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目的十篇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目的十篇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目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5:50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目的篇1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中存在的缺陷

1.管理模式缺乏合理性

现阶段,一些高校针对实验室的管理普遍选择四级管理模式,依照校、院、实验中心、实验室的顺序以此向下进行管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校与院多为宏观管理,就现行管理政策、制度以及模式基本达成一致。处于基层管理层面的实验中心与实验室在管理中失权问题严重,导致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陷入困境。通常情况下,部分功能实验室被教师占用。实验室管理人员多数时间成为教师的助手,管理权逐渐被取代。同时高校实验室的设立是根据学科和专业进行设立,导致实验室管理需要根据学科情况进行,对协调和分配实验室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2.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

制度是对各项管理行为形成有效约束的重要途径,在研究型高校实验室管理中,都有一个管理者是行使各项权利的权威人物,基层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并执行管理者的各项措施,根据管理中的各项问题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高校实验室通常由实验员进行管理,实验实施者通常都为科研教师、教授以及领域专家,心理优势较强,在没有配套制度的前提下,难以服从基层实验员调配和指挥。同时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实验员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有力依据。

3.设备管理缺乏秩序性

设备管理缺乏秩序性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设备采购方面,现阶段高校实验设备采购渠道丰富,然而未针对采购进行长期规划。通常情况下,由几个采购人员制定简单的采购计划,这种现象导致仪器设备与教学内容不相匹配,甚至实验室方面不了解教学需要什么样的仪器,外加实验室管理都是重采购轻管理,导致设备使用效率不高或弃用。二是仪器缺乏定期维护。目前,高校实验室并未针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设立专门的维护人员,导致部分设备在使用过后未能进行及时清理,增加了实验设备的破损率。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的应对措施

1.简化管理模式,提升实验室功能

相关实践证明,简化管理模式对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根据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情况来看,校院加实验中心的管理模式较为适用。在管理过程中,由校院直接对实验中心进行管理,实验中心则负责执行上级指令,属于不涉及其他机构的独立部门,教师、学生以及相关学科教授对实验室只有使用权,无权干涉实验室调配。同时,利用合并的方式将功能相似的实验室进行全面整合,将功能单一的实验室与多功能实验室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

2.转变管理观念,建立激励机制

由于高校实验项目的多样性,促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对此,高校师生对实验室管理工作应给予充分尊重和支持,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树立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管理观念。同时,高校结合实验室管理情况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例如,类似水绵与草屉重等稀缺实验材料,需要实验室人员去郊外获取,高校可以给予一定补充,根据实验项目数量给予管理人员一定激励补助,不仅充分保证实验室资源的合理调配,同时减少了实验室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投入。

3.规范仪器管理,加强制度建设

为妥善安置实验设备,学校可设立专人专项分类管理,对大型精密仪器按照要求流程进行统一放置,便于仪器管理、使用以及维护。学校根据学科需求对仪器设备进行重新整合,配套发放,使实验设备组合更具系统性,设备维护经费和实验项目挂钩,将额外仪器分配给项目数量较多的实验室。同时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让研究生加入实验室管理当中,鼓励建立学生管理团队,负责完善制度,有效解决实验室开放时间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加强实验室管理应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验项目,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管理经营,完善适用当下教育形势的实验室管理制度,重视实验室管理,提倡全体师生配合相关制度落实,有效提升实验室适用效率,形成地方管理特色。同时,高校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科学管理为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提供可靠保障,对提升高校人才培育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桂炽昌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惠芹,周骥平,周俊.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目的篇2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管理

独立学院是新时代的产物,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资金独立核算,而且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社会输送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质量。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室建设资金,做好实验教学管理,对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总体构思,科学规划

(1)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现状。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有自己的特点和状况,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独立学院一般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的学生要求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宽的专业口径,特别是要求又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二,独立学院大都成立于本世纪初期,建设时间不长,建设的实验室不多,主要依靠母体或者校外实验。根据学院人数的增加及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相当多的独立学院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实验室建设,任务相当紧迫。其三,独立学院是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资金独立核算,经费自筹。因此,在实验室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上是相当的有限。合理的进行实验室的规划建设,科学的对实验室进行管理,使其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又能充分利用资源,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工作。(2)改革运作模式。为了从根本上避免实验室体制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资金,消除实验室发展的体制障碍。目前大多院校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的运作模式,由分管副院长主持全院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公室负责实验室建设和教学管理,定期研究协调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用房、实验人员等问题,进行实验室的总体规划。行政处负责资产采购和管理。各系成立实验中心,实行实验中心主任负责制,相对独立地负责各系实验室人、财、物的管理和调配,同时协调各教研室做好实验室规划、建设工作。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由教研室直接领导实验室,教研室主任或副主任兼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及其人财物由教研室直接管理的行政领导体制。(3)强化项目管理,提高实验室建设效益。随着对实验室建设和经费投资力度的增大,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也日益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因此建议加强实验室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对项目规划、立项、审批、建设、考核、评估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为确保规划、立项的准确性和学院经费支持能力,实验室建设项目规划、立项依据“统筹规划、加强基础、打通专业、兼顾科研”的原则,改变单一以课程或专业设置实验室的模式,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实验室的功能搭建实验平台,同功能实验室不重复设置。对于专业发展前景不明确、教学任务不饱满或使用率很低的实验室,可以依托社会资源,暂缓筹建。对已建成的实验室将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估,并将考核评估结果与今后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有关人员的工作量计算等挂钩,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反馈和修正,使实验室建设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部分,能随着实验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发挥其最大效益。

