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8:42

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篇1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措施

幼儿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础和初级阶段,其教育效果和水平的高低将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教育和引导。数学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内容,更是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在幼儿教育中,数学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量、形、空间及时间等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在脑海中对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能够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引导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的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幼儿对于生活与社会的万事万物还处于认知阶段,对什么东西都还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在使学生掌握简单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注重生活化教学,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将数学知识和幼儿所熟悉的现实生活现象联系起来,有利于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为简单生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其次,生活化的教育有利于增强幼儿在课堂上的互动,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乐趣,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具体措施探析

(一)借助生活教具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形象最直观的展示品和借助物,对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贴近生活的教具,发挥其各自对教学的有利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运算的概念,老师可以借助苹果或者橘子等教具展开教学,如“数橘子”,让学生在亲身数一数的过程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讲解“分类”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从书包里将自己带来的所有物品,如手帕、水杯、皮球、铅笔盒等物品,给每一位学生分发事先弄好的“标记”筐,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认真观察,看看它们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再根据每一个篮筐中的标记要求将这些物品一一投放到适合的篮筐中,完成物品的分类。这样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为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而且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创设生活情境和生活形式展开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因此,老师在实现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心理的特点,创设生动的富有创意的生活情境和生活形式展开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比一比”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拿出事先做好的一扇门的教具,然后在顶上挂上一串铃铛,让学生挨个来摸摸看,看自己是否能触碰到铃铛。然后学生就会发现有些同学可以碰到铃铛,而且铃铛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有些小朋友却不能碰到。这时老师就可以借助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引入新课。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的创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此外,老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幼儿爱玩的天性,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简单游戏,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如设计“吃饼干”的游戏,让学生在吃饼干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饼干啃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如可以是三角形、长方形、圆等,让学生对图形有更深刻的理解;老师也可以设计红绿灯的游戏,让学生在红灯时所有人停止手头的动作,坚持十秒,并且让学生一起数十秒,从而增强学生脑海中对“秒”的概念的理解。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适应幼儿的天性,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教育也是如此。因此,在实现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老师在传授知识之余,也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了数的相关概念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或者留意生活中的数量概念。这时学生就会观察留意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的概念的存在,如年年龄、电话号码等,并且学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解决生活中关于数的简单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学会看日历,明白今天、昨天和明天的概念与关系等。通过这些形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结语

数学教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基础内容。在幼儿数学教育阶段实现生活化教育的目标,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老师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增强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促进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篇2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3.4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4.202

幼儿教育作为人生重要的启蒙教育,对人的未来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数学存在于幼儿世界的点滴当中,成为幼儿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一种必要工具。因此,通过一些简单而丰富的数学教育活动,除了能很好地帮助幼儿掌握一些通俗易懂的数理知识之外,还可以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帮助他们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主动性,为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后的数学学习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概念与特点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主要是指的通过教师或其他成年人的指导或影响下,幼儿在参与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对空间、数量、形状等数学概念进行观察、感知和思考,从而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学思维。除此以外,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还不能忽视幼儿好奇心、探索欲、自信等方面的培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相比于其他阶段的教育来说,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幼儿数学教育是一种早期教育,应注重幼儿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在一些舒适愉悦的活动中开展数学教育,才能防止幼儿厌学情绪的发生;其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应该是一种个性化教育,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为了让数学教育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儿童的需求,还应深入探究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和价值所在。最后,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生活与实际,通过生活化、场景化的活动设置,可以让幼儿在游戏当中,就轻松完成数学知识与能力的构建,实现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多样化。

2衡量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标准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既受到幼儿自身的影响,又受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约。鉴于此,衡量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标准也随之多元化。总体来说,判断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从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来看,只有科学地选择适合幼儿的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才能丰富幼儿的认知层次,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充分发展。具体地讲,一是数学教育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对引起幼儿对数学的关注和兴趣非常有必要;二是数学教育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难度绝对不能超过幼儿能够承受的最大水平。从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准备来看,细致入微的活动准备是确保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成功的关键,主要从物质和环境两个方面精心准备。其中,玩具和教具可以帮助幼儿更直观地认识数学,它的准备和投放都有严格的控制要求,过多就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而过少则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收效;活动环境则是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最基本的保证,在一种场景化的游戏环境中进行活动,幼儿能得到充分的放松,有效地降低了幼儿对数学的抵触情绪。从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来看,活动设计是决定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成败的根本所在,也是选择和制定活动内容和规则的源头。因此,要重视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使其能够更加精细化和多元化。一方面,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有较强的操作性,除了常规的演练、游戏、记录等方法以外,操作法对锻炼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有特殊的意义,通过这些体验式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赋予更多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循序渐进地取得胜利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所以,活动设计过程要先易后难、逐层深入,逐渐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的逻辑性。

3改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建议

目前,我国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依然要加以不断改善,使活动设计真正契合教育实践的需要。

3.1精心设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多样化方法与策略

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主要包含10以内数字的识读、简单数字的加减、时间、空间、形状的认知等方面,并且这些活动应该具备针对性、趣味性和操作性。因此,要根据幼儿园大、中、小班幼儿特点的不同,整合教育资源来改善现有教育活动内容。比如,通过搭建积木让小班幼儿快速认识各类常见形状,并能迁移到生活当中辨识各种物品的形状,这也成为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延伸的一种重要表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也随之加强,能够关注于事物的时间也成倍增加。鉴于此,用于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选择面将越发宽广,比如将小组合作、层次教学等教学方式配合使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3.2掌控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全过程,强化教育活动结果的反思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过程,活动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不可知预计的因素,正因为如此,幼儿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能力来掌控整个数学教育活动,能够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最终确保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稳定性。同时,及时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也是促进每一位幼儿成长至关重要的环节。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应善始善终,这既是上一个教育活动的结束,也是下一个教育活动的开始。所以,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有效的方法,对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点评,为幼儿的成长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是陪伴每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幼儿未来的数学思维的严密性、数学知识的领悟水平、数学技能的好坏。因此,要做好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工作,从内容、活动过程、评价等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质量,从而真正为幼儿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双贤.数学教育趣在其中——浅析如何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4,(35).

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篇3

【关键词】现实数学;数学化;再创造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5-0014-04

20世纪后期,我国幼儿园实施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计算课,强调的是计算训练与结果的唯一准确性。自从2001年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来,我国对幼儿园数学教育进行了改革,取消了以计算训练为主的数学教育,出现了以培养幼儿数学兴趣为取向的数学游戏活动,教师也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思维的重要性,但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的数学教育仍然普遍存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数学教育更加需要科学合理的数学教育思想来指导。笔者认为,学习与借鉴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对推进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汉斯・弗赖登塔尔(HansFreudenthal,1905-1990)是国际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在长期的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实践中,弗赖登塔尔用数学家和数学教师的眼光审视数学教育问题,抽象概括出了他独有的系统见解。可以说他已经摆脱了教育学(或心理学)加数学例子这种“传统的”数学教育研究模式,形成了一套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符合教育规律、经得起实践检验、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现实数学教育思想”体系。他的数学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现实数学”的数学教育思想

