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8:40

数据分析制度篇1

作者简介:黄晓龙(1981―),男,四川自贡人,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气象资料处理与开发。

文章编号:1003-6199(2014)02-0121-05

摘要: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以其格式多样性、海量性为主要特征。以GiS二次开发组件arcGiSengine,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和SQL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工具,利用C#、iDL编程语言,构建土壤湿度同化数据空间数据库,并将气象数据具有时间域、空间域和属性域等多维属性与GiS数据模型相结合,研制开发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实现土壤湿度同化输入参数与输出数据的空间分析与管理。系统能够满足陆面同化系统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需求,为土壤湿度同化产品的业务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撑。

关键词:土壤湿度;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iS;arcGiSengine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andDevelopmentoftheComprehensiveanalysisandprocessingSystemonSoilmoistureassimilationData

HUanGXiaolong1,4k,SHenRunping1,2,SHiChunxiang3,Diwang2,YanGXiaoyue2,YanYing2

(1.KeyLaboratoryofmeteorologicalDisasterofministryofeducation,nanjingUniversityof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nanjing,Jiangsu210044,China;

2.ShoolofRemoteSensing,nanjingUniversity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nanjing,Jiangsu210044,China;

3.nationalmeteorologicalinformationCenter,Beijing100081,China;

4.SichuanmeteorologicalinformationCenter,Chengdu,Sichuan610072,China)

abstract:theinputandoutputdataofSoilmoistureassimilationsystemwascharacterizedbydiversity,massivenessinformat.ByusingthearcGiSengineasGiSapplicationthedevelopmentcomponent,thearcSDeasspatialdatabaseengineandSQLServer2005asdatabasemanagementtools,thesoilmoistureassimilationdataspatialdatabasehasbeenbuild.Comprehensiveanalysisandprocessingsystemthesoilmoistureassimilationdataprovidesanewwayforsoilmoistureassimilationdataspatialanalysisandstatistics.thesystemcansatisfythedemandsofdataprocessingandanalysisfortheLandDataassimilationsystemandprovideapowerfulsupporttobusinessapplicationsofthesoilmoistureassimilationproducts.

Keywords:soilmoisture;landdataassimilationsystem;GiS;arcGiSengine

1引言

土壤湿度的研究对气候、生态、水文、农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1]。陆面数据同化已日趋成为陆面过程、气象和水文研究中的热点和前沿[2]。陆面数据同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吸收了大气数据同化和海洋数据同化方法的基础上得到快速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几个大区域同化系统的建立[3-7],包括:北美陆面数据同化系统(nLDaS)、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欧洲陆面数据同化系统(eLDaS),以及我国西部陆面数据同化系统(wCLDaS)和中国区域陆面土壤湿度同化系统(ChinaLandSoilmoistureDataassimilationSystem,(CLSmDaS)[8]。

目前,土壤湿度同化系统能够实现对土壤湿度的模拟计算,但对其以其格式多样性的海量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往往需要借助其他多种软件工具来完成,不能对其海量多源数据进行管理,更不能实现对同化结果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分析以及验证与评价。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提供了一个集数据显示、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为一体的可视化平台环境,其优势在于能够对土壤湿度同化数据进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并与数值模型计算相结合实现分析与处理,结果形象直观地可视化表达。

本文利用.netFramework开发平台,以SQLServer为数据库管理工具,arcSDe作为空间数据库引擎,基于组件式arcGiSengine二次开发技术,C#和iDL混合编程技术和空间数据处理方法,实现了土壤湿度同化数据综合分析处理系统(SoilmoistureassimilationDataanalysisandprocessingSystem,SmapS)的研制与开发,并应用于中国区域陆面土壤湿度同化系统的数据管理,综合分析与土壤湿度产品的验证评价及其土壤湿度产品的制作。

2系统设计

2.1系统组成与设计

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主要由驱动数据和参数集、陆面过程模型、数据同化方法、观测数据、输出数据等构成[3][6]。SmapS作为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的数据资料处理与应用系统,实现对同化数据处理与分析,土壤湿度产品的制作与分发。其中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ね1土壤湿度同化数据综合分析处理

系统组成结构图

SmapS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开发模式,利用arcGiSengine9.3二次开发组件提供的api;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外部应用程序通过空间数据引擎arcSDeapi访问空间数据。SmapS包括数据库系统与应用系统两大层次。以空间和属性数据库为基础,GiS提供的可视化平台,空间统计与分析功能实现土壤湿度同化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数据库系统通过数据库接口软件实现与应用系统的共享,应用系统以数据层为支撑,面向用户实现资料的分析与处理,资料的查询、统计、分析和决策等具体应用。其中基础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存储、查询、更新、检索与输出等功能;应用功能则主要是基于GiS平台功能实现要素浏览、空间分析、统计分析、趋势分析、报表生成与打印、专题图显示与打印功能模块等前台系统功能模块,以及用户管理、数据库管理及数据入库等后台管理功能模块。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4年3月

第33第2期黄晓龙等:土壤湿度同化数据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2.2系统内容框架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需求,将系统划分为三个平台。GiS系统支撑平台提供对数据的可视化、分析、统计和制图等工具;数据库管理平台提供对各种数据的导入、导出和查询操作。可视化与综合分析处理平台着重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模拟和同化两种土壤湿度产品与大气强迫数据、同化数据和模型输出结果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并进行台站资料的验证,揭示土壤湿度模拟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土壤湿度与其他要素变量之间进行相关性与评价。SmapS内容框架设计如图2所示:

土壤湿度对比验证分析包括了土壤湿度同化产品与站点资料的相互比较,如相关性分析(简单相关性,偏相关性分析)、误差分析(差值比较,偏差分析)、站点时间趋势分析等。土壤湿度时空间变化规律分析包括土壤湿度多层分布特征、空间统计(时间趋势统计,空间分区统计)、空间计算(土壤湿度加权运算)、插值分析(Kring,Spline,iDw)、等值线、阀值分析(差值、比值)等。土壤湿度影响因子分析包括驱动数据、地表参数、观测资料和同化结果其他要素对土壤湿度的相关性影响。同化系统输入资料分析包括对大气强迫数据、地表参数和观测数据的分析,如对amSR-e微波亮温资料的变量读取、图像显示、值查询;对大气强迫数据的每种要素的不同属性实现数据的读取、显示、数值查询、空间分析、时间分析、基本的统计分析、制图输出等功能;对上述参数的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处理和查询功能,将陆面模式的地表数据更直观的表达给用户。

ね2土壤湿度同化数据综合分析处理

系统内容框架设计图

3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3.1数据库设计

SmapS处理的数据资料主要包括有地理空间数据、模式输出数据、验证数据、统计数据等。该数据有以下特点:①数据量特别巨大。②数据种类繁多,包括:数值模式数据、卫星产品数据、观测资料等多种资料。③数据格式多样化,包括nC、HDF、Bmp、tiF、tXt等。

以CLSmDaS)为例,构建SmapS数据库系统,其组成如图3所示。CLSmDaS数据库系统由数据资料、空间和属性数据库3子个库组成。其中数据资料库存放模拟数值产品、大气强迫数据和同化观测资料amSR-e等均为netCDF自描述格式,由于netCDF文件格式所拥有的自描述特性,只需要提取每个nC文件描述信息建表放入属性数据库,满足用户快速查询,数据内容按文件格式存放;属性数据库存放统计信息、用户信息和SDe连接信息等;土壤湿度栅格数据集通过arcSDe放入SQLServer2005数据库中,在Geodatabase数据模型中,将栅格数据集分割成若干的块,并对其压缩以提高访问和存储的效率[9]。

ね3数据库系统组成

3.2数据访问

SmapS数据库系统对土壤湿度产品空间资料库的查询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获得土壤同化结果产品。查询过程如图4所示。可按不同资料分类查询,将获得同化资料的基本信息,如资料的经纬度范围信息,变量维度以及属性。

arcSDe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以某种标准的格式集成在关系型数据库中,使得海量矢量、栅格的土壤湿度同化数据可以保存到数据库中,存取速度却非常快。基于SQLServer2005配置arcSDe后,生成以GDB_开头的系统表,该系统表为SDe中数据信息的描述,可通过SQL语句查询SDe中表GDB_objectClasses中所有己经注册过的表即可遍历整个arcSDe数据库。例如:查询所有同化每月土壤湿度产品:SelectCmd="select*fromGDB_objectClasseswherenamelike'%ass_mon%'"。SmapS土壤湿度产品数据库系统界面如图5所示。

