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力供应结构十篇电力供应结构十篇

电力供应结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0:33

电力供应结构篇1

1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包含了发电、输电、变电以及配电等方面的电力输送部分,实施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是将计算机技术融合在电力系统的各个阶段,包括:信息定位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多个系统在内的自动化程序控制管理部分。

2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2.1智能化信息采集技术

现代计算机技术随着社会整体科研技术的进步得到逐步创新,从单一的数据运算发展到计算机在社会多领域的灵活应用。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发展的代表,为现代电力系统的资源优化利用提供技术保障。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实现电力系统信息技术采集智能化。电力系统供应阶段应用计算机自动化程序,对发电阶段的电网控制中心,电力负荷检测、发电状态评估等领域进行自动化分配,同时结合自动化控制、自动经济调度等方面进行系统控制,达到发电阶段的电力供应需求适应社会电力供应需求。例如:计算机智能化信息采集技术,将电力系统不同阶段的信息进行自动归结,形成计算机电力系统的供应数据库,从而达到信息资源的供应系统的结构的数据库信息不断的扩充,为电力系统的循环发展提供可靠地数据分析资源。

2.2远程控制技术

远程控制技术,是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电力发电、输电、变电以及配电等领域的应用都得到应用。如图1为远程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设计图。结合设计图,对远程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远程技术的应用主要分为调度端、通道、厂站端三部分,每一部分通过计算机系统建立联系,实现现代计算机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处于同一个运行系统中。调度端进过计算机内部程序C语言,将电力系统的运输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中,形成信道译码和信道编码两种形式;通过电力系统的调制解调器将电力系统控制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部分信息传输到厂站端,电力发电厂再将远程控制信息转化为电力系统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结果,达到电力系统信息的采集与执行。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将传统的单一电力运行系统变成自动化控制系统,远程系统可以达到系统信息的随时随地监控,从而保障现代电力系统供应结构的综合化、科学化发展。

2.3分散监控技术

计算机技术自动化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体现为在分散监控技术的应用上,我分散监控技术是将电力系统中各个阶段的信息资源分层次监控管理,将模块较大的电力供应系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系统运行中主控模件与智能模件之间建立以太网为基础的高速运行数据监控网络,系统可以接受电阻器、发热阻、脉冲信号等电力系统运行的相应电力管理系统结构,达到电力系统信息控制主体与个体之间的同时监控,最后通过计算机虚拟模拟信息系统形成电力供应数据结构,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相对完善的技术应用结构。

2.4设备自动化操作技术

电力系统中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体现在电力设备自动化操作系统上。电力系统运作中,电力系统的发电站的二次数字信号网络化,电缆信号为主的电力传输结构,与电网自动调度中心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形成相对完整的数据传输结构。例如:某地区电力系统中的供应电流为每小时40安的供应量,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电流供应,并将每天的电流供应划分为几个阶段,形成电力供应系统的智能化管理。电流供应后期形成配电分配结构图,并针对不同的电力输送阶段进行电流传输调整,自动化操操作系统满足我国电力应用阶段不平衡的用电现状,大大增强了电力资源供应调节的灵活性,提高电力系统各阶段的电力结构稳定性,为电力发展结构各部分的连接提供了连接发展的新途径。

3结论

自动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实现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可以完善传统电力系统中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领域的技术管理结构得到完善,实现电力资源系统技术的全面升级,实现社会发展资源的综合应用。

作者:黄博刘志强张钧鼎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龚超,罗毅,涂光瑜.计算机视觉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01):76-79.

[2]张敬.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09):259-260.

电力供应结构篇2

关键词:中压配电网;网架结构;优化方式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配电网网架结构优化是将配电网络规划的方案在一段时间内根据负荷的不断变化而进行的调整,这种调整是使整个规划的投入最小,网架结构最合理,使配电网既能够满足供电需求,又满足发展需要,同时也满足资源使用的最合理化。网架优化是多目标、多阶段,需要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网架结构的优化。

1中压配电网架结构

一般我们把电力系统中二次降压变电站低压端直接或者降压后向用户供电的网络称为配电网络。它由架空线或是电缆配电线路、配电所或者降压变压器等组成,目的是将电能安全、可靠、高效、合理地分配到相应的场所。

中压配电网络主要是向一个地区供电,电压等级与供电范围较电力网小很多,它在供电系统中属于末端部分,直接影响用户的用电情况,也直接影响供电网络经济性与高效性。同时,中压配电网络能够敏锐地反映出用户的需求情况和使用特点,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

1)中压配电网处于城市中心与电力的集中供应地区。

2)供电的距离一般较短,直接与用户关联。

3)供电的情况根据用户的需求而不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中压配电网的设计一般是按照满足峰值负荷确定的,但是,在配电中,由于配电网络用户使用电力的差异性,使不同的配电线路的负荷与功率都是不同的,此种情况导致配电线路以及相应的配电设备的使用率大大降低。在实际的使用中,配电网络的使用情况是较为灵活的,如果通过人员的计算管理具有很大滞后性,很难实现高效控制,不能及时有效地做出决策判断,改善网络的使用情况。而配电网网架优化规划则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情况,将较高负荷转移到较低负荷的线路中去,改变输电的质量与稳定性,同时,通过计算机的优化,可以使网络快速的进行调节,增加配电线路与相关设备的使用率。

在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第一时间得到通知、判断,在第一时间处理、恢复。因此,配电网架结构优化可以减少停电、降低网损、提高供电质量,是实施配电网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2我国配电网的现状及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针对配电网的特点以及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建立了许多模型来进行配电网的分析研究。

然而,我国的网架优化起步较晚,缺乏测量数据,难以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改善,同时我国的供电区域复杂,规模巨大,加大了优化的难度,缩小了模型的适应性。在此种情况下,如何选择适合我国的配电网优化模式,既能安全、可靠、高效、稳定地输送电能,又能使其经济利益最大化,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3中压配电网架结构优化

配电网优化分析包括配电系统正常运作时的网架结构优化与故障情况下的网架结构优化。在正常情况下,配电网的优化以增加网架线路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率,以及使各个线路的负载较为均衡为主,同时提供更高的供电质量。而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网架结构优化则是快速寻找故障点,并快速通过其它线路解决问题,以求快速恢复供电。

3.1配电网优化的原则

电压等级配置是配电网发展的宏观体现,它决定了配电网的整体适应性,以及规划变电站等电网结构。电压等级的合理配置能够全面提升配电网架的整体供电能力,有效地降低工程的成本,增加供电能力,方便后续的维护,也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后期的电网建设能够提供良好的基础。

配电网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是保证用户正常用电的前提,当用户的电力需求随着发展不断加大时,配电网的优化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当线路的负载增加时,优化的线路可以将电能转移到低负载线路中,增加线路使用率;当有线路出现故障时,通过其它线路快速恢复供电。

3.2配电网架的优化内容

线路的构成,对每个区域内的线路进行线路构成分析,包括架空裸导线、绝缘导线、电缆等,通过各个区域内的电力供应的需求和特点,综合分析电力线路构成的使用率和合理性。主干线路长度与线路的宽度。

