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8:53

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研究现状;趋势展望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0-01

在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中,针对环境和资源问题,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观,并相应的提出了推动绿色环保和低碳的发展理念[1],为打造美丽中国提供了思想基础。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颁布和实施,不单是中国经济今后发展的科学和正确选择,同时也是全球经济今后发展的方向。低碳经济的提出,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采用创新的技术、体制和新能源开发等方式,减少雾霾、全球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同时尽可能的减少煤炭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从而实现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的双赢经济形态。

一、研究现状分析

为了有效的减少废气排放和节约能源的成本投入,通常采用的措施就是建立长期的有效合同,从而促使不同国家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碳交易体系进行有效的连接,构建成一个全球性的碳交易市场。英国就曾针对碳交易问题提出了创建个人碳交易市场体制[2],虽然建立个人碳交易体制所投入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比较大,但是该体制的建立给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是巨大的。在中国,大多数企业对于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了解尚不深入,没有看到二氧化碳减排给企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益处和机遇。事实上,随着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不断变化,二氧化碳排放成本日趋上升,如何提高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单位能耗等此类问题已经成为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生产和运营成本的降低也能帮助企业更好的应对危机,并寻求新的发展。另外,欧美市场对于低碳产品的需求也在客观上给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会。

二、发展趋势展望

通过上述对现状研究的分析,对于低碳经济领域来说,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研究资料比较广泛,研究角度和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对于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以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为主,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目前处于前列,特别是在低碳经济的市场交易、城市建设和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我国今后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低碳经济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的深化、研究水平的提高和扩展研究视域等方面[3]。通过国内外有关低碳经济的资料整理和分析,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要不断的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创造一条符合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今后我国低碳经济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低碳经济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低碳发展规划的基础。低碳经济转型研究已经开始,但并没有建立相应的低碳经济理论体系,缺少坚实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基础,使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家或区域缺少相应的低碳发展理论指导。针对低碳经济、内部运行机制、评价研究和路径等方面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研究主要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可行性、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对于低碳经济的研究必须进行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理论探究,揭示低碳经济的基本内容,真正掌握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比如蒙牛乳业就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蒙牛把生态建设和生产发展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对待,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为了改善企业核心区的生态环境,蒙牛启动荒山绿化工程,将这三万亩荒山全部变绿,着力构建绿色花园工厂。

2.增强评价体系探究

目前针对低碳经济的政府政策支持、经验研究和发展水平等都缺少相应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对于低碳经济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发展现状和城市建设等方面,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合成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等。而国外对于低碳经济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特定的领域内,比如能源研究和碳排放等领域,采用大量的数量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常使用的模型有成本―收益和投入―产出等,在实践中将低碳经济的研究具体化和经济化,针对不同国家和区域采取具体的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根据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差距和不足,为了更全面的对低碳经济进行评价分析,低碳经济,加快和促进地区低碳济的发展,应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的低碳经济区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国外先进低碳经济的评价方法,重点关注区域综合评价研究。

3.增强低碳经济体制研究

低碳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也是保证低碳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加强产业技术研究成为必要手段,我国的研究逐渐从引进的方式逐渐转变成为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发展阶段,使我国的低碳经济体制不断向着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建立以“产权界定”为中心的体制,加强合作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建立风险投资体制等都是今后低碳经济体制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政治和经济等角度出发,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先进行和切实可行的低碳经济发展体制,成为了我国当前低碳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山东莱钢、河南同力水泥在推动低碳发展过程中,注重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着手,形成了管理和技术互相依托、互为促进的低碳发展模式。在强化制度建设、优化操作等方面的基础上,投入大量资金对工艺设备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造和升级,在行业内率先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使企业具备低碳发展的硬件条件。

三、结语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最佳选择。全球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的转型,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在政府倡导和企业自觉的双向努力下,中国并且已经成为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引领者。将会在国际上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晓莉.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影响[J].智能城市,2016(10):12-13.

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现状对策

一、前言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各个国家对能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由于碳基能源的泛滥使用,造成了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最终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出现,能源滥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依然会受到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仍然对传统的碳基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像二氧化碳这类温室气体还将会继续排放,这给全球的环境带来更为严重的考验。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西方国家提出了“低碳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在未来的几十年当中,我国将继续处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的非常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依然依靠以煤为主的传统碳基能源结构,这就使得能源的利用率低下与能源的供应紧张等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逐步落实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以便于能够对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低碳经济发展是一项较为系统性的工程,即使是最先提出低碳经济学的西方国家,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也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由此看来,中国如果想实现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也一定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从短期低碳经济的发展来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将会面临很多的挑战与困难。

1.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体系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性因素就是技术创新,然而在我国的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很多困难,这些困难包括:

(1)我国较大规模的低碳示范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于我国政府部门所发放的政府款以及有关国际机构所发放的贷款及捐款,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形成比较稳定及科学的政府投入体系。低碳技术的项目研发缺乏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这就造成了低碳技术研发中资金不足现象的出现;

(2)低碳技术的研发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缺乏有效且完整的政府支持机制。虽然我国有关机构已经制定并且实施了一些有助于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政策,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这些机构所出台的优惠政策尚且不够完善,大部分的优惠政策名存实亡,还有一部分并没有切实的实施起来。

