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问题十篇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问题十篇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0:40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问题篇1

关键词:初中体操;常见问题;思考;解决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操科目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可以增强学生自身体质,提升学生毅力,培养体育情操,完善学生成长。

但是,因为某些方面的制约,初中体操教学就出现效率较低、质量较差等问题,这就值得广大体育教师高度关注,并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初中体操教学常见问题

1.教师问题

传统的体操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对学生有着指导、监督、帮助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榜样。但是,一些体育教师因自身就欠缺体育运动,在教授时,动作不标准,仅讲解一段时间就感觉疲惫,敷衍了事,进而造成学生们在学习动作时也不认真,不能发挥良好的运动效果。

2.学生问题

在初中阶段,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感觉很疲惫,渴望在体育课时获得暂时的轻松与解放,最好进行自由活动。

但是学习体操动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大多数学生没有基础,再加之练习十分枯燥,导致学生从心里就不愿学习体操。

二、初中体操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1.做好基本准备工作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体操教学来讲,教师应在进行运动前带领学生做一些准备动作。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运动,防止教学中出现肌肉损伤等问题,同时可以将学生缓慢地带动到运动的氛围中,慢慢进行运动引导,为后续体操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用语言感染学生运动

语言是教学的方法之一,语言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成果及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动感、节奏、欢快的语言调动学生运动的热情,营造一种欢快、热烈的氛围,让学生在言语中感悟体操的魅力,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成长。

总而言之,体操教学可以强化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运动精神。对初中体操教学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探讨解决策略是值得广大体育教师深入思考的。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问题篇2

>>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小学生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措施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体育课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措施研究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及对策浅析小学体育课安全问题的规避与策略学校体育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应对策略初探浅议初中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小学体育安全隐患的规避与应对探讨网络安全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智慧城市的安全问题应对策略思考刍议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与应对策略电信有线网络的安全问题与应对策略小学体育安全隐患的规避与对策浅析小学体育课安全问题的预防与策略浅析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安全问题与对策乡镇小学体育课安全问题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论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论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孟庆来")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小学体育教学课程的不断改革,小学体育教育安全问题已成为广大教育研究专家讨论的热点问题。根据目前的教育现状,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已经大大超过了在家的时间,小学生年龄较小又爱打闹,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小学生活泼爱动、爱打闹的天性和安全意识的缺乏以及体育运动本身就存在的风险性,小学生体育课的安全问题值得引起足够重视。从安全教育角度讲,小学体育面临的教育改革问题严峻,学生安全意识缺失、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体育安全设施不健全等问题都严重抑制了小学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对安全隐患规避方法及应对策略进行系统分析。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问题;规避;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32-01

安全意识对于义务教学来讲至关重要,教育安全事故频发,会严重阻碍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推广。因此,体育教学不仅要加重在小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还应深刻反思相关安全教育问题,探讨对安全隐患的规避方法以及应对策略。

一、小学体育教学常见的安全问题

小学生天性好动,所以体育课程在小学教育中非常受欢迎和关注。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体育教学内容和结构与其他课程相比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以传教式为主的书面课程教学并不适用于体育教学,具有实践的体育活动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学的主体[1]。但是伴随着多样化体育活动而来的是防不胜防的安全隐患,常见的安全问题有以下几个:

1、安全意识低下

老师和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经常会因为忽视安全隐患而出现安全事故,如课前、课中、课后的活动现场安全检查工作、活动安全措施培训等,由于教师的安全意识低下,以及体育课时安排问题,老师通常无法完成上述安全检查与培训内容。同时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也不会意识到相关的安全问题。

2、体育设施检修不到位

现如今,因为体育设施问题造成的小学生体育安全事故越来越多,体育活动设施作为学校教育建设中的重要工程,其检修工作不容忽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利用活动设施来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能力,如果体育器材安全性不高,则学生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事故。

3、课前准备不足

与其他课程相比,学校对体育课程绩效成绩的评测标准相对较低,所以体育教师并不会像其他授课老师一样过分专注于课前备课内容,这种体育活动预备教案准备不充足现象也是导致体育安全事故出现的重要原因。在上体育课之前,老师应当带领学生进行舒展运动,让学生各器官处在动能状态,如果直接上课则学生会很容易因为激烈运动造成器官伤害。

二、规避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上文对小学体育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可知,小学体育安全教育在整个小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应当高度重视。

1、重视着装安全,提高安全意识

教师应按照不同体育活动要求规范小学生的着装,如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必须穿运动装,运动鞋。如果学生不符合运动衣着标准,教师可以另行安排其他活动让学生运动。同时,老师应该多向学生宣讲体育安全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预防安全隐患的意识,锻炼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2、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体格特征,在与家长做好充分沟通的情况下,适当的安排体育教学活动,针对体质特殊的学生老师应当予以特殊照顾,切勿让学生因为安全问题受到伤害。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都能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在学习用品选用、活动规范设置、体育设施检修等几个方面全面提高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作用[3]。

3、加强对学生自由活动的监控

自由活动期间,小学生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老师应针对这方面问题,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让学生在控制环境中,落实相应的安全活动,完成安全任务。保护学生人身安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因此学生在自由活动期间,老师应创建多个活动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活动,这种活动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协作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以个人为单位产生“循环监管效应”。

4、做好准备工作

在上体育课之前,教师应按照规范要求带领学生做适当的热身运动,通过规范性、规律性、有效性的热身动作,让学生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与此同时,教师应尽可能的按照体育活动的规范运动量制定活动规则,并依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转变的特征,制定一系列活动维护方案,在保证学生有充足活动时间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由成长的能力。

三、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每个小学生身体成长特征不同,所以教师应结合参差不齐的身体状况,创建一个科学的体育活动,同时还应按照教育规定适当添加热身运动、安全知识宣讲、小组式活动等教学项目,最大限度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性。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问题篇3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体育教学

一、前言

2007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提出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目的是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学校体育教学如何能够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适应社会的发展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固原市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寻找改进方法,为基层中学体育教师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2007年4月29日“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阳光体育运动”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用三年的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1]

三、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固原市中学为例)

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必须与社会接轨,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社会对体育的要求,也激励着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为了更好的落实“阳光体育”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我们就必须做好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使学生从体育课中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笔者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向固原市中学体育教师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问卷46份,其中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43份,有效率为93%。)等方法对固原市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调查研究。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调查显示:有86.05%认为,影响固原市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对学校体育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见表1)。固原市各中学长期以来只注重抓升学率,搞应试教育,忽略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为了升学率,使学生学习负担加重,整天沉入题海之中,无时间和精力参加体育锻炼;另外,部分学生家长在升学教育的引导下错误地认为参加体育活动会影响学习,所以不支持子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这一现象不利于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

(二)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对待体育教学和锻炼

通过对固原市中学体育教师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有72.09%认为影响固原市中学体育教学发展因素是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对待体育教学和锻炼(见表1)。由于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上某些偏见,认为体育课不是升学主科目,有的班主任还限制本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主科目。体育教师带训练队补课费也没有主科目教师高。因此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地位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对工作失去信心,缺少热情,消极对待工作,从而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

转贴于(三)资金紧缺困绕体育项目的开展

调查发现:有65.12%认为影响固原市中学体育教学发展因素是资金紧缺困绕体育项目的开展(见表1)。因资金紧缺等原因,造成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方面不健全,使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受限制。有好多学校供学生体育锻炼的场地极为有限,很多有利于中学生生长发育的体育项目很难开展。由于硬件设施跟不上,导致一些运动项目、课外活动无法开展,造成教学内容枯燥、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运动伤害事故对学校体育产生严重影响

调查发现:有37.21%认为影响固原市中学体育教学发展因素是运动伤害事故对学校体育产生严重影响(见表1)。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意外伤害事故是影响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由于体育设施不完善,体育教师经常采取非常规方法进行体育活动教学,导致体育教学事故的发生增大。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了意外伤害事故,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伤害事故的索赔问题。因此,正常的体育活动开展就很难开展下去。

四、中学体育教学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

(一)加大体育理论课的作用,培养体育锻炼意识加强体育卫生知识教学和中学生的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这样才能“理论结合实际”的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二)要尽可能的加强场地器材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地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同时场地器材问题解决了,随之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降低了,体育教师也可以更好的发挥其主导作用,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技术技能,提高学生运动能力,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三)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只有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勤奋实干的体育教师队伍,才能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模式。要不懈的强化师范意识,抓好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师德教育,适当扩大专业知识面,加强基本功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研究,培养更多研究、创造型的体育教师。

(四)区别对待,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少数民族学生的传统生活习惯。区别对待适当放宽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要求,同时还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卫生的重要性。让他们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体育教师还要学习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把一些好的易于开展的民族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体育教学中,使课堂体育教学丰富多彩。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做用。如何确保每天有质量的锻炼一小时?就要求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要丰富,积极调动学生自觉锻炼的兴趣,使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另外中学体育教学工作者还要制定课外体育活动的监督机制,防止以外事故发生。

