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教孩子识字阅读十篇如何教孩子识字阅读十篇

如何教孩子识字阅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5:49

如何教孩子识字阅读篇1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在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不单单要完成原来语文课堂的识字学词学句阅读任务,还要加大阅读量,阅读在课堂教学的比重明显大于一般的语文教学课堂。那么,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如何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呢?

一、识字教学注重教学生识字的方法

小学低年级的生字教学是课堂的主流与重头戏,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识字写字至少要占一半以上的课堂教学时间。其中10分钟写字是一定要保证的,在这10分钟写字之外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我认为要以教“方法”为重,讲“重点”为辅。也就是说,不能单纯地为教生字而教生字――像传统教学那样,把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放在黑板上,让孩子们再来说说怎么去识记,再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读,然后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最后看课文孩子能不能正确读下来。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在群文阅读的课堂里明摆着是行不通的。因为课堂的40分钟里,这么一串上下来,估计近20分钟的时间过去了,加上写字10分钟,你什么也做不了。

因此,我认为必须在生字教学的时候,做做文章,提高生字教学效率。在群文阅读中,低年级孩子面临的困难是识字量积累不够,不认识的字成为孩子们阅读的障碍。我认为,要扫除这障碍,就要在平常的课堂中教给孩子识字的方法,教师在随文识字的时候除了教给孩子认识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之外,还要拓展生字教学的量,让孩子们学会识字方法:在看到一个生字的时,脑海里寻找换偏旁的另外生字,或者是找一找同样偏旁部件的字来理解记忆生字。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快速把生字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进而掌握生字。

二、课文朗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任务中,还有一项基本任务是课文朗读,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不能加字减字,要有感情。我认为,在一年级的朗读教学中,要求孩子们先是指字认读,再是看着字读,要求孩子一定要以书为本,看着课本读课文,不能自以为是地光背诵不看书。要教给孩子朗读的语感,从把每一句话读正确开始。从一年级下册开始让孩子们逐句读,提醒这句话哪个词语哪些停顿要注意的。慢慢放手让孩子自主地去寻找,发现把句子读好的关键点。教给了孩子朗读的方法之后,孩子们的朗读语感形成了,就能快速完成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任务,甚至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一定的感情来。要注意的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要提醒孩子们在朗读的时候不拖腔。要一口气串读词语句子,不能破坏句子的美感。此外,教师的范读很重要。在孩子们读得不好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做示范,把方法教给学生。至于朗读的形式,在一年级下册,还是以集体读为主,小组读、班级读、男生读、女生读。因为这样一来,朗读的面广,你就能听到谁没有读好。到了二年级上册,就可以小组开火车轮读,几个同学一起朗读。最好请同学的时候,他们的位置是分开的,这样每个角落的孩子能听到离他最近的孩子的朗读。这样是最节省时间的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的课堂教学方法。

三、阅读理解注重教学生学会勾画

做好了前面两点,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剩下部分时间来做群文阅读了。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怎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呢?我觉得备课的时候注意“挤”进课堂的群文一定要在文字的内部有某一主题,然后教师解读文本的时候要找到快速理解这些文字的方法。从哪些重点词句去理解,你选择群文的理由是什么,这个理由就是你要教给学生的阅读之法。在低年级,通过“勾画”的方式,让学生在勾画中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本,这也就是阅读的方法。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我认为在群文教学的低年级课堂,默读比朗读更能让学生思考,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再教给学生如何去举一反三地读文本,他们不断接受挑战、实践阅读,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训练与提升。

四、群文选题注重教学生学会选择“主题”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开始,每个单元都是按一定的单元主题内容进行编排。老师在教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每个单元的主题导语,我认为它是孩子们学习课文阅读理解的“钥匙”。读懂了它,孩子们在阅读理解本单元课文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按着这样的方向去理解、领会课文的主旨。那其实就是孩子们学会“举一反三”学课文的妙招。因为导语其实是编者编选教材的理由与阅读要求,本单元课文的主题重点及想要教给学生的东西都在那简单的话语里面。低年级群文教学,选择什么主题的短文让孩子们阅读,体现老师对于孩子阅读能力等语文素养的培养理念。我认为从每个单元的导语入手来进行选择群文补充阅读,其实是个不错的方法与窍门,通过一堂课,我们能把这样的理念慢慢渗透给孩子,孩子们将来的生活处事能力及自我调节、处理生活中的麻烦事的能力意识已经得到启发。

除此之外,在小学低年级的群文阅读教学中,首先可以做尝试的是略读课文。为了与以后的阅读教学接轨,在小学低段的语文课文中可安排几篇略读课文,文章较长,但是这些课文的安排其实是可以拿来做群文阅读的教学的。我认为在这里,老师带着孩子读懂“群文”,更要透过群文阅读有“主题”。因为阅读教学,不单单是要孩子们读懂一段文字,更要从这段文字中获得启发,知道如何去读,知道如何去想,还要形成自己的视角去看生活中的人与事。因为我们的教材文本,并不是孤立于学生生活之外的,只有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从语文课本走到生活语文中去,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及素养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江洪春.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方略[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如何教孩子识字阅读篇2

阅读教学亲子阅读阅读方法阅读目的

阅读是什么?阅读就是读书、读文章,阅读就是读者和文本的对话。阅读需要的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阅读是人类求知的重要形式。我们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尽管这一条目标只是在第一学段提出的,却贯穿于整个中小学各个学段。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厌烦了,不爱读书了,哪怕学生的考试分数再高,那也是我们的严重失职。

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儿童的阅读量远远少于同年龄西方儿童;而中国儿童进入自主大量阅读阶段的时间比西方儿童晚了4年之久。这4年正是儿童学习的关键时期。阅读量太少、进入自主大量阅读的时间晚,大大影响了中国儿童阅读能力的形成。

今年,笔者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我已经有了一个3岁的孩子,所以对亲子阅读特别感兴趣,阅读了大量的儿童著作、引导孩子自主阅读的书籍,而这也恰恰对我的教学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我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更适于一年级孩子的阅读教育模式。以下是我个人对阅读教学的一些理解。

一、阅读教学的起始点

在我读过的引导孩子自主阅读的书籍中,并没有哪一部具体的指出阅读的起始年龄,因为孩子与语言文字接触就应该算是阅读的开始。但是,这样一来孩子与孩子之间就会有明显的差距。据我对班里孩子的了解,学前阅读的早晚直接影响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说的简单一些,父母理念超前,亲子阅读开展到位,孩子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记忆迅速,观察、理解能力强;反之则稍差一些。

