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康复护理目标十篇康复护理目标十篇

康复护理目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7:14

康复护理目标篇1

复杂性手外伤往往对患者手部神经、骨骼等造成严重损害,导致患者手部功能出现障碍,即使接受手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加强术后目标训练相关康复护理至关重要。我院对45例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后实施整体化、个性化怒表训练康复护理,效果确切,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为我院20年月~2013年月期间收治的患者。按治疗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a组患者男27例,女18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2.3±1.6)岁;绳索勒伤者9例,击打致伤者12例,重物砸伤者10例,车祸致伤者14例。B组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42.4±1.7)岁;绳索勒伤者8例,击打致伤者13例,重物砸伤者9例,车祸致伤者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显微外科修复术。术后给予a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给予B组患者治疗整体化、个性化目标训练康复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三年随访,并对进行手术康复前后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观察,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1]。

1.4疗效判定标准

优: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与健侧保持一致,完全恢复,未出现畸形愈合现象,且不会影响生活。良: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为健侧的75%以上,未出现畸形愈合现象,且不会影响生活。中: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为健侧的50%~75%,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差: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小于健侧的50%,或出现畸形愈合现象[2]。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X2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对比

3讨论

通过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术后实施科学、实效的康复训练,不仅可有效保证手术外观恢复完好,同时还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确保患者手部功能最大的限度的得到恢复。

3.1目标训练康复护理方法

我院对B组45例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手术后实施的目标训练康复护理具体实施包括:

(1)心理护理。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院对患者实施的心理护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①由于病情自身的复杂性,且病情发生较为突然,患者往往没有做相关准备,因此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导致患者面对严峻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出现消极、抑郁、失落等。因此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患者逐渐保持稳定情绪,并提高康复训练效果[3]。②多数患者在手术过后进行康复训练时期,往往出现对手部恢复情况抱有较高的期望,对此应先积极引导患者落实康复训练,并在病情稳定后,将相关信息患者,使患者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手部实际情况。③目标康复训练内容的反复性以及实际训练效果的不理想等现象,均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疲劳等心理,对此在实际训练过程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护理措施,给予患者以鼓励与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提高与医生之间的配合度,最大限度的提高康复效果[4]。④对于患者康复训练来说,家属的支持与关怀的非常重要的,对此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应就实际情况,与家属进行及时沟通与护理,帮助家属掌握一定的护理方法与心理学技巧,在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可给予患者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怀,进而提高康复信心,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康复护理目标篇2

关键词:冠心病整体护理综合康复护理

1i期康复护理

1.1康复护理目标保持现有的功能水平和防止“废用”的出现;解除焦虑和忧郁,增强信心;缩短住院天数,使患者能够适应家庭生活,并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注意事项,在心理上适应疾病的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为出院后的康复打好基础。

1.2康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早期的心理康复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的先导,是成功韵保障。突然的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使患者产生濒死感及对死亡的恐惧感,而工作人员紧张的工作氛围,监护仪的提示警铃声,陌生的环境,让其感到压抑、紧张和焦虑,此时应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2)合理饮食,排便通畅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进餐时宜采取半卧位,半卧位进餐能减轻心脏负荷并有助于心理及消化功能改善。鼓励患者适量摄人蔬菜、水果等含高纤维素的食物,早期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利于排便,必要时遵医嘱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加重病情,甚至猝死。

(3)方案调整与监护严格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康复护理计划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心梗部位、面积、病后心理反应、有无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制订和调整方案。

(4)制订出院计划当患者能顺利达到训练目标后,在出院前应制订一个完整的家庭康复计划.以实施在家中的Ⅱ期康复。此计划应包括在家中的康复训练处方和训练注意事项,以及必要的急救知识的宣教咨询等。

2Ⅱ期康复护理

2.1康复护理目标防止心脏功能的退步,保持和进一步改善出院时的心脏功能水平;从日常生活自理逐步过渡到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包括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提高生活质量;获得心理的恢复,克服忧郁、压抑和消沉的心态,使患者恢复治疗的信心;针对患者自己的危险因素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主动地改变患者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介入所处的环境和社会。

