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9:37

母婴护理相关知识篇1

关键词:乡镇医院;母婴保健工作;围产期;对策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townshiphospitalperinatalthedifficultiesexistingintheworkofmaternalandinfanthealthcare,andmakecorrespondingsolutioncountermeasures.methods:thestudyinJanuary2013toJune2013intownshiphospitalconductedacomprehensiveinvestigationandresearch,foundthetraditionalconceptsandideaslaggingbehind,lackofhealthcareknowledge,insufficienteffortsinpublicityandeducationwork,constructionsystemisnotperfect,management,one-sided,andputforward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inviewoftheproblem.Results:througheffectivecountermeasures,strengtheningthetownshiphospitalattachesgreatimportancetothedegreeofperinatalmaternalandinfanthealthcarework,improvethequalityofwork.Conclusion:thetownshiphospitalsincreasedattentionofperinatalmaternalandinfanthealthcarework,toimprovethelifequality,promotethematernalandchildhealthbehavior,reduceandpreventmother-to-childdisordersplayarole.

Keywords:thetownshiphospital;maternalandinfanthealthcarework;perinatal;countermeasures

随着我国城乡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入,我国城乡孕产妇的死亡率逐年下降,但在同期的资料显示中,乡镇孕产妇的死亡率要明显高于城市的孕产妇死亡率,由此可见乡镇孕妇的保健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死亡中的孕产妇中,有85%左右的孕产妇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而要避免这些的发生,降低乡镇围产期孕妇死亡率,做好相关乡镇围产期孕妇的保健工作将显得非常的重要。本研究于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对乡镇医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效果比较理想,现介绍如下。

1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难点

1.1传统观念和思想严重落后

通过调查显示,在乡镇中,有近95%围产期孕妇为了知道婴儿的性别都会在怀孕期间去做B超,有些甚至由于受到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为了能够生男孩儿,听信所谓的“偏方”最终导致流产甚至是胎死腹中等情况。

还有一部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产后不注重个人卫生和营养的补充,最终导致营养不良,子宫恢复缓慢,这就在观念上产生了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开展的难点。

1.2相关保健工作知识缺乏

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大部分产妇的文化程度都集中在高中及以下,初中及以下的占了90%,从中不难看出乡镇医院围产期母婴文化程度不高,这就容易导致在相关的母婴保健工作上存在知识缺乏、观念落后等现象。

同时,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一般的围产期孕妇对生养婴儿的经验和认知都来自于亲朋好友,但是因为每个人体质以及状况不同,这就导致每一个围产期孕妇的保健措施都会不同。在调查中显示,在被调查的人群中甚至还有88%左右的人不知道相关的保健知识,最终对自己产生了不可避免的伤害。

1.3乡镇母婴保健工作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足

在乡镇中,由于大多数围产期孕妇的母婴保健工作都只是来自于他人的“言传身教”而不是通过相关的保健知识来对自己和婴儿进行一定的护理,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最终导致孕产妇以及新生儿不能够得到及时护理进而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1.4乡镇医院的母婴保健工作建设体系不完善

针对乡镇医院的母婴保健工作建设体系,主要体现在医院护理人员和保健队伍的投入上。在乡镇医院里,很多医院都没有针对孕妇的专门护理人员,部分人员的学历也相对较低,在围产期母婴的护理上也没有专人进行负责,这就极大的提高了孕妇的妇科病的发生概率,也会使母婴的死亡率上升。

专业的护理团队建设和投入的不足也是导致围产期母婴死亡率高的一个原因。部分乡镇医院甚至连相关的护理团队都没有,另外加上乡镇医院孕产妇居住分散,使得围产期母婴得不到更好的护理。上述的乡镇医院的建设体系的不完善为乡镇母婴保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与困难。

1.5乡镇母婴保健工作管理片面化

在乡镇医院母婴保健工作当中,部分医护人员只追求“教条型”防护措施,在保健工作开展过程中产生了“教条化”、“片面化”的现象。不管是在孕妇或妊娠妇女的护理上,还是婴儿的保健工作上都缺上较为系统性的管理。

2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对策

2.1做好乡镇围产期母婴保健知识教育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政府利用下乡、联合乡镇政府或干部,通过开展各种教育、宣传、讲座等模式,在乡镇普及围产期母婴的保健知识教育,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意识到母婴保健的重要性,让人们能够更好的通过掌握保健知识来对自己或者身边相关的人员进行护理。

同时也要做好类似于“男女平等”的思想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乡镇人员的“重男轻女”思想,从而进一步让人们能够正常的护理和爱护婴儿。

2.2加大对乡镇医院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的建设

首先针对医院护理人员,定期进行相关的母婴保健培训,提高相关护理人员在这方面的技能。开展生产前后的护理咨询与保护,及时发现护理上的不足和问题,加深对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的护理实践,进而丰富产科护理保健工作的内涵,形成以母婴保健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母婴保健意识和保健技能,降低围产婴儿的死亡率。

其次加大对乡镇医院的医疗器械的投入,以及专业团队的培养。通过对专业团队的培养,利用人员的专业知识,更好更快的掌握母婴保健方面的医疗器械的使用,通过器械的辅助,加上团队的专业策划护理,形成有计划、有层次,有技术水平的围产期母婴保健的方式,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围产期母婴进行护理,降低母婴的死亡率。

最后乡镇医院要形成较为系统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保健卡等方式,有效的对围产期母婴进行管理,方便之后的保健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够让医院能够通过电话监督,上门访问等形式让母婴能及时的进行复查,进行母婴保健的教育工作。

3总结

本文仅仅是一个针对乡镇母婴保健工作提出的部分难点与对策,这里面也有不完善和不足的方面,但是依然希望通过本文的一些总结与建议,提高乡镇医院对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的重视,提高围产期母婴的生活质量,减少伤残儿出生,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进行建设,降低母婴的死亡率,让更多的围产期母婴能够得到安全、舒适、正确的护理,提高国民素质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素云.乡镇医院孕产妇围产期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10,19:32-33.

