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学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2:36

企业学习制度篇1

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

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是指职业院校学生在生产、流通、服务现场,或以学生身份观摩企业生产、流通、服务过程,体验生产、流通、服务活动;或以工人、管理员、服务员身份,直接参与生产、流通、服务过程,完成生产、流通、服务任务,使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层次顺序,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或称毕业实习),其中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的最高阶段或最重要形式。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尤其是顶岗实习,作为职业学校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转换角色意识,实现从学校向社会平稳过渡的主要途径。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作为一项制度,其推进遇到了许多具体困难,贯彻执行难度比较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本身不具体、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的内涵及特征,了解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建设的设想,对深化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有效推进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尤其是顶岗实习)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的理性考量

(一)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关于制度,理论界有不同的解释。权威语言学辞典《辞海》认为制度是“(1)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动准则。如工作制度、学习制度。(2)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体系。如社会主义制度。”按照《辞海》的定义,制度既是一种“规程”或“准则”,又是一种由各种关系构成的“体系”。依据《辞海》对制度的基本定义,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是指保障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活动正常开展的各项规程、行动准则,或规范体系。作为“规程或行动准则”,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规范学生企业实习涉及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学生企业实习中技能指导、课程辅修、日常管理、生活安排、实习评价、权益保障等多个方面。作为“规范体系”,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由宏观制度和微观制度两个层面构成。其宏观制度主要是国家层面所设计的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它规定的是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活动中的根本性、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其微观制度主要是职业院校、企业依据宏观制度的基本要求,所设计的职业院校、企业内部以及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的实习规范,它所规定的是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过程中具体的、个别的问题。

(二)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的特征

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既具有一般意义上制度和职业教育制度的共同特征,即是一套规范体系,具有自觉创造性、公开性、规范性以及相对稳定性等特征。但它又有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制度和职业教育制度的具体特征。

1.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制度的一部分。职业教育领域校企合作首先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作为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是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职业院校学生去企业实习(尤其是顶岗实习),以实际工作者的身份直接参与生产过程,既可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又可学习实际生产技术知识或管理知识,掌握生产技能,或培养管理能力,并且通过实习巩固、丰富与提高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学生可以具体生动地接受劳动观点、爱护公共财物、组织纪律性、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实习,可以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实际水平、劳动纪律与职业道德,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思想工作,进行一次综合性的社会检验。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是校企合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这是由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活动本身的性质和特征所决定的,也是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制度和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属性。

2.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调整的关系广泛复杂。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直接关系方只有学校和企业,但它映射的关系却十分复杂。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作为工作本位的学习方式,其实际运行中涉及的主体多、范围广、门类杂。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作为一种规范,它调整着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职业教育管理机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其他相关机构之间以及职业院校内部各种社会关系。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通过调整各种关系而体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实现其功能,促进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校企合作共同培育高技能型人才。这里所说的职业院校,包括中专、技校、职高、高职、技术本科、普通大学中的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管理机构是指对各种职业教育机构及其相关事务进行管理和协调的机构,主要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相关部门,则包括发改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社会其他相关机构,包括职业中介机构、决策咨询机构、捐资助学的慈善组织等。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不仅要调整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职业教育管理机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其他相关机构之间各种外部关系,而且要调整职业院校、企业内部自身的各种关系。

3.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制度。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作为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的重要形式,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育教学活动由课堂教学向岗位实践的拓展,它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价值追求。因此,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本质上首先是职业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置于职业学校教育制度下考量和设计。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尤其是顶岗实习)既是企业生产要素向学生开放的过程,也是学生以劳动的方式被纳入企业生产要素的过程。学生在企业中参与岗位劳动,从事产品生产或服务,接受企业的生产性管理和考核并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实习学生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实质性劳动关系,必须受到劳动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使相关主体的权益得到保护,责任得到履行。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是充分体现劳动制度与教育制度有机结合的综合性教育制度。

二、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建设包括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和制度的贯彻落实两个层面。由于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涉及的主体多、范围广,因而职业院校企业实习制度建设涉及的层面也比较复杂。在我国,尽管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设计和建设起步较早,但建设进度并不快,与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事业不相适应。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建设存在如下三个层面的问题。

(一)国家层面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建设不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和第三十七条分别就职业教育的实习问题进行了法律规定,这是我国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的基本制度支撑。关于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最完整、具体的表述应该是国务院2005年颁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该文件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先后下发文件,对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的管理要求、税收减免等做了进一步政策规定。尽管如此,作为国家层面的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还是存在建设不到位的情形。首先,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设计的规范性不够,约束力不强。如《职业教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此处,采用的都是“应当”,而非“必须”,显得刚性不够。其次,对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的具体细节,特别是企业为什么要接纳学生实习、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接纳学生实习、接纳学生的实习有什么激励措施,接纳学生实习过程中管理联动机制如何建立、接纳学生实习过程中涉及的利益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等,缺乏全面、整体的制度设计和安排。

(二)企业层面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建设缺位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经济组织。企业既是盈利性经济组织,但同时又是履行一定法定或道德义务的社会组织。尽管《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但长期以来,受我国企业自我认知能力和劳动力买方市场的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只是选择技能型人才,并不乐意参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的企业怕接受学生实习影响自身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把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当作一种负担,没有把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包括教师)实习看作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现在,有的企业接纳学生实习或靠人情关系、或靠上级主管部门行政干预;有的企业把接纳学生实习(尤其是顶岗实习)看作是降低劳动力成本的一个措施。当前企业层面的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缺位严重,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主观随意性比较大,缺乏规范有效的制度约束。具体表现在:企业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没有纳入企业的经营战略,企业没有专门管理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部门、没有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岗位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没有形成诸如学生实习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安全保障制度、岗位轮换制度、日常教育管理制度、实习指导教师工作制度、学生实习质量考核评价制度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范的制度体系,没有形成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长效机制。

(三)职业院校层面学生企业实习制度建设错位

由于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是重要的教学形式,从职业院校微观领域来说,其学生企业实习制度建设从形式上讲是健全的。大多数职业院校设有实习管理机构,配备了相应的管理人员,制定了企业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实习学生管理条例、教师实习指导办法、实习质量保障办法等规章制度,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意,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企业的缺位,职业院校层面的学生企业实习制度建设缺乏联动性、协作性,其规章制度大多是职业院校从自身利益出发,依据自身的环境和条件制定的,企业并未参与职业院校层面的企业实习制度的制定,其内容大多比较空洞,缺乏操作性和保障性,职业院校层面的企业实习制度不符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很难实现学校内部教育与企业实习的前后有效衔接。二是由于企业缺位或企业跟进不够,已有的职业院校层面学生企业实习制度落实困难。现在学生企业实习尤其是顶岗实习管理难度大,顶岗实习地点分散,加之职业院校人员配备不足,难以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实习指导和管理,本该职业院校承担(至少和企业共同承担)的学生实习管理基本由企业“代劳”,职业院校丧失了其在实习过程中本该肩负的的教学职责与管理功能,处于“无所作为”的状态。这种职业院校“撒手不管”和企业管不到位的状况,造成大量企业实习(主要是顶岗实习)学生流失。这不仅影响校企合作关系,更重要的是导致学生企业实习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

