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经济建设的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41:15

加强经济建设的措施篇1

十项措施有什么积极意义

十项措施: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

十项措施,明确具体,突出重点,统筹城乡,支持发展,改善民生,惠及百姓。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中国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经受近几年最为严峻的挑战。中央审时度势,见事早,行动快,已经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现在又决定采取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大措施。这些决策和部署及时而必要、果敢而科学,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同时,当前采取扩大内需的措施,这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非常必要。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就会影响我国出口增长,使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减弱。调整宏观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不仅会促进投资增长、消费扩大,继续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也会有效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项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项措施引来各方热议好评,不仅大大提振国民信心和国际社会信心,更将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产生实质性的积极影响,无疑是一件利在当前、泽被长远的大好事、大实事。

在全球金融海啸波及中国的不容乐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国务院出台的这十项政策措施,目标直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却非一时之举、偶然之策。从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到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到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再到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等,一系列措施均注重打基础,强民生,做的是固本强基之事。可以期待的是,这样的切实与务实之举,不仅能够有效使中国经济摆脱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更能使中国获得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长时间的健康发展。

随着相关行业因应世界经济形势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因应国家出台的这些措施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所受的不利影响或将加速消除。而随着这十项政策措施的调整和实施,中国经济的活力、发展的动力将在投资与消费的推动中进一步显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亦有充分的信心,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一定能够劈波斩浪,胜利前行。

扩大内需促增长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扩大西部内需将给民营企业带来新机遇

国务院西部办副主任曹玉书在近日召开的2008中国(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在西部,这将给处于困境中的民营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西部地区的腾飞也要更多寄希望于民营经济。

当前,在金融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困难、出口锐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大挤压。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西部巨大的市场潜力是未来中国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希望所在,因此,国家也将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在西部地区”,曹玉书说,比如10大扩大内需工程中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由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国家对于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也将倾向于西部地区。

曹玉书认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动力,民营经济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西部地区要想增加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没有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成长壮大是不可能的”,他说,“西部地区要想实现真正的腾飞,不仅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体制和机制环境,更多的要寄希望于广大的民营企业。”

曹玉书认为,虽然目前有相当一批企业破产,但从宏观上看也是一种战略性调整,很多企业会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东部发达地区,对于内陆特别是西部地区冲击相比不是很大。“相反,西部地区这些年一直坚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了很好的基础,此次金融危机将为我们继续打造好实体经济带来更多机遇。”

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传递了哪些新信息

发出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具体措施,中心目标在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就是要以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其中,今后两年多时间内约4万亿元新安排的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最为直接。

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今年年中国家已将宏观调控任务调整为“保增长、控物价”。当前,“保增长”成为最重要任务。

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在1998年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再度启动。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此次财政政策从“稳健”转“积极”,意味着我国将再度加大财政支出,扩大投资规模,其政策力度大、效果直接,能有效刺激经济。

十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可以看出,这次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但着眼于拉动经济增长,更强调了夯实基础、保障民生,体现了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举。此举既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应急之策,更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合理扩大信贷规模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

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扩大内需已成经济工作重点。初步汇总,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等方面建设,从今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扩大内需,眼前靠投资、长远靠消费。从十项措施可以看出,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为消费创造条件,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等更是直接拉动消费的举措。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成为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的一大亮点。

这次中央采取的扩大内需政策,将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建设;既有利于拉动当前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能有效扩大投资,又能积极拉动消费。

百姓将从十项措施中受益

在这次公布的宏观经济政策重大调整中,改善民生被放在相当突出的位置。民生工程位列进一步扩大内需各项建设之首,通过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改善居民生活、增强消费能力,以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意图十分鲜明。

国家将通过增加政府投资,集中解决民生等领域的历史欠账,加快办成一批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大事、实事。具体建设项目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等;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等;加快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进行改造等;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低收入群众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则会直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也是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有效办法。通过把民生工程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在加强社会事业和改善人民生活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添后劲

这次公布的十项措施中,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点之一。未来我国将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将有较大幅度提高。

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既发挥投资对经济直接拉动的作用,又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增值税改革减轻企业负担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中,备受关注的一项就是全面施行增值税转型。按照部署,要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据测算将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减少重复征税因素,降低投资成本,可以有效地鼓励投资,增强经济活力。

增值税改革在企业界已成为共识,这项改革此时出台也正是应时之需。目前,我国已经在东北等部分地区开展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斌认为,全面施行增值税转型必将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利润的增加,也为企业结构调整提供空间。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哪些信号

货币政策发生重大方向性转变

“这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发生重大转向。”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仅从字面含义上来看,宽松是相对于从紧而言的,二者在操作方向上相反。与去年以来从紧货币政策相对照,这次国家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方向性转变。

表明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心

从历史上看,货币政策的变化,始终与一国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凸显了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心。

“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是在传递国家提振经济的信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在国内外相关因素的影响下,国内经济已经出现了增速下滑的苗头,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之策。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4万亿元的投资安排,都是国家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提振经济的表现。”袁钢明指出。

更多宽松的具体政策会陆续出台

9月底以来,全球主要央行已连续多次采取协同降息的方式,对经济进行扩张性干预。而我国央行也已在两个月时间内,连续三次降低利率,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已取消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我国货币政策新基调的确立,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相应的具体措施陆续出台。

央行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当前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确保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及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支持扩大内需,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会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会为将来经济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十项措施也可以看出,这次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大调整,不但着眼于拉动经济增长,更强调了夯实基础、保障民生,体现了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举。

中国人民银行也明确表示,在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同时,央行将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节能减排信贷支持,同时继续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央行制定五大举措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在11月10日召开的行长办公会上提出,人民银行将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的监测分析,深入研究制定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切实做好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央行提出,要切实按照“快、重、准、实”的要求,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这些措施包括:

一是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

二是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

三是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创新力度,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三农、灾后重建、助学、就业等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向外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同时继续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贷的规模,探索在出口信贷中提供人民币中长期融资。

四是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平台。

五是进一步改进中央银行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现金预测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增强现金供应的前瞻性;畅通国库资金支付清算渠道,提高国库资金收支效率;扩大国库直接支付涉农、救灾补贴等政府性补助资金范围,实现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所需资金由国库直达最终收款人;积极推动国库直接办理各项社保资金收支业务,提高社保基金收缴和社会化发放效率,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陕西:近期投资260亿拉动内需

11月12日陕西政府召开当前全省经济工作专题会议,传达国务院召开的各省区市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就贯彻国务院会议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保持陕西经济较快发展做出安排。

会议提出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统筹兼顾,加强领导,做好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工作。

会议提出从以下方面落实中央十项措施。

一、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铁路重点推进郑西客运专线、西安―成都客运专线、西平铁路等;公路重点推进宝平高速、西宝高速改扩建等;机场方面要加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改造项目;水利设施方面,实质性启动渭河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同时,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农村、城市电网以及环保等项目建设。

二、支持一批优势重点工业项目

重点支持大飞机、支线飞机制造和能源化工产业、重大煤田开发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建设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配套的五个园区。加快推进重点能源化工项目和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对优势产业的重大项目,财政可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对拥有市场前景较好产品的企业,其流动资金贷款有困难的也可予以贴息。

三、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

要在继续实施好原有规划项目的基础上,搞好项目策划,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盘子。明年,重点抓好扩面、提标以及新增项目的资金落实工作。所有工程建设都要加快进度,确保质量,条件成熟的项目,市县可以提前实施,省上补助资金按原规划拨付,绝对不欠一分。

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首先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粮食单产提高、果业提质增效、畜牧业收入倍增和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其次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方面,以加工业为主,加快建设县域工业园区。第三是加快城镇化步伐,增加相关资金用于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