二、规范管理,科学发展

(1)实验中心日常管理。实验中心日常管理主要以统筹安排实验教学资源、健全制度、资产明晰为基础,形成规范化的日常管理模式。一是统筹安排教学资源。实验中心对学院下达的实践教学任务以及实验教师的要求对实验教学资源统筹安排。一方面能够充分了解实践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二是制度建设。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保障,是各项工作规范化的依据,也是实验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根据有关管理技术规程,制订系列性管理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员岗位职责;实验器材库管理规则;实验器材帐目管理制度;实验器材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器材借用管理制度;实验器材损坏赔偿制度;实验器材报废注销制度;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办法等等。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执行,确保管理规范化。三是档案建设。实验室设立档案专柜,做好帐目、实验室相关资料的建档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件事:帐目建设应在全面系统清库、核实库存器材的基础上建立分类明细帐。建帐后,凡购置调拨和报废报耗的器材均要按照有关制度严格履行记帐手续,并定期对帐,确保帐、证、物相符。帐薄及记帐凭据要存档备查。资料建设应将有关实验室工作的各类文件、仪器设备的随机资料、实验教学说明、实验教学电教软件、实验改革或仪器装置革新资料及实验器材管理的工作笔录和批件等均纳入资料建档范畴。(2)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关键问题是强化实验教学的质量管理控制,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保证实验教学从计划、实施、检查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有序进行,形成一个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实验教学计划管理。根据学科培养目标,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与培养实验能力的总体要求,从而制定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和明确各课程在实验能力上的分工和衔接。专业实验教学计划应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验教学进行总体设计,体现完整的体系,并制定分阶段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实现对学生实验理论、实验技能的系统训练与培养。二是实验教学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了4个方面,其一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实验大纲,拟定教学过程,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及选定实验教材和实验项目;其二抓好备课、实验试做、预习检查及实验室准备等工作;其三严格按照实验大纲和教学管理规程的要求组织实验教学,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作风;其四加强实验教学考核,认真批改实验报告,精心设计多种类型的阶段考核和期中检查工作,这是检查实验教学质量是否达标的重要措施。三是实验室管理工作。认真抓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这是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运转和实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过程的质量控制我们应侧重于健全与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做到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服务。四是实验教学质量检查。质量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监控实验教学过程和了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调控措施,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检查,不仅要注意最终教学效果,更要了解实验教学过程,使各种影响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为此,以实验计划、大纲制定的原则、要求和质量为依据,检查实施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效果,以促进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我们可以在如下方面进行完善:健全实验课考核及成绩评定办法;建立实验听课制度;建立实验教学质量常规检查和常规信息采集制度;定期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座谈;对实验教学质量定期进行评估等。五是更新实验内容。就是要减少过去陈旧的传统实验内容,增加反映新技术的实验项目,对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要增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的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能力。(3)实验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需要一支在理论上、实践上具有专长的实践教师队伍,特别要求实践性课程教师应精通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起码要达到能为学生做既规范又熟练的演示操作,学院要给教师压担子,让他们参加实验室的建设,编写实践教学计划、大纲、教材,积极深入实践教学。在人事安排上,要求提高实验人员的激励机制,让实验人员参与实验教学过程,完善评聘机制,切实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素质高、新老搭配合理的人员结构队伍,以保持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成为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实验室队伍,真正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质量。因此,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建设,要符合学院总体建设规划,合理设置,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在实验室的管理上,我们也要朝着有利于实验教学、实验课程建设、实验队伍建设,有利于机制运行、提高综合效益及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方向发展。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张莹莹,徐慧萍,朱玮彬.论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思路.中国实验室建设网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目的篇3

国家从2008年起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但经过8年的发展,该专项资金的运行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资金效能的发挥。本文聚焦研究资金规模较大的科研专项经费,通过分析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意在进一步提高科研专项资金控制流程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资金;经费管理

一、引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自2008年起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从开放运行、选题研究和科研仪器更新三方面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专项经费的设立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创造了条件,但如何管好用好这笔经费,发挥最大效用,如何建立稳定运行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新机制,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营造宽容失败、摒弃浮躁、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促进实验室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实验室、依托主体单位以及主管部门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释义与现状

为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政部、科技部于2008年制定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对资金的使用范围予以了规范,确定了开放运行费、基本科研业务费和仪器设备费三个主要开支范围。目前,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专项经费203.75亿元,从2001年投入1.3亿元到2008年投入21.68亿元,再到2014年投入30.45亿元,13年间共计增长了29.15亿元。开放运行费指用于日常运行维护和对外开放共享,重点实验室运行费通常由国家集中划拨、主管单位和实验室依托单位根据情况进行配套。实验室运行费一般用于实验室日常行政和管理支出、开放交流、开放运行的耗材等。基本科研业务费指实验室围绕研究方向和主要任务开展的系统性、研究探索性自主选题研究等支出,实验室的项目经费是实验室经费中占据比例最大的经费,是实验室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保证。仪器设备费指实验室按照科研工作需要进行的五年一次的仪器设备更新改造等费用,中央财政建立了仪器设备购置需求与全国科技资源清查结果相衔接的机制,避免重复购置,基本保证了仪器设备经费的使用效率。近年来,国家对重点实验室经费投入逐渐加大,主管单位和依托单位也给予了配套支持,但总量上仍然不足。国家每年投入的专项运行经费对实验室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因此,实验室的经费大部分都必须依靠各类竞争性科研项目补充。实验室项目经费管理是实验室经费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是提高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使用效益的关键。然而,通过财务验收和日常督查发现,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违规情况屡见不鲜。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重点实验室需要争取尽量多的项目经费,同时,项目数量也是实验室考核、评估以及实验室研究人员晋升的重要指标。因此,在项目阶段阶段,实验室及主管单位均十分重视,给予积极配合和协助。但当科研项目经费到账后,则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存在浪费、不合理使用等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编制虚假项目预算套取经费。部分项目在申报时,存在编报虚假预算现象,虚列考察调研费、会议费、设备购置费、对外协作费等,待项目完成后又造成大量结余资金,或长期挂账,或用于与项目无关的支出。(二)提供虚假配套承诺或不及时足额提供配套资金。按照有关规定,同一项目的不同渠道获得的经费均应纳入项目预算统一管理和核算,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合同约定及时提供配套资金。但有的项目存在配套资金不及时到位、虚列配套或不配套的情况,有的项目承担单位则没有将配套资金与专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三)挤占挪用项目经费,超预算范围开支,违反规定自行调整项目经费预算。按照规定,经批准的经费预算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做调整。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报批后,才能进行预算调整。但有的项目存在自行调整预算的情况,甚至有的调整幅度很大,预算调整后没有按规定程序报批。(四)项目结题不结账。项目必须按规定及时结题,项目验收结题后要及时办理结账手续,清理有关账目,按规定处理结余经费,项目组不得以任何理由继续占用结余经费。但实际上,很多科研专项都普遍存在着结题不结账的问题。部分项目专项资金结余较大,项目结题后不及时进行财务结算,长期挂账报销费用。(五)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率不高。项目承担单位往往重视实验室经费的申请,忽视取得经费后的资金使用与管理。一方面源于项目预算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另一方面与资金下达时间的不确定性有关。由于使用执行率不理想,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曾经面临预算额度被削减的尴尬局面,对科研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四、思考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重点实验室项目经费的管理普遍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的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管理增加经费使用预警和调控手段,预防和纠正经费使用失控,己经成为实验室经费管理关注的重点问题。实验室在管理实践过程中,要通过建立健全实验室内部监督机制及内部控制程序、加强对实验室项目经费使用的全过程控制等方式来加强对经费的管理。(一)加强项目经费预算管理。许多重点实验室在申请科研项目时,对项目申请书的申请理由、选题意义、创新点等部分比较重视,对经费预算编制却较随意,仅希望能够申请到更多的经费,而对具体经费的使用计划简单安排了事,这样往往在项目执行中任意变更经费使用预算,不按批复的预算计划实行,使得科研项目的预算与决算存在很大的差异,出现了较多不合理或不符合实际的开支情况,影响了科研项目的正常结题。要加强项目经费预算的管理,在项目申报时就要让负责人改变凭经验估计的编制做法,促使项目负责人、实验室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共同参与预算,结合项目研究的实际需求合理编制,明确各项开支的范围和标准。由于在预算编制中会有一些经费在人员、设备、场地等方面存在相互交叉、界限不清的现象,因此,还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确保资金效用的最大化。同时,可以结合财务部门信息化建设,将重点实验室项目预算额度在财务系统里面予以控制,减少超支报销和不必要的调账,加强对预算执行率的跟进工作。(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在经费的管理上,实验室通过制定出台相关经费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行为,改变传统“人治”的管理模式,向“法制”管理的方向上靠拢。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办法仍然是2008年财政部、科技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8]531号),规定“专项经费不得开支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工资、奖金、津补贴和福利支出”,仅允许开支“没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随着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对经费预算执行率的逐步重视以及科研任务的加重,继续限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在劳务方面的开支,将不利于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实验室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中央有关部委可以参照对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办法的调整方案,修订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在绩效支出方面的限制。重点实验室应进一步细化项目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标准等细则,规范项目科研经费报账的流程,保证经费使用严格按照项目申请预算书执行,严禁擅自更改经费用途,扩大开支范围。各项目组指定专人负责项目经费的日常管理和结算,能够单独设立经费银行账户的则单独设立,实行经费独立核算,不能单独设立银行账户的,则由实验室统筹设立分项目会计科目,按照预算编制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这样能够防止将不同的项目经费进行混合使用和核算。(三)建立健全管理监督制度,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全过程控制。高校要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监督机制,加强经费的监督管理。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在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上要相互配合、互相监督,确保各项经费使用合理、核算准确。通过定期推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加快预算执行率,明确资金使用状况,加强项目负责人对经费的责任意识。同时,实验室也要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建立内部控制分类管理体系(如图1),来发现项目经费执行过程中的漏洞,及时改进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保障经费使用的公平、公开,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此外,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响应教育部对高校进行信息公开的要求,以网站作为信息平台,将实验室年度情况总结、项目总经费年度报表、各项目预算执行率及重大设备购置等情况进行公布,接受实验室成员和学校师生的监督。对项目的申请指南、评议流程、评议结果、验收条件等内容也都可以适时公布,实时更新。(四)加强部门合作,提高管理人员水平。目前依托高校设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管理模式是由科技部门主管项目立项,财务部门负责账务核算,实验室主导日常运行事项。由于没有单独设立账套,实验室一般也不会聘请专业财务人员,所以,在预算编制和资金管理中容易出现问题,加之重点实验室专项资金采用“零余额”账户的管理模式,对如何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显得尤为重要。项目负责人与实验室管理员、财务管理员和科技处人员要加强配合、互相协调,通过对当年专项经费预算的分析,及时下拨资金额度,定期统计经费。同时,实验室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会、参加财务部门宣讲活动等方式,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实验室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技部.2008.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2]何国建,方红卫,王光谦,傅旭东,詹秀玲.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模式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1).

