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3:09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事项经验

一、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因此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二、注重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3、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努力做好教学优化工作

1、优化教学实施及反馈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应坚决摒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才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教学全过程。

2、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中,对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学校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就是分数。于是考试成了老师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人为地加大了师生的双方心理负担,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惟分论、惟升学率论,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最优化的过程。

总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经验

时间虽悄无声息地流逝,但却在我身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无论是面色的逐渐苍老,还是内在修养的逐步攀升。当我拟下这个题目时,往日的教学经历就像过电影一样在我眼前闪过,在这7年有余的教学生涯中,我坚信,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反思、改进,才能不断地完善、强大。以下就是我的些许教学经验总结,抛砖引玉,以期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以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添活力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主要围绕知识目标展开,旨在继承和存储前人积累留下的知识和经验,却严重忽略学生的自主认识和创新。顺应新课标对于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潜心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细心了解学生,明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精心地设计教学,积极地探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单元重点课文,我一般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质疑反思―延伸拓展”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二、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提效率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语文课堂要与时俱进,仅仅改变教学模式是不够的,还要注重教学手段的选择。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才是叩开学生思维之门和语文知识之门的真正的钥匙。顺应新课程,对于以更新的教学手段为重点的要求,我深入地研究、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利弊。一方面,可以借助无所不在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体验和感受的机会,扩展课堂教学领域和内容,增加知识获取的渠道,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给学生听觉、视觉和感觉上的三重刺激,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用扎实多样的教学训练为学生增实力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也只是一味地讲,不管学生有没有听懂,而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进创新的教学模式,如体验式教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初中语文阅读中的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结合身边的一些生活经验,主动体验语文课文的内容,并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有效融合,逐步转换为自己的意识,从而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深化理解,使得学生可以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阅读创新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以及综合能力。

首先,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主要侧重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感知以及生活经验合理融入阅读中,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章内容,提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其次,阅读体验式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思考、创新,提升他们在课堂中的专注性和积极主动性,将本来完全静态的文字内容变得更加活泼、生动、有趣、丰富。同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对旧知识进行深化记忆,对新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最后,阅读体验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内在品质。阅读体验式教学侧重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阅读中更好地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阅读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手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Y合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合理采用体验式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

1.教师应该积极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注重原初体验。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不够重视对阅读中的原始体验,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被激发出来,不利于最初阅读目标的实现。但是当前新课标体系对语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加强师生之间有效、平等地交流和互动,积极指导和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应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造和谐的阅读氛围,同时在对学生的阅读体验评价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原初体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阅读。

我国的汉语发展由来已久,同时汉语知识博大精深,因此给初中生提供了很多丰富的阅读素材,但是每个学生语文基础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对语文阅读理解的不同。而初中语文教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应当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语文课文内容的感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阅读语文课文,促使他们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促使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地阅读和全面发展,提升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合理巧设问题,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进行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当根据课文内容,找一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和热情,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开展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这样会让学生更加认真地阅读,对阅读内容进行自主探究、思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选用一些优秀的、具有内涵的阅读作品,因为每次阅读这些文章,都会产生不同的灵感和创意。同时,教师应该合理巧设问题,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使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空间,扩展自我创新思维,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阅读。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喜好设置合理恰当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促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进行阅读。

4.强化学生阅读体验后的写作训练。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初中语文更强调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尤其是阅读与写作密切相关,教师不能把两者独立分开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阅读与写作这两种教学中,应该将这两部分充分结合在一起,合理渗透融合起来。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注重的是读者之间的心灵碰撞,因此在学生引感共鸣时,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将这种自己的感悟用口语或者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者引导学生进行文章仿写。这不但可以有效地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想象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

