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监管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8:08

财务监管办法篇1

第一条为了规范村级集体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顺利实施“村账乡”工作,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农业部《关于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村级集体资金“村账乡”坚持民主自愿原则。村级集体资金实行村有、村用,在民主自愿的基础上,由乡镇财政所、经管站(以下简称农村财务管理中心)通过设立专户进行管理,规范村级集体资金的缴存、提取、使用和监督等行为。

村级集体资金“村账乡”坚持四不变原则。村级集体资金以村为基本核算单位,其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不变,村集体组织法定代表人对村集体经济活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条各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和所辖村民委员会应当依据本办法管理、使用和监督村级集体资金。

县财政部门、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村级集体资金包括:(一)村级组织运转办公经费;(二)上级部门专项拨款;(三)扶贫、救灾资金及捐赠款;(四)村级经营、资产拍卖、出租及发包收入;(五)村民“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六)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七)退耕还林集体收入;(八)收缴的往来款;(九)代收、借贷资金;(十)其他收入。

第五条村级集体资金由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在当地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开设“××乡镇村级组织资金”基本存款账户,注销各原有的银行账户,将其所有资金集中到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开设的统一账户,对村级集体一切收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和监管。

各乡镇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对村级集体财务实行报账制管理。

第二章岗位及责任

第六条各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设置会计、审核、档案管理等岗位,会计与审核岗位应当分开设置,不能一人兼任两岗。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再设会计、出纳岗位,只设一名报账员。村报账员必须熟悉财会业务,接受县财政局、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应当取得财政或经管部门颁发的《会计证》才能上岗,村报账员原则由村、支两委干部兼任,村支两委主要领导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报账员,不兼任村干部的报账员的误工补贴标准由村民代表会议研究确定。

第七条会计岗位由财政所人员担任,主要负责审查财务流程、手续、收入是否及时全部到位和兑现,开支是否符合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控制各村公务经费指标数和专项资金的用途,并负责编制凭证和会计报表等。资金会计岗位由乡镇经营站工作人员(或乡镇指定人员)担任,主要负责专户支票、银行转账、收支兑付的管理。

第八条审核岗位由乡镇财政所所长担任,主要负责对会计岗位工作人员具体工作进行审核监督,并对村级重大财务事项进行审查。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报告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审查同意后,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一)集体土地征用、变卖、出租;(二)集体企业改制;(三)集体筹集的资本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抽走;(四)大额举债;(五)由于债务单位撤销,依照民事诉讼法确实无法追偿,或由于债务人死亡,既无遗产可以清偿,又无义务承担人,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的核销;(六)大、中型固定资产的变卖和报废处理;(七)大额对外投资项目;(八)村级组织报账员的任免和调整;(九)计划外较大的财务开支项目;(十)主要生产项目的承包办法及承包指标;(十一)村级组织管理人员工资标准;(十二)其他重大财务事项。

第九条村报账员负责原始凭证的初审,并将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递交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查后,交村级组织财务负责人审批,定期向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报账,督促资金及时缴存到专户上。定期搞好财务公开,妥善保管村级集体财产、物资和财务档案资料,对不符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应当及时予以更正、补充或退回经手人。

第三章资金的缴存、提取和使用

第十条资金的缴存、拨付应及时和规范。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事业单位拨付至村级集体组织的扶持款、赞助款、捐赠款、建设资金等款项和财政部门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应当通过转账的方式直接转入该村在乡镇服务机构开设的账户,任何单位不得支付现金。乡镇服务机构应当为付款方提供省财政厅监制的《省农村公益事业筹资收据》。

村集体组织收取村集体经济收入、内部单位和农户往来款等现金收入款项,应当在5天内缴入村集体组织账户(即乡镇服务机构统一开设的账户),不得坐支。村报账员凭缴款单申请乡镇服务机构开具正式票据,交付交款单位、个人或农户。

第十一条在“××乡镇村级组织资金”基本存款账户进行转账或支取现金,需盖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公章、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主任私章、资金会计私章和支票背书上的“××村民委员会”公章、村主任私章、村报账员私章。

第十二条村集体的日常支出采用备用金制,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和村委会根据村级经济状况核定备用金额,报账员暂借的备用金不得超过3000元。备用金只能用于村级日常零星开支,不予支付往来欠款,不予结算1000元以上的在建工程款项。

第十三条村级组织运转办公经费主要使用于:(一)办公用品添置、报刊订阅、水电等基本支出;(二)村务人员的误工补贴、差旅费、伙食费等公务支出;(三)党员干部培训材料、会议误工补贴、支部活动等培训支出;(四)村级财务管理发生的业务支出;(五)水、电、房屋等设施的维修支出。

办公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上述规定的内容和支出要求。年底如有结余,可用于本村公益性建设的支出。差旅费等报销应当参照《侗族自治县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暂行规定》对一般工作人员的标准执行。

村级公路、农田水利、学校校舍、村支部活动中心以及其他工程的新建和维修等专项工程款应当用于本项目工程支出。属村级组织自建的项目,必须取得合法的工程所用材料、相关运输费用原始凭证以及技工、民工工资花名册;属承包方式的项目支出,必须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并附工程承包合同及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是指除按照规定发放农户以外留存村集体的征地补偿费,应当纳入公积金或公益金,进行严格管理,应当优先用于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或者用于发展生产、增加积累、集体福利、公益事业等方面支出,不能用于干部劳务报酬、接待等非生产性开支。

贫困村互助金由财政扶贫资金、村民自愿交纳的互助金、捐赠资金和互助资金的增值部分组成。互助资金应当纳入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按《侗族自治县贫困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并单独进行分户核算。

第十四条村委会预决算要按照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略有节余的原则,年初编制各项收支预算,并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审核备案。年终或项目完成后,编制收支决算,经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后公布。村民委员会在编制预决算方案时,应当邀请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参加。

第四章报账程序

第十五条村集体财务开支应当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必须手续齐备、内容完整、要素齐全、书写规范。村集体办理经济业务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后,由经手人注明用途并签字或签章后,交村报账员初审。购置小量物资未能取得正式发票的,应当有二人以上经手人签字,每月集中补开正式发票报账,杜绝白条入账现象。

第十六条村报账员应当对本村集体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进行初审。村报账员将初审后的原始凭证交给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对符合规定要求的原始凭证,由村级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并加盖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专用章;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原始凭证,不予报销或退回补办手续。当事人对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否决有异议的,可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第十七条村级组织财务负责人接到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盖章的原始凭证后,根据审批权限进行审批:(一)500元以下的事项支出由村级组织财务负责人直接审批签章;(二)500元至2000元的事项支出,经村、支两委研究决定后,由村级组织财务负责人签字报销;(三)2000元以上的事项支出(年初已纳入预算、计划内的除外),经村民代表会议审查通过后,村级组织财务负责人方可签批和报销。

经集体研究同意或会议审查通过的,会计凭证应当附会议记录作为依据。

第十八条村报账员应当将审批后的原始凭证进行粘贴、整理、归类,并核清原始凭证张数,然后填制报账单。报账单要求支出项目及明细填写齐全、金额计算准确、报销手续完备。按照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规定的集中办公日,带审查核实后的报账单到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审核和报账。

第十九条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应当审核报账单,审核未通过的,退回村报账员。对审核通过的报账单,乡镇农村账务管理中心资金会计、村报账员应当一并签字或签章。

第二十条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对审核通过的报账单,可开具支票,交付村报账员。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根据报账单的记账联入账,存根联由村报账员保存,登记现金、银行存款辅助帐,以备核对。

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会计按照集中办公制度,及时将各村的报账资料进行账务处理并录入电脑,生成会计账、会计报表以及财务公开资料,及时交村委会公开。会计报表应当按季报送县财政局和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

第二十一条报账应当及时规范,原则上不允许逾期报账。逾期收支报账,应当按正常报账程序补办手续,并向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说明原因、出具事实证据,经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负责人签字同意方可补报。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乡镇对村级财务的监管,由乡镇人民政府牵头,乡镇财政所、经管站具体负责,乡镇民政等部门配合。村级各种资金(包括各种转移支付资金、项目资金)由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负责管理,乡镇人民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会同乡镇纪委负责监督检查。县纪委、监察、组织、农办、财政、民政、经管等部门联合组织对乡镇的村级财务进行督促检查。