2.2康复护理措施

(1)康复活动监测嘱患者康复活动注意循序渐进,禁止过度用力,活动时不可有气喘和疲劳,所有上肢超过头顶的活动均为高强度活动,应避免或减少。训练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可制订合理的作业和日常活动的程序,但应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体力消耗。在i期康复宣教的基础上,再次对患者和家属讲解可能发生的疾病恶化和运动造成的严重反应的主要表现以及处理方式。

(2)指导运动训练要鼓励患者终生运动,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避免过度训练和竞技性运动,冠心病病人以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训练较为安全。

(3)门诊随访患者每周需要门诊随访一次,有任何不适均应暂停活动,及时就诊。

3Ⅲ期康复护理

3.1康复护理目标在安全的前提下,巩固Ⅱ期康复成果,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心血管功能和身体活动能力;休息或运动时心电图无变化或与以前心电图比较有改善;日常活动时不引起心绞痛发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控制危险因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能力。

3.2康复护理措施

(1)康复运动方案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个好、疾病诊断和病期、相应的临床表现、治疗目标、心理状态和需求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异,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方案,循序渐进。根据患者兴趣选择训练项目,兴趣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并坚持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康复活动更具系统性和长期性。

(2)定期检查和修正运动处方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康复的影响,如寒冷和炎热气候要相对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和竞技性运动。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

参考文献:

[1]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71-317.

[2]沈宁.病人健康教育指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8:392.

[3]华晴岚,梅柳蓉.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现状与进展.上海护理,2005,2(5):52-54.

[4]黄素英.护理健康教育的动态及尝试.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785-798.

康复护理目标篇3

关键词:聚焦解决宫颈癌康复效果自我护理

宫颈癌在当前阶段作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中年妇女当中发病率极高。通过早期的筛选、诊断和分析能够有效地进行治疗,但是多数的患者在治疗期间都容易出现负面的情绪,而且整体的治疗效果较差;部分患者由于出现相关疾病后自暴自弃,在术后的自我管理护理效能上受到极大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等。聚焦解决模式则主要是在干预的过程中通过挖掘患者自身的自我护理效能,通过正确的心理干预方式来建立正确的解决方案,提高了患者的疾病康复效果,提升了自我护理能力[1,2]。本研究基于聚焦解决模式来分析宫颈癌患者的整体康复情况、自护效能等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8名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完成分组。纳入标准:临床影像学诊断及病理活检诊断符合宫颈癌标准。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及沟通问题患者。对照组14名,a2期5名、B2期5名、a期3名、B期1名,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40.3±4.2)岁;初中及以下8名,大专及以上6名。观察组人数14名,a2期6名、B2期4名、a期2名、B期2名,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41.3±5.5)岁;初中及以下9名、大专及以上5名。实验过程获得伦理委员会认可,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临床上均需要实施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同时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包括肿瘤基础护理、心理干预、饮食护理以及意外干预等工作。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问题描述

首先与患者进行面对面沟通和交流,询问患者在治疗期间所出现的身心上的问题,包括患者所存在的焦虑情绪等,采用正确的解决对策和方式来引导患者激发出自身的潜能。如患者在宫颈癌治疗期间出现紧张情绪,则应当通过健康宣导方式提升患者对宫颈癌的认识,提高其认知。

1.2.2构建可行目标

在手术完成后需要询问患者对于当前手术治疗的感受和效果,根据患者所提出的自我感受情况、个体上的差异等来构建目标,如就患者负面情绪指标应当降低超过5分,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应当超过3.5分,自我护理技能的改善效果需要超过4分。在构建相关目标后,则应当与患者一起来进行康复性治疗,实现患者目标效益,强化患者的自信心[3,4]。

1.2.3意外查询

在进行干预后,应当询问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存在过意外以及突发情况现象,一旦存在则应当就过去护理期间是否出现过相关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同时就此类意外情况对患者进行专业化的讲解,协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问题,强化患者自信心。

1.2.4反馈

在护理完成后,应当与患者进行交流,肯定患者为所构建目标做出的努力,同时在目标评估过程中,若患者评估效果不高,则应当第一时间修改相应的目标计划,正确地总结经验,少走弯路,提升宫颈癌的自我护理效能。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上宫颈癌症状的改善情况,改善情况分为显效、稳定、无效。显效:患者通过治疗结合护理后,整体效果改善,宫颈癌病灶减小,没有复发和转移的现象。稳定:患者通过治疗后,宫颈癌病灶没有出现较大变化,未出现转移现象。无效:患者通过治疗后,病灶出现转移、部分的患者死亡。有效性=(显效+稳定)/人数×100%。(2)通过eSCa对患者自护能力情况进行评价,自我护理能力主要分为护理技能、责任感、概念、健康知识四个方面的评估,每个指标的评估分数为1~10分,分数越高表示此项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数据经excel录入后,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采用组间比较方式进行,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整体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整体康复情况对比例