五、切实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

全面落实中央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各项政策。

六、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

当前确保农村受灾群众住进房屋过冬,在新房过年。明年省财政计划安排10亿元,用于灾后重建工作。

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有针对性地外出招商,力求有所突破。

八、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加强经济建设的措施篇2

关键词:建筑行业;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失效性

建筑行业的经济管理是控制建筑成本提升建筑管理的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企业经济状况的决定因素是对经济科学管理,建筑行业的经济管理相比于其他行业来说管理起来更加复杂,牵扯的管理因素更多,这主要是由于建筑行业的工程工期长,施工任务重,从而导致投资的比例较高。建筑行业的高投资现状必然致使资金的浪费,因此加强对建筑资金管理与控制对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效益十分有必要。

一、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由于建筑本身的复杂性,建设工期长以及涉及的因素复杂,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与资金建设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建筑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融资恶性循环问题。建筑企业运营环节复杂、运营期长,因此杂融资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融资问题也成为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建筑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由此企业需要向银行贷款,而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资金问题必然又将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断向银行征求帮助便成了融资过程中的恶性循环问题。

(二)资金短缺成为建筑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瓶颈。固定资产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发展源泉。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在许多的建筑企业中已经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可仍然存在部分建筑企业只顾着眼前的短暂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效益,导致资金短缺问题循环出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

(三)建筑企业对建筑资金调控不合理也是当前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资金的调控不当时建筑企业经济管理不合理的集中体现。就目前的资金调配来看,许多的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对资金的配置方式较为粗旷,尤其是在资金的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的配置制度,同时资金的管理调控难以与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再加上部分企业缺乏对资金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入,从而直接导致建筑企业的长期性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同时资金配置的不合理也同样容易对企业资金造成严重的浪费,降低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提高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实效性的相关措施

针对当前大部分建筑企业在资金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升建筑企业资金建设的实效性,一方面要遏制企业资金融资恶性循环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应该扩大建筑企业固定资金的来源以支撑建筑企业大规模可持续的发展。在资金建设过程中建筑企业围绕以上两方面内容,建议建筑企业从经济管理的成本控制着手,在提高建筑成本利用率的基础上,对于提升整体资金建设的实效性,加强对相关方案的制定,同时在施工后期容易被忽略的环节提升对施工后期的成本控制。具体的管理与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一)加强对建筑企业相关成本的控制,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成本的控制是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建筑项目的施工工期长以及施工复杂度高的现状,建筑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加强基于施工全过程的成本动态管理,从涉及施工的方方面面着手,严格控制好施工的成本,同时对于施工过程出现的意外成本,做好充分的成本管理预案,加强对施工成本的动态化管理。其次对于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成本管理的风险,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分担措施以及手段,降低成本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的效率。再次,在建筑企业的成本可控过程中积极实现开源节流措施,不仅从施工各个方面着手提升成本控制的整体效率,更应该采取开源节流的具体措施,提高建筑企业成本利用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

(二)企业加强对阶段性施工方案的完善。增强建筑企业经济资金建设的实效性,完善施工方案是基础性内容。建筑企业的施工前的方案完善包括一方面对施工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核,根据工程的需求合理的配置企业的资金资源,提升资金配置的科学性,增强资金整体利用率,另外,在施工方案额制定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加强对施工成本风险的预测,根据施工的实际经验,对可能出现的造价成本进行合理预测,并制定出相关的预备方案,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加强地资金建设实效性要从建筑企业的招投标环节着手,在建筑企业举行招投标时,本着公开公正的招标原则,保证招标方式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建筑企业施工分包商和相关的施工负责人要通过对方案的详细分析,确定最佳方案。

(三)对于施工竣工后的产生的资金成本,建筑企业应该加强管理,这也是增强企业资金建设实效性的关键性举措。施工竣工后的资金建设主要从对工程的验收环节着手,对于不合格的施工内容进行及时的补救,并落实施工责任,加强施工惩戒。在最后的资金结算阶段,建筑企业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提高资金结算的整体效率。

三、结束语

面对激烈的建筑行业市场竞争,建筑企业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加强对经济管理,提升经济建设的实效性对于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十分重要。在现阶段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主要存在企业融资恶性循环以及资金短缺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限制建筑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建筑企业宜从控制建筑施工的成本着手,完善施工方案,同时加强施工后期的成本结算环节,提升结算的整体效率几方面着手。

作者:田鹤单位:临沂市兰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参考文献:

[1]付广冬.如何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时效性[J].现代商业,2013(26):181.

[2]李星丽.如何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时效性[J].中外企业家,2014(5):75-76.

加强经济建设的措施篇3

【关键字】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0.引言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里,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同时也影响到了我国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建设工程现场施工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给工程埋下许多安全隐患,进而触发许多安全事故,严重威胁到了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安全作为建设工程施工的核心,只有保证建设工程现场施工安全,才能为工程带来更好的效益。

1.建设工程现场施工安全防范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发展,对工程现场施工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工程中,安全贯穿于建设工程的始末,是工程施工管理一项重要的工作,施工企业只有确保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才能为建设工程带来更好的效益。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因安全问题而产生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给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里,保障广发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既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根本需求[1]。为此,在建设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就必须抓好现场施工安全工作,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施工安全,进而为建设工程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面对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建设工程企业只有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去,进而推动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2.建设工程现场施工安全分析

2.1设备落后

近年来,机械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建设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工程施工进度,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工程现场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建设工程现场施工中,机械设备都与电有关,机械设备长期暴露在外,致使其性能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一些机电设备,一旦受潮后就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机械设备也在日益更新,我国建筑施工中所采用的机械设备更不上时展的需求,就会增加施工安全隐患,影响到施工进度

2.2施工安全的认识不足

就我国当前建设工程施工人员来看,他们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工程施工队伍人员复杂,施工人员大都是一些农民工,他们缺乏安全施工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缺陷,进而造成在实际施工中随意性较大,进而增加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另外,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不能规范施工行为。

2.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

施工阶段作为工程建设一个重要阶段,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非常多,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现场施工中不能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管,都是在施工出现安全事故后才采取亡羊补牢的方式来进行补救。

3.建设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的防范措施

3.1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

在建设工程现场施工中,机械设备的性能、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经济效益,为了确保建筑施工安全,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工程施工中,就必须及时的更新已经过时的机械设备,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在每次使用机械设备后,要仔细检查,并做好机械设备的防潮、防人为破坏工作[2]。其次,针对一些破损严重、性能不佳的机械设备要及时的更换,进而确保施工安全。

3.2技术交底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建筑工程规模也不断扩大,建设工程施工难度也越来越高,对施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设工程中,安全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确保建筑施工安全,做好施工技术交底格外重要[3]。实行技术交底就是根据工程项目,对工程质量标准、施工方法以及安全措施等方面所采用的技术保障措施,将这些技术保障措施向工程相关的作业人员交代清楚,从而规范施工行为,确保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3.3加强安全教育

在我国当前建筑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施工人员以及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不能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安全施工。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大安全教育工作。首先,对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和责任意识,进而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4]。其次,要加强施工队伍的建设,不断充实作业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对安全风险的认识,从而在施工过程中保障施工安全,保障施工质量。

3.4加强现场施工的管理

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也越来越重要,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保障工程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就必须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首先,施工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检查机制,对一些特别的工序,要建立专项的检查机制。由于台风、洪水过后等自然灾害及冬雨季、高温都会影响到施工,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以及起重设备安装与拆除进行专项检查[5]。在一些机械设备方面要请专业的人员进行维修,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及时做出整改,杜绝隐患存在。

3.5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作为建筑施工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确保建筑施工安全,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建立有效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安全施工[6]。首先,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人身上,进而规范施工行为。其次,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就现场环境、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等进行有效地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巡视,杜绝一切不规范的施工行为存在。

4.结语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我国建筑工程已经取得了飞速发展。在建筑工程取得规模性发展的同时,工程施工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影响到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在建设工程现场施工中,施工企业就必须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施工安全,进而为建设工程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陶红艳.建设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的防范措施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01:337-338.