母婴护理相关知识篇2

【关键词】产科护理;母婴分离

近两年来,我院产科由于新生儿疾病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所造成的母婴分离住院产妇有所增加,据统计,仅2010年112月就有100例,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这些初为人母的新妈妈们,刚刚尝试做妈妈的喜悦,却遭受婴儿患病母婴分离的挫折,易出现情绪低落、自责感,加之对婴儿疾病状况的担心,尤其对婴儿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心理压力相当大,影响乳汁分泌和产褥期休养康复等。另外,由于婴儿不在身边,产妇对学习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产生抵触情绪。对于这个特殊群体,我们希望能有针对性地为她们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利用人性关爱护理活动的服务方式,更多、更好地关心、支持、帮助这些母婴分离的新妈妈们。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12月,在我院产科正常分娩或剖宫产的母婴分离初产妇共100例,年龄1738岁,平均年龄25.5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2009年16月的产妇为对照组50例,2009年612月的初产妇为实验组50例。

2护理

近几年来,我国的护理模式及护理体制,护理服务群体的改革,尤其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上的升华,护士对情、理、知、行的认知着重点是提升护士的关顾意识,体察病人的疾病感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1]。对于产科的母婴分离产妇而言,她们可以说是产科病房中的弱势群体。其新生儿出生后因窒息、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自己刚刚经历分娩阵痛或剖宫手术的切口痛,对在痛苦—喜悦—担心辗转中的产妇,这的确让她们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她们往往自责、自卑、倍感焦虑、担心婴儿的健康状况;而由于母婴分离,她们学习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也存在一定的阻力。因此,我们护士在业务称职的前提下,更需要注意护理服务的方式、态度,也更需要评估服务对象的一些独特需求[2]。

2.1对产妇进行全面评估及做好心理护理母婴分离产妇常有自责感、焦虑、心理脆弱。调查显示100%的产妇认为非常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支持,而与痛苦中的产妇交往,不能太职业化,倾注一些情感,能使沟通更有效。因此,根据产妇的需求,我们与其谈心,态度友善,语言温婉,接受她们的消极情感,表现出朋友般的善解人意,促进建立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使产妇感到亲切、温暖、踏实,获得安慰;同时获取更多保健信息,与产妇的家属及时交流,共同给予其爱的支持,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她们对患儿疾病恢复的信心。

2.2针对性给予产妇必要的知识及技能指导由于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未能及时哺乳,学习母乳喂养较困难,同时也容易发生乳房胀痛。另外,对婴儿沐浴、更换尿垫等相关知识及技能也缺乏实际操作练习。因此,我们每天安排两头班人员深入产休区对实验组的产妇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模型示范、讲解,实例参观(征得其他产妇允许),通过教与学的促进,最终让产妇掌握这些必要的知识及技能,出院回家后,能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婴儿。

2.3加强人文关怀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尊重患者,关爱弱势群体,加强人性化护理,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健康需求。我们把“八声”服务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时刻为病人着想,减轻病人痛苦,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3结果

表中可见,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实验组母婴分离产妇的“三率”即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掌握率,对婴儿疾病恢复信心率,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较接受传统产后护理的对照组有大幅度上升(p

3结论

母婴分离产妇由于其特殊状况,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更高。通过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让产妇面对现实,保持良好心态,并获得相关知识、技能和积极的态度,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促进她们生理、心理全方位的康复,同时通过人性化护理活动的实施,提高了产妇对我们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提升了我们护理人员本身的整体素质,从而推动护理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母婴护理相关知识篇3

【关键词】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安全;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760-02

母婴同室不仅有利于母亲的身体健康,也有有益于婴儿的生长发育,是建立母婴亲密关系的纽带。由于医院环境特殊,入院孕妇以及闲杂人员较多,加之产后大量探视人员进入病房,影响母婴休养,更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等不安定因素。我院产科于1997年开始实行母婴同室,经过10多年的实践观察,总结母婴同室的管理尤为重要。

1.安全管理

1.1为了保障母婴安全,维持病区秩序,我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孕妇入院首次沟通告知单。孕妇入院后,由接诊护士详细介绍病房环境,讲解入院相关应知内容及待产所需的物品,指导家属严格遵照病区规定的时间探视。孕妇待产期间应有家属24小时留陪,除特殊检查外不得离院。遵照我院的病房管理规定,为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我院在各病区设均有监视系统,如有探视人员进入病区,应在护士站做好登记,每次不得超过3人,以保证病区安静有序的探视环境。由于母婴同室环境特殊,往来人员较杂。中午、夜间时,也是医务人员较少但事务较多的时候,此时产妇和家属都非常疲劳,看护婴儿警惕性放松,极易给一些非法分子有机可乘。曾经就有媒体报道医院丢失婴儿的事件发生。因此,在护理人员交班和夜班的薄弱时间,我病区关闭两侧步梯大门,仅开启护士站可见的通道,限制人员过多的流入,减少安全隐患。另外,许多孕妇及家属在入院时都会要求自带月嫂,也有由月嫂24小时留陪的。针对这一情况我科设立了孕妇留陪人员登记记录,孕妇入院时详细记录留陪人员信息并有签字。

1.2新生儿与母亲同室后,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观察,日间至少每小时巡视房间一次,夜间随时巡视,并教会产妇及家属观察婴儿异常情况,如哭声、呕吐或不哭、不吃等。夜里休息时一定要让婴儿睡在婴儿床上,特别是冬季,不要让婴儿与母亲同睡,以防婴儿发生意外。指导产妇喂奶后要竖抱婴儿,轻拍其背,促使吃奶时吞入胃内的气体排出,以防婴儿溢奶。刚吃完奶后让婴儿取右侧卧位,以防溢奶呛入气管,造成婴儿窒息。

1.3每日为婴儿进行新生儿护理,包括沐浴、游泳、新生儿抚触等。为方便管理,避免差错,应由医务人员接送婴儿沐浴、游泳或特殊检查。我科为此试用多种方法来确保婴儿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病区采用填写婴儿沐浴交接卡的方法,即在母亲床头设一婴儿沐浴、游泳或检查交接卡,进行一切需将婴儿推离母亲床旁的护理或检查时,由两名护理人员共同核对母亲床头卡、手腕带及婴儿床头卡、手腕带确认辨识,规范填写交接卡并签责任人姓名,送回母亲床旁时,再次核对无误后于交接卡上填写送回时间并有签名,绝不得由他人途中交接。

2.健康教育

2.1母婴同室的管理中,护理人员承担着重大责任,产后母婴健康是每个家庭最重大的事件,也是衡量产科质量的标准,护理人员要按照护理程序向产妇及家属作健康知识宣教。

2.1.1由于产后机体的需要,应指导产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营养饮食,并适当进蔬菜和水果,使产妇的体力迅速恢复,还能促进乳汁的分泌,以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对实施剖宫产的产妇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术后6~8h后可适当进汤汁类食物,早期进食有利于早期排气,有利于机体康复。

