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1:33

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篇1

校园精细化管理是植于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实现管理的有效性,达到提升学校品质。精细化关注的是细节,最大限度地把每个细节进行优化,使校园管理达到“精致、精美、精艺”的目标,最后使“精细化”变为学校的“文化”,根深于全体师生、落实到学校的校园管理之中。

一、在校园精细化管理中,要关注制度的科学化

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其《科学管理的理论》一书中说:“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相互括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其核心词,就是协调、合作、最高的效率。为使校园管理精细化达到“最高的效率”,学校就必须使校园制度建设达到科学化。如在制定学校奖罚措施时,就可以应用“热炉法则”,这是西方管理学家提出的惩罚原则,以“烧红的火炉”来比喻企业的规章制度,其实际指导意义在于一旦有人违反规章制度,就一定要让他(她)受到“烫”的处罚。

“热炉法则”形象地阐述了惩处制度的四大原则:1.警告性原则。热炉外表火红,不用手去摸,也可知道炉子是热得足以灼伤人的。2.验证性原则。用手触摸热炉,毫无疑问地会被高温灼伤。3.即时性原则。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4.公平性原则。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教师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警告性),否则,师德考评将定为“不合格”(验证性),有的老师不遵守制度,受到了处罚(即时性),不管哪位老师触犯了这条,都要受到处罚(公平性)。又如,有一个学校对教师家访提出“每个学生每学期要普访一次”,殊不知,这个班级有学生62名,又分散居住在城市头尾相距十公里以上,教师能普访过来吗?教师为了完成这个“量”,只好瞎编,甚至互相抄来抄去家访情况登记表,如果学校针对各班级人数多的情况,提出家访工作应进行重点访、针对访、及时访等要求,家访的效果可能会更好。所谓重点访就是教师将表现和学业水平较差的学生列为家访的重点,针对访就是教师结合学生近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家访,及时访就是教师对学生出现的临时性问题进行及时的家访。这样,通过对细节的关照,对制度加以完善和补充,学校的家访计划就相对更科学了。

学校的绩效奖励性工资,是学校管理遇到的新问题,是学校为了构建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重责任的分配激励机制,起着激励导向的作用,为了使学校绩效奖励性工资考核方案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学校就应该广泛听取教师们的意见,教师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就应该采纳,并且还应该经过学校教代会无记名表决通过,这样的细节既体现了决策的民主、又体现了集体的智慧,使学校的绩效奖励性工资更趋合理性和科学性,这样的考核制度当然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

校园精细化管理要求学校的制度建设做到科学化。只有树立科学的制度意识、优化制度创新、增强制度效能,才能达到科学、民主的制度安排,才能增强全体教师学习制度、执行制度和维护制度的自觉性,才能达到精细化管理所追求的“最高的效率”。

二、在校园精细化管理中,应关注避免将简单工作复杂化

记得有个名人说,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就是美。现在学校管理中,为了达到精细化管理,却将一些简单工作复杂化了。如去年底,我代表市教育局到学校验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一日,到了某县农村中心小学进行验收,校长在给我们一行五人验收组汇报创建工作有何新亮点时,他隆重推荐了学校寄宿生安全管理的新举措——“学生安全零连接”。每天早晨七时整,生管老师a吹哨子,叫醒全体寄宿生,寄宿生洗漱完毕,15分钟后在宿舍楼点名,将全体寄宿生交给食堂管理员B,食堂管理员B将寄宿生带到学校食堂用餐之后,如数交给前来领学生的老师C,老师C将学生带到教学楼后,再交给各班班主任。放学后,反之进行交接,在学校交接过程中,教师之间还要进行签收(收到了多少名学生)。这样的安全制度是不是过于复杂了?其实,这所小学的寄宿生管理,只要由两个教师每天早上七点整,吹响哨子、叫醒学生、15分钟后点名、带领学生一起到食堂吃饭、饭后将学生带到教学楼就行了,这样管理工作到位了,安全的细节也保证了。校园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和“高效”,精细化管理不是使管理复杂化。

三、在校园精细化管理中,应关注“人性化”

许多先进的学校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好制度的落实,在于全体师生的态度,在于人的因素。好的制度要靠人来定、靠人来执行、靠人来落实。“泰勒把工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而泰勒制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所谓科学管理实际上就是高压管理。…忽视了减员之间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关于泰勒制,列宁也指出“一个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上述农村中心小学“学生安全零连接”,看似非常完善的安全制度,保证了每个学生在任何时段、任何场合、任何空间都在老师的视线内,学生的安全保证了,学校平安无事了,可是,这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是一群活生生的生命,他们的乐趣、活动空间、学生交往在哪里?“什么是教育?德国古代哲学家黑格尔早就说,教育就是解放,它是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真正的人的造就。解放孩子的手、解放孩子的脑。教育,不能以任何神圣的理由剥夺孩子的童年……”“教育不仅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与生存智慧,还应该给学生以人之为人的精神世界,而人的所有‘精神’都必须以人性为最基本的底线”(李镇西语)。这样的“学生安全零连接”制度,象监狱的犯人,何谈自由、何谈解放?这样的制度有人性吗?