(六)发挥体育社团功能,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体育社团是由具有相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长的群众性业余团体。它以共同的观念、追求目标为基础以体育运动为活动内容,多种形式开展活动。体育社团种类繁多、活动内容丰富,极大的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求。体育社团的这些特点使得体育社团成为当前学校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所以要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和功能,学校要加强对体育社团的支持、管理、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周济.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全国体育工作会议,2006.12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问题篇4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按照县委和县交通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在交通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精心指导下,贯彻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上下联动,突出作风建设,贯彻整风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现已基本完成了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三个环节的各项工作,教育实践活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明显。

    一、抓住三个环节六项重点,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

县运管所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干部在活动三个环节中扎实开展了六项重点工作,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显特色,努力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县委和县交通局党委要求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精心策划动员,组织推进落实

县委和交通局党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县运管所迅速召开党支部会,传达学习上级精神,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所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工作。4月9日,县运管所召开动员大会,县交通局副局长兼运管所所长***同志作了动员报告,县交通局纪委书记***同志深刻阐述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县运管所党支部书记***同志对如何结合运管工作实际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做了说明。

县运管所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当前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按照县委和县交通局党委的要求进行策划和推进。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和计划,创新了活动载体,确保活动围绕单位工作中心、层层有序推进。活动期间,共召开了2次党支部会议和30多次党员学习,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研究部署教育实践活动各阶段、各环节工作。

(二)创新活动载体,深入开展学习

县运管所党支部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精心组织了党员干部学习。采取了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书本学习与班子成员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在学习中注重创新活动的载体。学习资料除了规定的《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5本书外,还开设了班子成员大课堂和支部书记上党课,收录了“中央文件及领导讲话”、“焦裕禄精神”等教材。县运管所党支部率先垂范开展深入学习,在领导班子学习心得交流会上,支部委员们结合各自学习,分别研讨交流了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结合实际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三)深入职工群众,虚心听取意见

坚持开门搞活动、虚心听取职工群众意见是本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县运管所6名班子成员分别带领各股室站队负责人,集中深入到辖区客货运场站、运输企业、基层交管站和离退休老同志家中,采取召开座谈会、进行个别访谈等方式,直接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

县运管所组织召开了不同层面座谈会,分别听取了一线执法人员代表、职工代表、党员代表、运输企业代表、经营业户代表的意见。班子成员还与分管股室站队负责人和职工面对面交流,直接听取对自己在“四风”方面的意见。各股室站队还下到基层,采取多种形式听取运输企业和经营业户的意见建议。

本次听取意见活动累计听取45人次的意见,发放征求意见表200份、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共征求各类意见建议12条。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本着对全所改革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建言献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切实帮助领导和股室站队查摆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意见搜集后,领导班子召开会议专门就群众意见的分类解决进行讨论研究,为后续开展对照检查、整改落实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切实查摆问题 ,主动分析不足

为做好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8月初,县运管所在第一环节听取群众意见基础上,主动查找所领导班子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同时对各股室站队存在的“四风”问题提出意见。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进一步对照八项规定、对照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对照群众期盼,主动查找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实质、原因和努力的方向。

8月中旬开始,所班子成员之间开展了谈心交心活动。在谈心过程中,班子成员坦诚交换意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通过反复几个回合,把问题谈深、谈透,交流了工作,融洽了感情,增进了自信,取得了思想共识。

同时,所党支部将对各股室站队“四风”方面提出的意见反馈给各班子成员,作为部门民主生活会和整改的重要依据。各股室站队长也通过互相谈心和同分管负责人约谈等形式,主动查找和剖析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深入对照检查,开好民主生活会

    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是开好民主生活会的基础和前提。县交通局副局长兼运管所所长***同志亲自主持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的起草工作,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勇于对号入座,逐一研究分析,逐一对照检查,班子先后进行了两次的集中讨论。班子成员个人也本着对自己、对组织、对职工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刻剖析,认真撰写。在督导组的悉心指导下,班子及个人的对照检查材料均进行了3次以上的修改完善,并报送交通局党委审核通过。

    8月19日,县运管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按照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重要讲话等指示精神,利用一天的时间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县运管所党支部书记***代表班子作对照检查,总结反思了“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随后,***书记带头作自我批评,带头查摆问题,进行深刻对照检查,并欢迎同志们坦诚批评,“向我开炮”。班子成员逐一作了深刻的对照检查,查摆出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对办公用房、公务用车、职务消费、个人住房等情况进行了明示。每位班子成员讲完,相互之间开展了批评,明确了下一步整改的方向和目标。督导组***组长在总结讲话中对县运管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给予了充分肯定。

(六)狠抓整改落实,促进建章立制

切实做好整改落实、建立长效机制,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核心和落脚点。针对前两个环节集中查摆出来的具体问题、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及“回头看”进一步查漏补缺提出的个别问题,所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细致地研究,班子成员全程参与,逐项分析确定整改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任务,制定了《***领导班子整改落实方案》。整改方案着力突出“实”字,突出整改措施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整改方案共包括4大类10项具体措施,涵盖了领导班子在“四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全所改革发展方面反映强烈的问题。所领导班子抓好整改方案的推进落实,每项整改任务都明确了具体措施和时限要求,由班子成员亲自担任责任领导,将整改措施分解落实到领导和相关部门,将整改落实工作进行细化和推进,并与2014年工作安排紧密结合促进整改措施落实到位。通过切实抓整改树立了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让广大职工群众见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实实在在的成效。

针对重点、全局性和迫切问题,县运管所按照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23号文件要求,在制定全面整改方案基础上,按照“准”、“狠”、“韧”的标准,提出专项整治方案。方案共制定了2个方面共6项专项整治措施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和职能部门指令性任务中,并建立了检查评估标准和监督问责的机制。

为了巩固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县运管所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切实做好废、改、立工作,对于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予以重申,着力抓好落实;对于不适应密切联系群众、加强作风建设要求的,予以废止;对于与新形势要求不相适应的,予以修订完善;对于制度缺位的,抓紧研究建立新制度。通过查漏补缺、填平补齐,切实形成便于遵循、便于落实、便于检查的制度体系。经认真梳理,拟废止制度1项,修订完善制度3项,新建制度1项。整改方案经过督导组审阅后,向全所进行了公示。通过抓好整改落实,县运管所逐步建立了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推动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常态化、长效化。

    二、坚持五个注重,教育实践活动特点突出

县运管所的教育实践活动始终注重与自身的实际相结合,与党员群众的现状和期盼相结合,整个活动开展过程中体现了五个注重的特点:

(一)注重领导带头,体现务实作风

县运管所从活动伊始就坚持领导带头,主要领导带班子成员,上级带下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领导班子认真抓好每个阶段和重点环节的重点工作,带头开展学习,带头深入调研,带头解放思想,带头进行分析检查,带头抓好整改落实。县交通局副局长兼运管所所长***、县运管所党支部书记***先后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面对面听取群众对于领导班子和个人的意见建议。领导班子按照上级要求,身体力行、积极主动,充分发动和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保证了这次活动务实有效。

县运管所还建立了联系点制度,畅通与分包帮扶困难群众和所属单位困难职工的联系渠道,充分听取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整改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和对口帮扶工作的开展。

(二)注重围绕中心, 解决发展问题

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单位发展,要用单位改革发展的成效来检验活动的成效。县运管所把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与改革发展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与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切实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促进所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的强大动力。

(三)注重群众参与,发挥民主作用

县运管所坚持把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贯彻始终,开门搞活动,防止“封闭式”,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民主作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县运管所党支部充分发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参与到活动中来。其中,合理化建议活动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响应,共征集到合理化建议12条,合理化建议紧密围绕执法管理和文明服务提升,对单位形象的提升和精细化管理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县运管所坚持走群众路线,主动深入群众,倾听各个层次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和智慧,形成了教育实践活动意见汇总和对照检查材料,为深入查摆问题、开好民主生活会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职工群众还参与了领导班子民主测评、班子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和满意度测评等活动,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民主监督和促进作用。

(四)注重督导检查,加强舆论宣传

根据教育实践活动实际,县运管所党支部成立了学习活动督导组,全程督导党员干部的教育实践活动,了解掌握活动进展,指导开展各项活动、参与重要会议,审查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和整改方案,总结推广经验,及时发现倾向性问题并提出意见,确保了全所教育实践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媒体和学习活动简报营造良好氛围,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开辟了学习专栏,及时传达上级精神,深入报道活动动态,开展学习体会交流,第一时间反映活动的进展和成效。截至目前,共编发活动简报8期。

(五)注重回头看,促进专项整治

为进一步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查找不足,弥补差距,抓好落实,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后,县运管所认真对前段的工作进行了“回头看”。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查摆出来的问题和各自所分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做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下一步具体改进措施、工作思路和建议。对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回头看”书面报告。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注重围绕解决“四风”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专项整治对准了“四风”顽疾,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会议管理,清理规范文件,建立首问负责制,规范职务消费,严控费用增长,回应关切,改善民生,逐项确定整治重点和任务分解,落实牵头部门和具体负责人,明确时间点和具体推进措施,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能够最迅速、最直观地得以体现。

    三、解决突出问题,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明显

    经过历时半年的教育实践活动,县运管所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基本完成了三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在县委和交通局党委的领导下,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思想认识和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一系列学习教育和活动开展,领导班子及成员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进一步端正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群众路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进一步锤炼了自身的党性修养和责任意识。

