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方案十篇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方案十篇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38:28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方案篇1

为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使全院职工牢记医疗服务宗旨,强化责任担当,真正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规范医疗行为,优化就医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决定在全院开展“强化爱岗敬业精神,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百日行动。为确保活动取得成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持续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保证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强化爱岗敬业精神,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百日行动,激发全院职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双提升”。

三、活动范围

全院所有职工

四、时间安排

(一)梳理自查阶段(7月1日—7月20日)。各行政职能科室要找出服务不足,制定服务标准和流程,切实解决临床和群众反映强烈、自身确实存在的问题。各科室要克服“差不多”“说得过去”等平庸思想,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思维、高点定位,围绕服务、技术、便民、效能等方面做文章,形成百花齐放、竞相提升的工作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7月21日—9月18日)。各科行政职能科室要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创新和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按照方案要求,有序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取得“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医疗服务明显改善”的活动效果。

(三)总结考评阶段(9月19日—9月30日)。医院对各科室的专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专项活动总结报告,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同时,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活动内容

(一)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狠抓核心制度落实,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抓”,督导到科,落实到人。开展住院病历质量评比、处方审核技能大赛,进一步规范病历书写行为,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推行“6S”规范管理,定期实施评比。严抓医疗质量安全,夯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规范医师诊疗行为,细化中医查房内涵。开展“患者安全文化月”活动,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和护理核心制度。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继续规范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流程,加强医务人员个人健康管理,开展新冠肺炎救治演练及个人防护知识、操作技能比赛,确保医院零感染。

(二)切实改善窗口部门服务质量。持续完善三个一站式服务中心,继续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引导分诊,加强预约挂号,微信、支付宝、扫码付等诊间付费方式宣传,缩短患者排队时间。各窗口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建立突发应急预案,开展服务标兵、星级服务、文明窗口等评比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落实首问负责制、首诊负责制,提升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技巧,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三)理顺拓宽行政职能部门服务渠道。要加强工作主动性,变临床、医技科室往上走为职能科室往下跑,下送、下收、下传、下联,为一线提供优质、高效和快捷的服务。要强化管理知识、专业知识、办公技能等培训,强化岗位职责,严格劳动纪律,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改进管理措施,注重服务质量。开展互评互促活动。

(四)提升后勤部门服务效率。后勤部门要加强培训,开展技能比武,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强化外包单位的管理,定期对其工作进行检查和考评,改善食堂饭菜质量,营造整洁就医环境。加强巡检,主动服务,做到报修与预防性维修相结合,确保设备安全正常运行。

六、活动形式

各行政职能科室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本科室工作特点自行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活动形式可以采取竞赛、日常督导考核、评比等形式。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行政职能科室要明确工作目标,加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建立推进机制,全力推进工作落实。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方案篇2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把统筹发展卫生事业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等重点方面给予了积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年初,区政府召开卫生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区重点卫生工作,并把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实事项目,纳入对街道、镇重点工作考核范围。区人大、政协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作为视察的工作重点,定期组织代表和委员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视察、指导。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方案》等文件,确保了基本药物制度和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对基层卫生机构进行配套改貌建设,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率达100%。年初,区财政将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和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纳入年度预算,设立财政专户,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通过各项补助资金及时足额拨付,有效调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打造亮点,进一步提升全区卫生工作水平

(一)扎实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自1月份起,在7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全区72个省统一规划的村卫生所顺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实行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完善一体化管理制度,完善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4月6日,全市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二)加大力度,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今年,财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省庄镇卫生院门诊楼改扩建和7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改貌建设任务顺利完成,省庄卫生院新建的层流洁净手术室达到全市乡镇医院领先水平。街道投资50余万元建成全市首家居民自助健康管理小屋,让居民免费享受“自助式”健康体检。积极开展“星级站(所)”创建活动,中心被卫生部授予“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培训基地”荣誉称号。财源、岱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全省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顺利通过省卫生厅验收。

(三)创新模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制度。今年5月份,我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制度。通过组建健康使者服务团队,实行“网格管理、团队协作、责任到人、个”的工作机制,以门诊签约、上门签约、集中签约、预约签约等方式,与社区居民建立契约式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个性化健康管理,初步探索出健康使者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全区组建“健康使者”服务团队108个,已签定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11210户。6月14日,全市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现场会议在我区召开。二是积极开展社区特色服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居民自助健康管理小屋,融健康体检、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健康管理为一体,开展居民免费自助体检、重点人群筛查、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等工作,丰富了健康管理的形式,提高了居民参与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高街道根据社会老龄化的趋势,将村卫生所与村老年公寓建在一起,由医务人员为老年人直接提供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方便了老年人的健康保健管理。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将中医药服务引入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将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三是实施重点人群服务券制度。在全区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券制度,首先推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券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券。将每次免费服务的项目、金额标明在服务券上,由居委会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织发放到重点管理人群,居民凭服务券到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享受免费服务,接受服务的居民在服务券上签名认可,健康档案的真实性、服务的规范性得到有效落实。截至目前,全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62.03万人,建档率84%;建立电子健康档案57.3万人,建档率78%;接受管理的65岁以上老年人3.9万人,高血压4.2万人,糖尿病1.2万人,慢病规范管理率达92%。四是破解妇幼保健工作难题。狠抓市级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创建工作,投入90余万元,对各街道、镇儿童保健门诊进行整改建设,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创建成功。积极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加强与计生、民政、居(村)委会等单位的配合,建立《孕产妇保健档案手册》及iC卡,及时进行孕早期、孕中期和产后保健服务。截至目前,全区规范管理孕产妇2504人,0—6岁儿童3.77万人。五是扎实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全区组织8支健康教育宣讲团,深入社区和农村,广泛开展“健康关怀在行动”活动,已开展大型健康教育咨询活动70余次。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装省卫生厅统一配备的“好医生”健康教育机顶盒,每天循环播放健康知识。

(四)积极稳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稳步开展。一是认真开展运行机制改革。出台《区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稳步实施。二是强化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落实临床诊疗规范,规范诊疗行为,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和考核。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工作的意见》,扎实开展医疗机构巡查,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三是改善医疗服务,方便群众就医。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创建等活动,改进服务态度,优化就医流程,方便患者就医。积极开展“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和门诊预约诊疗服务,开展灵活多样的预约挂号服务。今年,区人民医院外科、市中医二院老年病科被授予“第四批全市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区人民医院妇产科病房、市中医二院儿科病房被授予“第五批全市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四是积极开展“卫生强基”工程。今年,在财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探索建立区直医院帮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长效机制,由中医二院派驻专家、财源中心提供场所联合开设中医专家门诊,使社区居民不用到大医院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提升了基层卫生网络的服务能力。

(五)突出优势,中医药特色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特色创建工作,目前,、上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处社区卫生服务站被市卫生局评为“市级中医药特色机构”。今年,财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创建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庄卫生院申请创建省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加强重点特色专科专病建设。中医二院儿科被评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并被省卫生厅列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老年病科被评为市级中医特色专科。积极发挥中医二院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全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对全区中医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执业水平。

