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44:42

渔业的重要性篇1

发展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大连市突出渔港的避风防灾功能建设,通过对渔港的改造、扩容、升级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渔港基础和配套设施,提高了码头防波堤和护岸质量,打造服务于黄海北部、渤海东部海区的两大渔港集群,为加快渔业经济安全、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十三五”时期是大连市加快“海洋渔业强市”建设的重要阶段,要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进一步促进渔港规划与建设工作健康开展。第一,政策环境向好。国家和省、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及《方案》,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对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做出调整,这些都为渔港规划与建设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二,战略地位凸显。渔港是渔业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渔业整体防灾减灾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渔业安全生产最基本的公共基础设施,渔港对保障渔民群众在港停泊休整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台汛期间渔港防灾避险战略地区尤为凸显。第三,发展基础坚实。渔业防灾减灾体系的不断完善,渔业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渔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渔业科技支撑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渔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强,为大连市渔港规划与建设工作实现科学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国内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渔港投资建设和管理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和把握在渔港建设与管理工作中仍要不断深化,渔港规划与建设的“补短板”任务加重,一些问题亟需研究解决:一是渔港建设工作地区进展不平衡,渔港建设单位积极性不高,未开展实际性渔港建设工作,致使渔港建设项目搁置、停滞不前;二是重点渔港审批手续过于繁杂,国家立项的中心、一级渔港审批手续过于繁琐,前置条件过多,审批程序过于复杂,致使渔港建设工作无法正常按时开展;三是渔港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历史欠账较多,渔港的规模能力仍然不足,建设水平和标准偏低,渔港正常功能受到制约和限制;四是渔港管理法制建设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渔港“三权”仍未清晰,国家也未出台具体的工程验收标准,致使渔港建设管理及工程验收上无“上位法”,下无“具体意见”,渔港公共安全基础能力很难保证。

规划思路及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渔港防灾减灾、生产服务能力为核心,以加强渔港公益性设施建设为基础,落实“行业管理、属地管理,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渔港避风和锚泊条件,着力建设辐射性、带动性、功能多样性的重点渔港工程项目,促进现代渔业发展,推动渔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二)规划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渔港公益性设施投资建设的主体地位,公共财政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建设;坚持重点突出,以现有渔港的改造、扩容和升级为主,合理利用港湾资源,减少围、填海工程建设,重点建设防波堤、护岸、码头和安全基础配套设施;坚持定位明确,国家重点渔港在完善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同时,结合小城镇建设,发挥区域功能和经济拉动能力。地方性渔港根据功能要求要与重点渔港互为补充,各有侧重;坚持持续发展,建立健全渔港管理制度,坚持渔港建设与保护并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对确需占用渔港的,应遵循“先补、后占”的原则,保护渔港资源。

(三)建设目标

“十三五”时期,大连市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一批国家中心渔港、一级和地方二级渔港,形成长山列岛渔港群、北黄海岸渔港群和东渤海沿岸渔港群。长山列岛渔港群辐射庄河市石城岛、王家岛及长海县诸岛海域,北黄海岸渔港群辐射除长山列岛核心区以外的黄海北部近岸海域,东渤海沿岸渔港群辐射旅顺口区、金普新区、瓦房店市沿海等地区。实现全市海岸线平均每100公里有1个一级以上渔港,每50公里有1个二级以上渔港,每20公里有1个三级以上渔港,能够为近90%的渔船提供服务,满足2.5万艘渔船安全回港避风、停泊休整需要。其中,规划建设的国家中心渔港成为集渔船停泊避风、装卸补给、加工流通、渔船修造、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休闲渔业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渔业基地,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成为经济带动力强、辐射范围广、能够展示现代渔业发展的综合型渔港。规划建设的一级渔港要基础设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为渔船避风、水产品装卸等提供保障,具备区域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小城镇建设。规划建设的二级渔港应达到规定的建设标准,防灾减灾设施齐全,配套设施基本完善,满足当地中小型渔船避风需要。

保障措施

在渔港规划与建设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宏观指导,落实好配套资金,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建设程序,强化过程监管,形成渔港建设管理新机制、新模式、新常态。

(一)提高认识,加大扶持力度

各地区要把渔港规划与建设工作作为造福渔区的“生命线”工程,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要以财政部、农业部对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的政策调整为契机,对渔港防波堤、护岸、码头等基础设施和维修养护项目通过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及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予以安排扶持,提升渔港防灾减灾能力。

(二)科学规划,促进持续发展

各地区要合理规划渔港建设布局,珍惜港口岸线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传统渔港。要衔接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和城乡发展规划,正确处理渔港布局与产业布局、渔区经济和小城镇发展规划的关系。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立足当前现状,着眼长远发展。

(三)创新机制,完善投资模式

渔港码头、护岸、防波堤及港池航道的疏浚工程属公益性基础设施。对渔港公益性项目,政府应通过一般性投资加大投入力度。对陆域部分的供水、供冰、供油及水产品流通市场等经营性设施,应加大引资力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建设,从而实现渔港滚动发展,相互促进,以港养港的良性循环。

(四)规范管理,做好项目实施

渔业的重要性篇2

一、渔民比农民更需要社会保障

渔民虽然从广义上属于农民范畴,但是从生产生活的环境、对生产工具的依赖及生产方式看,渔民更接近产业工人。因此,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渔民要比农民面临更多的风险,更需要社会保障来维持最基本和最低生活水平。(一)渔民的收入增长潜力低于农民改革开放以后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无论是收入水平还是增长速度,渔民都远远超过农民,接近城镇居民,有的地区甚至超过城镇居民。但近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渔民经济收入却呈现出增长潜力明显不足、低水平徘徊不前的态势,渔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少渔民经济上陷入贫困(崔旺来,2008)。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17元,实际增长10.7%,连续三年增幅达到两位数以上,高出GDp实际增速2.9个百分点,延续了快速增长势头。在渔业发达的舟山地区,1995年以后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渔民收入出现了多年徘徊甚至下降的状况。2001年,舟山市渔民的人均纯收入为4921元,与1994年相比年均增长率只有0.4%,连续7年徘徊在4750元上下。近20年来,虽然渔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但增长幅度大大低于农民,其收入增长潜力有限,而且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并且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二)渔民转产转业比农民困难渔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转产转业能力弱。由于渔民长期生活在海上,接受信息少,技能单一,加上就业观念陈旧、大量渔业沉淀资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等原因,致使渔民再就业竞争力极弱,转产转业困难;而且发展养殖生产所需的场地和技术,对不少渔民来言,又是一道障碍;多数渔民身处海岛,就业空间狭小,创业能力和实力不足,就业相对困难。从失海渔民本身的再就业能力看,多数从业渔民在40岁以上,由于年龄偏大、就业技能对渔业生产存在严重依赖,无法脱离渔业生产实现非渔化就业。因此这些渔民一旦失海、失业则陷入“要地无地、要海无海、上岸无路、就业无门”的窘境。(三)渔民比农民面临更严峻的经营成本上涨近几年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农业投入比重相当大的物资都是石油产品,如化肥、农药、薄膜等,导致农民的生产成本水涨船高。但是石油价格上涨对渔民的渔业生产影响最大,要占到捕捞渔业生产总成本的70%以上,燃油价格高位徘徊,导致渔业经营成本大幅提高。国家虽然进一步加大渔业燃油补贴力度,将渔用柴油纳入补助范围,缓解了油价上涨带来的压力,但是补助效果不理想,多为渔船股东、船老大等人获得,受益面窄。2010年渔用燃油的价格创历史新高,最高价位出现在11月份,为7870元/吨,全年平均渔用燃油价格为6688元/吨(按每月月底价计算)。2011年全年渔用燃油价格普遍增长20%。在2012年,由于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全年渔用燃油价格徘徊在7700元/顿左右。舟山市渔用燃油价格变动。(四)渔民面临的风险比农民大与农民相比,渔民在生产、生活中有更多的风险和不稳定性。渔业集生产风险、自然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于一身,而渔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大、成本高、灭失风险高,如渔船及船用物资在国家政策、自然力影响下需要及时更新,这些支出是农民家庭无法相比的。从行业生产安全看,渔业捕捞业一直是高风险的行业,渔业从业人员死亡率和伤残率均大大高于其他行业,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最危险的职业。海洋捕捞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极易受到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根据中国渔业2012年统计,全年由于渔业灾情造成水产品受灾养殖面积1087.78千公顷,水产品产量损失138.54万吨,受灾沉船874艘,死亡、失踪和重伤人数164人,直接经济损失237.39亿元。随着作业渔场的缩小和外移,海洋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柴油价格的上涨,使得渔民生产、生活比城镇和农村居民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更多的不稳定因素。而养殖渔业受养殖技术、风暴潮、低温、饲料等因素影响,自然风险、经营风险较一般种养农业更大。渔户家庭生活无法像农民家庭那样做到自给自足,完全靠个体自我积累、自我保障,主要劳动力一旦因年老、体弱、伤残、生病而不能作业时,就失去收入来源,严重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由于海洋渔业的风险大,商业性保险机构不愿意承保,而水产养殖业保险、渔业互助保险尚未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五)渔民的传统生产空间比农民更容易被挤压因海洋渔业具有国际性,在全球新的海洋制度建立之后,沿海国家对海洋资源权益的争夺及有效管理不断增强,尤其是对海洋渔业的传统作业区进行资源管理,导致渔民的作业空间被挤压。首先是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相继生效,使我国渔民失去了10万平方公里的渔场,此外受限制渔场还有26万平方公里。仅舟山一地,受此影响的生产渔船就近5000艘,涉及渔民2万人;其次,港口、通讯设施建设也大量侵占了渔民赖以生存的海域。目前整个舟山渔场管线密布、航线纵横,其中经过舟山渔场的各种管线超过170条。同时,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建设、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加快,外轮航线进一步增多,目前整个舟山渔场40%海域受到限制。在广西,统计显示2007~2009年全区渔业水域被工业建设、旅游、公路建设等挤占使用面积达60637亩。再次,大量围海造地工程也侵占了渔民传统作业渔场。在海岛县浙江玉环,浙江省重点工程——漩门二期、三期围垦完成后,全县将减少近10万亩滩涂和浅海面积,5000名渔民将被迫转产(苏万明,2011)。(六)渔民内部的分化比农民严重随着渔业生产体制从集体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原有单一主体经营形式向多元主体经营形式转型,如沿海的捕捞渔业有个私有经营、工商资本经营、渔船独立经营而产品统一销售、股东所有雇工经营、股份合作经营、专业合作社经营等多种形式,而多种经营形式转型意味着渔业生产关系也相应发生多样性变化。在生产关系变迁中,因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变化导致渔民群体内部的贫富分化。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在渔业体制从集体合作制向股份合作制转变过程中,多数渔民选择放弃股份,股份结构由此从全员持股变成少数人持股。在浙江舟山,渔船股份集中到30%左右渔民手上,大部分渔民沦为没有生产资料的雇工,股东渔民与雇工渔民之间年收入悬殊。股东渔民的收入与雇工渔民的收入差距一般在几倍甚至几十倍,使渔区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唐议等,2007)。而在一般传统种植农民群体中,在农业最重要生产要素——土地方面存在“耕者有其田”的均分状态,农民与农民之间没有过大内部分化。(七)渔民比农民有明显的劳动年龄界限渔民有着比较分明的退休年龄,劳动年限短。由于渔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枯燥、时间长、职业病多,一般50岁即需上岸。而农民则没有明显的退休年龄,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加以调整,因而对大多数农民而言是没有退休年龄的。渔民受到年龄、体力、反应能力的局限,到一定年纪的老年渔民不适合、也不应该在海上继续作业,渔民普遍存在退休机制,这是不以渔民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自己可选择的(张晓鸥,2005)。