配电网是将降压变压器的低压端直接或者降压后送至用户使用,则主干线的长度与宽度将影响供电的末端电压等参数,也影响配电的可靠性以及线路的使用率。可以根据每个区域的不同,分别进行不同长度和宽度的记录。

年限的分析,配电网线路的年限是关系到供电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供电需求的不断变化,旧的线路能否满足要求,能否对后期的电力发展提供保障是要考虑的问题。过载严重,不能及时分流,将会造成巨大的隐患。

3.3网架优化方法

投资费用与发电费用优化方式。配电系统中前期优化常常以投资费用与发电费用来作为优化目标,以求达到投资费用与发点费用的最小化,此种方法充分考虑了前期的建设,保证了前期电力的供应,但是没有考虑不同区域内的线路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率情况,同时,没有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单纯的追求前期利益,后期建设的优化较难进行。

4总结

中压配电网的结构优化是电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线路和设备使用率的重要手段之一。配电网的结构优化关系到电网建设的成本问题,也关系到后续运营时的安全、高效、稳定、可靠。配电网架结构优化成功将间接的提高电能供应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是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压配电网架结构分析,为优化提供根本性的参考和决策性的意见,是优化的重要环节,也将有利于优化的顺利进行。

电力供应结构篇3

一、电力工业结构调整要服从、服务于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的调整

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特别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任务:加快工业改组改建,发展高技术产业,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推进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发展服务业,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加速发展信息化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布局和结构。关于产业结构调整,过去有一种误解。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就是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在第二产业中降低传统的耗能、耗电大的产业的比重,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认为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会降低能源和电力的消费。其实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我国产业的全面升级,是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走向电气化的时代,这种变化必然会减少一次能源的直接消费、增加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而大大节约一次能源;

也就是说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会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而电力消费的增长率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我国“九五”期间能源和电力消费已出现了这种特点。(见表)

中国“九五”期间能源、电力生产和消费

单位:%年

19961997199819992000国内生产总值9.68.87.87.1 能源生产2.8-0.2-0.62-11.3 能源消费5.9-0.6-4.30-7.7 电力生产7.205.082.076.529.59电力消费7.015.401.86.27

注:电力生产指发电量,电力消费指售电量。

地区结构调整主要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提出要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提高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这一方针提出之后,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将会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要服从、服务于西部大开发、加快中部地区开发和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十五”计划纲要提出要抓好“西电东送”,电力建设的重点将向西部地区转移,建设北、中、南三条大通道;推进全国联网,进一步调整电源结构。这些决策将对电源建设和电力消费产生决定性的变化。我国目前电力工业的地区结构向东南沿海倾斜,从“十五”计划开始,电力将随着地区经济布局和电源布局的变化,趋向全国各地区协调发展的格局。

城乡结构调整,将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扶持贫困地区的发展,随着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农村电气化水平将会有很大提高。我国从1998年到2001年在全国农村开展的“两改一同价”的完成,电力供应将在农村基本普及,为加强农业基础地年位,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后农业和农村电力消费将会有很大增长。

为了适应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变化,电力工业一定要根据新的情况做好电力需求的预测,做好电力规划和计划,并切实付诸实施。在电力需求预测中,要防止循着常规方法走路,只着眼于常规工业,忽视高新技术的发展;要防止只注重沿海地区,而忽视西部和中部的发展;还要防止只注重城市,而忽视农业和农村电力需求。还要防止低估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过去几年总认为常规工业的发展速度趋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电力工业发展速度必将减缓,从1996年到1998年的电力增长速度下降似乎是个证明,但是1999年开始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继续下降,而电力增长速度则急剧上升。广东珠江三角洲,特别是深圳特区,重工业的比重很低,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电力增长速度一直居高不下,也证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不会减缓电力的增长速度。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高新技术最发达的地区,原来以为电力增长速度会趋缓,但实践证明,电力增长速度却加快了。由于对电力增长速度加快的估计不足,再加上十年未建大型发电厂,致使电力供应严重短缺,出现拉路限电和电价飞涨;我国在“十五”期间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出现电力需求的急剧增长。看来有必要研究电力需求预测和电力规划、计划方法,防止再次出现缺电局面。

二、电力结构调整要把注意力放在调整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之间的结构,加速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十五”计划纲要指出:“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原则,依靠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对电力工业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只放开了发电的一半(对中央电力企业以外的独立电厂实行还本付息定价,中央电力企业新增的发电容量也是部分放开)输电和配电、售电基本没有放,不具备筹集资本金和还本付息能力,相反配电和售电企业条件比计划经济年代还要艰难(供电、售电企业过去依靠供电工程贴费解决资金问题,现在供电工程贴费减半征收,甚至将全部取消),所以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实行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使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各个环节都具有筹资能力和按寿命期还本付息的能力,然后才能实现“十五”计划纲要所提出的上述目标。

从1993年开始,国务院决定进行城网、农网改造,对农电提出了“两改一同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和农村配电网的落后问题。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城网和农网的改造任务大约只完成了50%-60%的任务,所以在第一阶段改造任务完成之后,在“十五”期间城网、农网改造还必须继续下去,这也是城乡结构调整所必须完成的任务。

我国输电网的建设,长期以来投资不足,改革开放以来,输电网建设的资本金来源和还本付息问题长期没有解决。从1996年开始采取电力建设资金2分钱中的一半用于电网建设,情况有所好转,但采取这一措施仅仅只有五年,不足以解决电网建设滞后的问题。由于电网建设投资不足,过去的电网建设只按定向送电设计,不能满足厂网分开、竞争上网、用户直购、用户选择的输电要求;此外,关闭小活火电,改由电网供电,也需要加强电网建设。因此,从电力工业结构调整来讲,要加强输电网的建设。

电力工业结构调整要注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按照“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通过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产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艺技术的变革,通过电子商务特别是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应用,推动营销;运输和服务方式的变革,降低成本,扩大工业品市场规模;通过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产品信息技术附加值。加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对于电力工业应用信息技术来讲,也存在一个“重发、轻供不管用”的问题,一般在电力工业中最早应用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是发电,然后才用于输电系统,配电系统,对于用户方面的应用是最落后的。电力工业属于传统产品,存在一个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融合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在应用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很不够;即使在最早应用计算机的发电领域,还没有做到完全“四遥”和无人值班;在输配电领域虽然已经建成了不少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变电站,但也没有普及;在用户管理方面差距更大。随着厂网分开、竞争上网的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实施,发电厂实时报价上网,就会要求在用户侧建立起实时电价系统。这就是说,“十五”期间电力工业的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和用户都普遍实现信息化。电力工业的普遍信息化可以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扩大电力市场的复盖面;电力工业的普遍信息化也是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电源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实现电力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电源结构调整是电力工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电源结构合理化,决定了电力系统结构的合理化,决定发电资源的有效利用,水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决定了电力工业的经济性。但是目前对电源结构优化有种种看法,应当理清思想,统一认识。