通过开展系统的学习教育,领导班子及成员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研读理论,深入思考,学深学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职工群众、接受批评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了进一步提高。通过“群众提、自己找、领导点”,广大党员干部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了全面了解和深入剖析,经过整改提高,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开展群众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团结凝聚本单位党员职工的力量和智慧,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了作风建设,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增强

此次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于作风建设,通过活动,对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作风来一次大检修、大扫除。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教育活动中真正与群众交心谈心,切实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敢于揭短亮丑,敢于直面缺点,找到了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整改的方向和重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育和整改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改善,领导班子和广大职工之间、职能股室和基层单位之间、党员和群众之间的理解更深了,沟通更顺了,共同为单位谋发展、为职工谋利益的心贴得更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增强。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领导干部走基层、摸实情,了解诉求,及时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实际困难,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为民解忧,造福百姓,努力让广大职工群众看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

(三)查找出了突出问题,形成了发展共识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关键是查找和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研究和探讨制约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汇聚科学发展正能量。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和面对面听取意见,并从自身主动查摆问题,从中分析出当前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四风”主要问题,以及影响和制约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单位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领导干部转变“四风”的整改重点。

通过深入查找,领导班子四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聚焦在:深入一线、服务基层的意识不强;敢抓敢管、敢于负责的担当精神不足;有守成思想、进取精神不足;工作中存在讲究排场、铺张浪费的现象;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管理的精细化不够等等。问题找准后,县运管所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整改方案和专项整治方案,分解了项目表、明确了时间要求。通过整改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凝聚职工群众智慧力量、推动全所改革发展的动力,转化为促进领导干部转变作风、树立县运管所良好形象的动力。

(四)切实落实整改,促进持续快速发展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县运管所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抓住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两个关键,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加快完善干部作风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各项体制机制,固化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在立整立改和专项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召开职能管理研讨会,专题讨论如何深化管理管控方式,进一步强化管控观念,转变管理视角和工作作风;二是集中梳理制定了业务流程,并逐步固化到信息系统中,使职能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科学化;三是出台了《运管所财务支出管理制度》、《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公务接待用餐管理制度》等一批规章制度,加强了干部管理和作风转变。

历时半年的教育实践活动告一段落,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深切感到,中央做出的在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决策是非常及时、完全正确的。通过深入开展活动,切实加深了我们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推动我们转变作风、改进工作,解决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我所更好地规划未来、持续发展,活动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需要常抓不懈,我所教育实践活动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不少工作还是阶段性的、初步的,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实践活动与单位中心工作如何结合需要进一步探索;二是教育实践活动要努力提高群众参与率,提升群众满意率。这些方面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进行探索和落实。

 

 

 

 

 

                                      ***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问题篇5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的卫生与健康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教育部门和各级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的健康关系到我国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的国民身体素质,更关系到我国的发展大计。加强健康教育,丰富学生的卫生知识,转变他们的卫生态度,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够夯实学生的健康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够更有效的学习,以后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贡献力量。

中学生现在正处于长身体和增长知识的特殊阶段,他们的可塑性极大,接受能力也特别强。如果通过加强健康教育,使他们深入学习卫生健康知识,这不仅仅有利于卫生、教育等工作的开展以及卫生教育知识在学生中宣传,还可以通过他们来影响整个家庭、社会,从而促进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和实施,为提高当前和未来国民的身心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学生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卫生与健康问题。

(1)常见病问题。当前在我们的城乡学校中,学生大都出现了一些常见疾病,其中体能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和营养过剩尤为突出。究其原因,除了社会大环境和升学压力等造成的课业负担繁重的影响之外,锻炼运动时间不足、强度不够以及很多校园运动场地不达标也是重要原因。学生的近视情况呈现出年纪越大近视率越高的特点。主要原因有: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科学用眼习惯较差;学校的课桌椅高矮和采光条件不达标等。此外,由于锻炼较少,摄入高热量的食物,超重和肥胖的现象也逐渐增多。

(2)心理卫生与健康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卫生问题就是学生在成长中遇到阻碍和挫折所产生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当前随着社会变革和观念转变,心理卫生问题日益凸现,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心理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逐渐增多。他们的问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问题表现范围的牵扯面越来越广泛;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越是好学生问题越多。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焦虑、抑郁、不懂得与人沟通、攻击等不良行为增加、学习障碍、性困惑等。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家庭、学校、个体多种因素。家庭因素有父母离异,父母期望值过高,父母态度不恰当等。学校因素有学习压力大,教师、学生可自由支配时间少等。

(3)卫生习惯问题。对于个人来讲,是否讲究个人卫生是反映其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但是当前我国部分中学生还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出现很多卫生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个人卫生,如有的同学直接用脏手拿食物吃,有的指甲很长,有的领口和袖口较脏,有的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二是饮食卫生,有的同学偏食、挑食问题严重,有的同学饭前便后不洗手,有的同学吃瓜果不经洗涤,有的同学饮用生水;三是公共卫生,如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乱丢果皮纸屑等。

(4)运动时间不足问题。现在学校和家长大多奉行学习至上,无形中加重了学生们的身心负担,有的老师和家长甚至挤压学生的体育课或课余运动时间,这导致了孩子们的活动量大大缩水。除此之外,一些学校缺乏必要的运动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锻炼的兴致。学生的体育运动本应是丰富多彩的,学校的各种体育器材应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当前很多学校体育器材的配置还很落后,有的学校甚至仅把体育器材当作摆设,情况不容乐观,远远不能满足锻炼与运动的实际需求。

在此,我提出一些提高中学生健康水平的对策建议,希望可以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1)针对学生体能、视力、肥胖问题。首先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健康教育,让他们提高自我的保护意识,从己做起,多运动、注意用眼卫生和饮食。其次我们应认真开展健康监测,切实加强对学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监测,及时发现及早纠正和治疗,从而减少常见病的发病率。再次,增加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合理配置课桌椅,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合理的分配生源,彻底改变一些超额配置学生的现象。最后,适当减轻课业压力,减少学生对网络、游戏机、电视的依赖,增加体育锻炼时间以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2)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各个中小学应认真的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配备专门或兼职的学校卫生人员和校医,在搞好本学科教学的同时,培养出一些全科医生,建立心理咨询室,广泛开展卫生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们认识到,医生和老师是他们的朋友,不愿对外人诉说的压力可以在与他们沟通中得到舒缓。同时,由于新时代的中小学生独生子女占大多数,老师和家长应该不断提高自我素质,多与善与孩子交流,针对不同孩子心理上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把孩子们带出去,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和环境,使其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个人卫生方面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例如开展卫生课程、开展适当的卫生知识讲座、利用校园的黑板报和广播等宣传工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卫生教育环境。在对学生长期教育过程中,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树立起“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观念,进而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公共卫生方面,中小学可以首先在校园的范围内开展教室卫生评比大赛,及时表彰个人或者集体,以此来激励学生们从自己做起共同维护和营造出学校良好的卫生氛围。

(4)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学校可以积极建设运动休闲化的校园,在教室设置运动角,放置一些健身器材如臂力机、跑步机等,这样学生自然会在课余时间积极锻炼。在户外可设置健身休闲设施如上肢牵引器、单双杠、扭腰踏步机等等,有了到处可见的体育运动器材,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致和意志就会增强。学校还可以组织多样的体育运动形式,组建学生体育运动社团,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安排一些运动类的比赛项目如跑步接力赛、拔河、球类等。学校还可以鼓励老师和学生一起创编出活泼有趣又安全可行的体育游戏、健美体操等。

(5)避免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当前网络、电视、广告等大众传媒的态度、传播的内容和行为对学生的饮食结构、行为举止、模仿心理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及时纠正社会不良行为对孩子们的影响,合理的调整饮食结构,帮助孩子改变不好的饮食习惯,改善挑食偏食现象。我们应该严格控制中学生吸烟饮洒等不良嗜好,督促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我们应该及时与学生沟通,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切实避免社会、传媒对孩子们的不良影响。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问题篇6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网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了网球运动,在高等院校中,相继网球选项课。但大学生在享受网球这项运动带来乐趣的同时也承受着运动损伤带来的烦恼。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学生的运动损伤,通过分析体育课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提出避免和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则。不仅有利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

笔者通过计算机检索和图书资料查询等形式,阅读了有关网球运动损伤的科研论文及著述,经整理分析发现,相关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医疗主任Davidaltchek和美国戴维斯杯联赛医生撰写了网球运动中日益普遍的肩关节损伤处理方法;ScottLynch讨论了膝、小腿、踝、足和肘的损伤问题;瑞典运动医学专家pera.F.H.Renstrom在他主编的《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的临床实践》一书中对网球训练导致的运动损伤给出了一个概括性的总结,从素质、力学、训练、装备等几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栾丽霞,徐祥峰在《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对从事网球运动的学生运动损伤的特征、部位、种类,以及损伤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多以关节扭伤为主,集中在人体的腕、肘、肩及踝关节。而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错误和局部负担过重,同时提出了预防网球运动损伤的措施和建议。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主要是对网球损伤的种类和特征以及原因的研究较多,但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的预防尚无人研究。而且众多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为本课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当前,世界男子职业网球选手协会(atp)和国际网球联合会为全世界各重大联赛配备了受过良好专业培训的物理治疗师和队医,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还为所有比赛的顶尖选手配备了合格的医生。但是对于非顶级选手以及青少年选手这方面做的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就此itF运动医学委员会认为在学习研究有关网球运动员全面健康的问题领域应包括生理、营养、生物力学,设备的改进对运动员的影响,心理上的准备以及其他方面,比如时差反映、海拔高度、温度、湿度和非常年轻的运动员打网球的效果等。对网球运动损伤的治疗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如电疗法、磁疗法、光疗法、按摩疗法、火罐疗法、内服药、外敷药、针灸等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基本内容

1.1运动损伤的类型部位

1.2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3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解决问题

1.充分了解网球运动损伤的部位、类型和引起的原因。

2.提出如何预防损伤的有效措施

三、研究方法及措施(拟采取的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1研究方法

1.1问卷调查法:

抽取杭州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的网球课学生各40名,进行问卷调查。

1.2文献资料法:

从中国期刊网检索到1994年到2010年间体育类期刊、学报,查阅以“网球损伤”为关键词的相关的论文十几篇。

1.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咨询、收集到的有关数据,在计算机上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和总结.