(六)强化措施,疾控与监督工作有序开展。以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和“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为重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力度,加大霍乱、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措施。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处置演练,8月5日,举行了全区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模拟演练。同时,区疾控中心、中医二院、区人民医院分别开展了急性中毒处置、医疗急救、核辐射救治等方面的应急演练。规范执法,狠抓卫生监督工作,杜绝各类职业危害事故、学校卫生安全、医疗安全等事故的发生。继续推行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82家单位通过了量化分级管理验收。严肃查处非法行医行为,查处违规违法案件6起。

(七)规范监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运行。新农合参合率已连续四年保持行政村覆盖率和群众参合率100%,筹资标准大幅提高,达到了年人均300元,全区参合农民共计12.96万人。进一步优化调整补偿方案,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制定《区实行门诊总额预付制方案》,扩大按病种付费的范围和种类,最大限度地控制住院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实行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制定印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实施方案》,对全区125家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诚信等级评定,其中a类32家、B类65、C类28家,同时规范新农合补偿费用公示制度,实现新农合管理工作的公开、公正和透明,保证新农合制度健康发展。

(八)注重结合,党建工作得到新提升。强化政治学习教育,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坚持每周五政治学习,创新学习形式,采取外出考察、召开现场会、参观项目建设、邀请专家讲座等形式,不断开阔学习和工作思路。利用宣传栏、报纸、网络等媒体,结合“三型机关”创建、“三好一满意”、“一把手话作风”电视访谈等主题活动,积极宣传卫生系统作风建设整改年活动的新进展。完善惩防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专项治理,规范药品器械采购,杜绝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现象。11月12日,区卫生局在卫生部督导全省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作了《完善惩防体系建设推进卫生事业和谐健康发展》典型发言。12月21日,区卫生局在省委考核区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推进城防体系建设座谈会,作了《纠正医药不正之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典型发言。扎实开展“党员活力细胞”行动,在区直医疗卫生单位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业余时间,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社区、进农村,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进行免费体检和治疗常见疾病,解答群众咨询,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指导培养居民健康生活方式。9月14日,局党委在东湖公园举办了“党员活力细胞健康行”活动。10月9日,在市委调研区党员“活力细胞”行动座谈会上,区卫生局作了《激发党员“细胞”活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典型发言。

三、认真总结,提前谋划,推进全区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卫生局和区委区政府对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按照“1、2、7”的总体思路,全面做好2013年各项卫生工作。即:抓住一个重点(紧紧抓住加强服务管理这个重点),提升两项能力(提升公共卫生保健能力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七个体系建设(加强健康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强基层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体系建设、加强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健康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加强惩防体系建设)。

(一)抓住一个重点。紧紧抓住加强服务管理这个重点,着力在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上求提升。通过推进制度建设、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通过规范内部管理,完善绩效考核,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二)提升两项能力。一是规范服务行为,健全服务团队,提升公共卫生保健能力。继续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完善“健康使者”服务团队建设,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行为,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级管理制度,对各机构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进行分级管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项目培训,强化考核评估和监督指导,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严格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人员和设备准入,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加强医疗安全和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急诊急救知识、临床合理用药等进行培训,制定基层医务人员进修培训计划,由区直医院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免费进修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稳步推进公立医院试点改革,拓展服务领域。继续实施预约诊疗、电话回访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将服务拓展到诊疗前后;积极开展医院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基层单位积极提供会诊、专题讲座、义诊咨询,区直医院开展活动不少于12次。加大卫生强基工作力度,建立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将服务拓展至群众身边;深入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镇卫生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年内,镇卫生院至少有1个病区创建成全市优质护理示范病房。

(三)加强七个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深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内涵,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加强项目管理和提高实施质量为重点,推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精细化管理,全面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创建“温馨健康家园”,建立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健康教育促进示范社区,建成融健康广场、健身场所、健康宣传、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健康家园,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保健相结合的卫生服务。

二是加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创新人才机制,优化人才环境,研究制定专科人才引进管理方案。积极推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抓好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聘用临床医师,都要经过全科医师培养基地培养,在岗医师按照要求进行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强化乡村医生执业管理,做好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评估工作,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配齐配全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强化培训,达到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有公共卫生服务专业人员。

三是加强基层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10个基层站所改貌建设任务;积极争取,将上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纳入全区东部片区和新华广场项目规划。大力开展“星级”创建活动,财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全省星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中心、卫生院创建全市规范化妇女保健门诊。继续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一体化管理,完善基层药品统一采购供应制度,集中采购供应达100%。

四是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体系建设。全面实施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基层中医药专业队伍素质,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中医二院继续深入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形成“院有专科、人有专长、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格局,年内,确保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审。打造区中医药特色品牌,大力实施“四个一批”活动,即:评选一批区级基层名中医、打造一批中医名科专病、创建一批中医药特色中心(卫生院)、提升一批中医特色站(所)。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培训力度,做好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加大对中医药文化总结、整理、宣传的力度,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优秀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

五是加强卫生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监管,提升新农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努力提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新农合行政村和农业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行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做好测算、衔接、监管工作,实行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工作信息公开。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继续推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加大对信用等级低的单位管理力度,探索对医务人员的管理约束措施,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医疗服务保障体系。深化支付方式改革,扩大按病种付费的范围和种类,逐步推进住院补偿总额预付制改革,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通过培训、考核等形式,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

2、强化措施,提升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水平。继续加强流感、霍乱、麻疹、手足口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大力推进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行动抓好疾控重点项目建设、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和实验室设施升级改造。年内,完成省结核病预防控制规范达标区创建工作。突出抓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量化分级管理、生活饮用水安全工程,加大餐具集中消毒整治力度。深入开展公共场所“示范店、示范街、示范行业”创建活动,集中抓好《职业卫生法》“六进”宣传、职业卫生“四个一”工程、职业危害和放射卫生监测工作,积极开展洗涤机构消毒卫生监测。继续开展医疗广告专项整治、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医疗机构“三证”持有情况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净化医疗市场。突出抓好学生健康查体、校舍卫生监测、学生饮用水管理、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和托幼机构消毒监测等工作。

3、加大力度,提升妇幼保健水平。以提升6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抓手,整体推进妇幼卫生工作。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提高妇幼保健管理和技术水平。抓好市级规范化妇女保健门诊创建,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

4、积极探索,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积极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搞好项目成本测算,合理调整分配项目资金。通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的考核评估,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和服务流程,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将考核结果与机构的补助资金挂钩,调动工作积极性,确保补助资金真正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益。

5、加大投入,完善信息化管理。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完善投入机制,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乡村医生补助资金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等各项投入政策落实到位。加强信息化建设,年内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与决策的反应能力,加速推进信息技术在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基本药物配备使用、业务运营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绩效考核管理、信息监测统计等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整合现有信息系统,逐步解决数据不能交换、信息不能共享等现象,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运行通畅、标准统一、应用全面、管理规范、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方案篇3