[2]于斌.基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4.

[3]刘青松.如何加强电力建设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探讨[J].硅谷,2009,19:201-202.

[4]雷项生.建设工程监理安全责任之研究[D].清华大学,2012.

加强经济建设的措施篇4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近日作出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11月5日,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10日,国务院召开了省区市人民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11日,召开了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工作会议,会上主席传达了国务院有关会议精神。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工作会议。首先,我向大家传达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工作精神和主席讲话的主要精神:

政府召开的全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工作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会议精神、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精神和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我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强调,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迅速行动,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切实推动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迅速全面地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十项措施。中央决定,必须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这是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全区各地各部门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在今年的最后50天全力冲刺,迅速地全面贯彻中央重大的决策和部署。

会议强调,要把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具体的工作。会议部署了落实中央政策措施的十项工作: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积极推进经济适用房与经济租赁房建设;切实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抓好灾后倒房户房屋重建工作等。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我区新增2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水利建设计划;开展北部湾经济区海堤建设及37个重点防洪市县防洪堤建设,实施西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积极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机场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区内和通往周边省的高标准、大能力铁路通道,完善高速公路、公路路网及农村公路,加快港口和航道整治,推进重点城市机场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尽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转变工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七是加快我区灾区灾后重建工作,特别是加快因灾倒塌民房重建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全面落实中央和的支农惠农政策,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九是认真做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相关工作。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各驻商业银行要千方百计加大对我区的信贷资金投放量。

主席对做好当前的经济工作提出七点要求:一要切实落实领导。、各市、各部门要建立扩大内需领导小组,和各市要成立安排新增投资工作协调小组,以紧急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工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行动,务实高效,尽快落实。二要切实落实责任。明确各部门、各市和有关业主的责任,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尽快把资金用到项目上,尽快加快资金的安排,尽快使中央的政策发挥作用。三要切实落实项目,争取更多的中央投资;要组织一大批项目开工和竣工;要加快在建项目的进度;要突出重大项目建设;要下放审批核准权限;实行投资项目联合审批核准,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各地的积极性;进一步改进项目咨询评估审查工作;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扶持,规范服务;要立刻加强与国家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四要切实落实条件。要落实好资金、土地、环评、施工等项目建设条件,加快项目建设开竣工进度,掀起项目建设高潮。五要切实加强督查。要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进行全程督查,严防截留挪用、滞留不用和浪费建设资金。六要切实转变作风。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政策措施事关大局,关键是要狠抓落实,不能耽误。要切实改变作风,真抓实干。七要切实加强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主动引导社会舆论,增强工作信心,形成良好舆论环境,鼓舞全区人民的信心。

以上是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现在,先请市发改委主任刘雄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形势和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措施作主题发言。然后再请各位副市长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就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谈一些看法。

(市发改委主任刘雄发言及各位副市长发言略)

刚才,市发改委刘雄主任就我市如何落实昨天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工作会议、11月10日国家发改委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工作紧急会议精神,组织项目,争取中央政府投资工作作了专题发言,提出了对策建议;守荣、长林、家斌、国忠副市长就各自分管的领域谈了很好的意见。

同志们,下一步,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的决策和部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要做好投资和项目工作,通过投资增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积极贯彻国务院、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会议精神

受美国次贷危机加深影响,全球经济动荡,已出现明显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地区,外贸的进出口,工业企业的增长速度及效益等,今年下半年以来出现了下行的趋势,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关注,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在11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实施这十项措施的工程建设,到年底投资总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党中央、国务院近日作出决定,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回顾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出现过多次的通货膨胀或紧缩的局面,每一次应对之后,整个国民经济又会上一个新台阶。这次也是同样的,但我们对冲击绝不可小视,不可轻视,因为影响可能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我们要充分估计它给我们带来的困难。同时这也是一个机遇,所谓危机,就是危险与机遇共存,我们要以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为契机,充分抓住国家今年投资1000亿元以及明后两年加大投资力度带来的机遇,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进一步缩短我市与发达地区之间基础设施的差距,为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年的财政收入大约20亿,经过多年的努力,到今年年底我市财政收入预计可以达到200亿左右,10年翻了差不多10倍。虽然当前发生了比年金融危机还大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但国家采取的措施也比那时候大,所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比那时候大,而且国家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和市交通方面的基础设施项目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可以接受的资金和项目也比那时候大。由于有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已经从神经末梢变成了一个交通枢纽,规划中将有六条高速铁路进出,柳州铁路局也搬到了,所以说我们正面临着大好的机遇,现在就看我们怎么做,看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目前全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我们的GDp还保持在15%左右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率1—10月份达到了23.35%,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既要正视存在的困难,也要克难攻坚,紧紧抓住发展机遇,迅速行动,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做好扩大内需的各项工作,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认真落实建设项目,做好沟通对接,加强项目跟进工作

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为加快建设进度,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市发改委已经按照新增1000亿元中央政府投资的要求和重点,组织了一批项目上报。还有不全的,下一步,各县区、各部门要立即行动,相互协调配合,加快推进项目报批的各项工作,争取把更多的项目列入中央投资计划,获得国家更多的资金支持。一是要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的要求,突出重点选择项目,精心准备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二是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尽快落实好项目,扩大市投资规模;三是要采取灵活有效的办法,加强项目跟进工作,逐个项目去抓落实;特别是要密切跟踪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后的一系列工作,切实对接和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必要的时候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超常规办,确保项目落实到位;四是在加快推进现有项目报批和工程进度的同时,要抓紧启动一批新的建设项目,办成一些改善民生、对全市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关系重大的大事。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要把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落实征地拆迁的土地和资金,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

征地、拆迁困难,资金缺口大,是项目建设、实现投资增长的瓶颈问题。要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提高审批效率,要克服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现象,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为企业做好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地及征地、拆迁、资金等问题。

征地、拆迁方面,要加强征地拆迁和被征地农民安置工作,增加建设用地的有效供应。要建立强有力工作班子,落实各县区征地拆迁工作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落实专人,确保按项目进度计划完成;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文明拆迁征地,加快拆迁安置小区建设,确保拆迁安置小区投入使用能跟得上征地拆迁工作进度;要妥善处理征地拆迁的历史遗留问题,兑现承诺,解决政府欠债太多、太久的问题,争取群众对征地拆迁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维护社会稳定;要研究制定一些综合性的解决办法,如农民变市民的办法,推进拆迁工作。要加大对闲置土地和危旧房的处置力度,盘活土地资源,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增加土地有效供应。

资金方面,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内资金要尽快变成建设资金,把钱用好,用足,尤其要充分保证公益性、基础性项目等政府主导项目的资金安排和项目前期经费安排,同时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通过积极争取亚行、世行贷款,争取国家和资金补助,加大市财政资金的投入和拓宽融资渠道等办法,解决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尽快构建投融资平台,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水务、城建和产业投融资平台的建设,发挥融资作用。鼓励各种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参股等不同方式参与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强政银企合作,争取银行更多的资金支持。