三、健全或落实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的基本构想

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三者既是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的制定主体,也是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的执行主体。明确三个主体的职责是顶岗实习制度构架的前提,是顺利实施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工作的关键。当前,要解决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不具体、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必须由政府主导,从制度完善和落实两个不同层面,加强领导和统筹管理,坚持政策引导,完善制度规范,调节利益诉求,有效整合职业教育内外部资源,促进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的有效开展,以充分实现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的价值与功能。

(一)完善国家层面学生企业实习制度,强化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政策引导

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是职业教育领域校企合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建设,保证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的有序进行,必须完善国家层面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当前,要抓住《职业教育法》修订的有利时期,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法》(或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的立法步伐,以立法形式加强政府及职能部门对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管理指导、评估督查、信息沟通,在规范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三者行为,强化企业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同时,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保障或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具体来说:一是实行促进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落实的财政支出政策。中央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对企业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所发生的物耗、能耗给予适当资助;对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给予奖励、表彰。二是实行促进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落实的税收政策。中央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培养、吸纳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并对按照一定比例接受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企业给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劳动报酬,可以从税前列支等。三是实行促进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落实的信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开辟校企合作信贷业务,如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设立实训基地、合作建设实验室和生产车间提供一定的信贷支持。鼓励商业保险公司联合推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险种,以加强对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社会保障。总之,要确实保障企业在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问题上,充分体现做与不做不一样,做好与做坏不一样,以提高企业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二)健全企业层面学生企业实习制度,彰显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

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尤其是顶岗实习),除了承担人才培养主要功能之外,客观上还承载着解决企业用工、促进学生就业以及减轻学生家庭负担等其他功能。因此,企业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企业应充分发挥其在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企业要通过健全和完善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来彰显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是企业要与职业院校共同制定学生实习计划,与学校协商签订符合法律规范的学生实习协议,并严格执行。二是企业要制定和落实学生实习报酬和劳动保障制度,按国家相关标准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补贴。根据不同行业和不同工种的情况,为实习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保障学生的劳动权益。三是企业要建立组织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建立实习管理责任制,制订《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学生实习考核评价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日常实习管理,做好学生实习评价工作。四是企业要建立、健全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挑选业务精、素质强、作风正的单位员工作为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并与学校合作对指导教师进行教学业务培训。五是企业要建立学生实习岗位轮换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企业实际情况,为学生实习提供数量充足的岗位,对学生分阶段进行轮岗培训,使学生可以在不同岗位得到实际锻炼,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企业学习制度篇2

景德镇市三雄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雄陶瓷”)是一家专业生产陶瓷酒瓶的浙商投资企业,是景德镇市酒瓶行业中首家通过iSo9000认证企业,是景德镇市重点骨干企业,也是景德镇市专业生产陶瓷酒瓶最大的企业。公司凭借专业的精神、超大的规模,领先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深受酒类企业的青睐。公司位于中国瓷都――景德镇,同时在中国“黄酒之源”浙江绍兴,设有分公司――浙江上虞市三雄陶瓷有限公司。

陶瓷行业属于手工行业,在操作方面有很大的难度,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根本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三雄陶瓷在2011年与汇聚达成合作,在课程学习和客服人员的帮助下,在企业中开始了文化、制度的落地工作:通过全员投票选举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员工一起制定红皮书,蓝皮书,将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流程化、标准化,一个月,蓝皮书的执行效率达到80%,两个月,蓝皮书的执行率达到了100%。为了保证标准化作业的持续,公司不定期进入车间检查员工对蓝皮书的熟悉度,检查车间管理人员是否按照红皮书规定检查工作。其次,企业要求管理人员每月自发对质量、产量进行承诺,自觉进行工艺改进,降低生产成本,每个月公司会对承诺进行评估,检查承诺的质量、处罚的力度等。公司也将对优秀员工的奖励作出承诺并且在企业文化墙公布,到年底,公司奖励优秀员工、一线员工和二线员工,其中包括股份奖励、现金奖励等。

在经过汇聚的课程以后,三雄陶瓷明白了一个道理,公司在做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中,公司高层必须带头打造并且执行,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公司高层的积极性不减,其次,要使下面员工的积极性继续保持下去,就要了解其动力在哪里,采用精神和物质奖励并行,这就要求公司高管将承诺兑现重视起来,自身要以身作则,处罚一视同仁,这样才能更加保证制度的权威性,明确的奖罚也促使了团队间、个人间的合理竞争。

曾经有一个员工,触犯了刚刚颁布的军规“电网机制”规定,被公司毫不犹豫的开除了,用董事长陈鹏飞的话来说:“尽管这个人是我们企业的老员工,也是我们一个部门的骨干力量,但是我们绝不可能为了一个人,让刚刚颁布的规定成为一叠废纸,这个人必须开除!但是制度无情,人却有情,公司也有情,我们要尽一切可能的方法帮助他的家庭!”该员工家庭困难,陈鹏飞通过公司的员工基金给予了该员工经济上的帮助,并且还亲自督促副总帮助该员工在被开除以后第一时间找到了其他的工作,解决了他家庭的困难问题。这样一个举措,瞬间确立了“电网机制”的权威,对该员工的帮助也温暖了所有三雄陶瓷人的心。

三雄陶瓷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将逐步完善各方面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将团队交给汇聚,不断充电。

企业学习制度篇3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83)

摘要:人才培养目标与实习岗位的对接、依据岗位核心要求进行实习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校企双方制度和人员的融合是高职实施集中顶岗实习的三个难点。校企双方基于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实习岗位,根据实习岗位界定岗位核心要求,围绕岗位核心要求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协同进行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是高职实施集中顶岗实习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校企协同;高职;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104-03

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一般可分为分散型和集中型两种。相对于分散顶岗实习,集中顶岗实习更有利于整合学校和企业的相关资源,较好地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也更便于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统一管理,无论对于学生、学校还是企业,集中顶岗实习都是更科学、效果更明显的一种顶岗实习模式。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①的首届毕业生共有40名,其中24名学生被广东华好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好集团”)选拔为实习生,参与为期6个月的集中顶岗实习。由于集中顶岗实习所涉及的学生和岗位数量较多,而且校企双方需要在组织和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协调,其质量控制的难度不言而喻。在管理学中,质量控制指的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为了确保学生参与集中顶岗实习的效果,华好学院将此理念应用到集中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中,并协同华好集团进行集中顶岗实习的质量控制。

