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行业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5:54

药物制剂行业分析篇1

关键词:药学院;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22-03

一、出发点

1.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秉承“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努力加强民族医药研究和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来适应国家社会对民族医药发展的需要。

2.现代制药行业包括药物研发、原料药物生产、药品制剂成型三大方面。西药一般指具有确定结构的化学与生物分子药。其药物研发主要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有效成分,并对该成分进行结构分析、结构修饰,使其产生更好的药效与副作用。原料药生产主要涉及化学原料药的合成与生物原料药的合成。药品制剂成型是将原料药制成不同形式的制剂,以便于应用与临床。中药是在中医指导下使用的天然产物药。分饮片与成药两种类型。饮片是中医临证开方使用的药材,其研发是中医师根据病人病情辨证施治。饮片的生产涉及种植、采集、炮制、储存等环节,不涉及复杂的剂型。中成药是将一些治疗某些疾病的常用方剂制成特殊的标准化剂型,用于该类疾病的通用药物。其药物制备一般是寻求中医验方,对其参与配伍的药物进行提取与浓缩,去粗取精。制剂成型是将上述浓缩的混合物按不同制剂类型的要求进行成型。其研发涉及到化学成分的分析,有效成分的量的控制,药理药效研究,药物报批所涉及的研究内容等。民族医药是指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医药系统。它以特殊的思维方法,特殊的疾病谱,特殊的药物资源与中医药区分并彼此区分。民族药多利用天然动植物与矿物资源,多用鲜药,有些只进行简单的炮制,不能形成类似中药饮片的原料药。民族药拥有大量的验方,有望开发出治疗各类疾病的成药,其开发过程与中成药相同,也有研发、原料药生产、制剂化三大阶段。民族药的资源调查,品种保护,规范制定,成分分析,药效鉴定,相对中药起步晚,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

3.制药行业的方方面面均需要人才。特别是研发、生产、制剂化、质量控制、市场等几大主要方面,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新鲜血液。其中研发人才主要去向是大专院校与研究所,企业的研发部门,他们主要需要药化、药理、药效、临床实验等方面的知识。生产包括原料药、中间体、辅料、标准提取物的生产,需要化学合成与分析、生物合成与分析人才。制剂化设计机械设备、制剂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检测等内容,需要工程数学、工程力学、工程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操作方面的人才。

二、药学院的专业定位

药物制剂行业分析篇2

一、课程开发的思路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的思路是根据人才需求调查分析,确定药学专业的主要岗位群。通过调研分析各岗位所需能力后进行归纳整合,确定本专业从业人员所需的核心能力,分析这些能力之间的逻辑联系并结合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归纳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从而确定学习领域,明确专业的主要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开发的过程

(一)岗位分析及职业能力分析

我们成立了由校领导、专业建设负责人、骨干教师、课程专家、本专业行业技术专家组成的项目开发组,对本专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进行职业任务分析,确定课程体系。通过以上过程,我们归纳得到了,药学技术人员对应的职业工作岗位,包括药物制剂工、药物分析工、药物调剂工、药物提取工、药品购销员等。

(二)学习领域设计

我们将药物制剂工这个岗位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原有的以学科体系课程来培养学生已不适应药物制剂工这个岗位的要求,我们必须解构原有学科体系课程,重构行动体系课程。

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体系是将原来的《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剂学》、《药事管理》、《药物新剂型新技术》、《药物辅料》等课程进行了重新的梳理编排,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打破了原有的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的课程,构建了行动体系的课程。例如我们可以将《药剂学》、《药事管理》、《药物新剂型新技术》、《药物辅料》等课程的内容整合到新的课程《药物制剂技术》中。

(三)学习情景设计

在学习情景设计中,我们以项目为载体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通过学习使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职业性。

根据制剂工艺与产品的对应关系和制剂工作结构特征,《药物制剂技术》项目式课程设计为“学习情景—学习项目—学习任务”的多层次结构。一个学习情景涵盖一类剂型的工艺问题,由若干学习项目组成。一个学习项目对应一种剂型产品的工艺工作领域。为了避免项目过大对教学组织造成困难,参照工作结构的构建模式,我们又将一个学习项目分解为与工作单元相对应的若干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就可以获得解决某一方面的能力,完成一个项目所涵盖的各项任务,就可以获得解决一种乃至一类制剂工艺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实施过程

1.四阶段教学模式

本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和工作流程,来序化教学内容并组织与安排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我们采用的“四阶段”教学模式,即: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课程课堂教学,以工作任务引导仿真软件训练,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式的教学,最后在企业完成顶岗实践,实现工学交替。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完成由模拟到真实的工作任务中逐步提高。

2.六步骤教学过程

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任务为载体,以实训场所为依托,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模式。通过以下六个环节来完成项目教学模式实施: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方案、控制检查、评价反馈。

3.四结合评价体系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四结合”评估体系,即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三、课程特色

通过以上课程开发,《药物制剂技术》这门课程形成了以下课程特点,即①课程目标能力化;②课程内容情境化;③教学模式一体化;④教学评价多元化。

通过以工作项目为载体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实施,实效明显,它将课程教学内容有机地贯穿在各工作项目中,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企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众多实际问题。但是该项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项目内容的设计需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项目具有典型性、完整性、职业性,才能真正使得学生职业技能的构建与理论知识的获取融合一体。这其中需要有关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与企业深层次的合作、学校的大力支持,三者缺一不可。

药物制剂行业分析篇3

关键词: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药学;教学改革

执业药师,英文译为:Licensedpharinacis,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执业盼药学技术人员[1]。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人才流动和择优聘用人才,也有利于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同时对高校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

执业药师资格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可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药品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执业药师考试设《药学(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药事管理与法规》、《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中药学)》4个科目。对大纲分析我们可以明确看出:执业药师要求的是对医药行业的整体规划和管理,从职业资格到法律法规,从技术设计到质量控制,要求对医药行业有一个全局的掌握和控制。

1执业药师考试与药剂学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基础课程。在本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现代制剂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实践对药物制剂的需求的不断变化,这门课程也面临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深入改革[3]。

