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十篇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十篇

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8:43

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篇1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理念和模式也不断更新,素质教育成为教育主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小学数学教育在联系实际生活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命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应试教育在我长期影响教学理念的形成,小学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没有成为教学的普遍实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中对于联系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没有加深认识。老师注重对于教学知识的传播,忽视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一种“舍本逐末”的情况。数学家华罗庚说:“……日用之繁,处处都用到数学……”。数学知识师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还要应用于生活,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联系生活、应用数学能力培养的确实、对于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多样化的忽略,学生本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感受到一种生活的趣味性,忽视了“生活素材”和“生活经验”等问题的深入思考。近年来,新课标在国内教育改革中发挥重大作用,不少教师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的本质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加深理解的教育。

二、深化理解教学的具体策略

1.教学内容的重组

教材的灵活运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大有裨益。调查表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关性成正比。与生活联系的越紧密,学生越容易接受。将教材的内容进行重组,把那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的内容进行删减。直到,所传授的每个知识点、每到习题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场景息息相关。一些固定模式存在的习题,老师要对其进行改变,符合学生生活的场景,贴近生活的现实。这样有助于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运用相互匹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生活中的问题,开设专门的课堂解答环节。例如,展示在奥运会比赛中女子双人跳的成绩,提问学生这些比赛成绩都是用什么形式来记录的。引导学生对于小数加减法记录作用的认识。

2.联系生活的情境创设

越贴近实际生活的数学内容,学生接受能力就越强。首次,应该在课堂联系实际的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情景,将这些预设的情景和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联合起来,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学习的求知欲上升。将课堂生活化、教学例题生活化,延伸知识的教学。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一次百米赛跑,记录下每个学生的成绩时间。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计算每个人的成绩相差的多少。其次,可以选取生活中存在的情景。对于学生熟悉的情景进行改变,将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生活情境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身边。寻找生活中情境素材要兼顾好可行性和真实性。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来,在探究数学问题、数学模式中,要注意学生实际眼界的开阔,在可以操作可以触碰的场景中对于知识进行深化理解。例如,每个人脚的长度都不同,女同学脚比较小,男同学脚比较大,计算两个同学脚的尺码相差多少。再次,还可以构建开放式的生活场景。对于课内知识的拓展,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操作。只有学生在实际的情景设置中不断实践感受,更广的思考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被应用。通过开放式的情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创设情景要多元化。情景的创制应该是生动有趣的。要达到生动有趣的效果,要充分利用实物道具、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创设情境中,实践完成数学学科知识的应用。在课后作业布置上可以把实践活动作为新颖形式的科目作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把数学学科知识在生活中检验。例如,爸爸买了一瓶色拉油,色拉油的重量不等,有200ml,300ml,500ml,价钱分别是19.5元、23.6元和43.5元,问不同重量的色拉油价格相差多少。此外,游戏形式的生活情境设置,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活动,进行同学间的比赛竞争,使学生在联系生活的时候,记忆更加深刻。

3.在联系生活中体会数学

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不仅达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也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价值。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在实际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存在。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所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把数学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过程。“生活――数学――社会――数学”的数学知识运用过程。通过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数学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头脑真正储存下来。一方面要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知识应用广泛,在不同的数学问题中,选用不同的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数学故事、数学周记、数学论文等方式,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数学问题解决方式正确与否的途径。另外一方面,数学知识的运用要灵活。教师可以安排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爸爸自己装修房子,自己粉刷墙壁,节省了113.7元的开支,自己制作的椅子,又省下46.3元,请问一共省下多少元。引导学生在生活点滴方面,对于数学知识运用的灵感。

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出发,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情境,指导学生开展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教学活动,掌握数学知识及技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正确理解、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指综合、巧妙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实际问题以及数学内部问题,具有应用性和工具性。解决问题教学能鼓励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优势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解决问题教学的内容是采用分散式,便于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问题呈现的方式上,解决问题教学带有开放性,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生活,合理地进行问题情境的设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应有效地融入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另外,教师也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过相互帮助,拓展自身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解题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教学,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所以,应从低年级开始注重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也使教学效率有效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颜平.渗透的是策略,孕育的是思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1(20).