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的难点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实习岗位的有效对接。校方安排集中顶岗实习的出发点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希望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专业吻合度较高的实习岗位;而企业方的目的则是要将新员工放在空缺岗位上,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因此,通过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和磨合,达成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提供实习岗位的共识,是有效开展集中顶岗实习的重要前提。

第二,基于岗位核心要求的校企协同质量控制。虽然学生在集中顶岗实习前已经完成了相关综合素质课和专业能力课的学习,但是每个企业和岗位的情况不尽相同,因此明确具体的岗位核心要求,并依此制定培训、考核、沟通机制等方案,校企协同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是集中顶岗实习的重要环节。

第三,校企制度与人员的有机融合。校方有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和专职导师,企方也有实习生的管理制度和专业培训师。如何充分理解双方的制度内涵和导师的角色,整理出既能符合学校的管理要求又有利于企业进行实习生管理的集中顶岗实习制度,如何使双方导师能配合指导、协调沟通是校企双方顺利开展集中顶岗实习的重要保障。

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体系的设计思路

第一,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实习工作岗位。华好学院首届毕业生全部来自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美容会所管理方向)。该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情商,掌握美容、保健、养生、营养及会所管理等相关知识,具有员工管理、顾客管理、销售管理、美容养生项目组合及运用等美容会所经营管理能力,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与管理复合型的店务管理人才。基于此人才培养目标,由校企双方领导班子组成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召开专项会议,共同商议,达成共识,优先考虑人才培养的需要,面向华好集团旗下的所有品牌以及广东、北京、浙江等12个省市的商,筛选出省级经理助理、会务助理、加盟招商助理等一系列与学生专业吻合度较高的实习岗位。

第二,根据实习工作岗位界定岗位核心要求。明确实习岗位后,校企双方共同对此次顶岗实习的岗位核心要求进行界定:首先是职业认同感,即学生“想不想做”,主要影响因素有职业价值观、职业规划、行业企业认知、社会因素等;其次是综合素质,即学生“能不能做”,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具备积极的心态,是否自信,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是专业技能,即学生“会不会做”,主要指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第三,围绕岗位核心要求构建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体系。围绕以上岗位核心要求,校企双方协同规划与准备,协同实施与管理,协同考核与完善,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对此次集中顶岗实习进行全过程、多方位的过程质量控制,以解决以上所述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的第二和第三个难题。各个控制阶段的主要任务如图1所示。

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的实施过程

(一)事前控制

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导师制度及岗前培训是集中顶岗实习事前控制的三项关键内容。因此,校方除了需制定常规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与《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外,还需制定《实习生项目方案概要》,对集中顶岗实习的岗位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企业导师工作机制以及岗前培训体系的设计等做出明确说明,为顶岗实习的质量过程控制提供制度保证。

对于实习生的岗位任务和考核办法的制定和落实,由企业负责制定《实习生工作任务卡》和《实习生工作评价表》,帮助实习生和导师明确实习岗位任务和考核的方式方法。另外,企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优秀商,向其推荐实习生,并且由企业的驻地大区经理和督导负责安排实习生的工作任务和跟进考核。

对于企业导师工作机制,校方负责制定《企业导师系统工作指引》,对企业导师的选拔和权责进行说明。企业任命其培训中心总监作为项目负责人,并且选拔多名资深经理人和培训师担任学生顶岗实习导师,以项目小组形式对学生的集中顶岗实习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

对于培训,校企双方各施所长,各尽其责。校方主要负责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重点在于调整学生的心态,提升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工作的适应力;企方为实习生制定详细的岗前培训计划,包括企业特训会和品牌培训等,对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专业技能起了重要的作用。具体培训内容如图2所示。

此外,企业的招聘小组到学校对报名参加华好集团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职业性格测试和面试,并结合校方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在校表现所进行的评估,最终确定入选学生名单及其工作岗位。

(二)事中控制

沟通平台的搭建是进行集中顶岗实习事中控制的基础性工作。校方专职导师不仅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顶岗实习系统,还建立起由实习生和校企双方导师组成的腾讯群和飞信群,并使其成为相关信息的主要窗口和学生交流实习心得的重要平台。另外,企业导师还建立面向各自指导小组的微信群和商反馈系统。校方专职导师通过在顶岗实习系统上查阅周记,了解实习生的心态变化,借助沟通平台引导“正能量”并进行安全教育。此外,也会通过电话对个别情绪需要调整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理辅导,为实习生提供理论知识援助等。

企业方导师则通过查阅实习生上交的工作日志、在线答疑以及实地指导等,在关注实习生心态的同时重点关注实习生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此过程中,校企双方导师每两周定期碰面,交换所了解的信息,明确分工,扮演不同角色,协同对实习生进行跟踪辅导。

(三)事后控制

实习生在集中顶岗实习期间是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所以,学生的实习成果展现也分为在校内的展现和在企业的展现。在校内,实习生通过“师生座谈会”与学校相关教师交流实习期间的各种收获,对学校完善集中顶岗实习制度提供建议,并通过“经验交流会”向来年的毕业生做经验分享。在企业内部,实习生通过参加业绩成果分享会,获得企业导师和直接上司的肯定和改进建议,并且对企业完善实习生项目的制度和运作模式提供建议。

集中顶岗实习的考核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考核主体包括企业导师、实习生直接上司、实习生所服务的商、校内专职导师和调研报告指导教师。其中,企业的评价主要围绕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校方的评价则主要围绕实习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心理成长、纪律表现和毕业调研报告等。

此外,校方以问卷形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企业则收集各方反馈信息对实习生表现进行评估分析。最后,双方以项目总结会的形式对此次集中顶岗实习过程质量体系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完善措施。

集中顶岗实习效果评价

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华好集团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54%的学生的表现表示非常满意,对其余学生的表现也基本满意。另外,学生也高度认可集中顶岗实习的效果,过程中没有学生表示或最终退出实习,其中有86%学生认为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有95%学生认为自身的专业技能得到不同程度提升,对公司的满意度达到100%,对工作岗位的满意度也达到79%。

经验与启示

第一,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协同才能保证集中顶岗实习的效果。与分散顶岗实习不同,集中顶岗实习涉及的学生人数和岗位较多,需要双方领导班子在岗位提供、制度融合和人员配备等方面达成共识,也需要较为完整的制度设计和严密的安排以保证有效运行。因此,集中顶岗实习需要学校和企业的直接对话,而不仅是专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或者是学生与企业导师的对话,这是对集中顶岗实习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

第二,集中顶岗实习需要明确校企双方的不同角色定位。在集中顶岗实习中,学校和企业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有区别的。学校在顶岗实习前完成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课堂教育后,在顶岗实习中更多担当的是调整学生心态和提供理论知识援助的角色;企业则从行业企业需求的角度向学生提出要求,对学生的实践表现给予指导。

