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道德的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5:49

关于职业道德的培训篇1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培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2.017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会计职业道德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财会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仅可以提升财会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还对现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经济活动也逐渐增加,而我国经济市场存在的弊端液逐渐显现出现。进入21世纪以来,会计人员存在道德失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保证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就要加大对会计职业的道德培养力度。为了加大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力度,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去做,第一是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有利于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第二是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有效措施。因此,这些良好的道德素质的培养就变得极其重要。

1.1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有利于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诚信是每个人需要恪守的道德规范,企业如果没有诚信,就没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如果商场没有诚信,不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如果会计人员不讲诚信就会导致财务出现问题。因此,诚信是会计人员最根本的职业道德,只有将诚信融入到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中去,才能真正实现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目的。在进行会计道德培养时,会计人员要以身作则,诚实守信,这对我国经济的今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给我国的职业道德体系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有效措施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朝着法制社会的方向发展下去,而相关的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建立,这就对会计人员的一些行为方式带来限制。但是随着会计专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这些相关的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无法真正发挥自身作用,因此,应该加大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力度,进而建立一个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并在潜意识中提升每个从事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而达到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目的。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要想提升会计职业道德素养,加强会计自身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十分必要。为了给社会提供大量会计人才,各高校已经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列入教学课程,希望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培养,可以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工作提供帮助,然而结合现在的情况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一些高校由于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并没有把会计职业道德作为教学的重要课程,只是将会计职业道德列入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当中。由于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更着重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应试教育,教学内容也大致遵循授课教材来讲,而这些内容大多讲述的是专业机构拟定的道德标准,很少涉及财会专业学生未来发展和工作会遇到的各种道德问题,导致学生只会牢记书本上的知识,却没有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将会遇到的问题,而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是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中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这导致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积极性较低。

3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现存的问题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我国也开始加大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力度,但是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过程中,还是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当前高校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的方式存在误区、会计从业人员道德素养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等。下面将进一步阐述会计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当前高校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方式存在误区

目前,学习会计专业的人员逐渐增多,会计专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当前的教学方面,学校更注重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往往不重视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这对现在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十分科学。他们刚刚步入社会,如果再不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也是很难被人们所看好的,因此在会计培训的同时,应当同时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

3.2会计从业人员道德素养不高,法律意识不强

虽然我国开始对相关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在进行会计专业考试时,也将职业道德列入会计专业的考试范围中。但是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会计从业人员道德素养不高,法律意识不强,这种现象的出现,务必会给我国经济今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4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的有效措施

4.1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要以诚信为基础

诚信对每个公民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含义,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民众的道德品质,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的象征。诚信不仅给社会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给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条件。因此,为了提升财会专业的学生职业道德素养,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树立当代大学生的“信以立志,信以处事”的诚实守信的意识。在进行对会计诚信道德培训时,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行业的管理措施,用制度来规范行为,从而塑造规范的会计职业道德。

4.2树立正确全新的会计职业道德培训观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由于教育部门对高校会计教材内容进行不断改革,会计证培训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过程中首先树立正确全新的会计职业道德培训观念,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第一,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证培训;第二,在传统会计证培训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

4.2.1会计证培训标准上要重视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

为了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国家开始加大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力度,也就是会计职业道德培训。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的主要目的就是借助会计考试,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总体来说就是让会计专业学生遵守职业操守。在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过程中,要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作为短期目标,以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作为长期目标。因此,要想真正实现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目标,进而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就要协调好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两者之间的关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慢慢培养的一种学习习惯,这种习惯并不是通过短期的考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通过长期的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形成的。

4.2.2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

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主要是说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过程中,要结合课程特点进行教学,要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在培训的过程中,不要只是根据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同时还要结合考试需求进行专业性的培训,要着重考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才能真正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能力。

4.3营造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环境

现阶段,我国政府开始重视会计行业的道德培养,多次发表相关的文件和重要的声明,加强会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诚然,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难的工作,首先,政府应该在会计道德规范中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基础,通过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培养工作、制定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监督会计行为,使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政府应该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以净化会计执业的环境,协调各行各业的经济活动,营造出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氛围。只有健全的社会体制,良好的经济行为环境,才能使会计职业道德培养收获良好的效果。

4.4不断更新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内容

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在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的过程中,不断更新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内容。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时,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仅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效率。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历年会计考试中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方面的例题进行讲解,并根据知识点来开创出新的题型。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给学生带来疑问的非会计类题型进行充分讲解,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个性教学,崇尚协作精神,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培训。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培训的过程中防止出现脱离实际现象。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实现更新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内容。

4.5完善培训方式

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培训方式。据笔者了解,现在的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还是存在着诸多弊端,首先就是培训过程平淡无奇,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现状看,会计证培训过程片面单一,只是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使培训课程失去了自身的真正魅力,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随之下降。其次就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一直处于被动式教学模式,这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后是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仅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就要完善培训方式,采取民主和探究性教学模式。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的过程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提问,借助这些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不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重视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轻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在目前的会计证培训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作为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充分掌握专业技能,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1]许绍双.谈会计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J].财会月刊,2008(14).

