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矿山工程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1:56

冶金矿山工程设计篇1

第二条省人民政府冶金矿产品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冶金矿产品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省冶金矿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机构受省人民政府冶金矿产品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

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冶金矿产品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冶金矿产品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小型冶金矿产品开采企业及无资源保障的小型选矿企业进行治理整顿或者整合重组。推广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冶金矿山行业的整体装备和技术水平,促进冶金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第四条从事冶金矿产品生产活动。

第五条冶金矿产品开采单位申请领取冶金矿产品生产许可证。

一)申请书;

二)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和非煤矿山平安生产许可证的复印件;

三)符合矿山平安规程、行业技术规范的矿山建设工程设计文件;

四)冶金矿山行业组织按规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的对矿山生产系统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论证意见;

五)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矿山环境治理规范的环境治理方案;

六)有审批权的环境维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维护设施验收合格批准文件;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料。

除按前款规定提交资料外,新建、改建、扩建矿山建设项目的冶金矿产品开采单位申请领取冶金矿产品生产许可证。还应当提交建设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第六条选矿、矿粉加工和球团矿生产单位申请领取冶金矿产品生产许可证。

一)申请书;

二)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三)符合矿山平安规程、行业技术规范的矿产品加工设计文件;

四)本方法第五条第一款第(四)五)六)项规定的资料;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料。

除按前款规定提交资料外,新建、改建、扩建选矿、矿粉加工和球团矿生产建设项目的生产单位申请领取冶金矿产品生产许可证。还应当提交建设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第七条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冶金矿产品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予以核实,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资料报送省人民政府冶金矿产品行政主管部门。省人民政府冶金矿产品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并在法定期限内作出颁发或者不予颁发冶金矿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决定。不予颁发冶金矿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应当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第八条冶金矿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需要继续生产的冶金矿产品生产单位应当于有效期满前3个月。报原颁发生产许可证的部门批准后延期。

应当提交申请书,冶金矿产品开采单位申请延期。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非煤矿山平安生产许可证的复印件,有关专家提出的对矿山生产系统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论证意见等材料。

应当提交申请书,选矿、矿粉加工和球团矿生产单位申请延期。营业执照的复印件,有尾矿库的一并提交尾矿库平安生产许可证的复印件,有关专家提出的对矿山生产系统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论证意见等材料。

第九条冶金矿产品生产单位的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或者非煤矿山平安生产许可证被撤销、注销、吊销的冶金矿产品生产许可证同时失效。

第十条对未取得冶金矿产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被撤销、注销、吊销冶金矿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冶金矿产品生产单位。不得供电、供水。

第十一条冶金矿产品生产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

第十二条因冶金矿产品生产给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冶金矿产品生产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弥补措施。

当事人应当依法签订协议。当事人对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有争议的可以协商解决,按前款规定予以赔偿时。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

第十三条冶金矿产品生产单位应当完善维持简单再生产投入机制。

第十四条从事冶金矿产品经营活动。

冶金矿产品经营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经营场所发生变卦的应当在变卦后及时向原备案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冶金矿产品经营单位应当依法经营。不得经营本省未取得冶金矿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的冶金矿产品。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外地冶金矿产品交易的需要。利用市场功能合理配置冶金矿产品资源,并优先供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钢铁企业所需原料。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冶金矿产品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电子信息网络系统。为冶金矿产品市场的交易活动提供咨询和服务。

第十八条冶金矿产品生产经营单位销售冶金矿产品时。

建立质量保证制度,冶金矿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置必要的质量检测设备。保证销售的矿产品质量合格。不得在矿产品中掺杂、掺假或者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第十九条冶金矿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确定机构或者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统计工作。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冶金矿产品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冶金矿产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维护冶金矿产品生产经营秩序。

第二十一条冶金矿产品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字资料和样品。

二)就监督检查事项涉及的问题询问被监督检查单位。

三)对被监督检查单位的生产经营现场进行记录、录像、拍照;

四)对被监督检查单位生产经营的冶金矿产品进行抽样检查、检测;

五)制止、纠正被监督检查单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冶金矿产品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一)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的申请人予以行政许可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批准的

三)未依法向冶金矿产品生产单位说明不予发放或者吊销生产许可证理由的

四)不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其他、、的行为。

冶金矿山工程设计篇2

关键词:SmmC;冶矿产品;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钢铁、有色产业产量严重过剩,国内节能减排等的强烈要求,国内关闭以及暂缓一些新上项目,导致市场竞争的激烈。本文主要从市场竞争环境角度对冶矿产品市场竞争环境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一、SmmC情况介绍

SmmC成立于2005年进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2008年由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并上市。现已成为我国有色及钢铁冶金、矿山等重型机械设备大型制造骨干企业。

冶矿产品主要有:混合机、球磨机、回转窑、转底炉、竖炉、颚式破碎机、重板给料机、烧结机、破碎机等产品,及各种非标设备。

二、供应商竞争分析

1.冶矿设备专业设计研究院竞争分析。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一般机械制造厂商只完成单机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设备使用的工艺流程设计由专业设计院来做,单机产品的工艺性能要求也由专业设计院提出。甚至单机产品的设计也可能来自于专业设计研究院完成,制造厂商仅仅依据图纸完成产品的加工制造任务。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设计院不单单进行工艺、图纸的设计,逐步转型为项目总包。专业设计研究院作为生产制造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产品设计或工艺参数供应商)必然与生产制造企业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传统供应商竞争分析。供应商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提供成品备件或产品,另一种是完成半成品备件的生产加工任务。后一种供应商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可选择的范围大。除个别生产加工大型关键部件的单位,对于生产制造企业这种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低。而对于第一种供应商,由于可能是某一关键产品或分系统的生产商,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品牌信誉及技术能力,则可能是行业内众多竞争者的共同供应商。第一类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对行业内的企业有较大影响。

三、冶矿设备市场空间分析

1.磨破设备。磨破设备可用于矿山、冶炼、建材、公路等行业。中国每年磨破的各种物料约18亿吨,其中铁矿石约2.4亿吨,有色金属矿石超过1亿吨,非金属矿物2.3亿吨,水泥4亿吨,建材用石灰石4.7亿吨。小型磨破设备的寿命仅为三至五年,每年国内更换的磨破设备至少为需求总量的20%,市场空间极大。磨破设备的市场竞争除大规格高端产品外,属于自由竞争状态。

2.混合机、烧结机等冶金专用设备。烧结设备是钢铁冶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烧结工序耗能占吨钢能耗10%左右。大型烧结设备的使用有利于钢铁企业降低能耗和废气排放。与烧结相配套的大型混合机需求也会保持一定的增长。鉴于当前投资促经济的边际效应作用,与钢铁行业息息相关的产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未来钢铁行业的需求状况并没有太多的想象空间。近年来,国家对产能过剩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且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来化解行业中潜在的问题。

四、冶矿设备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冶金矿山设备的总体发展趋势均是向大型化发展。烧结机面积由130~180o上升至300~500o;混合机尺寸最大达到直径5.1米,长度达到24米;磨机主流规格向直径4.5米~6米,乃至更大规格发展。

随着规格的增大对产品设计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节约能耗,提高效率高效,国外大型冶金矿山设备普遍采用全静压轴承、新型陶瓷耐磨等新型材料、部件,在结构上以料代材等措施。设备大型化与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

五、冶矿设备行业主要竞争对手

1.美卓天津生产厂。美卓公司总部在芬兰,是全球领先的工程技术公司,美卓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建筑、能源、矿岩加工、制浆造纸行业提供设备和解决方案。在中国拥有3000多名员工。2013年在美卓的净销售额方面中国排在第二名(6.13亿欧元)。

2002美卓买下厂房并进行了第一次扩建;2009年再次扩建。此扩建项目将使工厂的生产能力提高一倍。扩建后的工厂将能够生产新型颚式破碎机和圆锥破碎机。目前能生产的产品包括中小型的诺德伯格C系列颚式破碎机和诺德伯格Gp系列圆锥式破碎机,未来还将生产更大型的破碎机、筛分设备和给料机。

2.中信重工。中信重工的前身是洛阳矿山机器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该公司主要生产公司主要产品有:采掘机械、选煤机械、破碎与粉磨机械、水泥机械、冶金轧钢机械、大功率减速器、大型铸锻件等。

2008年为中国黄金集团乌努格吐山项目研制生产Φ6.2×9.5米溢流型球磨机;2009年又成功制造出世界最大的12.2×10.9m半自磨机和7.9×13.6溢流型球磨机。标志该公司的矿山设备设计制造技术进入国际一流行列。

3.北方重工。北方重工是在沈阳重型机械公司和沈阳矿山机械公司合并重组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拥有2个部级技术中心,3个设计院,14个专业产品研究所。主要为冶金、矿山、煤炭、电力、建材、港口等行业提供破碎粉磨、矿物洗选、烧结球团、金属压延和精整、剪切隧道掘进、散料输送和装卸、煤矿综采、工程机械、传动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及大型铸锻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拥有200余项专利和专有技术。

该公司目前在磨煤、水泥磨、球磨机等项目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烧结机制造方面该公司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未来将重点发展冶金成套设备、大型综采成套设备、水泥成套设备、隧道施工成套设备、煤粉制备系统成套设备等10项成套设备。

冶金矿山工程设计篇3

关键词:南华大学;矿物加工;核特色

作者简介:胡凯光(1964-),男,湖南宁乡人,南华大学核资源学院,教授;王清良(1969-),男,湖南宁乡人,南华大学核资源学院,教授。(湖南衡阳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2-217)、南华大学高教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1XJG0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94-02

