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会医学的定义十篇社会医学的定义十篇

社会医学的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4:24

社会医学的定义篇1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生;中医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122-02

1引言

当前中医院校的培养对象为将来的医生,他们将来进入各大医院工作,是我国医疗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具有高尚的医德,是否能够促进社会医疗事业的发展,是否能形成高尚的医疗风气,对于我国的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十分重要。中医院校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中医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对于重塑我国的医疗风气、缓解医患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校课程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开展相关活动,使学生形成勇于奉献的精神,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2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1)在互联网时代面对各种价值观的碰撞,文化与文化的冲击时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正确引i青年学生提高价值判断力、明辨是非的鲜明旗帜。学生要善于剖析各种社会思潮的本质,面对不良舆论的蛊惑,要善于同社会思潮交锋对话,要善于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深入挖掘和学习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文化认同与价值认同。

2)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学会诚信、做到诚信是极为重要的,诚信待人、诚信做事是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引导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社会实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3)“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青年有信仰,国家才有希望。”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青年学生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真懂真学真用,将其转化为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真正成为科学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忠实执行者、自觉实践者。青年学生要明辨、勤学、修德、笃行。

因此,中医院校校应该从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局出发,化解医疗矛盾,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使社会形成和谐的风气,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3培养中医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医学的特殊性质要求医务人员有爱心、耐心、热情、细心等,否则很难做好医疗服务工作。核心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稳定性或者顽固性,加强中医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可以提高他们将来的服务水平,成为一名更加合格的、医德高尚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途径如下。

以合力德育为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中医院校德育管理,逐步构建合力德育基本框架,学校遵循此框架,将各项教育融入其中。把培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高素养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重点。合力德育注重主体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提倡学生自主参与,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践行。如“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中组织大学生通过校园广播站、升旗仪式及“争做道德模范”实践活动等形式,宣传他们积极乐观、向上向善、全面发展的良好品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楷模教育为抓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以为人生楷模”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向同志学习,引导广大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根据《以为人生楷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制定不同年级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通过课程引领、活动深化、实践提升三个主要步骤加以落实。

1)利用《以为人生楷模教育读本》《南开中学作文笺评》《论说文集》等,通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重点介绍的事迹和精神,以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突出认知目标的形成。

2)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固化课程内容,突出行为体验,加深对楷模的认识和了解。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结合大学生特点做出顶层设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为重点,着重从个人层面去引导、培育和践行。通过对人物的认识、事迹的学习、精神的理解和自身的对照,使核心价值观入耳、入心、入脑,进而成为自己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

以实践课程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程作为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建立具有中医院校特色的德育学科,包括综合实践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班会课程、法治课程、影视赏析课程、读书阅览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等,形成认知、心理、情感、实践融为一体的学校德育课程框架。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除突出学科课程,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还利用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感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促进知和行的统一。

4中医院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战略地位

我国古代的传统医学价值观和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融合,去粗取精,形成现代医学生“大医精诚”和“医乃仁术”的社会主义精神。中医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可以初步表述为“人民生命至上”或“人民健康至上”。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和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一般和具体、整体和部分、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由于社会医务工作的服务性质,人们对医务人员的道德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中医院校学生的医疗核心价值观应该具体研究,并且采用不同的培育路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加强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高我国医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5结语

要站在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导中医院校学生认识到核心价值观同个人利益和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增进情感认同和践行自觉。要着力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融入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公益活动,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强化法治建设对道德建设、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保障作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兆钧.中医院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思考[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130-132.

社会医学的定义篇2

关键词: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包括医学院校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年级的学生,涵盖临床、预防、护理、口腔、检验、康复、麻醉、影像等专业。本次调查共投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60份,包括无效问卷80份,有效问卷880份,其中男生384人,占43.64%,女生496人,占56.36%。

1.2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医学生信仰的现状,医学生信仰问题的整体认知,影响医学生信仰形成的因素,信仰对医学生和社会的影响,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以及医学生信仰形成的路径。

1.3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生信仰信念调查问卷》,对参与调查人员培训后进行现场调查和数据收集,利用统计软件spa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有无信仰状况

调查发现,明确回答具有信仰的医学生占41.36%,没有明确树立信仰的医学生超过三分之一,占37.5%;对人生信仰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的医学生接近三分之一,不确定自己的信仰状况,甚至还有一部分医学生觉得自己有没有信仰无所谓(见表1)。类似的调查在不同地区的高校很多研究者做了大量调查,得出的统计数据表明医学生对人生信仰持冷漠态度的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

表1医学生信仰现状基本情况

有无信仰例数(人)比例(%)

有36441.36

无33037.5

不确定13415.23

无所谓525.91

合计880100

2.2马克思主义信仰认知

在对主流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认知的调查中发现,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自己个人信仰坚持的占23.86%,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崇高的信仰占47.84%,但明确不能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占26.14%(见表2)。

表2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认知例数(人)比例(%)

当作个人信仰来坚持21023.86

是一种崇高的信仰42147.84

不现实,没必要坚守23026.14

没考虑过这种问题192.16

合计880100

2.3状况

在对个人是否持有以及持有何种的调查中发现,明确回答持有某种的医学生一共有121人,占13.75%,其中回答的中位居前三位的是分别是第一位基督教,占42.98%;第二位佛教,占38.01%,第三位伊斯兰教,占15.7%(见表3)。另外还有一少部分同学持有封建迷信思想,使医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表3信奉某种的构成

例数(人)比例(%)

基督教5242.98

佛教4638.01

伊斯兰教1915.70

其他43.31

合计121100

2.4信仰倾向性构成

在对个人信仰的倾向性调查中,回答个人信仰更倾向于实用主义的比例最高,共有302人,占34.32%;回答倾向于个人主义的占24.77%,回答倾向于功利主义的人数最少,占18.41%,(见表4)。

表4个人信仰的倾向性构成

信仰倾向例数(人)比例(%)

理想主义19822.50

个人主义21824.77

功利主义16218.41

实用主义30234.32

合计880100

3.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显示,总体上看当前医学生的思想状况呈现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状态,但一部分医学生缺乏或没有树立正确的信仰,还有部分呈现出一种信仰缺失和迷失的状态。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高校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策略。