四、研究工作的步骤与进度(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序号时间内容

120xx.9.30-2009.3确定题目、完成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

220xx.3.12以答辩小组为单位做开题报告

320xx.3.15整理已收集的材料及调查数据完成一稿

420xx.3.17-3.30前完成二稿

520xx.4.15论文定稿及装订

620xx.4.15-5.4准备论文答辩

720xx.5.5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2篇)

[1]矫玮.运动损伤学双语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42.

[2]栾丽霞,徐祥峰.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3(6):93-95.[3]宋智梁.我校大学生网球运动常见损伤、处理及预防[J].哈尔大学学报,2006,9:174-175.

[4]矫玮.运动损伤学双语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35-42.

[5]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273-280.

[6]陆光平.广东省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08,24(5):349-351.

[7]郭振新.大学生体育课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分析与预防[J].体育世界,2007,(6):52-53.

[8]史文生.陕西高校网球选修课学生运动损伤调查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09,12(2):89-91.

[9]韩奇,王乐华.关于我国现代网球运动损伤研究的状况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7(2):98-100.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问题篇7

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学术视野

一、西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已有百年历史,它主要研究的是社会组织、社会秩序与社会行为。顾名思义,体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是社会学理论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加拿大体育社会学家Barrymcpherson沿用社会学观点是这样定义的:体育社会学是研究与体育相关的社会单元(如个人、群体、组织、社会与文化)和体育过程(如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冲突、社会变化等)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但是,体育社会学并不研究某些特定的个人或群体,而是研究较宏观的社会结构、社会类型以及社会组织等。举例来说,体育社会学研究棒球队之类的体育体系、国际体育组织之类的体育组织、民族体育之类的体育文化现象,他们还研究社会层面的国家体育形态等。

实际上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还有更广的涵义。在20世纪的西方国家,人们就认识到在高度组织化的工业社会里,体育运动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会影响社会文化进程。当时,体育运动不仅是体育社会学家关注的对象,而且也是社会学家在研究和解释重大社会文化进程时常常提及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体育运动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虽然在该学科发展初期,“竞技运动”曾被看作是体育社会学的标签,其实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广,实际上玩耍、游戏、竞技运动等各种形式的身体活动如何对参与者产生影响及如何影响文化都是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二、西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历程回顾

在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西方国家,体育无孔不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很难想象没有体育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人们痴迷于橄榄球超级杯比赛,同时也为全美篮球联赛而疯狂。体育已经成为了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体育作为一种学术研究对象不过是最近一百年的事,而体育进入社会学研究视野也不过是短短50年的历程。

(一)诞生阶段:20世纪20--60年代

有学者认为,体育社会学诞生于20世纪20~30年代,认为1921年德国学者H.里赛出版的专着《体育社会学》(SoziologiedesSpots)是体育社会学诞生的标志。这部专着第一次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看待,详细论述了古代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中竞技体育的社会功能,研究了不同人群参与体育运动的问题,初次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体育运动进行了研究。

但从此以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美国,除了少数出版物提及,几乎没有学者再从社会学角度看待体育运动。在20世纪50~60年代的西方社会,体育运动虽然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还没有人对体育运动进行过严肃的思考,更没有人对体育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探究。体育运动仅是供人们尽情玩耍的,或是供职业运动员和体育竞赛组织者赚取利润的,还仅是人们在茶余饭后谈论的内容,没有成为被大众系统研究或给予批判的对象。同样,体育运动也没有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学术界普遍缺乏对体育运动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美国体育社会学家GeorgeSage讲到:美国社会学学会在1950及1959年所做的两次调查中.很少有社会学家将体育运动放在教学及研究之列,体育运动也还没有进入社会学家的研究视野。

(二)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体育运动被学界忽视的局面有所改善。这一时期,许多西方国家都产生了值得人们探究和分析的体育学分支学科,如美国、新西兰、波兰等。其中体育社会学是最早产生的学科之一。体育领域的学者们开始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究体育中的社会问题。当然不仅学者对这些问题感兴趣,体育迷们对此也津津乐道。例如体育运动对参与者品格的塑造有何影响?体育参与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针对具有某种品格或能力的人的特殊选拔机制?体育是否有利于宣泄人们的不满情绪?拳击之类的体育竞赛是否加剧了运动员或观众的暴力倾向?诸如此类的问题深化了体育运动研究的内容并且拓宽了研究领域。虽然学界对这些问题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广为接受的定论,但它们已成为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历久弥新的经典问题。

1964年,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成立,截至1968年,它已吸纳了27个国家的代表委员。国际体育社会学会议的召开也引起了社会学家和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iRSS)于1966年开始发行,1973该刊物转为季刊。1968年,体育社会学十项专题讨论会(BigtenSymposiumonSport)召开。1969年,体育社会学的第一本教科书《竞技运动,文化与社会》(Spotr,CultureandSociety)由着名体育社会学家Loy和Kenyon编辑出版。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体育社会学研究已成为美国大众感兴趣的领域之一。例如流行杂志《体育画刊》(Spotrillustrated)因揭露比赛、黑人运动员所遭遇的困境、高校竞技运动中存在的暴力问题等竞技体育问题而广受关注。关于运动员和竞技运动的书籍不仅公开发行,有的还成为畅销书。1976年,美国着名作家Jamesmichener专门撰写了《美国的竞技体育》(Sportsinamerican)的社会评论。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公众对体育运动社会学分析的高度关注(三)走向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早期,随着公众对体育社会学分析兴趣的进一步增加。一系列专着相继问世,为体育社会学学术交流创造了良好氛围。此时期产生的着名的刊物有《体育与休闲评论》(ReviewofSpotrandLeisure)、《体育和社会问题杂志》(JournalofSportandSocialissues)、《休闲科学》(LeisureScience)和《体育行为杂志》(JournalofSpotrBehavioro美国健康、体育、休闲与舞蹈协会(aaHpeRD)设立了体育社会学学会;北美体育社会学学会成立并出版了《体育社会学杂志SociologyofSpotrJournalo周内及国际范围的体育科学会议都包含了体育社会学方面的议题,该学科书籍的版机会也大大增加。公众对体育的兴趣以及体育学家利用社会学理论研究体育为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使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繁荣发展的局面。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体育社会学已经成为体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亚马逊(amazon.conr)在2005年8月列出的体育社会学专着已达981本。在西方国家,体育社会学在其50年的发展中已经随着其理论体系的日益健全而走向成熟。体育社会学已发展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已经拥有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三、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的热点内容

西方体育社会学目前正在研究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吸引了诸多有先见之明的国内体育社会学家的注意。我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也对上述选题进行了资助研究。仇军、罗锦文、佟呜利用传统文献分析的方法,在其《从混沌走向自觉:西方体育社会学制度化的发展》一文中指出:西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中:社会变迁、社会化、社会分层是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兴趣所在。如社会变迁中不同群体体育消费形式与变化,体育参与的形式与变化,与学校体育角色相关的的价值体系研究。社会化问题中的非社会化与再社会化问题。社会分层中:某一运动项目与另一运动项目相比是否更具社会威信,某一国家或地区中社会阶层差异是什么等。

陈俊钦、黄汉升、朱昌义在《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一文中指出:体育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体育全球化、体育组织的研究是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的热点。

该文作者提出的体育社会学发展趋势为:研究者更重视应用性研究;从社会学角度探讨如何组织开展闲暇时间的体育活动;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育社会学研究已引起体育社会学研究者的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这一提法与仇军所提出的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者的研究热点为社会变迁、社会化和社会分层方面的研究有所不同。

