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施工劳动力保障措施十篇施工劳动力保障措施十篇

施工劳动力保障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8:17

施工劳动力保障措施篇1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交流各市、县(市、区)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强化为民服务”的好经验、好做法,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进一步推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行政能力建设。刚才,几个市、县、区分别介绍了落实26条措施的做法和体会,各具特色,讲得都很好。还有一些市、县(市、区)的做法也很好,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在会上一一发言。会后,省厅要把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挖掘、整理,适当时候辑印成册,以便大家相互学习交流。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劳动保障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为落实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的要求,努力实现劳动保障工作的创新,今年4月份,省厅在反复讨论酝酿、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河北省劳动保障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强化为民服务具体措施》,通过新闻会向社会做出了公开承诺。这一措施推出后,立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此做出专门批示,劳动保障部郑斯林部长批示转发全国劳动保障系统。

为了解各地贯彻落实情况,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从9月中旬开始,省厅组织专门人员深入11个市、50多个县(市、区),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抽查、询问当事人和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窗口单位以及乡镇(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所),进行了专项督查。总的看,各地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创造性地抓落实,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开展有力。各地普遍成立了领导小组,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的组织机构,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入手,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把贯彻落实26条措施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监督,从确定目标,到指导实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和规则,有效地保证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石家庄、沧州、衡水等市结合本地特点,对26条措施进行了进一步地拓展、细化,明确了相关业务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和工作时限,确保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协调运转、常抓不懈。

二是宣传形式多样,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及窗口单位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通过召开新闻会、答记者问、开辟专栏等多种形式,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条件、办结时限、办事纪律和办理结果,及时公布投诉举报、政策咨询、监督服务等热线电话,同时深入企业和社区宣讲,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广泛了解26条措施。涿鹿、正定等县把涉及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业务经办、业务流程以及典型事例制作成专题片,在电视上滚动播出。丰南、冀州、平乡等县还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工代表、离退休人员作为监督员,主动接受各界监督。

三是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以贯彻26条措施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推动了劳动保障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秦皇岛市劳动保障服务大厅设立了13个窗口,涉及23项服务职能,同时协调税务、银行等部门进驻办公,使“一站式”服务更加方便、快捷。邢台市的“一岗双责制”、邯郸市的“aB岗责任制”、冀州的“无缺位工作制”,保证了人员不空岗、服务不断档;保定市的“一次查实下岗制”、武安的“过错追究责任制”、路南区的“三级承诺制度”,增强了干部职工贯彻落实26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辛集市、桃城区制定的《劳动保障监督程序明白卡》,将执法内容、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服务范围、职权和执法责任、法律时效及办案全过程以流程图表形式进行了量化和明确,使服务更加人性化。

四是行风建设不断加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各地把贯彻落实26条措施作为促进行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增加办事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方便职工群众上下功夫。*市开展的“访百家企业,解百项难题”活动,主动走访106家企业,对梳理出的10大类111条问题和建议,及时予以解决,拉近了劳动保障部门同企业和职工的距离。唐山市、栾城县利用录像、录音等跟踪办事过程,了解各个岗位、窗口单位的真实情况,进行自我揭短式暗访。白沟镇针对当地用工量大、流动人员多的特点,建立了劳动监察快速反应机制等等。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便民、为民为目标,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马上办、热心办、办得好,一大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过去一些诸如社会保险、就业再就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等上访热点变成了工作亮点,服务态度生硬、办事推诿拖拉等现象明显减少,有力地促进了行风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

通过26条措施的贯彻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劳动保障工作的全面开展,创新之处可圈可点。围绕实施民心工程,突出抓好“政策落实年”活动,落实了再就业资金投入的制度性安排,小额贷款、主辅分离等政策难点有所突破,就业再就业工作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启动实施了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我们组织制定了三年300万农民工培训计划,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800万元。劳务输出规模达到357万人,劳务收入占到农民现金收入的三分之一。首次成功举办了融技能展示与就业洽谈为一体的大型技能人才展示交流活动,协议用人6.1万人,为培育开发培训市场、实现劳动力素质就业进行了有益探索,白克明书记、季允石省长视察了展示活动并题词,给予了高度评价。围绕社保体系建设,完善了统帐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企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调整到工资收入的8%。出台了以“降低门槛、分段补缴”为主要内容的优惠政策,劳动保障部向全国推荐介绍。调整了基本养老金计发依据,由过去的全部职工平均工资调整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出台了我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配套政策。制定了破产、困难企业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措施。部分县区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进入实施阶段。围绕提高职工收入,在全国率先调整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首次制定了非全日制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了企业工资指导线和339个工种的工资指导价位。围绕改善退休职工待遇,拟定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的实施方案,开始解决养老金历史拖欠问题。同时,提高了失业保险金标准等等,努力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围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积极参与研究制定企业改制的政策措施,指导改制企业依法建立起新型劳动关系。开展了“整治就业环境、维护劳动者就业权益”百日专项监察活动。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帮助农民工追讨工资9.2亿元。围绕优化发展环境,除了出台了“提高工作效率,强化为民服务”的26条便民措施,还制定了劳动保障部门实施《行政许可法》的7项配套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行为。开展了“送法律、送政策到基层”活动,劳动保障部门的社会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尽管在贯彻落实26条措施过程中,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地方注重内部组织动员,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宣传不够;有的县(市区)推行“一站式”服务、建立服务网络仍有较大难度,强调资金、人员、场地等客观因素多,主观努力不够;有的地方工作停留在表面,务虚的东西多,深入推进不够;还有一些单位的个别工作人员仍然服务态度不好,办事效率不高,影响了劳动保障部门的整体形象。我们对已经取得的成效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但又不能估计过高,过于乐观;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二、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能力,推动劳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六届六次全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建设,加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应当说,我们推出的“提高工作效率、强化为民服务”的26条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劳动保障系统的行政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劳动保障系统的具体体现。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把提高工作效率、强化为民服务,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六次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来抓,巩固成果,乘势而上,以行政能力的提高带动全局工作的开展。

第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的主动性。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所有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要把为民服务贯穿到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深怀爱民之心,恪尽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要把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作为当前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劳动保障系统的新变化。

第二,强化制度建设,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有了制度工作才能更规范、更科学、更有保证。要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全面推行和完善首问责任制、aB岗责任制、挂牌上岗制、责任追究等制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整合资源,争取做到集中办公,使“一站式”服务更加快捷、高效。每个部门、每个窗口单位都要把业务流程、办结时限等在显要位置公布,办什么事、进哪个门、找哪个人,让群众一目了然。要创新工作方法,改变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靠下指标部署任务的做法,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沉下身子抓落实。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改进督查方式,多暗访,少明察,多个别走访,少开会听汇报,掌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要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详细了解群众的需要,检查各项劳动政策措施是否落到了实处。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劳动保障部门便民利民的各项措施,宣传劳动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要让广大职工群众了解我们、监督我们,提高劳动保障系统在全社会的认知度。

第三,下大力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劳动保障系统干部整体素质。做好各项劳动保障工作关键在人,培养一支政治强、素质高、纪律严、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是我们不断战胜困难和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在劳动保障系统兴起学习业务知识的热潮,针对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遇到的新问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做到精通本职工作,熟悉相关工作,了解全局工作。要鼓励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围绕当前制约和影响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比如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保障监察长效机制等等,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发挥好带头、表率和示范作用,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懂行、真抓、实干。要求广大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要求领导班子做到的,“一把手”要首先做到;要求基层做到的,领导机关要首先做到。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空谈、不实、不干事的不良作风。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从严执政、依法行政,规范从政行为。把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坚决查处一些单位存在的办事不公、、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推动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四,紧密配合,加强领导。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把提高行政能力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明确责任,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在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订出具体方案,抓好组织实施。行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各级、各单位要在各负其责、提高自身效率的同时,团结一致,通力合作,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形成强大合力。要把行政能力建设作为衡量各级、各单位政绩的一项重要依据,切实抓好督促检查,严格奖惩制度,落实奖惩措施。通过我们的努力,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劳动保障系统的精神面貌明显变化,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行政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当前要突出抓好的几项工作:

一要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前三季度,各项劳动保障工作进展顺利,绝大多数指标完成的比较好,有的已经完成了全年任务。但是,大家一定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看看哪些目标进度较快,有望超额完成任务,哪些还有差距。要以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为动力,组织好全年工作的冲刺,抓重点、攻难点、抓薄弱环节,加大督查和指导的力度,能在今年完成的,决不拖到明年;能够提前的,决不推迟;能多干的,决不少干,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并为明年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要突出抓好“两个确保”,力争年底前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用于解决历史拖欠的10亿元养老金争取年底前最迟明年一季度发下去,做好全省再就业工作表彰会筹备工作等。

二要认真做好今年工作总结。今年我省多项工作可圈可点,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劳动保障部的肯定。我们既要善于工作,也要善于总结,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各市、县、各单位要对照年初确定的“五项创新”工作目标逐项梳理,全面分析和总结,不仅要纵向比,还要横向比,你的工作在全国、全省、全市的位次怎么样。要归纳出特点、找出亮点,把成效说充分,把存在的问题搞准确。

施工劳动力保障措施篇2

一、整改落实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整改落实工作的指导思想:整改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县委学习实践活动的决策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统筹兼顾、先易后难、务求实效”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系统思想政治建设、业务工作建设、基础能力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真正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学展。

整改落实的总体要求:(1)目标明确,务求实效。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进行整改落实,衡量实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2)突出实践特色,切实解决问题。对整改内容进行逐项分解,明确整改落实项目、目标、措施、责任主体、时限,与工作结合,统筹安排,共同推进。(3)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正确导向。按照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相关制度的协调衔接,有落实配套措施,确保行得通、用得好、有长效。(4)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考虑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又考虑可行性,既有近期目标又有中长期安排。对事关全局的问题、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的问题,明确牵头领导和单位,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解决;对因客观条件限制而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说明情况,同时提出整改意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习决。

二、整改落实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按照《*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查找出的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进行整改,明确内容,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目标要求。党委领导成员及各总支、支部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分析梳理,使整改落实增强主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推动思想更加解放,作风更加务实,措施更加得力,制度更加完善,把整改落实工作做好做网实。

(一)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

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谋划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劳动保障工作,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破除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和固有思维,全面掌握县情,主动将劳动保障工作放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谋划,加强对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

性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当前要紧密联系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认真研究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县劳动保障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理清发展的思路,完善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新举措,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增强劳动保障工作发展的预见性,拓展工作领域,完善工作机制,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到劳动保障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劳动保障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实现我县“一三三四”发展思路,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此项工作由同志牵头负责,责任单位:局党委、所属各总支、支部。

2、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工作创新。建立加快劳动保障各项事业创新举措、创新发展的机制。解决部分工作环节和服务措施不适应形势发展、群众需求等问题。以发展需要、民生需求为目标,研究、分析、探索新形势下社会保险、城乡就业、扶持创业、技能培训、执法维权等各项工作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措施:党委(总支、支部)领导班子成员,要进一步加强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着力研究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着力研究我县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着力在实际工作业务中梳理分析、积极探索,着力提高把握大局、科学谋划、依法行政、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此项工作由*同志牵头负责,责任单位:*

3、拓宽视野、深度调研,促进调研成果的转化。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针对劳动保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等,进行调研。在调研中广辟途径,拓宽视野,深下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主要措施:局党委每年结合年度工作确定一批重点调研课题,领导干部分题调研,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结合各自业务每年不少于2个调研课题。调研报告要全面详实,实用性强。加强调研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国际国内劳动保障理论和实践新成果研究运用。

此项工作由*同志牵头负责,责任单位:*

二)认真解决影响制约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1、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学习,始终以学习贯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继续深入学习必读书目,学习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和劳动保障法律知识,切实把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把政策措施落实到顺应民意、维护民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行动上来。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大力倡导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好劳动保障系统的行风建设和专项治理工作,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现象。主要措施:一是强化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大力倡导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作风,克服对群众生活漠不关心、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生硬的问题,满腔热情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二是抓好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多岗位的锻炼培养干部。三是加强窗口服务建设。深入开展“三优一满意”文明服务窗口创建工作。抓好服务窗口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统一工作规则、办事流程、服务行为和纪律要求。四是加强考核监督。建立健全干部作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工作格局。建立责任追究和奖励处罚机制,奖优罚劣。

此项工作由*同志牵头负责,责任单位:*

2、科学推张举措,统筹城乡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稳健发展,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促进城乡就业。要坚持一手抓就业增长,一手抓控制失业率,切实维护企业用工稳定。2009年全县就业工作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的目标。主要措施:一是严格规范裁员行为,建立企业减员报告制度。对企业裁员,实行逐级报批,严格控制职工失业。要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引导企业通过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形式稳定员工队伍。对企业新出现的减员,要查明原因,逐一登记,跟踪服务,积极帮助再就业。二是完善就业措施,加快就业增长。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健全就业服务网络,开展好招聘洽谈活动和充分就业和谐社区创建等活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要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和各项就业补贴,积极开发社区就业服务岗位,努力帮助“4050”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三是创新思路,搭建就业服务载体。进一步规划建设好“下岗职工创业园”,将全县促进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就业政策向园区聚集,并认真落实到位。使其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孵化器”,更多地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

此项工作由*同志牵头负责,责任单位:*

3、加大社保工作力度,拓宽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障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工作,要进一步明确扩面的重点。在抓好规模企业新增人员参保的基础上,将扩面工作向乡镇转移,重点放在城区以及农村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落实扩面工作责任制,企业养老保险、医疗、失业、生育保险、工伤扩面净增今年要分别达到1500人、2000人、500人、1500人、6000人。主要措施:一是要加大征缴力度。通过实施社会保险一票征缴、社会稽核等措施,提高用人单位缴费的积极性。要重视断保职工的续保工作,特别是对企业新增的失业人员要跟上服务,引导续保缴费。积极探索在“一票征缴”基础上的个案缴纳办法,特别是对高危、高风险行业,鼓励参加工伤保险,提高工伤保险的覆盖率。企业养老保险、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要分别实现征缴基金12916万元、7272万元、830万元、335万元、502万元的目标。二是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在巩固三职干部和农村富裕户参保缴费的同时,认真落实《*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积极吸纳被征地农民参保。认真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待遇增长机制,合理提高退休农民的工资待遇,增强参保吸引力。农村养老保险要完成290万元的征缴任务。三是做好机关养老保险。加大基金收缴力度,督促参保单位按照新基数、新比例缴费,力争基金收缴率达到98%以上。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离退休人员核查等基础工作,夯实工作基础。四是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参保覆盖面,逐步将城镇各类非从业人员纳入参保范围,确保年底参保人数达到40000人。

此项工作由*同志牵头负责,责任单位:*

4、切实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维权力度。切实抓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各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把劳动合同签订、依法征缴社会保险费和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加强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变“事后监察”为“事前预防”。以巡视监察、专项监察和举报监察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以劳动保障监察为执法主体,劳动保障、劳动保障仲裁和社会保险稽查相衔接的劳动保障执法体系,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秩序,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维权体系。主要措施:一是建立健全用人单位欠薪预警及应急机制,积极防范,妥善处置企业生产经营风险。进一步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劳动合同管理等制度,全县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的覆盖率达98%以上。二是逐步建立健全“网格化、网络化”监管体制,进一步加快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加大维权力度,2009年全县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建设覆盖率达到100%。三是加强对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情况的执法监察,重点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农民工维权、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以及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

此项工作由*同志牵头负责,责任单位:*

(三)认真解决不符合科学发展和民生需求的体制机制问题。

1、改革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机制。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提供合理化建议,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搞好分析测评,依据县情,根据上级要求,等待上级办法出台后进行合理调整。使缴费额、享受待遇与形势发展、群众意愿、农村经济水平相适应。形成范围明确、缴费基数与养老金待遇相挂钩的参保缴费机制。

此项工作由*同志牵头负责,责任单位:*

2、适当提高大额医疗保险缴费标准。面对近年大额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一路攀升,收不抵支,而职工工资收入显著提高,大额医保缴费一直较低的现状,已向市局提出请示并上报了我县的建议数额,等待研究批复。一旦批复,立即落实。