南华大学矿业工程学科是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和湖南省共建学科,具有明显的国防和铀特色。该学科1998年获采矿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采矿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获矿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矿业工程学科包括矿物加工工程、矿物资源工程和资源勘探工程。南华大学矿物加工专业1959年开始招收矿物加工工程本科生,几十年来,在教学、科研和对地方经济服务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核工业创业时期,国家对铀矿行业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及资金,使铀矿业形成了相当规模。改革开放后,核工业民,经费人员缩减,核特色地矿类专业的发展陷入困境。

进入新世纪,核电的快速发展使得铀矿企业对核特色矿物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大。核特色矿物加工专业的毕业生重新成为企事业单位受欢迎的人才。在时代赋予的机遇和挑战面前,矿物加工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成为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2012年,湖南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决定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南华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5所二本高校调整到本科一批录取,这给核特色矿物加工专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同时也对核特色矿物加工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专业建设及培养方案改革

1.跨学科交叉研究

为改善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人才对前沿学科、新兴学科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坚持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围绕铀、传统选矿和湿法冶金进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实现矿物加工过程的“高效益、低能耗、无污染”。专业研究发展形成以下几个主要的方向。

(1)湿法冶金。包括地浸采铀、地表堆浸采铀和原地爆破浸出采铀的理论及关键技术;铀矿石高效破碎系统;泥岩型铀矿制粒的粘结剂;细菌浸铀理论及关键技术等。

(2)铀水冶理论与工艺。包括铀矿浸出液的分离纯化、铀的吸附淋洗、重铀酸盐的精制理论、技术及工艺;不同类型铀矿浸出液中铀的吸附与淋洗的机制等。

(3)铀矿冶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包括铀矿山及周边地区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水和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机制、放射性废水的生物和生物-化学处理的机制和技术;铀尾矿库放射性污染物在浅层地下水中迁移、转化的机制与治理技术等。

2.改革培养方案

南华大学矿物加工专业自2005年重新招生以来,分别制定了2005版、2007版、2009版、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好成绩,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在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更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实现模块化、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核特色矿物加工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更加突出核特色的同时,兼顾了湿法冶金和传统选矿。

南华大学正处于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阶段,目前已进入一本招生学校行列,同时随着学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能力差异、兴趣差异、城乡差异将会明显加大,为此,高等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必须作出相应变革,课程建设及课程教学也必须进行相应调整,教学改革应首先从培养方案的改革着手。

二、矿物加工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必须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

1.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1)推进课程的结构化教学。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板块、学科基础课板块、专业方向课板块和选修课板块,以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2)专业课程模块化。南华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主要有三方面:一部分学生进入核工业矿山、工厂从事铀水冶工作;另一部分进入铜、金等金属、非金属矿山从事湿法冶金工作;第三部分到金属、非金属选矿厂从事传统的选矿工作。因此专业课的安排也围绕铀水冶工艺、湿法冶金、选矿三大块,教师应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开发课程,组织教学,使专业课的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培养出的学生更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3)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为加强课程的实践性,“铀水冶工艺学”、“溶浸采铀”、“矿物加工学”、“矿物岩石学”、“矿物加工试验研究方法”、“分析测试技术”等大部分专业课程开设了实验课,“铀水冶工艺学”、“矿物加工试验研究方法”和“选矿厂设计”三门课开设了课程设计。实验课程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探索性实验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南华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国矿物加工教育界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讨。南华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和借鉴了学者们的成果,并结合本校矿物加工核特色,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如表1所示。

(1)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1)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语、体育、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和训练等课程。大学四年会一直开设外语和信息技术课程,且采取分类、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一、二年级开设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课,高年级安排双语教学课程、专业英语、计算机专业应用及包含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选修课程。

公共基础课一方面为学生学习专业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另一方面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完善人格奠定知识、情感和意志基础。

2)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是向学生传授从事某一学科方向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态度,并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为学生日后的交叉综合研究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设置尽可能采用综合化课程,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宽口径”的要求,同时使学生对自己以后学习、从事的专业有所了解。

南华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和矿物勘探专业三个专业合在一起成为地矿类大类,这一大类内的学生大一课程一样,而通过大一一年学习后,学生自主选择专业。

3)专业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强调专业的前沿信息和专业发展的前瞻性,按照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相结合的原则,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以增强学生就业的针对性。表2列出了南华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平台的具体课程。

选修课板块可以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营造个性发展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学生通过选修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科,形成特殊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训练创新思维。

4)实践教学环节。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训(2周)、实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项目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独立生产实习)等。

5)第二课堂。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探索“研究型”课外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有余力,而又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除了对其鼓励和引导以外,还应积极为他们开辟第二课堂,使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探索性实验。

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直接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绝大部分是结合教师科研任务进行。

三、效果与问题

1.研究与实践的初步效果

自从南华大学重新开办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以来,一直突出强调坚持“核”特色,努力把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建成南华大学的品牌专业,为核工业和地方经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国防工业、核工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敬业精神、较高的道德水准和科学素养,具备从事矿物(铀及其他金属、非金属)分选加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生产、设计、科学研究、开发、技术改造及生产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本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特色教育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上。详细数据见表3、表4、表5、表6。总的看来,近四年来矿物加工专业毕业生人数每年增加,读研率每年增加,毕业生在核工业系统内就业的比例在10%~30%左右,一次就业率100%,读研率在20%左右。

2.存在的问题

南华大学矿物加工专业一直坚持走“铀矿冶”特色、兼顾湿法冶金和传统选矿的办学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师资力量不足、专任教师的专业结构不太合理。目前,南华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有专任教师7人,5名教师本科毕业于化学专业,都是从核工业第六研究所进入南华大学,从事的研究方向也与矿业相关,例如:溶浸采铀、细菌冶金、铀矿浸出液的分离纯化、铀的吸附淋洗、重铀酸盐的精制的理论、技术及工艺、铀矿冶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等。他们对目前该校矿物加工方向教学的要求还不太适应。

(2)缺乏合适的核方面专业教材。关于矿物加工核方面的专业教材不多,最近两年相关教师已编写三本核方面教材《核工业微生物学》、《铀水冶工艺学》和《溶浸采铀》。

(3)教学经费不足。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校坚持走“铀矿冶”特色、兼顾湿法冶金和传统选矿,因此学生必须到铀矿山、湿法冶金矿山、选矿厂实习,但是分配到矿物加工工程系的教学经费非常有限,制约了许多教学环节(如让学生到一些较远矿山实习等)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晋霞,牛福生,聂轶苗,等.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创新性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煤炭技术,2009,28(12):152-154.

[2]鲍洁,梁燕.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5):l6-19.

冶金矿山工程设计篇4

这个“世界性难题”摆在了洛钼集团董事长段玉贤的办公桌上,这位与矿山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硬汉子,吃了不少开矿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苦头。开了一辈子的钼矿,他深知对钼矿环境生态环境的治理要比一般的矿区环境治理难度更大,是个难题。这个题之所以难,其实是难在意识和信念;只要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的意志坚定,舍得下大力气,下工夫,舍得花本钱,多些社会责任感,多为子孙后代着想,坚持治理,就会有个好的结果。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节约资源,最大限度保护环境,追求最好的效益,是洛钼得以存在、发展的根本。在资源保护上,洛钼集团确定了节约和开发并举、保护与扩张并重的矿山开发思路,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回收率、利用率。为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洛钼集团投资近8亿元,先后实施了8000吨/日、15000吨/日露采改造扩建工程和30000吨/日露采扩帮工程,使露天采矿能力达到30000吨/日的生产能力,使露采规模扩大了6倍,全面关闭坑采,实现了露天开采的目标,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从2005年起,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环保思路,洛钼集团站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矿山的高度,把矿山综合利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生态修复和环境美化的力度。邀请专业机构现场勘查论证,对建设矿山公园进行了整体规划,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本着“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的原则,结合各区域自然情况和水土流失情况,对可绿化区域进行逐步绿化,分区治理,对达到使用年限的7个总面积60万平方米排渣场进行恢复植被,共种植了50余万株雪松、刺柏、百日红、香花槐10余种适合山区生长的观赏性树种,形成乔木与灌木交相辉映、鲜花与绿叶相互映衬的秀美景观。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开创了豫西矿山行业植被恢复的先河,而且为栾川的旅游业增添了新亮点。2006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荣誉称号,2008年荣膺“中国生态小康示范基地”荣誉称号,2011年又被国土资源部评为“绿色矿山企业”。

科技创新让钼钨资源颗粒归仓

栾川钼矿属矽卡岩型钼钨矿床,为世界级巨型钼矿。根据国家储委批准的勘探报告,栾川钼(钨)矿床钼金属储量为198万吨,平均品位0.124%,加上周围零星矿体,钼金属总储量达206万吨。同时,伴生有白钨金属储量64万吨,平均品位0.117%,为我国第二大白钨矿床。占有我国保有钨储量71.1%的白钨矿,由于90%以上的储量平均含量在0.5%以下而不具备单独开采的条件。长期以来,栾川钼钨矿在采选过程中,每年有近8000吨钨金属在经过采矿、碎矿、磨矿处理后堆存于尾矿中,资源与经济均遭受了巨大的浪费与损失。洛钼集团自建矿之日始,就想在采选钼之后接着选取白钨,遗憾的是经过20余年的屡试屡败、屡败屡试,但利用钼尾矿选钨的技术难关一直没有攻破。直到2002年,洛钼集团在困境中毅然投入大量资金,与俄罗斯国家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厦门钨业、长沙有色设计院等单位合作,经过多次实验,成功掌握了白钨回收技术。2004年,被列为洛阳市“1648”工程的日处理4500吨的白钨综合回收项目正式投产,迈出了洛钼集团白钨回收之梦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洛钼集团加大白钨回收工艺设备和选矿药剂的试验和研发,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使白钨综合回收率上升10个百分点。

