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十篇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十篇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11:33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篇1

一、管理体制

全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行政村(社区)全面负责辖区内公路、河道及村庄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镇相关部门各负其职,齐心协力,共同抓好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规划、指导、督查和落实工作,管理经费由行政村(社区)自行承担,镇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适当奖励。

二、管理职责

镇人民政府负责区域内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领导,精心实施,形成“有制度、有人抓、有投入、有考核”的工作机制,保障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成立领导小组,健全“一把手”负责制,制订目标,明确分工,落实资金,扎口统一合理安排使用经费,并对所辖范围内的公路、河道、村庄卫生保洁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的三支保洁队伍(农村河道保洁队伍、公路及沿线保洁队伍和村庄卫生保洁队伍),合理协调好三支专业队伍的责职范围,按规定要求配备配足专职保洁队伍,确保人员落实到位,经常组织开展督查活动,并做好台帐记录。

各行政村(社区)具体负责区域内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按照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要求,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班子,明确领导分工,落实长效管理经费;制定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和奖惩措施,确保工作落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添置垃圾箱(桶)、垃圾清运车、垃圾收集房等卫生基础设施。

三、管理标准

具体见《大云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考核细则》(附后)。

四、检查考核和奖惩办法

1、检查考核对象:各行政村(社区)。

2、检查考核内容和标准:

(1)检查考核内容:各行政村(社区)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机制落实情况和长效保洁现场成效。主要分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保洁设施和保洁队伍、日常保洁成效和长效管理四个方面。

(2)检查考核标准:大云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考评细则(详见附件1)。

3、检查考核方法和程序

检查考核采取平时督查考核和年终考评方式,重点检查长效保洁现场综合效果,考核结果列入各行政村(社区)年度村庄整治工作考核内容。

(1)平时督查考核

实行季度督查制度,即每季度镇考核组对各行政村(社区)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进行督查考核。镇考核组随机抽查各行政村(社区)2至3个自然村,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反馈有关村(社区),对每个村(社区)对照考评细则进行评议,每季考核情况汇总后反馈各村(社区)。对长效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村(社区),提出整改意见,整改期限为十天,对需要整改的村(社区)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回访巡查,如没有按要求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将下发“督查整改通知书”。

季度督查时将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每年组织一次由各行政村(社区)分管领导或相关具体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互查。各行政村(社区)要建立对村(社区)保洁员工作的考核机制,做到上下联动,确保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年终考评

(1)各行政村(社区)在自查基础上,于每年12月5日之前向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详见附件2),要求镇组织考核验收。同时上报各行政村(社区)年度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总结。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照“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考评细则”,将对行政村(社区)考核分在70分以上行政村(社区),向县城乡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县考核。

(2)考核验收的几个环节。对村(社区)的年终考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听”,即听取村(社区)关于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的情况介绍;“看”,即一方面查看有关台帐资料,另一方面重点现场踏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成效;“议”,即镇考核组对检查验收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议;“评”,即镇考核组按要求综合考评,汇总考核分。

五、考核奖励标准

根据县村庄整治长效管理办法,由县财政按在册农村人口每人每年给予补助,经济薄弱村每人补助5元,其他村(社区)补助3元,镇(街道)按1︰1配套补助。镇对村(社区)以奖代补资金=通过县级考核的村(社区)总人口×(5元/人或3元/人)×(村(社区)县级考核分/100)。农村河道保洁、道路绿化、生态建设、生活污水治理等仍按原来标准补助。以奖代补资金主要用于村(社区)级的环境卫生日常维护费。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篇2

实施“精细管理”之前必须明确什么是“精细管理”。精细管理从概念上说,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手段,使各组成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管理要求在管理中突出细节、数据、流程和工具,避免权力、经验和感觉的干扰。

基于精细管理的概念,从环境建设领域深入理解精细管理应从以下九个方面入手:

一是精细管理应是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是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的过程。实现精细管理必须建立科学量化的标准和可操作、易执行的作业程序,以及基于作业程序的管理工具。

二是精细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它体现了对完美管理的追求,是严谨、认真、精益求精思想的具体贯彻。

三是精细管理也是一种管理要求。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手段,对作业流程的实施严谨、精确的管理,是实现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的重要方面。

四是精细管理应突出服务意识。要求管理者从监督、控制为主的角色向服务、指导为主的角色转变,要更多地关注和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

五是精细管理应是在已有管理手段上的提高。精细管理应关注运行管理的各单元和各连接环节,更多的是基于原有管理基础上的改进、提升和优化。

六是精细管理应体现优化和便捷。精细管理不是无限放大管理细节,突出细节才能保障整体流程的顺畅和高效,应通过精细管理实现流程和运行的快速便捷,而不是更加繁琐。

七是精细管理应突出责任意识。精细管理流程的顺畅高效是各环节高度明确责任的体现,落实责任就必须有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进行约束。

八是精细管理应宏观微观并重。在管理细节方面需突出精细管理的意识、方法和手段,但不能仅限于细节的精细。在宏观管理方面,在大的统筹协调方面,也应突出精细管理的要求。

九是精细管理应是持续的过程。精细管理不是运动,内外环境的变化和被服务者的要求都需要精细管理进行持续的自我完善,我们需要建立一种自上而下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自觉响应的、具有自我适应能力的常态化精细管理模式。

基于以上几点认识,应该明确首都环境建设领域的精细管理应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以及运行服务和保障,需要有效整合首都环境建设资源,全面推动环境建设体制机制的创新,在法规政策、标准规范、责任落实、考核评价、信息共享等方面大胆突破,才能理顺各种管理资源,实现城市环境精细管理的常态化的转变。