此项工作由*同志牵头负责,责任单位:*

(四)妥善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现实问题。

1、搞好城乡就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发证。搞好技能培训是统筹城乡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举措。一是加快*高级技工学校*分校建设,这是09年全县城建项目的重点,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着力在抓进度、抓质量、抓配套上下功夫,确保9月份实现整校搬迁,到年底所有建筑全部完成。要以新校建设为契机,加快全县技能人才培养,力争招收新生600人。二是积极发挥“统筹城乡就业培训基地”和30处企业定点培训基地的作用,抓好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和企业在职人员培训。重点开展好企业新增失业人员中的技校毕业生和有专长人员的二次培训,增强再就业能力。对培训结业者职业资格证书一律免费。今年以来已免费发证660人。2009年要实现职业技能鉴定2100人的目标。

此项工作由*同志牵头负责,责任单位:*

2、陆续在基层社区设立社保业务经办机构。目前城区社区已设立了方便群众的办保机构和窗口。下一步,与有关街办和镇协商研究,在离县城较远的镇街设置建设各项保险同时办理的“一站式”规范统一的服务大厅或社区窗口,确保群众办理保险方便快捷。

此项工作由*同志牵头负责,责任单位:*

三、整改落实的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局党委坚持对整改落实工作负总责,加强对整改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履行责任,带头整改落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主动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改落实既要立足当前、积极推进,又需着眼长远、常抓不懈。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突出整改落实这个重点,加大整改落实力度。对于当前能解决的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能够出台的制度,要抓紧出台。对于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和出台的制度,也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解决或及早出台。

施工劳动力保障措施篇3

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职责,认真做好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和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工作。地方各级政府和各有部门的主管领导要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到人。要制定和完善工作方案和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并在春节前开展一次督查,切实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好。

二、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春运工作。经贸、公安、民政、铁道、交通、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春运工作。特别是针对可能出现的春节前民工大规模返乡、春节后农村劳动力集中外出、主要输入地区和中转城市民工大量滞留等问题,制定周密可行的应急预案和措施。要统筹安排运力,确保铁路、公路干线和港口、车站、码头、机场运输安全和畅通。要严厉打击车匪路霸和票贩子,维护好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社会秩序。采取预售民工团体票和组织民工专车、专列等措施,及时疏运集中返乡、返岗的民工,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盲目外出民工的劝阻、劝返和收容遣送工作确保春运工作顺利进行。

三、通力合作,就地安置灾区农村劳动力。灾区各级政府要按照就地安置为主的要求,加强灾后重建和就地安置工作的统筹规划,各级计划、财政、劳动保障、建设、水利、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对本部门负责的重建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分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参加重建的积极性,落实农田水利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资金,保证已确定的各项工程尽可能快开工和顺利实施;要落实和完善以工代赈和移民建镇等各项政策,做好相应的组织实施工作,以更多地安置灾区农村劳动力,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施工劳动力保障措施篇4

一、政务公开主要内容

(一)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定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规定及其改革总体方案;编制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宏观调控措施并组织实施。

2、起草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规范性文件和制定基本标准,并实施监督和检查;制定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服务咨询机构和管理规则;负责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监督检查,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监督检查规划并监督执行。

3、拟定全区促进城乡就业的基本政策和措施,统筹城乡就业,合理开发劳动力资源;规划、指导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组织建设,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拟定企业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和跨地区有序流动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4、根据国家颁布的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拟定具体实施办法;贯彻落实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定本区职业技能鉴定办法,对全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工种(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核发职业资格证书;在国家教育工作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制定全区技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负责在职职工技能培训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工作;制定全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表彰、奖励和职业技能竞赛的措施,并组织实施;实施全区劳动预备制度;指导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技工学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督导评估。

5、制定本区劳动关系调整的措施,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调整体系;组织实施全区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规范;负责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工作,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职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制度和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政策;参与评定国家、省、市级企业劳动模范;负责政策性安置和调配工作。

6、负责全区最低工资标准的测算和组织实施;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定本区企业工资指导线;在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进适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工资分配机制。

7、制定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仲裁的规范、规则和劳动保障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全区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仲裁和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处理与劳动争议有关的集体上访、罢工和突发事件。

8、贯彻执行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的基本政策、基本标准,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负责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工作。

9、贯彻执行社会保险基金收缴、支付、管理、运营的政策和办法;对社

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提出审核意见;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实施行政监督;对全区参加社会保险单位的参保、缴费情况进行稽核。

10、承担全区劳动和社会保险的统计和信息工作,组织建设全区劳动和保障信息网络,定期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统计公报、信息资料及发展预测报告。

11、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公开的审批和办理事项

(三)公开的其他事项

(1)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2)局系统财务预决算及收支情况、职工奖惩、干部人事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事项。

(3)群众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让群众清楚明白的事项及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的事项。

二、政务公开的主要形式

1、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政务服务大厅,设置政务公开栏、政策查询电子触摸屏,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时效。

劳动保障政务服务大厅地址:206国道东侧人力资源市场大厅。

2、行政审批项目进大厅。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内设立了一个窗口,除的以外,将劳动保障应进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的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内容、条件、程序、时限等在大厅进行公开办理,实行服务承诺制,使审批行为置于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之下,防止“暗箱操作”。

3、开设劳动和社会保障政务公开办事指南、劳动保障政策咨询、信息查询以及监督投诉网站。

4、适时召开新闻会,劳动保障各项新的政策法规。

5、印制劳动保障政务公开手册和办事指南宣传彩页,发放给前来办事的职工群众。

6、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

7、通过民主评议会、征求意见会公开。

8、公开工作人员身份,实行挂牌上岗,规范服务。

三、主要措施

1、成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巨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局的政务公开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情况综合等日常工作。

2、健全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服务制”、“一站式服务”等一系列优质服务承诺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劳动行政处罚案件审查备案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行政处罚审核制度,实行收费“明白卡”制度,杜绝向企事业单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现象。

3、严格公开程序。建立政务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正常工作机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属于政府公开的内容,但应由部门提供的政务信息,有关部门应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地向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传递信息,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

4、加大政务公开工作的督促检查工作力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原则。明确局、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政务公开工作负直接责任,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考核范围,作为考核干部职工的重要内容,与整体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对各责任单位的政务公开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对思想上不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滞后的科室要提出通报批评;对在政务公开中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题严重的,还要追究领导责任。同时,把政务公开工作与各单位的工作成绩挂钩,与衡量党支部建设成绩挂钩、与一把手的奖励进步挂钩。凡政务公开工作开展不好的科室不能评先,一把手不能评为先进工作者。

四、政务公开监督投诉

1、工作职责:受理政务公开情况、服务承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廉洁行为等投诉举报,并负责督促整改和查处。凡署名投诉的,一般事件5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向当事人反馈,问题复杂,需要立案调查的,按案件处理的程序和规定时限办理。

2、投诉举报的途径和方式:

施工劳动力保障措施篇5

一、20*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去年,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部署要求,统一认识、采取措施、加大力度、统筹安排、狠抓落实,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系统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积极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办了一大批好事、实事,认真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止,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和自我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促进了各项劳动保障工作,为构建和谐*,推进全市改革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在20*年度全市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中,我们劳动保障系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市局被评为先进单位,全系统17个参评县区局,有15个被评为优秀单位,有2个被评为先进单位,实现了满堂红,这是近几年来全市劳动保障系统行风评议的最好成绩。涿鹿县在20*年是唯一的一个免评县区局,尚义县、赤城县、阳原县、崇礼县、康保县、蔚县6个县局在当地的评议中取得了小组第一的好成绩,桥东区、宣化区、张北县3个单位被评为第二名,下花园区、桥西区被评为第三名,宣化县、万全县、沽源县进入当地第四名,被评为优秀单位,怀来县、怀安县2个县局被当地评为先进单位。总结去年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各级高度重视,组织领导有力。市局党组对政风行风建设高度重视,年初,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部署政风行风建设,要求把这项工作作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的大事,作为保证全市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和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来抓,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制订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确定了工作思路和落实措施。召开了系统总结表彰和动员大会。张瑞林局长亲自动员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按照市局的部署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谋划,精心部署,进行广泛深入的发动。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行风办组织协调、群众广泛参与、条块紧密结合、纠建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和组织领导体系,为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涿鹿县领导班子把政风行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连续三年均在当地排在前列,是全系统第一个进入免评的单位。尚义县已连续二年在当地小组排名第一。去年,全市新跨入优秀县局的有10个,新垮入先进的县局有1个。参评的17个县区、有16个位次是向前跃进的,而且有的县局向前迈进的步子还比较大。如怀安县、张北县、下花园区、沽源县、宣化县和蔚县。怀安县前年的评议位次在第17位,是全系统的倒数第一,去年一跃成为第7名,进入先进行列。