总之,当前的教育体系下,初中语文阅读更加侧重和强调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实现阅读体验式的创新教学,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更加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不断提升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发展,有效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本文简单分析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结合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阐述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篇4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相对来讲不够有吸引力的环节,但是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经过笔者多年的研究和分析发现,作文教学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作文教学的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现阶段,初中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存在着模式化现象严重的情况,这从根本上讲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联系。在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般都会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作文,让学生将其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记录,以便为今后的写作提供素材。这种方式虽然能帮助学生掌握大体的写作方向,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写作向着固定化发展,因为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对相关的素材进行反复利用,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慢慢地形成固定的模式,没有新意。因此缺乏创新意识的作文必然得不到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写作也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作文写作中的理论和现实存在较大差距。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写作同样来源于生活,但是创作不能脱离生活,一个文章如果脱离了生活现实,就像是老鹰失去了翅膀,纵然有多大的本领,也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一直以来,我国初中生的写作都是为了应对考试,因此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根本没有认识到作文和生活的联系,在运用素材的时候也并不切实际,所以初中语文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的作文中废话很多,缺乏生命力。在重视教育改革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不仅要加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还要让学生具备独立性思想,这样学生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表达正确的思想或是主旨。语文作文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存在差距,写作时素材和作文无关联或是素材不足都是现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困境。

二、解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的对策

(一)加强初中语文教师的师资力量建设。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不足是影响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困境在本质上讲其实是传统教学方式对教师的影响比较严重,一些初中语文教师,特别是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很难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没有及时将思想进行转变和更新,因此更难完成创新。相比之下一些没有太多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还没形成自身的风格,因此很难灵活的对创新教学方式进行掌握和运用。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初中学校就要加强语文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科学化的师资力量培养,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还是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都要使其具备更好地创新意识,并且将其正确的运用到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在实际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也应该注重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经验丰富的教师要在年轻教师身上学习创新的精神,同样年轻教师也要在经验丰富的教师身上学习更多的教学方法,达到二者共同进步的目的,全面提升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

(二)重视生活细节,加强对写作素材的积累。生活是学生进行写作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对学生生活细节的重视,或者是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出经验,再进行写作。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篇5

一、绪论

语文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好语文既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因此,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学“各因其材”,便产生了“因材施教,,的思

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落实这一思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采用“班级授课制”以后,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变得更为迫切。国内外关于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实践和层次教学实验,都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但现在还不能说,我们语文教学已经做到了“因材施教”。自1978年吕叔湘先生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生“高分低能”以来,语文教改百花齐放,流派纷呈,活跃了语文教师思想,丰富了语文教改理论,探明了语文教改的方向,培养了一大批语文教学新秀,其功不可没。但无庸讳言,一些新教法或忽视了中差生的困难,或操作方法零碎繁琐,没有规律可循等,无法适应农村语文教学实际,在农村实际教学中的利用率并不高。至今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仍在继续。笔者遵循“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学习借鉴了近二十多年来语文教改的成功经验,在长期的教改实验中,形成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构想。我们进行“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实验研究,试图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充分吸取前人的成果,再有所创新,构建一种比较符合农村教学实际的语文教育策略。我们明白:一切新生事物、“没有新的成分,只有新的组合。”“最杰出的创意者总是专心于新的组合。”(摘自《学习的革命》)我们对“旧成分”的新组合,必须是系统论意义上的,“1+1>2”的组合,椒必须是教学论意义上的、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组合。我们期望这种理论上和操作方法上的“新组合”能使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育理念溶入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切实,具体、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是笔者在长期的教改实践中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自1997年下半年起,以笔者撰写的“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再探》《三探》作为理论假设,组织了部分教师进行实验验证。1999年10月经安徽省教育规划办公室和省教科所批准,立项为省级教育科研课题,从此开始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实验缘起

(一)语文文教学的实际需要。义务教育是年限教育,小学生免试升入初中,既不允许留级,又不允许学校分快慢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传统的“一切齐”“齐步走”的教学方法无法照顾到全体学生。要么只顾优生抛弃大多数,要么从平均情况出发,使优生不优,差生更差。因此教师和学生家长都强烈要求改革这种教学方法。