刘德佩参加2001年的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后,根据大会论文摘要集写出了题为《当代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参加第1届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的思索》的文章。介绍了该次大会的实况,并指出了国际体育社会学当前的研究热点为:关心体育政策的研究;对体育休闲、娱乐与消费的研究明显增多;宏观研究较少,中观和微观研究较多。2003年的第2届国际体育社会学大会的主题为“体育与社会秩序——理论与实践的挑战”,并围绕以下主题展开研讨:社会资本与分层;体育运动中的伦理道德与文化差异;体育俱乐部与组织问题;性别体育与大众媒体;民族特征与体育;体育与健康;体育组织的性别结构;体育与身体文化;社会化与体育。

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目前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热点的看法并不一致。主要原因是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均为文献资料分析法。由于参考文献数量和发表年代的不同,不同学者眼中的国际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热点有所不同。

苏小霞利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目前能够收集到的近10年《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和《体育社会学杂志》所刊载的论文或摘要进行了分析。之所以选择这两本杂志是因为前者是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的官方刊物,后者是北美体育社会学学会(naSS)的会刊。两本杂志分别于1965年和1984年创刊,是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权威和主流,所刊载论文能体现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对两本杂志共计76期,374篇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可以看出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以下这些内容:“性别、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民族、种族、阶级、社会经济地位、国籍等因素对体育运动参与的影响”是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这说明体育社会学家不仅研究体育运动项目,而且应该对特定体育项目的参与者给予关注,而参与者的阶级、性别、民族、种族、社会经济状况等则是界定参与者特征的重要因素。由这方面研究主题占到刊载论文的28%可以看出,当今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对“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关系”尤其是“权力关系”的研究最为关注。此外,“兴奋剂、体育中的暴力、伤痛与冒险”方面的研究,占到了研究总数的9%,说明当今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者也十分关注竞技体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如各种偏离行为和攻击。对于“政治经济、国家体育政策、运动队组织”方面的研究占7%,居第三位。接下来,研究数量较多的是对“体育亚文化、体育情感与体育认同”方面的研究,占6%。“体育与传媒”方面的研究处于第五位,此外,“青少年体育运动”、“非参与性体育爱好者”、“体育与全球化、国际化、地方性议题”和“体育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究也较多,分别占刊载论文总数的5%。

杰·科克利在《体育社会学——议题与争议》中指出:自1990年以来,性别和性别关系成为体育社会学的最热门话题。苏小霞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374篇文章中,虽然许多研究综合考虑了研究对象的性别、种族、阶级等状况,但主要研究性别、男女气质与体育的论文数量达62篇,占到了所有论文总数的17%。此外,由于参加体育运动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体验,获胜的骄傲、失败的懊恼。参加体育运动还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认同感,如对国家的认同感、对团体的认同感等等。他们构成了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另外一个热门。这也说明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有社会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趋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体育社会学研究涉足到心理学的内容,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也扩展到心理方面。

四、当前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面对的主要困惑

(一)能否做到价值中立

与其他科学研究类似,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同样要面对研究者所处的立场问题。有人认为科学研究应当是价值中立的,不带有个人的偏见,不带有个人的的价值判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科学研究的客观、公正。早期的体育社会学先驱人物Kenyon和JohnLoy在其文章中强调,作为新兴学科的体育社会学研究,应当与从其中脱胎出来的体育学研究有所区别,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体育社会学家们既不能传播流言蜚语,也不能传播参与体育锻炼带来的福音。他们的功能不是让人们对某事形成一定的态度,而是对他们进行描述和解释。”

但是,这些传统的观念也受到了同一领域其他学者们的质疑。例如另外一名体育社会学家Sage就认为:任何一种研究方法的采用以及立场的选择都会涉及到价值判断问题,这些都应当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而不能想象着实现价值的中立。通常来说,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确存在许多来自外界的干扰,例如政治的干预。这种官方或者半官方的声音遮蔽了更加理论性的或者研究取向的问题,使他们不能进行严格的学术讨论。这样的问题在我国的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同样存在,例如许多获得了政府资助的课题,其研究结果通常不得不与上面的声音保持一致,使得科学研究仅仅是为现行政策进行注解和阐释,而不能起到指导政策制定的应有作用。

(二)研究方法是否客观

科学研究是否能够与价值中立相伴随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是否能做到客观准确。首先人们需要考虑的是自然科学的方式或者社会科学的方式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孰优孰劣。随着科学权威地位的确立,从19世纪30年代诞生的实证主义开始泛滥。实证主义以实证化的方法,把世界当作对象来把握,旨在达到对世界本质的认识。认为研究就是运用实证的方法,检验一种假设是否与客观事物的属性相符合。知识就是要认识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者在认识活动中要排除自己的成见,客观反映事物的本身。因此知识不应夹杂任何个人的见解,与认识者本身的知识、能力、经验等个体因素无关。与主张客观、中立、实证相对,一些学者认为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是人的行为,而人是具有独特个性、各不相同的复杂个体,因此实证的、客观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用于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是不适合的,主张运用质的研究方法而适当辅以量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是极具个体性的一项工作,从选题到研究设计无不体现研究者的思想和心理预期。在科学研究中,杜绝个体的主观之见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上述主张也受到质疑,认为在研究过程中过分体现研究者个人的见解、主张、情感、经验等主观的内容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三)理论导向还是实践导向

体育社会学研究是建立理论还是指导实践的问题也是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中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体育社会学研究到底应当是对那些源于理论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进而建立相应的理论体系;还是应该针对体育实践中层出不穷的问题展开研究,最终促进这些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目前,两种类型的研究并存,不同类型的研究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是从传统来看,许多大学里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倾向于理论性的,他们更多进行的是宏大的理论的建构,从另一面看则是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无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实质上在体育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都亟需体育社会学家对此作出回答。作为教练、体育赛事的组织者、体育教师,他们更希望体育社会学家是一个社会批评家,是一个社会改革者。体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成为体育社会学家们进行理论研究的源头活水。而体育教师、体育教练、体育经营者也非常愿意听取体育社会学家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即便如此,仍然会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造成一些冲突,因为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不同,导致大学里面教授们的观点可能与职业领域的人对同样问题的看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五、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内容对我们的启示

(一)抽象研究与具体研究相结合

体育是一项有规则的身体活动,个人所从事的体育活动也具有不同的形式。然而体育社会学家通常却只关心抽象意义上的体育,而不涉及具体的体育运动形式。根据KlausHeinemann(曾担任《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杂志主编)对1966一1990年间《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发表的457篇文章的内容分析结果来看,48%的文章涉及到了具体项目,涵盖了26种运动项目,而且此类研究多属于北美国家对集体项目的研究。

在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常常出现就体育论体育,通常都是采用宏观叙事的方式来研究,缺乏对具体体育项目、具体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的关注。虽然缺乏对这方面研究的具体数据,但是我们不难看出,纯粹的理论研究仍然脱离了具体的运动实践,即使有些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涉及到了某些运动项目,也都是常见的普及性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对于网球、高尔夫球、保龄球等运动项目的体育社会学研究鲜见文章发表。对于皮划艇、赛艇、射箭、标枪、铁饼、拳击等项目进行的社会学研究更是几乎没有。另外,我们也缺乏对某些土生土长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形式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三世界国家以及一些新生的工业化国家并没有对其民族体育以及特定的身体文化进行保护和发展工作,而是正在逐渐被西方的现代化浪潮所湮没。武术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代名词,对武术的研究占据了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大半壁江山。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新生的体育运动,研究者也寥寥无几。在国外非常流行的远足、橄榄球、棒球、垒球、壁球等,因为不是奥运会项目,国内也没有大力开展,因此也得不到体育社会学家的重视,未能进入他们的研究视野。

(二)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比例要适当

根据KlausHeinemann对457篇文章的内容分析,在西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中(占34.4%)将“体育运动”本身,也即如足球等某一类型的体育运动看作是一个社会系统来进行研究。多数研究集中在社会系统的宏观层面,如体育组织、机构、俱乐部等,这方面的研究占到了14.5%。对于初级系统也即中观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运动队、个人组织方面。研究很关注环境与体育等较大的社会系统,如工作环境、体育与经济、体育与政治、体育与文化、体育与休闲等。关于体育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文章占到了7.9%。因此可以看出: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将注意力比较多地用于关注初级系统,研究微观社会的体育参与问题。而我国体育社会学则比较注重对大型的社会系统及体育科学的研究,偏重宏观叙述而缺乏微观叙述。

(三)注重对母学科理论的运用

许多国外社会学家对于体育这种社会设置都有精辟的论述,法国着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曾运用他有关资本、惯习和场域理论对体育中存在的分层现象进行了研究。许多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就运用了布迪厄的理论。此外西方体育社会学家还运用德里达的结构主义理论、福柯的后结构主义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以及埃利亚斯构型社会学中文明化进程的相关理论等对体育与民族认同、体育与全球化、体育与社会性别以及体育中的暴力行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虽然,体育领域中的社会性别问题、体育在民族认同和自我认同的形成中起的作用以及体育与大众传媒的话语霸权等问题都是当今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者比较关注的议题,但是国内的体育社会学家缺乏对这些理论的了解,在研究中很难体现出对上述具有世界范围影响作用的理论的应用。