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篇2

关键词:后勤;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随着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将该管理理念应用到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中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实现各个管理环节的精细化,从根本上提高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以此来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最早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随着中小学对后勤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想得周到,管得到位,实施后勤管理精细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常态。想要确保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首要任务就是要在正确认识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切实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扎实树立全体后勤人员参与后勤部门精细化的管理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精细化管理方法,做到“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不仅仅是要将这种管理理念深植于管理人员的心中,而且还要将其渗透到后勤部门的每一位员工心中,促进各个员工正确认识精细化管理,了解精细化管理对后勤工作及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二、落实精细化的建章立制

制度和计划是确保中小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就目前中小学后勤工作建章立制的管理现状来看,必须坚持原则,做好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要做到制度与计划精细化。一是要制度建设全覆盖。从管理工作的整体出发,确保后勤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制度内容的制定尽可能将后勤管理工作全部涵盖。比如说财产物资的采购、固定资产的管理、预算制度的执行、大额支出的集体联签、公务接待的审批以及后勤管理人员的职责等。为了实现制度精细化,后勤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和控制措施,以此来进一步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二要坚持原则全覆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坚持原则,不碰红线,才能促进后勤精细化管理落实到位,才能保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了确保后勤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说统一性原则、灵活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集中领导与分级管理原则等,只有严格遵守以上几条原则,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制度建设的精细化和合理性。

三要统筹规划全覆盖。后勤工作的精细化通过工作流程得以体现。科学完善的计划能够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从而使精细化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细化管理必须进一步统筹规划相应的流程和细则。比如说,计划中要对学校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中,需要添置哪些设备设施、校舍的改扩建和小型维修以及校园绿化的维护等,对于这些计划内容,必须要做好目标明确、责任清楚,且具有可行性。

三、推进精细化的校产管理

校产管理是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房屋建筑物、设备设施、图书资料、家具等。要实现校产的精细化管理,后勤管理部门首先要建立校产制度。在校产制度中,应该包含每样校产的登记清单、购买金额以及购买时间等,以此实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这种登记制度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后勤部门对校产管理的需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设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使用过程中的故障记录和维修记录没有得到及时记录,导致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从而影响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后勤管理部门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时候,应该做到定期对记录进行重新登记,同时要利用现代化技术,保证原始记录和网络数据记录的双份保障,保证资产监管网数据和财务软件数据相一致。其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完善的校舍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对校内所有资产的管理,比如说排水系统的维护、供电线路的检查以及消防器材的管理等。一旦发现线路老化、排水系统故障等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以此来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师生的生命安全。

四、规范精细化的财务管理

规范财务管理,提升中小学财务管理精细化程度,首先要提高对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视程度。对于学校事业发展所需的物资采购,后勤管理部门应该安排专人负责,并做好详细的物资采购记录,从而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其次,由于后勤部门在对物资进行采购之前,需要向财务部门提交物资采购申请表和预算清单,这就涉及到了编制预算工作。后勤部门在编制预算工作的时候,必须确保其科学性和真实性,应尽可能做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照顾一般”,既要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又要尽可能保证教育经费的最优化使用。如果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在原有预算基础上增加采购资金的话,应该向财务部门提出申请,并说明理由。最后,为了能够做好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管理部门还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应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各中小学要依托效能监察,有效整合各级管理资源,督促各类管理人员严格按制度、依规则办事,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标准化水平,增强财务管理的计划性和预控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分工精细化、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实现后勤管理精细化日益成为中小学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后勤部门是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部门,厉行节约的现实形势需要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人必须提高对精细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精细化管理措施,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树山.探索小学后勤精细化管理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3(11).

[2]苏锦彬.略论小学后勤工作精细化管理[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06).

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篇3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如何做到精细高效、与时俱进,已成为农村小学优质办学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要建立高效教学管理体制,取得优质的办学质量,就必须在农村小学大力提升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为此,我结合农村小学实际,浅谈一下在教学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要求

众所周知,由于城镇化发展迅速,教育均衡严重失调,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农村教育管理落后已凸显出来。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学管理,不乏粗制滥造、散漫无序的现象。从管理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粗放型的管理方式,这是不讲成本、不讲效率的表现,久而久之,就会进入低效劳动的恶性循环,是以牺牲师生健康和长远利益为代价的管理。

二、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质量的提高在于管理,管理的实效在于精细。在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力求从规模到规范,从规范到精细,在“精”字上下工夫,在“细”字上做文章,让精细成为一种工作习惯,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1.抓要求