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篇3

一、更新观念,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更新观念,客观的评价学生,教师对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及学习成果不能正确评价。如:一个学生总是不小心丢掉小数点,就得到了“小马虎”的绰号,考试成绩不好,就被经常用“笨”来训斥等等,教师对学生所做的事儿全盘否定,使学生认为反正在老师心里,自己什么都不行,做为教师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合理的配合学生的学习过程,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虽然占主导地位,但学生才是主体,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障碍,虽然做了努力,却不能进步,由此感到徒劳无功,从而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用学生自身的力量来客服逆反心理。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感受到气氛的和谐,师生关系的融洽,集体的温暖,进而自觉的融入和谐的氛围中。机智的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逐渐淡化消除逆反心理,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中去,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包装,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节时,采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一局局的比赛中,学生们获得了不同的感受,无论是产生了疑问,还是得到了启迪,都是最大的收获。一个小小的游戏,能让学生真切体验,领悟,发现,也让数学课程抛弃了束缚,同时也避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在教法上变封闭式的“灌”为开放式的“导”

在课堂教学中,机械的执行预设方案,急于教给学生什么,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甚至搞题海战术,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昂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就是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的组织学生参与,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不再反感。例如良好的丰富多彩的导课,幽默风趣的语言,灵活多变的课堂游戏,互动方式等等都可以避免说教式的“灌”产生的逆反心理状态。如在进行“行程应用题”教学时,教师没有完全按照教材中的例题“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出示,而是创造性地出示: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学生先补充问题,然后列出相应的算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后得出:(1)几分钟后两人相遇?270÷(50+40);

(2)2分钟后小东比小英多走多少米?(50-40)×2或50×2-40×2;

(3)2分钟后两人相距多远?270-(50+40)×2或270-50×2-40×2或270-(50×2+40×2);

(4)相遇时小东比小英多走多少米?270÷(50+40)×(50-40)或270÷(50+40)×50-270÷(50+40)×40;

(5)小东走完全程比小英走完全程少用几分钟?270÷40-270÷50。

此时教师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浓,接着又适时补疑:那么4分钟后两人相距多远呢?又是一阵激烈的讨论、辩论和争论,学生得出:(50+40)×4-270、(50+40)×[4-270÷(50+40)]等方法。(有些题学生用的是分步的方法)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如:本题中的“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后,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了。开放式的导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化了学生的思维,并且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消除了学科产生的逆反心理,这更是难能可贵的。当然这样教师的应变能力、调控能力等素质要求很高,无形中也促进了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和动力。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学充满活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篇4

首先我聆听了井兰娟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节课。课堂伊始,井老师从回顾圆的特点入手,再到生活中圆的例子,然后播放小视频展示古代铜镜的制作过程,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出示残缺的铜镜,提出问题,哪些铜镜是可以复原成圆形的?同学们有了不同的观点,针对质疑进行实验探究:哪些铜镜(纸片)可以复圆,为什么?各个小组踊跃发言,奇思妙想,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复圆方法,最后老师总结复圆的关键在于找到圆的圆心和半径。

短短的40分钟,让我受益匪浅,井老师的课教学重难点突出,切入点新颖,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点拨,是一节重过程,重发现,重生活,重主体的具有探究精神和启发教育的课。我们在座的老师不禁感叹,这是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小数学家啊!

紧接着聆听了杨光有老师的《“圆”单元的实践》,杨老师先介绍了这一单元每小节的课时安排,再分别讲解了每一节课的活动设计。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修复铜镜怎样补全圆?使学生对圆和圆的特点有充分的认识,从而对于后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杨老师的单元实践使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要善于提出和生活有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也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把握数学整体性。

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篇5

【关键词】数形结合方法小学数学应用研究解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27-02

人的大脑一直存在两种思维方式,那就是数与形,数相对来说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它很考验研究者的数理思维与逻辑分析能力。小学学习是人的一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并且一般小学生对图形都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小学生缺乏对数理的分析能力而对图形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能力和转化方式。所以,以图形为主要教育方式的教学一般会比纯粹应用数理教育的教学更受小学生欢迎并且容易使小学生接受。因此,数相结合方法在小学生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数形结合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比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比较简单,不像高年级的学生能够将教学问题完全自己理解吸收,而是在分析问题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总是会不知道该如何化解,遇到一些新题型时往往会不知所措。