首先电源结构优化应当从供应侧和需求测的综合资源规划来实现。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电源结构优化,往往只讲供应侧的优化,把电力需求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供应侧从百分之百地满足需求来考虑问题,安排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工程;市场经济时代的电源结构优化要求通过资源综合规划来寻求最优的方案,把电力需求看作是可变的,需求可以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来改变电力的需要数量,改变负荷曲线的形状,通过供应侧和需求侧的互动达到最优的电源结构和需求结构:例如当前由于电价水平偏低,电价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民用电价偏低,工业电价偏高,两部制电价中基本电价偏低,电度电价偏高,用户偏好用电,所需电量不合理的增大;用户偏好用尖峰负荷,使高峰负荷和峰谷差逐年增大。如果按这种不合理的需求来制订电源结构,就可能超量兴建电站,过多地修建调峰调频电站。等到电价合理化之后,以及采取了必要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之后,一些电站就可能无用武之地,使电力成本升高。

其次,电源结构优化要建立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注意发电能源资源、水资源、环境资源等综合优化。我国的国情是人口众多,发电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相对贫乏,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当前在发电能源资源利用上有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要解决能源利用造成的污染问题和能源利用的经济性,中国应当走发达国家的路子,实行能源消费以油气为主,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可以从国外进口。有的专家认为:在各国电力工业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一个普遍现象是用于发电的能源不再是单一的燃料品种,而呈现多元化。近年来,发电燃料迅速向燃气转移是世界性的普遍趋势。认为我国需要对目前的能源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需要发展天然气发电。但是即使按主张发展天然气电站专家估计,“十五”前期我国天然气发电装置的总容量将接近1000万Kw,在2010年前后可能达到2000万Kw,按2000年全国发电设备容量达5亿Kw,那么天然气发电容量只占4%,是一个很小的份额。

另一种意见,从我国实际出发,发电能源还只能主要依靠煤炭,在最近召开的“21世纪煤炭高层论坛”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黄毅诚说:煤炭在2l世纪起码在前50年,依然是我国能源的主力军,所占比例将在50%以上。国家应采取重大措施来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做到在利用煤炭时能保护环境。煤炭除了冶金和作为化工原料使用外,其他基本上应用于发电。他预计2030年我国燃煤电厂可达到7.5亿Kw,每年需要消耗煤炭15亿t以上。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完全靠国产的油气资源来满足经济发展对优质能源的需要是难以办到的,必然要利用国外的油气资源,但是毫无节制的大量利用国外油气资源也是有困难的。我们应当吸取我国7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发展燃油电厂的教训,特别是去年油气价格暴涨,世界能源权威机构预测,都认为今后油气的价格不可能再回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廉价时代;我国发电能源资源只能立足于煤电和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

问题是中国要实行以煤电为主的发展战略,煤电究竟应当怎样布局呢?一种意见是煤电应当是在坑口修建大机组、大电厂、变输煤为输电,以减轻运输压力;另一种意见是煤电的布局要根据煤炭资源、水资源、环境资源和经济合理性进行综合比较确定。一般来讲:(1)输煤比输电便宜,世界各国和中国的输煤、输电技术经济比较结果,输煤都比输电便宜(指运输发热量高的煤灰);(2)煤碳资源丰富地区一般水资源比较少,而大型火力发电厂不仅是耗煤大户,而且是耗水大户,特别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山西、陕西、蒙西地区,水资源特别贫乏,只能修建少量坑口电厂;因此,从长远来看,“三西”煤炭基地的煤炭还得运输到有水源的地方或沿海地区,利用海水冷却修建大机组、大电厂;(3)煤炭的污染问题可以采取洁净煤技术予以解决。如美国是世界上的煤炭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煤炭的大量利用并没有造成明显的环境污染。黄毅诚强调,用现代成熟技术可以把燃煤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氧化氮除去99%,至于二氧化碳,不管是坑口电厂还是负荷中心电厂,其影响是相同的。在贵州、云南省的煤矿区修建大机组、大电厂,由于这两个省是我国最严重的酸雨地区,污染治理的任务比东部沿海地区的任务还要重,在贵州、云南搞发电厂的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本不见得会比东南沿海地区少;(4)远距离送电与当地建发电厂相比,供电可靠性要低得多。所以原能源部1989年6月编写的《中国能源工业中期发展计划纲要》中就已提出,“对远距离外运的煤,都要经过洗选。跨省运输的煤炭发热

量要求逐步达到5500kcal/kg以上,下海运输的煤炭应逐步达到6000kcal/kg以上,以提高运物效率,减少运量,节省运输费用。”此外,纲要还提出:“发展煤电联营。今后凡建设大型褐煤矿区,大型选煤厂和有大量劣质煤、石煤、矸石、油页岩可以利用的地方,如果同时具备兴建大型火电厂的条件,都必须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实行煤电联营。”这就是说煤炭生产基地的煤炭应当进行洗选,洗选出来的优质煤要运往外地修建路口、港口电厂;洗选剩下的中煤和煤泥,以及能供当地使用的褐煤、劣质煤应用于修建矿区电厂或坑口电厂。据黄毅诚估计,“我国2030年前应达到人均lkw,那时按15亿人口计算,15亿kw是不可少的,若按其中一半是煤电,就是7.5亿Kw”。我国到2000年全国拥有火力发电厂约为2.5亿kw,在今后30年中至少还要建设5亿kw,显然这么多燃煤火力发电厂不可能都建设在矿区,必然要实行输煤;输电并举,以输煤为主。

三是要处理好煤电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问题。目前世界上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希望尽可能压缩矿物能源的消耗量,多开发新能可再生能源发电。在这个问题上同样存在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应当把煤电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如建设加大征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污收费,将二氧化硫的排污收费由每千克0.2元提高到1.2元;在电价外征收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基金,用于补助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发展节能产业,使煤电在各种电源竞争中处于劣势;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从我国能源资源的条件出发,不应过分阻碍煤电的发展,因为中国发展电力的希望在煤电。按照估计,2030年前我国发电设备容量要达到15亿kw,即使把经济可利用水能资源全部开发出来也不过2.9亿kw,加上抽水蓄能电站也不可能超过4亿kw,考虑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开发1亿kw,由于风能、太阳能发电具有间歇性,不可能保证供电;油气资源短缺不可能大量用于发电,且缺乏经济性,因此燃煤电厂有可能要达到10-11亿kw,如果阻碍了煤电的发展实际上会阻碍我国的电气化进程。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如果阻碍了煤电的发展,又没有其他发电能源可以替代,工业、商业和居民生话就必须继续燃煤;显然分散燃煤总不如由大型火电厂集中燃煤,因为发电厂是最能干净利用煤炭的,将更多的煤炭转换成电力使用,不仅有可能解决煤炭利用引起的环境污染,而且有可能节约能源。因此最好的选择是,不过分影响燃煤发电厂的同时,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当前最具竞争力的是水电和风电。现在在水电和风电开发的经济性分析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对于水电来讲,强调水电的调峰作用、希望实行两部制电价和峰谷分时电价,以便水电站可以多装机组,降低水电单位千瓦造价,于是西部一些水电装机容量一增再增;其实水电在当地利用可以担尖蜂,水电长距离远送时,改变输变电工程投资及输变电设备利用率,负担腰荷和基荷,“西电东送”不宜增加力电装机容量。风电则强调平均成本,因为风电没有可靠出力,也不能调峰,国际、国内一些论文经常说:煤电加上外部成本的平均成本和风电的平均成本相当,凤电对煤电有竞争力;其实煤电的可靠电量与风电的不可靠电量,即使成本相等,其价值仍然是不等的。这两种倾向都是不正确的、应当实事求是地评价煤电、水电和风电,煤电、水电、风电是相辅相成的,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电是不可少的。