二、阅读教学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会这样做:

1.读与画的结合

我对读与画结合的理解是:“画”作名词,指的是课文中的插图,或是教师专门制作的教学课件。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都含有故事情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2.读与音乐的结合

中国的语言文字的神韵与魅力,不是我们教师每天对着孩子们说:我的母语如何如何的有魅力,如何如何的神奇,我们要热爱她。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自主生成的,而不是我们强灌输给孩子们的。大脑里有一种神经回路,具有传达意识的辨别性感觉。当我们一直朗读或默读时,剩下的只是一些只传递声音的神经回路,其他的视觉、触觉、嗅觉、时间或空间等所有的感觉都被掩盖了,而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可以调动人的各种感官。音乐可以作为读的媒介,是语言文字更加深入人心。

3.读与思考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例如,教学《江南》时,我先提出:谁能从诗中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疑问与思考是分不开的,思则生疑,而学贵在有疑,有了疑问再去思考,这样才能学到真知识、大学问。有个孩子很快就抓住了要领:莲叶何田田。我们引导孩子边读边思考,是一种习惯的培养,所以,我们要给予反馈,让孩子的思考存在价值。例如:

――你提的问题不错。

――你问得很好!

――你能提出这个问题,真不简单!

――这个问题有价值!

――你的问题有深度!

4.读与说话的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本学期训练目标就是说完整话,所以,教师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时,才能锻炼出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教学完《树和喜鹊》,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都懂得了什么。孩子们说的很深入,表达得好:没有朋友我们会很难过,感觉很孤单。朋友多了我们就会快乐起来。没上学的时候,家里只有我和奶奶,我很孤单;现在上学了,学校里有老师,还有很多同学,我很快乐。

5.读与表演的结合

情境表演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之一。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趣味性很强,教师可用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天凉了》时,我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演故事,虽然只有小马和燕子两个角色,学生表演得淋漓尽致。

6.读与写作的结合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一句或几句完整的话;在结合课文本身的特点进行仿写,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有是写作能力的锻炼。在教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点滴的积累,定能让孩子受益终身。例如,在第一次仿写《山青青》时,孩子们写到:天蓝蓝,云白白,太阳公公笑嘻嘻。很稚嫩,但谁又能说这不值得骄傲呢?在教学《母爱》《多想去看看》时,孩子们的仿写就有模有样。

三、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如何教孩子识字阅读篇3

早期阅读的意义何在?在许多家庭中,大多数父母都认为孩子还太小,不认识汉字,不可能进行阅读活动,认为只有先识字才能进行阅读;或者给低幼的幼儿进行大量知识性、文学性的阅读,如背唐诗宋词,这是一些片面的认识。专家认为,0―3岁是培养幼儿对于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3―6岁则更侧重于提高幼儿的阅读和学习能力,0―6岁的婴幼儿时期,是人生命的起跑线,是人的智慧潜能开发的关键期。美国心理学家经过多年关于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表面:有44%左右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在5岁之前就开始阅读了。较早开始阅读的孩子,智力发展迅速,比较容易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早慧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阅读。正如培根所谓:“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在国务院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书写技能。”可见,对早期阅读的提倡和重视。

为了贯彻国务院新《纲要》精神,促进幼儿终生发展,以适应21世纪对人发展的要求,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幼儿的早期阅读,真正体现早期阅读是终生学习的基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正确引导:

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要想让幼儿学习,首先要使他对学习对象发生兴趣。我国传统的教孩子学习阅读的方法,是强迫他不断地重复认读一些字,反复学习认读。枯燥的学习,孩子不感兴趣,收效也不大。幼儿园应该把幼儿的阅读渗透到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利用各种方法唤起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1、利用墙面环境布置。

幼儿认识活动的特点,是以无意识为主。幼儿一般不是自己主动去看书,而是被动的去看书。而利用墙面环境阅读,就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抬头就能看见墙面的图画和文字。墙上的文字又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出现的,是与图画或图示紧密联系的,就比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看,吸引他们阅读。例如我们班主墙布置的是一幅以鱼为主题的画面。色彩鲜艳,造型逼真,不同形态的鱼,很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们就在其中贴上了一些文字卡片,如鱼、水、水草、水泡、红、绿、黄、树等文字,幼儿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自然也就进行了阅读活动。

2、游戏中进行阅读。

把字词作为游戏材料的一部分,可以使幼儿自然地认识一些字词。比如,教师出示文字卡片,让幼儿作相应的动作,又如,用识字卡做接龙游戏,幼儿可以凭借字型或字的某个组成部分,把字卡连接起来。又如组织幼儿玩“给图书穿衣服”的游戏,即包书皮,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好感,使他们像对待心爱的玩具等周围其他物品一样,对待和爱护图书,从爱书到爱看书,为日后对图书产生深厚的感情奠定基础。

3、制作图书。

制作图书的活动,是动手操作的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制作图书,既包含着做小作家、小画家、小收集家的活动,又包含着编辑、制作封面和封底、装订等活动。带领幼儿制作图书,不仅是培养幼儿爱书、爱护书的一种好方法,也能使幼儿在制作图书的过程中进行阅读,培养了幼儿爱看书的好习惯。

二、选择优秀的图书。

图文并茂的图书才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书籍。图画的颜色应当缤纷多彩,主人公形象应该生动可爱,背景细节丰富,夸张变形有趣而适当;文字的内容需要贴近幼儿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

三、创造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

父母的积极参与和正确的引导对于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关键的作用。通过亲子共读过程中的社会性互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增长知识,还有助于让孩子学会倾听和理解别人的语言和观点,尝试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疑问和立场,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四、日常生活中练习阅读。

如何教孩子识字阅读篇4

关键词:亲子阅读;感受快乐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114-001

在过去,亲子共读活动强调的是家长讲故事的能力,以及如何从阅读中发掘故事主旨和值得思索的相关话题。在这方面,家长有时免不了充当教师的角色,往往流露出教诲的意图。而现在,亲子共读活动强调的是家长如何以较为活泼的方式来和孩子共同完成对故事的演绎。故事不仅是拿来“说”,还要拿来“演”,拿来“画”,甚至是拿来“玩”。阅读的对象也不一定是作家的作品。或者说,只是把阅读作家故事的体会作为激发自我创作的起点。亲子共读的形式已由“读”的层次延伸到“写”的层次,它在意的是阅读的“享乐”。