图4土壤湿度同化数据综合分析

处理数据库资料查询

图5土壤湿度产品浏览与查询界面

4数据可视化与分析

GiS能够对地理信进行提取、表现和传输,根据作用的数据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①基于空间图形的分析运算;②基于非空间属性数据的运算;③空间与非空间数据的联合运算。分析手段包括主要逻辑、代数和数理统计等数学运算。将GiS空间分析运用于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变规律和空间地物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将有利于揭示土壤湿度的分布规律特征,其主要包括站点资料插值、等值线绘制、空间特征分布和空间统计等,其分析流程如图6所示。4.1站点插值与等值线绘制

站点资料往往受时间分辨率低和空间分布不均的影响,插值是实现其区域时空分布最为常用的基本方法[10-11],也是建立其空间模型的前提之一。arcGiSengine中克里格(Kging)插值算法是建立在区域化变量和半变异函数基础上的一系列对有限区域内的区域化变量取值进行线性无偏最小二乘估计的方法,适用条件是空间变量存在着空间相关性,较能为真实反映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12]。基于GiS土壤湿度站点观测数据栅格插值将生成一个连续的表面,包括栅格表面的生成和数据重采样。以2006年5月18日农业气象站点资料为例,进行了普通Kring插值分析,进行插值与拟合,生成等值线,如图7(左)所示。站点资料插值分布如图7(右)所示。

图6土壤湿度资料空间分析流程图

图72005年5月18日站点土壤湿度等值

线图与栅格图

4.2土壤湿度空间统计与分析

将多个栅格图层,以相同的空间位置的栅格单元为处理单元。通过某种算法进行变换,得到新的栅格数据图层,它是建立复杂的应用数学模型的最基本方法。栅格计算,不仅可以方便的完成基于数学运算,如:算术、布尔、关系和基于数学函数的运算。arcGiS提供了一套空间分析统计函数,能够分析一些土壤湿度随时间、单元之间的变化,也可以把不需要的信息过滤掉,揭示土壤湿度数据隐含的信息,能够深层的揭示数据变化的规律。一般统计分析的结果可用于其它分析,也可用于数据的整理,使数据更容易理解。不同的统计函数应用时所对应的单元不一样,常分为单元统计、邻域统计和分类区统计。

陆面同化模型对土壤湿度的模拟采用分层模型来预报。CLSmDa将土壤采用指数分为不均匀的十层,为了与其他数据资料做验证和比较,常常需要以土层厚度为加权系数,得到相应的土壤体积含水率空间分布。10Cm体积含水率计算公式[13]:其中Hsoil(1)―Hsoil(4)分别表示1至4层的模拟值。

HSoil=(Hsoil(1)*0.00710064+Hsoil(2)*

(0.027925-0.00710064)+Hsoil(3)*(0.0622586-

0.02795)+Hsoil(4)*(0.10-0.622586)/0.1オ

arcGiSengine中的imathop、iLogicalop、itrigop等接口实现基于象元的栅格统计与计算功能,用于土壤湿度同化结果时间和空间的统计。利用iRasterBand接口将每个时间的土壤湿度栅格图层存储为一个波段对象,iRasterBandCollection接口的appendBand方法加入到波段集合当中,再利用ilogicalop编程接口的LocalStatistics方法实现土壤湿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统计,如:年、季、月平均土壤湿度;在固定时间内土壤湿度的变化范围等。以每月同化结果统计2006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平均土壤湿度,如图8所示。オ

图82006年土壤湿度平均值分布(左上:春季;

右上:夏季;左下:秋季;右下:冬季)

土壤湿度图像代数一种比较简单的变化区域及变化量的识别方法,包括图像的差值与比值运算,是将一个时间土壤湿度与另一个时间土壤湿度对应的象元相减或者相除,从差值或比值图像上勾画出明显的变化,如图9所示。利用中国区域省级矢量边界图层对区域进行统计,如图10所示。お

图9阈值分析(绿色代表大于阈值,黑色为小于阈值)

图102010年5月省级平均土壤湿度分布

5系统的应用

5.1土壤湿度对比验证分析

土壤湿度产品验证资料所采用的全国农业气象站观测资料,为站点数据,仅仅代表一个点值,与土壤湿度产品资料格点数据的分析,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土壤湿度站点数据经过插值处理,插值到与分析相匹配的网格上。②将土壤湿度产品进行插值处理到站点数据上。农业气象站土壤湿度站点资料观测时间和经纬度信息,将土壤湿度产品双线性内插到站点上形成土壤湿度产品的站点值,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将土壤湿度产品利用双线性内插到气象站230个站点上进行时间趋势分析。将土壤湿度同化结果和模拟结果日、月尺度资料随时间变化的站点趋势分析,与观测站资料进行比较,如图11所示(Sat:土壤湿度观测站,ass:土壤湿度同化结果,Sim:土壤湿度模拟结果)。お

图11土壤湿度同化产品与站点资料

的趋势对比分析

5.2土壤湿度产品制作

随着人类对气候影响的不断加深,气候系统也变得异常脆弱,近年来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土壤湿度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为关键的气象要素之一,土壤湿度产品的制作是对外服务的重要工作。系统中,采用拉伸色带符号化和自由定制颜色的分类符号化对土壤湿度产品着色方案,对湿度产品提供分级和颜色标准,通过设置土壤湿度的分级标准,对不同范围值给指定颜色进行简单符号化渲染。对2006年8月18日土壤湿度产品的制作如图12所示。

图12土壤湿度同化产品产品的制作

6结束语

基于GiS平台的同化数据综合分析处理平台的建设,成功的解决了同化系统资料处理与分析的关键性问题,有效的降低了模式系统运行时对数据的管理难度,提高了数据应用效率。将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集成到GiS系统环境中,既能完成模式要素的可视化与表达,又能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满足同化系统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需求,形成土壤湿度业务产品。该系统能够较好的满足科研和实际业务需求。然而对于陆面同化系统来说,其数据量不仅庞大,而且数据格式多种多样;如何实现空间、时间与属性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满足多种不同数据进行联合分析,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实现各个要素在GiS中构建其可视化方案,与地理要素的联合分析与处理,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索,从而更好地实现模式模拟产品的分析、分发和数据的共享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柱国,魏和林,符淙斌.土壤湿度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1999,14(3):299-305.

[2]张秀英,江洪,韩英.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J].遥感信息,2010(3):135-143.

[3]黄春林,李新.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的研究综述[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4(5):424-430.

[4]汪薇,张瑛.陆面过程模式的研究进展简介[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0(3):1-6.

[5]刘惠明.陆面过程模型研究进展简介[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12):35-37.

[6]齐媛媛,陈莹莹,施建成.欧洲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组成,系统设计和原理简介[J],遥感信息,2007(3):93-97.

[7]李新,黄春林,车涛,等.中国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研究的进展与前瞻[J].自然科学进展,2007(2):163-173.

[8]师春香,谢正辉,钱辉,等.基于卫星遥感资料的中国区域土壤湿度enKF数据同化[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41(3):375-385.

[9]沈林芳,刘仁义,刘南.基于SDeapi的影像数据高效存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2):24-2.

[10]a袁爱民,王建源.气候要素栅格化技术方法研究[J].气象,2006,32(6):111-115.

[11]a马轩龙,李春娥,陈全功.基于GiS的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研究[J].草业科学,2008,11:13-20.

数据分析制度篇2

1.1为医院管理层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是指医院财务部门根据财务报告、财务报表以及其它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医院过去和现阶段的经营情况以及变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变动原因,帮助医院管理者全面了解医院的工作状况,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作提供科学依据。医院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根据医院的各项数据账簿记录核实的资料,编制的在某段时期内医院的经营状况、资金收支等情况的文件,可以综合反映出医院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医疗收费、药品的销售以及资金流量等各种数据信息。根据财务分析与报告,医院财务部门将大量的医疗、药品等收支数据,报告给医院的管理部门,从而对医院现有的财务分析报告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体系,确保医院管理部门决策的准确性,以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1.2分析检索财务数据,保证数据真实性

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不是简单的对数据处理及获取背后的医院财务状况,而且要分析各种报表中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理性。而且合格的医院财务报告需要切实符合医院自身的情况和未来企业发展的前景。财务分析的基础是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而分析人员具有甄别数据真假的基础判断,不仅要通过分析医院的收支结余问题,更要对医院的长远规划进行综合判断。医院存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数据统计核算时,有时会出现错算、漏算数据现象,导致财务报告数据不准确,这时候财务分析系就会起到有效的作用,财务数据与医院的情况差距巨大时财务分析系统会自动检索发现问题,使错误数据及时更正解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让报告者给出数据的来源。在数据判断后,如果真实则进一步进行财务分析,为完善医院的财务制度提供坚实的基础。

2.当前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许多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体系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财务会计信息逐渐暴漏出许多漏洞与问题,使其逐渐失去原本的作用。

