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培训感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4:14

家庭教育培训感悟篇1

   优良家庭家风心得感悟1

  最近读了几篇文章,和朋友交流,谈论到一个话题——家风家教,忍不住拿起自己的拙笔写上几句话,略表达一下自己的拙见。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

  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

  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

  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优良家庭家风心得感悟2

  5月24日的《面对面》栏目报道了一条新闻,一个母亲因9岁女儿不愿读书,将其捆绑至床头达130个小时,不提供水和食物,最终导致孩子惨死。看完报道,我突然想起去年我参加的“家风家教大家谈”座谈会上一个主任的讲话,他讲到,从对教育的理解和对孩子的管理强度来看,家长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既懂教育,又对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二种是不懂教育,但是对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三种,是虽然不懂教育,但也不去乱管孩子的人。这三种家长里面,第二种破坏力是最大的。

  一个家长,可以不懂教育,但是如果减少对孩子的胡乱的干涉,把很多的自由交给孩子的话,孩子多半会成长得非常好。我们现在很多是70后、80后的家长,这些家长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成长的年代,自己的父母也没有文化,但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是不是?很多的家长恰恰契合了第三种,自己不懂教育,但我不粗暴的对待孩子,我的孩子也会成长的非常好。第一类家长是最好的,我懂教育,我的每一个管理都是合乎教育规律的,这样一般会培养出非常出色的孩子。现在我们社会上充满了第二类家长,本身对教育的理解不是很深刻,但是对孩子又管理的太多,对孩子的教育的确很着急,但方式不当或过当,导致许多社会悲剧。这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危险的,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家风、家教,更不懂其重要现实意义。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输的首要载体,家风家教是培育道德、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父母品行正直端良,儿女上行下效;父母行为不端,儿女必受其害。家风家教可以说是联接个人、家庭、国家的纽带。家是最小国,国是万千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强调了个人、家庭、国家的有机统一,缺失任何一个环节,社会都不会安定和谐。社会发展至今,我们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族减少,小家庭增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家风淡化,家教缺位,家规失威,社会上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不良现象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乘虚而入,有的侵蚀家庭甚至危害社会,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去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一档采访节目《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播出后,从没离开但已久违的“家风”引起了社会热烈反响。在今年2月18日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部长刘奇葆提出要将家风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刘奇葆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其实,许多家风家教的内涵正是我们如今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遗忘的传统文化,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相吻合,可谓是传统精华,影响深远。

  抓家风家教教育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达到教育和谐的途径,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家长树立良好家风、学会正确家教,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传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这才是实实在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体、家庭身上的完美呈现。

  优良家庭家风心得感悟3

  XX年7月18日-25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在重庆市三立学校组织的“全市骨干教师培训”,在本次培训中我感受颇多。

  一、三立学校的认识

  “三立”就是立功、立言、立德。三立培训秉承“立德、立功、立言”的核心理念;奉行“学校、家庭、军队”的培训模式,以“学而不厌、自强不息”为誓言。

  所谓立功即确立理想,立言即修我们的言行,立德即修我们的道德。这三立把我们人生的真谛归结在一起。而他的“学校、军队、家庭”的管理模式让我们体验到了家庭中的温馨、军队中的磨练、学校中的成长这是我们人生生活完美的生活乐园。这样的有着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团队、集体我们只有信任、相互支持。坚定这样的理念,经过这种模式的打造我们的团队就像大雁一样团结,而我们个人也犹如雄鹰一样勇敢并且具有拼搏的精神。

  三立学校的老师即我们的班主任和教练虽然年轻但知识渊博,而与我们参加多年的老教师而言真正体现了“有志不在年高”。我们如果不努力,不学习、不更新我们的观念确实要被淘汰出局。

  二、“三立”给我的震撼与感动

  一方面,让我震撼感动的是“三立”培训的创意性,“三立”培训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每一位学员在实践中探求出真知,总结出理论。它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性的学习,而是让培训者真切的感受体验生活。比如:入学第一天要进行开班典礼,签字仪式,学员宣誓。每天上课前,要整队与班主任行见面礼,然后排队整齐的走入教室,与班主任做游戏,然后再认真的听专家的讲座。除此之外,还对每一位学员进行拓展训练,让他们都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凝集力的作用,团队的团结、互助、合作是成功的保障。在活动中,集体的关爱,信任,能让自己找到自信,充满力量。这种体验可以把他渗透到自己今后的班级管理中。

  另一方面,每一次的活动与讲座都给学员以全新的理念感受,形式多样的活动游戏,生动风趣的理论讲座,让每位班主任真切地体悟出科学,系统,完美的班级管理模式对现代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更让人感动的是在短短6天,我们所面对的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而是愉快,轻松的活动体验与心灵的荡涤。因为我们在这几天中,我们有家的感觉,有班主任的关爱,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听着传家生动幽默的讲座,和漂亮的教官做各种拓展及仪态训练,在这里,我们忘记年龄,忘记性别,我们收获太多、我们感动太多。

  三、“三立”理念作为对一个优秀教师的向导作用

  在“三立”培训期间,我深刻地领悟到了“三立”秉承“立德,立功,立言”的核心理念及奉行的“学校,家庭,军队”育人模式,“三立”的这些理念对教师的向导作用。归结这些理念,我个人肤浅的认为教师应做到“先塑自我,再塑学生”。因为一个良好的教师,必须自己首先是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协调者,正如人们常说的,教师承担的角色是多种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自己塑造得更完美,才能达到《礼记.学记》中所说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自我的塑造可以从外在到内在的进行,外在的塑造包括你的言,行,举,止。这是多方面的,比如礼貌的语言,诚恳的认错,穿着打扮,举手投足等等。内在的塑造包括你的学识,气质,修养,处事。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管理方法,学习为人处事。用你内在的宽容,博大,耐心,诚心,细心,爱心去感化和教化学生,用你的内在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并学会大胆的去欣赏他们,赞美他们,正所谓:“当你把身边的人当作天使时,你就生活在天堂,你把身边的人当作魔鬼时,你就生活在地狱。”让学生都能做到“乐其行,服其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自己塑造好了,也就为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孔子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为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反思者,研究者。有一个好军官,就能调教出一支好部队,有一个好教师,就能教育起一批优秀的学生,这就要我们都用心的去反思,去研究,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管理模式,耐心地,不断地努力,相信所有的教师都能让你的教学独具特色。因此,作为老师,如果,在未来,始终把自己当学长一般,与学生一起,终其一生地学习,在对经典的学习中建构自我的文化心灵,去影响学生、构建学生的心灵家园。

家庭教育培训感悟篇2

关键词:农民收入;湖北;贫困县;大悟县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043-04

大悟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大别山与桐柏山相连地带,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属低山丘陵地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行政区域国土面积1979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为36.8千公顷。总人口63.3万,其中农业人口48.9万。

一、农民总收入结构分析

近几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贫政策下,大悟县的经济综合实力有所增强,农民收入也表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具体变化(见表1)。

从2004―2008年,大悟县农民人均总收入从2271.50元增加到3898.97元,增长了72%。其中工资性收入的年增长分别为11.3%、17.25%、36.20%、17.90%;家庭经营收入年增长分别为2.64%、12.07%、11.44%、19.92%;财产性收入年增长分别为25.16%、37.36%、-52.80%、85.04%;转移性收入年增长分别为3.30%、5.13%、16.09%、23.34%。