数学教育必须“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1〕这是弗赖登塔尔“现实数学”教育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即每个人接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数学规律以及有关这些数学规律的知识结构。〔2〕数学教育就是要以这些数学现实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并通过这些课程扩展每个人的数学现实,应用于现实世界,造福于人类。教师的任务在于了解儿童的数学现实,并据此来组织数学教育活动。数学教育不能从数学家工作的完美结果作为出发点;不能采用向儿童硬性嵌入一些远离现实生活的抽象数学结构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法的颠倒”不利于儿童对数学知识的迁移与应用。〔3〕相反,数学应该以普通常识为起点,并立足于普通常识。〔4〕从儿童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让儿童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再及时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上去。现实数学教育与传统数学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数学教育是要“教给”儿童数学的现成结果,而现实数学教育是让儿童从自己的经验去“再创造”数学的这些结果。

2.“数学化”的数学教育思想

认识不是从概念开始的,而是从围绕着它的其他途径开始的:概念是认识过程的结果。〔5〕那么何为数学化呢?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化是一个过程,是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6〕换言之,数学化即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时,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的过程。数学产生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化过程。只有经过数学化,问题的解决才成为可能;没有数学化,实际问题将处于一种模糊状态,无法定量地表达它,更不可能去认识、解决它。〔7〕人们用手指或石块的集合形成数的概念,通过测量、绘画形成图形的概念,这也是数学化。儿童数学化的过程,就是将儿童的数学现实进一步提高、组织、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五个层级的思维水平:直观阶段、分析阶段、抽象阶段、演绎阶段和严谨阶段。〔8〕这是根据儿童思维发展与学习过程提出的,并不是要求每个儿童都要一次完成所有阶段。不能过分强调公理化的演绎和形式化的证明,而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我们从中可以理解,数学化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就是儿童不断反思自己的活动,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并在各种情境、问题、过程、结构之中寻找其本质,概括一些数学模型,以探讨其一般性,并借助不断发展的组织化、图式化与结构化,从而进一步达到形式化、算法化、符号化与公理化。

3.“再创造”的数学教育思想

学游泳的最好方法是在水里学习游泳。那么这种方法在数学学习上是否行得通呢?弗赖登塔尔的回答是肯定的:“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9〕为此,弗赖登塔尔提出了“再创造”的数学教育思想。他认为,数学教育是一个活动过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儿童应该处于一种积极、创造的状态。儿童首先要参与这个活动,感觉到创造的需要,才有可能进行再创造;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习者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听任各种不同思维、不同方法自由发展,不对内容作限制,更不应对学习者的发现作任何预置的“圈套”。〔10〕因此,数学教育要追求再创造,儿童可以在接触的数学现实中经过数学化、反思之后形成更高层次的数学现实,在形成高一层次的数学现实的过程中,通过再创造得出许多“新数学成果”。数学教育必须以再创造范式来进行。用“再创造”范式进行数学教育是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

二、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笔者认为,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思想的重心就是把“讲数学”转变为“做数学”。所谓“做数学”,就是在幼儿数学现实的基础上,通过“再创造”把生活实际数学化的探究过程。这些思想对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1.了解幼儿的数学现实

弗赖登塔尔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也就是说,每一个幼儿都有区别于其他幼儿的数学现实。幼儿数学的启蒙教师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时应该尊重幼儿的数学现实,才能使幼儿真正获得充满关系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11〕然而,幼儿数学现实的差异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可能是源于家庭、环境及其教育的差异,可能是源于心智成熟的先后差异;既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数学现实。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幼儿数学现实的信息,如通过与家长交流,获得幼儿在家庭成长过程的背景信息;通过观察幼儿的一日活动,特别是数学活动,了解幼儿所说、所操作的情况等。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数学现实,比如大班幼儿在进行简单加法运算时表现出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有的用数手指的策略,有的利用具体物体进行计算,有的利用数组成与分解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思维特点上也表现出具体的、直观形象的和初步抽象的水平差异。教师只有承认幼儿数学现实的差异,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的差异,为提升不同幼儿的思维水平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数学教育方案,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2.提升幼儿的数学现实

在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数学现实之后,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使每个幼儿的思维水平都有所提升,选择哪些数学内容、准备哪些辅助材料、采取何种活动方式幼儿才会活动得更持久、更专注、更有兴趣。然而,当前有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幼儿的数学现实,往往只是考虑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简单地满足幼儿的需要,其结果是,数学活动过程看起来热热闹闹,幼儿的情绪似乎很高涨,而活动是否为幼儿的“发展性”提供有效的帮助、是否有助于揭示数学关系等实质问题则被忽视了。这是对幼儿最近发展区考虑欠缺,不利于提升幼儿的数学现实,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耽误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时机。比如,幼儿学习数学时的现实差异,不仅表现在思维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上,还表现在学习偏好上,教师不能单一地考虑同一速度,不能单一地追求数学结果的对与错,不能只提供一种思维水平的活动材料;相反,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幼儿在不同的思维水平上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把幼儿自己得出的结论和幼儿的创造当作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幼儿园数学教育既要重视幼儿现有的数学现实,更要推进幼儿现有的数学现实向最近发展区的数学现实发展。

3.重视幼儿数学教育数学化的过程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而常识并不等于数学;常识要成为数学,必须经过提炼和组织,而凝聚成一定的法则(如加法交换律)。这些法则在高一层次又成为常识,再一次被提炼、组织,而凝聚成新的法则,新的法则又成为新的常识,如此不断地螺旋式上升,以至于无穷。”〔12〕这样数学化的发展过程就显出层次性,构成许多等级。因此,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更应该重视数学化过程,这可以从数学教育途径数学化和教育方式数学化来体现。

适当的教育途径是数学化的重要保证。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很多,我们可以归结为两种,即幼儿数学教育的生活化和幼儿生活教育的数学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身边的事物,都能提供诸多的数学信息。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上可以考虑教育目标、内容、环境及材料生活化。比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各种水果最能让幼儿真实地感受到秋天特征。可通过设计游戏情境――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化情境中摘水果、分水果、数水果、运水果,引导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获得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经验,并感受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从而实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教育价值。正如弗赖登塔尔所指出的:“在代数和煮土豆之间,在工作地点问题和几何学之间,有一条深深的鸿沟,数学教育的任务是要填平这些鸿沟。这里所说的填平数学和生活的鸿沟,并不是把数学变得很简化或庸俗,相反的,是建立数学的思维与生活的关系。”〔13〕

数学化的过程是指幼儿从一个具体的情境问题开始,到得出一个抽象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弗赖登塔尔指出,这种全过程包含两个层次水平:横向数学化过程和纵向数学化过程。〔14〕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的过程,具体的进程是:从情境中识别数学图式化形式化寻找关系和规律识别本质对应到已知的数学模型(现实的,经验的);纵向数学化是“横向数学化后的数学化”,即从低结构数学到高结构数学的转化过程,具体的进程是:猜想公式证明一些规则完善模型调整综合模型形成新的数学概念一般化过程(现实的,构造的)。横向数学化与纵向数学化两个过程不完全是前后相连的,有时是交叉进行的,而且不同年龄的儿童,数学化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主要侧重在横向数学化过程。