第二十三条进一步健全民主理财组织,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民主理财小组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推选3—9人组成,并推选一名负责人,由其负责召开日常理财和联络、协调工作。其成员应当是除村干部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以外的热心公务、公道正派的村民,其任职期限与村委会相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报酬一般采取误工补贴方式,标准由村民代表会议确定。村民主理财小组组成情况应当报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备案。

民主理财小组有行使监督本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活动的权利,有权参与制定本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权审核本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本集体经济组织不合理开支;有权监督、检查本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有权向有关部门反映本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应当接受村支部、村委会的领导和乡镇财政所、经管站的业务指导、培训;应当接受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委托查阅、审核财务账目;应当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财务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配合有关部门或农村审计机构做好村级财务审计;保守本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商业秘密。不履行工作职责和严重违背操作规程的,经村支两委或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予以撤换。

第二十四条坚持实行财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内容包括财务计划、财务收支情况、债务债权情况、“一事一议”费用情况、专项财务情况、资产收益情况等。财务公开的形式是在人口集中、主要交通路口设固定性财务专栏公布;财务公开时间为年初公布财务计划,每季未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年末公布债务债权、资产及收益,及时公布专项财务等情况。财务公开的所有内容,应当经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核实并报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审核通过,由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民主理财小组负责人和报账员共同签字后方能公布。乡镇民政部门应当督促各村建设固定公开栏,并按要求上墙公开。乡镇纪委、财政、民政、经管负责监督检查,确保公开及时,内容真实。

第二十五条严格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有关规定,在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加挂“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站”牌子,依法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

第二十六条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和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除通过业务流程对村级财务事项进行事前和账前审查外,每年年底收益分配前,要开展一次全面性的财务清理与审计,重点检大财务事项是否按规定办理,资金是否缴存到专户,票据是否规范和齐全,收入是否入账和兑现,开支是否真实和符合计划、规定,往来账是否正确清楚,转账手续是否有凭据,专项账目是否健全、真实、合法等,并将结果及时张榜公布。

村干部离任前,实行任期财务清理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应当向全体村民公开。

审计中,严肃查处违规报账。对票据不规范、财务手续不健全、违规逾期和未按规定办理重大财务事项的,责令村报账员退回报账单及款项。

第二十七条严禁截留、抵扣、挪用和拖延兑现村级集体资金,县财政局、经管局应当不定期对村集体资金管理工作进行审计监督,对挤占、挪用资金的给予严肃处理。对违规入账的,由会计和审核人退回不符合规定的报账单或所报款项;对因村级财务引起的上访等问题,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乡镇人民政府落实;应当对不服乡镇审计机构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的应当及时按规定做好复审工作;对不按期按规集中办公的,给予严肃处理。

第二十八条实行县乡村工作目标三级管理责任制度,强化村级集体资金管理。

对不按要求参加业务培训和没有取得上岗资格证的村报账员及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取消其资格;对不及时报账和报送报表、不按时缴存和拨付资金等行为,给予严肃处理;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成绩显著的,给予鼓励和奖励。

对不缴存、少缴存、坐支村级集体资金以及对不开具和不按规定使用“省农村公益事业筹资收据”而收款的,视其情节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同时停付该村村级集体资金专户上的资金。

国家工作人员在村级集体资金乡管村用工作中平调截留、挤占挪用资金,或者、、阻挠工作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严肃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适用于县范围内的行政村。委托乡镇代管的社区居委会,自愿委托代管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团体等单位的资金,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使用和监督。

财务监管办法篇2

杭州市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管理试行办法最新版全文第一条 为了确定财务总监的职责和地位,构建国有产权关系的有效制衡机制,促进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称企业)应当设置财务总监。具体范围包括:

(一)国有独资公司,即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及其所属国有独资子公司;

(二)国有资产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

(三)国有资产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

(四)其他国有企业。

第三条 财务总监是受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派,对国有企业财务会计活动进行监管的高级管理人员。

第四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财务总监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财务总监的任职资格:

(一)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有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依法维护会计人员合法权益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原则性强。

(三)具有较全面的财会专业理论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

(四)具有会计、审计、经济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并担任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2年以上,或在政府部门从事经济管理工作5年以上;或具有财经类研究生毕业学历,并担任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或财务会计管理工作3年以上。

(五)身体健康,年龄在50周岁以下。

第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具备财务总监任职资格:

(一)因渎职造成企业重大经济损失的;

(二)有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弄虚作假、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的。

第七条 财务总监实行资格认证、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财务总监的资格认证和岗位培训工作。

第八条 财务总监的职权:

(一)审核企业具体财务会计制度,监督检查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审核企业财务会计岗位的设置方案,监督检查企业总会计师和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用、考核、调动和奖惩情况;

(三)审核企业拟订的年度预决算方案、资金使用和调度计划、成本费用计划、筹资融资计划和投资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弥补亏损方案等;

(四)审核企业厂长、经理和总会计师、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的年薪、工资和与职务相关的消费性支出;

(五)审核企业财务报告,评价、报告企业经营管理业绩;

(六)参与企业对外投资和捐赠、贷款担保、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等重大决策活动和企业财产清查工作,监督检查企业重大经营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

(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九条 财务总监的权限:

(一)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活动,行使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的参与权;

(二)有权调阅、检查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和其他文档资料,行使财务会计活动的监督权;

(三)有权制止、纠正企业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

(四)有权制止、纠正违反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和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行为;

(五)有权提出企业审计方案,选择、确定委托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六)有权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以及企业主管部门提出厂长、经理和总会计师、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的奖惩建议。

第十条 厂长、经理和总会计师、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在办理下列事项前,应当报财务总监审核或备案。

(一)对外提供贷款保证、债务担保、资产抵押;

(二)核销坏帐损失,处置不良资产;

(三)向境外提供资金和重大关联方交易;

(四)工程项目招标、重大价格调整、重大信用销售和重要经济合同的签订;

(五)超过管理规定标准、年度预算和项目预算的款项结算;

(六)应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的财务事项。

第十一条 财务总监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包括月度报告、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财务总监应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其授权委派的单位报告如下事项:

(一)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情况;

(三)企业经营决策程序的执行和重大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

(四)企业重大经营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

(五)其他履行职权的情况。

财务总监的年度报告应当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财务总监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向厂长、经理提出管理建议书。

第十二条 财务总监对下列情况应承担责任:

(一)未履行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监督职责,且因企业重大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

(二)未履行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职责,造成企业决策失误的;

(三)对企业严重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未制止或未按规定执行报告制度的。

第十三条 财务总监的具体职责应在企业基本制度中予以规定。

第十四条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的财务总监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委派和管理。其他企业的财务总监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授权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的控股公司委派和管理。授权委派的财务总监应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财务总监不得兼任正副厂长、经理和总会计师、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

厂长、经理和总会计师、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企业财务总监。

财务总监不得兼任其他职业。

第十六条 财务总监实行聘任制,聘期3年。期满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其授权委派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决定续聘或解聘。

第十七条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财务总监的工资、福利、保险和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专项管理;其他企业财务总监的工资、福利、保险和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由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的控股单位负责管理。财务总监的人事档案可由人才开发中心集中管理。

第十八条 财务总监实行年薪制。年薪标准和考核办法,以及福利、保险待遇另行规定。

财务总监不得接受所在企业的任何报酬和福利。否则一经发现立即解聘,并视情节追究其经济或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财务总监实行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审计工作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委派单位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财务总监违反本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财务会计工作混乱的,依照《会计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试行。

财务总监工作职责⒈了解在当前销售策略下的市场状况;

⒉组织领导公司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审计监察、存货控制等方面工作,加强公司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⒊参与制订公司年度总预算和季度预算调整,汇总、审核下级部门上报的月度预算,召集并主持公司月度预算分析与平衡会议。

⒋负责重要内审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⒌掌握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及时向总经理和董事长汇报工作情况。

⒍主持制订公司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审计监察、库管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⒎组织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保障公司合法经营,维护股东权益。

⒏按规定审批从银行提现金的作业。

⒐负责审核签署公司预算、财务收支计划、成本费用计划、信贷计划、财务报告、会计决算报表,会签涉及财务收支的重大业务计划、经济合同、经济协议等。

⒑参与公司投资行为、重要经营活动等方面的决策和方案制定工作,参与重大经济合同或协议的研究、审查,参与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