2008年,洛钼集团实施的6000吨/日、9000吨/日白钨综合回收项目先后投产。短短几年时间,白钨回收从零起步,4年间达到了15000吨/日的处理能力,成为目前国内生产能力最大的白钨回收生产商。这一项目的成功,使栾川钼业30余年的白钨综合回收梦想成真,不仅改变了过去每年约8000吨白钨精矿被排入尾矿库不能回收的局面,年节约尾矿排放费用1000万元,而且年可回收55%的白钨精矿2933吨,实现销售收入上亿元,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和钼市场相对疲软的背景下,白钨的利润贡献率高达40%,成为洛钼集团最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在未来的发展中,洛钼集团将把白钨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翼,加快产品多元化和丰富产业链的进程。目前,总投资4.38亿元的“年处理42000吨低品位复杂白钨清洁高效资源综合利用建设项目”,总投资18.77亿元的“高性能硬质合金项目”和总投资9.81亿元的“钨金属制品及钨合金材料深加工项目”已进入实质实施阶段,未来要将其打造为国际领先的钨金属和钨合金生产基地,这标志着洛钼集团在资源综合利用上迈向了更深、更广阔的领域。

清洁生产奏响和谐发展乐章

“冶炼不用煤,而是以产品自身的能量代替,且产值翻番、没有污染、能量全用循环经济”的梦想,随着国内首创节能减排项目“自控式钼冶炼回转窑”的研制成功,在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成现实。

洛钼集团是中国第一大、全球第四大钼生产企业,日采矿、选矿能力均达到3万吨,白钨回收能力3万吨,钼铁年冶炼能力1.5万吨、氧化钼焙烧能力2.5万吨。

面对如此规模的采、选、冶企业和冶炼中大量消耗燃煤及严重的污染气体排放,如何开展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才能创造更多的效益、还大地一片蓝天碧水?

多年来,洛钼集团高层领导及科研人员在科技创新研究上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以“全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始终把节能减排列为重点科技公关项目,最大限度去发挥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经营环境极度恶劣、资金短缺、职工工资发放困难的情况下,累计投入1亿多元用于节能减排项目的开发研究,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在同行及专家对科研项目不抱有希望的情况下,他们顶着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硬是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攻破了一道道技术难关,使一项项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节能减排项目如神话一般脱颖而出,走出了一条“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使集团下属的冶炼公司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达到国家环保标准零排放的钼冶炼企业,成功实现了企业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节能减排上,该集团冶炼公司成功地走好了三步曲。

第一步,做好冶炼炉子的改造。1995年,该集团冶炼焙烧全部使用传统的外加热单膛反射炉,冶炼1吨氧化钼用煤1.2吨,钼回收率仅94.5%。

2000年,他们对传统炉子进行了技术改造,冶炼1吨氧化钼用煤仅需0.85吨,钼回收率达96%。

2004年,他们自主研发了“内加热回转窑”冶炼新技术,变外加热炉为内加热炉,使焙烧和冶炼能力提升了2.5倍,冶炼1吨氧化钼用煤降到了0.3吨,钼回收率达97.5%。

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满足。2010年8月,他们又自主研制了世界首台不用燃料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与操作的“自控式钼冶炼回转窑”新技术新工艺,利用在窑体主反应区和脱硫区增设内置换热器和富氧鼓风机的做法,把钼精矿自身氧化反应放出的热量补充到低温区,从而减少外部供热,达到焙烧不用燃料、钼精矿氧化燃烧充分、冶炼回收率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之目的。仅该集团下属的一个冶炼厂每年就可节约标煤6318吨,燃煤用量为零,减少废气排放量2006万立方米,折合减少二氧化碳381万立方米。该项目得到了中科院有关专家的高度好评,荣获了全国发明技术一等奖。依据目前市场最低价位一个回收率增加2000万元净利润算,仅此一项该集团每年可净增利润一亿多元,节约燃煤3万多吨。

第二步,做好有害气体二氧化硫的回收。在钼冶炼中,大量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释放到空气中,导致厂区周边树木枯黄、庄稼绝收,严重污染大气。经过自主开发实验“钼精粉焙烧烟气制取硫酸”科技创新技术,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4万吨,年回收合成93%工业硫酸2.5万吨,变废为宝新增收入1200万元,结束了钼冶炼尾气污染环境的历史。

第三步,冶炼不用煤。在冶炼过程中,科研人员利用回转窑内钼精矿中硫的自燃来进行焙烧,一点燃煤也不再使用,彻底结束了用煤做燃料的历史,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冶炼公司经理张建敏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经过这三步曲,该集团钼冶炼真正达到了“冶炼不用煤,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环境改善好、产值翻几番”的良好效果。

据该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主抓科技项目的负责人张斌介绍,他们还准备走好第四步曲,即在不久的将来,把冶炼产品氧化钼冷却释放的热量用来加热冷水,供职工取暖、洗澡之用,如此全部达到能量循环使用、集团冶炼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

尝到科技创新甜头的张斌,希望其他行业都走科技创新、节能减排这条路,要变废为宝,不要把废物变成新的废物,造成二次污染形成包袱,从而还地球、还人类一个美好的环境。

冶金矿山工程设计篇5

关键词:黄金矿山;选厂建设;工艺选择;设备选择;选厂布置;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tD2文献标识码:a

一、项目概况

根据矿山资源状况,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矿石450t,年工作330d,年处理矿石量14.85×104t,服务年限15年,日产合质金au894.94g/d,基建期1年。本项目总投资14997.2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4461.22万元,流动资金536.04万元,建设投资及流动资金自筹解决。

二、工程设计方案

(一)选矿

(1)简述:选矿厂布置在现小选厂东南500m处次生林地,顺山坡自上而下布置。矿石用汽车运至选厂的原矿仓,原矿仓顶面标高508.6m,尾矿排出标高475m。原矿入选品位2.15g/t。

(2)原矿性质:该矿石中金属矿物含量较少。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其它少量黄铜矿、铜蓝、方铅矿、闪锌矿。金属氧化物主为褐铁矿,其它为少量钛铁矿、磁铁矿、赤铁矿。贵金属矿物主为银金矿,少量自然金。非金属矿物主为石英、长石,少量绢云母、绿泥石、锆石等。该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褐铁矿。

黄铁矿[FeS2]:为矿石中主要金属硫化物,占矿石矿物相含量1.65%,基本上在金城洞1号脉、五凤1号坑、五凤25号坑矿石光片中多见。该矿石中黄铁矿多呈半自形晶~它形晶粒状结构产出,黄铁矿粒度较粗,主分布于0.037-0.3mm区间,占86.4%。见有黄铁矿被褐铁矿交代,呈交代残留结构,有的已氧化殆尽呈黄铁矿假象。黄铁矿包裹黄铜矿、方铅矿或与其连晶,见有方铅矿呈细短脉充填黄铁矿微细裂隙间。

黄铜矿[FeCuS2]:矿石中金属硫化物,占矿石矿物相对含量0.02%,黄铜矿嵌布粒度比较细小,主分布于0.01-0.053mm区间,占57.3%。多呈它形晶粒状结构嵌布于脉石及黄铁矿中。

褐铁矿:该矿石中多见金属氧化物,占矿石矿物相对含量1.05%。主在五星山地质坑、五星山后坑矿石光片中多见,褐铁矿呈半自形晶粒状结构,脉状及土块状构造,在该矿石中多见黄铁矿被褐铁矿彻底交代而形成了黄铁矿假象。褐铁矿粒度多分布0.037-0.1mm区间,占62.0%,在氧化矿石光片中见到褐铁矿包裹银金矿颗粒,说明由黄铁矿氧化而成的褐铁矿同原生矿中黄铁矿与金矿物同样有着密切关系。

脉石矿物[石英:Sio2]:该矿石中脉石矿物主以石英、长石为主,少量方解石、白云石等,石英占矿石矿物相对含量41.97%。该矿石中石英主要呈脉状构造,粒度大小不均,与金矿物关系密切,常见有金矿物嵌布于脉石中、脉石粒间及脉石裂隙中。

矿石比重:原矿:2.84t/m3,重尾浸渣:2.83t/m。

(3)选矿设计工艺流程:根据选矿试验及国内类似矿山生产情况,本次设计选择工艺为:三段-闭路破碎+两段闭路磨矿+重选+氰化浸出吸附+解吸电解+金冶炼。工艺指标如下图:

(4)选厂主要设备选择: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次设计采用了一些成熟的自动化装置,基本上满足选厂生产机械化、连续化要求,并在必要工艺回路上设置了检测设施及自动化控制回路。选矿工艺主要设备表:

1.6

(5)选厂厂房布置和设备配置:选矿厂由原矿仓、粗碎车间、细碎车间、筛分间、粉矿仓、磨矿车间、氰化车间、解吸电解车间、药剂库、空压机室、选厂配电室等组成。

(二)冶炼

1、工艺流程:解吸电解获得的金泥采用王水溶金提纯工艺,设计新建冶炼提纯车间。王水溶金主体工艺流程:金泥―王水溶金―氯化还原―硝酸除杂―熔铸金锭。

2、工艺过程技术参数及技术指标

3、工艺流程简述

解后的金泥(含银)通过王水溶金提纯工艺进行处理,王水可使金泥中的金溶解,银则成为不溶渣。先将金(银)泥加入反应釜中,然后再加入王水进行浸出反应,同时以蒸气直接加热,不时地加入硝酸以保持激烈反应。溶解完成后将过量酸煮沸逐出,待溶液澄清,上清液用虹吸法析出并用还原剂处理以沉淀金,然后滤出,洗涤烘干,冶炼熔化铸锭。