所谓亲子阅读,首要条件当然是父母与孩子一起看书,共同享受阅读的乐趣。对于幼小的婴儿来说,他/她也可以有来自美丽图画、妈妈动听讲述的阅读享受。特别是对于3岁以前的宝宝来说,帮助他/她形成一种态度或观念,比教给他们某种具体技能(比如识字、数数)要重要得多。早期阅读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书中得到快乐。这种快乐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对书的有益的态度,养成一生的欣赏趣味。做一对时尚的父母,即使再忙,也要在一天的某个时刻和孩子共同进入阅读时光。家长们不妨抽点时间听听专家讲座,与别的家长交流一下亲子阅读的方法和模式。而如今在0-3岁孩子的亲子阅读中出现了很多误区:

一、亲子阅读就是讲故事

在亲子阅读中,家长普遍会大声地朗读绘本上的文字,但很少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为孩子进行耐心地讲解,结果孩子认为家长讲的故事一点都不好玩,对阅读也失去了兴趣。这应该是家长在亲子阅读实践中的困惑之一,家长们误以为:亲子阅读就是给孩子讲故事,不需要让孩子参与阅读。在这里可以很明确地说:亲子阅读不是给孩子讲故事,而是读给孩子听,家长在为孩子逐字朗读的时候,孩子会从深度聆听中奠定深厚的语文根基和阅读兴趣。

二、强迫式阅读

有的家长强迫孩子读不喜欢的图书。比如有一位妈妈强迫孩子读某本童话,但孩子觉得无趣,不想读,但妈妈强迫让孩子去读,最后变成为亲子冲突。有的家长认为阅读一定要达到某种效果。

三、亲子阅读=识字吗?

这样说吧,一个人只要处在正常的教育轨迹中,认识字是很自然的事,在这方面不用太担心。天下没有爱读书的人不认识字的,但却有很多认识字却不爱读书。原因在于只有人教他们认字,却没有人教他们去爱阅读本身。我们成人也有这样的经验:满篇的字都认识,就是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字都认识,但却看不懂书。父母为什么给孩子读书?是因为孩子不识字或识字少而代替一下,等孩子会识字之后父母就不再充当这种临时工具了吗?绝对不是这样的。我们通过这种亲子共读的机会,让孩子知道怎样去阅读,让孩子充分享受阅读的过程,同时把大人对阅读的爱传导给孩子,还可以一起分享故事中的喜悦和困惑。千万不要一等到孩子会认识字之后就放弃了这件美好的事。

“亲子共读”从狭义上来讲,指“亲”与“子”选择一定的阅读材料,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彼此共同阅读与对话。既然说是共读,表示念故事这个活动不是单方面的,不是因为你要在共读中,把你的一些想法或期望强加给孩子;而是要让孩子一起参与,并从中满足孩子的某些期望或期待。成年人与孩子共读,或在孩子身边自己读书,都给孩子树立了一个阅读的榜样,使儿童在阅读中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很多家长认为阅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自己好歹也是大学毕业,有的还读到硕士甚至博士,给小孩子们讲讲故事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其实不然,亲子阅读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和朗诵,其中还是有不少学问和技巧。亲子阅读对于增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促进亲子交流,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亲子阅读可以加深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使他们深切地体验到父爱、母爱的温暖,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如今的社会生活可以说是快节奏的。白天,年轻的父母们去上班,孩子们上幼儿园,情感的交流机会与时间相对而言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每天晚上用上几十分钟进行亲子阅读,那孩子们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爸爸妈妈很爱我”的幸福感觉。日久天长,亲情就会像春雨滋润春苗一般,使幼儿茁壮成长。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最暖人心的一份情感啊!

二、亲子阅读满足了孩子们听故事的需求,诱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孩子们天生就爱听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都是他们的最爱。故事里的小动物都可以成为他们喜爱的对象。由于幼儿识字较少甚至不识字,听故事就成了他们最喜欢的事情。我的孩子从牙牙学语时就开始听我讲故事、读故事。

如何教孩子识字阅读篇5

一、抓住机缘,促进阅读

近期与孩子们一起学习《过零丁洋》的古诗,在理解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句时,总有一部分孩子把“汗青”写成“汉青”,起初只是口头纠正,之后后来的几天,当作业中再次出现这句诗时,孩子又出错了。我找到班级语感一般的一个男孩,本以为他们是不认真,没有用心,可是这个男孩很有想法地说:“我觉得‘汗青’是汉族的,所以会写成‘汉’。”这时我才意识到,孩子自由背诵记忆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恰恰是“用心”才带来的问题,由于语文基础知识储备空乏,造成孩子主观臆测,把诗句的意思放在自己认为是非常正确的语境中来理解,出现了这样“汉青”的“深刻”记忆。

在和孩子讲解了“汗青”的由来和含义后,我便希望能够推荐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让他对于语言文字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所了解,由于这个孩子平时爱翻阅字典,所以我便选定了由“汉字”入手,将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推荐给了他。

二、同步阅读,交流心得

与此同时,我也开始了与学生的“同步阅读”,为了保持阅读的独立思考、方便之后的交流,我与孩子事先约定了读书的进度,并分别做好各自的阅读笔记。在一个月的阅读之旅结束后,我与孩子进行了面对面的阅读交流。

交流时由孩子先说,一位男生之前没有读过蒋老师的书,所以对于文字首先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书没有过于死板生硬的文字,更多的是关于画面的清丽描述,在普通的小事上生发自然的道理,说理明白,感性之美的铺展不乏理性之美的补充。”出于引用的评价,看得出孩子下了工夫用心读书了。

之后我对他之前写的错字“汗青”的“汉”提出了质疑,他便结合书中的象形字、会意字等说出了全新的理解:“‘汗青’是‘流汗的竹简’,很形象的字,像‘美’就是和“羊”有关,让我想到清晨阳光下在溪边俯身喝水的小羊羔了……”渐渐地,孩子的想象力被打开了,那些常写错的汉字也被赋予了新的活力。看到孩子“眉飞色舞”的诉说,我知道,孩子已经爱上这本书、爱上汉字了。

三、提炼认识,提升写作

结合书中的文字,我与孩子具体研究了孩子的兴趣点――汉字的“美”,孩子将自己的理解说与我听,我也将深层的思考带入对话:为何书写的演变中汉字的美被保留下来?为何会有错字?为何会意字的比重如此之大?……这样的交流渐渐走向了“专业水准”。于此同时,我也将“汉字”的专题融入课堂,将这本《汉字书法之美》推荐给更多的学生,在一周的课上交流、课下研讨后,孩子们将自己的认识落实到书面,记录在了每周的随笔中,以下是一位孩子交流后的随笔:

“方块字”点染了我的语文世界

圆点・静定“圆点,小小的,却是一切的开始。”在“毛笔”的章节中这样描述笔画:“点”是开始,是存在的确定关系,是亘古之初的安静。因为安静到了极致,“线”有了探索走出的欲望。“线”是延绵,是发展,是移动,是传承与流转的渴望,是无论如何都要延续下去的努力。……“点”的静定,“线”的律动,“面”的包容,都是来自同一支毛笔。用这样的眼光看自己的字,每一笔一画的微观世界都是那么的真切,由力道不同而带来的小水滴,亦能流成蜿蜒的长河,最后汇聚成广阔的大海。

锤炼・熟悉书中提到“王羲之买鹅苦练用笔之法”、“米芾苦练‘永’字”这些故事,可以看出“勤”的品质,在不断的重复的与宣纸接触的锤炼中,书写者便与书法产生了情谊,汉字本身亦是有感情的。简单的色彩一如我们纯净的学习状态,真切的锤炼才会有熟悉的味道。

创造・个性隶书让立于太学门前的石经有了非凡的意义;《兰亭集序》也只有用行书书写才能表达魏晋风骨的豪放闲逸;而狂草才能展现“颠张狂素”洒脱个性;苏轼若是不用“石压蛤蟆体”,亦不能挥洒出那种心中的压抑。

因此,找到适合自己的亲近语文的方式,才能在现有的语文世界里创造出更加绚烂的多彩世界。简单的汉字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的才能,才能展现最真实的状态,一如苏轼的《寒食帖》没有华丽的书风,不是炫耀的书风,而是自然而精巧的流露。

如何教孩子识字阅读篇6

>>如何指导学生正确阅读课外读物如何运用俄语课外读物激发阅读兴趣阅读课外读物提高阅读能力指导阅读课外读物,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引导和指导幼儿阅读课外读物的几点做法英语课外读物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浅谈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关于“高中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阅读顺序”的拟定课标建议阅读的课外读物基本常识小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的意义与实践中学生课外读物选择及阅读精心推荐课外读物科学指导阅读方法浅析英语课外读物对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影响如何在课外读物中探索奇妙的物理问题情境如何向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我的孩子不是充话费送的,所以给他看点什么课外读物好?净化学生课外读物从课外读物中领略历史莫让课外读物变“毒雾”阅读英语课外读物,丰富学生读写能力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如何培养孩子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如何培养孩子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袁媛")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家长和老师都承担着重要责任。家长和老师要为学生阅读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适当引导,交会孩子读书、读好书。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环境;阅读方法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42-0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一切状况只有热爱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孩子的处于成长阶段,更应该在这个时候打好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十分重要。但是,现在社会属于一种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有无穷的诱惑,沉迷于电脑游戏,上网聊天,手机本来作为简单的沟通工具,也成为游戏的对象。电子产品成为这代人一个标志。于家长,于老师而言,学生不能安安静静的读一本书,快乐的去享受书中的快乐,这是一代人精神缺失,是时逆水而流的悲伤。所以,如何培养孩子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将成为新的课题和研究对象!

一、家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最早的老师。

父母们应该站在关注孩子全面发展的高度,走出“教辅书”的狭窄圈子,把课外阅读看成小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要达到某种所谓教育目的的工具或途径。带领孩子走进广阔的书的海洋,博览群书,才能给孩子全面的营养。

1、倡导陪读,激发兴趣。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父母就要给孩子讲故事,当孩子上幼儿园自己会讲一些短小故事时,要是认真听孩子讲故事。这样有家长的参与,孩子更能在阅读中体会到家的温馨和父母的爱,这样就更有效的提高了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孩子学习了拼音,认识了一些汉字,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设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先讲一半,在更精彩的部分让孩子自己阅读或阅读完讲来听听。常和孩子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和孩子产生共鸣,激发对书的渴望。倾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的快乐,热情地赞扬他、鼓励他。只与他的昨天作纵向比较,不提超出实际的要求,不拿别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

2、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的学习环境。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咱们家长必须做的。现在我们的孩子在阅读速度上还不能那么快,需要一个字一字地看,一句一句地读,才能真正理解意思,这就需要家长创造一个安的静的阅读环境。如果在一个吵闹环境中,孩子是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书上的,反而会变得急躁,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3、课外读物的摆放。可以把一些课外读物放在孩子经常活动、随手可及的地方。如在沙发边、茶几上、床头柜、书桌边。这些课外读物摆放在明显的地方,刚开始家长要给予引导,让孩子意识到书就在身边,想看书就有书看,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学校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阵地,老师适时点拨和引领。

1、精心推荐课外读物,引发好奇心。推荐适合小学生年龄、学生个性特点的读物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对阅读什么样的书籍还是很盲从,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向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为他们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据有关调查研究,一般小学低年级对童话故事等比较感兴趣,中高年级转而对战争题材小说和英雄故事很感兴趣,到中学阶段则倾向与爱读历史故事和通俗科学读物。学龄初期儿童对读物形式的兴趣,依次是:一、连环画,二、有插图的读物,三、单有文字的读物,四、其它类。

2、以课文为范例,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要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关键。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知道了怎样去读,才能保持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一件要事,而不仅仅是一时的好恶。阅读的目的和成果都体现在表述之中。如果学生不能用任何方式表达,如口头的、笔头的,就意味着阅读并未完成。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又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说法都说明读书要动笔墨。读写结合,就是把读书、思考和写作三者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可具体指导学生用下列方法进行读写结合,圈点:在读物中画不同的符号表示阅读的情况;批注:即在书头书边写出简评,或赞成,或疑问,三言两语,要言不烦;摘录:将书中的好词佳句摘抄在卡片或笔记本上;读书笔记:将自己读书的体会、收获写下来。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几种方法交替使用,“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读书就拿笔的好习惯。

如何教孩子识字阅读篇7

【关键词】少儿阅读数字阅读隐忧保护举措

【分类号】G25

当前,越来越多的儿童喜爱数字阅读,从国内外进行的相关调查看出,数字阅读的儿童数在成倍增长。如:美国最大的儿童图书出版商学乐出版集团与战略研究咨询公司哈里森集团的报告显示,自2010年以来,阅读电子书的儿童所占的比例几乎翻了一番;国内,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中国4.2亿网民中,儿童互联网渗透率51%,高于全体网民。