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房地产是拉动力强的产业,对于钢铁、建材及家电家居用品等产业发展举足轻重,对金融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我市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我们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正确引导和调控房地产走势。目前房地产市场关键还是信心问题,只要信心恢复,投资、交易就会重新活跃起来。市属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在报纸上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市良好的基本面和面临的发展机遇,宣传我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宣传介绍6条高速铁路交汇、建设大型航空港、新候机楼、开展18条内河环境整治、邕江梯级工程等重大工程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增强投资者、业主和市民对我市经济发展的信心。政府部门要积极做好服务,把市政道路、排水排污、医院、学校等各种配套设施建设好,为外来投资者创造一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要适度增加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和开发建设;落实和完善促进合理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建设稳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交易。规划部门要把“大规划”管住,把“小规划”管活;各部门要主动为房地产商和业主提供优质的服务,给房地产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保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五、支持、加快三产服务业发展

第三产业在我市GDp中所占比重超过50%,对这个支柱性产业,我们要大力支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要积极发展金融、保险、通讯、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建立与区域性国际城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体系;要把扩大消费与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结合起来,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与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搞活商务流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比重,提高消费能力,引导和促进居民扩大消费需求。

六、激发企业活力,加大技改投入,做强做大工业

首先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如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搬迁问题,要加紧加快,各部门要大开绿灯,确保明年上半年见动作;其次,要加大技改投入,要加大创新力度,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扩大新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第三,要做好榨季工作,关注甘蔗和白糖的价格变化趋势,确保榨季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第四,经委要加大力度督促企业做好产销工作。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实现工业产值千亿目标;第五,要从财税、金融、贸易、产业、收费等方面,采取多种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企业重组,做强做大工业企业。继续落实扶持“亿元产值”企业措施,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要继续加强对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研究,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与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对接,立足于提高工业在多区域合作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加强与北部湾经济区工业的合作,加强与石油化工、林浆纸、能源、钢铁、铝加工、粮油食品加工和物流等重大产业的对接,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七、抓好督查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工作,保证政令畅通。一方面,要加强责任落实。各县区开发区、各部门、各业主单位要对照今年的目标任务,强化目标意识,建立健全各自目标责任制,做好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完成全年任务;另一方面,要抓好工作督查。监察局要牵头做好有关督查工作。要加大目标责任督查力度,努力解决存在问题。市直各有关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提出和采取切实可行的督促、推进措施,指导、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的调查研究,敏锐地发现和把握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上反映并积极研究解决。对督查部门提出的意见和问题,责任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整改,加强协调,及时处理解决,以免延误时机。

八、转变作风,真抓实干

加强经济建设的措施篇5

关键词:成本控制;成本控制问题;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煤炭企业在地面基建工程中实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施工阶段搞好成本控制,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是项目经营活动中更为重要的环节。基础建设在预定时间、预定质量的前提下,要充分采用经济、技术、组织等措施,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实现预定的目标成本。

基建项目投资成本控制原则

节约原则

节约是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基本原则。为了贯彻节约原则,既要加强成本的反馈控制和事后检查分析,更要着眼于成本的事前控制,优化施工方案,采取有关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和经济措施,消灭成本控制工作的先天性不足,防患于未然。

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有关的部门和员工都要加强成本控制,加强项目从投标、实施、竣工保修结束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施工企业一旦确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工作要贯穿于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从而达到最有效、最全面的成本控制。

(四)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在负责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所以要对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过程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建设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是根据施工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二、项目各阶段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

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

做好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重视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和投资风险分析等工作。根据项目评价情况,提出该项目是否投资建设,以及选定最佳建设方案等结论性意见,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设计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

建设工程的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选价的因素最大,据专业人士统计出的经验数据看,这一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占了70%左右;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是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加强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是降低成本而不是降低产品的质量。因此,在设计工作中,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对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投资发挥最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

建设项目的投资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再节约投资的因素已经较为有限,但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却很大。因此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也非常重要。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

竣工验收、结算,是基本建设程序中末期的管理职能,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现场依据,是对建设成果和投资效果的总检查。竣工验收阶段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对工程结算、决算的控制上。

三、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工程成本控制的基本现状

施工行业的不完全竞争现象制约着成本管理的发展;成本责、权、利落实不到位,兑现不及时造成成本责任感不强;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行,对施工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材料采购品种繁杂,环节太多很多材料无法从厂家直接采购,并且新材料层出不穷,使得价格不宜控制,加大了材料成本,并且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施工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工程项目的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新材料、新技术应用推广更新速度快;工程材料品种、规格多,材料质量、档次、价格相差大,定量分析和预算、编标口径较难统一。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由于员工素质的参差不齐,形成了拼凑的施工队伍,对工程技术施工程序、施工设备使用不熟练、短期行为思想严重,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基本建设时期的计划管理,工程概预算、施工图预算、工程进度质量、物资供应、工程计价、资金的合理安排和协调能力,都需要相互作用;缺乏投资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核算、分析、解决问题的力度不到位、工程成本投资过大,要控制支出提高效益;专业技术力量的短缺,在工程设计和规程操作时体现不到位,影响到建设的效率。

四、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项目成本的控制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一)组织措施

要建立责任成本管理组织机构。负责成本管理的组织领导、宏观管理、监督、引导和考核工作。它由施工、技术、预算管理、经营开发、物资设备、财务、人力资源、安全质量等部门人员组成,预测责任成本发生额,制定责任成本管理计划和成本管理实施办法,定期检查分析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考核责任成本管理绩效;要建立成本管理体系,明确各控制环节。分工负责,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各司其职、职责明晰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进一步划分为材料供应、机械设备、方案及工程量、安全质量、间接费管理。(二)技术措施制订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包括四大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严把质量关,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三)经济措施人工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工程建设队伍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材料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机械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

参考文献:

[1]代士林.控制材料消耗,降低煤矿企业成本[J].科技资讯.2007(34)

[2]李永生,汪建立.煤矿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州煤炭.2009(04)

加强经济建设的措施篇6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区认真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学习调研阶段,认真开展了“五个一天”、“五个一次”等活动。在分析检查阶段,重在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发展思路,通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网上开辟专栏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

一、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

20*年12月省委作出了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的决定。在市委四届八次全会上,玉浦书记要求深圳要争当解放思想的先锋,以新一轮思想解放推动新一轮发展跨越。按照省、市的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我区结合实际迅速开展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大学讨论,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以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谋划宝安的未来发展,确定了涉及经济发展、平安建设、民生问题、环境保护和干部思想作风等方面的20个重大调研课题。为推进优美宝安建设,研究制定了《关于“优美宝安”建设的意见》和《关于“优美宝安”建设的实施方案(20*-2010)》;为切实改进作风,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的意见》等10项制度,着力于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还出台了促进产业发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10多项政策措施。通过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有效解决了影响和制约我区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力推动了全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区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查摆工作中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算清发展得失账,突出实践特色,制定了《宝安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需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和推进的重点工作》,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优美宝安”为目标,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利益关系、保障机制、干部作风等问题,重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平安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城市化后遗留问题、提升市民综合素质等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工作实际解决一些问题的做法,受到了中央学习实践办和省委学习实践办的肯定,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第85期和《广东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第42、61期分别刊发了我区“在学习实践活动试点中全力以赴与企业共渡难关”等情况。