2.1.2由于产妇多数初为人母,不同程度地缺乏产后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为此,护理人员加强与产妇交谈,、解释疑问,指导产妇在产后半小时内与新生儿皮肤早接触、新生儿早吸吮,母婴同室后按需哺乳,不定时,每日哺乳8~12次,间隔不超过3h。向产妇及家属介绍新生儿取侧卧位的意义及原因,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如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婴儿含接姿势等等),让产妇及家属学会相关的护理知识。

2.1.3提倡尽早哺乳,让母亲尽早接触到自己的宝宝,多餐不定时喂养,尽量让婴儿多吃,促进胎粪的排除。若条件允许,还可以让新生儿进行游泳,游泳可以增加消耗,促进进食,同时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加快新生儿肠道正常细菌的产生,使胆红素还原为尿胆原,进而排除出体外。

2.2产妇在喂养婴儿时也应当关爱自己,做好护理。哺乳前母亲要洗手,用温开水清洁及。若发生乳胀,哺乳前湿热敷3~5min,并按摩,频繁哺乳、排空;若出现乳汁不足,应鼓励产妇树立信心,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若发生皲裂,轻者哺乳前湿热敷3~5min,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以利于婴儿含吮和大部分乳晕,先在损伤轻的一侧哺乳;皲裂严重者应停止哺乳,可挤出或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后喂给新生儿。

2.3鼓励产妇适当活动及做产后盆底康复。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h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行会阴侧切或行剖宫产的产妇,可待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尽早适当活动及做产后盆底康复,不仅有利于体力恢复、排尿及排便,避免或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率,而且能使骨盆底及腹肌张力恢复,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弛。

3.定期召开座谈会

我科门诊每周召开一次孕妈咪班,为孕妇及家属讲解家中待产的注意事项和入院前的准备工作,普及孕期健康知识。病区每周二召开一次孕产妇、家属及护理人员的座谈会,由医务人员讲解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技巧,同时针对会上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做好答疑解难的工作。每周四组织一次新爸爸、新妈妈培训班,护理人员分课时讲解新生儿护理的方法,如母乳喂养、沐浴、更换尿片、游泳及新生儿抚触等,并与孕产妇、家属做互动交流,得到孕产妇及家属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候凤云.母婴同室病房管理[J].河南医药信息,1994年04期。

[2]艾宏伟,任艳芳.护士在母婴同室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护理天地》,2007,4(13)

母婴护理相关知识篇4

关键词: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控制;体会

新生儿脱离母体以后,机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免疫系统,对外界细菌、病毒等抵抗力较低,是医院感染中的易感人群[1]。母婴同室是新生儿娩出后接触最多的地方。我科从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和各项规章制度,未发生产妇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病例,现将母婴同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体会介绍如下:

1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1.1新生儿自身因素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及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对外界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呼吸道、皮肤以及消化道等各种感染。

1.2环境因素母婴同室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以及陪护人员的手、新生儿的日常用品,这些环境的不卫生会增加产妇和新生儿的医院感染。

1.2.1消毒隔离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到位,室内使用后的物品如毛巾、尿布等处理不当,这些物品经常与新生儿的皮肤接触,用后如不及时清洗消毒,则最容易滋生细菌,使用后的废弃物处置不规范,也是污染病室环境的因素[2]。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在不同的病区,对不同新生儿进行诊疗操作,衣物以及相关医疗器械的物体表面,都会直接或间接携带病原体,从而造成新生儿之间的交叉感染;而且探视人员增多,也给母婴同室的空气和物体表面造成污染,从而进一步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风险[3]。

1.2.2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差,在各项操作中可通过手把细菌、病毒传给母婴。另外由于陪护人员、探视人员手卫生知识缺乏,不注意手部的清洁和卫生,也可将病原菌直接传播给新生儿。

1.2.3医护人员及产妇患有皮肤感染和其他传染性疾病时,均会将将病原菌传播给新生儿[4]。

1.3陪护及探视制度不建全由于医护人员少,患病的新生儿不能由医护人员单独陪护,多数时间是由家属陪护,且探访人员多不固定,可将不同环境中的病原菌带到病室,可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风险。

1.4医院的管理部门对医院感染不够重视,未加强对母婴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尤其是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护意识差,以及对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低,也是造成感染的重要原因。

2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1母婴同室及物品的消毒,母婴同室工作人员上班期间应保持衣帽整洁,进行各项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新生儿所用的包被、小毛巾、尿布等用物应加强消毒灭菌工作,常用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计等使用前后均需消毒,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5]。母婴同室应保持空气清新,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室温保持在24~26°C,湿度55%~65%,室内的所有物体表面、地面、门把手、常用仪器、空气等坚持每日定时消毒,新生儿及产妇使用过的物品需单独处理[6]。

2.2严格落实手卫生规范和制度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必须坚持手卫生制度,规范"六步洗手法"等,落实手卫生的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加强手卫生执行力度,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7]。

2.3加强对母婴同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手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并制定相关制度:科室要有相应的消毒及监测制度,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总结分析监测结果,持续改进工作。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及医疗安全,产妇与新生儿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所以做好母婴同室病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显得更加重要[8]。

2.4其他方面为了减少环境的污染,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要严格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置,应专人回收并有记录;患有皮肤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医护人员应暂停在母婴同室工作,产妇哺乳前要洗手并清洁,母婴同室中婴儿所用的眼药水、粉扑、石腊油、小毛巾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9]。如产妇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肝炎、活动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不明原因的发热等症状时,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终止哺乳,必要时可将母亲与新生儿分室隔离,避免感染进一步扩散。

3结论

科室医护人员和保洁工人要增加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母婴同室消毒措施》等相关技术规范和制度,并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定清洁卫生管理制度,一次性用品管理制度,职业暴露的防护制度等,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与医疗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医护工作始终贯穿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个环节,母婴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现了产科的医护质量水平。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从身心上、经济上增加了产妇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预防和控制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是保证产科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我院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督查并持续改进相关工作,有效地控制了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mayhallCG.Hospitalepidemiologyandinfectioncontrol[m].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12.

[2]CummingsKJ,martinSB,LindsleywG,etal.exposuretoinfluenzavirusaerosolsinthehospitalsetting:isroutinepatientcareanaerosolgeneratingprocedure?[J].JournalofinfectiousDiseases,2014:127.

