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配音的发声技巧十篇配音的发声技巧十篇

配音的发声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8:29

配音的发声技巧篇1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乐技巧;呼吸;发声;共鸣

1声乐演唱及技巧的内在关系

声乐是嗓音、曲调、语言的完美融合,它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声乐的探索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过日常演唱者的刻苦发声训练逐渐建立其模式化的声乐演唱体系。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声乐演唱在音乐教育中也有了新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发声的科学化指导,对相关技能的全方位掌握,无论是对声音还是站姿、咬文嚼字都有着系统化的训练模式,从而在声乐演唱训练的基础上使得学生产生音乐的共鸣,达到富有感染力的演唱效果。

声乐演唱讲求技巧,如何运用正确的姿势,如何保证气息的支持,如何让声音自然圆润,如何更富有渲染力的表达歌曲等等,都要依靠声乐演唱技巧得以实现。声乐演唱技巧包括发声技巧、肢体语言表达技巧、共鸣腔使用技巧、咬字技巧等等。发声技巧的关键在于气息的运用,唱歌时,气息畅通无阻,才能将声音似喇叭般高低自由收放,得到圆润、松垮、通畅、宽衡的声音效果。肢体语言表达技巧是指通过肢体动作,配合歌词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演唱者的心声,除此之外,适当的肢体动作也可以确保演唱者畅通的呼吸,使整个演唱过程锦上添花。共鸣腔使用技巧是声乐演唱的基本技巧,包括咽喉、口腔、鼻腔、胸腔,通过四腔的协调一致影响声音的共鸣,从而引导或牵制声音的变化。咬字技巧主要运用在对歌词的阐释,通过掌握每一个字发音的规律及腔调,分析并运用到演唱中去,通过对咬字适当的夸张或缩略来配合不同的曲风,从而加强音乐的感染力。

声乐演唱的过程也是声乐技巧运用的过程,声乐技巧作为声乐演唱的辅助工具,对于音乐的演唱及内在情感的表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声乐强调的是演唱,演唱即是声和情感的外在表达。为了更好的阐释声和情感在音乐中的融合,需要声乐技巧予以辅助,通过坚持不断地发声练习和肢体表达练习来达到最终的演唱效果。除了互通的内在联系外,声乐演唱及其技巧还有共通之处,即声音的共鸣。歌唱的动力在于气息,气息又贯穿声乐演唱技巧始终,无论是发声练习还是咬字技巧及肢体表达技巧练习,其都为“气息”所服务。在气息提供演唱动力的基础上,气息又帮助演唱者更好地阐释歌曲,表达歌曲。在音乐教学中,老师会充分利用声乐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再由学生的悟性感知声乐,表达声乐。在领悟中,需要学生以积极地心态感知声乐演唱及技巧二者的联系,在技巧的辅助下将音乐完美的表达。

2呼吸训练

呼吸为声乐演唱提供“支持”,这种支持是一种自然的唱歌状态,即讲求气息的平稳通畅,从而推动声的发生,当然这种自然流畅的气息需要不断的气息训练加以强化,使得声音避免僵死和堵死的情况发生,声音在气息的推动下自然的形成“通”、“松”、“空”的特点。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呼吸训练作为基础训练,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教学作用。古语说的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训练帮助声音正确的震动,随着不同振动频率、振幅使得声音有高有低,音色各异,在气息的支持下,完成整首歌的演唱。当然气息不仅仅对声音有着支持作用,还有着渲染作用。气息的渲染作用主要表现在“饱满性”上,即随着喉咙的打开,气息的通畅流淌,使得整个上半肢腔体得以扩大,在充足的空间内,产生“共鸣”。因此呼吸训练不仅决定着音色、音调,也决定着共鸣体的渲染作用。打好“气息”的坚实基础是声乐练习的第一步。

3发声练习

发声训练是声乐演唱训练的基本形式,即提炼出歌曲的基本曲调及动机、乐句,配合母音、音节,根据对不同音域的选择,在一定的音域内做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的练唱。正确的发声往往配合横膈膜控制呼吸法,在喉头的位置确定下,使得声与气息密切配合,无论是低音还是高音,无论是美声还是通俗,在喉部器官稳定的基础上配合声、气的调节都能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发声训练的另一大目的是为了调节共鸣腔体的使用,通过头和胸的控制扩张共鸣腔,在共鸣腔扩张的同时美化发声。训练中,老师往往会帮助学生做声区划分,注重学生呼吸、共鸣腔体的紧密配合,从而达到发声练习的最高效果。在发声练习中,通常选择a、e、i、o、u五个原音作为基础母音,从最易发声、最自然动听的母音练习开始,逐渐引导学生正确的发音,提高声乐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4共鸣腔体的运用

在呼吸训练中我们提到过,共鸣使得声音更有渲染力,更具饱满性,没有共鸣,声音失去艺术特点,由此可见共鸣的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人体的共鸣腔包括胸腔、口腔、头腔,在歌唱中,由于曲调的不一,演唱形式的各异,咬文吐字的具体化,使得共鸣腔在演唱中的使用比例不同。通常来说,低音更多的使用胸腔,因此在低音域练习中,会注意胸腔发声练习,胸腔共鸣的关键在于保持声音的松弛,切莫用胸腔共鸣压迫喉咙。中音则适用于口腔共鸣,口腔共鸣是声音的直接共鸣区域,声音由喉咙发出后、口腔保持自然打开状、下颚自然放下,在需要时可以稍稍后拉,上颚保持上提感,在烟、喉自然松开的情况下,配合牙齿、唇部、舌获得更好地口腔共鸣效果。头腔共鸣主要应用在高音发声,头腔共鸣的最大特点在于声音的明亮、辉煌,富有穿透力。头腔共鸣不仅决定着音色,更决定着音质,练习时,老师通常会教导学生以闭口打哈欠状,双唇微闭,留宽气息通道,从而使得声音上提,以眉心震动为目标,集中声音的明亮,配合呼吸点、共鸣点、发声点,取得丰富,富有光彩的发音效果。

5歌唱语言及其表达

声乐不仅是对旋律的表达,也是对语言的表达过程。歌唱艺术以唱腔为基础,搭配语言,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追捧和热爱。如何才能充分表达歌唱语言,首先从咬字说起,歌唱时的咬字不同于说白话时的咬字,讲求呼吸的支持,根据音域和音质的要求达到不同的共鸣。吐字同样以气息为动力,以口腔为发声源,在吐字中我们既要考虑口腔的打开状态,找到共鸣点,又要确保呼吸的支持,咬准字的发音,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保持正确的吐字效果。最后要提的是收尾,恰当的收尾做到承上启下的歌唱作用,不仅为下一句发音打好铺垫,更保障了整首歌的自然流畅的表露。

6结语

通过对声乐演唱及技巧的探索中我们发现,声乐技巧为声乐演唱提供了保障,使得声乐演唱更完美、细腻。此外声乐的各个技巧间又相辅相成,穿插其中,无论是共鸣还是发声还是气息支持,都成为声乐演唱艺术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杨思思.浅谈声乐演唱中呼吸的运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配音的发声技巧篇2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配音;技巧;情感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092-02

一、引言

电视纪录片,作为影视门类的一种,是兼具可观可听双重优势的声画结合的视听艺术。在当下主流的“画面+解说”纪录片样式中,配音解说在传达信息、连接画面、表达情感、渲染氛围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这种“格里尔逊式”纪录片的风行,根据解说词进行的纪录片配音的地位开始逐渐上升,并且逐渐成为纪录片篇章结构中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的纪录片和不同播讲者的个人风格,纪录片的配音风格各种各样,播讲者的配音技巧显得尤为重要。下文将结合山西省吉县旅游风景区的宣传片《黄河明珠》,来分析电视纪录片配音在传播过程中的技巧等。