每件事要求得越明确越具体,越有利于操作和精细化管理。这里的“要求”特指计划、方案、安排、规定等要有方向性、预见性,做事无计划或计划不实在、不落实都会导致工作的失败。所以,抓好计划的“健全、实用、落实”,是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要求活动目的明确,让老师知道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完成,不要让老师云里雾里,没有方向。

2.抓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的建立,不但能使工作有据可依,而且可以有的放矢,便于把事情做细做精。加强学校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要依据校情,发动全员讨论,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辅导、考试、成绩评定等,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

3.抓考核

农村小学要做到工作安排到哪里,考核就跟到哪里,这样才能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形成。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核,学校在建立教师评价体系过程中,要注重质量占主导,过程有体现,遵循结果与过程并重,过程先于结果的原则,教学质量考核奖评不仅涉及教学成绩,而且涉及教学过程管理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将一学年多次检查记载的上课迟到、值班早退、作业批阅、教案检查评价等次都体现在年终考核评价之中,与教学常规挂钩,与年度考核挂钩,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奖惩并重,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学校要在工作中鼓励教师往专业化成长道路发展,做课堂教学能手,做教育科研的精英,逐步将农村学校教师打造成学习型、研究型、有效型的优秀队伍。

1.以人为本,激发潜能,加强教学人员的精细管理

(1)加强校本培训。建立校本培训的机制,形成省―市―县―校立体式教师培训网络,不断提升校内培训空间。(2)强化岗位责任。让所有教职工进一步明确岗位及岗位职责,同时对岗位实行科学管理,逐步形成完善的上岗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引领发展,培养习惯,强化对学生实施精细管理

(1)增强主体意识。教师要引领农村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管理。(2)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是改变学生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教师要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工作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做到可操作可检查。

3.扎实落实,赢在执行,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

教学精细化管理,必须在执行操作等层面做到精细化。“赢在执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保障,教导处加大执行力度,教师要把学校布置的工作执行到位,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薄弱环节。必须有勇气对“一些关键环节、敏感的质量要素”,达不到精度要求的工作坚决进行整改,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农村小学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但是,只要我们牢牢抓住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这个法宝,用精心的态度,精细的工作,就一定能打造出精品的农村学校。

参考文献:

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篇4

关键词:精细化,高校,管理

精细化管理起源于50年代的发达国家,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心的态度、精致的过程,把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进一步细化,落实细节管理,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高校要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必须改革管理方式,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的精细化,推进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2o世纪末以来,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但由于发展建设过快,使得在发展建设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集中体现在管理水平还落后于学校的发展。要想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1.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学科竞争力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高度交叉融合,学科建设精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学科建设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学科建设效益。2.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质量是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主题,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志是人才培养质量。学生毕业后如何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是高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但是由于高校还是一种粗放型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都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为此,高校就必须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树立更高的人才培养标准,建立更精细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对高校而言,精细化管理是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落实细节的管理,是实现高校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其内涵包含:一是“精”,就是要高标准、高质量,重点突,精益求精,形成特色,做出精品。二是“细”,一方面是指要覆盖工作的所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注重效率与效益;另一方面是指从小事抓起,细致入微地管理。三是“化”。一方面是指制度化、规范化;因而,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和文化、是一种责任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是一种量化管理、是一种执行力的管理。

高校精细化管理必须遵循以下主要原则:一是数据化原则。强调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用数据要求、用数据检验。二是程序化原则。就是程序化管理,把工作事项或任务,沿纵向细分为若干个前后相连的工作单元,将工作过程细化为工作流程。进行流程优化和整合是操作性原则。就是使制定的规范具有可操作性,对实施的过程具有可控制性。四是标准化原则。就是统一各类管理的标准,做到管理规范化。

三、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完备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手段,这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起点。这就要求做到:严格管理规章和工作程序,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使管理过程有章可循。同时,细化管理制度,实行量化管理。

2.细化管理过程。一是管理要到位。“细节决定成败,落实就是质量。”“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必须考虑到,不忽视微小的管理漏洞。要经常查找制度上、方法上的漏洞。还有学生工作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诸如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对问题学生的关心和引导,尤其需要细致、到位。二是管理要科学。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手段,积极探索和掌握学生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对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正确引导。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声。三是要深入。学生工作者应经常深入学生课堂,包括第一、二、课堂,亲临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一线,以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一手资料,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学生工作者还应深入学生的心灵,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不易做到但是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却很重要又很见效的环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责任心、爱心和真情,多与学生交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用真情去感动学生,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学生工作只有真正深入下去了,才能做到又“精”又“细”,解决起问题来才能得心应手。