【关键词】病案统计;存在问题;对策

医院病案统计工作关系到医院的各项工作管理水平,是医院领导掌控全院工作、分析医疗指标、控制医疗质量和制定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是医疗保险机构支付和理赔医疗费用的重要凭证[1]。加强医院病案统计工作,充分利用病案首页信息进行各种统计处理,对于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促进社会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

1病案统计工作目前存在问题

1.1病案统计人员队伍建设滞后部分医院对病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病案统计工作重视不够,缺乏人、财、物投入,将病案统计看成是简单的报表和出入院病人的数字统计。病案统计室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管理措施和专业人才。医院病案室人员多数是医务人员兼职,没有经过专门化系统化学习,缺乏专业型人才。使统计人员队伍落后于临床医疗的发展,跟不上时展要求。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普及的今天,病案信息录入工作和统计工作明显滞后,阻碍了医疗信息作用的发挥。

1.2工作方式落后一直以来,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工作程序一直由各科室将报表送到病案室,再由病案室人员进行统计和分类。资料录入人员和报表人员对信息不进行核对,病案统计人员发现病案问题及错误漏报信息不能进行彻底核查,也不对重要信息进行反馈,没有充分发挥医疗信息的科学价值,也失去了促进医疗工作发展的意义。

1.3统计方法程式化一些单位对统计工作不重视,病案统计部门形同虚设,对报表和各种医疗信息只是进行简单的归类,没有对病案信息进行深入的开发和利用,没有充分发挥病案信息的科学价值,使病案统计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1.4统计手段落后随着网络计算机的广泛普遍应用,许多医院已经实行无纸化办公,加快了病案信息统计工作的效果,也使病案统计工作步入程序化、科学化轨道,通过病案信息对全院实行科学管理,取得显著成效。但一些医院仍采取人工统计和数字计算,即使医疗信息失去了时效性,也加重了统计人员工作负担,降低了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对信息反馈作用起到了限制和阻碍作用。

1.5病案统计人员编制不足医院病案统计人员少,且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医院管理者对病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医院管理者对病案统计工作重视不够,人、财、物的投入不足,没有将病案统计工作纳入重点建设范畴,仅仅把病统计看成是为了完成上级统计报表任务或作为医院等级评估的需要。医院统计人员有的身兼数职,有的医院科室多,人员少,个人承担工作业务量大,无法进行更详细的统计分析,不能充分发挥病案统计数据的重要作用。

2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的日趋激烈,许多医院通过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来提高医院竞争力,一些医院主管领导对科学管理医院的认识不断提高。为了全面掌握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医疗质量、服务水平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更需要掌握第一手病案资料,翔实的医疗信息是领导制定科学决策,引进先进技术、开展各项服务项目的重要依据。因此对病案统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各种统计分析报告和专题研究报告所需要的各种数字、评估和信息无不需要病案统计工作的支撑。

2.1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病案统计不只是对病案首页信息进行记录和统计,而且应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进行监管、掌握,对全院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对医院科学管理提出科学依据。因此应培养和训练精通统计专业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计算计运用熟练的复合型人才。使病案信息统计人员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从而建设一支知识全面、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队伍。

2.2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统计工作质量高低与统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密切相关,统计人员在统计综合信息的同时,应通晓对信息的综合评价和利用,并通过统计信息掌握医疗服务动态和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科学化管理水平。应经常组织开展病案统计业务学习培训活动,通过举办病案信息统计学习班,加强在岗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专业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病案统计分析工作水平。

2.3健全统计规章制度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统计报表能够及时完成,应严格病案统计工作制度,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统计管理工作,做到定期检查、评定、分析数据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格遵守统计法律法规和各类规章制度,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及时、完整。对屡次出现的错录、漏录数据的人员实施行政或经济惩处[2]。

2.4应用计算机软件病案统计工作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相应的软件配套设施可显著提高病案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增加多种统计分析功能,保证数据存取、处理、分析、传输等项工作快捷高效、方便准确,从而节省时间成本和统计资源,促进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2.5提升服务理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为病案信息的开发与传递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业方式将被高新技术所取代。因此,病案信息统计人员要有参与管理意识,提升服务理念,参加社会调查,主动适应和把握医疗改革、医疗市场对病案信息的需求,充分开发利用病案信息,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3]。

3讨论

医院病案统计不仅是信息载体,还融合了医院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医院管理层进行总结评价、筹划决策的重要依据,还是对各项活动进行监测、管理的必要手段[4]。病案统计工作已成为医院经营管理、疾病预防和控制、监督和评价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政策的制定调整、临床医疗、教学、科研[5]的重要依据。因此应加强对病案统计工作管理,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病案统计人员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病案统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广.病案管理在医疗保险理赔中的作用[J].中国病案,2006,7(4):31.

[2]陈金梅.医疗统计工作的特点及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科技2010,19(14):25-25.

[3]王美筠.病案信息统计中存在问题与对策[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2):204-205.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方案篇4

1医院病案统计基本内涵概述

医院病案统计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主要是为了通过对医院所有的原始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而加以应用。病案是指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所有生成的医疗性文件,医生在进行问诊时对患者的病史、病情和进展情况以及诊疗过程、结论等进行完整的记录,从而便于进行查询、应用和积累经验。统计是指对原始材料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分析,从而形成完善规范的统计报表体系。统计工作将零散的病案数据进行规范化整理,能够提高病案信息的整体利用价值,对推动医院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加强医院病案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全力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做好医院病案统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病案统计主要是为了对医院内部的各类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和制表,能够对医院的卫生、资源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有助于医院和上级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有效沟通,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医院病案管理整体水平。另一方面,病案统计信息可以直接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进行应用,及时通过病案信息数据查找病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医务人员直观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整合质量。同时医院病案统计资料能够为临床的医生诊疗等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通过将收集上来的相关的诊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了解各个部门之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在横向比较中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更好地推动工作整体提升和协调性。通过医院病案统计数据,能够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利用病案统计信息分析目前医院资源、设备、人员和药品等应用情况,有效地对部门之间的资源进行调度,从而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提升医疗保险制度的贯彻水平。病案统计信息中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记录进行了完整的记载,这些宝贵的数据,能够为医学科研等方面提供参考,引导医务人员学会应用病案统计资料不断加强技术开发,从而总结更多的经验,为临床医学疾病研究和控制等提供更多的建议。

2医院病案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医院在病案统计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才能真正发挥医院病案统计的价值和作用。具体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2.1对病案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

医院病案统计工作是医院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尤其随着目前就诊人员不断增多,疾病类型日益复杂,加强病案统计,对医院医疗、管理、科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医院目前还是将主要精力和资金放在医院服务、医疗、科研等方面,对于病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病案统计信息就是简单的信息收集和汇总,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更缺乏对医院病案信息的深入研究,往往只是检查或者做课题项目时才想到要应用病案统计信息,影响了病案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忽略了本身的价值。