(三)建筑设施

该金矿选矿厂建设工程包括选矿和尾矿两部分。尾矿工程由尾矿库、压滤及回水车间、输送泵房、看坝房组成。

选矿工程由生产设施、公共辅助设施、生活设施三部分组成:(1)生产设施由原矿仓、粗碎间、细碎间、筛分间、粉矿仓、浓密间、主厂房及皮带通廊组成。(2)公共辅助设施由变电所、水源泵站、循环泵站、选矿高位水池、锅炉房、化检验室、仓库、车库、机修间及地磅房等组成。(3)生活设施包括办公楼及综合楼,综合楼由宿舍、食堂及浴池组成。

冶金矿山工程设计篇6

但是,高等工业学校究竟有些什么专业?这些专业又是怎样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服务的呢?这是亟待阐明的问题。

一切工业建设,都得有足够的原料。在建立一个工业时,假如对原料的来源和质量没有把握,那将是不堪设想的事情。我国工业建设首先要发展重工业,因此,对于重工业所需要的资源,如铁矿、煤矿及各种有色金属矿的调查和探测,将是有计划发展工业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地下埋藏着无尽的宝贵资源,由于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这些资源长期埋没无闻。今天在祖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已经展开之后,我们便需要大量的地质工作者在全国各个角落里进行勘探和普查。我们的地质工作者已在康藏高原上发现了大量资源,为祖国建设康藏打下了初步的基础。他们在大冶铁山矿区发现了巨大磁铁矿新矿体,为我国华中新建大型钢铁工业准备了有利的资源条件。他们在大西北和西南各地的工作,指出了我国丰富地蕴藏着的石油资源,他们在全国各地一处处地发现了丰富优良的煤田钻矿和其他各地贵重的矿产,为祖国工业建设展开了一幅美丽的远景。但是,今天的地质工作者的队伍,还远远赶不上祖国建设的需要。为了培养这种地质工作者,我们在各个地质学院内设置了各种地质专业。例如矿物地质专业便是培养勘探煤矿及一般有用矿物的地质工作者,使他们能在普通地质学及矿物学的知识基础上,辩认岩石,化验矿物,并能从地质学上辨认矿区的特有结构,测探矿区的范围和蕴量,又如石油地质专业,便是培养勘探石油矿及天然煤气矿的地质工作者,要他们在普通地质学的知识基础上,有比较深入的地下地质构造的知识,因为石油集中地区,一定有保护岩层覆盖着,所以他们对外地下岩石的辨认能力应特别深入可靠。又因为石油是深藏地面以下,所以石油的勘探,除了利用特有的地质构造知识外,尚须有比较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今天在苏联,先进科学家们正利用着电力测定、磁力测定、电阻测定、地震测定和紫外线所生的萤光测定等各种物理方法在探测着地下蕴藏的石油情况。这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利用到其他矿藏的探测上来,例如大冶的新铁矿体,便曾利用物理探矿的方法作过初步测定。为了培养物理探矿的工作者,我国高等学校里也设置了物理探矿的专业。我们将从这许多地质专业里,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地质专家。他们将在祖国宽广的原野上,在蓊郁的山林里,为祖国工业化发掘着资源,不辞辛劳地工作者。他们将热爱着背包里的石头甚于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们从这些石头里看见了祖国的前途和幸福的将来。他们将长日地身处在辽阔的原野和深幽的山谷中,偶然也会欣赏一下美丽的景色,但是深深地为他们所热爱的却是脚下的祖国大地。他们会对于风霜雨雪,毒蛇猛兽,熟视无睹,因为他们全力注视着每一块和祖国的幸福将来有关的岩石。

发现了祖国地下宝藏,并不就等于我们已经有了工业原料,我们还要有大量的采矿工程师来把这些矿版从地下搬到地面上。因此,我国高等学校里便有各种采矿专业训练这种人才。例如在矿业学院里有采煤专业,在钢铁学院里有采铁矿专业。他们都要学习着地下矿产的开采,露天矿和矿沙区的开采。在资本主义的国家里,资本家只看重利润,关于怎样施行机械化来减少劳动人民开采的劳动和怎样保护国家资源来合理地经济地开采矿区是漠不关心的,所以一方面大量地浪费着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使采矿成为辛苦的专业。但是在劳动人民做了主人的我们祖国,在苏联专家的帮肋下,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这种落后现象,譬如在大同煤矿,就已开始使用自动化采煤机,我们未来的把矿工程师们,将懂出如何经济地利用祖国资源,将用不断的劳劲和创造,和苏联的先进采矿工程师一样,日益增加着采矿工程的机械化、自动化。

在矿石或矿沙开采出来以后,因为常常夹杂着岩石和杂质,所以在把这种矿

沙或矿石精炼或燃用以前,必先予以精选。培养精选矿石人员的专业叫做选矿专业。选矿工程师必需能根据矿物的情况,经济地设计和安装整套的选矿机械。选矿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它可以为祖国减少浪费,节约大量财富。例如煤矿若未经很好精选,便运到外地在工业上燃用,则不仅因含石过多,会影响燃煤的火力,并且把上万吨的石头块夹在煤块里在祖国繁忙的运输线上运来运去,必然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冶金矿山工程设计篇7

黄石铁山是长江中游的璀璨宝地,熠熠生辉。铁山地处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坳陷褶皱带的大冶坳陷褶皱内,按地质力学观点,属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铁山侵入体为燕山早期产物,其矿床类型属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铁铜矿床,被地质学界命名为“大冶式铁矿”。矿石以磁铁矿为主,次为赤铁矿。在上部氧化带中主要为假象赤铁矿、赤铁矿、含铜褐铁矿、孔雀石等;在下部原生带中主要为磁铁矿、黄铜矿和黄铁矿,次为赤铁矿、菱铁矿、白铁矿、斑铜矿等。铁矿的化学组分特点是富铁、高硫、低磷、伴生铜、钴等有益元素,是一个经济价值很高的铁铜矿床。据1877年(清光绪三年)英国矿师郭师敦用地质学、矿物学理论勘探铁山后,在勘探报告中说:“该山上下四周矿石分别化验,统计净铁质六十分至六十六分,通计净质有六十三分之多。铁矿净质以七十分为最佳,然其间每夹硫磺杂质,不能化净,该矿铁质分化极净,净质之内并无硫磺杂质。以之熔化,洵称上等佳铁,足与英、美各国所产上等铁矿相提并论。……矿石显露,足征遍山皆铁。”(盛宣怀档案选辑《湖北开采煤铁总局、荆门矿务总局》,页278。)

铁山矿石出露地表,可露天开采,采矿较易。东有磁湖通长江,西有梁子湖通樊口入江,产品运输便利。

公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赤壁大战中打败北方曹操的军队,奠定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公元220年(魏・黄初二年)孙权自公安迁鄂(鄂州),改鄂为武昌。222年(吴・黄武元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在武昌称帝)。吴国统治地域在江南,以长江中下游为依托。孙权认识到,在三国三足鼎立的形势下,只有增强国力,才能使吴国繁荣昌盛,与魏蜀抗衡。第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要用最精良的武器,即刀剑武装这支军队,造刀剑需要铜铁。第二,要大力开发江南地区,他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开发江南,要有大量先进的铁制农具。第三,吴国向以水军立国,水军除在长江流域抵御魏蜀入侵,还要航海扩大吴国的疆域。建立水军要造船,造船也要铜铁。因而开采矿床,冶炼铜铁,成为孙权东吴政权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公元226年(黄武五年)孙权在武昌(鄂州)看到武昌境内一向产铜,一定有铜铁矿床。于是选派熟悉矿冶的矿丁和冶户选择境内较易开的铜铁矿山,开采铜铁冶炼。据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载:吴国“手工业方面,冶铸业以武昌为最发达。”又据梁人陶弘景所著《古今刀剑录》载:“吴王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方头,皆是南铜越炭作之。”朱绍侯在所编《中国古代史》中说,孙权为建立强大的水军,打造了五千艘船只。派人乘船航海到了夷洲(今台湾)等地。

当时的黄石地区隶属武昌,孙权采武昌铜铁的采矿、冶炼、铸造地点,铁山是首选。因为武昌(鄂州)附近的大矿山只有铁山,且矿藏丰富,又是露天矿。古代没有地质学、矿物学作为勘矿、鉴别矿石的理论依据。识别矿石的方法:一是根据金属矿产共生关系。《管子・地数》说:“山上有赭石,其下有铁。”《山海经・中山经》说:“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中有美赭……其阳多金,其阴多铁。”郭璞的《山海经》注:“赭,赤土也。”是红色土状赤铁矿,这与铁山铁矿相似。铁山上部氧化带中以赤铁矿为主,孙权派的矿丁识别较为容易。二是根据金属矿山生长的植物来识别。南朝梁人所著《地镜图》一书载:“草茎黄秀,下有铜器。”就是在绿茵遍地的情况下,出现一团“草茎黄秀”,下面一定有铜器。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说:“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海州香薷”(即铜草)也可以识别矿石。凡生长铜草的山,一定有铜矿。铁山遍山生长着花形如牙刷,粉红色的铜草。孙权派的矿丁根据铁山生长的植物,就可断定铁山矿石中含铜。孙权采武昌铜矿,就是开采铁山。