四、电源结构调整要坚持经济合理原则,要在修建大型骨干电站和大型电力系统的同时,修建经济合理的自备电厂、中小型电站,实现大电网和大中小电站相结合

50年代,机组容量小、电站和电网规模不大,那时电力工业提出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是完全正确的。目前机组、电站和电网规模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电站规模越来越大,输电距离越来越远,投资和成本增加,在一定条件下在负荷中心修建利用洁净能源发电的小型电站,特别是利用干净能源的小型热电联产和冷热电联产电厂,有可能比大电站远距离输电的成本低,因此在修建骨干大电站和大电网的同时,应当鼓励修建经济合理的自备电厂和小型热电联产、冷热电联产电站,就地供电、供热、供冷。

近年来关停燃煤凝汽式小火电是正确的、必要的,首先要堵住源头,在大中城市周边严格禁止新建燃煤凝汽式小火电,对已建成的燃煤凝汽式小火电要区别情况,能改造的改造,不能改造的如能作为调峰电站可考虑改为调峰电站,不能改造、利用的坚决关停。

在有天然气供应的城市,为改善环境,应当逐步关停燃煤的热电厂,在寒冷地区城市中代之以小型分散热电厂,在中部地区代之以小型分散的冷热电联供电厂,天然气应当尽量供民用和小型热电联产和小型冷热电联供,不要用于大型发电厂和大型热电厂。

应当欢迎企业修建自备电站,特别是有余热、余能、余压可以利用的企业,修建自备电站可以节约能源,应当鼓励;企业需要热能和冷能的,应允许修建自备热电联产和冷热电联产。

对于小水电要区别情况。我国大、中、小型水电站的调节性能都不大好,南方水资能源丰富的若干省区,水电比重较大,水电站的季节性电能不能充分利用,在大电网内如果有调节性能好的中小水电站,应当鼓励兴建,相反调节性能差的径流式电站缺乏经济性,就不宜兴建。在大电网达不到的偏远山区,修建“自建、自管、自用”的小水电,甚至修建微水电解决一家一户或两三户用电问题的,都应当鼓励。

电力供应结构篇4

关键词:新形势;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思考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8-0142-0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社会发展的Y源应用结构逐步完善,社会发展逐步向着绿色化、生态化、可持续性发展。一方面,积极探索新型可持续能源,另一方面,对现代应用的资源进行完善性管理,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与探索,为社会资源的综合应用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管理新措施,促进现代社会发展资源整体应用效率得到全面应用。

1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构成因素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是电力资源应用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影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因素:其一,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即管理人员,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施必须在人的操作下完成,为达到我国电力生产系统的安全性提升,必须实现电力主体在操作意识和操作技术上提高重视;其次,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技术,随着我国电力应用技术逐步深入研究,电力安全生产技术应用完善性逐步提高,新的技术应用不仅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管理研究方向,也带来了传统生产管理整体结构的挑战,适度把握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是促进现代电力资源完善的重要因素[1];最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体生产规划图完整性和科学性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我们在现代电力资源综合应用的新形势下,保障电力资源的安全应用,实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深入探索,必须具有科学的电力安全生产整体结构图作为主要的依据。结合以上对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因素,探索推进现代电力资源综合完善与探索的发展方向[2]。

2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思考与探索途径

2.1电力安全管理意识全面提升

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意识的全面提升是保障电力管理体系运行的思想基础,转变传统电力分配应用观念,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系统更方面的综合应用,逐步建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在应用领域的全方位深入,例如:某电力应用单位积极组织电力安全生产的全体员工进行电力安全知识学习,从个人电力应用管理意识到电力资源应用,开展全面、多元的整体应用综合性开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性技术与整体相互协调,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开展提供理念支持。例如:某电力安全生产企业开展生产管理领域管理观念的部门性深入,各个部门依据电力生产的主要方面,实行其管理制度的综合性优化,深入电力安全管理意识。

2.2电力安全生产技术进步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综合性改革,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支持,随着我国电力资源应用网络逐步完善,电力应用管理的技术也逐步得到提升,新型电力技术应用手段逐步实现智能化发展,计算网络控制系统与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逐步实现电力供应、传输的智能化检验[3],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电力安全生产检验系统逐步从半自动化的检验向全面化检验过度,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工具应用也逐步得到规范化管理,避免电力应用中出现安全隐患,新型安全生产电力安全检验保障的准确性得到提升。

2.3电力安全生产机构的完善

电力安全生产机构逐步完善,传统的电力供应管理系统,是基于国家整体控制基础上进行分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结构内部人员应用繁多,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性较低,新形势下,电力供应系统的电力资源应用管理新结构已经无法与传统的总体管理相适应,为了保障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与现代电力供应系统相适应,必须结合当前管理机构,实现现代技术应用与整体结构的优化,促进现代电力安全生产机构的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全面性,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保障社会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范围中包括建筑施工电力安全管理、日常应用电力安全管理以及电力生产所涉及的多方面管理,从而发挥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为社会电力资源的综合应用提供管理保障。

2.4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法律的优化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是现代社会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资源应用打破传统固定单一的发展趋势,逐步形成新的电力应用规划体系,我国法律必须合理应用相应的管理措施,完善新形势下电力全管理结构,为社会资源的优化应用提供更完善的管理结构。例如:我国电力应用安全管理法律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提出相应的管理奖罚制度,实现现代电力生产信息系统逐步完善,推进电力生产技术水平的逐步进步与优化。

3结语

新形势下电力全管理思考与探索,实现了现代电力资源应用的综合性探索,结合现代电力资源应用趋势,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思想意识、管理技术、管理机构等方面进行探究,为我国现代电力系统的逐步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钟利军.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思考与探索[D].西南财经大学,2008.