(四)实证主义仍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同时非实证主义研究已经兴起

从KlausHeinemann对1966~1990年间《国际体育社会学杂志》发表的457篇文章的内容分析来看,约75%的研究有系统获得并经过检验的数据作为支撑。尤其是北美和西欧的体育社会学家的研究,大多属于实证研究的性质。可以说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仍然是坚持走实证主义路线的,因为刊物中多数文章都有数据支撑。

但是,苏小霞通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1997~2006年间《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iRSS)和《体育社会学杂志》(SSJ)发表的374篇论文进行分析后发现:近年来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多数文章属于定性研究,其中,采用传统文献分析的研究方式得出的文章占多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近年来非实证主义研究增多是受到了西方社会学研究中解释社会学、构型社会学以及后现代主义等非实证主义思潮兴起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这些“从文本到文本”的研究大多都有坚实的社会学理论作为支撑,而且其参考文献的数量通常都在百篇以上。

而我国的体育社会学研究则多采用非实证研究类型,偏向于理论的建构。即便如此,也缺乏通过理论研究提出有价值的假设或者理论模式,构建体育社会学理论模式、假设和系统作出贡献最大的仍然是北美的体育社会学家们。我国体育社会学家应该力避凭空炮制出来虚假数据,要注重数据的根由和说服力,并将逻辑实证与数理统计有机结合起来,走一条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道路。

(五)避免研究方法的单一化

问卷调查是体育社会学研究常用的方法,由于节省经费和时间,可以快捷地获得所需要的数据,而在国内外都被广泛使用。在社会学研究中,由于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心理和情感具有不稳定性,因此,仅仅凭借问卷调查难以收集到真正有效的数据,因此难以反映真实情况。而进行实地考察不仅可以确保问卷本身的真实性,还可以获取问卷了解不到的信息。访谈法是对问卷调查法的有益补充,可以直接与调查对象进行沟通,获得问卷难以反映出来的心理变化、思维过程等信息。观察法的使用更是为质的研究所推崇,但是由于耗时和不经济,目前观察法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运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对文献资料分析、内容分析等“案头方法”的热衷。

国内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要防止问卷调查过多、实地考察偏少、文献资料研究偏多而现场观察偏少的情况。目前质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质的研究方法也被一些体育社会学家采纳使用。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问题篇8

一、学生随意见习,教师难逃其责

1.教师为学生随意见习提供了便利

长期以来,学生见习愈演愈烈,最初是真的不舒服、不适合参加体育活动而要求见习,后来,个别不严重的学生也开始试着申请见习。在此变化中,教师为学生的随意见习提供了便利。每当学生提出见习申请,教师往往不加详细询问、调查了解就轻易应允。正是这种唾手可得的见习,致使个别身体比较肥胖或者体质较弱、怕吃苦受累、不喜欢体育活动的同学成了体育见习的主力军,一上体育课就当起了“看客”。

2.课堂设计值得反思

作为教师,我知道某些学生的理由是逃避体育课堂的借口。学生喜欢体育而为什么不喜欢体育课堂呢?体育教师该深深地反思:我的课堂具有吸引力吗?我为见习生设计了不同的学练内容吗?我教给学生必要的生理保健常识了吗?总之,教师对学生的逃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草率安置让随意见习恶性循环

随意见习现象还源于教师对见习生的草率安置:见习就见习吧,一边站着去。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课堂教学上,对见习生不管不问,见习任务也不作要求。见习生一般都是自由活动,表现好一点的还能观看同学练习,或者参与动作幅度较小的运动,但大多时候,他们则聚众聊天、玩耍,逍遥自在,令其他同学羡慕不已。由此,很多同学纷纷效仿体育见习生,这在无意中使随意见习形成恶性循环。

二、且见且习,见习不是逃避

什么是见习?什么情况可以见习?怎样安置见习生?这都是教师和学生应该明确的。见习不是逃避,见习应该是且见且习。

1.常识讲解明见习

很多同学往往误认为见习就是单纯的请假,只要申请了见习,就可以随心所欲,不用参与任何体育练习。其实,见习生是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原因,无法正常进行体育课的练习,故在体育课中进行观察、学习的学生。体育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明什么样的情况需要见习,在见习的时候应该做什么。某些学生的身体条件如果对本节课学练内容并无大碍,完全可以不必见习,即使有影响,我们也可以让其在某一环节或某一部分内容练习时见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女生例假期体育活动的问题,据运动生理学的观点,经期进行一些适当的锻炼活动能使人心情愉快,有利于身体健康,比如一些动作缓和、运动量不大的活动如广播操、太极拳、舞蹈、乒乓球、羽毛球、原地投篮等。

2.询问排查防逃避

对于见习生的申请,体育教师要注意询问调查,了解学生见习的原因,防止学生借机逃避练习,蒙混过关。对于学生提出的身体原因而申请见习的,教师要向班干部或其他同学了解情况,然后定夺是否需要见习。对于女生例假问题可以采取记录女生例假期的办法对其实施监督,并且见习期间要完成见习任务。这些办法主要让学生明确不能随意见习,而逃避体育练习。

3.优化课堂乐参与

学生随意见习的原因不外乎两类:一是体育课堂比较劳累,学生想逃避练习;二是课堂练习枯燥无味,学生对体育练习不感兴趣。体育教师要优化课堂结构,循序渐进,将课堂练习的强度合理化。同时,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拓展练习等,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喜欢体育活动。另外,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明白体育的内涵,体育不仅能强体健身,而且对个人意志品质也是一种磨练,要在体育的苦与累中学会坚强,积极进取,不断成长。

4.科学安置利学习

要避免学生“见而不习”、“不见不习”。只有科学安置见习生,设置见习任务,明确见习要求,才能引导见习生且“见”且“习”,和其他同学同步提高。具体而言,在不同的项目练习时,对见习生要进行不同的安置。比如在学习技术动作时,见习生要在一侧观察、模仿,甚至对于某些简单的动作,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徒手练习。在进行素质练习时,见习生可以参与低强度、小运动量的练习。有些见习生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当教师的助手,比如进行接力跑教学比赛时,帮助老师清点人数及整理队形,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做“桩”或帮助学生传球、当裁判等。在见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多加过问与指导,不能置之不理。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问题篇9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推进暨党支部书记培训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按照省、市委的要求,从×月×日开始,我局开展党员先进性活动已经多天了,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局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月×日,省、市督导组来我局检查、指导工作,充分肯定了我局先进性教育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这与在座各位同志的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下面,根据市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推进会要求,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估价前段工作,认清先进性教育活动面临的形势

总的看,全局各级党组织对先进性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抢前抓早,启动迅速,推进有力,开局良好。有六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率先垂范。全局各级党组织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牵动全局的大事,迅速研究部署、统筹安排,成立了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动员会,第一责任人都亲自做动员讲话,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活动氛围。各级班子成员在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的同时,主动参加所在支部的学习,深入到先进性教育联系点,负起带头、督促、检查、指导的责任。为广大党员做出了表率,做到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自觉性强,覆盖面广。在教育活动中,各单位为了保证这次教育活动覆盖面,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坚持“三个一”送学上门,即:送去一本教育读本、一个学习安排、一本学习笔记本。对失去组织联系的党员,主动进行家访或用信函、电话等方式联系,努力使每一个党员都参加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来。对因病或出差未能参加动员大会和集中学习培训的党员,各单位及时进行补课。为了保证名原路桥所党员能及时参加先进性教育,及时调转组织关系。造价站党支部虽然党员少,启动晚,但自觉坚持学习,奋起直追,常请示、常汇报,不懂就问,及时完成局党委的各项要求。集团党委针对党员分散,一部分党员驻哈尔滨的情况,捎去学习安排和读本。局离退休党支部名老同志平均年龄岁,他们坚持每周四到交通局集中学习一次,并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全局党员学习覆盖面达到了。

三是精心组织,形成氛围。各单位都制定了学习安排,对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进一步细化。省征费处、市公路收费处坚持每天学习二小时,现在累计学习达到了学时以上。公路处党委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打造“四季畅通工程”品牌、创建一流工作业绩奋斗目标,利用冬季生产淡季,举办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班,观看了正反典型专题片,每个党员都写了学习体会,并在大会上交流。设计院党支部设计任务繁忙,外业党员随身携带学习资料,挤时间学习。党支部一线党员在下夜班后仍坚持参加集中学习。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努力,我局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四是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各单位充分运用领导讲授、典型发言、专题讨论、专题辅导、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和上党课等多种形式,确保了学习培训的效果。省征费处处长、市收费处处长给全体党员讲了新形式下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如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党课。各单位一把手在讲授党课中,认真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各单位还采取“以考促学”的方式,印发学习测试题,对党员普遍进行了一次学习测试。运管处采取评选优秀心得体会的学习形式,制作学习图版,评选优秀心得体会。三月五日前后,各单位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开展了形式多样、适合各单位特点的“弘扬雷锋精神、甘当时代先锋”主题党日活动。交通局机关党支部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孤寡老人捐款,并送去大米、豆油。公路收费处余名党员捐款元,资助第五中学困难学生。公路处党员拿起锹、镐,走上国道,清理残雪,美化环境。等级公路管理中心党员的“佩胸卡、亮身份”坚持挂牌上岗,热心为过往车辆服务,保持绿色通道。运输集团党员为贫困职工捐款,送上党组织的一片关怀。省征费稽查处全体党员到八女投江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进行宣誓。交通中专党员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热心为学员服务。地方养路费收费所党支部名党员每人捐献元,建立了“党员为群众献爱心”基金。客运总站党支部全体党员、职工为帮助遇到困难的旅客建立了“救急基金”。这些形式,很好地丰富了先进性教育活动。