2.2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分,x¯±s) 

3讨论宫颈癌作为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对于女性患者生理、精神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5]。目前针对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方法,通过手术方式患者康复效果受到患者自身差异化影响,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就患者手术后康复效果及自我护理能力改善进行研究。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对宫颈癌患者的康复效果、自我护理技能等具有积极的作用,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结果(p<0.05)。聚焦解决模式在临床上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方式,能够充分地调动患者及医院的相关资源,让患者主动地参与到自我护理过程中,大大改善了患者疾病的康复效果,而且对于患者在手术完成后所出现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关资料显示[6,7],聚焦解决模式一方面可以基于思维进行目标构建;同时也可以通过个体对于问题的描述构建目标资源,以问题为导向大大提升了护理效果。张小娟[8]在有关研究当中提出,观察组患者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对宫颈癌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改善效果,从SDS、SaS评分状况上相比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故聚焦解决模式有较强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从宫颈癌患者康复效果及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来看,实施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其指标情况,未来具有一定的推广及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孙盼盼,张娴,李琼琼,等.聚焦解决模式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病耻感及家庭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2):44-47.

[2]刘蓉.聚焦解决模式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2):40-42.

[3]刘芳.聚焦解决模式运用于宫颈癌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方法及效果评价[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6):169-170.

[4]杨素芬.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6:20-22.

[5]高娜,张丽丽.聚焦解决模式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3):348-351.

[6]王华,刘华,李玉立.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在宫颈癌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心理危机的应用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1):104-106.

康复护理目标篇4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计划单Harris评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完善,目前人工关节置换已成为一项比较可靠而成熟的技术。但由于术后的康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治疗效果,往往不能达到术前期待的手术疗效[1]。有学者认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方法[2]。以往我们采用健康教育、术后指导的方法进行患者的康复训练,存在患者容易忘记、主动性不强、护士因为工作忙减少程序等缺陷,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将自行设计的康复护理计划单应用于4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收效显著,现将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6月—2006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4479岁,平均65.6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4例,股骨头无菌坏死36例,其他病损10例;骨水泥固定44例,非骨水泥固定36例;住院时间最短16天,最长30天。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1042分,平均32.8分。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无严重脑血管意外、肿瘤、精神异常等不能配合锻炼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说明锻炼目的及意义,同意者列入本范围。资料收集、计划、评估及实施人员均接受正规培训。将80例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术前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术前练习床上排便,交待注意事项,心理健康指导;术后当日保持患肢外展20°25°中立位,指导患者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锻炼;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三点支撑引体抬臀锻炼、卧床期间有效的咳嗽及扩胸运动。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照康复护理计划单给予有计划地康复锻炼。①计划实施之前给予心理康复以增强信心,对每个患者说明锻炼的目的、意义、对术后功能恢复有何影响等,使其积极配合。②在患者乐意接受的情况下将每个锻炼的动作、方法示范给患者,并将每个动作绘制成图谱以多媒体的形式帮助患者掌握要领。③将计划单的锻炼内容教给患者或家属,以提醒患者复习,防止患者因年龄大记忆差忘记锻炼方法,并说明锻炼的开始时间、次数、每个动作的注意事项等。康复护理计划单内容见表1。表1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计划单

**下床前先将床头摇高45°60°练习坐位,每日35次,每次2030min,以减少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扶拐行走时,患腿由不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行走时间。

1.2.3效果评定观察对比2组并发症及术后功能康复情况。并发症的观察从术后至复查。采用Harris评价标准[3]对术后功能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日常活动能力和步态占47分,疼痛占44分,关节活动占5分,关节无畸形占4分,共10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低于70分为差。出院6个月后来院复查,由专业人员进行效果评定。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表22组患者并发症及发生率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疗效2组患者按照Harris标准进行髋关节的功能评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2组患者6个月后疗效比较