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篇5

随着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将该管理理念应用到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中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实现各个管理环节的精细化,从根本上提高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以此来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最早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随着中小学对后勤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想得周到,管得到位,实施后勤管理精细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常态。想要确保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首要任务就是要在正确认识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切实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扎实树立全体后勤人员参与后勤部门精细化的管理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精细化管理方法,做到“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不仅仅是要将这种管理理念深植于管理人员的心中,而且还要将其渗透到后勤部门的每一位员工心中,促进各个员工正确认识精细化管理,了解精细化管理对后勤工作及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二、落实精细化的建章立制

制度和计划是确保中小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就目前中小学后勤工作建章立制的管理现状来看,必须坚持原则,做好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要做到制度与计划精细化。一是要制度建设全覆盖。从管理工作的整体出发,确保后勤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制度内容的制定尽可能将后勤管理工作全部涵盖。比如说财产物资的采购、固定资产的管理、预算制度的执行、大额支出的集体联签、公务接待的审批以及后勤管理人员的职责等。为了实现制度精细化,后勤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和控制措施,以此来进一步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二要坚持原则全覆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坚持原则,不碰红线,才能促进后勤精细化管理落实到位,才能保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了确保后勤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说统一性原则、灵活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集中领导与分级管理原则等,只有严格遵守以上几条原则,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制度建设的精细化和合理性。

三要统筹规划全覆盖。后勤工作的精细化通过工作流程得以体现。科学完善的计划能够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从而使精细化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细化管理必须进一步统筹规划相应的流程和细则。比如说,计划中要对学校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中,需要添置哪些设备设施、校舍的改扩建和小型维修以及校园绿化的维护等,对于这些计划内容,必须要做好目标明确、责任清楚,且具有可行性。

三、推进精细化的校产管理

校产管理是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房屋建筑物、设备设施、图书资料、家具等。要实现校产的精细化管理,后勤管理部门首先要建立校产制度。在校产制度中,应该包含每样校产的登记清单、购买金额以及购买时间等,以此实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这种登记制度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后勤部门对校产管理的需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设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使用过程中的故障记录和维修记录没有得到及时记录,导致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从而影响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后勤管理部门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时候,应该做到定期对记录进行重新登记,同时要利用现代化技术,保证原始记录和网络数据记录的双份保障,保证资产监管网数据和财务软件数据相一致。其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完善的校舍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对校内所有资产的管理,比如说排水系统的维护、供电线路的检查以及消防器材的管理等。一旦发现线路老化、排水系统故障等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以此来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师生的生命安全。

四、规范精细化的财务管理

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篇6

一、树立精细管理的发展理念是前提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铸就品牌,细节反映出来的是管理理念。学校管理应重视细节,让细节变得富有灵性和智慧,使其充溢着灵魂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认为“校不在大,做精则名”。一所学校的发展,不在于面积有多大、建筑有多豪华、教学设施有多先进、学生人数有多少,而在于学校做得是否精细、雅致且富有特色。要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让校园清秀幽雅,让环境玲珑剔透,让教室书香四溢,让学生文明向上,所有这一切将促使学校走上优质特色的发展之路。

教育的过程在于日积月累,教育的品质在于精致细微、润物无声。因此,在近几年的管理中,我大力倡导“精致教育”“精细管理”的理念,通过多种载体和形式向参与学校活动的人员灌输、渗透这一理念,并在工作中大胆实践、严格要求。人人讲精细,时时要精细,事事看精细,处处彰显精细,只有树立了精细的管理理念,才能让精细管理落到实处。

二、建立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是保证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想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就必须对学校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德育管理、学生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总务后勤管理、校园文化管理等。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构思和系统的设定,从而形成精细的教学管理体系、德育管理体系和后勤管理体系,使三个体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切实做到从细处着手、从精处要求,使学校工作处处有人管、事事有检查、时时有反馈、件件有回音,杜绝管理上的漏洞,清除管理上的盲点,提高管理的效能。

1.以科学计划为主线,保证精细化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管理工作有很强的规律性,要做到未雨绸缪,计划先行。大到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小到学校的学期计划、月度安排以及每周工作的细化安排,都要事先做好预设,以科学计划为主线,保证精细化的管理,切忌心血来潮、随心所欲。

2.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精细化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精细化必须要讲究精度、突出细节。一整套精细可行的制度要明确工作规范、约束工作行为、引领工作方向、保障政令畅通,因为这对整个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我校认真细致地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制订了《吴忠四中管理规范》,规范和细化工作要求及考核奖励标准,使工作易于操作、便于执行、富有实效。

三、抓好落实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再科学的计划落实不到位也只是一种理想,再完善的方案不付诸行动也只是一种梦想,再规范的制度得不到执行也是一种摆设。因此,学校管理应抓好落实,具体应做到以下三点。

1.目标细化

在细化目标方面,我们致力于制订细而实的具体目标。例如语文教师要抓好识字过关、朗读过关、阅读过关、写作过关,着实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在后勤服务方面,要做到卫生无死角、维修无漏洞、工作无事故,要求水电不浪费,处置无拖延。