第三,集中顶岗实习要注重事中、事前与事后控制的结合。事中控制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事前控制的结果。在此次集中顶岗实习的事前控制中,校企双方都非常重视选拔、培训、导师安排和工作任务安排等工作,这些为学生集中顶岗实习扫除了不少障碍。而事后控制中的实习成果展现、总结与分析等,既对实习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产生正面的影响,又对下一届学生的集中顶岗实习起到宣传作用,同时也会有利于集中顶岗实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注释:

①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是由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和美容化妆品行业的知名企业广东华好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二级学院。

参考文献:

[1]蔡勤生.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2]张学琴.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毕业顶岗实习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企业学习制度篇4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核心能力;集体计件制。

引文: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中指出: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在我国现阶段所提的“工学结合”更多的是“工学交替”,即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学生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再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到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如此交替进行。

1.“工学交替”企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模式,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企业的生存现状决定推行“工学交替”企业实习存在诸多问题:

1.1.缺少法规政策支持

我国现在尚无任何法规规定企业有义务接纳学生到企业学习并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也没有专门法规对学生到企业学习的管理、工作安排、待遇等进行明确规定。

1.2.企业生存现状差强人意

当前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很多企业因为没有自己的产品、技术,缺乏核心竞争力,赢利能力差。全球经济不景气,造成我国出口乏力,国内竞争加剧。

1.3.企业工作环境差

经过调查发现,珠三角从事加工制造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从事来图、来料加工的企业工作环境很差。大部分企业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每月工作超过26天;生产车间噪音大、油污多;工人劳动强度大,一般都要操作超过1台机床,根据产品加工时间的不同,有时甚至操作5、6台机床;

1.4.学校教育、管理跟进困难

学校缺少推行“工学交替”企业实习学生的动力,缺乏“工学交替”企业实习的管理经验。

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对象

2.1.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学生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为导向,学生企业应该从事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一般先从事基层岗位,要做好岗位工作,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

2.2.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较强自律能力的学生

从法律及安全角度要求在企业工作的学生年满18岁,且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学生在企业实习,要求学生有将强的自律能力。

3.“工学交替”企业实习的可行性

3.1.校企共赢是推行“工学交替”企业实习的前提

企业和学校目标是不一致的,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学校以培养优秀人才为最终目标。所以在校企合作的时候即要使得企业能从合作中取得经济利益,也要让学生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我校“工学交替”试点班致力于校企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使合作得以稳定之久。企业在这次合作中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并且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增强了职业认同感,提高了职业素养,积累了加工经验。

3.2.严格遵守劳动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是推行“工学交替”企业实习的保障

一切均以不违法违规为前提,我校“工学交替”试点班在进行“工学交替”企业实习时严格遵守劳动法规。例如不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以及其他具有安全隐患的实习劳动。不超过法规规定的工作时间,购买相关保险等。

我校针对“工学交替”企业实习制定的相关制度,例如《学生企业实习管理制度》、《“工学交替”企业实习驻厂老师管理制度》、《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对“工学交替”企业实习的开展流程、人员的职责分工、工作学习的安排等各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

3.3.明确目标,加强管理是推行“工学交替”企业实习的关键

在何时让学生进行“工学交替”企业实习,明确实习的目的,加强实习期间的管理是实习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我校“工学交替”试点班是完成2年中职阶段学习后再进入高职学习的分流班,学生已经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机床操作技能,在进入高职的第一个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实习。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适应数控加工企业生存环境,培养其对数控加工职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熟悉企业生产流程,提高自身的技术以及职业素养。

4.“工学交替”企业实习中的“集体计件制”

为了解决现有企业生存环境差,学生难以适应的问题,严格遵守劳动法规,我校在推行“工学交替”企业实习中实施“集体计件制”。“集体计件制”是在现有企业个人按计件的形式计算劳动报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阶段很多企业都在推广实施,只是说法不一样。集体计件制是以工作组为计算单位,工资取决于计件单位集体的劳动成果,它是以工作组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乘以计件单价,计算出应得的计件工资总额,然后在班组或工作队内部工人之间根据每个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和贡献大小等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

我校“工学交替”试点班在企业实习时,以一个零件的生产流程为工作组,根据岗位劳动强度合理配备人员,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的劳动强度都不会太大。工作时间方面每班控制在8小时内,保证工作时间符合劳动法规要求。工资方面以工作组生产的合格零件数量乘以每个零件生产单件,然后在工作组内部之间根据每个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和贡献大小等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在工作组内部,学生按照一定的时间段进行轮岗,让学生熟悉产品生产整个流程的岗位知识技能。

5.结论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工学交替”试点班经过1年推行“工学交替”企业实习模式,成功地解决了“工学交替”企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合作企业之间建立起了良好、互信的合作关系,最重要的是让企业接受了我们的职业教育理论,积极配合我们开展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Z]

[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Z]2006.03.30

企业学习制度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 顶岗实习 管理体系

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必须按照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等方面切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管理体系,以保证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是保证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从管理多个顶岗实习班所反映情况来看,顶岗实习集中管理的效果要优于分散实习,但同时较学校内管理又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强化过程管理,真正做到“学生顶岗实习到哪里,学校管理就延伸到哪里”。就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

(1)建立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建立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吸收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各领域的能工巧匠、专家学者,发挥他们的作用,来帮助学校共同研究顶岗实习的方案,制订顶岗实习的基本管理制度,并通过领导小组成员的介入寻找一些校企合作的机会。

(2)建立向学生家长通报制度在学校组织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前,应向学生家长进行相关信息的通报,寄发“告学生家长书”,说明顶岗实习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学校的组织管理隋况,要求得到学生家长的签字确认。以保证学生家长能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和企业的学习情况,配合校企双方做好顶岗实习的工作。

(3)建立学校指导老师驻厂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远离学校,在企业会遇到多种具体的问题,这需要学校安排指导老师入驻企业,代表学校配合企业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生产、安全等方面进行第一时间的指导和管理。

(4)建立学分认定制度对于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可以根据校企双方联合制定的顶岗实习方案,结合企业培训内容、岗位操作要求和学校开设的辅助课程,分模块顶替原教学计划的课程学分,报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同意后执行。顶岗实习学生只要完成新教学计划中各任务模块的考核要求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以保证正常毕业。

(5)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学生到企业后具有双重的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学校和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然而,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除工作时间外,“准员工”的自由空间比较大,因此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应建立如《顶岗实习学生请假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学生出差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学生宿舍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学生意外伤害保险购买指导意见》、《偶发事件处理机制》等制度,保障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

除制定以上管理制度外,还应建立包括《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顶岗实习驻厂指导教师职责》、《顶岗实习学生定期会议制度》、《顶岗实习学生党团员发展指导意见》、《顶岗实习考核制度》、《顶岗实习档案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等制度。