(二)素质教育的呼唤。传统的“-•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方法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教学表面上看是面向全班同学,其实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生,而忽视了大多数中差生,煮的是一锅“夹生饭’。就是对“尖子”生也只是重视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读写听说能力,思辨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他们“高分低能”。这种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三)农村教学改革的需要。许多新的教法因脱离了农村语文教学的实际,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实际利用率不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充彻农村学校的课堂。即使有的教师想进行教改,也只是这里学一招,那里学一式,东一榔头西一棒,浅尝辄止,很难形成气候。“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方法,模式及相关假设都植根于农村语文教学实际的土壤之中.本课题的实验可以使教师研究有目标,教学有模式,操作有“抓手”,评价有标准,会激发大家教改的积极性。因此开展本课题实验,是推动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四)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的需要。农村教师谁也不愿意常年在老经验上“原地踏步’,一生在少慢差费的圈子里“打转转”。他们非常希望通过学习、研究,实验适合农村教学实际的新教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本课题立项后,教师的实验,有领导重视,有舆论支持,有机制激励,有专人指导。他们要学习理论,研究教法,要上“实验课”、“公开课”、“示范课”,撰写研究论文,设计教学方案,参加研讨交流等,这些都会有力促进实验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实验依据

(一)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一是哲学依据。教学法是属于意识的范畴,应该符合具体学生的实际,应该是学生发展需要的产物和反映。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对充满发展潜力的学生,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去观察他们,弄清他们各自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成绩有差异的学生,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确定异步推进的层次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之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二是教育心理学依据。各国教育家几乎一致认为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实行能力分组是发掘和培养人才的良好途径之一。他们还认为分组后,教师面对的不再是一批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而是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这样,教学就比较容易适应学生的能力和要求,就能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异步推进教学法’吸取了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形式和成功经验,又克服了分组的、个别的课外的教学形式低效的弱点,把全班的、分组的、个别的和课外的教学形式,优化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四阶六步’,既符合学生家长的愿望,又符合时代的要求。全面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和启发性、民主性、整体性,积极性的教育原则,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谈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学语文》2000年第1期)。三是教学论依据。异步推进教学法落实了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落实了听说读写思全面训练的教学原则,落实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落实了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

(二)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国内外关于分组的、个别的、课外的教学实验成果显著,为我们“异步推进教学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国古代私塾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早巳采取了某些照顾差异性的做法,如课堂提问,板演时,将浅显,简单、容易的问题让成绩差的做,将深奥,复杂的问题让成绩好的做等,为我们“异步推进教学法”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农村复式班教学也为我们“异步推进教学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三)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可能的。一般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具有学好语文的潜能。因为他们自小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在与周围人接触和交往中,习得了丰富的伙伴语言,且具有一定的语文能力。正如张志公先生说的那样:“学生生活在语言的海洋里,需要的是各种有关方面——报纸,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等等所谓媒体散布的语文,如果不仅仅是规范化的,并且是优美的,熏也把孩子们的语文能力熏高了。”尤其是中学生,他们不仅习得了丰富的伙伴语言,同时也学到了丰富的目标语言。初中生经过小学学习,一般已掌握了2500个左右的常用字,基本上渡过了识字难关,只要教法得当,只要语文教师走近他们,关爱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只要我们善于判断学情,及时拾遗补缺,减少学生的错误积累和知识缺陷,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那么,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完全可能的。

四、实验目标

(一)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争取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改革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教学模式,变“满堂灌”“填鸭式”为“启发式”“研讨式”,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注意指导学法,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保证使每一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从教材、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层次性和照顾学生差异性的原则,构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实际,既符合语文素质教育要求,又体现汉语文教学常规,既体现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学理念,又便于教师操作的“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基本教学模式。

(三)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青年教师的当务之急不是靠一二节课周游历国,而是形成思想,钻研理论,把教学问题想深一些,想透一些,想远一些,想实一些。惟其如此,青年教师才有发展后劲。”“有的教师为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受某些‘公开课’、‘表演课’舆论的误导,满足于一招一式的追求与设计,最后只不过是一个没有思想的‘教书匠”(上海陈军语)我们进行该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教师学习理论,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形成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五、实验措施