当前少儿数字阅读所面临的隐忧

数字阅读越来越备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但需要成人对其进行网络规范教育和正确的数字阅读引导。因为:(1)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在家庭中的普及,少年儿童的“微阅读”渐成趋势,孩子们虽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微阅读”,但碎片式的即时分享(只言片语、闲言碎语、发发感慨、晒晒心情)却花去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少年儿童进行“微阅读”的消遣性、娱乐化特点非常明显,“微阅读”碎片式的传播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孩子们过度沉溺于“微阅读”,其实用性和消遣性会在无形中消解少年儿童阅读时的沉潜心态,从而影响到少年儿童对知识的吸收。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常处于不求甚解的‘浅阅读’层面上,不利于少年儿童的思维发展及成长。(2)目前数字阅读在内容上过于自由和开放、资源良莠不齐,少年儿童尚不具备数字阅读所需的基本信息素养与能力,对数字信息资源缺乏辨别能力,多媒体终端便捷的上网方式和便捷的娱乐功能,经常会引诱他们放弃阅读去投入在线游戏。(3)目前,我国数字出版的产业模式还不成熟,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不清晰,内容提供者、平台提供者、终端提供者、渠道推广者、增值服务者在数字阅读中的社会定位和价值再造还没成型,数字阅读中的参与者中出现了“越位”和“缺位”并存的现象,甚至有交叉争位的乱象。(5)数字阅读目前也带来一些使人困扰的问题,比如坏书、庸书的泛滥。同时,近日国外的一系列研究显示,和纸质书相比,电子阅读设备上大量的操作会干扰孩子们的阅读,进而影响儿童理解能力的培养。与书籍相比较数字阅读存在其他诱惑,孩子们很难专心于阅读。此外,相比纸质书籍,它伤害眼睛,对视力的损伤更大。

虽由于以上种种弊端,虽明知少儿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面对多元价值观往往还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我们不能就此剥夺青少年选择的权利,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积极帮助他们形成辨析能力,使他们养成自觉健康的数字阅读意识。

在数字阅读大潮中如何对少儿阅读给予引导和关注

(1)尽量让儿童阅读经典图书。有人说“网络阅读”从两方面破坏阅读:垃圾太多、泡沫太多;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化的东西,对“儿童生态”是严重的破坏。我赞成这一说法,认为确有必要将儿童从网络文化中引导出来,让他们去阅读经典,多亲近书本,直接与文化大师面对面,从中获得健康、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的精神营养。因为少年儿童毕竟是缺乏自制力的群体,他们对“微阅读”的过分迷恋,就如同迷恋动漫和游戏一样,这种负面影响最主要的表现是:不爱书籍的阅读。如在引导无效的情况下,我想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或者说限制性的措施,比如限制上网的时间,限制使用手机的时间等,把孩子们拉到经典图书的阅读上来。

(2)引导孩子多元化智慧型阅读。从教育学角度讲,如果过度沉溺于“微阅读”,其实用性和消遣性会在无形中消解少年儿童阅读时的沉潜心态,从而影响到少年儿童对知识的吸收。因为单纯的信息量累加,并不能产生深度阅读所带来的拓展智识的效果。如何减少“微阅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负面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学校、家庭要在少年儿童中倡导多元化阅读习惯,教会孩子以“深读”和“微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并逐渐引导孩子走向智慧型阅读。而对少年儿童健康、智慧阅读方式的培养,应建立在对少年儿童阅读现状的准确把握上。图书馆要与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面联动,共同关注少年儿童阅读动态。

(3)社会各界联手关注少儿数字阅读。出版界、信息技术界、教育界和图书馆界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关心和关注少年儿童的数字阅读状况,共同参与进来进行示范和引导。尤其是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作为数字阅读服务的主要参与者,应该肩负起少儿数字阅读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的重任,为建立数字阅读社会出谋划策。

(4)各类公共图书馆应肩负少儿数字阅读引导之重任。数字阅读服务是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辅导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必然趋势,我们各级各类图书馆必须在数字阅读中找准位置,积极发挥作用,让少年儿童在数字阅读中学知识、悦身心、修品德、长本领。要积极建立安全、可靠、开放、共享的少儿网络阅读社区;要通过网络讲座、报告会、展览、竞赛、展演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字阅读推广活动,消除少儿数字化阅读障碍,普及正确的数字阅读方法,当好儿童数字阅读的导航员;要结合少年儿童的阅读特点和差异性,在馆内开展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数字阅读推广活动,组织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和使用各个数据库,对少年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他们养成正确的阅读行为习惯,在数字阅读的过程中陶冶性格,从而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数字阅读习惯。

2011年6月1日,在我国图书馆界首次召开的“关于少年儿童新媒体服务”的研讨会上,参会代表一致认为,数字阅读是阅读发展大趋势。我想我们图书馆人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在从事少儿阅读指导工作中给予少年儿童数字阅读以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努力普及少儿数字阅读知识,宣传推广少儿数字阅读意识,帮助更多的孩子获得网上数字阅读的文化自觉,让文明、规范、理性的网上阅读助跑青少年的人生起步阶段。

【参考文献】

1.王静,李桂华.我国青少年阅读倾向研究综述及其展望.图书馆,2012(4):52-54

如何教孩子识字阅读篇8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达到这个阅读量,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们对读书产生兴趣,但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已成为家长和老师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这也是多年来本人在语文教学方面潜心研究的一个课题。现进行整理,供同行们商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千百年前,我们祖先对阅读的巨大作用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告诉我们“多读书”益处无限这一宝贵经验。可以说“多读”是我国传统教育方式的精髓之一,但是阅读兴趣的培养怕走弯路,盲目追求“多”很可能会造成部分孩子对阅读产生厌倦的情绪,甚至产生“逆读”心理,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这种心理一旦形成,就会很难改变。孩子“逆读”会影响自身知识量的增加,更会对其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那么,如何把这种“读”的兴趣调动起来,并最终达到量的积累“多”呢?