2.2病案统计规范性不强,信息化水平较低

一方面病案统计工作缺乏完善健全的制度支撑,在病案统计指标、内容、流程、标准、考核等方面缺乏细致的研究,整体工作简单地停留在数据汇总和整合方面,时效性、全面性等方面不达标。另一方面随着医院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医院病案统计工作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不断减轻工作负荷,提高共享效率和统计质量,目前医院病案统计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成效不明显。

2.3病案统计人员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医院在病案统计队伍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不够,病案统计人员配置不足,加上还有很多的日常事务需要处理,很多也不是科班出身,年龄较大,从而直接影响了病案统计工作质量。对于病案统计人员的培训不到位,没有定期及时开展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病案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3提升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价值的具体对策

3.1加强宣传,提高全员对医院病案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医院病案统计工作不是单独的一个部门的工作,需要所有部门和科室按照职责分工加强配合,才能确保病案统计信息收集全面、真实,进而为病案统计信息整合和利用等奠定基础。所以医院要提高对病案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明确职责分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从而让医务人员意识到自身的职责和任务,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贯彻执行。要通过完善相应的制度,加强考核监督等方式,提高病案统计质量和效率。

3.2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医院病案统计综合服务平台

要加强医院病案统计信息化建设,既要注重硬件方面的投入,配足相应的硬件计算机设备,还要加强软件投入,结合医院实际,针对性开发和引入专业病案统计软件,开发相关的模块,定期进行维护升级,在完善医院病案统计基础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病案统计信息化建设制定清晰的目标,有序推进,调度各方面的资源,从而实现电子化综合处理,提高信息传递和共享效率,降低工作误差和负荷,提升病案统计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

3.3加强培训,提升病案统计队伍综合素质

医院病案统计工作想要不断提升,最重要的还是依靠广大病案统计人员的努力。所以要不断引入高端的专业化人才,还要加强内部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相关政策法规、医院业务知识、专业统计知识、职业素养、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病案统计人员的责任心。还要完善相关的薪资待遇,避免“边缘化”,积极引入新的技术、方法和设备,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病案统计优秀典型的经验,结合医院实际,进行开发和应用,提高病案统计整体质量和利用价值。总之,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想要不断提升病案统计质量,就需要结合医院实际,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基础管理,严格质量监督,提高信息化推进进程等,从而更好地服务医院整体发展,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潘亮.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9).

[2]曾洁玲.病案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2).

[3]王永娟.病案信息管理应用于医院管理中的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2):33-34.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方案篇5

【摘要】医院后勤服务是医院的支持保障系统,服务涉及面广,渗透到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医院后勤服务行业也就成为此次医改受影响最深的医疗延伸行业之一。本文深入分析了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后勤服务行业面临的挑战,指出医院后勤管理体制变革的迫切需要,并进一步探讨了医院后勤管理模式变革的突破点。

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009年3月17日、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简称《医改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下简称《实施方案》)拉开了我国新医改的序幕。此次医改力度之大、投入之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8500亿增量资金用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这将使医院后勤服务面临更为沉重的压力,并对医院现有的后勤管理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

1医院后勤服务面临的挑战

1.1病患流量增大,后勤负担加重

新医改着重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三年内,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同时中央财政还将大力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在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并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其中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03年)结果显示,我国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是自费看病。由于医疗保障覆盖面小、用药和检查费用不甚合理、部分药品价格虚高,致使许多老百姓看不起病,城乡低收入人群常常会因为经济负担过重而放弃住院。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08年)结果仍显示,医生诊断需住院而病人未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占70.3%,全国每年大约有1000余万的农村人口因病致贫或返贫。

新医改大力度的医疗保障政策将有望极大的缓解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使得大批因缺乏保障或保障水平低、无法负担医疗费用而选择放弃医治的低收人病患重新走入医院。因此,医院的门诊和住院病患流量都会大幅增加,这将带给医院庞大的后勤工作量和沉重的管理负担,同时还将牵扯医院管理层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无疑也会给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

1.2后勤成本增加,财务压力加大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思路是取消现行进价加15%的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将减少相当数量的收入。卫生部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药费占医疗费用比重较往年有所上升,综合医院门诊病人药费比重为50.o%,住院病人药费比重44.2%。部、省、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属医院门诊药费比重分别为56.9%、52.9%、50.3%、49.5%和44.4%。

可见,新医改政策颁布以前,药品收入实际能够占到医院收入的一半左右。尽管国家将通过三种途径增加医院收入,即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但新增的补偿途径对医院收入增加的影响有相当大程度的不确定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由现在的10%增至30%(如果投入到位的话),但投入重点是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等专项补助,而不直接增加医院的营业收入;药事服务费和技术服务费在与医保政策的相互博弈下也不太可能出现大幅的提升。因此这两大补偿能否填补药品成本以外的收入损失对不同的医院来说还是个未知数,医院的财务压力加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此外,伴随病患流量的大幅增加,医院必将增加后勤服务设施和人员。由于后勤服务已经是医院的沉重负担,在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监控手段的情况下,势必更加增大其成本压力。如何最大化地提升医疗劳务价值,降低成本,化解财务压力是每个医院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医院后勤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又是医院的非核心业务,通过外包,采用标准化运作和科学的管理流程可有效的优化医院管理格局,减轻医院负担,使其集中精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1.3监管要求提高,后勤难度加大

新医改强调“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政府还将“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准人和运行监管”,尤其要“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安全、职业危害防治、食品安全、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

这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不仅对医疗机构,而且对医疗后勤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后勤服务涉及医疗活动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上甚至可能成为医疗安全事故的连带责任承担者。在病患增多和监管加强的双重压力夹击下,医院的后勤管理工作强度和质量要求都大大提高。此项工作如由医院亲历亲为,必将增加庞大的后勤保障职能部门和人数众多的专业队伍,并且还必须为达标疲于奔命,医院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力度可能因此大打折扣。

如果医院选择后勤外包服务,则要在外包商的选择上慎而又慎,除了要考虑成本等经济因素外,还要仔细考察外包商的管理模式和服务质量水平。服务意向确定后,双方签订合同时要对服务责任范围有明确规定,详细拟定服务标准,形成对双方的有效监督。后勤服务外包出去后,医院和外包商之间应形成相辅相成的战略合作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服务与被服务。双方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渠道,通过合作创新不断完善医院的整体后勤服务体系水平。

2医院后勤管理体制变革的关键点

新医改方案实行将使医院面对日趋激励的市场环境,不仅要面对同类医院的挑战,还要面对其它所有制性质医院的挑战,甚至还要面对不同地域医院的挑战。医院成为竞争中的卓越者,除了利用国家财政投入增加先进医疗设备、设施,提高医院的装备水平;加大科研经费、研发力量的投入,提升医院治疗水平;加强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生的培养、培训,造就一支高质量的医疗队伍;确立、强化优势专科,树立品牌特色;改造管理模式,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外,实行医院后勤服务外包应是多赢选择。医院至少可以得到两方面好处:

2.1减轻后勤负担,专注医院发展

实行医院后勤服务外包,医院可以甩开后勤服务的一切琐碎事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一心一意按市场竞争要求和医院发展目标,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使其核心竞争力得到真正的培养;实行医院后勤服务外包后,医院不仅可以免去后勤服务的新增投入,而且还可以得到部分外包收入或部分固定资产租赁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账务压力;外包后,医院从后勤服务质量的直接责任者变为监督者,有更加主动、灵活的回旋余地,可以从容的处理可能发生的医疗后勤服务纠纷,以维护、塑造医院形象。

2.2完善后勤服务,增色医院形象

医院形象是医院医疗形象和医院后勤服务形象的组合,两者密不可分,医疗形象是医院形象的主体和核心,医院后勤服务形象是医院形象的延伸和补充。精湛的医疗技术加优秀的医疗后勤服务是医院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医院后勤服务实行外包,优秀的外包提供商不仅可以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多样化的服务内容、专业化的服务质量,还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适合医院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和服务内容。这将有利医院形象的树立。

3贴近临床服务与服务延伸

新医改方案不仅对医院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医院后勤服务提供商的经营模式提出新要求。

3.1重造服务模式,实行分类管理

新医改方案实行后将有效实现病人的分流:一般性疾病患者在居家附近的一、二级医院或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重病、疑难病患者到三级医院就诊,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分流到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防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专门医院。

患者结构的变化将对医院后勤服务尤其是陪护服务产生深刻影响,不同级别、不同专业医院的将呈现出不同的陪护需求。针对这种变化,医院后勤服务将所进行市场细化,采取专业化分级,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模式。二级以下及社区卫生机构提供优质低价的“经济型”服务,满足患者基本的服务需求;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提供“标准型”的一体化服务,适当增加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为患者提供有利医疗、康复的辅助;向各类专科医院(如妇幼、儿童医院)提供“特色型”服务,根据专科治疗的特性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向三甲和提供高级医疗服务的营利性医院配备高标准的“舒适型”一体化服务,即可以根据患者的特殊要求开发或设计个性化服务等。

3.2延伸服务项目,精心服务患者

根据新医改的政策要求和合作医院的达成共识,为提升医院、外包提供商的品牌效力,医院后勤服务体系可进行探索式的延伸开发,除在现有服务项目或内容进行向上或向下延伸外,还可以开发信息服务,建立医患信息平台,提供治疗、康复常识;利用医院医务力量举办健康讲座,或成立健康俱乐部等,扩大医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这对外包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能够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的外包商才能更有效地在现有基础上整合资源,实现对服务项目的开发创新。

3.3倡导辅助治疗,提升康复水平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方案篇6

应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要求,东软提出以适应集团化医院发展要求的新一代数字化医院全面解决方案,在医院运行、资源优化、分级诊疗、客户服务、监管与决策上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可持续技术支撑,具体规划设计如图所示。

东软数字化医院全面解决方案以病人为中心,兼顾运营管理与医疗管理两大主线,以提高医院经济、社区效益为基本点,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质量及病人满意度,实现医院在医疗和运营两个层面的高效协同、科学决策以及持续改进。

医院临床信息系统(CiS)以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可持续改善为目标,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和基础,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采用开放的数据接口,实现医院内部和外部各个应用系统的有效集成与数据的高度共享,围绕与电子病历相关的诊疗业务、管理业务以及支撑体系,建立临床知识仓库,规范临床信息管理,提供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工具、医药知识与标准查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诊疗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医院运营管理系统(H-eRp)实现以预算为主线,以财务会计为核心,以成本、物资、固定资产为基础,以绩效、薪酬为杠杆的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围绕预算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提供高效的、准确的原子级业务数据采集,实现集团、医院、科室、人员、项目、病种等全成本核算;提供平衡计分卡,帮助医院实现从基础运营向战略运营的转变;支持集团化医院的运营管控。

科教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科教研一体化管理,实现与临床信息系统的信息整合、信息互动,有利于提升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

健康管理系统在客户服务方面,以客户为中心构建全周期的客户服务与管理模式――即从健康服务、社区诊疗、临床医疗、康复回社区、家庭医疗为个人或家庭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在诊疗过程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减少病人无效流动,为病人就诊提供更便捷、更高质就医服务;通过医疗设备和it网络技术让健康服务无处不在,把百姓的健康需求同基层医院、连锁药房、保险机构、健体中心、以及大型医疗机构的优质医疗资源连接起来,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包括预防保健、远程监护、医疗救治、健体养生在内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服务。

集团运行监管与辅助决策系统将建立健全集团运行监管机制,并为集团内各医疗机构建立统一知识库且实现知识共享;同时能够为集团战略发展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方案篇7

关键词:医院管理;病案;首页;信息资源

病案即记录诊断、治疗等信息的文件,可以为教学、医疗、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与素材。它作为患者疾病诊断与治疗信息的载体,代表着医院的治疗水平与医疗质量。病案首页又是整个病案的集中与缩影,共由数据统计、基本情况、医疗状况几部分组成,汇聚了医院病案的大部分信息,对于医院管理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如果将此信息运用于医院的经营管理中,就可以发挥其信息功能与作用,协助医院改善管理经营模式。

1病案首页信息资源的功能

1.1病案首页的信息资源统计病案首页作为整个病案的信息核心,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归类为以下几方面:①患者的基本信息: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来源、入院日期身高、体重、、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家族性药物不良反应病历号等;②诊断信息:诊断科室、疾病临床表现、检查项目、病因诊断、生理诊断、药物使用信息、手术信息、疗效信息等;③医护人员信息:医师及护理人员的姓名、科室、技术职称、特长、在班时间、在班地点等;④手术信息: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理人员、手术申请、术前探访、术中情况、术后恢复、麻醉随访、镇痛治疗等;⑤费用信息:医疗费,人均医疗费、药费、每日人均药费、出院患者医疗费用及药费等费用信息。

1.2提供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在病案首页的信息中包含能够评价医疗质量的各类指标,如患者的诊断符合、确诊的天数、好转率、治愈率、院内感染率、手术展开的情况,患者的收入情况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索与统计,能够快速评价医院的诊疗技术以及诊疗能力,评价医疗的安全状况,及时进行病种分析与转科收容。

1.3提供医疗服务人员的现状与动态在病案之中均存在各级医师的签名,为此,可以凭借各级医师的签名情况对医疗服务人员进行人才结构以及智力结构上进行分析,全面掌握医疗服务人员的整体状况、组合分配机器合理性。可以在业绩、聘任、职务晋升等方面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医疗服务人员的姓名或者代码对某位医疗服务人员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如患者的收治情况,治疗疗效,手术完成情况,考勤情况等,并按照实际情况对各科室医师进行考评,以期作为业绩、聘任、职务晋升等方面的依据。