而家庭经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之和占农民总收入的90%以上,虽然家庭经营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截至2008年依然占有58.43%的份额;同时工资性收入从2004年比重的31.44%增至2008年的39.15%,其对总收入影响的重要程度已经逐渐与家庭经营收入相平齐。五年来,工资性收入增长翻了一倍,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主要源动力。

1.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主导地位。2008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总收入2277.94元,占总收入的58.42%。该收入是以农户为生产经营单位获得的收入,包括由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构成的第一产业收入,由工业、建筑业等构成的第二产业收入,由交通、邮电、商贸、餐饮等构成的第三产业收入。具体收入情况(见表2)。

近五年来,第一产业分别占家庭经营收入的87.28%、85.45%、84.08%、85.05%、85.91%;基本保持在85%左右的水平。其中主要是农作物种植业的收入,占第一产业收入的60%以上。

大悟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板栗、茶叶等农作物,因此一直以来农业收入占主导地位。2008年农作物种植总面积109.88万亩,比上年增长47.37%;粮食种植面积55.35万亩,比上年增长45.66%;油料种植面积35.22万亩,比上年增长117.81%;新建和改造基地10.3万亩,种植花生28.1万亩。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以及相应的国家优惠补助等政策,使得农作物生产效益提升,农产品价格上涨,在稳定农民农业收入的同时,也为其收入的可持续性增加提供了基础。

畜牧水产养殖稳步发展,全县生猪出栏33.76万头,比上年增长10.52%,新建养殖小区20个,建成万头养猪场4个;肉类总产量3.57万吨,比上年增长19.29%;禽蛋产量1.51万吨,比上年增长14.26%。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悟县丰富的自然条件,逐年调整农业经济的结构,同时发展林业牧业渔业,小范围内增加了其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丰富了农民收入的来源。

第二产业占家庭总收入的2.8%,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在最近三年,第二产业收入水平基本维持不变,说明此产业已趋于稳定了,增长幅度和影响程度不大。第三产业占家庭总收入的11.28%,其中主要是占99.86%服务性行业的收入,具体包括交通运输邮电业,批零贸易业,饮食业,社会服务业,文化教育业。

2.工资性收入增长特征明显,成为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民工资性收入主要由非企业组织收入、本地企业收入所得及外出务工收入等构成,据该县劳动部门介绍统计,近几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具体情况(见表3)。

2008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总收入为1506.04元,比上年增长18%,占农民年人均总收入的39%。其中:农民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所占比重为6%,农民从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本乡地域劳动得到的收入所占比重为24%。农民外出得到的收入所占比重为70%,也恰好与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积极引导农民外出务工这一政策相适应。近年来,大悟县将劳务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先后建立十多个新型农民工培训基地,不断健全劳务输出网络和农民工维权保障机制,推动了劳务经济健康发展。该县成立由农业、劳动、教育等部门组成的专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实现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理性就业。劳动、公安、教育等部门联手为打工人员建立起外出务工“绿色通道”,帮助解决务工人员在儿童留守等方面存在的难题。这就大大刺激了该县农民外出务工,也是近年来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

3.财产性收入规模有限,所占比重很低。在农民收入来源中,财产性收入贡献最少。就自身比值来看,2004―2006年,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比2004年增长了71.92%,2006―2007年,财产性收入下降了52.8%,然而到2008年又大幅度增长85.03%。说明农村家庭财产性收入变化幅度较大,这也表明具有增长的空间和潜力。但从绝对额看,最高的一年2006年,农村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也仅为29.45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08%。财产性收入对总收入的增加未曾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从中国居民的整体财产性收入来源看,与房屋财产占居民家庭财产比重最大相对应,房屋出租收入占了很大比重。但是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出租房屋收入占全部财产性收入的15.55%,这说明该县农民通过房屋获得的财产性收入少之甚少。加上大悟县农民教育水平偏低,投资意识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思想比较保守,经济知识比较贫乏,使其财产性收入的可行途径更加减少了。

4.转移性收入稳定增加。转移性财产收入主要指在外人口寄回和带回收入、农村外部亲友赠送收入、退耕还林补贴,粮食补贴等。2008年占农民总收入的2.29%。与2004年的2.52%相差不大,可以看出大悟县农民生活状态比较稳定,没有发生重大变故事件影响其平均收入水平。2008年补贴收入占转移性收入的53.6%,是其主要来源。并且其中的惠农支农政策成效显著,大悟县各级政府加大力度落实该项政策。补贴收入较之上年增长了12.8%,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标准进一步提高,补贴资金落实到位,农民转移性收入的获得更多的实惠,使政策性会惠农补贴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基础差,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从地理位置来看,大悟属于山区,财政较为困难,距离发达城市较远,接受辐射程度低,加之交通工具单一,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必须经过市场交换才能转化为商品,其使用价值和价值才能得以实现。随着我县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产品产量的迅速增长,然而产品供销体制不健全,供销体系时常出现脱节,产品的堆积滞销现象时有发生。

2.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所占份额不大。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就业机会集中于农业行业。现有的企业对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和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不高。农民家庭的二、三产业发展起步晚,规模小,效益低,农民从中得到的收入少。2008年,大悟农民在本地从事劳务的收入仅为354.7元,只占工资性收入的23.55%;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从二、三产业中总共得到的收入为321.75元,也只占家庭经营纯收入总额的14.12%。

3.农民素质普遍偏低,缺乏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技术。农民本身的素质不高,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城市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许多新的就业岗位都要求劳动力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素质,有的甚至需要高技能人才,农民劳动力素质不高,将制约着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据大悟县农村教育文化统计的数据反应,全部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11.48%,小学及初中文化占69.5%,高中以上文化占19.01%。另外专门接受过智能培训的人不到20%,整体教育水平低,这不但影响到农民了解、学习、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同时也影响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没有进行系统的农技学习和培训,也不能较好运用新科技,从而造成科技落后,影响农业产量和质量。

