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十篇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十篇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4:40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篇1

关键词:初一数学学法

初一数学是在小学数学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许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转变,必将影响学习成绩。因此要求教师熟练地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认真地钻研教材教法,进一步研究学生思维活动,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毫无价质。教师教学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教师教法单一,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初一后,科目增加,对单科学习学时变少,且学生对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不适应。甚至部分学生还未脱离小学阶段的填鸭式学习模式,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结果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怎样对初一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指导进一步进行研究,和诸位同行一起再探讨。

1如何进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巩固方法”与“作业方法”以及“总结方法”等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1.1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不懂得什么叫预习,为什么要预习,以致于教师布置了预习,学生只是多看了一遍或几遍书而已,起不到什么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结构体系。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先进行单元预习粗读过程,随后进行单课预习精读过程。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2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习惯直接影响听课效果,所以一定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注意处理好以下环节:首先指导学生注意听学习要求、听知识引入以及知识形成过程,听重点、难点剖析,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听好课后小结。这就要求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把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其次要指导学生认真“思”。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所以要求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善思与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会听才会思,会思才会学。最后要指导学生去“记”。初一学生一般不记笔记或者是不会合理记笔记,不会记表现在把教师板书的复制,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记得很全,却耽误了“听”和“思”。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记笔记服从听讲,适时“记”;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指导学生只有合理处理好这三者关系,才能真正地走出小学数学的阴影。

1.3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课后以完成作业为目的,巩固、记忆、复习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作业过程中死搬硬套做好作业完成任务,没有深化理解知识、及时巩固知识,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教师通过示范解题指导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指导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小学生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主要依赖教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与总结。初中生按大纲要求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主要任务,所以教师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三看、二列、三做”。“三看”是指: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是指: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是指: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层次、不同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中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所以说学生学会了总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高目标。只有当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有机地结合,教师最后的总结才显得更为突出,它是学生总结的精炼、提高,把学生知识水平推向更高层。

2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方法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的良好建立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主要有以下指导方法:

2.1讲授法。初一数学学习法每周设立一课,作为所学课程。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设立数学教师专题论坛讲座可每月搞一至两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2交流法。学生进入初中后一段时间后,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这时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成绩突出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方法不需成熟,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篇2

一、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的思维习惯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二是要读出问题。前者要求学生与文章的作者产生心灵感应,后者正是我们提倡的“善于质疑”。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在人文和自然两个大的方面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有诸多联系,只要学生结合生活“善于质疑”,一定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的学法是受老师教法影响的,地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而“地理教学方法受各类课题本身科学方法论所支配,这是地理教学方法受地理科学方法论影响的最为重要的方面,它紧紧地制约着各个地理课题的教学方法”。

二、加强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的指导作用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作为探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主体,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管理,特别是对教材中难度较大或教材以外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教师更应加以指导。教师应把握好如下几点:(1)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指导学生选择容易的、简单的、单一的。(2)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专题内容的情境(背景资料)。(3)要指导学生设计研究的方法、步骤、目的等。(4)要适时指导学生收集获得的信息(数据、事例、现象等),并进行整理。(5)要及时在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在过程中自评和互评。(6)适时适地选择合适的方式使学生在组内、班内表达自己学习体会及结果,满足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7)教师根据研究性学习需要家庭、社会联系有关场所,争取有关支持等,切实做好学生后勤保障工作,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8)指导学生对已结束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书写总结报告或论文,并做出适当评价。

三、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步骤要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进行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虽然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但也不能违背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在实施时一定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遵循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尤其是初一的学生的思维中,具体、感性的成分还占有优势,这就要求在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做到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使学生在思想上从接受上升到重视地理研究性学习;第二阶段主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的分析,学会从不同角度判断问题的价值;第三阶段主要从使学生了解获取信息、资料的途径,到学会收集有用的资料,再到学会对信息资料的整理、再加工等。

四、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形式要活泼多样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是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而且多半是在分散的状态下开展,这种特殊性要求使学生始终对研究性学习有一种兴趣和热情。因此,老师在设计课程实施方案上要力求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形式的变化让学生产生新鲜感,进而激发参与和尝试的欲望。例如,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在“选题”阶段可安排有查阅报刊、上网收集资料、问卷调查、就近访谈、口头演讲、征文比赛等多种活动。每两、三次活动后就换一种形式,每种形式对学生来说都是较为新鲜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和活跃。