二、环境建设精细管理需突破的问题

在目前的情况下,实施环境建设精细管理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如着眼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最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建轻管的思想与模式。城市建设固然重要,科学的规划和高标准的建设为城市管理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必定给城市管理带来事倍功半的难度。但对于首都北京来说,大规模的大拆大建时期已经走过,目前需要的是城市环境和管理的相对稳定,这样才有利于城市和经济的稳步发展,才有利于首都北京风貌特色的保护,才能满足群众对环境相对稳定的需求,才能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长期以来,我们经常提到“三分建、七分管”,但实际情况是重建轻管的思想依然顽固,首先从财政体制上就没有根本扭转。因为建设项目资金有保障、资金量大,一些管理部门也争着上项目、搞建设,但在管理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维护和管理的费用标准偏低、人员队伍短缺、技术手段落后等相关保障缺乏,导致城市管理、执法等相关部门疲于奔命,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长此以往导致管理动力不足和管理效果不佳。因此,基于“重建轻管”下的各种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必须向“建管并重、重在管理”的方向转变,加大管理资金投入、提高经费标准、壮大人员队伍或进行相关部门及队伍的整合等,才能真正推动精细管理的落实。纽约、东京、伦敦等世界城市的建设历程已经证明,管理出效率、出效益、出财富,只有城市管理得好,才能巩固和发展城市建设成果。

第二,部门行政的分散与低效。城市环境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城市环境问题也多为综合性问题,但目前部门分工越来越细,部门利益的驱动导致在环境管理方面难以形成合力。很多法规政策也是从部门行政角度订立的,带有部门利益色彩,规避了管理风险,在实施中遇到了很多难以协调的问题,尤其在处理综合性问题上显现出部门行政的低效。在城市环境方面,部门分工的精细并不能体现精细管理的要求,它导致了综合管理的困难,这是强化细节、忽视整体的显著体现。专业管理的视野局限、责任局限形成了环境建设整体格局的短板,妨碍了整体流程和城市运行的顺畅高效。因此,实施精细管理必须打破部门壁垒,在目前的形势下,必须强化全面统筹协调部门的权威地位,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办法改善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况,将部门分工细化,从精细管理的障碍变为精细管理的优势,充分调动专业部门的积极性,同时又服从于整体城市环境精细管理的需求,这是我们精细管理需要努力的目标。

第三,环境责任的模糊与漠视。在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成立时,郭金龙市长提出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要在管理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形成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为统筹协调主体,各部门为管理主体,各区县为责任主体和各街乡为实施主体的环境建设格局。但长期以来,个别部门单位和少数人漠视环境责任,导致环境问题频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管理重心下移问题。城市管理在基层的责任较为模糊,尽管多次提管理重心下移,但依然有很多环境管理责任不在属地管理范畴,划分责任非常困难也难以实施。第二,个别规划建设单位漠视环境责任。有的问题是规划建设部门和单位在规划建设时没有为后期管理提供必要的条件,有的问题是部分开发商、道路建设单位不履行规划职责,遗留很多诸如拆迁不到位、公共设施设置不合理、停车设施不足、商业网点分布不合理等多种问题,导致后期环境问题频发,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规划建设短视和违规行为产生的后果完全由后期末端管理部门承担,这种情况十分不合理,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这就是规划、建设、管理流程没有统筹好,管理标准与规划建设标准有冲突的表现,在这方面就要严格追究相关建设单位的违规责任。第三,有的专业执法部门有法不依、惰于执法,以人员不足、经费有限成为不履责的借口,但又不愿将执法权限划入综合执法范畴,导致很多问题发展成为痼疾顽症。第四,群众的认识问题。少数群众和社会单位都认为环境是政府的事,因此品头论足的多,参与其中的少,应该明确城市环境建设不仅是政府的职责,更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主动参与到环境维护和管理中来,在这方面还要加大宣传动员,注重宣传角度,形成全社会维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和舆论氛围。

三、环境建设精细管理的基本原则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环境建设精细管理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全面统筹。不仅要统筹相关部门形成管理合力,更要用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和建设流程,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各类建设项目的审核,为后期管理打下基础。

二是资源集约。精细化管理要立足减少行政成本,要公开相关部门公共管理信息,充分利用已有的视频监控、网格化管理、交通监控等资源,做到部门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

三是科学高效。在各类工作标准和法规制定方面,要立足以人为本,引入相关领域权威研究机构参与制定工作;在机制方面要立足运转高效,杜绝部门利益的阻碍。

四是权责一致。根据权责对等原则,明确产权单位和主管部门的环境管理职责,赋予基层管理部门相应的管理权力,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办法,全面推行考核评价和行政问责。

五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实施各具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制定符合区域特色的各类标准和措施,实施各具特色的环境建设和管理。

六是科技应用。在建设方面通过新材料和新手段的应用,实现各类设施功能的有效发挥;在管理方面,加强卫星监控、数字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探索新的科技手段,完善精细化管理工作。

七是强化保障。城市管理方面,资金、技术、人员等相关保障必须落实,才能实施更加高效便捷的城市管理,才能从管理中体现服务的思想。

八是群众基础。很多环境问题必须发动群众、走群众监督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群众在参与中受惠就会更加积极支持环境建设,必须在环境建设工作中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

四、环境建设精细管理的实施重点

完善的环境建设精细管理涉及内容繁多,大体来看大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明确环境建设精细管理的范畴。主要是开展对城乡环境建设总体状况的调查,重点是城市网格化管理部件基本情况,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状况,各市政、环境、服务设施的权属,问题处理流程存在的不足,法规政策的空白,各类管理办法、工作标准的框架和需求,考核评价的形式等,建立环境建设总体情况数据库。组织环境建设相关领域专家开展问题分析和研究,探讨环境建设精细管理的差距和办法,提出环境建设精细管理的总体架构。