武昌有座西山,西山也产铁矿。据现代开采取其矿石化验,矿石含铁量为33%~40%,铜含量小于0.08%,而二氧化硅则为18%~37%,个别则高达50%,以古代的冶炼技术,难以冶炼出合格的产品,且含铜量极低,无开采冶炼价值,含铁量也远低于铁山的60%~66%。而从鄂州到铁山一带无含铁量高而又含铜量高的矿山。鄂州的程潮铁矿为隐伏矿体,深埋地下几百米,古人无法得知地层深处有矿,即使得知地下面有矿,也没有进行深部开采的技术条件。孙权派人开矿决不会舍富矿而去开采贫矿,舍露天而去开凿隆洞采矿。从矿山的对比,也可证明孙权采武昌铜铁,是开采铁山无疑。

孙权由于开采铁山铜铁冶炼,制造刀剑、农具、打造航船,增强了国力。于是又两次铸大钱,进一步发展经济。

据《三国志》载:公元236年春(嘉禾五年),“铸大钱,一当五百。……二月,武昌言甘露降于礼宾殿。”公元238年(赤乌元年)“春,铸当千大钱,夏,吕岱讨庐陵贼,毕,还陆口(湖北嘉鱼县陆溪口),秋八月,武昌言麒麟见。”这些记载都与武昌有关。铸大钱当在武昌之铁山。

冶金矿山工程设计篇8

王运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我国知名的采矿工程专家。30多年来,他始终致力于冶金矿山开采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师从前辈专家,依托团队力量,特别在露天矿陡帮开采技术、高效运输工艺和设备、露天矿转地下开采、露天矿岩土工程灾变控制、地下开采及境界外资源开采、降低矿石损贫等技术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30多年来,他主持并承担了30余项国家与省部级重点课题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凭借多项创新技术与成果,在矿山高效开采、绿色开采、高效运输、灾害控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真正做到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新时代矿山开发:

高效+安全+绿色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战略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2年,毕业于江西冶金学院的王运敏被分配到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从事矿山开采理论、科研设计。在入行之初,他就明白,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矿业,是推动我国冶金矿产资源高效、绿色开发的必经之路。

30多年来,他将自己沉进采矿事业中,深入大山深处现场勘探,踏遍马钢南山铁矿、武钢大冶铁矿、太钢峨口和尖山铁矿、海南铁矿等全国40多个大中型矿山,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他潜心摸索,悉心研究,大胆创新,终在露天开采、露天转地下开采、地下开采、露天矿岩土工程灾变控制技术及矿产资源优化绿色利用多个领域取得了诸多开创性成果,并推动其在矿山应用,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大大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露天矿山开采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的露天矿一直采用单台阶开采技术,存在前期剥岩量大、采矿强度低、下降速度慢、生产成本高、边坡滑坡多等问题,严重制约矿山产能。

针对这一状况,王运敏创造性地提出了组合台阶式的陡帮开采工艺技术――将工作帮的台阶划分成组,每组由一个工作台阶和若干个非工作台阶组成,组内台阶自上而下逐个开采。通过对陡帮开采技术参数与矿床条件、装备水平、生产能力、开采程序和工艺技术之间关系的研究,揭示了陡帮开采的技术特点和各工艺间的协调关系,研究出了陡帮工作帮坡角与结构参数的关联规律,确定了陡帮开采工艺参数设计原则,首次提出了不同开采深度的工作帮坡角及其参数的确定方法。

他还针对陡帮开采特点,提出了以爆破、采装和运输为中心进行采矿工艺优化的技术思路和方法。通过科学的定量分析计算,确定最佳的开采顺序和开采参数,提出不同条件下的初始工作面准备方法、坑线移设形式、设备供电方法等;研发出同台阶上采用多台设备分区、分条采掘和连续跟进采掘工艺。在工业实践中,运用爆破优化理论,实施了减少前排孔药量、优化起爆方向、留碴爆破等重要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爆堆向外延伸,缩小了临时非工作平台宽度,这对提高工作帮坡角,实现陡帮开采具有决定性意义。

该成果使露天矿前期剥采比降低20%以上,采矿强度提高30%以上,为我国推行陡帮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使露天矿设计从经验转向理论指导,被载入《采矿技术手册》和高校教科书。

相关成果已在我国矿山设计建设、生产中普遍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曾于199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外,在优化陡帮开采技术的基础上,王运敏还对露天矿陡坡铁路运输系统进行了大胆革新。

通过科学实验与论证,研发了“柔性可调节式防爬桩装置”及相关的防爬技术措施,优化了陡坡铁路的上部结构及其参数,创新了装备及设施,实现了露天矿铁路坡度从传统的25‰到45‰~50‰的重大突破。该成果使运输效率提高20%以上,成本下降25%,为我国深凹露天矿提供了一整套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陡坡铁路运输技术,解决了深凹露天矿发展的“瓶颈”问题。

针对深凹露天矿边坡增高加陡、滑坡事故频发、胶带运输系统故障多等关键技术难题,他提出了“优化系统配置、集散控制、优化采矿工艺和边坡设计”的新思路,研发了“自校正”和“微变预警”等成套技术,建立了胶带运输故障自动监控系统,解决了系统环节间的有机衔接、胶带跑偏和撕裂等问题,建成了一流的汽车―胶带运输系统,使运输成本降低50%。

这些革新均在不改变运输方式的条件下完成,成果的推广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攀钢和本钢就创直接经济效益7.23亿元。“大型露天矿陡坡铁路运输系统研究”于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上之外,王运敏还带领团队积极开展了露天矿境界外遗留资源开发技术研究,盘活了几十亿的矿产资源,为实现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

露天转地下开采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发这部分资源难度很大。上部露天采场已形成数百米的高陡边坡和数平方公里的汇水面积,边坡及周围岩体都已破裂,开采下部倾斜和急倾斜矿体,露天采场全部落在地下采矿塌陷范围内,露天与地下同时开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如何实现露天开采平稳转入地下开采,有许多技术难题没有解决。

为此,王运持研究了“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关键技术”项目,开展了露天和地下两种工艺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研究,包括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安全、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等多个层面。

他首次将大型倾斜金属矿床的开采生命周期集约规划,创造性地提出了露天地下三阶段开采的设计理论。

他发明了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合理时机的确定方法,创建了露天转地下开采界线两步算法理论,并开发了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理论最佳经济深度相关可视化计算软件。

他成功研发了大型露天矿边坡体矿产资源地下开采技术,提出了低扰动爆破和控制边坡灾变的思路,采用虚拟现实辩识技术对边坡内空区灾变部位进行评判,采用预留(或不留)顶柱的分段空场法(或充填法)和毫秒微差单孔起爆降震技术,解决了遗留矿体开采安全技术难题,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山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认为是近年铁矿开采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

如今,相关成果已经在石人沟铁矿、南芬铁矿、马钢姑山铁矿、海南石碌铁矿等地示范、推广应用,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成果中的部分关键技术,如防灾变监测预报系统、采空区处理技术等,完全可以应用于峒室、隧道、城市地铁、水利等工程中,其推广应用价值更不可估量。

安全矿山及绿色矿山设计

在矿山,安全是永恒的追求,无论何时,安全都不能被忽略。王运敏十分清楚这一点。

“露天矿岩土工程灾变控制技术”研究中,王运敏带领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露天矿边坡设计优化方法,实现了露天矿边坡风险、资源利用、经济收益、土地利用和灾变控制投入等多目标优化决策,促进了露天矿的边坡安全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研究中,他们首次建立了边坡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为边坡风险分析和边坡设计多目标优化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首次提出了“临界滑动场”分析方法,将传统的滑动面扩展到滑动场,从而获得临界状态下边坡各点的最危险滑动趋势,更清晰地反映了边坡的稳定性状态;在国内率先系统开展了排土场稳定性机理、泥石流形成机理及排土场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从散体岩石块度分布规律、应力―应变特征、非线性渗流、滑坡模式及变形机理等方面,开发出了一套排土场稳定性分析方法与泥石流防治技术。

此外,在地下开采技术研究领域中,王运敏还带领团队突破了多项安全技术。

他们揭示了崩落采矿法覆盖层结构特性和移动规律,发明了覆盖岩层安全厚度定量化计算方法;发明了井下二步骤回采的采场底部结构及其生产工艺,实现了复杂开采环境下矿产资源的安全、经济和高效回采;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地下大水矿山设置应急水仓的防突水思路,发明了地下大水矿山应急水仓的建设方法。

安全、高效、绿色,没有了绿色,谈不上绿水青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多年来,他们积极推进矿山绿色开发,并将集成创新的多项采矿工艺技术应用到矿山设计中,建成了国内第一座基本无废料的大型绿色铁矿山,资源回收率达90%以上,为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先进实用的成套技术。

他们开发了多矿体露天地下时空同步高效绿色开采技术,将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尾废处置、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基于一体,实现了矿山固体废料的协调高效利用和源头减量。

他们开发了深部矿床上行式分层废石尾砂充填采矿技术,减少了支护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采矿效率,实现深部矿床大规模无废开采。

不难看出,多年的研究过程中,王运敏一直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七五”以来,所取得各项研究成果在工程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直接、间接经济效益70多亿元,社会效益显著,对行业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同样不可小视。

新时期科技尖兵:

新技术+软实力+硬设备

从技术员到科研处长,再到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从一线技术员工,到高层管理人员,王运敏可以说是最了解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的人之一。他了解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要运转、要发展、要立于不败之地,该如何自立、自强。

如果将领军者的职责比作驾驶一艘大船,那么,核心技术突破、创新团队构建与优质平台建设都是保障大船平稳、快速驶向彼岸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一直以来,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平台构建,无一不是王运敏放在心尖上的事。