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数学教育活动时采用的教育方式要与横向数学化的过程相一致,即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合理的情境或数学环境,让幼儿在创设的情境中探索,鼓励幼儿互相交流感想与探索体会,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所谓“正确的结果”,要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眼中的数量关系,因为这才是幼儿的“数学模型”,才是幼儿的数学现实,这也是教师为幼儿创设下一个数学化活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有效教育的重要因素。比如,在探究加法等式2+3=5和3+2=5的结构特点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直接告诉幼儿加法交换律,这符合数学术语的科学性教育,但是这种高结构、高度模型化的抽象概念不是幼儿所能内化或顺应的。在现实数学教育中,幼儿只要说出或明白两个等式的效果是一样的,或者通过实物操作理解位置交换前后所发生的变化,或者会用手势表示其意义即可。这就要求教师在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架后,把探索的平台还给幼儿,因为横向数学化的目的是让幼儿能从情境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经验层面的数学模型。

4.追求幼儿数学教育的再创造

弗赖登塔尔认为,如果给予一定的指导,每个普通的孩子也许都有能力再创造出他在将来的生活中所需要的那些数学,有指导的再创造意味着在创造的自由性和指导的约束性之间,在教的强迫性与学的自由性之间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15〕也就是说,儿童得到自己的乐趣和满足教师的要求之间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儿童可以创造一些对他来说是新的,而对教师却是熟知的东西,这里的“创造”指的是主观意义即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的创造。

“再创造”数学教育要求教师的指导方式更具有创造性。教师要树立幼儿主体性的意识,承认幼儿具有探索发现的能力。教师要给幼儿提供激发主动探索的材料,鼓励幼儿进行探索。教师要让幼儿通过探索学具或材料来“创造”数量关系。通过探索活动得到的数量关系不是从外界强加给幼儿的,而是幼儿从自身的体验中去认知的。“再创造”数学教育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改变了教师讲、幼儿听的被动式学习,幼儿体验到“创造”学习的乐趣。如在计算物体个数守恒的活动中,幼儿如何探索出计算桌面上5个物体的总数与幼儿自身计数的顺序或与物体摆放的空间位置是无关的,这就成为幼儿的“创造”,对幼儿建立数量守恒具有重要意义。“再创造”数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强调数学与现实的关系,强调从探索或操作活动中去“创造”学习,这对于打破数学的神秘感,使数学变得生动,由抽象变得具体,使幼儿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是相当有用的。对于处在由直觉、表象思维水平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幼儿来说,“再创造”数学教育更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

幼儿园数学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数学现实,为幼儿提供数学化教育途径及方式,承认幼儿的再创造能力,让幼儿实现再创造,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数学现实,提升幼儿的思维水平。弗赖登塔尔的这些数学教育思想对于促进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丁尔升.现代数学课程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332.

〔2〕〔8〕〔10〕〔11〕唐瑞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28-29,39,23.

〔3〕〔9〕〔12〕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陈昌平,唐瑞芬,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3,103,2.

〔4〕徐斌艳.“现实数学教育”中基于情境性问题的教学模式分析〔J〕.外国教育资料,2000,(4):28-33.

〔5〕〔6〕〔14〕〔15〕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再探:在中国的讲学〔m〕.刘意竹,杨刚,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7,42,57,77.

〔7〕刘祥伟.对弗赖登塔尔“数学化”的再认识〔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1,(2):82-85.

〔13〕唐瑞芬.弗赖登塔尔关于数学教育的问答〔J〕.数学教学,1988,(4):30-33.

inspirationsofFreudenthal’smatheducationthoughtsfor

preschoolmatheducationReform

Linpeimiao

(GovernmentalorganKindergartenofFoshanShundeDistrictinGuangdongprovince,Foshan,528300)

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410-01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幼儿园小学化的程度比较高,有些乡镇幼儿园都存在教授小学内容的现象。教授小学内容的多少和深度各不相同,有些幼儿园涉及到小学教学内容多一些,有些幼儿园涉及到小学的教学内容少一些。最严重的幼儿园,大班按照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设置进行教学,中班和小班也不同程度地教一些小学的内容。这将影响到我国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予以纠正。

1.要开展全民性的幼儿家长教育

小学化的幼儿园,并没有全部教授小学的内容,因为有些孩子太小了,他们学不会。这样的幼儿园,说它是小学吧,它不是小学;说它是幼儿园吧,它也不是幼儿园,是幼儿教育中的怪胎。

虽然小学化的幼儿园是社会怪胎,但是它们的教学颇受家长的欢迎。幼儿的家长,绝大多数人不是教师,不知道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不知道幼儿园教什么,不知道怎样教才算好。即便是教师,也未必明确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他们用衡量小学生和中学生的方法来衡量幼儿教育。通过孩子作业和自己对孩子的测试,看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多少个字,能够背几首古诗,认识几个数,可以做几位数的加减法,以此作为判定幼儿园质量的依据,决定下个学期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哪个幼儿园,或者鼓动其他孩子到某个幼儿园就读。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这样的鼓动是很奏效的。

私人幼儿园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占的比重很大,据粗略统计,去年私人幼儿园在园人数大约是公办幼儿园的27倍。私人幼儿园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家长把孩子送进自己的幼儿园。幼儿入园的费用是由家长出的,幼儿园要想获得最大的利润,就必须迎合家长的心理,让家长高兴,认可自己的幼儿园。家长想让孩子在幼儿园认数、识字、背诗、做加法和减法,像小学生一样学习。私人幼儿园欲得到家长的钱,就得教学认数、识字,让学生背诵古诗,进行加法和减法计算。所以可以说,家长是幼儿园小学化的幕后推手。因此,改变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是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条途径。

2.政府要加大幼儿教育投入

我国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允许有私人企业的存在。私人幼儿园的存在是合法的。既然是私人企业,那么幼儿园的投资者就有权管理自己的幼儿园。只要行为不违法,不论教学什么,教学到什么程度,政府都没有权力横加干涉。当然,如果幼儿园教学的内容是反动的,教学方法是粗暴地侵害了幼儿的人身权利,那么政府是不会熟视无睹的。私人幼儿园的投资者也不会专与政府作对。政府在私人幼儿园没有投入,没有过多的发言权,也就不容易控制它们的不正规教学行为,遏制私人幼儿园小学化的力度是非常有限的。

国家要想彻底消除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得控制幼儿园。要控制幼儿园的教学,就得向幼儿园投资,成为最大的股东,或者成为幼儿园的全股。国家是幼儿园的全额投资者或者是最大投资者,国家就可以控制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教学和教育。当全国大多数幼儿园控制在政府手中的时候,就会形成正常幼儿教育的主流,在社会上形成正常幼儿教育的潮流,改变人们的幼儿教育观念。即便是少数幼儿园不在政府的掌控之中,也难以形成幼儿园小学化的气候。

3.加快合格幼儿教师的培养速度

现在的幼儿园师资严重不足。城市的情况好一些,农村幼儿园的情况非常糟糕,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没有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由退休的小学教师、清退的民办教师、初中或者高中毕业的学生、生了小孩子不能外出打工的年轻村妇任教。这些所谓的幼儿教师,其实并不懂幼儿教育,根本不知道国家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印象比较深的是自己上小学的经历。这样的教师,让他们去开发幼儿的智力,她们没有能力,让她们去挖掘幼儿的潜能,她们束手无策,所能够做的就是教幼儿认数、识字、背古诗、做简单的四则运算。幼儿园聘请这样的人任教,想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也难。