3.1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调查显示暴露了当今大学生信仰存在的很多问题,部分医学生被霸权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所迷惑,学生的主流信仰被逐渐削弱,为了逃避现实,一些医学生企图通过等决定自己的人生命运;对主流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怀疑以及对非主流信仰的盲从,使得部分医学生信仰呈现出一种迷茫和迷失的状态,高校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教育全过程,全面加强医学生职业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首先要重视“两课”课程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医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行动准则。具体做法通过组织一些具有人文精神的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在校医学生参加社区义诊活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等;鼓励医学生参加一些对身心有益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关心社会艾滋病人群的红丝带爱心活动,社区义务献血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医学生从学校起就具备一颗仁爱之心,从而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医学生坚定科学的信仰,践行科学的理论[1]。

3.2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社会负面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开始滋生和蔓延,人们对利益的追求空前膨胀,社会的不良风气严重摧残着医学生的心灵。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医学生选择医生的职业不是为了救死扶伤,为百姓服务,而是为了企图通过收取“红包”、“拿回扣”等行为赚取大量的金钱,这部分学生认为信仰应该向“钱”看,将个人理想、社会贡献统统抛在脑后。

高校必须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荣誉观,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我们以往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往往忽视学生的自身诉求,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高校要转变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指导和帮助医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医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职业生涯,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自由的发展环境,实现每个学生的“中国梦”,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3.3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通过调查发现社会发展和多元文化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一部分医学生尝试着其他信仰。针对某些医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信仰迷失的问题,医学院校应注重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积极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氛围,积极引导医学生树立科学崇高的科学信仰。具体做法在教学过程中时常渗透医德精神的培养,使医学生牢固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践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在主流信仰上学校教育的重点应该引导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针对现实条件下人们所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医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使医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从而引导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3]。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大学生信仰教育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9):57-58.

社会医学的定义篇3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人才培养;作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161-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医学院校肩负着创新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医学院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出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医药人才培养中的统领作用,把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培养医药人才的一项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阐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作用,是医学院校完成其承载的历史使命的要求。医学生是当代青少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医学院校的历史使命。同时,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医学院校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和变化,医学院校做为医学真理的开启者、追求者,医学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医学文化的引领者、弘扬者,医学道德的培育者,理应自觉担当起为社会做出示范,引领先进文化的神圣使命。所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医药人才培养中的统领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作用,是引领医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活动趋向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致使医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性、多层性与多变性的特点。对此,医学院校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批判、抵制西方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2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

根据医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要,结合新时期医药人才培养的实际,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

2.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

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知和行统一的过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教学中,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教育和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认清社会思想意识的主流和支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从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对社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2.2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针对医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让医学生充分认识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这个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根基。只有解决为谁而学、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才能使医学生自觉地把刻苦学习与发展个性、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实践统一起来,才能激发医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通过教育,让医学生把专业理想和祖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专业学习兴趣,稳定专业学习思想。

2.3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基础,培养仁爱意识

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上,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通过中华传统道德中关于“立人”、“达人”的思想,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引导他们自觉培养仁爱意识,把注重礼貌,尊敬师长,善待同学,讲究卫生,爱护生命,变成他们内心自觉的要求,让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和价值观念,负担起治病救人的重任。

2.4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人才培养实践中所形成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对于规范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2]。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就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因此,校园文化活动就应围绕这个主题展开。通过各种纪念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服务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各类文体活动,让医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氛和环境中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创新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运行机制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做保证,从而达到合力育人的目的。

3.1建立导师制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不仅是施教者,又是示范者,教师在人才培养实践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聘请各专业教师担任医学生的导师,对医学生进行学习、思想、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这样教师就能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培育学生,在教学和生活中也能以率先垂范、执教忘名、授业求精的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广大学生,从而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3]。

3.2建立学习制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良好的学习制度建设既能体现对医学生的真诚关怀,又有利于规范行为。建立各项学习制度,加强对医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能随时校正他们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性。

3.3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医学生学习热情

严格执行奖学金评定制度,对在学习、生活中,取得优异成绩、表现突出的医学生给予奖励、表彰和宣传,为广大医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在入党、评优活动中,对成绩不合格的医学生采取一票否决制[4]。

3.4建立全员育人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按照“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原则,建立全员育人机制,将教学、教辅、机关、后勤等部门各项工作,统一到育人上来,形成育人合力。同时,要加强学校与社会、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向家长寄送成绩单,电话沟通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网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S].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22.

[2]胡嘉纪.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新长征,2009,3(10):52-53.

[3]刘向信.引导大学生在知荣辱明是非中成人成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3(7):20-21.

社会医学的定义篇4

关键词当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Characteristics,principlesandapproachesofContemporary

medicalStudentspracticetheSocialistCoreValues

ZHUQuanjun

(Hu'nan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College,Zhuzhou,Hu'nan412012)

abstractSocialistcorevaluesofcontemporaryChinaandrejuvenatingthesoul.Contemporarymainstreamgroupsofmedicalstudentsasfuturehealthcarefront,shouldbecloselylinkedwiththeiractualcharacteristicsofprofessionalandworkdeeplyunderstandthemeaningandthestrategicpositionofthecorevaluesofmedicalstudents,agoodgraspofthecorevaluesofrationalcognition,theemotional,behavioralprinciplesofcooperation,suchascognitiveandsystems,expandingavarietyofways,formingeducationefforts,soastoimprovemedicalstudentstopracticethesocialistcorevaluesofidentityandpurpose.