⒒做好财务系统各项行政事务处理工作,提高工作效能,增强团队精神。

⒓组织做好财务系统文件、资料、记录的保管与定期归档工作。

财务监管办法篇3

一、优化职能,确立地方监督的主体功能。

正确的职能定位,是促进财政监督办事处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省财政监督办事处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省财政驻厂员组,当时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各地市省属企业省级收入的征缴入库情况。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财政改革的发展,*年驻厂组被改为财政监督办事处,相应增加了对省级支出的监管职能。多年来,这支监督队伍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任务,开拓新局面,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开展省级收入和支出监管,促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近几年来,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我省先后出台了《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财政厅关于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新型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通知》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通知》,为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我们从三个方面对监督办事处的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调整。

1、配合部门预算改革,调整了监督职能。20*年4月,我们向省编委报送了《省财政厅关于调整财政厅驻各地财政监督检查办事处职能的意见》,在保留原来的对省级预算执行情况检查,省级行政性收费、政府基金、罚没收入和非税收入检查等职能的基础上,对其支出检查职能进行了调整:一是明确办事处负责省属企业、省直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二是明确办事处负责监督检查各类转移支付资金和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2、配合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补充了检查职能。一是赋予办事处对省直管县(市)财政基本保障能力分析和预算合规性审核职能。即在对52个省管县(市)财政基本保障能力现状进行客观、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上报同级人大的预算编制文本(草案)进行合规性审核,以促进县(市)预算编制的完整、规范和科学,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二是赋予办事处监督检查各市(州)、县(市)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运行质量的职能。这是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客观需要,是省厅掌握县(市)财政状况,加强对省管县财政服务、指导、监督和管理的需要。三是补充办事处对属地社会中介机构的检查与处罚职能,主要是负责对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行业的行政监管和检查处罚工作。四是补充办事处对罚没收入票据的监管职能。

3、配合《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贯彻、实施,规范和细化了处罚职能。根据国务院新颁布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关于“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应当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法对财政违法行为做出处理、处罚决定”的规定,省财政厅及时组织监督办事处人员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就财政违法行为的认定,财政违法处罚处分的类型、决定、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的复议与申诉等内容进行讲解、答疑,以提高监督办事处行使处罚处分职能的质量和效果。

二、制度创新,建立地方财政监督长效机制。监督是手段,制度是根本。为了适应省管县(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厅内各单位及驻市(州)财政监督检查办事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按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管理成本,转变机关作风,整合人力资源的原则,在总结过去财政收支联系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建了新的财政工作联络组,并研究制定了《湖北省财政厅财政工作联络组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和理顺了办事处与省财政和市、县财政部门的关系,为建立地方财政监督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1、明确了组织形式。省财政厅以建立13个财政工作联络组的形式,联系71个省财政直管市(州)、县(市)联系点的财政工作。71个联系点按省厅驻各市(州)办事处设置情况整合为13个联络组,办事处主任任各联络组组长,厅机关相关处室的一名副处长任副组长,市、县级财政监督局选派人员参加。除厅监督局直接联络武汉市外,其余办事处按属地原则,代表省财政厅加强对联系点财政工作的指导、监督、管理和服务。

2、明确了主要职责。联络组主要是当好“六员”:一是联络员,代表省财政厅联络联系点的财政工作;二是信息员,负责联系点财政工作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反馈;三是调研员,对联系点财政经济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四是督查员,对照《全省财政改革与管理工作量化考核办法》,检查督促各地完成财政工作任务;五是指导员,受财政厅职能单位委托,加强业务指导,帮助各地做好工作;六是服务员,从政策、信息等方面积极为各地服务。

3、明确了主要工作任务。根据当前财政工作的特点和财政部、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联络组负责协助厅内相关职能单位重点抓好以下工作:财政收入、财政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资发放、财政社会保障、专项资金管理和财政监督,县(市)财政基本保障能力分析和预算合规性审核,全省财政工作管理量化考核;财政部、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4、建立工作配合制度。联络组根据省厅确定的政策和工作原则开展工作,全面掌握联系点的工作动态、财政收支情况,对联系点出现财政收入增幅明显低于全省平均增幅、收入增幅排名全省后三位及某一方面工作存在较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联系点发生的与财政工作有关的重大事件,必须及时报告厅领导。同时,联络组是厅内业务处室工作力量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厅内业务处室应积极主动支持联络组解决联系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存在问题,及时给联络组提供政策、业务上的指导。

5、建立业务处室与联络组的沟通制度。为了在厅机关形成开放式工作格局,我们规定凡涉及联系点工作的政策性文件、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专项资金分配文件和下达项目的文件以及各联系点财政收支进度、在全省所处的位置名次等信息资料,业务处室要主动及时抄送和告知联络组;涉及到联系点资金安排应及时告知联络组。

6、建立联络组与联系点的沟通制度。联系点每年财政部门的预、决算编制和提交本级人大审议的预、决算报告、每月收支进度分析、调整预算、决算、本级财政向上反映的重要事项等,应抄报联络组。各联系点发生的与财政工作有关的重大事项、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告知所在地联络组。

三、点面结合,创造地方财政监督新型模式。

就财政监督的对象和范围而言,有点、线、面之分。所谓“点”是指对重点企业、重点案件、重点项目的监督检查;所谓“线”是指对重点行业、部门的监督检查;所谓“面”是指对市、县(市)等区域性财政收支及运行质量的监督检查。今年以来,我们集中办事处力量,重点开展对54个省管县(市)20*年财政基本保障能力分析和20*年预算合规性审核工作,促进监督办事处工作由“点”向“面”推进。

对省管县(市)20*年预算合规性试行审核,是我们实行省管县(市)财政体制后加强县市财政管理工作的一种大胆尝试,具体做法:一是明确组织领导,由罗辉厅长总负责,纪检组长徐新生、副厅长赵永旺具体抓,监督局与预算处组织实施。二是明确审核重点,主要内容是54个县(市)预算收入的可靠性、真实性、合法性;预算支出的保障范围、重点,支出安排顺序和支出结构,预算平衡及财政赤字状况等。三是明确审核人员,以省厅驻各地财政监督办事处干部为主,在厅内10个相关业务处室各抽调1名副处长;市州财政局监督局、预算科各抽2名科长,共计108人。四是明确试点,每个组选择一个县(市)集中一周时间进行现场抽审,形成规范性的审核文本后,再整体推进。五是明确操作步骤和方式,由厅预算处、行政政法处、教科文处和社保处负责审核前的业务培训、审核中的工作指导和审核后的质量把关;审核结束后,由各审核组向被审核县(市)出据审核意见书,最后由监督局和预算处汇总,向省政府撰写工作报告。实践证明,这次合规性审核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效:

1、增强了县市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的意识。以前,县市政府和财政部门普遍认为,只要是通过人大的预算,就是合法的预算,也就是合规、合理的,是科学的预算。这次审核的实践证明,合法的预算,不一定就是科学的、合理的。这是这次审核工作在思想观念上的一次最大突破。

2、确立了预算合规性审核的方式方法。财政基本保障能力分析成果之一就是建立了一种县市财政保障能力分析模式,通过对县(市)可用财力与政策(现实)需求和基本需求测算对比分析,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各地财政保障能力的实际,反映支出安排是否科学、合理。预算合规性审核的实践证明,它为规范的预算编制提供了客观依据,减少了预算编制中主观臆断,使政府和财政部门在预算编制中能够编得清、说得明,提高了预算编制的质量,减轻了预算编制的压力,深受县(市)长和财政局长的欢迎。

3、初步掌握了县(市)预算编制和管理现状,提高了各地预算编制的质量。经过审核组边调查摸底、边测算审核、边协商整改工作,基本摸清了县(市)财政预算编制和管理的基本情况。通过下达合规性审核整改建议,督促各地调整修改预算,并明确规定,把这次预算合规性审核的结果作为预算执行情况检查依据,促进了地方预算编制质量的提高。

4、进一步促进了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科学理财。通过这次审核,可以给县市预算编制一个全新的、科学的思路:以基本保障分析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依据,结合各地实际,从各项影响预算收支因素着手,综合考虑可用财力、政策需求和基本需求,统筹安排预算。这可以看作预算编制的一种创新,可以减少地方预算编制中的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少主观性,增加客观性,体现科学性。