2.措施具体

我们以追求精细为口号,提倡扎扎实实做好每件事的工作作风。教学管理实行“四三二一”的工作流程,质量管理强调“四清”(月月清、周周清、日日清、堂堂清),卫生管理强调“三扫”“两洒”“四无”,行为习惯养成强调“三个轻轻、三个随手”,力求以点带面,抓小促大。

3.重视检查

要想把精细管理落实到位就必须做到“三有三必”:有布置必有检查,有检查必有反馈,有反馈必有考核。检查要落实“三度”:一看速度,检查是否有推诿、延误现象;二看高度,检查操作是否按照标准和要求;三看细度,检查是否精细到位,是否粗枝大叶、蒙混应付。只有重视检查,才能保证落实的效率。

四、坚持民主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剂

精细化管理往往是刚性的、细密的、系统的,因而就容易失去灵动,甚至缺少温情。所以,要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无论是树立理念,还是制订制度,或是形成机制,都要充分尊重教职工的意见,使教职工真正认同、参与并实践管理。我们要注意满足广大教职工的心理和精神需求,从而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关系,形成强烈的团队意识。要诚心实意地信任教师,全心全意地依靠教师,专心致意地发展教师,让教师释放潜能、挑战自我、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在参与学校管理时更具使命感,明确“精致教育”的理念,自觉参与并实践精细管理。

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篇7

刘丽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校长助理、校工会主席,小学高级教师,开发区文教卫系统女职工委员会主任。

学校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为了人、关注人,以精心的态度、细致的过程,注重细节,重视质量,实现学校管理效果最大化和最优化的现代管理思想,是建立在规范管理基础上的科学提升。学生管理(德育范畴内)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学风、校风。实践证明,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学生管理效果的一条捷径。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思想,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的核心是注重过程、关注细节、重视质量,最大限度地优化每一个细节,把工作做“精致”,使之成为“精品”。精细化管理就是为了人的发展把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反馈等工作细化,通过具体的细节操作,按部就班地有序管理,从而实现管理的无隙化,达到一种滴水不漏的管理境界。

学校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学校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基本管理思想,是实现规范有效管理、扩充教育内涵、提升学校品质、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重要途径。学生管理的精细化就是管理的目标明确、要求清晰、过程严细、措施得当、落实到位,要求管理者尽职、尽心、尽力,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求真务实、追求卓越。

二、在学生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学生管理工作十分繁杂,在实际的工作中,除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法纪、政治、思想、心理健康、科技环保、卫生与劳动、艺术与体育、网络德育等方面的管理与教育外,还包括日常行为规范、各种仪式、各类评优、“三结合”教育等,要想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实施严格化管理、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和优化管理,也就是要进行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学生自身成长过程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其不同的个性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因材施教,从每一个细节去关注学生的成长,管理中做到精、细。“精”要具有教育智慧和方法并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细”要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施教,施教过程细致入微。在管理中,既要有制度的约束性,又要有人文的关怀,用温暖感化学生,用智慧启迪学生,用真诚唤醒学生,达到管理无痕的效果。

另外,当今社会处在转型期,社会生活发生着急速的、多层面、多侧面的变迁,德育受到了文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猛烈冲击,学校德育的要求与现实生活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中小学德育面临许多新的严峻挑战。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使任务更具体,目标更明确,落实更有效,要求人人尽职、事事到位、处处深入、件件落实、责任细化、同心做事,才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三、如何在学生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

1.转变观念,提高全体教职工精细化管理的意识。

通过各种学习、培训、研讨,引导全体教职员工树立“把简单的事情做精致就是不简单,把重复的事情再创新就是不重复,把平凡的事情做完美就是不平凡”的理念,树立人人都是管理者的意识,使其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在于每个人都参与到管理中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如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校在聘任班主任的同时,聘请若干名本班任课教师为“导师”,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导师”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参与并指导班级活动和班级建设。这种全员参与学生管理的方式,能够使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完善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职责。

在学生管理中,学校形成了“校长―德育副校长―德育处(团队)―班主任(导师)―学生”的管理网络,制定了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等岗位职责。在管理中尝试扁平化管理,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直接深入班级,了解班主任工作状况、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减少中间管理层次,从而减少了决策与行动间的时间延滞和信息失真,使反应更加灵敏,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每学期德育处制定工作细目与分工,按工作项目与内容落实责任人,明确各自职责。认真记录“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德育处工作日志”,坚持当日事当日毕。学校还建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三结合”的管理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变注重“管理结果”为重视“管理过程”。