4.加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

自2010年国家正式把幼儿教育列入基础教育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幼儿园的管理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幼儿教育小学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敛。但是,其收效与国家的幼儿教育方针还相差甚远,前面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多数县市的幼儿教育由基础教育研究室管理,而基础教育研究室是按照原来中小学的规模设置编制的,没有富裕的人员,缺乏幼儿教育专业管理人才。幼儿教育在我国全面开花,幼儿园的数量与小学数量基本相当,有的地区幼儿园的数量超过了小学的数量。据了解,不少行政村只有一所小学,却有多所幼儿园。由于人手少,基础教育的教研员们管理中小学已经够吃紧的了,无力参与数量众多的幼儿园管理。虽然政府非常重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但是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育的管理还是不到位,致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没有能够得到有效遏制。

总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成立幼儿教育的专管部门,充实幼儿教育管理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的幼儿教育管理素质,从而加大对幼儿园的管理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幼儿教育水平,促进农村地区幼儿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沙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冷思考[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篇5

一、幼儿数学教育的材料要有所突破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求给幼儿提供的数学教育操作材料必须新颖鲜艳、丰富多彩、符合需求。材料准备还应注意放手让幼儿参与,切忌老师包办,让幼儿成为材料创设的主人。材料准备应把握以下三点。

1.教育材料的品种要多样

陈旧单调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材料要不限于一幅图、一堆玩具,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物品都可成为数学环境的材料,如自然类材料:石子、树叶、沙、水、土等;成品类材料:算式卡片、木珠、计算器、七巧板、扑克、算盘、时钟模型、棋类等;辅助类材料:剪刀、纸、彩笔、橡皮泥、操作板、沙盘等;废旧物品类材料:塑料泡沫、布条、线头、废旧盒子、塑料空瓶、包装盒、小木块、小石子、贝壳、火柴棒等。多样的品种,熟悉的物品,会让幼儿倍感亲切、倍加喜欢,从而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教育材料的数量要充足

教师要充分认识操作材料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不能有怕麻烦的思想,尽可能地准备足够数量的教育材料,同时满足多人操作,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对环境产生兴趣,又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教育材料的层次要区分

材料准备既要区分层次,又要相互关联,切忌笼而统之,提供的材料要做到难易结合、繁简结合、单一与多功能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地、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真正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如我们创设的“量的守恒”数学环境中,既有探索长度守恒的材料,又有探索量的守恒、面积体积守恒、液体守恒的材料,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项或多项去探索、去体验。

二、幼儿活动的场所环境要有所突破

在创设数学教育环境时不仅着眼于一面墙、一个角,而是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所,营造数学环境,变单一为多种,变平面为立体,让数学元素充满幼儿的生活环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学习。

1.活动室

要充分利用活动室的墙面和角落,营造数学环境。室内墙面有大有小,在设计时根据墙面的大小把材料制成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画面,可布置加减、排序、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数学内容,并可在下方摆放活动材料,供幼儿操作验证。在活动室角落设计数学角时,要注意设计内容既保持相对稳定,又可以不断更新,同时还要考虑教育材料和操作工具便于幼儿取放等因素。

2.盥洗室

要结合幼儿爱玩水的特点,可在盥洗室布置一些小块吹塑纸剪成各种几何图形,供幼儿开展“水贴画”游戏。幼儿只需将吹塑纸片放入水中湿一下,然后往平滑的瓷砖墙上一贴,图形就牢牢地粘在墙上。此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将无目的简单拼贴、排列,变成有主题的拼贴、排序,比较大小以及加减运算,从而让幼儿在兴致勃勃的“玩乐”中增长知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和观

察力。

3.楼梯

在楼梯上可设计各种颜色的数字及与之相对应的圆点,让幼儿有意无意地去感知数序、序数、相邻数。同时,把几何图形、阿拉伯数字等内容按规律排序,让幼儿在进进出出、上上下下过程中增长知识,培养观察力。

4.阳台与走廊

阳台与走廊虽然并不开阔,但它是幼儿经常玩耍的地方,所以也可充分利用了这一场所,营造数学环境,如在地板上画上“迷宫”“房子”等,让幼儿自由自在地游戏、自娱自乐地学习。

三、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要有所突破

把丰富多彩的数学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需要不断创新数学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当前,应着力在创新“操作式”“游戏式”教育模式上下功夫,尽可能地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知识、获得

知识。

1.情景模拟教育法

在幼儿数学教育时可设置一些案例或情景,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创设“自选商场”,供幼儿学习“3的加减法”时使用,让幼儿扮演顾客,在“商场”里选购三种物品,教师扮演收银员向幼儿提问,让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以及数量,再根据物品的特点列出加减法算式。亲身体验、亲自感受的情景模拟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

效果。

2.趣味游戏教育法

幼儿数学教育中可开展一些趣味游戏活动,使幼儿在竞赛、在娱乐中掌握数学知识,并享受学习趣味。如,在阳台一角设置小型“保龄球馆”,幼儿可自由去打保龄球,也可由教师设置一定的游戏规则,如:按要求的数量去击打,按颜色去击打,击打后说出总数,幼儿按规则去游戏,胜利了可给予一定奖励。再如,幼儿每人在数学角取一张小卡片(实物、圆点、数字),然后各自去找朋友,要求找到的朋友所持卡片上的数量与自己卡片上的数量合起来是5,朋友找到后互相友好地碰一碰,可以碰头、碰脚、碰手、碰屁股、碰肩膀等。趣味游戏法可以让幼儿获得数学知识,收获幸福快乐。

3.多变操作教育法

幼儿数学教育中可针对营造的数学环境,摆放一些不同的操

作工具,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手法去操作,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从而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如,在走廊的数学角里布置数学内容,旁边有供幼儿操作用的长短不一的毛线。幼儿可拿毛线当测量工具去测物体的长短,又可拿毛线任意绕在几个扣子上形成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梯形,还可以用毛线任意摆成数字或组成有规律的图案等。多变操作法,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

4.求异创新教育法

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篇6

关键词:大班幼儿数学入学准备

幼儿园和小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我国,幼儿大班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而学校教育则是以课业学习为主,这种差异客观上形成幼小衔接的坡度。幼小衔接是教育中的最初衔接,它的关键是发展、持续、支持、过渡。数学入学准备是一个自然衔接,它致力于实现早教机构和小学之间的发展持续性,以帮助儿童顺利从幼儿园走向学校。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现状的反思:用理念的观点看大班幼儿数学教育现状并不乐观。

(1)幼儿入学后因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而对小学中的符号学习(文字,拼音、数字均为符号),听不懂,不理解。

(2)幼儿入学适应能力差,导致幼儿入学后不能主动、独立地按老师的要求完成数学作业等。

(3)幼儿入学后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能力差。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大班幼儿数学教育急需与小学数学教育接轨。

二、数学入学准备工作思考

对大班幼儿讲,数学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形成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究的过程。以“玩数学”为主要形式。“玩数学”强调数学教育的游戏性、操作性、趣味性和直观形象性。基于此,我觉得在课程、内容、组织、能力等几个方面来做好衔接。

1.课程:学习性与游戏性兼顾

幼儿园大班与小学数学课程联系是否紧密直接影响幼小衔接的质量。幼儿大班的数学学习和小学一样是以读、写、算基本技能为课程重点。同时,幼儿教师也借助测试了解幼儿的知识掌握情况。这样,在课程设置上,将幼儿大班与小学数学紧密衔接起来,而每天的区域游戏(数学区、科学发现区、美工区、角色游戏区等)也满足了幼儿游戏的需要。

2.内容:发展性和可接受性相统一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论,指出教学不应当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应不断地稍微地超越它,所谓的让幼儿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幼儿进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过渡期。因此,如何让幼儿大班的儿童进入小学之后较快的适应小学数学学习,是目前探索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觉得大班数学教育要注意一下情况:

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内容包括分类、排序、量的比较;如l~20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加减运算;时钟等。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包括:数一数,比一比,认时钟,加、减法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有重复,致使儿童失去新鲜感,给教师教学带来困难。怎样让大班幼儿升入小学后注意力集中,对所学数学知识感兴趣呢?