2.1财务分析报告体系不完整

医院现行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是财务数据分析报表,主要是由医院资产负债表、业务收支明细、收入支出总表等报表构成。目前,许多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还存在许多的不足。现代医院财务会计模式的主要弊端就是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缺乏完整性,直接影响医院经营业绩的反映与分析不够准确,随着财务分析职业的出现,传统的通用格式的财务报表已经不能满足不同环境、不同制度、不同的需求使用者的要求。

2.2财务分析方法单一,存在缺陷

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医院也是采用这两种分析方法,这种相对单一财务分析方法,相对于由多种因素作用于某一项指标的情况,各种因素的变动对该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是很难确定的;这两种财务分析方法不能够完全的反映出医院真实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会降低医院财务的分析报告制度,不能够满足医院决策者的需求。比率分析法是以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从而计算出企业各项指标的相对数,对企业的各项财务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而财务报表的数据存在一定的缺陷,它属于历史数据,有时效性缺陷,而现有的财务报表内容不完整,财务比率具有片面性;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会根据不同的企业规模、地域以及经营周期,使同业对比很困难,也会由于会计政策的不同导致统一数据的差异。

2.3财务信息披露不够及时

医院财务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时效性。然而医院现行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对于财务信息的披露却不能达到及时性,大多数医院为了向医院管理者提供医院的经营情况,大多数是采取定期分析报告的制度,这种定期的分析与报告披露的时间、周期过长,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所以不能向医院管理者及时提供医院实际的经营情况,过期的财务报告也不能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决策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4医院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及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财务部门大都采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这就要求财务及会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否则就会在工作中由于操作不熟练,使数据报表核算错误,导致医院财务数据失真。

3.完善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的思考

3.1完善财会报表报告指标体系

医院的资金流量指标也是财务报表报告的一部分,医院资金流量报表是对医院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总表的有效补充。例如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由于医院存货、设备支付资金的滞后性,有的已经计入成本,但是现金仍没有流出,这种想象都会对财务分析与报告的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而通过资金流量报表分析就可以发现医院的经营情况和资金净流量的差异,及时找出资金收支方面的漏洞。

3.2完善医院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医院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是由医院经营状况、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以及持续发展能力等几方面共同组成。为了保证医院财务体系的正常运行,必须要不断完善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财务分析指标应该引入医院对医疗事故赔偿率的计算,这是为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提供一定的数据指标;引入医院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指标的计算,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性,有效控制超出预算的情况发生。同时,医院也应该增加偿债能力的分析;增加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分析的数据指标;最后还要从加强医院服务的角度出发,增加医院的社会满意度指标的分析,将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医疗负担水平等指标分析纳入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3.3缩短财务分析报告间隔,提高其时效性

目前,现行的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系统在时效上不能有效满足管理者的全面需求。所以,首先医院必须建立完善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财务定期报告仍然要存在,作为医院经营成果定期分析统计的依据。但是还要制定实时财务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者决策的依据。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减少财务数据统计、核算、分析的周期,使财务分析报告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进入医院信息系统,方便医院管理者快捷、准确的获取财务信息。

3.4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素质

数据分析制度篇3

关键词:5w模型;税收分析

税收分析工作在保障税收收入任务,加快税收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税制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参与国际税收合作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印发<进一步完善税收分析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税总发〔2014〕94号)中明确指出,“完善税收分析工作机制对于逐步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税收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当前税务部门的税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例如常态化的税收分析工作机制尚未形成,缺乏横纵向尤其是有特色的横向比较分析,创新角度分析不够等,所以目前亟须进一步发展宏微观结合,上层理论性与基础可操作性相结合的税收分析方法。

一、wHo—谁来做税收分析

当前,税收分析工作主要是各级税务机关中的会计部门承担,在工作流程上,报表汇总与常规写作形式较为传统单一,尤其是分析数据变化较大的项目时,由于各部门之间配合不足,税收分析片面化、数据采集失真性,分析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缺乏深度挖掘,造成税收分析质量不高,不利于提高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所以解决好“谁来做税收分析”的问题是做好税收分析工作的重要一步。征管部门作为接触税源第一部门,应及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并反馈,保证税源数据的及时有效性。信息部门要切实加强数据管理,研究制定数据管理工作规范,从数据口径、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数据共享、数据应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对数据管理进行全面规范,促进数据的有效集中和高效应用,实现多维度、深层次、准实时的数据查询。另外,税收分析主体是税务机关,客体是经济指标、经济税源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资源,完善税收分析机制,税务部门必然要掌握真实准确的客体数据。目前,数据来源主要是通过税收征管和信息部门采集后的“二手数据”,在保证数据的及时传递性和瞬时变化性上存在一定滞后和偏差,所以税收分析的主体可以适时的转变,从税务机关“走出去”,大型企业的税务会计人员、统计局的经济分析人员等直接掌握税收分析数据来源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其税收资源,更为直观地进行深度税收分析,形成分析合力,对于税务机关的分析机制会形成良好的反馈回响。因此,税收分析要与培养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相结合。提高税收分析人员素质、提升税收分析能力是做好税收分析工作的根本。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分析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要在税务系统中积极推广优秀的分析成果,开展经验交流,拓宽分析思路,提高整体水平。

二、wHat—税收分析做什么

税收分析对经济税源调查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对税收政策执行及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作出客观的评估和预测。这需要运用一元或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数理统计理论和方法,借助先进统计分析工具,利用历史数据,建立税收分析预测模型,对税收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相关度进行量化分析。但从现行的税收分析数据管理模式来看,尚未形成统一合理的统计分析指标体系,数据挖掘力度不深且由于不同时点数据的需求变化,导致统计口径不一致,税收分析标准不一,严重影响税收分析的质量。完善税收分析机制,要做到不断创新,突破原有数据统计和固有的税收分析模型,健全和完善税收分析指标体系和数据统计方法,同时更要注重与实际经济运行现状相结合,做到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切勿“一刀切”。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税收分析要做到各有特点,宏观分析全面真实,微观分析详细准确。另外,在数据资源管理方面,充分利用税收信息化改革红利,统一数据采集标准,统一数据指标口径,明确数据定义,广开数据来源渠道,各部门集体搭建数据共享分析应用平台,同时对上传数据及时审核检查,确保异常数据及时清理,提高数据整合应用力度。信息部门负责建设操作简便的数据查询综合平台,为各部门查询税收数据提供方便,保证数据完整准确性和真实及时性,充分挖掘税收数据,推进税收分析机制的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因此,税收分析要与各部门协作配合相结合。税收分析是一项时效性、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系统内外、部门之间相互协作、信息共享,打破现在各部门各自为战、缺乏协调统筹的局面,应建立横向统筹互动、纵向紧密联动的税收分析机制,为提高税收分析的质量和效率奠定基础。

三、wHeRe—在哪里做税收分析

税收分析分为宏观和微观分析,宏观分析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税收指标的分析,针对税收反映出的经济运行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从宏观层面揭示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税源管理和征收情况是否正常。微观分析则是通过对重点企业或行业进行税收统计,利用大量的有价值的涉税信息,对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纳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审核、评价、判定。这就要求,要想做好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绝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走出去充分调研,到相关部门和企业详细调研涉税信息,深度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和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从单一、间接的税收资料获取数据。宏观税收分析时,为了掌握真实的宏观经济或行业整体发展态势,税务部门应与统计、国土、房管、发改委等部门建立完整、规范、成熟的信息交换制度,共享分析基础资料,及时、准确获取相关经济指标,为做好税收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从而保证税收分析效果,为制定下一阶段经济指导性政策做出贡献。微观分析针对的是某一具体企业,所以要想提高税收分析质量,利用税收数据应用平台采集的企业基础数据往往不够全面,诸如企业产值、产量、销量、库存、用工情况等数据未纳入系统进行管理,所以为保证微观税收分析的真实准确,必须深入企业了解实际运营情况,实际调查研究税源规模和变化趋势,包括税收收入的前景、纳税人的税负异常情况、税收收入结构变化情况等,从而提高税收分析的可信度。因此,税收分析要做到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运用税收与经济运行中的宏观微观数据,开展重点指标比对,利用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的数据开展各个层面的比对,寻找征收管理中的薄弱点、问题点,为征管、评估和稽查工作指明方向。