软实力―锻造尖兵团队

2001年,王运敏正式就任马鞍山矿院院长,恰逢矿院从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转制意味着改革,不破不立。据了解,在新班子召开的第一次全院干部大会上,王运敏就明确提出了改革设想,要建立适应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活科技人员创新活力。

创新,是实现发展的核心,而人,则是创新的源泉。

王运敏提出,要将技术创新领军人物培养和团队建设相结合,在技术高地上构筑学术高峰、在团队集群中产生领军英才;同时,他积极倡导以工程问题为背景开展技术研究和探究工程现象背后的技术原理相结合,努力培养具有科学家素质的工程师和具有工程师修养的研究员。

多年的研究过程中,他成功打造了一支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团队―“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创新团队。5年间,团队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6名,参与项目研发人员有8人晋升为教授级高工,15人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人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作为安徽省首批设立的“115”产业创新团队,几年来,他们承担并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0项,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5项、863计划课题1项、科技部院所基金项目3项,完成企业委托的“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领域的课题150余项。

其中,包括在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关键技术研究,富水采矿防治水技术研究与应用,特大采空区全尾砂充填治理工程的研究和实践,极贫、表外铁矿石综合利用研究,复杂难选褐铁矿选矿技术研究等在内的多个创新项目成果,已在多个矿山成功应用,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年来,马鞍山矿院以高占比的研发经费、人才培养投入自立于行业,不断加强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和自主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也保障了自身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

矿院也先后被批准为安徽省创新型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已经成为安徽省创新型企业杰出代表。

硬设备―打造优质平台

2015年3月13日,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这是我国首个金属矿山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的“金属矿山深部开采矿井热交换模拟测试平台”,是国内最先进的测试平台之一,旨在为行业的安全开采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

如此高规格平台的建成,在马鞍山矿院并非首例。事实上,马鞍山矿院的历任领导一直都十分重视研究平台建设,特别是王运敏。在他就任院长以来,一直把创新基地和研究平台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通过多年的努力,除上述部级重点实验室之外,依托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组建的优质平台还有―2个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非煤固体矿山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冶金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安徽省部级平台最多的科研院所。

立足这些平台,王运敏带领团队得以凝聚了更丰富、优质的人力、智力、物力资源,得以形成了更具创新力、更具产业发展眼光、更具核心技术优势的大团队,从而为我国矿产资源高效绿色开发、综合利用以及矿山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治理、矿山技术改造、技术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别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10月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建的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王运敏介绍,该中心已于2012年10月通过项目验收。自筹建之初,就瞄准了提高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高效开发利用有限资源、保障我国冶金行业安全运行的目标,采取强强联合、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

依托这一创新平台,王运持开展了冶金矿山高效开发利用、固废利用、安全开采等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了十多项原创性科研成果,解决了行业内的多项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矿产资源利用率,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今,该中心已经成为我国冶金矿山行业技术创新的成果源、辐射源,以及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技术培训、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而由王运敏作为主要发起人,并联合鞍山矿业公司、首钢矿业公司、武钢矿业公司、马钢矿业公司等15家国内冶金矿业龙头企业,及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3家高等院校组建的“冶金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已于2010年6月获得科技部批准正式运行。几年运作,联盟已经成为我国冶金矿山协调创新、制定行业标准、培养优秀科技团队、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的重要平台,在行业内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冶金矿山工程设计篇9

一、黄石市矿冶文化资源的优势与特点

作为黄石文化的历史积淀,黄石市矿冶文化资源是黄石人民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直接表现,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黄石市矿冶文化资源的优势

(1)丰富的矿冶生产遗址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一定要体现其真实性,矿冶生产的遗址和现场就是矿冶文化的载体和基础,没有它们,矿冶文化的内涵就是不完整的,对旅游而言也是不真实的。值得自豪的是黄石市矿冶生产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殷商小乙时期,黄石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掘井取矿,点燃了最早的炉冶之火。驰名中外的铜绿山的古矿冶遗址,位于黄石大冶市城区西南约3公里处,是我国建国以来重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列入世界遗产申报名录。自1973年发掘以来,该遗址共清理出不同时代的不同结构竖炉10座,战国时期炼钢竖炉2座和宋代铜地炉17座。另外,随同出土的还有铜斧、铜铲、铜锛、木瓢、竹篮等生产和生活用具,专家鉴定该遗址采冶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采矿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深井开采,最深近60余米,并且成功地解决了井下通风、排水、提升、照明和井巷支护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在冶炼方面,掌握了鼓风竖炉的建筑、矿料的整粒、造渣配矿、炉温的控制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1984年建成大型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古矿遗址中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生产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的古铜矿遗址。除铜绿山之外,黄石地区的古矿冶遗址还有花炉山、铜山口、狮子山铜矿、叶花香铜铁矿遗址等。这些都反映了黄石作为“古代铜都”的悠久矿冶历史和深厚的矿冶文化根基。

黄石矿冶生产历史的另一见证就是4a级景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该公园占地23.2平方公里,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生平视察的唯一一座铁矿山。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历经了从“孙策筑炉”、“岳飞铸剑”到张之洞推行洋务办厂、盛宣怀成立汉冶萍公司,直到现代的大冶铁矿开采,已形成世界第一高陡边坡、亚洲第一硬岩复垦基地。其中矿山核心遗址是世界第一高陡边坡,最大落差达负444米,地表面积118万平方米,底部面积8150平方米,一层层赤褐色像古树年轮的墙面现场,鬼斧神工,蔚为壮观。

(2)深厚的矿冶历史文化底蕴。黄石的煤矿、石灰石矿开采始于明朝,延续至今。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用黄石产的石灰和砖筑“应天府城”(即今南京城)。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2年)罗祖达、罗谷成在上窑合伙开办石灰窑,年产石灰达1000吨。炭山湾煤矿是黄石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黄石近代开采的主要煤矿有1911年兴办的富源煤矿、1916年兴办的富华煤矿和1936年成立的源华煤矿等。黄石的石灰石矿约有5亿吨的储量,不仅储量占湖北省总储量的近40%,而且品质好,黄荆山水泥用灰岩含钙量在90%以上,达到国家一级品标准。黄石现今以石灰石矿为主要原料建设的百万吨以上的水泥厂有华新、尖峰、华祥水泥厂等。

在黄石矿冶生产的各个历史时期,在长江边、大冶湖、阳新富水、三溪河、保安湖各主要交通线上逐渐产生了许多因矿冶业而兴盛的军事、商贸、货运聚散的古战场、古堡垒、市镇和港口。一是军事古塞西塞山。其位于黄石市区东部长江南岸,地势险要,危峰突兀,壁立江心,状若关塞,自古为军事要塞。孙策攻黄祖,周瑜破曹操,刘裕攻桓元,曹王皋复淮西,陈玉成大战清军等战事皆发生于此。二是黄石港。《湖北通志》记载:此处因石色黄,又突出江面故名黄石矶。黄石港兴起于汉代,至宋代建有磁湖镇、市,南宋设有磁湖寨,明末清初黄石城日渐繁荣,设黄石港市。现今黄石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三是石灰窑堡。《大冶县志》载:明嘉靖年间,大冶县设道士??,磁湖等七个市镇,清康熙年间增设石灰窑市。清同治七年(1868年)“石灰窑市改为石灰窑堡”,民国十年大冶设有十个区,第二区有申明堡、五庙堡、道士堡、石灰窑堡、黄石堡。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恢复石灰窑镇。四是大冶。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杨吴在武昌郡永兴县建置青山场院,大规模采矿冶炼;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南唐升青山场院,并析武昌(今鄂州)三乡与之合并建县,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大冶县。五是铁山。其以盛产铁矿而得名,又以发达的采掘工业而闻名于海内外。《大冶县志》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铁山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生活繁衍;唐僖宗乾符五年,黄巢率部攻下鄂州后,在铁山安营扎寨冶炼兵器;宋高宗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曾在铁山置炉冶铸,制成“大冶之剑”,后用大冶之剑武装士卒,多次战胜金兵;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1年),南宋朝廷在铁山设置铁山寨。近代铁山名气更响,太平天国革命军在此置炉炼制刀剑;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和技术,兴建汉阳铁厂,开办大冶铁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盛宣怀合并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成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股份有限公司,掀开了我国近代工业的序幕。这些古军事要塞、古港口、古堡、古市镇、古地名记载并见证了黄石那一段兴盛的矿冶生产历史,也是构成这座矿冶古都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保存完好的工矿业主的古宅古寨。随着黄石矿冶生产开发和工商经济的崛起,逐渐出现了因工矿冶炼而致富的富商阶层。在早期有殷、曹、石、陈老四大家族,后来又产生了林、李、方、张新四大家族。这些工矿业主富豪们耗巨资修建自己的住宅大院、家族祠堂。到目前保存较好的有大冶境内的南山、青山住宅别墅;以李氏宗祠、李蘅石故居为代表的阳新境内的玉堍村大型明清古村落。此外,矿冶业主富豪们为了躲避战乱,保护自己的家产,还联合集资修建城堡山寨。比如坐落在丛林之中的徐家垅村寨、宫台山寨等,这些寨堡是黄石地区矿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工矿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本能的保护措施。

(4)形式各异的矿业文化古建筑。黄石古代的矿冶经济是一段盛世经济。记录这一段辉煌历史的除史书方志之外就是矿冶古建筑。在黄石,随着矿冶业经济的发展,矿山、冶炼中心出现了各阶层的人群自然地结成各自的行帮组织,并先后修建自己的活动场所。如精神信仰场所东方山道观与佛寺、大冶孔庙、采矿工人修建的炎帝宫等;商人与中下层百姓交际场所:各地商会会馆、冶炼工人修建的火神庙、屠夫行会修建的兜??宫等;工矿冶炼厂房与场所:大冶铁矿地下井巷与露天开采场所、大冶钢厂高大的冶炼车间与烟囱、华新水泥开采与烧制场所等。这些会馆、宫、庙、开采与冶炼场所等古建筑,既是黄石矿冶经济发展的见证,也是黄石矿冶文化的精品,更是这座矿冶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黄石市矿冶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景点。