5、摸索出了地方财政监督检查新的工作模式。通过这次预算合规性审核工作,初步形成了这样一种地方财政监督工作模式:凡是经研究确定的省对县(市)财政业务的监督检查,由监督局统一组织实施。厅内业务处负责技术方案设计、业务培训、指导和质量把关,监督处负责工作的组织协调,以监督办事处为主体负责具体的检查工作。这一财政监督工作模式,实现了财政监督与处室业务管理相结合,财政监督办事处工作与省管县(市)财政管理相结合,是财政监督和财政管理方式的创新。

四、着眼长远,完善地方财政监督支撑体系

近两年来,我们厅党组举全厅之力,提升财政监督地位,树立财政监督形象,宣传财政监督成果,争取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对监督办事处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加强监督办事处与省直部门、地市县、厅内各业务处室的工作联系,初步形成了我省财政监督支撑体系。

1、完善机构,提升派出机构地位。近两年来,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财政监督机构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按照财政部监督局领导关于机构建设要与加强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的模式结合的要求,我们紧紧抓住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充实、壮大监督办事处机构,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充分肯定和支持。20*年,在原来的8个办事处基础上,又新增设了4个办事处,目前12个办事处共100余人,其中副处级干部14人。同时,按照责权利对等原则,为提升办事处地位,充分发挥办事处作用,我们已正式向省编委申请,并向省政府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拟将驻各地监督办事处升格为正处级机构。

2、调整队伍,构建干部成长平台。为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监督队伍,我们一方面采取由省厅任命、县市选拔等方式调整、优化办事处人员结构,将懂财务、会查账,业务熟、知识面广,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强的高素质干部,调整和充实到办事处队伍中来,逐步建立起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办事处人才队伍,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另一方面,根据财政监督检查干部处在矛盾前沿,“得罪人”多;财政监督办事处处在直管市(州)、县(市)管理监督的第一线,工作非常辛苦的特点,提出对他们在政治上要信任,工作上要支持,生活上要关心,对他们应该“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努力做到用情感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构建一个良性互动的办事处干部成长平台。

3、上下联动,理顺地方监督关系。在强化办事处职能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发挥他们在省直部门、市县财政、厅机关各处室的作用。

一是规定凡涉及到省财政对直管市(州)、县(市)的日常监督、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经办公室等统一规范后,作为办事处的职责或工作任务,做到办事处职能与财政改革相适应,与财政监督发展方向相适应。

二是结合我省财政系统正在实施的财政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办事处与各处室按照“挑战性工作”要求实行双向考核,建立办事处工作与厅机关相关业务处室和联系点挂钩制度。即业务处室和直管市(州)、县(市)年终对以办事处为主体的联络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议,评议结果作为联络组工作人员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办事处对业务处室和联系点履行规定的职责和支持联络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结果相应计入量化考核总分。通过制度约束,进一步理顺关系,为办事处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财务监管办法篇4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监督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合并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高校办学资金的筹措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这使得高校的经济规模迅速地扩大,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地发展。在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高校职务犯罪、和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出现漏洞,财务监督薄弱,为确保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高校的财务监督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高校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监督观念淡薄国家将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事业,不断加大对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高校的资金来源以多元化的方式快速增长,如何管好用好这些教育资金,保障高校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财务监督就显得日益重要。但是,目前有些高校对财务监督工作不够重视,未能充分认识到财务监督的作用。有的高校管理层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作为依法办学的主体,应当抓住当前高校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快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主观上未能意识到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财务监督的重要性;有的高校管理层认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高校与外部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难免会受到市场经济的的影响,高校抓财务监督是作茧自缚,自己给自己念“紧箍咒”,不利于高校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和自我发展,从而在思想意识上就淡化财务监督,甚至放弃财务监督工作;还有些高校虽建立了财务监督机制,但形同虚设,未能认真地落实。这些现象妨碍了财务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体制目前,高校财务监督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上级财务监督和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层面。上级财务监督是高校主管部门,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对高校的财务活动进行的监督;高校财务监督是在校长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直接负责进行的自我监督。这两种财务监督形式都未能对高校财务进行有效的监督。首先,随着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进一步确立,高校拥有了更多的自,成为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主体。在这种前提下,主管部门放松了对高校进行财务监督。其次,高校财务监督由财务部门进行自我监督,起不到监督作用。从监督理论来说,监督是监督主体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及有关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监督客体的财经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和督导。如果监督的主体与客体同为一体,如何能起到监督的作用。有些高校用审计部门来取代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但由于审计部门人员少,审计人员理论水平、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专业知识都达不到财务监督工作的要求,内部审计的功能未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此外,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平级,缺乏足够的权威性,甚至有的高校将内部审计并人财务部门,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

(三)缺乏财务监督的制度体系目前,高校缺乏完整的高等学校财务监督制度,虽然在财政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涵盖了财务监督内容,但缺乏具体的可执行细则。具体到各高校也只是把《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套用并变为各自学校的财务制度,同样缺乏具体的财务监督制度。因此,我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财务监督制度,并形成财务监督的制度体系,确保财务活动的规范性、合法性,保障高校财务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规范高校财务监督工作的行为。

(四)财务监督形式落后,监督内容不够明确目前,很多高校的财务监督仍只限于事后监督,出现了问题才审计监督,没有出现问题就不监督。而事后监督往往起不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即使能追究责任,造成的损失也无法挽回。这种监督形式是无法起到监督的实质效果的。另外,财务监督内容也只是看凭证、看账,未能对高校财经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

二、加强高校财务监督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财务监督的重要性,增强财务监督意识高校财务监督工作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监督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在高校快速发展的时期,加强高校财务监督,完善高校财务约束机制,是落实和规范高校财务自,促进其依法理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都应该对此项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财务监督工作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领导能否把此项工作落实到位。高校的各级领导和广大财会、审计人员都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的各项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意识,了解并掌握高校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提高财务监督的思想意识。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高校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约束的监督机制,把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纳入财务监督的范围,保障高校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监督体制建立自我约束、相互制约的高校财务监督体制是高校财务监督工作能够J顷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对于高校财务监督的本身而言,也存在着监督和再监督的要求,这样才能够起到约束与控制的作用。高校财务监督体制包括内部财务监督和外部财务监督。内部财务监督是由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财务监督主体,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对学校的财经活动进行的监督。高校财务监督的主体应由内部审计部门承担。高校主管部门应拟订和颁布《高等学校财务监督制度》,确立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是内部财务监督的主体,并使其建立为权威性高、综合性强的高校财务监督管理部门,直属校党委领导。这样,既增强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同时,还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进行财务监督的长效机制,并使其制度化、经常化。另外,高校还要积极地推行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教职工民主监督制度,让教职员工有参与管理权、监督权,特别是学校的重大财经活动要直接接受群众的监督。外部财务监督是财政、审计、税务等国家政府机关和高校主管部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监督的主体,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和有关制度等对高校财经活动进行的再监督。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的财务监督,如每年进行一次高校互检,组织专家组检查等,对高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督促其整改,对违规的单位要给予严厉处罚,以促使其纠正错误,依法管好用好教育资金,提高办学效益。另外,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来看,维护经济秩序应发挥注册会计师的有效作用,建立高校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三)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监督的制度体系我国已经步入法制社会,随着内部经济形势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高校必须强化依法治校的思想意识,加强对财务管理、监督制度和内控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使财务监督人员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规章制度是财务监督有法可依的基本保证。首先,高校主管部门应尽快地出台《高等学校财务监督制度》,对财务监督的原则、监督的主体与客体、监督的方式与内容、监督的责任与奖罚等方面加以明确。各高校针对各自学校财务监督工作特殊性,制定各自高校的财务监督制度。其次,高校应建立内控制度、大额经费支出审批制度、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等,这些制度是财务监督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要能体现集体决策、审批的要求,要适度分散权利,达到相互约束、相互控制的作用。再次,要结合学校

自身实际制订和修订校内规章制度。包括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及办法;领导干部任期审计制度;各系、各部门经费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经费责任制度;各项费用开支办法;212程招投标制度;集中采购制度;收入管理办法;校内创收管理办法;校内分配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

财务监管办法篇5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最新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财务公司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财务公司是指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以下简称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外资投资性公司为其在中国境内的投资企业提供财务管理服务而设立的财务公司适用本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集团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登记,以资本为联结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本办法所称成员单位包括母公司及其控股51%以上的子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单独或者共同持股20%以上的公司,或者持股不足20%但处于最大股东地位的公司;母公司、子公司下属的事业单位法人或者社会团体法人。