[3]苏丁丁,熊兴耀,程鹏,曾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6).

[4]谭力.浅谈普通高校实验室经费的管理[J].渝西学院学报,2002(15).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目的篇4

关键词:新型;医学独立实验室;管理制度

云南西南边疆地区由于交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等问题,现存iCL投资方在该地区建立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可能性不大,但本地区各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亟需该服务平台。所以,本地区需依靠政府主导,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相关企业组织协力合作,运用各种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方法和措施建立新型医学独立实验室(下文简称“实验室”)。为提升实验室可操作性和社会认可度,需以卫生部制定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申子瑜主编的《医院管理学临床实验室管理分册》为基础,参考现行iCL及三级甲等医院检验科管理制度,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新型医学独立实验室组织、财务、资源、信息和运营过程等事项的管理,并保证医学检验结果的质量。

1现行iCL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

现行iCL的规章制度制定不完善,甚至照搬医院内部检验科的管理制度,同时存在制定标准过高,缺乏可操作性,并且监督机制不完善,执行存在问题;多数医学独立实验室内部对工作人员评定职称管理存在不足,薪酬分配差距较大,导致工作人员流动较大,影响检验质量;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开展与独立实验室条件不匹配的项目;标本从运输到检测的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现状不容乐观。

2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在云南西南边疆地区,实验室作为一个新生的第三方检测组织,其服务对象是以城市为中心(标本往返运送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的居民。要避免现行iCL的各种弊端,保证良好的运营状况,实现服务本地区居民的总体目标,实验室务必做好建设筹备、申报工作;主动接受卫生主管部门的监督与考核;加强与各合作医院的沟通,实现对标本的严密管理;制定好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操作标准,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3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标准的建设

3.1建设原则

为改善管理制度执行现状,实验室的建设原则应是:一要重点突出。凡涉及到影响检测结果的制度务必准确完善。二要简洁全面。要求制度传达的信息不但准确,同时还应当全面,避免制定时语言繁琐、叙述模糊。

3.2建设内容

(1)工作人员管理新型医学独立实验室的主体是实验技术、护理和管理人员,他们分别承担标本检测、采集和检测监督工作;需要一定数量的执业医师和检验医师、标本运输人员,分别承担对检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解释工作以及实现标本专业运输工作。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应保证工作人员的数量、基本素质,明确工作人员各自的责任;注重实现人员配置优化,提高检测效率,从而间接提高人员绩效,激发其工作热情;注意避免工作人员频繁更换,保证检验质量。(2)工作区域的划分、仪器设备和试剂管理工作区域划分制度要保证各专业实验室、试剂储存、消毒处理、办公区、休息区和资料与数据控制中心等区域的设计合理,还应注意各区域配套设施设备齐全,如维护温度和湿度、水电、网络等恒定的设施设备。试剂管理制度要特别注意试剂储备量合理,避免因标本量的变化而导致不必要的浪费[4],同时要保证试剂购置、验收和使用等事宜受到严格监督。检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同样要保证购置、验收和使用等事宜受到严格监督。(3)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管理实验室应当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为基础,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并严格执行《实验室检验项目管理程序》和《实验室检验方法验证管理制度》,并应密切关注卫生部规定的临床检验项目和方法,不得使用停止应用的临床检验项目和方法,不得承担超过自身检测能力的项目。(4)检验全过程质量管理[5]检验全过程包括检验前、中和后的管理。分析前环节主要包括标本采集、处理、保存和运输,是保证检测质量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中,标本采集、处理、保存属于各医院病房或者门诊的职责,运输过程属于实验室的职责。实验室应当有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制定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储存、运送、接收(拒收)等标准操作规程,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定期进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等内容统一汇编为《实验室标本管理制度》。分析中质量管理以国家标准GB/t20468-2006《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重要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标准》等为参考,制定符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的工作标准,将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检验风险管理等事宜也编制在内。分析后质量管理包括核查、特殊项目的检验报告、危急值报告、检验后标本保留时间与条件、检验报告签收等内容统一制定《检验结果报告制度》。(5)财务管理实验室作为独立核算单位,财务管理非常重要。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保证科研经费、工作人员的薪酬分配、各出资部门的利润分配等,都具有原则性[6],这样才能使预算和决算效率提高,保证利益分配合理。(6)信息管理与安全管理实验室信息主要包括检验结果、质控结果、试剂使用情况和工作量等。信息管理制度应保证实验室具备信息报送和传输功能的网络计算机等设备,保证各类信息受到严格管理,方便患者信息及时传输。实验室应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为基础,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对实验室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要求,以达到实验室的安全运作,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

4实验室制度建设还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4.1需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

实验室作为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就需借助社会资本,所以其管理模式也需职业化。这就需要用制度明确企业管理结构,建立和完善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制订出中远期发展规划,重视内在文化建设,建立高效的科学决策机制,使全体员工均爱岗敬业,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4.2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延伸和发展。实验室与其它企业一样,同样存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信息缺乏,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较落后的通病。建立规范、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对保证实验室高效、安全运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应包括管理目标、各方面风险的评估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等,应将其汇编入中远期发展规划,为实验室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实验室管理事项繁杂,实施高效管理就需要完善的制度,本文仅针对运营过程的关键环节制定各项制度,还有许多细节方面,如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相关制度、与异地各合作单位实现检验报告单发放制度等需持续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加强相关管理工作,保证其能更好地为当地居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宋超,张伟民.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现存问题与监管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01):58~59.