(一)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具有强烈的教改愿

望,当“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这一研究课题确定后,我县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表现出了巨大的教改热情,全县有近百名教师主动参与实验,并积极撰写研究论文。但为了有效地操纵实验中的各种因子,我们只确定了严桥初中、赫店初中、旭光初中、苏塘初中、三溪初中为实验学校,在无为中学、汤沟中学,六洲中学,严桥中学等学校确定了实验班。在严桥初中进行了同年级四个班级的等组实验。其中一个班用单元整体教学法,一个班用“三主四式”教学法,一个班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班用“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前三者为对照班。四个班的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完全一样。教师素质基本相同,都是教学骨干,其中用单元整体教学法的老师,长期在重点班任教,是全校的骨干教师;用“三主四式”教学法的是一位教改意识很强的青年教师,经常进行全镇的“观摩教学’,是大家公认的后起之秀;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是一位语文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全镇语文界德高望重;实验班教师周可学老师在进行实验前,教学能力与他们基本上是在同一水平上。这四位教师的敬业精神都很强。实验班的实验变量为“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三个对照班用各自的教学方法教学。四个班的学生入学成绩、,年龄、家庭经济水平、学习能力和态度等基本相同,并用随机化抽签的力法,随朝,分派任教班级。汤沟中学为了控制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由王开东一人同时担任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教学。因为苏塘初中所有的老师都主动进行实验,实验变量相同,只能以学校为单位,以单组实验的程序设计。其他实验学校或实验班与上述三个学校的方法基本相同。

(二)控制无关变量,1,用“平衡法”使一些无关变量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中的影响基本相同。如严桥初中等学校实验班与对照班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完全相同,学生数、学生成绩、智力及学习态度基本相同,教师素质相当,教师的敬业精神都很强。其无关变量的影响基本保持平衡。2、运用纳入法减少无关变量。在实验中——些无关变量是无法排除的,如进行本教法实验,教师必然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法;同时还将预习和课外语文学习活动纳入了教学过程。因此单组实验,我们将其纳入实验之中,作为多变量实验。而在严桥初中,赫店初中和旭光初中等校,则鼓励对照班教师也重视预习和课外教学活动。这样尽量减少无关变量,有利于研究多变量的交-互作用,对处理好实验诸要素的相互关系,使各要素处于最佳结构状态之中,这对获得最优效果有特别重要意义。3、把变量变为常量。如在汤沟中学,由一个教师同时担任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教学,以控制教师教学水平产生的差异。

(三)运用“准实验,,法,鼓励非实验教师进行“原生态”试验,全‘县运用本教法的教师近百人,课题组其实只有笔者—•人负责,其他成员均为各校的实验教师,因此无法刘‘所有教师的实验实施全程、全面、有效的操纵。但又不能不让他们•。“实验”,也不能无视他们的“实验’。于是就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研讨会请他们参加,讲座请他们听,“公开课”“示范课’活动请他们听评•,研究论文鼓励他们撰写,笔者还定期深入他们课堂调研指导等.但对其实验的无关变量不作严格控制,让实验变量“回归自然”,使其“实验”基本上在“原生态”环境中进行,以了解它的适应性、生命力和效果.实验成绩以其所在乡镇或市县统考和各种竞赛成绩与其他来进行实验的,条件相当的学校或班级进行比较。这样“实验”的内在效度虽然比较差,但却为我们研究其外在效度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同时“实验”教师众多,形成了“横向重复”的格局,我们能及时从中求同寻异,比较分析,研究其“循环重复”的可能性,及时辨识其研究信度。

(四)注意实验的代表性.我们在实验点,被试的选择,实验教师的配备等环节上,确保它们在实验研究中的代表性.被确立的实验学校,除无为中学外,全部都是普通乡镇初中和普通农村完全中学,坚持在普通学校,普通敷师、普通学生。普通教材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这样不仅使实验获得普遍意义,而且为我们将实验校,班的成绩和实验范围外的校,班成绩比较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可比性。

(五)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可以用几句话采概括:“严控重点,全面铺开,点面结合,统筹安排。”“点上攻关又示范,面上伤用亦探研,理论实际结合紧,开会交流解疑团。”(详见本人撰写的“结题报告,)