2.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小学教学是为小学生日后高年级学习奠定的基础,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数学概念,而部分基础概念都比较抽象,教育者为了让小学生更快地记住所学知识,往往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所学知识,但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部分概念,不能在具体问题中灵活应用。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直观的图形来展现数学概念,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加以形象化,使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个更直观的理解,这样能让学生对数学问题可以很好地灵活运用,用自己的方式掌握解题思路及方法。

3.将隐性数学规律形象化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隐性的数学规律,使小学生对数学规律难以捉摸,难以应用。部分数学公式都是由已经学到的公式推导出来,而小学生缺乏自己推导重新理解的能力,因此,教学者可以利用图形将隐性的数学规律显现出其性质,使数学学习难度降低,这也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将其趣味化的重要体现。

二、数形结合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数形结合方法理清数量关系

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数量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研究对象,可以说,数量关系一直都渗透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并且一直都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数量关系的种类繁多并且复杂,对于刚步入学习殿堂的小学生来说,它在学习过程中展现了其繁杂的数学关系,使小学生对掌握数量关系表现出一定的焦虑以及难以掌握的状况。

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图形方面的问题

在小学教材中,经常会出现图形组合以及分割的问题,例如,在计算周长时,如果将一个长方形分割成两个正方形再计算周长时,就要加上两条分割时的线段的长度,同样将两个正方形组合成长方形时,就要减掉两条重合的线段的长度才是其正确的周长。在解决此类数学问题时,教育者要把数学题中提到的图形直观地画给学生看,并且清楚讲解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小学生记住解题方法并且可以在相同题型中灵活运用。

3.利用数形结合方法使计算问题简单化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计算类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而计算问题的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全接受吸收。有一些计算问题需要学生从多方面考虑并且加以计算,部分数学计算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从而解题思路不正确答案也有所偏差。如果小学教学者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对数学计算进行解答,把数学计算问题中的数字以及其他信息用图形清晰地表现出来,数学计算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化,有助于小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答。

三、结语

应用数形结合方法来解决数学方面的难题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推进,把数与形有效地结合起来能够让很多数学难题迎刃而解。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形结合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效率,而且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多方向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熟练掌握数形结合的授课方式,以使学生更好地对其理解及应用。让数形结合方法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广泛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并且能够让学生学习得以全面发展。在未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完善数形结合思想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思想;教学应用

传统教学中,数学课不仅是一些学生的学习困难,也是一些教师的教学困难。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这就从学和教两个角度都增加了困难。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教授学生知识重点与解题技巧,认为只要有练习一定量的课外题,掌握各种解题模板,提高数学成绩,就是学好数学。这种应试教学思想,本身就充满不合理性,加之教学过程中缺乏教育思想引导,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并没有太大提高。

1.一些数学教育思想介绍

而传统教学中,有些小学教师经常将数学教育思想与数学思想混为一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用到一些“数形结合”、“函数思想”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一些教育思想。殊不知,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育思想是本质,而数学思想是辅助工具,利用数学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接下来就介绍三种,应用较广的数学教育思想。

1.1生活化教育思想。顾名思义就是将小学教学中的知识点生活化,利用日常生活点滴让学生明白一些数学知识。例如通过折纸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称,利用钟表教学生顺时针、逆时针及时、分、秒间换算关系。通过这种教育思想,让理论知识从书本走入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力,看到日常生活情景中存在的数学道理。

1.2“教学合一”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容易陷入教育误区。很多教师单纯的将“教学合一”认为是实践教育思想。学生在学习知识点后,一定要多做练习题来巩固知识点,从而为学生布置大量习题,增加学习负担。据一些高年级家长反映,有时学生会做作业做到晚上11点才做完。

想要学生做好“教学合一”中的学,并不只是多做训练,还包括教师在课上善于教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教与学成为一个动态循环,而不是教师讲,学生记这种呆板学习模式。

1.3创造性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率较低,一是由于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模板教学方式,学生只会按照教师解题或推理步骤进行模仿。只学会了解题模板,并不明白知识点背后所蕴含思维方法。