关于职业道德的培训篇2

目前,从国内开展培训的情况看,不论是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职称的层次,还是技术工人岗位的不同分工,但从岗位培训的类型看,则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规范性的岗位培训;另一类是非规范性的岗位培训。这两类培训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因类型不同既有其共同点,又有其相异处。

1.规范性岗位培训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规范性岗位培训是指在已制定岗位规范的前提下,依据规范要求,对上岗前、转岗和已上岗任职但未达标的人员进行比较系统的上岗任职资格的培训。由于这种培训具有一次性(或分阶段)进行学习、考核、发证的特征,因此,较其它培训形式而言,其办班时间较长、办学形式较正规、系统。所以规范性岗位培训中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可通过教书育人途径,按照岗位规范的要求,采取系统政治课的形式,以系统灌输的方法进行。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前提下,通过正规的面授教育,对受培人员进行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这种职业道德教育主要由以下四方面因素所决定。

①由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所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综合我国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来看,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宣传鼓动、对话等基本形式。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也多种多样,主要有领导垂范、环境影响、多渠道教育等基本形式。由于规范性岗位培训是企业职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正规和系统,并且办班时间、办学形式与其它培训形式相比较长,所以,可采取灌输的途径和方法对受培人员进行较为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多渠道职业道德教育。

②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所决定。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共产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中职业道德理想教育,职业责任教育,职业纪律教育三方面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帮助人们形成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品质的必要条件。此外,还有许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以及法规、条例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上述内容,都应在规范性岗位培训中,按照岗位培训规范的要求,根据受培人员不同岗位的需要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水平的现状,有侧重、程度不同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③由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所决定。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着总的控制,因此,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于改造人们的世界观。而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从思想到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它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定,又是该行业对社会所应负的道德义务。职业道德的作用在于调节职业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帮助人们树立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并引导人们自觉地运用这种世界观作指导,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理论体现,是彻底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只有掌握了马列主义世界观,人们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斗争中最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然而,群众是不能自发地产生马列主义、思想的。马列主义、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科学概括和总结。从实践的意义上看,人民群众是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但,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态,就不是一般群众所能做到的。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只能从外面灌输进行。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由有无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的理论中成长起来的。”“灌输论”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提出来的。当时,俄国的机会主义者鼓吹工人运动“自发论”,不愿做艰苦的政治宣传工作。为了纠正这种偏向,列宁提出了向工人阶级灌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我们的思想教育中,同样也存在“自发论”的影响。有人认为,“灌输论”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治以前文化程度低的情况下是对的。现在工人阶级不仅成为国家的主人,而且文化程度也高了。尤其是企业中的中青年职工,都是从小时候起就开始接受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再对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瞎子戴眼镜———多一层”。所以,不需要坚持“灌输”了。这是“自发论”的变相形式。一个人思想觉悟的根本提高虽然是以文化程度的提高为前提的,而且我们也经常对广大职工进行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抵不住金钱的诱惑,利用手中的职权而走上贪污、受贿等犯罪道路的职工不是大有人在吗?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正面灌输的原则,对广大职工进行社会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的政治理论教育。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形成的过程看,虽然吸收了历史上劳动人民职业道德中许多合理成分和有益的东西,但它在本质上毕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反映,因而不可能因袭历史上已有的职业道德演变而成。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作为崭新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组成部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必须从外面灌输进去。

④由市场经济发展中开展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新形势所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都迈向一个新台阶。这对教育工作既是难得的机会,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企业改革的核心是要把企业推向市场。要把企业推向市场就必须加速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而企业要走向市场,要加速经营机制的转换,就必须打破“三铁”,实行人事、劳资制度等一系列的深入改革,转变各项运行机制。当前,企业职工教育工作实践中碰到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现状和职业素质不适应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这种内外环境变化的需求。企业实行经营机制的转换,必然产生一些富余人员。这些人不仅面临着待岗、转岗和上岗的“三岗”培训,而且在思想上可能产生一些消极对立的情绪,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矛盾和震荡。因此,必须采取系统灌输和过细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系统灌输中,针对一些职工对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些模糊认识,深入进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政策的教育;针对部分职工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而产生的“一切向钱看”的问题,系统地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针对富余人员中对立情绪大、“破罐子破摔”,易发生矛盾激化的问题,深入进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教育,开展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促进消极因素的转化。

2.非规范性岗位培训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非规范性岗位培训,又称之为适应性培训。这类培训是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对已上岗任职的人员进行的非系统的、专项(或几项)培训。由于这种培训是滚动的、渐进的、应急的,经过培训和考核一般不需发证。因此,较其它培训形式而言,其办班时间较短,办学形式较为灵活多样。所以,这类培训中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可采取上专题政治课的形式,以因岗而宜、专题教育的方法进行。因岗而宜、专题教育,就是根据受培人员的岗位特点,针对其岗位思想政治水准要求和职业道德标准的需要,对受培人员进行社会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理论的专题教育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诸方面中的有关专题教育。非规范性岗位培训中采取因岗而宜、专题教育的方法对受培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除受规范性岗位培训中开展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些因素影响外,还由以下两方面因素所决定。

①由非规范性岗位培训的性质所决定。非规范性岗位性质是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对已上岗任职人员进行的非系统的专项(或几项)培训,且不需发证。这就决定了该类培训具有时间较短,内容较为集中等特点。所以,要以系统政治课的形式对受培训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其内容的容量也不允许。因此,只能采取对受培人员施以针对性强,重点较为突出的专题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

②由非规范性岗位对象所决定。非规范性岗位培训的对象是部分岗位比较划一的人员。由于他们岗位工作的性质相对比较一致,因此,其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也大体上是一致的。所以,对受培人员只能采取因岗而宜、专题教育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

二、继续工程教育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继续工程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创造力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继续工程教育由于是学历教育后的又一教育阶段,而且是贯穿在专业技术人员一生的活动中,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终身教育。由于继续工程教育没有固定的学制,也没有固定的科、系、专业设置,而是目标集中的课程的短训班或研修班,其专业性又很强。因此,应区别继续工程教育的对象,采取不同途径和方法对受培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

1.大、中专见习生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大、中专毕业生自院校门进入企业门起,企业就开始对他们进行见习期培训和实习教育。我们称对他们的这种培训和实习教育为他们的企业继续工程教育的起点教育。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刚从院校毕业进入企业,虽然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且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但由于他们在院校的时间较长,加上这一个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的淡化,因此,部分毕业生中存在进取心、事业心不强和贪图舒适工作、贪图享受待遇等不良思想时有发生。所以,必须针对大、中专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种种思想反映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空白,通过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途径,采取示范和谈话法等方法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育人,就是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参观革命历史遗址、听劳动模范成长的报告等,采取自我教育、互相教育和示范法等方法,对受培人员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企业和本岗位工作的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环境育人,就是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设立一定的管理层次,建立党、团组织和相应的管理制度等,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采取走访、谈心、节假日团聚、开展联谊活动,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开展优秀见习生评价活动并给予提前转正定级和精神物质奖励等环境熏陶法,对受培人员进行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