总之,地理研究性学习无疑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等一系列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都能从多方面来支撑地理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2003(6).35.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篇3

关键词:「く;「す;「;「模;「模m;「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77-02

一、初级日语会话教育的目标和应该指导的基础知识――考察《日语教育事典》的关于初级会话教育的论述

《日语教育事典》里和初级会话教育有关的规定并没有明确列举出,但有两篇文章――《初级水平的学习目标》和《听力的学习阶段,会话的学习阶段》里有阐述。接下来想通过考察这两篇文章明确初级会话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基础知识。

(一)《初级水平的学习目标》(p633木村宗男)

初级日语会话教育的目标是掌握听说的基础技能。具体说,首先记住发音和语调,掌握基础的词汇和短语。然后能理解基本句型和语法。最终达到可以自如使用的目的。

(二)《听说阶段的学习》(p635―637北条淳子)

1.有关听力阶段的学习分两部分:一是与之相关的音、拍、语音、语调的要素。二是与之相关的语法。在经历语音的认知、音调、音拍的学习之后,从音节―词―句的顺序进行的基础上,理解语法知识。

2.有关说的学习,分前后两个阶段:前半段从和音相关的基础学习开始,逐渐过渡到词汇、句型,使用句型而进行的问答练习。在这里可以对应听的两个学习阶段。在听力阶段练习的基础上:①利用视听教材而进行场面,状态的说明;②叙述事物的梗概;③指导短剧;④寒暄语;⑤日常惯用表达;⑥简单的提问方法;⑦依赖请求的方法,拒绝的方法;⑧简单的电话应对;⑨接待客人的方法等。实际学习中可能多为两三句程度的句子。但为了真正起到实用效果,应该让日语初级者好好掌握。由此,可以找到以上材料里没有记述的三个层面。把以上的目标和学习阶段总结为以下两点:(1)初级会话教育目标是扎实地打好听说基础能力,具体说有以下三个层面:①包含音调、音拍在内的音的认知,发音的正确掌握以及在任何龊隙寄芪尬蟮奶懂的阶段。②增加词汇,理解语法,运用句型的阶段。③在学习场所、生活场所能够简单应用。(2)作为语言学教育,日语听说能力的习得,各个语言要素的教育不可缺少,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时候,正确性是最重要的,可是按照前面的三层次的顺序一一讲授,容易枯燥。所以怎样能把实用场面的应用对话切实地使之掌握,需要花工夫来深入研究。

二、初级会话教育的指导方法

关于木村宗男先生《有关对话指导方法》的考察。在《日语教育事典》里对初级会话的基础目标有记述,但对于具体的指导内容和方法没有涉及。为了补充这方面的内容,本研究对木村宗男先生的《关于对话指导方法》一文进行考察,以明确初级日语会话的指导方法。根据木村的论述,外国人学习日语的时候都是带有某种目的性的,对于学习日语的外国人来说没有会话的概念,全都可以说是对话。因此,本文把木村的《对话的指导方法》作为会话指导法来理解,并进行考察。木村的对话练习分为基础练习、问答练习、实际对话练习三部分。对话的基础练习由四部分构成――发音练习、句型练习、反应练习、听写练习。发音练习主要是有关音声的练习。母音、子音以外特殊音节、音调、音拍的练习。句型的练习主要包括替换例句中的词语,把肯定句变为否定句、疑问句。反应的练习,目的是养成对语言迅速做出反应的习惯。练习的方法是教师说单词或短句,学生通过展示与之相应的物品或图片,做出回答。练习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提出的问题很简单,重点是能够快速作答。这种练习如果没有掌握音声、词汇,句型的话是无法进行的。反过来通过练习也会不断强化音声、词汇、语法的运用能力。听写练习与之前所述听力的规则一致,可以参考进行练习。而与反应练习不同的是要求正确性。四项练习也可以这样归纳――发音练习和句型练习主要是培养说话能力的练习;反应练习和听写练习主要培养听力能力的练习。因此,如何在加强听力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对话练习是需要仔细研究的一个课题。木村在此问题上提出三种练习,把听说运用到里面。根据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分阶段进行练习,总结如下:

1.模仿练习。采用问答形式的句式练习,即教师提问,学生模仿;教师回答,学生模仿的形式。目的是牢牢记住这个过程中问答的方法,并能使之得以运用。指导方法和教师的作用:教师应该把课堂学过的语句通过设置问题,并予以回答的形式反复多次地重复说给学生听。学生了解到问答句的变化而懂得需要根据情况在语句和句型的组合上下工夫。此练习需要反复进行,一直到可以用普通的速度正确说出为止。

2.模拟练习。练习方法:让学生根据运用教科书的句子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回答,或者让学生回答别的同学的提问。这既是实际自主回答的过程,当然也是句型的实用练习。指导方法和教师的作用:使用课堂讲授的句型和语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问答练习。实际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教科书里的内容,另一种是学生本人的实际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教科书的例子。里面涉及到事物的状况、经过、原因、理由、结果等,以提问的形式进行,确认的感觉比较强烈。而第二种情况由于能引导出学生个性化的回答,所以更容易引起兴趣。基于此特点,便于一点点地过渡到真正的对话。

3.创造性的练习。练习方法:不局限于教科书的句型、语句,而进行的有关联的和延展的问题练习。主要特点是引导学生的自主表现。指导方法和教师的作用:教师虽然不直接参与对话,但给学生们提供话题,并且通过提醒引导对话的方向来掌握整个对话的进程。根据归纳上面的三个练习,可以这样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从练习方法来看,模仿练习虽然是采用问答的形式,但还是属于运用记忆,使之再现的练习。模仿练习和模拟练习是把相同教科书的句型、语句作为基础而进行练习。其中模仿练习是要求对句型本身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替换已学过的句型而做的练习。模拟练习是要求对句子的内容、事实进行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对话练习。

总结:会话指导的最终目标是让学习者能自如地进行对话。可是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反复的练习是不可缺少的,通过以上初级阶段深入的练习,期待能达到培养实际会话的基础能力。教师在实际指导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三点:(1)为了进行会话练习,要掌握有关词汇的知识。但并不是指逐一讲授和各种语言要素有关的项目,而应该根据实际场合设定,进行综合训练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2)从基础练习到问答练习的各种训练并不是并列的关系,是通过不断地提高难度而逐渐积累的过程。前面的练习是后面练习的准备,进行练习的时候,必须经常留意如何与下一个阶段衔接。(3)教师作为指导者,在最初的阶段通过参与、指导会话,起到主导的作用,逐渐地让学习者成为主角,此时指导者进行适当的提醒,指导会话的进程,以督促学习者进行自主的表现。

参看文献:

[1]日本教育学会.日本语教育事典[m].大修馆,1982.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篇4

1预习方法的指导。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深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1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篇5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学生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而学生没有自觉摄取知识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慢慢地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

初一新生从小学到初中环境变化了,学生和老师都有一些新面孔,就是老师的授课方法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有一个适应期。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在授课中潜移默化地加以培养,对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一、从小学到初中是人生的转折点,学习上也是如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把好这个关

初一学生往往不会预习,他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草草看一遍,流于形式。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本节知识的梗概。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从而使学生化难为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听课方法的指导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首先要静下心来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掌握知识的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掌握重点、难点,剖析预习中的疑点;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多思、勤思;深思、善于大胆提出问题;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作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三、深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篇6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谈几点拙见。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它学科。

1.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深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

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1.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篇7

一、通览课程标准和初高中教材,做好知识内容上的衔接

做好初高中知识内容上的衔接,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和初高中教材,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明确哪些是需要补充的知识,哪些知识需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才能在高中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结合初高中现行教材,按照知识专题整理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及高中教学需要补充的知识(见下页表)。

二、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教师要尽可能地分析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或在新生刚入学时安排一次问卷调查,了解高一新生对初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以便在新课教学中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创设相应问题情境,做好新旧内容的衔接。学生上高中的第一堂课时,笔者通常让学生自己到讲台前说一说对初中地理的认识,初中地理成绩如何等,大致了解一下学生的情况。而第一堂课的作业也是让学生写一写对初中地理的认识,以文字的形式上交,通过认真阅读,了解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地理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变被动式传授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利用旧知识,衔接教材内容