[3]SaimanL.infectionpreventionandcontrolincysticfibrosis[J].Currentopinionininfectiousdiseases,2011,24(4):390-395.

[4]王新.预防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024):5537-5537.

[5]钟巧,侯庆中,李晖,等.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5):692-694.

[6]JaafarSH,LeeKS,HoJJ.Separatecarefornewmotherandinfantversusrooming-inforincreasingthedurationofbreastfeeding[J].CochraneDatabaseofSystematicReviews,2012,9.

[7]刘悦新,尹仲娇,李绮薇,等.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16):3982-3983.

母婴护理相关知识篇5

关键词: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即母婴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旁进行,产妇及家属共同观摩、参与,有助于产妇出院后对孩子和自身进行更好的照顾[1],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重要方法。产后护理期间母婴床旁护理可最大限度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满足产妇、婴儿和家庭需要,是促进产后母婴亲情交流保障[1]。本文分析了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特需病房应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为观察组,年龄为23~34岁,平均年龄为(28.78±6.75)岁;孕周为37~40w,平均孕周为(38.13±1.20)w。2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为24~33岁,平均年龄为(27.68±5.98)岁;孕周38~41w,平均孕周为(38.12±1.38)w。梁旭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环境与母婴同室的管理要求相符。选择技术较硬,理论知识扎实,素质较高,沟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在母亲床旁进行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和操作引导。

1.2.1母婴床旁健康教育

1.2.1.2入室床旁健康教育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包括:①介绍主管护士、主管医生、护士长姓名。②介绍病区环境、病床、呼叫器、门卡、电水壶等的使用方法。③介绍作息时间、饮食、陪客探视、安全、卫生等制度。

1.2.1.2产前床旁健康教育母胎的自我监护、饮食与活动、母乳喂养准备、产时的过程与配合、产后健康教育等指导。

1.2.1.3产时床旁健康教育以“一对一”的形式,指导产妇如何减轻宫缩带来的痛苦,给予心理护理,消除产妇紧张情绪。开设导乐分娩,胎儿娩出后做好接触,早吸吮,建立母子感情。

1.2.1.4产后床旁健康教育①合理的饮食营养,合理的活动与休息。②母乳喂养知识教育。③新生儿的健康护理,常见生理现象知识教育。

1.2.1.5出院床旁健康教育产褥期自我保健知识,出院后1w内电话回访,将健康指导延伸到家庭乃至社会。

1.2.2孕产妇床旁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测胎心及吸氧、床边胎心监护、会阴护理及护理、产后挤奶方法及喂奶姿势、产后操等,并将其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及家属,使其离院后也能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为母婴提供高质量、持续、安全、有效地服务。

1.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行t检验,p

2结果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前后在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掌握的比较,见表1。

3讨论

3.1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多年来传统产科护理采取产前、产时、产后分段服务,这种分段分离传统服务模式易导致护患沟通隔阂,护理连续性中断,不能充分体现整体护理,淡化了人性化服务[2]。母婴床旁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体现了专科特色的有效举措,大大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2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产妇和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育儿技能。母婴床旁护理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把产褥期卫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传授给产妇及其家属[3]。产妇或家属有任何疑问均可直接提出,且有多次演练和讨论交流的机会,使产妇和家属更快学会相关知识及护理技能[4]。

3.3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孕妇的角色转换初产妇及家属大多数缺乏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没有有效地指导,往往会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3]。因此母婴床旁护理更容易使产妇及家属受益,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协助他们尽快接纳新生儿。

3.4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看到产妇对自己工作满意时,自己也得到很大的满足感,工作热情及自律性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得到落实,降低了因“母-婴”分离,“婴-婴”同室护理引发的交叉感染和产科的出错风险,从而使新生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3.5母婴床旁护理降低了医疗纠纷床旁护理操作模式使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医疗纠纷减少,满意度提高。新生儿护理操作在母亲床旁边进行,产妇直接观看,解除了产妇的担心、猜疑和误会,大大提高了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减少因误会引起的各种医疗纠纷。

4体会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其核心内容是强调以家庭为中心,以“母婴为本”的服务理念,精细的治疗及护理对母婴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支向红.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整体护理中的实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69.

[2]余康民.产科新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3-4.

母婴护理相关知识篇6

1.1心理抚慰:心理抚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产妇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分娩后会变得不知所措,这样会导致产妇的情绪不稳定,心理压力过大。因此,首要做的是给产妇一个定心丸,稳住其波动的情绪。这时,所需要做的就是把相关知识教给她们,让她们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个度的了解,并尽快帮助她们上手,从而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另外,还要极有耐心的解答产妇或家属不明白的问题,这样可以为他们减轻心理负担[4]。

1.2母乳喂养指导:对婴儿来讲,母乳能使其免疫力提高,预防腹泻;对产妇来说,婴儿吮吸,能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促进子宫复原,防止产后出血[5]。所以,要大力支持母乳喂养。还要指导喂养时的恰当方式,喂养过程中,要让婴儿面向母亲并紧贴着其身体,吸奶时要让婴儿嘴唇含入大部分的乳晕。喂养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奶瓶代替。喂养时间不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如当孩子哭时或涨奶时,都可以给孩子喂奶。

1.3产褥保健:产褥保健就是产妇产后自身的保健。阴道宝洁很重要。平时,要穿洁净内裤并勤换,阴道保洁也要采取措施,如外阴使用活力典棉球擦洗,需要2次/d。另外,考虑的是母婴的营养需求。所以,产妇所使用的食物要均衡。运动对于产妇也很重要。一般产后6~12h,产妇是可以稍微动作的,到第2天时,走动就很随意了。所以,为了加快体质的恢复,产妇要加强运动。

1.4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沐浴及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减弱应激反应,提高小儿抗病能力[6]。婴儿沐浴时的注意事项也很多,如室温(28℃)、水温(40℃)等。

1.5调查方法:调查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产房内进行问卷调查;第二阶段,家访时,评估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技术资料采用χ2检验。且检验水准a设置为0.05。

