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生运动会安全教育十篇小学生运动会安全教育十篇

小学生运动会安全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3:49

小学生运动会安全教育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问题;规避;应对策略

安全意识对于义务教学来讲至关重要,教育安全事故频发,会严重阻碍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推广。因此,体育教学不仅要加重在小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还应深刻反思相关安全教育问题,探讨对安全隐患的规避方法以及应对策略。

1小学体育教学常见的安全问题

小学生天性好动,所以体育课程在小学教育中非常受欢迎和关注。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体育教学内容和结构与其他课程相比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以传教式为主的书面课程教学并不适用于体育教学,具有实践的体育活动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学的主体[1]。但是伴随着多样化体育活动而来的是防不胜防的安全隐患,常见的安全问题有以下几个:

1.1安全意识低下

老师和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经常会因为忽视安全隐患而出现安全事故,如课前、课中、课后的活动现场安全检查工作、活动安全措施培训等,由于教师的安全意识低下,以及体育课时安排问题,老师通常无法完成上述安全检查与培训内容。同时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也不会意识到相关的安全问题。

1.2体育设施检修不到位

现如今,因为体育设施问题造成的小学生体育安全事故越来越多,体育活动设施作为学校教育建设中的重要工程,其检修工作不容忽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利用活动设施来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能力,如果体育器材安全性不高,则学生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事故。

1.3课前准备不足

与其他课程相比,学校对体育课程绩效成绩的评测标准相对较低,所以体育教师并不会像其他授课老师一样过分专注于课前备课内容,这种体育活动预备教案准备不充足现象也是导致体育安全事故出现的重要原因。在上体育课之前,老师应当带领学生进行舒展运动,让学生各器官处在动能状态,如果直接上课则学生会很容易因为激烈运动造成器官伤害。

2规避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上文对小学体育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可知,小学体育安全教育在整个小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应当高度重视。

2.1重视着装安全,提高安全意识

教师应按照不同体育活动要求规范小学生的着装,如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必须穿运动装,运动鞋。如果学生不符合运动衣着标准,教师可以另行安排其他活动让学生运动。同时,老师应该多向学生宣讲体育安全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预防安全隐患的意识,锻炼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2.2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体格特征,在与家长做好充分沟通的情况下,适当的安排体育教学活动,针对体质特殊的学生老师应当予以特殊照顾,切勿让学生因为安全问题受到伤害。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都能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在学习用品选用、活动规范设置、体育设施检修等几个方面全面提高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作用[3]。

2.3加强对学生自由活动的监控

自由活动期间,小学生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老师应针对这方面问题,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让学生在控制环境中,落实相应的安全活动,完成安全任务。保护学生人身安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因此学生在自由活动期间,老师应创建多个活动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活动,这种活动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协作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以个人为单位产生“循环监管效应”。

2.4做好准备工作

在上体育课之前,教师应按照规范要求带领学生做适当的热身运动,通过规范性、规律性、有效性的热身动作,让学生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与此同时,教师应尽可能的按照体育活动的规范运动量制定活动规则,并依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转变的特征,制定一系列活动维护方案,在保证学生有充足活动时间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由成长的能力。

3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每个小学生身体成长特征不同,所以教师应结合参差不齐的身体状况,创建一个科学的体育活动,同时还应按照教育规定适当添加热身运动、安全知识宣讲、小组式活动等教学项目,最大限度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龚静.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08):110-124.

小学生运动会安全教育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教育;措施

1小学体育教育及安全教育结合的现状

1.1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体育教育模式

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措施改革,将各种安全知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安全教育质量。在很多体育教学模式中,安全教育没有真正融入到体育运动项目中,在安全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没有进行有效连接,使学生只能单纯地学习各种安全知识,或者参与体育锻炼。这影响了安全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体育教学方式,在体育锻炼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各种安全隐患。

1.2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缺少安全意识

在体育课程中,教师要开展安全教育,就需要加强对安全教育的分析,根据教学需要教给学生各种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在目前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安全意识不强,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足,总是让学生进行各种体育项目运动,却忽视了安全问题。部分教师即使开展安全教育,也是以口头形式进行简单警告,导致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没有较深的认识,甚至造成一些意外损伤。

2在体育活动中参入游戏元素,提升学生对安全的认识

2.1灌输地震知识

让小学生了解地震前一些异常情况及学会地震时的自救等技能。防疏散演习是体育教学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让学生自学有关地震知识:地震前的一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地震中如何自救、逃生等。教师创设地震时的情境,结合游戏在训练学生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对地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突發事件的应对能力及避险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协调及反应能力的发展。体育教师首先设计紧急疏散训练游戏。学校发生紧急情况,学生按指定路线有序撤离,要做到疏散过程不能混乱,不能出现拥挤、踩踏事件,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及反应能力。地震发生后,伴随着暴风雨,学生为了逃生,利用身边的材料组装以交通工具,学生间团结合作、群策群力,向安全地方转移。还有“救护伤员”游戏。偶发事件过程中,会有人受伤,学生间要学会互救,提升学生的自救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2.2引导掌握安全交通知识