Keywordsmodernmedicalstudents;socialistcorevalues;practice

1当代医药类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1.1价值观的多元化的挑战

医学领域历来是各种价值观的交汇之地,医学生必然面临着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价值观的多元化是当代医药类大学生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药卫生的不断完善,当代的医药大学生对于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行业充满了信心,因此医药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在日益加强,国家主人翁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同时也让其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业方面的发展和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内化为医学生的主流价值观。然而,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医学生的价值观带来的冲击,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看重等量交换而忽视了爱心付出,凡此种种,都带来价值取向的扭曲。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无疑是事关医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极其严峻的课题。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关于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显示医药类大学生积极关心党和政府的建设状况与政策,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解决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给予了充分认可,但是对解决腐败问题、收入分配平衡、人权和就业等方面表示担忧。学生近几年来最关注的事件或工作,关注度排前五名的依次是:食品安全,社会道德风气,房价和物价,就业问题和医疗与养老制度。这说明,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和国家的发展影响着医药类大学生多元化的价值观。医学生作为未来从事医务工作的主流群体,应深入理解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以饱满的政治态度践行,努力成为具有高尚医德素质的医疗卫生战线的合格人才。

1.2医疗卫生行业对价值观的个性需求

各种文化思潮、社会现象、民族特征的融合使得当代大学生各有各的特点,其价值观表现不尽相同。由于医药有一定的传统特色,尤其中医中药,医药类学生尤其敬重先辈们的经验和技术,因此在自身价值观方面影响颇多。医药人员的职业守则是: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质量为本、真诚守信,急人所难、救死扶伤,文明行医、服务热情。正是因为这些行业职业道德和守则的约束使得医药类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医药行业的特色,这是职业特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医药类大学生是为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的,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社会、自由平等以及敬业奉献的观点有共同之处。尤其我们的中医药文化中的“仁”、“和”、“精”、“诚”等文化价值观对于医药类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甚大。

应该看到,在当代医学生身上,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传统经典医学价值观在耳边萦绕。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中某些负面的价值观正在对这些医学大学生形成猛烈的冲击波,使得这种传统的医学核心价值观已经不可能成为全方位统治这一行业的主流意识形态,如果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这个问题掉以轻心,必然造成医学生主流价值观的缺失,导致这些医学生踏入医疗工作岗位之后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的滑坡,从而对整个医药卫生行业的医德医风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

1.3医学伦理对当代医学生的责任担当

长期以来,由于不少医学院校忽略了对医学生的医学伦理教育,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学伦理观念的缺失。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福音,人们群众对卫生和健康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卫生和健康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政府也把保障国民健康摆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就必然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医药卫生界的现状来看,各种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地暴露在人们面前,诸如医疗费用上涨,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患纠纷增多。要化解这些矛盾当然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但其中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医德素质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治本之策。

医学伦理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它始终贯穿于医学生接着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尽管人们并不总是对这种体系和结构有自觉的意识,然而在这个由多种观念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中,其深层次结构是对最高价值基本原则的根本认识,这种对最高价值原则的认可实际就构成价值观的内核,亦即核心价值观。

2引导当代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握的几个原则

2.1理论认知原则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明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知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医德道德思想的新发展,对塑造当代全社会的道德灵魂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广大医学生就是未来我国医疗卫生战线的群体,因此对这一群体在即将踏入医疗岗位之前的人文道德教育,就是我们当前需要着力加以培育的重要课题。特别是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医德医风问题,探求如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使之融入医学伦理教育之中,这对从根本上化解医患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医学院校必须把加强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这是从根本上培育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

2.2情感内化原则

要把核心价值观像阳光雨露一样融入医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关键的问题在于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需要我们不要使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停留在抽象的说教上,而要采用医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树立“以人为本、情感育人”的理念,为抽象的价值观教育注入活生生的情感元素。由于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对象主要是各类医学生,而医学类专业有着相当强的专业独立性(与其他专业人员之间相互流动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将来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毕业后将进入我国的各种医疗岗位工作,医学生即未来从事医务工作的主流群体。这就为他们的情感的内化与升华带来一定的特殊性。针对这一状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中,情感内化性原则更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2.3行为认同原则

社会实践是医学生认识社会,并将其核心价值观从认识上升到行动的桥梁。为此,必须将在校医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观和真切的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是十分宽阔的,如开展义务体验、义诊、健康教育宣传、传染病流行病防治、生态环境的保护等。要通过这些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医学生在行动中感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使其像水、像空气、像阳光,融化在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之中。

2.4系统协同原则

对医学生进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和配合,从而形成合力。社会、医院、学校应通过舆论的营造,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课程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上形成一股合力。在医学专业教育中,应更多地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把爱国主义、职业教育和科学精神融为一体,使之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另外还可以思想教育基地、各种生命科学展览馆等富有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以及作为网络平台的第三课堂共同作为引导医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平台,使医学生的教育教学得到最广泛的扩展和延伸,形成三个课堂的全方位全覆盖的教育教学模式。

3正确引领医药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3.1以课堂为主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为此,必须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强大动力,采用多种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结合起来,构建课间问题教学法为中心内容的教学互动平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二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成人成才教育结合起来,构建以湖南省红色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平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三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构建网络互动平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四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上的各种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结合起来,构建大学生心理咨询平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服务性。五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案例分析结合起来,构建融教学、校园文化于一体的社会服务平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3.2以党团活动为重要平台开展主题教育

针对医药类大学生特别关注国家的政策和时事热点问题,学校可以针对这个特点在学校每年展出的“先进人物宣传栏”、校园广播、校报、校刊中,可增添医药工作者的先进优秀事迹,充分运用基层党团组织的优势,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先进医疗工作者典型事迹的报道和各种各样的团部活动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党团活动的一个重要主题。

3.3以现代化信息平台加强舆论引导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通过开设工作微博、微信、博客、QQ群、手机报、校园云等方式,开展富有思想内涵、融合时尚元素、医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进行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和引导。网络教育在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显得日趋重要,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等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近距离接触,以微博、博客、微信、朋友圈、QQ、在线交流工具等形式,在医药类大学生运用这些工具的初期能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及时解决学生困惑,提供心理咨询或辅导,把大学生引向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人生轨道,并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3.4以文化传承为纽带强化医学生的伦理道德观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走向社会,增强与传统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从传统文化中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诠释和升华,切实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形势与政策课等形式,大力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引导医药类大学生以优秀的表现向党组织靠拢,坚定理想信念。如通过深入开展“与父辈对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医药类学生与父辈们的沟通和交流。

3.5以志愿者服务为载体不断拓展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体现着社会化与个性化对立统一、二者是互为前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内在关系。因此学校应该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队赴各地开展三下乡、义诊、访贫问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投入到社会文明和社会建设中,使大学生在社会服务、社会锻炼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在浅阅读的信息时代,医药类大学生更喜欢深入浅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生活和学习中。曾有学者形容在意识形态的传播中应该在不失意识形态真谛、确保意识形态基本内涵的前提下,应特别突出日常行为的潜移默化作用,志愿者服务活动正是一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最好方式,更有助于将高度的哲学理性思维通过富于时代敏感性的话语吸引受众。

实践证明,医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与途径是十分丰富而宽广的。我们应该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和阵地,融入医药类大学生的生活中、学习中和实践中,使之像阳光空气一样,成为他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徐功献.张思德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企业家日报,2013-09-18.