2.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加大,无法有效地改变能源结构

近些年来,我国的能源损耗持迅速增长的状态,标准煤的消耗从2000年的1.8亿吨已经增长到了2007年的26亿吨左右。根据有关专家推测,在短期时间内,我国的能源消耗将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估计到2020年标准煤的使用量将突破50亿吨。我国的能源消耗当中,占比重最大的是煤炭,煤炭的燃烧大大的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国。由此看来,我国在环境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极为严峻的,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

3.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分析能够很容易的发现,我国的产业结构十分不合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第二产业依赖性太强,工业发展尤其是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偏大,服务业和第三产业虽然耗能很小,但是我国的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所占的比重也很小。在我国工业发展的内部结构当中,建材、钢铁、电力以及有色等耗能较大的行业发展过快,造成我国能源利用率过低。与此同时,我国依然存在着许多能源利用率偏低、工艺设备非常落后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受到当地有关利益的维护,使得他们无法停产来调整产业结构,导致一些地区依旧存在较为严重的低效率、高消耗和高投入的问题,这就需要我国必须尽快的淘汰这些落后的企业及其设备,优化我国企业的产业结构,并不断的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率。

4.难以消除“锁定效应”的短期影响

虽然我国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制造业基地,然而我国的制造业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近几年来,制造业迅速的发展并且规模得以扩大,但大多数制造业都是对一些常规技术的复制。此外,一旦一些大件消费品、机器设备、基础设施等技术和资金大量的投入,它们的使用时间一般都会在十五年以上,而且在使用期间不能够轻易的废弃和淘汰,具有极强的“锁定效应”。由此可知,及时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避免企业技术和资金锁定效应的制约,是目前我国企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种类统筹规划,不断的促进并鼓励企业技术的创新。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对策

通过对我国国情的分析发现,只有不断地将新型工业化推进向前,及时的转变我国企业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才能更好的落实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低碳经济的研究与提出,不仅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更是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应该及时的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时机,按照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要求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进行科学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开辟出一条既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又与我国国情相符的现代化工业发展之路。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控制碳的排放;(2)提高能源的利用率;(3)改善能源的消耗结构。详细的来讲,控制碳的排放不仅包括建设生态碳汇,还包括捕获二氧化碳技术。建设生态碳汇是指保护人工湿地与自然环境、提高森林的覆盖率等等,能够从根本上吸收二氧化碳,充分的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碳汇建设更为有效的是二氧化碳的封存以及捕获的技术,二氧化碳的封存及捕获技术已经逐渐的成为当今国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研究热点与重要策略。

根据当前我国的实际国情,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经济实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从城市经济建设出发,建设低碳城市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所以,要从城市的经济建设出发,对经济发展较快、碳排放量较大、耗能较大的城市进行低碳城市的改建,以控制城市经济发展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目前我国已经打造出一些低碳城市,比如上海,其他城市在建设经济时,要探索出适合本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特别是在循环经济发展良好与经济发达的城市经济建设当中,应建立起低碳城市的示范区域。

2.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实施

现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为低碳事业而不断的努力,低碳经济是以低碳技术为支撑的,也就是说实现低碳经济的前提就是低碳技术。因此,我国应该通过自主创新来研究并开发碳封存与捕获技术,开发并应用绿色消费技术、能源再利用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等,将先进的技术充分的应用在节约能源的工作当中,不断地加强清洁生产以及清洁循环的使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确保能源的安全供应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电能的使用方面,应该将包括太阳能、风能等低碳技术推广开来,使人们的生活广泛应用低碳设施,比如环保型农业、清洁燃料等。

3.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正是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矛盾,低碳经济才得以提出,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不断的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应建立起有关保护环境的国际交流体系,推进政府部门和国际机构参与扶贫和环保等方面的沟通和合作,使国际各国之间的环保意识达成一致,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4.建立适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

只有合理地借助外部力量,才能够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我国政府部门制定出有效的政策与制度,建立起有利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向国外的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他们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切实的展开能源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且科学的能源法律体系,从根本上将能源发展的战略贯彻实施。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快修改及制定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法规,更深层的开发低碳能源,推动我国能源的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能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遏制不断增大的能源需求,并且能够通过低碳设备和技术的改造和发展,为我国国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因此,我国必须不断地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艳,赵立雨.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低碳经济发展联动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

[2]曹建华.上海低碳经济发展技术路径的框架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0).

[3]温小青,葛大兵刘,秋琼,刘爱军.我国小城镇低碳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与解决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1(11).