药剂学为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4]。"药剂学"在执业药师考试中,主要体现在两部分内容之中。首先在《药学专业知识(二)》部分包含如下9个方面内容:①药剂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②常用剂型的特点、处方设计与制备、质量要求与检查;③常用辅料的分类及常用品种的性质、特点与应用;④新剂型的特点和应用;⑤制剂新技术的特点和应用;⑥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措施;⑦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主要内容;⑧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⑨生物技术药物制剂[5]。此外,《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科目中,药剂学也是重点考察内容之一。

2执业药师考试对药剂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在药学专业教学中,"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考试大纲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的药剂学部分基本一致。作为一个国家对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指导性文件,大纲所列出的药剂学的知识体系和重点应当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的。

2.1突出对药物制剂全局的掌握"药剂学"研究的内容是针对不同剂型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进行系统性研究的综合学科。通过对大纲的分析,能够看出执业药师应当着重具备的是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并能够解决生产和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环节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特别加强这种能力。不仅让学生具备掌握各种剂型的概念、特点、基本原理、制备方法、常用辅料等,还要让学生对药剂学的处方设计、制剂技术等更多的实践。

2.2增加了现代新技术和新剂型的应用在药物制剂生产的技术方面,如微孔虑膜在注射液滤过操作中的使用,终端滤器在输液中的应用以及远红外钱灭菌干燥机对注射剂玻璃容器的处理等等。对注射液的澄明度检查仪方面有光电自动灯检机、库尔特计数器、激光灯检机、微粒分析仪及国产QX-3-1型细胞计数器等,均已开始使用[6]。

其次在新剂型的研究方面,近年来着重研控制释放的种种剂型以达到缓释、恒释的目的,或探索靶向输送的各种剂型以及使药物引向病变部位达到较高的浓度,避免或减少药物对正常器官和组织的毒副作用。前者如缓释性眼用膜剂、经皮给药系统(ttS)、子宫内给药器及渗透泵控释片等;后者主要用于抗癌的各种新剂型如静脉乳、脂质体、磁性微球等[7~9]。这一技术目前也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医药企业和科研院所。从执业药师考试大纲可以看出这两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应当适当的增加此类新技术和新应用。

2.3重视规范在药物制剂中的地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制药行业赖以进行生产和质量控制的重要的行业标准,从大纲的要求和样题来看,无不体现了按照规范的要求实施制剂过程这一根本原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2004年7月1日前所有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的生产必须符合药品Gmp要求并取得认证证书。药品Gmp强制实施后,我国的制药行业进入"后Gmp时代"。我国制药行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0]。在"药剂学"的教学中,规范的内容和教材的内容组织框架其实是一致的。规范的掌握实际是理论知识掌握后的一个体现。规范集中体现了理论和实际工作的联系。

2.4对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贯穿其中"药剂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个剂型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合理使用这五个方面.在传统剂型中主要是以个剂型的工艺流程为主线介绍该制剂的全部内容[11]。例如注射剂可通过如下模式把相关内容贯穿起来(见图1)。对相关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和深入的掌握是对药学专业的学生的基本的要求。同时,这一基础的形成是通过不同的专业课程综合培养而成的。

2.5处方分析的考试模式值得借鉴处方分析是执业药师考试科目之一。该题型通过提供一个处方实例,要求进行找错改错、分析以及补充内容等工作。这类题型的特点非常灵活,实践性很强,又可以联合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对比,更可以同时考察考生对总体和细节的把握。教师结合具体的处方实例,以处方分析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掌握,并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理论与实践如何联系,这种互动必定非常生动、非常深刻,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以处方分析作为考试的模式,能够更加灵活,更加科学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

3结论

作为医药行业的职业认证考试,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制药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和评价标准。这对我们从事药学专业教学提供了一个参考,可以在进行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调整时,为达到掌握现代制药技术,适应现代制药工程项目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谢博生.关于完善执业药师制度、降低药品安全风险的冷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2012,9(8):28-30.

[2]宋佳玉,张清伟,任亮.浅析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对药理学课程标准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69-70.

[3]罗垄,彭买姣,严建业等.新形势下的药剂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药学教育,2012,28(4):44-47.

[4]崔福德.药剂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

[6]杜景伟.现代药剂学的发展及我国药剂学的发展状况[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4):47-48.

[7]于春玲.当代药剂学的发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5334-5335.

[8]周厚贤.药剂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63-64.

[9]黄晓奇,李国庆.药剂学新技术及其在改善药物功效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5):23-24.

药物制剂行业分析篇4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c)-121-02

药剂学和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学生两门重要的专业课,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药物分析作为研究药物质量控制方法学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为药剂学提供方法学支持和技术保障,两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两门实验课各自依附于理论课教学,只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验证或孤立的单元操作,这样的实验教学不能反映学科间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实际情况[1],并且,实验方案多是现成的实验讲义内容,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设备也都是由实验技术人员事先配制和安装调试好的,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机会。这种实验方法限制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无法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为此,很多院校对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了改革[3-5]。针对以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校老师尝试由药剂学教研室和药物分析教研室合作,共同拟定综合性实验项目(内容包含药剂与药物分析),在药剂学与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最后各安排部分学时(两门课在同一学期开设),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实验,并对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进行评分,作为实验课的考试成绩。目的是使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本文现将学科合作开设综合性实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介绍如下:

1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实施

1.1实验内容选择

教师根据实验室能够向学生提供的仪器、试剂、药品,选择难度适当并且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实验内容,例如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及含量测定、阿司匹林栓的制备及含量测定等。提前4周把实验课题布置给学生,介绍设计实验方案的基本知识,提出设计要求,有针对性地就实验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设问,如影响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的因素及增加稳定性的方法,栓剂在进行含量测定时如何处理以排除干扰,并实现准确测定等。告知可供选择的药品、试剂以及仪器设备,推荐参考书和参考文献。要求学生设计出制剂处方、制剂制备的工艺流程、制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和方法。完成产品制备并进行产品的质量检查。设计时,要根据现有条件,注意实验的可行性,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实验方案,但设计要有一定的依据。

1.2实验设计

实验题目及实验要求明确后,学生应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方法,查阅资料,3人1组,每组学生进行单独的实验设计。设计方案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药剂学部分,主要包括:①实验中所需的仪器、药品;②制剂处方组成,并说明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③完整的制备工艺流程。第二部分为药物分析部分,主要包括:①实验中所需的仪器、试剂;②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及原理;③操作步骤;④数据表格;⑤计算公式等。