2.专业技术人员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文化技术、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比较高,且所参加的短训班或研修班专业性和专题性很强。因此,必须根据短训班的专业内容或研修班确定的研修专题,以与短训班或研修班的专业或专题相关的专题思想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采取授课与自我教育的方法对受培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

三、学历教育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企业中职工学历教育的培训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的高、中级专门人才。专门人才是社会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劳动者,他们应该接受比较系统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由于职工学历教育是企业职工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既具有企业职工教育的重点,又具有正规教育的特点。即,它必须设置政治课,又必须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所以,职工学历教育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应通过教书育人、活动育人和环境育人等多种途径,采取上政治课的形式,以比较正规、系统灌输的方法,对受培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职工学历教育中,由于大专和中专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区别,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课时不够的问题。所以,我们还可以采取自学加辅导,自学加讨论、实践育人等方式,对受培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实践育人,就是通过组织学历教育中的大、中专学员开展市场调查,参与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难题攻关、展览、展销等活动,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行动能力。

四、职业技术教育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职业技术教育是对企业内各级各类技术工人进行本岗位技术等级应知应会的培训。由于这类培训受企业内部工种繁多和技术等级层次的影响,而且由于各技术等级内工人的年龄、文化、思想政治、职业技术和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要因工种因人而宜;其职业道德的教育也必须依据其技术等级标准中的要求来进行法规教育、工作纪律、协作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其途径除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外,还可自我教育与互相教育相结合、企业文化育人的途径,采取自我教育法、文化熏陶法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互相教育,就是通过开展读书竞赛、专题讨论、知识竞赛、讲学活动和操作技术技能比武大赛等活动,以自我教育法、环境熏陶法等方法,对技术工人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企业文化育人,就是通过发挥企业群众组织和各种宣传阵地、文化设施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培养企业精神和审美情趣,以文化熏陶法,对技术工人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五、现场教育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企业中的现场教育,主要是进行岗位业务技术、操作技术技能及产品的难点、重点项目和环节的应急性培训。由于现场教育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且具有明显的随机性,而且办班时间较其它培训时间极短。因此,必须通过活动育人的途径,采取随机性教育的方法,对受培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随机性教育,就是根据现场教育的课题,依据受培人员思维走向的重大变化及现状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变化及现状的需求,安排相应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对受培人员进行针对性强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

关于职业道德的培训篇3

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的价值意义

培训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知识的授与、基本素质培养、结合社会实践对道德情感的培育过程,通过讨论、参与等多种方式,搞好教育引导,培养公务员道德认知,促使广大公务人员清醒认识到履行公务时应当把握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有意识地纠正种种不良道德意识行为;同时培育一种公务道德情感,促使广大公务员将公务道德认知的成果上升为对党和人民事业尽心尽责的真挚情感,并使这种情感外化为合乎公务道德要求的公务行为。职业道德培训为社会主流价值观重塑立下中梁。公务员职业道德关系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党和政府要治国理政、取信于民,离不开良好道德形象的支撑,道德形象是党和政府权威确立的基础。“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党的道德形象来源于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形象,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素养关系党的道德水准高低,党员领导干部道德的先进性彰显和表达党的先进性。从现实来看,党风问题说到底是道德问题,当前部分党员领导干部道德水准下降、道德素养滑坡,既败坏了党风,也损害了党的道德形象。塑造党的道德形象,要从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抓起;官德修养既是党的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党风建设的突破口。同时,广大公务员的道德水准关系政府的道德形象。政府的权力交由各公务员行使,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交由官员管理和分配。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公务员才能正确认识手中权力的来源和性质,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因此,公务员的道德修养绝非个人的私事、小事,其与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密切相关,政府公务员的道德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群众对党和政府的道德评价,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道德评价,主要依据政府官员的道德素养与道德形象来判断。公务员职业道德高低直接影响民德和社会风气。在群众心目中,政府公务员是社会的精英,是社会道德的楷模,代表社会较高层次的道德要求,对民德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政府公务员作为个体,其道德水准固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道德取向;但政府公务员作为群体,由于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其道德水准在客观上折射和体现整个社会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观念。群众往往从政府公务员的言行举止中感知社会的道德取向,并以此来评判或调整自己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观念。正如孔子所言:“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即是说,只要统治者作出表率,讲究礼仪、道义、诚信,那么,百姓没有敢不服从、尊敬、说真话的。官德是风向标,官德影响民德,官德水准提高了,群众的道德水准随之也会提高,社会风气因此得以净化,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因此得以提升。同时,干群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干群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政府公务员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实现政府和人民群众良性互动与关系和谐,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相反,干部没有职业道德,就会漠视群众的利益诉求,自觉或不自觉地疏远群众,难以把群众放在心上,更不可能把群众当亲人,由此将引起官民冲突,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上梁不正下梁歪,官德不良,上行下效,将导致全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的方式途径之探索