电力供应结构篇5

关键词:供电企业;管理;问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前言

随着供电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其管理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供电服务也有了较大进步,社会问题反馈有所降低。但是,目前的供电管理水平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制约着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供电企业管理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过程中,管理依然延续了许多陈旧的传统,缺乏适应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伴随市场竞争的加剧,供电企业盈利空间逐步压缩,利润逐步减少,且买房需求和要求标准却不断提高,为了解决掉这一薄弱问题,需要对供电企业的现存问题做一梳理,并进行创新管理,以便供电企业形成持续可发展的竞争力,长期处于市场竞争的有利位置。

二、供电企业管理现存问题

我国供电企业管理主要是以省份为模块进行实施的,面对市场经济改革,各个地方的供电企业在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总体水平与市场经济标准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且无法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相比较。

1.电力营销管理陈旧

在传统的卖方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不注重用户,在销售上存在我行我素思想,在营销手段上相对单一,不注重进取创新,在观念上没有服务思想,在营销结构上没有把消费者放在核心位置,这些习惯性问题在现代买方市场环境下依然存在,反映着供电企业营销服务体系并不完善,且市场消费需求和电力营销结构矛盾在日渐加大。

2.管理结构和制度不完善

供电企业在进行农电体制改革后,代管逐步消失,支管逐步突出,而改革表面下的财务、生产管理结构并没有完全跟进,依然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用人、用资源等方面模式陈旧,制度不完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过度浪费的突出情况。职工结构不合理,机关人员多余一线员工,长期表现的一线员工短缺问题依然得不到有效解决。

3.现代企业制度未深入贯彻

供电企业在产权关系和人事管理的改革方面没有把现代企业制度完全落实好,许多环节存在喊口号不动脚步的情况,落实只是停留在表面,深层次的旧的思想、制度没有改革。例如,供电企业没有把科研机构完全落实到位,科研成果难以应用到供电企业运营中,导致供电企业没有创新竞争力,只能一味的贯彻上级指令,难以在市场中直接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三、供电企业管理问题的创新对策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的各种变化,也才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在现代市场环境下,充分把握市场规律和企业属性,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思想创新、制度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对解决现存问题,提高供电企业服务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1.管理思想需创新

一是要做好服务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获得竞争力,就需要把握消费者购买力,而做足服务、做好服务就是拉近电力企业与消费者距离的混凝剂,在管理上,对供电企业内部和外部,都要把服务灌输到每一个企业员工中,提升消费者导向服务在管理者和员工心中的地位。

二是要构建知识型企业。知识型企业就是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决策者创造透明、公正的施展环境,这样有利于推动员工的交流与提升,这有利于形成企业的创新环境。

三是加大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维护。现代市场竞争,不单单是外在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供电企业要在自己的品牌文化上做足文章,力争与消费者达成文化共鸣,这样才有利于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2.管理制度需创新

一是在治理结构上要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为有效进行人事管理和企业运行,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特点,需要引入企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样有利于建立权责清晰的管理体系,并可以根据现状进行人员结构的调整。

二是进行企业属性变革,将国有改为国家投资,建立出资人制度,这有利于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不仅能够减少资源浪费,而且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保值或增值。同时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投资制度,从立项、资金、合同等方面都要做足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三是健全监管制度。好的管理离不开监管,尤其是针对传统市场中形成的一些管理诟病,如果不进行有效监管,很难连根拔除,通过监管不仅能够激发企业活力,而且也有利于使现代企业制度得以发挥最大作用。

四是建立人力资源利用结构制度。人力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只有把人用好了企业才具有活力。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结构制度包含有效管理和分配两个方面,有效管理就是要做到对人才的发现、培养和应用,分配就是对原有工作结构不合理的人进行特有属性分配,把优势放在合适的位置。此外,人力资源管理要与工资福利发放建立密切管理,健全合理分配制度,奖罚分明,以此激发人才最大潜能。

3.组织结构需创新

组织结构创新就是要减少企业运行过程中企业各个结构不相协调导致的损耗问题。进行组织结构创新就是要根据供电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组织结构创新,把原有的单一角色渠道向多元转变,把业务指令程序化,给客户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管理决策要由金字塔形向智能多元平行转变,综合应用信息处理优势,开发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应用软件,以保证企业组织结构为企业盈利创造有利于平台。

参考文献:

[1]吴娟,穆大春,沈立新.浅谈效能监察在供电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1.

[2]郭丽华.新形势下加强供电企业管理的路径探讨[J].现代营销,2012,11.

电力供应结构篇6

关键词:电力;配电网;网架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tm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通常我们把电力系统中二次降压变电所低压侧直接或降压后向用户供电的网络,称为配电网。它由架空线或电缆配电线路、配电所或柱上降压变压器直接接入用户所构成。而10kv配电网由高压变电所的10kv配电装置、开闭所、配电所和架空或电缆线路等部分组成,其功能是将电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分配到用户。提前拟定配电网的网架规划,为配电网的网架建设提供指导性依据,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1.10kv配电网的特点

我国普遍采用10kv电压等级向各用户供电,这是我国电网多年发展的结果。10kv配电网主要是供给一个地区的用电,因此相对于区域电力网来说,电压等级和供电范围都要小一些。它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作为电力网的末端直接与用户相连,敏锐的反映着用户在安全、优质、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它具有其它电力网没有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1)靠近居民负荷密集点;

(2)负荷的功率和距离一般都不大;

(3)容量、用户性质、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求千差万别,各不相同。

2.网架结构优化的优点

一般城市配电网是由架空线和电缆线混合组成的。过去我国城市中大多以架空电网为主,由于城市中架空线路的安装日益困难,且随着近年来负荷的急剧增长和城市规划的需要,电缆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架空线路具有建设费用低、建设周期短、负荷接入方便、易于故障检修等优点,因此首先考虑架空线或绝缘架空线路供电还是最实用的供电方法。

通过规划可以节约大量投资、降低网损、减少停电范围和时间及提高电能质量等,是配电网规划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由于配电网十分复杂且具有诸多不确定性,采用传统的优化方法不能获得满意的优化结果,而且随着电力市场的深入发展和电力行业的机制改革,竞争越演越烈,传统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要求,以计算机为工具,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对配电网进行优化规划已经在电力界达成共识。

3.网架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

(1)具有高经济性。高经济性是进行电网建设的最根本要求,但在评估经济性时,不能仅把电网建设的初期投资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要以电网发展建设的总体效益来衡量,这点目前已达成共识。

(2)提高配电网整体供电能力。配电网直接联系广大用户,覆盖面很广,供电面积大,因此应具有充足的供电能力,以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增长的要求,尤其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和地区,对电网供电能力要予以特别重视。

(3)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保证电网安全运行。这是适应电力市场发展的要求,保证在灵活机制下的高竞争力。

(4)要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电网规划设计中,要求配电网网架结构具有足够的弹性,包括有足够的设备容量,在各种可能出现的运行方式下的应变能力。在制订各阶段网架方案时要考虑前后阶段之间的相关性、即发展过程中的过渡方案。

4.优化的约束条件

配电网的网架结构优化的目标是:在满足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使综合费用为最小。这里的技术条件就是规划问题的约束条件,主要为网络拓扑结构的约束、对电压质量的约束、对电能质量的约束及可靠性的约束等。

(1)网络结构

网架结构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各变电所、开闭所之间的连线问题,因此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网络的连通性与辐射性约束问题,就是要避免通常我们所说的“孤岛”与“环岛”的情形。