3讨论

骨科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康复护理是骨科术后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术后不进行积极的康复,将产生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如:关节僵硬、韧带挛缩、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感染等,造成新的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手术的预期效果,给患者和家庭都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积极正确的康复锻炼能有效地改善和增进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及关节的稳定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机体抵抗力、恢复日常生活的协调性,尽早恢复满意的肢体和全身功能,同时也能有效地克服患者的依赖心理,促进心理康复。在护理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的、系统的、针对性的进行康复护理,能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效果及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就目前我国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康复条件来看,专业治疗人员严重不足,有专门的康复治疗师进行一对一康复锻炼的单位不多。护士参与康复锻炼是有效解决骨科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由于护理人员护理任务重,往往仅限于手术前后指导及健康教育,很少能有时间一对一地参与患者康复,患者只是被动的接受一些指导,目标不明确,锻炼的次数、力度、时间不到位,容易忘记,不能坚持,达不到目的。

orem认为个人应对其健康有关的自我护理负责,护理是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个人自护能力提高后其健康水平和生活自我满足感就高;其原则是不要强迫患者接受附加的东西,而是满足患者的需要,尊重其能力和决策,努力提高其行为能力,在患者不能提供自理需要时,护士确定患者的活动并参与患者的活动[4]。康复护理计划单的应用正是以自理模式的康复护理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了自理模式在康复护理中的作用。

本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康复护理计划单,将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示范给患者,使其掌握方法、技巧,自觉主动地参与锻炼,调动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行为能力,真正达到了康复目的。计划单的内容是护士与患者共同制定并教给患者或家属,因为患者每天有计划任务和目标,锻炼的积极性较高,所以观察组所有患者基本上都能按计划执行;护士因为要按照计划单完成康复锻炼内容,其责任心增强,真正达到了参与的效果和目的,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参与模式。

目前,临床上年轻护士多,接受过康复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太少,为了患者术后康复,培养护理人员的康复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自强,苏佳灿,张春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及功能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238-3239.

[2]Longwt,DorrLD,HealyB,etal.Functionalrecoveryofnoncementedtotalhiparthroplasty[J].ClinorthopRelatRes,1993,288(4):73-77.

康复护理目标篇5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卒中康复

中图分类号: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092-02

脑卒中(脑出血、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病。致残率高达70%~80%①全国每年有130~150万新发患者②,其中15%生活完全不能自理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神经受损导致运动障碍,其康复效果主要取决于康复时间,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在损伤后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重新组织能力,即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可塑性,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训练得到恢复,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防止肢体挛缩,减少肌内挛缩。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现将脑卒中康复护理综述如下:

1康复目标

在临床护理中,预防第二次脑卒中及偏瘫患者并发症和废用综合症的发生,是康复护理的关键,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对病残肢体功能的矫正,强化残存功能训练,是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加强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理程度是康复护理最终目标。

2康复护理的内容

2.1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

据报道,脑卒中患者约75%伴有语言障碍④,通过语言训练可提高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因此对失语症患者进行语言康复非常重要,语言康复训练越早越好,首先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的运动训练,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对于发音训练,一般先从单音、双音节逐步过渡到句子。交流时要有耐心,给患者足够时间回答。必要时可借助图片、新闻报道进行辅助训练,每天1~2次,每次30~40分钟。

2.2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尽量让患者做主动运动,使患者手指利用日常用品,如球、杯子等练习时,抓、捏和握等动作,也可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的方法,每次运动量以患者能耐受为限④。注重患肢的按摩,定时更换,注意保持患肢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开始训练时,可在患侧加以保护或给予一定帮助,以后逐步让患者独立完成。另外,针炙、推拿、按摩等传统中医方法,对脑卒中的康复有不可否认的效果,已被国内外广大患者接受。治疗六周后有明显

改善,表明对于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3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3.1护患互动

护理干预并不代表护士一个人参与,应要求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制定康复计划,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⑤,保证康复计划顺利实施。

3.2保证安全

康复训练时,安全第一,要防止坠床,避免关节损伤受压,步行时,更要强化安全意识,要有专人在患肢保护,防止摔伤引起二次损伤,训练中注重训练环境和患者耐受力。

综上所述,目前脑卒中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已得到共识,但在实施中存在很大随意性,护理的干预也会出现片面性,有时会出现注重瘫痪肢体的运动康复,而忽视了心理和语言方面的治疗,今后应更多的与治疗师、语言师等开展协作合同,制定完整、连续的康复计划,使患者得到规范化、系统化的康复护理,减少远期的并发症,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洪忠、许建鹏.实用中西医结合偏瘫康复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70.