根据受众的职业特点及需求,长短结合的安排培训课程和培训时间,这是保证培训效果的一个基础性条件。分时段讲学,增强培训时间灵活性,改革以往集中时间连续培训的模式,按照“化整为零、分散安排,统一培训”的思路,将基础知识的培训时间安排在周六、周日。公务员可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合理选择参加学习的时间,这样既可保证每名公务员都能达到规定的学习课时,又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走形式过场。在培训方式上,不囿于传统授课方式,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方式和途径。建议一:规范自学,把脱产培训和在岗自学结合起来,规定自学书目,要求写出具有思考性、建议性的论文,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研讨交流。同时把师资引入机关授课、指导帮助机关公务员的自学过程,保证学习效果。建议二:完善讲授式教学质量,加大研究式教学力度。大力推广案例式教学,积极开展模拟式、体验式、情景互动式、参与式、研讨式教学,把职业道德培训同职业道德践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认知中体验、修为、践行,在教育中培养职业认同感、职业道德情感。建议三:巩固培训质量,坚持用体制来规范、推进、规范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效能化。为达到培训的目的,首先应在领导干部、后备干部、任职干部以及初任公务员等对象中进行广泛细致的调研,在培训中以召开学员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学员的需求,在培训后及时总结跟进培训的效果反馈。建议四:完善考评机制,拓展延伸培训效果。认真执行干部培训情况考核制度,从学员离校起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及建立公务员职业道德信用卡制度及佩戴公务员徽章制度,把职业道德的践行长期置于广大群众监督之下。公务员徽章制度要求公务员在工作日时和执行公务时佩戴标注姓名及工作单位及编号的徽章,既是代表了公务员为民服务工作的荣誉,同时也提醒了这是一种责任,并把公务行为时刻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扣上关键一环。

作者:李晶单位:中共信阳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处讲师

关于职业道德的培训篇4

一、职业道德的内涵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信念与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等内容,包括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既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从业人员对社会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要做一个称职的劳动者,首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职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熟悉职业,体验职业,明确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才能把内心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转变成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

二、加强职业道德培养的必要性

1.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是德育的教育性的体现

所谓德育的教育性,是指德育的教育价值属性,任何教学必须具有德育的因素。学生的实习实训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过程,也应具有德育的因素。众所周知,实习实训的目的是在实际的职业工作过程中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因此,如何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应该是实习实训中德育的主要因素。

2.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有利于实习实训过程的管理

在实习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实际上起到了抑制不良的职业道德形成、同时促进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的作用。学生一旦将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实习过程中就能自觉完成各项任务,不会出现与良好的职业道德相违背的行为。

3.实习实训阶段是学生职业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

实习实训是学生向职业技术人员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如果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将来他们参加工作有极好的引导作用。相反,如果这个时期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将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工作。

三、加强实习实训期间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1.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的结合

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采用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是指利用相关行业的积极素材作为榜样来教育学生,让学生以此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反面教育,是指利用行业的消极素材作为典型来教育学生,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和表现是不应该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实习实训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采用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做好周密的计划

实习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应搞突击和强化,而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实习的整个过程中去。实习过程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做好周密计划:一是,详细规划好实习过程中开展的各项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时间、内容以及活动的形式;二是,让每个学生都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以及职业道德的评价方法;三是,将这些内容合理渗透到实习的整个过程当中。

3.发挥德育对象的积极性

职业理想教育又是一种职业道德教育,如果说理想教育是通过教育学生选择自己钟爱的职业作为理想目标,职业教育是通过对培养方向与目标进行价值论证,以及对学生的正当性、适当性选择进行确证引导的话,那么道德教育则是通过直接提出敬业的道德要求来实现的。职业理想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树立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的道德教育。告诉学生,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业,不仅是社会生活中普遍的道德和职业道德要求,也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保证。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将目前所学的专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进而主动地将自己塑造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4.建立职业道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要通过建立职业道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把职业道德因素纳入学生的实习实训成绩评定中,促进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该体系应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着眼于通过职业素养的提高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通过引导实习学生在职业行为中践行以“诚实守信”为核心内容的职业道德理念和规范,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于职业道德的培训篇5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师德建设存在的六方面典型问题决定了中职教师师德修养的内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用心待人;适应需求、改革教学;终身学习、不断进取;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行途径主要有: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做到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建立健全师德培训体系,规范中职教师的成长发展过程;改进中职教师的职称考评和晋升机制,完善师德考核体制;借鉴国外相关的教育管理经验,严把中职教师职业入口关。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定位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就业、生存、为社会服务。基于这一目标定位,面对知识经济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当前社会开放、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时期,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相互交融、激荡,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意识、世界观、价值观等也随之改变。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各种思潮和意识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中职教师队伍中来,使得中职教师队伍在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教师对中职教育生源的特点认识不足。中职学校的招生对象一般是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人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回乡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等。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缺乏自信、恒心与主动性,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部分中职教师在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时,缺乏有效的教育措施,片面责怪学生的素质低、基础差、能力不强,将教育不力的原因归咎于学生方面。

2.教师对学生缺乏基本的爱心和人格上的尊重,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由于中职生源的多样性,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致使一些中职教师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偏爱优等生,而对待后进生却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甚至还有体罚、变相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做法,做不到真正尊重、理解、关心、帮助学生。

3.教师对师德修养认识不到位。师德建设本是教师专业化的应有之意,有些中职教师却误以为专业化仅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能,因而只重视发展教学业务能力,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和师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出现了偏颇,由于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这些错误观念体现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从而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4.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意识淡薄。有的中职教师把教师工作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从教敷衍了事,上课得过且过,甚至热衷于校外兼职,注重个人功利,工作拈轻怕重、斤斤计较。还有一些教师个人素质低下,课堂上说脏话、粗话,仪表举止不端,接手机等现象屡见不鲜。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或者是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疏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导和规范,不重视学生正确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这与实施素质教育及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要求不相适应。

5.师德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培训项目不健全、不规范及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基础条件较差,职前培育不够系统,在职培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高等职业师范院校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师德培养模式。

6.师资管理制度本身不够健全,教师录用程序的不公正、不透明及不规范的教师任用制度,使得中职教师师德的发展缺乏切实有力的监督和保障机制。

二、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的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是技能教育,是就业教育。目前中职学校教师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有着直接的影响。那么,从哪些方面来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师德?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中职教师要忠于职守,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不搞第二职业,不出现无教案上课等敷衍塞责现象;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根据专业特色,以具体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为切人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德;规范学生的违规违纪现象,引导学生诚实学习、诚实做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2.关爱学生,用心待人。