根据学生心理及认知特点,游戏在体育活动中有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体操、球类、田径等体育活动与交通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交通知识,确保学生安全出行,提升学生的活动能力。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交通安全基本知识;会认基本道路交通标识;让学生懂得应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紧急情况拨打“110”“120”等急救电话等。增强学生活动能力及自身素质。

2.3掌握消防安全知识

小学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安全教育,必须把安全知识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消防安全靠大家”在生活中或人员密集的地方会发生火灾,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遇到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等,涉及到消防中应掌握的一些技能,火灾发生后的逃生及抢救被困人员需要速度、力量,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结合游戏应训练学生的运动速度及力量,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安全技能。

3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效结合的具体策略

3.1依据学生体育表现,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自身不仅要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能够时刻注意学生的身体安全,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可以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因此,在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结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体育表现,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还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比如,有些学生比较调皮,在运动时喜欢相互推搡,或者做一些恶作剧,在关键时刻吓唬同学,影响其他同学正常运动,从而造成各种意外损伤。有的学生甚至会因此摔倒而出现安全事故。这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或者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各种安全隐患,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起警惕,逐渐树立起安全意识。

3.2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创新安全教育模式

要实现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教师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教育能力,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安全运动。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健康成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学习安全知识,参与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及时了解各种安全案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提高安全教育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创新安全教育模式,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体育锻炼的顺利进行。

3.3利用体育运动项目,渗透安全教育知识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而且自制力较差,在体育活动中很容易出现意外,对身体造成损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活动对学生渗透安全教育,介绍相关的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及时认识各种安全隐患,让学生在运动时加以注意,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单双杠的技巧时,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身体平衡,然后要求学生时刻注意自己在运动时的身体状态,并要求学生周围时刻要有其他学生看护。

小学生运动会安全教育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安全;安全教育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安全教育的方法

(一)老师要以身作则,把安全第一的观念树立到学生思想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把安全第一的观念树立到学生意识中。只有把安全意识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在体育课中的活动中对学生安全有足够的责任心。在上课的过程中体育老师应该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比如场地的选择、器材的使用、活动的开展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安排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纪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安全规范,上下课清查人数等,都要以负责任的态度来进行。

除了教师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以外,同时也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思想。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身体的安全重要性,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家长和老师负责。并且让学生学会一些保证安全的知识等。比如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合理着装,不携带尖锐的物品或坚硬的物品等。使学生将安全意识深深的烙印到脑海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才能为安全的进行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运动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避免损伤。

运动过程是一种身体活动,在运动中安全意识不到位,缺少热身运动或者动作幅度过大等都会造成身体的损伤。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没父母呵护,缺乏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教授学生一些运动方面的技巧来避免运动过程中的损伤。比如在活动前要充分的进行热身运动,对一些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正确,在相应的活动中要遵守体育规则,在一些竞技性活动中争抢不要过于激烈等,都是一些预防安全事故的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循序渐进,指导学生们量力而行,不在有安全隐患的场地进行锻炼等。在剧烈的运动过后要合理进行身体放松,以使身体快速恢复正常,注意补充水分避免缺水等。要教会学生一些运动技巧,像跳跃过程中如何安全落地,跌倒时的防护措施等。有了充分的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就能在运动中做到自我保护,对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在运动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事故发生时要学会及时的自我救护。

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要在运动过程中做好预防措施,还要学会在出现危险情况时进行有效的自救。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在安全知识上缺乏全面的掌握,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弱,当出现安全事故时容易不知所措,如果没有老师及时介入可能会进一步造成一定的恶化。因此老师为了维护体育教学的正常秩序,预防体育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类事故,应该及时教会学生一些安全方面的常识以及受伤后的一些自救措施。比如简单伤口的包扎,同学之间互相救助的方法等。作为老师应有预见性的进行事故的预防,有效的使一些事故防患于未然。还要利用体育理论课的时间把一些自救常识传授给学生,摔伤或脱臼等方法如何自救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救常识,可以在受到伤害的第一时间展开自救活动,避免事态的恶化,不能自救时及时送校医务室或医院。

(四)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方面的教学法规。

近些年来,体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教学事故,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在重视这些安全事故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做一些思考,为何会频繁的出现一些教学中的安全事故。究其原因是没有执行相关的安全教学法规。在平时的体育课上,没有一个客观的条例或者规章的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观性大于客观的教程的约束。而主观意识有着很大的浮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制订一定的安全法规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认真的执行相关的安全制度,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加的正规化。