四、wHom—为了谁做税收分析

税收分析从税务部门的整体角度出发,以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特有的分析指标方法,分析税务工作动态、征管措施、税收规模、税收水平、税收结构等情况,以此反映税收征收、税源变动等税收现象的内在联系、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税收分析结果的使用对象主要是税务部门、政府经济部门、商务部门等。税务部门利用税收分析对税收政策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监测,编制下一阶段税收计划,完善税收征管措施等。政府经济部门利用税收反映的经济运行状况,掌握税收状态,分析正在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税收的影响。商务部门则侧重关注各行业的税收完成情况。税务部门在进行税收分析时,对不同的税收分析使用对象,要以不同的侧重点进行相关税收数据分析。例如,提供给政府部门的税收分析,侧重点在宏观税收数据上,如税收规模总量、税收贡献指数、税收弹性指数等,同时要紧密联系当前宏观调控的经济税收政策,以税收基础信息反映经济结构、经济运行质量、税源构成状况及税收潜力等重要经济指标数据。另外,提供给商务部门的行业税收分析要将分析数据进行筛选,增加重点行业税收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将行业税收与行业经济指标对比,测算行业税负以及综合征收力度,利用总量同比分析、因素变动分析和财务指标分析等方法,对某一行业在一定时期的税源进行分析。因此,税收分析要与使用对象相结合。由于各部门职能不同、领导关注点迥异,税收分析要有针对性、区域性及侧重点,才能更好地为各级领导决策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

五、wHen—什么时候做税收分析

数据分析制度篇4

关键词:分析质量控制数据技术水平

中图分类号:R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233-01

化验分析中重要的环节是要把好质量关。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分析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做好检测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把分析工作中的误差,减小到一定的限度,用以控制和减小误差的措施,其目的是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使其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过程是通过对有证参考物质(或控制样品)的检验结果的偏差来评价分析工作的准确度;通过对有证参考物质(或控制样品)重复测定之间的偏差来衡量检测水平的高低。只有分析质量控制好了,化验分析才有保证,分析数据报告才具有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水是自然界最宝贵的资源,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随着工业的发展,水质监测分析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发展很快,水质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也得以快速改进和完善。水质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而水质分析中,质量控制是水质分析的保证。从实验室管理的角度上我们从硬件,过程和管理这三个阶段来分析。

1硬件

化验室硬件是质控工作的开始,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是在检测分析之前所实施的一种控制。比如分析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仪器设备、实验环境、检测方法、标准物质和化学试剂,也都对质量控制有着方方面面,不同程度的影响。

2实验

实验本身就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如果控制好了,那么结果数据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但前提是要求硬件必须保证,实验室从接到采样和质控任务开始,直至分析完成。都必须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标准来完成,每一个细节都须认真完成、严格控制好,分析质量才有保证。

当接到质控任务后,待检测项目一经敲定便开始实施,一定是要按照严格的水质检测规定执行,现场采集样品,能够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出厂水,管网末端,能够反应出水质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更要注意水样保存,采集完后应尽快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而且根据所检测项目的不同,为了防止待测成分的变化,做了一些对水样检测的保存措施。比如测定水中金属项目要求用聚乙烯瓶或玻璃瓶,并且保证水样的存储环境在pH

实验的过程同时也是取得检测数据的过程,除了考虑到各种影响结果的因素排除外,更是通过采用了各种不同控制形式和方法,使得分析数据可靠,实验的过程目的就是把监测分析误差控制在容许的范围,使分析数据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内,也是提高分析数据可靠性的重要步骤之一。

3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的管理阶段是质控过程的终点,及时地发现错误,更好地保证检测质量。我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检测员对检测数据和检测记录的审核、内部负责人员审核、管理人员审核完成的。

3.1检测员对水质报告检测数据处理和记录的审核

化验室内部水质检测数据的判断及有效数字的处理、结果的报告参照GB/t5750.2-2006的规定执行。计算过程中,可多保留1位有效数字;最终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可比标准的数值多1位。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失控,采取有计划的措施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实验报告就是实验的产品,分析检测结果报告的数据和记录必须真实、准确、科学。准确地做好相应的文字记录和数据报告记录。保证向客户提供准确的检测报告,确保最终的产品质量合格。

3.2内部负责人审核

检测员对自己分析的过程及数据初步审核完后,须经内部负责人再重新审核一次,更好地预防和防止了不合格的工作,及时地能够纠正一些错误,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使分析工作的质量控制体系更好地完善和发展。

3.3管理人员审核

管理人员的最终审核要更加全面和系统,最终要对体系的内容和方法加以改进提出建议,使得质量体系能向更高层次发展,而且也要对数据的分析所对应的体系给出一个好的总结和评价,同时也要对检测人员,检测方法,仪器等存在的问题要做出一次全面的汇总和分析。

质量在于管理,质量在于控制,硬件,过程和质量管理缺一不可,环环相扣,在整个质量控制中,为了尽可能地避免不出现更多的问题和更多的错误,必须要严格管理和严格控制好这三个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化验分析工作日益明显,各单位之间和各行业之间甚至各个学科和领域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因而,当前对化验分析结果的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每个测试者个人的数据质量有足够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而且涉及相互合作以及有一定关联的分析测试结果都要有满足一定的要求,在化验分析中,这个意义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数据分析制度篇5

关键字:动态控制数据处理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C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动态控制的背景

在我国工程建设中,从可行性研究到设计,从施工到运营。每一个阶段的投资和成本都已经科学化,透明化以及程序化!对于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显得尤其重要。而成本的控制途径表现为成本预算、技术方案、现场管控和优化措施,在技术方案和现场管控中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动态控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控制成了企业竞争的突破口,如何节约成本成为企业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长大隧道的施工开挖测量的动态控制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对后续工序的影响上,都突出了重要性。隧道工程测量的动态控制在如今的施工中已成为一种必然,在测量仪器精度的提高,配套办公软件(测量数据处理)的应用,使得工程测量技术相对成熟,而对于数据收集,数据反馈,数据分析和动态控制就显得很薄弱。

2.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隧道工程测量动态控制是一个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反馈和动态优化的一种循环性的施工模式。是控制隧道开挖精度和节约耗材的有效手段。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1)施工测量中的简单模式化。在施工测量中,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存在遗漏和不足;只是单纯的对开挖轮廓线以及辅助的尺寸线进行放样,而未对施工循环中已开挖的轮廓线进行动态分析,以结论预控未开挖的轮廓线。

(2)施工工艺的固定化。隧道施工测量和开挖工序脱节。两个工序虽然紧密搭接,但在实际施工中,隧道开挖的超欠程度两道工序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预控能力很薄弱,开挖轮廓线的精度再高,但超欠挖却依然严重。

(3)未建立偏差分析数据库。在大多数隧道施工测量中,只是进行简单的施工测量,而未建立很好的测量数据库,这就使得实际工作中没有一个有机的反馈机制,对存在的问题不能有效的控制。

3.如何优化动态控制

3.1建立科学有效的施工测量数据动态机制。

建立数据动态机制,具体如图:

(1)从施工测量开始,用全站仪获取数据。数据采集在整个动态控制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数据的真实性直接反映出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能有效的反应实际值和设计值的偏差,为后续数据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在长大隧道中,数据采集的数据量相当大,而且时间长,做好数据采集工作尤为重要。

在施工测量中,要获取一些关键数据,这些数据直接影响我们的施工质量和精度。比如开挖轮廓线、隧道中心方向实际偏差和底板高程实际偏差等数据,都是后面数据分析的重点。

(2)用相应软件将数据导入笔记本电脑中,利用办公软件和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的分析在整个动态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的有效性直接反应在隧道施工中。数据分析前,首先要搜集所需资料,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以及实施细则和限差等,这些都是分析的依据;其次要建立要数据分析库,建立数据分析库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实际数据库(现场施工数据库)和理论数据库(设计尺寸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防止繁复和杂乱,参考数据仔细核对检查,以免出错;第三,实际数据和设计数据的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和问题对施工造成的影响程度,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数据的对比分析是动态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数据在表格生成后,利用配套的程序软件对数据进行筛选,剔除无效数据,然后通过计算和理论数据进行对比,绘制偏差曲线和限制偏差曲线,分析偏差影响程度,最后对偏差值进行矫正和提出预防措施。

(3)分析结论反馈给现场施工人员。

3.2建立完善测量数据库。

建立完善的测量数据库对其进行动态分析非常有必要。隧道施工是循环施工,那么测量数据能做循环性处理,这就可以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

3.2.1隧道施工测量主要是轮廓线超欠挖的控制,以及中心线和标高的控制。施工测量的数据库建立,对于总结已开挖的轮廓线超欠,实际中心线和标高的偏差等问题有很好的参照作用,整理并打印成果资料和建立动态数据库。

3.2.2做好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1)在施工测量中,用全站仪获取隧道中心方向实际偏差和底板高程实际偏差,以及隧道开挖面的实际轮廓线;

(2)动态显示隧道中心、底板高程,水平、高程的偏差值;

(3)预置偏差警示区间、建立实时回归方程、定量预测偏差发展趋势;

(4)便携式电脑访问全站仪数据库实时获取观测数据;并用office办公工具和autoCaD进行数据分析;