在规划前,我们先将所有的变电所及开闭所都看成是节点,就是各条待架线路的首末节点。当某个节点不与其他任何节点相连时,它就既不能获得电能也不能向用户供电,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孤岛”现象。规划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保证所有负荷点都连入网络,所以,很显然“孤岛”现象不能满足网络的连通性约束。对于“孤岛”的判断比较简单,只需对连入网络中的所有节点进行编号,若最大编号仍小于网络节点数,则表明有节点没有连入网络,存在“孤岛”,即不满足连通性。

(2)电压降

电能从发电厂送到用户端要经过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当负荷电流流过这些环节时,必然在这些环节的阻抗上产生电压降落和电压损耗。在计算配电网的电压损耗时,为方便起见,只计算元件阻抗上产生的电压损耗,不考虑线路导纳和激磁回路导纳的影响。

(3)线损

线损是线路耗电量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段内,电流流经电力网的各个电力设备时所产生的电能损失。配电网的线损可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个部分。技术线损主要包括:与电流平方成正比的变压器绕组和配电线路导线中的电能损耗;与运行电压有关的变压器铁芯、电容器和电缆的绝缘介质损耗以及电晕损耗等。这是可以采取技术措施予以降低的网损部分。管理线损则包括由于管理不力而带来的各种损失,如抄表不同时、漏抄、错抄错算及漏电、窃电等。这一部分线损可以通过管理措施予以避免或减少。

(4)用电可靠性

配电系统处于电力系统末端,直接与用户相连,是包括发电、输变电和配电在内的整个电力系统,与用户联系、向用户供应电能和分配电能的重要环节。而且由于电力生产具有发、供、用同时性的特点,一旦配电系统发生故障,往往就会同时造成系统对用户供电的中断。因此,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实际上是整个电力系统结构及运行特性的集中反映。

但是配电系统大多采用放射式的网状结构,对单故障比较敏感。据不完全统计,用户停电故障中80%以上是由配电系统的故障引起的,它对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影响也最大。仅从加强配电系统可靠性所花费的资金及其对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效益来看,配电系统在整个电力系统可靠性工程中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5.结语

10kv配电网的网架结构的优化涉及到很多领域,需要工作人员细致的考虑与设计,它的设计能够为我国的电力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威武.城市10kV配电网规划及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

电力供应结构篇7

关键词:供电企业人才培养建设

在整个供电企业中,那些具有一定特长和技术,能够适应各种岗位需求,且能为供电企业做出巨大贡献和创造劳动价值的优秀员工,才能被算的上是“人才”,他们这个群体在人力资源中的素质普遍较高。要达到人才这个标准,其中的技术人员应该是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而技能人员则需具备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

1目前我国供电企业人才队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当今,在对供电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加强和建设过程中,整个供电企业的决策层、执行层以及作业层这三方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通过各方面的实践和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供电企业人才队伍培养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1.1严重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只重视对人才的使用

这种问题在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很多人会觉得供电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自身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所以完全不需要对其进行再培养。这样的认识是严重错误的,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知识、技术以及装备都会不断更新,更新之后便会对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这种错误的认识只是强调了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锻炼,并没有对其自身特长的发挥给予足够的帮助。在现如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里,要求每一位优秀员工都具有高效率。要想保证人才的竞争力,首先就要对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不断进行培养和教育,提升他们自身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不断对优秀员工和人才进行再教育。要使得供电企业内部每一位优秀人才能够适应当今环境的变化,适应各种新科技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开发和挖掘出其人才自身的潜力以及特殊才能,那么就势必要对优秀人才进行再教育。认为人才无需再进行培养这种错误的思想观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人才自身潜力的发掘。

其次,更有甚者认为对于人才的培养工作是教育局的事,教育局有责任和义务为供电企业提供更加优秀的技术人才,在使用这些人才过程中,严重忽略了对他们进行培养和再教育。

1.2在结构优化方面做得不到位,只重视人才数量

若要想形成一种整体的人才培训效能,就要合理构建出人才群体结构,这种人才群体结构可以充分体现出每一位优秀人才的才能以及自身特长,并让人才的专业、阅历以及能力方面得到互补。就目前而言,在我国供电企业内部,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经营管理以及各专业技术人员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对人才进行培养之前,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合理科学的制定人才结构。特别是要加强对供电企业内部全员素质的提高。可某些企业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严重缺乏目标性以及针对性,只是注重人才数量的培养,对人才结构是否合理、能否帮助人才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等问题考虑不周全,对规模、人才群体结构以及效应等方面的问题分析还不彻底。

1.3企业只关心现有人才,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具有一定的“保质期”,即便是素质再高的人才,如果长期在企业内部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不能将自身的特长以及潜力展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能力和技术也会慢慢丧失。某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在社会上广招人才,随之便出现了“大材小用,学非所用”的情况出现,从这些方面讲,无形之间就使人才资源浪费,久而久之势必会造成人才的流失。所以,当供电企业在吸纳新员工入职时,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既要考虑到减员增效的压力,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工作的实际情况。

2如何培养供电企业的人才队伍

2.1要确定人才发展方向,更新管理理念

2.1.1首先要树立一个长远的发展观

企业中的人才是一种特有资源,它只属于供电企业本身。这种资源具有可重复性开发且开发周期长等多种特点。任何一劳永逸、急于求成的思想都是违背供电企业人才培养规律的。就当今而言,供电企业自身改革以及发展的任务都非常重,所以在对企业内部的人才进行培养的同时,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实际,把人才战略目标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融为一体,使企业在对人才的培养上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重视人才的长期发展以及规划,创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工作氛围,这样便有利于企业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2.1.2在人才选择观念上不断开放,打破人才壁垒

在整个电力系统中,人才队伍之所以没有较好的融入到整个社会体系中,其根本原因还是受到了历史上某些因素的影响。其中表现为:

首先,整个供电企业内部的人员流动性很差。虽然我国在大力推行减员增效,可是供电企业内部的老员工还是无法向其他企业那样实行社会分流;在对优秀人才引入过程中,各种手续以及审批程序极为繁杂,供电企业虽然在人才引进方面得到了足够重视,可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优秀人才难以进入。

其次,供电企业内部的各种相关机制和规定并没有建立起来,即便建立了,也不太规范和全面。所以,供电企业应该让其内部的人才流动起来,打破之前的人才壁垒。对于企业中存在的那些素质低下,工作不负责,不认真的员工应该实行下岗分流;而企业急需的技术型人才则应该积极面向社会,在社会上广招人才。要想从整体上培养供电企业人才,首先就应该让人才进行优化配置。

2.2提高人才整体素质,对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2.2.1增加人才数量

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其自身具备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因此在多年的工作中,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技术型人才,使其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才队伍。可是,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供电企业应该积极广招新型人才,并对这些新进人才进行全面培养,壮大自身的人才队伍,满足供电企业发展的自身需求。

2.2.2对人才队伍进行优化

随着最近几年电力企业在招聘人员渠道方面不断发生变化,需求结构以及人才供给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人才结构上,也出现了缺员的情况。所以,要想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对人才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在调整整个人才结构的同时,需要从调整增量以及盘活存量入手。

参考文献:

[1]张克将.中国水电人才现状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150-153.