比如在体育教学时,任课老师需要向同学们讲解清楚本节课程的运动注意事项,让同学们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在活动前认真准备热身运动。在体育锻炼时要遵守纪律,不可以随意打闹追逐嬉戏,不准离开相关的教学范围等,以免发生危险。一定的体育锻炼应该在老师的技术指导下进行,同学们要互帮互爱,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如果是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如校园运动会、各种竞赛等,需要明确各个班级或组织的责任。正确使用相应的器材和设备,对于有危险的体育设备要进行及时的替换,场地的选择也应该选择开阔安全易疏散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安全事故。组织活动的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在事先使学生了解活动的流程,安全防护工作要做充分,赛前的热身活动也要做到位等。对于一些危险性的活动或体力要求过高的训练等应该及时禁止,降低活动的危险性。在活动中应禁止学生离开集体去开小差,对于因为安全意识不到位而造成学生身体伤害的,相关老师应该负起相关的责任。

二、结束语

学生安全无小事,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培育者,体育教学组织者的责任是重大的。体育教师应该在思想上增强责任感,重视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科学的教学和有效的预防,大部分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教学者应与时俱进,认真落实学生的安全教育,体育教学活动也应该有效的组织,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唐飞,周若清.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

小学生运动会安全教育篇4

一、学生体育锻炼方式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

身体素质既是人类长期生存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学生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实现个人价值。因此,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群体面临的健康问题也更加严重,我国的疾病发生率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上升,这严重影响了个人在社会发展中价值的实现。中小学校是培养专业型智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有人做过研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健康状况优于偶尔参加锻炼的学生。因为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体育锻炼既能改善学生的生理功能、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和人体运动系统的功能,还能更好地促进消化吸收、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增强人体均衡和灵活性、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从而达到人体更健美,精力更旺盛。因此,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引导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这是目前学校采用的最普遍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学生健康问题,也是带动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因素。文化知识的积累与丰富并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应该依赖于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人文主义理念的发展要求人在社会实践中积极实现个人价值,培养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积极参与社会改造实践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接触到更多的事物,才能让个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得到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之后,其可以更好地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中小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这对于中小学生个人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taylor对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经过长期研究并且得出结论:体育锻炼可增加或提高学业成绩、自信心、情绪稳定性、独立性、心理控制源内控倾向、良好心境、知觉能力、身体意象和身体能力感。Berber研究发现,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的活动(每次活动20分钟到六十分钟)有助于改善情绪。

mcDonald&Hodgdon对有氧健身锻炼与特质人格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发现有氧健身运动在人格与评价上有积极的效果,它对于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是非常有利的。

二、学生安全教育、自身防范意识和学校完善安全措施的必要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指出,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乏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其实80%的意外伤害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养自身防范意识非常紧迫。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1997年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中小学安全须知》、《中小学安全常识》等书籍及挂图,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小学进行了普及教育和宣传。但这些书籍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防火、防盗等,涉及体育运动安全的知识很少。

许多学校为了减少“麻烦”,故意取消了一些危险系数较大、难度较高的运动项目。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避免体育锻炼中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删除有挑战的教材等。其实这些做法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应该回避问题,而应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自身防范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1.学生定期体检是了解学生健康状况的必要手段。

2.患有各种疾病的学生或刚病愈的学生应遵医嘱服药和休息,不宜参加运动或剧烈地运动。

3.教育学生不要在强光下锻炼,谨防中暑。

4.饭后不宜立即参加剧烈运动。

5.锻炼时间不要过长,一次锻炼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以免出汗过多,体温上升过高。

6.锻炼后不要大量饮水,因为夏季锻炼出汗后,大量饮水会给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特别是心脏增加负担。

7.锻炼后最好不要立即洗冷水澡,因为过冷刺激会使毛孔突然关闭,造成身体内脏器官紊乱。

8.锻炼后忌大量吃冷饮,因为大量的冷饮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急性胃炎。

9.体育教师要对中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例如防止游泳溺亡的安全教育、高处坠地摔伤教育以及防火教育等。

10.体育教师要给中小学生讲解运动前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因为在激烈运动前如果不活动全身,就很容易造成拉伤或扭伤。

11.体育教师还应教育学生防止二次损伤的发生。

12.让学生了解一些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性质的户外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的安全问题不仅是教育界需要关注的话题,也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和研究的内容。国家应从政策上进行调整,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重视体育锻炼的安全问题。如:国家颁布相关文件推行健康政策,要求中小学在教育期间确保学生的安全;教育部门定期展开教育考核工作,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规范实施全面考核,对学校的教育工作给予科学指导,让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学校、教师、家长等在努力采取措施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同时,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体育锻炼方案,让学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展开各项体育活动。各级中小学校在教学改革工作中既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此外,还要让学生能更好地接触体育知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且针对体育锻炼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采取防范措施,从安全角度为学生考虑安排教学工作,向中小学生广泛宣传“安全锻炼”的重要性,制定合理有效的体育教育计划,为学生创造优越的体育学习条件。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实施教学改革,在完善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体育锻炼安全措施的改善。如:针对各类体育项目的教学,教师可为学生制定相匹配的安全加护,让中小学生不仅接触到专业的体育锻炼,也能在锻炼中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总之,在进行体育运动、学生安全教育、自身防范意识和完善安全措施的安全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人体生理方面的知识,讲授时要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其次,要不断完善安全措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进行体育运动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三、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的科学性