二、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和家长联动的契约化管理体系

顶岗实习不仅要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而且也要得到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只有以上四方联成一体,通过协议较好的协调和保证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加强管理,顶岗实习才能安全、有效的完成。学校在四方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生顶岗实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为学生争取合法权益的主体,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习单位是四方中最关键的一方,它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直接管理者,是落实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的实习计划,确定学生实习岗位、实习内容、考核要求的第一环节。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一名“准员32'’,要服从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排和管理,尊重实习单位的领导、实习指导教师和其他员32,还要负责自身的安全等。学生家长是顶岗实习工作强力后盾,只有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学校的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才能在学生中进一步得到推广,学生家长还是监督者,她能很及时有效的向学校反映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一些问题,是顶岗实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协议的签订,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和学生家长四个主体是相互联系的,他们都有自身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使命,脱离了谁都可能对学生的顶岗实习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只有将这四个主体形成一个联动的整体,才能使合作更有生命力。

企业学习制度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所谓校企合作,是指中职学校主动与企业接轨,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办学观念与办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同时,校企合作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企业间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校企合作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校企合作的常见模式有: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引企入校、组建职教集团。

二、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生产性实习的特征

1、实习项目的真实性。生产性实习是以真实项目驱动的实习过程,必须体现“学做合一”,实习目标即企业的生产目标,实习过程即企业的生产过程,实习结果是能生产一定的产品。

2、实习过程的职业性。实习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实习车间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按照企业真实的工序流程、管理模式建成类似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能生产产品并产生经济效益。

3、实习管理的企业化。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期间,严格施行企业的管理模式,按照企业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工作任务。在实习中学生的身份就是企业的“工人”,所有要求特别是加工产品的要求必须严格按企业的标准进行。

三、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生产性实习的建设途径

当前,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虽逐步在推进,但多是以参观性实习或消耗性实习为主,与企业的生产实际严重脱节;从利益的最大化角度考虑,即使允许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也只有优秀的学生参与,这样生产性实习的覆盖面很小,这种实习方式无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发挥生产性实习的作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生产性实习可采取以下建设途径:

1、来料加工。学校利用现有设备,承接校企合作企业的各种产品加工业务,学生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习任务。这种生产性实习学校的主动权最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保证,当然实习的效果也是最好。

2、引企入校。学校提供场地,引入相关企业进入实习车间,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学生实习,学生在实习的同时根据情况可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当中,真正实现“学做合一”。

3、顶岗实习。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第三年到合作企业顶岗进行生产性实习,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挡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4、订单培养。合作企业与中职学校开设“订单”班,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协议。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制订教学和实习计划,由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并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并选派高级技术人员或培训中职学校教师到学校组织生产和实习。

四、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生产性实习的方式

1、工学交替。学校学习和生产性实习交替进行,可以扩大学生参与面,进行多工种的轮换。同时要与其它实习、实训形成互补、形成系统。

2、稳步推进。选择部分学生先进行试验,积累一定经验后再逐步扩大学生参与面;让企业逐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积极倡导项目式、过程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

3、按学生层次分类进行。可以将学生分层次,参与各项相关工作,根据学生各自的能力情况安排工作岗位,如,机床操作水平好的学生可以直接进行生产加工,能力较弱的学生让其参与一些简单工作慢慢适应(去毛刺,清洗、装配工序等),这样不管学生能力如何,都可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在真实的企业环境里锻炼自己。

五、建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生产性实习的运行管理机制

要想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生产性实习有序运行,并达到理想效果,就必须有系列的政策、制度、管理等作为依托和保障。

1、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政策保障机制,确实发挥政府在资助、评估和协调三个方面的主导作用;二是建立市场导向的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机制,提升中职学校综合实力,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三是建立互惠共赢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机制,发挥校企合作双方人才培养的优势;四是建立持续发展的校企健康合作约束机制。

2、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下生产性实习的系列制度。

(1)除了对资金、设备、场所、人员、项目管理等做出约定外,还必须以人才培养为落脚点,明确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企业常年提供多少工位、多少时间、多少项目用于学生实习和顶岗实习。

(2)要建立健全实习基地内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校企双方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机制,落实机构和人员,明确职责,保证教学、实训功能的实现。

(3)成立由实习生代表、家长代表、企业代表和校方代表组成的“生产性实习管理委员会”,明确规定双方的责、权、利,比如:制定校企双方相互监督制度、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等;协调并仲裁校企合作特别是学生生产性实习期间发生的问题和矛盾,平衡各方利益,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4)对一定时间内无法提供一定项目、工种供学生实习的,先给予一定期限的整改,经整改仍然不符合要求的,终止与企业的合作。

3、构建适应生产性实习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和调整,积极倡导项目式、过程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生产性实习的要求;加强生产性实习前的集中训练以及仿真实习、模拟实习,缩短适应生产性实习的时间;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优化实习项目,体现实习内容的典型性、递进性和完整性。

企业学习制度篇7

【关键词】培育;学习型职工;建议

当今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时代,巨大的信息交换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随时被淘汰的危险,这就给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怎样才能拥有更多的人才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潜能。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广纳贤才,更重要的是下大力量提高企业中现有职工的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掘广大职工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使职工个人在学习中得到进步又使企业的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职工,激发职工爱厂、爱岗、忠诚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形成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

以企业的共同愿景凝聚职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使职工形成团队学习的前提。企业的共同愿景是企业指导职工价值取向和实现共同理想的航标,是提高集体凝聚力统一职工思想的武器,只有在共同理想的指引下,才能使职工形成团队学习的强大合力。团队学习不同于个体的单独学习,团队学习的学习效率不是参与学习职工个体总量的相加,而是学习效果质的飞跃。

以企业文化的亲和力培养职工对企业忠诚度。企业文化的亲和力是企业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企业对职工工作、生活、学习、成长的时刻关注和帮扶,企业之于职工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时刻在身边,时刻让职工有一种置身于企业的优越感,这样也必然会激发职工去努力维护和珍惜这种优越性。对企业忠诚度的提高,是培养职工自觉学习的思想基础。

以企业的发展理念不断增强职工的危机意识。企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产能的迅速扩张是现代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职工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不断掌握新设备和新工艺,以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形成终身学习思维模式。终身学习理念之所以在国内外的许多知名企业中被提倡,是因为它确实符合了企业的发展要求。