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摒弃“人治”的传统管理模式,要依靠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使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之路。学生管理的每个方面和内容,都要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对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与教育,学校制定了《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小(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值周工作制度》等;对各类评优工作,制定了《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优秀班集体评价制度》《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优秀学生评价办法》等;对班主任培训与管理工作,制定了《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班主任工作条例》《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班主任工作考评办法》等。学校共制定了30余项规章制定,基本做到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在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作为学生管理部门,我们能够做到明确要求、跟进落实、公正评价、及时反馈,变注重“管理结果”为重视“管理过程”,并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如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首先,通过班会、校会讲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各项条款,对入校、晨会、课间纪律、两操、午餐与午休、卫生情况等提出明确、具体、恰当的要求,并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和示范;然后,通过中层干部、教师、学生的值周检查,落实要求,跟进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教育;最后,每天记录检查结果,每周进行情况汇总,及时总结进步与不足,开展“五星班级”评选,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精心规划校园环境,营造注重细节的校园文化氛围。

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篇8

一、香港学校的精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管理

1.常规管理细则具体明了

香港每所学校都有一本内容翔实的《学校政策与程序手册》,这本手册对学校常规工作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作了精细的程序化、规范化安排。

在香港天主教油麻地小学(海泓道),我仔细研读了该校的《学校政策及程序手册》。该手册包括5个部分:a.学校背景。B.管理与组织。C.学与教。D.校风及学生支持。e.学生表现。其中仅仅是对学生迟到的管理就有如下数十条项目:

首先,在“B.管理与组织”部分明确了学生迟到的登记程序:

B-51

7.学生告假、迟到及早退

7.2迟到

7.2.1学生迟到(上午8:00~8:10),进入校门后,须到风纪生处登记,并在《学生手册》上盖上迟到印。

7.2.2若学生于上午8:10后才入校,则须到校务处,由职员登记,并在手册上盖上迟到印。

7.2.3学生若多次无故迟到,班主任须通知训导主任跟进。

其次,在“D.校风及学生支持”部分,也有对学生迟到的处理细则:

D-5

1.2架构

12.1训育

1.2.1.1上课天的一般程序

上学时间:

每天上午7:50,上课铃响。

上午8:00~8:10,迟到的学生由风纪生登记。

上午8:10后迟到的学生由校务处职员登记。

D-8

1.2.1.3处理学生奖惩守则

违规处理:

学生迟到处理:

a.上午8:00~8:10迟到的学生由风纪生登记,8:10后则由校务处职员登记。

B.班主任须检查迟到学生的手册,查看是否已登记,学生办妥登记手续,班主任方可安排该生进入教室,否则须请该生到校务处登记。

C.对于已登记迟到的学生,翌日请班主任检查其手册,查看家长是否签署意见。

D.学生每次迟到,班主任即提出口头惩处警告;迟到3次或以上者,请班主任联络该生之家长,了解情况,并将联络情况作扼要记录,备案参考。

e.联络家长后,该生迟到情况仍未改善,请班主任发出书面警告,以示警戒。

F.书面警告发出后,情况仍未改善,班主任与训育主任商讨为学生记缺点一次,并将惩处记录交训育主任备案。

学生缺席处理:(略)

2000年前,香港学校的教师之间是从来不相互观课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香港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的观课和议课,也很快被列入了《学校政策与程序手册》,并进入了传统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以下是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学校的《学校政策与程序手册》中关于教师观课、议课的管理细则:

4.7.9推广专业交流的文化

4.7.9.1教研学习

所有中文英语数学学科的教师,在全学年中至少进行一次同事共同观课。

细则:

a.请同级科任教师共同选择课题、教学重点或难点作为共同观课目标。

B.观课前,同级科任教师共同研习教学策略,然后轮流施教,其他同级科任教师观课(至少一次)。观课教师需在同事间自行安排调课,并通知副校长。

C.同级科任教师每次就共同观课目标观课后,需反思并记下当日的教学成效与改进方法,以备日后讨论。

D.全年级教师都施教及观课后,要共同讨论施教教师在各班的教学情况与改进方法。

e.科主任需在各学期末收集和保留有关教学讨论记录,并存档。(建议存放于各学科架内)

F.观课同事需自行保留有关教学讨论记录,学期末交课展组存档。

G.p.1-p.3科任教师必须试用合作学习中指定教学策略进行教研。

4.7.9.2开放课室,公开观课

所有教师在全学年要在指定日期开放课室至少一次,让各位教师进行观课交流。

细则:

a.学校每月在大教员室内张贴下月观课交流时间表,各老师需画√或×以示能否开放课室,公开观课。如画√者,请填写时间、班别及科目。

B.各位教师必须在公开观课前两星期填写交流表。

C.同事如有兴趣观课,请最迟于观课前两天在观课安排表内填写姓名(非签名),以备记录、安排教案及座位等。

D.同事如有兴趣观课,请自行安排调课,并在事前征得副校长批准。

e.开放课室之教师最迟需要在观课前一天将简单的教案交给各位观课同事。

F.观课后,开放课室的教师需反思教学,并自行安排时间与观课同事进行教学交流。同事亦应勇于进行专业对话,以促进教与学质量的提升。

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操作性强

因为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所以人们常常怀着侥幸心理对突发事件缺乏足够的重视。香港学校则不仅重视常规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而且对于突发事件的管理也努力做到精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比如:香港天主教油麻地小学(海泓道)《学校政策及程序手册》的最后部分,仅关于发生学生突然死亡事件的应急预案就达15页之详,每项内容拿起来即可进行程序性操作。该预案包括以下15项内容:

(1)危机小组紧急会议议程。

(2)新闻稿范本。

(3)家长参考资料(如何协助子女应对创伤事故,如何协助处理孩子的情绪)。

(4)对学生进行小组辅导。

(5)紧急教职员大会议程。

(6)危机事故――教师备忘录。

(7)检讨会议议程。

(8)校长向学生宣布同学死讯讲稿。

(9)家长特别通告范本(一)。

(10)家长特别通告范本(二)。

(11)家长留校程序。

(12)特别班会课内容。

(13)回应学生可能出现的情绪反应。

(14)特别班会课:教师回应表。

(15)危机应变检讨问卷。

二、香港学校精细化管理给我们的启示

1.树立精细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的意识

相对于香港学校管理而言,我们的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我们应认识到学校管理的精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重要价值。比如:能够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计划性,提高管理工作效益;便于全体师生、家长及社会的有效配合;有效防止腐败,有效保护教师和学校的利益等。

2.坚持“简约而不简单”、“精细而不繁杂”的管理原则

香港受英国殖民统治多年,英国人的刻板和教条也对香港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实行精细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时,切不可使精细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变成对师生的过分束缚,更不能因此而限制了师生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时,要做到“简约而不简单,精细而不繁杂”,规范而不刻板。为此,可执行简约易行的“不多于十条”原则,即学校所制定的每项制度或公约尽量不要超过十条。

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篇9

宋志伟,男,1973年11月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现任豆张庄初级中学校长。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登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精细化管理要求层层完善、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精细化管理是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是必然趋势。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要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校长、中层干部、一线教师就必须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这样,才能避免“羊吃碰头草”式粗放型管理形式的出现;才能脚踏实地地从细微处入手,真抓实干;才能克服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的不良现象的出现;才能真正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是靠学校精神来维系与支撑的,然而这种隐形的力量却需要学校在每一层的管理者都做到精心,进而让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志成为学校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因此,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就是必须要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引申到管理的方方面面,渗透于不同阶层管理者的主体意识之中,这样,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才能有保证,有灵魂。只有每一层的管理者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了职,才能实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可喜局面。

二、管理制度的适当调整、实施方案的不断完善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保障

现代化背景下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坚实的制度、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作为保障。但是,众所周知,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研究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达到高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把控过程,更是一个引导人、激励人、影响人的过程。精细化管理就是管理责任的具体化、明确化、规范化和个性化,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相应的管理制度相匹配。因此,伴随着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管理制度更需要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才能保障精细化管理的良性循环。另外,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起点是必须事先制订好精细的管理方案,必须从小事着眼,从细微处入手,把管理方案做实、做精、做细,让学校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学校内涵发展的过程中,会随时出现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所以,必须对实施方案进行不断地完善,这样才能切实保障精细化管理在合理、适宜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地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功效才能得到充分地展现。

三、强化管理操作过程的督查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对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督查,对精细化管理有着鲜明的促进作用。如果缺少了对管理过程的有效督查,那精细化管理就回到了粗放型管理的老路,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督查―反思―修正”这一必要程序,从而真正实现在督查中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面对有鲜明个性、各有特点的广大师生,一定要有效地监控其成长过程,及时沟通与修正,让其少走弯路,顺利成长。学校工作涉及面广,事情较多,为了做好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必须制订具体细致、科学全面、操作性强的考核方案,特别要重视抓好量化考核,并将“定量”与“定性”考核结合起来,在考核中要体现多元性与发展性的导向,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进而形成一种利益导向下的良性机制。在我看来,除了我们常说的制度建设以外,更为主要的是操作好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因为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人去很好地执行,也达不到预期的作用和效果。要使全体教职工养成精细化管理的习惯,督查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四、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体会

作为校长,怎样才能做到精细化管理呢?在我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管理实践活动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职责抓起。对于学校来说,抓好学校全局性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将教育、安保、科研、教学、行政、后勤等方面的常规性管理与服务性工作不断地引向深入,做得精细周到;就是要求每个人、每个岗位,都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工作职责、督查措施、奖惩规定。因此,我校制订了包括各部门、各岗位的全员工作职责,就是要让每个人做到牢记职责,尽到职责,对自己负责,对岗位负责,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是从计划抓起。学校的管理工作计划制订得越全面、条款写得越具体、执行得越认真,就越有利于管理计划的落实,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校每学年或每学期都应该提前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目标)来指导各项具体工作,并能对照计划中的内容和要求去一件件完成。因此,我们各处室、各年级、教研组、备课组制定的学期计划,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活动时间、地点和责任人,有工作效果预测。抓好计划的落实,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根本性任务。