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篇3

关键词:造纸行业;现状;绿色发展

引言

在我们国家造纸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盲目扩张,导致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能源消耗还有环境污染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我们国家造纸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们国家造纸行业在今后的发展方向。

1纸及纸板生产和消费情况

据我们国家统计局在2017年的统计数据,我们国家截止2017年造纸企业共有2754家,总收入超2000万美元,相较于2016年而言,减少了3家企业。造纸行业同比增长3.90%,资产的负债比率有所下降。在我们国家当中,有很多的中小型造纸企业。从2017年至今,我们国家中小型造纸企业的造纸产量大约占到总造纸产量的一半左右。因为造纸行业的供应紧张且纸制品价格的提升,对于中小型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并慢慢的退出来造纸市场。在最近几年,造纸行业的经济规模正在不断的增长,行业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2纸浆生产和消费情况

作为重要的造纸原料,纸浆其产量以及质量对整个造纸行业的发展都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由于废纸纸浆其成本较低且环保,所以就成为了我们国家造纸行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尤其在近几年当中,对于废纸浆的消费比重逐年上升。到2017年,我们国家的纸浆消费总量就已经达到了10051吨,而在其中废纸浆就占到了6329吨,占比为62.7%。但是,因为废纸回收行业没有较为成熟的体系,且环保的意识不高,所以在我们国家当中对于废纸的分类并不明确,虽然对于废纸有着较高的利用率,但是回收率并不高。还有,因为在我们国家当中,纸浆主要有草浆、废纸浆、竹浆还有一些木纤维,而这些原料受到条件的制约对我们国家造纸行业的影响也较大。对于废纸浆的利用率虽然在逐年上升,但是在造纸行业当中对于木浆的使用并无较大变化。而受到国内木材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对于造纸行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限制作用。森林资源总量相对较少,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较低,可用用材林面积仅占13%。森林资源的短缺导致了木材资源的供求矛盾。我们国家所生产的纸浆远远无法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在2017年,我们国家消费的纸浆总量为10051万吨,在其中废纸浆、木浆还有非木浆分别占6302、3152、597万吨。通过对纸浆其来源进行分析发现,我们国家的木浆为1040万吨,进口的木浆为2112万段,国内废纸浆4239万吨,进口废纸浆2063万吨。就目前而言我们国家在纸浆的生产能力方面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造纸行业就必须要以进口的方式来获取到造纸原料。自2010年至今,我们国家木浆每年的增长率为5.62%,而进口木浆每年增长率为9.06%,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木浆进口国。而在这种情况下,无疑会带来很多的风险,比如贸易开放、政治因素以及汇率等方面的影响。总而言之,我们多家造纸行业必须要减少对纸浆进口的依赖,减少潜在风险,保障造纸行业的稳定发展。

3能源消费和资源利用情况

就当前而言,虽然我们国家造纸行业正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但是在造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我们国家所面临的环境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大。虽然从2006年到2015年之间,我们国家的造纸行业也是加强了对于环保问题的重视,标准煤耗从0.58t下降到0.38t,但是环境问题依旧较为严峻。造纸行业的发展和水资源有着非常大的关系,造纸生产每年都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在2015年,造纸行业的总用水量达到了11831亿吨,淡水占28.98亿吨,回收利用水占89.37亿吨。废水的排放量较2010年减少了15.7亿吨,cod排放减少了61.7万吨。在有些大型企业当中,对于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水平已和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但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方面依旧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国家造纸行业整体对于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并不高。

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两型社会;长株潭

中图分类号:F127;F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074-02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了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热点。按照我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降排指标,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庄严的承诺,同时也是十分沉重的责任。一方面,它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它标志着从政府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必须成为这一场革命的当事人、参与者、奉献者和受益者。

一、低碳经济条件下建设湖南省“两型社会”的当代价值

湖南省借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契机,在2009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2010年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内容。这两次重要会议的召开与决定,正式标志着湖南省启动了低碳经济的试点工作,为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正式拉开了序幕。

发展低碳经济对湖南省意义重大。湖南省是重化工业比重较大的省份,对能源依赖程度比较高。而从能源结构上看,湖南省少煤、无油、无气,属于能源输入省份。在这种资源禀赋条件之下,湖南省发展以开发新型能源为特征的低碳经济,不啻是突破资源瓶颈的最佳选择。我们发展低碳经济有自己的优势。湖南省低碳能源极为丰富,全省水力蕴藏量占全国水力蕴藏量的2.27%,太阳能总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7%,境内10米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为3222.03万千瓦,风能资源潜在技术开发量为18.4万千瓦。湖南省碳汇基础比较坚实。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5.86%,在全国排名第五,未来还有较大潜力。

发展低碳经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是赢得未来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是争取更多合作支持的重要手段。随着低碳经济的全球化迅猛发展,率先开发并掌握相关低碳技术的国家将成为新经济的领先者和主导者。发展低碳经济,将有利于湖南省在新一轮低碳国际机制竞争中,打破发达国家的涉“碳”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促进外向型经济加速发展,赢得更大的未来优先发展空间。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体现了建设“两型社会”的核心内涵――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且首先要实现低碳生活,才能最终获得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这就是构建低碳城市的内涵。综合而言,低碳城市将成为城市品牌的新高标。

二、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1.传统经济基础较好,具有低碳经济发展潜力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5年湖南省经济发展处于起飞准备阶段,农业化学化、机械化和电气化启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起步,是一种粗放式低技术发展方式;2005年后实施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属于常规制造技术集约式发展方式。当前,湖南省已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到了工业社会,湖南省工业化已进入起飞中后期阶段,这在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上都是一个历史性大跨越。其中,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2年,长株潭地区合计实现GDp9438.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2.6%,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3.1%。