计算机动态获取观测数据并实时处理,能够动态显示测点的可视化轨迹及限差边界,使工作人员能直观、准确、及时地进行偏差修正;同时预置限差警示区间提示功能和回归分析,可以使工作人员根据施工限差预设警示临界值,根据达到警示临界值的警示信号以及回归分析预测结果,提前掌握管道顶进的偏差发展趋势,进行提前预防性修正,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4.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持续增加。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就有必要实行专业化,因而必须加强项目施工中各工种的协调。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高新设备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成为如今建筑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隧道工程项目逐渐规范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促使下,隧道工程测量动态控制的应用也就应运而生,动态控制不仅在施工质量和进度上优势明显,而且在成本控制中更能发挥作用。测量仪器越来越先进,办公软件逐渐自动化,因此为隧道工程测量动态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更能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做出更可靠的处理依据,也就更好的为项目和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2]《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

[3]《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数据分析制度篇6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质量体系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当前统计数据分析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

收录日期:2012年4月29日

当前,社会对统计数据的诸多质疑经常性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比如2012年4月国家统计局数据称:2012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6%。某门户网站有相关调查显示,63.7%的网民对此无感或者表示有出入并表示质疑。在我国已算高度严谨的统计数据尚且遭受质疑,可见统计数据当前存在有诸多的问题。其首要问题就是统计数据的质量可靠性。统计数据分析体系中统计数据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统计分析的可信程度主要决定于统计数据所具有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程度。由统计数据对比分析出来的结论要具有说服力,就必须要保障统计数据的质量。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统计数据时要在范围及口径以及计算方法上、在时间层面上能够有机地进行衔接,要建立可靠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来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一、统计数据分析体系中统计数据质量的相关理念

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统计机构为满足用户需要,确定了统计数据分析体系中统计数据质量的相关理念。统计数据分析体系中统计数据质量的相关理念主要指的是统计数据信息对用户要求满足的程度,主要是指准确性、可比性、适用性、可衔接性、方法专业性、及时性、客观性、可取得性、可解释性、有效性、健全性等。

二、当前统计数据分析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调查与数据汇总过程存在的问题。在统计数据分析体系的各个阶段中,统计调查与数据汇总阶段存在着诸如错报瞒报、漏报、虚报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于在基层统计数据时会发生数据篡改乃至伪造的现象。另外,由于手工记录的数据在进行计算机录入处理的时候,也会出现计算机数据处理水平低导致录入数据文件和打印时产生误差。这对当前统计数据分析结果的可信性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二)统计数据分析体系中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统计调查方法需进一步改进,过分依赖全国统计报表的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由于抽样调查与各级政府管理经济的体制不相适应,容易形成层层搞抽样调查或上面搞抽样调查、下面搞全面报表的局面,影响抽样调查优越性的发挥及统计数据的质量。抽样调查尚不能满足调查内容指标繁多和多重分组的要求,这也会影响到统计数据质量的相关性与有效性的要求。

(三)统计数据分析体系中数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统计数据分析体系中数据质量管理中仍然以单项数据质量管理为主,缺乏全面的、综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数据质量内涵的理解相对来说仍较为狭隘,在实践中主要围绕着数据准确性进行评估,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其他方面重视不够;在评估过程中没有让社会公众和用户充分参与进来,当前统计数据分析体系中数据质量管理评估机制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和有效性,缺乏明确的数据质量管理目标,未能取得社会各界对数据资料的充分认可。

三、统计数据分析体系管理对策

针对当前统计数据分析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急需的管理对策是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其设置原则要基于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比性的原则。从而使得评价指标数据规范、涵义明确,统计数据能够正确反映待评统计数据整体和内部相互关系的数量特征。

四、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一)对质量体系进行总体设计。在质量体系总体设计阶段,首先应该制定统计数据质量方针,确定统计数据质量目标,然后进行统计数据质量现状调查,并与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进行对比,找出管理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对统计资源(包括统计人员及物资设备)进行配备,建立数据质量组织体系结构,确定每个工作人员的数据质量责任和权限。

(二)编制质量体系文件。编写质量体系文件的原则是“写你所做”,即写下在统计数据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到的。具体来说,就是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将统计信息生产过程文件化,建立起三个层次的质量体系文件(作业、程序、质量手册文件)。

(三)执行质量体系。执行质量体系的原则是“做你所写”,即按照质量体系文件中所写的特定科学程序生产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分析体系中统计数据阶段产生的全过程环节进行全面控制,对统计数据产生全过程确定控制标准并设置必要的控制点,通过对控制点进行检验或验证并形成相应的质量记录。统计数据分析体系中统计数据执行质量体系控制标准的确定不能因人为因素而降低标准或做过高的苛求,要客观且具有可行性。

五、结论

在当前统计数据分析体系中数据质量管理中,由于我国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没有明确的评价数据质量原则与标准存在诸多的缺陷,尚且没有卓有成效的控制理论及方法,控制方法与技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中国近30年的一系列成功经验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数据实施全面管理,当前统计数据分析体系公信力差的现状一定能得以提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客观性、可解释性都必将得到有效改善。统计数据也将能够正确反映待评统计数据整体和内部相互关系的数量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建.在推进统计科学发展中提升统计法制保障力[J].中国统计,2009.7.

数据分析制度篇7

环境监测数据可以反映出某一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以及环境受污染的程度。各项数据的不断汇总并分析为各级环保主管部门以及相关机构做决策提供了技术依据。因此,采用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方法来保证数据的分析质量很有必要。首先,我们先来了解监测数据分析的方法。

(一)统计规律分析

就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模糊数学方法以及适用于小同环境要素的数学和物理方程等方法,对所得的监测数据进行深度剖析,做出详细的分析评价。这种数据分析方法主要适用于环境调查、环境规划和环评等工作。

(二)合理性分析

实际的环境监测中,影响环境要素变化的因素错综复杂,而有效的能用于综合分析的监测数据十分有限,所以我们需要考虑到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监测项目之间的关系,理论结合实际全面分析数据的合理性,这样才可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合理的监测数据分析结果。

二、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质量的方法

为了促进环境执法工作的严肃和公正,在科学化环境管理政策中,提高环境数据分析质量很有必要。在前人的研究工作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数据分析质量。

(一)加强审核

加强各项审核是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质量的重要方法,它主要是指加强对现有数据的综合审核。在进行例行监测或是年度监测计划时,我们的工作一般都是连续性的展开的,一年或是好几年,因此,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动态的分析数据库,录入每次的监测数据,包括每个污染源的详细信息(污染点的地理位置和排放口的排污状况等),在以后的审核中,我们可以迅速地在数据审核中对于同一采样点、同一分析项目进行新旧数据的分析对比。当数据分析结果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的发现并找到原因,这可以对污染应急事故的发生起到提前警示的作用。另外,在数据审核中,也要密切注意到同一水样、不同的分析项目之间的相关性,比如:同一水体中氟化物和总硬度、色度和pH的关系、氨氮和总氮之间的相关性等,这样也能及时发现数据分析中出现的误差。

(二)加强监督机制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在传统的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系统中依旧存在许多不足,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反馈和交流机制,加强监督机制来有效提高数据分析的质量。首先,通过强化平面控制,在系统内部全面优化管理的模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分析技术水平,尽可能的减少或消除数据误差,以此来提高监测分析的准确性;其次,我们应该主动接受来自外界的监督,对于外界有异议的监测数据要进行反复的检测;再次,我们也应该多举办技术交流会,让技术人员可以与各级环境监测部门的人员沟通,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同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比,找到自身的不足,发现问题并能及时更正。

(三)加强采样及实验室测量质量的控制

1.采样控制

工作人员在每次采样前,都应该根据实际环境情况来制定采样技术细则,做好采样控制,比如:需要校准仪器并确保仪器可以正常运转;使用的采样管和滤膜要正确安装,采样器干净整洁没有受到污染源的污染,其放置的位置也能满足采样要求等。采集好的样品,要妥善存放避免污染。如果样品不能及时进行检测,考虑到样品的稳定性,最好将样品密封并存放在于冰箱中。

2.实验室测量控制

在实验室进行样品测试之前,首先应该对所要用到的玻璃量器及分析测试仪器进行校验。日常工作中,也应该根据各种仪器保养规定,对仪器定期进行维护和校验,确保仪器可以正常运转工作。其次,需要准确调配各种溶液,特别是标准溶液,配置时要使用合格的实验用蒸馏水。测试数据时,先要测定标准样品并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样品时要检查相关系数和计算回归方程,并对实验系统误差进行测验,每一步都不能少。