通过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区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忧患意识、人本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能力危机意识,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形成了新的共识。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区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平安、和谐、繁荣、优美宝安为目标,针对产业结构不合理仍是制约我区科学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社会治安仍是制约我区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等情况,谋划发展思路,积极采取措施,全面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等30多项政策措施,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自主创新和民营经济,促进加工贸易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序转移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生产环节,依法淘汰落后生产力和有较大安全生产隐患、破坏生态环境且拒不整改的不良企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物流、循环经济和文化等五大支柱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生产业、开放性经济和生态旅游四大基地,促进产业高端、集聚、集约发展。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会展、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服务外包基地,加快现代大型商业网点布局。扶持总部经济发展,留住企业研发、物流、商务等高端环节,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建设。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治理”,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强化社会管理,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犯罪活动,持续开展“整治重点场所、严管重点人群”专项行动,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全面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控体系,大力实施全方位社会治安巡逻,强力推进安全文明小区和“围合式”小区建设,安装5万个电子监控探头;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大力整治治安乱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狠抓安全生产,强力推进交通综合整治,坚持不懈地开展打击非法营运和“禁摩”行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300余名律师进驻全区154个社区开展法律咨询。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区委区政府从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出发,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素质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善劳务工工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农转居”居民创业就业的决定》、《关于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社会环境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财政投入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每年财政安排教育经费10多亿元;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社康中心覆盖面;推进公交特许经营改革,新开通一批公交线路,提高公交站点覆盖率;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为欠发达社区居民缴纳社会保险;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慈善会,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

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全面落实《宝安区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宣教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十佳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每年举办数千场次各类文化活动,连续四届成功举办青工文化节;在《宝安日报》开设了《打工文学》周刊,扶持和鼓励打工文学发展。

五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按照建设平安、和谐、繁荣、优美宝安的总体发展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手段与方法,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先后编制完成了“十一五”建设、组团分区、土地利用等总体规划以及一批专项规划。加大宝安中心区、“西北门户”、“窗口”街道等重点区域建设力度,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加快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整治旧屋村、旧工业区以及“三边”地带乱搭建等区域;大力推进观澜河等主要河流水环境整治,开展采石场复绿和水土流失整治工作,实施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程;实施重点道路沿线“穿衣戴帽”工程;加快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和生态风景林建设。

六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三个走在前面”排头兵实践活动、继续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开展了为期两年多的“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加强执行力建设”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区委议事规则和区政府工作规则,建立了责任制度体系;加强党政干部的学习培训,提升综合素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员服务网络;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积极改革探索干部选拔方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推进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强化对干部权力运行和行政绩效的监督。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发展质量好、速度快。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外贸增长方式实现较好转变,抵御经济风险能力增强。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亿元,增长13.2%。二是社会大局稳定和谐,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治安形势持续明显好转,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各级干部依法行政观念和市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三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教育实现均衡优质发展,群众“看病难”、“出行难”问题加快解决,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四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进一步提升,文艺精品创作取得良好成绩。五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面貌显著改观。城市规划设计进一步深化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六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发展壮大,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形成了风正气顺的干事创业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将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十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够强。经济运行质量、效益与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不相协调,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内外源经济发展不相协调,民营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偏低。二是社会治安仍是制约我区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区域环境复杂,社会治安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经济形势下,维稳综治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各类潜在的安全隐患多,安全生产任务十分艰巨。四是流动人口多,社会管理难度大、成本高。五是缺乏科学规划,城市更新改造难度大。六是资源制约日益明显,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七是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短缺,布局不合理。八是农村城市化转制后遗留问题多,群众反映强烈。九是治安基层基础力量薄弱,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十是干部作风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等等。

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主客观原因是:一是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二是一些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满思想;三是一些干部在困难面前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和迎难而上的斗志;四是一些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促进科学发展的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与措施

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等。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与措施

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认真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和《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总体部署,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高端、集聚、集约发展;优化人口结构,为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原动力;优化政务环境,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优化社会环境,促进文明进步;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夯实基层基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确保民生进一步改善,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创造科学发展新业绩。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解决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和长远问题,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按照保增长和调结构相结合的原则,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我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保增长过程中推动科学发展。区委区政府以2009年1号文件出台《关于采取综合措施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工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发展商贸旅游业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措施》、《关于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行政服务全面提速提效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引进各类人才的若干措施》等8个配套文件。

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采取积极引进、大力培育、转型升级、有序转移、依法淘汰等同步推进的举措,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两港优势,重点发展空港海港物流,引进培育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会展等生产业。着力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加快大型连锁商业、专业市场网点布局,完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推进高星级酒店和旅游设施建设。促进加工贸易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程,推动加工贸易由代加工逐步向代设计、自主品牌转变。加快“三来一补”企业原地不停产转型为独立法人企业。提高我区优势传统产业研发设计、核心制造和品牌服务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以装备制造业为基础的先进制造业、以物流业为重心的生产业、以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的循环经济产业、以创意设计为特点的文化产业、以品牌带动为核心的优势传统产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定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关键领域技术创新。重点扶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加强创新基础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建设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科技信息、技术研发、检测实验、技术转移等创新平台。进一步发挥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孵化功能,加快高技术产业加速器建设,落实市、区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自主创新型优势科技企业重点扶持计划,努力造就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创新型企业,把在我区的港澳台资中小企业纳入自主创新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个人申报国内外发明专利,引导、支持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扶持企业打造国际国内品牌,推进优势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加强自主创新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区的政策体系,拓展与境内外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加快引进培育储备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大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建立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责任制和奖励制度,加强对宝安投资环境的推介,规划好、布局好、协调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解决招商引资中的各类问题。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促已投产的项目达到设计产能,推进正在建设的项目加速建成投产,加快已引进的项目落实用地和开工建设。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大财政投入,继续全力配合做好省在我区投资的沿江高速、城际交通、铁路和电网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和做好市安排在我区的165个投资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区财政投资36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动中心区总部经济区、桃花源科技创新园、中心区商圈、龙华商圈、福永空港综合保税园区、沙井电子物流园区等十大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继续抓好大浪服装产业集聚基地建设。

大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工业龙头企业提供“一企一策”服务。重点扶持民营成长计划工程企业发展,充分调动港澳台资中小企业投资发展的积极性,鼓励外迁企业回迁高端制造环节。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推动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加大财政对产业发展的支持,积极争取上级产业扶持资金,政府采购向本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倾斜;扩大政策性信用担保资金规模和范围,鼓励支持设立各种形式的社会互助担保体系,搭建银企沟通平台,加强企业上市和发债工作,积极发展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切实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企业境内外参展力度,鼓励企业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开拓内地市场。积极创造便捷的通关条件,加强对企业防范国际贸易风险的指导,对企业遭遇贸易摩擦和纠纷给予法律援助。

大力营造保增长的良好环境。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进一步清理和削减区各项涉企收费,坚决杜绝对企业吃拿卡要拖、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帮扶企业,妥善解决困难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问题,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推动行政审批提速提效。完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缩减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创新行政审批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对行政审批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行政审批违规行为和审批不作为的责任追究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完善领导挂点重点企业机制,完善政府领导与企业沟通机制,完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机制,提高企业综合信息平台的服务水平。

(二)着力加强平安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强势推进平安建设,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区委区政府以2009年2号文件出台《关于多措并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切实解决突出问题的措施》、《关于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措施》、《关于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措施》、《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关于对复杂区域及场所进行综合整治的措施》等5个配套文件。

强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规范和整合基层治安辅助力量,提高整体素质,形成合力;加大路面防控力度,筑牢社区治安防范基础,强化重点行业、单位和场所的治安防范,增强企事业单位内保能力。加强综治网络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深化街道、社区、企业综治机构建设;全面推行物业化管理,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大打击与管理力度。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严管出租屋,强化业主法律责任。全面整治治安复杂区域和场所,严厉打击严重暴力、黑恶势力犯罪和多发财犯罪等。