六、实验成效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阅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引言: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更好地适应了我国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为中学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然而初中语文阅读式教学策略在实际的课堂应用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研究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具体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1.巧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而这些阅历以各种符号方式存在初中生的记忆中。假设某个事物以符号形式出现,将会激活原有的记忆符号,新知识和旧知识这两者建立一定的关系,然后产生相应的认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相应的特定情境,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

其一,利用音乐渲染方式设计教学情境。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来渲染教学情境。将文学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等方面起到强化、补充、渗透的效果。适当地选取一些音乐,既能够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优化课堂内容,陶冶初中生的性情,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以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选择音乐,充分考虑到音乐和文本的和谐,所选用的音乐必须要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符。唯有这样才能够起到渲染情境的作用。

例如:在《蒹葭》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播放《在水一方》,利用歌曲导入对新课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把握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在《乡愁》的课堂上,教师先播放歌曲《乡愁》,利用《乡愁》这首歌曲将学生的思想感情拉入到课堂中,然后以哀伤、忧愁的二胡曲《江河水》作为整堂课的背景音乐,教师要求学生沉浸在音乐情境中,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余光中的思想感情。

此外,在实际的课堂上,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情境。多媒体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其作用在于直观地彰显教学原理,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抽象知识想象化,将静态景观动态化,为初中生营造了丰富多姿的教学氛围,符合学生的情感要求,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1]。

2.充分发挥想象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直接感知课文知识,只能借助联想和想象才能够感受到语文课文中的形象。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想象能力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学生在词语理解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也有了一定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将单调、枯燥的文字转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就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和文中的主人公、文章的作者进行“直接”对话,在时间、空间上缩短了学生与文章、作者的距离,使得文中画面能够走进学生的脑海中,加深了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综合把握文章主旨,让学生能够感到发自心灵的满足和愉快,从而快乐的学习语文。

例如:在《天上的街市》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和人间的街市是一样的吗?”,“天街上有些什么?是不是有各种丰富的商品?”等问题,语文教师可以针对此类问题进行巧妙的引导,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行想象,并利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带着美好、奇特的想象,语文教师又指导学生回到课文的学习,分析诗中“牛郎织女”的传说和以往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什么不同之处。以此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通过此类方法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文章通过“街灯”引发的想象与联想,来描述天上的街市以及美好的生活等,进而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无比痛恨,和对自由、光明、幸福生活的向往[2]。

3.角色体验,产生情感共鸣

体验式教学策略注重的是学生和教学材料这两者间的情感交流与双边对话,强调的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认知,关注的是学生对课文内涵的发展和丰富。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认真解读文章。在学生掌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选派学生扮演文中出现的角色。角色扮演能够缩短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带着感情学习语文。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即演出了自身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够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得学生对文章以及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从而改善了教学效果。

例如:在《再塑生命》的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海伦对光明的渴望,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眼睛蒙住,在黑暗中参加活动、进行学习等,学生在体验盲人生活的过程中,就能够感受到光明对海伦的重要性[3]。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和研究体验式教学策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音乐等方式,巧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充分发挥想象,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此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尕松求加.试析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实施合作学习[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22(02):145-146.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篇7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阶段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教学的过程是阅读文本与学生对话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深刻领会到创作者的中心思想,深化学生围绕文本的思考。本文重点研究体验式学习的应用要点,分析如下:

一、体验式学习以创设情境为基础

只有教师首先具备了体验并将体验正确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理解接受,并形成独特的转移性体验。为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中,要求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为学生以阅读为载体的体验创造必要的条件。可以说,只有在情境的创设背景下,才能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可以通过真实性的情境或者是模拟性的情境达到阅读教学的效果。无论采取的是何种模拟教学方法,都需要以阅读学习的目标作为标准,遵循学生的阅读水平,做好准备工作。以阅读课程为出发点,通过情景构思的方式,增强阅读内容的真实感。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对情景的合理创设:

首先,需要借助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对情景进行创设。此种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最多,使用效果相当理想。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叙述阅读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文本情景,以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号召力的语言阅读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教师丰富生动的言语描述中融入文本,体会并感悟作品的情感乃至创作者的精神世界。以《秋天》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合理的导入语,使学生建立起生动的情景,即“同学们一听到‘秋天’这一词,脑海中会有怎样的联想,是不是想到了丰收的田野,想到了金黄的稻谷。那么,在《秋天》当中,作者带给我们的又是怎样的一种秋天?”以这种生动的语言导入阅读文本,有助于学生激发自身的情感,获取情感体验。

其次,需要善于通过课堂表演,营造契合阅读内容的情境。课堂表演是一种在新课程标准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对阅读文本当中的人物语言、行为特征进行表演,通过亲身体验,深化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以《威尼斯商人》为例,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再现阅读文本当中的典型场景,不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合理定位角色,带有真情实感地演绎出来。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使学生站在所演绎人物的角度品读整个文本,进而达到深化感悟的目的,对于促进课堂的生动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二、体验式学习需要以想象移情为重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到年龄阶段特殊性因素的影响,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力。通过想象与联想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投入到文本情境当中,对于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中的体验水平有确切的价值。想象移情的核心在于:将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带入阅读文本当中的各个角色,通过对学生自身情感的充分调动,积极参与到与阅读文本密切相关的阅读活动当中。由此可见,想象移情教学措施的实施与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有密切的联系,将其迁移至文本角色身上,使得学生能够伴随阅读文本故事情节,产生波动的情感体验,进而促使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为了实现想象移情的目标,要求教师通过诵读或导入的方式,在学生的思维当中刻画出一幅幅形象且具体的画面。想象移情教学措施的实施需要注意对学生关注度的吸引,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想象,应当依据一定的经验,有根据、有把握地想象。以《背影》为例,在本文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的父亲的蹒跚背影时,为了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与生动,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父亲,联想父亲对自己的照顾,激发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深化感悟。

三、结束语

体验式的学习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更加生动与形象。这种学习模式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是尤为重要的。本文重点研究体验式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就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导刊(上半月),2010(7)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篇8

一、初中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严格来说,目前使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写作训练板块的编排方面是不够科学的。看似每个单元都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但它一般只为所在单元的内容服务,内容设计得相对独立、零散,不同单元的板块之间缺乏连贯性和序列性。可以说,这种训练板块的编排违背了作文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因语文教师没有其它的写作教材,只能采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中编排的内容进行作文教学,而这教材本身就缺乏序列性,必然会令学生不能按照由易到难的写作梯度进行系统训练。实践证明,教材编排的不科学会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种种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使作文教学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背离,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二、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初中作文教学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就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把写作融入生活,使学生不再为写而写,而是把写作视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将丰富的生活积累、文章的写作技巧的指导统一在科学的写作过程之中,将“写什么”和“怎么写”通过教学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将新课标提出的各种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要达到这一要求,这就需要一个能承载这个任务的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训练指导方案。

三、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实验

为改变先前的作文训练的无序性、随意性、无效性,2007年9月,我市教研室就开始进行作文序列化训练的实验。拟通过该项实验,构建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从初一至初三作文实行科学有序的训练,体现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梯度式训练层次。自实验开展以来,我校积极参与了作文序列化训练的研究和探索,并在实验的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大胆创新,建立了一套更适合珠三角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使用的训练系统。

(一)本作文序列训练的内容编排

下面以七年级上学期的作文教学的内容编排为例(参照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对本作文序列化训练实验进行说明:

初中作文序列训练(实验稿)

学段:七年级上

(七年级上作文训练总要求:学生能完整、清楚地叙述事件。)

本序列训练实验共有五个组成部分:

1.题目:本学段8道,初中三年6个学段共48道训练题目,48道题目是个递进的序列:生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中三年,学生按照本序列进行训练,作文水平自然会渐进提高。

2.内容:本学段8个方面,共48小个方面。训练内容紧扣教材而又有别于教材。在初中三年中,这个作文序列训练是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这样的序列训练方法能让学生们练就一身过硬的写作基本功。