一直以来,受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思想观念和盲目追求高学历的现象的影响,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使得很多中职生出现焦虑、冷漠、自卑、对抗等非正常的心理状态。这就要求中职教师要了解中职生的心理特点,用“爱心”去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灵,耐心去做每个学生的思想工作,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和失落感。

3.适应需求,改革教学。

中职教师要了解中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密切关注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开发校本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对学生一视同仁、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运用创新教育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职业的需求,中职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只有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中职教师,才能培养出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

5.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的一言一行对成长中的他们起着重要的影响,这要求教师在各方面都要起到表率作用。所以,中职教师在工作中言行举止要文雅大方,谈吐文明,不说脏话、粗话等,衣着端庄大方,不穿奇装异服、拖鞋等进入教学区。

三、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的途径

中职教师师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建立一支品德高尚、创新意识强、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是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保证。

1.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做到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用制度的力量来保障教师道德的普遍实践,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保证。首先要把师德建设制度化,学校党政部门应根据中职教师的职业性质和工作特点及教育改革的需要,制定中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例如《中等职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本》、《师德规范条例》、《优秀教师行为守则》等来规约中职教师的道德行为。其次是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树立“立德树人、双师素质”的教育理念,把师德建设纳人中等职业学校的长期战略规划当中。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宣传,树立师德典型,表彰师德先进个人集体,来激励教师以德修身、以德育人。最后是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师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内心信念起作用的,依靠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因此,中职教师需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自觉将师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自律行为。

2.建立健全师德培训体系,规范中职教师的成长发展过程。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加强中职教师的师德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职前培训中,首先要加强职业教育学科教学,强化师范生对职业教育理念的培养,这是解决中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问题的关键。其次要重视师德教育,开设职业道德课程,采取间接渗透的方式,将教师的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日常道德教育中。最后要强调道德实践,培养师范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职后培训中,中等职业学校要把师德培训纳人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师德修养计划,有序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增强教师师德行为的自觉性。另外,中职学校也要重视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的衔接性、连贯性和科学性,使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规范中职教师的成长发展过程。

3.改进中职教师的职称考评和晋升机制,完善师德考核体制。

一直以来,职称与教师的经济收人直接挂钩,成为评价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直接依据。制定公平、合理、科学的职称和晋升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积极性。首先是制定和改进相关的评价制度,如《中职教师岗位责任制》、《中职教师专业素养考评制度》、(中职教师奖惩制度》、《中职教师师德修养考评》等把师德纳人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体系来激励中职教师道德行为的实践。其次是实行民主、公平、公正的评价,运用学生直接参与和企业参与的考核与评估,设立月考评、季度考评制度及长期不合格者末尾淘汰制等常规评估,并和中职教师所接受的培训、报酬、待遇、晋升都有直接的联系;每年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行业实践,并参加技能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师德专项的评价,对于师德总体评价中不合格的教师,在其当年的晋升职称、聘任职务中给予一票否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这样就形成了科学的制约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师德建设的民主管理。

4.借鉴国外相关的教育管理经验,严把中职教师职业入口关。

关于职业道德的培训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071-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群体凸显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他们不再是同质性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已从第一代农民工分化出来。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新生代农民工首次外出打工的平均年龄低于25岁,是介于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过渡性的农村流动人口。目前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到生产建设中,逐步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其自身竞争力,影响我国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因此,加强这一群体的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那么,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素质现状,高职院校能否有所作为?本文主要就该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有了普遍的提高,基本上达到初中毕业、少数接受过高中教育。但职业技能仍然有所欠缺,大多仅在工作后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培训简单,适应面窄。这一代农民工受到转型时期社会的影响,新思想、新思维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具有新时期青年逆反的共性。进城打工的目的发生变化,渴望“市民”身份,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不能与城里人一样享受普遍意义上城里人能享受到的福利;心理承受能力差,社会阅历浅,抗挫折能力差,在残酷的社会竞争面前其缺乏竞争力。长远目标模糊,没有对自己很好的定位,追求目标简单。与农村联系日益削减,城市生活是他们的真正向往。可持续发展意识强烈,进城务工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能有一番作为,不满足于现状,追求发展。强调受尊重,对自身利益有更高的要求。不再像上一代农民工,对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往往通过一些非正常途径解决,这也造成了不少的社会问题。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现状与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取向的功利化,多数进城务工的目的是为了收入,为了自己能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基本上没有考虑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主要是为了自己。新生代农民工诚信意识淡漠,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方面问题较严重,尤其是在工作中表现得较为突出。新生代农民工缺乏敬业意识和责任感。工作中一遇到困难,就想跳槽,寻找轻松、条件较好的工作,但往往事与愿违,游荡于社会中,造成大量的社会问题。缺乏责任感,工作就是为自己。一出现问题,就把责任归咎于他人、归咎于社会。

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缺乏进取意识。没有进行过职业技能培训,大多数是在务工单位进行岗前培训,技能简单、单一。社会大生产的不断向前发展,职业分化越来越细,对其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道德素质凸显其重要性。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集体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努力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包括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爱岗敬业、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的精神。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重要途径,素质是方方面面的集合体,特别是职业道德建设。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和关键所在,通过职业道德建设带动整体道德素质的上升。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是适应城乡统筹改革的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建设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