[2]张伟民,宋超.落实质量考核与监督措施,促进独立实验室健康发展———对医学独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设想与探讨[J].浙江检验医学,2009(03):42~44.

[3]张伟民.全国14家医学独立实验室工作概况调查报告[J].浙江检验医学,2007(01):95~97.

[4]张国伟.试剂管理在独立实验室中的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2009(06):144.

[5]刘兴欣.医学检验的全过程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330~1331.

[6]易琳.财务管理在独立实验室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2015(07),70~71.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目的篇5

1中心试验室在强化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中心试验室的设立和监理组织的层级相匹配:在总监理办公室设置中心试验室,工程施工地办公室设立驻地监理试验室。每一个设立在施工现场的监理试验室听从中心试验室的指挥,第一时间为驻地监理工作人员反应建造过程中的品质情况;中心试验室对使用者和总监理办公室负责,指挥设立在建造现场的监理的常规试验,审核承包者的标准试验材料与原材料试验,接受承包者委托,帮助其完成没有能力做好的试验、测验内容,安排做好总监安排的试验与抽样测验工作。这就在工程建设中建立了企业自检、各级监理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心试验室在管理体系中对驻地监理试验室和工地试验室负有管理和业务指导的权利和义务,对整个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负有管理责任。中心试验室应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管理体系,并确保有效运行。

2中心试验室在生产过程中的事前监督指导作用

在正式开工令前,必须首先建立一套合理的、可以有力管控品质的品质检测体系。中心试验室一方面应抓紧本身的建设,另一方面还应对承包者试验室的构成、员工资质、进场设施的数目、多少和精准性,均依照协议约定与承包项目任务的要求,到每个合同段逐个检测,不具有资质的人员一定要撤掉,不达标的设施一定要替换、增加,初步完善自检体系,为实施品质测验奠定条件;另外依据协议文件、技术要求、监理内容,初步确定试验检测程序,并在监理会议上宣贯;举办培训班培训监理试验人员及部分合同段的试验员,推动整个质检体系工作正常开展。中心试验室在进场后,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通过对多个厂家,各种原材料的调查抽样试验,最终会同业主确定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原材料料源厂家,并根据试验结果原材料料源予以批复;中心试验室严格进行配合比验证,混凝土工作性、耐久性、强度等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后,方能给予批复;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必须能提供填料准确、真实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才能保证既不会因为标准过高而造成机械浪费,又能不因为标准过低而影响路基的填筑质量。因此,中心试验室的标准试验及标准批复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第一关。

3中心试验室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作用

3.1加强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对工程质量最基础的控制,而贯穿于建造所有环节的中心试验室在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增强监管,判定混合料与原材料的配置比例有没有达到规定的品质要求。建设过程中,监理小组应当定期实施一般性的检验,除此之外,中心试验室还应抓住对品质有较大影响的重要材料,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质量。

3.2坚持巡回检查

路面与路基基层建造过程中的检验重点是随机抽查路基与基层的压实水平、薄厚水平、强度水平、弯沉数值,重点检验新老填挖交界、台背回填等关键位置,了解其填筑材料要求、碾压办法;桥涵结构物砂浆、混凝土配置比例落实状况。对素养较低的承包者与第一批动工的试验路,从拌和机测试标定到材料铺设实施全面引导监测,第一时间改进预先设计的数据,让混摘要:阐述了中心试验室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中心试验室在强化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中的事前监督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确保工程施工进度的作用和实施方法,为中心试验室制定计划和试验检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纲领性参考依据。关键词:中心试验室;质量管理;监督指导;质量控制合料品质与摊铺效果达到预先设置的标准。路面建造时监测的主要内容是以管控新拌混合料品质为基础,对强度水平、厚度水平、构造深度、平整水平四个指标,进行全方位、多频次的检验。巡回检查中监测监理流程落实状况,监理组抽查检查、承包者自我检查的内容、检查方法、次数、内业材料有没有达到相关要求,能够评估施工品质管理的水平。中心试验室把上述内容作为巡回检测的主要内容,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以此来促进整个质量检测体系工作的正常进行,积极发挥测验在品质监理系统中的功能。对项目中检测发现的品质问题,依照“保证品质,降低损失”的原则,不留质量隐患。

4中心试验室在确保工程施工进度中的作用

中心试验室根据业主的进度目标任务,对施工单位的试验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工程开展的先后顺序,制定试验室的相应的试验检测工作计划,始终保证在各分项工程开工以前,各项试验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完成,确保工程整体施工进度不受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中心试验室根据各分项工程完成情况及时对成品、半成品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确保下一道施工工序顺利开展,决不让试验检测工作影响施工进度。

5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目的篇6

【关键词】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1信息技术下的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纵观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发展历程,一般将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内涵概括为:以现代先进管理理念为指导,依托信息技术,融合实验各要素和实验服务水平支撑力,从而提高试验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科研效率的管理方法。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上述实验各要素的融合、渗透和创新,也是在这个动态发展过程中,需要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要找到各个实验各要素的动态平衡点,从而适应不同学校、专业的具体应用。

根据各高校实验室教学要求和专业设置不同,各学校都对实验室赋以本校的发展特色。但是笼统而言,大学实验室的教学主要功能为以下几点:

1.1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实验教学作为工程类学习的重要项目,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实验教学中,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了实验报告的提交、批阅、反馈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后,不但可以尽量简化实验的管理流程,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同时,实验室信息化的管理还大大的节省了纸制品的消耗。保证实验室的教学管理更加环保、高效。

1.2网络仿真的应用

目前,网络仿真实验室已经在各高校普及开来。就网络仿真实验室的性能来看,其具有普通类型实验室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仿真实验室的建立可以有效避免大量硬件设施的投入和使用,节省了教学资源和教学经费,其次,网络仿真实验室利用集成的flash插件技术,建立了系统远程服务器,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动态的反馈给学生,提高学生对自身实验过程的情况的掌握。

1.3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时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成为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在抓紧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这对于实验室信息化的建设也成为了发展的机会。当前,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实验室的设备、软件和试验项目的管理,逐步推动实验室各项信息的公开化,从而尽可能的满足学校师生发展的需要。

2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基本跟随现代信息技术的步伐,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也各具特色,不少方面还是成绩骄人的。据大多数的高校实验室都建立了有线或wLan局域网,有的实验室设备配置已经很高端,诸多实验室依据自身的需求开发了适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拥有专专职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人员,实验室信息化的普遍应用发挥着其自身的现实价值。但是,仍然有不少问题不容小觑,概括如下:

2.1现有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费效比较低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高性能、高标配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方便实验者的实践效应,提高实验者的学习创新能力,发挥其科研效能,但时下诸多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多处于实验数据保存、实验任务、教学计划安排的基本系统应用层次上,其深层次的管理功能、决策服务支持以及管理数据挖掘都没有实施,个性化、知识化、因事而宜的管理系统较少,功能单一的模仿系统不能真正发挥实验室应有的效用,管理系统的诸多模块形同虚设。

