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1:19

汉字文化教育篇1

关键词:汉字;文化意蕴;汉字教学。

一、汉字的文化特征。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它不仅是书写的文字,而且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1、汉字总数很多,常用字却很少。

从古到今,汉字的总字数已达到80000多个,据资料统计,现代汉语用字在10000左右,国家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汉字7000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录汉字3500个。汉字总数虽然很多,但是常用字也就3500个。认识100个字,日常文章中有40%的字可以认识。

只要认识1000个常用字,日常文章便有90%的字可以认识。

2、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的创造在我们今人和古人之间搭了一座桥,使我们能走进古人的内心,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由于表意文字的义和形具有联系,因此读者能做到见字识义。每一个汉字里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就可以了解汉字里所要表达的信息。如家字,#宀?

字下一个豸字,豸在古代是猪的意思,家字最早的字形是房里有猪便是家,猪的繁殖力强,而古时候人是最主要的生产力,所以不难看出古人造家的意思便是希望自己家能够人丁兴旺,以生产能力强的猪来象征自己家中的人口兴旺,生活殷实。由此可见,我们的先人造字的用心所在了。汉字以字形表意,细细探究,每一个汉字都代表着古人不同的心理和思维。汉字所负载的丰富信息、所包含的深厚内涵值得我们回味无穷。[格式]

3、汉字构词灵活,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社会在发展,语言也随之发展,一个新事物出现往往要使语言中增加一个或几个新词,如果原来的文字不够就要造新的文字。但对汉字来说,现有的汉字足够组成新词。而这些新词的生成过程又不需要学习新的汉字。例如我们学习了电字,可以和别的有意义的汉字组成电话、电灯、电线、电视、电影等等。

4、汉字的自身特征使其演进为书法艺术。

汉字是最美的,它是平面型方块体汉字,字形本身就是艺术。每一个汉字都是方方正正的。

汉字作为一种艺术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今日,书法已经是提高文化修养、修身养性的途径,甚至书法已然是国人礼仪的基本要素。然而更令人称道的是,每一个汉字似乎都有精巧的构图、恰当的比例,使这个符号被赋予了太多的艺术内涵。总之,只有这样一个中国才能产生这样的书法。它属于汉字,更属于中国文化。

二、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汉字教学中文化意识的缺失。

中国人从小学一年级(甚至更早)就开始学习汉字,使用汉字。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汉字?往往被理解为读写的工具,这是不错的。

语文教学的本身就具有一种工具性,但是现在我们又号召给语文的教学中注入人文的气息,而语文的人文性有一部分又是从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中得来的。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一定的理据,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能认识汉字的文化意蕴,能从分析汉字的形中解析汉字的义,所以在教学中写字形、讲字义,而没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写字仅仅是为了巩固字形的认识,而没有看到汉字中所蕴含的汉字文化,也不去揭示这种文化。

2、枯燥的书写练习,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汉字总数很多,学起来难免枯燥、乏味。汉字难认、难写,为了巩固对字形的认识,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写字训练的策略,在教授生字词时的一贯做法是让学生十遍、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地重复书写一个汉字,这种机械式的书写记忆往往让学生不知所写,只是应付了事,更别说对汉字有着什么样的兴趣了。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平淡无奇的讲解,忽视了汉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得汉字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使学生学起来感觉更加枯燥乏味。

3、汉字构词灵活,构词能力强,容易导致错别字的出现。

认识汉字便能认词、造句。学习了几个独立的汉字,便能组词造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一个字,在遇到同音字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把这两个字混淆,而胡乱组词造句,造成别字、白字的出现,同音错别字、形近错别字层出不穷。

4、年轻教师的汉字书写水平越来越低,传统基本功底欠佳,不能起到示范作用。

现在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年轻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较高,但板书布局凌乱,字体不规范。板书在课堂上可以有很多的闪光点,这需要老师和学生互动才能产生。而且文字存在的形态是意象,忽视文字的不确定性,简单以媒体直观形象取代文字意象,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导致文学含蓄性的消失和学生想象力的弱化。

三、如何解决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提高教师的汉字文化意识。

析形解义、因义记形,建立音形义的牢固联系,此法主要适用于单个汉字的教学。汉字以其形表其义,每一个汉字细细品来,都蕴含着一种内涵。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加强中小学教师对汉字文化的认识,使他们懂得所教汉字的文化韵味,在给学生讲解时,可以通过分析汉字的形来了解汉字的义,让学生不仅仅是为识字而学习汉字,如此这般,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学生学起汉字如鱼得水,老师教起来也得心应手。同时,我们的汉字文化也得以继续传承下去,如此两全其美,我们何乐而不为之?