(1)以抽象数学运算逐渐替代图示运算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更多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解儿童。如在分类与计算教学中:儿童先操作,教师引导,儿童再独立操作,先易后难;通过分类训练,帮助儿童构建整体与部分的分与合的思维结构。掌握分类关系同时,初步渗透连续再分思想、逻辑排除思想,有意识培养儿童进行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实物分类操作、图示分类操作、数的分解组成操作。

(2)以文字应用题逐渐替代图画应用题

在应用题教学中,帮助大班幼儿在实物演示中分析数量关系,说出计算式和解答结果,仿编相似题材。在教学中逐步做到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到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再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的过渡。

因此,做好数学教材内容的幼小衔接是很重要的环节。

3.组织:集体性与自主性结合

因数学知识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特点,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一定的数学入学准备教育,是必要的。同时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这三种组织形式,目的是使每个幼儿均能参与学习活动。

三、数学入学准备教学工作的实践

1.生活化的数学

现今数学教育课程强调“生活化数学教育”的理念。然而,我们在实施以主题式课程为背景的数学教育时,仍需要清醒而理性的认识:“生活化数学教育”反对纯粹的教授和记忆以及不联系生活的数学教育,但它不能作为“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那样,儿童的数学学习只停留在表面的、零碎的、甚至模糊的概念理解上,这无助儿童在联系生活情景的基础上正确、科学、系统、概括地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是引导幼儿用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游戏为主教学为辅的数学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活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而在数学教育领域里仅定位于用游戏法来组织教学。所以,有关游戏法虽在幼儿园教学中大量涌现,但仍未能改变幼儿园数学教育以上课为基本途径的现实。本次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究游戏化的实质,真正确保游戏成为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途径。

总之,幼儿园既需要正式的数学教学活动,也需要让儿童通过游戏体验积累数学感性经验、以儿童自主选择和生成为主的非正式的数学教学活动。

3.操作式的数学

“操作”被普遍认为是儿童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应提供丰富的环境、教具,让幼儿在自己摆弄、实践中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以促进他们对数概念的建构。如在“8的加减法”时学习中:

(1)幼儿数数,拿了几根小棒(总数8);

(2)用学具小棒摆摆算式“7+1”、“1+7”与“8-1”、“8-7”;

(3)根据摆的过程,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4)看图示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并看图示说出得数。

(5)再引导学生用上面习得的操作方法来学习列出“6+2”、“8-2”和“5+3=8”、“8-3=5”、“4+4”“8-4”等“8”的加减法算式。

4.语言介入式的数学

“语言介入式的数学学习”是指教师能够充分运用“数学语言”向儿童提问,或与儿童交流互动。

启东市实验幼儿园与实验小学在数学幼小衔接方面的观念与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1)充分认识“大班幼儿数学入学准备工作”的重要作用。“幼小衔接,精彩数学”是幼儿从幼儿园走向小学的第一步。

(2)发展幼儿与数学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

(3)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

(4)改变只在大班才进行有关幼小数学教学衔接活动的做法。

参考文献:

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篇7

[关键词]学前数学教育;游戏法;应用差异

中图分类号:G61

[1]数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和工具,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学前数学教育学科有助于探索儿童对数学的认知,是儿童认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正处于感知运动水平和具体运算水平之间的重要时期,数学是帮助幼儿由前运算水平向具体运算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数学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游戏法之于学前数学教育的意义:

[2]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中,关于数学教育的表述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食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可见新纲要将游戏法作为幼儿园数学教育极其重要的方面。

[3]数学具有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概括性和辩证特点,与语言、艺术、健康等知识相比,更枯燥难懂,加之学前期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掌握起来十分困难。所以公认的观点是,应将幼儿园数学教育限制在操作水平上,让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游戏中通过操作感知、理解和把握数学内容。陈鹤琴说:“我们主张幼儿园采取游戏式的教育来教育儿童。”“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不但能调动幼儿愉悦的情绪、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使其处于健康良好的心里状态下,发展幼儿的身心和潜能,使思维变得敏捷,从而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可见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观念极为重要,[4]正确地、符合新纲要精神的数学教育观念,定能积极推动幼儿园教学改革,提升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促进幼儿数学兴趣、思维、能力的发展。

但是,笔者发现现今幼儿园数学教学并未很好发挥游戏法的作用,有些地区出现了幼儿园数学小学化、数学教学难、成为老师最不愿上的课等令人堪忧的现象,甚至,幼儿园数学课仅是为了“游戏”而游戏,幼儿在游戏中玩得尽兴,但过后并未学到实质性的数学知识,更谈不上发展思维。如果数学课仅为“取悦”幼儿而开展,这就违背了游戏法的初衷。

二、游戏法在幼儿园各阶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差异:

[5]研究表明,幼儿数概念发展过程中存在某些上升较快的时期,从一阶段发展趋势看,3岁是幼儿对数量的初步感知阶段,4~5岁是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5岁以上是数的运算初期阶段,5~6岁阶段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或明显的飞跃期,此时幼儿的计数能力,对基数、序数的掌握及运算能力都呈飞跃上升的趋势。所以,幼儿园数学教学应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和数概念发展规律,掌握好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游戏法作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方法,更要按照幼儿发展的特点进行教学,否则就会出现数学课只重知识灌输、幼儿园小学化,或只重教学的趣味性而无法真正发展思维的弊端。

(一)游戏法在小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侧重点:

[6]小班幼儿(3~4岁)生活经验积累较少、注意力难集中、情绪波动大,但好奇心强、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结合数学抽象枯燥的学科特点,游戏法是最适合小班数学教学的方法。那么,游戏法应用在小班数学,其侧重点是什么?教师应利用游戏法着重发展幼儿的哪些方面?笔者认为,此阶段应重点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对学习数学的终身兴趣,原因:小班幼儿智力水平较低,能接受的数学知识很少,且基本停留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所以在课堂上教授数学知识相对较少,小班数学不应把知识的掌握作为重点,而应利用幼儿正处于心智萌发时期、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利用游戏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为以后长久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磨刀不负砍柴工,根据数学本身和小班幼儿的特点,利用游戏法培养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最合适的长远之计。

以湖北省军区幼儿园名为“数数蛋宝宝”的小班数学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手口一致、有序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虽然很多幼儿园在课前就已经掌握1~5的点数,但这节课并未因所教知识幼儿已掌握而失去意义。幼儿在在丛林中捡蛋的游戏这中,一遍遍反复进行1~5的点数,丰富多彩的游戏环节、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极大激发了幼儿对点数的兴趣,游戏中当幼儿发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产生有趣的现象时(如之前数了5个蛋,现在4个,则被大灰狼吃掉1个),他们学习的兴趣就油然而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探索活动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这样的数学课就是有意义的。