2结果

两组健康教育后的效果对比:见表1。

3讨论

母婴护理相关知识篇7

[中图分类号]R13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196-01

自1992年我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我们深深体会到母婴同室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措施,同时能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新生儿心理和智能的发育,促进母亲产后康复。但由于母婴同室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客观上存在安全隐患及护理风险。因此如何做好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安全管理,是我们必须重视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四年来,我科通过总结近年来院内、外母婴同室所发生的婴儿不安全事件,分析相关因素,识别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采取风险管理对策,制定了防范措施,控制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我科是2006年我们医院新增设的母婴同室病房。现有护理人员12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3人,护士4人。共有产妇床位44张。其中有5张床位是作为惠民病房,专门收住贫困产妇,相对文化层次较低,管理上有一定难度。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我科共收住产妇7250人,新生儿6850人,其中男婴3540人,女婴3310人,胎龄34-43周,体重1800-4650g,apgar评分8-10分,早产儿入母婴同室时均未见明显异常,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发生。

2护理风险分析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有:(1)新生儿窒息: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不当造成呛水或呛奶;母婴同床同被,母亲的身体或过厚的被子压住新生儿,其无力反抗;夜间母亲躺着喂奶睡着时堵住新生儿口鼻;新生儿卧位不当,导致呕吐物返吸进入气管等。(2)新生儿烫伤、摔伤:烫伤多数与洗浴时水温过高或不稳定有关,我院曾发生一例因为热水器水温调控不当而造成婴儿手臂皮肤一度烫伤的事件,由于处理及时,未对婴儿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摔伤多与母婴同床未拉好床栏有关。(3)新生儿被调包或被盗:母婴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人流复杂,这给安全管理上带来一定难度,个别护士责任心欠强,告知责任和签字制度执行不到位;接送及护理新生儿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均是导致新生儿被调包或被盗的风险因素。(4)婴儿猝死:婴儿猝死除与新生儿生命力脆弱、本身存在病理生理方面的问题外,不当(下颌紧贴胸部)、口鼻被衣被等遮盖、保暖过度也是导致猝死的直接或间接因素[1]。(5)其他安全隐患:如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婴儿用药错误,消毒隔离不严引起感染,护理记录错误、未实行告知义务引起投诉等都与护士工作责任心欠强有关。

3讨论及管理对策

3.1不断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要确保护理安全,必须首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2]。有的护士在工作中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其原因主要是护士缺少相关的法律知识。我院领导始终对此非常重视,每季都会邀请擅长调解医疗纠纷的律师或管理一流的专家来医院讲课,分析一些典型医疗事故,借鉴别人的教训、经验,逐步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及护理风险意识。由于护士风险意识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自觉规范了护理措施及护理行为,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自律性和安全意识,使各种潜在的风险得到控制,提高护理质量。

3.2严格执行交接班及查对制度增强护士的风险预见性分娩后,产妇及新生儿被送回母婴同室时,我们要求病房接班护士立即进行床头交班检查,内容包括再次新生儿apgar评分,胎龄评估,新生儿全身健康及脐部情况,新生儿腕带及胸牌信息有无错误,字迹是否清晰。新生儿转科转床,及时更改有关信息,并注意保持新生儿腕带与婴儿胸卡及床头卡等信息相符。为新生儿洗澡和更衣时,重点查对婴儿的床号、母亲姓名及新生儿性别等。与产妇交接时,必须严格查对,准确无误后交给产妇,并与产妇及家属签署新生儿安全告知书。执行药物医嘱要严格三查七对,保证婴儿用药安全。

3.3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登记对护理风险进行防范分析从管理上加强对护士的风险教育,以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我们于每月15日组织一次护理安全警示会,针对科内出现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及原因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登记。如针对婴儿手腕带易脱落现象,通过分析,手腕带便于查对,而脚腕带比手腕带不易脱落,我们及时改用手腕带、脚腕带同用,脱落后及时核对补上,同时要求腕带跟手腕、脚腕之间松紧合适,结要打实,使用这一方法后效果良好,这样基本杜绝腕带脱落现象。

3.4加强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进行婴儿护理技能培训我科每周组织一次对新产妇及家属的集体健康教育,由高年资护士讲课,内容包括婴儿安全护理知识:(1)要求新生儿独自睡婴儿床,衣被不能裹得太紧太厚,教会产妇正确喂哺姿势,新生儿喂饱后应轻拍背部,排出吞入胃内的空气,再将新生儿侧卧位,人工喂养奶嘴孔不宜过大,防止呛咳而致的新生儿窒息。(2)新生儿做任何检查或治疗需要母婴分离时,都应由家属一起陪同,家属晚上睡觉时保持觉醒,看护好宝宝,如有陌生人进入房内要询问或报告,防止婴儿被偷事件发生。(3)不要随意取下新生儿腕带和胸牌,发现遗失及时告知护士补上,防止新生儿调错。

3.5加强母婴同室院内感染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新生儿由于生理解剖和免疫特点,本身对病原体普遍易感,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3]。因此治疗护理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严密消毒隔离。接触和护理新生儿前后均需洗手,以减少手表面的细菌,从而减少传播机会。新生儿沐浴用品均须高压消毒,做到一人一巾一被,沐浴室每日进行常规消毒,新生儿脐部常规消毒每日二次,以杜绝新生儿感染,为预防交叉感染,隔离产妇的新生儿须在专用沐浴池内沐浴,所有使用过的衣服、包被等均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进行清洗。加强对卫生员的交叉感染知识教育,保证环境清洁、整齐,注意病房通风。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护士的手及咽喉部、消毒液和无菌物品等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3.6规范病区和医院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新生儿被盗事件根据母婴同室的特点,建立母婴同室管理制度、婴儿安全制度、婴儿父母与医护人员共同管理制度等,并将制度张贴于母婴同室,做到人人知晓。针对媒体曾报道的婴儿被盗事件,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医院设24h监控录像,对监管人员在岗情况相互监督。加强陪护人员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夜班护士加强巡视,22:00关闭病区大门,安装门警系统。单人病房告知关门要求,临时出院开出门证,婴儿外出检查要有特殊标识。病区特殊情况立即与医院保安联系。

总之,护理安全涉及到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个人员及各个环节[4]。而母婴同室病房是个高风险领域。作为一名母婴同室护士,更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风险敏锐性,并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5]。四年来,通过一系列有效可行的管理措施实施,3540例新生儿均平安健康出院。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及新生儿不安全事件发生,产妇满意率达98%以上。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7-209.

[2]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3-209.