2、掌握汉字规律,把汉字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知道汉字的高频词,依据汉字的规律进行教学,可以降低学习汉字的难度。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培养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的应用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汉字的实践性,不要刻意追求汉字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汉字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汉字材料,在大量的汉字教学实践中掌握运用汉字的规则和规律。

3、强化汉字的艺术性,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汉字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作为唯一一种文字艺术品,我们应该重视汉字的书法艺术,在校园里为学生营造书写的好氛围,将书写文化作为学校文化中的一个部分来重视。

可以这么说,加强汉字文化的认识是提高学生学习汉字兴趣的基础。应该组织多样化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与书写的兴趣,以更利于增强汉字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郭锦桴。汉字的永恒性、丰富性、优美性兼倡议建立全国性汉字文化博物馆[j].汉字文化,2008(1).

[2]聂春梅。论汉字的繁复与简易[j].船山学刊,2008(3):109-111.

[3]苏瑞琴。对外汉字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8(3):59-60.

[4]李春霞。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n].陇南报:副刊,2008-7-2.

[5]彭小明。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论[j].教育研究,2008(1):84-87.

[6]潘庆玉。试论语文教育的存在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8(1):70-75.

汉字文化教育篇2

关键词:汉字教育;小学语文;学习途径

汉字应用于各个方面,小到谈吐之间,大到文化之间的交流,而针对刚刚接触汉字的小学生,学好汉字是很重要的。它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文化,在语文课堂上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学得更多的汉字呢?这也正是教师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要体会到汉字的魅力,掌握汉字的方法,识得更多的汉字。因此,教师对于汉字的教育一定要掌握适当的方法,既不能过多地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又要教出乐趣。

语文教学中充满文化渊源,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可能就会出现一个典故,汉字的认知并不是所想的那么简单,语文教师要把汉字规划分类,从一点一滴做起,所以,汉字文化教育从小学开始就要受到重视。

一、加强汉字文化教育,提高汉语文化能力

汉字文化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把汉字的教学方法曲解,只是机械地让学生记忆,并不在乎方法的对与错,出现教学方法的错误会使学生对汉字的认知能力下降,从而失去学习汉字的意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先把汉字拆开讲述,把每个字体形成的意思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速度加快。例如,狠、恨、很这三个字读音上很相似,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别字的写法,可以讲解这几个字的含义,这样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区别字的烦恼。

汉字文化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包括教师让学生用拼音标注不会的字,提前认知不会的字,这无疑加剧了汉字文化的缺失。加强汉字文化的教育,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多多讲解汉字的由来和典故,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

二、加强汉字文化教育,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小学汉字文化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延续的起点,让更多的汉字文化教育形式出现在小学课堂上,这是教育新背景下必然实施的教育形式。汉字文化的教育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重要,文化传承中它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会有中华汉字的身影,孔子学院在各个国家也被普及。在一些大型比赛节目上,汉字听写也被当做一项比赛内容。而在小学的汉字文化教育上教师也可以在教会汉字的基础上,开展一些汉字方面的比赛活动。例如,汉字听写大赛,大赛前几名用获得奖品和奖状的方法鼓励学生,还可以举办汉字由来讲解大赛,比赛的目的不在于奖项与奖品,而是激发学生记忆汉字的能力,更好地加强汉字文化教育。

小学汉字文化教育势在必行,教师只有从小学教育开始才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向世界文化方向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学习汉字的热情。

总而言之,学习汉字文化教育,应该从小学语文课堂做起,语文教师要将汉字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把汉字文化的魅力共同传递下去,让学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使者。

汉字文化教育篇3

【关键词】汉字;热播;教育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实验稿原来主要在第一学段提出这样的要求,新课标则强调汉字识字和写字的教学应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汉字书写的教学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汉字教育的理念亟待加强,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要看到学生学习写字的过程,就是学生规范意识、书写技能、习惯、性格养成的过程,更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能力。为了防止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退化,需要进一步加强汉字教育。