本办法所称外资投资性公司是指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独资设立的从事直接投资的公司。所称投资企业包括该外资投资性公司以及在中国境内注册的,该外资投资性公司单独或者与其投资者共同持股超过25%,且该外资投资性公司持股比例超过10%的企业。外资投资性公司适用本办法中对母公司的相关规定,投资企业适用本办法中对成员单位的相关规定

第四条财务公司应当依法合规经营,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五条财务公司依法接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机构设立及变更

第六条设立财务公司,应当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财务公司名称应当经工商登记机关核准,并标明财务有限公司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字样,名称中应包含其所属企业集团的全称或者简称。未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在其名称中使用财务公司字样。

第七条申请设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二)申请前一年,母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8亿元人民币;

(三)申请前一年,按规定并表核算的成员单位资产总额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率不低于30%;

(四)申请前连续两年,按规定并表核算的成员单位营业收入总额每年不低于40亿元人民币,税前利润总额每年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

(五)现金流量稳定并具有较大规模;

(六)母公司成立2年以上并且具有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经验;

(七)母公司具有健全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未发生违法违规行为,近3年无不良诚信纪录;

(八)母公司拥有核心主业;

(九)母公司无不当关联交易。

外资投资性公司除适用本条第(一)、(二)、(五)、(六)、(七)、(八)、(九)项的规定外,申请前一年其净资产应不低于20亿元人民币,申请前连续两年每年税前利润总额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

第八条申请设立财务公司,母公司董事会应当作出书面承诺,在财务公司出现支付困难的紧急情况时,按照解决支付困难的实际需要,增加相应资本金,并在财务公司章程中载明。

第九条设立财务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确属集中管理企业集团资金的需要,经合理预测能够达到一定的业务规模;

(二)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本办法规定的章程;

(三)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最低限额注册资本金;

(四)有符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任职资格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规定比例的从业人员,在风险管理、资金集约管理等关键岗位上有合格的专门人才;

(五)在法人治理、内部控制、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等方面具有完善的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其他设施;

(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设立财务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最低为1亿元人民币。财务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应当是实缴的人民币或者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

经营外汇业务的财务公司,其注册资本金中应当包括不低于500万美元或者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财务公司的发展情况和审慎监管的需要,可以调整财务公司注册资本金的最低限额。

第十一条财务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应当主要从成员单位中募集,并可以吸收成员单位以外的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的股份。

本条所称的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是指原则上在3年内不转让所持财务公司股份的、具有丰富行业管理经验的战略投资者。

财务公司的股东资格应当符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外资投资性公司设立财务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可以由该外资投资性公司单独或者与其投资者共同出资。

第十三条财务公司从业人员中从事金融或财务工作3年以上的人员应当不低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其中从事金融或者财务工作5年以上人员应当不低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曾任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查账员、电脑公司程序设计师或系统分析员,或在国际知名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相关业务和管理岗位上工作过的专业人员,如果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并经国内相关业务及政策培训,则视同从事金融或财务工作3年以上。

第十四条设立财务公司应当经过筹建和开业两个阶段。申请筹建财务公司,应当由母公司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申请书,其内容应当包括拟设财务公司名称、所在地、注册资本、股东、股权结构、业务范围等。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其内容包括:

1.母公司及其他成员单位整体的生产经营状况、现金流量分析、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2.设立财务公司的宗旨、作用及其业务量预测;

3.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2年的合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

(三)成员单位名册及有权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资料。

(四)《企业集团登记证》、申请人和其他出资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出资保证。

(五)设立外资财务公司的,需提供外资投资性公司及其投资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六)母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确认上述资料真实性的证明文件。

(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五条财务公司的筹建申请,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同意的,申请人应当自收到批准筹建文件起3个月内完成财务公司的筹建工作,并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开业申请,同时提交下列文件:

(一)财务公司章程草案;

(二)财务公司经营方针和计划;

(三)财务公司股东名册及其出资额、出资比例;

(四)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对财务公司股东出资的验资证明;

(五)拟任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名单、详细履历及任职资格证明材料;

(六)从业人员中拟从事风险管理、资金集中管理的人员的名单、详细履历;

(七)从业人员中从事金融、财务工作5年及5年以上有关人员的证明材料;

(八)财务公司业务规章及风险防范制度;

(九)财务公司营业场所及其他与业务有关设施的资料;

(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

第十六条财务公司的开业申请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后,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金融许可证》并予以公告。财务公司凭《金融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

第十七条财务公司根据业务需要,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可以在成员单位集中且业务量较大的地区设立分公司。

财务公司的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由财务公司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授权其开展业务活动,其民事责任由财务公司承担。

第十八条财务公司根据业务管理需要,可以在成员单位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代表处,并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

财务公司的代表处不得经营业务,只限于从事业务推介、客户服务、债权催收以及信息的收集、反馈等相关工作。

第十九条财务公司申请设立分公司,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确属业务发展和为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需要;

(二)财务公司设立2年以上,且注册资本金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

(三)拟设立分公司所服务的成员单位不少于10家,且上述成员单位资产合计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或成员单位不足10家,但成员单位资产合计不低于20亿元人民币;

(四)财务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且在2年内没有违法、违规经营记录;

第二十条财务公司的分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最低限额的营运资金;

(二)有符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任职资格的高级管理人员;

(三)有健全的业务操作、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及问责制度;

(四)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五)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一条财务公司分公司的营运资金不得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财务公司拨付各分公司的营运资金总计不得超过其注册资本金的50%。

第二十二条财务公司申请设立分公司,应当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报送以下文件、资料:

(一)申请书,其内容包括拟设分公司的名称、所在地、营运资金、业务范围及服务对象等;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拟设分公司的业务量预测,所在地成员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流量分析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内容;

(三)符合第二十条规定的有关证明文件;

(四)财务公司董事会关于申请设立该分公司的决议以及对拟设分公司业务范围授权的决议草案;

(五)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

第二十三条经批准设立的财务公司分公司,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金融许可证》并予以公告,凭《金融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方可开业。

第二十四条经批准设立的财务公司及其分公司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无正当理由6个月不开业或者开业后无正当理由连续停业6个月以上的,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吊销其《金融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五条财务公司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使用《金融许可证》,禁止伪造、变造、转让、出租、出借《金融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财务公司的公司性质、组织形式及组织机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应当在公司章程中载明

第二十七条财务公司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应当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

(一)变更名称;

(二)调整业务范围;

(三)变更注册资本金;

(四)变更股东或者调整股权结构;

(五)修改章程;

(六)更换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七)变更营业场所;

(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

财务公司的分公司变更名称、营运资金、营业场所或者更换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由财务公司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

第三章业务范围

第二十八条财务公司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

(一)对成员单位办理财务和融资顾问、信用鉴证及相关的咨询、业务;

(二)协助成员单位实现交易款项的收付;

(三)经批准的保险业务;

(四)对成员单位提供担保;

(五)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

(六)对成员单位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七)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内部转账结算及相应的结算、清算方案设计;

(八)吸收成员单位的存款;

(九)对成员单位办理贷款及融资租赁;

(十)从事同业拆借;

(十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二十九条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可以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从事下列业务:

(一)经批准发行财务公司债券;

(二)承销成员单位的企业债券;

(三)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

(四)有价证券投资;

(五)成员单位产品的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及融资租赁。

第三十条财务公司从事本办法第二十九条所列业务,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慎监管的有关要求,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财务公司设立1年以上,且经营状况良好;

(二)注册资本金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从事成员单位产品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及融资租赁业务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

(三)经股东大会同意并经董事会授权;

(四)具有比较完善的投资决策机制、风险控制制度、操作规程以及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五)具有相应的合格的专业人员;

(六)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一条财务公司不得从事离岸业务,除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业务外,不得从事任何形式的资金跨境业务。

第三十二条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应当在财务公司章程中载明。财务公司不得办理实业投资、贸易等非金融业务。

财务公司在经批准的业务范围内细分业务品种,应当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但不涉及债权或者债务的中间业务除外。

第三十三条财务公司分公司的业务范围,由财务公司在其业务范围内根据审慎经营的原则进行授权,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财务公司分公司不得办理担保、同业拆借及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业务。

第四章监督管理与风险控制

第三十四条财务公司经营业务,应当遵守下列资产负债比例的要求:

(一)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

(二)拆入资金余额不得高于资本总额;