体育教学是融知识、技术、技能为一体的双边活动。我们既要发挥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体育训练任务的能力。学生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伤害事故的隐患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了必须具有高度的组织能力和教学责任感之外,还要不断增强教学安全意识、采取可行的保护安全措施、安慰和鼓励学生,使学生逐渐了解到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但不科学的体育运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因此体育锻炼要注意它的科学性。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学生身体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确保锻炼安全。其次,我们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运动项目,开始锻炼时要注意强度,最好是由弱到强,运动量要适度,做好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调整和放松。建议学生衣服宽松,内衣吸汗,鞋底松软;运动场地要平整,无障碍;场地器材要确保安全、无故障;做任何活动都要遵守比赛或游戏的规则,等等。

体育锻炼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它不仅给教育部门、学校、学生、家长和老师造成了很大损失,还直接影响了体育锻炼活动的长期进行,体育运动锻炼中的安全问题值得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继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子平.从社会健康调查看我国学生体质下降问题.健康教育导报,2009(15).

小学生运动会安全教育篇5

关键词:学生;体育活动;安全

一、引言

当前,我省小学体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呈现出“全面提高,各具特色”的新的格局,这对确立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在国内的领先地位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面对我省中小学体育工作积极的和发展的一面,也应看到我省小学体育工作面临挑战的一面。例如: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小学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有增多趋势,由此产生的经济与法律纠纷也随之增加。这种情况不但给中小学体育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体育教师带来沉重的工作压力与心理负担,尤其是给学生与家长造成很大的生理和精神伤害,甚至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加强对小学体育安全教育的研究,创设良好的体育环境,必须引起广大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小学体育活动中发生的三例典型案例分析,以及对体育教师的抽样调查,初步探讨中小学开展体育活动中加强安全措施和教育的对策。

二、小学体育安全事故概述

小学体育安全事故是指在学校内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或体育比赛中因各种原因造成对学生身心的伤害事件。体育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破坏性等特点,严重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次序序,严重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理念的养成,给社会、学校、家庭及教师造成不良的影响。查找原因,排除安全隐患,降低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小学体育运动质量,提高学生体质及健康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三、调查的现状分析

小学的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课余训练、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设置的具体环境条件下所从事的各种不同的体育运动。由于小学生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和内容丰富多样,造成体育安全事故伤害的原因也复杂多样。总的看来,主要有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原因:

表1所示事故发生的原因调查

四、对策

1、明确体育安全教育目标

广大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领域水平目标中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学习目标。达到学生知道如何在运动避免危险、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注意运动安全、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具有处理安全问题的一般能力的体育学习目标。

2、重视师生体育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体育活动中同样也存在着安全问题。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对从事的各项练习中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的练习,在思想上有清楚的认识,要明确预防伤害事故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以及对运动危险的预见性。

3、学校建立相应的责任保险制度学校应为学生建立有关保险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让保险公司介入理赔.实现理赔市场化的机制。

4、克服“矫枉过正”现象

目前,有的学校为了防止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采取了限制参加体育活动的手段,如一部分学校取消了体操、足球等项目,其理由是开展这些运动项目不好管理,容易产生运动伤害事故。这种做法剥夺了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与当前全面实施体育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完全是形而上学的做法。

5、加强学校体育法治观念

针对学校体育安全责任事故而引发民事诉讼个案趋于增多的现状,必须加强学校体育法治观念教育。通过组织学习《教育法》、《体育法》、《教师法》和两个《条例》,建立学校各项体育管理制度,实现教师目标管理等途径,提高广大体育教师的法治观念。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感,树立全心全意关心学生成长的优良作风,具备良好的体育职业道德。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与学生的合法权益。

6、遵循体育教学规律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首先要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要对学生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并通过集中注意力练习、游戏、伸展体操等练习,使学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都得到活动,使之适应体育课或体育活动的要求。其二,针对项目特点与需要,贯彻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地对学生进行练习的指导。其三,教师在指导体育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场地器械等情况,要亲自检查,努力克服体育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其四,重视学生练习中的保护与自我保护。

7、重视体育设施的安全问题

首先,小学应加快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械的建设,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其二,购买与使用体育产品,要用质量好的品牌体育产品,防止伪劣产品。因为体育产品质量与安全责任伤害事故有直接关系。其三,学校运动场地要规范,要提倡建立“绿色”运动场和“环保式”运动场。其四,要把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其五,要注意体育设施的安全问题,应建立体育设施维修与保养制度,责任到人,定期检查体育设施,消除不安全的隐患,确保学生安全练习。

参考文献

[1]陈洪平.学校体育活动中学校对学生安全保障义务边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4):40―43.

[2]许良.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2,1(1):96―99.