第一,树立书写规范汉字的意识。

规范汉字简单地说是国家颁布的符合规范标准的汉字。与规范汉字对立的是不规范汉字,主要包括繁体字、异体字、俗体字等。2000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同时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2012年10月,国家财政部和教育部将《新华字典》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要求从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为全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免费提供《新华字典》。

现在的初中生普遍存在着汉字书写不规范,潦草,有的甚至无法辨认的现象。随意翻开学生的作业本,会发现许多学生的字写得歪歪扭扭,龙飞凤舞,无论从字的间架结构还是从笔画笔顺上看,都不符合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不少初中生没有认识到使用不规范汉字的危害性,甚至出于“好奇求新、媚俗从众”的心理,他们在QQ或其他网络交流区大量使用不规范汉字,如字母代码、网络新造字或繁体字等。

第二,普及书法教育。

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还有多少人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教育部于2011年、2013年先后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中小学要开设书法教育课程。2011年8月教育部专门发出关于加强书法教育的通知,要求明确写字的基本要求,并且把有关任务落到语文课里。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夕,教育部又再次发出通知,要求从今年春季学起书法教育将纳入教学,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要求学校在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必须继续强调学生写好汉字的重要性。

学习书法重在书写实践,要落实学生的书写时间,为了把写字教学落到实处新课标还明确规定了书写练习的时间“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初中阶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

通过书法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书写实践,及时引导学生,在书法练习中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书写的姿势,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技能。另外,不能简单地将书法教育理解为单纯地写字。加强书法教育,既要在技法上下工夫,也要重视书法在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方面的作用。通过书法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他们内心对汉字美的认同,让学生在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时,不再提笔忘字。

第三,不可缺失的文化意识。

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书写符号,是特色独具的文化符号系统。汉字从本身内容到形式都标志着中国文化鲜活的存在,是属于全人类的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一个汉字都有产生的来源,背后都有生动的故事。比如,和‘玉’有关的汉字都有一个‘王’字边。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汉字本身有常用字、次常用字、生僻字。透过汉字的表面形式探寻这种古老文字的丰富的人文底蕴,了解汉字中保留的传统文化积淀,有助于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字形。比如,很多学生容易弄错“衤”和“礻”字旁,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是“一点”还是“两点”。告诉学生:“‘衤’是‘衣字旁’,只要跟‘衣’有关的都是‘两点’。而‘礻’一般与‘祈祷’‘祭祀’一类的活动有关。”另外,汉语中有些词虽然现在很少用,却是古代生活中和礼仪中的常用词,学习这些汉字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汉文化的过程。比如成语从字面上不容易理解,如果对成语本身涉及的文化常识不了解,那么对其寓含的引申义和比喻义更会不得而知,更加谈不上书写正确了。

汉字教育不能脱离汉字的文化根基,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汉字反映了大量的文化气息,才能引导学生探究汉字字形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美,将汉字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汉字教育的开展要使学生正确掌握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青少年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汉字文化教育篇4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H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9-0079-04

作者简介:马春燕(1981―),女,浙江浦江人,浙江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等。

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持续升温,每年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以13%左右的增速发展,这大大促进了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12年共计有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28,330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9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①。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虽快,但三教(教材、教师、教法)问题始终制约着该项事业的发展。[1]许嘉璐先生在2012年第四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论坛暨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上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一定要提高汉语国际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否则,三年后将掀起关闭孔子学院的高潮。汉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有赖于三个方面:一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二是要有一系列高质量的汉语教材;三是要有行之有效的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2]其中教材是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和教学资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

一、国际化背景下对教材的要求

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和研究,我国汉语国际教育方面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学习者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现有的教材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因地制宜”能力差

现在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已变“招进来”为“招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变“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与国际汉语教学并举”。目前的汉语教学不再局限于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教学,全球孔子学院的建立,各国教育机构开设的汉语课,都使汉语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据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将达到500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达到1000个,学员达到150万人,其中孔子学院(课堂)面授学员100万人,网络孔子学院注册学员50万人。汉语学习场所由中国扩展到世界,这就要求教师、教材能够迅速地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虽然目前有不少出版社推出了不同语言版本的教材,但是因地制宜除了语言要求外,更深远的是对文化和习惯习俗的需求。