二、包容性增长理论视野下渔民初级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在人们反思对反贫困的认识及社会排斥时,提出“对穷人友善的增长”观点。在此基础上,21世纪,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先后提出包容性增长理念,倡导机会平等。“包容性增长”战略所期望实现的平等是多维度的,具体表现为获得机会平等、获得公共品及服务的平等以及社会安全网保障等(蔡容鑫,2009)。包容性增长理论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包括四个基本内容:参与性、共享性、公平性、公正性。包容性增长,包含如下要素:让更多的人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加强企业及个人能力建设;重视社会稳定(陆岷峰等,2010)。随着海洋开发力度和广度不断加深,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经济发展未必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而包容性增长在本质上应该体现为发展过程、发展成果分享的公平。(一)完善受损渔民的权益救济保障机制建设,使渔民获得公平性增长包容性增长强调公平,强调机会公平、公平的获得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发展与公平,公平合理的分享。建立“失海”渔民利益补偿机制及法律救助机制。探索建立海域征用补偿办法,建立类似农民土地征用补偿机制的海域征用补偿机制,最大限度保护渔民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益。针对渔民“失海”情况,推动出台养殖水域、滩涂占用补偿制度。根据《物权法》《渔业法》规定和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尽快出台《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管理办法》。在条件成熟时制订“渔民海洋使用权利保障法”和“渔民渔业捕捞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除国家和政府对“失海”渔民给予必要经济利益补偿外,可与建立“谁开发、谁负责”的补偿办法相结合,使“失海”渔民在海洋开发中同样受益。实施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倾斜性救济机制。针对海洋渔业调整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的倾斜救济政策,对渔船、渔业的双控(控制渔船数量、控制渔船马力)及双转(对部分渔民转产转业)进行救助,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及相关法规、制度,使之获得切实保障。调整国家对渔业柴油的补助方式,调整补贴范围,使补贴效果惠及每个渔民。建立海难事故救助基金制度。针对渔民作业区与航道相连或交叉,渔船频发碰撞事故而导致巨额损失且难以寻找肇事船的现实,需要建立海难事故救助基金,保障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基金来源可以由国家补助、地方政府筹集和渔民部分出资等复合方式筹集解决。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政策性保险制度和体系。在渔民自愿的基础上,明确互保的地位,健全互保的险种设计,提高服务水平,完善管理体制。同时加大投入,建立渔业互保的财政补贴长效机制,建立渔业巨灾风险保障机制,促进渔业互保事业的稳定发展,保障渔民获得充分社会保障。考虑到农(渔)业政策性保险的特殊性,建议借鉴日本、韩国等模式,积极推动出台农(渔)业政策性保险专项法律。(二)确定与渔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渔民基本生活保障,使渔民共享海洋经济增长成果包容性增长,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增长也要可持续、协调,要关注社会领域。这种增长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要使更多的群众能够享受发展成果,让社会的弱势群体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因此,包容性增长是一个经济增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实现共享式增长的过程。建立渔民基本生活保障金。此保障金包括基础性生活保障金和个人专户生活保障金两部分,基础性生活保障金主要从海域使用费及渔业柴油补贴总额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而个人专户生活保障金,则根据被保障渔民的年龄状况进行分层分档缴纳,并且合理确定个人缴费年限。60周岁以下渔民实行按年缴纳,缴费标准根据当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分为多档,由参保人员自行选择缴费档次,多交将来多得。60周岁以上渔民实行一次性缴纳。同时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在基本生活保障金筹集中的出资比例。对渔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金实行县市财政统筹,条件成熟时可在沿海省内统筹,将渔民社会保障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市级社会统筹。建立多元渔民社会保障制度。随着沿海县市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各县(市、区)为主体,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消费水平,参照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将渔民的基本生活、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纳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范围内,对于居住在城市并有长期居住城市的愿望且已经在城市建立谋生社会网络的渔民,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养老保险相衔接,使渔区渔民共享海洋经济建设的成果与实惠,保障渔民的社会保障权益不受侵犯。实行渔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保资金管理模式。对政府外加贴补的资金用于社会统筹,对渔民按实缴金额(包括集体承担部分)用于建立参保渔民个人账户,并按照同期城乡居民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计算个人账户利息。同时,对个人账户转移、退出、继承都作明确规定。对于参保渔民先参加渔民社会养老保障,后参加本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其个人账户按缴费年度的全省职工平均工资折算缴费年限后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于男不满60周岁、女不满55周岁的渔民,参加外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出国定居的,经本人申请,还可一次性退还个人账户本息。参保渔民死亡后,个人账户中的本息余额可依法继承(卢昌彩,2006)。(三)开展有效的渔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渔民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包容性增长理论中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因素,把人力资源的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注重发展有利于就业,注重通过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经济增长。在广大海洋渔区,由于渔民生产、生活的环境所限及公共产品供给的城乡差序格局存在,导致广大渔村公共教育落后,在缺乏经费保障的背景下,就业渔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限制了渔民人力资本的提升,弱化渔民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利于渔民个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渔村公共教育资源的培育和建设,有计划地组织渔民开展就业培训,使渔民掌握转产转业的技能,向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运输业等涉海行业再就业,提升渔民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四)提高渔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使渔民获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包容性增长强调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渔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过程、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一是需要完善渔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中心渔村道路、码头、基础卫生设施、公共娱乐健身场所,让渔民在劳作之余,进出方便,环境卫生,休闲有场所,安居乐业。二是加快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教育资源的差距,要认真落实支教支医政策,将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渔村倾斜供给。切实加大对现在渔村工作教师、医生的在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三是要建立教育、医疗人才留在海岛人口集聚区(小集镇)的长效机制。(五)帮助渔民进行市民化转型,实现渔民的社会融合包容性增长实际上包含一种广泛的“包容”社会公平正义,不排斥任何社会阶层的社会融合、社会包容。渔民是一种职业身份,是“大农民”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从渔民的主体性需要看,大多数渔民和农民一样,要进行现代化转型,即为了渔业可持续发展,要减少渔民的数量,通过市民化最终使渔民转型。因此,需要实行城乡统一户籍制度,促进渔民合理流动,鼓励一部分渔民进城务工、经商,加速渔区城市化进程,使渔民变成市民,最终将渔民纳入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享有和市民一样的尊严、自由、权利。

作者:王建友单位:浙江海洋学院社会科学部

渔业的重要性篇3

渔民作为农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一)渔民拥有的海洋、渔业资源具有共有性特征

农民拥有的土地是其生活保障的主要资源,土地具有固定性和使用的非共有性特征,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状况来决定在土地上的劳动方法和劳动强度,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渔民是界于居民与农民之间特殊的社会群体,既无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福利待遇,又无农民的土地,唯一拥有的海洋、渔业资源及海洋捕捞权是具有共有性特征的。一旦渔民离开海洋、失去水域、滩涂就意味着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没有其它生活收入来源。

(二)渔业具有高危险、高强度和高风险特征

不论是农业还是渔业生产均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洪涝、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是农民耕作要面对的风险,渔业面对的风险相对于农业而言危险更大、强度更高,危害一旦发生,渔民一夜间便会倾家荡产。2006年我国共发生19次温带风暴潮,养殖业遭受重创,渔业受灾面积37万公顷,损失水产品120多万吨。因此,渔业是灾害频发危害最大的行业。

(三)渔民作业年龄、体力具有局限性特征

对大多数农民而言,土地不论是集体所有还是个人所有,只要其健康,他们是没有年龄限制的。而渔民以海、以船为载体进行作业,作业条件十分艰苦,劳动强度大,每次在海上作业往往连续10多个小时,漂流在海上短则需要半个月,长则一年或更长时间,所以受年龄、体力和能力等的局限大,退下来的渔民大多数没有土地或其它技能,只能依靠以往的积蓄、集体的补助或子女的赡养来生活,生活难以保障[1]。

(四)渔民居住具有偏僻、边远性特征

渔村大多临海,大多数渔民居住在偏僻边远的海岛、渔村,经济基础、通讯、交通运输等条件比较差。渔民进行渔业生产,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购买必需的生产要素,如渔船、渔具以及其他生产必需品,而且渔船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且折旧费高,还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需及时更新,使渔民支付的费用远远超过农业生产所需支付费用[2]。另外他们要和城镇居民一样需要购买生活用品,而基本生活用品大多是从外界输入,成本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渔民的生活负担。

二、渔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渔民技能单一,文化素质低,再就业能力弱

世世代代以海以渔为生的渔民对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依赖性强,大多只有海洋捕捞或养殖一技之长,缺乏从事其它行业技能,收入也主要依靠捕捞和养殖,一旦弃船失业就意味着失去以往的谋生手段。由于渔业的特殊性,渔民要追逐鱼汛到处迁徙,使一些孩子仅小学期间就要多次转学,一般勉强读到小学,受教育年限少。这样代代相传,使大部分渔民文化程度低,文盲半文盲所占比例大,能够看懂渔业科技书刊的人数不多,导致渔民整体素质低,学习掌握新技能重新寻求创业谋生途径的能力弱。大部分弃船上岸渔民失业在家,没有新的生活收入来源,给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二)水域污染加剧,渔业资源日趋枯竭