三、结束语

数据分析制度篇8

关键词:电子系统财务医院

医院电子数字化是我国现代医疗发展的趋势。目前,虽然基础数字化财务管理系统在医院机构中已经非常普遍,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医院的血液系统和循环系统,并正在朝向构建高效的服务型、知识型和决策型的数字化医院迈进,但是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发人深思。主要问题包括: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管理能力欠缺;功能较为单一,与其他行业的财务软件相近,缺乏医务系统的决策作用。在此背景下,本论文针对传统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上述问题,根据医院电子数字化信息工作的发展变化趋势,基于大数据思想的架构,提出了新型医院财务管理与决策系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推广应用前景。

1.电子系统需求分析

基于对传统财务管理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依据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指标体系和总会计师制度指导思想,采取各级医院数据、信息和管理大集中的方式。在数据集中方面,通过建立医院的财务数据仓库和相关医疗数据中心,对医院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批量处理、实时采集和集中管理。在实现数据大集中系统整合基础上,集成大数据思想精华、数据库反规范化与映射化简(mapReduce)的理论实践,搭建数据仓库和挖掘引擎,并充分利用noSQL技术和mongoDB文档型数据库特点,聚合相应的业务数据并保存在nearCache中,提高系统性能,报表生成效率,突破现有财务系统局限性。

基于大数据思想的医院财务管理和决策系统,有效合理收集和存储现有医院海量数据,集科学、有效、便捷的数据诊断、聚合与分析方法,提供动态实时财务数据的同时,更力求挖掘数据内在价值并转换为信息。以医院已有信息系统和财务系统作为数据源,通过作业调度子系统(Caautosys)收集批量数据(Batch)和企业级服务总线采集实时数据(Realtime),存储于医疗财务数据仓库,并缓存聚合数据于mongoDB-nearCache中,并辅以在线事务处理和分析能力设计的平台。

该系统设计初衷是从现有医院财务和相关信息系统中单向导入数据,不影响原系统的数据结构域内容,从而在不影响医院正常信息化系统工作前提下,通过数据采集、导入、矩阵运算、公式计算,对信息化数据深度化分析,帮助医院实现绩效的科学管理,从而真正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数字化决策”,推动医院数字化建设。从医院领导和管理层的实用角度来看,可以快速查询历史时间段数据、动态利润表信息、财务预算分析、收入和支出财务报表,甚至当前实时交易数据信息的下钻(drilldown)和上卷(rollup)信息,以及现金流t+n分析;从趋势分析和对比分析角度看,可以查询、调用以不同组织方式呈现的不同时期的财务信息,设定财务风险预警阀值,跟踪设备收益率;从决策分析角度,可以查看描述性和预

2.系统功能分析包括

本系统首先基于开放性原则、可靠性和易用性原则、可管理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实现以下功能:

动态利润分析功能――通过动态利润报表展示,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时间跨度可以是一个月、一周、产品周期或几个财务月的跨度,为绩效考核提供原始数据同时亦可为预算跟踪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评价医院或每个科室的获利能力与盈利能力。另外,本系统不仅仅支持现有财务报表,譬如:临床、住院药占比,检查、检验、器材等收入结构,科研、医疗、业务收入结构,营房建设、网络支出、新项目和设备的支出等,形成动态利润分析和财务报表信息。还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财务分析基本资料,譬如t+n现金能力分析、资产周转率、资产收益率等。基于对盈利分析历史数据、成本分析历史数据和投资分析前瞻性数据从医院整体盈利情况出发,分析利润占整体销售的比例、人均利润率和利润占总投入资产的百分比,用以分析现有的财务问题,并对短期的策略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支持医院长期投资的价值最大化。另外,由于很多财务报表生成慢,准确率低等限制,本系统通过将数据加载到mongoDBnearCache中,从而实现报表生成从几分钟到几秒钟质的飞跃。

财务能力分析功能――财务分析体系的作用在于评价医院财务指标、权衡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它是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本系统支持以指标方式显示损益信息,设定风险预警阀值和跟踪设备收益率、未来增长趋势与成本管理趋势分析。

成本管理分析功能――以总会计师制度为指导思想,成本管理更注重对流程的改进,对各种相关环节进行调整,而不是纯粹的压指标,更不是一味的压低成本指标,而是整合业务,注重流程改进,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目的,从而切实发现自身流程问题,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定制管理信息功能――对于不同级别管理人员,除了关注基本通用财务数据之外,对财务趋势或决策分析信息关注点各有差异。该功能能够实现用户化定制功能,并提供Floor和Cap值设定,以预测风险。用户定制功能以及列宽度设定,布局等信息将以workspace思想按照Xml文件存储在服务器中。

3.电子系统功能需求模块分析

本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模块:基本信息模块、动态利润模块、财务分析模块、决策分析模块、聚合引擎模块、数据交换通用模块、效益分析模块、快速查询模块、统计分析公共模块、字典维护模块、安全管理模块等11个功能模块。其中主要模块概述如下:

基本信息模块:主要针对医院人力资源、科室管理信息、药品信息和设备等信息收集与显示,作为本系统的只读属性的ReferenceData使用。

动态利润模块:按照不同查询条件,动态返回不同期间,科室等的利润情况功能,快速准确提供利润变化。

财务分析模块:主要依据财务指标体系,按照不同区间范围等限定条件,动态生成财务数据指标,譬如变现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负债比率等。

决策分析模块:建立在智能财务数据仓库基础上的oLap,生成的描述性和预测性业务数据和决策分析数据展示。

聚合引擎模块:实现从智能财务数据仓库中,按照业务规则引擎,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聚合或预聚合处理,提高系统查询和使用效率。

数据交换通用模块:即etL(extract,transformationandload),通过etL对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多源结构化数据整合,并通过SDm-StandardDatamodel进行交换并导入智能财务数据仓库中。■

参考文献

[1]张弛.医疗机构如何引入应用商业智能技术[J].中国医院院长.2011,(16):46-51.

[2]顾秀萍.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3,29(5):129-130.

[3]贾赛军.完善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初探[J].经济研究参考.2012,(16):38-39.

数据分析制度篇9

关键词:微观模拟模型;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缴费率;法定退休年龄

作者简介:李学(1980-),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数量经济中心博士研究生,吉林财经大学经济模拟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养老保险、微观模拟。

中图分类号:F224.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0.13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0-35-03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适当的收入差距能提高效率,促进经济的增长,然而差距过大,尤其是一部分人利用各种关系和权利牟取非法收入导致收入差距非正常扩大,将导致人们的不满和社会的动荡,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

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收入差距的研究一般有两种方法:可计算一般均衡方法和微观模拟方法。本文采用了微观模拟方法代替可计算一般均衡方法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收入差距情况进行了分析,原因在于微观模拟方法可以模拟复杂规则的细节,同时考虑了个体异质性,这有助于我们分析收入差距。

1957年,美国orcutt教授提出了微观模拟的建模思想[1]。50多年来,随着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微观数据资源的日益丰富,西方国家先后研制了许多适合本国国情的微观模拟模型,用于帮助政府部门设计和评介与居民收入分配有关的公共政策。微观模拟模型最初主要用于税收制度财政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的评价方面。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口的日益老龄化,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将微观模拟模型应用于养老保险制度分析领域,如在1993年国际微观模拟大会上,nelissen应用荷兰微观模拟模型分析了养老金平滑利率模式的收入分配效应[2];Galler应用德国微观模拟模型探讨了女性养老金过低的问题[3];eklind、eriksson、Hussenius和muller应用瑞典微观模拟模型探讨了提高工资税以辅助养老院计划的实施问题[4];andreassen、Fredriksen和Ljones应用挪威微观模拟模型(moSaRt)分析了退休人口和养老金的未来变化趋势[5]。在1997年国际微观模拟大会上,morrson应用加拿大微观模拟模型(DYnaCan)分析了该国的养老金计划的财政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6]。在1998年国际微观模拟大会上,Bonnet和mahieu应用法国微观模拟模型分析了公共养老金的回报率逐渐减少的问题[7];Caldwell和morrison论述了应用加拿大微观模拟模型(DYnaCan)和美国微观模拟模型(CoRSim)分析加拿大养老金政策的有效性问题[8]。

微观模拟模型及其应用在我国起步较晚,主要是由于微观数据的匮乏。1999年,高嘉陵率先研制了烟台微观模拟模型,用于分析1997年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9]。2005年,张世伟、李学和樊立庄研制了长春微观模拟模型,用于分析若干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10]。2008年,张世伟和李学研制了一个养老保险制度微观模拟模型,分析2005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财政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11]。本文提供了一个养老保险制度微观模拟模型,应用长春市微观数据,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收入差距的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二、养老保险制度微观模拟模型