4.农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大悟虽然是“全国乌桕之乡”、“中国板栗之乡”和“花生之乡”,但缺乏对农产品的深加工,缺乏应有产业链条。没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农民生产和销售的都是大量的初级产品,产品的附加值低,农民增收缓慢。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亿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增加大悟县农民收入的可行的方法对于加快革命老区的建设,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大悟县资源丰富,物产充沛。乌桕年产量居全国县级之首,花生、板栗、油桐年产量居全省前茅。研究制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要按照“突出区域特色优势,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优产品,做活市场”的工作思路,围绕国家对农业和贫困县的扶持优惠政策,依托地势资源、水力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重点抓好板栗、茶叶、花生的产业化经营,使其形成一定规模的畜牧、水果、茶叶、木薯、蔬菜等的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引导农户以各种形式进入产业经营体系,带动农户规模经营,减少农户市场风险。着力创新主打品牌,扶持大悟山区农业企业发展,重点培养龙头企业。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比如对现有的大悟县“悟道茶”有限公司等,从生产基地建设到农产品加工、销售、品牌、创建等多个环节给予政策扶持,加强培育,使其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2.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加快劳动力转移。第一,调整农村教育结构。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定期、定向技能培训,调整和完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县广悟职业技术学校、县机电工程学校、县农技培训学校等各类培训机构,逐步形成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第二,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办学质量。由于中国农村生活水平较低,政府应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财政直接补贴,补偿农民部分误工损失,提高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第三,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要注意与外出务工人员保持适当联系。如每年为外出务工人员寄去外出务工联系卡,并在劳务集中的广东、天津、沈阳等地设立办事处,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各乡镇在农民工返乡和外出时节,举行务工人员座谈会和欢送农民工仪式,让务工人员切实感受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3.挖掘农村发展的潜力,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充分挖掘农村发展的潜力,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创业,牢固树立“创业兴县”意识。第一,积极宣传和树立创业典型,努力营造“崇尚创业、鼓励干事、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全民创业环境,努力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格局。第二,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多与在外创业成功的大悟人士沟通交流,大力宣传政府的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兴业,培育大悟农村的创业队伍。第三,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在信用担保、信息咨询、科技服务、法律保护等方面多为农民创业开辟相关的绿色通道,比如放宽对农民的小额贷款的政策,对失地农民自己创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他们自己创业的行为给予鼓励。第四,以大悟农村经济特点、农民文化素质及心理特点为依据,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农民工的创业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以提高创业素质。

4.积极创造条件,增大财产性收入比例。地方政府积极扶持和发展农民集体创造的股份合作经济,灵活安排制度,支持农民集体股份合作社,实现集体资产股份化,使农民以投资入股的形式加入其中,依靠分红来增加财产收入。同时严格依照相关政策,落实农村农用土地征用的补偿,保证农民相关财产收入的合法权益。另外,加强农民的投资意识,帮助他们了解相关的经济知识,合理运用股票基金等投资工具提高财产性收入。

5.加强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加大政策项目建设力度。准确把握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产业化经营,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政策调整方向和投资取向,在已争取国家、省计划项目41个,资金1.2亿元,增长43.8%的基础上,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抢抓武汉城市圈建设,石武高速铁路建设以及三里变电站增容等机遇,大力宣传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不仅可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更直接地提高了农民务工收入。

6.推广红色旅游产业,推动山区经济发展。大悟是红色圣地,将军摇篮,结合其革命历史,加大对红色旅游的有效开发。做好宣化店谈判旧址装修布展工作,加紧对徐海东亲属烈士陵园、仙居顶风电观光景区、芳畈罗汉坡野外狩猎、刘集铁寨景区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广并实施旅游招商引资政策。力争使旅游业带动山区交通餐饮业商贸发展,投资建设具有山区特色的三里茶园原生态休闲山庄和“乡村农家乐”,注重丰富其内容、挖掘其内涵,多开发土特产,为游客提供住、行、游、娱、购所有环节有优质服务。同时要不断丰富旅游要素,加强宣传营销力度,使大别山红色生态文化旅游文化深入人心,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大悟旅游知名度,促进大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大悟县统计年鉴[K].大悟县统计局,2004―2008.

[2]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3]柯文冲.贵州区农民收入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6).

[4]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研究报告(2005)[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5]中国农业信息网,.

[6]大悟县政府工作报告[eB/oL]..

[7]王秀梅.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与增加农民收入对策分析[J].乡镇经济,2004,(10).

家庭教育培训感悟篇3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从孩子抓起则会更好地带动家庭影响社会。丰南区文化馆自推广传统文化教育以来,提倡并坚持从一本书,从一个人,从一个家开始传递经典文化,建立多个平台,让更多的人接近并使用经典文化,使传统经典文化产生广泛影响。免费发放《国学经典选读》书本、建立家庭亲子经典诵读沙龙、招募和培训志愿者,建立沙龙QQ群(301753530)和论坛。平台建立后,利用网络每天进行志愿者老师、家长、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开展经典诵读的课程、感悟、方法的总结和汇报;利用每周休息日开展各项沙龙活动,在官方网站和微信平台开设“我读经典”的栏目。通过这些方式,大大吸引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参与,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空白。启发孩子诵读经典以带动家庭,从细节入手,从家庭入手来实现幼儿养性、蒙童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理想。在陪同孩子读诵经典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竞相背诵经典,在家庭生活中感悟经典。家长们纷纷感慨,通过这些几千年流通最广、指导最强的篇章,指导了工作和生活,获得了深厚的教益。

二、以兴趣引领学习,以活动打造体系

经典不乏枯燥,将经典融进现代生活,并用通俗的形式加以阐释,经典才易于青少年所接受,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以“演绎经典”、建立特色辅导基地、开设国学艺术辅导培训和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等内容,构成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几年来,为社会培训各类师资330人,创建特色教育基地22个,创编、辅导经典短剧多部,建立“乐学园”国学艺术普及班,亲子诵读沙龙,明德读书会等分支项目。每年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的各类培训辅导、讲座、演出、比赛等活动百场以上。“演绎经典”活动,是结合全区中小学经典诵读工程,广泛开展演绎经典活动,提倡自编自演、师导生演,先后推出“弟子规”“三字经”“道德颂”“红色少年”等十余部文化短剧在全区上演。实小西校区特色基地大型诵读节目“少年中国说”,荣获2012年“中华诵”全国诵读经典大赛一等奖;“小丑娃”舞蹈基地红色经典舞蹈《草原英雄小姐妹》《映山红》《闪闪的红星》等作品多次参加唐山、丰南等地的大型演出活动。传统文化辅导基地,是联合优秀社会文艺团体、文化志愿者所建立。目前建立以经典诵读、舞蹈、民族器乐、民间剪纸等为特色的传统文化辅导基地22个,分布在庠瑞国学馆、柳树圈小学、稻地小学、西葛中学、尖字沽小学、小丑娃舞蹈学校、爱尚舞学校、育才民乐团。“乐学园”国学艺术培训班,是文化馆开设的假期国学艺术普及班,培训内容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配合多彩的艺术课程,既解除假期家长无暇管教孩子的忧虑,又让孩子们学有所得,乐在其中。培训班里设立中华经典诵读、心性静定训练、少儿瑜伽、书法、合唱表演练习、手工绘画制作、少儿故事讲读表演、经典电影赏析等多项课程,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明德”读书会,是在亲子经典诵读沙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益性学习团体,由社会各界传统文化爱好者组成。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主题下,通过阅读共同的书籍,分享心得,讨论观点,体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修养,进而扩大生命空间。“明德”读书会每周六早7点在户外开展诵读活动。

三、以创新促进发展,以试点推动规模

家庭教育培训感悟篇4

大家好!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教育指导中心第三期班主任培训班结业的时刻。我很荣幸,也很高兴,能作为学员代表发学言。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学员,向教育指导中心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给我们提供和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习会!

其次,向广东教育学院以及给我们讲课的专家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给我们无比精彩的讲座和无穷无尽的收网获!