阅读兴趣的培养要关注孩子的年龄特点,小学可概括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1~2年级):近年来,适龄学生为6~7周岁,这年龄段的孩子缺少独立阅读的能力,即使是文字较少的故事,也不会甚至不能达到独立阅读。

课外,这就需要教者提示家长在选择书目时,要选择绘图版,文字少,并且是注音版的课外读物,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拼读能力,图文并茂的阅读会在感官上为孩子们带来愉悦的心情,这样的课外阅读学生怎能会不喜欢呢?当然在内容选择上要考虑可读性和有益于孩子身心发展的优秀书目。

课内,教者要时刻做关注阅读的有心人,见缝插针,别放过任何一个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时机。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要进行有机的整合,如在给学生讲“十二生肖的故事”这一课时,最后设置激发课外阅读的悬念:“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它那么小,还怕猫?”学生马上就会产生兴趣,这时教师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教师讲,于是教师就可故作神秘地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这时老师可以留阅读作业,读拼音版的《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并要求孩子们第二天把故事的结果与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课前可通过校讯通安排家长把书悄悄准备好,以此调动阅读兴趣)。这样,孩子们回家后就会津津有味地阅读了,甚至会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

二年级时就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一些短小的拼音版《成语故事》《寓言故事》,这样循序渐进,逐渐增长阅读的篇幅,既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又培养了阅读兴趣,低年段学生的写话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有“质”飞跃,以达到培养阅读兴趣,润物无声的效果。

中年级阅读(3~4年级):这个阶段的孩子在阅读的选择上已有自己的想法,培养其树立正确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阅读兴趣培养走向成功的关键。这阶段的阅读,首先根据班级学情,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读物,接着让学生们把自己最爱读的书籍带进教室放在图书角与伙伴们分享,并责成专人管理,供学生传阅。一直以来,每学期开学初,我都会在班内举行一次新学期图书角阅读启动仪式,仪式上同学们会把假期里最喜欢读的书目内容简单、扼要地与大家分享,推荐书目时不乏要说上一些吸引同学读这本书的“煽动性”语言,因为每学期期末我们班都要评出同学们最喜欢的图书若干本,并对荐书者予以表彰,与此同时根据图书管理员手中的图书卡,评出最佳读者(读书卡的“质”+读书量)。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加上教者创设的这种比读,赛读的氛围,阅读的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当然也曾有孩子喜欢读‘阿衰!’‘圣斗士’”之类的书,事实上这类孩子,也对阅读有着强烈的欲望,只是他们在阅读兴趣的路上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可以与他们一起分析书目内容,还可以利用班会进行一次“读好书”“什么样的书是好书?”的辩论会,教给孩子择书的方向,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年段(5~6年级):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阅读,到了高年级,学生对阅读书目的内容和篇幅根据自身能力都会量体裁衣,基本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每学期书目的层次也会有飞跃性的提升,而开(下转97页)(上接110页)学初的图书角启动仪式上,荐书者的发言更会吸引同学读书的欲望。到了六年级,《快乐王子》《昆虫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书目内容早已成为孩子们课间乐于分享的读书话题。而课堂教学中更是不放过任何时机引领孩子读书,讲《苏武牧羊》一课,让孩子们回家通过网络读“苏武的故事”,讲《和时间赛跑》一课,推荐孩子阅读作家林清玄的作品《莲花开落》《白雪少年》,讲完课文《凡卡》的第二天,竟有孩子的书桌上出现了契诃夫的原著,所以说教者潜移默化的引领,会使孩子对于阅读兴趣生成于无形。这样要比生硬的规定孩子们该读什么,不该读什么的“任务性”阅读效果不知好上多少倍。“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苏霍姆林斯基的箴言再一次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热爱读书,酷爱读书的兴趣,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该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呀。

如何教孩子识字阅读篇9

在语言教学中开展诗歌、故事教学活动时,我将识字阅读运用在其中来增加幼儿学习的趣味,通过欣赏、跟读、朗读及识字游戏不同重点来进行,使幼儿在形式多样的重复中认读,从而更有效地达到语言教学的要求。如:诗歌《眼睛眼睛亮晶晶》,首先,通过和小朋友做“盲人摸鱼”的游戏,使幼儿初步感知眼睛的作用、认识眼睛、怎样保护眼睛等,并出示字卡“眼睛”让幼儿认读;然后通过欣赏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在观察中教师边提问边出示生字卡,如: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幼儿答出眼睛眼睛亮晶晶时,出示字卡“亮晶晶”让幼儿认读;小兔、小猫、黄发妹妹、小朋友的眼睛分别是什么样的?幼儿回答后分别出示字卡“红”、“绿”、“蓝”、“黑”让幼儿认读。在幼儿初步认识了这些字以后,集体做游戏:拍拍手找一找,Χ字Χ字在哪里?最后请小朋友上来找眼睛,如老师说小兔是什么眼睛,幼儿则上来找出字卡“红的眼睛”等等。就这样,通过各种方法使幼儿在认字的过程中、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学会儿歌。

早期识字要同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因为成篇阅读比单独认字更有趣味,通过阅读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识字带给他的乐趣,在趣味中引起他对读书的内在需求,反过来又会促进他对识字的兴趣。在开展《三只蝴蝶》、《金色的房子》、《萝卜回来了》等故事教学时,我会将故事中重复出现的重要句子和词语制作成字卡让幼儿认读。同时对诗歌和故事中所出现的幼儿还不认识的文字,我还将故事、诗歌内容用电脑打印,并将字放大粘贴在大图画纸上制作成教学识字挂图,指导幼儿进行指读练习。先由老师阅读,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附之动作和表演让幼儿记忆故事、诗歌,初步掌握诗歌和故事内容后,我教幼儿手指着字,眼看着字,嘴里念着字,脑子记着字,进行指读练习,来丰富和扩展幼儿的识字阅读内容。

另外,我还结合社会、音乐等各科的教学,特别是与音乐课的结合,因为幼儿在识字阅读中大量接触配乐诗朗诵,使幼儿的语感、乐感同步发展。教材中有许多诗歌与幼儿音乐教材相一致,幼儿在识字阅读时就掌握了歌词,学唱时就很容易上口,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学时间,而且也自然地激发了幼儿学习各科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将识字阅读与各种游戏相结合

游戏是幼儿生活有的学习方法,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情绪兴奋,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在识字阅读活动中,要充分注重游戏的参与性。我常常开展“摸箱”游戏来复习巩固所认识的字,并学习组句或一句话。我把所学过的字用硬纸板制成字卡,把字卡放在箱里,幼儿来摸,每摸出一个自己念念是什么字,如“黄”幼儿可说“黄发妹妹的黄”、“黄色的黄”答对了给一个红五星当奖励,答错了,在大家的帮助下重复一遍,也能得到奖励。幼儿都能参与进来,都很兴奋,每次都争着要来表演。我还开展了“小孩小孩真爱玩”、“找朋友”等游戏,在游戏中请小朋友看字词做动作、看句连线、看字涂色来复习巩固汉字。使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的前提下,在玩中丰富他们的知识,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三创设识字阅读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识字阅读内容