1.3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

在学生得到初步实验方案之后,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设计情况组织讨论,提出设计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如栓剂在进行含量测定时其实验原理的可行性分析,进行测定时药品及试剂的选择及取样量的确定等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这些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通过讨论,找出方案中的创新之处和不足、错误,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改,最后,每个实验组形成一个完善的实验方案。

1.4学生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学生根据自己拟定的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中的一切步骤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完成后填写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即上交指导教师。实验报告亦分为药剂、药物分析两大部分填写。

1.5批改报告、给出成绩

最后,根据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项内容综合评分,分别按一定比例计入实验考试成绩。

在整个实验的实施过程中,制剂中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以及相关实验设计和操作,主要由药物分析教研室的教师负责指导完成,其相应成绩计入药物分析实验成绩,其他内容主要在药剂教研室教师指导下进行,其相应成绩计入药剂实验成绩。全体教师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2教学效果

实验任务下达后,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查阅资料,主动与老师交流想法,认真设计实验方案,尤其是在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上,很多学生参考文献,选择了与教科书上不同的方法,比如阿司匹林栓剂的含量测定,学生根据剂型特点及药物的性质设计了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差示分光光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测定。为了考察自己设计的方案是否可行,很多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实验操作也比平时更加细心。这种形式的实验我校已经开展了三年,学生对实验内容和形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3讨论

药物含量测定是药物制剂研究、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以往的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受实验学时的制约,也为了避免与药物分析实验内容的重复,通常将这部分内容省略,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制剂研究、生产和检验的全貌。学科合作开展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全面、立体地了解了药学各学科间的关系。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对于学生具有强烈的导向性,考试的内容、难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趋向和学习方法[6],将综合性实验纳入考试范畴,一方面使实验成绩更为合理,更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综合性实验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兴趣。

已开设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虽然不够完美、成熟,但毕竟是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要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这使学生了解了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的毕业实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近年来,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已成为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优良素质的有力手段,为此,很多院校对教学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改变实验课附属于各理论课教学教研室的格局,由专门的实验教师执教和指导学生实验。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院校由于条件所限或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仍以教研室作为基本教学单位,讲课与实验带教均由教研室安排落实。因此,共同开设综合性实验不失为加强各相关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的一种较好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应晓英,袁弘,杜永忠,等.药学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75-76.

[2]白雁,张丽萍,李军,等.中药制剂课开设设计性实验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6):70-72.

[3]张景佳,林辉.实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8):172-173.

[4]应晓英,高建青,袁弘,等.适应药剂学发展探索新的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J].实验室科学,2008,(4):54-55.

[5]梁香.药学专业中开展综合性实验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53-154.

药物制剂行业分析篇5

[关键词]教学方法;药物制剂技术;高职药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4(c)-0160-02

药物制剂技术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是高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药物制剂职业能力培养和药学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课程特点是知识易懂,知识点零散,容易混淆,内容枯燥,学生难以系统掌握,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不佳[1]。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积极进行本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加以应用,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制剂综合能力也得以普遍提升,为药品生产、医疗机构制剂的制备等岗位培养实用的药学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现将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指导思想。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传统的项目教学思路不是很清晰,多是先进行基本理论讲解,然后在下次课时进行相应实验操作,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连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被动性[2]。而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则是教师先提出实训任务,教师讲解、现场示范,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选择原辅料,确定制备工艺,教师批准后开始实施。如胶囊剂制备项目教学在实验室进行,教师先给出实验项目即胶囊剂的生产指令,学生接受生产指令后先听教师的讲解,教师讲解时利用现场设备进行示范,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处方、确定装量、如何灌装、灌装时对环境有哪些要求、对所制备的胶囊如何进行装量差异检查和崩解时限检查等,学生实验兴趣浓厚,对亲自操作充满期待。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悉心指导,同时启发学生总结影响胶囊剂装量差异的因素有哪些,硬胶囊剂还应做哪些常规检查,该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利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药物制剂技术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其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有助于高职高专药学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是:布置案例、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学生提出观点、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全面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并总结[3]。

案例应用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案例导入式,以案例的分析材料带出教学内容和知识点[4],从而导入新课,如在讲述栓剂这一剂型之前,首先给出痛风患者口服吲哚美辛胶囊后出现黑便现象这一案例,学生会联想到吲哚美辛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教师再启发学生通过将吲哚美辛胶囊制成哪些剂型可以减少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种是案例切入式,即在讲授过程中及时给出相应案例,如在讲授药用辅料的重要性时,采用震惊全国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亮菌甲素案例,同学们就会记忆深刻;第三种是课后总结式,即在教师讲解结束后给出相应案例,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知识,对案例分析讨论,对课堂教学内容起到复习、巩固和总结的作用,如注射剂制备过程讲解完毕,即给出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案例,学生从维生素C的稳定性入手,分析处方中各种辅料的作用,选用的依据,灭菌方法,操作注意事项等,通过总结性案例将本次课堂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本堂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实践。

3流程教学法[5]

药物制剂技术这门课程知识点多,容易混淆,学生学习时一看即懂,一丢即忘,难以系统掌握,教学内容叙述性强,普通教学法显得单调而枯燥,致使学习效果不佳。为理清学生思路,笔者采用了以剂型为主线的流程教学法。即以各剂型的工艺流程为主线,在介绍流程中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要点时,引入必备的相关理论、辅料的性能与选择、操作的注意事项等内容,使零散的知识点通过工艺流程这一主线串联在一起,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便于学生的记忆。

4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6],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该方法特别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在介绍片剂的制备方法时,本研究以常见的复方阿司匹林片制备作为实例,从乙酰水杨酸的化学稳定性问题开始,运用药物化学知识,结合片剂制备方法和过程,找出影响本品稳定性的因素,即乙酰水杨酸遇水易水解,水解产物之一为水杨酸,具有胃肠道刺激性,乙酰水杨酸水解时受金属离子的催化。下一问题就是如何增加制剂的稳定性,如添加防止乙酰水杨酸水解的稳定剂柠檬酸,制备方法不能采用能引起乙酰水杨酸水解的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设备选择时,避免选用能引入金属离子的金属筛网,剂中硬脂酸镁因为含有游离的镁离子而不能被选用,启发学生从学过的药用辅料中选择最适宜的剂类型。最后一个问题是剂的用量,因为剂均是疏水性较强的固体物质,用量过大在增加性的同时,增加了片剂的疏水性,容易造成片剂的崩解和溶出不合格,而溶出度较差是片剂最主要的缺点,这样能使学生对剂的选择和用量有更大的重视。通过设定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中心,配合处方设计过程和方法的选用,完成本剂型的实例教学,同学们记忆深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增强。