(二)游戏法在中班数学教学中的侧重点:

中班幼儿(4~5岁)处于智力发展高峰,有意行为开始发展,规则意识、计划意识萌芽,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在活动中学会了交往,模仿力很强。与小班幼儿相比,他们注意力更集中,能集中精力较长时间地从事某项活动,情绪更稳定、更自信,喜欢受表扬、有责任感。根据以上特点,笔者认为在中班数学教学中使用游戏法,应着重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原因如下:[7]有研究者认为,4~5岁的幼儿能表现出遵循一定数学规则,并不能说明幼儿已经理解掌握了这些规则,可能只是在模仿成人的行为,因此只能被看作幼儿的一种技能。即中班幼儿的模仿力很强,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常通过机械模仿,而非自觉、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所以应让幼儿在游戏中具体操作、感知,在实际情景中,靠模仿机械掌握的数学规则会不断受到实际情况的挑战,迫使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有意注意、促进思维发展。另外,中班幼儿经过小班一年的学习,其思维能力、智力水平、规则和纪律意识,以及动作技能都有所发展,这些都为中班教学奠定了基础。所以通过游戏法促进中班幼儿无意注意的发展、帮助其完成认知发展中这个重要阶段的过渡,应是中班数学教学重点。

以湖北省军区幼儿园名为“瓢虫舞会”的中班数学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按大小、数量、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虽然很多幼儿在小班就能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但在这次“送瓢虫参加舞会”游戏中,老师告诉幼儿:“我们有大瓢虫和小瓢虫,如果大、小瓢虫参加同一个舞会,小瓢虫就会被大瓢虫吃掉”,“不同颜色的瓢虫不能进入同一个舞会”,“背上有一样多颗星的瓢虫才能进入同一个舞会”,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景,促使幼儿思考、运算、检验已有经验,进而促进有意注意发展。

(三)游戏法在大班数学教学中的侧重点:

[8]大班幼儿出现了有意控制和调节心里活动的方法,无论观察、注意、记忆,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一定的认知方法,遇到问题都会去“想一想”“做一做”再“想一想”“做一做”直到成功。大班幼儿(5~6岁)具有好奇、好问、好学的特点,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喜欢冒险学习、探究有更高挑战性的事物。据此笔者认为大班在运用游戏法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发展幼儿的主动探索能力为主。原因如下:[9]“可误主义”数学观认为幼儿数学学习更多的是“试误学习”,重在探询、体验、感知、探索模式或形成猜测、形成数学意识。5~6岁是幼儿从具体数学思维向抽象数学思维转化迅速发展时期,利用形象可感的游戏场景,为幼儿设置障碍,促使其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反复思考、不断探究,从而促进其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善于思考、创新的精神,使数学成为“思维的体操”。

以武汉丽岛幼儿园名为“报纸”的大班科学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探索报纸的玩法,体验活动乐趣;尝试用报纸剪出更长的纸条。这节课的核心是使幼儿通过积极探究,找出用一张报纸剪出一条最长纸条的方法。虽然是一节科学课,但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将这个游戏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让幼儿学习“反比例”的数学思想。幼儿在“谁剪得长的比赛”中通过反复操作、摸索,最终发现沿着报纸的边,螺旋式一圈圈从外剪到内的方法,能剪出最长的纸条。此时,老师紧接着提出问题:“运用同样的方法,为什么同样大小的两张报纸,有人剪出来的纸条长,有人剪出来的短呢?”这就促使幼儿思考这样一种复杂的数学关系,在此过程中儿童的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婷,仲秀英.彰显数学意识——幼儿数学教学的诉求.学前教育研究,2007,(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2

[3]成子娟.解决学前与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一项改革实验.心里发展和教育,1995,(1)

[4]张莉,张亮.武汉市幼儿园教师数学教育观念的调查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4)

[5]唐敏.由家长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观念的调查所引发的思考.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6)

[6]曹英杰.小议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学数学.科学教育,2008,(5)

[7]周燕,庞丽娟,赵红利.4-5岁幼儿数数行为的规则性与策略化应用特点的研究.心里发展与教育,2000,(1)

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篇8

教育是立国之根本,幼儿教育是孩子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和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幼儿教育培养交流沟通和团队生活的能力、培养礼节礼貌、塑造个人气质等等,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础。从国家和社会角度来看,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公益性,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人口素质的高低,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来看,教育事业发达的国家无不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幼儿教育当中。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2.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文化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化,给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10年,中央政府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把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当中;2011年、又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把幼儿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等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了下来;2015年,我国又启动新一轮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多个地方开展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从数量上来讲,我国幼儿园数和在园幼儿数不断增加。2013年,我国共有幼儿园数量19.86万所,比起2010年的15.05万所增加了32%;在园幼儿数量达到3895万人,比起2010年增加了31%。从幼儿入园率来讲,全国学前三年入园率为67.5%,比2010年增加了10.9个百分点;2010~2014年,我国学玲儿童净入学率均在97%以上。此外,近些年来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民办幼儿教育机构快速成长,民办幼儿园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公办幼儿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主导力量。

可以看出,在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在短时期内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幼儿教育尚未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在整个教育体系发展中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不尽人意,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

3.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较差

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农村幼儿教育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幼儿园无法增设新的课桌椅,连最基本的教具和玩具都非常缺乏,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幼儿园办园标准。其次,在幼儿保育方面,食品安全和校车安全方面仍存在较大隐患。在饮食上,农村幼儿园一般也会安排幼儿的午餐,但是很少有专职的营养师对幼儿食谱进行合理安排,特别是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使利益最大化,往往会购买一些廉价低劣食品,而一些公办幼儿园克扣幼儿生活费也是常有的事。在校车安全方面,由于农村地区人口较分散,很多幼儿园会派校车接送幼儿入园和离园,但是,由于资金缺乏、安全意识不强、对农村地区车辆检査不严等多方面的原因,车辆超载、超速、质量无保障等问题依然存在,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3.2农村幼儿教师师资力量薄弱,队伍不稳定

幼儿教师师资力量薄弱、队伍缺乏稳定性,是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瓶颈。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待遇普遍较低,公办幼儿园教师没有纳入正式教师编制,而民办幼儿园如果经营不善、自身运营艰难,就很难保障幼儿教师稳定和满意的经济来源,这就导致很多幼教人员宁愿选择外出打工也不愿留在农村任教。由于缺乏专业的、高学历的幼儿教师人才,很多农村幼教是乡村招聘的教师,有的甚至是临时聘请的没有学历的农村妇女,她们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前专业训练,加上缺乏在职培训机会,所以合格率极低。有的只是替家长看管好幼儿,使其不发生意外,根本谈不上什么教学。即使有些能上课的农村幼儿教师也存在幼儿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观念陈旧等诸多问题,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此外,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强、缺乏稳定性也是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一大困境,很多幼儿师范毕业生往往把在农村执教当成踏板,只要机会成熟便会千方百计地往城市发展,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

3.3幼儿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小学化”倾向严重

幼儿教育是启蒙性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要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认知、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要实现两方面的内容:①实行保、教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②为幼儿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农村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定位不清楚,对如何促进幼儿上述五方面的发展知之甚少。这就导致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脱离了幼儿的心智发展规律,农村幼儿“小学化”倾向严重。