二、电视纪录片的概述

电视纪录片是用电视摄制的手法,真实、艺术地再现和表现现实生活、自然景物和历史事件,以及创作者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以展示真实为本质,不虚构情节、不用演员扮演、不任意改换地点环境、不变更生活进程的展示,引发人们思考。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记录片的性质。中国记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军山》,最早的一些镜头,包括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片段和历史人物李鸿章等,是由外国摄影师拍摄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的纪录片作品层出不穷,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话说长江》、《再说长江》系列,在中国纪录片史上地位极其重要。为拍摄《再说长江》这部纪录片,中央电视台开展了中国电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记录长江行动,并且用高清摄像机记录了当年《话说长江》限于技术问题而没能拍摄到的长江源。这一33集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力求用真人、实事来表述长江的现状与历史性的变化,揭示出一个更广阔、更鲜活、更生动也更耐人寻味的新时代的新长江。

而近几年内,不得不提起的一部纪录片便是《舌尖上的中国》了。《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一部纪录片如火如荼的热播引发人们的思考,它普通但触动心灵、简单但贴近大众、自然但凸显文化,并且运用微博大力推广,使得这部纪录片如此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舌尖》的成功,为纪录片产业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标杆,也为纪录片产业打开了一个窗口。

三、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外部表达技巧

(一)声音是表达的渠道,表达技巧突出感彩

在配音工作的一开始,选择解说者时会考虑解说者的声音音色是否适合本片。音色是难以改变的,但是不同风格的纪录片,需要不同风格的音色。柔弱、甜美的声音和苍劲、浑厚的声音各有所用。

抛开音色,表达技巧则是把死板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的精灵。表达技巧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由于纪录片题材和体裁的局限性,使得纪录片的语言表达空间很有限。纪录片旨在真实,有时为了客观、自然地陈述,淡薄感彩,在表达上,一味地平淡表述,少有重音、停连、语气。但是这种解说多少有些枯燥乏味,忽视真切感受,易产生视觉、听觉疲劳。而为了真切地表达纪录片的情感,需要根据画面来灵活地选择重音,该强调时必须强调。

纪录片的解说语言,大多是连少停多的,但是“停”有时候比“连”更能表现情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而何时停、何时连需要配合画面的节奏、视听效果和配乐的起伏。在大型纪录片《再说长江》的第一集开篇,在配音和配乐都没有进入的一开始,画面是一滴冰川凝水即将滴落,而此时从无声进入了水滴声,这声音虽不是长江浩瀚的波涛,但通过水滴揭示浩瀚的源头,然后伴着缓缓的《长江之歌》,配乐不断走向高潮,一个宏伟、浑厚的男声出现,简直绝妙。

(二)声画共同传播,配合是首要原则

从广播到电视的飞跃,就是听觉到视、听的进步,声画合一。电视纪录片作为一部影视作品,是声音和画面的多媒体传播,声音包括配音、配乐、同期声,这些因素综合成一部纪录片,共同表达一种精神,传播一项内容。单独的声音不能成为配音,所谓配音,“配”是一个重点,人声要配合画面流动的节奏、配乐的高低起伏、整部片子的节奏,才能完成一部完整的纪录片,传播纪录片所要表达的精神。

在《黄河明珠》中,配合磅礴的音乐、气势恢宏的电视画面出现在眼前:滔滔黄河水波涛汹涌,人声自然是高亢、沉着、热烈而紧凑的。这些则表现了吉县的浑厚历史、富饶资源以及发展强劲。

四、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内部情感把握

(一)准确把握基调,真实带动情绪

在配音中,播讲者要无限趋近于一个讲述者的身份,在尊重稿件内容和思想的前提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结合画面中的景、人、事情景再现,真听真看真感觉,以情带声,声随情动,饱含讲述、再现的欲望。只有播讲者相信了,受众才能够相信,并且感受到片子的魅力。

《黄河明珠》记录的是山西省著名旅游区吉县的概况,播讲者在解说的过程中要将自己置身其中,仿佛看得到世界唯一的黄色大瀑布壶口瀑布,要表现出它的雄浑壮丽;仿佛看得到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群柿子滩,呈现历史和现代的交融;仿佛看得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模范基地克难城,在历经了血雨腥风后,成为不朽的丰碑;仿佛尝得到屡获国际国内大奖、被誉为中华民果的吉县苹果,甘甜可口,沁人心脾;悠久的历史积淀,独特的景观资源,厚重的文化内涵,优美的生态环境,这些都要用声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而声音,本就是生动的,只要有真实的情感,那么就会造就完美的配音。

(二)树立对象感,预想视听感受

电视纪录片解说是面向广大受众的,因此我们在解说时就一定要感受到受众的存在,要把稿件的真实内容、具体情感尽量无损耗并且充分地传达,感知受众的存在,这便是对象感。

《黄河明珠》的受众是希望去观赏壶口瀑布的游客和不熟悉吉县的所有受众,所以在解说的时候,播讲者就要悉心、耐心,包含讲述欲望地把这里的情况讲给感兴趣的人们听,配合着画面,介绍这里的风土人情、发展态势。

配音的发声技巧篇3

关键词:钢琴教学左手弹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94-02

1钢琴弹奏左手技巧重要性

钢琴为多声部演奏的乐器,各个曲子均包括至少两个声部。因此,演奏者想弹出优美的音乐应注重声部的良好独立与优质配合。多声部的钢琴乐曲演奏需要两只手配合完成。较多钢琴乐曲作品中,均需要演奏者用右手完成主旋律的演奏,因此,演奏者往往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右手练习中,却忽略了左手声部的技巧锻炼。实际上钢琴演奏以及练习阶段中,左手弹奏技巧的训练尤为重要。左手承担着演绎伴奏声部的重要任务,虽然并非主旋律,却作为衬托主旋律的绿叶而必不可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动人的钢琴音符需要左手运用良好的弹奏技巧合理的烘托演奏气氛。一首完美的钢琴演奏作品,不仅要将主旋律音符演绎的恰到好处,伴奏声部也应处理适当,方能令其形成良好的衬托,否则即便是再好的主旋律也会变得淡然无味,不能满足人们丰富多彩的欣赏需求。古典奏鸣曲钢琴演奏作品,其左手伴奏旋律多应用固定音型,而主旋律则多为单音,也就是说主体依靠右手进行演奏。而为了凸显主旋律,则左手伴奏的音量会较主旋律弱一些。同时,左手需负责低音、弹奏转调以及和声变化。足以见得左手弹奏钢琴音乐的重要性。钢琴演奏逐步发展为浪漫乐派时期,其伴奏声部则在和声以及织体阶段均更为丰富,进行和弦的分解、琶音流动,均形成了对右手演奏的有效充实以及衬托。例如肖邦夜曲演奏曲之中明朗且平静的op9no2,谱例(见图1)。

左手伴奏需有效控制好适宜的音量,并需要演奏者清晰的演绎、准确的诠释,体现明了的方向性。该乐曲演奏左手弹奏需要掌握速度控制技巧,且应做到稳重、安静,方能为右手的弹奏烘托良好的气氛。由此可见,强化左手弹奏技巧的训练十分必要。

钢琴乐曲的演绎中,左手还承担着旋律声部的演奏,一旦旋律出现于左手负责的声部,钢琴演奏者便应有效的突出左手部分的弹奏,体现良好的应用技巧。例如《十一月在马车上》。

这首钢琴曲,由五十一小节,乐曲主题转入左手,需要演奏者强调左手声音,高声部应突出爽朗明快的演奏风格,而左手低声部则应形成共鸣的效应。要想达到这一演奏效果,需要掌握一定的左手演奏技巧。

钢琴乐曲中舞曲以及舞蹈性音乐,其节奏成为展现音乐题材的主体,因此应确保左手声部进行准确清晰的弹奏。例如小步舞曲,左手二拍弹奏应有效控制声音,确保第一拍稍微长,同时二三拍不应过于跳跃。圆舞曲演奏,左手二拍弹奏的第一拍为强拍,因此,应体现良好的弹性,后续两拍则应轻快,并体现一定的控制力。倘若在弹奏该类钢琴乐曲时,无法注重左手声部应有的韵律与节拍,便会影响演奏效果。