2.2校级资源孤岛现象突出,信息共享不能深度实现

各高校都建立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即使在本校也有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存在,校级、校内雷同实验室之间的资源共享少,好的实验室管理经验总结以及自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交流较少,或许是管理方各因成绩和利益有别,其主观上缺乏传授经验的积极性,共享成果的主动性较低,闭门造车的意识严重影响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进程。

3加强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3.1加强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就需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在实验室建设之初,实验的管理人员以及各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制定上要坚实集中讨论的原则,积极的汲取各参加者的建议,对内容进行反复的斟酌推敲从而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同时因为人员的集体参与及讨论也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在增强人员对制度的认同感,将有利于后期制度的推行及落实。同时在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两者相互补充不足,相互成长共同完善。根据实验室建设管理制度的建设,将有效的建成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也使得后期的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有章可循,避免发展的盲目性,也使每位职员的职责更加的明确,从而为实验室的高校运转提供可靠的制度的保障。

3.2加强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深厚、技术能力强、素质高的实践性教学队伍。在实验室的建设之初,可根据研究项目的需要求以及实验室发展的侧重来招聘一些符合其发展的并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一些退休的老员工,于此同时也需要招聘一些具备良好素质、学习时间能力强的新员工,建设新老结合的实验师资队伍,从而共同的为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发光发热。

4小结

高校大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能有效改变实验室传统的管理的繁杂,减轻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因此,在高校的大学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促进其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海燕,刘昭.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37-374.

[2]郑雪红,郑爱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334-336.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目的篇7

摘要 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优秀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基地。笔者总结归纳了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上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自身日常管理经验,就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方法与运行机制两方面进行探究。

1 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上存在的问题

(1)研究队伍相对薄弱,优秀科研人才缺乏。很多高校属于教学型高校,此类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需要从事科研,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研效率。而且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其科研人员待遇较低,科研条件差等种种因素的影响,缺乏对高层次科研人员的吸引力,因此出现了人才匮乏的不利局面,使得重点学科得不到充分体现。

(2)缺乏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和资源管理权。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大部分是由本校优势学科通过整合后申请立项而建立的,通常没有独立的人事权,实验室研究人员大多是兼职的,所以很难和研究型大学一样形成强大的科研团队,这给重点实验室人员管理和日常运行带来了很多的不利影响。同时, 财务一般由学校统一管理,这使得重点实验室在项目经费收入和支出等方面很难调配,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竞争和联合机制的实施。

(3)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实验室人员积极性不高。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缺乏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来鼓励研究人员,也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来增加实验室的凝聚力,使得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处于较松散和消极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科研效率和实验室科研成效。因此培养全体实验室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验室的科研实力,完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 如何有效提高重点实验室管理水平

2.1 健全集体领导决策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

(1)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包括分管科研的高校主要领导、共建双方法人、科技部门领导和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主要职责为负责审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方针、发展战略、机构设置、经费使用等。(2)建设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规划、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管理考核工作。(3)设立综合办公室,配备重点实验室专职秘书。主要职责是处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科研项目管理等事项。(4)实验室按照研究方向组成由责任教授、研究人员、研究生三个层次构成的团队。构建开放式公共实验平台,支撑各个方向团队的科学研究。

2.2 实验室精细化管理

(1)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财务管理等工作。重大决策按民主集中的原则,实行由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和各方向责任教授组成的主任会议制。(2)严格绩效考核。实验室实行目标管理,由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实验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建设管理委员会组织考核组,听取实验室主任年度工作报告,根据实验室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进行考核和评估。(3)基础台账须建立健全。为了有效地促进实验室管理和运行,重点实验室应建立规章制度、仪器设备、工作简报、科技成果等各类台账,内容必须完整,记录要详细。

2.3 科技资源的共享和规范化管理

实行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并通过专业网站向社会开放及服务信息,逐步建立完善开放运(下转第183页)(上接第162页)行工作台帐和统计报表制度。重点实验室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在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的培养,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等多领域,与科研院所、地方企业全方位地展开产学研合作。实行资源共享、有偿服务、成果共享的运行管理体制。

3 如何科学构建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

3.1 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依据上级部门关于高科技产业发展技术纲要的文件精神,围绕重点实验室研究领域的重大共性科技问题和技术需求,构建科研平台,为该领域组建一支稳定、高效、创新的国内一流科研团队,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该领域提供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研发急需的新产品,为此类行业培养和储备科技人才和领域专家,将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行业特色明显、国内技术一流的技术创新基地、新产品研发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3.2 建立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实验室研究人员在聘期内工作突出者,除享受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以及必要的生活和办公条件外,其岗位津贴在学校各级岗位津贴标准基础上适度上浮,同时享受成果业绩奖励。实验室设立学术交流专项基金,用于资助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或到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中短期学术访问、进修。优先推荐实验室骨干进入国家、部省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此外,我们还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推行薪酬改革制度和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同时,实验室要切实做到尊重人才,信任、关心、爱护实验室成员,使他们产生归属感,激发其奉献精神和工作热情。

3.3 开创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积极探索校企交叉共建重点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有效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为学校的专家学者进一步的学术交流与沟通提供良好的平台,提高自身科技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研究人员的技术水平。

4 结束语

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学术交流的基地,保持重点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高校建设和地方乃至国家的科技进步。本文结合我校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情况,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思考和总结,认为完善良好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前提,团队建设及深度的技术交流是实现协同创新和合作共赢的关键,精细化管理是重点实验室有序规范发展抓手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Z].科技部,财政部,2008:8-29.

[2] 万伟平.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与管理现状研究[J].广东科技,2006(1):44-46.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目的篇8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管理;高职

exploringoflaboratory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

HuangZhaoqin,Chengting,HuDahua

thecityvocationalcollegeofJiangsu,nanjing,210036,China

abstract:thelaboratory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isacomplexsystemproject.invocationalcollege,theconstructionmustbecloselycombinedwiththecharacteristicsofvocationaleducation.onthebasisofclarifyingtheprofessionalpositioning,itshouldbeconstructedespeciallyinaspectsofsettingupopenlaboratoryandestablishingprofessionalskillscertificationstationsandcooperationlaboratorybetweenschoolandenterprise.inlaboratorymanagementaspect,wepaymoreattentiontoperfectingmanagementrulesandregulationsanddevelopteachingitemsandmanagetheapparatusandequipmentandlaboratoryfilesaccordingtotherulesandregulationswemade.