从目前渔区看,由于海洋渔场水域污染加剧,造成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据2007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在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监测的573个入海排污口中,约87.6%的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显著增加。许多传统经济鱼类已形不成渔汛,尚存品种也呈小型化、低龄化,渔业资源状况愈来愈差。目前黄海渔场已经有16种主要经济鱼类、7种甲壳类、3种贝类资源濒临枯竭,传统的黄渤群系带鱼、黄姑等渔业都先后失去了产业价值[3]。由于中日、中韩、中越三个渔业协定的生效实施,渔民生计空间在不断缩小,海洋捕捞及与之相关的水产品加工、流通、储运和船网工具修造、港口服务等产业随之萎缩,效益大幅度下降,造成部分渔船停港歇业,大批渔民失海失业,直接影响渔民的增收。

(三)优惠政策少、负担重,渔民收入增长减缓

国家出台支农惠农的扶持政策比较多,农民负担逐渐减轻。但针对渔民的优惠政策缺乏,渔民需要交的税费种类多。渔民要取得合法资格,需要办10多种证件,每种证件收费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一条船受海洋、水产、土地、渔政、公安和海事等多个部门管理,重复收费。加上近两年渔用柴油价格一路攀升,使目前拖网渔船生产用柴油支出占生产总成本的比例已从90年代的30%上升到70%~80%[4]。虽然国家给予部分补贴,但补贴只能弥补燃油涨价的一少部分,远不能解决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给生产带来的压力,使渔船普遍亏损严重。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幅呈逐年下降趋势。据统计,城镇居民与渔民的收入之比,2004年是1.08:1,到2008年升至1.27:1,绝对额的收入差距达到3700.48元;农民与渔民收入之比,在2004年是0.53:1,到2008年升至0.71:1。可见城镇居民与渔民的收入差距在逐年扩大,农民与渔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渔民已逐渐丧失了高收入的优势,尤其老弱病残渔民家庭受其影响最大,制约和影响了渔区经济的发展和渔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社会保障建设滞后,社保覆盖面窄

社会保障对于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解决后顾之忧、体现社会公平公正、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由于渔业是高风险、危害大的行业,而渔民经济条件有限,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弱,所以灾害、事故发生后,急需国家政府进行救济和补偿。但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由于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往往偏重于城镇居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对于渔民的生活保障重视不够,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保障资金缺口大,使渔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广大渔民还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之内,使受灾的渔民难以及时得到相应补偿,影响了渔民生产的恢复、生活的安定、渔区的稳定。

三、促进渔民增收的对策

(一)加强渔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保护渔民合法权益

完善渔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关系到渔民增收、渔区社会稳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本着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要求,从维护渔区经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振兴“三农”、扩大内需、解决改善民生问题,增加渔民收入这一核心,尽快完善渔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加以突破。首先,要结合当前渔区的物价水平,考虑维持渔民最基本生活的物质需要、当地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渔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发展指标和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实事求是地确定保障标准;其次,民政部门要开展调查掌握贫困家庭的成员结构、收入水平、生活费支出、致贫原因等情况,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失海渔民或老年渔民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5];最后,建立以财政支持为主,个人缴费、集体补贴为辅,并结合其他途径的资金来源体系,保证社保基金到位,使渔民遭受大灾害时能及时得到救助,及早恢复生产;让渔民老有所养,切实解决渔民后顾之忧,保护渔民合法权益,缩小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为渔民增收奠定基础。

(二)发展休闲渔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

集渔业、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休闲渔业,是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面临资源衰退、渔业效益下滑的情况而新兴的一个产业,是现代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提高渔民收入水平和渔业效益的重要途径。所以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引导渔民,彻底转变传统的靠海吃海的理念和生活方式,率领渔民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休闲渔业,充分挖掘“海”与“渔”的资源优势,创办休闲渔业基地,开发海上游览、观赏、垂钓等娱乐项目,提升休闲渔业档次,扩大休闲渔业规模,以吸纳更多的渔民就业,进一步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增加渔民收入。

(三)发挥渔业龙头企业作用,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

渔业龙头企业具有引领和支撑整个行业的作用,尤其在当前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的严峻挑战,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下,发挥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加工产业链长的渔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尤为重要。建议政府要从政策上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在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海域开发利用和科技指导应用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使其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利用龙头企业的资金、市场优势,带动众多渔民进入渔业产业化的链条,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形成比较成熟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整个渔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渔民组织化程度、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四)加大渔民的培训力度,提高渔民创业谋生能力

渔民的文化程度、素质高低,是决定渔业发展后劲和渔民增收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一,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对渔民的再就业培训工作,针对渔民的需求,对转产转业的渔民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邀请专家向渔民讲授科技与实用性强的渔业科技方面技术,提高渔民的技能素质和创业谋生能力;第二,要根据目前转产转业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困难,通过税费、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加大对有利于渔民转产转业的相关行业的扶持力度;第三,坚持从渔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拓宽就业途径,为弃船失业渔民提供再就业机会,促进其平稳转产转业。

渔业的重要性篇4

这次全市海洋与渔业暨“十百千万”工程工作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贯彻市委五届四次五次全会、市两会和全市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研究部署今年和今后几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任务。刚才,*同志作了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报告,总结了20*年工作,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部署了2009年具体任务,我都表示同意。会议还通报表彰了去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各类先进单位,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代表*区政府、*镇政府、*乡政府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我很受启发。会上还签订了2009年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希望各县(区)政府和*认真抓好落实。

对于海洋管理工作,今后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抓好国家海洋局《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的贯彻落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措施,提高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水平。具体就不展开了。下面,着重围绕现代渔业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认清现代渔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渔业对于*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渔业是*的传统产业,也是建国以来很长一个时期的支柱产业;现在来看,依然是重要的优势产业,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不可替代的民生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出现了两个新的趋势,一是海洋开发全面推进,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船舶工业迅速崛起,其经济规模超越渔业,成为全市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二是渔业经济受到作业空间、渔业资源、海洋环境、宏观政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进入了产量“零增长”的发展新阶段,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在出现两大趋势的同时,在具体工作思路上,我们也经历了从“渔港景”到“港景渔”的变化。当然,这是我们对海洋资源优势的认识和价值取向的判断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向前的必然趋势。但这绝不是我们忽视和放弃渔业工作和渔业发展的理由,更不能说明渔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下降和作用的弱化。虽然,我们已经告别了单纯依赖渔业资源的“渔兴则兴、渔衰则衰”的历史,但渔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渔业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渔业在全国的独特优势和影响力。

首先,从文化力上看,渔业是*城市对外形象的金字招牌。*是一块福地,大自然赋予了*独特的地理位置,把*造化成了世界著名的“海上鱼仓”。*5000年的渔业史积淀了深厚的渔业文化,孕育了世界三大群众渔港之一的沈家门渔港,铸就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渔都”和“中国海鲜之都”。渔业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具有不可估量的无形价值,成为推动*发展进步的文化力量。可以说,*就是这个城市,就是“城因渔名、渔因城兴”,渔业和岛城交互辉映、相得益彰。*渔业的历史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中止,*渔业的美誉必须再继续发扬光大。

其次,从民生观上说,渔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支撑。全市现有渔业人口*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仍在20%以上。现有的渔业规模创造了*万个就业岗位,解决了近*万渔民的生产就业问题,目前全市的渔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渔业,仅捕捞收入占渔民总收入的比例就高达*以上。因此说,渔业仍然是渔民最主要的就业门路,是渔民最可靠的生计产业。渔业还是粮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品是“菜蓝子”不可或缺的特色品种,对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动物蛋白供应、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群众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渔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没有渔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市的稳定,渔业是稳社会、安天下的基础产业。

第三,从经济学上论,渔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渔业已经从过去一种纯粹的生产方式,逐步演化为一种消费方式、运动方式、休闲方式,甚至文化方式。现在的渔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产业,它已经逐步衍生出了许多新的产业类型,如休闲渔业、游钓渔业、观赏渔业、美食渔业、渔家乐等,这些衍生出的新兴产业成为了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渔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渔业与全市二、三产业的融合性、关联度也更加凸现,对水产加工和出口贸易、海洋休闲旅游、港口发展、城镇建设、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带动和贡献也更加突出。渔业不仅是一个传统产业门类,而且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现代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

第四,从生态论上讲,渔业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对于*城市建设,我们提出了*目标,这都有赖于拥有一个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由于*地处长江入海口的特殊区位,再加上这几年我们自身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市海洋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重。渔业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实施增殖放流,建设海上牧场等手段,科学利用和合理养护渔业资源,不仅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提高海洋净化功能,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总之,渔业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可以借用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扩大市内需求,最大潜力在渔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渔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渔民。今年的市“两会”上,一些代表和委员对进一步重视*渔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代表、委员的呼声,就是群众的心声。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战略的角度、长远的深度重新审视和认识渔业,坚持渔业在*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发展现代渔业的信心不动摇,坚持加强对渔业工作的领导不动摇。

二、进一步把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渔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刚才,*同志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渔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想,*渔业发展必须明确一个总的目标,这就是要继续巩固和提升*渔业在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坚持发挥优势、错位竞争,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进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里,我就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几项重点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全面实施渔业“十百千万”工程

“十百千万”工程,是市委、市政府根据新阶段*渔业发展的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渔业工作的总抓手。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就是要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创建十个渔业特色强镇(乡),培育百名渔业发展领头人,打造千艘捕捞示范带头船,建设万亩生态高效养殖示范基地。“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市渔业经济转型升级,对于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区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充分认识实施这项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力量凝聚到工程建设的目标上来,认真组织实施,努力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为全面推动“十百千万”工程的组织实施,市里将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一是成立渔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具体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等工作。市里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办公室挂靠在市海洋与渔业局。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二是建立领导专家联系制度,每个渔业强镇(乡)要有一名市、县(区)领导和渔业部门领导作为直接联系人,每个渔业发展领头人有一名市、县(区)的渔业部门和乡镇干部作为直接联系人,每个养殖示范基地有一名市、县(区)渔业部门的科技专家作为直接联系人。三是加强资金、政策重点扶持,市渔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各类资源要素要向“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倾斜,并实行“一乡一策”、“一镇一策”。四是建立考核奖励机制。从今年起,市里将建立“十百千万”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制,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渔业特色强镇(乡)、养殖示范基地、渔业发展领头人、捕捞示范带头船,以及其他作出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希望通过多措并举、上下努力,在本届政府任期结束后,渔业“十百千万”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渔业经济转型升级初显成效,为我市现代渔业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切实抓好渔业三大安全建设

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生态安全是渔业工作基本的保障,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渔业生产安全事关渔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海岛千家万户的平安与和谐。水产品质量安全是群众关心、领导关注、进口国关切的重大敏感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渔业生态安全是海洋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我们打造港口宜居城市、海上花园城市的重要基础。对于水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有反映、代表委员有建议提案,市里还要专门召开会议强调部署,这里不展开了,就讲一句话,水产品质量安全决不能出问题,哪里出问题追究哪里的责任。今天着重强调渔业生产安全问题。