高中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和初中教材体系对初中地理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恰当地进行铺垫,减小“坡度”。例如,在“地球运动”的学习中,教师可先通过地球仪及板图,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教材中有关经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划分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把“时区和区时”等内容穿来。若进一步从区域空间定位的角度引导学生再次复习各地形区所在的经纬线,画出相应的地形剖面图并向外延伸一些相关的内容,如沿109。e作地形剖面图,指出所经过的地形区名称、典型农作物、地质构造和生态问题等,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

2.利用旧知识,挖掘新知识

在地理学习的初级阶段,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其不完善性和不全面性,到了高中阶段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些概念和原理。如初中教材在介绍“气候”时,只要求掌握最主要的分布地区。而高中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气候表格、降水量柱状图等相关气候资料,分析和判断该地是什么气候类型、如何形成及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例如,针对热带雨林气候的教学,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其典型的分布地区,如亚马孙平原。再通过对亚马孙平原和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比较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特点形成的原因。最后,通过文字材料、景观图片和统计图表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热带雨林气候的认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初中地理知识作为高中系统地理的案例素材,精心选取不同的地理小主题,采取区域主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此来挖掘更新知识。如笔者在复习“日本”一课时,针对日本冬季的降雪天气这一主题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探究:“为什么日本海一侧冬季形成豪雪?为什么有‘白魔’之称的大雪在日本又有‘白炭’之誉?”

3.利用旧知识,整合完善知识

新课程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编写理念是相同的,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的,但由于是不同的教材编写组进行编写,在某些内容上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的现象。例如,有关板块的运动、居民和聚落等知识在初高中教材中呈现的内容相差无几,甚至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要求上也相差不多。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没有必要重新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应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只要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适当巩固、补充即可,这样既避免了重复教学,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在初中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大都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能力。他们也比较爱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如何保护好并延续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1.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为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要求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在适当时机开设学法指导课。学法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中,如刚入学时可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导图做好新课的预习,边预习边用短线将相关知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路径,还可在思维导图上用彩色笔对自己未理解的知识点做标记,便于上课时注意听讲,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及预习笔记,上课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做好学习小结,按时完成作业,及时订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等。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度过这个衔接阶段。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篇8

关键词:数学;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48-02

通过对两届学生的教学,深刻体会到,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广阔性、师生的互动性明显增强,但思维的严谨性,推理的逻辑性及知识的综合运用显得有些不足。加上高中教材与初中课改新教材教学内容上有一些“脱节”。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应有责任引导好学生做好高中数学学习的准备。

一、知识点衔接的准备

初、高中教材教学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脱节”:

1、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在初中教材中已删去不讲,但在高中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2、因式分解初中教材只提到提公因式法、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只是在少许题目中出现,而出现在“阅读”部分的十字相乘也只是局限于二次三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几乎不涉及,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

3、对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5、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弦切角等和定理如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6、解方程(组)中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简单的无理方程、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在初中教材中未出现;换元法解方程(换元思想)在初中教学中也大大弱化,很不利于高中数学学习相关知识的学习。

因此我们初中教师对初高中衔接内容的补充是有必要的,学生在补充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收获也是必然的!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应有意识地补充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联系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

二、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准备

初中教材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只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多。初中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简单、具体形象;从直观、形象、具体事例出发,概括出一般结论,教师讲解典型例题,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学生思维单一、解题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推理能力差,尤其对代数中字母的可变性缺乏理解,分类讨论的纯粹性,完备性把握不够。

高中教材是信息大集中,能力大发展,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明显增强。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性,概括性强;教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注重严密逻辑推理,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综合性明显加大。

因此初中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及时复习,以及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等良好学习习惯。

此外,多项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教学中应特别关注。一是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实现教学内容的自我构建。同时,加强对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及时进行归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形成学生自己的解题策略;二是要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三要提高数形结合能力。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四要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分析与综合是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基本途径。一道陌生的几何题摆在面前,常使人感到无从下手,在简单的证法未被发现之前,我们不得不向各个方向伸出思维的触角,试探、摸索、寻推正确的方向。通过一题多解,一点多变的训练,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五是要提高运算能力。我们要训练学生做到会做的一定做对。要求数学表达,格式清晰,结果正确,不提倡在初中数学解题中过度使用计算器。