长沙市政府2013年工作报告提出“长沙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降低4%,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增长,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不断增加”。株洲市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12年关停18家污染严重的企业,万元GDp能耗下降也取得较大进展。湘潭市在2012年《湘潭市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行动方案》中提出建设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显著削减废物排放量。主要的政策手段有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环保专项基金、产权保护、清洁发展机制(CDm)等。

2.经济格局中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结构占主导

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902.12亿元,增长14.5%,同比提高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339.44亿元,占14.7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313.56亿元,占45.9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249.12亿元,占39.30%。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1%,说明湖南省传统农业的比重还较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占比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1%和3.7%。

据湖南省统计局资料,2009年湖南省单位GDp能耗为1.202吨标准煤/万元,在全国居第15位,在中部六省居第4位,比全国单位GDp能耗1.077吨标准煤/万元高出0.125吨标准煤/万元。工业生产中的高耗能产业和高耗能规模企业所占比重很高,全省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6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9个行业,占到全省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90%。2010年,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20.7%,比全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快7.2%。工业增长对高耗能行业的依赖度依然较高,高耗能行业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0.5%,拉动规模工业增长7.1%。高耗能行业个数占全部大类行业的15.8%,但高耗能行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达34.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6%。工业领域是全省能耗大户。2011年全省10大优势产业中,高能耗行业占了6个;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能耗行业增加值占到工业增加值比重的34.9%;受设备、工艺等影响,湖南省原煤生产、水泥生产的单位能耗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2010年湖南省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但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2.3%。2010年度湖南省百强企业中仅有16家企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技术制造产业,而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为零分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营业收入为681.79亿元,仅占到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10.4%;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产总额为1004.71亿元,仅占到百强企业资产总额的12.8%;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利润额为60.48亿元,占到百强企业利润总额的20.2%。

近40年来的事实证明,技术因素确确实实在减少生产的资源消耗上贡献率较大,并发现了新的可替代能源,寻找到了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的发展道路。我国建设“两型社会”,必须促进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方向转变,技术的研发、引进和扩散对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和水平、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数量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

三、湖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未来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所以,低碳经济模式就是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包括低碳技术、低碳生产、低碳产业、低碳市场和低碳消费等方面。

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战略部署、落实到位。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首要任务是各级政府官员执政理念的转变,走出盲目追求经济总量的误区。省政府要合理进行宏观调控,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建立并完善政府的考级考核体系,制订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进行可行性的评定,主要以GDp、科技进步贡献率、资源消耗水平、经济效益、环境保持及改善程度、社会事业发展状况等方面作为指标来计算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合理。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核心是要低碳化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带动企业优化升级,从而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湖南省低碳技术的亮点是电动车辆、混合动力客车、风电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太阳能应用技术、电气牵引技术、绿色煤电技术和核电用泵技术等。此外,生物农业技术、有机农业技术、节水工程技术、农副产品保鲜及深加工技术和低碳物流技术也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具备突破的基础和大发展的条件。应该集中资源,充分发挥这些技术优势,加快向新兴产业转化,并把其做大做强,成为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的主导性产业。

最后,引导低碳消费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经济是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多数地方领导和群众不熟悉,急需组织低碳经济专题学习和开展相关科普工作。为此,要多利用新闻媒体倡导节约消费理念,特别应在大学生及中青年身上下工夫,他们作为消费主力军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及辐射作用。消费生活方式反映消费者的消费生活特征、消费价值观、消费偏好与消费习惯。在实际消费生活中,它内在地通过消费偏好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对不同消费品的选择必然引导着不同消费品的生产,从而不同的消费生活方式必然引导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消费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茂松.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J].湖南社会科学,2011,(3).

[2]袁凌,南红娜,李艳萍.低碳发展:湖南百强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J].系统工程,2010,28(11).

[3]杨玲.长株潭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金融支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篇5

一、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现状

全球随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温室气体问题的不断出现和加剧,各个国家的学者们就开始越来越重视对低碳经济的深入研究,国内外学者从碳的排放量、能源的角度以及产业结构的角度等分别研究了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各种关系,并且有些学者还研究了低碳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虽然说国外有些低碳经济的评价研究为我国进行低碳经济测度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低碳经济研究提供了非常具有价值的研究经验和理论依据。但由于我国和国外的统计数据的不同和地区的差异影响,通过对国内现有低碳经济评价研究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可见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和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如何应用测度指标体系对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的评价研究只是在最近这几年才逐渐开始的,许多地区只是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情况进行一些笼统的评价。但是到目前为止,就陕南对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的研究还仅仅局限于对其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分析及发展的战略与如何推进机制方面。

目前如何去评价陕南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和程度,也就是说陕南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应由哪些指标和评级方法来分析,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指标和方法来评估目前陕南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仍然是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鉴于此,在参考借鉴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现有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结合陕南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状况,建立一套具有陕南特色、导向性、综合性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并运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陕南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分析,指导陕南地区低碳经济的具体运行与操作,从而为科学、全面监测陕南地区低碳经济系统运行态势奠定基础。