小学生运动会安全教育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危险性;安全防护

现阶段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因此各个行业和社会各界都在号召全民健身,因此各个层次的校园都加了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教学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因素,这也严重的导致了体育教学事故频繁出现。很多校园中的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的过程中,由于运动过度等其他原因造成了猝死的现象,因此引发社会人事的高度重视。由此可以看出,特别是小学校园中,如果体育教学中缺乏安全防护措施和生命安全教学,就很容易造成这种现状,那么该如何改进这种情况,本文在以下内容中展开研究,现研究结果如下:

一、小学生体育教育中比较常见的安全事故

(一)运动性疾病

在小学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被看成是提升小学生体制最好的方式和办法,但是在这其中还需要明确的就是体育运动自身也隐藏着很多运动性疾病。其中运动性疾病主要指的就是运动人员进行了超出自身负荷的运动,或者是运动方式不恰当,这些都会造成运动性疾病,其中主要的症状就是:运动性晕厥、腹痛、过敏、休克等等。这类疾病很容易在小学生身上出现,主要就是由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比较弱,并且对于运动的接触也非常少,因此运动性疾病非常容易发生。

(二)运动猝死

运动性猝死主要指的就是运动人员在经过运动之后的6小时之内出现的没有受到创伤的死亡,还有的说法是在运动之后的1小时之内,虽然说法不同,但是出现这种疾病的主要过程和原因是相同的,基本上都是在运动之后由于运动量过大或者是运动方式不恰当导致小学生的身体承受压力过大,最终出现的猝死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基本上都和心脏类疾病有关,这也是校园运动过程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类型[1]。

(三)意外受伤

在运动的过程中,特别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就是意外受伤,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很难意识到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因此容易出现肌肉和韧带拉伤,或者是关节扭伤的现象。同时运动中身体如果受到直接暴力也非常容易造成骨折现象,甚至严重的还会出现脑震荡,这些都是对小学生产生的一种不利影响,造成意外受伤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小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运动的器材,这些都有着比较直接的关系。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改善和运动安全

(一)按照小学生身心特点设置教学内容

小学的体育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学习体育知识,培养体育技能,同时做好体育卫生知识保荐,老师需要在培养的过程中培养运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小学生运动的积极性,这样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其中小学体育课程中的主要项目包括,田径、球类、体操和武术,还有一些传统的游戏。但是如果想要保证小学生的体育课程具有安全性,还需要按照小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详细的设置其课程的内容,并且符合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在保证小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体育教学[2]。

(二)按照小学生身心特点制定教学目标

为了能够良好的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小学体育教学还需要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和层次性,其中一二年级主要就是带领学生参加体育游戏,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方式。三四年级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活动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稍微具有难度的体育游戏。五年级的学生就是要求其能够独立完成部分体育动作,甚至要求他们能够初步完成技术性的运动动作。

三、小学体育教学物质环境和运动安全

(一)场地的开发和利用与运动安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之间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查体,因此教学条件也有着严重的差别,例如:农村小学的田径场一般都是土地和煤渣,但是城市中小学的田径场基本上都是水泥或者是塑胶。在这样的情况下,场地不同对于学生造成的危险性也是不相同的。因此校园中还需要按照实际的水平,尽可能的为学生布置场地,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娱乐空间。同时也需要按照场地的实际情况布置体育课程的内容,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

(二)器材的开发利用和运动安全

对于体育器材的使用,老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其中的安全性,针对学生比较喜欢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承受力量比较大的器材需要优先在课堂上使用。同时教师还需要自行开发一些体育器材,这样能够有效减少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和现象,也能够增加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热情,减少出现事故的频率。

四、完善小学体育教学运动安全机制的对策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

对于小学生的体育课程训练,其中以人为本是主要的教学目标,老师需要按照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以及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喜好程度进行课程的选择和调节,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抗拒体育锻炼的学生,老师需要合理的制定学习目标,不能够强迫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避免造成学生压力过大,出现的安全事故。

(二)加强教师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

在小学校园中很多体育教师都认为体育课程仅仅是带领学生做游戏,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所以小学校园想要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还需要在根本上改善教师的思想观念,避免出现由于安全意识差导致的危险情况。同时老师需要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这样能够及时解决一些突发问题,避免学生由于救治不及时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安全事故不仅仅是运动项目的危险性导致的,同时和教师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只有强化体育教学过程的管理,才能够在根本上抑制这一现象的发生。同时教师的教学态度也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根本保证。因此还需要老师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快速发展。

五、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和探讨的内容能够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的情况,因此小学校园中也不再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课程,更是开始注重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情况,这也是现阶段小学校园发展和进步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对于体育运动中存在的危险性,很多校园并没有意识到,因此现阶段还需要重点分析和了解体育教学危险性,并且找到解决的对策,这样才能够帮助小学生快速进步和发展,同时也能够避免小学生体育运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有效解决小学生体育运动危险问题,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生运动会安全教育篇7