第二,要从规划入手控制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环境是有机的整体,绿地、水系、交通、环卫、管线、广告、市场、停车等都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形成统一的、有秩序的城市环境容貌。在规划方面,应着手统筹制定环境建设相关领域的规划,通过规划指导和规定相关建设行为、管理行为。这就需要将环境建设相关领域统筹考虑,从统筹角度制定较为完善的规划指导体系,为建设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三,要制定形成环境建设精细管理标准规范体系。目前在专业技术标准、专业管理方面的标准较为完善,但在综合管理、城市运行、区域标准等方面的标准较为缺乏。因此,必须明确环境建设标准体系的框架,也就是明确标准体系的范畴,需要哪些标准,以及需要完善什么标准,需要制定什么标准,需要什么样的标准等等。这就需要进行相关研究,协调相关专业管理部门根据专业标准提出相关需求,统筹协调部门提出流程管理标准,同时注重标准的量化、操作性和科学性。目前来看,“块”的标准和流程管理标准较为缺失,比如主要大街和地区管理标准、胡同街巷管理标准、问题处理流程规范、统筹协调的规范等,都需要组织专家、区县和相关部门进行相应的制定和审核评估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建设标准规范体系。

第四,要逐步实现环境建设领域的权责一致。按照“市区联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权随责走、责随事转”的城市改革方向,环境建设精细管理必须坚持权责统一的原则,明确市与区、条与块的职责分工,做到责权统一。坚持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继续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落实街乡基层管理责任,对于辖区内的各类环境问题,街乡根据自身权责,切实落实管理和监督职责。制定措施严格落实各类市政基础设施、道路服务设施、道路管理等权属单位和主管部门的环境管理责任,管辖权的行使必须与环境责任的落实同步进行,同时推进部分设施、区域环境、居住小区环境管辖权下放区县。在强化权责的同时,要完善配套的资金投入机制,保障责任的落实。

第五,要实现环境建设相关资源与信息共享。精细管理的实现依赖管理手段的进步。目前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已经覆盖城六区和昌平区,但在其他领域,如规划用地、建设项目、执法监督、公共安全、交通监控、市政监测、金融商业、医疗卫生、应急处理、群众举报、考核监察等均建设有信息化管理网络,这些网络也是城市运行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本着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原则,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应与上述网络实现互联互通,进一步扩充建设为城市管理综合信息服务监督平台。这将极大地推进精细管理的手段进步,为精细管理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六,要建立健全环境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目前,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办已经出台了《首都城市环境建设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这一办法如配以有力的实施细则,将改善环境建设方面考核评价乏力的局面。考核评价应该是涵盖条块的考核评价,在手段方面不仅要进行严格的专业考核,更要逐步加大社会评价的比重,让群众从切身体会出发进行评价。城市环境的管理是城市的核心,也是为群众服务的重要体现,应把管理绩效作为政府考核评价的重中之重,应将城市环境的管理绩效纳入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评价之中,大力推动环境建设考核评价纳入组织人事考核和行政效能监察重点内容。考核评价体系最重要的是奖惩办法的落实,必须制定严格的奖惩办法,对于环境建设方面不作为、推诿和群众反映不佳的,要坚决依照相关人事规定和监察条例进行严格处理,逐步实现环境建设考核评价的一票否决制度。

第七,要建立适应环境建设精细管理的财政保障体系。首先要全面推动市、区、街三级环境建设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完善和量化,便于落实财政资金。其次是要制定环境建设相关标准和规范,量化不同工作的标准,明确财政投入依据。根据事权、财权对应原则,必须明确日常管理维护项目和标准,有些项目需要提高经费标准,落实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的资金保障。第三,需根据环境建设临时性工作较多的特点,预留财政预算指标和机动资金,满足应急工作需要。还有,就是要以考核评价体系为依据,逐级建立精神和物质奖励制度,落实奖励资金,尝试以奖代补,加大激励作用。同时还要实现多元投入,在某些领域通过市场运作方式解决资金投入,打造社会资金投入的平台。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篇3

1.1管理机构

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体系分4个层次:

(1)国电大渡河公司(母公司)移民环保部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内外总体协调及对建设工程环保工作的总体监督与指导。

(2)猴子岩公司负责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保现场实施管理与协调,猴子岩公司工程建设处归口管理环境保护工作,工程建设处下设环保水保管理中心(简称“环保中心”)具体负责日常环保管理工作。环保中心代表建设单位行使环境保护日常管理职能。

(3)环境监理、工程监理负责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监督管理,设计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设计咨询服务。

(4)各施工合同承包商为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与实施主体,负责实施施工合同中约定的各项环保措施。

1.2管理文件体系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体系,包括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技术细则、奖惩细则、验收细则、考评细则等;工程监理、承包商根据工作内容建立内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这些管理文件形成一套完整详尽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管理文件体系,成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载体,保证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有法可依”。

1.3管理工作制度

(1)会议制度。

召开环境保护工作月例会,会上各参建单位汇报本月开展的环保工作、存在问题、下月工作计划等,环保中心通过影像资料直观通报本月环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2)巡视检查制度。

采取定期巡查和不定期突击巡查相结合等形式,经常性开展工地现场巡查。巡查人员记录现场情况并采集影像资料。对于发现的问题,提出书面要求发至工程监理,由工程工程监理负责组织落实。

(3)工作报告制度。

通过工作报告全面、系统汇报环境保护工作。各参建单位向建设单位及时总结环境保护工作,形成报告并定期上报;建设单位根据有关要求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定期(每季度)上报环境保护工作报告。

(4)定期检查与考核制度。

环保中心定期组织环保联合大检查,并结合检查结果对工程监理、承包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上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根据环保管理有关规定及考核结果做出奖励或处罚决定。

(5)环保信息统计制度。

环保中心组织开展环境保护信息(工程量和投资)统计工作。环保中心制定具体的信息统计要求,承包商按规定格式、规定时间向工程监理提交统计报表,经工程监理审核后报环保中心,环保中心负责统计信息的分析、汇总及存档。

1.4环保问题处理流程

依据环评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的有关规定,发现并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发现的环保违规、违约行为。2.5环保宣传与培训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增强参建单位与广大工程建设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专业知识,有力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等。宣传教育形式主要包括标语标牌、环境日纪念活动、专家讲座、宣传片等。

2环境保护管理效果

以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为指导文件,设置各级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编制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文件,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制度,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环境保护管理在这套体系上顺畅运行,适时组织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了各参建单位的环保素质,环保措施按照“三同时”的要求逐条得到落实,有效的降低或消除了施工期环境的不利影响。