2、创新工作机制,措施落实到位。一是狠抓了承诺事项和便民措施的落实。年初,市局和县区局劳动保障部门普遍向社会公开了承诺事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从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入手,把贯彻落实承诺事项和26条便民措施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监督,从确定目标、制定落实措施到监督检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和规定,有效地保证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桥东区、尚义县、桥西区等县区局把便民措施进一步拓展和细化,明确了相关业务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和工作时限,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协调运转、常抓不懈。宣化区局把落实26条便民措施作为第一位的任务、第一位的责任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推动了工作开展。二是狠抓了政风行风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年初,市局按照省厅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落实政风行风建设责任制的通知,各级按照要求,普遍落实了“谁主管、谁负责”,“管业务必须管行风,抓机关必须抓基层”的行风建设责任制,对行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量化和责任分解。为了把政风行风建设责任制落实到实处。我们从杜绝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角度出发,推出了七项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落实责任制,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三是狠抓了督导检查。市局先后组织了4次督导检查。6月份,市局组织20个小组抽调60人走访服务106家企业;8月份对机关部分科室和3个下属企业单位的行风建设进行了督导检查;9月份,对个别科室尤其是窗口部门进行了明查暗访。结合省厅落实26条检查分别深入到怀安、崇礼、沽源、张北、桥东等县区局进行了督导检查;10-11月份,市局领导带领主管科长分别对部分县区的政风行风建设进行了督导检查。四是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及窗口单位通过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等多种形式,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条件、办结时限、办事纪律和办理结果,及时公布投诉举报、政策咨询、监督服务等热线电话,深入企业和社区宣讲,免费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文件、再就业政策问题解答等各种宣传材料90985份,解答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热点问题8000余条。全系统编发简报135期。

3、坚持以纠促建,纠建结合,认真解决突出问题。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坚持纠建并举,标本兼治。一是自查自纠,认真查摆政风行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和聘请行风建设监督员等措施主动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据不完全统计,全系统聘请行风监督员198名,发放征求意见函(卡、表)4468份,设立举报意见箱18个。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建议260条,经过认真梳理汇总、确定了整改措施。二是针对存在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市局开展“访百家企业,解百项难题”活动,经过主动走访106家企业,对梳理出的10大类111条问题和建议,及时予以解决,拉近了劳动保障部门同企业和职工的距离。

4、认真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去年,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树立行业新风”的主题和“执政为民、服务社会”的要求,认真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在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技能培训、劳动关系调整和劳动争议仲裁、劳动监察等工作上加大工作力度,在维护好、实现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全系统设立举报电话21部,受理举报投诉22人次,并设立热线电话备案制,进一步开通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渠道。去年全系统分别召开了两次就业再就业洽谈会,圆满完成了省厅、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订了有关推进国企改革的相关文件,完善了职工安置政策,先后举办了两期改制企业培训班;制定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方案,集中开展了“整治就业环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百日专项监察活动,全系统监察用人单位2265户次,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01起,结案率为98%,在维护企业职工和农民工权益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收到群众表扬和感谢信3封,锦旗9面。政风行风建设的深入开展,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劳动保障工作的顺利完成,也有效地提升了劳动保障部门的形象。

总结去年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政风行风建设必须围绕大局和中心工作去开展。二是必须增强执政为民和依法行政意识,千方百计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为企业改革排阻清障。三是必须坚持纠建并举,加强队伍建设,认真解决班子、队伍和机关思想上、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四是必须与廉政建设一起抓,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督导检查,严防各种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五是必须加强领导和协调。“一把手”亲自抓,行风办积极组织协调,才能真正把各项工作做深做实,把政风行风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我们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并且已经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但是,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保持清醒头脑,看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一些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在思想上存在自满、厌烦和畏难情绪。有的觉得劲使得差不多了,工作也差不多了;有的觉得已经抓了三年,都在前几名,产生自满情绪。二是工作作风和为民服务上还存在薄弱环节。服务质量不高,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在个别单位还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在个别单位还很突出。还有的单位对省厅“阳光热线”节目不重视,不能认真对待,不能及时对问题进行调查处理。三是政风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脱节现象依然存在,不能做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一些单位没有把政风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重业务、轻行风,抓业务与抓评议“两张皮”。有的业务工作完成很好,在当地还是实绩突出单位,但在民主评议活动中的位次却很靠后。四是宣传工作仍需加强。近年来,虽然在宣传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深度和广度还存在明显差距。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造成一些群众对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不了解、不理解,甚至误解。宣传工作不到位,造成了一些评议代表和服务对象对劳动保障部门,更主要的是对党委、政府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做了哪些工作,为企业和群众办了哪些好事、实事不了解、不知道。这些问题应引起各级高度重视,在今年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年主要任务

关于政风行风建设工作:20*年全市劳动保障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实施方案已经下发。今年总的要求是: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执政为民、执法为民、服务社会”为主题,以解决制约发展和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重点,促进劳动保障系统各级各单位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提高执法水平、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政策、政务、市场和法制环境,为改革发展排阻清障,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为劳动保障工作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总体目标是:提速工作过程,提高服务质量,在科学行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上有新提高;做深做实各项劳动保障工作,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有新发展;积极转变职能,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在破除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上有新突破;围绕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加强自身建设,制定措施,改进工作,在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上有新成效。使职工队伍素质得到提高,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有效提升全市劳动保障部门的社会公信度,使群众的满意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工作重点是:20*年系统政风行风建设要开展两项活动,加强两个建设,实施两项工程,严格七项责任追究。

1、广泛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和实施“三个百”活动。创建优质服务窗动:以劳动保障部门直接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行政审批、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经办、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保障等服务窗口以及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所)为创建单位,以提高执政能力,服务人民群众为着眼点,以公正、便民、廉洁、高效为要求,以切实解决制约改革发展和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在服务意识、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和执法水平上有明显改进和提高为工作目标,以严格依法行政、优质高效服务、办事公开透明、工作作风优良、监督机制完善为创建活动内容,作为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年终市局将组织对创建活动进行考核。

实施“三个百”活动:为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开展“三个百”活动。即:重点联系100户工商企业(国营50户、民营50户)提供政策,定期走访,帮助解决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的实际问题;重点扶持100个社区平台,切实达到“六到位”标准;重点结交100名下岗失业人员,帮助就业再就业,解决实际困难。通过“三个百”活动,真正体现劳动保障工作服务基层、贴近群众的特点,扎扎实实为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制度建设。在机关效能建设方面,要围绕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总目标,以“服务基层、优化环境”为主题,在全系统全面实施“双提”工作,提速工作过程,提高服务质量。对各类事项明确办理时限、具体要求和相关责任人。对没有正当理由不能按要求及时办理的必须追究责任。把效能建设作为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切实解决不作为、乱作为、低效率等问题。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真正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方面有明显变化。加强制度建设,要进一步贯彻落实行风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系统工作人员廉政守则、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行风建设工作标准等制度规定,切实抓好26条便民措施的贯彻落实,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和行业特点,建立健全权力运作中的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制度,研究制订基金管理监督责任制和违反责任制规定的追究办法;建立完善金保工程等项目会审、工程管理、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研究制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增强干部职工依法行政和认真履行职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精心实施两项工程,维护好、实现好群众的根本利益。突出工作重点,精心实施就业再就业民心工程,稳固民生之本;精心实施金保工程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强化三方协商和工资宏观调控机制,提高劳动关系协调能力;健全职业培训体制,提高劳动者素质就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加强法制建设和监察队伍建设,提高劳动保障系统依法行政能力。通过落实目标责任、落实各项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就业服务、建立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制度、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推进劳动保障公共服务系统建设,严格控制失业率等措施,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和服务行为,着力解决政策不落实和服务不到位问题。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4、强化监督检查,严格七项责任追究。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对发生以下七种损害企业、群众利益和劳动保障部门形象的问题,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违反《行政许可法》对已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继续审批的;(2)严重,行政效率低下,该办的事不办,能马上办的事拖着不办,行政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3)不认真履行职能、服务态度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4)执法监察中滥用裁量权,对企业任意设定或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限制的;(5)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要求企业参加带有强制性收费培训或行政部门组织培训向企业收费的;(6)由于管理不善,致使社会保险基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资金被骗、贪污、挤占和挪用,造成严重损失的;(7)发生严重违纪案件和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问题的。