2.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渗透中的意义

从整体角度分析,小学数学要想提高质量与效率,那么则需要以数学思想作为发展基础,只有积极渗透数学思想才能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序性。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需要不断渗透数学思想,如此一来则会让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等内容有所了解,尤其在掌握数学知识点时更加轻松。此外,据相关文献报道,积极掌握数学思想还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实现对知识的深入分析,对解决数学问题而言则具备重要意义。现阶段,在受到多年传统因素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只会让学生机械的背诵与记忆,有超过50%以上的学生对解题思路不理解,从而在应用中出现题不对路的现象,这样一来则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想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积极渗透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构建解题思路,让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到解题的由来,并且能够对相关的知识点加深印象,能够在日后的解题中灵活应用。

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需要积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数学思想渗透其中则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数学理念,并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使自己对数学知识有纵向的掌握,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知识点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

3.1在数学形成中渗透

一般而言,数学思想体现在数学知识中,尤其在数学形成中要积极渗透数学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不应该将数学定理或者公式直接告诉给学生,应该引导学生在猜测、推理中掌握其内容,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对数学方法的认识。另外,从实际角度分析,因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各个方面存在缺陷,在此阶段将数学思想渗透其中,则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才能发现数学知识中所存在的思想。比如在学习梯形的时候,如果让小学生直接进行计算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有很多学生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从之前学过的内容出发,通过分析其它图形的面积计算,然后逐渐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适当的应用这种思想,能够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并且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解题意识与能力。

3.2在解决问题中渗透

解题是数学科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并且在解题过程中会应用大量的公式与方法,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将数学思想渗透其中,帮助学生能够对题目的含义有所了解,如此一来才能在解决问题中减少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提高解题效率。另外,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在小学数学解题过程中积极渗透数学思想,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少走弯路,会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比如在学习分数相加的时候,很多小学生认为十分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取数形结合的方式,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以此提高教学效率。无论如何,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中有计划的渗透可以让小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并且还可以减少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会帮助小学生逐渐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3在练习中渗透

小学生虽然在课堂中对数学思想有所认识,但是要想保证小学生灵活应用,那么则需要教师在习题练习中再一次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思想的认识。一般情况下,在数学练习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选择比较明确的数学思想,将其应用范围指明,并且要让小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有所认识,并加以应用。要知道,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解题技巧与思路,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解题、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有所了解,并能够不断的反思,提高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

4.总结

小学数学知识中虽然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但其中也含有较多抽象概念,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数学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使学生主动学习,营造了教学互补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篇7

小学数学教学兴趣教学法应用效果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是极其重要的,对日后的初、高中数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比较天真活泼,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将教学内容有效地融入趣味活动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所以,兴趣教学法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法就是在直观教学中,利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天性,兴趣教学法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天性,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探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消除小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通过游戏活动,使小学生体验轻松学习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实际生活中表现的较为明显,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这种天性,使小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和反感的情绪。数学教师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继续采取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小学生产生厌恶和抵触心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将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和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参与趣味活动,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比如,在进行“元、角、分”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组织小学生做游戏的方式,促进小学生对元、角、分这三个概念的深入理解。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一些钱和几种玩具摆在讲桌上,并标上每件玩具的价钱,让小学生对这些玩具进行逐一“购买”,让学生运用自己所理解的货币知识选择适当的玩具,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使小学生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也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通过实践,开发小学生智能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时,由于自身实际掌握的知识过于贫乏,对于一些知识不能全面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所以,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每个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水平,对其进行相应的培养,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理解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另外,数学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小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通过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三角形这一课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开篇直接讲授三角形的特点等枯燥乏味的知识,不仅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课堂氛围变得压抑、死气沉沉。所以教师在进行三角形教学时,可以找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积木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在积木拼图的过程中,自己探索三角形的特点、性质等,学生通过实践,亲自动手,不仅能够发散思维,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也使小学生对三角形进行深入地理解,并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教师针对小学生的拼图进行指导,结合小学生的拼图讲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活跃了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的同时,对小学生充分激发其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3.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性

受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一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创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教学政策的改革,教师应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数学学科独特的灵活性和思维性等特点,教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突破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并充分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现实意义。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可以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这种教学方式,针对某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取数学能力比较优秀的小学生与自己进行互换,走到讲台对这一章节的知识进行讲解,教师自己则对小学生做出相应的点拨和辅助。通过这种兴趣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加强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也使教师对小学生知识掌握水平有了较深的了解。与此同时,运用兴趣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教学方式得到创新,也对加深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4.让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过程充满趣味性