二、建立完善的学习制度及激励机制,保证职工的学习质量,使职工学有所成。

良好的学习制度是企业引导职工学习的前提。如果说企业文化可以凝聚职工,那么,制度则是加速凝聚过程的有效措施。学习培训的制度化是保证学习计划得以实施和学习要求得以贯彻的关键。首先,学习和培训要有针对性,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是企业的三支人才队伍,针对不同层次有不同知识需求的群体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采取不同的学习形式,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才能达到组织学习最终目的。其次,科学的学习制度要体现其实效性,不能将学习活动流于形式。现今许多企业,为了完成上面下达的学习任务而组织学习,甚至将其作为一种负担,完全违背了组织学习的本意。所以,企业作为组织学习的主体,只有在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上进行不断创新,不断地汲取国内外优秀企业组织学习的经验,畅通上下级的信息沟通渠道,广泛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呼声,才能不断提高学习的执行力,在企业中形成“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良好学习氛围。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增强职工学习成就感的动力。企业要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前提下,逐步健全和完善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专业技术人员课题制和岗位操作人员的竞争上岗制度,形成三大人才成长通道,增强学习的紧迫性。同时,企业要针对不同岗位为职工搭建发展平台,给职工广阔展现自我的空间,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激励机制充分地调动起广大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当前,企业广泛开展的经济技术创新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就是很好的鼓励职工学习创新的载体,通过这些载体,可以充分发挥职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生产难题,改造设备工艺,创新工作方法,再加以企业给予的大力支持和经验的推广,从而形成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和成长。企业重奖劳动模范、科技英才、岗位操作能手、挖潜节能标兵,以及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都是重视人才的具体体现。同时,企业要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作用,先进模范人物是职工的杰出代表,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选树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先进人物做为职工的楷模具有现实意义。先进人物来自于职工队伍,具有一定的可参照性,是激发职工学习热情,参与企业改革发展行之有效的方式。

三、利用电脑网络,建立畅通的学习及资源共享系统,使职工可以随时学习,学习内容随时更新。

学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就象院校教育有学纲和教学计划一样,企业组织学习也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学习规划和体系。当前,企业组织学习培训随意性较大,往往是想学的人排不上队,参加了学习培训的又学非所用。有的职工知道应该学习,也非常想学习,可是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有时候想找点资料也找不到。这既影响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又损害了企业在职工中的形象。

随着企业办公自动化网络的普及,企业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共享资源中关于学习的内容却很少。职工自学固然值得提倡,如果在好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丰富的学习资料充实下,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企业应当起到辅导员和图书馆的作用,在现有办公网络的条件下,创建“网上练兵”学习平台是一条可行之路。

企业学习制度篇8

关键词:法律关系;校企合作;顶岗实习;风险防控

高职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根据高职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校方与企业建立的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下的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学年,进入与校方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的实习方式。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将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纳入了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专科为例,2009级255名学生中近20%在中集物流有限公司、中海中西部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集中实习。

但是由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涉及主体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随着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的进一步推广,顶岗实习中的一些风险也逐渐彰显出来。这些风险主要包括:①实习学生与实习企业的劳资风险②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工伤的风险③实习学生意外伤亡的风险④实习学生侵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风险。因此在组织顶岗实习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完善顶岗实习制度,做好风险防控预防,降低顶岗实习的风险。

一、从法律关系角度剖析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下参与顶岗实习三方主体之间的关系

(一)参加顶岗实习的高职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

以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专科为例,学生一般在三年级开始到校外参加顶岗实习。一方面,在顶岗实习期间,实习学生虽然离开校园,脱离了学校的直接管理,但仍保留在校学生资格,必须遵守所属学校规章制度,受所属院校管理。因此,实习学生与学校之间仍然是《教育法》中规定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的关系。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实施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实习学生与学校之间仍然是《教育法》中规定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的行政法律关系。

(二)参加顶岗实习学生与合作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

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既然是经学校安排到合作企业实习,那么,学生也要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如安全操作制度、考勤制度等。那么在校企的双重管理下,实习学生与实习企业是否构成雇佣劳动法律关系呢?身份的界定,直接影响到法律的适用、归责的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目前学界主流观点是,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被安排到企业实习的在校学生与实习企业之间并未建立实质意义上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身份隶属关系,其身份仍为学生,劳动法律法规不能适用于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

(三)在顶岗实习中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的关系

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双方按照协议制定顶岗实习实施方案、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考核标准,共同考核实习学生,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合同的约定建立的民事法律关系。

二、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下顶岗实习风险防控

要全面保护实习学生权益,加深校企合作的力度,推动顶岗实习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以学生、校方、合作企业三方为立足点,解开顶岗实习中的风险“羁绊”,为几乎“裸奔”的顶岗实习罩上防护衣。

(一)加强实习学生安全法治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与法律意识,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遵纪守法的观念

学校在学生离校前应当组织学生对《实习管理制度》、《实习计划》等进行统一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法治宣传及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为此校方可以对学生进行法治专题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起依法维权、依法自律的观念,自觉把自己的言行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内。

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协议书》中要约定企业应当在实习学生入职的时候,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向学生介绍企业的基本概况、工作特点及安全管理规定、企业规章制度等,这有利于学生快速、安全地投入到实习工作中。

(二)实习学生、校方、合作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合同,明确三方权责

在顶岗实习合同中可以约定工伤处理、实习补助、加班安排等内容,并明确在何种情况之下学生可以主动提出辞职(这种辞职应当是学校允许的,比如拖欠实习补助达到两个月、强迫安排加班超过10次等);同时,应在合同中增加对企业的限制性约定,比如企业不得安排高空作业、易燃易爆、井下等危险性过大、劳动强度过大的工作给学生等。此合同一式三份,实习学生、校方、企业各一份。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企业与实习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

(三)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制度

校方与合作企业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防患于未然,实现顶岗实习的目的。首先、校企联合对实习考核、成绩评定制定一个明确的考评机制,比如缺席一天扣几分、未满实习时间扣几分等,同时可以明确约定在何[]种情况之下视为实习不及格,实习不及格如何处理等。需要注意的是,考核机制以及此处的管理制度一定要与学校的校规及毕业证发放办法等学校规范性文件相统一。其次,应用网络平台,加强实习学生管理。利用QQ、微博等网络工具,及时了解实习学生动态,实现实习学生与学校的良性互动。再次,应挑选优秀教师或辅导员担任带队教师,作为实习学生的朋友,带队教师应做好实习考核和记录,更多地关心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最后,发送对家长的告知书,告知家长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同时请求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实习学生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制度,形成校方企业家长三方监管的合力。

参考文献:

企业学习制度篇9

关键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168-02

顶岗实习是实现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最终实现顺利就业。但是对于不少职校来说,学生的顶岗实习依然是个突出的难题。究其因,不少职校将责任归咎于企业没动力。其实,高职本身对顶岗实习的理解和操作,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良性的顶岗实习制度的建立。

1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校企双方都是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和培养实施者。

1.1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有关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1)部分院校对于学生的实习岗位、实习效果、待遇关心较少,也缺少相关法律文件约束。一方面导致学生实习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当出现纠纷时,学校只能与企业协商解决。

(2)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考虑,认为学生实习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明显效益,还会由于他们的不规范操作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因而把校企合作视为一种额外负担。大部分学生只能进行一些低层次的“跟岗学习”,导致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3)部分学生责任心较差、缺乏吃苦精神,在工作中挑三拣四,一旦发现工资、待遇与理想中稍有出人,便怨声载道。

1.2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发现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1.2.1企业岗位单一与学生期望多岗的矛盾

学生希望到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多个岗位上去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当他们到工厂的一线生产岗位后,面对单一岗位,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安心实习的现象。