今年全系统的机关效能建设政风行风建设,自20*年3月至20*年12月,贯穿全年工作始终。具体安排和方法步骤,请按市局的《实施方案》和当地要求,结合部门实际,认真谋划和部署。

三、20*年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任务

前不久,中央、国务院、劳动保障部,省委、省政府、省纪委、市委、市纪委分别召开了全会和廉政工作会议,对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局党组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并确定了今年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制定下发了工作要点并明确了责任分工。希望各级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在这里我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1、加强教育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战略方针,明确了惩防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一是要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抓好今年的反腐倡廉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对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解决好部门及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要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工作。二是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要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党纪条规教育、优良传统教育、从政道德教育、正面典型和反面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学法、知法、懂法,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三是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跑官要官”,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参与等行为。要针对劳动保障工作中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重要部位和环节,研究制定带有自身特点的制约措施和自律规定。要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民主议事制度、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加强对行政审批审核、干部选拔任用、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的决策和执行情况,以及社保基金分配,定点药店、医疗机构资格认证和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情况监督检查,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制止和纠正行政不作为和滥用权力的行为,力争使劳动保障系统的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发生违纪违法问题。

2、积极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当前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力暗箱操作,缺乏公开透明,得不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就是要紧紧围绕行政权力决策、执行、结果等主要环节,从人、财、物、事管理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重要权力部位入手,采取清理备案、预先审核、公开权力运行过程、规范和扩大公开范围、形式和时间等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开展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使行政权力的运行逐步做到行为规范、程序严密、运行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有效遏止腐败问题的发生。

3、加强对社保基金、专项资金监管和综合治理。目前,劳动保障系统管理着大量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保基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再就业等专项资金。确保基金和资金安全完整、专款专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影响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在这些方面发生问题罪加一等。近年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截留、挤占、挪用基金的现象逐渐减少,但在基金管理、支付、储存和管理中违规违纪问题以及贪污、挤占、挪用现象仍有发生。各级要充分认识做好社保基金和专项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把它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实。今年要从监督检查基金(资金)管理、监督、经办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入手,促进基金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施工劳动力保障措施篇6

2009年,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为工作出发点,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城乡统筹就业;认真贯彻上级社会保障政策,不断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工作措施

(1)积极扩大城乡统筹就业

一是切实加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强化乡(镇)、街道及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责任,夯实社区基础工作,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促进社区充分就业。

二是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对接,使培训结构进一步适应就业结构,加强对定点培训机构的监督支持和管理服务,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城乡劳动者多层次需求的培训格局。

三是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发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功能,为城乡各类劳动者提供有效服务。

四是加快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争取县委、政府和人事、编制、财政等有关部门支持,认真落实劳动保障部提出的“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切实做好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

五是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援助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重点帮扶“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全面兑现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强化就业援助的针对性、措施的规范性和机制的高效性,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多种形式就业。

(2)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为重点,加强扩面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

二是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巩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成果,完善提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三是加快基本医疗保险建设。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建立健全运行保障机制,构建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以保障大病风险为重点,兼顾多层次需求的医疗保障体系。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问题。提高经办机构服务质量,规范定点医疗服务管理,加强住院医疗费用结算管理,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提高参保人员医疗保障水平。

四是加强失业保险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金申领办法,建立失业保险与就业促进联动机制。在确保失业保险金发放的基础上,加大失业保险对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的投入,促进失业保险与就业良性互动。

五是完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推进“平安计划”,巩固煤矿及非煤矿山工伤保险扩面成果,以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为重点人群,积极扩大覆盖面。发挥工伤保险功能,积极探索开展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措施、办法和途径。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健全生育保险医疗服务管理体系和费用结算办法。

六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落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制,加强对各类社会保险费征缴、支付、管理等环节的稽核工作力度。加快建立操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监控制度化、考评标准化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

(3)着力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一是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深入实施“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督促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提高签订率。适时开展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情况大检查,建立企业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制度,指导企业逐步健全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台帐,实现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履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情况的动态监管,促进劳动合同制度的全面实施。

二是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加大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建立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要形式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确保劳动者得到合理的劳动报酬。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健全完善企业依法支付工资的长效机制,打击恶意拖欠和克扣劳动者工资行为,确保企业按时足额发放工资。

施工劳动力保障措施篇7

一、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针对我国就业总量大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等突出矛盾,为保障劳动者就业的基本权益,各级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2005年,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针对新时期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形势和特点,对积极的就业政策进行了延续、扩展、调整和充实,特别是在开发就业岗位、增加资金投入、给予税费减免、实施小额贷款、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开展再就业援助、加强就业服务、扩大职业培训、调控失业率,以及实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二是建立健全工作责任机制。各级政府从上到下建立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层层分解,逐级建立目标责任体系,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加强对零就业家庭的帮扶。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到2007年11月底,全国已有861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每户至少一人就业,占零就业家庭总量的995%。四是完善就业服务。通过不断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连续几年组织开展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技能岗位对接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以及“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服务月”等活动,推动了政策落实,收到良好效果。连续几年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查处非法职业中介,打击职业介绍领域违法犯罪,进一步规范了职业中介行为。五是强化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定实施各类专项培训和技能就业计划,提高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2005年初至2007年9月底,累计为1725万人提供再就业培训,为160万人提供创业培训;2005年至2006年,技工学校共培养毕业生155万人。六是加大财政投入。中央财政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予以专项补助,2005年至2007年累计补助各地就业再就业资金559亿元。经过努力,积极的就业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近年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逐年递增,2005年为970万,2006年达到1184万,预计2007年将达到1200万,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每年超过500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每年超过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呈稳中有降态势,2005年末为4.2%,2006年末为4.1%,2007年9月末为4.0%。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今后几年每年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在1200万人左右,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资源枯竭城市就业问题突出,前几年积累下来的就业困难群众再就业难度较大,技能人才短缺的现象还很严重,新成长劳动力和农业劳动力向城镇及非农领域转移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抓紧清理、制定和修订配套法规政策,进一步健全各级政府、各部门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体系和考核检查制度。二是继续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政策内容和操作办法,解决政策落实中的难点问题,提高政策效果。三是深入开展对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强化援助的针对性、措施的规范性和机制的长效性。四是全面解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遗留问题,妥善做好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工作,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加强对失业的预防和调控。五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积极推进公平就业。六是建立健全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职业能力开发计划,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继续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七是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促进劳动者创业的政策,强化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二、全面开展工资清欠专项工作,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不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努力维护职工劳动报酬权益