[3]任南,文细毛,易云霞,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儿科和产科新生儿室院内感染监测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2):121

母婴护理相关知识篇8

摘要目的:对产后母婴同室与非母婴同室的泌乳情况进行分析。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选取母婴同室产妇30例与非母婴同室产妇30例,对其泌乳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母婴同室的产妇初次泌乳平均时间(7.12±1.64)h,泌乳频率(3.71±2.03)次/d,而非母婴同室产妇的初次泌乳平均时间(23.25±2.11)h,泌乳频率(2.06±1.16)次/日。母婴同室的产妇乳汁充足24例(80%),乳汁分泌不足仅2例(6.67%),无乳汁分泌0例;非母婴同室产妇乳汁充足仅16例(53.33%),乳汁不足以及无乳汁分泌10例(33.3%)。结论:母婴同室的产妇泌乳时间要早于非母婴同室的产妇,且有利于增进母子间的感情。

关键词母婴同室;非母婴同室;泌乳

analysisofthelactationsituationofpostpartumrooming-inandnonrooming-in

LeYun

Departmentofobstetrics,thepeople’sHospitalofShiheziCity,UygurautonomousRegion,Xinjiang832061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lactationsituationofpostpartumrooming-inandnonrooming-in.methods:30casesofrooming-inmaternalsand30casesofnonrooming-inmaternalswereselectedfrommay2012tomay2013.thelactationsituationwasanalyzedanddiscussed.Results:thefirstlactationaveragetimeofrooming-inmaternalswas(7.12±1.64)hours;thelactationfrequencywas(3.71±2.03)timesoneday.thefirstlactationaveragetimeofnonrooming-inmaternalswas(23.25±2.11)hours;thelactationfrequencywas(2.06±1.16)timesoneday.inthecomparisonofbreastmilkproduction,24cases(80%)hadenoughbreastmilkinrooming-inmaternals;only2cases(6.67%)hadnotenoughbreastmilk;0casehadnobreastmilksecretion.only16cases(53.33%)hadenoughbreastmilkinnonrooming-inmaternals;10cases(33.3%)hadnotenoughbreastmilkandnobreastmilksecretion.Conclusion:thelactationtimeofrooming-inmaternalsisearlierthanthatofthenonrooming-inmaternal.itwillhelptoenhancethefeelingsbetweenmotherandchild.

KeywordsRooming-in;nonrooming-in;Lactation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营养品,母乳中含有多种类型的免疫抗体,能为刚出生的婴儿提供有利的保护屏障。很多婴儿在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会被转到新生儿监护室,造成母婴分离的情况,而母乳的分泌有赖于婴儿的吮吸以及产妇的生理状况,因此对于母婴分离的产妇来说,乳汁的分泌是否会受到影响则成了有待于探讨的问题。2012年5月-2013年5月选取母婴同室产妇30例与非母婴同室产妇30例,对其泌乳状况进行分析讨论。

资料与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5月选取母婴同室产妇30例与非母婴同室产妇30例,产妇年龄均22~31岁,孕周均37~39周,产妇产后均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产妇基本状况无明显差异。

喂养及护理:①非母婴同室:胎儿娩出后医师要对其进行检查,无异常后立即送往新生儿监护室。不要与母亲进行接触,尽量让婴儿保持无菌状态,实施分室喂养。6小时后护理人员开始为新生儿进行喂养,初次喂养不宜喂牛奶,要以清水喂婴儿服食,12小时后开始喂养牛奶,每6h1次,间隔时间中可喂少许清水[1]。②母婴同室喂养:产妇生产前要对进行清洁,待胎儿娩出后要立即与产妇进行接触,时间30min左右即可,要及早让胎儿吮吸母亲。产妇与新生儿返回病房后即可按时进行哺乳行为,最好不要用奶瓶与奶嘴进行喂养,要让婴儿熟悉母亲的,也不要进行任何乳制品以及糖水喂养。

观察指标:护士要对产妇进行泌乳指导,并对产妇的泌乳时间、频率进行详细地记录。产后的泌乳量要根据婴儿的使用量进行评估,分为乳汁量充足、一般、不足、无4个等级。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p

结果

母婴同室的初次泌乳平均时间早于非母婴同室,泌乳频率高于非母婴同室,两组产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产妇泌乳量比较,母婴同室优于非母婴同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母乳对于新生儿来说是最好的营养品以及最好的免疫抗体,产后乳汁正常分泌能够增强产妇喂养的信心。产妇在分娩过后血液中雌激素以及孕激素的浓度会迅速下降,对血清泌乳素的抑制也会消失,因此分娩后产后即可以进行泌乳行为,而乳汁的分泌主要依赖于哺乳时婴儿对的吮吸和刺激[2]。婴儿对母亲的进行吮吸能够刺激母亲的感觉传入神经,并通过抑制下丘脑多巴胺及其他催乳激素抑制因子,使垂体泌乳激素呈脉冲式释放,使血清泌乳素浓度增加,促进乳汁分泌。因此在产妇产后进行吮吸能够有效刺激产妇乳汁的分泌。但很多婴儿由于各种原因在生产后必须进入新生儿监护室进行看护,导致母婴分离,而婴儿也无法对母亲的进行允吸。

本研究结果显示,母婴同室的产妇初次泌乳平均时间(7.12±1.64)h,泌乳频率(3.71±2.03)次/d,而非母婴同室产妇的初次泌乳平均时间(23.25±2.11)h,泌乳频率(2.06±1.16)次/d。在乳汁分泌量中比较中,母婴同室的产妇乳汁充足24例(80%),乳汁分泌量一般4例(13.33%),乳汁分泌不足仅2例(6.67%),无乳汁分泌0例。非母婴同室产妇乳汁充足仅16例(53.33%),乳汁不足以及无乳汁分泌10例(33.3%)。在上述结果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母婴同室的产妇泌乳情况要明显好于非母婴同室的产妇。因此本院认为,婴儿吸吮是保证产妇产后不断泌乳的关键。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母婴分离的产妇产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刺激,导致开始泌乳时间延迟,泌乳量少,乳腺管不能及时疏通,容易发生肿胀。另外母婴分离的产妇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直接影响产妇初乳的分泌,不利于以后的母乳喂养[3]。因此对于母婴分离的产妇来说要做好其心理工作,对产妇进行适时的关怀、鼓励以及安慰来缓解期焦躁的情绪,并要对其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使产妇了解母婴分离的原因,消除产妇的担忧,让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同时,要重视对产妇的健康教育,鼓励产妇多喝汤水,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并要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尽早教会母婴分离产妇如何进行护理、怎样挤奶,以及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并讲授一些与小儿疾病相关的医学常识和营养保健知识,使她们及时掌握好产后的保健知识以及新生儿的护理知识[4]。