(三)担保余额不得高于资本总额;

(四)短期证券投资与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高于40%;

(五)长期投资与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高于30%;

(六)自有固定资产与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高于20%。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财务公司业务发展或者审慎监管的需要,可以对上述比例进行调整。

第三十五条财务公司应当按照审慎经营的原则,制定本公司的各项业务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本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三十六条财务公司应当分别设立对董事会负责的风险管理、业务稽核部门,制订对各项业务的风险控制和业务稽核制度,每年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工作,并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三十七条财务公司董事会应当每年委托具有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公司上一年度的经营活动进行审计,并于每年的4月15日前将经董事长签名确认的年度审计报告报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三十八条财务公司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财务公司应当遵循审慎的会计原则,真实记录并全面反映其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

第三十九条财务公司应当按规定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非现场监管指标考核表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报送的其他报表,并于每一会计年度终了后的1个月内报送上一年度财务报表和资料。

财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应当对经其签署报送的上述报表的真实性承担责任。

第四十条财务公司应当每年的4月底前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报送其所属企业集团的成员单位名录,并提供其所属企业集团上年度的业务经营状况及有关数据。

财务公司对新成员单位开展业务前,应当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时备案,并提供该成员单位的有关资料;与财务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成员单位由于产权变化脱离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应当及时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存有遗留业务的,应当同时提交遗留业务的处理方案。

第四十一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有权随时要求财务公司报送有关业务和财务状况的报告和资料。

第四十二条财务公司发生挤提存款、到期债务不能支付、大额贷款逾期或担保垫款、电脑系统严重故障、被抢劫或诈骗、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涉及严重违纪、刑事案件等重大事项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报告。

企业集团及其成员单位发生可能影响财务公司正常经营的重大机构变动、股权交易或者经营风险等事项时,财务公司应当及时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四十三条财务公司应当按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缴存存款准备金,并按有关规定提取损失准备,核销损失。

第四十四条财务公司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利率管理的规定;经营外汇业务的,应当遵守国家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五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审慎监管的要求,有权依照有关程序和规定采取下列措施对财务公司进行现场检查:

(一)进入财务公司进行检查;

(二)询问财务公司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对有关检查事项作出说明;

(三)查阅、复制财务公司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可能被转移、藏匿或者毁损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四)检查财务公司电子计算机业务管理数据系统。

第四十六条财务公司对单一股东发放贷款余额超过财务公司注册资本金50%或者该股东对财务公司出资额的,应当及时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四十七条财务公司的股东对财务公司的负债逾期1年以上未偿还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责成财务公司股东会转让该股东出资及其他权益,用于偿还其对财务公司的负债。

第四十八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和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可以与财务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谈话,要求其就财务公司的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等重大事项作出说明。

第四十九条财务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有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经验。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前应当按规定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任职资格审查,未经任职资格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具备任职资格的,不得担任财务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具体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财务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离任,应当由母公司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离任审计,并将离任审计报告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五十条财务公司违反审慎经营原则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应当依照程序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或者其行为严重危及该财务公司的稳健运行、损害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依照有关程序,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暂停部分业务,停止批准开办新业务;

(二)限制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

(三)限制资产转让;

(四)责令控股股东转让股权或者限制有关股东的权利;

(五)责令调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限制其权利;

(六)停止批准增设分公司。

第五十一条财务公司可成立行业性自律组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财务公司行业性自律组织进行业务指导。

第五章整顿、接管及终止

第五十二条财务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责令其进行整顿:

(一)出现严重支付危机;

(二)当年亏损超过注册资本金的30%或者连续3年亏损超过注册资本金的10%;

(三)严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有关规章。

整顿时间最长不超过1年。

第五十三条财务公司整顿期间,应当暂停经营部分或者全部业务。

第五十四条财务公司经过整顿,符合下列条件的,可恢复正常营业:

(一)已恢复支付能力;

(二)亏损得到弥补;

(三)违法违规行为得到纠正。

第五十五条财务公司已经或者可能发生支付危机,严重影响债权人利益和金融秩序的稳定时,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依法对财务公司实行接管或者促成其机构重组。

接管或者机构重组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并组织实施。

第五十六条财务公司出现下列情况时,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后,予以解散:

(一)组建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解散,财务公司不能实现合并或改组;

(二)章程中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三)股东会议决定解散;

(四)财务公司因分立或者合并不需要继续存在的。

第五十七条财务公司有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不予撤销将严重危害金融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有权予以撤销。

第五十八条财务公司被接管、重组或者被撤销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有权要求该财务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要求履行职责。

第五十九条财务公司解散或者被撤销,母公司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清算,并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直接委派清算组成员并监督清算过程。

第六十条清算组在清算中发现财务公司的资产不足以清偿其债务时,应当立即停止清算,并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报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该财务公司破产。

第六章附则

第六十一条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财务公司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十二条本办法颁布前设立的财务公司凡不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规范。在规范期内应遵从本办法关于最低实收资本金、资本充足率等审慎性监管的规定。具体要求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另行规定。

第六十三条本办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六十四条本办法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原《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xx〕第3号)同时废止。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现金平衡原则、收益风险原则以及利益协调原则。

1、系统性原则是指财务管理是集团各成员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又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分配管理等诸多子系统构成。

在财务管理中坚持系统性原则,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它具体要求做到三点。

第一点是整体优化,只有整体最优的系统才是最优系统。

第二点是结构优化,任何系统都是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层级系统,在企业资源配置方面,应注意结构比例优化,从而保证整体优化,如进行资金结构、资产结构、分配结构优化。

第三点是环境适应能力强,财务管理系统必须保持适当的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现金平衡原则是指在财务管理中,贯彻的是收付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生制,客观上要求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做到现金收入(流入)与现金支出(流出)在数量上、时间上达到动态平衡,即现金流转平衡。保持现金收支平衡的基本方法是现金预算控制。现金预算可以说是筹资计划、投资计划、分配计划的综合平衡,因而现金预算是进行现金流转控制的有效工具。

财务监管办法篇6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和保障村民权益的前提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辽宁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体制,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二、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的基本原则

实行村会计委托制,必须坚持民主自愿原则,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施行;必须坚持“三权不变”原则,在会计核算办法不变的前提下,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

三、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的工作目标

通过实行村会计委托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提高村务、财务公开水平,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腐败行为,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新增债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四、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的主要内容

1、明确机构设置。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各镇(区)成立村会计委托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办设在镇(区)农经站,负责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资金项目的日常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审核、监督及部分档案管理等工作。

2、完善人员配备。办主任由镇(区)农经站长担任,办按各村实际业务量设置记账会计和现金会计。办的人员配备,必须坚持权、钱、账分离原则,必须坚持直系亲属回避原则。办人员必须定期接受业务培训,取得上岗资格,持证上岗。办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任何单位不得随意调换。

3、建立三级监督机制。一是群众监督。村集体经济的每笔收、支必须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监督,并签字盖章后方可报账;二是乡镇办监督。办会计对每一笔村级收支原始凭证在入账前进行严格审核监督,审核原始凭证是否符合相关规章制度,手续是否齐全,对不符合规定或手续不齐全的票据,要坚决退回或补办;三是审计监督。市农经总站和镇(区)农经站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或检查,同时监督办人员是否履行职责。

4、规范办工作。根据村级财务规章制度要求,要健全财务预决算、货币资金管理、财务审批、票证管理、结算资金管理、财产物资管理、民主理财、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使用规范的收支凭证,定期核算,及时公开。

5、实行会计电算化。各镇(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加快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步伐,尽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并建立健全电算化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行为。

五、健全和完善村会计委托制的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镇(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把健全和完善会计委托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2、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各镇(区)要加大对村会计委托制工作的投入,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和办公经费。组织、监察、农业、财政、人事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加强指导,努力提高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水平。

财务监管办法篇7

2006年9月15日,建设部首批向南京、杭州、郑州、西安、昆明、桂林等6个城市派出规划督察员。城市规划督察员受建设部委派,负责对试点城市的经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察。

根据建设部赋予的职责,城乡规划督察员将对试点城市重点督察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乡规划的编制和调整是否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二是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三是“四线”(即:绿线、蓝线、黄线、紫线)和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划定和执行情况;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五是群众举报和投诉城乡规划等重大问题的处理情况。