Keywords:laboratoryconstruction;management;highervocationalcollege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管理一线工作岗位的,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特定岗位的职业能力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现代高职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是校内实践环节的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科学创新思维的主要场所,是实现高职院校师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因此,必须以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目标,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职能,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建设改革。

1实验室建设思路

1.1明确专业定位,统一规划

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如何建设高水平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课题。第一,必须明确实验室定位,确定所面向的人才服务类型和建设内容,提出实验室建设目标。第二,在建设过程中注意结合院系的实际情况,将长远计划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从专业发展、科研方向以及队伍建设、实验场地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结合高职特点,打破普通本科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小而全”以课程建实验室的传统模式,而以学生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拓展素质的锻炼和培养为目的建设实验室。第三,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要充分考虑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突出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实践性、职业性和技能性,综合考虑专业和行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建设“理实一体化”实验室,给学生一个仿真的实践环境,边学边练边操作,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高职院校突出技能培养的实验室建设特色。第四,职业院校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应具备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在实验室建设上应具有超前意识,将行业企业先进技术和工艺引入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1.2建设开放式实验室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验室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活动外,基本处于封闭状态,许多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实验室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传统的实验教学以依附于课堂理论教学的验证性项目居多,缺乏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锻炼,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建设开放实验室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实验室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是指仪器设备与时间概念上的开放,更是指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研究课题的开放。各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半开放、全开放或者限制性开放的实验室,条件不足的院系可先选定某个实验室作为开放试点,分部分、分阶段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在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自主选做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或者参加教师教研活动,将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此外,开放式实验室可面向社会开展对外服务,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工学结合,推进实验室建设改革和人才培养。

1.3依托实验基地,建立技能鉴定站

为了增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即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有学历证书还至少要有一种职业资格证书。为贯彻落实“双证书”制度,各院系各专业均会组织学生参加鉴定机构的职业技能考核。各高职院校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相关考试单位加强联系与合作,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设立技能考核和鉴定站,按照技能鉴定的要求和标准购买仪器设备,布置鉴定场所,制订职业技能鉴定站相关规章制度,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争取在校内开展各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工作,方便高职院校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此外,通过技能鉴定考核,可将职业及技能鉴定考核内容有机融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于教学中,强调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实现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1.4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鼓励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有条件的院校亦可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实验室,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验实训,开发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实验实训课程,产学结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在发挥实验室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强化校企合作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功能,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将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效益。在应用项目的开发、研究和转让等工作中可以吸纳感兴趣的同学参与其中,工学结合,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术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不仅如此,企业还可为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提供条件,并通过培训和考核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

1.5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实验室队伍是高校开展实验实训教学、实验室管理、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中坚力量,一支高素质、善管理的实验室队伍必将带动高校实验基地的建设,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促进高等学校健康、稳定、和谐发展。但从目前各高校的实验室现状来看,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的薄弱环节,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对实验室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实验教师待遇较低等问题严重制约实验技术队伍的发展。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核心,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吸引具有一定学历和水平的人才从事实验室工作,促进实验室建设,并在职称评聘、待遇、培训进修等方面与理论课程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制定切合实验室工作内容的津贴分配政策等考核激励制度,激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2.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是发挥实验室功能的基本保证,实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只有实行统一严格的管理,才能使实验教学井然有序,保证实验室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实现实验室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实践证明,管理模式越简单,参与管理的人员越少越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使用人员、实验耗材、仪器设备、实验室档案等的特性,建立《实验室使用规范》《实验室工作人员规范》《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档案保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规范实验室使用和管理工作。此外,为保证实验室教学工作有序开展,贯彻落实各种管理制度,还应做好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实验耗材领用登记、开放实验室使用登记、学生出勤情况记录、实验教学情况记录、实验室管理人员日志等在内的实验室管理记录,这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实验室日常工作情况,还能预防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校内技能鉴定站应建立鉴定站工作规程和档案管理制度,考评员、考务员和鉴定站工作人员守则等,健全技能鉴定设备的安全操作使用规程和其他管理制度,保证鉴定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2.2实验教学管理

实验教学管理是影响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实验教学保障和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为实现资源共享,合理配置实验经费,实验教学物资应由实验室管理中心集中管理,按照实验教学安排和项目内容配备实验物资,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进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手段和评价指标,严格控制实验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之余,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提出切合高职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教学项目,有计划地将新的思想、方法、手段、仪器引入教学活动中。

此外,为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各院校应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的优势,依托校园网搭建优质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实验室的基础资料、实验室使用情况、开放实验项目、仪器设备信息等各种数据库,并适时更新,促进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和开放实验室的建设。

2.3实验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是仪器设备管理的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和保管。实验室应建立仪器设备的数据库,包括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主要性能、管理人、购买日期等参数,便于资产管理和仪器设备使用及维修。师生在使用前需提出书面申请,标明所需仪器设备名称、类型、数量、用途等信息,由管理人员调配仪器设备,填写领用记录。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结束后做好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登记。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证教学科研和开放实验活动正常开展,如发现仪器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应及时组织维修并做好仪器设备维修记录,对不能继续使用的仪器应按照报废程序处理。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的价值和潜能,应将分散在各实验室的相同仪器设备集中管理和调配,使实验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2.4实验室档案整理和保存

完善的实验室档案是全面反映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改革等工作的原始资料,也是实验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具体要求。实验室档案有电子文件也有纸质资料,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教学情况、实验经费预决算、开放实验项目等一切与实验室相关的资料,内容纷繁复杂。因此必须重视对档案的整理和保管工作,坚持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实验室档案。第一,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职责权利、法律义务责任做出明确规定。第二,在日常工作中明确任务,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做好档案记录和整理工作,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对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方便信息查询和实验室高效管理。第三,实验室应该设置专门的档案室,并具防潮、防火、防腐功能,确保实验室档案安全。

3结束语

实验室在高职院校办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应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紧密结合,明确专业定位,确定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和内容,突出职业性、技能性及实践性,建设开放式实验室、职业技能鉴定站及校企合作的实验室,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注重健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遵章开展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及实验室档案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培标.高职院校培养实践与应用型人才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8:28~30

[2]刘卉卉,徐涛.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3):117~119

[3]孔永红,卢卯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物理学专业开放实验室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1:172~173

[4]李鑫玲,侯玉泽,任广跃.高校实验室开放模式探索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0,33:435~436

[5]陈建国.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就业竞争力[J].职教论坛,2007,3:27~28

[6]谢军军.新形势下高校实验队伍建设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8,6:168~170

[7]潘雄飞,赖天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3:90~92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目的篇9

【关键词】高等教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32-01

我国高等医学院的教学工作明显不同于其他专业,其中最为特殊的就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作为医学专业日常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为我国培育高等医学专业人才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但是随着教学理念的逐步更新,以及教学手段的进步,传统医学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现实提出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医学教学实验室建管进行反思,然和结合实际进行更新。本文就对我国高校医学教学实验室建管进行探讨。

一、我国高校医学专业教学实验室建管新要求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社会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增多,医学院教学体制也在不断改革,而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硬件设施,教学实验室的建管也在不断改变。

(一)医学教学实验室的体制开始朝着综合化转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逐渐呈现各个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而医学更是广泛的包括了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知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医学发展其突破口,就在于更为依赖生物学和化学、信息技术等的融合。为了让实验室教学工作可以更为适应这种学科融合的特点,就要求建设综合实验室。例如我们可以成立形态学实验室,将解剖学、病理学以及寄生虫学等实验室,合并到一个形态实验室内;也可以成立一个功能实验室,来研究药理学以及病理学和生理学。而对于各种外科、内科和临床学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临床实验室来进行教学工作。根据笔者对我国多所医学院的走访调查,我国高等医学院在长期教学中,大都是采取单一实验室的设置方式,而各个实验室之间都是各自为政实现独立管理,这就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以及设备借用上的麻烦。仪器上的重复设置导致学校教学效率较低,也浪费了诸多教学资源。例如当不同专业学生使用同一设备时,常常出现管理上的矛盾。