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卫工作,我国自1996年起就确定了将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一作为“安全教育日”,在全国的中小学开展。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提出公共安全教育包括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社会安全、自然灾害、信息安全以及危害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的六大模块,要求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角度多途径地开展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国家之所以设立这些制度是为了降低各类伤亡事故在中小学发生的机率,全面深入的推动安全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然而,每年非正常死亡的学生数量正在逐年增加,这是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所导致的。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主要靠学校的教育,只有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生存技能、健康知识、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并掌握自我保护能力后才有规避各种伤亡事故的可能。多年以来,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学生在意外伤害事故中缺乏与安全相关的生存技能、生活经验、心理知识以及基本的医学尝试,导致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能力很差。学校受传统教学和竞技体育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过分强调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部门早已明文规定要在学校开展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但学校只是流于形式,照本宣科,学生缺乏实践活动,真正发生危险时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目前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手段有:第一,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强调运动损伤的内容;第二,对体育器材使用的讲解;第三,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老师对他们的安全保护;第四,教师利用上课、黑板报、学生手册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的理论讲解;第五,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老师让学生做热身活动,防止学生在运动中受伤。从以上五点我们看出,学校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只是停留在理论宣贯上或是对运动项目本身的安全讲解,并没有涉及到对发生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情景的安全保护教育。以上所述就是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现状。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对策

1.学校师生要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首先要注意安全,而且上课过程中作为体育教师要告知学生如何在运动中保护自身安全,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应如何应对。教育部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需要体育老师和学生认真阅读学习,只有教师和学生真正了解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生命安全教育里的目标,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体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在学校里的安全意识。学校定期开展运动会和突发事件演练,普及生命安全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体育课的范畴,运动比赛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只有将生命安全教育与运动竞赛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才能更好地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所以学校要定期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和突发事件演练,这类竞赛和演练的种类很多,比如赛跑、篮球赛、拔河比赛、火灾演练、地震演练等,在竞赛和演练中学生增强了体质、锻炼了意志,同时还学到了救险逃生的技能,强化了学生们的生命安全意识。

2.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发与应用体育与健康课程里虽然规定了课程目标,但并不是强制性的规定,这说明该课程是目标导向,课程内容很广泛,体育老师在教学上有很大的空间进行选择,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在竞赛规则、运动项目、器材、场地上进行适当的简化,编写适合本学校风格的教学课程,把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改编成机动灵活的教学内容。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体育教师在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是安全教育的的设计者和操作者,体育教师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能否顺利开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够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就目前情况来说,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内容和评价体系应用到体育与健康课程里的生命安全教育当中,这就需要外部和内部共同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就外部来说需要教育部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定期开展体育教师的培训活动,师范类体育院校应着重开展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使体育教师在走向教育岗位之前就有这专业的技能来胜任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就内部来说,作为体育教师要经常与同事、外校同行交流沟通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经验,多学习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图书和影像资料,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只有从内外两个方面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才能为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打好基础。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全面开展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是很难完成的,生命安全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学校应与社会各部门取得联系,如公安消防、卫生、交通、地震的相关部门,聘请这些部门内的专业人员来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辅导,帮助学校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的演习活动。如请消防人员给学生讲解发生火灾后的逃生办法,请交警向学生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及发生交通事故的处理方法,还可以请地震监测站的人员向学生讲解地震来临前的征兆和发生地震时正确的做法等等,只有学校与社会实现真正的结合才能使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语

小学生运动会安全教育篇8

一、中小学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诱因

1.学生方面

①中小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中小学学生大多数年龄都在6~15岁,处在这个时期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尚未发展成熟,表现出对运动的好胜、逞强心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听教师的讲解,不看教师的正确示范,不按照教师的安排行事,就贸然练习。足以说明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安全意识缺乏认识,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②中小学生的体质差异。中小学生的体质差异是导致意外伤害的又一因素。有些学生先天身体素质好,再加上从小喜爱体育活动,故能完成一些有难度的运动动作;有些学生从小身体体质就差,平时又缺乏运动。故完成一些有难度的动作时,表现出对某些运动畏惧、胆小的心理,做动作时缩手缩脚。

③中小学生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在一些具有对抗性强的长时间运动项目中,由于比赛激烈,学生会在运动场上忘我的投入。这时学生往往因在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中消耗大量的体能,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导致动作的变形。大脑对动作的指挥失灵,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发生,如抽筋、跌倒、昏厥等。

④中小学生对课前准备和热身认识不够。中小学生对课前的准备和热身活动认识不够,据相关部门对我县中小学生一年以来在体育教学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表明,有17%的伤害事故均与此有关联。由此可见,很大部分学生是忽略了课前应有的准备工作和课前的热身活动造成的伤害。准备活动可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的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

2.教师方面

①热身活动组织不充分。体育教师在上某节课时,对体育教材不够熟悉,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热身活动。如:在跳跃运动教学中,就要注重活动下肢和腰部。在投掷运动教学中,就要注重活动上肢和腰部。

②课堂纪律要求不严。体育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较低或者任学生违纪行为的出现,学生间的相互逗闹,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干扰,导致伤害事故发生。

③教师对动作、规则及要求讲解不清晰。体育教师安排学生活动前,没有对运动动作技术的要领和动作的要求及规则讲清,学生贸然参加活动,导致伤害事故发生。

④课堂教学中保护帮助不到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保护帮助的部位及方法讲明,导致学生在实施保护帮助时出错,导致学生受到伤害。