[2]冯正仪.内科护理学[m]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69.

[3]司惠芳、郑建琴、吴海燕.实施康复“三阶段训练法”预防脑卒中后“二次损伤”[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12.

康复护理目标篇6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卒中;健康教育

临床路径是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指定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确保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服务[1]。临床护理路径被广泛应用于规范护理行为,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增加患者满意度。它由病人统一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同时也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临床路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其作用已得到共识[2]为探讨脑卒中患者最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我院20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200例脑卒中患者。入组标准:(1)入院时经mRi或Ct确诊为脑卒中并意识清醒交流合作;(2)患者能独立或与家属共同完成健康教育,且住院时间不少于13天的脑卒中患者。符合上述标准,每组各10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即常规教育法,除了出入院教育外,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随机教育。实验组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制定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图,并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指导。整个实施过程由临床路径组长,护士长,责任护士共同完成,有责任护士具体负责根据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估,在路径上对已执行的内容打勾、并签名。护士长每天抽查1~2份标准模式表,检查护士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每周组织1次健康教育讨论会,分析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寻找对策,学习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以促进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患者出院时,标准模式表统一收存,以备总结和分析,并鼓励患者将本人的健康教育标准模式表复印一份带回家,以指导家中自我护理。

1.3评价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进行调查评价,并于患者出院4周后进行回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时对患者家属进行考核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0个项目如: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药物知识、饮食原则、功能锻炼、危险因素、心理护理、预防措施及护理要点,每项1分,8分以上为优,6分以下为差,其余为良。满意度内容包括对健康教育过程的满意;对护士服务过程的满意;对健康教育效果的满意;对护士讲授能力的满意等。此测试在出院前一天进行,测试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参与率达100%。经统计学分析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差别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患者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见表2

2.2比较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2

2.3于患者出院4周后对其进行回访,比较患者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见表3

3讨论

3.1临床护理路径改变了传统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传统的护理方法是按照医嘱进行护理,目标不够明确,会因为护士资历、学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而给患者的健康教育带来不良效果[3]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使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临床护理路径有严格的时间框,可使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性、有预见性、针对性,使每位患者都能够得到规范的、连续的、完整的健康教育。也可使患者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在出院时对自身情况更加了解,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以促进疾病尽早康复。

3.2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与患者缺乏交流是常见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加强交流也是常常被护理人员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应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士经常向患者讲解与疾病有关的问题和内容,增加护士与患者交流的机会,密切了护患关系,由过去的被动沟通变为主动沟通,使患者及家属建立了良好的遵医行为,并能积极参与到医疗过程中,使各项治疗、护理计划得以有效实施,并有效地预防了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护理工作任务,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3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

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患者康复治疗当中。本研究显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其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是因为临床路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更直观、具体、易学;其次是对重点知识反复强调,加深了他们的印象。受过临床路径健康教育的患者及家属参与到整个治疗护理和康复过程,可以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增加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有报道[4]认为良好的心理护理可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对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几点都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了相关更多的医疗护理和康复的知识信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满意度,增进临床路径在康复患者中的管理效应。

3.4通过临床路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充分了解脑卒中的基本知识,逐步掌握健康教育的力度,增强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培养专科护士,提高护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利于督促护士履行职责和减少护理差错,同时也延伸了护理范围、促进护理事业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郎黎微,葛啸天,杨希琴,等.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684—686.

[2]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康复护理目标篇7

[关键词]脑卒中;临床路径;aDL;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81-02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s,Cnp)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1]。

我国脑卒中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发病率为(109.7~217.0)/10万,死亡率为(116.0~141.8)/10万。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致死率缓慢地持续下降,从而使存在躯体障碍的幸存者增加。幸存者中约有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2],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3]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地在社区中生活所必须进行的一系列基本活动。康复护士运用所学的康复知识按照Cnp标准化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提供帮助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有效护理服务,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1~10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男34例,女19例,平均年龄68.2岁;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人员培训。组织科室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路径的概念、目的、特点及应用。