[2]高鸿,吴新菊.“穿越”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以福建中医药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120-126.

[3]敖带芽,陈伟,李萍.三十年来我国意识形态表达方式创新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08(1):47.

社会医学的定义篇5

1明确教育的方向性和目标

  1.1建设符合国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体系,必须明确教育的方向性和目标我国高等医药院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学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既是高等医药院校必须明确的方向,也是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方向。根据教育部和卫生部关于高等和中等医药院校开设职业道德教育应作为思想教育课来开设的指示精神,强调育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医学伦理学教育必须始终紧紧围绕着培养目标,通过医学伦理学的教育,使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掌握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知识,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在医疗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伦理问题,做一个医德高尚、医术精良的白求恩式的卫生工作-者”?

  1.2医学伦理学是H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如何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体系?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观察一切。第二,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我国目前医学伦理学教育现状出发。第三,必须继承创新,在继承祖国优秀的医德传统的同时分析批判、吸取古今中外有益的科学成果。马克思的哲学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科学,是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的。正如列宁所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哲学没有任何单独存在的权利,它的材料分布在实证科学的各种不同的部门中间。”离开科学基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也就很难建设符合国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体系。道德,包括医学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生产关系,决定其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职能是保护社会劳动力,保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保证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提高人口素质。它是以社会效益为主,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和医疗卫生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医学伦理学的核心是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由于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医疗卫生资源缺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别较大,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在建设符合国情的医学伦理学的时候,绝不能忽视这些面临的现实。从我国目前医学伦理学教育体系-20多年来取得很大成绩,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从时代和伦理学理论本身对医学伦理学所提出的要求来看,无论从科学体系本身,从内容、方法和教育体制看,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备的地方,这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主要是对建立和发展这门科学在认识上有差异,既有基层、队伍方面的原因,也有主管部门的因素。因此,既要明确方向,又要从实际出发,才能建设符合国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体系。

2具有时代气息和创新的教学内容

  自1982年以来,我国多数高等、中等医学院校和一些医疗部门陆续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先后编写了许多版本的医学伦理学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现,对于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其内容体系来看,大概有三种类型:一是以社会主义医德原则、规范和范畴为主要内容的医德学;二是以新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生命伦理学;三是以生命与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医学伦理学。上述三种类型,从不同角度进行医学伦理学的教育和研究,对于推动医学伦理学的建设和发展无疑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从医学伦理学的教育目的来看,我们认为,应以第三种类型为好,因为21世纪是生命与健康科学发展的世纪,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面对经济与社会、现代医学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医德提出许多新的伦理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伦理审视。因此必须建立以生命与健康为主要内容、符合中国国情的医学伦理学内容体系。“这种教材体系,应以义务论为主线,将价值论、公益论贯穿其中,既反映传统医德精华,又突出生命与健康主要内容,并包括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论证。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能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解决在学习和医疗实践中的各种伦理问题。其具体内容应突出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丨3]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医德理论部分,包括医德的含义、本质、功能和作用等;二是医德规范部分,包括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新型医患关系、临床、护理和药学伦理、预防保健和健康伦理、生命伦理与高新技术伦理、卫生政策与医院管理伦理等;三是医德实践部分,包括医德教育修养和评价等;四是新时代出现的医德难题的伦理审视等。

 3 具有多样化与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医学伦理学的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可操作性强,要选择优化法。

3.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最基本医德作为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既受经济基础的影响,又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无论何种社会形态,医德观念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医德的发展又受当时科学技术和医学发展水平的影响。因此,在建设符合国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体系的整个过程中,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对医德意识、医德现象和医德关系作出正确的结论。

3.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重要的方法在建设符合国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理论目的在于运用于医疗实践。医学伦理学工作者和医务人员、医院管理人员,要通过学习研究医学道德理论,使之不断完善和发展成理论体系,同时要面向实际,积极参加医疗实践和调查研究,从中获得真实的医德材料,然后概括出富有活力的医德理论,用于指导医德实践,这种矛盾运动有利于促进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同时,要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所面临的是:和平与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医学模式的转变所出现的道德问题。同时要研究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改革开放、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如何继承祖国医德精华借鉴国外医学伦理学一些有益经验,通过医学伦理学理论工作者和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创建符合国情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体系。

4典型实例分析法为适应医学生特点

  充发调动师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选择与应用正反典型事例进行伦理分析,这对于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加深对医疗实践中所遇到的伦理纷争的理解解提高医学行为分析判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好,深受大家欢迎。”同时还“应重视对启发式、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考评法等方法的应用,不断提高医学伦理学教育教学质量。保持专门性与稳定性的队伍医学伦理学教育成功与否,队伍的素质是关键。从我国目前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队伍看,除少数专家外,大多数是年轻人,不少是改行和兼职的,素质参差不齐。真正专职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研究的人数远远不够,理论与业务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这些人员变动较大,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建立一支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高的医学伦理学队伍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学伦理学紧迫的任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人员,尤其重视选拔有培养前途的硕士生、博士生。二是以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教育委员会名义举办全国性医学伦理学师资培训班和专题研讨班,2004年8月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医学伦理学教育培训班,受到有关部门和与会者的好评。同时,各省市医学伦理学会也应定期召开医学伦理学教育会,不断培养医学伦理学队伍,还应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出国作访问学者进修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素质的目的。 

社会医学的定义篇6

Socialistcorevaluesystemandculturalconstructionofhospital

ZenGXue-qin1,2ZHULong-qing1,2wenXue-ping1,2LiaoYun1,2XieBo-wen1,2

1.GanzhouCancerHospitalofJiangxiproince,Ganzhou341000,Chiha;2.CancerHospitalaffiliatedtoGannanmedicalCollege,Ganzhou341000,Chiha

[abstract]Socialistcorevaluesystemisincorepositioninthesocialvaluesystemofourcountryandistheessenceofsocialistculture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andplaysaleadingrole.Hospitalcultureconstructionindeepeningmedicalreformhasbecomeincreasinglyimportant.Lettingthesocialistcorevaluesystemtobetheleader,fullyunderstandingtheimportanceofhospitalcultureconstruction,andconstructinghospitalculturewithitsowncharacteristicshaveanimportantroleforalleviatingthe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improvinghealthcarequalityandservicelevels,andshapingbrandimageandenhancingthehospitalcorecompetitivenessofthehospital.Howtocombinethesocialistcorevaluesystemintothehospitalcultureisanimportanttaskthathospitalmanagersneedtostudyinthenewsituation.