5比较归纳法[7]

学生对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差异的一些问题易混淆,难记忆,而采用比较归纳法可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由于模块教学法将各剂型按形态及制法的不同分为若干模块,所以有些内容会反复出现,显得内容繁琐、不系统,如聚乙二醇在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液体制剂中都提到,肠溶材料在多个章节涉及到,因此最后根据其不同规格进行归纳总结,变零散为系统。

6实物演示法

实物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直接展示可使学生对抽象的东西有直观的印象,实物演示法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应用广泛,归纳起来有三种。一是直接展示,即在介绍各剂型特点的时候首先将相应剂型代表品种进行展示,学生首先对该剂型具备了直观印象,便于理解其剂型特点。这种方法对不常见的剂型及容易混淆的剂型更常用,如小剂型膜剂,学生没有应用的历史,比较陌生,如滴制法制备的软胶囊和滴丸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剂型,配合实物展示,学生更便于理解其制备原理和剂型特点。二是通过实物展示,便于学生对不同制备原理和工艺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如颗粒剂不同的制备方法,其粒型、粒度有较大的差别,教师平时收集不同厂家生产的板蓝根颗粒,在讲解颗粒剂制备工艺时,展示不同制粒方法所制颗粒的不同,便于学生对工艺原理和产品性能的理解,也使学生对药品质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三是在介绍制剂生产工艺时,展示平时收集到的不合格药品,如裂片、花片、皱缩片,由学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应该采取的解决措施,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有实实在在的用途,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7多媒体教学

与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可承载更大的信息量,从而节约时间和空间,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图文声并茂等特点更能突出要点、难点,可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8]。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笔者制作了全程的多媒体课件,包括颗粒剂、丸剂、片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注射剂等重点剂型制备过程的动态视频,三维混合机的动态视频,单冲压片机工作过程的动态flas,渗透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原理的flas,这些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掌握重点剂型的制备方法,理解制药设备工作原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在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邢蓉,陈根德,王秀.药剂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药事,2010,24(10):1027-1029.

[2]赵洁,刘中秋.药剂学教学改革浅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2):165-167.

[3]刘宗梅.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6,28(17):73-75.

[4]陈军,蔡宝昌.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2007,23(6):31-33.

[5]苏瑾,于莲,孙维彤.流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2):58.

[6]李青文,谭冬梅.多种教学方法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09,30(14):1538-1539.

[7]缪菊连,吴俊珠,高鹏飞,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注射剂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高职研究,2011,(9):192-193.

药物制剂行业分析篇6

关键词:中药饮片;调剂;调配环节差错;原因分析

中药饮片为根据医师处方,准确调制所需药材的技术。中药饮片调剂时,调配环节极为重要,是对中药饮片安全性及疗效进行保证的关键。若是调配环节中出现错误,则可能导致中药饮片效果受到影响,甚至会引发不良反应症状[1]。因此,在中药饮片调配过程中,严格对待,减少差错率,采取统一操作流程,是提高中药饮片调配质量的关键。本组研究对中药饮片调剂在调配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情况进行分析,找到原因,降低调配差错率,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发现的中药饮片调剂中调配环节差错89例进行研究,所有差错处方均经严格审核后发现。在实施管理对策前后,分别选择100例进行核对,分析其差错情况。

1.2方法将出现差错的89例案例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出现调配环节出错的原因,以及分布情况。根据调配环节差错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

1.3统计学分析将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实时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字2检验,p

2结果

药物错配35.96%,药物漏配40.45%,药物规格错误15.73%,划价错误7.87%,见表1。

改进前差错率为14.00%,改进后为3.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差错原因分析处方因素:处方中对药物剂量未详细标识,在中药饮片处方中,剂量单位有误差[2]。对于药物单位未精确化表示,如蜈蚣使用"条"作为单位,极易导致调配时剂量过大或小;注脚是在处方药材下脚处进行注释,主要包括炮制、煎煮、服用等方法,但是对注脚未清晰表示,存在漏泄、模糊不清、错写情况时,导致调配时无法遵规格调配,产生药物错配、规格错误等情况;处方书写不规范,包括在处方中未规范书写药物剂量、名称,或者处方字迹潦草,导致药剂师在配药时经常出现错误,如将枣仁,误认为杏仁,桔梗误认为桂枝等,未将药物剂量书写清楚,经常使用连笔,极易将18g误读为8g,导致药物剂量及名称出错;炮制规格未严格规范,饮片处方中必须药详细标注炮制规格,若调配人员对中药炮制加工缺乏相应的理解,则可能出现严重措施,处方为附子时,则可能误抓为生附子,石膏误抓为煅石膏等情况,而这类药物必须要特别标注以后才能使用。

药师因素:药师自身专业知识较少,注意力不集中,业务能力差、思想懈怠、工作态度散漫等,未严格对处方进行审核,都可能会导致药剂调配出错,产生严重后果[3]。中药饮片在调配时,未严格遵守处方规则,则可能直接影响药物效果、用药安全性等,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极为严重的副作用。出现药物漏配、错配情况,本组研究中,35.96%为药物错配,大部分因调配工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所致。同时,调配人员对专业知识未严格掌握,无法准确识别药材,则可能会出现错配情况。

其他因素:需捣碎中药未及时捣碎,有些中药不适宜预先捣碎,需要调配时将其捣碎,有助于提升药效。如五味子、炒枣仁等,中药有逢子必炒、缝子必捣的原则,但是捣药需要控制时间,若长时间捣药,则可能导致其活性成分氧化,从而出现变质情况;有些炮制完成后饮片存在外表、形态极为相近情况,若调剂师未准确辨认,则可能出现错配情况[4]。

3.2预防措施加强调配员专业知识培养:着重针对调配员专业知识进行培养,可有效促进调配员提升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5]。定期组织专业课程,开展专业知识讲座等方式,促使调配员强化专业知识。实施定期考核机制,提高学习积极性,促使调配员主动参与知识课程中。主要针对综合组织进行培养,使低年资调配员可熟练掌握中药知识,以及安全常识。

提高工作积极性:调配员工作较为乏味及枯燥,因此,大多数调配员工作积极性较低,经常会出现思想放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松散等情况。需要充分调动在调配员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工作责任心。促进调配员之间多交流,分享工作体会。实施人文关怀,解决调配员的实际困难,增强工作在积极性。

完善工作制度:完善的工作制度是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药剂人员必须严格审核处方,不得擅自改用处方,有权拒绝调配配伍禁忌处方。实施奖惩制度,严格追究差错责任人,严厉批评。定期对配伍差错问题进行研究,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出现同样差错。

参考文献:

[1]王俊海.探讨中药饮片小包装调配内部差错原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21(10):188-188,192.