(二)“因材施教”能力差

教材开发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教学和学生的需求。教学对象和教学场所的多样化必定引起教学需求的多样化。一方面,学习者从单纯的汉语学习转变为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并重;另一方面,本土学习者缺乏汉语环境,而目前传统的教材仅适合课堂使用,无法提供语言环境。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迅猛发展,使得汉语学习者的年龄层跨度越来越大,不同年龄层的学习者也对教材和学习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方案。

另外,随着国与国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短期学习者的数量在近几年也增长迅猛,但短期教材却极度贫乏。

(三)“与时俱进”能力差

传统的教材更新慢,雷同现象严重,重复建设现象突出。这些严重阻碍了国际汉语传播的进程,牵制了由此衍生的其他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思考。[3]随着信息化加速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数字图书因其便携性、互动性、立体性得到了人们的青睐。西方国家已经提出了“无书包”“无校园”和“无教师”的教学模式。我们首先要建立大规模数字化汉语教学资料库,给各国汉语教师提供选择、拼接教材的方便,可解决某些国家和地区教材不足的困难,也可帮助教师合理应用教学法,提高教学能力,部分缓解教师不合格的矛盾,并为培训教师提供更多资源。[1]

《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到2015年派往孔子学院的专兼职合格教师达到5万人,其中,中方派出2万人,各国本土聘用3万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缺口和差异将会进一步扩大,无校园、无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为解决我国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缺口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二、数字化汉语教材出版的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的扶持和推动

我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和《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报告的若干意见》都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快我国数字化出版步伐。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表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国际汉语教材多语种、广覆盖。基本建成功能较全、覆盖广泛的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与国内外出版社密切合作,打造编写、出版和发行一体化的教材供应体系。建立国际汉语教材资源库,为教学法研究和教材编写提供信息服务。建立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数字平台,帮助世界各国汉语学习者用母语上网学习,鼓励和支持各国孔子学院开展远程教学。”

(二)科技的发展为教材的出版提供了技术支

数字化教材研发要与电子技术相结合,与网络平台相结合。如积件系统、e-Learning、云计算等技术的开发运用,都为数字化教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信息化浪潮下,西方教材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不管在广度、深度还是力度方面都领先于世界水平。早在2007年年底,美国的白宫科技办公室与国防部共同推动了高级分布式学习先导计划(advancedDistributedLearninginitiative,aDL),希望通过“教材再用与共享机制”的建立,来减少教材开发时间和成本,平台的建立能让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装置(如计算机、手机、网络电视等)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2012年4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以下简称“FCC”)和教育部召集苹果、英特尔、微软、谷歌等公司举行会议,讨论制定具体措施,计划未来5年在全美K-12公立学校普及数字化课本。[4]CK-12基金会开发的FlexBook平台为高中教学提供数学和科学模块,大大满足了个性化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要求。

(三)我国出版界的有益尝试

据报道,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已扬帆启航,2011年成立了数字出版部,2012年成立了数字出版公司[5],还制定了“十二五”数字出版发展规划。

2012年,外教社两项数字出版项目获得了专项基金资助,其中“交互式外语数字教材编纂系统的研发”获得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40万元,另一项“基于电子书包平台的外语电子教材平台”获得了2012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150万元。

在汉语国际教育方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也积极推进数字教材体验平台的建设,另外还推出了针对中文教师编写教材和日常备课的实际需要的工具软件。该软件除了帮助教师编写教材外,还能评估教材的难度和质量。这为实现汉语国际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四)汉语教材和教辅材料的研究和出版

近几年出现的教材大多配有较为齐全的辅助材料,除了有主要课本之外,还有教师用书、练习册、家长用书等,另外课件、音频、视频等方面的配套资料也在增多,还有不少出版商提供了可供下载的网络拓展知识。

在教授汉语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本土化的教材也层出不穷,如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Cheng&tsui出版公司都出版了一些汉语教材,这些教材结合当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本土化的知识,能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亲切感。但是这些教材往往使用面比较窄,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汉语国际教育学习网站的建立。美国教育部门主办的“阅读中文网”“学写汉字网”“中国语言文字网”“汉语国际教育辅助教学网”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书写汉字的能力。这些网站图文并茂,配有大量音频、视频、动画素材,生动灵活,深受学习者喜爱。我国汉办网站http://专门开设了在线孔子学院http://,该网站可使用10种语言,并按照使用者的不同开发了学汉语、教汉语和汉语考试板块,按照年龄开发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相应汉语课程,按照汉语水平设置了初级汉语、中级汉语和高级汉语的相应课程。汉语学习者既可以在这里在线互动学习汉语,也可以浏览中国文化(文化集锦)和查阅相关书籍(数字图书馆),还可以了解中国的新闻(新闻汉语)。在线孔子学院为汉语国际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和示范。