3结束语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篇4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刻理解和把握环治工作是民生工程、形象工程、素质工程的重大意义,全力打好环境综合治理“组合拳”,强力推进以治尘、治堵、治脏、治乱、治噪为重点的“五治”工作,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整体提升环境面貌和质量。

(二)基本原则

1.问题导向,标本兼治。以解决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为着力点,综合运用管理、执法、市场、宣传等手段,整治环治工作顽疾,实现管理止滑促升、上档提质。

2.全民参与,联手联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大力发挥管理部门的主力军作用,齐心协力打赢环治攻坚战、阵地战和歼灭战。

3.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积极探索环治管理社会化服务机制,大胆运用市场手段增加环治投入,有效破解环治投入瓶颈。

4.舆论引导,曝光问责。结合依法治镇,大张旗鼓宣传先进、曝光反面典型,自觉接受媒体、社会和群众监督,增强综合实效。

二、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效遏制“五乱”反弹回潮,根除治理顽疾,实现无交通堵塞,无扬尘污染,无卫生死角,无占道经营,无噪声扰民。

(二)重点任务

1.治堵。主要任务:统筹规划实施禁停区、限停区及停放区,加强街面巡控,严管重罚乱停放、乱掉头,督促遵守行车、停车秩序。派出所牵头负责,交管办、居委会等配合。

2.治尘。主要任务:从源头上整治脏车、泥车上路。居委会牵头负责,交管站、建管站等部门配合。

3.治乱。主要任务:治理占道经营、游商游贩、骑门摊点;整治破损店招店牌及乱堆放垃圾;整治广告乱象及“牛皮癣”;整治农贸市场秩序、卫生等;整治修车点占道修车、乱堆码材料、乱扔垃圾、乱放废弃物、油迹污染。居委会牵头负责,工商所、食药站、交管站等部门配合。

4.治脏。主要任务:加大街面和人行道的清扫保洁力度;生活垃圾定点定时投放,及时清运;及时清理路边泥沙、石块;加强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办公区域及楼院卫生整治,逗硬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居委会牵头负责,镇级各单位配合。

5.治噪。主要任务:整治广场、工地、经营门市、娱乐场所、车辆等噪声扰民。居委会牵头负责,建管等配合。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镇长李明元同志任组长,副镇长李明山同志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篇5

对单位职工宣传通过党政联席会、主任办公会、部门负责人会、班组长会、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座谈会等,宣传创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强化标准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单位内部形成创建部级水管单位的浓烈氛围,使全体职工认识到创建工作是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网络、报刊、横幅、警示标牌标识等方式宣传水法律法规、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此举得到了当地政府支持,周围群众的理解配合,从而大力营造了创建氛围。向上级领导汇报创建工作离不开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需要主动向上级领导汇报单位水利工程管理情况,请领导现场指导示范单位考核创建工作。掌握考核标准采取省市培训、集体学习、自学等方式,认真学习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考核标准逐项逐条内容,细心分析探讨,熟悉考核办法要求和步骤,掌握考核标准实质内涵,便于在创建过程中较为准确地把握。

明确责任到人

由办公室负责组织管理,工务科和水政科负责安全管理、运行管理,财务科负责经济管理,按照《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考核标准,对照四大类具体内容和标准,明确责任,形成领导亲自抓、全员参与的机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全处职工齐心协力,确保目标任务按时完成。自检自查不足对照水闸、泵站、堤防考核标准,根据本单位工程管理实际情况,认真开展自检工作,逐项查找不足,分析软、硬件部分可能扣分点达29个,经各科室进一步细化梳理,需具体实施近100个细节不足,管理处本着合理规划、由点到面、稳步推进的原则,编制《红山窑水利枢纽创建部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大纲》,制定详细工作计划方案,并明确具体责任人,由技术负责人按月、周、日进行督查。学习先进经验达标创建不仅是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也是学习交流的过程。走出去学对照部级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标准,带着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先后赴江都水利枢纽、丹阳九曲河水利枢纽、洪泽湖、三汊河河口闸、蚌埠闸水利工程管理处等部级水管单位参观学习,通过学习交流,开阔了眼界,学到了部级水管单位达标创建的先进理念、具体做法和宝贵经验。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篇6

中图分类号:C36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以“三创”为契机,以“网格化”作为环卫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框架,以“社区化”作为环卫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格局,以“人性化”作为环卫精细化管理的根本取向,通过“三抓”,逐步探索出一条全面提高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之路。一、抓硬件项目,不断夯实环卫精细化管理的根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抢抓环卫硬件项目,“三注重”不断夯实基础,不让提高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注重规划设计。县委、县政府要求规划设计部门,在城区规划设计中,各街道、小区、单位必须遵循“三同步原则”,既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预留环卫设施建设用地,建设封闭式垃圾池、公厕、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交付使用。环卫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不予验收不能交付使用。“三同步原则”为县城科学合理分布建设环卫实施提供了依据。

(二)注重财政投入。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克服财政难,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环卫设施。2011年总投资8100万元建成总库容240万m3,占地328.943亩,日处理能力210吨,使用年限30年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随后为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配备了填埋车、推土机等机械作业车辆6台。此外,还先后投资300余万元新购置产的先进高压清扫清洗车、自卸式垃圾收集车等环卫作业车辆6台及120个小圆形垃圾收集桶。自卸车辆和小圆形垃圾收集桶的配备切实改进了府前街、宜兴路等主要路段的垃圾收集方式,减轻了一线环卫工人的劳动负担,提高了垃圾收集、清运效率。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综合环卫设施、垃圾站、垃圾屋61个,公厕26座。摘掉了郴州唯一一个“三无”(无垃圾屋、无垃圾站、无公厕)县城的帽子。