复调音乐属于重要的音乐内容之一,其并不进行主声部与辅声部的划分,也不包括旋律与伴奏。也就是说复调音乐各个声部同样重要,均具有独立存在必要性与自身线条。要想演绎好该类作品,便应弹好左右声部,其往往为演奏者应注重的难点以及重点环节。学生倘若仅注重右手训练,则无法达到良好的乐曲演奏效果。只有利用听觉、研究声部连接以及良好的配合,重视左手演奏技巧训练,克服左手演奏难点,促进左手与右手的有效配合,兼顾旋律线条的进展,方能提升演奏水平,演绎出优质、完美的复调音乐。

2钢琴演奏左手技巧相关问题

2.1左手欠缺灵活度

一般来讲,人们的右手手指会比左手更为灵活,主体原因在于生理与练习方面的双重影响。生理视角来看,人们的右手天生灵活,左手则较为笨拙。日常生活中,多数人则经常应用右手干活、写字、吃饭,因此令右手更易于左手接受大脑的命令,并完成的比左手好。同时,右手由于经常用力,因此,其手指与手臂体现了优于左手的力量优势。例如学生进行连奏练习,通常右手手指的抬高高于左手手指,左手则相对表现的软弱,欠缺力度。练习层面来讲,针对右手的技巧训练钢琴乐曲显著高于左手,在欠缺系统性训练的状况下,便呈现出了左手演绎技巧与能力的先天不足,较难与右手抗衡,为此如何做好双手弹奏技巧的有效平衡将成为一类难点问题。

2.2左手演奏应进一步强化歌唱性以及独立性

较多学生进行钢琴乐曲弹奏阶段中,右手演绎主旋律往往能较好完成,然而左手弹奏则会出现旋律弹得别扭、音乐不连贯、欠缺歌唱性以及感彩的问题。出现该状况,则学生往往进行左手的单独训练,即便如此也较难形成同右手相媲美的演奏效果。例如弹奏时,往往左手旋律处理过于生硬、跳音转换太快或较短,欠缺生命力,学生则过于顾及右手弹奏技巧,令左手旋律则被右手技术难度所引跑,欠缺连贯性以及良好的歌唱性。左手声部基本为伴奏声部,由于学生不够重视,将注意力多放于右手旋律,认为左手只需弱弹便可,不顾及伴奏声部自身应有的旋律以及和声走向,进而影响了乐曲的感染力以及生命力。左手弹奏虽需要弱于右手主旋律,然而其自身并非单个声部以及层次,做好左手弹奏的独立敏锐训练,令其具备良好的应变技能十分必要。例如肖邦夜曲左手声部在弱于主旋律的同时,不应将整体音乐弱弹,应合理将低音同和弦的具体层次、音量大小以及色彩有效划分,科学分析探究有效的左手弹奏方法,做好主旋律的优质配合,进而良好的服务于乐曲主题思想,展现完美的钢琴乐曲演绎。

3钢琴教学提升左手弹奏技巧科学策略

3.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左手技巧基础理论教学

学生练习左手弹奏技巧阶段中,应注重理论研究、联系实际,明晰如何弹、怎样弹,勤于思考锻炼。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弹奏原理的教学,令学生巩固理论依据,实现内涵升华。实际操作同理论学习研究均十分重要,操作可为研究理论提供具体分析对象,而理论研究则可为实践演绎、弹奏提供优质练习手段。为此,教师应做好亲身示范弹奏,深化讲解,令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性认识,进而在技巧练习阶段中能够独立的思考,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快速掌握左手弹奏技巧,促进实践及理论相结合。再者,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在依据教师讲授方式进行左手技巧练习阶段中,应引导学生阅读卓越钢琴家有关弹奏技巧的著作,令其掌握丰富的技巧应用策略,进而结合自身弹奏水平,汲取丰富经验,学会良好的弹奏方式,强化左手技巧水平。学生在左手弹奏中一旦遇到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引导,同时,鼓励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思索良好的应对技术难题策略,通过查阅书本寻找答案,积极和同学进行心得交流。应令学生明晰课堂并非演奏知识获取的单独途径,想丰富技能知识,应勤于思考,不应盲目训练,倘若漫无目标,再多的训练也毫无用处。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在弹奏练习阶段中应借助自身理解,发挥逻辑优势,通过用脑练习、理论武装头脑,提升学习时效性,有效补充学生学习钢琴年限有限、手指欠缺锻炼的不足之处。

3.2注重复调钢琴乐曲作品左手训练

复调钢琴音乐作品对于左手技巧的练习尤为重要,其中声部包含较多,音乐形象却相对单一,进而学生可专一进行手指训练,明晰主声部与辅声部具体层次,令音乐更为均匀、流畅,体现良好的横向感,避免多声部形成的混乱现象。在复调学习阶段中,还可令学生锻炼各个手指灵活度,提升操作力度以及良好的独立性。教师讲授复调作品练习阶段中,应辅助学生合理的转换思路,明晰复调同主调作品的实际区别,复调作品具备的特征与练习操作的主体要求。即不应将左手视为伴奏声部而单纯的进行弱弹处理,应令学生明晰复调音乐之中,声部并不包含主次区别,左手弹奏与右手应同等重要。弹奏练习中应正视左手的重要性,做好同右手的紧密配合、有效衔接。可引导学生多多练习巴赫二部创意乐曲,训练脑部以及手指。谱例(见图2)。

该乐曲由于两声部为更替交叉的出现,因此,可令学生在练习阶段中较易分清声部、明确主题,有目的进行训练。教学阶段中,应令学生明确双手的力量应保持一致相同,进而令两声部显现有效的呼应以及巧妙的对打。弹奏时,应引导学生良好控制各个手指弹奏力度、具体时值以及触键技巧。在学生较好的完成二声部复调音乐之后,教师可为学生设置相应的的复调作品,令其优质控制左手技巧,令各个声部强弱以及走向更加明确清晰,不应将两声部不加区分的混杂为一体,同时,不能令右手将左手声部盖过,应掌握好技巧与度。

3.3提升左手歌唱性演奏技巧

钢琴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左手的歌唱性演奏技巧。针对左手进行旋律演奏的内容较少,且由于左手存在先天灵活性不足的状况,令其演奏水准、对音量以及音色的整体控制性弱于右手。因此教师更应有目的、合理选择针对左手训练的钢琴作品,提升其歌唱性,令学生用左手演绎出柔韧有余、深沉感性、音色醇厚的乐曲效果。为提升左手弹奏的歌唱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良好的应对左手连奏问题。可在学生应用左手弹奏旋律阶段中,详细进行连奏效用的阐释,令学生掌握科学的弹奏处理方式,明晰如何应对旋律连奏及其与伴奏连奏的既定联系与内在差异。例如,在进行平湖秋月钢琴曲的弹奏中,左手演绎第一段内容的伴奏连奏以及第二段旋律连奏存在差异性。首段左手伴奏包括两部分,即低音以及中音声部。整体左手应利用连奏处理弹奏,低音部分应弹奏的低沉,延长声音的传输距离,营造好比岩石沉入湖水之中的音效。而中音部分则应处理的更为连贯,令声音好似较为遥远同时不能含混不清,应具备良好的起伏性,好比湖面之上形成的层层涟漪。弹奏力量要由始至终低于右手。弹奏第二段的乐曲旋律则变为左手,该时期其左手为连奏弹奏,而声音则更为清晰。因此,手指应体现良好的歌唱性,同时展现感情。学生弹奏该段落时,应注重利用手指肚进行键盘的触键,令其力量逐步沉入至钢琴,营造一种厚重、结实的演奏效果。