渔业是高风险产业,是安全事故易发多发领域,是全市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对于渔业安全生产,全市上下一直都是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工作成效尤为明显,我市渔业安全主要指标已连续多年控制在省控渔业安全指标内。但是也不可否认,我市的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类渔业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重特大责任事故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渔业安全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渔业安全生产的警钟要始终长鸣,抓渔业安全生产的弦要始终绷紧,安全生产作为渔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始终长抓不懈。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20*〕113号),各级政府和渔业部门要根据各地渔业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真正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特别要重点围绕“三基”抓好落实。去年,衢山镇接二连三发生渔业生产安全事故,其中有很多的因素,但主要的原因是“三基”工作没有抓到位。一要抓基层,就是要健全基层管理网络。渔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困难和问题也主要在基层。今年要大力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基层建设年”活动,全面推广嵊泗黄龙渔业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经验,重点在完善乡镇、村级渔业管理机构和强化管理责任下功夫,做到“人员、经费、设备、责任”四到位,争取通过1—2年的努力,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运转协调、管理高效的基层渔业安全管理组织和运行体系。二要抓基础,就是要提高渔民船员的整体素质。渔业安全生产关键在渔船“老大”。衢山发生事故多,事实证明对“老大”教育管理不到位,不良的社会氛围又助长了“老大”违规作业的风气。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渔船“老大”队伍建设,围绕渔船“老大”抓安全,把对渔船“老大”的教育、培训、管理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真正坚持好针对渔船“老大”的面对面安全教育制度。要严格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触犯刑法,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要研究制定外来劳力培训、使用和管理的相关规定,提高外来劳力技能素质,规范外来劳力用工管理。三是抓基本,就是要完善渔业管理制度体系。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渔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必须继续抓紧抓实抓好。比如,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渔船动态报告制度、渔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渔业政策性保险制度、渔政船巡航护渔制度、渔船自救互救制度等等,这些都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我们要始终坚持并不断深化。此外,对于渔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涉外渔船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等,我们要不断完善,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实战能力。对于渔船签证制度、渔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等,我们要逐步建立并全面实施。要通过建立健全渔业管理制度体系,切实提升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加快推进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去年的渔港建设工作会议上,我作过强调,在我们*,渔港是最重要的渔业基础设施,要把加快渔港建设摆在首要的位置,重点加以推进。近年来,我市渔港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渔业防灾减灾、服务渔业发展、促进渔民增收、繁荣渔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渔港设施薄弱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与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当前一个阶段是渔港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中央和省政府对渔港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加快渔港建设步伐,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全面完成本届政府任期内渔港建设规划任务,初步建立起与现代渔业发展相适应的渔港保障体系。一是要进一步落实渔港建设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各县(区)政府要把渔港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和相关部门,细化任务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工作到位。二是要切实抓好渔港建设要素保障。要优先保障建设资金,重点保障建设用地,科学保障技术力量,确保渔港建设进度。同时要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坚决杜绝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生产事故。三是要积极探索渔港建设管理机制创新。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渔港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对一些配套设施项目尝试实行市场化运作,吸纳社会民间资本投入建设,缓解政府财政资金压力。

(四)进一步深化渔业经营体制改革

生产经营体制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是渔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渔业现行的生产经营制度是在渔船股份合作基础上的家庭分散经营,是上世纪90年代初对集体渔业经济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后的重大成果。经过近20年的发展,渔船股份合作制在有效解决效率问题后,逐步出现了公平的矛盾,主要是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问题呈普遍化、严重化趋势,若任其发展下去将反过来影响效率问题,从而丧失渔船股份合作的制度优势。家庭分散经营则愈来愈显现出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渔业发展、渔民增收的瓶颈制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推进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创新是摆在我

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在思想上切实加以重视,在政策上强化支持力度,在工作上把握正确方向,努力推动建立适应新阶段渔业发展新要求的新型渔业经营体制。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渔船股份合作制。要深入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出台渔船股份合作规范化意见,强化渔船内部的分配结构、财务支出、民主决策等制度,着力解决效率与公平矛盾,保持并焕发渔船股份合作制的生命力。渔船股份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今年我们一定要有突破,切实予以解决。二是大力支持发展渔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以产品或服务为纽带,以相同作业方式为对象或以社区(村社)为单位,联合渔运船只,组建渔业专业合作社。鼓励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或水产贸易市场与专业合作社的紧密联结,形成“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或水产贸易市场+专业合作社+渔船”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要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构建一体化经营模式,大力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业和水产加工是渔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托、共荣共衰,但现在分属不同口子管理,要多加强沟通衔接和统筹协调。我个人考虑,也可以在管理体制上作一些探索。三是积极引导培育公司制渔业企业。要根据渔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市场竞争的外部需要,对有条件有愿望的,要引导组建公司制渔业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要加大对公司制渔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使之逐步成为我市渔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此外,要加强渔业行业协会建设,支持、鼓励建立各类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产业发展、行业自律等方面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五)不断规范渔业基础管理

加强渔业管理是政府及渔业部门的基本职责。规划是宏观的管理和引领,当前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抓紧调整、完善渔业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结合实施渔业“十百千万”工程,按照“有保有弃、助强削弱”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聚要素、整合资源”要求,重新明确渔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优势产业,要加强捕捞主体地位,突出海水养殖特色,做大休闲渔业产业,提高海洋渔业综合发展能力。在具体的渔业管理工作中,要抓好三个重点。一是要加强“渔船双控”管理。“渔船双控”是渔业的基本政策,自实施以来,我市一直实行市级统筹调控。实践证明是有效果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县以下没有自,缺乏积极性。为了进一步形成合力,提高双控效果,适应“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实际需要,今年起“渔船双控”指标下达到县(区)政府,由县(区)政府直接实施管理,市里负责调剂平衡和监督考核。与此同时,要以换发新版捕捞许可证为契机,探索建立渔船规范管理新制度,如建立渔船即时申报制度,及时掌握渔船变化动态。二是要加强渔业信息化管理。要尽快完成渔业安全监控、渔船防碰撞、渔港实时监控、渔业视频会商、渔业环境预报、海上应急救助系统和渔业信息库的“一库六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渔业规范管理和“平安渔业”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三是要加强执法监督管理。要突出资源与环境保护、渔业安全生产、渔场生产秩序、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坚持日常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统一,强化公开、公平、公正执法,保障渔业健康发展。

三、切实加强领导,把渔业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级各部门重视渔业、关心渔业、支持渔业,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渔业发展的重要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对渔业工作的领导,确保渔业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促进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要加大对渔业工作的领导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渔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体现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各县(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渔业工作,经常听取渔业工作汇报,定期研究渔业发展问题;分管领导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渔业工作上。重点渔业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抓渔业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渔业工作,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合力兴渔”的良好氛围。要完善政府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将有关渔业重点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实行渔业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要建立各级领导定点联系渔业制度,经常深入渔区基层调查研究,破解难题,总结经验,推动面上发展。

二是要加大对渔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各地要进一步增加对渔业的资金投入,财政专项支渔资金要逐年有所增加,支渔资金占各级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要逐年有所增加。重点保障渔业重点建设工程、发展项目的资金投入,标准渔港建设、渔船安全设施设备配备和“十百千万”工程等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要确保落实到位。要强化科技对渔业的支持力度,加强与教育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关键领域、重要产品、核心技术的攻关,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研究开发渔业节能高效、水产品保鲜保活以及良种繁育、病害防治等一系列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渔业的质量和效益。

渔业的重要性篇5

对渔业碳生产率的系统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相关研究多数局限在定性分析。Liuwen-hong通过对台湾沿海渔业的研究,得出结论:渔船回购、休渔以及渔业捕捞、生产活动等合规化,对达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必要的。有研究认为渔业管理对渔业经济有明显影响,如获得海洋管理委员会认证的渔业企业与未经过认证的企业,对整体渔业经济的缓冲效果差别比较大。也有研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低碳渔业:通过对渔业碳足迹的测算,发现渔业碳足迹与捕捞渔船冷却剂的泄漏具有相关性,即高性能的渔船制冷器有助于控制渔业碳排放量;19612010年印度海域渔业渔船能耗的数据表明,同等捕捞量下渔船碳排放量是不断增长的;tan等测算了捕捞金枪鱼的碳足迹,并指出捕捞渔船是渔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控制渔业捕捞渔船碳排放是控制渔业碳排放的首要环节。朱明胜认为渔业走公司化经营模式可以达到保护太湖生态系统、提高捕捞效益、保护渔业资源、提高渔业生产力、方便渔政管理的效益,从而可以实现太湖生态资源环境双重保护和渔业的低碳经济发展。马保新等指出将可再生能源利用到渔业建筑、渔业设施以及水产养殖中可以达到节省能源消耗、安全健康养殖的效益,从而可以达到转变渔业传统发展方式、推动低碳渔业技术发展的目的。低碳科技可以应用到渔业生产领域,发展重点是恢复并保护现有碳库、发展特色生态养殖模式、以渔业设施为重点的减排低耗和开发生物能源。潘洪宾等将稀土元素应用于水库渔业生态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中,发现可以使低碳渔业步入高产、低污染之路。

渔业低碳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目前未见对渔业碳生产率测评的研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本研究拟将我国11个沿海省市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渔业经济产出和能源消耗数据,系统测评渔业碳生产率,旨在研究不同渔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为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的提高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1渔业碳排放量和渔业碳生产率测算方法

1.1渔业碳排放量测算方法

渔业生产的过程分为若干活动,每一活动都有能源消耗。分别建立每个过程的能源消耗模型并计算出各个过程的碳排放量,最后汇总便可得到渔业部门的能源消耗总量。但是渔业能耗本身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统计机制,而且捕捞和养殖等过程受到环境等非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系统化渔业的总能耗的计算过程是很困难的。国内外针对渔业碳排放测算研究相对缺乏,能够参考的文献非常有限,仅有的是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在2006年所组成的项目组,针对山东、江苏等地的渔业能耗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完成的一部关于渔业能耗测算的综合报告。该报告是以渔业生产的捕捞能耗作为变量来测算渔业总能耗的。本研究借鉴该报告的研究思路,在测算渔业碳排放量时,将基于以下3条依据进行测算:

1)界定渔业能耗主要来自捕捞、养殖和水产品加工3个行业。

2)捕捞业约占总能耗的70%,养殖业约占总能耗的20%,水产品加工业约占总能耗的10%。3)利用19782011年年度数据对渔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时,各个年度渔业部门捕捞业电能消耗数据来源于《中国渔业年鉴》,单位为kwh.