⑤体育场地器材布置和器材的检修不到位。体育教师在上课前没有根据学校的场地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布置和安排,对部分器材没有进行及时检修。如:课前对场地安排布置不够合理,造成多班拥挤在同一个场地上课,在投掷教学中,易让学生造成伤害。沙坑不平整或沙子过少,跑道凹凸不平,单、双杠螺丝松动、生锈;山羊四肢损坏;篮圈及篮球架的损坏,都会导致学生安全事故发生。

二、预防策略

1.重视生命安全教育

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明白在体育课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要从思想上牢牢树立“生命安全第一”意识,注重避免对安全事故发生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的学习。在体育课中大力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爱护生命、珍惜生命的安全意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游戏、室内课等方式开展安全的专题教育、专题演练,让学生懂得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他人与自身的安全关系,以及一些常识性的生存技能和自我保护知识。

2.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

上课前首先充分掌握学生基本情况,认真备课。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及运动强度都要合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能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已目标的信心,积极投入到锻炼中去。其次在上课前还应对学校的场地和器械进行有效的检查,加大安全系数。场地的平整度、器械的稳定性、牢固性等都直接影响锻炼时的安全,一旦发现,立即进行排除,切忌侥幸心理。最后还应对学生课堂常规进行检查,学生运动时的“几个不穿”“几个不带”时刻牢记在心,排除一切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的因系。对不适应上课的学生也应做好见习的安排。

3.重视教学中的热身活动环节

上课时应该认真组织学生的热身活动,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及当地当时气候特征,选择有针对性练习和游戏进行热身,不仅能保护学生免受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伤害,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心肺功能,让学生尽快投入锻炼学习中去。

4.重视课堂纪律与气氛调节

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严格的课堂纪律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有序、安全的开展,确保当堂教学任务完成,避免出现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课前、课中要让学生明白课堂纪律,并得到学生的认可;面对调皮捣蛋学生,教师应该采用灵活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给予处理。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锻炼氛围。

5.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和保护与帮助的培养

纵观我们的教学中安全问题的出现,大多是因为学生不良的心理原因造成的,如对支撑跳跃的畏惧和单双杠的恐惧心理,都是受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多次尝试不成功的原因影响,这时让学生参与练习,不仅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还会出现安全事故。古人云:“万事开头难”,让身体素质和基础较好的学生率先做,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励他们的勇气。还可以通过降低难度和要求,教师、学生的有效保护和帮助等措施,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达到消除学生害怕的阴影,提高完成动作的自信心。

小学生运动会安全教育篇9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安全安全管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假如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发生了安全事故,就违背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初衷。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压力下,怎样避免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我们每位安全管理者需要关心的热点问题。

一、小学体育安全教学管理手段现状

在对待体育教学、竞赛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这样的现象。把体育教育中体操跳马、单、双杠,田径的标枪、武术的刀、剑、棍这些普遍认为教学难度大,危险性系数高的项目减掉,有的学校甚至把跨栏、足球这些项目都不开设模块了,还有的把攀登架拆除(小学占多数),单杠只用来做引体向上。大多数学校体育课中取消标枪、铁饼教学内容,运动会中标枪和铁饼项目也不见了。一些学校在非教学时间,部分体育场地进行关闭,器材限制使用,更有甚者,一些学校下午一放学就轰学生出校门,还专门有老师在楼道清场,“学生都出校门了,校长当天心里就彻底踏实了。”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始终把体育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它是顺利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保障。体育教学中某些项目存在隐性的危险而禁止或限制教学,对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将是无助的。

二、小学体育教学安全管理策略

(1)强化内务管理,体育教育教学制度的组织化、程序化、规范化,理清权利与义务。依据《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确保体育安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装备正规的体育场地、器械,规划好各个场地器材的布局,增加安全保护设施。建立体育工作安全管理条例和执行操作规范。建立各种与学校和学生体育安全有关的应急方案。加强教师队伍安全卫生知识的学习和指导培训,理清各个部门、人员相应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使制度组织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为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第一层保障。我校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成立了一个扶贫助学助难基金组织,学校每年定额投入,专门为学习贫困学生和因意外事件需要经济救济的个人或团体进行救助。