3.4优选训练左手弹奏技巧的教材

目前,我国钢琴教材中有关专门指导左手弹奏技巧的出版书籍相对较少,虽然如此,基本所有关于训练手指技巧的钢琴教材之中均包含一部分左手手指训练的钢琴曲目。为此,教师进行实践教学阶段中可依据学生自身特征以及缺陷,有目的为其选择一些适合的教学书籍与钢琴曲目对学生展开专项训练。例如,《哈农钢琴练指法》书籍便是针对手指弹奏技巧的钢琴书籍,通过讲解指导训练学生双手手指弹奏的灵活性、触键力量以及耐久性。同时为强化左手弹奏技巧的练习,教师在参照书籍讲解阶段中,应强调对学生的左手展开独立的讲解训练,还可在双手一同演奏时,令学生强弹左手,进而强化头脑对学生左手的有效控制。还有一本有关技巧训练的教材为《每日十二首钢琴技术练习》,其内容详实、观点独到、编写优秀,涵盖断奏、弹奏音阶、连奏、钢琴演奏双手更替交叉以及琶音等较多技能练习,同时还注重双手并重,由简单逐步加大难度、由浅入深,具有广泛良好的适用性。同时,书籍之中还配设了有关生活之中学生们熟悉的生动丰富的动作、形体插图,简单易懂,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效果。参照教材进行教学阶段中,教师应辅助引导学生明确左手处理的难点,实施细化练习,科学应对各个重要环节。当学生左手可全部胜任弹奏技术后则可令其进行双手合奏演练。再者,教师可优选涵盖五度以及八度音阶、六连音技巧以及分解和弦演绎技术的曲目,对学生展开专项教学训练。令其丰富左手技巧,更全面的汲取弹奏知识,提升综合演奏水平。

4结语

总之,钢琴教学是提升学生弹奏技巧,强化音乐理解力、鉴赏力,丰富艺术内涵的重要工作。要想演绎出一首充满情感、引起共鸣、获取听众认可的优美钢琴乐曲,不仅需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将主旋律处理的动听、美妙,同时,还应注重左手技巧的训练。为此,教师只有明晰左手技巧练习重要性,针对左手教学训练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策略,优选教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左手歌唱性弹奏技巧、注重基础理论教学,科学联系实际,引入复调钢琴乐曲作品的针对性训练,方能提升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学效果。令学生双手形成良好的配合,正确、到位的演绎钢琴音乐作品,进而实现素养内涵、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惠明.心理学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克服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J].北方音乐,2012(8):73.

[2]马莉,林昊.科学视野下的演奏艺术――读乔治・考切维斯基《钢琴演奏的艺术》[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1(9):90-91.

配音的发声技巧篇4

实践证明,许多影视片受到好评其中就有着播音员不可磨灭的功绩。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节目之所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毫无疑问是与赵忠祥的解说分不开的。本来是毫无人性可言的野生动物,却往往充满了“人情味”,这一方面是节目编导的创作意图,另一方面也是赵忠祥在配音解说上进行了很好的二度创作所带来的效果。著名的经典影片《魂断蓝桥》,这部永恒爱情经典加上刘广宁、乔榛的配音更具魅力,特别是刘广宁甜美圆润的声音令费雯丽的原声都黯然失色。好的配音解说往往升华了原片,使其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探讨电视片配音解说的二度创作的具体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外乎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分析原作 这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通过分析理解深入体会和感受,达到准确掌握语言含义,清晰把握语言链条,动真心,动真情,由衷地,发自内心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题。这里理解文稿是第一位的。一部专题片的解说词,往往倾注了创作者的大量心血,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可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配音人员如果没有很好的分析理解,就不能将其圆满地表达出来。同样,如果对解说词没有充分的分析理解,解说的二度创作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可能使原片得到升华,甚至无法使原片的内容,主题得到充分的表达。对于电视片来说,分析解说词首先就要分析主题,找到统帅全片的主线。同时要准确把握片子的思想脉搏。这两个方面是解说的二度创作中最基本的步骤,其它的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另外,还要对解说话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内在节奏等做全面分析。这样,才能使下一步的创作有的放矢。

确定基调 在电视片解说中,确定基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基调是指解说的基本感彩和份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片子的宣传效果和宣传力度。播音的基调,实际上是种态度――配音者的态度。态――状态:是积极的?消极的?赞成的?反对的?歌颂的?贬斥的等等。很多失败的解说,就是因为基调把握不准,不合适。确定解说的基调,首先要分析解说词的风格。一般来讲,二者是基本统一的。电视片的解说词风格多样,或庄重,或诙谐,或质朴,或华丽,或清新,或典雅,或细腻,或浑厚。解说的基调一般要与解说词的风格相统一。当然,依照解说词风格,确定解说基调只是一个方面,有许多影片只从解说词本身看不出风格所在,这要求配音解说对整部片子做全面分析,从片子类型中把握基调。比如《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是部史诗般的巨片方明,林如赋予该片解说以一种雄浑、宏大的基调,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上影厂配音演员李梓作风稳重,踏实,不显山,不露水,不张扬,好像也不是很会说话。但配出来的人物却很贴切。配《猜一猜谁来赴晚宴》时就像个老年知识妇女,配《叶塞尼亚》时就像个带着一股野性的吉普赛女郎,而配《啊,野麦岭》时就像个农村小丫头,她配的《音乐之声》中的玛利亚,原片的唱和李梓配的对白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好像就是李梓自己在那里又说又唱,非常精彩。

配音技巧的运用 这里所说的技巧,不外乎“停连”、“重音”、“语气”、“节奏”这四个方面。不论是何种类型的播音员最终都要通过“形之于声”的表达将播音员对原作的分析,对主题的把握,对基调的设计等等表现出来,对于电视片的解说来讲,二度创作的各个方面都要通过语音表达这一环节表现出来,它涉及的是播音技巧的运用。在电视片的解说中,播音员要根据不同的文字内容,对解说词的理解,采用不同的轻重缓急,不同的抑扬顿挫,使解说具有饱满的感彩。另外,有些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还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播音技巧,来增强解说效果。比如,赵忠祥解说《动物世界》节目时,就经常运用一些虚实相间的气声,来表现大自然的神秘。虹云老师是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播音指导,在中央电视台主持《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万里长城》、《伏尔加日记》等多部大型电视系列片,她配的《春江花月夜》轻重缓急,时而高亢,时而激昂,声音、节奏都处理的恰到好处。让人感觉到春江夜色的美丽和山河的壮美。我们在制作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许进才老师的课件《情感与人生》时,在介绍我国民间艺人瞎子阿丙时,在配音上努力揣摩作者的用意,仿佛在眼前看到一位长者,双目失明,手拄着拐杖还拿着把二胡,步履蹒跚走在小巷里。在配音的技巧上多采用气声,语调低沉、缓慢,随着情感的深入,语气如泣如诉,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主题思想。

配音的发声技巧篇5

关键词;即兴伴奏;技巧;和弦;音型;视奏能力;

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音乐。晟初人们所使用的音乐是没有规定好的曲谱,而是即兴的说唱、乐舞、演奏。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音乐由最初的随心所欲,发展到为了使其更加悦耳产生理论上、技术上的规定和约束。即兴伴奏就是建立在乐器演奏技巧、和声基础和演奏者创造力三者之上的。它是根据即定的歌曲旋律,在键盘上即兴弹奏出包括一定的和声与织体的伴奏声部。

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是手风琴伴奏形式中一种最实际、最常用、最快捷的演奏技能。它要求伴奏者将手风琴演奏技巧、键盘和声手法、作曲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在旋律的限制下,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瞬间的艺术再创作。它是一门集技艺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基础课。因此演奏者对键盘技能与作曲技法应用的高低好坏,对演奏水平能达到何种程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特征

歌曲手风琴即必伴奏由于事先毫无准备,好象“即兴发言”或“即兴演讲”。所以一般说来,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不大可能完全采用歌曲的伴奏谱所采用的那样复杂的表现手法与技巧,而更具有实用性、即时性、灵活性等特点。这就需要伴奏者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较好的键盘弹奏能力。

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手法的处理问题,还应从作品的内容和整体结构出发,经过精心的艺术构思。激情地将它表现出来。所以必须具备敏捷的创作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是音乐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虽以“伴”为主,但它与其伴奏对象共同塑造了一个完美的音乐形象。但是毕竟是“伴”,所以必须要注意以“伴”为主,不能“喧宾夺主”。

综上所述,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是手风琴艺术综合能力的反应。它不仅需要伴奏者具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手指能力、熟练掌握和声编配的理论知识,也将丰富的伴奏音型、织体及各种表现手法储存在大脑中。在键盘上正确的弹奏方法、设计合适的指法、在各常用调上移调弹奏等综合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二、歌曲手风琴伴奏的技能、技巧