二、建立陕南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在考虑到陕南的经济和自然发展状况,结合低碳经济的特点和规律的实际情况下,提出了建立陕南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指标的构建要以低碳经济的特点结合陕南的具体需要为依据,要求指标要客观;指标之间相互即具有代表性,又可以互为补充说明,能基本反映陕南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系统性原则。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所以不能用单一的指标进行评价,而要建立多指标和多级别评价指标来反映陕南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但是指标又不能太多,不重复,不遗漏,以免失去评价的重点。

3.滚动完善原则。经济的发展是很快的,指标体系的设计不仅能在某一年度适用,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都能继续的使用。如果能根据行政部门的新政策和陕南经济状况的变化,逐年修订完善指标,就能更全面地反映出各陕南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根据指标建立的原则从陕南的低碳消费方式、低碳发展产业水平、能源利用体系三个方面建立了指标体系,明细见表:

三、陕南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1.低碳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完善。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所以,要想发展低碳经济优先要从理论入手。为了全国都能够加入低碳经济社会的全面建设中,首先需要完善一系列的低碳经济理论。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低碳经济内涵、原理与研究方法等学科的研究,仍然是今后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方向与重要内容。

2.低碳经济评价测度指标和方法的构建。低碳经济的评价体系同其他评价体系一样,低碳经济评价仍然存在评价指标与内容上的不对称和差异,评价的操作方法与评价的基本准则的确定仍处于初级阶段。首先,对陕南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陕南低碳经济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思路,兼顾经济发展、低碳排放、低碳能源和环境治理四个方面,构建陕南低碳经济测度指标体系。其次,选择科学、适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对陕南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目前陕南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再其次,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分析制约陕南低碳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从经济、资源、技术、能源、政策方面提出对应的优化策略,加快推进陕南低碳经济的发展。

3.建立快速、灵活的低碳经济预警机制。由于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先进的经济形态,它是一门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具体操作规程,并且建立对应的有效督其实施的管理机制,为政府制定的预警机制提供保障。为低碳经济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保证,陕南的低碳经济预警一定要在样本的选择和数据的筛选上做大量的调研,保障建立模型的科学、合理。

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篇6

在国际经济环境下,我国十分重视经济发展。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因为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经济,往往就会使得自身在环境保护上的意识有所忽略。当将环境保护,低碳行动提上日程的时候,就会很明显地发现,我们的经济发展发展会有所局限。此时,低碳发展将成为一种主流的经济发展。为此,逐渐强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故此,中国政府毅然决定在全国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发展低碳经济,这不仅是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更是加速经济转型发展之必须。低能耗、低碳强度”模式是最理想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一直不是很乐观。一方面是技术手段仍以中低端为主,低碳上的能源替代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另一方面是融资机制匮乏。资金的有限度限制了产业的发展速度及相应的科技创新。产业之间也存在很多问题,产业竞争的无序,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足,技术产业的应用推广力不够等等因素,都限制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处于初级的入门阶段,国家和企业开始接受低碳的理论,并且打算应用于实践中,只是在实施的问题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导致实行过程受阻。而这些问题不是短期就能够解决的,所以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就是不断摸索、试着从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手段以及资金制度等方面开始变革,为低碳经济模式的真正实行做铺垫,低碳经济发展在此条件下将有顺利发展的可能性。

二、低碳经济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决定了产业结构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不适应性。现有能源结构所带来的资源能源问题与低碳经济不符合的现象等都是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和企业只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手段,才能推进我国的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全局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以及消费观念转变等,促进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利用,减少化石燃料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态势。同时制定战略规划,开拓低碳经济发展新格局。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低碳经济发展平台。强调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群。转变消费观念,推广低碳生活。开发低碳技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加强国际低碳技术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完善我国低碳发展体系。

三、结语

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一、引言

从上世纪90年代始,人们越来越关注温室气体的排放,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也相继开展了四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并在2008年2月正式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系统的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强调化石燃料使用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诱发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目前,国际上一些材料表示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并且由于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发展所带来的碳排放必然会增加,这必将对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而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在碳减排方面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处理好工业化发展和碳减排之间的关系,找到突破口,坚定不移的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才能使湖北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低碳经济评价方法背景

对于低碳经济的综合评价方法,国外主要有综合评价模型、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动态能源优化模型、综合能源系统仿真等。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模型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模型是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建立起来的非线性宏观经济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各部门中投资和消费的模式,并重点强调了与温室气体排放政策有关的短期波动性。其他模型也是国际上使用的对低碳经济进行评价的模型,但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目前还处于理论研究之中。国内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于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还比较少,主要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基于物质流分析法的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和指标值综合合成法。本文拟用指标值综合合成法对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2.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量化性原则

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考虑到可量化性的基本原则,这是由于评价体系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来比较。这里的可量化性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纵向比较湖北省低碳经济随时间变化的发展情况,二是横向比较在同一时期湖北省与邻近省市如湖南省的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在分别考虑各项指标评分的同时,笔者认为需结合各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出综合得分以更利于比较。

3.低碳经济评价体系设计

考虑到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特殊状况即在能源资源相对贫乏、重化工业结构特征十分明显、湖北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发展低碳经济。本文选取经济发展、碳排放、环境能源和社会人文等四个方面,共14个二级指标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经济发展指标包含人均GDp(万元)、GDp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个二级指标;碳排放指标包含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单位碳排放的产出三个指标;环境能源指标包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能源消费量;社会人文指标包含城市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业率等二级指标