工资收入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生存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合理的收入分配是保证社会公平的重要条件。为保障职工的劳动报酬权益,各级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着力推进解决企业工资历史拖欠问题。2006年国务院成立由11个相关部门组成的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部际联席会议,下发推进企业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意见。通过积极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加强工作协调、政策指导和督查调度,推动各地进一步加大清欠工作力度,多数省份2007年年底前可以基本解决企业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少数清欠任务重的省份,在2008年上半年基本解决。二是积极建立防止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国出台地方性工资法规或规章的省份达到12个,27个省份对容易发生拖欠工资的特定行业建立了工资保证金制度,同时建立健全将拖欠工资企业纳入金融系统征信体系等工资保障制度,对于预防发生新的工资拖欠发挥了明显作用。三是认真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各地按照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的要求,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2004年至2006年,每个省份平均调整约1.9次;2006年,全国各地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绝大多数调整幅度在10%以上,调整幅度最高的达到64%。2007年,有21个省份又进行了调整,其他地区也将在2007年年底前基本完成调整和工作。目前,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省份是浙江、江苏,月最低工资标准为850元;全国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省份是北京,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8.7元。四是继续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调控和指导。进一步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对引导企业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还不完善,新的工资拖欠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确定不够科学合理,部分企业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以及采取延长劳动时间、随意提高劳动定额、降低计件单价等手段变相违反最低工资规定的现象依然存在;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偏低,工资增长缓慢,正常增长机制还不健全。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各地工资清欠工作的督查和调度,推动清欠困难较大的地区进一步落实责任,解决好剩余历史工资拖欠问题。同时,依法保障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等的支付。二是进一步抓好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长效制度建设,指导各地建立完善工资支付重点监控制度和特定行业工资保证金制度,更好地发挥金融系统征信体系对企业的监督惩戒作用;抓紧研究起草《工资条例》,把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纳入法制轨道。三是继续加大落实最低工资制度的工作力度,指导各地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及物价指数等因素合理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重点查处变相违反最低工资规定的行为。四是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政策措施,认真研究确定各行业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抓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实施工作。

三、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待遇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针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历史遗留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等问题,各级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按时足额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2004年以来连续多年实现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当期发放无拖欠。二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2005年以来连续三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月人均714元提高到目前的963元;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工伤保险待遇及失业保险金标准也都逐步提高。目前,全国平均低保标准179元,2007年1月至10月人均月补助水平96.5元,比2006年提高了12.9元。三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扩大到11个省份,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积极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制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在全国79个城市启动试点工作,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推进东部地区七省市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试点工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并在应保尽保基础上强化动态管理和分类施保,通过发放物价补贴化解食品类物价上涨对低保家庭的影响。四是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基金收入持续增长。近三年来,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以年均近7%的速度递增,基金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2007年继续保持良好趋势,预计到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均超过2亿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截至2007年10月底,城市低保对象1052万户、2244万人。五是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对全国各省区市本级和省会城市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基金进行了审计,2007年对全国市、县级社保基金进行了审计。结合审计整改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监管制度和工作体制,总体上保证了基金的安全完整。

当前,社会保障工作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距较大,部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难以参加医疗保险,部分劳动者工伤待遇落实难,物价上涨对部分困难群众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窄、统筹层次低、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基金投资渠道较为单一等。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做到按时足额支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认真做好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继续调整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标准,确保城市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二是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争取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省级统筹,逐步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问题,积极研究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探索事业单位和机关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企业年金发展。研究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继续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生育保险制度。继续做好东部地区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工伤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开展工伤预防和康复试点。继续推进城市低保救助法制化进程,不断规范分类施保办法,探索低保标准科学制定和调整的办法,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探索解决低保边缘家庭贫困问题。三是加强扩面征缴,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基金应收尽收。四是完善基金监管制度和制约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基金安全。研究制定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统一基金投资运营的管理。

四、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劳动合同签订率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逐步完善

劳动合同是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关系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重要载体。针对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者权益易受损害的问题,各级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制定实施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2006年,部署开展“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从2006年至2008年实现各类企业与劳动者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目标。通过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劳动合同制度实施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06年底,全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3.9%,预计2007年签订率将超过90%。二是实施劳动用工备案制度。要求从2007年起用人单位招用依法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都应按相关规定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并在全国部署了工作,一些地区已取得明显成效,对企业劳动用工的监控逐步加强。三是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各地普遍加强了劳动关系工作体系建设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逐步完善,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劳动关系处理工作继续加强。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大力开展工会法律援助活动,工会法律监督得到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在职工民主参与以及在企业改制和职工安置过程中的作用逐步得到发挥。

当前,部分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仍然存在着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突出、合同内容不规范或不履行等现象;一些用人单位由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某些条款的误读,有意规避法律,造成了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关系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协调难度进一步加大。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认真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制定和修订配套法规政策,加强对用人单位执行法律情况的指导和管理,及时研究解决贯彻实施法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继续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完成2008年各类企业普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目标。三是继续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逐步实现对企业劳动用工情况的宏观动态管理。四是推进劳动关系工作体系建设,依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活动,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设,继续加强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劳动关系处理工作,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和工会、职工代表大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

五、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受到遏制,劳动争议当事人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劳动保障监察是保障法律法规实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劳动争议处理是处理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矛盾纠纷的重要机制。针对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和劳动争议日益增多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日常监察执法。通过开展日常巡视检查、书面审查、接受举报投诉等常规检查,严厉查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2005年初至2007年6月底,主动检查用人单位324.4万户次,责令用人单位与3031万名职工补签了劳动合同,补发2052万名职工工资待遇等近150亿元,补缴社会保险费119亿元。同时,查处了一批用人单位违反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侵害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合法权益案件。二是加大专项检查和整治工作力度。从2004年起,每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工资支付情况、劳动力市场秩序、企业用工的专项检查和专项行动,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特别是2007年7月至8月,在全国范围内以乡村小砖窑、小煤矿、小矿山、小作坊为重点,组织开展了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拐骗农民工、使用童工、强迫劳动、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此次专项行动共检查“四小”及其他用人单位62万余户,涉及劳动者1930.8万人,调查处理违法案件33万件,取缔无证“四小”2.4万户。三是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2005年至2007年上半年,全国劳动仲裁机构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78.6万件,涉及劳动者171万人,结案率保持在90%以上。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对于进入诉讼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从快处理。四是认真做好维稳工作。完善工作制度,积极做好日常接访,加大排查工作力度,妥善处理,认真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有效地维护了劳动者权益和社会稳定。

当前,违反法律法规、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在个别地区特别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还相当严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施行,劳动领域矛盾纠纷和劳动争议案件预计将会大量增加,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处理专业化程度低、效能不足、案多人少的问题将更加突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活动,加强对违法行为高发的重点地区和行业的监察执法,重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参加社会保险、超时加班加点、侵害未成年工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等突出问题,加大对强迫劳动、非法用工等违法犯罪行为及其背后的渎职侵权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二是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加大日常监察力度,提高对企业劳动用工动态监管水平;加强监察执法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民调解机制,积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队伍的作用。三是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加强劳动争议处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及时有效地处理劳动争议诉讼案件。切实抓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后的贯彻实施工作。四是认真抓好各项维护职工权益政策的落实,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和。

六、加大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力度,劳动者安全状况得到较好维护

安全生产关系劳动者生命财产安全,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的共同努力,全国安全生产呈现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态势,有力维护了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在事故总量连续四年下降的基础上,2007年1月至11月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1.9%和13.8%。主要措施:一是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综合治理。推进落实安全规划、行业管理、安全投入、科技进步、经济政策等12项安全生产治本之策;深入开展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攻坚战,关闭1万余处小煤矿;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执法力度,严格安全生产许可,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共关闭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行业的2.7万余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单位。二是加强生产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在2007年全国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中,检查生产经营企业和单位276.2万户,排查隐患487.1万余条,整改率93.5%,落实整改资金148.2亿元。同时,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规章制度和技术措施,加强现场管理,做好职工劳动保护,严肃查处生产安全事故。三是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先后制定20余个加强教育培训的规定和规范性文件,积极组织开展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工作,加强对煤矿等高危行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有效提高了职工安全素质和劳动保护能力。

当前,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型私营企业不履行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义务,劳动保护制度措施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生产安全条件差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县级以下特别是乡镇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监管执法的效果。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加强管理,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完善措施,加强对职工的劳动保护;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意识。二是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工作力度,继续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活动,加强对重点地区和行业的检查执法,依法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加大对瞒报、谎报事故情况,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等违法犯罪行为及其背后的渎职侵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三是加强安全监管基础建设,健全工作机构,落实乡镇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充实工作队伍,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七、大力推进职业卫生工作,劳动者职业病防治取得积极进展

职业病防治涉及劳动者身心健康,关系劳动者全面发展。为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各级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完善法规标准。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逐步健全配套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二是加强职业卫生、放射卫生日常监督检查。2006年,共检查煤炭、化工、冶金等职业病多发行业单位近6万家,建设项目4778项。其中,检查发现并处理违法单位1.2万余家;检查存在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1811项,放射工作单位近1.7万家,共处罚违法单位1745家。三是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三同时”审查。全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率从2002年的不到15%提高到35%。四是加强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建设,做好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使职业病人及时得到治疗。五是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普及活动。通过一年一度的宣传周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公共传播手段,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科普知识的宣传,结合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和案件查处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职业病防治意识和劳动者维护健康权益意识。