[2]王秋菊.浅谈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常见的差错及解决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4,23(13):22-22.

[3]谷凤芝.中药饮片处方调配注意事项浅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6):88-89.

药物制剂行业分析篇7

关键词: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改革

1中职药剂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中职药剂专业课程设置普遍以化学—药学为主,学生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化学基础及医学基础课程,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及有机化学等;第二学年主要学习药学专业课程,包括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及天然药物化学等,其中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及天然药物化学都是建立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基础上的。自国家出台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后,中职学校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生源质量严重下降,学生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自控、自律能力差,经常出现各种违纪行为;(2)学生对药剂专业不了解,几乎是零基础[2]。底子薄的中职学生学习众多化学课程时非常困难,大部分学生化学基础不好,从而产生连锁反应,药学专业课也听不懂,不感兴趣,产生畏学心理。中职药剂专业学生要想继续深造报读高职院校,除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外,还可利用“32分段”、高职高考、自主招生等途径。对于药剂专业学生而言,化学技能证是必考的证书,主要考查学生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知识掌握情况,由此凸显化学基础的重要性。但根据毕业生及医院等的反馈,在社会工作中化学基础知识及药剂专业知识较少被应用,甚至没用。目前中职毕业生除升学外,大多就业于医药行业,医院对学生学历要求较高,中职学生很难进医院工作。就对学生工作的帮助而言,医药商品营销、药事管理等相关课程实用性大于药学、化学专业课程。

2对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新教学标准的研读

新教学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医药基础知识和医药商品知识,熟悉药事法规,掌握药物、药剂基本知识和技能。药剂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及专业选修课。专业技能方向又分药品营销、药品物流及临床调剂三大方向。公共基础课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专业技能方向课要求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改变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参与过程,强调学生的实践、发现与探索过程,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的评价模式也要多样化,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多元化。此外,对于学校实训室的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师资等方面,新教学标准也有明确要求。

3药剂专业课程改革

3.1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以往的教学标准中,药剂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设置以化学为主,参照高职、本科课程设置模式。以化学为主体、注重理论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为高职学习打下基础,但不利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学生而言,过多的化学课程是一种负担。药剂专业新教学标准中,专业核心课包括5门,分别是医学基础、微生物基础、中医药基础、药事法规及医药商品基础,而归在公共基础课的药用化学基础在本质上也属于核心课。以药品营销方向为例,专业技能方向课分别是医药电子商务技术、医药商品购销与储运实务、药店零售与服务技术、医药企业经济核算、医药市场营销技术、商法实务及药物制剂基础。两者专业核心课程相比,显而易见,药剂专业新教学标准所设置的课程较为全面、合理,以面向社会、实践为导向,许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针对性,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以我校药剂专业为例,根据新教学标准,结合我校及本地区社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方面,为了适应学生的升学考试需要,每学期都开设语文、数学、英语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减少或删除药剂专业理论课程,如药剂学、药物化学,删除天然药物化学,减少相关化学基础课程,以医药商品基础代替药理学课程,增加医药销售专业技能课时,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设化学技能考试辅导课程。药剂专业课程(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及药物化学)课时的压缩,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若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在高职或本科阶段继续学习药剂专业课程,其课程内容虽大多与中职重复,但深度不同。若学生选择就业,所压缩的课时并不影响学生工作时对知识的需要,所学药剂专业知识已经足够。相反,把压缩的课时用于开设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课程,如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药店零售与服务技术等,有利于学生掌握沟通、销售技能,尽快适应社会与岗位需要。

3.2专业实训课程改革

3.2.1传统药学专业实训课程改革

以药物化学实验课为例,其大多是填空式教育,填空式教育就是实验课上,学生只完成最基本的“往药品中滴加试剂,得出实验结果,把实验结果形成报告”流程[3]。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等专业实训课也是如此,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没有实际效果。此外,传统的实验教学大多依附于理论教学,各实验相互独立,这样的实验教学不能反映学科间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实际状况[4]。开展多学科综合性实验,能使学生真正了解从原料提取到剂型制备,最后进行药品含量测定的整个新药开发的关键性环节,如盐酸小檗碱片剂的处方设计及制备,学生先通过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从植物中提取盐酸小檗碱,再通过药剂学试验制备盐酸小檗碱片剂,最后通过药物分析实验进行药物含量测定[5]。通过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全面了解整个新药研发、制剂设计及研究的全过程,理解理论知识。虽然上述盐酸小檗碱片剂的处方设计及制备实验对象为本科生,但也值得中职学校借鉴。可改良上述实验,降低难度、深度,使其符合中职学生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实验、动手、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开阔视野。

3.2.2综合技能实训课程改革

以药品营销方向为例,新教学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医药营销基础知识,能分析消费者的需要、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从而进行合理推销;此外,还要掌握药品的储存及养护知识与识别常用剂型的质量变异和养护等技能。以我校为例,药品零售等营销类课程按照新教学标准要求,实训课大多采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法。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法,即通过对事件发生与发展过程、环境进行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教学重点,进而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6]。在模拟药房实训室,教师精心设计案例场景,模拟社会药店工作环境,不同学生扮演顾客及店员角色,模拟药店日常销售环节。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培训,使学生了解顾客及店员的心理活动,培养学生应急能力、责任心、使命感与职业自信心,使其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在实训过程中,案例是虚设的,学生实际操作时不可能达到完美程度,我们允许学生重复练习,争取以最佳状态进入社会工作。