(二)对医学实验室进行网络化管理

在医学实验室的综合项目管理中,主要包括了对设备统计的管理、维修管理、报废登记管理等。这些综合管理信息,其特点就是繁多并且复杂。在传统实验室管理机制下,每个实验室都是封闭的,所以在数据上报以及汇总时很容易出现错误。那么在计算机时代,如何利用网络以及电算化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则是核心。

在传统实验室管理机制下,不仅实验技术较为落后,实验教学方式也只是对传统经典理论进行验证,很难完成目前提出的创新教学任务。所以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改革,集中力量来建设综合实验室,或者实验中心,改进设备和管理机制来实现资源共享。

二、如何做好高校医学教学实验室建管工作

(一)从教学理念入手,在医学高校内树立起实验教改理念

学校应该积极的按照从基本技能到综合应用,再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原则来进行。第一就是要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从浅到深,从简到繁,按照学科特点来建设综合实验室。然后根据实验室将实验课程编排成体系。建设综合实验室或者实验中心,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缩减实验用房,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学设备,提高学校资源的使用效率。而综合实验室或者实验中心的建设,也可以改变过去单一实验室相对封闭的状态,将实验室改变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也可以按照功能来建设综合实验室,例如机能实验室、形态实验室以及模拟实验室和生物学实验室,然后对综合实验室进行统一的调配。

(二)做好综合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在对医学院的实验室机制进行改革之后,实验室从教研室中独立出去,成立了综合实验室,这样综合实验室在管理机制上,就直属于学校的基础部,改变了过去隶属于教研部的状态,和教研部成为了平等的存在。这样一来学校就出现了实验室的新格局,自然要对此管理机制进行改革。这些都依赖于建设完整的规章制度,处理好实验室与教研室之间的关系,减少各个教研室使用实验室过程中的矛盾。我们要求实验室中心或综合实验室都做好规章制度建设,例如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使用制度以及档案制度,并且结合教研室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来实现对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三)加强实验设备管理

第三就是要加强针对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在建设综合实验室或实验中心之后,实验设备将不再隶属于某个教研室,在设备归属上将以实验室为单位。而由于各个教研室来共同使用实验设备,所以更应该做好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以免出现纷争。但是目前来看大多数医学院,对此还没有就这几个问题形成共识。所以我们还需要不断摸索可行之路。

(四)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新制度的内在潜能

综合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医学院要不断开展岗位培训来更新实验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实验技术水平。在综合实验室发展背景下,还需要实现实验技术人员的通用性。在考核制度建设上,要利用各种激励制度来调动起综合实验室队伍的积极性。

(五)医学院要积极争取各种国家扶持政策

近几年,我国开始逐步对近数十年来医学院的教学成果以及教学环境等进行验收。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做好教学质量普查应对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争取建立部级、省级实验室。

目前,我国各省市都逐渐开始对医学院实验室进行评估,其目的就是验收实验室教学成果,为之后医学院发展提供新思路。在这种新形势下,为了可以将医学院实验室建立成为部级、省级示范中心,我们更加应该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抓住机遇完成综合实验室建设工作,并且配套完善建设实验室管理机制。在重点做好硬件设备建设基础上,努力做好软件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宋卫萍.高校医学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反思[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06)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目的篇10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理论准备科学管理投资效益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225-0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本科院校已经发展成为学科众多、专业全面、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性大学。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必然要求有相应的实验设施进行支持。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一个普遍问题便是实验室建设的投资效益不高。要提高实验室建设的收益必须要有完整的实验室建设管理,做好从准备到考核的全面掌控。

1高校本科实验室建设初期的理论准备

相对于专业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建设,本科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具有实验室学科数量较多、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等特点。现阶段是高校本科实验室建设的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加上建设管理经验的相对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本科实验室建设时一定要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进行全面的考量。

1.1高校本科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1.1.1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特殊性

多样性是本科实验室建设的一个特点。很多本科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建设的实验室,有专业的管理人员以比较专业的设备,而一般高校由于条件的限制可能在实验室的专业性方面有所不足。虽然各个高校中本科专业大多相同或是相似,但是基于各个高校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特性,实验室建设也拥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进行简单地模仿和复制。

本科实验室建设一般是由学校进行主导,经营方式也大都是非营利性的。加之学科众多,对实验室数量上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这种情况是资金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高校实验室的特点导致整个建设的资金核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估计。实验室建设既要满足教学的需求,又要保证专业科研的进行,既要保证其功能的实现又要权衡建设效益,一句话,本科实验室建设具有复杂性特点。

学生和教职人员是本科实验室的主要使用者,虽然还有很多各个科研领域的专业人员会参与到实验室的使用之中,但是对于实验室设备的保养、实验材料的存放以及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而言并没有专业的人员参与其中,因此,非专业性也是本科实验室建设的特点之一。

1.1.2高校实验室建设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科实验室建设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实验室建设的复杂性。为了保证高校实验室建设能够达到最好的投资效益,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现存的问题,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避免错误。

由于缺乏总体的规划,各院系单方面追求内部系统的完善,往往会造成高校实验室建设多而不精、资源重复、专业性不高等问题。各院校重视自身建设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一定要考量全局,明确高校本科实验室建设最重要的目标是满足教学的需要。实验室建设的效益对实验室的建设也很重要,一定要用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思路来进行指导,避免重复投入。

非营利性决定了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资金管理的环节。资金投入的混乱是本科实验室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每年投入实验室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一定要把握住重点才能达到最大收益。实验室设施、实验仪器、甚至实验管理都需要相关的资金投入进行维持,新实验室的建设、旧实验室的维护,哪一项都不能置之不理。面对多种多样的问题,高校实验室建设的职能部门一定不能够随便应付。为了减轻矛盾,很多高校习惯采用权衡的办法,将资金分散开,使每项申请都得到部分资金支持,但是这种做法只会造成一种表面平衡的假象,只会最终导致实验室建设问题的深化。

1.2实验室建设的规划

在众多实验室建设需求当中,建设规划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科学的决断把握最需要建设的项目。实验室建设的具体规划是一种科学考量的产物,是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实验室建设的工作依据。科学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现存的资源浪费、投资方向混乱等问题,在以后的后续建设中也可以起到打好基础的作用。

实验室建设的理论准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便是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它是确保实验室建设中实现保证重点、资源共享的目标,并最终获得最大收效的工作指导方针。建设规划的制定一定要结合学校的发展状况以及教学特点,做到全面平衡学科建设,保证教学质量,促进科研发展。同时,在进行规划中的某一个项目时,也应该对具体的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控制,首先制定建设计划,保证建设工作有据可依。其次,如果需要引进大型科研设备,一定要经过专家的慎重考虑,在教学和收效两方面进行论证,并要把设备供应商的技术实力、诚信度以及售后保障纳入考量的范畴之中。