1.2.2临床护理路径方案的制订。对患者进行评估,针对进食、转移、修饰、入厕、穿衣、大小便控制等的评估结果进行日程康复训练计划表,让患者了解自己的康复计划,主动参与aDL训练。

1.2.3实施方法。两组均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验组根据科室统一制订的护理路径(表1)进行护理。护士必须按照当日护理路径的内容观察、分析康复进度,实施相应的康复训练内容,根据康复的不同阶段向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等。护士长随机进行检查评价。

1.3评价标准

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4]。

表1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护理路径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康复护理路径,增加了脑卒中患者康复知识和满意度

在实施护理路径中,护士按照路径计划表预定的内容实施,健康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患者和家属住院期间掌握了相关康复知识、训练方法,从而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2康复护理路径,提升了康复训练有效率

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在急性期介入临床,并保持连续性,明确康复的目的及重要性,在康复护士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显著提高了康复效果。

3.3康复护理路径,指导和协调了护理工作,提高了护士素质

护理工作必须沿路径内容进行,由康复护士负责具体落实。每日的工作重点和内容随病情发展而不同,可使其有预见、有计划地工作。护理路径对低年资护士指导性更强,使她们很快投入工作,促进了她们学习专科知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5]。

3.4康复护理路径,提高了患者的参与意识

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明确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能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增强了自我康复护理意识和能力。

临床护理路径是护士与医生及其他人员共同合作,以提供最恰当的有序性和时间性的照护路线,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照护计划[6]。康复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能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尽早开始针对aDL能力的评定和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对脑卒中的康复,不能只注重于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他们的生存时间、生存率,还应注重患者aDL能力的评估和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康复护理临床路径的早期介入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雪丽霜.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549.

[2]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536.

[3]缪鸿石,南登昆.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33.

[4]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4.

[5]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

康复护理目标篇8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经入院确诊治疗后,实施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患者。观察组患者60例,年龄36~81岁,男38例,女22例;其中心绞痛32例,心肌梗死后21例,无症状心肌缺血7例。对照组60例为同期住院后未能实施康复护理患者。经随机抽查问卷收集资料,两组基本资料与住院治疗方式无显著性差异。

实施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措施: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训练与护理;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饮食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等级划分:将生活质量分为3个方面12个小项,具体内容:①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社会适应、社会支持、工作情况、娱乐活动;②日常生活能力:睡眠与休息、生活自理、家务处理、日常活动;③精神状态:心理状态、脾气性格、抑郁或焦虑障碍,记忆力、注意力。达到其中9~12项正常为好,5~8项正常为中,4项以下正常为差。

对冠心病基本知识了解程度的判断:根据患者对饮食、高血脂、吸烟、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过重、高血压、遗传、缺乏运动、情绪变化、服药知识等方面的情况,掌握9~12项为基本了解,5~8项为部分了解,4项以下为了解甚少。

结果

经过对6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使患者增强了配合治疗的信心和重新生活的勇气,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减少,使患者掌握并配合了规范的冠心病康复护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讨论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概念及内容: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目标,在发病初期紧密配合康复医师进行完整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和各种专业护理技术。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3个阶段的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康复护理措施以医疗康复训练为主,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饮食调理、高压氧、体外反搏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措施,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心理护理,并且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冠心病康复治疗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1],即住院阶段、家庭自行康复阶段、返院复评阶段。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个人生活(如洗脸)、床上进餐、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等。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使平均住院时间由传统治疗护理的48天下降至20天。家庭自行康复阶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针对出院早期患者,在家自行康复锻练60~90天,通过随访进行指导;另一部分是出院后持续康复锻练6~9个月,主要目的是使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变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护士应根据每位患者病情及个人特点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适的运动程序。返院复评阶段,主要进行康复指标评价,根据每位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修正运动处方,继续康复治疗,还可让患者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治疗方法。阶段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记录患者康复治疗的具体执行情况,评价并提高康复效果,帮助患者修订运动方案,教会患者自我健康维护的方法等。

康复训练与护理: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呼吸训练、室内外步行训练、柔韧性训练、作业训练、医疗体操、气功等[2~3]。急性心肌梗死经救治生存的运动训练可增加转患者的体力活动量,改善精神及社会功能、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并能降低由于再次栓塞所致继发死亡的危险性。