(三)注重管理维护。抓环卫硬件项目不但要重建设,更要重日常管理维护。县环境卫生管理处安排了16名工作人员在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作。制定了新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制度、污水处理、化验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县城有8座公厕由县环境卫生管理处安排专人管理和维护。根据各区人流量特点和《宜章县物价局关于县城区环卫有偿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批复》制定了考勤制度和收费制度。其余的由各小区自行负责。县城有9座液压垃圾站由县环境卫生管理处安排1名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和维护。要求一年365天在岗,及时压缩垃圾,特别是节假日加大巡查力度,发现隐患或故障要及时排除。其余的垃圾站由各小区自行负责。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有效的确保了这些环卫设施的正常运转,为开展“全民卫生日”大清洁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抓制度建设,建立环卫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精细化管理要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通过抓制度建设,在实现“三化”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环卫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职责清晰化。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对每个区、每件事都要明确相应的责任人。所以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严格落实“五定”,即定人员、定地段、定责任、定标准、定奖罚,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在“创文”开展“全民卫生”大清洁活动中,实行网格化管理。县城把城区四大社区共细分为24个网格小区,每个小区都明确了负责的县级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参与管理的门店、小区等。宜章县环境卫生管理处在平日的管理过程中制定了街道卫生清扫保洁、冲洗、垃圾运输、公厕管理等责任人、督查责任人,把每条道路、每个果皮箱、每个垃圾斗、每座公厕细化到具体清扫保洁人员和督查责任人,做到“五定”,使管理内容更加具体、更加细化,管理形式更加科学、更加适用。通过明确“五定”全面消除管理盲点,形成了管理、作业、督查一体化的管理格局,大大减少了管理漏洞,消除了任务不清、责任推诿等现象。

二是检查制度化。“创卫”工作开展以来,我县把每周五定为“全民卫生日”开展大清洁活动。督查考核人员会定时考核。每周发一次督查通报。2013年10月中旬至11月底把每周二、五定为“全民卫生日”开展“靓丽宜章,从我做起”城区大清洁活动,16:00-17:30进行定期督查考核。在督查考核中要求每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在场签字。2013年11月底公示督查考核结果作为县委、县政府对各单位年终考核的依据。我县城镇管理局专门组建了督查考核组重点抓好“日巡查、月检查、年考查”等“三查”工作,每日发放《城管局督查表》、每月下发《城管局督查通报》作为年终考核综合目标管理的重要依据,从而实现加强对环卫工作的日常监管,确保了问题的及时整改和各项工作的落实。通过强有力的督查考核全面掌握人员出勤、劳动纪律、任务完成质量等情况,查出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和解决,确保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全面提高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到实处。

三是操作标准化。宜章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宜章县“靓丽宜章,从我做起”城区大清洁活动考核细则》,考核细则分别对清洁活动成效、人员组织情况、部门联动情况三大块确定了扣分标准,并对每块扣分标准再次进行了细分。根据扣分情况和次数确定定级、奖罚依据。实施量化考评,利用数字表述工作指标,分值反映工作绩效,使各牵头单位、责任人单位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工作完成情况,有据可依,有数可比。《宜章城镇管理局督查工作方案》也制定了扣分标准。考核组根据分值对比,通过总结、分析,找出工作和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通过公布扣分依据和考核结果促进各部门相互监督、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有效调动了全民参与环境卫生管理的积极性,促使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抓宣传教育,营造环卫精细化管理的舆论氛围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篇7

一、城管爱卫工作情况

(一)、注重了城管、爱卫工作的领导。今年年初,管理区为了进一步抓好城管、爱卫工作,明确了专人抓城管爱卫工作,并成立了城管爱卫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协调城管、爱卫工作。管理区也多次召开会议,专题布置城管、爱卫工作,始终把城管、爱卫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二)、严加考核,落实管理,不断提高长效管理机制。今年初管理区在研究、制订社区考核责任的时候,提高了城管爱卫的考核比重,由原来的20分提高到50分,并制订了详细的考核实施细则,考核结果与社区干部年终报酬挂钩,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各级部门的管理责任和管理要求。为了不断提高镇区的环境卫生工作,管理区还与镇区所有工商个体户和企业法人代表签订了镇区环境卫生责任制,并坚持每月二次考核,对检查合格的门店和企业发放卫生合格证,全年累计发到24张合格证为一等奖,20张以上为二等奖,年终给予表彰奖励,对违反责任书规定的,视不同情节给予处罚。对镇区环卫人员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坚持一日二扫,全天候保洁,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公共场所干净整洁,主干道、人行道卫生整洁。对城管协管员我们也实行分段包管,明确管理责任和管理范围。对社区管理区根据年初考核细则,坚持每季检查考核一次,及时通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通过一些例的措施,为城管、爱卫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点带面,培育典型,全面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管理区为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结合社区新农村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今年六月份以来,管理区先后投入公文写作资金近500多万元,重点在提高社区环境卫生建设,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上下功夫,首先在对长江小区、青年小区、桔园小区进行试点,对三个小区366户进行了环境改造,对破旧房屋适度归并改造215户,拆除乱搭乱建77户,搬迁柴草集中堆放360多处,新建道路26400平方米,小区内改水改厕率达100%,并统一实行了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小区农户都用上了抽水马桶,污水通过管道集中处理,改厕管道全部接通污水处理站。在这同时还添置垃圾房10座、垃圾箱70多只,使居民的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的管理。为了确保河道畅通,水面整洁,共拆坝建桥23座,整理河坡5800米,开挖河塘2200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在示范小区内新建社区休闲健身场所,购置了健身器材,新建篮球场地,建造了老人活动室,为小区居民提供了健身、休闲好去处。通过新农村的建设和环境卫生的整治改造,*沙管理已基本形成了环境洁美,河水清澈,道路通畅的良好格局。今年以来,由于环境卫生抓得实,抓出了亮点,管理区常兴社区、常沙社区作为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曾先后接待省、*市以及其他领导的参观、调研等重大活动40多次,市委王钦书记、王市长先后多次来管理区调研和指导工作。10月9日以来,*市委书记*、市长*以及市委分管领导,市委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一把手以及各部委办主要负责人,各镇一把手等组织2000多人来*沙管理区青年小区、长江小区、桔园小区进行参观。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对照市委、市政府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要求,我们*沙管理区在环境卫生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到位;二是宣传教育还不到位;三是长效管理措施还要进一步完善;四是违章建筑执法难。