小学生在进行课后练习时,由于每个小学生的自身水平不同,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能力也不同,所以练习的效果有很大差异。基于小学生的这一性质特点,教师在课后练习过程中,应运用合理的方式,对小学生的练习效果进行有效的提高。学生在进行课后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分别布置课后练习题。在布置课后练习题时,应结合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使小学生通过点滴小事体验到数学知识对实际生活起到的重要作用。另外,教师应利用课后时间,加强与小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的了解每个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问题,针对不同情况的小学生采取相应合理有效的指导措施,让小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并完成教学任务。

三、结束语

小学生的天真、纯洁,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兴趣教学法。兴趣教学法并不仅仅决定于其教学特征本身,更重要的是要适应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充分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通过有趣的数学学习,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观察、了解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合理有效的兴趣教学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思维能力,也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高红香.化繁为简,实施趣味教学――《数学广角》教学有感\[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07).

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篇8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题型中的重要题型,其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向来是众多数学教育者探究的教学课题之一。本文从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取得教学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对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根据教育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与教育对象(小学生)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教育者突破定式思维运用多种应用题解题方法和齐抓共管多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与综合分析能力以破解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以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对策

1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分析

1.1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教学成果:

素质教育背景下,近年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一些数学教师开始探索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了一题多解的应用题解题方法、应用题解题方法比较选择法等成果,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1]

1.2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主要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应用题解题方法单一、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当前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归纳为教育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教育对象(学生)存在问题两大类,来对其进行分析。第一,教育者自身存在的问题。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教育者,[2]这些教龄高的老教育者一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了多种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方法体系,另一方面其思想又受多年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制约,致使其教学实践中缺乏积极性,[1]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这是由于教师长期从事教育行业而普遍产生的职业病。有些教龄较高的数学教育者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在给小学生讲解应用题的过程中往往会为了省事而只给小学生讲解一种解题方法,这既不是因为其教学能力不足,也不是因为其已有的应用太解题方法少,而是因为其在思想上的懈怠所产生的教学问题。此外,对于刚刚踏入教学岗位的新任小学数学教师,其满怀激情投入数学教学中,但由于其缺乏教学经验,很多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方法不够完善,其需要花费大量的备课时间去整理这些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没有丰富的解题教学经验必将会影响到学生选着解决应用题方法的简便、技巧性。第二,教育对象(小学生)存在的问题。数学应用题是一种数字、图形、文字相结合的题型,这就决定了小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看图、识字能力、句意理解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发现考试中有些小学生其他数学题型分值很高,但惟独在应用题这个题型的分值很低,究其原因发现这些小学生的语文水平稍差些。这说明学生自身的语文水平即阅读理解能力是影响其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原因。此外,数学应用题也是一种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题型。教育对象(小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的差别也是导致其解决应用题千差万别的原因。

2破解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2.1教育者突破定式思维运用多种应用题解题方法:

方法犹如工具,好的方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解题效果,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解决问题的速度与质量。那么,数学教育者在讲解应用题中所教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做题质量,乃至速度。简言之“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在通往罗马的众多道路中存在一条最为便捷的道路。[4]因此,那些新上岗的小学数学教育者要多向教龄高的教育者学习其教学经验,经常听其讲课。并且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需要发扬不怕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教学精神,需要在不断的比较探索中探究出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好的、简单适用的解题方法教授给小学生。并把“笨的解题方法”对“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比较的过程中均传授给小学生,既可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可教会其简单适用的解题方法。教龄较高的教育者要突破多年的定式教学思维的限制,相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充分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开展解决应用题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2.2齐抓共管多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与综合分析能力:

针对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稍差的小学生,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与小学生的家长及时沟通,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以提高小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告知家长要注意增强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家长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喜好,选购其喜欢的阅读书,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数学教育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多设置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引导小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多种要素解决分析问题。

3结语

本文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对策”的论述临近尾声,但在学术界与教育界对此课题的探究与教学实践并未就此结束。本文对“小学生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对策”这个实践课题的研究,由于作者的教学经验、研究水平等有限,本文对小学生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对策这个课题的研究或许缺乏深度,期待国内外从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教育者及研究者,共同携手推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的探究及教学方法运用实践的推广,丰富小学数学教育者的应用题教学方法,教授给小学生多种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引导其在多种解题方法的比较中选择较简便的解题方法。

作者:董丹丹单位:德惠市大房身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陈加怡.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1(35):170-170.