参加培训以来,在专家和名师的引领和指导下,我们在学习中不断地体验;在体验中,不断地感悟;在感悟中,不断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一路走来,几多感慨,几多感悟,更重要的是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在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实践行动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接受过很多培训,惟有这次培训,给我的感受最多、体会最深、收获也最大。

几年前,就听过周峰教授说过一句话:“培训就是一种福利”。我知道,学习机会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学习提高的机会。像这种班主任培训的机会,对我而言,尤其重要。我是大石小学的老师,XX—XX年,一直担任学校高年级的班主任的工作。现在是学校的教导处主任,主管德育工作,可以说和班主任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深知,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应该无愧于这一神圣的职业。我和在座的所有老师一样,在内心深处,也渴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优秀的教师。然而,我懂得,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就必须向优秀的教师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此,我总是渴望能有更多学习的机会。无数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才能获得事业的巨大成功。因此,我们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克服一切困难,协调好工作、生活和学习之间的矛盾,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之中。

此次培训活动,课程设置完全贴近班主任工作实际。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思想引领类课程,又有专业素养类课程;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启发性和实践性,能真正达到,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目的。每一次的讲座都能让我们收获很多很多。

比如说李季教授的讲座,令人感动!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感动时。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很有理智的人,但是,在李季教授的课堂上,随着音乐的响起,《最美味的泡面》、《0.018秒的母爱》、《英雄无泪》、《母亲》、《苹果树》,一个又一个故事的展开,情节的发展,故事中主角的喜怒哀乐,一次又一次撞击我的心灵,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感动之中,眼泪就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原来德育也可以这样美丽,德育也有这样的魅力,也可以这样走进教师和学生的心灵。更加庆幸的是,这次讲座之后的12月8日,我们学校有幸邀请到李季教授,给我们全体教师进行讲座,让我无怨无悔的再感动一回。

还有,周峰教授家庭教育的讲座,如沐春风;迟毓凯教授心理策略的讲座,轻松幽默;吴开华老师法律知识的讲座,令人警醒;王家文老师的课件,值得借鉴。可以说,每一次聆听专家和名师的讲座,都能给我们以方法,给我们以激励,给我们以震撼。

在培训期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些优秀教师的身上,体现出的不仅是高尚的师德、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一种崇高的人生信仰。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们深切地感悟到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学生的真情付出。他们身上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育智慧。我们一次次地被感动,也被激励着,思想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被悄然点燃,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心更加坚定。部分学员在参加培训之前曾表示,多少有些不想做班主任的念头,总是想方设法逃避做班主任。然而经过培训后,大家记住了魏书生老师的的一句话: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是的,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做班主任,那么他的人生将是不完美的,甚至还会留下终生的遗憾。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们受益匪浅,在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和提高。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不断发展,需要不断提高的事业,对它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边探索,边实践,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不懈奋斗!

最后,用这次培训笔记当中,印象最深刻的三句话做结尾:

做一个志存高远、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好老师!

做一个校长信赖、家长满意、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家庭教育培训感悟篇5

[关键词]外延教育校内素材家庭作用社会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18-071

所谓外延教育,即学生在课堂内学习到的道德观点、行为规范延伸到课外去印证、运用、检验,在课堂外对学生继续发挥教育作用,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并使此教育效果得到延伸发展,促进其终身受益。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教学的整体效益。”

思品课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现在的小学思品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热爱生活的品质和乐于探究的精神;课程的设置是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教学源泉,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体现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大特征。因此,在进行思品课教学时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也要特别加强课堂之外的品德外延教育,做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双管齐下,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一、挖掘校园内的外延教育素材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内的一景、一物、一事、一人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一堂思品课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学生兴趣盎然,学有所获,对一些观点、知识有所理解与掌握,教学效果比较好。而学生迈出课堂后,如何让学生在校园内践行、内化所学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布置、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切入点,结合课堂教学的要点进行外延教育。比如:结合学校的篮球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参观美丽的校园;渗透团结合作的教育;进行讲卫生、保护环境、爱校园等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一些发生在校园内的特别事例,教师可在课堂上列举,并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分析、总结,提高教学质量。

二、发挥家庭的外延教育作用

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最基本的社会群体,是学生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因此,充分发挥家庭中的德育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家庭中的德育内容和方法。例如在教学中,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加强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学会与人交流的教育,教师就要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待人接物、个人卫生等方面的一些要求,让家长帮助学生从“认知行动习惯的养成”。其次,建议家长营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学校的思品课教育学生要有优良的、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等。而丰富、健康的情感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坦诚交流和相互的和谐,而这一切学生首先在家庭中得到体验。第三,让家长明确身正为范的榜样作用。身教胜于言教,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某种程度上胜过学校的教育。比如:孩子需养成爱劳动、爱学习的品行,那家长就不能是好吃懒做或是沉溺于牌桌,要经常与孩子共同完成家务活,多看书等,使孩子受到无形的教育。

三、利用社会的外延教育资源

思品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教师需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去实践,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兴趣,体验社会生活,使其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如思品教材中提出:“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要增加关心和帮助贫困家庭、灾区人民教育,加强关心他人和为有需要帮助的人献爱心教育。”由此,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敬老院去开展活动;给有困难的同学、家庭捐款、捐物;开展“手拉手”等活动。又如,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或是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去看电影,严格遵守公共秩序,提升学生的文明程度。

家庭教育培训感悟篇6

一、关键抓好习惯的训练

养成教育需要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行为习惯的训练要强调持之以恒,有耐心。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训练。

1.内容重细节。我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有“起点低、内容细”的特点。我校是偏远农村校,学生在坐立行走等行为上的基础习惯不是很好。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在这方面下工夫,制定了“六礼”教育细则,即“走路礼仪、路队礼仪、说话礼仪、集会礼仪、仪表礼仪、上课礼仪”。每个礼仪教育项目都有10条具体目标。

2.训练重体验。要想让学生学会游泳,就必须让其下水锻炼。我们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重视学生的实际参与和真实体验。例如,低年级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年级中开展了“我来演,你来评”活动,一部分学生表演文明或不文明的行为,并与其他同学共同交流评价,如此反反复复,让学生在训练中养成习惯。

3.管理重自主。“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大力提倡的一种教育方法。他认为,最好的教育者不是教师、家长,而是孩子们之中进步最为突出的那一个。为此,我校在创建行为规范示范校的过程中,全面推行以“德育小先生”为载体的自主管理模式,发挥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唤醒引领、实践推动,让自主管理的理念走进了师生的内心。每学期学校公开招聘“德育小先生”,竞争上岗后的“德育小先生”依据实际需要被分配到相应的班,以副班主任的身份参与班集体的教育管理。目前,他们能有效协助班主任做好班集体日常管理工作。如,“德育小先生”在早上7:00到7:30分教师未到校的时段,负责班里的秩序管理、卫生管理、出勤管理、作业管理等工作;再比如,学校的元旦联欢庆祝活动、庆六一活动、班班唱活动等,“德育小先生”都能深入其中,参与策划组织,协助班主任开展工作。在班集体层面,各班也实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的管理格局。

4.评价重多元。学校坚持对全体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充分利用雏鹰争章、六礼标兵、文明学生、三好学生评选等活动,树立典型,发挥身边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关键抓好教育渠道的拓宽

1.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充分利用班队会、思品课、晨会等课程,加强对学生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常规宣传教育。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学生养成教育管理。

2.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坚持每周一次班会制度,总结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建设好校园小广播、学校宣传栏、黑板报、校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3.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突出“情”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现场会、感恩教育活动、礼仪教育活动、安全法制教育活动、社区实践活动等,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4.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认真落实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校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在《值周日志》《值日登记表》和《红领巾监督岗督查情况登记表》上。