积极主动化解社会矛盾。强化责任,严格实行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属地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源头调处,切实解决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维稳情报信息报送办法,推行企业经营预警和处置机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维护稳定中的作用,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应急管理,依法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强化法律意识,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建立恶意欠薪、逃匿等企业黑名单制度,强化企业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

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落实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责任,强化安全隐患督查督办,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旧工业厂房、城中村、危险边坡等重点区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快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增强市民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三)着力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强化政府公共责任,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精力投向民生领域,努力扩大公共服务,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区委区政府以2009年3号文件出台《关于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民生进一步改善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居民创业就业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居民继续教育服务的若干措施》、《关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若干措施》、《关于优化人居环境的若干措施》、《关于完善城市功能的若干措施》等6个配套文件。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鼓励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吸纳居民创业就业。全面落实就业登记制度。加强公共就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公益职介职能,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农转居”居民职业技能和学历教育培训,实施创业就业培训“金钥匙行动”。继续推进生源大中专毕业生“展翅行动”。帮扶低保等困难人员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

加快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按照《宝安区公共设施专项规划(2005-2020)》,落实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推进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福利等设施建设。按时按质完成44所原村办小学改造;科学谋划医疗服务网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医院和社康中心“一大一小”建设;大力推进中心区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中心、演艺中心等五大公共设施建设;加快公交场站、公交停靠站建设。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积极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社区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创新形式和载体,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意见》,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培育一批艺术团体,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加快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实施健康城市计划,推动社康中心管理运行机制改革试点,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继续加强疾病预防监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完善公交网络,加快社区巴士投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抓好保险扩面工作,继续帮助欠发达社区群众解决缴纳社会保险问题;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慈善救助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保障劳务工合法权益,推广劳务工工资监控系统,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严厉打击拖欠工资、超时加班等侵犯劳务工权益的行为;完善劳资纠纷联调机制;畅通劳务工诉求渠道,不断改善劳务工生产生活条件,营造全社会关爱劳务工的氛围;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工青妇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活动,引导劳务工与企业共渡难关、共同发展。

加强社区建设。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培育社区民间组织,扎实推进固本强基社区建设项目,加大“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力度,不断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环境。继续实施第四期同富裕工程,加快欠发达地区集体经济发展。加快解决农村城市化后遗留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经营管理行为,促进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健康发展。

加强居民继续教育服务。继续推进素质工程,进一步提高居民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居民参加继续教育,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企业四级培训网络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培训。为居民继续教育创造条件、营造环境、提供保障。开展形势教育和政策宣传。加强企业管理培训,实施企业员工特别培训计划。加大户籍居民职业技能培训政府补贴政策实施力度,支持和鼓励企业在不裁员的情况下对员工进行轮训。加强社区干部培训,提升社区干部综合素质。深化文明法制教育,抓好“一街道一道路一企业一社区一学校”的文明示范点建设,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市民文明素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创造优美人居环境。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努力实现法定图则全覆盖。大力推进专项规划编制,重点开展城市更新旧工业区规划整合研究等。提升城市管理效能,进一步细化城市管理标准,全面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严格土地管理,加快重点区域的景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开展宝安中心区、各街道中心区和区内主要道路的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加快宝安大道、1*国道等重点道路沿线“穿衣戴帽”工程;推进福永、观澜、民治等“窗口”街道、松岗“西北门户”建设,以及“一街道一特色商业街一景观路一花园街区”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修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节能降耗配套政策,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强力开展污染减排,实施治污保洁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排污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在加强先进性建设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党组织班子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创新组织设置及活动方式,继续扩大党建社区化试点,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扩大“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面。强化党员教育,增强党员的纪律观念,引导党员自觉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廉政纪律,充分发挥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群团组织等作用。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居民自治,引导各类社会组织理性表达诉求,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着力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架构,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推动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党风廉政教育,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在减少审批、主动服务、提高效率、健全制度方面,有让群众、企业和基层看得见的明显变化;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严格执行经费预算,禁止铺张浪费。加强对重大事项、重大投资项目、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切实保证推动经济增长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严厉惩治腐败。

四、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措施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准确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解决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提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创新学习形式,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努力学习掌握各类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善于总结。通过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素质,增强本领。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完善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区委议事规则和区政府工作规则,通过制度保障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明确责任分工,实行责任分解,将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包责任落实、包任务完成;强化责任追究,对责任不落实的班子及个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和督促领导干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扩大广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大胆使用政治上靠得住、勇于改革创新、敢闯敢干、善于抓落实、政绩突出的干部。

加强经济建设的措施篇7

【摘要】建昌县水土保持工作近几年在改革行业中、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典型、带全面,在水土保持治理上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在狠抓生态建设的同时严把质量关。从而加快速度与质量;项目运行与群众利益;生态优先与三效统一;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前期治理和后期管护方面阐述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运行机制和运行关系。

【关键词】水保生态;工程运行;关系

一、加快速度与提高质量的关系

水保生态建设的着眼点是改善生态环境,它的加快发展,必须以确保质量为前提。无论采取工程措施还是生物措施都需建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大”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相对独立、相互监督、上下结合、有效监控的工程质量控制机制,把质量作为各项工程建设的生命来抓,无论是单户、联户和施工单位的治理都要把质量问题放在首位,对任务越大、季节性越强的建设工程,越重视和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同时深入总结近年生态治理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查找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完善措施,进一步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工程建设总体实施管理办法、工程质量事故追究责任制。使工程的建设加快进度而不影响质量,确保了建设成效。

二、工程运行与群众利益的关系

农村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农民是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开展生态建设,治理水土流失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所以采取措施是以“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抢救土地资源、科学利用水土资源,保护水土流失。在项目启动后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水土保持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上,成功的处理了生态建设与群众脱贫致富二者的关系。

在运行上实行招标投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并依靠当地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同时不排除用市场经济的思路和方法来推动其发展。对于新建水保生态工程先建制后建设,以调动村组和群众的积极性,确保村组和个人的收益权。并严格按水保生态初步设计或规划集中资金、劳力、技术力量实施,同时注重科技示范效果,对有显著经济效益和明显水保生态效益的建设措施大规模连片实施,突出示范区生态建设,强化生态自我修复。鼓励部分农民、下岗职工、退休老干部进入生态建设主战场,鼓励实行承包整治,户包、联户包、法人单位包等多种形式并举,各项扶持政策坚决兑现,谁治理,谁受益。还协助乡村建立专业化的长年施工队伍,形成稳定的整治力量,防止整治工作的时停时续和反弹。在解决劳动力的报酬上,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理顺价格机制,采用专业队施工,把投资与投劳结合起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保证民间资本对水保生态的投入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建立多元化参与、多形式建设、多层次发展的新机制。

在项目实施初就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要求,与当地政府及水保局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支持、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建立了月、季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建设中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建立了重大事宜协商处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流域和地方政府共同治理的水土保持新格局,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条件分割、块块分割、各自治理等现象。

三、生态优先与“三效”统一的关系

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生态建设是关键,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同时,必须兼顾经济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否则就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就没有持久原动力。要增强生态建设的观念,就必须对骨干坝等大型水保工程及一些小型拦蓄工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和配置,并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了快速治理与高效益的结合。在这方面,雷家店乡在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的同时,进行果园、蔬菜等作物的节水灌溉,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水土资源的保护与可开发利用。结合治理开发,核桃示范区技术人员又提供了果树节水灌溉与优良作物高效栽培技术、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常绿树种抗旱造林技术,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并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干部和农民技术能人在治理工程建设、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培训。