1.4提供医院管理需要的信息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社会经济效益,谁掌握了信息,谁就必然能够享受到社会经济效益。医院同样也是如此,可以通过掌握信息资源,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社会经济效益。病案首页信息涉及到医院方方面面的信息,医院管理者必须依赖这些信息对医院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管理,从而在不断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医院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分析病种与收费信息掌握医院运行过程中能够为医院提供经济收入的主要病种,然后按照病种结构情况对人员与设备进行重新分配,从而使人员更加协调,设备使用效率更高,从而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1.5为医院提供其他信息目前,医院的病案首页成为医院管理经营的基础与重要参考,存在着相当多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不但包括患者及医护人员信息,还存在着医院其他方面非常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开发利用对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作用非凡。

2病案首页与医院经营管理

2.1服务于医院的管理与经营如上文所述,病案首页中统计了手术费用、诊断治疗质量、住院人数等一系列的管理指标与医疗信息,而医院的经营与管理与病种、患者与医疗质量、费用等信息息息相关。要利用这些病例首页信息,分析出药费与人均费用过高的科室,结合各临床大夫的治疗信息,在月份考核时提供给经济运行部门。对不同病种的住院病人的费用使用情况、不同单病种的管理、不同来源的患者考核指标等编制报表。

2.2提高医疗质量的管理对案例首页的信息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医院的医疗质量,案例首页是医院统计报表的的数据来源与原始资料,综合反映了案例的数据信息。对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每月固定的综合分析,对各科的抢救率、治愈率、出院率、感染率手术质量等进行分析评价,并结合往年同月份的的医疗信息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并拟定解决方案,并完善病例首页,上报医务科、院领导。

2.3完善费用管理医疗收入作为医院经济的主要来源,其管理与规划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的运行于提高及其重要。根据病案首页中的数据信息,详细的分析患者的住院及医疗费用,对医疗收入的整体结构进行完善与调整,依据医疗体制改革的方针,控制中药费在医疗总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使医院医疗费用的收入更加合理化。

2.4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高、工作质量高的医院自然会有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好的医疗质量是好的工作效率的前提,好的医疗效率又是好的医疗质量的保障,两者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与工作量这些数据信息都是通过案例首页反应出来的,案例首页不光能作为医疗服务的综合反应,还可以当做各个临床科室考核的达标标准,以供医院领导对科室工作进分析评价。

2.5调整医院的资源配置一般医院都是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效率、工作量等科室运作状况来调整各科室的规模,病案首页中这些信息都有清楚准确的记录,医院的领导可以参考病案首页对人员的编制、科室的规模、物资配备及患者床位进行重新调整,争取最大效益的分配和利用资源,达到科学合理的资源分配,以提高医院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2.6服务于预防疾病与科学研究工作病案首页中的广泛信息量中所包含的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判断与分析,是用于教研与疾病预防的绝妙参考。在信息科提供专业的信息检索人员,对于需要了解的医疗信息进行迅速的检索,可以采取模糊检索、交叉检索、简单检索等多种方式进行检索,大大方便了临床医生对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同时有助于预防科及时的掌握与调查传染病的收治与出院状况,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2.7促进经营策略的调整通过病案首页的信息可以反映出医院的医疗技术、单病种医疗费用、工作效率差、医疗质量、疾病谱等多方面的变化,经过整理分析,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结合并参考当下的医院实际状况,对医院的发展方向及发展速度做适度的调整,完善经营策略。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对医院的技术结构加以提高与改造,使医院的经营模式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8服务于医院随访及医疗开发工作只有完善医疗服务工作,做好出院随访,才能真正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与好评,医院将在每季度的固定时间进行出院患者的随访,在病案首页中,随访患者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及疾病类别都有详细的标注。还可以借此分析医院的医疗市场来源与医疗服务范围。尤其是自费患者,是医院的医疗收入最大的来源,掌握自费患者的病种与来源,并拟定出针对不同病种与区域的宣传策略,以扩大服务面,增加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得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深入挖掘与分解病案首页中的信息资源,做好随访工作,提高自费患者收治率,分解医保人员的费用。另外,合理的治疗用药,减少患者的药费负担,对于提高医院的效益具有非凡的意义。

3结论

病案是医院里最集中的信息资源,病案首页能够协助医生做出正确的医疗决策,它是整个病案的核心与概括,对各个科室的状况都有记录编排,可以根据需要采集引索出不同的数据信息,以供医疗管理人员作为决策参考。所以病案首页在协助管理人员进行医院的经营管理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例如:案例首页方便了人员的管理与调配,能够以此对医务人员的人才结构、人员组合状况等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的调整。而且在进行业绩评估、晋升时也方便对医师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如手术治疗情况、收治病人数量、手术疗效、工作效率等,对医务人员的业绩作出综合客观的评价。此外,案例首页包含具体的各项医疗质量的指标,详细至诊断符合率、好转率、治愈率、死亡率、感染率等,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组合,就可以对医院的整体医疗能力、医疗技术、医院的感染率、安全率等指标作出评估。这些都是病案首页对于医院管理的功能。

为了更好地利用病案首页对医院进行管理经营,需要加强对病案信息的管理。尤其是病案首页信息的完善,病案信息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医院的业务素质与医疗水平,所以病案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十分重要。首先,要加强对病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严格准确的录入病案首页,并对病案首页的录入内容加以整理分析、汇总、传递运用。病案首页得到有效利用的基础与前提,便是病案首页的录入内容规范准确。还要及时的发现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做好病案的统计工作,提高医院的医疗数据准确性。有了正确客观的医疗评价,才能正确的引导医院的管理与发展。

总之,要充分利用病案首页的信息资源,准确评估医院的医疗质量,完善医疗资源与人才配置,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e统计信息中心,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国际疾病分类(iCD-10)应用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2]施美凉,姜新莉,千继伟,等.病案首页信息是医疗统计最重要的信息源[J].中国病案,2011,08(09):23-24.

[3]邓彩云.挖掘病案首贞信息服务医院经营管理[J].现代医院,2011,6(10):150-150.

[4]汤荣.论医疗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统计,2010,11(02):157-158.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方案篇8

2003年成立的远东宏信有限公司医疗系统事业部(下称“远东医疗”),早在成立之初就已预判了中国医疗机构的发展趋势。由此,远东医疗确立了以融资租赁为先导,从产业端入手了解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并适时向医疗机构推出了金融、贸易、工程、投资、管理服务平台,助推医疗产业升级的发展目标。

十年来,远东医疗在迅猛的经济浪潮中,与中国医疗机构携手成长。深耕医疗领域十年,远东医疗如何为医疗机构提供综合运营服务?如何助力医疗产业升级?本刊记者专访了远东宏信有限公司医疗系统事业部总经理吴志军。

《中国医院院长》:远东医疗如何判断中国医疗市场的进程?如何适时推出服务平台助力医疗机构发展?