三、存上问题的原因:

一是原来基础比较差,因经济原因还不能及时配齐,还有人为的因素,卫生设施放置百姓还不能完全接受。

二是宣传还不到位,工作上还存在着重管理、轻宣传,重突击,轻日常管理的现象。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篇8

关键词:责任会计;作业;作业管理

传统责任会计制度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曾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所处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该项制度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为此,企业应积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责任会计制度进行改进,使该项制度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本文在分析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特点及其不足的基础上,就作业管理对责任会计制度的改进谈1点看法。

1、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是指与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的责任会计制度。这种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以下特点:1是企业产品市场份额稳定,市场竞争不激烈,产品生命周期较长。2是企业生产1般追求规模经济,生产改进分阶段进行,并且允许生产存在1定程度的缺陷。3是企业1般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订价方法,对顾客偏好的关注甚少。4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按职能权限划分,具有层次性、等级性。

与上述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有以下特征:1是按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划分责任中心。我国的1般做法是分级归口管理,即横向按设计、计划、供应、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划分责任中心,纵向按分厂、车间、班组和个人划分责任中心,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责任控制系统。2是主要采用价值指标作为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指标,如成本降低额和成本降低率等。这些指标在1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并且经过努力可以达到。3是通过对各责任中心可控指标的实际值和预算值的比较考核业绩,计算并区分出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作为奖惩的依据。4是把责任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每个责任中心再分解落实到个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2、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和传统责任会计存在的缺陷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生产经营环境在发生变化。在当今全球竞争的环境之下,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些都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1是企业必须正视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提高灵活反应能力,改变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采用新技术和新的经营管理方法,生产出更加多样化和更具个性的高质量产品。2是企业需要采取满足顾客需要的营销策略。企业要不断创新,不能再以成本为基础计价,而需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订价模式,这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3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由传统的按职能设置部门,向强调顾客、销售渠道和产品的组织形式转变。

面对新的生产经营环境,传统责任会计那种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以较单1且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做法,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首先,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不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其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生存。这样,在1定时期内,如果以稳定的标准考核企业业绩,显然不能促使企业各部门向更高水平发展。再次,顾客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如对产品质量、产品交货期、产品售后服务的要求等,以单1指标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显然不够。

面对种种挑战,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满足环境所需,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为此,企业管理思想应进行重大变革,以形成新的企业观,使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新的企业观是把企业看作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进行的“1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这样1个企业就形成1个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的作业链,亦即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最终形成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的总价值。从顾客那里收回转移给他们的价值,形成企业的收入。收入补偿完各有关作业所消耗的资源价值之和后的余额,形成企业的利润。在这种观念下,企业把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便于索本求源,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同时努力提高增加价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在满足顾客所需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的利润,这样就形成了作业管理。企业将其责任会计制度建立于企业管理基础之上,就形成了新型的责任会计制度。

3、作业管理对传统责任会计的改进

当企业实行作业管理之后,其责任会计制度便相应实现了多方面的改进。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其1,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跨跃厂组织机构界限,克服了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也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在现代生产经营环境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改进和创新的基本单位是由相互联系的作业组成的。组成过程的作业是联系投入与产出的桥梁,资源通过作业形成产出的价值。因此,以相互联系同质的作业组成的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便于责任的划分和业绩的考核。

其2,以动态的业绩考核指标代替传统相对稳定的业绩考核指标。业绩考核指标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而且以过程为导向,与过程的效率和产出相关。另外,为了激励企业不断增加顾客的价值,该指标可能是1种理想的、现实情况下尚达不到的目标。 其3,以多样化的指标补充传统较为单1的价值指标。虽然成本仍是1个重要考核因素,但在现代经营环境下,时间、质量、效率等同样对顾客有价值,所以不仅像成本1类的价值指标,而且更多的非价值指标,如交货期、生产周期、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等同样成为考核业绩必不可少的因素。

其4,以更复杂的奖励制度激励职工提高效率。虽然引入作业管理后,奖励方式和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相差不大,但在新的生产经营环境下,奖励制度比过去更为复杂。由于强调过程改进,而过程的改进是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以群体为基础的奖励制度比以个体为基础的奖励制度更为合适。

4、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

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责任会计控制要素来分析。制定责任会计控制要素的核心是划分责任中心,建立业绩考核指标,进行业绩评价和奖励。对于控制要素的前两项,笔者认为,作业管理在其中的应用主要是分析作业,寻找成本动因,划分责任中心(作业中心),进而建立考核指标。在后两项的应用主要是出具评价报告。

其1,分析作业。分析作业是作业管理的核心。它是指对1企业所进行的作业辨认、描述和评价的过程。该过程需分析企业进行了多少作业,有多少人参与了该项作业,作业耗费了多少时间和资源,并评价作业对企业的价值,分辨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分析作业首先要确认作业。因为只有确认了作业,才能据此寻找成本动因,划分作业中心进行业绩考核。笔者认为,确认作业应遵循“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的原则,即先粗线地描述出企业大体的作业情况,然后再分层次、分步骤地细分。这里要把握作业细分度,不可过粗,也不可过细。过粗不能提供管理所需信息,过细则工作量太大,导致管理成本过高,影响企业整体效率。

现以1制造企业为例,说明作业的确认。首先,把该企业的工作分为5大类过程(若干作业的集合体),即厂部维持过程、新顾客或新业务的获取过程、产品设计过程、生产过程和顾客维持过程。其次,把各过程分别细分为若干个子过程。厂部维持过程可细分为人事管理、会计记录、财务计划以及法律咨询等子过程。新顾客或新业务的获取过程可细分为研究开发、广告促销、方案论证、订单处理和人员培训等子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可细分为设计研究、产品计划、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调试等子过程。生产过程可细分为预测、采购、生产、安装、维护等子过程。顾客维持过程可细分为包装、销售、顾客培训、技术指导及维修服务等子过程。再次,在各子过程基础上,再细分为若干更低层次的子过程。如生产过程中的采购子过程可再细分为购买材料、存储材料和质量检验等更细的子过程。最后,把更低层次的子过程细分为若干作业。如上述存储材料这1低层次的子过程可细分为收料、运料到仓库、存料、发料等作业。