[2]高小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08.

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先学后教;教学理念;应用

在传统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是课堂教学的掌控者,通过板书或者是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进行教学,一步一步带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引导学生逐渐理解数学原理和学会应用数学知识,但是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就是它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使得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自主进行学习。因此,为了解决这方面问题,许多数学老师提出应用“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老师再进行讲解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数学。

一、“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简述

“先学后教”模式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学生自学。数学老师先让学生自学,但这种自学是根据数学老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展开来的。数学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进行自我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需要阅读教材内容,与周围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交流,也会发现有不理解的问题。这个时候数学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提出的疑惑问题进行教学,这也就是第二个阶段。高年级的小学生经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后,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无法自己解决的,因此,这个时候老师就需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重难点的讲解、思路的点拨方式,让学生明白理解数学知识。最后的阶段就是一个当堂运用和练习。高年级小学生经过自己学习和数学老师讲解以后,还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这样才能较好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先学后教”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那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使得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展开,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首先,数学老师在运用“先学后教”这种模式的时候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才能够跟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和提出相关的疑惑问题,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高年级小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数学老师不仅仅需要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也要引导学生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例如,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在进行这一章节内容学习的时候,数学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1.明确一个分数的构成,了解分数的概念和相关规定;2.理解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概念;3.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之间的通分,然后进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数学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好进行学习。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一些问题,数学老师可以请学生做好相关的笔记,在自主学习后进行统一的上交,这样数学老师在讲解分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的时候就更具有针对性,也就可以更好的进行数学教学。

其次,当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以后,大部分学生都还是存在一些疑惑和问题的,因此,笛Ю鲜就需要根据学生提出的疑惑点和问题进行整合,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自学状况来引导学生学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为例,数学老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然后通过切割圆成24小份组成一个长方形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个时候数学老师也可以提出“如何计算圆的面积?”“给出一个实际的圆的面积如何求算圆的半径?”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圆的相关面积计算。数学老师在进行提问教学的时候,需要让学生先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再逐渐提高难度层次帮助学生理解较难的知识点。

最后,当学习自学完成和数学老师讲解完成后,学生对于本节课讲授的知识点应该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这个时候数学老师还可以请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例如,学习完成《分数的综合运算》和《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的知识点后,数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运算总结,归纳混合运算中应该如何进行分数的计算;对于百分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化,也可以进行规律的总结,使得学生更可以更加准确进行换算。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阅读能力;问题;对策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和基础阶段,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即是夯实学生的数学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随着近些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的普遍推行与实现,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仅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还应当注重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展开探讨。

一、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课堂教学任务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注重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如数学阅读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是数学阅读能力,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小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阅读体现在教材中的概念、情景对话以及试卷中的应用题等多方面,阅读教学是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延伸与拓展。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实现。首先,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较落后,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互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仅仅依靠小学数学教师的口头讲解对理论知识加以讲解,小学数学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乏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缺乏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数学教师不能及时得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其次,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由于小学生年龄普遍偏小,理解能力较差,不能保证对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教材文本内容阅读的理解正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侧重于对题目的讲解,使小学生将数学课堂的学习误解为单纯解题。而且,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不重视理论的推导过程,即使是进行了推导,小学生也是侧重于对结论的记忆,而忽略了推导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巧用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教师巧妙灵活运用多种数学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好奇心,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设计更加吻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简单的图片和情境设计,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完成基础的数学知识教学。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加减法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引导小学生将文字转化成生动的语言,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教师可以将场景设置为超市,通过小朋友、妈妈去超市购物和收银员的对话,来完成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加减法的教学。这样的情景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共鸣,引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日常生活中,小学生经常会和家长去超市购物,在完成本节教学后,小学生再次去超市时便可以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阅读方法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数学教师侧重于传授阅读方法,以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良好的阅读方法,可以大大缩短阅读的时间,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方法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每个年级不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最适合学生理解的阅读方式。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可以通过抓关键字眼、勤于思考、相互比较等方式提高阅读效率。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平行线的教学中,对概念进行阅读时,教师应指导小学生将“两条”“同一平面”“不相交”等关键字眼勾画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和小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更新进步,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吻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向小学生传授符合学生理解能力的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