1.2渔业碳生产率测算方法

本研究采用19782011年的年度数据对渔业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各个年度渔业部门的渔业生产总值GDp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单位为万元。涉及到价格因素时,以1992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进行了调整。

2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2.1渔业碳排放量的测算结果

对19782011年11个沿海省市的渔业生产碳排放量进行测算。从测算结果看,11个沿海省市基本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全国渔业碳排放量增速最高的年份高达116%,平均增速也高达60%。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沿海省市均提高对渔业的重视程度,积极开放利用渔业资源,大力发展的渔业生产,对经济做出了贡献。

我国是渔业大国,11个沿海省市有不同长度的海岸线和大小各异的海域面积,省际间渔业资源占有量不平衡,当地政府对渔业科技进步的重视程度也不一致,沿海各个省市间渔业碳排放量差异性也较大。其中,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和江苏作为我国重点渔业省市的同时也是渔业的高碳排放省,在全国沿海渔业碳排放中占有较大比重。平均渔业碳排量最高的浙江省高达14418t,是平均渔业碳排量最低省市天津市297t的将近49倍。辽宁、海南和广西的渔业碳排放量适中,基本可以代表我国沿海渔业碳排放的平均水平。河北、上海和天津的渔业碳排放程度比较低,在全国沿海渔业碳排放中占有较小比重。

2.2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对11个沿海省市近34年的渔业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并进行了排名。

从19782011年的沿海渔业碳生产率变化动态趋势看,全国渔业碳生产率基本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全国渔业碳生产率由1978年的0.11增至2011年的0.67万元/kg,平均全国渔业碳生产率高达0.29万元/kg,年均增长14.3%,增速最快的年份高达35%。全国渔业的碳生产率水平显著提高,但相较于我国沿海渔业产出年均17.9%的增长速度,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仍有巨大的提高空间。

我国海岸线漫长,海域面积辽阔,沿海渔业碳生产率水平不一,各海域间渔业低碳经济发展不平衡,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减弱的趋势。渤海海域和黄海海域渔业碳生产率较高,渔业生产基本上实现了高产出、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东海海域渔业碳生产率次之,而南海领域的渔业碳生产率较低,渔业生产基本还是依靠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能源的消耗。渤海海域和黄海海域中天津、江苏和山东3个省的碳生产率水平均超过国家平均水平,而主要构成东海海域的上海、福建两省市的低碳竞争力水平则一直在国家平均线附近波动,位于南海海域的广西、海南2个省份渔业碳生产率较低。

按照全国各地区的渔业碳生产率值高低,可以大致将沿海11个省市分为3大类:

1)天津等3个渔业碳生产率较高的地区,其渔业碳生产率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渔业碳生产率0.29万元/kg,说明此三省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基本上实现了碳减排承诺,而且在渔业经济发展创新上有了一定突破,对渔业经济向渔业低碳经济的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

2)渔业碳生产率水平一般的地区,包括上海等5个省市,其渔业碳生产率基本与全国平均渔业碳生产率0.29万元/kg持平,可以看出此五省市的渔业碳生产率水平基本可以代表全国渔业碳生产率水平,并且其渔业经济有潜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较低的碳排放实现较高的产出。

3)广西等3个渔业碳生产率较低的地区,其渔业碳生产率与全国平均渔业碳生产率0.29万元/kg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可以看出这三省的渔业还是严重依靠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高污染、高排放产业,自然资源低效利用引起的短缺成为制约其渔业经济发展的瓶颈。综上,沿海各省市渔业发展水平不一,碳生产率差异性较大。

相较于全国11个省市的渔业发展状况,天津、上海的渔业碳生产率水平发展迅速,其渔业发展模式值得推广。天津市渔业碳生产率高达0.58万元/kg,是全国渔业碳生产率的近2倍,基本实现了现代休闲渔业产业模式,并积极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工作,这推动了渔业低碳经济的发展。天津市早期开始发展现代休闲渔业产业不仅保护了渔业资源、提高了生态效益,也大大增加了渔民的收入,实现了第一产业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了低碳渔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天津市在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工作中,通过保障渔民池塘使用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苗种良种化等工作,推动了低碳环保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上海市的渔业碳生产率在2003和2005年,分别出现了从0.41到0.58万元/kg和从0.6到0.8万元/kg,2次幅度较大的上升。近年来,上海市海洋渔业的捕捞重点转向了围网高附加值的海产品,如金枪鱼等,提高了海洋渔业总产出,正向拉动了上海市渔业碳生产率的提高,同时渔业重点发展了滨海旅游业、观光渔业、海洋流通运输业,形成了更为合理的沿海渔业产业结构。

3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1变量定义、数据说明与模型构建

3.1.1变量定义与数据说明

由渔业碳生产率的定义可知,任何影响渔业经济增长和渔业碳排放量的因素都会对渔业碳生产率产生影响。根据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市场因素等被视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应用于渔业经济增长。赵欣等选取了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国际贸易作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许士春等指出经济产出、人口规模、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是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以上理论和文献,选取沿海渔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和技术进步作为解释变量,以沿海渔业碳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来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沿海渔业碳生产率的影响。

1)渔业发展水平,用沿海各省市渔业人均GDp产值表示。渔业人均产值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地区的渔业生产规模,从而对渔业碳生产率有较大的影响。

2)产业结构,用沿海各省市渔业的第三产业产值占本地区渔业GDp总产值的比重来表示。渔业第三产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较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对渔业生产碳排放的影响较大,因此对渔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显著。沿海各省市渔业第三产业的比重不同,对渔业碳生产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对外开放度,用沿海各省市渔业进出口总额占本地区渔业GDp总产值的比重表示。随着渔业对外开放的深入,引进先进渔业生产低碳技术、限制高碳排放的渔业生产模式在我国渔业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对沿海渔业碳生产率产生影响。

4)技术进步,用沿海各省市的渔业科研投入资金额来表示。技术进步水平不仅能反映能源利用效率,而且能够反映渔业生产水平,从而促进渔业低碳经济的发展,对沿海渔业碳生产率产生较大的影响。计算4个影响因素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22012年)和《中国渔业年鉴》(19922012年)。

3.1.2模型构建

为抑制变量的异方差,同时使回归系数能够明确表达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各变量取对数。对碳生产率与4个解释变量的变动关系构建模型如下:lnFi,t=i+1lnDi,t+2lnii,t+3lnoi,t+4lnti.t+i,t(5)式中:i为地区,t为时间下标;为回归方程的常数项,为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为回归的随机扰动项;lnF、lnD、lni、lno和lnt分别为渔业碳生产率、渔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和技术进步的自然对数。

3.2实证结果分析

3.2.1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为了确保回归结果的有效性,避免伪回归,首先对面板数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数据平稳性最常用的方法是单位根检验,本研究采用4种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包括相同根单位根检验方法LLC检验和不同根单位根检验方法ipS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在对变量lnD、lni、lno和lnt用4种检验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时,均存在单位根,说明4个解释变量序列不平稳。在对各解释变量lnD、lni、lno和lnt进行一阶差分后再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4个变量均在1%显著性水平检验下显著。可以得出,变量均存在一阶单整,即一阶差分后的序列是平稳的。

3.2.2协整分析与回归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序列平稳性检验可知,解释变量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接下来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进一步协整分析。为消除面板随机误差项存在的异方差,本研究选择按截面加权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估计。

通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本研究选择混合模型进行回归。,渔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和科技进步个4影响因素解释变量均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并且4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说明4个影响因素对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均起到正向作用,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渔业人均产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了该地区的渔业生产规模,渔业生产规模越大说明该地区的渔业自然资源越丰富,政府对渔业部门的重视程度越高,当地居民有较高的积极性投入渔业生产,这有助于扩大渔业经济规模,从而提高渔业经济水平,对沿海渔业碳生产率有正向的效应。渔业产业结构是影响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渔业第三产业主要包括休闲渔业和渔业流通运输业,渔业服务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较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对整个渔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影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碳排放程度越低,第三产业比重越小碳排放程度越高。因此,渔业第三产业比重对渔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显著,提高沿海各省市渔业第三产业比重有利于提高沿海渔业碳生产率。目前,我国作为渔业对外贸易大国,渔业经济仍然是出口导向型,沿海渔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有助于渔业经济增长以及渔业经济各个部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资源优化,有助于提高渔业碳生产率。科技进步使得我国沿海渔业生产技术水平明显进步,这在促进渔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提高了渔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碳排放量,尤其是高能耗和高碳排放的渔业捕捞过程。因此,科技进步不但提高了渔业经济水平,也降低了渔业碳排放量,对提高沿海渔业碳生产率水平起到双重正向作用。

4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利用渔业经济数据和能源数据测算了我国11个沿海省市的渔业碳生产率值,对各地区渔业碳生产率的差异性进行了评价分析,并针对提高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19782011年我国沿海省市的渔业碳排放量基本保持着增长趋势,全国总体渔业碳生产率稳步上升。全国平均渔业碳排放量增速最高的年份高达116%,平均增速也高达60%。各省市间渔业碳排放量差异性却较大,其中,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和江苏是我国的渔业高碳排放省。河北、上海和天津的渔业碳排放程度比较低,在全国沿海渔业碳排放中占有较小比重。全国渔业碳生产率年均增长14.3%,增速最快的年份高达35%。在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的渔业碳排放量整体水平上得到了有效控制,渔业资源得到了合理循环利用。

2)全国各省市渔业发展情况不一,渔业碳生产率水平各异,海域间渔业碳生产率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减弱的趋势。在全国范围内,天津市的渔业碳生产率最高,浙江省最低,最高省份的碳生产率高达将近最低省份的6倍。位于渤海海域的山东、天津、江苏等作为全国渔业碳生产率较高的省份,其低碳渔业经济的发展远远领先于位于东海海域的广西、海南、浙江等渔业碳生产率较低的省市。渤海海域(主要包括天津、山东)和黄海海域(主要包括辽宁、山东)的渔业有较高的碳生产率,实现了高产出、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东海海域(主要包括上海、江苏)渔业碳生产率次之,而南海海域(主要包括海南、广西)的渔业低碳经济一直以来发展空间较小,渔业生物资源和矿物燃料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生产率较低。

3)影响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水平的因素主要有渔业生产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和技术进步,并且4个影响因素均对提升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技术进步对沿海渔业碳生产率起着双重正向作用,即对GDp增长起着促进作用,同时也对碳减排起到抑制作用,所以是影响渔业碳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的影响次之,是重要影响因素,对外开放度和渔业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相较于前两者则比较轻微。