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是动机强烈、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常表现为不耐烦。逢锦波等在研究中大致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为两类:①紧张型:患者表现为恐惧心理、焦虑不安、情绪急躁、精神高度紧张;②松弛型:多见于对疾病缺乏认识而较年轻者,患者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认或缩小自己的病态感觉或体验。对于前者,在安慰、鼓励的同时向患者强调大多数情况下冠心病是可以控制的,以使患者得到心理支持;对于松弛型患者的教育提高警惕,重视预防和治疗,指导、加速患者角色的适应[4]。

饮食的康复护理: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坚持以低盐、低脂为原则,心功能差的患者饮食中摄入食盐量≤2g/日,禁食咸菜、油条、酱等含盐多的食物,护士应该从感观上增加患者的食欲,如将各种颜色的蔬菜搭配或菜中加少许香油,让患者逐渐适应,并告知患者摄盐过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由于摄盐过多导致患者的饮水,加重代谢负担,大量水潴留易引起水肿,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脂肪摄入不应超过3g/日,摄入脂肪过多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如何传授预防保健知识,教会患者正确的康复训练以及日常生活饮食、休息等注意事项,是护理工作应重视的问题。护士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时,提供的知识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骆柳丽[5]提出了3种教育方法:①计划性教育:护士按典型的教育制定教育方案,有计划地对患者实施宣教,这种方式适用住院时间较长者;②针对性教育:即针对患者的某种心态,护士给予有效指导,这是多数患者较为喜欢的方法;③问答式教育:即护士积累一些科普资料事理成册,让患者阅读并提出问题,由护士给予解答,这是文化层次较高患者比较适宜的方法。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是目前心脏病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从理论到实践要求护理具备丰富的冠心病学、心理学、健康教育学等知识;通过本研究观察发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以后,极大地增强了患者的信心和勇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经过规范合理的康复护理后,也减少了冠心病患者再次住院次数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蔡晓莲,廖建梅.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整体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康复,2001,5(9):129.

2梁英怡.冠心病的社区康复[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12):35-36.

3庞妙玲,陈爱,袁小玲.实施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探讨[J].河北医学,2004,10(7):638-640.

康复护理目标篇9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6-03--02

胃癌是临床高发恶性肿瘤,目前治疗胃癌的方法较多,其中手术是首选治疗手段,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具有显著效果,被列为首选术式[1]。虽然腹腔镜较传统开放手术在创伤、并发症、术后恢复等方面均有显著改观,不过作为有创治疗方式,围手术期仍需要科学的护理干预,方能保证患者有效康复,提高手术效果[2]。本研究分析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价值,旨在探索最佳的护理方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从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择期收治的胃癌患者72例,在随机数字法下将之均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47~75岁,平均(57.4±3.9)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5~74岁,平均(57.1±4.2)岁。纳入标准:①经过螺旋Ct、mRi、病理活检等方式确诊为胃癌;②自愿参与,知情同意;③无远处转移、大出血、穿孔或幽门梗阻等情况。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等脏器疾病;②血液系统疾病;③自身免疫系统疾病;④恶液质。两组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术前予以患者常规健康宣教,并指导禁食禁饮,麻醉实施前防治胃管、尿管,术后出现肠鸣音后开始饮水,通气后开始留置饮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将胃管和尿管在一天后拔除,三天后将引流管拔除。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干预:①术前予以患者详细的健康宣教后同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以减轻心理问题带来的应激反应,稳定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态,并改进常规肠道准备,改变术前禁食禁饮具体时间。②围手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体温等体征,保持患者体温正常,予以留置尿管,输液前将所输液体增温。③术后指导患者早期饮食和活动,并对患者病情进行全程监护,监控手术切口、引流管情况,避免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引流管折压等情况发生,同时定期护理患者切口,保持切口位置清洁干燥,适时拔除引流管。④指导患者术后锻炼,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锻炼恢复方案,锻炼量及时间应遵循由少至多、由短至长的原则。

1.3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护理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记录;②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包括感染、吻合口瘘等,同时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护理态度、护理专业度等评价条目,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检验。p

2结果

2.1两组相关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

3讨论

胃癌在我国各类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其发生主要于环境饮食、遗传、癌前病变等因素有关,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饮食习惯不断变化,胃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治疗胃癌主要采取腹腔镜根治术,不过手术具有一定创伤,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解决影响患者恢复的各个因素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关键[3]。