[2]王致和.西南地区电力行业人才培训初探[m].长江出版社,2013:125-126.

电力供应结构篇8

关键词:电力市场;供电企业;现状;营销策略

引言:

   在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电力需求市场变化也呈现以下特点,从而促进了电力企业的营销创新:电力需求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需求增长成为电力市场发展的决定因素。各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对电力需求市场的影响增强,电力需求增长地区间的不平衡进一步扩大。电力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二产业仍是电力市场的主体,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但其用电比重逐步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相应提高。工业内部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电行业和纺织、煤炭等传统行业用电比重下降,低电耗、高附加值行业用电比重相对提高。市场机制的作用开始显现,电力价格对电力需求市场的影响日益突出。用户对电能质量和用电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电力市场现状问题

1 市场营销意识贫乏

供电企业的核心就是电力营销,供电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服务于市场营销,由于电力企业作为国有经济部门成员之一,通常存在着一系列国有企业出现的问题如内部机制不完善,缺乏竞争意识,思想落后,仍存在垄断经营管理的优越感。从目前电力市场来看,大部分供电企业的观念都比较落后,经营思想死板又不以市场为向导,公司内部人员缺乏创新精神,不懂如何转变营销意识,在对市场充分不了解的情况下,而盲目的开展活动,从而造成电力产品销售困难,供电服务质量差,使得供电企业在市场背景下处于劣势地位形成了电能需求量大但供应不足的现状。因此供电企业必须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向导,以效益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原则。

2 供电企业营销管理机构不完善

目前,供电企业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安全漏洞风险而企业内部又没有及时调整内部的管理结构,没有按照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设置专门的营销机构来应对在营销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3 产品质量不过硬和价格制定标准不科学

针对客户对电力品质量的要求,供电企业必须使供电电压合格率,供电频率,电力谐波这三个衡量质量标准的指标达到考核的水准。否则供电质量不合格无保障,则会损坏高档用电设备,降低设备使用率。再者从电力价格制定标准中不难发现电价只是简单的考虑电压的差别,而不考虑负荷率的不同,则也就不能反映出销售企业在不同电压的情况下产生的不同区别。

4 服务观念陈旧,服务手段落后

由于电力企业长期处于垄断经营,供电部门以管理的身份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服务态度不礼貌,服务观念淡薄,服务的设施不够先进又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手段,不能够及时地解决用户的问题,则无法提供优质服务。在现今的电力市场背景下供电企业必须提高服务质量,把客户至上,为客户服务作为对电力企业员工工作的宗旨。

二、供电企业应对策略

1 转变营销体制,确立创新营销策略

首先,企业要充分了解市场发展的形势,及时转变电力市场营销的经营思想,树立正确的创新的全方位的市场观念,结合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中发展的作用,强化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新型的创新电力营销理念应该着重的从企业的三个方面人手,第一要观念创新,要形成“营销围绕客户转,其他围绕营销转”的营销服务思想。第二要组织创新,要按照电力营销的管理模式来建设,加强管理与控制,组织与协调,服务与监督的功能。第三要市场与技术创新,供电市场多呈买方市场,有时供过于求,这就需要供电企业抓住大型企业以及私营高耗企业用电市场,转变供电模式,开采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煤炭、沼气,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来缓解供过于求的市场。

2 完善电力营销管理机构,实施员工奖惩策略

作为供电企业员工一名,企业的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服务的质量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供电企业应制定奖惩政策,对于具有一定素质和服务周到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来提高其工作的效率。用奖励的政策作为优秀员工的评估标准。另外,供电部门要改革内部机构,健全电力营销管理机构,形成以多层次,高水准,高效率为结构的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机构。

3 电力营销优质化服务策略

供电企业的优质化服务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是开拓电力市场,扩大电力销售渠道的重要手段,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职工素质、树立企业形象及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所以建立以客户为主线的资源分配统一的业务流程为供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一份独特的优势。服务的宗旨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客户的需要为需要,学会进行主动服务,开展便捷的、高效益的服务。一切以“用户就是上帝”为中心开展服务体制。

4 有效利用电能,开展侧管理策略

利用高科技和经济手段,转移高峰电力引导低谷电力需求。根据电力需求的多样性,鼓励居民科学用电,供电企业可利用负荷率电价,节日电价,季节性电价,居民低谷用电电价来引导用户,来自由选择用电的方式和时间,从而提高电网用电的水平,均衡用电占有资源。以科技为推动力,来实现环保的,绿色的能源利用,把需求侧管理效果纳入综合资源规划,从而达到高效率的收益和利用率。

5 制定适应电力市场需要的营销价格体系

为促使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建立和发展科学的、多层结构的电价体系。以成本为主,合理利润,合理利用,公平,平等的产品定价原则来制方针。减少用电管理中间层,整顿不合理收费,实施优惠折让电价,使电力企业能自主经营,自负赢亏。

结语

电力供应结构篇9

[关键词]配电网;运行方式;最优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154-0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配电网的优化技术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配电网的运行方式也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是,就目前我国配电网发展的情况来看,其在管理和运行中还存在这很多问题,例如配电网的运行效果较差,电力事故较多,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用户安全、稳定用电造成不便,亟需完善和解决。所以有必要对我国配电网进行优化,使其以科学地、有效地、合理地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和运行,有利于我国配电网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使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地为我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提供支持。

1配电网运行方式最优概述

所谓配电网方式优化,就是指在配电网工作运行过程当中,对配电网络中的各种技术设备进行相关性的调整和优化,保证其在运行中可以适应外界各种环境的影响和变化,最终使配电网以一种最优的运行方式运行。传统的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很难实现配电的最大化,在配电运行方式方面难以实现最优,而通过配电网的运行方式优化可以提高其供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方便。所以对我国配电网的最优化探讨成为了电力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成为了我国电力行业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在传统的电力行业中,我国供电企业是一种传统的垄断性企业,在供电行业中没有其他供电企业相竞争。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能源的不断发现,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逐渐受到了限制,其垄断性地位也受到了威胁。大量的新能源逐渐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所以传统的供电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再加上传统的供电企业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供电不稳定、供电安全事故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到造成了供电企业亟需进行配电网的运行方式优化,从而提高其在供电行业中的竞争能力,实现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另外,配电网运行方式是供电企业电力运行中的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可以实现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消耗,进一步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保障性作用。

2配电网运行方式中最优方法分析

2.1遗传编码优化

在配电网络方面,每一个二进制的网络编码都对应着一个开关的开、关状态,也就是说1代表了配电网中开关的关,0代表着配电网中开关的开,所以在遗传算法中,配电网运行当中有多少个开关就对应着有多少个遗传编码。但是为了提供配电网的运行方式最优,需要对其遗传编码进行优化,将一些不必要的开关去除,这样可以减少配电网的遗传编码,使遗传编码的管理更加优化和便利。