主要工作方式:一是列席与督察事项有关的政府及其部门会议;二是查阅与督察事项相关的文件、资料;三是现场踏勘了解实际情况;四是以约谈知情人、当事人等方式,及时了解规划编制、调整、审批及实施情况。

在六城市试点期间,城市规划督察员由建设部聘任,城市规划督察员具体派出和日常管理工作由部稽查办负责。城市规划督察员实行任职回避制度。城市规划督察员工作经费由建设部统一安排。

国家环保总局:环保督察中心

2006年7月23日,国家环保总局派出的执法监督机构―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环境保护督察中心等五大中心正式开始组建,覆盖全国25个省市区。

各地环保督察中心为国家环保总局的派出机构,不受地方政府的辖治。

督察中心将督察地方对国家环境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督察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案件,督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理,督察重点污染源监管和国家审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督察部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执法情况,帮助和协调地方开展跨省区域重大环境纠纷的协调,跨省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案件的来访投诉受理和协调等工作。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监督专员

派驻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始于1989年,为遏制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局面,原林业部向黑龙江森工总局、大兴安岭林业公司、吉林省林业厅、内蒙古大兴安岭管理局派驻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并设立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此后陆续向四川、云南、福建等重点林区省派出了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建立了7个省区森林资源监督机构。

2003年8月,国家林业局向新成立的兰州、西安、武汉、贵阳、海口、合肥、乌鲁木齐7个森林资源监督机构派出专员。至此,国家派驻全国各区域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已达14个,国土面积95%以上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监督。

14个驻各区域森林资源监督机构,监督范围涵盖了我国25个重点林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兴安岭地区。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等六省、直辖市森林资源监督由国家林业局资源监督办公室直接管理。

其职责是:代表国家负责监督驻在区域内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监督驻在地建立和执行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规范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森林资源管理行为,确保国家有关森林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得到正确贯彻执行,查处超限额采伐、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重大案件,定期向有关部门提交森林资源监督工作报告。

财政部:财政监察专员

财政部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及沈阳、大连、哈尔滨、宁波、厦门、青岛、武汉、广州、深圳、重庆、西安、成都、南京、长春、济南、杭州等重点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专员办事处报经财政部批准后在市(地)设立办事组。专员办事处和市(地)办事组统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

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的业务、人事、财务由财政部垂直领导,并实行分级管理办法。

各专员办事处的工作由财政部管理;市(地)办事组由专员办事处管理,必要时财政部可直接要求市(地)办事组完成某项任务或汇报专项工作。

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业务工作实行属地原则。除财政部抽调干部跨省开展监督检查或调查外,各专员办事处原则上不直接到外省开展业务工作,需在外省办理的工作事宜,委托所在地专员办事处办理;因特殊情况必须直接派员到外省开展工作的,须报经财政部同意后方可进行。

专员办作为财政部的派出机构,就地履行中央财政监督检查职能。目前,财政部在全国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分别设立机构,中央财政全额拨付事业经费。专员办具有七项职责,主要是监督检查国家财政方针政策、法规贯彻落实情况,中央预算的执行情况;监缴政府其他收入和检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检查核实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结算及其他涉及中央财政的重大事项。近年来,增加预算编制审核、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审查、中央财政重点支出项目执行监控等内容。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发现被监督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国家财税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应予以制止。对被监督单位已经发生的违反国家财税法律、行政法规的问题,应依法责成其纠正,并依照《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实施处罚。

审计署:审计特派员和派出局

1986年,我国实行审计特派员制度。审计署根据工作需要,在主要中心城市设立特派员办事处,根据审计署授权实施审计监督,直接向审计署负责。

为了加强对中央企业的审计监督,1986年,审计署先在上海、沈阳、武汉、广州等城市和少数中央大型企业试设审计特派员。在特派员领导下,设立办事处,办理审计方面的具体工作。1988年,审计署又在哈尔滨、南京、郑州、济南、长沙、成都、昆明、兰州等8城市增设审计特派员。

财务监管办法篇8

【关键词】高校两级管理财务监督

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即进一步明确学校本部与下属院系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大下属院系在日常教学、学生工作、学科建设、固定资产购买与管理等方面的权限,从而调动下属院系的积极性。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下属院系的财务支出自增大,支出的金额也会增多,必须构建相应的监督体系,才能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高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完善财务监管途径的现实意义

在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下,财务工作的模式、内容相对更为复杂,这就需要促进院、系财务监管的对接,否则可能形成监管漏洞或者多重监管,甚至滋生腐败问题。因此,完善财务监管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下,各系、部门拥有较大的财务支出权利,这虽然可以调动院系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可能存在资金使用统筹程度不够、从全校来看资金总体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财务监管,避免资金浪费,确保院系资金使用效率。

(二)有利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高校投资规模巨大,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2.2万亿元,而高校除这种财政性经费外,还有大量的银行贷款、经营性收入,这就使得高校的资金总量规模异常庞大,必须强化财务监管,才能有效避免等问题,保障国家资金安全。

(三)有利于明确院系双方的职责

目前高校院系两级资金支出包括各种固定资产支出、教职员工薪酬福利支出、教学实践等支出,这些支出项目多,其中不乏支出是全校统一,部分支出则由各系自己把握,形成了“两条线”,这就必须完善监管途径,使所有的资金支出都在可控的范围内,且院系双方都有明确的职责,避免管理混乱导致资金使用无序,甚至造成资产流失或者浪费。

二、高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加强财务监管的基本途径

从当前的实践来看,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财务监管主要是通过推行预算管理来落实的,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监管范围、监管资金来源、监管资金使用制度等方面。

(一)明确财务监管范围

高校支出分为很多类型,若未事先予以明确,则可能导致费用难以划分。首先,要明确院(系)办公经费监管范围,这种经费包括各类招待费用,各种办公用品消耗的费用,此外还包括电话费、各种助学金等,高校要明确哪些属于学校支出范围,哪些属于系内支出范围,这样才能为财务监管提供基础。其次,要明确院(系)人员经费,具体到高校而言可以分为按照不同的职称职务发放的津贴奖金,平均发放的各种资金如卫生费、防寒防暑费等,这些经费有部分由学校进行管理,有部分经费由系确定,因此必须予以明确。

(二)明确监管资金来源

明确监管资金来源主要是确定学校、系内资金分配方案和办法,从而确定各主体资金总额。首先,要明确学校与各系资金分配办法,或者说明确各系预算提成的比例,一般而言,如果系内有学生(即教学类别的系),则可以根据教师人数、学生规模、系内总体收入情况确定资金分配方案,如果是行政后勤部门,则更多的是要根据部门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等确定资金分配方案。其次,要明确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标准,对于人员经费,可以参照历史数据予以确定,而公用经费则可以根据学校总体经费情况和教职工人数等予以确定。

(三)明确各类资金使用办法

首先,要明确预算内资金使用办法,一般而言,对于常规性的预算支出,可以采取相对简单的使用管理办法,只需要履行财务部门规章制度就可以支出。对于会计年度预算内未支出的剩余资金,可以采取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奖励。其次,要明确超预算资金使用办法,由于院系发展形势会发生变化,因此部分院系可能存在资金支出超过预算的情况,学校要明确处理方案。再次,要明确系(部)创收收入使用管理办法,对于非预算内收入,如成人教育收入等,高校要明确相应的分配方案,可以用来支出的范围。

三、高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完善财务监管途径的保障措施

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高校可以通过构建监管落实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来推动财务监管的畅通,最终达到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目标。

(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管落实机制

完善财务监管途径首要条件是要使其落到实处。首先,要明确权责,要明确学校党委、学校分管领导、院系的职权,明确学校财务监管的基本流程,特别是各种资金异常情况的资金处理流程。其次,要建立细化、实化、量化的财务监管体系,高校要对不同额度资金支出的权限予以明显,从量化的角度确定各主体的支出权限,要从实践操作的角度建立完备的监管方案,从资金收入、资金审批与划拨、资金支出与后续监管等明确监管途径。

(二)要创新财务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能力

首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推动财务监管的落实,要在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软件的基础上,积极购买相关的模块,提高财务管理软件的功能。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学校――系(部)财务监管体系,即要实现监管的网络化、实时化,使财务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在学校――系(部)之间传递。其次,要加强培训,要强化对学校财务管理人员、各系部负责人的财务知识培训,不断强化其财务安全、效益意识,促进其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要建立财务监管督促检查机制

首先,要推进实施财务公开制度,高校要建立学校、系(部)定期财务公开制度,并明确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方式和公开的具体途径,使整个财务工作置于外部监管之下,避免有限度的公开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其次,要建立专项监督检查机制,学校要根据资金使用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要时间节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通过这种专项检查推动财务监管的落实。再次,要努力构建财务监管常态化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财务监管的外部环境,最终达到助推财务监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储昱.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下财务管理制度构建研究[J].时代金融,2012(15).