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长期受影视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农村家长思想相对比较保守,简单认为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提前读小学,为迎合家长的要求,农村幼儿教育教学内容偏重于书本知识,读、写、算的训练是农村幼儿教学的主要内容。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课后会给幼儿留有算数、拚音、汉子书写方面的作业,有的老师还会给幼儿举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很容易造成幼儿学习上的逆反情绪,最终抑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方法上,幼儿教育的教学理应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寓教于乐。但在现实中,农村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如出一辙,延续着“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注入式’”方式。

3.4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不足

父母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重大。我国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国农村父母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对幼儿的教育问题关心较少,缺少幼儿学前教育意识,没能掌握正确教育幼儿的方式方法。第二、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父母教育严重缺失。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査资料》样本数据推算,我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人,比起2005年估算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增加了242万人,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占农村儿童数量的37.7%。此外,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学龄前儿童规模快速膨胀。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人,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8.37%,比2005年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757万人,增幅达47.73%。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的难点,也是学校教育应该关注的重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以隔代监护为主,由幼儿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而隔代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幼儿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很难从监护人那里得到帮助,很容易在学习上产生无助感,影响学习兴趣的提髙。在心理方面,有调査报告显示,大部分(65.9%)的留守儿童会非常想念其父母,有64%的儿童会经常感到孤独,有30%的儿童会偶尔感到孤独,只有6%的儿童不会感到孤独,54.61%的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会选择向好朋友求助,28.21%的幼儿会闷在心里不知向谁求助。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脆弱、偏执、敏感等心理问题,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对农村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经常关注留守幼儿的心理情绪变化,尽量弥补家庭关爱的不足。

4.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对策建议

4.1树立正确的农村幼儿教育观

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是改变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现状的基础。首先,要在农村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力度。让人们普遍意识到幼儿教育事业对个体和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形成关心幼儿、支持幼教事业的新风尚,鼓励社会各界,为农村幼儿提供更多就读的机会,创设有利于农村幼儿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在偏远贫困地区,要使家长们关注幼儿教育,增加对幼儿教育的精力投入。其次,在农村基层地区打下良好的幼儿群众教育基础之后,政府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向家长介绍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4.2增加幼儿教育经费投入

必要的资金支持是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关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丹麦的幼儿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在世界各国中最髙,达到1.1%,其次是西班牙、法国、瑞典、印度、美国,分别占GDp的0.71%、0.67、0.56%、0.42%、0.4%,而我国幼儿教育经费仅占GDp的0.05%,幼儿教育的投资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首先要在国家顶层制度设计的层面上,加大幼儿教育资金的投入总量,努力增加农村幼儿教育经费在幼儿教育经费总额中的比例,在经费分配上应重点倾向偏远农村地区。其次,要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各级政府农村幼儿教育财政投入的分担制。特别是乡镇一级政府,是建设和管理区域内农村幼儿园的主体,因此要加强与上级政府的联系,积极筹措经费,通过兴办乡镇中心幼儿园,以点带面,努力改善办园条件。在资金筹措方式上,坚持农村公办幼儿园为主导,政府承担主要责任,同时努力汲取社会资金办园,进一步贯彻“多渠道办园”方针。在资金分配方面,合理分配,确定优先秩序,选择合适的投入方式、途径和投资重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4.3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髙低及其队伍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好坏,因而要大力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和师资力量的建设。第一,加大幼儿师范专业发展力度。现代化的教育对幼儿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提高教学质量,幼儿教育也需要向专业化和高层次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高等院校可以定向、定额招收一定的幼儿师范生,首先在教师数量上满足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其次,大力发展大专及以上层次的幼儿教育专业,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第二,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一方面,在工资待遇上,要积极落实《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严格履行各级政府职责,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基本工资收入,并逐步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工资标准,做到及时发放,经济困难的乡镇也不例外。另一方面,为免除农村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稳定农村幼儿师资队伍,要着力解决农村幼儿教师普遍关心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各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依托社会保障局,借鉴企业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的经验,根据农村幼儿教师自愿的原则,办理养老、生育等社会保险。

4.4规范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

要严禁幼儿园开展小学课程,不得擅自开设蒙氏、英语、识字等非幼儿园规定的课程,确因实验需要开设的要上报教育局审核批准,执教幼儿教师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在保教时间内开设的各种特色、特长、兴趣小组等活动,不得挤占或代替国家规定的幼教课程,更不得另外收取费用。此外,对于幼儿园教材的的选取,要严把入口关。不得征订小学教材及教辅资料,统一使用国家有关机构审定通过的教材,防止教材乱用。在教材采购环节,应该通过新华书店统一采购,坚决禁止一些幼儿园通过非法经营单位、非法渠道、非法方式订购使用劣质盗版教材。教育局应当定期对各个幼儿园教材的征订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査,其结果与幼儿园年度办园水平评估、幼儿园等级评定、评优等相结合。

4.5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园准入与退出机制

保障农村幼儿教育的有序发展,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园准入与退出机制。在审批新办幼儿园之前,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对幼儿园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査研究,了解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幼儿园能够覆盖适龄幼儿的数量、群众普遍对幼儿园收费标准的可承受程度、举办幼儿园的运营方式等等,以此为基础研究是否要开办幼儿园以及具体的办园模式,并根据不同的办园模式来明确政府应承担的责任,政府积极落实对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投入责任;审批过程中要严把保教质量关,要按国家规定的标准为农村幼儿配齐配足硬件设施和合格的教师,严格审核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方案,新建的农村幼儿园必须是标准园,确保能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的幼儿教育服务。对于已建成的农村幼儿园,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要督促举办者切实改善办园条件,提髙保教质量。

5.总结

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篇9

【关键词】幼儿;数概念;思维;教学;培养

数字与数学是幼儿接触最早的知识,也是家长与老师对幼儿启蒙教学常用的内容,所以幼儿数学创造性思维[1~3]的培养好坏关系到孩子智育发展,也是孩子今后适应社会基本要求。目前在教学方法上部分老师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尤其对幼儿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培养上滞后于幼儿智力发展速度,客观上带来幼儿对数学理解与认识的不足,限制了幼儿的智育水平的突破。要实现科学教育必须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抓好幼儿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旨在为如何培养幼儿数学创造性思维提供有益的建议和依据。

1幼儿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部分老师幼儿的数学教育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把教育目标仅指向于粗浅知识的传授,且认为知识的传授过程是单向的,这种认识导致了教师直接把数学知识,概念教给幼儿,并采用集体“上课”教学模式,教师讲概念、幼儿看教具、回答问题、背诵知识,然后是反复练习,巩固,使大部分幼儿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突出表现在:教师主要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理论知识欠缺,对数学教育目标认识不够,缺乏对教学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同时在数学教育过程中,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很少,使幼儿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没有很好地将教学活动贯穿于幼儿生活、游戏、周围环境和一日生活中,缺少对差异幼儿个体进行因人施教。幼儿主要年龄偏小、能力偏弱,对数学中的数、形、量、时间、空间的认识理解在概念上,平时动手操作、探索、尝试的机会较少,导致幼儿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弱。