在生态建设中,建昌县特别重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关系,坚持工程措施是基础,生物措施是主体。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沟头防护,谷坊,搞好工程整地,为林草植被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大力发展集雨节灌工程,因地制宜地搞好植被建设,品种选择上突出灌木和草类。使农民明显的感觉到建设生态环境带来的优越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特别重视和加强后续产业的开发,扶持龙头,带动基地,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四、人工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关系

在生态建设中,坚持人工治理和自然恢复相结合,根据实际条件,宜封则封,宜治则治,封治结合,对水土流失程度较轻、降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的小流域,把生态修复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手段,通过封育保护、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实现“无为而治”。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或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的地方,以人工治理为主。在依靠大自然力量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人工治理离不开自然的作用,自然修复也离不开人工辅助作用。二者相互作用,使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纽带,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保障。

五、前期治理和后期管护的关系

“三分造,七分管”相对与林草措施来说,管护的重要性更大。造是一时的,管是长期的。一些地方年年造林不见林,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重造轻管是主要原因。就必须在加快林草措施的同时,拿出更多的精力来研究管护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管理,保护好治理成果,使林草管护效果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把生态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点由造林阶段向管护阶段延伸,彻底扭转重建设轻保护、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

六、结语

上述五个关系,是我县搞好流域治理的关键,它在治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治理上不可忽视的。为此,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治理工作,力争把我县水土保持工作再推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张冬梅,靳宏强.我国水库移民水保生态建设和保护对策建议[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05:108-110+117.

加强经济建设的措施篇8

【关键词】城市建设;施工环境;防治措施

ontheconstructionofurbanconstructioninthepreventionofenvironmentalmeasures

LuJun

(UrbanLandscapeConstructionCo.,Ltd.JiangsuYongtongChangshuJiangsu215500)

【abstract】Constructionprojectisanimportantcarrierof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isthegrowingstrengthofregionaleconomicgrowthpoint.nomatterwhatkindoftechnologicalmeanstobuildhomesormunicipalutilities,theultimategoalistomakepeoplegetacomfortableaccommodation.Currentlywehaveboththespeedoftheconstructionsite,butalsotofocusonbuildingqualityandsafetyofconstructionworkers.environmentalsecurityisthebuildingsafeproductionofimportantcontent,enterprisesnotonlytothepursuitofeconomicefficiency,strictproductionsupervision,evenfromthemselves,toreduceenvironmentalpollution.Someeconomicallyunderdevelopedareastolocaleconomicdevelopment,oftenin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allthewaytothegreen,youcannotstrictlyimplementtheeiasystem,resultinginthelackofeffectivecontrolofpollutionsources.onlystandardenterpriseproductionenvironmenttoachievesustainabledevelopment,inordertomaximizeeffectiveness.iat20yearsof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ofconstructionprojectsonhowtostrengthentheenvironmentalmanagement,madeseveralenvironmentalcontrolmeasures.

【Keywords】Urbanconstruction;Constructionenvironment;preventionmeasures

1.施工噪声防治措施

(1)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选用低噪声设备,可从根本上降低声强,低噪型运载车在行驶中的噪声声级比同类水平其它车辆约降低10~15dB(a),不同型号压路机噪声声级可相差5dB(a)。要合理安排设备位置。

(2)施工单位要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或穿插安排高噪声和低噪声的工作。

(3)针对市政工程的机械施工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可采取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等措施加以缓解。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昼间(06:00~22:00)进行。

(4)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对距居民区150m以内的施工现场,噪声大的施工机具在夜间(22:00~06:00)应停止施工。

(5)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张布施工通告和投诉电话。如因施工需要,需连续夜间施工的,还应事先报环保部门审批。建设单位在接到报案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

2.水污染防治措施工程建设项目产生的废水量不是很大,但如果防治措施不当,也很容易造成水环境污染。针对不同的建筑废水,需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1)砂石料冲洗废水。其悬浮物含量大,需建沉降池,悬浮物进行沉淀后排放。部分废水澄清后可用建筑工地洒水防尘。

(2)混凝土养护废水。混凝土养护可以直接用薄膜或塑料溶液喷刷在混凝土表面,待溶液挥发后,与混凝土表面结合成一层塑料薄膜,使混凝土与空气隔离。

(3)机械和车辆冲洗废水。应尽量要求施工机械和车辆到附近专门清洗点或修理点进行清洗和修理。

(4)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人员应尽量选择有污水排放系统的地点作为项目部所在地,使生活污水进入排污系统。

3.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工程开挖土方应集中堆放,以缩小粉尘影响范围,及时回填,减小粉尘影响时间。

(2)水泥和混凝土运输应采用密封罐车。采用敞篷车运输时,应将车上物料用蓬布遮盖严实。

(3)施工道路应保持平整,设立施工道路养护、维修和清扫专职人员,保持道路清洁和运行状态良好。

(4)材料仓库和临时材料堆放应防止物料散漏污染。仓库四周应有疏水沟系,防止雨水浸湿,水流引起物料流失。现场散装水泥桶周围应有防止粉尘拆散的围护。

(5)粉尘、扬尘、燃油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害,对受影响的施工人员应做好劳动保护。

(6)施工期间燃油机械设备较多,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运行点在敏感点上风向50m范围以内,需装烟尘除尘设备。

4.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1)清场废物处理施工清场的树木、农作物、杂草,应及时清运。表层土可集中堆存,用作绿化用土。

(2)施工弃土处理路基开挖废土除部分回填外,应统一规划处置。对弃土应设立弃土场,进行集中处置。

(3)施工生产废料处理首先应考虑废料的回收利用。对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角料可分类回收,交废物收购站处理。

(4)施工生活垃圾处理如施工人员集中,生活垃圾需增加处理设施和加强管理,人员较多时可增设垃圾筒。临时垃圾堆放点应有沟道相通,以防浸出液浸流。

目前施工人员居住的宿舍有施工单位统一建设,按照文民工地的标准建设简易厕所。简易厕所必须建成有冲洗水和粪便回收装置的流动厕所。

5.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措施

5.1加强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业主单位应加大施工前期的生态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宣传工作力度,加强对承包商、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严禁施工人员随意破坏植被的行为。

5.2管理措施加强对承包商施工组织方案的审查工作,确保其工程取土、路基填筑及其防护工程按施工图设计进行。施工监理应加大土方、散装建材运送及路基填筑的监理力度,堆放前必须进行防护工程。

5.3市政工程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雨季施工措施。施工过程中,业主单位应及时将气象预报资料通报资料通报所有施工单位,以便其按降雨时间和特点实施雨前填铺的松土压实等防护措施。

(2)坡面工程措施。沿线多处的高填工点,应采取挡墙、护墙和浆砌片石等工程措施,并与边坡植草措施相配合,以使边坡稳定,防止坡面崩塌。

(3)桥梁及立交措施。桥梁立交施工中的工程用水需经沉淀池沉降后方可排放,工程弃方不能随意丢弃河流中或岸边;涵洞出口流速较大时,必须在进出口进行加固,防止冲刷。

6.结束语

加强经济建设的措施篇9

论文关键词:山洪灾害;规划;原则;对策

一、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原则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国山丘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原则。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给人类自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规划要求着重开展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预案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时预警,提前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移;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点保护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③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各山洪灾害区的特点,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与改善生态与环境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④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实现近期和远期规划防治目标。

⑤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山丘区的现实状况,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设施、设备和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山洪灾害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

在研究山洪灾害分布、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划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措施。规划的主要对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责任制并编制预案、实施搬迁避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防灾管理等。