(2)加强学生体育运动暴力行为认知教育和意外伤害自我救护能力的培养,提高认识,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在体育健康教学的过程中设置安全常识、医学常识、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等安全知识的讲解和示范。提高学生的危险认知和自我救护能力。比如肌肉拉伤后怎么包扎,小腿痉挛运用强直法或刺激穴位法解救,崴脚后冷水泡脚等应急救护方法。对体育运动暴力行为的性质、现象、常见形式以及危害进行普及教育,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有意识地进行避免人身攻击,减少对器材设施的损坏,文明用语,增进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大力发展体育教育软硬件建设和管理。首先,学校场地器材应定期按照安全标准,进行彻底的摸底、检查,尤其是对大件体育器械,如篮球板、篮球架、跳箱、单双杠等做重点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其次,在上体育课前,应充分检查各个场地器材的安全性能,对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及时解除,上课的组织过程中注意场地器材的布局,保持合理的练习空间,减少无意间的身体碰撞。对不同教学项目中有危险隐患情况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针对性的防范,比如排球救球后膝盖半月板容易受伤,救球后采用前滚翻的动作就可以有效避免。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盖、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第三,在上课内容、教学方法、组织管理设计方面要科学合理,技术动作难易程度得当,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防止因错误动作或技术动作不正确而造成受伤。体育教师自身加强体育安全卫生教育的学习,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4)分流措施,体育课安全保险进学校,预防机制先上好。给学校的每个教师和学生买份意外人身保险,给学校体育的安全教育提供社会保障,减轻学校、教师、学生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因意外事故带来的风险和心理压力。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全面开放和开发,张扬学生个性,提高体育人口质量。对于在体育课出现的学生受伤事故,究竟由学校负责还是由家长负责,目前法律上还没有进行非常明确的界定。在未建立相关法律来维护学生体育课安全的权益的时候,我们要充分重视保险这个社会体制来给学校和学生减负。我们学校有个女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被气排球网绊倒,在倒地的过程中手臂向后支撑,造成前臂尺骨意外骨裂,学校老师把他立刻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最后的医疗费用是由学校、家长和保险公司出的。因为学生在开学时就交了保险。学校也处理非常及时,学生家长对学校处理的态度和方式很满意。

三、小学体育安全教学保障措施

(1)创造合适的体育教学场所。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要求相应学校修建一定规模的体育教学场所,必要时购买一定的教学设备,保障生的安全;如果条件不允许,应该对班级进行分组,人数不要太多,不要造成学生的拥挤现象,这样就有利于体育教师对其安全的看管;必要时,学校应该进行资金的筹措,建设一定的体育场所体育场等,加强锻炼学生的体育素质。

(2)改革体育教学的评价制度。对于学生的成绩不仅仅单看文化课的成绩,而应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体可以把中小学生的体育课平时出勤情况以及最终测试成绩纳入学生的期末考核指标,让学生和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另外除此之外,还应该把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考核之中,让学生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自身的安全问题,这是保障学生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重要保障。

(3)解决体育教师问题。小学校缺少对体育教师的编制,使得体育教师在思想上对体育教学不重视,进而也不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基于此,学校应该尽早解决教师的编制问题,提高体育教师的责任心,提高对学生安全问题的防范意识。

小学生运动会安全教育篇10

关键词:体育课 安全 场地器材 教学细节 活动习惯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在体育课中学生受伤的事例也举不胜举。体育课中经常会发生扭伤、搓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轻者影响学习,重者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给学校、学生、家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广大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使青少年健康快乐地成长。以下从几方面与大家谈谈我肤浅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安全责任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不知道掌握力度和分寸,再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1、课堂常规的建立,强化纪律教育。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身上不能带有小刀等锋利硬物,不要佩带胸针等饰品,不要留长指甲等,上课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严禁学生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

2、场地的设置,加强安全预防。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再进行组织教学。

(1)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又如,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

(2)学校的单杠、双杠、爬竿、爬绳等,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如果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会发生断裂,致使学生摔伤。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器械,排除安全隐患。

(3)课前、课后搬运器材时要对学生讲清楚,千万不能在搬运过程中打闹嬉戏。特别是具有危险性的器材,课后不能长时间摆放在操场上,如铅球、铁饼等,课后要及时送还保管室。

3、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要在课前详细了解,有的同学身体存在某种缺陷或患有某种疾病,在进行某项有一定强度的锻炼时,疾病会发作,出现安全事故。

4、认真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参加在某项有对抗性的比赛活动或跳高、打篮球等激烈运动项目等,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跳前多活动,易伤部位早预防。

5、教师设计的活动项目要避免不符合学生身体素质实际和超强度的体育锻炼,如小学低年级开展篮球比赛、在双杠上做翻越训练等。

6、教师对体育活动的规则、方法以及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的讲述,强调要到位。如教学掷铅球时,对观看的同学站在什么位置,铅球在滚动时怎样让它停下来等,说得要具体,督促要到位。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原则进行,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严禁对掷,要告诉学生等同组同学都投掷完以后再统一捡回器材,或者安排见习生帮助,队伍中其他人不可乱跑、抢掷。对某些意外伤害事故的苗头应及时制止。

7、有时候上体育的班级多,学生人数多,活动范围小,要防止学生在分组活动时相互撞倒摔伤。

8、天气炎热,在阳光下锻炼时间不宜长,运动量不宜过大,防止发生中暑事故。

9、课堂组织要严密,严格学生纪律,防止在没有教师保护下做有危险的活动,如跳高、跳远、爬杆等。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安全问题要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只要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伤害事故,同时教师教学上处处想到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教学上扎扎实实、认真负责,教法创新,大胆尝试,管理上严格要求,就可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真正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