三是从程序抓起。按程序办事能提高人的管理素养和良好习惯。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按程序化的规范要求去做,要把管理程序中的各个细微环节都想得周全,确保环环相扣、环环不漏,以减少管理过程中这样那样问题的产生,避免出现阻塞和脱节的现象,从而形成管理有程序、办事讲程序、人人懂程序的工作习惯。

四是从制度抓起。制度健全,就能使学校管理由粗变细,由细变精,避免“粗放型”管理现象的出现。实践证明,再好的制度,没有人去很好地执行,其作用也不能得到发挥。为此,我们要培养学校的教职员工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的好习惯,充分发挥制度应有的作用。一所学校只要把制度落实好、执行好,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能得到保证。

五是从考核抓起。学校工作涉及的面广,方方面面的事情较多,为了做好各项工作,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必须制订具体细致、科学全面、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特别要重视抓好“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在考核的时间上,既考核过程,又考核结果,在考核中要体现多元性与发展性的导向,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形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优质多酬,劣质少酬,无质不酬”的利益导向机制,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小学学校精细化管理篇10

教育不能一直固定限制在某种思路中,要有突破性的创新教育,围绕学生的发展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一切以精细化管理为指导,注重过程和细节的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优化教师综合水平和积极探索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的发展模式,确保学校的稳定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精致化管理是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互融合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是追求卓越,周到细致,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的管理,不仅注重细节、过程还重视结果的管理,是质量与效益同步的管理。这也是在实现教育改革后新的成果体现和不断推向新层次教育的表现。

一、精致化管理理念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小学学校精致化管理首先倡导的是一种精致文化的管理,有机地整合了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两种思想模式。将两者的优势更为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而避免了两者各自的片面性。一直以来,学生管理总是把人本管理和科学管理人为地对立起来,让两者处于一种水火不容的态势。同样在管理过程中的人本管理,它始终围绕着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去开展每一项活动,但不能把它的这种功能就当成尊重和信任的前提,它只是起到了开发与利用了人力资源的作用。对于小学学校来说,实施精致化管理起带头模范作用就是小学学校校长.校长应该加强学习,学理论,学先进;要善于思考,不生搬硬套他人经验;要干校长该干的事情,重视调查研究。管理目标不能只局限在一个范围内,要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所提高。而管理也不是靠说话来体现,重要的是实际行动,不断地深入课堂,和学生多交流。

二、精致化管理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1.加大培养小学学校领导干部的先进理念

小学学校实施精致化管理,必须先从领导抓起。为了使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理念有所提高,学校可以每年为领导班子成员订购适合本部门教育工作的书籍,还要将网络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出来,组织观看全国教育专家报告并且创造机会选派领导参加各种培训会。此外,学校还可组织相关领导到外地去广泛吸取经验,前提是要带着学习任务。回到学校后,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有的放矢。积极在校内开展各种读书、写作等陶冶情操的活动,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知识和理论水平,争取在校内形成深厚的小学学校氛围。

2.提高办学质量

一所小学学校应该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为目标,而精致化管理的核心就是牢固树立教学效率观,每个教师也应树立“质量形成于过程”的基本思想。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教学质量是生命线,是看一所小学学校是否有实力处于教育界的大环境之中,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如此,所以,小学学校应针对办学质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而实现精致化管理的目的。首先,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学校和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抛开旧思想,在课堂上把主体性还给学生,采用自主自助型课堂教育模式,积极探索新型的授课模式,如,开展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类课的自主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大力倡导“五要”原则:自主学习要充分,合作交流要广泛,点拨指导要到位,教学方式要灵活,反馈矫正要及时。其次,规范教学行为,狠抓管理。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以及学科或教学环境,都应该贯彻实施“七认真”,如,在备课方面,就要做到定主讲人、定内容、定地点、定时间。主讲人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他备课成员起辅助作用,以此形成集体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大家共同协商好的教案以及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升级成个性教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先在课堂教学上精细化是首要前提,教师要在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步骤都精心设计,以科学、规范以及高效地实施知识的传授。对学生作业做到有错必纠,有发必收,有练必批。

3.积极探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

优秀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唯一准则,在现实性可操作的实践体系中培养技术化和个性化的人才,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有支撑、保证作用等中介性的因素。在教学改革以及管理模式中,人才培养以及管理模式是学校里最重要的支撑,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也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从学校方面来说,认真学习、领会并且实践国家课程标准,根据时代性和选择性的原则来探究,校外的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可为学生提供或研制多种可选择的课程,丰富学生的教育资源。从课程层面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与途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质,打造具有特色的办学模式,也是从精品化校本课程开始,这样,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才有根本性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