实验室建设规划具有统筹性、独立性以及严肃性的特点。所谓统筹性,是指建设规划必须兼顾到学校各院系教研的需求,让有限的资金得到最科学、最合理的运用,有效缓解资金短缺问题。独立性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学校自身的特点,这样做不仅能够保证实验室的建设更加顺利,还可以使实验室在未来教研工作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一味追求建设的先进和满足于实验室现状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严肃性是实验室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首先,严肃性在规划过程中表现为实事求是,认真进行建设规划。其次,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也要保持严肃的态度,准确细致,避免工作中任何疏忽大意。综上所述,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制定,能够帮助建设者认清现实,把握重点;能够避免资源浪费,明确建设方向;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统筹管理。

2高效本科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监管

2.1对项目实施的监管

一个建设项目的开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项目管理展开项目建设工作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好的项目管理包括资源、目标、组织以及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应用到实验室建设中来,就是指资金投入、学校组织、建设目标等方面的管理。项目管理已经被应用到很多建设工程之中,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虽然高校本科实验室建设具有很多特殊性,但是项目管理办法同样适用。

项目管理的积极作用主要是发挥在其对于建设的整体把握,系统性、全局性的特点使其在控制资金、保证工作进度以及工程质量上有很大的优势。在具体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通过项目管理进行权责划分,对建设任务进行细化,例如建设开销、施工进度、管理人员职责都要有具体的、明确的划分,保证工作中权责分明,避免问题。

2.2对设备的管理

在整个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有严格的合作制度。对于施工单位,一定要在合作之前进行全面的考核,这是实验室质量的重要保证。实验室设备的采买关系到实验室作用能否发挥,设备的质量关系到实验室安全以及效益评估,所以对实验设备一定要采用严格的监管办法。任何仪器设备的购置都应签订正式点的采买合同做为交易的依据,合同中应该对于交货双方以及设备具体的数量名称有明确的交代,同时对于售后条款也要明确权责,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未雨绸缪是实现投资效益的必要准备。

首先,验收建设项目实施是否按照建设规划顺利完成。建设经费不足,建设进度难以控制,工程质量难以把握一直是实验室建设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在建设规划的指导下顺利解决是检验建设成果的首要条件。如果,建设成果达到建设规划的要求,那么证明建设规划得到了很好的执行。

其次,对实验室的设备进行验收。实验室的设备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所有的设备都应该经过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和验收,保证每一台设备安全有效。经过初步检验之后,应该继续在使用过程之中对设备进行检验,只有在正常运行较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可以做出验收结论。

3高校本科实验室使用中的管理

3.1制度管理

专业的实验室应该具有专业的管理制度,对于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有专门的管理制度,一般要求按照学校和院系的二级管理组织形式组成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具体管理形式有三种:一是采用校方建设,院系代为管理的办法;二是学校、院系共同管理和建设;三是放权给院系进行相应的管理和建设。一些学校有比较专业的实验室,其中有贵重实验设备,这就要求发挥学校和院系二级管理的优势,在实验室建设、实验设备分配以及实验设备管理方面发挥作用。

3.2设备管理

对仪器设备的保存和使用情况采用进行动态管理的办法。保证进行定期的实验设备检查,及时更换设备状态卡片,保证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在设备的使用方面,一是要有相关的程序,对设备使用率和使用效果进行调控,与此同时,应该建立起设备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把设备的情况以及使用情况到网络上,便于教职人员和学生及时掌握咨询,合理安排使用时间。

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实验设备的添置和维护。实验设备属于耐用消费品,出现问题和损耗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更好的进行实验室建设需要学校设立专项资金进行维护。一些大型实验设备特别是贵重实验设备如果进行及时的维护,能够避免由小问题发展成为较大问题的风险,这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资金的浪费。在资金的使用方面可以以设备使用率为主要依据,进行资金分配方面的优化管理。

对较大型实验设备进行专项考核和评估。有效的评估机制是保证投资效益的有效手段。对于投入较大的大型实验设备要结合设备自身的具体情况,如设备自身的类型,使用特点,以及服务方向等特征,同时应该参照我国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在两者的基础之上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考评管理机制,方便用来进行投入效益的评估。

3.3教学管理

高校本科的教学管理工作正在发生着改变,相应的教学实践工作也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顺应学科的发展以及现代技术的前进方向,实验室教学改革成为了高效教学改革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视理论课的讲授,实验课程一般在理论课讲授之后,处于一个辅助的地位。实验室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践能够发动学生的兴趣以及进一步钻研的欲望。因此,新的实验室教学应该把实验课独立出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实验室教学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考核办法,使实验室教学真正独立起来。

3.4安全管理

高校本科实验室会涉及到一些设备以及化学试剂的使用,更容易存在一些安全的隐患,这就要求我们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基础,良好的管理规则的制定能够使安全工作有法可依。其次,实验室安全工作职责的落实工作。安排好实验室安全责任人,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实验室安全人人关注,人人负责的工作氛围。

4高效本科实验室建设成果的评估

4.1对实验室效能的评估

实验室建设效能的重要指标便是实验室是否达到预期的教研效果。对于实验室设备的评估一般包括实验室的使用率、实验仪器的使用频率、设备保存的完好度以及较大型(或贵重型)仪器的使用频率。以具体的实验室教学来说,实验室的利用效率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实验室被使用的时间(包括教学实践以及用品准备工作的时间)、实验室的使用面积等因素。对于实验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完好程度可以采用积分考评制度,通过具体的分数对实验室情况进行考量。对于较大型和贵重型的设备可以采用单独的评估方式,例如,计算设备的使用率应该考量到的设备实际工作时间,需要的测试时间以及使用后的处理时间。

对实验室进行开放管理是提高实验室效能的有效途径。实验室的开放不仅能够为本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除了课堂上的实验时间,学生还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进行报名,达到预定人员之后,就可以为学生开放实验室,为有兴趣的同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对于一些社会上的实验室使用需求,实验室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开放,不仅满足社会实验的需要也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资源,通过相互的交流和学习还能够促进科研上的发展。实验室的对外开放措施是实现实验室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

4.2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评估

重视实验设备的准备而不重视相应的配套管理建设是实验室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配套管理跟不上必然会影响实验室效能的发挥,会导致实验室投资效益的损失。所谓的配套管理主要是包括人员管理、资金支持、管理政策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技术人员的管理。

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化,实验室建设的不断开展,实验室项目的技术含量也是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相应的技术人员也要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对技术人员的考核能够保证实验室技术团队的整体水平。实验室的目的是进行教研活动,较高的技术水平是对实验室人员的基本要求,有良好的技术水平作为基础能够对实验设备进行更好的使用和维护,更容易达到实验室的教研目标。定期进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训是实验室人员提高技术能力和思想觉悟的有效途径,一旦引进新型的实验设备应该对所有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全面的技术测试来提升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培训期间,技术人员的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技术研究的深化和发展。同样重要的是,对于技术人员取得的成绩,应该给予奖励。激励措施对于实验室技术人员来说是对辛勤付出的肯定,能够促使技术人员更多的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优秀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实验室建设中的损失,最大限度的保证实验室建设投资效益的达成。

5结语

高校本科实验室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建设项目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在时间上有延续性,在空间上有延展性的复杂工程。只有做到整体建设有规划性、项目建设有全面性,才能保证实验室建设投资效益的实现。我相信,坚持科学的实验室建设管理,好的实验室投资效益的实现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朱玮彬,杨起帆.层次分析法的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与效益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157-159.

[2]罗联社.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机构的地位和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7(8):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