3.3学生评价模式改革

对于学生某课程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往采用期末考试加平时成绩的模式,该模式虽然能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但也有缺点,无法全面反映学生情况。新标准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把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态度、沟通能力及进取精神等纳入考评。对此,笔者认为应注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而是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在药店销售中解决突发事件能力等,及时对学生综合素质做出判断,肯定其优势,并积极找出薄弱环节,这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此外,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引入企业评价。企业是学生最终的落脚点,在综合实训环节,应采用以企业为主、教师为辅的评价模式,企业工作人员更懂岗位技能要求,从而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让学生毕业后更快适应工作需要。

3.4教学方法改革

专业课程改革还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大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系统、细致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大量知识,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一般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无精打采。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今职业教育教学发展需要,职业教育重实践、讲实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新标准提出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和研究性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此外,其他教学方法也可被应用于职业教育中[7],如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等。教师应该选择适合任教科目的教学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符合本专业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

药物制剂行业分析篇8

abstract:tointroducethesuccessfulexperienceandsolutionsofpharmaceuticaltechnologySpecialtyinSuzhouHealthCollege.Specialtyconstructionisorientedbyemploymentandistargetedbyservice.Combiningwithindustryrequirements,curriculumsystemshouldbereformedtoincarnatecharacteristicofspecialty.itisnecessarytoconstructtwo-skilled-teacherteam.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高职高专

Keywords:pharmacerticaltechnologyspecialty;highervocationalcollege

中图分类号:G64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52-02

0引言

我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是一个兼顾药品生产及其安全有效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药物制剂生产、质量控制及相关职业群的一线工作能力和严谨规范的职业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现就我校药物制剂专业的建设历程进行分析。

1背景

2011年中国制药企业共计6154家,其中江苏省共735家,占全国制药企业的11.94%,数量居全国首位。扬子江、恒瑞、先声等14家医药企业入围2011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显示了我省医药行业骨干企业的实力[1]。已初步形成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医药板块”,即苏南的苏锡常医药产业群、南京“药谷”,苏中的中国泰州医药城,苏北的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基地。江苏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居全国领先地位。随着江苏省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制药企业需要大量素质高、技能强的应用性药物制剂技术人才。而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目前全国药品生产企业中技术工人占生产企业总人数的30%,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4%,可见我国医药行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十分紧缺。

2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秉承“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学院精神,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坚持以服务国家医药产业为宗旨,以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真实性实训条件、高技能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建设与行业同步发展。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创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全面、全程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专业人才培养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行业”。

3专业建设思路与举措

医药高职人才的培养必需兼顾技能性和专业性,必需按照企业岗位与岗位能力要求[2],遵循行业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自身成长规律,来确定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要以行业为依托,要力争做到四个“相适应”: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适应、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师资队伍与教学要求相适应。为了达到这四个“相适应”,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3.1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在确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依据经济社会、制药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人民卫生服务需求的提高[3],通过走访、召开行业专家咨询会等多种形式,对制药行业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及时制定培养目标,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培养药物制剂技术专业高职生传承“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学院精神,以胜任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的要求为质量标准,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融入教学,以顶岗实习方式实现毕业生“零接轨”。

3.2根据岗位要求合理构建课程设置为适应经济、社会及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能在药物制剂工业企业、保健品生产企业、化妆品生产企业,化妆品等日用化学品生产企业胜任的专业人才,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从提高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出发,结合岗位要求,考虑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合理安排每门课程的作用和地位,建立人才合理知识和能力模块,构建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得到整体化。

3.3优化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过程学院十分重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教学环境建设,每年都在教学方面投入大笔资金。例如,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给每位教学人员配备笔记本电脑用于多媒体教学,石湖校区的每个教室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加大实践设备方面的投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校内共拥有40余个实验室和7个制剂实训基地,一个现代化技术水平较高的精密仪器中心,具有药厂及相关企业常用的大部分仪器和设备,能较好地满足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要求。校外实习基地二十多家,实习基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学生见习和顶岗实习的岗位、还参与我们的师资培养和课程建设,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4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

3.4.1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常以“学规范、强师德、铸师魂”为核心,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明确教师的职责,确立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使之做到依法从教,以身立教。

3.4.2加大师资引进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对现有教师的学历结构、学源结构、专业结构、梯队结构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引进人才的要求。

3.4.3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通过多元化师资培养途径,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如通过院内进修与系内进修,加强骨干教师的管理能力;鼓励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参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提高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临床参加实践活动,鼓励在职攻读学位,通过专业教师多学科任课,参与基础课教学,使学科与基础课互相渗透;通过基础课教师参与专业课教学活动、参与制订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使专业、基础一体化。开发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自制教学录像,提倡双语教学,达到提高师资教科研水平、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目的。

3.4.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坚持专职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稳步扩大专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聘请兼职教师。

4建设成效

4.1确立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为了尽快提升专业培养层次,优化专业方向,根据江苏省特别是苏州市医药行业发展实际,由医药企业与专业教师一起,以发展的眼光对本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和定位,按照高职教育规律与特点与行业要求构建了工学结合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按照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素养培养要求确定;课程标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一致。这套人才培养方案仍在运用中,且社会反响良好。2008级药物制剂专业学生是从中获益的第一批学生,她们在实习期间经常受到用人单位的赞扬,都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

4.2课程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课程建设是将培养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团队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分析,确定该专业培养的核心能力与通用能力,根据职业能力需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公共文化课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素质,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两类,专业基础课在保证“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加强与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专业核心课程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突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行业的特点入手,构建了从专业认知实践、单项技能实训、综合实训到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已完成了2008级、2009级和2010级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所有课程的课程标准制订工作,正在积极开发针对性强且实用的自编教材,以更好地贯彻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4.3师资队伍日益壮大师资队伍素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外聘企业业务骨干参与专业教学工作,从社会上引进一批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符合高校教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满足实践性教学需要。另一方面鼓励和要求专业教师参加相关的执业资格培训、考试,将教师送出去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参与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教研科研等方式,提高在校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现有教师25人,其中专任教师13人,均是双师型教师;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人,占专任教师比为30.8%;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4人。同时还拥有一支由行业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人数为12人,占教师总数的48%,是一批由苏州各大药厂负责人和三甲医院药剂科主任等组成的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4.4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更趋完善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具备较好的教学设施。目前已拥有校内专业实验室41个;集师生科研、学生实验、对外服务为一体的精密仪器中心1个;校内实训基地有占地近千平米的模拟Gmp的药剂实训中心7个,包括:输液剂等液体制剂生产模拟车间2个、片剂等固体制剂Gmp模拟生产车间1个;生产性制水车间1个;生产性软膏剂车间1个;供学生单人进行操作的药物制剂实训室1个;药物制剂检验实训室1个。集师生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特色药用植物园1个。校外拥有包括独资、合资、国营、大型民营等省内外制药企业实习基地20多家。这些都为药物制剂技术学生的认知实践、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完成技能培训—顶岗实习—就业过程。学生在环境感受、心理适应、技术落后应用上获得了实际锻炼,缩短了就业上岗的过渡期,真正意义上实现上实现了“零距离”上岗。目前,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已拥有省内外的校外实习基地二十多家。