五是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各级党组织着眼于发展,着眼于交通工作任务的落实,努力把学习成效体现在加快发展上、为群众服务上,积极研究促进当前工作的新措施、新办法,做到了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取得了明显成效。运管处党委提出以抓好春运工作促进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一手抓好先进性教育,一手组织春运工作。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各县(市)运管站、客运站一线,检查春运工作。广大党员主动加班加点,主动深入站点,维护运输市场秩序,热心为广大旅客服务,做好春运期间的服务工作,确保旅客旅途舒心、放心、称心。公路处在抓好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的同时,提出了“保畅通、保安全、上水平、争一流”的口号。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投入各项工作中,他们不畏严寒,放弃与亲人团聚,节日期间仍工作在公路一线。省征费处坚持用工作业绩检验工作成果,第一季度养路费征收实现大幅度超收。

六是边学边改,注重实效。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单位实行开门搞教育,广泛认真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围绕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水平、提高执法水平、提高市场监管力度上下功夫。公路收费处组织召开了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受到监督员的广泛赞誉。还分别召开了地方养路费、通行费工作会议,精心谋划全年工作,两费征收开局良好,超去年同期水平。运管处党委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为了加大对非法营运、异地经营车辆的打击力度,设立小时值班电话,派专人值班,春节期间也不休息加大稽查力度,与有关部门配合采取晨检夜查,与日常稽查相结合的方式,打击扰乱运输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问题。征费稽查处班子自身查找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制定了“三不准”,立竿见影见实效。在加强学习的同时,热心为车主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把办理停运、起封等业务时间压缩,保证工作效果。牡宁中心向车主发征求意见函。全局各单位还通过设立意见箱,召开群众座谈会,发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认真征求意见,主动改进工作,做到了边学边改,收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效果。

应该说,前段工作进展顺利,初见成效。但是,按照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从整体上看,还存在着紧迫感不强、工作进展不够平衡的问题。有些单位行动比较缓慢,抓得不紧;有些单位没有很好地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就学习而学习,有走过场的苗头;有的单位还存在死角,没有保证覆盖面。这其中有一定的主客观原因,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第一责任人重视程度不够、投放精力不足,没有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当成大事来抓。二是部分党员干部还存在对先进性教育活动认识不够、信心不足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表率作用发挥不够好,以局外人的心态对待先进性教育活动,没有把自己摆进去,注意力只集中在别人身上,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三是有的单位开门搞教育听取群众、经营者意见不够,没有让群众广泛参与进来,问题找的不准,轻描淡写。四是有些单位的先进性教育工作与日常工作、中心工作不协调,有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交通建设和其他工作割裂开来的倾向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全局各级党组织,尤其各级第一责任人,要清醒地认识当前的形势,正视问题,强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认真组织,扎实推进,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

学习培训,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能不能搞好,直接关系到先进性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因此,各单位要认真分析教育活动的进展情况,总结前段经验,查找存在问题,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⒈切实搞好集中学习,使党员真正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从现在到月下旬学习阶段结束,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时间紧,任务重已成定局。为把余下的这段学习培训抓紧抓实,收到实效,各单位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学习培训的时间和质量。在学习时间上,要确保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小时;在学习质量上,支部书记要担负起责任,抓紧抓实;在学习内容上,要在通读《读本》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开展省委规定的个方面专题大讨论,并要求有讨论记录;在学习效果上,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学习效果;在把领导干部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上,各单位班子成员要深入联系点,指导工作,认真调研,提出指导性意见;对特殊情况党员,对因病、出差的党员,要及时补课;对行动不便的党员,要送学上门;对流动党员,要以家访、信函、电话等方式联系,努力使学习培训覆盖到全体党员。

⒉坚持走群众路线,“开门搞教育”。要采取设置意见箱、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和专线电话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征求群众意见,坚持从以下五方面认真查找本单位领导班子、党组织和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①从群众反映强烈、突出的问题上查找;②从本行业发生的重大事件上查找;③从影响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方面查找;④从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上查找;⑤从本单位内部管理上查找。要找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党风、政风、行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准确向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反馈。查找出的问题要认真分类、梳理,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公示,让群众评价。对群众参与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党组织要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努力形成群众有序参与、监督有力、评价客观的良好局面。

⒊坚持立说立行,边学边改。要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联系党员个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教育和引导党员边学习思考,边制定整改方案。例如:机关重点查找和解决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低等共性问题。行业管理部门,如运管处重点查找和解决:营运秩序和执法行为不规范的问题;社会反应比较大的非法营运和异地营运的问题。公路收费处重点查找和解决:稽查失职,渎职问题;收费员利用职务便利贪污舞弊违法违纪的问题。公路处重点查找和解决:养护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进展中的问题。对本单位、本部门的问题,要认真查摆,分析原因,积极整改,立见成效。在整改问题时,要把解决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通报,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要注意量力而行,对需要中长期解决的问题要有计划分步骤去解决,要言而有信,不能提不切实际的口号。

⒋认真开展大讨论,制定本单位先进性的具体标准。

党员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各级党组织要根据党章、中发〔〕号文件、hjt×月×日重要讲话,明确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广泛深入地开展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一是把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纳入集中学习当中。要组织党员通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按照hjt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坚持”,联系本部门、本行业的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二是对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进行概括提炼,使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鲜明、好领会、好衡量。标准要体现时代精神、符合行业和岗位实际。对机关的党员,标准要体现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要体现树立科学发展现和正确政绩观,体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体现勤政廉政;对事业单位的党员,要体现忠于事业,刻苦钻研业务,恪守职业道德,热情服务群众,带头抵制不正之风;对企业的党员,要体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体现创造力,体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使党员在分析评议时有具体标尺,在整改提高时有明确方向。三是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现党员的先进性。各级党组织要从现在起,大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明确本单位先进性主题目标,切实把“做先行、保畅通、树形象、争一流”具体化,把人心凝聚起来、把精神振奋起来、把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党员先进性展现出来。

⒌认真组织好“回头看”,进一步巩固学习培训成果。各单位在转段前,要开展一次“回头看”,时间从今天到×月×日。要把搞好“回头看”,作为深化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措施,认认真真地组织好、开展好。一是把握好学习阶段的转段“五看”标准。①看广大党员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重要性、重大意义的认识是否提高,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否增强,是否把自己摆了进去,带着问题学的要求是否落到了每个党员头上;②看广大党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是否深化;③看各单位的党员对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是否明确、是否认可、是否形成共识;④看党员领导干部是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了表率作用;⑤看组织和个人初步查摆的问题是否找准,是否整改,群众对党员学习带来的新变化是否有感受。这些都是“回头看”的基本要求,各单位要围绕这些基本要求,做好具体工作落实。如学时是否完成、两篇体会文章是否撰写、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否查准、领导干部联络点是否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主题实践活动是否开展起来并收到成效、机关作风和干部作风是否转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其他工作是否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等等。二是搞好自检和督查。要以支部为单位进行自查,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要采取民主测评的方式进行评估,看哪些方面达到了要求,哪些方面还存在差距。局先进性教育办公室要严格把关,要督促各单位在“回头看”期间,继续做好学习培训、征求意见、边学边改、制定党员先进性具体标准等项工作。同时,要对开展“回头看”的情况进行抽查,注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的,要延长时间,及时“补课”,使之达到要求和标准。三是做好转段的准备工作。在“回头看”工作基本结束时,每个支部和党员都要进行小结,党员要重点总结思想收获,对本单位保持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的认识,本人在改进作风、服务群众、促进工作方面的情况。党支部要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特别是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各单位先进性教育办公室要在党员个人小结和党支部工作小结的基础上,形成本单位教育活动学习动员阶段的工作总结。按照市委的总体安排,我局从×月×日开始转段,各单位要掌握好进度,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对达不到转段要求的坚决不能转段。

三、尽职尽责,密切配合,不断增强领导主动性

一个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如何,各级党组织第一责任人要负主要责任。如果先进性教育活动走了过场,首先要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级领导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恪尽职守.真抓实干,切实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抓出成效来。

⒈学习领会好上级党组织的精神,是抓好先进性教育的基本前提。有些单位工作比较被动,一是第一责任人没有真正吃透中央和省、市委的精神,认识不明确,行动不到位。二是有的第一责任人强调工作忙,不认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我要说这是一种政治上的短视行为。三是第一责任人只浮在上面,没有真正沉下去进行调查研究,实行面对面的指导,这些问题要迅速纠正。要保证整体工作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不出纰漏和偏差,第一责任人一定要加强学习,要坐得住,静下心,把上级的精神学深学透。通过学习,全面掌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和具体政策,提高领导和指导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能力,增强主动性、准确性和前瞻性,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⒉在座各位书记都是开展好先进性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能否高质量完成教育活动,主要靠大家,要敢于负责、坚持原则、大胆工作,勤于思考,吃透精神,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把本单位及每个支部的基本情况、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掌握清楚,对活动搞得好的单位,及时推广经验;对工作落后不到位的单位,及时点拨、随时提醒;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早解决,决不迁就放任。绝不能出现不转段、不合格单位,以免陷入被动。