3.技能:本学段共48个要求。我们的作文序列训练设计48个技能要求是个渐进掌握、运用、提高的序列,每次训练一个,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逐步掌握。学生经过三年的反复训练,一般都能比较熟悉地掌握三大文体的写作方法,作文技巧显著提高。

4.课文范例:48篇,经典课文范例可以重复。本作文序列训练要求语文教师要从课文教出作文来。课文的拟题、构思、结构、选材组材、表达方式、语言运用、思想情感表达,乃至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是作文教学的范例,它为学生提供了典范的作文知识,教师可以充分而灵活的使用。借鉴课文教作文是一种充分运用课文写作知识,方便易行(师生熟悉)的好方式,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5.习作范文:80篇。习作范文80篇,就是要求每次作文给学生提供一至两篇可以仿照写作的习作范文。这些习作范文,既可以是本班学生的优秀作文,也可以是从网上下载的优秀作文。因为是同龄人的佳作,更便于学生借鉴学习,更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实验过程的指导

1.写作前的指导。学生写作前的指导是指教师根据作文序列,给学生上作文课,教给学生某一种作文技能,其中包含题目含义、素材选取、训练技能、作文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指导。参加实验的每一个教师,都按照固定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写前指导。

2.写作时的指导。前面的作文指导,学生们已经了解作文训练的目标,基本掌握本次作文训练的技能。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尽量做到堂上完成,例如调到连堂的语文课)。当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不管了,学生写作时,教师可以巡堂,对学生进行督促、指导,对学困生要及时给予帮助,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本次作文训练。

3.写作后的修改指导。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修改这一环节必不可少。正因为如此,本序列训练实验把作文修改定为重要环节,每次写作训练都坚持做到凡写必改。修改形式包括学生自改、学生互改、师生集体改、教师精改等,几种形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实践证明,修改多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加强,写作水平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篇9

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学生在进行初中语文的学生过程当中,阅读是一项最为基本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初中语文首先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方法。何为体验式阅读教学?体验指的是通过让学生自身在学习过程当中完成对文章的情感认知,是一种直接的活动。它需要学生在能够独立完成学习方面的探索、实践以及积极主动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获取知识。在对语文进行阅读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与文章对话,然学生有所感悟,培养学生自身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以及生活态度。当然,在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前提是要保证学生自身有足够的生活认知,能够完成对文章内容描述的情景、环境的一种还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校在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的时候必须保证教学教师能够进行合适的阅读教学,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保证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教学。

一、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有何意义

为何初中语文的教学要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进行这种教学方法有什么意义?

体验式阅读教学能够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自觉地进行语文学习,这种方法对学生自身的整体阅读能力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还能够有助于学生在创新创造以及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强行灌输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体验式教学方法则是相反,学生为主体中心,教师为辅,这样就避免了强行灌输的理念,让学生能够有更大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更加自学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有利于学生想象力与思维创造力的培养

初中这一阶段正是学生最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其进行适当的教学能够有利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在这个阶段实行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说对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创新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人文素养以及情感体验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直接进行文章内容的解读,提供给了学生更为直接的体验感悟机会,这样学生自身领悟的各种思想感悟才能够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的体验,有利于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以及情感感悟的建立。

二、体验式阅读教学有何作用

体验式阅读教学利用的是什么样的方法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呢?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更好调动学生的感官及生活经验,将感受与经验进行相融合,把一些比较抽象的或者是感性的知识点进行形象化,更容易进行学习,也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阅读。

1.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

传统教学教育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通常都是被动学习,这样学生都会有些许的反抗性动作。而进行体验式阅读的教学方法能够将学习的主导地位交由学生自身,更好地突出了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也方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好地进行情感与经验的结合体验,让学生能够更快地完成阅读,从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2.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在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时,教师在其中担任的身份只是一个辅助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更积极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有了教师的辅助,学生才能够更好的理解体验课本文章所要讲解的思想内容,也能够进行更好的师生学习交流。教师在进行教学前首先需要对课本有足够的理解,并且好要做出合理的安排组织,更好的起到辅助作用,给学生解答疑问。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当中,学生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只是需要完成教师布置下去的学习任务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方法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当教师不在的时候,学生就不能够进行自主阅读了。而体验式阅读则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让学生自己掌握阅读学习的技巧,从而完成阅读。