三、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由于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上课注意听讲,缺乏积极思维,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虽然不少高中教师强调了高中数学的学法调整,但由于原有学习方法已成习惯,有的同学不敢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高中阶段课目多负担重,突出的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因此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做好学习方法上的准备是必要的。从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可把学法指导的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预习指导

平时应要求学生预习做到: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枝干,对重要的概念、性质、判定、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等反复阅读、体会、思考,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2、听课指导

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做到: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和形成过程、听懂教学中的重、难点、听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及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3、思考指导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初中学生思维狭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使他们在学习中做到:敢思、勤思、随读随思、随听随思;善思、反思。

4、提问指导

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学科的学习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平时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问问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追问法,即在某个问题得到回答后,顺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2)反问法,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来;(3)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等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4)联系实际提问法,结合某些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此外,还应要求学生在提问时不仅要问其然,还要问其所以然。

5、笔记指导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篇9

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

1.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化学中的重要“双基”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

2.穿插复习法。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

3.专题复习法。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接轨教学的重要任务。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篇10

一、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深入解读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一词,最早见于《儿童早期教育中的有效教学》一文。最近几年,有效教学在中小学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如火如荼。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二)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三)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如果学生没有发展,哪怕教师教得很辛苦,都是无效教学。因此能否让学生在轻负担的前提下取得进步和发展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在实践中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大体可分为两类:有人认为是让学生尽可能会做题,尽可能得高分并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也有人更关注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及随之带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变化。从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现状来看,前者虽然能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但会带来一系列负面问题;后者不仅与新课程三维目标相吻合,还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摆脱当前的困境,因此我当然认可后者并一直在教学中加以实践。

二、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策略选择

在认可“有效教学”是为了高效地促进学生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就该首先从类似中考科目的、以获得高分为“高效”的教学“习惯”中脱身出来,然后站在促进学生高效愉快发展的角度上重新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开展教学,最终获得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良好效益。

(一)信息交互多元化策略

在常见的初中生物课堂中,信息交互较为单一。信息输入方式以听讲为主,信息输出方式以口答为主,其他方式相对较少。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活泼好动,容易冲动,情绪表现强烈;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还不够;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知识性兴趣开始形成和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提高;以注重父母、老师夸奖转为注重被同伴所承认和尊重。

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单一的信息交互方式已无法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相吻合。上课不专心听讲、走神开小差、答非所问、“对抗”教师等情况也就随之出现。面对这样的情况,依靠教师个人的严格管理或能收效,却很难收到长效。改单一信息交互为信息的多元交互,是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更是取得良好教学效益的首要因素。

1.输入方式和信息源的多元化

除教师口授外,还必须选择耳听、阅读、观察、观看等多元化的信息输入方式,以此缩减初中生处于同一活动的时间,使其在每一类活动中都能处于自控状态。

除生物教科书外,可通过多种媒体,选择与生物课程密切相关的、社会关注度较高、初中生较为关注的信息,构成多元化的信息源。这样不仅满足了初中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也有利于知识性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可以用动物世界的片段、大自然传奇的视频、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日记等,使学生利用好这些资源,以期激发好奇、激发探究。

2.输出方式和接受者的多元化

除口答外,还必须选择书面或黑板、语句或图像形式等多元化的信息输出方式,以此促进初中生的思维走向独立、走向严密。

除教师外,还应让其他学生,甚至网络也成为信息的接受者。让学生不仅获得来自教师的评价,还能从同学甚至更大范围获得评价,让初中生更多地获得来自同伴的承认和尊重,对其课堂输出起到更大的正反馈作用。

3.信息交互立足生本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初中生物课堂信息交互多元化的趋势,可能会出现过度追求“趣味化”、弱化生物学科教学的不良倾向。对于这一点,我们应当坚持多元化信息交互始终为生物学科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原则。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能力,因而有不同的理解力、想象力,在具体生物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出发,采用实验探究、观察思考、比较解析、合作谈论、小组汇报等手段,帮学生理清概念、掌握差异、了解过程,从而使生物课堂充满灵动和智慧。