基于上述实证分析,针对提高我国沿海渔业碳生产率水平,本研究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1)将天津市、上海市作为我国低碳渔业经济的模范市。在渔业生产中有机结合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将依靠捕捞、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型渔业转变为融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多元化都市渔业,发展现代渔业。改变过去单一渔业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渔业生物资源、渔业空间和渔业自然环境,发展休闲渔业,发挥渔业与渔村的第三产业功能。

渔业的重要性篇6

这次全市海洋与渔业暨“十百千万”工程工作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贯彻市委五届四次五次全会、市两会和全市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研究部署今年和今后几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任务。刚才,**同志作了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报告,总结了2008年工作,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部署了2009年具体任务,我都表示同意。会议还通报表彰了去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各类先进单位,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代表**区政府、**镇政府、**乡政府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我很受启发。会上还签订了2009年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希望各县(区)政府和**认真抓好落实。

对于海洋管理工作,今后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抓好国家海洋局《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的贯彻落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措施,提高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水平。具体就不展开了。下面,着重围绕现代渔业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认清现代渔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渔业对于**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渔业是**的传统产业,也是建国以来很长一个时期的支柱产业;现在来看,依然是重要的优势产业,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不可替代的民生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出现了两个新的趋势,一是海洋开发全面推进,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船舶工业迅速崛起,其经济规模超越渔业,成为全市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二是渔业经济受到作业空间、渔业资源、海洋环境、宏观政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进入了产量“零增长”的发展新阶段,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在出现两大趋势的同时,在具体工作思路上,我们也经历了从“渔港景”到“港景渔”的变化。当然,这是我们对海洋资源优势的认识和价值取向的判断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向前的必然趋势。但这绝不是我们忽视和放弃渔业工作和渔业发展的理由,更不能说明渔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下降和作用的弱化。虽然,我们已经告别了单纯依赖渔业资源的“渔兴则兴、渔衰则衰”的历史,但渔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渔业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渔业在全国的独特优势和影响力。

首先,从文化力上看,渔业是**城市对外形象的金字招牌。**是一块福地,大自然赋予了**独特的地理位置,把**造化成了世界著名的“海上鱼仓”。**5000年的渔业史积淀了深厚的渔业文化,孕育了世界三大群众渔港之一的沈家门渔港,铸就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渔都”和“中国海鲜之都”。渔业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具有不可估量的无形价值,成为推动**发展进步的文化力量。可以说,**就是这个城市,就是“城因渔名、渔因城兴”,渔业和岛城交互辉映、相得益彰。**渔业的历史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中止,**渔业的美誉必须再继续发扬光大。

其次,从民生观上说,渔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支撑。全市现有渔业人口**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仍在20%以上。现有的渔业规模创造了**万个就业岗位,解决了近**万渔民的生产就业问题,目前全市的渔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渔业,仅捕捞收入占渔民总收入的比例就高达**以上。因此说,渔业仍然是渔民最主要的就业门路,是渔民最可靠的生计产业。渔业还是粮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品是“菜蓝子”不可或缺的特色品种,对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动物蛋白供应、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群众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渔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没有渔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市的稳定,渔业是稳社会、安天下的基础产业。

第三,从经济学上论,渔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渔业已经从过去一种纯粹的生产方式,逐步演化为一种消费方式、运动方式、休闲方式,甚至文化方式。现在的渔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产业,它已经逐步衍生出了许多新的产业类型,如休闲渔业、游钓渔业、观赏渔业、美食渔业、渔家乐等,这些衍生出的新兴产业成为了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渔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渔业与全市二、三产业的融合性、关联度也更加凸现,对水产加工和出口贸易、海洋休闲旅游、港口发展、城镇建设、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带动和贡献也更加突出。渔业不仅是一个传统产业门类,而且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现代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

第四,从生态论上讲,渔业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对于**城市建设,我们提出了****目标,这都有赖于拥有一个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由于**地处长江入海口的特殊区位,再加上这几年我们自身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市海洋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重。渔业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实施增殖放流,建设海上牧场等手段,科学利用和合理养护渔业资源,不仅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提高海洋净化功能,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总之,渔业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可以借用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扩大市内需求,最大潜力在渔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渔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渔民。今年的市“两会”上,一些代表和委员对进一步重视**渔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代表、委员的呼声,就是群众的心声。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战略的角度、长远的深度重新审视和认识渔业,坚持渔业在**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发展现代渔业的信心不动摇,坚持加强对渔业工作的领导不动摇。

二、进一步把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渔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刚才,**同志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渔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想,**渔业发展必须明确一个总的目标,这就是要继续巩固和提升**渔业在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坚持发挥优势、错位竞争,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进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里,我就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几项重点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全面实施渔业“十百千万”工程

“十百千万”工程,是市委、市政府根据新阶段**渔业发展的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渔业工作的总抓手。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就是要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创建十个渔业特色强镇(乡),培育百名渔业发展领头人,打造千艘捕捞示范带头船,建设万亩生态高效养殖示范基地。“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市渔业经济转型升级,对于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区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充分认识实施这项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力量凝聚到工程建设的目标上来,认真组织实施,努力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为全面推动“十百千万”工程的组织实施,市里将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一是成立渔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具体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等工作。市里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办公室挂靠在市海洋与渔业局。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二是建立领导专家联系制度,每个渔业强镇(乡)要有一名市、县(区)领导和渔业部门领导作为直接联系人,每个渔业发展领头人有一名市、县(区)的渔业部门和乡镇干部作为直接联系人,每个养殖示范基地有一名市、县(区)渔业部门的科技专家作为直接联系人。三是加强资金、政策重点扶持,市渔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各类资源要素要向“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倾斜,并实行“一乡一策”、“一镇一策”。四是建立考核奖励机制。从今年起,市里将建立“十百千万”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制,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渔业特色强镇(乡)、养殖示范基地、渔业发展领头人、捕捞示范带头船,以及其他作出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希望通过多措并举、上下努力,在本届政府任期结束后,渔业“十百千万”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渔业经济转型升级初显成效,为我市现代渔业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切实抓好渔业三大安全建设

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生态安全是渔业工作基本的保障,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渔业生产安全事关渔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海岛千家万户的平安与和谐。水产品质量安全是群众关心、领导关注、进口国关切的重大敏感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渔业生态安全是海洋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我们打造港口宜居城市、海上花园城市的重要基础。对于水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有反映、代表委员有建议提案,市里还要专门召开会议强调部署,这里不展开了,就讲一句话,水产品质量安全决不能出问题,哪里出问题追究哪里的责任。今天着重强调渔业生产安全问题。

渔业是高风险产业,是安全事故易发多发领域,是全市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对于渔业安全生产,全市上下一直都是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工作成效尤为明显,我市渔业安全主要指标已连续多年控制在省控渔业安全指标内。但是也不可否认,我市的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类渔业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重特大责任事故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渔业安全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渔业安全生产的警钟要始终长鸣,抓渔业安全生产的弦要始终绷紧,安全生产作为渔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始终长抓不懈。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2008〕113号),各级政府和渔业部门要根据各地渔业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真正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特别要重点围绕“三基”抓好落实。去年,衢山镇接二连三发生渔业生产安全事故,其中有很多的因素,但主要的原因是“三基”工作没有抓到位。一要抓基层,就是要健全基层管理网络。渔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困难和问题也主要在基层。今年要大力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基层建设年”活动,全面推广嵊泗黄龙渔业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经验,重点在完善乡镇、村级渔业管理机构和强化管理责任下功夫,做到“人员、经费、设备、责任”四到位,争取通过1—2年的努力,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运转协调、管理高效的基层渔业安全管理组织和运行体系。二要抓基础,就是要提高渔民船员的整体素质。渔业安全生产关键在渔船“老大”。衢山发生事故多,事实证明对“老大”教育管理不到位,不良的社会氛围又助长了“老大”违规作业的风气。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渔船“老大”队伍建设,围绕渔船“老大”抓安全,把对渔船“老大”的教育、培训、管理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真正坚持好针对渔船“老大”的面对面安全教育制度。要严格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触犯刑法,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要研究制定外来劳力培训、使用和管理的相关规定,提高外来劳力技能素质,规范外来劳力用工管理。三是抓基本,就是要完善渔业管理制度体系。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渔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必须继续抓紧抓实抓好。比如,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渔船动态报告制度、渔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渔业政策性保险制度、渔政船巡航护渔制度、渔船自救互救制度等等,这些都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我们要始终坚持并不断深化。此外,对于渔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涉外渔船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等,我们要不断完善,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实战能力。对于渔船签证制度、渔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等,我们要逐步建立并全面实施。要通过建立健全渔业管理制度体系,切实提升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加快推进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去年的渔港建设工作会议上,我作过强调,在我们**,渔港是最重要的渔业基础设施,要把加快渔港建设摆在首要的位置,重点加以推进。近年来,我市渔港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渔业防灾减灾、服务渔业发展、促进渔民增收、繁荣渔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渔港设施薄弱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与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当前一个阶段是渔港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中央和省政府对渔港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加快渔港建设步伐,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全面完成本届政府任期内渔港建设规划任务,初步建立起与现代渔业发展相适应的渔港保障体系。一是要进一步落实渔港建设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各县(区)政府要把渔港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和相关部门,细化任务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工作到位。二是要切实抓好渔港建设要素保障。要优先保障建设资金,重点保障建设用地,科学保障技术力量,确保渔港建设进度。同时要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坚决杜绝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生产事故。三是要积极探索渔港建设管理机制创新。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渔港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对一些配套设施项目尝试实行市场化运作,吸纳社会民间资本投入建设,缓解政府财政资金压力。

(四)进一步深化渔业经营体制改革

生产经营体制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是渔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渔业现行的生产经营制度是在渔船股份合作基础上的家庭分散经营,是上世纪90年代初对集体渔业经济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后的重大成果。经过近20年的发展,渔船股份合作制在有效解决效率问题后,逐步出现了公平的矛盾,主要是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问题呈普遍化、严重化趋势,若任其发展下去将反过来影响效率问题,从而丧失渔船股份合作的制度优势。家庭分散经营则愈来愈显现出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渔业发展、渔民增收的瓶颈制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推进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创新是摆在我