手风琴既是一件和声性很强的乐器,同时也是一件富于歌唱性的乐器,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使其歌唱。你除了要有一双聪明灵巧的手和一个优秀的头脑,还要拥有坚实的基本练习基础。手型非常重要,它不但利于完成乐曲,而且利于表演和谐统一。手型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乐曲的本身也是高低起伏、强弱变化的。手型的原则应是尽力发挥手的积极性,培养指尖弹奏的准确性。要编配好的伴奏,首先要对这首乐曲进行全方面准确的分析研究,然后才能将各种技法使用得恰到好处。

(一)分析歌曲的内容,体裁、调式、调性以及曲式结构的特点

任何歌曲都有自己的音乐内容,它不仅仅体现在旋律中也体现在歌词当中。因此。在为歌曲编配伴奏时,应要先熟悉乐谱,通过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来确定歌曲的题材、体裁以及调式调性、速度力度等诸多因素,从而来设计伴奏的手法与和声的织体。

(二)配置和弦

和弦的配置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不同的和弦连接可以表现不同的思想内容,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在开始时,可以先学用i、iV、V级三个正三和弦,慢慢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可以逐步扩大和弦的选择。编配和弦最重要的一点是强调歌曲的调式调性。开头和结尾和弦大多数是主和弦,这样才能够明显地体现出歌曲是大调、小调或民族调式。结尾部分往往是正格、变格等终止形式。歌曲的中间部分或一个乐段结尾处常常有半终止的出现,这时往往落在属和弦、下属和弦等。和弦确定下来后,接下来就是琴上实际弹奏,根据弹奏的效果改变部分不协和的和弦。为旋律配置和弦时更换和弦的频率要由歌曲的性质来决定,比如:活泼的、节奏轻快的歌曲和声较疏,几个小节配一个和弦。慢速抒情的歌曲,可以一个小节配一个或两个和弦。总的来说,和弦的使用要以“少而精”为主要原则。

(三)确定伴奏音型

伴奏音型是即兴伴奏中和声进行的具体形态。音型是和弦的形态,和弦是音型的灵魂。所以,必须从和弦的角度去归纳音型的基本型态。柱式和弦的音型使用无论是在传统艺术歌曲,还是在现代通俗歌曲中都广为应用,在不同的类型、速度的歌曲中所造成的意境也迥然不同。如《掌声响起》的第一乐段仅用几个柱式和弦便造成一种轻静抒怀的味道。同样是柱式和弦如果用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国际歌》等歌曲中,就会使这些进行曲式的歌曲更为有力度,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就生动地树立起来,也有了震撼人心的内在力量。

因此,在选用音型时,一定要从充分表现音乐内容的前提出发,充分发挥每种伴奏手法的内涵表现力量。

(四)歌曲的前奏、间奏与尾声

许多歌曲都有前奏、间奏和尾声,用以补充、发展或是烘托歌曲的内容与感情,成为整个歌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效果也非常显著。

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处理歌曲的前奏、间奏与尾声呢?

1、前奏是乐曲的序幕、开场白,它应该造成听众的期待心理。前奏一般应该是短小精练、个性鲜明的。

1 提示主旋律材料的前奏

以歌曲的末一句作为前奏的较为多见。由于首尾相通,可以自然地引进主旋律。乐曲结束句的和声进行大多都有终止式进行,用在前奏中能充分地揭示出调式的和声功能,肯定调性。同时,还可以将主旋律中节奏型、音调等最有个性的句子或片段抽出来作为前奏。这种手法可以使一首乐曲的精华部分更加醒目、难忘。

2 用新旋律材料写成的前奏

用不同于主旋律的曲调做为前奏可以增加变化。它受主旋律的限制比较少,创造性想象的余地就更广阔。不过也不能随心所欲,可以是旋律型节奏型和主旋律类似,也可以是风格意境与主旋律融合。比如《我们的明天比蜜甜》,就是用主旋律的片段加装饰变化和紧缩的反复手法写成的,左手与右形成二声部模仿。

2、间奏与乐曲高潮的处理

间奏是指歌曲中长音或休止符以及乐段之间的伴奏处理。它的作用是为了更鲜明地衬托出音乐的情绪发展,伴奏可根据歌曲或乐曲的性质采用一些适当的手法来使音乐更加流畅、完整。

1 节奏性的填补;当主旋律声部是长音或休止时,伴奏中持续着特性的节奏律动。

2 音型性填补:将乐曲的主要旋律音调与和弦音进行有机的组合,写成具有一定规律的音型进行填补。比如《军港之夜》。

3 尾声的处理

尾声是指在歌曲主体部分结尾以后,或是在最后的结束音上弹奏的那一部分旋律。它可以使歌曲的主体更加突出、集中,并达到更高的境界。同时也使演唱者的情绪随着尾声的进行推向高潮或渐渐平息。手风琴可以奏出持续且渐强的音响,因此当歌曲的结尾是在激情中结束时。用震音式最恰当,特别是在震音后再用和弦做结束更显得整齐有力。

三、嘉庆视奏能力的训练,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

手风琴是一种技艺性很强的乐器。正确良好的弹奏方法、富于层次感的触键方式、较好的音阶、和弦技术,都是弹好歌曲手风琴伴奏的基础。

从弹奏技巧来说,技巧不等于伴奏技巧,二者有本质区别。前者是以机械练习为主来再现乐谱的,而后者是以创造性的劳动完成歌曲伴奏的伴奏任务,使之成为与歌曲相辅相成的整体。因此不必作大量的机械性技巧练习。但要练习脑的反应,不论何时何地,反复思考弹配方案,在内心视觉的“键盘”上配弹,用心听觉感觉、感受配弹的音响,最后上琴检验配弹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做移调练习,熟练掌握常用调的基本和弦配置,建立起键盘上的牢固的调性思维。所谓“台上有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掌握正确的弹奏技巧是需要长期艰苦、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巩固和完善。

四、丰富的想象力合创造力思维是关键

配音的发声技巧篇6

【关键词】琵琶独奏;音色;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63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047-02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于上世纪70年代共同创作的,它讲述了蒙族孩子玉荣和龙梅为保护公社的羊群,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与暴风雪战斗了一个昼夜的感人故事。作品将其高尚的精神和品格通过琵琶音乐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使其感人事迹成为了一代人记忆中最美的风景。本文探究的是琵琶独奏版本的《草原小姐妹》,这个版本是在协奏曲版本之后,作曲家为了更好地传播这首作品而创作的。乐曲的发展脉络与协奏曲基本一致,虽然没有乐队协奏的部分,但是独奏版本同样精彩,甚至更显精炼。

一、乐曲的基本结构

本曲共有四段,属于典型的标题音乐,每段都有具体的音乐主题故事内容。

(一)“草原放牧”

本段通过欢快跳跃的音乐风格,展现了暴风雪来临之前小姐妹俩与羊群在草原上欢歌嬉戏的愉快生活场景,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风情。第一句描写“小姐妹”的主体音乐舞蹈性很强,节奏型以“前十六”及“后十六”为主,律动感十足。第二句不同于第一句的节奏律动,旋律更具线条感和抒情性,将富饶宽广的美丽草原景象进行了展示。第三句由低音区有力地开始,运用遮分、扫弦等技巧,将这一部分音乐推向一个小高潮。段落尾声使用人工泛音加左手拨弦的技巧,十分灵动。

(二)“与暴风雪搏斗”

借用琵琶特色音响模拟暴风雪来临时呼啸的刮风声音,非常形象逼真,主旋律若隐若现,表现了两姐妹为保护羊群,不畏严寒,与风雪搏斗的场景。一开始的小三度音程划弦轮指,音响效果十分压抑,将草原瞬间乌云蔽日的气候变化演绎得淋漓尽致,随后左手双弦滑音配合右手双弦轮指的技巧模仿了风雪袭来的严酷,刻画出了大雪纷飞、寒风呼啸的动态场景。