4.低碳经济指标体系数据

本文通过对2000-2010年《湖北省统计年鉴》的整理分析,获得了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的所有数据如下表:

三、湖北、湖南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比较

为进一步了解湖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本文选取与湖北省发展模式相近的湖南省作为比较对象,采用上述方式及《湖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出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如表2所示:

通过对湖南、湖北两省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呈快速上升趋势,这说明湖北省近年来低碳经济发展良好,而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大体也呈快速上升趋势,这说明湖南省低碳经济同样发展良好。湖南湖北近十年来低碳经济发展状况非常相似,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可见两省同为中部省份均积极相应政府号召,加速发展低碳经济,但湖北在2010年发展状况明显好于湖南,因此我们可以预测湖北在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可能会超过湖南。

四、结语

本文在建立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湖北特色,最后得出一个定量的低碳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并将近年来湖北省的发展情况与湖南作了比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砥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

[2]肖翠仙唐善茂: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绿色经济,2011(1).

[3]卢玉玲: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4).

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电力发展;电网;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64-01

前言

节能减排是我国政府大力推动的重要发展举措,也是一直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控制碳排放量是全球产业发展中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电力行业日常生产运营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在近年来急剧升高,其碳排放量占石化燃料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也呈激增趋势发展,因此,电力产业是我国实施节能减排发展策略的核心部分。尽管电力发展导向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总体能源使用率及碳排放量,但当前社会各界对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战略与低碳生产途径的研究仍然不足。现针对我国低碳经济模式与电力产业发展状况与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电力产业低碳发展策略与实施方案。

一、低碳经济与电力发展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一种以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为核心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模式的实际内涵是以减少石油与煤炭等碳含量高的不可再生资源使用量为手段,大大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损耗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达到提高能源利用率及减少污染的目的。可见,低碳经济模式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念,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时时考虑化石能源的利用率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改变了社会消费导向及消费模式,同样,不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化石能源利用特点及温室气体排放特点也对各行业乃至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电力产业作为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总体能源使用率及碳排放量的核心产业,更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我国低碳经济下的电力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产业能源现状

我国地大物博,石化能源充足,但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能源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费过分依赖煤炭资源;石油资源过分依赖进口;煤炭资源分布严重不均,水力资源与风能资源也过度集中,严重影响能源有效利用。

(二)我国低碳政策

随着我国碳排放总量的急剧上升,我国政府重新界定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标准,从战略角度转变了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途径与社会产业发展方向,节能减排的实施重点有原先的提升能源利用率为主转变为当前的能源利用率提升与碳排放量控制兼顾,这样的政策对我国电力产业发展中的能源结构形成了一定的约束作用。

三、低碳经济下的电力发展新思路

(一)低碳电力发展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低碳经济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此种经济模式之下的电力产业发展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也有很多有待完善和调整之处。加之低碳电力系统工程的规划与实施工作都对电力产业的发展与日常运作提出了很高的整体性与协调性要求,政府对低碳电力发展制度与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低碳电力的保护与发展对社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明确低碳电力的发展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前瞻性的产业发展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行业标准:建立并完善符合我国能源利用特点与发展方向、电力市场及电力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并建立与完善符合我国电网规划与能源利用实际状况的电力产业发展标准,并辅以相应的财政税收保护,以提升低碳电力产业的竞争力,为低碳电力的发展铺平道路。另外,政府应从市场准入标准等方面加强对低碳电力产业的政策保护,加强产业技术研发投入及目标考评力度,切实加强对低碳电力产业的推动与约束力度,进而全面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新制度。

(二)电力产业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电力产业发展中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宏观控制效果与内部改革质量。应以保障电力产业的合理集中发展、高效科学的监督管理工作、有力的执行工作、科学的分析决策与合理的分工为目标,切实建立并完善电力管理体制。笔者认为,低碳经济下的电力监管体制中,首先应将政府置于产业核心管理控制的地位,制定并规划符合低碳经济模式发展体制及行业标准的政府监管体制与管控网络;其次,应建立并完善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科学监控体系与完善职能的现代化监管网络系统,同时建立并完善中央政府与产业实际的协调管理体制,促进低碳电力产业更加平稳发展。

(三)改善产业装机结构与电力技术

电力产业日常运行中的高碳发电装机结构及欠发达的低碳电力技术是制约我国低碳电力发展和创新的一大瓶颈,新时期的低碳电力应重点突破装机结构与电力技术这两个部分,适当控制电力产业中火电装机比例,通过降低火电装机的增量逐渐转变为降低装机存量,进而逐步优化电力产业装机结构、推动低碳电力发展;提升低碳电力技术的现代化程度与整体使用规模是当前我国电力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加大对iGCC技术、热电联产技术以及高参数超临界机组技术等现代化电力技术的引进与研发力度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电力技术与低碳电力整体发展的相符度的调整。

(四)合理实施市场建设

低碳经济模式下的电力产业还应依靠电力市场的大力拉动,市场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是低碳电力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重点应解决煤电之争的问题,推动市场电价改革,建立并完善符合我国能源利用特点与发展方向、电力市场及电力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市场制度,并建立与完善符合我国电网规划与能源利用实际状况及电力产业发展标准相符的市场运行体系,切实推动我国低碳经济模式下的电力产业顺畅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篇9