吴志军:远东医疗作为远东宏信有限公司下的一个事业部,本身承袭了公司在融资租赁领域悠久的探索历史,并拥有深厚的金融服务行业经验。然而远东医疗并未将自己定位为单纯的资金提供方,而是提出了“产业+金融”的双驱动战略,期望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聚焦医疗产业研究,撬动产业发展,打造繁荣的产业环境。这样的定位让远东医疗谋划战略布局时,能以更广阔和长远的视角,站在医疗整个行业的角度,开展业务。虽然早在2003年远东医疗就已提出了金融、贸易、工程、投资、管理等平台建设方向,但事业部并未贸然推出新产品线,而是在十余年的业务探索中,把握住了医疗行业的发展脉搏。

经过与全国数千家医院的合作,我们认为,中国医院的发展阶段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2006年以前,中国医院的硬件条件尚可,但设备相对落后,因此这个阶段的医疗机构都在加强设备添置;2006年以后,随着设备添置的成熟,医院的收入达到一定提升,此时原有的医院基础建设已无法满足大量的就医需求,中国医院的发展随之走入了基础建设阶段;2012年,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进一步清晰,已完成前两轮外延式建设的医院,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即注重内涵的提升。

在前两个阶段,远东医疗主要提供与设备和基础建设有关的融资租赁服务,并根据客户需求,定义出以医院手术室净化工程为核心的工程技术服务平台业务。与此同时,由于东西部经济水平的差异,东部的医疗机构以及少部分西部领先的医疗机构,已在第二个医院发展阶段中显现出提升医疗管理的渴求,部分高端的东部沿海医院甚至对资本市场萌发了兴趣。远东医疗洞察医院的需求之后,选择做实前期考察与准备,静待国家对医疗行业政策的进一步清晰。

在积累了大量上游客户、行业知名厂商,寻找到管理产品提供方之后,2012年,远东医疗推出了管理公司和投资公司,以匹配中国医疗机构第三个阶段的发展。其中与台湾中部最大的彰化基督教医院合作成立的管理公司,旨在为国内医疗机构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医院运营管理服务。管理公司设计的绩效管理、品牌管理、评级评价管理等管理项目,如果放在5年前,会与大陆医院的真正需求错配。但远东医疗恰当把握了时机,在医疗机构最需要的时刻推出了最合理的服务。

《中国医院院长》:当医疗机构产生硬件软件提升需求时,倾向于选择何种方式达成需求?远东医疗是如何为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

吴志军:回顾远东医疗探索市场推进服务的历程可知,中国的医疗机构普遍愿意接受以融资租赁的方式助力医院发展。其中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医院更早对金融服务产生需求,之后才是偏远地区医院及基层医院。随着远东医疗自身风险识别能力的提高,可达到将服务覆盖至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能力。

就提供服务的方式而言,首先,远东医疗以全国14家办事处、近170名金融服务人员的团队覆盖了除外的主要地区,能够以高效的团队达到为医疗机构服务的能力;其次,远东医疗要求每个项目经理能够为其所负责区域内的医疗机构提供开展设备融资计划的评价与指导,为其引进设备做出性价比分析、设备使用效能分析以及设备在区域内竞争能力分析,真正站在医院的角度,制定出与其资金状况相匹配的资金方案,而非单一融资方案。随着远东医疗与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合作成立的宏信医院管理公司顺利运行,远东医疗又导入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以提供管理咨询方案推动医疗机构的内涵建设。

远东医疗与广西东南部地区最大的一家综合医院长达8年的合作案例,可以恰当诠释远东医疗的服务模式。2005~2010年间,我们与该医院共合作进行了8期融资租赁项目。之后数年,随着这家医院自身资金供给能力的提高,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度有所降低,同时医院的核心需求也转移至更注重内涵的运营与管理模式。于是在2013年,担任宏信医院管理公司常务副总与彰化基督教医院副院长的陈秀珠女士,亲自带领管理团队入驻该院,为他们定制了多维度的管理咨询方案,包括针对其在建新院提供的新建院运营规划辅导、针对绩效管理进行的BSC平衡积分卡工作坊辅导、科室绩效奖金分配辅导等。在此过程中,远东医疗又将可量身定制资金需求额度、设计年限和还款方式的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给这家医院,为其在建新院提供了一亿元的支持资金。这样的案例,体现的正是远东医疗高效的多元化整合方案在解决医院发展过程中复合型需求的价值。

《中国医院院长》:远东医疗旗下的上海宏信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是如何服务于医疗机构的?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方案篇9

[关键词]DRGs;医院;精细化管理;应用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4.051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02

0引言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医院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实现了经营发展方式的转变,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在获得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对于医院自身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医院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医疗质量管理关系着医院自身的信誉和长远发展,而将DRGs理论应用到医院的精细化管理中,在评价医疗质量、创新医疗服务等方面意义重大,也因此得到了医院管理层的重视。

1DRGs的相关概念

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RelatedGroupSystem,DRGs),其主要特点是以病例的诊断和(或)操作作为病例组合的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了病例的个体特征,如年龄、主要疾病、并发症和伴随病,将临床过程相近、费用相似的病例分到同一个组(DRG)中。DRGs属于一种综合体系,与其他管理理念相比,着重分析了不同疾病的严重性及复杂性,将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医疗需求及相关资源在诊疗过程中的使用状况作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医疗费用管理等方面均有着比较深入的应用。

从目前来看,在医院管理中引入DRGs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够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发挥着非常显著的导向作用和制约作用,同时规范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控制医疗经费的增长速度,优化配置医疗资源。通过DRGs的分组,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病患开展不同的管理,提供不同的服务,确保了管理与服务的效果,同时能够实现同质病例的评估,对医疗服务绩效进行考核,进一步保证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效果显著。

对于医院而言,应用DRGs能够有效提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保证管理效果,而且在保证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对于医疗经费增长的有效控制,确保了医疗卫生资源的高效利用。DRGs不仅考虑了患者的疾病类型,而且考虑了疾病自身的复杂程度、医院的类别、区域平均薪资水平等,可以综合各种卫生支付方式存在的不足,形成一种在当前条件下相对合理的支付方式,实现对经费的有效控制。

2DRGs在医院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

DRGs在医院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实际上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展DRGs的有效措施,二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可靠方法。本文分别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2.1开展DRGs的有效措施

(1)加强认识:医院领导应该认识到DRGs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充分重视起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开展DRGs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确保医院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硬件及软件支持,同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责任。

(2)完善组织:应该成立相应的专家小组,依照DRGs分组的基本原则,立足医院特色,对一些常见性疾病进行分析,对照北京市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利用雷达图进行费用剖析,结合“德尔菲法”开展专家小组讨论,综合得出影响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平均费用的不合理因素,对其进行持续改进,从而为医保付费制度的改革以及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的提供奠定良好的基础。