(三)“党的阳光照心间”

抒情的轮指演奏展现出温情的画面,这一段暴风雪过后,阳光重照大地,小姐妹保护羊群的事迹被人们发现并传颂开来。主体旋律优美,具有歌唱性,而节奏则自然舒缓,用一段优美的长轮引出来,对暴风雨过后洒满阳光的美丽草原景象进行了描绘,寓意党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关怀。

(四)“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音乐主题的升华,也是小姐妹为公奉献精神的升华,同时还是炫技的一段,琵琶演奏技巧在这一部分有较大难度,对于当代演奏者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

二、乐曲的风格特征

《草原小姐妹》的主题音调取自吴应炬的同名歌曲,向听众展示了欢快明朗而又充满活力的内蒙古歌舞旋律,形成了乐曲独特的审美情趣。作曲家通过丰富的琵琶左右手演奏技巧,将琵琶特有的音乐语言充分开发利用,向听众们形象地展示了蒙古大草原富饶宽广、一望无垠的美景,寥寥几个动作刻画出了浓郁的蒙族风情。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模仿了内蒙流行的四胡演奏风格,突出了相应地域风格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由小调转化到大调,使得听众萌生豁然开朗之感,将地域性风格进行了极尽的展示[2]。此曲的诞生,将琵琶曲的创作和演奏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三、乐曲中演奏技巧的使用

(一)右手的演奏技巧

在琵琶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右手演奏技巧分为弹挑和轮指两个系统,结合其在实际演奏中的运用,还可以衍生出很多指法组合,诸如双弹、滚奏、扫拂、遮分以及双弦轮等,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通过音量、点与线以及音色的变化等,可使得演奏指法渲染出不同的意境和氛围,同时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不同乐思,使听众可更进一步领会作曲家及演奏家的表达。

第一段“草原放牧”主题音乐节奏活泼轻快,演奏者演奏时用右手弹挑、轮指、扫弦、分弹等多种演奏技巧,表现出极强的舞蹈性,连续的双弹加弹挑的运用使音乐的节拍重音十分清晰,将主题旋律进行了充分展现,跳动的节奏型使听众瞬间感受到欢快愉悦的氛围;在第二段“与暴风雨搏斗”中,右手双弦轮模拟刮风声音时,力度层次的变化,虚实相间,使听众有身临其境的听觉体验,这种刮风的声音与旋律乐句交替出现,使音乐更具画面感;第三段“党的关怀记心间”这部分内容,作曲家将整个过程用一段优美的长轮引出来,加之以大指挑弦奏出简洁的音调作衬托,采用了弱起渐强的处理,为听众呈现出了一幅英雄重生的景象,长轮在实际演奏中,轮速与轮数的安排应符合音乐的整体氛围;第四段“千万朵红花遍地开”,右手主要使用常规演奏技巧,但是这一段中快速的左右手配合技巧,频繁的换指、换把、过弦等技巧的使用,具有相当的难度,它使得音乐形象更加活泼、生动、丰满,同时在音调上还呼应了乐曲的第一段音乐主题。

(二)左手的演奏技巧

结合整首曲子来看,第一段“草原放牧”在展现蒙古草原富饶宽广的美景时,作曲家重点运用了装饰音的左手旋律,使得作品具有了浓郁的蒙古风情,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与暴风雨搏斗”这一段则在表现风雨袭来的严酷时运用了左手双弦滑音技巧配合右手双弦轮指,这一技巧十分形象地模拟了暴风雪来临时那种呼啸的刮风声,将两姐妹不畏严寒和与风雪搏斗的情景再现出来,从左手双弦滑音的技巧来讲,它对左手双指按弦的力度提出很高要求,同时为了模拟刮风声,左手在弦上滑动的速度十分讲究,必须贴合“刮风声”的实际自然声效;第三段,使用了很多常规的演奏技巧,左手部分,主要是配合保留指以使乐曲中的每个音尽量延长余音,类似琵琶乐曲文曲的处理方式;第四段,左手快速的换把、换指、过弦,尽管不是特殊的演奏法,但由于速度快、跨度大,也产生了相当的演奏难度。也恰巧是这一炫技的段落,使乐曲的艺术表现力更加提升了一个层次。

四、结语

综上所述,《草原英雄小姐妹》是集音乐性、故事性、技巧性于一身的一首优秀作品。在具体的演奏表现过程中,经过手指与心灵的共同演绎,使得琵琶演奏艺术以及乐曲的精神内涵得到了升华,对草原儿女的英雄事迹进行了赞歌般的传诵,为琵琶这一古老乐器在我国音乐表现领域的发展留下了典范之作,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向听众抒发了故事背后蕴藏的真实情感。

参考文献:

[1]李泽洋.论琵琶独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音乐语言表现力的多元性[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7):89.

配音的发声技巧篇7

(一)能够使声乐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在我国,无论是音乐艺术院校还是普通高校,声乐表演教学都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科,可以说声乐表演课程的开始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声乐表演课程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在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声乐教学中,仍然单纯的重视歌唱技巧的传授上。随着人们对舞台表演要求的不断提高,要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在舞台歌唱表演中得到观众的认可,就要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既掌握声乐的演唱技巧,又要具有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

(二)能够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我国高校在声乐教学方面一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在教学中单纯的注重歌唱技能的传授,对舞台艺术实践方面的培养予以忽视。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社会对于音乐艺术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更加重视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声乐教学也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在原有歌唱技能传授的基础上,加大歌唱表演能力的训练,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歌唱技巧同时具备一定的歌唱表演能力,从而在舞台上更好将自己的专业水平展现出来,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

二、歌唱表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素

(一)牢固掌握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主要包括三方面,即气息,语言和共鸣。首先,在气息方面,呼吸是生命的基础同时也是声乐演唱发声的根基。与自然呼吸不同,歌唱的呼吸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达到科学的歌唱呼吸要求。在声乐学习中,气息的训练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歌唱的呼吸法主要分为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以及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三种类型。其中以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应用最为广泛,此种方法能够使呼吸器官的功能得以更好的联合,使胸腔、横膈肌和腹肌相互更好的协调配合,共同控制呼吸,能够在歌唱时更好的气息进行调节和控制。其次,在语言方面,我国的声乐作用很多都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点,特别是民族声乐的演唱,在对民族的语言、语调了解的基础上演唱,能够更加准确的表现出声乐作品的内涵。在演唱中咬字清晰,语义表达准确,是歌词读音与发声良好的融合,这是声乐演唱的基本要求。对于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就要从汉字字音的发音方法和部门着手,对字音的结构规律熟练掌握。最后,在共鸣方面,主要是指腔体的共鸣,只有共鸣的美化,才能发出更加美妙的声音。共鸣需要刻苦的练习才能不断的使音色美化,低声区、中声区、高音等声区的不同,共鸣的器官的运用比例也是不同的,在歌唱时要注意对混合共鸣的作用良好的运用的同时还要重视共鸣比例的调整。

(二)协调优美的形体动作

1.面部表情

艺术界流传这样一句话:“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足可见面部表情在艺术表演中的重要性。在形体动作中,眼神在面部表情中是重中之重,眼神的千变万化,收放自如,造就了面部表情的多样性。特别是歌唱的过程中,观众首先从面部表情感受到歌曲作品要表达的情绪。学生必须不断的揣摩,不断的训练,才能使面部表情随心控制,准确的展现出作品中蕴含的感情。

2.体形体态

很多艺术院校在声乐教学中都将形体训练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培养学生在舞台歌唱表演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形体的对称,将动作、节奏、韵律、外表与内在等各方面协调起来。学生在日常训练中要注意不断提高对身体状态的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从而能够在舞台表演时配合歌唱更好的展现作品。