微观模拟是指以个人、家庭或企业等微观个体作为描述和处理的对象,应用计算机模拟现实经济系统的过程。在养老保险制度微观模拟模型中,区域经济由大量微观个体(个人)组成;每个微观个体的状态能够通过一系列生命事件和政策实施事件得以更新;区域经济变量是微观个体状态的自然累积。由于人们掌握的微观数据与待分析的经济环境通常存在一定时滞,需要应用“时化(aging)”技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能反映目标期经济现实的数据。时化技术分为静态时化和动态时化(对应于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静态时化是把基础期数据一步时化到目标期,通常采用重新加权和属性调整的方法。动态时化是根据微观个体的生命事件和政策实施事件,逐步通过状态转换将基础期数据时化到目标期。静态模型通常适合于分析经济政策的即期效应,而动态模型通常适合于分析经济政策的长期效应。

为了分析养老金收益率的影响因素,我们研制了一个动态微观模拟模型。模型采用基于事件的模拟方法,并随时间推移向前演进。模型主要包括两类事件:(1)生命事件,包括微观个体的死亡、生育、教育、婚姻、就业和收入;(2)政策实施事件,包括养老金筹集和养老金发放,依据2006年新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中,微观个体的生命事件依据其所处的区域经济环境的统计数据随机发生,政策实施事件依据待分析的养老保险制度条例实施。在每一轮(单位:年),每个事件(包括生命事件和政策实施事件)都按指定的概率随机地作用到相应的微观个体上,导致微观个体的状态发生改变,区域经济变量(如人口结构、收入分配和财政收支等)通过对微观个体状态自然累积估算得出(参见表1)。

我们在微机上应用V-Fox编程实现了该模型,整个模拟过程均基于数据库操作,数据库包括微观数据库和宏观数据库。微观数据库存储某个地区的微观数据,每个记录代表一个微观个体某个时期的状态,包括户别、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教育状况、婚姻状况、就业状况、所属行业、所属职业、工龄和收入等特征。区域经济数据库包括参数库和动态库,参数库存储与微观数据密切相关的区域经济统计信息,包括死亡率、生育率、入学率、结婚率、就业率和工资率等。动态库存储作为模拟结果的区域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包括职工人数、养老金收支和财政补贴等。依据区域经济统计信息,模型不断重复地将一轮发生的生命事件和政策实施事件作用于每个微观个体,微观个体的状态依次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微观个体状态的统计估算,得到区域经济动态的时间序列数据。

微观模拟本质上是一个弥补缺失数据的过程。由于获取微观数据的成本比较高,人们掌握的微观数据通常与待分析的经济环境存在差异,动态微观模拟通常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初始化处理。初始化处理通常包括两部分:(1)数据结构调整,通过增加或删除一些微观个体,使得微观数据库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趋于一致;(2)数据属性补充,通过将多个微观数据源(或区域经济数据源)进行匹配处理,为微观数据补充缺失的数据属性。通过这些处理,能够使得微观数据库内容与待分析的经济环境基本一致。

三、养老金收益率的模拟结果

我们应用长春市的微观数据和区域数据建立了一个长春市养老保险政策微观模拟模型(简称:长春模型),以长春市为例,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差距情况进行了分析。微观数据来自于吉林省统计局2005年人口抽样统计调查数据,我们根据长春市2005年的区域经济参数(年龄分布、文化程度分布、行业分布和职业分布等)从中抽取了49054条微观数据,它们代表了长春市321万城镇人口的基本信息(比例因子为1:65),区域经济数据来自吉林省统计年鉴。

我们应用长春模型模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效果,对于每个制度,模型运行周期为40年。在模型运行期间,我们假设:(1)人口政策和就业政策不变;(2)职业分布和行业分布不变;(3)不存在人口迁移;(4)职工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并按法定年龄退休。

图1、图2给出长春市2006-2045年总人口、老年人口、职工人数和赡养比的变化趋势。总人口在波动中缓慢下降。老年人口逐年增长,在本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而职工人数逐年下降。人口老龄化和职工人数减少将使人口赡养比不断增大,增加后代人的经济负担,带来一系列养老保险的社会问题。

图3给出了度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基尼系数逐年升高,从0.317升高到0.419,全社会收入差距在增大。

作为一种反映社会平均程度的统计度量,基尼系数的大小对检查政策、反馈政策效果和社会改革措施都有重要作用。虽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能大幅度缩小收入差距,但通过对某些政策指标的调整可以适当地缩小这个差距,这里,我们选择两个政策指标:缴费率和法定退休年龄,以此进行了模拟分析。

图4给出了在缴费率变化(增加1%)的情况下基尼系数变化情况。缴费率增加,基尼系数也增加;原因是缴费率增加,在职人员收入降低,退休人员收入增加。2006-2020年基尼系数增加平均约0.015,2020年以后基尼系数增加平均约0.021,主要是因为开始的时候政策指标变化对已经退休的人员无影响。

图5给出了在法定退休年龄变化(增加5年)的情况下基尼系数变化情况。法定退休年龄增加,基尼系数增加,平均增加约0.531,主要是由于法定退休年龄增加影响就业,且在职工资要大于养老金。

四、结论

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财政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出现了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解决这个问题对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其政策指标也是调整收入差距的重要工具。本文依据长春市的微观数据,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影响收入差距进行了微观模拟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缴费率和延长法定退休年龄都能够增加基尼系数,扩大收入差距。因此,合理控制收入差距,体现效率与公平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

注释:

[1]G.orcutt.anewtypeofSocial-economicSystem[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57,58:773-797.

[2]J.nelissen.SocialSecurityandLifetimeincomeRedistribution:amicrosimulationapproach[a].in:a.Harding.microsimulationandpublicpolicy[C],1996,north-Holland,267-292.

[3]H.Galler.microsimulationofpensionReformproposals:modellingtheearningsofCouples[a].in:a.Harding.microsimulationandpublicpolicy[C],1996,north-Holland,293-312.

[4]B.eklind,i.eriksson,J.Husseniusandm.muller.pensionanalysisinaStaticmodelwithLifetimeincomeDistribution:initialResult[a].in:a.Harding.microsimulationandpublicpolicy[C],1996,north-Holland,313-328.

[5]L.andreassen,D.Fredriksenando.Ljones.theFutureBurnofpublicpensionBenefits:amicrosimulationStudy[a].in:a.Harding.microsimulationandpublicpolicy[C],1996,north-Holland,329-357.

[6]R.morrson.DYnaCan,theCanadapensionplanpolicymodel:DemographicsandearningsComponents[a].in:a.GuptaandV.Kapur.microsimulationinGovernmentpolicyandForecasting[C],2000,elsevierScience,341-360.

[7]C.BonnetandR.mahieu.publicpensionsinaDynamicmicroanalyticFramework:theCaseofFrance[a].in:L.mitton,H.Sutherlandandm.weeks.microsimulationmodellingforpolicyanalysis:Challengesandinnovations[C],2000,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75-199.

[8]S.CaldwellandR.morrison.ValidationofLongitudinalDynamicmicrosimulationmodels:experiencewithCoRSimandDYnaCan[a].in:L.mitton,H.Sutherlandandm.weeks.microsimulationmodellingforpolicyanalysis:Challengesandinnovations[C],2000,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225.

[9]高嘉陵.微观分析仿真的建模与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1999,(02).

数据分析制度篇10

关键词:高校部门决算编制工作质量决算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4,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160-02

高校部门决算是根据财政部门决算编报规定,在日常会计核算基础上编制的、全面综合反映高校一个会计年度里各项资金管理情况和财务收支状况的总结性资料,是高校领导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是财政部门对高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和评价的综合性指标。当前,我国财税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各项政策和制度不断推陈出新。2013年底,财政部颁布了新的《部门决算管理制度》,规范了部门决算工作管理体系,对高校部门决算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新要求。因此,各高校应以部门决算管理制度的实施为契机,规范部门决算各环节工作,夯实决算编报质量,强化决算分析利用的作用。

一、高校部门决算编制工作现存问题的审视

近年来,高等学校部门决算的编报工作在制度及方法等方面都有比较显著的改进和完善,但仍存在着以下几个容易忽视的共性问题。

1.决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当前,部门决算编制的重要性被忽视,很多单位领导对部门决算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片面地认为决算只是年终向上级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进行汇总上报,并能顺利通过审查就行。因此对编报工作重视不足,人员投入不够,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缺乏后期监督和激励,导致部门决算编制质量不高。