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在思想上切实加以重视,在政策上强化支持力度,在工作上把握正确方向,努力推动建立适应新阶段渔业发展新要求的新型渔业经营体制。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渔船股份合作制。要深入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出台渔船股份合作规范化意见,强化渔船内部的分配结构、财务支出、民主决策等制度,着力解决效率与公平矛盾,保持并焕发渔船股份合作制的生命力。渔船股份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今年我们一定要有突破,切实予以解决。二是大力支持发展渔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以产品或服务为纽带,以相同作业方式为对象或以社区(村社)为单位,联合渔运船只,组建渔业专业合作社。鼓励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或水产贸易市场与专业合作社的紧密联结,形成“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或水产贸易市场+专业合作社+渔船”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要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构建一体化经营模式,大力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业和水产加工是渔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托、共荣共衰,但现在分属不同口子管理,要多加强沟通衔接和统筹协调。我个人考虑,也可以在管理体制上作一些探索。三是积极引导培育公司制渔业企业。要根据渔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市场竞争的外部需要,对有条件有愿望的,要引导组建公司制渔业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要加大对公司制渔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使之逐步成为我市渔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此外,要加强渔业行业协会建设,支持、鼓励建立各类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产业发展、行业自律等方面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五)不断规范渔业基础管理

加强渔业管理是政府及渔业部门的基本职责。规划是宏观的管理和引领,当前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抓紧调整、完善渔业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结合实施渔业“十百千万”工程,按照“有保有弃、助强削弱”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聚要素、整合资源”要求,重新明确渔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优势产业,要加强捕捞主体地位,突出海水养殖特色,做大休闲渔业产业,提高海洋渔业综合发展能力。在具体的渔业管理工作中,要抓好三个重点。一是要加强“渔船双控”管理。“渔船双控”是渔业的基本政策,自实施以来,我市一直实行市级统筹调控。实践证明是有效果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县以下没有自,缺乏积极性。为了进一步形成合力,提高双控效果,适应“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实际需要,今年起“渔船双控”指标下达到县(区)政府,由县(区)政府直接实施管理,市里负责调剂平衡和监督考核。与此同时,要以换发新版捕捞许可证为契机,探索建立渔船规范管理新制度,如建立渔船即时申报制度,及时掌握渔船变化动态。二是要加强渔业信息化管理。要尽快完成渔业安全监控、渔船防碰撞、渔港实时监控、渔业视频会商、渔业环境预报、海上应急救助系统和渔业信息库的“一库六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渔业规范管理和“平安渔业”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三是要加强执法监督管理。要突出资源与环境保护、渔业安全生产、渔场生产秩序、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坚持日常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统一,强化公开、公平、公正执法,保障渔业健康发展。

三、切实加强领导,把渔业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级各部门重视渔业、关心渔业、支持渔业,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渔业发展的重要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对渔业工作的领导,确保渔业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促进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要加大对渔业工作的领导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渔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体现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各县(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渔业工作,经常听取渔业工作汇报,定期研究渔业发展问题;分管领导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渔业工作上。重点渔业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抓渔业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渔业工作,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合力兴渔”的良好氛围。要完善政府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将有关渔业重点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实行渔业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要建立各级领导定点联系渔业制度,经常深入渔区基层调查研究,破解难题,总结经验,推动面上发展。

二是要加大对渔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各地要进一步增加对渔业的资金投入,财政专项支渔资金要逐年有所增加,支渔资金占各级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要逐年有所增加。重点保障渔业重点建设工程、发展项目的资金投入,标准渔港建设、渔船安全设施设备配备和“十百千万”工程等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要确保落实到位。要强化科技对渔业的支持力度,加强与教育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关键领域、重要产品、核心技术的攻关,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研究开发渔业节能高效、水产品保鲜保活以及良种繁育、病害防治等一系列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渔业的质量和效益。

渔业的重要性篇7

论文摘要:休闲渔业旅游在我国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本文从旅游业角度,第一次对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类型以及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意义进行探讨。

休闲渔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欧美亚太地区。国际上,休闲渔业已逐渐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我国近邻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面向海洋,多面利用”发展休闲渔业战略。东南亚诸国,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较早把休闲渔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形成了形式多样广纳客源的游钓业。中国的休闲渔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广东福建和浙江省先行。现阶段,休闲渔业旅游在国内蓬勃发展。国内学者对于休闲渔业的研究,也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研究者多为渔业经济专家。而对休闲渔业从旅游业角度也即对于休闲渔业旅游的研究者极少。本文第一次就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类型以及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的界定

休闲渔业旅游,包含的概念有三个,休闲渔业旅游。其组合,可以是休闲渔业,也可以是渔业旅游,或者休闲渔业旅游。休闲是指免于工作家庭社会的责任之外,个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所从事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松弛娱乐或扩大知识促进社会参与实践创造力。关于休闲渔业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有所涉及。最早对休闲渔业进行定义的是台湾著名经济学家江荣吉教授,认为: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洪惠馨先生在《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一文中定义:休闲渔业,是利用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陆上渔村村舍渔业公共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设计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民众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研究休闲渔业的林法玲专家认为:休闲渔业是以资源为依托,从市场需求实际出发,通过渔业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休闲娱乐餐饮等行业与渔业结合为一体,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渔业。国内多数专家认为,休闲渔业是一种集渔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它不同于普通的渔业,因为它具有包括旅游休闲娱乐业的性质;也不同于以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第一产业,而属于以服务增殖为特性的第三产业。国内也有专家定义:休闲渔业是在资源开发和环境护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将休闲娱乐餐饮等活动与渔业有机结合,实现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化组合的一种新兴产业。上述专家对休闲渔业概念的表述虽各有侧重,表达形式各异,但其共识点有三:一是休闲渔业要利用渔业资源;二是休闲渔业是将传统渔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渔业方式;三是休闲渔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

休闲渔业相对于传统的渔业而言,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从从事的目的看,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是渔民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捕捞行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得捕鱼量,销售后获得渔业经济收入,从而维持生计。获取渔业经济收入是传统渔业生产的唯一目的。而休闲渔业是为了活化渔业资源,吸引渔业从事人员以外的人,也即旅游者的参与。旨在为前来观光休闲的客人即旅游者创造和提供体验渔民捕鱼生产方式的机会,通过旅游者对渔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亲身体验,获得身心的休闲与放松,体验另一种生活情趣,从而丰富人生的阅历,增加人生经验。也就是说,渔民是通过旅游者休闲的取得,来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的。渔民从事休闲渔业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渔业经济收入,但这不是唯一的目的,休闲渔业的目的具有双重性,也即创造渔业收入和为旅游者创造休闲体验。除此,休闲渔业其活动的主体活动的时间活动的空间范围以及活动形式等也与传统的渔业不同。休闲渔业更注重活动主体的参与性,体现出活动时间的短暂性以及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根据休闲渔业的这些特征,结合旅游业特点,认为可将休闲渔业旅游概念表述为:休闲渔业旅游是以现有各种渔业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休闲为表现形式,将旅游活动与现代渔业生产活动结合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的体验型的旅游产品。

而对于渔业旅游,目前旅游业专家涉略的还不多,尚没有对渔业旅游进行定义。笔者认为,休闲渔业是个人或团体从事经营的一种关于渔业方面的旅游产品,是渔业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渔业旅游即是由一种以上休闲渔业旅游产品构成的多种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组合,是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组装,通常也指关于休闲渔业旅游的线路或者游程。

二休闲渔业旅游类型

对于休闲渔业,台湾专家将其分成五种形态:一是运动形态,主要指以钓鱼为主的体育运动。二是体验形态,让游客直接参与渔业生产活动,如采集贝壳等。三是食鱼形态,表现为旅游购买,品尝海鲜等方式。四是游览形态,指游玩,观赏渔业劳作的观光形式。五是教育文化形态,主要是水族馆渔业博览会及各种展览会等,带有一定的教育性和科普性。

根据以上五种分类,国内一些休闲渔业研究专家将现代休闲渔业分类为:生产经营型,指一些渔场以渔业生产为主,以垂钓为辅的生产经营方式。休闲垂钓型,指一些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游乐健身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观光疗养型,指一些公园山区及沿海地区结合周围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观景休闲度假避暑。展示教育型,指一些水族馆以展示海洋鱼类为主,集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博览馆。

除此,对于休闲渔业分类还有多种。2004年12月,在浙江省休闲渔业之乡舟山市举行的休闲渔业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对休闲渔业类型进行了多种划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是将休闲渔业划分为休闲养殖垂钓型涉渔运动观光型;旅游综合配套型;二是分为海陆养殖垂钓型渔业生产体验型领略渔村风俗型海岛观光游览型和休闲综合配套型。三是分为体验型品尝型观赏型和综合型。四是分为以海钓为主,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运动型,以旅游为主,集休闲观赏于一体的游览型,以品尝海鲜为主,集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品尝型。五是分为休闲垂钓型生态观光型生活体验型和综合配套型。

而对于旅游产品的划分,依据划分标准不同,其类型也呈现多样化。根据旅游目的标准,可分为观光休闲度假探亲宗教修学以及参与性专题旅游产品。笔者认为:渔业作为旅游活动,应该根据旅游者参与方式参与程度旅游目的的不同来进行类别划分。类别的数量可以因地制宜,以浙江舟山为例可分为四类:一是单纯性观光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即单纯让旅游者乘上渔船,绕岛屿或者附近海(湖)域,欣赏和领略海岛风光,或岸上驻足欣赏观光海(湖)景,同时感受渔民捕鱼的经历。如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乌石塘嵊泗县菜园镇的休闲渔业旅游便是。二是参与型休闲渔业旅游,即旅游者或是乘上渔船参与捕鱼或是在圈定的深水网箱内凭杠垂钓或是在小岛(湖)边上垂钓,也可在海边赶海。使旅游者充分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如舟山市定海区的半岛娱乐园普陀区蚂蚁岛的渔家乐项目岱山县秀山岛的休闲渔业旅游项目以及嵊泗县的田岙村渔家乐项目等均是。三是娱乐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就是说,旅游者既参与休闲渔业旅游活动,又可以休闲娱乐。如舟山市嵊泗县位于中心渔港的“海上人家”旅游项目即是。旅游者既可以乘船捕鱼,又可以享用丰硕的劳动成果,同时还可以一边欣赏音乐或高歌一曲,达到充分的休闲效果。四是科普教育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即以教育为目的休闲渔业旅游,包括各种渔业博物馆海底隧道水族馆等休闲渔业旅游产品。

三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重要意义

休闲渔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其性质发生了变化,原本第一产业的渔业变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渔业仅仅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资源,一种工具,是众多旅游产品项目之一。休闲渔业旅游发达地区,普遍而言是渔区。在渔业发展内外环境不很理想的情况下,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具有一定的意义,主要体现为:

(一)休闲渔业旅游丰富了旅游地旅游资源,构建旅游地旅游品牌

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了旅游地旅游产品种类,特别是对于旅游资源较为贫乏的旅游目的地,可以将休闲渔业旅游产品挖掘策划成为当地主打旅游品牌。

(二)休闲渔业旅游有利于解决渔区渔民转产转业问题,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海洋渔业资源减少捕捞海域受限渔民出路存在困难的渔区,休闲渔业旅游的开发,为无路可走的渔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开阔了就业空间。同时,休闲渔业旅游目的地普遍在渔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其区位优势较弱,交通不太发达。休闲渔业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渔区交通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其他旅游行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调整休闲渔业发达旅游地产业结构。

(三)增加渔区旅游经济收入

由于休闲渔业旅游项目先期资金投入不需很多,又可以利用现存的闲置渔业器械与人力资源,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增加了渔区渔民的创汇途径,有利于提高渔业经济与旅游经济收入,达到渔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双丰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对提高渔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休闲渔业旅游深得广大旅游者喜爱,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奇重参与重体验的需求,迎合了旅游市场的需求。而从事休闲渔业旅游的人员原本都是渔民,休闲渔业一旦与旅游业结合,那么其产业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第一产业渔业转化为第三产业旅游业,所以渔民身份与角色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渔民演变为旅游业服务人员。旅游者对他们的要求,也以旅游服务人员的要求相对应。这就对渔民们提出了一个提高素质的要求。要求他们既具有渔业知识,也要具备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原来,渔民很少甚至根本不了解旅游业状况,经营上只注重经济效益,而现则需多方面提升自己。这样,渔民势必要改变生活方式,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陋习,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参加旅游业相关知识的学习。生活方式与业余时间支配方式的改变,渔民由闲散型生活方式向学习型生活方式的转变,既提高了综合素质,又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渔区的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总之,在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中国,休闲渔业旅游仅仅是冰山一角;在地缘广阔的中国,休闲渔业旅游发展地区一般多位于沿海以及内陆具有淡水湖泊之地;与具有近三十年发展历程的中国旅游业历史相比,休闲渔业旅游才是近几年刚起步的旅游。但是,伴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海洋旅游休闲旅游的日益成熟,休闲渔业旅游必将受到旅游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将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参与到休闲渔业旅游中来。

渔业的重要性篇8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远洋渔业的重要意义

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发展远洋渔业作为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远洋渔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有力推动了我省远洋渔业的发展,缓解了近海渔场过度拥挤的局面,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维护了渔民生活安定和渔区社会稳定。但我省远洋渔业整体发展质量不高,服务和保障体系不够健全,远洋渔船设施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不高,后勤补给、产品销售运输等综合配套能力不强,基地建设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远洋渔业的发展。

发展远洋渔业,不仅是争取海洋渔业权益、参与国际资源分配的需要,而且也是优化我省渔业结构,加速现代渔业进程的必然选择。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拓宽我省渔业发展空间,才能适应渔业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带动加工、贸易、运输、渔需物资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我省渔业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沿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远洋渔业的重要性,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决策部署,把推进渔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提升远洋渔业竞争力作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不断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远洋渔业的发展。

二、明确远洋渔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期间,是我省远洋渔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质量、安全、生态并重,重点发展大洋性公海渔业,拉长产业链,走稳步发展、多种经营、龙头带动、完善配套的路子,确保我省远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努力提高渔船质量,增加远洋渔业科技含量,建设和改造一批符合国际标准、设施先进的远洋渔船和生产辅助船。完善与捕捞业相关的加工、补给、运输业。着力培植远洋渔业龙头企业,推动远洋渔业产业的升级。在战略布局上,要在巩固已有作业渔场的同时,重点开发中西太平洋、西北印度洋、东中大西洋和东南大西洋、西南大西洋等“四大版块”。

到“*”末,全省远洋渔船发展到350艘,远洋渔业产量达到35万吨,产值达到40亿元。

三、整合资源,培植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远洋渔业

积极推进企业间的合作,增强远洋渔业发展的整体优势。鼓励企业在自愿的前提下,“大并小”、“大带小”,以股份联营等多种形式组建经营紧密型的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改变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的状况,提高我省渔业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通过整合资金、人才、技术实力和市场销售网络等资源,逐步建立起若干家规模化生产、集团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化远洋渔业企业,建立技术服务、渔需物资供应、产品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配套完善、分工协作、互利互惠的产供销一体化和渔工贸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延长产业链条,增加规模效益,推进我省远洋渔业产业化进程。

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在我省远洋渔船相对集中、渔业资源相对稳定的海域或临近国家和地区,建立产、运、销配套的远洋渔业基地。

四、加大对远洋渔业的投入和政策扶持

各级政府要本着扶大扶强的原则,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对远洋渔业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要将远洋渔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贴息专项资金的扶持重点,继续对符合条件的远洋渔业企业的远洋渔船建造、购置和改造等方面的贷款给予贴息。采取综合措施,增加对远洋渔业的投入,加快远洋渔船技术改造,推动我省远洋渔业产业升级,增强我省远洋渔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安排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时,统筹考虑远洋渔船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我省远洋渔船的更新改造步伐。

积极争取国家对远洋渔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远洋渔业发展。鼓励渔民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的基础上,联合投资远洋渔业。积极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优惠贷款,吸引外商投资我省远洋渔业相关产业。支持远洋渔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鼓励远洋渔业企业积极承担我国政府的援外项目。

积极支持远洋渔业企业在境外发展。省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支持。鼓励我省渔业企业在境外从事渔业捕捞、加工、销售及相关产业发展。对渔业资源探捕费、资源回运费给予补助。对渔业合作项目建设及运营的境内中长期贷款给予适当贴息。

建立对远洋渔业开发的信贷投入机制,增加银行信贷投入,积极争取增加远洋渔业相关固定资产贷款规模,并适当放宽贷款条件,落实担保措施。金融部门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远洋渔业项目优先安排贷款。有关部门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积极推荐发展潜力大、生产效益好的远洋渔业项目。沿海各市、县(市、区)在开展阳光培训工程补贴工作时,要将远洋渔业从业人员培训纳入补贴范围,予以统筹考虑。

进一步完善远洋渔业应急风险管理机制,加强远洋渔业应急风险管理,将远洋渔业应急风险管理统一纳入省应急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规避风险能力和应急救助能力。

五、切实加强对远洋渔业的领导

渔业的重要性篇9

从海洋与渔业面临的挑战来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业创新,是有效破解难题,实现我市海洋与渔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市海洋与渔业仍然处于爬坡转型期,制约海洋与渔业发展的问题很多:捕捞渔船装备整体落后于省内外部分重点渔区,渔民总体素质仍然不高,以捕为主的渔业产业结构格局和以扩张规模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未能根本扭转;渔业增效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渔民增收难度依然较大;股份合作制等渔业经营制度的体制性弊端不断凸显,极大地抵消了渔业发展的体制优势,甚至会成为影响渔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标准渔港、渔村码头、养殖设施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难以发挥出保障渔民增收、促进渔业发展的应有功能;渔业生产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渔民权益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海洋与渔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在解放思想中解决问题,在创业创新中实现突破。

为了切实使这次大讨论能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结合我们海洋与渔业系统实际,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实施,务求实效:

(一)在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上有新进展。渔业是我市最重要的基础产业,虽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渔业在全市GDp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由于舟山的特殊市情,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渔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进一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坚决克服悲观情绪和无所作为的观念,牢牢把握发展现代渔业这一奋斗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转变渔业增长方式。继续深化渔民转产转业,加快改造传统捕捞业,积极开发和推广节能型、资源环保型、经济效益型渔船和作业方式;稳步发展远洋渔业,扶持经济型大洋型远洋渔船建造,不断推进“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积极发展精养高效生态型海水养殖业,形成舟山特色养殖新优势;大力推进休闲渔业及海钓业,把现代渔业和休闲、旅游、观光及海洋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结合和转移,拓展渔业新的增长点;继续做大做强水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建设水产品流通体系,扩大水产品出口加工贸易,着力构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渔业基地,继续保持舟山渔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

(二)在促进渔区和谐上有新举措。坚持以人为本,从保障和维护渔民群众利益的根本要求出发,围绕渔区和谐这个核心去谋划、去创业、去创新。切实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控制渔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化“平安渔场”建设,维护渔场正常生产秩序,加强涉外渔业管理,防止涉外事件的发生。大力推进全市标准渔港建设工程,确保95%以上渔船能就近避风,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切实抓好渔村渔业配套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持续深入开展渔民技能培训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渔民安全生产技术和就业创业能力。积极推动渔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推进渔业政策性保险,进一步增强渔区、渔民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高度重视渔民合法权益保障,积极争取建立海域使用补偿制度、渔业水域污染补偿制度、禁休渔期专业捕捞渔民生活补贴制度等,探索渔业权的具体落实措施与途径。

(三)在科技、体制创新上有新突破。以提高渔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和支撑现代渔业发展为指引,紧紧围绕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重点在养殖新品良种繁育、病害防治、浅海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渔具渔法革新、渔业节能减排技术、渔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和创新,加强现代渔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为渔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继续完善渔业股份合作制,积极探索渔船公司制等新的经营模式,进一步规范渔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培育现代渔业经营主体,支持渔业龙头企业发展,努力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逐步建立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体制和机制。

渔业的重要性篇10

我市渔政监督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主管局的直接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全体渔政检查员在渔政站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认真执行国家各项支渔惠渔政策;加强渔政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整体战斗力;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照渔业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权力和义务,以维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为已任,规范管理,文明执法,为渔业生产的发展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加强渔业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一年来,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保护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法律意识,增强守法的自觉性,我们组织专门人员,采取以会代训、送法上街、送法上门等多种形式进行普法宣传,张贴和散发宣传资料,强调私捞滥捕,电鱼、炸鱼、毒鱼对渔业资源的破坏性,以及禁渔区、禁渔期禁渔的重要性,使广大群众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渔业法》,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保护渔业资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开展执法行动。一年来,随着我市渔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市的渔业资源日渐丰富。为有效的保护好我市的渔业资源,维护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近一年来,我市渔政执法人员不畏困难、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作风,共查处炸鱼×起、毒鱼×起、电力捕鱼×起,没收非法渔具×件。打击了违法捕鱼的气焰,维护了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同时积极贯彻实施渔业捕捞许可制度,依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等工作。

三、抓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一年来,我站十分重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按照省、市渔业生产安全!会议的精神,以对我市渔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周密部署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切实提高养殖户的安全生产意识。并积极分解责任,落实到人。保持了渔业零事故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