三、关键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

有人说,好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影响出来的。还有人说,教育不仅仅是影响,而是教育者思想、行为的渗透――比“滴”还慢的渗透。为此,我校非常重视对班主任教师的师德教育和师能培养。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要模式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和策略。

在行为习惯示范校的创建过程中,学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组织教师系统学习“班主任专业素养和班集体建设”的理论和具体的实践研究上。为班主任配发《把班级还给学生》《第56号教室》《学会赏识》等多种书籍,大家边学习边实践,并撰写心得体会。学校每学期组织专题读书论坛活动,大家在交流中汲取营养,提升专业素养。学校还组织了多次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如聘请德育专家杨连山、津南区名师赵志芳等到校做有关班集体建设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专题报告。

学校还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项竞赛活动,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比如组织“我的教育故事”撰写,学生评语、班主任随笔、案例分析、班会课设计、德育类好课竞赛活动等,从实践层面提升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此外,我校还以课题研究和班主任论坛为载体,促进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反思与重建。通过课题开题、推动和研究工作,特别是班主任论坛交流活动等,转变班主任的教育观念,提升其教育管理能力。比如在2013年上半年,我校就组织了“把班集体还给学生,加强班集体建设”“如何处理校园偶发事件”“家校有效合作交流”“如何上好班会课”“走进心理团体辅导课”“教育案例撰写”“学生个体管理创新――批评的艺术”等多场专题性班主任论坛活动。

四、关键抓好家庭教育资源的有效挖掘

家庭教育资源是亟待挖掘的教育资源,家庭教育环境和家长的教子水平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此,我们在全校倡导和推行“家庭公约”,“家庭公约”是家庭所有成员经过平等民主协商共同制定的对全体家庭成员有着共同约束力的制度范本,且是动态的可变化的。经过全校家长会的动员启动和各级别家长委员会的深入沟通,“家庭公约”活动在2010年正式启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我校某学生家庭,家长时常在孩子学习时上网或者是看电视,且大声探讨。在公约制定中,孩子就提出家长要解决这一问题,而家长提出的是孩子到家就得洗脚,因为孩子是“汗脚”,不洗会影响家里的空气环境。在“家庭公约”的促动下,家长和孩子都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实践证明,只要家长自觉自律,做好示范,孩子就一定能受到良好的影响。这种“手拉手”的家庭教育模式让很多家庭在活动中受益。

家庭教育培训感悟篇7

生命教育;课程开发;家校互助;学习共同体;资源平台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6-0020-04

生命教育资源平台即生命教育实施的环境和条件。为了让教育充满生命情怀,我们拓宽教育资源的空间和内涵,在学校、家庭生命教育资源开发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利用这些资源平台,选择和培育出自己的师资(教师和家长),设计出有生命教育标志(含有“活动要素”)的课型及内容,整合富有生命教育特色的活动,使之形成既独立运作又彼此相辅相成的生命教育资源体系。

一、开发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课程资源

1.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维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是指广泛蕴藏于学科课程、文学作品、家庭社会、自然和网络之中,有利于培育学生生命意识、学习生存技能、提升生命品质,有利于学生生命健康、安全和幸福成长的相关教育资源,它既是生命教育的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生命教育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媒介。

学科渗透是学校生命教育中较为普及的一种方法,即借助学科课程中蕴含的生命教育资源,熏陶和影响学生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教学方法。如,语文学科“生命主题”文学作品阅读课;历史学科“历史人物的生死观”研究性学习课;地理学科“强化灾难意识,珍爱生命”环保课;化学学科“不该在食品中完成化学扫盲”的拓展课;政治学科“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活动课;生物学科“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活动课等。

但生命教育课又不完全等同于学科渗透。生命教育课程应以体验教学、思考教学为主,多元设计活动,通过活动、游戏及绘本读书讨论的方式,启动主体思考,让学生在体验、互动、反思的过程中领悟生命意义和树立生命信念。因此,在探索生命教育课程模式方面,我们力求挖掘并有效利用学科资源,以“建立优质的生命信念”为教育落脚点,以生命教育四个目标维度――“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生命”为切入点,开发多种课型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如学科拓展课、文学阅读课、心理活动课、德育班会课、动物保护课等。

2.生命教育课的“活动要素”及课例。生命教育课应包含以下“活动要素”:以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故事或体验式活动作为“引子”;由引子的分享提炼出生命主题信念(可以是要构建的正确信念,也可以是相关的多元信念的辨析、澄清与选择);对“信念”的延伸、拓展、分享与反馈。

课例:“人与他人”单元《欣赏与赞美》。

课程目标:

1.认识懂得欣赏美好事物和人们的美好特征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与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

2.培养善于欣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的审美心态和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欣赏美好事物的积极健康、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培养仁爱之心,完善自己的人格,建立正向的生命信念。

4.目标维度:人与他人;主题信念:欣赏、尊重、爱。

5.物资准备:多媒体设备、绘本故事素材、短片素材、彩色贴纸

课程设计:

一、绘本分享

(一)绘本故事《点》,作者〔加〕彼得・雷诺兹

(二)故事分享讨论

1.威威为什么画不出来画?你觉得原因是什么?(关键词:不自信)

2.威威的教师给你怎样的印象?(关键词:欣赏)

3.你怎样理解教师说的“请签名”?(关键词:尊重)

4.教师的欣赏与鼓励给威威带来哪些变化?(关键词:自信)

5.如何理解故事的结尾?(关键词:传递)

6.欣赏与赞美的力量何在?(关键词:生命力、创造力)

7.给题目前后补充词语,说说你对故事的理解。(关键词:起点、小点变大点,美丽的点,自信的点,创造力的点、点燃、点化、点亮……)

8.说说你的故事

提炼观点:

欣赏他人,就是怀着愉悦的心态,去发现、感受和吸纳他人所表现出来的优美和可爱之处;

欣赏,是审美能力的体现,也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引导要点:

美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表现;

有一种深刻的美,会超越我们感官的喜好,打动和丰富我们的心灵。(人性之美)

二、短片欣赏

(一)观看短片:《赞美的力量》

(二)讨论分享

1.段片给你留下了什么美好的感觉?

2.女职员为什么能留下来?愿意留下来?

3.是什么使老板说出了令员工们意想不到的话?

4.为什么说“那句话的效果也属于老板”?

5.赞美的力量何在?

提炼观点:

能欣赏他人,是一种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

人性最深切的需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关怀――詹姆士。

三、游戏体验:“猜测ta是谁”

(一)游戏活动:写明欣赏和赞美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写出欣赏和赞美的具体内容或事件。

(二)活动感悟

(三)活动延伸:赞美的艺术

结束:送出教师的赞美和感谢!