3.手势动作

在艺术表演中,手势是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它来自于生活,是生活的表现和美化。声乐表演中,手势与形体训练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其可以在表演中将音乐的旋律准确细腻的传递出来,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对于演唱者来书,眼神、姿态、手势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可以给观众创造出一种画面。在对学生手势动作的训练中,一般采取“无实物训练”方法,这要求学生要具有无实物想象的能力,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再表演出来。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舞台表演中,对表演者心理素质要求较高,熟练的演唱技巧和充分的准备能够使演唱时的心理状态更加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声乐演唱的技巧更好的发挥出来。对于声乐教学而言,要培养学生歌唱表演的能力,对其进行心理素质训练非常重要。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这是演唱成功的基础。在歌唱心理训练中,教会学生消除紧张心理,放松情绪非常重要。另外可通过自我暗示训练,让学生能够将自我暗示与放松。

三、结语

配音的发声技巧篇8

首先,要实事求是,做到“三个适合”。

第一个适合:选择曲目要适合自己的程度,不要比自己的演唱能力过高、过低。过高,自己的演唱技巧达不到,比如低音下不来、高音破、声音里出外进欠统一、声嘶力竭,造成歌曲演唱不完整,会影响考试成绩。在考场上,考生能完整地演唱高难度作品会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但由于考生的实际能力存在差异,曲目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能完整地演唱作品,体现考生的歌唱素质即可。比如好听的音色,演唱技巧没有大毛病,音乐感觉比较好,能正确理解作品,投入意境,具有感染力,就会给评委留下好印象。如果所选曲目低于自己的水平,便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减少自己的竞争力。

第二个适合:要选择适合本声部的曲目或特定歌曲。比如歌剧选曲,有特定的人物和声部要求,必须按其声部和原调进行演唱。当然有很多中外艺术歌曲是男女共通的,同一首歌采用不同的调可为四个声部共用。

第三个适合:适合自己的唱法类别。美声、民族和通俗三个类别,要选择适合自己唱法类别的歌曲,才能便于展现自己的演唱才能和演唱特点。

其次,选择善于发挥自己长处的作品,扬长避短。

擅长高音的考生可选唱《思乡曲》《乌苏里船歌》《再见了大别山》等,发挥高声区的优势。

中低声区音色漂亮而高音吃力的考生,可选一些以中低音为主的歌曲,比如《草原之夜》《阿瓦尔古丽》《阿玛利丽》《啊,我那满腔的热情》《思乡》《教我如何不想他》《塔里木河》等。

有的考生音色甜美但音量不大,可发挥自己声音灵巧而抒情的特点,选唱一些艺术歌曲或抒情歌曲,比如《我骑着马儿过草原》《甘吉河一片金黄》《胜利的胜利》《多么幸福能赞美你》等。

有些擅长舞蹈的考生可选唱一些略带舞姿的歌曲,以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加闪光点,比如《一杯美酒》《塔里木河》等。

总之,选择歌曲既要适合自己的程度、音色,又要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再次,选择表现力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

在选择歌曲时,要特别注意选择表现力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有利于展现自己的声乐演唱才能,取得较好的演唱效果。如果歌曲的歌词和曲调都很精彩,表现力强、感染力强,作品本身就会给演员施展声音技巧和表演才能提供有利的条件,一首好作品会给考生增加光彩,帮助考生取得成功。

配音的发声技巧篇9

【关键字】案例模仿;影视配音;教学方法

一、模仿教学的概念

“模仿”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依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笔者认为模仿在配音技巧学习中不是惰性、机械性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积极诚实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初学阶段应予提倡与引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入门,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从模仿开始,走向传承发展,提高创新。模仿教学的几个步骤如下:

1在模仿中入门,解放天性,学习配音的贴合技巧、表演技巧、用声技巧;

2在模仿中找准自我,熟悉和发现自己的音型并学会控制;

3在模仿中巩固和学习为不同类型人物和作品配音的不同用声技巧;

4在模仿中发展完善自己的技能并且在实战中创新使用学到的技能。

二、案例模仿教学法导入配音课程中

《影视配音艺术》这门课程除了配音发展历程、配音佳作赏析、配音环节和基本技巧讲解之外,还有实训操作部分,在这部分中学生需要亲自实践影视剧人物配音、各类电视片配音以及广告作品的配音等。这些从案例模仿入手是最可行也最有收效的教学方法。

1基本思路:在《影视配音艺术》这门课的教学中,不再缩手缩脚地操作实践环节,大大方方地从模仿入手,先是大量模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音型的最佳表现方面,最后在创新实践中大胆尝试各种新的作品。

2模仿的过程中选择优秀的案例作品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优秀案例种类和风格是不尽相同的,同学们可以在练习中可以拓展自己的音域和控制,也能找到自己更能把握的风格。

3案例作品仔细讲解后,交给学生选择性地模仿练习。接下来的点评指导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与赏析的经验,加上对学生专业基础的了解,对他们的练习作品给予最合适最有效的分析与指导,甚至示范。

4最后一个环节是回课环节。多数初次的配音作品不够理想,经过分析讲解示范练习之后,学生会有激情再重新配音制作,吸取了老师的教导之后,通常会有长足的进步。这个回课环节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设置为两次、三次或者更多。

5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通过配音和制作,学生对音视频制作环节的知识掌握不少,edius,cooledit,moviemaker,等软件的操作也逐渐熟练。

三、《影视配音艺术》具体操作实践方案

1、课时具体分配方案和教学组织形式

将总课时48节分为24节理论大课和24节实训课。理论大课的内容主要为配音艺术发展历程、五大环节、优秀译制片、电视片、广告的案例分析与技巧讲解。实训课程内容为影视剧人物(含动画美术片)、电视专题片与广告配音练习与回课。

2、教材与教学资源介绍

本课程配套使用的教材是施玲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十月版的《电影电视配音艺术》。本书翔实介绍和分析了传播学中影视传播分支下的影视配音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创作技巧,第一编概述篇:分析声音及其在电影中的表现与作用,回顾影视配音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第二编赏析篇:精选十部优秀译制片,将影片背景、译制艺术特色评析、演员配音表演艺术分析等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介绍;第三编创作篇:详尽阐述了影视剧配音、电视片及广告配音的创作基础、创作环节和方法、技巧等。

本教材配套的经典译制作品、电视片和广告配音片段DVD以及台词,方便学生练习。第一部分:影视剧片段(含19部影片中的48个片段):1爱德华大夫;2霸王别姬;3办公室的故事;4悲惨世界;5西游记;6哪吒闹海;7宝莲灯;8国王与小鸟;9红楼梦;10虎口脱险;11魂断蓝桥;12简爱;13流浪者;14尼罗河上的惨案;15牛虻;16狮子王;17王子复仇记;18追捕;19佐罗第二部分:电视片解说片段(含六大类型10部电视片片段):1复活的军团;2草莓的种植;3动物世界;4江南;5走近;6鲁豫有约――背景资料解说;7电影传奇――背景资料解说;8苏州园林;9主食的故事;10龙游石窟。第三部分:广告词文字(含广告角色配音与旁白五类风格配音的17个片段):1.imB援救中心广告之货车篇;2英特尔全新超级本电视广告――埃及篇;3范冰冰--诺基亚n9广告;4聚美优品广告;5上海通用五菱;6利群广告片;7央视公益广告――打包篇;8央视皮革城广告片;9哈尔冰啤酒1;10哈尔冰啤酒2;11泸州老窖国窖1573广告历史篇;12.创意家电;13梦之蓝;14可伶可俐升级控油洗面乳;15张子宣――美宝莲广告;16.杜蕾斯;17上海大众――常回家看看

3、案例模仿教学环节的精华案例:电视片解说类型与实训的示范授课内容:

电视片内容包罗万象,现实中的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表现对象。因此,电视片的解说在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主要特征,大致可以分为议论型、讲解型、抒写型、白描型、陈述型和悬疑型等等。本节出现的实训1-10的视频范例收录于本书所附数据DVD中,以便大家练习。

1.议论型

这种解说样式往往出现在以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为题材的政论片中。解说往往是站在有一定高度的视角上,整体听来严肃、庄重、大气。声音上以实声为主,力度较强,吐字圆润集中,节奏多凝重或高亢。在解说中,这种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片子风格以及解说者自身嗓音条件的不同做调整。不能一味地拔高调,政论片也有解说平实、相对客观、语势较平缓的。

实训一:复活的军团解说(节选)