(二)学法指导科学化策略

在常见的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获得学法指导的机会较少。即便有,也以记忆指导偏多,其他指导较为少见。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虽然无意识记和机械识记仍起较大作用,但有意识记日益占主要地位;也能意识到除记忆法外的、不少已达自动化的智慧技能,以及被认为是好学法的一些认知策略的存在。初中生物教师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化指导,是取得良好教学效益的核心因素。

1.指导记忆方法习得

初中生物学中的陈述性知识,即通常所说的知识,教师会较多地指导学生用机械读背的方法进行记忆,但从高中生物教师处获得的反馈来看,学生不能形成长时间记忆,而且常常概念之间会混淆,可见平时指导还不够科学。在不完全丢弃机械记忆的基础上,在学生读背时指导他们将重点的地方划圈,读背后增加课堂检测等;告知或让学生发现简易的记忆方法、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等;告知或让学生逐步发现记忆项目的共同处、逐步学会画出概念图等,都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逐步习得一定的记忆方法,形成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正反馈。

例如,我在完成“生物体的结构”教学内容后,将相关的概念和内容整理绘制出概念图。学生看了之后提议,把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也在概念图上体现,最后我们一起汇总出如下的概念图。

2.指导智慧技能习得

初中生物学习中的智慧技能,分辨别、概念、规则三类,初中生物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都有涉及。但从高中生物教师处获得的反馈来看,这些指导在学生学习中的体现是模糊的,应该是指导不够系统和科学。

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应用扩大关键特征,对比、强化和反馈,发挥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等手段,促进辨别技能的发展;指导学生更多地通过熟悉形象的例子、通过完成教师提供的多样化的变式练习等手段,促进概念学习技能的发展;指导学生发现初中生物学习实例中的规则应用,对规则应用有一个感性认识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发现学习的窍门,减轻学习负担,增加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概念,它们要么在字面表述上、内涵上,要么在过程上有些相似,如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正确地对其区别把握,往往容易混淆,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等等。我们平时教学中如果通过不同形式的对比,可以使概念更清晰,更能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教学也会更加有效。

我在上能量与呼吸一章节中,通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掌握得也比较好。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3.指导认知策略习得

对于初中生而言,对认知策略这种高级技能的感性认识是很模糊的。也因为认知策略的内隐性,给初中生物教师的指导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高中生物教师处获得的反馈也证实,刚上高中的学生对认知策略的意识是模糊的、发展水平是较低的。但这并不表示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就不能进行认知策略的指导,教师仍可告知学生一些基本认知策略的规则化描述。要强调的是,必须通过日常教学中的变式训练,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运用认知策略带来的效益,才能让学生对认知策略形成一定的认识,并有意识地在学习中主动运用。

在平时教学中,最概括的概念占据了结构的顶端位置,它们下面是较低概括水平的概念,比较高度分化的从属概念和具体材料。生物学教学中也应该按照这一原则呈现教材,才能促使学生的认知策略由浅层向深层转化。比如,在讲述新陈代谢时,先讲新陈代谢的一般概念,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再讲植物的新陈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等。这样渐进分化,使学生对新陈代谢概念的认知不断深化。

(三)情感激励常态化策略

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在对激励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后指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激励,则可发挥到80%~90%……”

激励学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自尊感和自我实现感等高层次的需求。情感是最基本的动力系统,是比内驱力更强有力的驱动因素,是一种最高级的激励形态。

虽然初中生的知识性兴趣开始形成和发展,但它还不足以让他们在生物学习中维持长久的兴趣。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常态化的情感激励,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此处的情感激励,可称为取得良好教学效益的催化剂。

在适当保留来自教师的激励的基础上,在多元化的信息交互中渗透来自同学的激励,再逐步习得程序性知识,特别是认知策略习得的过程中,伴随元认知发展出现的自我激励等,都能使激励走向常态,并让学生喜欢上这样的生物教师,期盼上这样的生物课。

多元化的信息交互让初中生感受生物课堂的魅力,科学化的学法指导让初中生发现学习方法的价值,常态化的情感激励让初中生体验生物学习的乐趣,从而自觉投入生物课堂,进而真正热爱生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