入《2015中国自由行市场报告》等最新的行业资讯报告。在与学生分享一手行业资讯的同时也让学生生动直观地了解了统计图表的实践运用。其二,通过课堂练习与课后训练项目进行。例如在讲解统计指数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表1编制该旅行社近两年的销量、价格及销售额总指数,并对其销售额变动进行因素分析,综合判断该旅行社的业务发展趋势。如果课时允许,可让学生自行组队、选题,完成一个用统计学方法破解专业问题的项目并在课堂上作报告,则效果更佳。其三,在课时充足时可增加运用软件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统计整理内容时可以穿插eXCeL软件教学内容,在讲授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时可穿插SpSS软件教学内容。

三、结语

t-generation面临着跨学科学习环境,统计学是其实现跨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课。针对t-generation对本科统计学的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致使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本文从合理化教学目标、主观心理调试、客观因素改善方面提出了实践对策,并运用于教学实践。近三年学生对本课程的匿名教学评价均为优秀(平均分为94分,学生考核成绩也较为理想,统计学逐渐摆脱本学院“挂科金牌杀手课程”的形象,可见这些对策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上有具有一定成效。

[参考文献]

[1]吴必虎,文彤,张茜.国际化视野中的旅游发展与旅游研究――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家,2016(2):3-6.

[2]张朝枝.国际旅游研究的转向与中国青年旅游学者的使命和责任[J].旅游学刊,2014(1):13-15.

[3]保继刚.建设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加快旅游人才培养[J].旅游学刊,2015(9):1-2.

[4]张朝晖.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莆田学院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0(12):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