[Keywords]Socialistcorevaluesystem;Hospitalculture;Development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医院文化是指正确地提供医院所有成员共享的一套价值观、指导信念、思维方式、道德规范,能为医院成员提供一种组织认同的感觉,并能使其产生超越自我的信仰和行为方式[1]。它以价值、理念、领导魅力、创意、风格等形态出现,表现为医院的经营宗旨、凝聚效应、人事氛围、目标导向、文化积累、观念创新和信息引导[2]。医院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只有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高举社会主义精神旗帜的医院文化,才能进一步缓解医患关系、改善医疗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才能进一步提升医院品牌形象及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医院文化建设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医院文化是医院的根系和灵魂,是维系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医院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灵魂需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核和主题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医院文化建设的精髓和主旋律需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激励;医院文化建设的价值坐标和道德标准需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判,因此,医院文化建设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紧紧跟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打造优秀的医疗团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必须以医德医风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和谐医院;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规范医疗行为;必须加强教育学习,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共同价值观,才能给医院带来无形的和有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效益,才能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才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如何在医院文化建设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1必须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建设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建设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时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引导职工把自已的理想及价值追求与医院发展、国家富强及民族复兴统一起来。必须紧紧跟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用先进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精神引导职工;用健康的文化形式陶冶职工。必须坚持“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医务人员判断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的标准;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在医疗过程中告诉我们应当提倡什么和抵制什么,应当坚持什么和反对什么。我们要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支持健康文化,落改造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医院文化建设真正得到生根发芽并健康成长。

2.2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程融入医院文化建设

2.2.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医院医教研文化建设的全程在医疗文化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医院其他工作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及医院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医务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体贴患者,使患者受到尊重,得到爱护[3-5]。为了实现这一点,应时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当前医患矛盾为切入点,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6],建立医患沟通的平台[7]。在教学文化建设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抓好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让学生多接触患者,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抓好素质教育[8]。在科研文化建设中要鼓励创新,做好引导,协助制订目标和长远规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鼓励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共享优势资源。

2.2.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医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全程在当今社会,由于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有极少数医务人员开单提成、收受“红包”,极少数医疗单位乱收费等。这些损害群众利益、败坏医务人员的形象及贬低医院的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医院廉政文化建设中要强化廉政意识、落实廉政制度,优化廉政环境、树立廉政典型;要弘扬正气,抑制不正之风。在给患者作治疗、护理及检查时能从患者的角度考虑,为患者提供廉价、快捷、高效和安全的优质服务。医务人员要严格自律、积极向上,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风范;要培养医务人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筑起坚固的思想道德防线;要不断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坚定信念,规范服务行为,使文明行医,廉洁行医成为自觉行动。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树立医院优质服务的良好品牌[9-10]。

社会医学的定义篇7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问卷调查法分层整群抽样法

【中图分类号】D648.1【文献标识码】a

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医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以及临床实践等活动逐渐形成的对于医生职业的评价、选择及价值取向的总体看法,也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医生职业方面的反映[1]。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不同将会影响其择业,对职业活动注重程度也会有不同的影响[2]。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在本质上是以尊重医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以激发医学生对生命存在的体悟为目的,并最终引导医学生成人精神的教育[3]。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医学生,如何更加有效地对医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基本现状,分析医学生群体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医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等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与范围

2015年9月―2016年10月,课题组对全国范围内医学院校大一至大五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调查。有效问卷420份中,男104人、女316人;所属学校在山东省内368人、山东省外52人;所属年级(假期之前)大一医学生116人、大二医学生202人、大三医学生88人、大四医学生10人、大五医学生4人;所属专业中临床医学208人、口腔医学36人、临床医学(全科医学)16人、中医学46人、医学影像学20人、麻醉学10人、预防医学12人、护理学18人、医学检验24人、其它医学类0人;来自农村、城镇、县级市、地级市、直辖市者分别为274人、90人、42人、10人、4人;班干部为138人。

2.调查内容

医学生人口学基本特征及职业价值观。本次调查所使用的职业价值观量表维度包括利他主义、美感、智力刺激、成就感、社会地位、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安全感八个维度。

3.方法

(1)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的医学院校大一至大五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调查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23份,回收率93.3%,剔除无效问卷3份,剩余有效问卷420份,有效率为99.2%。所有测试学生均属自愿参加。

(2)职业价值观量表根据凌文辁等《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中的职业价值观条目,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最不重要”“比较不重要”“一般”“比较重要”“最重要”5个等级进行评定。

(3)统计分析方法采用epidata数据库录入,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以p

二、结果

1.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维度统计

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利他主义维度得分为3.577±1.230;美感维度得分为3.770±1.414;智力刺激维度得分为3.738±1.176;成就感维度得分为3.663±1.208;社会地位维度得分为3.457±1.304;经济报酬维度得分为3.373±1.301;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维度得分为3.583±1.205;安全感维度得分为3.539±1.207。美感维度得分最高,经济报酬维度最低。

2.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性别及学校所在地比较

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学校所在地的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进行检验、标准差分析表明,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这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年级比较

不同年级医学生在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检验和方差分析显示,只在利他主义维度上表现出差异(p

4.医学生职业价值观专业比较

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在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检验和方差分析显示,在八个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5.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户籍所在地比较

不同户籍所在地的医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检验和方差分析,在利他主义、美感、社会地位、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五个维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

6.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班干部与否比较

通过检验发现,在班干部与非班干部的利他主义、美感、智力刺激、成就感、社会地位、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安全感八个维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1.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整体情况

通过分析发现医学生职业价值观中美感得分最高,其次为智力刺激、成就感、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利他主义、安全感、社会地位、经济报酬。这说明,我国医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有较高的责任感,他们敢于挑战,希望经常发现并解决新问题,希望把自己的理论付诸于实践,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就安全感、社会地位、经济报酬而言,医学生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因为稳定的环境,能更好地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医学生在本次调查中不是很注重自己的声望、社会地位及经济报酬,这说明当代医学生对自我价值的现非常注重。当代医学生最关注的是自己的工作可以使社会更美好。