三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道德教育,高职院校必须有所作为

1.高职院校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应肩负起职业道德教育职责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每一个人都有全面发展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高职学校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资源之一,应负起自己的社会职责,发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三大任务之一,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而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职业培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农民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的农民工需要进行职业培训。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有利于拓宽劳动者就业渠道、有利于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高职院校在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的同时也可以兼顾职业道德教育,将农民工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培训过程中,发挥对农民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2.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更有利于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与社会一般培训机构比较,教学设施更加完善、教学设备更加先进、师资队伍更加强大、培训经验更加丰富、实训条件更加良好,为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开展教育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不同于一般社会培训机构,仅仅是技能的培训,在培养技能的同时也注重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同时,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也会发挥其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在培训过程中对农民工的职业素养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对农民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3.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当前教育改革面临贫富差距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又要应对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需要统筹考虑、科学规划。面临世界变化未知的经济形势与国内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贴近社会现实并与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相结合,从学历教育的一元化体制中挣脱出来,向多元化、多层次教育发展,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当今许多国家都积极致力于这方面的改革实践,把大学作为主要依托,建立以大学为轴心的教学、科研和生产联合体。我国的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将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与企业的用工需要相结合,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吸收并使用政府和企业提供的资金,为不断提高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4.开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有利于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是劳动力市场的迫切需要,市场潜力巨大。高职院校进入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市场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条件建立集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职业培训基地,成为学校新的经济点,为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此外,高职院校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区别于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方式,在技能培训的同时会更加注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改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道德现状,有利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解决就业压力、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为个人提升自我价值,从而增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关于职业道德的培训篇7

[论文关键词]专门职业技能 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转换能力 德技兼备 职业智能

职业智能是一个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和能力在内的综合体,学生主体必须经由不断的学习、训练和实践,才能养成多元职业智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其职业属性决定了它必须发展和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专门职业技能作为大学生多元职业智能建构的基础,当是大学生需要养成的基本职业能力。

一、专门职业技能是大学生个体的职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专门职业技能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主要是指个体掌握特定职业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胜任特定职业工作的能力,在熟练操作的情况下,完成预定的工作任务和特定的生产项目等,因此,掌握专门职业技能能够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培养学生专门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j35号)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这为高职教育进行高层次专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宏观层面的政策指向。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看,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相对独立的、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多种智力。至今所确定的有八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自知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然观察智力。”专门职业技能则包含着上述智力中的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等多种智力,因此,专门职业技能培养应当成为提高个体多元智力的重要一环。

“专门职业技能是高职大学生个体的职业生存和发展前提”这一命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和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专门技能型的人才,而不是培养理论型、研究型或创新型的人才;其次,高职大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企事业单位的生产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在专门职业技能缺乏的情况下,其职业生存将会面临严重挑战。因此,能够掌握关键职业技术技能,并且比较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工作,当是高职大学生职业成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专门职业技能方面却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即社会要求高职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地胜任岗位需要,但是,许多刚毕业的高职大学生并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因为有些院校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基于学科论逻辑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种与企业生产实际和具体工作情景相脱离的知识和技能。为了解决上述矛盾,许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吸收、借鉴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与嘉维化工有限公司合办了两个校企一体化视阙下的教学班,以继续推进专门职业技能培养方式的教学改革。合作教学班为学生提供了“企业内学校”的教学环境,并采用与之相匹配的师生n徒制教学组织方式,这种项目导向下的教学组织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门职业技能。所谓师生制是指由理论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向学生讲解操作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所谓师徒制是指由实训指导教师或能工巧匠进行现场实际操作演示和指导,这种教学组织方式能够协调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技能。

对于认知、技能和能力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研究专家认为:“掌握理论知识与形成实践能力之间并不存在直接联系,理论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因其具体内容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种能力也更多的是并列关系,而非等级关系、演绎关系。”因此,职业教育应当摒弃学科导向的从理论到理论的传统教育理念,着力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就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专门职业技能培养而言,首先从职业分析人手,在借鉴德国KmK学习领域课程合理经验的基础上,对该职业岗位需要具备的技能进行解构,细化各项职业应用技能和岗位工作技能,制订合理的专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合作办学班设在企业内部的优势条件,将课堂的学习、训练和课堂外的生产性实践岗位有机地衔接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以师生制教学组织方式培养学生认知方面的专门职业技能,以师徒制教学组织形式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养成实际工作所需的专门职业技能。为了提高技能训练效果,教学活动需要设计项目导向的面向机电一体化岗位的训练内容,将数控加工机床及其配套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作为重要的专门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并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进行演示、训练和操作。在此过程中,对学习和训练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给以指导,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动作技能和沟通能力。例如,就平面铣削任务中的铣削用量训练任务而言,由于涉及铣削深度、每齿进给量、铣削速度及主轴转速和给进的速度等诸多方面的操作技能,许多学生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操作,如果教师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指点和示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和训练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专门职业技能,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实际工作所需的专门职业能力。然而,面对工作岗位变化频繁和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高职学生还必须发展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综合职业能力是大学生养成多元化职业智能的标志

综合职业能力是个体职业能力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个体所应追求的职业能力理想。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都需要大学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首先,个体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其养成综合职业能力的根本原因。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为大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养成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是高职教育和社会上技能培训机构的本质区别。其次,高职学生未来的工作单位基本上是中、小企业,这些单位所提供的工作岗位通常是一种复合岗位,因为它没有实力聘请生产所需的各类人才,这要求在该单位工作的员工必须具有跨岗位、跨专业的能力。最后,社会发展和个体求变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现实依据。当代社会,产业革命不断催生出一批又一批的朝阳产业,也不断淘汰着一批又一批的落后产业,这使得人们不太可能终其职业生涯于某一特定岗位。只有具备了综合职业能力,“当职业岗位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政治发生变动的时候,个体不会因为原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老化而束手无策,而是在变化了的环境里解决寻求自己新的坐标起点,进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学生个体必须养成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等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

理论分析与现实当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当是所有理论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的愿望。为了继续推进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的教学改革,我们合作办学班的课程设置、教学环境优化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开发,都进行了项目导向下的改革,从而提供了有关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样本。在课程设置方面,打破了传统的由教师主导所制定的三段式课程模式,采用以项目课程为主导的课程模式,在此理念下,由教育研究专家、教师和企业的能工巧匠,合作拟定项目导向下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导向的教学组织活动。在教学环境优化方面,合作办学班为学生提供了“企业内学校”的教学环境,学生将在设在企业内部的教育教学场所中完成三年的学习过程,从而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养成提供了良好的认知与训练条件。例如,就《内孔加工》项目的教学活动而言,首先,教学活动由理论课教师所主导的师生制教学组织开始,教师重点对项目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点、工作任务、步骤和注意事项、实践操作,做出详细的介绍和解释,让学生对项目的任务有一个认知层次的把握,此过程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其次,教学活动进展到技能实训阶段,也就是师徒制教学活动所主导的阶段。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只能领会技能操作的一部分,难以把握整个项目的操作要领,此时,需要教师或能工巧匠用语言或者示范动作对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以帮助其顺利完成课堂训练任务。与此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达到以技能实训提高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目标。