对于新生儿来说,初乳能够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并有效地预防新生儿黄疸发生。对于母婴分离地婴儿来说能够及时进食初乳对婴儿的身体康复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母婴分离的产妇,护理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泌乳指导,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婴儿对乳汁的需求,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婴儿身体的恢复。此外,初乳还具有帮助通便的作用,能够促进新生儿胎粪的排泄,降低胎儿体内胆红素的循环进而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产妇持续泌乳能够有效地保证婴儿的生长发育,增强婴儿的体质。因此,无论是同室还是非同室母婴,在分娩结束后都要保证婴儿初乳的喂养。

总之,母婴同室能够有效地促进产妇的泌乳行为,让婴儿更加了解和熟悉母亲的,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发育。对于产后母婴分离的产妇来说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泌乳指导,保证婴儿初乳的喂养。

参考文献

[1]陈兰英.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8):123-124.

[2]那文艳,韦凤莲,玉冰.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07,20(9):1694-1695.

母婴护理相关知识篇9

前言

近年来,剖宫产初产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1],初产妇由于属于初次生产,对于生产的相关知识了解不深刻,没有办法做好某些事情。例如,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技巧、产后护理以及产后保健等。初产妇在上述方面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2-3]。因此,我院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照组产妇的年龄范围在21~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36±1.33岁;孕周为38~42周,平均孕周为40.02±2.03周。观察组产妇的年龄范围在22~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78±1.46岁;孕周为38~41周,平均孕周为40.10±2.09周。两个小组一般资料的数据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行母婴床旁护理。

对照组:护理人员将新生儿送至专用洗澡房集中为其沐浴。产妇在住院期间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并且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以及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告知其产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正确的婴儿护理方法。

观察组:为产妇选择安静、通风以及向阳的病房,可在病房内放置新鲜的花草以作点缀。护理人员需要将病房内的空气湿度以及温度进行调控。护理人员在接触产妇以及新生儿之前,需对手部进行消毒。在新生儿出生1小时之后,在产妇床旁为新生儿进行沐浴,这一过程让产妇及其家属参与,新生儿沐浴需遵循一人一盆的原则,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在为新生儿沐浴期间,需慢慢向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相应的讲解,告知其沐浴的正确顺序。在为新生儿洗头时,英将其身子进行包裹,避免受凉。在为其清洗臀部时应仔细查看其臀部是否出现臀红,期间耐心解答家属及产妇的疑问。在为新生儿沐浴后,观察其脐部情况,查看是否出现脓液或者发红的情况。随后为新生儿做好抚触工作,在为其抚触的过程中英注意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如果其出现烦躁的情绪,应立即暂停,待其情绪稳定后继续抚触,抚触期间,产妇与家属均全程参与,告知产妇及家属抚触的顺序,每天为新生儿抚触一次,每次持续十分钟。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仔细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新生儿的护理技巧以及个人护理技巧等。对于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的产妇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鼓励产妇多听舒缓音乐。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焦虑评分以及新生儿护理技巧评分。

1.4统计学方法我院研究主要是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对数据进行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检验计数资料,假若p

2.结果

2.1对比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巧评分以及焦虑评分

法中加入人性化护理以及关怀。对初产妇而言,其对产后保健、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护理等相关知识掌握较少,尤其是剖宫产初产妇,其不但需要面对产后身体修复问题,而且还需要面对婴儿护理问题,极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4]。母婴床旁护理,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来对产妇进行相关新生儿护理技巧进行教学,并能够适当缓解产妇产生的负面情绪,该种护理方法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此外能够根据产妇之间的差异进行相应的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我院通过本次的临床研究发现,对剖宫产初产妇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产妇对婴儿进行护理的信心,可防止产妇进入护理误区,从而能够缓解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5]。

由此可知,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巧评分以及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产生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唐江G.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5,2(06):117.

[2]杨沁源.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1):1529-1530.

[3]刘永丽.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341.

母婴护理相关知识篇10

庆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甘肃庆城745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母婴床旁护理应用于剖宫产初产妇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该院产妇接受分娩住院的136例初产妇,利用随机双盲法将其以1:1比例分成2组,一组68例初产妇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一组68例初产妇接受母婴床旁护理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初产妇的SDS评分(24.06±2.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22±3.16)分;护理满意度约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应用剖宫产初产妇的临床实践中,有助于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知识的掌握,优化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适用于临床护理的推广。

http://

关键词剖宫产初产妇;母婴床旁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2(a)-0142-03

[作者简介]杨梅(1971.11-),女,甘肃宁人,中专,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妇产科。

初产妇对母乳喂养技巧及知识、新生儿的护理以及产后的保健知识普遍缺乏[1],尤其是剖宫产初产妇,还要面对手术切口的恢复问题。母婴床旁护理便是在初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给予高质量、个体化的产科新型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知识。现择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该院产妇接受分娩住院的136例初产妇,进一步对比论证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在该院产妇接受分娩住院的136例初产妇,利用随机双盲法将其以1:1比例分成2组。研究组68例患者中,年龄范围为21~32岁,平均年龄(25.47±3.25)岁。孕周时间37~42周,平均时间(39.61±1.04)周。研究组68例患者中,年龄范围为22~34岁,平均年龄(26.12±4.08)岁。孕周时间38~43周,平均时间(40.54±1.25)周。两组初产妇的一般状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性显著。

1.2方法

对照组:6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每天由护理人员把新生儿送到专门设立的婴儿洗澡间,给予集中沐浴、脐带消毒。然后,在治疗室进行预防接种、新生儿抚触。发放《产妇健康教育指导》手册[2],每名初产妇一册。具体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技巧、母乳喂养的好处;产褥期自我保健护理、怎样坚持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产后如何避孕、产褥期45d复查;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足血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更换尿布、新生儿脐带护理以及新生儿抚触等。通过集体教育的方式,由责任护理人员对初产妇进行新生儿抚触、母乳喂养以及出院指导等内容的指导。