2.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分析

(1)性别与地域

医学生性别与地域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影响无差异。可见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使其就业观念近于无差异[4]。

(2)专业

医学生所学专业在职业价值观维度间差异明显。可见不同的医学专业在当今社会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压力存在差异,导致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在职业价值观念上存在不同。

(3)班干部

班干部与否在职业价值观各维度间体现出显著差异。可见班干部承担班级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实践锻炼机会较多并且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就业定位显出不同。

(4)所处年级

不同年级在职业价值观上的比较除利他主义外,其他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初步形成,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此时的职业期望往往也更加务实。

(5)户籍

不同户籍在智力刺激、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利他主义、社会地位、经济报酬、美感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家庭经济情况影响医学生的择业,学校、社会和家庭应给予积极引导与关照,医学生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择业观。

(6)第一志愿选择的差异

第一志愿的选择在职业价值观安全感维度上有统计学意义。多数学生将升入大学作为人生的转折点,进入大学的目的是找一份好的工作,然而志愿的选择是关键。其中多数学生在选择志愿时会选择能够给予稳定工作的相关专业。

(7)医学就业指导教育

医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在美感、智力刺激、社会交际与人际关系维度上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开设医学生就业指导课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作为医生,救死扶伤、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是他们的职责,团结协作共同为社会做出贡献是他们的使命。

(8)家庭经济情况

家庭经济情况在职业价值观的社会地位、经济报酬、安全感维度上有统计学意义。当今社会,经济情况较好的家庭,子女的教育不受经济条件制约。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孩子同样渴求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及较高的经济报酬。

(9)考研意向

考研意向在职业价值观的美感、成就感、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维度有统计学意义。高学历能够扩大医学生的交际圈,使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成熟,对研究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在工作岗位上更有自信。

(10)医患关系

受医患关系的影响程度仅在社会地位维度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受医患关系影响较大的医学生渴望追求具有更高社会地位的工作。

四、对策及建议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

分析发现当代医学生利他主义心态符合当代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医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奋进学习追求智力刺激获得知识储备以达成自身成就感,同时也有获得社会地位的愿望。

这样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观,激发医学生的热情,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把利他主义的心态加入到学生工作中,引导医学生的崇尚敬业精神。另外将医德和医疗事业中的法律制度有效结合起来,在工作岗位中履行岗位职责,对于就业后的医学生做好法律保障的同时加强职称评定,从而增强医学生的从业自信心。

2.重视家庭影响及就业指导课程

分析发现,父母学历对学生就业观念有一定影响,学习教育可结合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同时在医学生课程培养过程中优化人文类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的未来做好打算,全面锻炼充实自己。

参考文献:

[1]毛启刚.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8):621-622.

[2]倪守建.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内涵与目标探讨[J].继m教育研究,2014(9):104-106.

社会医学的定义篇8

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医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以及临床实践等活动逐渐形成的对于医生职业的评价、选择及价值取向的总体看法,也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医生职业方面的反映[1]。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不同将会影响其择业,对职业活动注重程度也会有不同的影响[2]。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在本质上是以尊重医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以激发医学生对生命存在的体悟为目的,并最终引导医学生成人精神的教育[3]。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医学生,如何更加有效地对医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基本现状,分析医学生群体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医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等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与范围

2015年9月―2016年10月,课题组对全国范围内医学院校大一至大五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调查。有效问卷420份中,男104人、女316人;所属学校在山东省内368人、山东省外52人;所属年级(假期之前)大一医学生116人、大二医学生202人、大三医学生88人、大四医学生10人、大五医学生4人;所属专业中临床医学208人、口腔医学36人、临床医学(全科医学)16人、中医学46人、医学影像学20人、麻醉学10人、预防医学12人、护理学18人、医学检验24人、其它医学类0人;来自农村、城镇、县级市、地级市、直辖市者分别为274人、90人、42人、10人、4人;班干部为138人。

2.调查内容

医学生人口学基本特征及职业价值观。本次调查所使用的职业价值观量表维度包括利他主义、美感、智力刺激、成就感、社会地位、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安全感八个维度。

3.方法

(1)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的医学院校大一至大五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调查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23份,回收率93.3%,剔除无效问卷3份,剩余有效问卷420份,有效率为99.2%。所有测试学生均属自愿参加。

(2)职业价值观量表根据凌文辁等《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中的职业价值观条目,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最不重要”“比较不重要”“一般”“比较重要”“最重要”5个等级进行评定。

(3)统计分析方法采用epidata数据库录入,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以p

二、结果

1.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维度统计

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利他主义维度得分为3.577±1.230;美感维度得分为3.770±1.414;智力刺激维度得分为3.738±1.176;成就感维度得分为3.663±1.208;社会地位维度得分为3.457±1.304;经济报酬维度得分为3.373±1.301;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维度得分为3.583±1.205;安全感维度得分为3.539±1.207。美感维度得分最高,经济报酬维度最低。

2.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性别及学校所在地比较

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学校所在地的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进行检验、标准差分析表明,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这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年级比较

不同年级医学生在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检验和方差分析显示,只在利他主义维度上表现出差异(p

4.医学生职业价值观专业比较

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在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检验和方差分析显示,在八个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5.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户籍所在地比较

不同户籍所在地的医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检验和方差分析,在利他主义、美感、社会地位、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五个维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

6.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班干部与否比较

通过检验发现,在班干部与非班干部的利他主义、美感、智力刺激、成就感、社会地位、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安全感八个维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1.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整体情况

通过分析发现医学生职业价值观中美感得分最高,其次为智力刺激、成就感、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利他主义、安全感、社会地位、经济报酬。这说明,我国医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有较高的责任感,他们敢于挑战,希望经常发现并解决新问题,希望把自己的理论付诸于实践,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就安全感、社会地位、经济报酬而言,医学生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因为稳定的环境,能更好地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医学生在本次调查中不是很注重自己的声望、社会地位及经济报酬,这说明当代医学生对自我价值的??现非常注重。当代医学生最关注的是自己的工作可以使社会更美好。

2.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分析

(1)性别与地域

医学生性别与地域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影响无差异。可见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使其就业观念近于无差异[4]。