关键词:低碳意识低碳行为低碳城市

能源约束和气候变化这两大主导因素的影响,使得低碳转型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这不仅要求产业经济的低碳化,还意味着要充分发掘生活领域低碳的巨大潜力,引导社会公众加入节能减排队伍,即社会生活的低碳化。本课题组选取杭州为例,对500位市民进行调查,主要研究市民目前的低碳意识及日常行为状况,全方位分析杭州市民的低碳意识和行为现状,并根据分析结果,为提高杭州市民的低碳意识及改善低碳行为,构建低碳城市提出有效措施。

一、低碳城市的基础——市民的低碳意识

在全国都呼吁发展“低碳”以来,杭州市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经过大量的宣传普及与长期的积累,杭州人“熟悉”了低碳,初步接受了基本的低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低碳意识,但对低碳内涵并没有深刻的理解。

1.低碳认知程度

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是由认知广度和认知深度共同构成的。前者反映了人们在认知事物过程中所了解的知识范围,而后者则是认知事物时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笔者将从低碳认知广度和认知深度两个维度对杭州市民的低碳认知程度进行剖析。

(1)低碳认知的深度。

通过调查市民对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名词的了解情况,八到九成的市民对这些名词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认知程度有待加强。

(2)低碳的认知广度。

在笔者本次的研究中,杭州市民在低碳相关知识的认知上,呈现出认知广度相对较高、认知深度相对较低的特点。。

2.低碳认知渠道

不同的人群由于受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获取低碳相关知识及信息的渠道存在着差异。

从杭州市市民获得低碳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来看,报纸、杂志、图书为杭州市民获取低碳知识和信息最多的渠道,比例到达83.2%。电视、电影和互联网也占有较高的比例,在网络普及化的杭州,互联网应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3.市民参与意向

笔者认为,低碳参与意识是指在具备了较高的低碳认知后,指导其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加入低碳生活的观念与想法。杭州市民已经在具备了一定的低碳认知责任和意识。同时采用逆向思维考虑适时地做“减法”,倡导市民减少能产生二氧化碳的不必要行为或减少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为的实行。

二、社会生活低碳化进程

1.杭州市民低碳行为的现状

总体而言,一方面目前杭州市民虽然具有了一定水平的低碳认知,但一定程度上并未转化为行动;另一方面,杭州市民许多低碳行为并非是低碳意识指导下的作为,而更多的是基于不增加生活支出的经济考量或基于自身的健康考量所作出的低碳行为。

2.杭州市民低碳行为中存在的不足

(1)低碳行为以经济利益驱动为主。

我们将上述各项市民低碳行为归纳分成四种类型,即:资源节约型行为(即在日常生活中以节约资源的方式进行的低碳行为)。环保辅助消费型(即在消费过程中,对于辅消费过程所采取的低碳行为)、环保产品消费型(即在消费过程中,将低碳产品作为消费选择的低碳行为)、健康促进型(即以促进自身健康和环境健康的低碳行为)。

(2)节能产品使用的不均衡。

使用节能产品对低碳生活的开展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目前在杭州市民使用的环保节能型产品中节能灯的使用率最高,为92.8%。而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率相对较低,仅为42.8%。同时,如充电电池等可循环利用产品的使用率也相对较低,仅为24.0%,远低于一次性电池的使用率70.4%。由此可以看出,杭州市民在使用节能产品中出现不均衡的状况。

(3)一次性产品使用的过量。

一次性物品使用的巨额数量导致产生了相当庞大的碳排放量。本次调查以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为例。调查发现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受访者所占的比例达到六成以上,还有将近三成的受访者持无所谓,视情况而定的态度,只有9.8%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一次性筷子不环保,不会使用。

(4)家电使用时间过长。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每天使用一小时电视,一年将排放38.4千克的二氧化碳;每天增加3分钟的冰箱开启时间,一年将多排放二氧化碳30千克;平均每开一天车,一年将排放二氧化碳98千克。

三、提高市民低碳意识及改善低碳行为的对策

市民的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是发展低碳的重要推动力量,而杭州市民的现状尚处于较低层次,无法适应杭州市的低碳发展目标需要。要全面加强市民的低碳意识和改善低碳行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社会组织的推动作用,市民的参与作用。

1.加强低碳宣传,倡导低碳理念

加强低碳宣传,把“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作为提高市民对“低碳”认知的重要手段,以宣传营造节能减排与自身的相关性与重要性。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通过制定长短期的低碳发展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高碳”产业的限制与控制,确定短期、中期、长期所要到达的低碳目标及各自的发展路径,协调推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以现有产业发展平台为依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结构创新推动“低碳”发展,降低gdp的碳强度。

3.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低碳产品的应用

加大投资和扶持力度,逐步建立节能和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调查中有42.0%的被调查者表示应该加大科研力度,增加对低碳产品研发的投入。积极开发绿色建筑,创造低碳居住空间;探索城市“绿波智能交通灯”技术,创建低碳交通系统。