当前,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不落实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措施,作业环境恶劣、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严重,侵害职工生命健康权益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法律法规落实还不到位,对企业职业病难以有效监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难以实施有效制裁;职业卫生防治和监督队伍不健全、技术水平落后、职业病防治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认真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明确职业病防治的具体目标和措施。二是进一步完善法规和政策,加大对侵害劳动者健康权益行为的处罚力度。三是进一步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四是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监督用人单位制定并落实职业病防治方案和措施。五是加强职业病防治和监管体系建设,明确监管责任,提高职业卫生防治能力。

八、完善和落实国家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措施,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解决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为切实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逐步建立保障农民工权益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从统筹城乡发展出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制定实施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200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并从上到下建立了农民工工作协调机构,全面部署开展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二是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2003年以来,结合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通过不断加强日常监管,强化专项监督检查,加大对恶意欠薪、伤害讨薪人员、欠薪逃匿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为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等措施,截至2007年7月底,全国累计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433.2亿元,大规模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得到遏制,欠薪举报投诉大为减少,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三是推动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以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农民工集中且流动性很强的行业为重点,开展专项签约行动,农民工劳动用工管理进一步规范。四是逐步改善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条件。大力开展职业卫生、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等监督检查工作,组织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和摸底。以高危行业农民工为重点,组织全员安全培训,并把安全培训纳入监管监察内容,与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年审制度结合起来。仅2006年,全国就对2183万农民工进行了安全培训。五是不断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全面取消了对农村劳动者进城和跨地区就业的限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农村劳动者免费开放。连续三年在春节前后开展以帮助进城求职农民找工作为主题的“春风行动”。2006年起在全国选择了27个城市进行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在培训、就业、维权、保障等方面探索了有益经验。六是加强农民工培训。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温暖工程等农民工培训计划,开展了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创建活动,促进了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的普遍提高。2006年以来,对农民工的培训超过6000万人次。七是加快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工作。制定实施了推进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平安计划”和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农民工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人数持续增长,截至2007年11月底,分别达到3799万人和3053万人。八是认真做好农民工相关公共服务工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农民工的计划生育、卫生防疫、文化生活和居住环境逐步改善。九是逐步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农民工参与社区管理工作逐步推进。已有12个省区市统一了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一批农民工土地承包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在农民工集中的社区普遍设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系点,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和人民调解等活动,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近两年来,新加入工会的农民工有4125万,全国农民工加入工会的人数达到6200万。

施工劳动力保障措施篇8

为加快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两化”监管体系,全面提高劳动保障监察维权能力,根据市局《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网格建设达标活动的通知》(青劳社〔**〕29号)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从**年开始在全区组织开展网格建设达标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监管、强化执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执法理念,健全劳动监察体制,完善网络和网格建设,推进区域化管理,转变执法方式,提高执法科学性,提升劳动监察公信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用两年时间使全区网格建设全部达标,形成台帐规范、职责清晰、运转有序、考核有力的网格管理机制,监管水平明显提高。其中,**年网格达标率40%、2008年网格达标率70%、2009年网格达标率100%。

三、方法步骤

网格建设达标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发动阶段(5月1日-5月20日)

**区劳动保障局成立网格建设达标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监察大队,指导各中队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计划,确定辖区网格建设达标工作的具体步骤、措施和责任分工,为全区网格建设达标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21日-8月19日)

1、查摆问题阶段

根据《**市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建设达标标准》(见附件一),针对每个网格建设的实际情况,认真排查,逐条列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制定整改措施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采取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调查分析形成问题的具体原因,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并列出时间表。

3、组织贯彻实施

在制定措施的基础上,明确责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网格建设达标工作按照计划顺利推进。

4、加强指导和协调

监察大队在组织达标过程中加强指导和协调,从基础设施上加强人员设备配备,积极破解网格建设人员短缺、设备落后的问题;从内部管理上健全基础台帐、制度建设、运行机制,保障网格监管的有效运行;从业务工作上强化普法宣传、延伸维权服务、实行分类监管,最大限度督促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倾力打造便捷高效、真情维权服务品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三)自查阶段(8月20日-9月9日)

各中队根据《**市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建设达标标准》,逐项进行检查,对照检查情况进一步整改、完善、提高,争取申报一个,成功一个。

(四)验收阶段(9月10日-11月10日)

1、达标申报

在自查的基础上,按局下达的申报比例,填报《**市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建设达标申报表》(见附件二),于每年9月10日前报区劳动监察大队。

2、现场验收

监察大队将根据各中队网格建设达标申报情况,提请局网格建设达标活动领导小组进行现场审核,确定是否合格。审核合格后统一报市支队一并验收,由上级部门对验收合格的颁发“**市劳动保障监察标准网格”牌子。

3、年度复查

对已经达标的网格,每年由大队组织抽查,对没有达到《**市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建设标准》的网格,限期整改,对整改仍然达不到标准的,撤销“**市劳动保障监察标准网格”称号。

四、有关要求

(一)各中队要高度重视网格建设,认真理解网格建设达标活动的重要意义,自觉地把网格建设摆到夯实劳动监察工作基础、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高度来把握和推进。

施工劳动力保障措施篇9

张家口市桥西区属经济欠发达区,是典型的“城市老区、工业小区、财政弱区”,开展劳动保障工作阻碍多、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省厅部署精神,区委、区政府唱响了“提高工作效率,强化为民服务”劳动保障工作主调,着力以高效率的工作、高质量的服务,弥补人力不足和财政拮据的局限,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快速、高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强化组织发动,严肃责任追究,落实便民措施。省厅《二十六条便民措施》下发后,我区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学习贯彻落实。一是强化领导。明确了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区劳动保障部门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负责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追究网络体系。二是制定措施。结合区情实际,制定出台了《张家口市桥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二十五条便民措施》,打印成册,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人手一册,以便于具体工作的落实。三是对外公开。将《二十五条便民措施》制作成展牌,张贴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并对外公开了监督电话和服务热线,方便各方面人员监督。四是严肃责任追究。区委、区政府明确,对接到服务对象投诉或在检查中被发现有违反便民措施现象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年终不得评优评先,不作为入党提拔的培养对象,并视情节由纪检监察部门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版权所有

二、强化学习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夯实工作基础。将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作为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途径,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加强学习,增强素质。在劳动保障系统开展了“练内功、提素质、树形象”专题活动。采取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平时学与工作中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系统干部加强对劳动保障相关文件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力求做到融会贯通。如:对就业再就业工作有关政策和业务流程进行了科学、直观的图解设计,制作出两块展牌,使工作人员和前来咨询、办事的人员对政策一目了然,这一作法在全张家口市劳动保障系统进行推广。同时,区委、区政府在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组织有关人员带着课题赴上海、南京、济南、石家庄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引进外地劳动保障工作先进经验和管理方式,为我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采取措施,鼓励上进。在系统内部多次组织开展专业技术知识竞赛,要求45岁以下干部全部参加,邀请专业老师出题、评卷,考试成绩作为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干部进修,并为劳动保障干部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三是竞争上岗,营造氛围。在劳动保障系统内部率先引入竞争上岗机制,经过测评、报名、推荐、纳谏、答辩、公示等程序,公平、公开、公正的择优选拔出4名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在全系统形成了人人自我加压、个个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学习上级的政策、借鉴外地的经验、总结本区的工作”,建立健全了劳动保障工作的四方面制度。在作风方面,建立了“12345”制度,即:“一卡”(佩带胸卡),“二制”(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四办”(热心办、主动办、马上办、办的好),“五部曲”(一起立、二让座、三让水、四办事、五送行)。通过“12345”制度的推行,全区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的工作作风得以根本改观。在效率方面,建立了“五个快办”制度,即:树立快办意识,实行快办程序,严肃快办纪律,提高快办能力,保证快办质量。如:前阶段“补发历史拖欠养老金”前期数据摸底上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在区政府分管领导的组织下,区劳动保障、经贸等部门及各办事处数十名干部连续工作6昼夜,及时、准确的上报了数据,统计金额达5500多万。在业务方面,建立了“三办”制度,即:符合政策规定的立即办,可办可不办的先办后汇报,政策规定不明确的集体研究探讨着办。如:我区西驼号幼儿园某职工反映因缴费年限不足十五年无法办理退休手续问题,区委、区政府立即责成区劳动保障部门进行调查核实,经分析研究,区委、区政府认为是由于政策不衔接、不完善造成的,最后提出:“凡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职工在冀劳社[2002]47号文件下发前招工的,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费满十年不足十五年的,允许其按现行缴费工资现行比例补足到十五年后办理退休手续,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在扶贫济困方面,建立了“五个一”制度,即:政府买岗高看一眼。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全部用于安置“4050”人员;重点关注厚爱一层。劳动保障平台针对辖区内重点援助对象的就业愿望开发岗位,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岗位录用优先一步。组织招聘活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重点援助对象,企业招聘积极推荐重点援助对象,腾出机关、事业单位后勤岗位全部安排重点援助对象;结对帮扶解困一方。开展了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活动,一对一结对子对重点援助对象进行帮扶;节日慰问激励一生。组织全区干部职工解困捐助,并开展节日期间领导访贫问苦,将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爱与资助送给重点援助对象,激励其自强不息,改变现状。版权所有