(3)健全病案:北京市医疗服务绩效平台是以出院患者病案首页为信息源,病案首页书写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医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因此,医院应加大力度组织病案书写培训,进一步提升病案首页质量,确保临床医师规范、全面、准确填写病案首页全部项目、没有缺项;医院编码员要正确理解诊疗信息并准确翻译iCD-10诊断编码及iCD-9手术操作编码,提升DRGs数据的整体质量。

(4)协同发展:应该将DRGs与临床路径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临床路径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以确保其功能的充分发挥。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逐步开发智能型临床路径,通过路径的合并和跳转,逐步发展出医院自己的特色。例如:可以通过DRGs与临床路的有机结合,依照循证医学的相关原理,以临床路径对诊疗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加强对诊疗过程的管理,同时利用相应的DRGs工具,对医疗费用和医疗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这样,不仅能够推动医疗质量的提升,还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和成本,控制费用支出,促进DRGs与临床路径的协同发展。

2.2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可靠方法

2.2.1注重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指标

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分析,医院应该立足DRGs,基于DRGs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指标,针对相同学科、相似病情以及相近诊疗方式的同种类型的病例进行评价。从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医疗安全3个维度对医院医疗服务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医疗服务产出、DRGs组数、病例组合指数(Cmi)值、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低风险组死亡病例数等绩效评价指标,得出医院科室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人员的医疗服务能力,找出医院医疗服务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做好院科两级持续改进工作,逐步推动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2.2.2做好临床科室评价

医院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DRGs作为基础和前提,融合相应的理论方法,构建DRGs结构式评价法。通过分析临床科室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将科室的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难度、成本控制成效以及急危重症数量等进行综合考虑,完善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和公式,进行评价和分析,为医院中的每一个科室计算出一个量化分值,以此为依据进行临床科室工作成果的评价。这样,不仅能够了解每一个科室的工作状况以及取得的成效,还可以在相同科系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存在差异的原因,更可以解决不同科系之间医疗质量评价以及服务能力评价的问题。

2.2.3关注绩效考核工作

一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从目前来看,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已经制约了居民就医行为,加重了居民就医的经济负担,影响到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可及性,为了控制医疗费用上涨,减轻疾病经济负担,各国医疗体系纷纷引入DRGs,通过利用医疗服务绩效指标,结合患者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对成本费用进行准确计算,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情况。二是利用DRGs医疗服务产出指标,推算院科两级人均权重,不仅可以能够非常直观地反映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以此为核心构建相应的绩效指标,可以对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医疗护理技术水平以及医患双方利益进行评价,意义重大。三是推动医院稳定发展。在DRGs中,绩效考核基础数据来源于每一位出院的患者,体现出了整个医疗服务过程,医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可以对医生进行引导,使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治疗,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同时,结合统一的目标,可以强化医院的整体管理效果,促进医院的稳定健康发展。

3结语

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医院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加强认识,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将DRGs应用到医院精细化管理中,可以保证管理效果,而且在保证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医疗服务绩效能力、效率与质量安全,实现对医疗经费增长的有效控制,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促进医院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钱大为,李明子,陈丹,等.JL-DRGs在综合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5(12).

[2]何文,陈丹.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与医院精细化管理――访吉林市中心医院院长钱大为[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5(12).

[3]钱龙.谈DRGs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5(2).

[4]刘罡,向明飞,罗安心,等.DRGs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6(3).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方案篇10

我院根据上级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研究制定了《陇南市武都区中医院“三好一满意”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三好一满意”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全院职工“三好一满意”活动动员大会。现将活动具体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医者德为先,良好的医德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结合我院实际,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学习和教育,把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提高业务水平放在同样的位置,赢得患者和社会的信任,使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学习吴阶平同志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行医,大力推行“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工作规范,加强培训教育,转变我院医疗服务观念,建立以医德医风、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为主要内容考核标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让患者做到少花钱、看好病,使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医改带来的实惠。

二、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服务好”是医疗卫生工作宗旨和作风的体现。医疗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温馨的服务。

1、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再培训,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积极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制定并落实实施方案,每周学习,研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制定并落实工作方案,有明确的进度安排,各部门职责清晰,分工协作,加强培训及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全员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在全院营造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医护人员为患者梳头、剪脚趾甲等方式为患者提供贴心周到的医疗护理服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标准、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专科特色,丰富服务内涵,将基础护理与转科护理有机结合,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文关怀;认真落实护士条例,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和待遇,提高招聘护士的待遇,逐步实行同工同酬;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加强其责任心。通过此项活动开展,加强了护患沟通,提升了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为落实优质服务,锻炼护理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要求广大医务人员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要细心、耐心和真心。积极倡导服务文明用语,坚决杜绝服务禁语,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切实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

   3、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从制订方便群众就医的业务流程、符合病人需求的工作制度入手,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设施,美化服务环境,方便病人就医,缩短病人等候时间。

   三、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医疗质量和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和灵魂。“三好一满意”活动中提出“质量好”,是对医院医疗质量提升。是认真抓好医疗质量安全各项制度落实,增强医疗质量安全责任意识的保障。我院始终以医疗质量为核心,切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基础医疗质量管理,狠抓医疗核心制度,强化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为促进医护质量进一步提高,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素质,我院坚持进修学习回来人员学术讲座和每周业务学习讲座,从而不断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操作的熟练性、准确性。

2、加强医疗技术和设备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权益。切实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严格的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对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医院开展检查结果互认制度,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深受患者好评。

3、加强病历质量管理。我院成立病历质量控制管理小组,指定了科室病历质控员,加强病历质控力度,明确职责,临床医师负责根据有关要求及时、规范的完成病历,临床科室主任负责对本科室的病历进行严格把关,及时发现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质量管理部门对病历质量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抽查,负责对科室质控工作进行监督,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并制定各种整改措施,促进病历质量的提高;制定病历质量奖惩措施,对整改不力的科室进行处罚,同时与科室绩效挂钩;加强培训,组织我院医护人员学习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同时,邀请院内院专家对我院病历质量书写进行规范化培训,不断规范我院病历书写,提高我院病历质量。对于这项工作,我们将继续坚持下去,不断完善,并不断使之规范化。

   4、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医院积极开展临床路径,建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估小组,各临床科室建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并开展了临床路径的病种,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路径实施,严格操作,总结经验。我院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并将抗菌药物进行分类,明确了各级医师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四、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站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群众满意”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也是我们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初衷和目的。  

1、认真做好患者满意度调查,赢得患者满意。通过对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对住院和门诊病人现场调查等形式,关注患者感受,听取患者意见;对他们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积极落实整改,切实促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赢得患者满意。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参考,努力使患者满意率达到100%

2、全面开展民主评议行风,让社会满意。民主评议行风,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有序监督、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实际成果取信于民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扎实的工作,赢得群众的满意和认可,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使我院医德医风有了明显改进,医疗质量稳步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率不断上升,把我院的各项工作推向新的台阶,真正使“三好一满意”落到实处。为创“三级乙等”医院打下坚实的基础。

                              陇南市武都区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