1.2.2企业岗位需求与学生实习不稳定的矛盾。

由于实习单位众多,实习地点分散,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巡回检查或远程指导,因此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沟通和直接指导,导致一些学生被解雇或自己轻易放弃实习机会,使得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1.2.3企业对学生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现状的矛盾

企业需要能够胜任完成工作任务的顶岗学生,以确保产品质量。但是从学校直接走上岗位的学生,尚缺乏对企业管理、企业生产等的适应性。

2校企良性、深度合作是提升顶岗实习质量的保障

高职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环境与资源,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校企深度合作,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对于加强高职专业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核心价值。

2.1校企合作模式深层次发展有利于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

专业培养的是企业需要的实践型高技能人才。这就需要按照企业需求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由于企业需要具备基础功底强、岗位适应性强,一专多能的人才。

2.2校企合作模式深层次发展有利于提升双方专业人才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充实对外交流的途径,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有助于学校以企业为对外交流的桥梁,通过其联系更多的企业、行业等相关组织,拓展学校信息接受与合作办学事业的延伸与手臂;有助于扩大学生的就业面,使企业和学校得到宣传,学生接受企业的职业理念,进入职业角色,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

2.3校企合作模式深层次发展有利于优化专业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行多模式、多体制的办学,解决高职教育中资金短缺、实践环节薄弱、教材实践性不足等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提高办学层次。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共建实训室或者企业实习等形式,解决上述问题。

3校企合作是前提:注重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要向纵深发展,就需要互相沟通和交流,达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理想效果,所以需要修筑一条便于双方沟通信息和需求的“合作之路”和全体人员参与的“沟通之桥”。就是找出校企合作的共赢点和让校企合作可以顺利进行的科学办法,组织一套校企合作领导班子,落实一套科学的校企合作管理体制,使校企合作的设计蓝图得以顺利实施。

3.1以管理改革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发展,架设校企合作之“桥”

要确保校企合作的顺利、健康发展,首先确保有“桥”。这就需要合作双方进行一定的管理体制改革,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人事架构建设。就是企业和学校的上层、中层、下层都相互挂职。挂职的目的是让校企合作双方互相熟悉对方,了解双方的需求并能够及时沟通。只有校企合作的领导班子和相互挂职,信息沟通才可以畅通无阻的往返于校企合作双方,才能实现合作共赢、共同提高。

3.2以课程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铺好校企合作之“路”

合作之“桥”架设好之后,还必须铺好校企合作之“路”,作为校企合作的双方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来实施,即进行专业课程建设和实习实训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面临的课程建设、专业教学、师资培训、学生就业有了企业的参与就迎刃而解了,企业面临的降低成本、人才培养和技术公关也变得省心省力了。

3.3以科学管理促进办学水平提升,护好校企合作之“航”

校企合作的“沟通之桥”和“合作之路”建好了,护“路”和固“桥”的工作也要长期开展。要让信息沟通的小车长期通行,就需要定期进行反馈和监督。因此就要制定岗位责任制、激励机制和反馈机制,校企高层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定期检讨校企合作的成果和不足,定期提出改善的目标和任务。比如:成立建筑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技术权威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调整实训计划,适时地引入企业对于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与考核制度,健全学生评价体系,完善学生的培养体系,通过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服务意识、沟通能力等多元角度的评价建立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校企合作办学水平。

4强化管理是关键:建立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制

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校在三方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顶岗实习顺利、有序进行,强化顶岗实习管理尤为重要。为此,必须校企合作制定并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方法。

4.1成立两级顶岗实习管理机构

学院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对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检查、评价,通过有效的制度规范和管理模式保障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效性。

4.2革新顶岗实习管理的模式

一是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专业建设中参考外聘专家意见,使制定的培养计划更切合实际。二是实施“双重管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要处于学生守则与企业规章制度的双重管理下。在广泛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对顶岗实习单位选定、校外基地建设、实习指导教师的确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常行为及安全管理、实习成绩评定等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三是专业技能实习与学生道德培养相结合。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信等方面教育;就业观念、就业技巧等教育;实习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等。

4.3实施以指导、协调为主的柔性管理手段

在学院相关实习、实训等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制定顶岗实习管理相关实施细则,使之更具体更便于操作,以此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实习指导教师要深入实习现场,检查学生实习情况,进行业务指导,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帮助,关心学生生活和身体健康,稳定学生情绪并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督促学生记好实习日记,听取实习单位有关人员的意见,审阅学生的实习报告,参与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辅导员应积极主动地协助指导教师教育学生、解决学生思想问题。

学院与企业建立实习工作协作组织,双方安排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制订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确保实习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5科学考核是保障:严格顶岗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评价是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的顶岗实习在考核评价环节上大多以实习小结等形式考核学生,由带教老师或师傅写评语、盖图章。这种考核评价形式单一,方法简单,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实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整个实习环节的实践技能训练状况无法实现实时跟踪,不能对过程进行考核评价。

5.1建立“双考核制”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同时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考核。

学生的顶岗实习考核可分两部分:一是由合作企业指导教师或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考核。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实习工作报告进行考核和评价,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5.2实施“三监控制”

一是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情况的考核。学校要求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并积极运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为学生辅导答疑,并规定学生实习期间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二是学生实习期满返校后要撰写实结,学校组织学生座谈及述职答辩,了解学生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真实体会和收获。三是由学生自我管理小组根据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提出综合的自我评价意见,为专业指导教师的考核提供参考意见。

6结语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顶岗实习是个永恒的课题。为了做好顶岗实习这个工作,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对实习质量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对今后的顶岗实习工作和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更新理念、巩固和发展实习基地、融洽各种关系,不断地提高学生做人的思想觉悟和做事的本领、增强敬业精神。以更加有效的培养贴近社会需求,满足企业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全铁.试论高职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1(14).

企业学习制度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不应只在教室或实训室仿真状态下进行,其特殊的教育类型和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正成为各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新培养模式。“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工作环境的职业性、工作经历的真实性和工作体验的综合性成为了“校企业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最重要的实践方式职称论文。

然而,高职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的同时,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要完成相应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对于脱离正常教学体系参加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如何建立一套专业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以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习效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1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所组织的学生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学校、企业、学生和学生家长等四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岗位职业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同时,在顶岗实习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①学生和学生家长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够、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②相关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管理措施不落实;③学业管理中师生、校企之间沟通不畅,学生合法权益难有保障;④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岗位不一致;⑤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学校很少介入,学生的实习管理完全由企业负责;⑥顶岗实习成绩考核标准不统一。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努力纠正。只有构筑规范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方法。只有从顶岗实习组织发动与指导到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由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才能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才能确保顶岗实习质量,维护学生合法的权益,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推进,才能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就业的能力。因此,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体系的建设是顶岗实习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的一环。