财务监管办法篇9

关键词民办学校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学校工作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力保证。近年来,政府加大对民办学校专项资金的投入,为确保资金的安全,加强民办学校资金管理,对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加强民办学校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民办学校财务管理状况

(一)执行会计制度不统一不规范

各学校采用的会计制度不统一,目前使用较广的为《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由于执行会计制度不一样,财务核算口径不一致,造成学校之间的财务状况难以评定。

(二)开办资金不到位或挪用办学资金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用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以及其他财产作为办学出资。”但一部分的民办学校投资后,采取各种方式将钱转移或将资金挪作他用。

(三)财务管理不规范

一些民办学校不重视财务管理,没有建立相应财务制度,财务操作和开支标准均掌握在举办者手里;一些民办学校将小部门资金由出纳人员保管,大部分资金存放于举办人处,公私不分;一些民办学校的财会工作由非财会专业的亲戚担任。这种家族式管理的结果,导致民办学校缺乏制约机制,财务管理混乱;一些民办学校根本就不设财务机构,导致资金跑、冒、滴、漏相当严重,影响办学效益。

(四)违反规定收取费用

《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学校对接受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学校制定,报有关部门批准并公示,但一些民办学校收费标准不公示,超标准收费,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把办学作为一种赚钱的工具;一些民办学校收费未按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收费许可证,不进行亮证收费,违反国家有关教育收费政策;收取的费用不使用合法的票据,而是使用外购的“三联式收据”,其存根也不保管,并且不按开据的收据入账。

(五)会计核算不规范

一些民办学校由于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以及财务会计制度缺失,导致会计核算不规范。如外来原始凭证中“白条”较多,不符合会计法的相关要求;应该设置科目不设置;另外,有些民办学校还存在会计科目使用不当,帐薄设置不规范,登记账簿不符合规范要求,报表不编制或编制不及时的现象。

(六)资产管理不规范

一些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没有落实,有的学校对举办者投入学校资产不履行过户手续,学校对其没有法人财产权;一些民办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没有明细账,没有卡片记录,长期不盘点,存在待报废的现象;一些民办学校对货币资金管理也不规范,学校收入不存入银行,大部分收支通过现金核算。

二、加强民办学校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执行统一的民办学校会计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门制定的《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明确要求民办学校采用统一的《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准确反映学校资产负债状况及经营,便于比较学校的财务状况。

(二)民办学校建立和完善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

(1)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机构。民办学校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按照《会计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专门的财务机构,配备专业的财会人员,提高民办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2)建立内部制约机制。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规模大小和实际需要设立科学的内部组织机构,遵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明确职权划分和责任分配,确保职责、权限在严格规范的控制下得以履行。

(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规范性强,制度建设是规范管理的关键。各民办学校要制定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就是要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正确处理好国家、学校、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保证学校内部的财务活动有序进行,财务工作有章可循,奖惩有依有据。

(三)规范民办学校收费行为

物价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等规定,依法对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进行审批、审核和备案;民办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收费的管理的政策和规定,向相关部门申请办理收费许可证,并按收费标准向学生、家长和社会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民办学校收费必须使用财税部门规定的统一票据,并按开据的票据入账做收入。

(四)加强民办学校的会计核算

会计人员素质直接影响会计核算和监督。因此,民办学校要重视会计人员的配备及后续培训,要求会计人员要自觉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职业道德,熟悉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五)加强对民办学校财务工作的监管

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学校财务工作应履行监管的职能,并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的财务管理的监督管理。(1)建立办学保证金制度。(2)建立设立前审查制度。(3)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制度。(4)建立审计制度。

总之,民办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民办教育事业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各级民办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依法办学,严格遵守《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会计法》等法律规定,加强学校财务工作的自律监督,定期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财务状况,主动接受监督。建立民办学校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财务工作的监管,维护广大学生、家长、教师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财务监管办法篇10

4.财政部下发的处理处罚决定,由财政部指定专员办负责送达和监督执行。按照《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工作规程》的规定,涉及撤销会计师事务所、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处罚决定,由会计师事务所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执行。

三、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方式

专员办依法对分工范围内的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内部质量管理、业务报备、会计信息质量等情况进行监督。分所所在地专员办在牵头专员办的统一协调下,主要负责分所执业质量的就地监督。具体可采取以下监督方式:

(一)日常监督。专员办应高度重视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日常监督工作,充分利用注册会计师行业报备系统平台,做好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报备信息的跟踪、分析和利用,全面掌握事务所的客户分布、审计报告数量、审计意见类型等执业情况,并应通过报备资料跟踪分析重点企业的财务报表,了解其财务状况。在利用报备信息的基础上,专员办可利用走访、约谈、座谈会等方式,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管理、分所管理模式等情况,及时通报有关监管信息,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良好的监督互动关系。专员办要综合各方面信息,包括社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反映、事务所的历史表现、内部质量控制、分所管理模式、人员素质、执业理念、业务承接、工作底稿、审计程序执行等方面,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进行日常监控。

(二)现场调查。专员办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线索、疑点和问题,应当及时到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及相关单位开展现场调查,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当事人等方式,核实相关情况。专员办对收到的投诉举报、其他部门移送线索和财政部直接交办的核查工作,通过现场调查予以核实。

(三)专项检查。在开展日常监督的基础上,专员办应当按照《财政检查工作办法》、《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工作规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所监督的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原则上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每次检查至少延伸检查两户被审计单位,重点检查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以及高风险审计业务。

(四)质量评价。专员办要根据对会计师事务所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情况,积极探索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管理、风险控制、审计执业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分类管理,对综合评价较差的会计师事务所要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着力构建会计监督长效机制。专员办要高度重视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工作,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制定详细方案,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抽调精干力量充实业务处室,指定专人负责,加强业务学习,深入研究行业特点,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着力构建和完善会计监督长效机制。

(二)探索创新,统筹安排,切实转变会计监督模式。专员办要积极创新,将开展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与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合起来,将日常监督与重点检查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监督手段,不断创新监督方式,不断提高监督水平。专员办要将工作重点放到强化日常会计监督上来,根据日常监督中发现的疑点和线索,组织安排对分工负责的会计师事务所和重点企业的检查,有效扩大会计监督的覆盖面,切实提高会计监督的针对性,避免以专项检查替代日常监督,实现会计监督工作的日常化、机制化和规范化。

(三)做好沟通,联动配合,有效形成会计监督合力。专员办要做到“分工不分家”,切实做好沟通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和监督联动。负责监督总所的专员办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并协调各分所所在地专员办的监督工作。分所所在地专员办要积极配合牵头专员办的工作,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和疑点及时通报牵头专员办。专员办对异地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进行调查或检查时,所在地专员办要予以积极配合。专员办要与地方财政部门、注册会计师协会以及证监局、审计特派办等有关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形成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果。

(四)依法监督,便民高效,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专员办要严格按照《财政检查工作办法》、《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工作规程》等有关规定,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做到规范、公开、透明,自觉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要坚持便民高效的原则,寓服务于监督之中,为会计师事务所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及时指出会计师事务所执业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帮助、教育和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切实提高执业质量和水平。要充分尊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特性,做到以理服人、以专业水平服人,建立和谐、顺畅、有效的监管关系。要恪守监督独立性,保持廉洁自律,树立良好监督形象,不得以任何形式从会计师事务所获取不当利益,不得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与履行监督职责无关的要求,不得影响和干预会计师事务所的正常经营活动,不得要求会计师事务所重复报备有关信息。

(五)加强指导,狠抓落实,确保行政监督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财政部将与审计、证券监管等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监管工作。研究出台和完善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工作有关制度办法,加强对专员办工作的指导,定期对专员办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对被监督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走访,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对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专员办每年底应对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专题上报财政部,总结内容包括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工作的整体情况、日常监督具体做法、专项检查情况、工作成效等。财政部将对专员办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工作进行专项年度考核,推动该项工作的常规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各专员办和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向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反馈。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