康复护理目标篇10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颈髓;损伤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c)-111-02

theeffectofearlyrehabilitationnursingonthequalityofthecervicalcordinjurypatients'life

LianGYumei,DUJiwei

(Departmentoforthopedics,theaffiliatedHospitalofGuangdongmedicalCollege,Zhanjiang524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theearlyrehabilitationnursingontheonthequalityofthecervicalcordinjurypatients'slife.methods:42casesofcervicalcordinjurypatientswereselectedofourin-patientdepartmentfromJanuary2004toJanuary2009.allthepatientswereintroducedearlyrehabilitationnursingmearsures,andthetreatmentresultswereobserved.Results:aftertreatedwithearlyrehabilitationnursing,theaSiascore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pretreatment(p

[Keywords]early;Rehabilitationnursing;Cervicalcord;injury

颈髓损伤临床较为常见,该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脊髓功能恢复较难。除了积极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外,早期康复护理在促进颈髓损伤患者功能的恢复,以及改善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4年1月~2009年1月间笔者对42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颈髓损伤患者42例,所有均经Ct/mRi等确诊。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18~60岁,平均(38.56±2.24)岁。损伤原因:车祸20例,高处坠落伤19例,肿瘤及其他3例。完全损伤19例,不完全损伤23例。损伤节段:C5损伤11例,C6损伤16例,C7损伤15例;按aSia2000标准[1]颈髓损伤a级18例,B级14例,C级5例级,D级5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病情行减压加固定手术治疗,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如下:①一般康复护理:包括正确摆放肢置,床上关节活动度、肌力、呼吸功能、膀胱功能、肠道功能、床上变换训练等。②肌力训练:包括深呼吸、双手捏皮球、上肢运动、举沙袋、抬头、挺胸、抬腿、翻身、坐起、坐撑等。③膀胱功能的训练:从留置导尿管依次到间歇导尿、自主排尿或反射性排尿训练。④排便功能训练:由治疗师按照操作规程刺激患者肛周,进而用食指和中指伸入内进行轻柔的刺激。⑤轮椅训练:根据脊髓损伤平面和程度分别设定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进食与穿衣、斜床站立、梳洗、写字、打字等训练。⑥行走训练:借助平行双杠由屈髋到直立位,以后改为扶拐练习步法行走。

1.3效果评定标准

①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2]:分为运动和感觉两部分,运动评定上下肢10块肌肉,分别是屈肘肌(C5)、伸腕肌(C6)、伸肘肌(C7)、屈指肌(C8)、小指展肌(th1)、屈髋肌(L2)、伸膝肌(L3)、踝背屈肌(L4)、拇长伸肌(L5)、踝踱屈肌(S1),按照Lovett肌力标准(0~5级)评分,总分100分;感觉评定为皮节的痛觉和触觉,按0、1、2共3级评分,痛觉共112分,触觉共112分。②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aDL、功能独立性评定(Fim)[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康复护理前后aSia评分比较

本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后aSia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康复护理前后aSia评分比较(分)

与护理前比较,*p

2.2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和Fim比较

本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后Barthel指数、Fim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和Fim评定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p

2.3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组患者肌肉萎缩5例,腹部感染1例,皮肤压疮1例,其他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

3讨论

颈髓损伤为一种后果十分严重的创伤,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公认的观点。该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脊髓功能恢复较难,可遗留较重残疾,对患者身心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治疗成为常用的手段之一,手术可获得有效减压,稳定脊柱,为损伤脊髓节段创造脊髓有利的恢复条件,及防止脊髓的继发性损伤。此外,系统、规范、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在促进颈髓损伤患者功能的恢复以及改善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受到目前临床的普遍关注。

文献报道本脊髓损伤合并四肢瘫患者,在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下,其日常生活的处理能力可显著提高,认为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残存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其不同程度地达到生活自理,对其回归家庭与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4-5]。本组42例患者经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干预后,患者的aSia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关骅,陈学明.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类标准(2000年修订)[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3):164.

[2]manyardFm,BrackenmB,CreaseyG,etal.internationalstandardedsforneurologicalandfunctionalclassificationofspinalcordinjurypatients[J].SpinalCord,1997,35:266-27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上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63-94.

[4]唐瑛.颈髓损伤并四肢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50-2152.

[5]罗治安,李福胜,吴大为,等.康复对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