5结语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成功的关键是办学质量能满足社会需求,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相对应,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相衔接。为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腾飞,我们将不间断地进行市场调研和专业论证,继续聘请行业行家参与专业建设,及时审核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习计划等纲领性文件;定期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专业人才的长期供求状况,制订合理的招生计划,确保该专业紧贴市场需求,使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获得社会的认可并得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雯.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无线互联科技,2012(09):171-172.

药物制剂行业分析篇9

关键词:实训车间药物制剂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323-01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物制剂实训车间是河南省、漯河市、学校三方共建的药学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在药物制剂仿真实训室的基础上,由小到大,由大到强,几经变迁,逐渐形成了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校内实训车间,建筑面积720o,由30多个实训房间组成,配有完全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设备44台套,所配设备均能用于教学和实际生产。

一、药物制剂实训车间的概况与广义功能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从时空上,可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包括教学见习、一般实训、仿真实训、真实情景实训和生产实训[1]。

新华字典对车间解释是指企业内部在生产过程中完成一个工序或单独生产一种产品的单位。而药物制剂实训车间是指以科学研究和教育为目的,能够为教师提供科研场所、为学生提供完成药品生产的全过程或某一工序的真实情景实训环境的场所。

所谓能够提供真实情景实训教学环境的药物制剂实训车间,包含三层含义:其一是实训的环境,与真实的药品生产车间完全相同,其二是实训的过程,与真实的药品生产车间完全相同,其三是实训车间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需要[2]。因此,药物制剂实训车间在建造、运行和管理上,除应该完全具有企业药品生产车间的特点外,还必须具备完成教育教学的功能[3]。

二、药物制剂实训车间的建设的必要性

药物制剂实训车间是以提供真实情景实践教学环境为目的,并具有科研功能的教育教学机构,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参加实训的学生和教师,广义的功能应包括了药品生产车间的所有功能,主要有提供真实情景的实训教学场所、教师科研场所和社会服务场所。药物制剂实训车间的建立可作为《药剂学》、《中药药剂学》、《药事管理学》、《制药设备与工艺》、《药学综合实训》等各相关学科的实践教学基地。药物制剂实训车间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在教学与学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药物制剂实训车间建设的可行性

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药物制剂实训车间建设也是如此。医药院校药物制建设药物制剂实训车间有三个途径解决[4-6]。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提供很多的共享资源,可供我们学习,我校药物制剂实训车间建设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可参考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已经建有实训车间的高职院校的建设方案和管理模式:集科研、教学、社会培训三位一体,全面发展。

2.引进先进的技术

以学校为平台,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和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兄弟院校已有的建设成果,汲取兄弟院校建设经验,进行车间设计和建设工作,从而促进药物制剂实训车间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

3.充分发掘学校智力资源

医药院校的多数教师在大学时完成了《药剂学》、《药事管理学》等有关学科的学习,并有一定的药品生产企业实践经验。这些人员熟悉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和药品生产环境,能够为药物制剂实训车间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另外还可利用广大的学生力量,让他们参与到药物制剂实训车间的建设和管理当中来。

四、讨论

在缺乏真实情景实训场所的情况下,仅依靠药品图片、设备图片、药品生产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能将药品生产的真实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压差等)全方位的展现给学生,学生对所学的药品生产知识和药品生产环境仍缺乏感性认识,难以保证实训教学质量。同时,由于无法全方位的感受药品生产环境和过程,用视频和图片又难以描述,仅用枯燥语言的进行教学,学生难以理解,极易疲劳,进而产生厌学情绪,直接影响学习积极性[4-5]。建成药物制剂实训车间后,则可以丰富现有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将部分教学内容的授课地点直接设在药物制剂实训车间内,结合实物授课,让学生身临其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了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药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因此,建立药物制剂实训车间必要,而且可行。

参考文献

[1]孙岩,朱汝光,闫世才.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车间(室)建设探讨[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4(4):50-52.

[2]史志陶.生产性实训车间管理体制的探讨[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0,13(2):51-53,57.

[3]林小华,王琛,陈兰妹,等.高职院校药物制剂实训车间管理的探讨[J].海峡药学.2014,26(6):170-171.

[4]李云贵,肖海英,刘卫平,等.药用植物园建设的现状、必要性与可行性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224-226.

[5]崔燕兵,任丽平,翟慧云.医药高职院校建设药用植物园的必要性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4):34-35.

药物制剂行业分析篇10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a)-194-02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1]。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皂苷、苯丙素等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知识。此外,还将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讨的问题。笔者就这几年对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分析。

1强化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毫无疑问其研究的对象是天然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因此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波谱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学习本课程至关重要。医学院校和化学化工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化学专业知识方面显得薄弱,因此在讲授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时,需要随时补充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例如黄酮类化合物,其母核结构是5-羟基色原酮,碳原子环状结构多,取代基多,取代基的位置按照环的顺时针方向依次命名,实际应用中容易混淆,因此有必要补充介绍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通用的化合物命名规则。黄酮化合物的骨架上连接的各种取代基侧链种类各不相同,有些具有供电子效应,有些具有吸电子效应,这些取代基的位置、种类都和理化性质有关,也影响到提取分离工艺,有必要补充介绍有机化学中有关电子效应的理论知识。