优秀的绘本故事能够传递真善美理念,直观形象又有感染力,因此本课程设计以绘本故事的方式引入教学;在分享讨论中以提炼关键词的方式归纳教学要点,以此达成图画与文字的互动与交织,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再以观点提炼的方式将生命理念化为一句句人生格言。如,“欣赏就是怀着愉悦的心态发现、感受和吸纳他人身上的优美与可爱”、“欣赏不仅是审美能力,更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最后以短片欣赏及游戏体验的方式让学生进入现实生活情境,定位自身角色,让生命信念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课程设计线索清晰,关注并尊重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二、创建促进家长生命成长的家校互助平台

从教育学角度看,家庭与学校之间是平等的教育合作关系,二者的不同之处是教育场所不同,施教者不同,因此双方的互动、沟通、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沟通与合作需要平台,家校互助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建构模式。家校互助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其意义在于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未成年人和谐的成长环境,共同进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家校互助”是厦门外国语学校的德育品牌。由心理室和德育处联合筹建,意在构建基于父母亲子共同生命成长的研讨平台,促进家长的教育及自我教育。它的组建模式有三种,呈逐级递进的方式展开活动:

1.成立家长互助团,启动家长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建QQ群的方式吸纳关注教育的、渴求指导的、需要帮助的家长加入群落,同时由富有德育经验并关注家庭教育的教师担任群主和管理员,也邀请家教专家、德育工作者、班主任教师加入。以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信息,了解家长关注或急需解决的教育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网络讨论或开展各项活动。

(1)开设生命教育专题讲座。讲座者可以是资深的家庭教育专家,也可以是教育经验丰富的家长,还可以是本校做生命教育的教师等。选题可以是“青春期家庭教育探讨”,可以是“从‘心’开始的教育”,也可以是“树立孩子优质生命信念”,还可以是“亲子生命共建和理情教育”以及“绘本教学中的生命感动”等。(2)开办大型家长读书会。首先,由资深生命教育专家推荐阅读书目,家长们自行购买阅读,围绕教师提供的话题阅读思考并集中交流。如,我们曾向全校家长推荐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皇甫军伟的著作《家庭教育的捷径――以心养心》,并多次将皇甫老师请到学校与家长们交流研讨,家长们以自身的教育经历和困惑与专家面对面沟通,效果很好。在自读、自学、自悟的读书中,在互动、交流、沟通、体会中,家长们切入真实生活情境的体验及深入心灵的思考和情感碰撞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消化和理解教育理念,并有效调适自己的教育言行。

2.成立家长工作坊,启动骨干家长培训模式。工作坊的目的在于以心理小组的方式培养一批能够协助家校合作的骨干力量;搭建父母亲子共同成长的深度研讨平台。工作坊的运作模式借鉴于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推广的会心团体,这个团体与众不同之处是“去专家化和非指导性”。罗杰斯认为,在一个彼此尊重、以诚相待,感同身受、相互了解的环境下,“自我实现”也即“自我完善”的动力就会出现,从而由内而外促进个人的自我成长。

因此,骨干家长工作坊成员控制在16人以下,主要以小组会谈的形式进行基于父母自我成长的培训。会谈的基本原则是“去专家化,非指导性;只说自己,不说别人”。力求让每位家长能够真实、真诚、真情表达,在正向关系中彼此互动,自然交流,在自身与他人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生命教育的育人理念。培训有周期,有主题,有集中研讨。

3.成立家庭教育互助小组,启动家庭亲子教育模式。家教小组也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特色组织。互助组的建构以班级为单位,以自愿为原则,由5~10个家庭组成一个小组。根据组内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家长的能力,利用双休日,有计划地开展一些两代人共同参与、有益孩子身心健康且形式多样的活动。

小组活动功能主要有:(1)提供两代人自然交往的机会,有益于两代人共同面对活动情境自然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从而增进相互的了解。(2)通过有主题的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有效拓展孩子们的社会视野,提高对时间及活动内容的统筹策划管理能力,尝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相联结。(3)能够根据小组学生及其所在家庭、班级的实际生活状态,适当地提取热点话题组织两代人共同参与的研讨活动,提升正确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理念和方法。(4)整合应用学校、家庭、社区和个人的良好教育资源,谋求较好的社会效应和教育效果。

家校互助平台的创建有利于推动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机制的探索。育人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只依靠学校是不行的,它需要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形成开放、灵活、互通、多样的生命教育局面。学校利用家校互助平台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和交流研讨活动,可提高家长们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并通过互助组、工作坊、家委会等组织辐射扩展到所有家长。这些都有利于家长群体形成共同的、科学的教育观,推动家长集体的发展。而家长育人素质的整体提高,会提升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三、搭建促进教师生命成长的学习共同体平台

在学校生命教育中,教师是主导者和引领者,因而也是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主体。一个教师就是一个生命教育资源的源头,教师丰富的生命阅历、渊博的知识、独到的人生感悟以及人格魅力都将转化为“生命资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成长。

如何使教师的主体作用发挥最大效用,关键在于教师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提高。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资源正能量,使其在生命教育实践中能够生长出惊人的辐射力量,自身也获得了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在组织建设上,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促进生命教育者成长的首选策略。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系统的学习环境。对一个学习共同体成员而言,其周围成员及其共同的实践活动、共同的话语、共同的工具资源等,就构成了一个学习的环境。这样的环境给成员的帮助可以是情感支持、学习方式的启示、学习目标的明确、助人自助的主体身份建立,从而促进个人智慧提升和自我健康成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读书会。

1.创造良好的、适应性的互助学习环境,为教师读书会提供正能量的培养基地。如,环境温馨优雅的读书室、工作坊和活动间让教师有归属感;充满自然生机的户外活动场地让教师身心得以休息和释放;和谐、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让教师感到爱与尊重;彼此关心,相互负责的学习组合激发教师的学习潜力。只有基于这样积极的环境和关系,教师读书会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如,我们组织的一次亲子读书会是在美丽的狐尾山荔枝园进行的,教师们先是带着自己的孩子爬山、奔跑、观察虫鸟、讲绘本故事,然后,在阳光、绿荫、鸟啼声中大家一起品读亲子教育书籍《非暴力沟通》,大家围绕着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学习并讨论了教师或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联系的途径与方式。一位参加活动的年轻教师评价这次读书会:“走在大自然中,与天真的孩子们相处,感受生命之美,这不就是最好的生命教育吗?”的确如此!只有教师自己的生命丰盈了,才会给我们的学生以更加饱满而热烈的爱与关怀。

2.激发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自觉意识,为读书会的发展获取源头活水。教师读书会的动力源泉来自于:(1)有共同的生命愿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唤醒生命,无论是面对学生还是面对自己的孩子,教师自己对生命和谐发展的愿望和教育素养的提升,都将是更好地促进孩子们和学生们生命发展的最可靠的促进力量。(2)享受权利,也要承担责任。有明确具体的读书任务,给成员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如指定共读书目,轮流确立主讲人等。(3)分享、互惠、共赢。教师读书会的每位参与者为了实现生命愿景,充实丰富自己,还要懂得分享资源,贡献自己的经验体会,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愉悦。在彼此互助、彼此分享、彼此担当的学习环境下,每个人都获得了更多的收益。