(5)独具矿冶特色的地方饮食文化与风情习俗。一个地区饮食习俗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黄石地区矿冶生产历史悠久,集散了越来越多的人口,有两广、闽越、江西、云南、四川、河南甚至北方的商人、劳工,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饮食方式和习惯口味汇聚在一起。由此形成了黄石矿冶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由于矿冶经济的兴盛,四面八方的“淘金者”吸收全国各地菜品精华,并主动加以改造,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黄石饮食文化的内容和风味,从而形成了黄石特殊的矿冶饮食文化。黄石最具地方特色的食品就是大冶的鸭、阳新的?、工矿市区的牛,突出辣、爆、炖、卤、烤,与以武汉风味为代表的鄂菜相得益彰,并辐射到鄂东南一带。

同时,黄石的矿冶生产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进程中积淀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情习俗。这些风情习俗被打上了深深的“铜铁”烙印,对黄石产生了厚重的文化投影,铸就了黄石人钢铁般的性格特征。如“黄石人天不怕地不怕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性格。大革命时贺龙整军、大冶兵暴、彭德怀在刘仁八成立红三军团、阳新龙港革命根据地、黄石矿山工人大罢工等有力证明了黄石人民冒险、吃苦、一往无前的精神。另外,黄石有许多独具矿冶文化特质的节日庆典,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迸发、去展现,如舞龙狮、赛龙舟、东方山庙会、炎帝会、土地会、采茶戏等。黄石人民这种独具矿冶特性的地方文化与这座城市矿冶经济的社会氛围协调一致,是其务实、创新精神在社会生活和民间会节上的真实体现与反映。

总之,黄石市矿冶文化底蕴深厚,无论是城市建筑、名胜古迹,还是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无不具有浓郁的矿冶文化特色,内容可谓丰富多彩。

2、黄石市矿冶文化资源的特点

黄石的人文旅游资源是伴随着矿冶生产的诞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黄石矿冶文化资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黄石的矿冶景观奇特、年代久远、价值极高。以黄石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为例,它在人类文明史、科技发展史、青铜冶炼史上占据着突出地位,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再生和复制的。

(2)黄石矿冶文化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内容十分丰富,品味极高。黄石有铜矿、铁矿、煤矿等多种矿藏资源,都经过深度开采,历代遗留下来的遗存遍地皆是。黄石冶炼场地、厂房、实物、工具、各种历史文物遗存保留较完整。如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钢厂、华新水泥厂、有色金属公司等。

(3)黄石的矿冶文化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其伴生的旅游资源也极富特色。一是矿冶与军事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如西塞山古军事战场风景区、阳新龙港古商贸红色旅游区、刘仁八农业生态红色旅游区等。二是矿冶与自然山水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如仙岛湖水资源生态旅游区、大泉沟原生态旅游区、黄荆山风景区等。三是矿冶与文化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如东方山佛道文化风景区、磁湖文化风景区、青龙山休闲文化风景区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黄石的矿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众多的与矿冶文化相关的旅游项目尚未开发出来。但是,笔者相信随着对外宣传的加强和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黄石矿冶文化旅游资源的巨大潜力将会充分发挥出来。

(4)黄石独特的矿冶民俗风情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从民俗风情上看,黄石因矿冶设市,来黄石淘金者大多背井离乡、孤注一掷,因而民风彪悍、精于算计。性格上大多豪爽讲义气,生活上大多节俭,不怕吃苦,喜欢群体热闹活动。许多习俗和节庆如炎帝会、土地会、龙舟会、舞狮会、庙会在我国其他地方都是罕见的。从自然风光上看,黄石自古交通便利、自然风光优美,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来此观光吟诗赋词,留下足迹。如唐代的李白、刘禹锡、张志和、皮日休、韦应物、韦庄等,宋代的陆游、张文潜、黄庭坚、苏轼、苏辙,当代的毛泽东等。

(5)黄石特有的矿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作品。矿石是冰冷而无情的,矿井是深幽而黑暗的,采矿和冶炼是艰辛和成就相伴的过程。三千年绵绵不灭的炉火铸就了黄石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创新争先”的精神,这种精神力量,使黄石人民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作品。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至2009年3月,黄石已入选部级“非遗”名录4个,省级“非遗”名录5个,市级“非遗”名录12个,已编撰出版了《黄石歌谣》、《黄石传说》、《大冶传说》、《黄石俗语》、《黄石机智人物故事》、《黄石民间传说故事》、《黄石民间谚语集成》、《情系红土地》等民间文化史料及研究著作数百万字。其中,西塞神舟会已申报成为世界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文学作品。勤劳智慧的黄石人民在三千多年的矿冶历史长河中,通过故事、诗歌、民歌、传说等形式创造着反映人们生产、生活的矿冶历史文学作品。如孙权把当时的鄂县改名为“武昌”,寓意东吴要“以武而昌”,黄石当时就属武昌管辖。公元226年孙权在铜绿山和铁山采炼铜铁制造刀剑,由此民间创作了《孙权铸造武昌剑》的故事,流传至今。类似的还有《岳飞大冶铸剑》、《彭德怀智惩窑老板》等历史故事。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黄石看到“大兴炉冶”的场景,激情满怀,写出“铜铁曾青,未择地而出。大冶鼓铸,如天九神,既烹且烁,数盈万亿……”的豪放诗句,充分反映了当时黄石地区炉火熊熊、大冶鼓铸的盛况。清代的诗人范轼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大冶铁山歌》“铁山三千六百九,崭岩藏金自故有……矿师远致碧眼胡,火轮近试黄石港。”黄石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探矿采矿的经验并创作了许多民谣,如找铜矿的有“通草山上挤,矿藏在兜里”,“山上盛开铜草花,山下铜矿叫呱呱”。找铁矿的有“瘦田黄水流不歇,不出黄土就出铁”,“山里蛤蟆都不叫,红脸铁汉山里笑”。找煤矿和采煤的有“山石成片,烟口成线,没有煤才有鬼”,“一山乌石板,里面藏煤炭”,“入地不吸烟,吸烟喊皇天”。这些民谣不但反映了人们认识自然找矿采矿的规律,而且反映了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精神风貌。

面对如此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它们搞好黄石的旅游业,把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以带动和发展黄石的旅游经济,已成为黄石旅游业发展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黄石矿冶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黄石市的矿冶文化旅游资源如此丰富,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与全省乃至全国相比还是显得相对落后,存在着世界级的文化资源与初级的旅游市场发展之间的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外旅游交通条件较为落后

快捷、舒适、方便、安全的交通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黄石市交通条件仍处在发展阶段,联系省外的全国交通网络和联系区外的国际交通网络都较为落后。进出黄石的客流大多数是经武汉中转,据不完全统计,黄石目前客流的80%左右来源于武汉,这一现状造成黄石旅游业的发展有较大的依赖性。

2、旅游开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黄石矿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不高,力度不够,甚至有些资源还“养在深闺无人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短缺,投入严重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观念,由政府办旅游转向社会办旅游,由政府投资转向多元化投资,只有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来开发矿冶文化资源,才能带动黄石旅游的快速发展。

3、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黄石市有如此丰富的矿冶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说是全国之最,世界之最,但是它们当中除铜绿山古矿遗址、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等少数有较大名气以外,其余几乎没有人知道。对于许多外地游客而言,他们更多知道黄石制衣(如美尔雅)和酿酒业(如大冶劲酒),而并不知道黄石有“天坑”、商周时期的“古矿井”、三国时期的“古战场”等。尽管黄石旅游界也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旅游促销活动,但由于促销方式落后、规模小、投资少,导致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加强黄石市旅游的资源尤其是矿冶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工作是搞好黄石旅游的前提,也是旅游市场规律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黄石矿冶文化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深入挖掘矿冶文化资源内涵,确定黄石城市主题形象

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黄石市的矿冶文化本身就是一定的社会文化资源,黄石文化之魂就是矿冶文化。但是它要转化为颇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还必须经过人们的重新认识和发掘整理,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它的旅游价值。比如:若没有宋玉那篇动人心弦的《神女赋》,没有人们关于神女峰各种优美的传说,那它只不过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黄石的许多矿石非常精美,如孔雀石、水晶石、菊花石、湖北石、七彩石、鱼眼石、黄石玉、熔岩石等,黄石就有句古话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黄石的石头歌声嘹亮”,小雷山就是石头文化构筑起来的风景区。黄石这些精美的矿石亟待我们史学工作者和旅游工作者去挖掘整理和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讲,发掘整理矿冶文化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揭示黄石历史文化内涵的过程,只有将矿冶历史文化真正融入旅游文化之中,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参与性,才能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2、开发设计具有矿冶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途经,更是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手段。黄石的旅游购物档次低、品味不高、特色不突出的状况普遍,许多旅游纪念品甚至是购自一些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小首饰、小挂件、小食品等,地方特色产品不多。实际上,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才是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工作坐标,因为旅游商品中蕴涵的文化属性能充分满足游客的精神消费需求。黄石得天独厚的矿冶文化资源,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为了提高黄石旅游纪念品的档次,创出名牌,就应该研制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既精致美观又经济实用的旅游纪念品。比如:矿石标本系列、美石盆景系列、冶炼铸造青铜系列、金银铜纪念币与小生活日用品系列等,另外还有黄石地方土特产系列、自制矿冶模型系列。这样既能调动游客的参与性又可加深他们对黄石矿冶文化的印象,同时,他们把这些纪念品带回去也是对黄石矿冶文化的一种宣传和弘扬。