(2)专业

医学生所学专业在职业价值观维度间差异明显。可见不同的医学专业在当今社会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压力存在差异,导致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在职业价值观念上存在不同。

(3)班干部

班干部与否在职业价值观各维度间体现出显著差异。可见班干部承担班级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实践锻炼机会较多并且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就业定位显出不同。

(4)所处年级

不同年级在职业价值观上的比较除利他主义外,其他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初步形成,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此时的职业期望往往也更加务实。

(5)户籍

不同户籍在智力刺激、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利他主义、社会地位、经济报酬、美感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家庭经济情况影响医学生的择业,学校、社会和家庭应给予积极引导与关照,医学生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择业观。

(6)第一志愿选择的差异

第一志愿的选择在职业价值观安全感维度上有统计学意义。多数学生将升入大学作为人生的转折点,进入大学的目的是找一份好的工作,然而志愿的选择是关键。其中多数学生在选择志愿时会选择能够给予稳定工作的相关专业。

(7)医学就业指导教育

医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在美感、智力刺激、社会交际与人际关系维度上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开设医学生就业指导课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作为医生,救死扶伤、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是他们的职责,团结协作共同为社会做出贡献是他们的使命。

(8)家庭经济情况

家庭经济情况在职业价值观的社会地位、经济报酬、安全感维度上有统计学意义。当今社会,经济情况较好的家庭,子女的教育不受经济条件制约。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孩子同样渴求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及较高的经济报酬。

(9)考研意向

考研意向在职业价值观的美感、成就感、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维度有统计学意义。高学历能够扩大医学生的交际圈,使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成熟,对研究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在工作岗位上更有自信。

(10)医患关系

受医患关系的影响程度仅在社会地位维度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受医患关系影响较大的医学生渴望追求具有更高社会地位的工作。

四、对策及建议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

分析发现当代医学生利他主义心态符合当代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医学生在工作中不断奋进学习追求智力刺激获得知识储备以达成自身成就感,同时也有获得社会地位的愿望。

这样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观,激发医学生的热情,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把利他主义的心态加入到学生工作中,引导医学生的崇尚敬业精神。另外将医德和医疗事业中的法律制度有效结合起来,在工作岗位中履行岗位职责,对于就业后的医学生做好法律保障的同时加强职称评定,从而增强医学生的从业自信心。

社会医学的定义篇9

关键词:网络文化;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在北京大学视察时曾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对大学生而言,必须做到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开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遵循和行为准则。本文将以网络文化为背景,以医学生为对象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1网络文化对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1.1网络文化下医学生面临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网络已经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具有一定的客观实在性,但网络信息在传播过程和内容中,包括思想、观念和文化等的传播,又有深深的意识形态烙印,也无法反映出某一个社会团体、政党或者某一个阶级的价值观念、行为要求、意志的政治思想以及利益等等的理论信息和比较理论化,系统化的思想体系。通过这些网络信息所折射出的便是西方国家试图向我国渗透的文化和意识形态。

此外,西方一些国家掌握着互联网的主动权和核心技术。他们通过网络向其他国家技能型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向其他国家的人传递着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就个人来说,由于人们所处的地理及文化环境的不同,导致在接受、表达等方面也会产生差异,从而产生政治观和价值观的不同。

1.2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高速传播,一方面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态认同拓展了时空、提供了新的载体,而另一方面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带来了挑战。具体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1.2.1互联网兼具信息传播快和信息控制难的特点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优势,特别是美国利用其对互联网的控制权,通过互联网传播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他国各种政治思想、文化和经济信息等,同时无时不刻的对与其意识形态不一样的国家进行有预谋的文化侵入和意识形态渗透,并企图改变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体系,通过其独有的互联网技术和对世界信息的掌握权,恶意散播有损我国国际形象和破坏我党和人民始终坚信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不良政治言论及政治谎言,从而达到他们动摇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我国的正确指导及引领我们前进的目的。

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其路线、方针、政策等互联网信息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有的信息虽然意识形态色彩不明显,但也带有鲜明的价值观,这都与意识形态分割不开。我国的互联网技术水平较低,还不能很多的控制和防御外来信息的侵入,使互联网上关于表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意识形态的信息非常有限,无法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互联网上就意识形态的渗透进行有利抗衡,这就使我国的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体系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信息传播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容易动摇他人对社会主义的认可,对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产生着不良作用。

1.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态教育方式单向化过去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有权威的组织或教师进行自上而下的单项灌输,对意向形态有着完整的控制权,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达到全民思想观及价值观的统一,从而使大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态。在传统信息和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是固定和明确的,但也是不对等的关系。

因此,人们不再是单纯的接受官方传播的意识形态,而是可以自由的进行选择,针对不同的政治观点可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甚至对官方的观点提出疑异,这就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识形态在宣传和教育方面受到一定阻碍。当下,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世俗和大众网络文化,对我国在网络上传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态信息进行歪曲和调侃,使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态的权威性、凝聚力等受到不良影响。

1.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态的建构遭遇信息压力阻碍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不断缩小,阻碍了我国构建社会追核心机制体系形态的进程。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增加了社会信息和知识资源,同时使信息和知识的传播速度变快,这就增加了人们学习和创新知识的压力,也使人们整合、加工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知识和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带走了青年学生更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使他们在智育和业务学习上的时间不断增加。

德怀特・艾伦对高等教育提出这样的看法: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逐渐变成了如何把学生变得更聪明,源源不断的新知识需要学生吸收,使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价值观和道德教育。对于高等教育的这种现状,他希望人们知道,教育应该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充分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其二是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的人。因此,社会的信息化压力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态认同构建。

2网络文化背景下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策略

2.1尊重医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精神青少年作为新世纪的希望,要不断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接受更多的信息,因此,要创新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在对他们进行价值观教育中,要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充分了解新世纪青年的特点、优点及不足,清楚他们的沟通方式,然后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帮助,使他们更容易接受。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就是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构建和完善自己,在满足学生内在需要的同时符合社会规范。只有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和实现德、行的统一。

2.2加强医学生实践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加医学生的实践教育内容,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医德行为。医德行为彰显着医生的内在素质,体现着医生的情感。医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教育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医德,从而转化为自身的品德,养成良好的高尚医德品质。