研究组:68例患者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初产妇剖宫产后送回病房,由责任护理人员为其发放自拟的《产妇健康教育指导》手册,结合不同的时间情况给予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指导。关于照顾新生儿的一切护理活动,在初产妇床旁由责任护理人员完成,主要是新生儿的预防接种、新生儿的抚触法、游泳、洗澡、更换尿布、母乳喂养技巧等教育[3]。为初产妇提供单人间或双人间的病房环境,由责任护理人员对初产妇进行一对一演示,同时鼓励初产妇自己操作,护理人员及时给予纠正指导。游泳、洗澡的时间一般选在上午十点左右,室温调控在26~28℃。游泳或洗澡的设施使用新生儿家属提供的游泳池或浴盆,水温控制在38℃~40℃。新生儿游泳完毕后,护理人员准备好抚触车,利用新生儿家属提供的婴儿油,取适当剂量从眉心开始,依次是额头、下颏、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4],给予有效抚触。通过十指指腹轻轻按摩,每个部位至少按摩4次,每天抚触一次,每次抚触时间5~10min。新生儿游泳、洗澡以及抚触时,对初产妇或其家属进行演示指导,以利于其熟练掌握有关技能及知识。

1.3评价标准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初产妇护理技能、知识进行评价。知识水平主要包括:产褥期保健知识、计划生育、用药知识、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产后活动以及产褥期饮食,每一项分为不了解、了解、基本掌握、熟练掌握四个等级1~4分,总分共8~32分,分值越高表示初产妇知识水平越高;技能水平主要包括:抚触法、脐带护理法、新生儿游泳、新生儿洗澡、母乳喂养技巧、会阴护理,每一项分为不会、一般、熟练三个等级1~3分,总分共6~18分,分值越高表示初产妇护理技能越好。满意度评价情况: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指导、技术操作、宣教力度以及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等,评价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抑郁情绪通过抑郁自评量表(简称SDS)进行评价,很少时间抑郁为1分;少部分时间抑郁为2分;相当多时间抑郁为3分;绝大部分时间抑郁为4分,满分为20~80分,总分超过40分说明产妇抑郁。

1.4统计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两组间试验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利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通过t法对组间计量资料予以检验,应用χ2检验研究两组间的计数资料。若是对比差异p<0.05,则能够说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技能及知识掌握情况

研究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满意度及抑郁情况

研究组初产妇的抑郁评分(24.06±2.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22±3.16)分;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现阶段,国内产科临床多采取产妇集体教育的方法,通常产妇仅通过理性认识,而没有实践过程。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知识掌握不牢靠,并不能取得满意的健康教育效果[5]。因此,在产科人力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应该推行床旁护理模式。

母婴床旁护理内容主要是新生儿的一切护理行为均在母亲床旁操作[6],由责任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剖宫产后早期实施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让产妇充分掌握新生儿保健知识。产后早期积极开展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传及健康教育,让产妇从中获得更多的新生儿保健护理知识,同时通过责任护理人员观察、提问、产妇的反馈对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及时调整。在健康教育期间,应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例如现场指导、观看录像、示范、降解等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教育。以提问或解答等不同方式了解产妇的反馈信息,整改教育计划。鼓励产妇或其家属共同参与,增强家庭的支持。母婴床旁护理是结合初产妇的特点,因人而异的不断调整进度、难度,改善护理工作。通过不断为初产妇现场演示新生儿的护理方法,例如脐带消毒、更换尿布、抚触、新生儿沐浴以及母乳喂养技巧等,强化初产妇对各项护理技能的掌握。

该次试验结果发现,研究组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结果我们认为,母婴床旁护理应用剖宫产初产妇的临床实践中,有助于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知识的掌握,优化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满意的健康教育效果。该次试验结果显示,研究组初产妇的SDS评分(24.06±2.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22±3.16)分,此结果与闻爱群等人[9]研究相一致,说明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减轻初产妇的抑郁情绪。这可能是因为产妇在分娩以后首要的心理需求便是能够看见自己的孩子,向更好的照顾孩子,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及安慰。但是因为绝大部分初产妇或其家属缺乏照顾、护理新生儿的技能及知识,若是不能及时有效的得到科学的迟到,很容易出现抑郁剂焦虑的心理情绪。研究组产妇适时的获得了需要的护理知识,同时还获得专业护理人员亲自在病房中演示操作,使产妇或其家属可以随时了解新生儿,了解新生儿在各种状态下的反应、处理措施。所以,母婴床旁护理更加容易让产妇及其家属接受、获益,有效减轻由于对照顾新生儿缺乏经验而出现的抑郁、焦虑情绪,使产妇的心理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有助于产妇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

对剖宫产初产妇、新生儿实施床旁护理的效果十分显著。一方面,床旁护理是一个连续性、针对性强、程序化的护理过程。母婴床旁护理干预不但对初产妇或其家属护理知识教育十分重视,而且还特别重视初产妇或其家属各项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这样程序性、连续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更迅速的帮助产妇或其家属掌握照顾新生儿的方法,适应承担新生儿的责任。母婴床旁护理干预将健康行为“行、信、知”模式与健康信念模式作为实践的理论基础[7-10],以不同方式、方法将产褥期卫生保健、新生儿护理知识传教给每位产妇及其家属,通过一对一针对性健康教育,重点强调正确认知的重要性及临床意义。与此同时,及时缓解产妇的心理疑虑,给予最大程度的帮助。通过优质、针对性的产科护理、健康教育,让每位产妇及其家属建立起护理新生儿的自信心。增强护理人员与产妇或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认真落实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完善健康教育的宣教,尽最大努力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次试验中,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约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4%,这与崔改英[10]等人的研究成果相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床旁护理工作应该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制度规定,积极预防各种感染的发生。尤其是剖宫产术后,初产妇机体免疫抵抗力非常低下,很容易继发各种感染。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做好各项消毒隔离的工作,而且严格限制探视。总之,母婴床旁护理应用剖宫产初产妇的临床实践中,有助于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知识的掌握,优化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适用于临床护理的推广。

http://

参考文献

[1]李莉梅,陈春华.对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3,10(36):84-85.

[2]李广隽.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与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4(26):2791-2793.

[3]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4]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6):32-33.

[5]邓文娟,肖艳兰,黄河凊,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6(23):22-23.

[6]谢丽梅,王晓燕.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15):2386-2387.

[7]孙琴,杨烨,朱凌怡,等.临床路径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31(25):371-372.

[8]闻一华.母婴同室对母婴健康的好处[J].中外医疗,2014,21(14):412-413.

[9]闻爱群,王丽莉,赵灵.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2011,33(24):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