2.决算基础工作有待改进。部门决算是依据一整年的会计核算数据而编制的,信息来源多、数据量庞大,要求编制的报表数量多,勾稽关系复杂。除了完成报表数据填报外,还要完成部分填报审核说明、报表附注说明及决算分析报告的编写等任务。为了确保填报报表数据的一致性及工作的连续性,一般仅安排一两名人员负责具体的决算编制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给报表编制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另外,高校部门决算编制工作经常安排在正值财务部门进行年末结账等工作繁忙时期的岁末年初,而且要求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汇审,编报时间十分紧迫。因此,决算编制工作之前,要求做好核查全年账务处理,与财政厅核对财政拨款、预算指标等各项数据,向相关部门收集学校基础数据,清理往来款等基础工作。然而,很多财务人员对这些决算基础工作在平时并没有做到及时跟进,往往等到编制报表时才发现问题多多,如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没有做好、账务处理错误、账目设置不科学,往来款项不清,财政拨款数与国库系统数不一致等问题,手忙脚乱一一返回处理,有些问题甚至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从而决算编制工作的如期正常开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编制工作效率低、质量差。

3.决算分析有待加强。决算分析是高校部门决算编制工作的重要环节,决算数据经过深入分析反馈,有利于高校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是财务决策的宝贵参考依据。但是在决算编制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业务水平有限等原因,很多财务人员更多的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报表编报上,决算分析流于形式,没有积极探索决算分析的新方法、新思路,只是沿用旧模式、旧习惯,按照决算要求依葫芦画瓢,简单罗列相关数据,没有对决算数据进行多方法综合指标分析及多角度深度剖析,决算分析仅停留在“量”的分析,而忽略了“质”的分析,以致决算分析报告失去其全面系统总结高校财力资源配置状况、提供改善财务管理科学依据的重要意义,导致决算工作难以体现真正的价值所在。

4.财务人员从业素质有待提升。由于部门决算编制政策规范性严格、技术操作性强以及工作涉及面广,只有坚持不断地培训和学习才能满足其相关政策规定、财务软件及知识等方面快速更新换代所带来的新工作要求。编制高质量的部门决算报表,除了需要平时在科学化及精细化方面做好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外,还需要财务人员较高的职业素质及精湛的业务技能。决算编制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综合的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全面的了解高校各类业务、熟练的会计电算化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写作分析、快速掌握新知识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总而言之,决算编制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部门决算报表编制工作的质量。

二、改善高校部门决算编制工作质量的措施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预算、核算及决算,三者之间环环相扣、互相促进。因此,重视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质量和数据分析的利用,打破普遍存在的“重预算、轻决算,重数据、轻分析”现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工作进行努力:

(一)端正思想认识,重视部门决算工作

部门决算反映高校整个会计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是全面反映年度收支结果的综合性财务报告。准确真实地编制部门决算,对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单位负责人首先要端正对部门决算的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决算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制定周密而细致的决算工作方案,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严把编制质量关。另一方面,建议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参与部门决算的全过程,开展决算真实性核查工作,并督促编制人员以务实、严谨的态度开展决算编制工作,做到账表一致,使部门决算真正做到有据可查,真实可靠。由此提升部门决算编制质量,发挥决算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二)会计基础工作常抓不懈,使决算工作常态化

部门决算反映高校全年财务的收支情况,是日常财务工作点滴积累的结果,所以高校要编制高质量的财务决算报表,需要落实做好日常会计基础工作。

1.认真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校日常的会计核算是编报决算报表的数据来源,因此提高决算编制质量的关键是规范平时会计核算和管理。财务人员在平时应以决算的“思维”关心重视会计核算数据,了解预算执行情况,确保会计数据处理得当;密切关注平时会计核算中出现异常数据变动情况的个别项目或科目,及时发现会计处理的差错,从而查明问题所在,跟踪落实,杜绝虚增减收支及避免年终决算时调账。

2.重视国库各项收支数据的对账工作。由于决算报表严格要求财政拨款应准确按国库系统的财政拨款收入支出的功能科目和金额填列收支,因此财务人员应定期核对国库预算指标和支出数等相关内容,重点核对收支明细金额、功能科目分类资金性质和项目名称等,确保相关预算指标与支出在口径和金额方面都一致和准确。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和财政厅相关处室联系核对,以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完整,避免年末一次性对账造成工作量过大的负担。

3.及时归类整理决算基础数据。财务人员在平时要注意归类整理有关部门下达拨款的文件材料来源、专款项目和功能科目分类等明细资料,这样既可保证基础数据的真实完整,提高数据归集分类能力,又可避免年末仓促整理归类资料,做到在填报报表数据时信手拈来。

4.充分准备决算报表编制前期工作。决算编制工作时间紧迫而任务繁重,如果想在限定时间内按时完成决算编制任务,则必须把决算前期准备基础工作提前做好。首先,提前向教务处、人事处、图书馆等部门收集有关学生数、人员情况、图书册数等数据,以防放假期间找不到相关人员提供数据。其次,进一步对全年预算收支数额、国库指标明细及资金往来进行核实。再次,及时清理各种往来款项,通过列支、清理和催收等方法,进一步明晰往来款。

(三)讲究决算报表编制方法,强化决算数据分析

1.理清思路,讲究决算报表编制的方法。随着部门决算制度的不断健全及报表软件功能的逐年升级完善,高校部门决算编制工作的难度和任务也在不断加大加重。部门决算依托于决算报表软件系统,报表系统中约有3000多条审核公式,一个数字的变动常常会影响多张报表,整体性强、勾稽关系非常严密。事实上,完成报表的难点也是在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勾稽关系上。因此,编报人员应仔细研究,理清整套报表之间的关系,确定填报思路和正确的方法,才能避免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各表间的数据冲突和平衡。

部门决算报表分成主表和附表。主表分成两个体系,一个是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体系,主要是由按不同口径反映本年的收支情况的总表和明细表构成;另一个是反映资产负债情况的体系,主要是资产负债表。附表大部分是一些统计高校基础情况的报表。仔细研究整套报表之间的关系后,财务人员就可以大概确定填报思路和方法。首先,报表的填报难点在于预算执行体系的主表,相关明细表的收支数据相加,等于总表的总收支,即低一级的明细表填好了,数据就可以汇总成高一级的主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从最细的末端明细表填起,填了明细数据获得主表数据,主表数据相加又获得了总表数据,从而符合数据勾稽关系,避免表间的数据冲突。在具体填报过程中,主要采用工作底稿法和分析填报法。第二,填报资产负债表时,大部分数据可以通过账上获得,净资产部分根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相关报表分析填列,而基建方面的数据则采用合并报表法填报。最后,附表的填报一部分数据来源于相关业务部门的提供,一部分则根据账上数。通过掌握了报表间的规律,编制报表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而且前后报表数据一致,确保整套报表的准确和连贯。

2.强化决算数据分析,善用决算成果。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深化,高校财务工作将由核算型逐步向分析型和管理型转化,各项经济决策活动也更依赖于财务分析,财务分析的作用日益显现。高校财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及电算化分析法等。财务人员应在决算报表数据的基础上,重点从预算管理、收支情况、教学科研绩效、财务风险、财务发展潜力等方面运用预算执行率、教学活动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及科研经费收入构成比例等高校常用财务分析指标,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多种分析方法,对高校年度内的财务状况与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的剖析、研究及比较,总结出高校事业发展状况和财务活动的规律性信息,为学校领导提供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测未来、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而强化财务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培训学习,提升决算编制人员的从业素质

注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提升,鼓励财务人员多渠道参加培训学习。财务人员应以全局的观念,充分认识决算工作的重要性;以务实负责的态度,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和编制前期数据的收集整理等准备工作;以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制度政策的实施为契机,正确掌握新制度政策的精髓,积极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决算编制培训,认真领会政策要求,明确填报范围和口径,准确把握报表体系,熟练掌握报表软件的操作,努力适应高校不断发展变化的财务管理新形势,全面提升决算编制能力和分析水平。在提高会计业务技能的同时,财务人员还应通过分析工作底稿、软件操作、工作方法等方面不断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优化完善决算编制工作。通过在职业素质和业务技能方面使财务人员从整体层面得到提升,从而为做好部门决算工作打好坚实的人力基础。

三、结语

财政部2013年12月10日印发的财库〔2013〕209号《部门决算管理制度》单独对部门决算分析利用、部门决算数据质量监督检查作了章节规定,可见,部门决算编制工作质量直接反映了高校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也折射出财政及教育部门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力度。提高部门决算编制工作质量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基础做起,依法依规,扎实做好各项会计基础工作,循序渐进加以完善。这样,优质的会计核算基础,才能编报出高水平的决算报表及分析报告,从而为政府及教育部门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重要的参考数据,为财政部门编制来年部门预算提供科学资料,也为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K20150501301)]

参考文献:

[1]李爱民,谭大元.浅谈部门决算质量的提高[J].财会通讯,2013(2)

[2]龙素英.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部门决算汇审效率研究[J].会计之友,2014(22)

[3]叶玉真.如何提升高校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质量和效率[J].财会月刊,2014(12)

[4]卢进华.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问题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