如,关于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生忌死”,而因对死亡的禁忌和避讳,使得多数人(包括青少年和小孩子)对死有天生的恐惧和忧虑,心理学家也认为多数心理疾病的根源都与“死亡焦虑”有关。因此,课题组组织了《如何与孩子谈死亡》读书会,由心理教师主讲。心理教师先是与教师们分享了她近期阅读的关于死亡教育的书籍,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书中的生命理念进行了剖析和解读。她还与大家分享了生命自我救赎主题小说《奔向荒野》,陶国璋教授《死亡与不朽》生命课,美国学者伊丽莎白・罗斯的死亡临终关怀演讲实录《你可以更靠近我》以及美国威尔・施瓦尔贝著的《生命最后的读书课》。丰富的分享内容引起在座很多教师的共鸣,大家都纷纷谈起自己面临亲人死亡以及父母老去的生命体会,分享的气氛很是浓厚。有个教师谈起她的外婆对于死亡的从容应对和坦然让大家感慨不已,另一个教师讲述的“女孩与枯死蝴蝶”的故事又令大家唏嘘不已。生命教育的宗旨即是如此,我们关注生命、关注死亡,不是为了去寻求一个答案,而是在寻求的过程中去分享彼此生命中或悲伤或沉重或精彩的人生体验,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多种可能性,相互分享就是相互分担,在反思与探讨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更多了一点对生命的理解。

3.搭建学习共同体的校际交流合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渠道互通,资源共享。校际交流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校际之间共同育人机制的探索。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拓展与整合,共同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和交流研讨活动,可以提高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并将影响辐射扩展到各自的教学领域,释放出更巨大的能量,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如,我校“生命教育读书会”与湖滨中学“青年教师读书班”经常开展联谊活动,先后组织了以“教育的爱与幸福”为主题和以“叩响命运之门”为主题的大型读书会。两校教师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收获、成长,感悟教育的爱与幸福,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读书会形式多样,有生命教育课程的展示,有教师教育心路历程的分享,有读书的互动提问与解答,读书活动还会邀请心理专家及部分家长参加,一同探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四、生命教育资源平台开发的意义及未来延展

1.全面系统地开发和利用生命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现有学校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零散,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够明确,对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和生存能力的指导与训练缺乏系统性。关键是将生命教育和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心理教育等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精心规划,建立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科学体系,从而调动广大教师和社会团体更广泛参与生命教育的积极性,增强生命教育的成效。

2.有效开发和利用生命教育的资源平台是个体生命的心灵需求。搭建多元的生命教育资源平台可以让学生、家长、教师在亲子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助、社区服务等活动中启动思考、相互分享,全面渗透生命理念,整合多方资源,乐于资源共享,提升生命认识,体悟生命的美好并建构正向的价值,进而产生行为的改变,进而升华出生命的信念,实现共赢。

3.积极探索开发和利用生命教育资源平台是教育创新的需要。我们生命教育的创新点是以“树立学生优质的生命信念”为切入点和落脚点,突破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物理保护层面,寻求生命教育更广阔和深刻的发展空间;以“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生命”四个维度为课程开发的教学目标,有序、有机地建构学生正向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人际关系;以灵活多样的课程设计和活动形式将抽象理念转变为活泼生动的心灵体验,使生命教育理念更深入人心。

在生命教育资源平台的开发与利用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参与者都取得了经验,获得了成长;另一方面,生命教育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都还有更大的挖掘空间,也希望更多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受益于生命教育。

首先,如何更好地发挥生命教育资源平台的辐射作用?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探索,开发生命教育资源平台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家长、教师素质的提升,最终受益的是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生命教育的实践不应只局限于一校一地一市,而是应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待发展成熟后,逐步扩大范围,建立起校际交流和异地交流。同时建立网络平台,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及实验模式供更多的学校参考和借鉴,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以及教师受益,这才是教育者的美好愿景和追求。

其次,如何更好地实现生命教育资源与学校其它教育资源的整合?生命教育是学校主导下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可以提供专家指导和教师培训、支持建立网络互动平台、组织各级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等,而生命教育课题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生命教育的实践内容;另一方面,生命教育自身的资源也丰富着学校的教育内容。如何将二者的资源有机整合,是生命教育实践努力的方向,如生命教育资源平台开发与学校校本教研活动整合,诞生“教师阳光工作坊”;如,生命教育资源平台开发与学校德育活动整合,衍生出“家校亲子互助活动”等。整合的过程也是凸显生命教育本色和特色的过程,实现共享、共赢,多方受益。

参考文献:

[1]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2]胡修金.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的分类开发[J].基础教育课程,2014(3).

家庭教育培训感悟篇8

一天一天,我被这些专家、教授吸引着,推动着:每天三个小时的大课,他们从来不坐,从来不会缩短课堂时间一分钟。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渲染着我,我为我走进国培而庆幸。我用眼睛关注着他们,我用笔记录着他们,我用心采撷着他们的硕果。

方双虎教授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与学习》细致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第一教育的观念;胡荣华教授的《小学教师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提出了教师快乐,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学生幸福。包含了无限而耐人寻味的哲理。祁门县教育局张进球局长的《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者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指出留守儿童有“五缺”:亲情缺“慰”、生活缺“助”、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提出“十二字”育心策略:创境、启志、导学、疏情、督行、正品。特别是芜湖市镜湖区环城西路小学薛倩老师的报告,芜湖县六郎镇中心学校王小妹校长的经验介绍,从中受益匪浅。芜湖市无为县赫店中心小学的实地参观更是让我打开眼界,学到了全新全方位的一种管理模式。为我校“留守儿童”管理提供了有效学习榜样。

每天的倾听,让我感悟他们的思想方法,让我感觉到不是一种学习,而是一种享受。常常能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摆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就是学生心灵的启迪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为的宗旨,以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为育人理念。

我发现,每一位专家老师无不学识渊博,中外理论精通,给了我很好的启示:

(一)我们必须对留守儿童进行现实关照,走进他们内心而不是仅仅走近他们;

(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强化父母责任极其重要,建议父母双方至少一方在家;

(三)作为父母与老师不可因小学生年龄小,强迫其服从大人的意志,而应以表扬激励为主,以批评为辅。作为老师更应当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思想意识。

(四)良好的环境对留守儿童成长极其关键,所以应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模式。有关部门还应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清理,网吧、游戏厅、歌厅、室等应坚决取缔。

如果不是这次学习,我哪会有以上感悟?而渊博学识哪里来?当然是学习。学习有关理论知识,那就得向书本学,向网络学,更得向专家学,向同仁学;其次得学心理学相关知识,得明白留守儿童心理,这样才能在关爱他们时走进他们内心,从而更好的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光学知识不行,还得重实践。各位专家老师无不进行了深入的实践,甚至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调查研究后才得出了详实精确的统计数据与总结。这也让我明白,留守儿童之家的管理工作更离不开实践。因为你得同学生交流,你得同家长交流,你得同领导同仁交流,甚至得齐心协力一起工作,得讲究方式方法,形成合力,才能取得一定成效。

家庭教育培训感悟篇9

一、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

在家庭生活中学习语文:家庭生活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生活中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且感受最深。这些,这就给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有利条件。让学生从生活中悟出生活的道理,学生具有善于模仿的特征,在生活中无意识地进行了听和说的训练,而听和说也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学校生活中学习语文: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社会经验去感知、感悟语文,把课文放到生活中去,真正从生活中得到感悟和体验。语文学习内容与学校生活的有机交融,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乐趣。

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社会生活是个更广阔的领域,是语文交流运用更广阔的天地,要不断去认识社会,融入社会。课本中许多文章都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正是从社会生活中体验出来的,语文的学习与社会生活也是紧密相连的。