其2,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管理作业必须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作业成本的发生,以便有针对性地减少不增值作业,合理安排作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样,寻找到作业成本动因,有助于企业合理确定作业考核指标,更好地明确责任归属。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时应注意,对于1项作业成本而言,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应在其中找到1个最主要的原因作为该项作业成本的原因。例如,设备调试费的发生原因可能与产品的批量大小、设备的新旧程度、调试的次数有关系,但调试费用的大小则主要由调试次数的多少来决定,所以应选调试次数作为调试费这1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篇9

【关键词】经济管理经济化信息化

一、精细化经济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理想的管理模式应具备的功能

管理的本质是决策的行为。决策不但是管理的施行方式,更是涉及管理的目的。而作出决策,需要管理者考虑组织环境的各种影响因素。现代管理学更是强调管理的载体―组织的作用。

在现代组织中,理想化的管理应符合以下特征:首先,在组织内部,应存在科学合理的各项制度,并可通过各部门关键指标的考核分析准确及时的反馈组织运行信息,以供管理者作出参考,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管理者的决策必须被各部门人员严格的执行,并且在执行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管理者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控制,上下信息不存在阻碍,整个管理过程严格高效;其次,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个组织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现代的管理者也必须考虑到组织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公共性组织及政府部门,在其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对行业内各组织甚至跨行业各组织进行深入的了解及认识。这就要求现代的管理具有良好可靠的外部接口,例如上市公司的各种报表。

当然,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组织的各种部门设置、管理者的战略计划、优秀合理的激励措施,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本文就不一一涉及了。

(二)管理者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管理者在实际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在此尤其是以下几种误区,是比较常见的,需要特别的注意:

1.是绩效管理中存在种种问题。例如只重结果的事后管理,不重视过程控制的所谓承包责任制绩效管理;只重视考核绩效,而缺乏绩效沟通的管理;只重视员工的绩效,而忽视部门绩效管理;只重视短期绩效考核,而忽视绩效管的持续改善,等等,不一而足。

在管理实践中,绩效管理的问题,往往与组织文化有关。目前国内组织对组织文化多有偏见,或是仅仅走形式,重口号而无文化;或是急功近利,提倡所谓牺牲精神;或是偏向洗脑,搞个人崇拜性质的所谓组织文化,从而使得绩效管理实践产生各种偏差,关于此类问题,多有学者进行研究,篇幅有限,本文不做深入探讨。仅就失败的绩效管理对组织而言,意味着激励制度的不合理甚至缺失。而不合理的激励制度将直接危害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及执行力。身为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走出以上误区,方能保证对决策的执行,对计划的控制。

2.对非核心业务的过度考核。管理者应该明白组织所存在的目的,组织所赖以生存的核心业务是什么。一切的管理应该从核心业务的增值为目的,一切管理活动也应该围绕核心业务展开。对价值性不高的非核心业务甚至与业务无关的行政性管理花费太多精力,必然会将组织的注意力进行分散。具体而言,管理者能将组织赋予的管理职责当做自己高人一等的权力。组织的阶层划分是增值性业务的划分所决定的,而不是管理者人为划分决定的。用宝贵的管理资源来确定所谓的三六九等,是目前管理实践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误区。

3.管理者闭目塞听,只知事前决策事后考核,而不知事中过程控制,乃至整个管理链条沟通不畅,信息堵塞。

以上的误区是在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管理者在具体实践中应时刻注意避免。

(三)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

近期信息管理系统十分流行,不少组织都以数字化办公为荣,不惜花费重金打造自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不少系统建立后却落到无人使用的境地,大部分能力并未开发使用出来。须知最好的系统不一定是最贵的,而是最合适的。只要是根据组织实际情况开发并实际应用的系统,哪怕是最简单excel表格系统也能产生巨大的作用。最重要的是系统的实际运行、系统的各项数据的分析,而不是买回来放在那里和别人攀比。

二、围绕核心业务的流程化、制度化管理

(一)管理应围绕核心业务展开

管理资源也是组织的宝贵资源,应该应用到最具价值的业务中去,这就要求管理者对组织的战略定位、业务流程进行深入乃至深刻的理解。

组织管理者需要对组织各业务进行划分、精简、优化,逐步淘汰利润空间太低或者市场前途不大的低增值性业务,重点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营业务。这就要求在管理实践中,进行充分的组织战略定位及规划,使得组织更加的紧凑灵活,并需要在制度上进行优化,对职能部门进行调整,以使后续的管理行为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对业务流程的精细化管理

管理行为不仅仅是人与人、人与组织的关系化科学,更是需要严谨的数学结构优化的系统化工程。所谓精细化管理,所谓科学化管理,便是将严谨的系统工程理论紧密的结合管理实践。粗放式的拍脑袋管理已经被历史淘汰,一个点子就能振兴一个企业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的管理已经延伸至每个流程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

在具体实践中,对业务流程的过程控制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对业务流程进行细化,各环节,节点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控制、考核,对关键流程、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管理,无一不需要大量的生产运作管理知识。而为应付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也需要组织建立柔性生产模块,根据组织自身条件,选择Jit进行精益化生产,采用并行工程,减少库存风险,提高组织的应对能力,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严格合理的管理制度。

由以上阐述可以看到,所谓精细化,既是对组织每个细节的掌控。围绕核心业务的流程化、制度化管理,正是精细化管理的体现。现代管理学的各种理论知识不应只存在于书本之中,更需要管理者应用到管理实践中去。