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识字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机会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幼儿的日常生活要与识字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语言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在教室我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识字环境,结合教材中的故事、情节,画出图片贴在墙上,并写上重要的句子,让幼儿在入园、晨间活动、游戏时进行识字阅读。如:在故事《金色的房子》一课教学中,把几个动物画出来,然后将他们的对话写在上面。在教室里,我又布置了识字小火车,将所学过的字粘贴在车厢上,方便幼儿巩固复习。我还为小朋友创设了一个识字角“天天读句”,将“天天读句”的句子写在上面,如:“小鸡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脚印像月牙”等,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然地接触。每月底还进行一次读书比赛活动等等。这样,通过多种途径,使幼儿认识了许多汉字,久而久之,幼儿知识越来越丰富,阅读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四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识字阅读兴趣

许多研究表明:父母越早开始、越经常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家庭环境及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幼儿识字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识字阅读兴趣。因此,我在开展识字阅读教学活动时特别注重家长的参与,通过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和家长会的形式,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一种互动的阅读关系,向他们介绍一些识字阅读的成果,让家长明确,识字阅读教学不是单纯的认几个字,而是要以兴趣为基础,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此同时,还教给家长一些识字阅读的方法,如:在家里,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念书给幼儿听,重复地听相同的故事,多玩识字游戏,多带孩子外出走走,看看、注意周围环境中的汉字,让孩子多讲讲自己认得的汉字,看到的图书内容,在家指导孩子指读故事、儿歌等。另外,我还定期(每月一次)向家长汇报幼儿识字阅读的情况,并将教学内容用电脑打印放大整理成册,让家长回家指导幼儿进行指读练习和巩固复习,并为他们安排好读书的要求及读书的方法,如:要求幼儿天天读几篇故事,并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鼓励幼儿读一些低幼读物,进行阅读巩固。

幼儿期是语言思维发展最关键、最活跃的时期,只要我们从幼儿的身心特点、个性特点出发,在幼儿识字阅读的指导方法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就会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幼儿识字阅读教学方法,为现代幼儿教育描绘一片靓丽的风景。

如何教孩子识字阅读篇10

关键词:儿童阅读;分级阅读;早期阅读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058-02

近年来,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童书出版物的枝繁叶茂,分级阅读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许多分级阅读推广人纠结在分级阅读有没有用、该不该实行分级阅读、应该怎么界定分级阅读标准的问题上,并没有把太多焦点放在早期阅读的推广工作上。但早期阅读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期,有早期阅读作为基础,分级阅读的推广工作必会清除许多障碍。

目前,我国已具一定影响力的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主要有“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和“接力分级阅读研究中心”,这两个研究中心的特色建树分别在于:与中小学校形成合作关系,从教育的角度推广分级阅读;成立自己的分级阅读学术圈,塑造分级阅读的理论体系――这也是他们的不同点,相同点则是:都有强大的学者作家团队,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影响力,都没有把推广难的焦点聚焦在孩子原始的阅读能力上。

而我国早期阅读的大活跃时期主要是2008~2011年间,除了学术界的茂盛,还得意于许多阅读推广人的努力,如小书房主创人漪然、三叶草故事家族团队和红泥巴村,其中红泥巴村的阿甲更是从实践出发,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什么书才是孩子爱看的、应该看的。

研究者在南方分级阅读的试点学校走访得知:越早进行早期阅读的孩子,越容易投入分级阅读,并认为分级阅读“挺有趣”,而那些没有进行过早期阅读的孩子,则对分级阅读“没兴趣”,继而转向其他小说的阅读。根据不断的访谈与思考分析,故生成以下理论:

一、儿童分级阅读和早期阅读的辩证关系

(一)早期阅读是分级阅读推广的基础

“早期阅读”的初始形成,是一些教育家认为:如果儿童的大脑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收到刺激,有些东西就永远丧失,早期阅读对儿童的影响会随着他们学历的延长而不断增加。

一般而言,阅读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字、词语才能进行。但是早期阅读不等于认字阅读,婴幼儿通过视听、触觉或身体动作等手段去了解色彩、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的活动,使孩子建立对图书的认知意识,都被泛化为早期阅读。在幼儿早期,家长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开展早期阅读,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有显著的作用。据研究者对部分中学生的调查,越早开展阅读的孩子,日后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阅读兴趣、自主选书的能力都要比没有早期阅读的孩子强。

针对国内的儿童教育情况、成长环境、中国汉语文化,早期阅读的作用甚至比分级阅读作用还大,早期阅读的普及是分级阅读推广的基础,其普及成效直接影响着分级阅读的推广工作。

(二)分级阅读的推广离不开早期阅读的普及

分级阅读志在让孩子爱上阅读,读有利于身心成长的书籍。而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关键期在于孩子0~6岁。假如不重视早期阅读,仅仅在小学阶段截面载入分级阅读,孩子很容易产生“消化不良”的现象。有了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阅读活动时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更好地推广分级阅读。假如孩子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分级阅读的积累更无从谈起。

分级阅读应建立在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能力的儿童身上。而早期阅读是培养儿童阅读基础和能力的教育。只有抓好早期阅读,才能更好地普及分级阅读,让孩子读有益于心智发育的图书。所以说,分级阅读的推广离不开早期阅读的普及。

(三)分级阅读是早期阅读的延续

分级阅读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过程,是一种符合心智的阅读方式,是早期阅读行为内化和巩固的延续。顺利开展“早期阅读+分级阅读”,必能培养一个乐于阅读、长于阅读的人才,把阅读培养成一种生活习惯,就如“吃饭吸收营养”、“睡觉补给能量”一样平常,对普及我国“全民阅读”有积极作用,能进一步深化“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内涵。

分级阅读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会自主阅读,能正确地选择图书,让阅读成为孩子的学习实践。但我国的分级阅读不同于国外的英语分级阅读。英语词汇有难易之分,而中文字词灵活广博,仅仅模仿国外的形式、从知识的角度进行分级,是不够理想的,甚至会对发展中华文化的初衷形成过敏反应。若把分级阅读作为早期阅读的延续,进一步内化孩子的阅读行为,让孩子学会自主地选书、看书,对孩子吸收中华文化的精华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与儿童心理学上的“重学记忆”现象相仿,家长在幼儿早期读过的故事,幼儿长大成人后总也对那故事有一种“奇怪”的印象。因此在开展早期阅读的同时,延续分级阅读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记忆,发掘记忆潜能和学习潜能。