四千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开始照耀中国大地,在黄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中,第一个国家――夏诞生了。

500多年后,商取代了夏。(……文字略)

实训提示:本段是大型历史纪录片《复活的军团》的解说词节选。基调是苍凉、厚重、富有历史感的。练习时注意这样类型段落的用声状态和重音处理以及与画面的融合。

2.讲解型

这种解说样式多出现在以介绍科技、卫生、文体等领域知识为内容的科教片中,这类电视片所讲述的内容很多都是观众所不了解或者不熟悉的知识,所以,解说主要承担的是讲解说明的任务,解说中,用声适当、语言质朴、节奏平缓、需要耐心、热情、内行,不一定让观众听来觉得解说者是所讲述内容方面的专家,但至少是懂得其中知识的。

实训二:科教电视片《草莓的种植》

草莓种植新技术――温室无土栽培

草莓属蔷薇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果实色艳形美,酸甜适度,营养丰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在胶东半岛,草莓保护地栽培已成为主要栽培方式,约占栽培面积的60%。(……文字略)

实训三动物世界

动物世界野性澳大利亚南方的海洋(下)

澳大利亚大陆东南角附近更为寒冷的海洋,也在波涛下面孕育着生命。海水冰冷刺骨,但比起澳大利亚大海湾来说,这里无异于天堂,仿佛天门洞开,生命如潮水般蜂拥而出,光是海藻就有一千多种。

(……文字略)

实训提示:科技知识类的解说要多从受众的角度考虑,节奏要适当,耐心讲解,遇到专有名词或生活中不常出现的词汇要适当减慢节奏,吐字清楚。《动物世界》也属于讲解式的配音,由于内容的独特它显得更加轻松愉快和有趣。并且由于赵忠祥老师多年一贯的独特的配音风格的呈现,有些自成一体的感觉。大家可以在这个视频的鉴赏中从基调把握、吐词方式、用声用气、声画融合等多个角度来揣摩一个配音员独特风格的形成。

……

四、考核与总结

1实训考核方式的改革

学生上交四份配音音视频作业,考核与点评结合,提高学生技巧。核分形式如下:影视剧人物配音作业(25%)+动画片配音(25%)+电视专题片配音(20%)+广告(20%)+考勤10%=100分

这样的核分方式比较科学和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在配音技巧的方方面面呈现出的实力。而且由于考查项目分得比较细致,并且穿插有回课程序,学生可以最后上交自己反复锤炼过的作品,这精益求精的过程便是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2、考核存档形式

每人上交一张碟片存档,写好详细的作品目录。包含自己的四项不同类型的配音作品――影视剧人物配音、动画片人物配音、电视专题片配音、广告配音。

配音的发声技巧篇10

当今的二胡演奏技法是比较全面的,主要分为左手和右手两个部分。常用的基本演奏技巧左手主要包括按弦、换把、揉弦、滑音、颤指、泛音等。右手有连弓、分弓、跳弓、快弓、颤弓、抛弓、顿弓等。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作品,需要用不同技术技巧来呈现,同时现代作品中也大多使用了较新较复杂的创作手段。有时在一首作品中还表现了多个艺术形象和较复杂的情绪变化。作曲家已经不满足旧的表达方式,需要通过用新的技术手段来表达自己对二胡音乐的解释和对现代个性音乐的理解。因此作品中会使用一些新技法,打破了常规演奏时的基本要求,使艺术表现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笔者结合自己的演奏经验,对现代作品中一些高难技巧的演奏做一下简单的诠释。

飞弓:快速的连顿弓称为“飞弓”。其奏法是:依靠右臂在紧张的状态下一面颤弓,一面配合拉推弓,来奏出连续的快速顿音。关键之处是颤弓要匀,运弓要稳,两者在速度比例上要恰当,左手的按指动作还要与之默契地配合。

大击弓:常用来模仿马蹄声。演奏时用右手紧紧地抓住弓子,将弓子以弓根高、弓尖低的斜状提到有效弦长1/2左右的位置上,并贴紧外弦,利用手臂的上下滑动(注意弓杆不可敲打琴筒),使弓毛与琴弦中部上下摩擦而产生的“嗒、咯”之声。大击弓的同时,左手要按谱面标记的音位和指法相配合,连续快速演奏就可发出“嗒咯、嗒咯……”近似马蹄的声音。

左手拨弦:是以左手手指拨动琴弦发声的一种技法。左手以手指指面部位向里拨弦发声称为勾弦,用手指指甲部位向外拨弦称为弹弦。要求手指灵活松弛,声音通透力度均匀。经常用于华彩乐段或者两乐段之间的衔接部分,使乐曲更具艺术表现力。

右手敲击弓:在演奏时用琴杆敲击琴筒的后部,靠近音窗的部位,演奏时要注意节奏的准确,以及与拉奏音之间的默契配合。这是比较新颖的一个演奏技巧,基本以重复的节奏型为主,动感十足,多用于载歌载舞的场面。

右手击鼓皮:是以右手手指击打琴皮,来模仿鼓声效果的一种技巧。在演奏时,将弓子放于右腿之上,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用指尖部位有弹性的轮击琴皮,其感觉类似于我们平时下意识地在桌面上弹指一样。一般用于节奏欢快,律动感鲜明的乐段中。

双弦奏法:共有三种演奏形式,第一种是把弓杆翘起,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向下将弓毛压扁在琴筒上,使之与两根弦同时接触摩擦发声,这种形式发音效果好,但音量偏小。第二种是在用弓毛摩擦内弦的同时,以弓杆摩擦外弦发声,这种形式一般在较强的力度下用短弓或颤弓来演奏,发音比较噪,常用在乐曲渲染气氛或某些特殊效果的段落中。第三种是在两弦之间疾速地交替换弦,利用人耳的延留听觉,造成一种双弦的效果,在弱奏时具有类似于扬琴双音轮奏似的感觉,强奏时发音比较粗糙适用于表现动感场景,或是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

换把和跳把虽然是二胡演奏的基本技巧,但在现代作品中会经常出现频繁快速的换把和跳把,这大大增加了二胡的演奏难度。快速的大跳把是二胡演奏中的高难技巧,中间隔开一个传统把位的快速换把称为快速大跳。它的换把音程都在六度以上,因换把幅度大,速度快,其准确性本不易掌握,现代作品中又经常出现连续大跳,演奏难度就更加大了。另外,为了满足演奏者需要而出现的新把位,也彻底打破了传统把位的原则,由原先的五个把位发展成本调的每级音一个把位,甚至每半级音一个把位,这样一来极大地提高了换把的灵活性,缩短了换把的距离,使应对各种复杂的旋律变得更加自如。

整个段落的人工泛音:人工泛音是用一指实按某个音位,再以四指轻触泛音点,即以一指所按音位到琴码为全弦长,取其1/4或1/3段所奏出的泛音。它又分为四度人工泛音和五度人工泛音两种。以四指轻触一指音高纯四度的音位所奏出的泛音称为四度人工泛音,实际上它取的是从一指到琴码弦长的四分之一段,所发的是一指音的倍八度泛音。以四指轻触一指音高纯五度的音位所奏出的泛音称为五度人工泛音,它取的是从一指到琴码弦长的1/3段,所发的是一指音的高十二度泛音。在演奏人工泛音时,一指按音要实,四指触弦要清,一四指音程必须准确,再加上贴弦松、弓速快的运弓,才能演奏出理想的效果来。在演奏整个乐段的人工泛音时,应注意乐句之间的衔接要连贯流畅,音色要明亮通透。例如乐曲《查尔达斯》中的一整段人工泛音的演奏,对演奏者的技术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这段旋律成为整首乐曲的一个闪光点。

以上内容是本人对当代二胡演奏技巧的一些认识和理解。随着音乐形式及音乐内容的不断丰富,必然要求技巧的发展,而技巧的不断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必然促进了二胡演奏的新发展。演奏者能否驾驭乐曲中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的表现取决于演奏者基本技术水平的掌握及应用。演奏者要真正地、全面地掌握这些技术,实在并非易事,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过程才能到达技术的自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