2培养幼儿数学创造性思维对策与措施

积极为幼儿营造环境,使幼儿从生活、游戏和周围环境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关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促使幼儿自觉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并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实物教学与活动相结合。为了孩子识数字1~10,就制作了数字连线,例如,绘制多个鱼缸里有不同数量小鱼卡片,让幼儿把鱼缸有多少条小于与其对应的数字用线连接起来;还可以进行在开赛车送小朋友回家,每个小朋友手里拿不同数字,赛车每次挂不同一个或多个数字,数字相同小朋友才可以上车坐车回家。利用此方法教师可以绘制多重实物卡片。如:房子、蘑菇、船、大树、水果等,让幼儿就相应数量实物卡片上粘贴相应的数字,活动还可以倒过来,不同数字让幼儿粘贴相应数量的实物卡片。这样幼儿从活动中学习到了知识,不仅认识了数字,还分清了数字的次序性以及数字与实物的对应关系,并从中获得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信。

加强幼儿对几何图形认知学习,幼儿的几何图形的教育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几何图形是对客物体形状的抽象和概念,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的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的物体作出辨认和区分,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例如,通过观察和触摸,让幼儿在充分感知图形的基础上,配以说出图形名称,最终达到正确命名图形的要求,同时通过图形和图形比较认识图形,让幼儿区别不同图形的特点,找出两个相近图形的相同点的不同点,在比较中掌握新的图形名称及其特征。在以上基础上,持续反复巩固和复习对数字与图形认识,并让幼儿找出不同几何形状物体的实物,从而达到从抽象概括回到具体的物体,进而扩大幼儿的视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幼儿学习过程是集体化、游戏化的教育活动,必须积极为幼儿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活动,比如:开设《开心超市》区角活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真实的情景变成幼儿容易接受的具体事物,通过让幼儿在亲身体验购买物品的同时,将数学活动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同时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又学会了与人的交往、协调能力,知道要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等等。为了使幼儿对数学不在感到枯燥和乏味,运用语言、艺术等形式通过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利用以数、形等知识为内容的儿歌、歌曲等,把数学和文学、艺术巧妙结合起来,将抽象而单调的数形知识转变成有旋律,有节奏的艺术形式,使幼儿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针对差异幼儿个体要保护其富有的个性,并与家长互动,共同设计适合其发展的计划,必要时进行单独的辅导,确保不同水平的幼儿在其自身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3结束语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研究,教师改变了以前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体现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教学实效为关注点,绘制和设计多种多样的操作学具,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性。课堂强调师生互动,课余强调与家长互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主动学习,主动地观察、探索、发现、操作等,本班幼儿对数字和数学的掌握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明显优于同龄幼儿。

参考文献:

[1]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47

[2]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79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58-360

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篇10

[关键词]幼儿师范教育教育改革教育探索

一、对旧时代的幼儿师范教育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改造旧教育的目的,教育部于1952年7月首次制订了独立幼师的教学计划。幼师学制三年,所设课程有:语言及语言教学法、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及计算教学法、物理、化学、地理、历史、达尔文主义理论基础、政治、幼儿心理、幼儿教育、幼儿卫生及生活管理、认识环境教学法、体育及教学法、音乐及教学法、美工及教学法、参观实习。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这一计划最大的特点是各科教学法由各科教员担任,分别结合本学科及幼儿教育实际需要进行教学。1953年7月,教育部又对该计划进行了修订,减少了化学、三角、时事政策的课时,增加了几何、物理、人体解剖生理学、幼儿教育等课程及课时,总课时减少28节。1956年教育部正式颁发《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针对1953年的教学计划存的问题进行了调整,主要表现在:(1)将部分教法课与文化课分离。(2)增加“植物学”和“动物学”等科,取消“计算教学法”“生活管理”和“世界近代史”三科。(3)“认识环境教学法”改为“认识自然教学法”。其中认识社会部分通过语言教学来完成。(4)减少了数学、物理学科等科的教学时数,增加了幼儿教育学、语言教学法、教育实习等的教学时数。(5)增加钢琴选修科。至此,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有:语文(汉语、文学及儿童文学)、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学、化学及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地理(自然地理、中国地理、外国地理)、中国历史、政治(社会科学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语言教学法、认识自然教学法、体育及体育教学法(体育、幼儿园活动性游戏体操及其教学法)、音乐及音乐教学法、绘画手工及绘画手工教学法、教育实习。教育部规定该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要求各幼儿师范学校必须努力贯彻执行。

从此,政府关于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计划的规定,与各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了。这与解放前官方幼师课程计划对幼教师训机构影响不大,到有很大的区别。这有利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统一管理和指导。

二、幼儿师范的改革实践

1995年,原国家教委又根据新的形势对幼教及幼师改革发展的需要制订了新的三年制幼师教学方案。即《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该方案对培养规格首次做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培养目标的表述改变为培养幼儿园教师。规格涉及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及基本能力,身心素质三大方面。这些规格体现了新时期对幼儿教师所具备素质的全面要求,有利于指导幼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课程设置也比以前有很大调整。该方案规定课程设置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和课外活动四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各部分课程的比例分别为65%、15%、10%、10%。这一方案最突出的变化是:(1)确定选修课在课程中的地位,丰富了幼师课程的结构。方案规定选修课一般应开设文化知识、教育理论、艺术、体育、劳技、外语等类课程,各校可自行决定。(2)课外活动也成为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3)在必修课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变化:教育类课程过去的“三学六法”改为“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概论”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四门课程。其中“六法”综合为一门课,变化最大。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教育由过去的分科教学逐步过渡到综合教育;人们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及90年代以来我国在幼儿课程理论方面的建设都要求幼师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

但是,笔者认为六法课整合为一门课的实践效果很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的设置是必要的,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前完全没有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这门课程的内容被架空。这门课程应是原“六法课”基础之上的统整性课程。靠这一门课来完成原来六法课的内容是极其困难的。

三、幼儿教师培养探索

幼师到底设置哪些课程是由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教师决定的。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幼师培养目标的深入研究,导致课程设置的变化总是比较盲目。研究这一问题就是为幼师课程设置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培养目标将极大地影响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各类课程的比重。由于我们的目标不明确,培养学生缺乏针对性和重点,导致许多幼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需较长时间才能胜任工作。笔者以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应该是热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善于学习和钻研,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机智的人。其中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教学机智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吸取历史的经验,幼师的课程设置应能突出培养幼师生教育能力的课程,这可以使幼师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在幼师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平衡文化基础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在幼师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始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应该说两类课程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来说都是重要的。但教育类课程更加体现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因此教育类课程应该成为幼师课程体系的核心。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应该加大,而不是减少。为了保证幼师生的文化水平,可采取招收初中毕业生,但延长学制的做法;也可招收高中毕业生。这都预示着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文化基础类课程的开设应考虑如何适应幼教实际需要的问题,应从幼教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文化课门类及教学内容。

艺体技能课历来受到重视。幼师生具备较强的艺体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但单纯的艺体技能训练,不结合幼教实际需要是不可取的。笔者以为对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艺体能力发展的特点促进幼儿在艺体领域的发展比教师自身的艺体技能水平更为重要。因为学前阶段并不是培养专门人才的阶段,而是培养幼儿对艺体活动的兴趣和艺术想像力的阶段。教师自身的艺体技能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教师的艺体教育技巧才是最影响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不应过分强化艺体技能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