三、综合管理的制度化

综合行政管理在组织管理中属于的后勤管理,不应过多的将精力投放于此,但也不能产生综合行政管理的缺失。合理的激励制度、考勤制度、乃至人事制度,都是比不可少的管理环节。

(一)综合管理的意义

综合管理是组织凝聚力的保障。优秀的综合管理可以让组织的每一份子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损耗和提高决策的执行力。业务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发动机,综合管理则是组织管理的剂。所谓的组织文化从口号中走出来成为真正的组织文化,依靠的就是合理严格的综合管理。由此可见,综合管理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二)综合管理制度化

综合管理的制度化,应该从组织自身部门结构设置及业务流程绩效考核等方面展开。在其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一下几点:首先,杜绝任人唯亲、赏罚不公等人治行为,坚持管理制度的透明、公正,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其次,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例如多数公司都对迟到早退现象进行规范,但大多并未对加班、休假制度进行完善和严格执行,片面要求员工对组织奉献牺牲,而不重视员工的自身感受或未执行加班、休假补偿。富士康惨剧正是一大反例。在富士康一事中,其制度规划不可谓不严谨,其制度执行不可谓不严格,但是由于缺乏人性化的组织文化,造成了对员工制度化的压榨和剥削。员工在日趋一日的机械性劳动和加班中被组织异化,最终酿成惨剧。由此可见,综合管理的制度化必须在健全、健康的公司文化中展开,才能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组织的良性发展。

四、指标对于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本章将具体阐释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指标化管理,如果说组织是一个人,那么管理体系就相当于神经系统,而指标则相当于神经系统中的突触介质,将机体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精确的信号传达到神经系统中以供分析决策之用。

(一)指标的作用

正如前文所说,指标能够将组织运行的各种细节和整体状况准确的反应给管理者。在现在的各种组织中,管理者经常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数字信息,且往往陷于信息海洋而缺乏整体的判断能力。在这个时候,指标的重要意义便显现了出来。指标能够将具体某环节、某模块、某部门的信息综合充分的体现,剔除无用的信息,精确的反馈给管理者。由此可见指标的重要性。

(二)指标的分类和设计

组织中的指标粗略可分为业务指标、财务指标和综合管理指标。其中综合管理指标和财务指标均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如运营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运营能力指标:周转率、周转期;获利能力指标: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发展能力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等等,都有固定的公式,可以准确的反应公司的各项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而相对来说比较具有个性的指标则是业务指标。以物流企业而言,装载率能反映车辆运输的效率;准时到货率则反映了物流服务的品质;吨成本则直接可用于财务报表的计算中。所以指标的设计主要指业务指标的设计。

业务指标的设计则要求管理者对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有深刻的理解。没有一线的实际操作,只靠闭门造车是不会得到高效健壮的业务指标的。

(三)指标的分析、优化和管理

各项指标需要经过分析才能看出其意义。尤其是需要通过编制各种表格。在现在信息化时代环境下,指标可以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分析。反之而言,信息管理系统不但需要各种原始数据,更需要通过指标分析、编制生成各种报表来工作。

指标也具有时效性。在组织进行重大经营调整后,许多指标都需要相应的进行优化。对于指标的管理和应用,不但是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每个指标的接触者所需要的能力。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清楚的了解各种指标的具体意义,才能在工作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主动的调整和优化。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随着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逐步接轨,市场经济的竞争必将日趋激烈,企业从战略高度对管理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和分析,企业领导者在充分把握自身竞争优势力量。企业从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应深入分析不同经济区域,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战略。在企业内部,应结合并突出企业自身的管理风格,树立企业与众不同的市场形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上争取更多的生存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怀玉,鲁志卫.谈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设计与构建,中国煤炭,2010(9).

[2]党青霞.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财会通讯,2006(2).

[3]taKaYanaGi.为全球信息社会制定全球标准.经济日报,2003(6).

[4]吕国荣.精细化管理的58个关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游文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商业研究,2003.3

环境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篇10

一、考评机构

考评工作在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下设督评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每月考评检查时,全镇分二个组进行,每个组随机抽选3名镇干部参加。

二、考评方式

1、考评工作由督评组具体负责,坚持民主公开、客观公正原则;坚持分类考评、实事求是原则。

2、采取一月一评比一排名一公布一讲评一通报的方式开展工作。督评小组每月30日前将考评排名结果报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每月的考评结果以督查通报、镇、村干部职工会通报、张榜等形式进行公示。

三、考评内容

1、考核分值为100分,由工作考核和群众满意度测评两部分构成。其中工作考核占90%,群众参入率满意度测评占10%。

2、考核内容按照《村级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细则》(附件)及每次下发的督评考核细则评比计分。

四、考评措施

1、村级自评机制。各村要围绕整治行动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对组、对户考核机制,出台具体考核办法,严格实行月考核制度。每月至少要自评一次以上,评选出“环境卫生清洁组”“环境卫生整改组”,“环境卫生清洁户”“环境卫生整改户”,建立考核专用台账,在每月20日前将得分排名结果报镇整治领导小组,以便镇督评组抽查复核。

2、对村组环境卫生实行定期考评制度。每月21---23号为集中检查考评时间。对考评中发现的问题实行督办制度,督办未整改到位的,计入下一个月扣分。

3、镇考核工作人员对村组进行现场检查拍照,村级主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全程参与,每个村每次检查时拍照不得少于10处,每少一处扣抽调人员绩效考核分1分。由考评组每月评出30处环境最差的地方,每一处扣除该村级的环境卫生经费50元及联村站所干部绩效考核分0.5分。

4、实行月讲评制度。每个月月底召开联村干部、村级环境卫生管理领导会议,通报每月考评情况,每个季度召开村级主职、联村干部及村级分管领导会议,观看环境卫生整治光碟,通报季度村级环境卫生整治情况。

五、考评结果运用

1、综合全年各村的平均分,对排名前三的村(居)授予奖牌。

2、对季度考核平均得分排名在前三名的村分别奖励4000元、3000元、2000元,联村干部加季度绩效考核分1.5分、1分、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