①在早期接受医德实践教育,可以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进入角色和制定目标。自学生入学起,就为他们提供一系列可参加的医学活动,如去医院见习、开展医学调查、送医下乡、举办医德先进事迹报告会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与社会、未来工作岗位及服务对象多接触,加深了解,更好的提升自身医德品质。②多组织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和专业学习,培养他们的良好医学习惯和医德行为。在高校医学专业中,多采用临床实习方法促进医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技能,是培养学生医德品质的重要组成内容,要在临床实习中正确引导学生,加强他们的自我学习。无数事实证明,通过医疗实践给学生灌输医德思想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开展床边教学,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组织学生分析医德败坏和丧失医德而引起纠纷的经典案例,开展自我审视活动等,使学生通过比较和判断树立正确的医德概念,了解医德的真正意义。

2.3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榜样的引导能激发医学生对高尚医德的追求。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被后人广为传诵的医学专家,他们起着很好地榜样作用。"建安三神医"之一的董奉有着"誉满杏林"的美谈;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和"医圣"张仲景流传着"不攀权贵"的佳话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医学的高尚美德。

现代有白求恩,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代的医学人,出现了很多有白求恩精神的好医生。他们对医学的热忱、对病人的关爱和对医学事业的不断追求,以及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和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后代医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给我国的医学道德内涵增添了很多重要内容。

2.4注重激发医学生的医德情感,促进医德形成机制的良性运作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医学生的医德情感,比如在入学时进行宣誓仪式、在进行人体解剖前对遗体进行默哀、缅怀医学前辈等。例如,在学生入学和毕业典礼上都会进行宣誓仪式,诵读《医学生誓言》,"生命所系,性命相托……",在铿锵有力的宣誓中,充满了医学工作者甘于奉献祖国医学事业和对医学的满腔热血。

同时,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医学生的医德情感,使之深切的感觉到自己的职业是多么伟大和高尚,对人类的作用是多么巨大,肩上的责任是多么沉重,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培养医学生的高尚医德将成为他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结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来自网络的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因此,医学生必须加深对网络文化的理解,能够明辨网络文化中的各种信息,有选择性接受一些思想和知识。同时,应在接触网络文化的同时,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作为要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规范,使自己始终能够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才能实现自我的健康成长,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贾敬远.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山东大学,2008.

[2]付静静.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社会医学的定义篇10

关键词:医患关系;伦理含蕴;实质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社会体制也正处在一个转型的非常时期,经济社会体制的转型,打破了传统的利益分配格局,重新整合了相关的利益因素;在这种局面下医患关系也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局面也变得更加复杂。在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利益冲突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从而引起了更多的人的关注和重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所以要正确了解医患关系的实质,透视出医患关系背后的伦理本质。

一、医患关系的伦理本质分析

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医患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社会性质也在不断的变化。医患关系的医方不再是单纯的医生,而是医院的全体职工,同时也包括了医疗器械和药品的生产、供给方;而患方也不再是单纯的患者,而是和患者关系比较密切的社会关系,包括亲戚、朋友、家属以及单位等。

在审视医患关系时应该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在每一个医学活动中,都会涉及到医学团队和社会,但是人们对医患之间的地位、角色、权利、责任等定位不同所以在理解和诠释医患关系时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不管从哪种层面来理解和诠释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的准则都是为了实现医患双方特别是患者的利益。要想对医患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制定出科学和合理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制度,就需要对医疗健康领域中的相关利益链条和理论实质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分析,对利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医患关系才能从而根本上得到合理的改进。

二、对现有医患关系的伦理反思

(一)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在过去的医患关系中,对医生的权利比较重视,而往往没有重视患者的权利,在人们的权利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患者的权利主张也越来越高涨。因为没有正确的约束和规范各个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导致医疗纠纷不断增加,这样就会对正常的医患关系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

(二)成本和收益不平衡。如果利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就会造成各种利益的投机行为和过激行为,最终还可能会导致利益相关者中的某一方出现成本收益不平衡的情况。在医疗活动中所涉及到各项利益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影响,所以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制定各项制度时应该要考虑到各方的成本收益关系,让其更加平衡,这样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才能更加明确,从而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三)缺乏必要的信用资本。信用资本会对医患关系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在权利和义务明确或者成本收益平衡的基础上,足够的信用资本能让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如果权利义务不明确或者成本收益不平衡,而信用资本足够的话就能有效的修复和弥补医患关系,让医患关系保持正常。相应的,如果缺乏信用资本,就算权利义务明确或者成本收益平衡,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投机行为。所以要想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就必须建立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让现阶段的信用危机得到有效缓解。

三、医患关系的实践理性分析

(一)对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制度安排进行不断完善,让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更加明确。看病难和看病贵是现阶段社会中的重点问题,要想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就需要解决这个社会重点问题。医疗主体应该要积极参与到利益博弈中,充分利用民主协商机制,让利益各方的权利义务更加明确,对各方的利益进行有效的完善和改进,合理的划分利益分配格局,让其变得更加均衡,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医改策略,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社会问题,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各方的权利义务更加明确。

(二)构建完善的成本补偿机制。不管哪种投资和行为,都需要一定的回报,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持续性生产活动和扩大再生产。在医疗健康领域中,通过完善的成本补偿机制,让投机行为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改革收入分配机制,构建完善的医生、医院收入补偿机制,让各种支出成本能得到有效的补偿,另外还需要改革医疗机构的内部行政制度,让医生和医疗机构的收入比例更加合理。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避免医生或者医疗机构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或者途径来获取利益,从而来保证成本利益的平衡,对患者的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的保证,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三)加强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医患关系其实就是人际关系在医疗健康领域中的一个缩影,在社会关系中,医患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出现各种形式的道德滑坡情况,导致医患关系也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医患各方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对医生和医院的成本支出进行合理的补偿,同时也应该要重视社会诚信体系的作用,加强构建科学和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让相关软实力的作用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中,应该要对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大力的支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养,让其职业素质能得到有效提升,对执业环境进行不断的优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最终构建起科学和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让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四、结束语

医患关系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只有在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应该要加强对其伦理实质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医患关系伦理的透视和反思,找出和谐医患关系构建中的影响因素,从而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让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雄飞.医患关系的模式考量、伦理分析和制度理性[J].人口与发展,2009,06:89-95.

[2]徐嘉.医患关系的伦理传统及其当代审视[D].苏州大学,2012.

[3]江默.健康传播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