3、不断完善交通条件,加强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为增加游客的可进入性,首先应该大力改善黄石的交通网络条件,增强区际交通竞争能力,与武汉、鄂州、九江、黄冈、咸宁等地区形成旅游环线。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充分利用京汉铁路、汉广高铁、武汉天河机场,加强与上海、西安、两广、云南、湖南、贵州等省市的联系;充分利用长江航道、汉申高速,加强与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联系。今天的黄石只是一个较大的客源输出市,明天的黄石理应成为一个对省内外,乃至国内外产生强大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4、积极做好黄石矿冶文化资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黄石的矿冶文化资源可以说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完全有条件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其在软件上还有很大差距,比如接待能力、接待水平、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所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实十分必要的。当我们通过深挖潜力、努力开发使软硬件条件均达到一定水平时,申报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5、加强黄石旅游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旅游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尤其是对黄石市来讲,矿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特别需要一大批旅游专门人才,包括旅游管理人才、旅游促销人才、旅游服务人才和导游人才。这支旅游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着黄石旅游的发展水平,还关系着黄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与否。俗话说“风景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导游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导游是旅游审美信息的传递者,也是旅游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他们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旅游地的形象好坏;他们对黄石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矿冶文化资源的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游客对黄石的了解和对黄石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进而会影响到黄石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培养一支合格的高水平导游队伍对于黄石旅游业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特别强调的是,针对黄石矿冶文化旅游的主题特色,黄石的导游应该是学者型的导游,他们必须非常熟悉了解黄石源远流长的矿冶文化历史以及传统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地方名胜古迹等内容,通过他们的讲解才能让游客对矿冶文明故都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回忆和印象,进而提高游客口碑宣传的广告效应。

6、加强矿冶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冶金矿山工程设计篇10

优势矿产经济发展现状

煤矿整顿关闭、整合与兼并重组成绩斐然,煤炭工业稳定健康发展。2005年以来,衡阳先后关闭合法煤矿90处,全市煤矿数量由200处减少到2010年底的110处,减少48.4%,全面淘汰产能3万吨/年及以下的矿井,矿井数量和事故源大幅减少,乱采滥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十一五”期间,各类煤矿投入资金近十亿元进行技改扩能,煤矿生产条件和安全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有色金属采掘业地位突出。衡阳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之乡,资源主要分布在常宁水口山和祁东清水塘、留书塘一带,如水口山铅锌矿是驰名中外的铅锌产地,享有“世界铅都”、“中国铅锌工业的摇篮”之美誉,该矿的采矿工艺先进,铅锌铜选矿回收率分别是95%、88.5%、88.5%,伴生银的回收率达70%,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铁矿资源丰富,前景看好。铁矿资源探明资源储量4.35亿吨,水文地质条件便于开采,但矿石品位较低,多数集中在27%-31%之间。衡阳铁矿资源主要集中于祁东铁矿区,该矿床是湖南省探明的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当前,受原矿品位及选矿工艺限制,以及当前全国钢铁行业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全市铁矿开采企业均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况,但随着选矿工艺的提高和经济复苏,发展前景明朗。

岩盐资源丰富,产业结构初步完善。衡阳是江南最大的岩盐、芒硝矿产地,探明岩盐保有资源储量3336908千吨,潜在经济价值12513405万元;钙芒硝探明资源储量56630.7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全省第一;硬石膏矿石量6352万吨。全市岩盐远景储量达140亿吨,钙芒硝远景储量达100亿吨。我市“十一五”期间构建松木工业园-金甲岭-大浦化工走廊,正在把我市建成技术含量高、集聚效应高的国家重点盐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并进一步深化产业链,有效实现了区域特色循环经济圈。

长石、高岭土资源丰富,具有市场竞争优势。钠长石矿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且种类齐全,既有接近长石理论组成的高纯长石矿,也有铁、钛含量较低,是全中国最优质的陶瓷原料。可以生产最优质、最高档的建筑用陶瓷。

区位优势明显,助推矿业经济高速发展。衡阳地处泛珠三角区域中心,素称“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是全国45个公铁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境内湘江、蒸水、耒水、舂陵江四季通航,现有或正在兴建的1个衡阳南岳机场,1条湘江千吨级黄金水道,京港澳、衡枣、衡大、衡炎、衡邵、衡桂、潭衡西、衡岳8条高速和京广、湘桂、衡茶吉等9条铁路构筑了水陆空俱全、立体式覆盖、四通八达的“1189”交通网络。钠长石、高岭土矿山生产企业及陶瓷、建材生产企业均位于沿线高速旁或经济开发区内,其生产的原矿、精矿及陶瓷建材产品不超过30分钟,即可进入1189网络。便利交通条件也为区域矿业经济发展添加了强劲推动力。

高效利用是主要方向

衡阳市现处于资源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要加快衡阳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举足轻重。高效利用矿产资源成为今后矿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力争找矿突破。一是在矿种上,优先安排铜、铅、锌、金、银、钾盐、煤等矿产的地勘投入;继续坚持钨、重晶石、萤石等优势矿产的资源评价;组织开展地热、矿泉水及其他优质新型非金属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二是在区域上,加强在成矿条件优越的重要成矿带和找矿潜力大、地质工作程度低的地区开展勘查工作,同时加强市区及周边地区的基础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三是在老矿山、资源危机矿山深部及周边加强勘查评价工作,力争突破以寻找矿山接替资源,使老矿区焕发新机。

优化矿山企业结构,提高综合回收效率。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所占用的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除零星分散的矿产资源外,一个矿床(段)原则上只审批一个采矿主体,对已取得采矿权但其开采规模与所占用资源储量不协调的企业,要限期整改,逐步达到规定标准。此外,矿山企业必须按照批准的矿山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矿产资源,开采回收率、选矿回收率必须达到设计要求。鼓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资源回收率;支持对低品位及难选冶的金、铅、锌等矿产的采选冶技术工艺研究,引进和推广技术设备,提高综合回收率;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矿山“三率”考核体系,重点加强对集体和个体矿山“三率”考核。

调整矿业布局,促进资源整合。要在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对主要矿产区的规划,合理设置矿业权数量,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当。根据矿业开局,衡阳在“十一五”期间,已设置了四个矿业开发重点区,通过设区规划后,突出了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了规模效应。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强化资源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拓宽资源供应渠道上。对煤矿、钠长石矿等经营状况不佳的中小矿山企业进行企业兼并重组,建立安全、优质的生产环境,做大做强做好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深精加工产业链发展。鼓励具有资源优势的矿山企业扩大再生产,积极创造条件,扶持开采岩盐、芒硝、钠长石的矿山企业进行改扩建,加大开采强度,提高矿山企业采选综合回收率和生产能力。延长重点矿山开采期限,加强资源枯竭矿山的深边部找矿,增加资源储量,提高矿山产能,延长矿山寿命。加快祁东铁矿的开发利用。祁东铁矿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受品位低、选冶难、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窄等问题影响,企业发展前景不明朗。要鼓励支持矿业权人组织技术攻关,加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研究,对信用好的民企提供信用担保,争取祁东铁矿采、选、冶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促进其开发利用,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提高选冶技术,加强矿产品精深加工。一是新建煤炭洗选企业,积极开发与推广洁净煤技术,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发展水煤炭液化、气化、煤化工产品等深加工产品,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率。二是不断提高有色矿山选冶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提高选冶回收率及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增强企业竞争力。如水口山铅锌矿,可进行技术攻关,开发新的合金产品,加快无汞锌粉、超细活性锌粉、精密硬质合金制品、钨系列深加工产品等的产业化进程。三是加强本区域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组建技术研发共享平台,深化银行和企业合作切实解决融资问题,想方设法引进铁矿精深加工企业。四是加强钠长石、高岭土等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开发超细、纳米级非金属产品,高纯度非金属产品,表面改性非金属产品,新材料非金属产品,促进非金属矿产深加工的产业化。

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面对矿山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衡阳已建立了矿山生态环境准入制度,实施情况良好,有效地防止了新建矿山对周边的环境的污染;并依据区域条件,设置了衡山县白果石膏矿等8个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区,成效显著。今后应加强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矿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生态环境综合防治,规范采选行为;三是加大对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的治理力度,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及体制。

建立产业联盟,扶持企业发展,打造矿业基地。衡阳“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了衡阳矿业经济将面临战略机遇期、跨越发展期。目标是努力把衡阳建成全国盐化工及精细化工基地、精品钢管基地、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和全省煤炭生产储备基地、现代建材基地。具体有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构建产业联盟。鼓励大中型矿山企业采取收购、兼并、参股入股等方式整合资源,特别是鼓励“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联合兼并,形成一批集采、选、冶、深加工、矿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矿业经营集团,从根本上改善以卖原矿为主的粗放式经营格局。建议通过政府引导形成产业联盟、树立龙头企业、规范企业市场行为、防止恶性竞争、减少内耗,最终在优势矿业领域内形成较大合力和影响力。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对矿山企业技术创新要加强引导和帮助,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政策奖励,简化矿山开发各项行政审批流程,对创新信用型企业融资给予政策扶持或补贴。三是树立矿业品牌。要依托我市的优势矿产资源树立有衡阳特色的矿业品牌,如建材行业的衡利丰、利德有两大品牌企业,盐化工行业的湘衡、建滔两家企业为龙头,有色金属采选冶炼行业的水口山集团、创大冶金、兆基等骨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