职业转换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中的高级职业能力,是学生的可持续职业能力,具备该项能力的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变换。这种能力对于高职大学生尤其重要,因为许多高职大学生缺乏职业理想和职业转换意识。校企一体化是培养大学生职业转换能力的最佳平台,根据现有的成功经验,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和手段对合作办学班的学生进行职业转换能力教育:首先,利用“企业内学校”的优越条件,在课余时间带学生到生产一线参观,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企业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岗位群,帮助学生树立岗位可能发生变化的意识。其次,有计划地带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操作和维护数控设备,参与模具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对他们进行简单的电子仪器设备的调试、维护和管理训练等,以培养学生的复合技能。在此过程中,其职业转换能力逐渐得以初步形成。职业转换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标志着学生具备了综合职业能力。当然,高校德育课程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多元职业智能的核心要素

高校的教育具有系统性,它一方面传授知识和帮助大学生养成技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互促发展。对此,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有关德育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来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多元职业智能是一种互促发展的关系,南于高校德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所以,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经由高校德育教育而渐次形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以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论述了高职院校开设德育课程的必要性,加涅学习结果所包含的态度内容与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两者之间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因此,态度学习及其所内含的德育就理应成为学生多元智能教育和发展的一部分。著名职业教育学家Yelon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技能形成和迁移的教学模式,“即maSS(motivation,awareness,Skill,Support)模式,他认为影响技能迁移的因素有四个,即动机。意识、技能和支持。”上述理论通过动机和意识论述了德育在学生技能形成中的作用,从而为我们以德育促进学生技能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关于职业道德的培训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积极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造就一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对象:

全校在职教师

三、领导机制:

为圆满完成本期师德专题培训任务,坚持管理育人,制度管人,特成立暑期师德专题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培训内容:

(一)结合深入开展“育人成才先锋”创先争优活动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大力弘扬“敬业、爱生、奉献”精神,不断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结合实际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中挖掘典型事迹,身体力行,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三)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等教育法律法规,努力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和政策理论水平。

(四)结合“转作风、优环境”工作主题,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打造志存高远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队伍。

五、学习形式

2011年暑期师德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榜样示范与问题整改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等形式,务求取得实效。

六、培训要求

1、建立领导小组,统一要求。建立以尹学达校长为组长的师德培训领导小组。全体在职在编教职工都必须参加师德专题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师德修养与教育教学水平。

2、合理安排,保证质量。在组织师德集中教育过程中,根据教育局要求并结合我校教师师德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有针对性,又有理论性,更有现实的指导性。严格做到保质保量,合理安排,妥善组织集中辅导与教师自学,确保培训工作的时间与质量。

3、严格培训的考勤制度。每位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师德培训,严格遵守培训制度,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完成师德剖析等培训要求。严格做好考勤工作,确实不能参加培训的教师要办好请假手续。

4、根据教育局文件要求,教师的师德培训学习情况,将作为今后学校续聘、解聘、考核奖惩、教师个人职称评审、晋升职务的依据之一;师德考核不合格的,一票否决。

关于职业道德的培训篇9

作者简介:胡小伟(1979―),女,重庆涪陵人,硕士,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教育伦理。

摘要:医药卫生学校教师不仅用师德影响学生,还用医德感染着学生,所以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必须以培训认识职业道德,以行业实践深化职业道德,以制度强化职业道德。

关键词:卫校;师德;养成

一、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

1用师德影响学生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目前,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师德主要参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主要内容是:坚持正确方向,热爱职业教育,关心爱护学生,刻苦钻研业务,善于团结协作,自觉为人师表。

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必须以师德影响学生,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教学生学知识、本领、技术,教师的思想观念、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也是学生示范模仿的对象,所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道德水平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自身形象,更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与前途。

2用医德带动学生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医德内容大致包括“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文明礼貌服务;廉洁奉公;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互学互尊,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

医药卫生学校教师作为培养医务人才的教师群体,他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医德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培养学生的医德,教师自己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医德,教师必须清楚医学文化,必须懂得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医务人员职责、行为规范、道德要求,并且他自己的言行能够遵守医德。

二、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

1以培训认识职业道德

首先,医药卫生学校教师除部分公共基础课老师是在师范院校招聘外,其余专业课老师大多来自医学院校,尽管他们在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没有经过系统而专业的师范培训,更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所以,他们中的许多人对教师职业的理解、认识不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及其重要性认识不清。其次,医学教育更多地把人作为生物去看待、研究,多是运用实验方法让他们掌握医疗技术,多存在重技术、轻人文,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这些受过医学教育的老师们也自然存在不注重自身医德、师德修养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教书,不育人;只传授医学知识,不塑造心灵。另外,尽管我国教师地位在逐渐提高,但就教师与医生这两个职业而言,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毕业生更认可医生职业。医学院校毕业的这些老师们,在他们进入医学院校学医的那一刻开始,本是期望毕业后会成为一名医生,大多是在做医生无望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因而医药卫生学校的教师普遍缺乏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教师职业思想不牢固。所以,必须加强医药卫生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

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就必须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培训。教师培训应有针对性,不同的培训对象,其培训的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应有所不同。比如,在培训时间上,应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在培训内容上,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的老师,应重点加强他们对教师职责、教师师德规范、教师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认识,确定他们爱岗敬业,为教育事业奉献聪明才智的思想;对专业课的老师,应重点加强他们对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认识;对文化课的老师,应重点加强他们对医药卫生学校、医药专业、医药学生等方面的认识。在培训方式上,可采取集中学习、分散学习、专家讲座、座谈、网络学习、看视频等多种方式。