总而言之,如不能全面抓好“早期阅读”,培养好孩子的阅读习惯,实现早期阅读和分级阅读的连贯,分级阅读就如一辆没有火车头驱动的火车厢,难免流于形式和强制阅读的尴尬局面,不但成为孩子的包袱,更造成社会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二、建立中国特色的儿童分级阅读推广体系

(一)抓好早期阅读的普及工作

抓好早期阅读的普及工作,宜从四方面入手:

1.亲子阅读:把早期阅读的实践方法教给更多的家长。在实行早期教育上,家长的作用占了80%。让家长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明了“早期阅读”的意义,为孩子的早期阅读创设可能的环境。分级阅读研究机构为家庭教育、家长阅读提供理论可能、图书满足和活动分享。

2.幼儿园:把幼儿园的早期阅读读本纳入分级阅读的出版议程。教育部和分级阅读研究机构强强联手,承担幼儿园阅读课程的教材编审,并在幼儿园开设早期阅读课程,让幼儿园老师把分级阅读的内容读给孩子们听。

(二)找准分级阅读的支点

1.地方标准

一些专家建议,给孩子选书,第一前提是“合适”,即针对孩子本身的个性,为孩子选择符合自身兴趣特点的图书。各花入各眼,各人有各自看法,“合适”二字说起来容易,但从中国的汉语言文字、现代儿童成长环境等情况来看,“合适”的标准难以界定,或许某本书是孩子喜欢的,但是书中内容会对成长造成负面影响;或许某本书对孩子成长有正面作用,但是孩子不喜欢看。那么“合适”的前提又如何界定?分级阅读的标准该如何界定?什么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分级阅读方式?

分级阅读的标准的界定难界定、不被大众认可,是目前分级阅读推广困难的原因之一。受智力发育和阅读积累的影响,一本好的儿童著作可能只有一部分儿童能读懂,而另一些儿童则如同看天书;受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阅读积累又不一样。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差距、地域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分级阅读的标准多样化,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个普及早期阅读的地方,可以加深其阅读的难度。但是,盲目听信权威的分级标准,很容易扼杀孩子个性化的发展,所以,孩子必须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才能去判断“标准”是否合适。

2.个性化标准

何为个性化的分级阅读标准?

目前,我国的分级阅读标准多数是按照年龄和心智发育水平进行分级。这种分级方式容易忽略中国人口差异性,如城乡教育差异、重点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异、不同个性不同特长孩子的差异。因此,要在国内推广分“级”阅读的必须结合“个性分级”,让孩子更快找到合适自己的图书,弥补个性缺陷和知识面的不全。

一套阅读标准不能适应全国的孩子。各种标准的界定参与人,应该包括:孩子自己、儿童青少年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出版商、教师、书店店员、儿童阅读推广人、儿童文学作家等等。分级阅读起的是导向阅读和推广阅读作用,因此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标准不代表权威,大人不应错把分级阅读作为一项标准生搬硬套给孩子使用,不要过分夸大分级阅读的作用,更不能束缚孩子的阅读自由,应第一时间参考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初步分辨“标准”和丛书是否适合自己。

就如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才合适,真正的阅读要因人而异。根据中文内涵丰富、国民素质距离大的特点,应该建立多套的个性分级阅读标准。因此,分级阅读在国内的普及宜结合个性分级阅读,包括性格分类分级阅读、气质类型分类阅读,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等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量身订做“分级阅读”。

(三)加强与教育部的交流协作,让分级阅读走进学校

假如仅把分级阅读停留在书单推荐的层面上,很难带动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南方分级阅读在发挥孩子积极性的工作上做得很好,除了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影响力,建立省内各地的分级阅读试点外,其高度活跃的推广活动(如征文、读后感、阅读夏令营等)使学生的阅读情绪不断升温。在这一系列“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努力下,分级阅读在广州形成强大气候。

在第二届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上,许多专家也曾提议把分级阅读作为一个课程推广。但究竟如何开展分级阅读的推广呢?但目前大多数幼儿园、中小学的教材均由教育部门统一编订,因此,研究者认为,研究中心应先以市场为实践基地,在分级阅读的套书得到市场的认可后,以市场的反应为事实依据,方把分级阅读作为学校的选修课,逐渐成为孩子的必选课,但课程不必列入孩子的考试范围,因为阅读的考察完全能在综合表达、理解能力等方面体现出来,没有必要进行死记硬背的考量。但实现“强强合作”的前提之一是,通过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门双方不断的交流、摩擦、协调和融合,先在分级阅读的学术理论及其作用上获得共识,才能更进一步开展工作。而学术理论的成熟有利于分级阅读理论系统化,拨开分级阅读的迷雾,让社会更容易吸收分级阅读的精华,接纳其存在。

同时,还应避免把分级阅读作为教育部门的直接工作。分级阅读是童书市场的“无形调控”、“净化器”,无形中实现优胜劣汰,把一部分内涵低、质量差的童书淘汰出市场。

三、结束语

凡事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欧美对分级阅读的几十年研究,其丰硕的理论成果都是根据英语特性进行的。汉语和英语的巨大差别、国内分级阅读理论的零散、人口多、地方发展差异大、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我国推广分级阅读的复杂性。

儿童传媒越发展,越需要市场这个净化器,越需要“分级阅读”。分级阅读是社会文明多元化的必然趋势。这一项集教育、少儿心理、出版、宣传推广、阅读理论等领域的大工程,路漫漫,非一朝一夕能达成。中华文化的渊博,世界文明的昌盛,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分级阅读理论,推陈出新,最终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儿童分级阅读体系。

参考文献

[1]詹莉波,尤建忠.儿童图书“分级阅读”在我国的生存现状与问题研究[J].中国图书评论,2010,(06).

[2]姜洪伟.美国阅读分级方式简评及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0,(10).

[3]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分级阅读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图书评论,2009,(09).

[4]海飞,章红雨.让分级阅读成为现代社会的新时尚[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01).

[5]张贵勇,郭铭.分级阅读如何在现实中生根[J].中国教育报,2009.(07).

[6]顾明远等.教育大辞典(增订合卷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