(1)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开展山洪灾害普查

规划要求大力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灾害发生临界雨量的制定方法,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根据临界雨量,通过分析,规划将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三级: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中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区、南岭山地、太行山、燕山、辽东半岛、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以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规划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同时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还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隐患或灾害点出现。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普查力度,扩大普查范围,为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规划新建自动气象站3886个,多普勒雷达站44个;新建自动雨量站8735个,水文站466个.人工简易观测站l2.5万个;布设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1926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2676个,泥石流、滑坡群测群防村组11880个。规划建设连接30955个监测站(点)的通信网络、1836个县级信息共享平台及警报传输通信设备、21193套乡镇警报传输通信设备.建设县级以上专业部门问网络互联,配置l2.5万套无线广播警报器以及锣、鼓、号等人工预警设备。开发气象、水文预报模型等。

(4)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规划明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特点.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指挥及组织机构;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方案及救灾补偿措施等。

(5)实施搬迁避让

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规划拟采取永久搬迁的措施。要创造条件,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分散的居民结合移民建镇永久迁移。对移民新址、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须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评估.保障移民迁入安全地区,避免二次搬迁或造成新的山洪灾害。对难以治理的滑坡、难于防护的村镇,要求调整山洪易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村镇布局。在城镇及村镇建设、居民建房时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点。

(6)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与山洪灾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是规范山丘区人类活动。保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促进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要求制定风险区控制政策法规,有效控制风险区人口增长、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制定风险区管理政策法规,规范风险区日常防灾管理、山洪灾害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维护风险区防灾减灾设施功能,规范人类活动,有效减轻山洪灾害。

(7)加强防灾管理

山丘区资源无序开发、居民点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等人类活动往往加剧或导致山洪灾害的发生。规划要求加强防灾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社会生活、生产行为进行管理.以适应或规避山洪灾害风险。加强山洪易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对山洪易发区范围内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需进行防灾评估;加强河道、防灾设施的管理.以维护河道泄流能力,确保防灾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2.工程措施

对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严重威胁的城镇、大型工矿企业或重要基础设施,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规划适当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障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

1)山洪沟治理

对严重威胁村镇、县城、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大面积农田的山洪沟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山洪沟治理措施主要有护岸及堤防工程、沟道疏浚工程、排洪渠等。规划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山洪沟约18000条.需加固、新建护岸及堤防工程长度94710km.加固改造和新建排洪渠工程89650km,疏浚沟道8920km。

(2)泥石流沟治理

对保护对象重要、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泥石流沟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排导工程、拦挡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蓄水工程等。规划治理的泥石流沟共2462条.需修建拦挡工程13457座、排导工程8546km、停淤工程1480座。

(3)滑坡治理

根据滑坡危险性分类.对威胁到集镇、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稳定滑坡。考虑治理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滑坡治理的措施主要要有:排水、削坡、减重反压、抗滑挡墙、抗滑桩、锚固、抗滑键等。规划治理的滑坡1391个.需修建截排水沟398400m.挡土墙904.5万m.抗滑桩679.1万m,锚索34.7万m,削坡减载8350万m3.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对一旦溃坝将造成山洪灾害防治区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病险水库.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采取综合加固措施.消除病险.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恢复和完善水库应有的防洪减灾功能.消除防洪隐患。本次规划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均为小型水库.共16521座,其中小(1)型水库2999座,小(2)型水库13522座。

加强经济建设的措施篇10

一、税源建设的重要意义

1.税源建设具有基础地位。税源是经济税源的简称。税源建设是税收工作的基础,是实现税收目的的保障。经济税源需要通过强化税源管理来转化为现实的税收收入。近年来我省地方税收管理实践证明,税收管理的基础必须是税源建设。离开税源管理,税务部门就会丧失依法征税的主动权。在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的框架下,我们必须首先从战略高度提高对税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工作内容上突出税源管理,并形成一整套的税源监控的制度和方法。

2.税源建设体现现实要求。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税源下滑,其中既有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等导致经济税源减少的因素,又有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等政策性减收因素,保持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任务十分严峻。各级地税部门要从客观现实认识到加强税源建设,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增强各税种、行业税收管理能力和水平对保障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具有的重要意义,切实把税源建设摆到地税工作的突出位置。

3.树立正确的税收经济观。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税收是经济的缩影。要树立正确的税收经济观,正确处理好组织收入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组织收入与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关系,把实现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建立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基础上,建立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地方税源建设,服务好地方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培植好税源、保护好税基,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税源建设的主要目标

4.地方税源发展壮大。落实税收经济观,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培植地方税源增长点,不断促进税源发展壮大,实现地方税收与经济协调持续稳定增长。

5.税源清楚数据准确。基层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对本辖区内的税源分布、结构和发展等情况一清二楚;税源管理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管理规范有序,纳税人的基础信息全面、准确,并及时更新。

6.税源管理程序规范。税源管理程序规范、标准统一;征、管、查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监督有力、运转高效。

7.税源管理效能提高。税源管理成本不断降低,征收率明显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按期申报率和税款入库率达到95%以上。

8.税源控管能力增强。建立起税源监控制度化、信息化和社会化体系,实现税源的有效控管,最大限度地防止税源流失,努力完成全年地税收入任务。

9.服务税源措施到位。地税人员的经济税收观明显增强,能正确处理好依法组织收入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管理也是服务的理念,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面执行到位,服务税源措施方便快捷,规范高效,构建服务型地税部门。

三、大力培植地方税源

10.用足用好政策。在当前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和经济结构面临调整的形势下,各级地税部门要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认真执行支持自主创新、高新技术、基础产业、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和成长型、就业型困难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提供税收政策支持。

11.抓住服务重点。各级地税机关要把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民生工程建设、鼓励再就业、扶持第三产业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作为服务重点。要认真落实好省局“支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税收政策和服务措施50条”、“支持民生工程税收政策和服务措施50条”、“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12条”,并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积极研究制定富有特色、富有成效的服务措施,为企业发展开辟纳税成本的“洼地”、涉税服务的“高地”。

12.积极建言献策。要充分利用税收信息广泛的有利条件,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要在高度重视税收分析的基础上,及时为产业发展、企业节能增效、企业加强管理、企业产业调整提出建议;要认真研究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及时向当地党政领导提供决策参考;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3.优化纳税服务。全面推行多元化申报缴税方式;继续完善窗口服务功能,大力推行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措施;不断扩展和完善网上办税服务,建设12366服务热线;积极推进纳税服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认真落实“两个减负”措施,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完善纳税服务制度体系、纳税服务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纳税服务工作标准,强化地税机关和地税人员的纳税服务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以良好的作风、优质的服务创优地税政务环境。

14.坚持依法治税。各级地税机关和广大地税人员要牢固树立依法治税的理念,规范执法行为,全面实行公开办税,严格执行“六公开,六不准”承诺;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确保收入质量,既要防止违规减免税,又要严禁买税、卖税、引税和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要依法保护好纳税人合法权利,提高税收执法的公信力;要正确处理好依法治税与完成收入任务、涵养税源、发展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确保地方经济与地税收入协调发展。

四、创新税源管理机制

15.及时掌握税源状况。要认真组织开展税源调查工作,掌握政策性、经济性税源增减情况,把握经济发展趋向与税源演变的关系,摸清税源底数及其变化规律,准确预测地税收入趋势;要建立健全动态税源数据库,使各级地税部门、每个税收管理员对所管辖范围的税源都一清二楚;特别要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税种、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税源的调查,掌握税源的变化趋向。

16.抓好税收分析。各级地税机关要高度重视税收分析工作,掌握税收动态变化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涉税信息,做到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从宏观上发现问题,在微观上查找原因;要重点分析宏观税负、税种税负、行业税负等,发现税源管理中的问题,掌握税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为加强和规范征收管理,有效防范税收流失,挖掘税源潜力,有针对性采取强化税源管理措施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