施工劳动力保障措施篇10

同志们:

今天,县委、政府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大会,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__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要求,动员全县上下振奋精神,攻坚克难,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为突破,以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手段,全面加快完善我县劳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全县劳动保障事业实现新的跨越。下面,我着重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形势,提高认识,切实把劳动社会保障工作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客观估价我县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可以说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年上半年,……。同时,全县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劳动监察力度全面加强,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得到进一步规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全部委托银行发放。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凝聚了劳动保障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同时也得益于社会各界的通力协作与密切配合。在此,我谨代表中共__县委、县政府向为我县劳动保障事业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就目前状况而言,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为此,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再认识、再强化。

一要从形势上再把握。特别是在我国已经加入wto、逐步融入全球经济的形势下,加快完善劳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更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持续减缓,我国经济面临巨大挑战,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结构性调整必然形成新的就业压力,劳动保障体系各个层面与国际接轨也将产生新的许多情况和问题。从国内情况看,我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完善,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尤其是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破产关闭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总量将进一步增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将进一步加大。从劳动社会保障改革的形势和任务分析,我们还必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农村城镇化等许多问题。进一步深化劳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势必所为,势在必行。

二要从认识上再提高。劳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住,事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做得怎样,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政治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长远的战略问题。尤其对于我县这样一个老工业基地来说,一些制约“两个确保”工作的深层次矛盾日渐凸现,“两个确保”的任务非常艰巨。从目前情况看,在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由于许多企业包袱沉重,难以清偿下岗职工经济补偿、拖欠工资和社/:请记住我站域名/会保险等费用,加之多数下岗职工技能单一,年龄偏大,带来了下岗职工出中心情况复杂和难度较大。在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方面,由于困难企业负债过多和离退休人员参保比例过大及待遇提高等因素,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进一步加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县的参保职工仍以国有集体企业为主,个体、民营经济参保人员廖廖无几,这无论对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还是对劳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立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总体目标,我们必须从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实际解决这一问题。要充分认识劳动社会保障事业绝不仅仅是对于国有集体企业而言,而且覆盖了外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个体经济组织等各种经济成份。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重新正视,走出误区。

三是要从摆位上再前移。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两大重点一是农民增收问题,二是社会保障问题,这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各级各部门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从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统筹,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抓好劳动社会保障工作,这是大局,是主流。这一点,务必请同志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廓清思路,突出重点,全方位推进劳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目前,时间业已过半,任务完成在即,劳动社会保障工作也到了攻坚决战阶段。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必须抓重点,突难点,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完善“两个确保”工作机制为突破,不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要确保下岗和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所带来的大规模结构性经济调整以及企业二次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必然要进行改制或关闭破产,一些优势企业也将为增强竞争力而实行减员增效,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此消彼长,总量会不断增加,职工安置和保障基本生活的任务非常艰巨。国家已经明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规模不减,即使下岗职工减少的地区也不抽回,可调剂补充失业保险基金和用于出中心再就业。这就要求我们继续落实好“三三制”筹资办法,确保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同时,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企业裁员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将直接加重了失业保险金的承受能力。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增加基金支撑能力,做好管理服务工作,与民政、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切实搞好三条社会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县委政府要求,对于长期失业人员,要摸清底数,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二是要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目前全县参统人员×××××人,其中离退休人员达到××××人,占到参保人数的××,再加上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养老金支付压力很大。可见,要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必须进一步做好基金征缴工作。一方面社保机构要做到应发尽发,另一方面参保单位要做到应缴尽缴。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参保单位一定要提高认识,顾全大局,克服片面依赖思想,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确保今年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支付实现无拖欠。三是要稳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部门要根据业已制定出台的《__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尽快启动运营,切实做到人员、设施、机构三到位,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并取得明显成效。

第二,以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为突破,逐步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首先,要大力加强扩大就业工作。对于这一点,全县上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就业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长远的政治问题,做好就业工作,是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措施。我们要坚持拓宽就业渠道,努力扩大就业岗位,充分利用我县旅游产业蓬勃兴起的有利机遇,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使就业服务机构向街道、社区和乡镇延伸,逐步实现下岗失业人员管理社会化。要大力开展面向新型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通过办班学习和实践操作,进一步提高职工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并要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其次,要认真做好下岗职工出中心工作。坚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是建立规范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这项工作不仅政策性很强,而且难度很大,但又非做好不可。就目前状况而言,一些经济条件差、困难较多的企业,协议下岗的职工多数没出中心,即使出了中心也与原企业没有解除劳动关系,情况非常复杂。对此,我们要结合县情实际,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确保当前不出事,以后不找旧帐。对已出中心的,要积极帮助其再就业,接续好社会保险关系,解除后顾之忧。对协议到期仍不出中心的,要研究确保生活的办法,决不能形成新的两不找。再次,要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网络建设。建立全县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网络是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必须尽快配备设施,实施电子保障工程,建立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的信息网络。加强培训工作,组建信息专业化队伍,以适应劳动保障推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体系的需要。

第三,以强化清欠征缴和扩面覆盖为突破,着力完善社会保险资金筹措机制。社会保险征缴作为“两个确保”的前提保证,可以说是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受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有集体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经济效益下滑,加之,部分企业等靠要思想严重,大局观念、责任观念不强,导致社会保险征缴难的矛盾日益突出。就养老保险而言,目前困难企业累计欠费高达××××万元,对我县的“两个确保”工作形成了巨大的压力。鉴于这种状况,我们一方面要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劳动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组建成立征缴大队和监察大队,对参保企业进行逐户落实,不留死角,并采取措施对逃避缴费和故意欠费的企业严肃追究责任,特别是对少数违反《条例》规定,长期拖欠和拒缴社会保险基金的单位,要联合工商、税务、法院、公安等部门予以严厉打击和制裁。同时,也要积极做好社会保险基金清欠工作,力争年内清理历年欠费达到××以上。

在这里,我还想着重讲一下养老保险的扩面覆盖工作。大家知道,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我县的民营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一大批个体、私营企业迅速崛起,象煤焦、铸造、牛肉、橡胶等业已成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显示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这些企业的经济发展与劳动社会保障的要求远远不相适应,它们大多没有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各类从业人员的老有所养问题几乎是空白。这样,不仅使企业的劳动力资源,特别是一大批业务尖子和技术骨干,由于没有参加养老保险或者无法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客观上在老有所养问题上产生了重重顾虑,形不成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存在着随时跳槽的可能,极大地影响着企业发展后劲。同时,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讲,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必须纳入法制化转道,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国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的需要,才能保证我国长期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此,县委、政府根据《__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的通知》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把全县的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个体经济组织全部纳入了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范围,使我县的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关于这一点,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一定要予以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它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或者是对国家还是对社会,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必须得到全面的贯彻实施。在这个问题上,县委、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

三、加强领导,综合施措,确保完善劳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