工具类汉语学习网站。这类网站主要提供对汉语学习起支持作用的软件服务,如词典、拼音输入、翻译等。如“在线新华字典”。值得一提的是“线上中文工具”与全球最大搜索引擎google联网,不仅提供词典功能,更提供语言、文化常识,如中国人的姓氏、中国的数字文化等。

另外,教辅资料的研究和开发也为立体化数字教材提供了援助。文化类的如《中国的世界遗产》(英文、日文两个版本)、《中国文化欣赏》《中国国情课件》《中国文化课件》《博览中国》等,都是很好的现成视频资料;语言类工具书如《汉字演变五百例》《汉语近义词典》《对外汉语常用词对比例释》《HSK汉语8000词》等。

(五)阅读工具和阅读方式的改变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年轻人和发达地区的人们,而这些人恰好又是汉语国际推广的主要对象。美国学生拥有平板电脑的比例已经高达76%,拥有笔记本电脑的比例更是高达85%以上。[6]智能手机、ipad、Kindle阅读器、电纸书、iBook等数字终端产品的热销和普及,使得纸质出版物逐渐失去了市场主宰的地位。

网络覆盖的进一步扩大,使得这些功能强大、携带方便的数字产品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大部分人对携带、储存方便,互动性强,个性化程度高的产品的需求更为急迫。

(六)数字化教材突显的优势

数字化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它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纸质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适用于各类电子终端的互动性教材,其优势在信息化时代日益得到凸显。

从出版商的角度看,数字化教材比纸质教材更具经济性、便捷性和环保性。而且对于出版社,数字化的教材格式让教材定制、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数字化也有利于教材的拓展,如进一步开发出医学汉语、科技汉语等专业汉语教材。目前专业汉语教学的困境是汉语教师不懂专业术语,专业教师不懂汉语教学,数字化教材的立体性和互动性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有时候学生们需要的仅仅是一本书中的某几章,或者是几本书中的某几章来辅助学习,借助定制教材,读者可以不用为对自己无用的内容买单。[5]FCC的研究显示,如果使用数字课本取代传统的纸质课本,每年每名学生可以节约至多250美元成本。[5]

数字化课本还能带来更具针对性、趣味性的互动学习体验。美国教育部全国训练和仿真协会最近进行的研究显示,数字化学习环境能够将学生学习一个主题的时间减少80%。另外一项研究显示,93%的教师认为,电子白板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工具,81%的教师对平板电脑也持这个态度。[6]

数字化教材的这些优势也进一步推动其实现全球化。

三、汉语国际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设想

教材数字化并非简单地将纸质教材转化为数字图书。数字化教材要十分注重内容和制作方法,因此,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专业和数字技术的双重知识和能力,在制作中要时刻体现并突出以下几点。

(一)针对性

数字化教材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开发本地化教材,体现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改变过去“以我为主”的教材编写观念,特别要注意学习者的年龄、文化、喜好,及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结合。

从操作层面上来讲,可以首先建立一个庞大而细致的资料库。前文已述全球已经有大量的汉语教材在使用,我们可以挑选在全球有一定影响的教材,并对这些教材的适用范围进行合理标注,如学习者情况(母语、国家、民族、地区、年龄、使用效果等)、内容(语言内容、文化内容、使用要求等)、配套(练习册、教师用书、视频音频资料等),针对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主动为学习者配置适宜的学习资源和相应的交流渠道。

(二)立体化

数字化教材能够克服传统教材形式单一的缺陷,满足现代学习者多种学习方式的要求,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图书、多媒体和网络等不同介质的优势立体化开发教材,另外还要注意跟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社会热点相结合,跟语料库相结合,跟教材使用地、使用人的个性相结合,还要体现出对学习者学习知识的拓展,在掌握了相应的语言文化知识后,给出相关的拓展知识导航供学习者选择。