天然药物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化学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提取分离方法各异,结构鉴定难度大,往往需要多种谱图综合运用。再加上教材中许多知识从文献资料中引用,缺乏一定的关联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产生畏惧情绪,继而对该门课丧失学习兴趣。补充讲解波谱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领域,对于学生消除疑惑、克服畏难情绪有很好的帮助[3]。例如介绍红外光谱的分子振动原理,引导学生根据特征峰辨别化学结构中的羟基、羧基、羰基、苯环等特殊官能团结构;讲解紫外光谱的电子跃迁原理,引导学生辨别黄酮、二氢黄酮以及查尔酮的紫外峰带Ⅰ和Ⅱ的强度差别;讲解质谱的洛伦兹效应,引导学生运用化合物的质荷比(m/z)判断准分子离子峰,进而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并扩展介绍串联质谱、液质联用技术在天然药物化学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增强互动,答疑解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经验的教师应该能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一般先简要复习前面讲授的内容,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对重点内容进行提问,或在黑板上写结构,再找同学判断对或错,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介绍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及大家熟悉的天然药物等引入新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如在讲解黄酮类化合物时,笔者先提问,为什么称为黄酮,学生回答因为提取到的化合物呈黄色,继而问道,为什么会呈现黄色呢?是不是所有的黄酮类化合物都是黄色呢?用一连串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化合物的外在颜色和化学结构的关系,并从教材中寻找答案。

授课期间,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性格原因不愿提问,而是喜欢在课间休息时和老师单独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解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互动环节。例如2009年9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道称,标示为黑龙江多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在使用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双黄连注射液引起同学们的关注。有同学联系到生物碱章节中的天然药材黄连,问到双黄连和黄连的区别。这里教师就能结合实际问题,很好地解决学生的疑问:药典中双黄连的处方包括金银花、黄芩、连翘这三味药材,其中金银花又称双花,按照国内中药命名的惯例,分别取这三种药材的首字,合并称为双黄连。药典中黄连是指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5]。双黄连中金银花的有效化学成分是绿原酸,黄芩的主要成分是黄芩素、黄芩苷等,连翘的主药成分是连翘酚、皂苷等。黄连的主要成分是小檗碱、黄连素、巴马亭等生物碱。很显然,双黄连和黄连有本质的区别。这种问题具有代表性,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向全体同学做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结合行业内的热点问题,联系实际,引导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专业课的讲授如果能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往往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课中穿插现实案例,经过教师的讲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最近几年引人关注的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目前我国在使用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有茵栀黄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丹参粉针、苦参注射液、银杏粉针和清开灵注射剂以及紫杉醇、三尖杉酯碱、喜树碱、川芎嗪、地高辛、灯盏花素等有效单体成分的注射剂等。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或被封杀,或部分被限制使用,北京等大城市的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甚至将中药注射剂清除出药房。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了解我国的药品注册管理制度、天然药物的制备、分离工艺以及检测技术。例如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事件,从注册管理的角度分析,原有的百余种中药注射剂产品,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质量标准低,可控性差;工艺相对落后;质量控制手段落后;原料质量的均一性得不到有效控制。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无法控制产品的内在质量。比如对总成分的控制,除粉针剂外,现在生产和销售的中药注射剂没有一个将总成分即固形物纳入质量标准的。实验研究发现,同一品种、同一标准、不同厂家生产的注射剂产品,其固形物差异巨大,最多的差5.5倍之多,而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次的注射剂产品,其固形物相差也达20%以上,这种情况下很难体现处方疗效。而且,中药注射剂对有效成分的控制指标也很少,有些甚至无含量指标。在对有害物质控制方面,除中药粉针及少数新批准的中药注射剂对有害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并纳入质量标准外,其他的中药注射剂产品均不控制,这也是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出现不良反应及毒性反应的重要原因。如中药注射剂中的蛋白质,由静脉直接进入血液可引起致敏,鞣质可引起红血球凝聚,重金属能造成蓄积毒性,树脂及草酸盐能产生脏器损伤,砷盐能产生神经毒性等等。从合理用药角度分析,中药注射剂在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尽管存在固有缺陷而带来风险,但临床上不合理使用已成为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不合理使用包括超范围应用中药注射剂、超剂量、长期应用,中药注射剂配伍不合理等,这些不合理应用都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从检测技术角度分析,应大幅度提高质量标准,对中药注射剂进行总成分、有效成分及有害物质的全方位控制,只有高标准的要求,才能带动制造工艺的进步。指纹图谱是控制中药注射剂质量较为有效的手段,它的实施将带动中药注射剂行业的全面进步。

通过联系实际,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讲解、分析,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4重视实验课的安排,注重直观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进一步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实验课的教学,保证实验课的课时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安排了多种验证型实验,增加了应用性强的综合型实验。具体的实验教学安排有黄酮的提取与分离、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中草药化学成分预实验等。通过这些专题实验,学生们能熟练掌握煎煮法、回流法、超声提取法等常规的提取方法,以及过滤、蒸馏、浓缩、结晶、重结晶、薄层层析、柱层析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上实验课,笔者比较注重对相关的理论进行补充与讲解。例如在黄连中小檗碱的薄层层析试验中,将学生的试验结果和药典中记载的薄层色谱图片对比,讨论学生试验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理解理论课中所讲授的原理。

通过实验教学,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优化实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

5采用多媒体教学,贴近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科研材料的学习能力

多媒体教学已逐渐成为主导的教学手段,其兼具文字、图像和视频效果,具有清晰、美观、生动、信息量大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近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技术上出现了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核磁共振二维谱、液-质联用等技术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很难给学生讲解清楚;再者,本课程的特点是各种中药材、各类化合物的立体化学结构、提取分离流程图,鉴定各种化合物的图谱等,经多媒体演示后,直观、清晰,便于理解和掌握。

天然药物是国际药物研发的热点领域[6],从天然植物、动物以及海洋生物领域发现的新药成分不断被报道。这些前沿的研究内容多是用英文报道,因此我们在课程学习中要十分重视英文词汇的学习掌握,培养学生对科研材料的阅读能力。

以上是笔者近几年关于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体会与分析。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值得长期关注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吴立军,王锋鹏,易杨华,等.天然药物化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纪耀华,李淑惠,白雪洁.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144-145.

[3]魏德模,胡明,蒲剑.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药学教育,2002,18(4):6-8.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罗焕敏.我国药学教育的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J].药学教育,2005,21(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