二、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

语文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服务生活。在信息量急速发展的今天,电视、电影、网络等给学生们带来了信息,带来了各种知识,丰富了他们的阅历,拓展了他们的视野,积累了他们写作的素材。这些对学生作文训练时有很大的帮助。语文离不开观察,在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学生要到生活中去实践、去学习观察、观察自然中的人物、景物,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审美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促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来描绘祖国的秀丽山河,抒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同时训练学生在语文中所学的字、词、句的运用。

三、语文学习要立足生活大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和各种技能训练。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教学进程的不同去进行设计,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有静有动,有机结合,形成真正富有艺术特色的大课堂。从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到学校大型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把语文课上得生机勃勃,使语文学习充满无穷的乐趣。我校申报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的课题,笔者参加了课题的研究,本人领导了“校园文化建设”子课题的研究。为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健康的个性,我的具体做法有:1.在听、看、想上做文章。学生把每天从家庭、社会听到、看到的新鲜事情记录下来。2.央视“早间新闻”“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栏目办的有声有色,教师进行适当剪辑播放给学生看,给学生营造一个“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开放式学习氛围。3.吸收多元文化,引入名著及诗文选读。以人为本,把阅读的设计主动权交给学生。4.搞好文学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我校早就成立了“映山红”文学社,编辑印刷《映山红》社刊,给学生提供耕耘的园地。5.热点追踪,开展社会调查。以文学社成员为主,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深入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在指导学生课外小组活动中,取得显著成绩。我小组写出的调查报告《从山、海、路、城、区位优势,看大珠山的经济发展前景》,《从山、海、路、花、寺看大珠山的旅游经济开发》《从凿石、捞沙、森林防火看环保的重要性》等获得国家环保总局的表彰奖励。校本课程《走进大珠山》获黄岛区校本课程一等奖。

家庭教育培训感悟篇10

一、开展三违体验式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安全是企业的效益,是职工幸福的源泉,搞好安全生产,企业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职工才能体面和幸福的工作和生活。在过去的几年中,龙门煤矿对老职工现场作业中的不规范操作、习惯性“三违”等问题,在说教、谈心、处理等方面等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一直不理想。职工重复违章现象的发生,成为安全管理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矿领导及有关部门通过不懈地探索和尝试,逐渐摸索出了对“三违”人员教育转化的“体验式培训”模式:即组织“三违”人员参加“亲情之旅”教育活动,去潜心感悟“三违”将可能给个人、家庭、企业造成的种种危害,以达到消除他们作业过程中根深蒂固的凑乎应付心理和侥幸心理,摈弃操作陋习,进而做到遵章守纪,并主动制止他人的习惯性违章,实现以点带面,推进员工向安全自律转变的效果。

二、采取的主要做法

根据习惯性“三违”人员的特点,我们实行分步骤实施“体验式”培训方法。

第一步:由宣传部门通过采访工伤职工和家属,通过他们讲述事故伤害带来的痛苦经历,来感触“三违”造成的严重后果,再通过他们切身的感受创作出“体验式培训”授课讲解材料,培训部门组织“三违”人员参加这种体验式的“亲情之旅”活动。

第二步:实施体验式“亲情之旅”活动:

首先,营造氛围。培训开始前,讲解人首先关闭教室内的灯光照明及窗帘,并使参培的违章职工手机静音,全部闭上眼睛,讲述过程中杜绝出现任何与培训无关情况,意在保持室内安静,让所有参加培训的违章人员都处在一个封闭、静谧的环境中,专心聆听讲解人讲述。在讲解人有意识地讲解引导下,学员的心境进入到梦幻般的“亲情之旅”的行程中。直到讲解结束,学员方准睁开眼睛,否则可能导致“亲情之旅”讲解效果不佳。

其次,进行讲解。《亲情之旅》讲解材料由参加工作、温馨家庭、遭遇工伤、痛苦反思、永远的警示五个部分组成。“参加工作”内容为“虚拟主人公”参加煤矿工作的初始奋斗情形;“温馨家庭”内容描述“虚拟主人公”的奋斗小有成就,步入了娶妻生子享天伦、过上美满幸福生活的阶段;“遭遇工伤”部分讲述个人在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淡化了安全意识,出现违章操作,导致遭受工伤,气氛紧张,扣人心弦;“痛苦反思”内容为在遭受工伤后的悔恨和对违章行为的痛定思痛,以此触动个人安全意识唤醒,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永远的警示”内容为深思违章危害,自觉做到“警钟长鸣”和对安全的祝愿。

讲解“亲情之旅”采用第二人称,让违章职工觉得“虚拟主人公”的幸福生活就是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接下来两个部分将“虚拟主人公”因违章遭遇工伤的痛苦反思引导为自己违章可能发生的遭遇。五个部分,层层递进,使违章职工前后经历三次情感起伏冲击:一是从幸福的生活到遭遇工伤后的窘困;二是从痛苦的反思到安全意识得到唤醒;三是在安全意识警醒之后回到现实平安状态和理智情绪中来。期间,让参与培训的违章职工,伴随着讲解人对上述五个阶段绘声绘色地讲解,在自己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以使自己的心灵深刻感受到违章行为的严重危害性,亲身体会到平平安安的日子是多么美好,现实拥有的幸福和平安是何等的珍贵!而那因违章遭遇工伤的画卷不是虚夸描述,而是违章导致的残酷现实,所幸自己在这次违章中逃脱了事故的魔爪,若是再不吸取教训,摈弃违章劣习,讲述的主人公工伤悲剧,将在自己身上重演。

最后,畅谈体会。“亲情之旅”体验讲解结束后,参培职工感触强烈,有的甚至热泪盈眶,抑制不住懊悔的心情,主动谈认识、表决心,感言安全对保障个人及家庭幸福的无比重要性,进而反思自己不规范操作的习惯愧对了企业及领导的关怀和教育,表示今后要严格要求自己,竭力做到遵章守纪,并主动制止他人的违章。显示出“体验式培训法”起到了以情感人、以情警人、以情育人的应有作用。

第三步:对参加过体验式培训的违章职工进行后续跟踪。矿培训部门对参培员工进行了事后跟踪,及时了解他们思想行为的变化,在现场作业中遵章守纪情况,并与矿安检部门结合,关注这些人员是否被再次出现违章。跟踪的情况表明,参加过“体验式培训”的员工思想及精神面貌均发生了积极地变化,没有再出现习惯性“三违”,此种做法收到显著效果。

三、创新项目的特点

1、“体验式培训法”是实施心灵沐浴式的亲情体验教育培训方式,对特定的“三违”群体,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效,克服了传统的以说教为主模式的生硬与呆板弊端,做到“对症下药”,切中问题症结,故此受到了“药到病除”效果。

2、此项培训法诠释了一个朴素的真理:真实的,往往就是可贵的。“亲情之旅”的内容贴近实际,情节取自于真实,不矫情,不做作,对参培对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既没落入单一生硬说教俗套,又使学员感受到亲情和平安的呼唤,体现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让他们感到耳目一新,欣然接受。

3、违章员工能在静心、静谧环境中,全过程体验亲情之旅的“体验式培训”教育氛围,为其提供了有利于自行对比,进行自我“心灵洗礼”的适宜环境,使学员能够更好的感受讲解主旨,达到了入心入脑效果。

四、实施项目以来取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