2.2交叉操作优化

所谓交叉就是指对染色体的组合过程,在配电网中通常是使用单点交叉的方式进行操作,随机选择两条染色体进行相互操作,再选取其中一条染色体的一点作为是染色体的交叉点。在这一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就是确保交叉中的闭合开关数量上的相同,数目相同就可以形成两条新染色体,但是一旦错误就可形成一种不可行解的操作,这种情况就需要重新进行交叉;其二就是拓扑分析新形成的染色体,对其形成的环路进行分析,一旦发现环路存在问题或者是供电孤岛等等,都要进行再一次的交叉操作。

2.3适应性函数优化

以适应性函数作为基本的工具,在遗传编码算法方面,对众多的编码进行适应度函数计算,这样可以进一步实现整个配电网的整体最优化。在适应度函数优化方面适应度非负是一个重要的优化基础,遗传算法过程方面,分析每一个个体自身的配电运行方式以及每一个个体运行中的适应度函数,即Fit(i),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适应度函数的计算,即对Fit(i)=1一G(i)的计算,通过这种分析方式选取一个适应度较高的个体,使配电网系统的整体运行更加优化。

2.4系统结构的优化

系统优化是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系统优化的过程可以直接影响到配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程度。系统结构的优化就是先从iDp也就是综合数据平台中获取得到配电网运行的基础数据,在经过数态重获后,最终提供到配电网内部的系统评估,最后再一次从系统的的数据平台中获得数据并直接送到配电网优化系统,做一个完整的配电网评估。在系统结构优化方面,工作人员通过对GiS系统对系统结构优化的方式和数据进行相互对比之后,选择其中最优化的方式进行优化。

总之,配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涉及到各个方面,在适应度方面,单个个体的适应度函数值与配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呈正向相关,也就是说当个体适应度函数值高,配电网的综合性能就低,这样配电网的整体运行就会实现最优的效果。在遗传编码方面,如果没有找个一个最优化的值,那么就需要在所有的个体中最后的值最为配电网运行最优的选择,这种方式是利用了精英保留的方法,最后的一个可以视为是相对最优的结果,也是配电网运行方式最优的选择,通过适应度函数分析之后,还要对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分析,来评估配电网整体运行方式的最优结果。在系统优化结构方面,对数据进行充分的准备后,进行拓扑分析,如果所得结果满足了配电网运行要求,就可以将其结果作为是配电网最优的选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和新能源的不断发展,供电企业配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逐渐成为了电力系统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配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需要其各个方面的优化,在遗传编码、交叉操作、系统结构以及适应性函数方面都要进一步完善,以实现配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促进我国电力系统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滨;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贾彦兵;基于混合算法的配电网重构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3]秦艳辉;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重构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张冠军;基于二进制差分进化算法的含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重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黄明洁;探析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方法[J];工业技术;2012.08:370-371

电力供应结构篇10

关键词10千伏;配电网;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9-0079-01

110千伏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性

供电可靠性是对电力系统按可接受的质量标准和所需数量不间断地向电力用户供应电力和电能量能力的度量。供电可靠性体现了供电企业向用户持续提供电力的能力,是电力系统各方面质量和水平的综合体现。10千伏配电网直接面向用户,是保证供电质量、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增加用户满意度的关键环节。10千伏配电网在整个供电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运行可靠性对整个供电系统至关重要,一旦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对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影响10千伏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各种因素

1)网架结构。影响10千伏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是网架结构。由于配电网发展较晚,现有配电网10千伏线路以单辐射供电为主,线路供电半径过大,负载率过高,配电负荷不合理,联络数过少,不能完全达到n-1的要求,一旦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而造成停电时负荷将无法及时转移,这将大大降低10千伏配电网的运行可靠性。

2)计划检修。计划停电检修在供电可靠性管理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因为计划检修中安排停电主要是与上级电网电源不足有关,不是供电企业所能考虑和所能解决的,而安排计划检修停电是故障停电的几倍比例,因此,我们说计划检修停电相对故障停电影响大,是目前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为了能后最大限度地降低计划检修对10千伏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必须要加强电网的检修,新技术的运用,合理安排检修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用户重复停电,确保用户停电时间最小化。

3)线路故障。10千伏配电网线路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了整个供电系统的可靠运行。10千伏配电线路多采用架空线或以架空线为主的混合结构,由于配电线路沿线走廊地理条件较为复杂,线路绝缘水平较低,因此故障发生率也较高。绝缘损坏、雷害、自然老化等都是造成配电网故障的原因。

4)设备维护及管理。在10千伏配电网日常维护过程中,一名合格的运行维护人员将极大的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随着10千伏配电网的不断发展,配电网线路越来越多,运行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而且整体技能水平不高、运行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导致了巡视周期加长、巡视不到位,消除缺陷不及时、基础资料不全、不能正确评估设备运行状态。

5)软硬件缺陷。首先在配电网的运行上,由于电网设备陈旧老化、技术落后而容易导致设备故障,影响电网正常运行。其次,由于我国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造成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不成熟,影响了事故处理的效率,降低了电网供电可靠性。

3提高10千伏配电网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1)促进配电网网架结构改造。满足n-1准则和用户供电需求是提高10千伏配电网可靠性的有效措施。10千伏配电网架空裸导线以单电源放射性结构为主,存在网络薄弱、供电能力差的缺点,我们应该将10千伏配电网逐渐改造成为联络性强的环网结构,实现手拉手多电源的电网构架,从而减少线路故障停电时间,提高配电网线路运行的可靠性。

由于电力用户的不断增长,配电网线路的规模也在不断发展,通过配电网架构的不断建设,我们应当首先考虑对主线路进行分段,一旦联网条件成熟,必须尽早实现联络,从根本上提高配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

2)加强和完善可靠性管理制度。可靠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需要供电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和协作。首先,我们可以将可靠性列入日常的生产管理工作中,以达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水平和保证用户可靠供电的目的。其次,供电企业应加强计划停电管理,在安排计划检修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电网结构、设备状态及用电负荷情况,做到“准时停电、准时开工、准时完工、准时复电”,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性停电、缩短计划停电时间,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3)加强线路设备维护和巡视。加强配电网线路维护和巡视,能尽早发现线路设备故障并消除,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也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措施。配电运行部门应加强对负荷重、故障率高的设备巡视和维护力度,建立详细巡视记录,对查出的缺陷,按轻重缓急安排检修计划,逐一消除,提高设备完好率,减少故障率。

4)促进配网自动化技术运用。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配电网系统也在向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配网自动化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新的高性能的配电设备等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使配电网始终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高效的最优运行状态,从而实现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缩短事故处理时间,减少停电范围,提高配电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降低运行维护费用,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整个配电系统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善用户服务的

水平。

4结束语

随着电力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在供电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不仅是用户的需求,也是供电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供电企业应该通过不断加强可靠性管理,优化网架结构,合理安排计划检修,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来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优质服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友福.10千伏配电线路供电可靠性[J].电工技术,2006(8):35-37.

[2]陈文高.配电系统可靠性使用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