4.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当中,教师对课本文章内容进行反复的讲解,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远远不足,这种课堂通常学习氛围很低,学生积极性不高。而体验式阅读教学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激活学生的学习思考积极性,完成更好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教学

现阶段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我国已经足够成熟,大部分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设备能够适当的将文章进行形象化转化,通过声音、影像、文字来表达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这个资源。比如,可以播放一些与课本文中相关的视频影片,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内容。

2.进行角色扮演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最注重的就是体验,在学生语文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角色扮演,让学生融入到文章所描述的情节当中去,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3.增加拓展知识的学习

通常文章都会涉及到一些课外读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将一些与需要讲解的内容有关的读物或者是事物带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更好的讲解,让学生能够亲自感受到事物生活,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范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能够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课堂教学效率,更有利于对学生个人整体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许书明,邓君.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特征及其步骤和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1,626(04).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阅读

引言: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更好地适应了我国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为中学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然而初中语文阅读式教学策略在实际的课堂应用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研究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具体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1.巧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而这些阅历以各种符号方式存在初中生的记忆中。假设某个事物以符号形式出现,将会激活原有的记忆符号,新知识和旧知识这两者建立一定的关系,然后产生相应的认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相应的特定情境,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

其一,利用音乐渲染方式设计教学情境。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来渲染教学情境。将文学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等方面起到强化、补充、渗透的效果。适当地选取一些音乐,既能够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优化课堂内容,陶冶初中生的性情,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以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选择音乐,充分考虑到音乐和文本的和谐,所选用的音乐必须要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符。唯有这样才能够起到渲染情境的作用。

例如:在《蒹葭》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播放《在水一方》,利用歌曲导入对新课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把握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在《乡愁》的课堂上,教师先播放歌曲《乡愁》,利用《乡愁》这首歌曲将学生的思想感情拉入到课堂中,然后以哀伤、忧愁的二胡曲《江河水》作为整堂课的背景音乐,教师要求学生沉浸在音乐情境中,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余光中的思想感情。

此外,在实际的课堂上,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情境。多媒体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其作用在于直观地彰显教学原理,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抽象知识想象化,将静态景观动态化,为初中生营造了丰富多姿的教学氛围,符合学生的情感要求,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2.充分发挥想象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直接感知课文知识,只能借助联想和想象才能够感受到语文课文中的形象。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想象能力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学生在词语理解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也有了一定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将单调、枯燥的文字转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就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和文中的主人公、文章的作者进行“直接”对话,在时间、空间上缩短了学生与文章、作者的距离,使得文中画面能够走进学生的脑海中,加深了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综合把握文章主旨,让学生能够感到发自心灵的满足和愉快,从而快乐的学习语文。

例如:在《天上的街市》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和人间的街市是一样的吗?”,“天街上有些什么?是不是有各种丰富的商品?”等问题,语文教师可以针对此类问题进行巧妙的引导,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行想象,并利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带着美好、奇特的想象,语文教师又指导学生回到课文的学习,分析诗中“牛郎织女”的传说和以往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什么不同之处。以此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通过此类方法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文章通过“街灯”引发的想象与联想,来描述天上的街市以及美好的生活等,进而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无比痛恨,和对自由、光明、幸福生活的向往。

3.角色体验,产生情感共鸣

体验式教学策略注重的是学生和教学材料这两者间的情感交流与双边对话,强调的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认知,关注的是学生对课文内涵的发展和丰富。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认真解读文章。在学生掌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选派学生扮演文中出现的角色。角色扮演能够缩短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带着感情学习语文。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即演出了自身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够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得学生对文章以及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从而改善了教学效果。

例如:在《再塑生命》的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海伦对光明的渴望,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眼睛蒙住,在黑暗中参加活动、进行学习等,学生在体验盲人生活的过程中,就能够感受到光明对海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