2以行业实践深化职业道德

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虽然大部分毕业于医学院校,学习过专业而系统的医学知识,但他们大多并没有真正在医院当过医生,不了解医院的制度、文化,也没有直接接触过病人,没有过救死扶伤的经历,没有体悟过“生命相托,健康所系”的责任,他们也不能真正领悟到医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不能正确理解医生的思想、观念、态度。从而也无法正确领悟到“医德”的精髓。

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必须通过行业实践深化职业道德。教师可利用寒暑假或教学间隙时间去医院、药房、诊所、工厂等相关单位、部门参加实践锻炼。通过行业实践,了解医学上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了解医药行业准则、医院制度、医院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了解医疗纠纷、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方式方法;了解医务工作者行为规范、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思想、观念、习惯、态度、作风;了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奉献与付出等。总之,通过行业实践,不仅能使教师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升思想,增长见识,而且能使医药卫生学校的老师亲身体验,切身感悟医德,让医德浸润教师自身,教育启发教师,让教师也树立起良好的医德,从而影响、感染学生。

3以制度强化职业道德

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1)职业道德学习制度。以制度或文件的形式对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时间、学习形式、学习内容等各方面作出详细规定。

(2)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制。把教师职业道德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并努力做到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整体性、可行性。比如在评价主体上注意学校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互评相结合;在评价指标上不仅包括工作成绩,还应包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在评价方法上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日常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

(3)监督激励制度。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也需要外部的监督与激励。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激励制度,成立监督领导小组,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以及思想品德等进行督促。对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及时给予批评、警告、处分、开除等相关处理;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表彰奖励,并树立典型,宣传榜样。

“言传身教”,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自身的思想、言行、思维、态度影响学生。医药卫生学校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就必须注重教师的素质与形象,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参考文献:

孙元儒.护理伦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关于职业道德的培训篇10

【关键词】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手段,没有教育就培养不了人才。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为企业和国家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更要注重对于人才的培训工作,只有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才能为人们更好地服务,才能保证我国电力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必要性

现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所以教育培训的开展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是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手段,也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电力企业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重视员工在工作中的作用,全面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化的水平。从技术的培训上看,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对电能的需求也更多了,对供电的质量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提高供电的技术和质量,利用现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供电,所以企业要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才能为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从生产经营上看,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挥在那,要想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建立科学的营销服务模式,提高员工的服务素质,对员工的道德素质和管理素质进行培训可以保证员工工作积极性,为人们更好的服务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所以培训教育直接关乎企业的发展,提高员工的个人价值,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电力企业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本,是一种有力的手段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就在于可以为企业的员工提供发展平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所以电力企业必须重视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二、职工教育培训的内容

对电力企业的职工进行培训,要注意对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训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两个部分要结合起来,不能忽视任何一个。

1.思想文化教育

(1)明确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企业的对外形象,是企业和员工价值观的集体体现,是企业运行和发展的有力武器。所以加强对员工的企业文化的培训,可以明确员工的工作目标,让员工了解企业,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其自身的力量,同时也可以提供员工之间的凝聚力,让员工们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所以电力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时,首先要培训的是企业的核心文化,和发展目标,要让员工们团结起来。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电力企业在对思想政治方面进行培训时,要了解每个人的价值观,让后提出符合企业发展的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规范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道德素质,要让每个员工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为这个理想不断的努力,为电力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做好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每一电力企业的员工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主要包含了道德、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职业道德进行培训教育可以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地位,增强员工的法制观念,明确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提高他们对企业的责任性和认同感,更能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才能提高电气企业信誉度,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2.岗位技能培训

(1)加强生产技能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岗位培训是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的重点,是根据从业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素质的需要,对其进行以提高工作能力为重点的培训。

(2)抓好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推动企业发展

继续教育是整个职工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体是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以及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新技术、新理念、新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不仅是对人的教育的延续和补充,人才结构的调整发挥重要作用或发挥部分功能。

三、如何开展职工培训教育

1.与时俱进,体现当前企业教育培训特色

(1)明确培训定位

供电企业以往定位于电能相关的技术技能的培训已日显狭窄,越来越不适应队伍素质提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强化培训工作的组织和策划,坚持管理知识和技术培训并重,加快促进队伍思想观念由封闭型向开创型转变,知识结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综合素质由人力型向人才型转变。逐步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运行机制,充分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与企业发展目标相挂钩,与企业管理方针相适应,对企业增强后劲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优化培训导向

强化学习内容的引导,明确不同岗位职工在不同阶段应该学什么、怎样学。为此,我们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根据我公司创建国际一流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明确了各岗位当前和今后对职工的素质要求,使职工能够动态地、长远地从更高的层次上审视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差距,强化了"学习是第一需要"的意识。二是按照因岗而异、按需施教、系统优化的原则,分层次明确了企业经营层强化市场经济知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层强化现代管理科学、先进管理经验;操作层强化科技进步知识、岗位技术技能。三是立足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了"学习日"制度、外出交流制度、学历管理等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仿真培训基地。同时坚持教育培训与"一、二、三线"管理相结合,实现了培训、激励的双到位。

2.把握发展教育培训的趋势

教育网的作用不仅在于能给学员再多上一堂课,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一种利用现代技术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internet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巨大无比的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真正实现了互动而不是象以往一样接受被动的教育,可以投身网络世界中任何一个角落的论坛中去,不断地搜索并获取新知。

四、结论

总之,我公司是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专业性强的特大型骨干企业,其教育培训工作具有基础性、增值性、辐射性等得天独厚的条件,面向新世纪,只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通过教育培训实现人力资源增值是现代企业的基本任务之一,通过教育培训工作实现员工与现代企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北京供电公司必将获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美宁.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方法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