2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构建的对策思考

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必须按照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等方面切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管理体系,以保证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1加强顶岗实习前的教育体系建设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主要是针对专业培养的岗位要求所设计的,然而学生一旦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学习的内容会是职业化的岗位所要求的具体内容。这时学生就会从单一学生角色向学生加员工双重身份的转变,会成为一名企业的“准员工”。为了尽快缩短顶岗实习学生角色转化的不适应期,学校非常有必要结合合作企业和合作企业基本工作岗位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细致的顶岗实习前教育和培训学习,以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这种教学模式的认识、对将要参加顶岗实习的企业和岗位的认识。学院在加强顶岗实习前的教育过程中,可以由产学研管理部门牵头,组建由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相关教学单位、相关企业多方合作的顶岗实习前教学团队,有针对性地从五个方面构建教育体系:一是目的性教育;二是学业管理教育;三是责任、义务和权利教育;四是日常管理制度和安全教育;五是企业文化与人才需要等教育。并通过专题讲座、专题报刊、专题海报、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育。在顶岗实习前的宣教过程中,要使学生树立“从实践中去学习,从工作岗位中去学习”的观念,同时还应充分强调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所具有的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因此,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必须接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并要求学生学习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及劳动法等有关知识,以保证自己对实习企业和工作岗位有较清醒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并积极参加顶岗实习教学。

2.2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是保证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从管理多个顶岗实习班所反映情况来看,顶岗实习集中管理的效果要优于分散实习,但同时较学校内管理又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强化过程管理,真正做到“学生顶岗实习到哪里,学校管理就延伸到哪里”。就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

2.2.1建立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建立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吸收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各领域的能工巧匠、专家学者,发挥他们的作用,来帮助学校共同研究顶岗实习的方案,制订顶岗实习的基本管理制度,并通过领导小组成员的介入寻找一些校企合作的机会。

2.2.2建立向学生家长通报制度在学校组织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前,应向学生家长进行相关信息的通报,寄发“告学生家长书”,说明顶岗实习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学校的组织管理情况,要求得到学生家长的签字确认。以保证学生家长能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和企业的学习情况,配合校企双方做好顶岗实习的工作。

2.2.3建立学校指导老师驻厂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远离学校,在企业会遇到多种具体的问题,这需要学校安排指导老师入驻企业,代表学校配合企业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生产、安全等方面进行第一时间的指导和管理。

2.2.4建立学分认定制度对于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可以根据校企双方联合制定的顶岗实习方案,结合企业培训内容、岗位操作要求和学校开设的辅助课程,分模块顶替原教学计划的课程学分,报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同意后执行。顶岗实习学生只要完成新教学计划中各任务模块的考核要求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以保证正常毕业。

2.2.5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学生到企业后具有双重的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学校和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然而,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除工作时间外,“准员工”的自由空间比较大,因此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应建立如《顶岗实习学生请假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学生出差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学生宿舍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学生意外伤害保险购买指导意见》、《偶发事件处理机制》等制度,保障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除制定以上管理制度外,还应建立包括《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顶岗实习驻厂指导教师职责》、《顶岗实习学生定期会议制度》、《顶岗实习学生党团员发展指导意见》、《顶岗实习考核制度》、《顶岗实习档案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等制度。

2.3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和家长联动的契约化管理体系顶岗实习不仅要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而且也要得到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只有以上四方联成一体,通过协议较好的协调和保证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加强管理,顶岗实习才能安全、有效的完成。学校在四方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生顶岗实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为学生争取合法权益的主体,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习单位是四方中最关键的一方,它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直接管理者,是落实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的实习计划,确定学生实习岗位、实习内容、考核要求的第一环节。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一名“准员工”,要服从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排和管理,尊重实习单位的领导、实习指导教师和其他员工,还要负责自身的安全等。学生家长是顶岗实习工作强力后盾,只有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学校的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才能在学生中进一步得到推广,学生家长还是监督者,她能很及时有效的向学校反映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一些问题,是顶岗实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协议的签订,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和学生家长四个主体是相互联系的,他们都有自身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使命,脱离了谁都可能对学生的顶岗实习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只有将这四个主体形成一个联动的整体,才能使合作更有生命力。

2.4借助数字化网络平台构建学生顶岗实习网络管理系统对于顶岗实习学生与校园内学生的管理其最大的区别在于相互沟通的方式不同,师生之间的距离导致了学校不易通过直接的面对面方式及时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为了方便学生与学校的交流,及时解决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能科学快速地统计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学校可以借助数字化网络平台建立一套“学生顶岗实习网络管理系统”,通过同步和非同步远程互动,发挥网络管理系统“沟通及时、交流便捷”的特点,使学校、学校老师、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彼此联系,这虽然不如面对面交流直接,但能通过功能模块的开发,基本解决顶岗实习中的一些客观难题。比如:①通过网络课堂模块的开发,可以针对性的开设一些课程,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一对一的自由在网络课堂进行交流,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信息等,基本解决顶岗实习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求。同样,顶岗实习学生也可以通过此模块将在企业顶岗实习所学的实践操作知识和经验心得与学校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②通过开发实习信息收集模块,将顶岗实习学生的个人、实习单位、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等信息统一进行收集与整理;③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学业管理模块的开发,将顶岗实习学生的学分认定情况、企业各阶段考评情况等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④通过教学质量网络测评模块的开发,将学校老师指导情况、企业帮带师傅的指导情况及时反映到学校和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⑤通过信息平台模块(包括如QQ群、短信群发)的建设,可以将学校、企业的相关文件、通知、阶段性工作安排以及顶岗实习学生需要上交的一些材料等信息及时通知到每位顶岗实习学生。

2.5建立校企结合的双重考核体系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任务主要包括企业的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此阶段的考核不同于在校内所开课程的考核,这种考核的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考核标准的制定,对顶岗实习学生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进行双重考核,才能保证考核的科学性,达到全面实现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对于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各个工作任务的考核,主要由企业和学校双方进行共同考核,企业一方可根据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技能掌握情况、实习纪律和态度由指导老师(帮带师傅)进行考评,给定成绩,校方可以根据企业评定,并结合学生在此岗位上的实习表现、岗位实习报告和实际检查情况等综合评定成绩。对于各个工作任务的考核一般应以企业考评为主,学校考评为辅,只有企业和学校双方均考核合格,学生的考核才能是合格的。对于各个学习任务的考核,应根据由谁主要组织和学习什么内容来进行考评,如果是企业组织的学习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企业操作流程等内容的考评应以企业考核为主,如果是由学校安排的辅助课程到企业教学的,应以学校考核为主。

经过校企双方的双重考核,成绩合格者可以根据学校的有关制度获得相应学分并获得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签发的《顶岗实习证书》。通过校企双方严格的顶岗实习双重考核体系的评价,相信能使各项考核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能使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各个实践和教学环节的学习,不断提高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余战波.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2008(16).

[2]彭分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浅说[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3]刘学文.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