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问题篇10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问题。文章主要从运动损伤的特点、致伤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致伤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希望对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事故的规避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武术散打运动损伤损伤致因损伤预防

武术散打作为一种实用搏击术,其对抗性强、运动强度也比较大,再加上动作变化多端,极不规则,所以,相较于其它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而言,在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非常高。而运动损伤事故一旦出现,轻则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学习和训练,重则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因此,武术散打运动中的运动损伤问题必须引起应用的关注和重视,以尽可能的降低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问题出现的几率。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致因及预防措施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以期对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事故的规避能够有所启发。

一、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特点分析

在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员主要是通过拳、腿以及摔来击打对方而得分的。而且由于武术散打专项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在运动中头面部是有效得分的部位,而且也是运动员取得优势性胜利最为有效的部位之一。因此,在运动中,运动员出现头面部损伤的情况最为常见,多项与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相关的调查均曾表明,头面部是武术散打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几率最高的部位,除此之外,在武术散打中其他出现运动损伤几率较高的身体部位,按出现几率的高低依次为:下肢、上肢、躯干、颈部。

而具体到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损伤出现的时段特征上,由多年的教学训练经验可知,在武术散打运动中,一般来说,运动员在竞赛期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最高,在竞赛准备期的几率稍次,而在日常的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最低。常见的损伤类型则以扭伤、擦伤、挫伤以及出血等情况为主,以急性损伤为主,符合一般体育运动损伤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二、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致伤原因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资料分析和多年的教学训练观察发现,在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致伤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武术散打运动自身的运动项目特点

在武术散打运动中所出现的很多运动损伤,是与该运动项目的项目特点之间存在着直接性的关系的,这一点在上文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特点中已有简单的提及。

对于武术散打运动而言,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如下:多用脚底、脚背或是拳面为进攻点,具有被摔的不可定因素。而且某些武术散打运动员为了防止对方击打自己的大腿部位或是腰腹部位,常常习惯用小腿提膝的方式来防守对方的进攻,从而常常出现小腿部位的相撞;某些运动员习惯用灵活的躲闪、游击打法的方式,这样就会使得踝关节使用的频率和次数大大增加,造成局部负荷加大等等,而这些都是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事故的潜在性因素。由此可见,武术散打运动自身的运动项目特点,也是引发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因素之一。

(二)开始运动前所做的准备活动不够合理

准备活动是让机体逐步进入运动状态,并做好运动准备的一系列身体练习和身体活动。如果在开始运动之前所做的准备活动不够合理,运动员的出现运动损伤事故的几率会明显增加,这一点在武术散打运动中也不例外。

针对武术散打运动来说,准备活动不够合理的情况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没有做准备活动或是准备活动过于潦草应付,以至于准备活动不够充分;二是,准备活动的量太大,超过了准备活动的标准,过犹不及;三是,准备活动与正式的运动之间时间间隔过长,丧失了准备活动的意义;四是,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项目的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大,结合的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

其中,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实际上指的就是运动员因没有做准备活动或是准备活动做的不到位,而没有充分调动起散打运动中参与运动的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以至于机体没有达到与散打运动相适宜的水平的情况。特别在散打运动中,由于散打运动快速、紧张和激烈等特点决定了其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在开始散打运动之前机体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那么运动员就很容易会因为身体关节、肌肉以及韧带等的弹性和伸展性没有得到充分的拉伸,而引发运动损伤事故。

其次是准备活动的量太大,过犹不及的情况。也就是说运动员在开始散打运动之前所做的准备活动已经超过了准备活动最佳的负荷量,以至于因准备活动的量太大,而在正式的运动或比赛中,身体功能反而有所下降或是过早的出现疲劳问题,从而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引发运动损伤问题。

再次是准备活动与正式的运动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的情况。这种情况实际上指的是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做完准备活动之后,没有直接进行散打运动或是训练,而是在准备活动与正式的运动之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以至于在真正开始运动或训练时,因准备活动而达到的最佳运动状态已经减弱甚至已经消失,从而失去了准备活动的价值,成为了引发运动损伤的潜在性因素。

最后是,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内容结合的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通常来说,准备活动是分为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两种的。在进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时,必须选择与武术散打运动相近似的准备内容,才能够使运动员的技能适当激活,机体做好运动准备。而如果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与武术散打运动的内容结合的不够科学合理,甚至脱离了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那么是很难获得好的准备成效的,而且也很容易成为引发运动损伤的因素之一。

(三)教学训练过程中局部的运动负荷过重

教学训练过程中局部运动负荷过重从而引发运动损伤事故的情况,通常是因为在开展武术散打运动教学或是训练的过程中,由于运动内容或是运动负荷的安排不够科学,从而使得武术散打运动员机体的局部训练符合超过了其所能够承受的生理极限,从而造成运动损伤的问题。例如:在武术散打训练的过程中,部分教练员或是运动员为了突破重拳、重腿的力度和速度,常常追求“极限负荷”的训练方式,虽然说这种训练方式的成效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部分教练员或是运动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过于重视训练的效果,从而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以至于在训练时所安排的运动量或是运动负荷超过了自身的生理极限,使得身体部位的劳损程度加剧,并最终因过度训练而引发运动损伤。

(四)自我保护意识差

自我保护意识差以至于引发运动损伤,也是目前我国很多武术散打运动员常见的问题之一。武术散打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差的问题,表现在很多武术散打运动员对运动损伤方面的知识一知半解或是根本就不太了解,部分武术散打运动员甚至对运动损伤的名称以及造成损伤的原因均搞不清楚等多个方面。以至于很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运动损伤抱着蛮不在乎的态度,没有提高自身预防运动损伤事故的意识和警惕性,甚至存在认为护具可有可无,不带护具就进行训练的情况,从而导致出现了很多能够预防和规避的运动损伤事故,极大的增加了运动损伤出现了几率

三、预防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对策及建议

(一)根据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做好常见运动损伤部位的防护

根据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做好常见运动损伤部位的防护,是预防武术散打运动常见运动损伤的一个有效方法。例如:针对武术散打运动员常常出现头面部损伤的问题,可以借鉴拳击比赛训练中在运动员面部抹油的方法来进行头面部的防护,以降低运动员头面部损伤出现的几率;根据武术散打运动技术特点、进攻特点,可以有意识的强化运动员接触性防守技术中的阻挡练习、拍档练习以及格挡练习,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员的拳法防守技术和高腿进攻的防守技术,提高运动员手臂的抗击打力,从而借此种方式降低常见运动损伤部位出现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二)做好准备活动,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

由上文分析可知,准备活动的不合理、不科学是引发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更好的预防武术散打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问题,就必须要重视准备活动、做好准备活动、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从而切实降低因准备活动不科学、不合理而引发运动损伤事故的几率。

具体来说,要实现以上目标,应注意如下几点:首先,应注意向运动员讲解准备活动价值,强调准备活动的意义,让运动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科学合理的开展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以确保运动员真正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准备活动;其次,要注意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的运动量。在准备活动中,运动员的运动量过大或是过小均不利于准备活动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应注意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合理的运动量;第三,要注意准备活动与武术散打运动的有效结合。也就是说在针对武术散打运动而进行的专门性的准备准备活动中,应注意与运动内容和特点的有效结合。例如:可进行与拳法、腿法以及摔打等内容相关联的准备活动练习。最后,还要注意准备活动安排的时间,最好在进行完准备活动之后,直接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以避免过长的时间间隔降低准备活动的成效。

(三)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避免运动负荷过重的问题

运动负荷安排的科学性不但对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成绩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对降低运动损伤事故问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一定要全面、客观的了解运动员身体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运动员身体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安排运动量,并采用科学的训练方式以尽可能的避免因运动量过大,尤其是局部负荷过重而使得运动员的身体难以承受造成运动损伤的问题。例如:教练员在安排散打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时,不但要注意根据散打运动员自身的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来确定其运动量,而且还可以采用经常进行改变体味的交叉训练的方式,来避免单一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模式,从而让运动员机体的肌群获得转换休息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局部负担过重的情况,以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概率。

(四)注意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从根本上降低武术散打运动损伤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具体来说,要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应注意根据武术散打运动项目的内容和特点来提醒运动员哪些部位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并向他们讲解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以尽可能的提高运动员的预防意识;二是,应注意向运动员传授遇到危险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的知识储备;三是,应注意加强运动员思想品德教育,及时了解每个运动员的身心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而要提高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则应该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根据武术散打运动训练的内容和特点,在讲解自我保护知识时,进行一些辅的练习。这些辅的练习,不但能够促进运动员对自我保护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切实提高运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降低运动损伤事故出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孙尔靖.在体育教学比赛中怎样预防运动损伤[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

[2]张广明,宋根成,朱晓东.青少年武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及原因调查[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