4.完善相关低碳制度,健全各项低碳机制

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体,政府应从宏观层面引导低碳发展,做好低碳经济发展和传统经济之间的合理地过渡工作。完善与低碳发展相关的制度,健全各种低碳发展的机制,搭建发展低碳的平台。构建稳定的低碳产业政策体系,促进新型低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构筑完善的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推广“碳预算”、“碳足迹”等低碳指标技术,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篇10

【关键词】低碳国土规划

一、以低碳为目标进行国土规划的意义

低碳概念是一种从各个方面实现低碳化的的一种概念,它要求生产、生活、发展等各个环节都要以低碳的形式实现,比如它包括实现低碳形式的经济发展、低碳形式的日常生活、低碳形式的能源消耗等。人们之所以开始重视低碳的理念,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自然能源已经被严重消耗,目前人们的生存环境已逐渐被破坏,若继续使用高能源、高排放的生活、生产、发展的方式,未来人们将失去生存空间的缘故,为此,人们提出低碳的概念。低碳的概念总体来说分为三个部分:低碳经济,它是指人们要在减少能源消耗的情况下,找出让经济持续发展的方法;低碳生活,指人们要习惯低排放的生活方式,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节省碳能源、减少碳排放的生活方式赢得持续生存的空间;低碳发展,是指使用环保技术、绿色技术,使人们能在生活和生产中实现低碳的理念。我国虽然地大物博,然而我国的自然资源分布的方式极不平衡,且我国的人口数量多,这使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的占有量较少;目前我国的环境正持续恶化,雾霾现象、酸雨现象、癌症村现象等异常现象正在频繁发生;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以上生态发展的现象给人们以警示,要求人们必须要重视低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用合理的国土规划实现低碳的概念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二、低碳概念下我国土地的碳排放现状

(1)直接碳排放的现状。所谓的直接碳排放,是指自然资源循环带来的碳排放,它与国土使用的现状有关,比如如果使用加大农田耕作、增多草场面积、积极植树造林等方法会让绿色覆盖面积增加,从而使碳排放量减少。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直接碳排放却逐渐增多。2013年的数据统计中记载,2013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20万亩,且我部分区域的耕地退化严重,我国现有的耕地面积有三成已经受到侵蚀,现被侵蚀的耕地面积已达近3亿亩,其中受严重污染不能持续耕作的土地已达1.1%的比例。我国曾是排名世界第二的草原大国,草地是我国的重要天然资源,然而据统计,过度使用草地使我国的草原的草资源严重退化,据2013年统计,我国草地生产力已下降至建国初期的一半,草地沙漠化现象严重,正以每年1.34万倾左右的速度向沙漠化方向发展。据2013年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全国森林面积约297.29万平方公里,即将退化的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新增面积不及20万平方公里,且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约0.132公倾,仅为世界的119位,同时我国的森林面积发展不平衡,南方城市,尤其是福建的植树造林工作颇见成效,而北方的植物造林工作未积极开展,这造成我国直接碳排放出现南北不平衡的问题。

(2)人为碳排放的现状。人为碳排放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碳排放。据统计,我国的人为碳排放量自2000年始-2012年期间年年上升,2012年,我国的人为碳排放比例占世界的27%左右,其中人均的碳排放量为7公吨,这意味着我国是数一数二的人为碳排放量的大国。其中,我国在“九五”和“十五”期间,人为碳排放量略微减缓,这是由于我国的能源转化技术正在推进,然而这种减缓幅度非常微小,它暂时不足以改变我国人为碳排放的现状。

(3)间接碳排放的现状。所为的间接碳排放是指除去以上的碳排放类型以外,其它的碳排放的总量。经过统计可能了解,我国间接碳排放量在1985年以前数量比较少,而在1985-1995这段时间,由于经济的增长,间接碳排放的总量已攀升至一倍多,1995-2005年之间,间接碳排放量又攀升至一倍多,直至如今,根据统计,我国的间接碳排放量又在2005年的数量上攀升一倍。由此数据可以看到,我国间接碳排放量每隔十年就要攀升一倍的数量。

三、以低碳为目标优化国土规划的方法

(1)调整国土开发的强度。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到,国土开发的强度能决定低碳理念能否实现。以国外的国土开发强度的数据为参考,目前亚洲强国均将国土开发的强度定于10%左右,部分欧洲发达国家将国土开发强度定于15%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可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将国土开发强土定于10%,而绝不能超过20%的数值。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数据统计可以了解,我国的部分南方发达城市国土开发的强度已经超过20%的数据,这些城市正是碳排放量数值最高的几个城市,为了让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要通过国土规划使国土开发趋于平衡,特别要限制南方城市的国土开发。

(2)优化国土利用的结构。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土地的碳排放量从高到低的类型为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城乡居民点用地。特别是工矿用地类型的碳排放量比其它二类用地的总和还要多。这意味着我国必须优化国土利用的结构,通过合理的规划国土结构达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的。我国西部与东部的很多城市,均以第二产业为支柱产业,这类产业往往为碳排放量极大的产业。为改善这一现状,我国需要优化国土利用的方式,使我国能以低碳的方式发展经济。部分工业产业属于高污染的产业,为了减少我国的碳排放量,我国需要对这些产业进行限制,利用国土的规划推动产业结构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