(三)互动性

数字化教材的互动性不能单纯地体现在以往远程教育的可点读,有授课视频,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上,还要体现在教学相长上。通过对师生问题的积累,建立有利于学习的语料库(如文化冲突库、语言偏误库等),这些问题可供全体教学、研究者研究,实现研究成果共享,再反过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促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发展。

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教学资源进行系统评估和整合,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改进互动工具,甚至还可以建立一个更为庞大的社区体系,让世界的语言和文化在这里得到碰撞和融合。

四、结论

未来学习必然经历“无书包―无校园―无教师”的发展,教材的发展也必定要走一条“传统出版─局限于内容电子化的主流数字出版─为电子教材提供在线学习工具和在线教学服务的延伸数字出版─提供内容深度挖掘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的深入数字出版”的道路。[7]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学科,有能力、也必须走在数字出版的前沿。

注释:

①以上数据均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参考文献:

[1]周小兵.建设数字化国际教学资源库[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1).

[2]陆俭明.再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建设问题[J].长江学术,2007,(2).

[3]吴志山.定制式数字化汉语教材辅助分析与重组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9.

[4]竹子.美教育部拟5年普及数字化课本苹果三星等参与[DB/oL].http:///20120331/n339524560.shtml,2012-03-31.

[5]刘霄.中国教材出版如何应对教育资源数字化?[n].中华读书报,2012-08-22.

汉字文化教育篇5

一、什么是汉字文化教学法及意义所在

在现金的教学理念中着重于通过认字来完成尽早的阅读,继而又通过阅读来加快认字教育。在小学识字教育中都把重点放在儿童关于汉字认识的效率上,有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儿童识字的速度,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有个别教师为了快速提高学生们识字的能力,曲解、乱解等现象比比皆是,把应该是很严密的汉字知识变得支离破碎。由此可见,汉字文化教学不仅要适应儿童的教育需要,也要遵照汉字本身的规律,要与汉字的表意相符合。

二、如何提高一二年级学生对汉字的记忆能力

1、运用笔划,结构拆分法识字。汉字的比划,偏旁部首,是学生识别汉字的工具,通过最初学习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来让学生认识“丶一丨丿乙”当学生逐步掌握简单汉字后,通过文字拼拆进行记忆。例如:“拼”字,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并。日积月累,学生自然而然学会了这种汉字分解记忆方法。

2、利用造字规律进行文字记忆。通过把一些象形文字,形声字,通过画面来解释出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汉字。在儿童时代,人的右脑相对发达,所以对图形的记忆占有优势。老师可以通过画图把文字更加形象的表现出来。例如:课堂上画个太阳,教学生认识“日”,画条流水,教学生认识“水”字。

3、利用象形分析法理解记忆文字。抓住汉字的特点,对汉字通俗形象的进行分析。例如:“看”字,左上边像一个“手”字,右下边是一个“目”字,所以意思是把手放在眼睛上面,遮住阳光,用来观看。“甜”字,左边是“舌”字,右边是“甘”字,意思是舌头尝到甜甜的味道。

三、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1、所谓的教育科学理论,顾名思义就是指教育就是科学,科学是求真态度,用科学方法进行教育就是说要教授科学的知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就应该教授科学的知识。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是主导,既要教授汉字,又要了解汉字所具备的基本常识,不懂就教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被允许的。现在有很多汉字教学不符合科学文化,其原因就是老师对所教的部分汉字“不懂”,这就造成了儿童对汉字认识的模棱两可,效率也就自然低了。

2、关于语文教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语文课标中说:语文课程应该重点考虑对汉字语言的认识、阅读和口语交流方面的一些影响,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主要要培养较好的语感和对整体的掌握力。教师应该重视把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巧妙联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对汉字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逐渐加强起来。

3、关于汉字自身科学知识的理论。从古至今许多的汉字学者们在各个时期对每个汉字的结构原理都做出了相对严谨的分析与合理的研究,并且做出了汉字文化所存在的基本规律,给语文识字教学带来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这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起到绝对性的作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快速记住且掌握汉字。

四、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的思路

1、对低年段儿童的语文知识进行重点教育。在儿童上学前,特别是参加过学前教育的儿童,对汉字知识和口语方面已经存在或多或少程度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沟通能力,但是对于书面知识却不甚了解。还有一些儿童抱着愉快、乐观的心情进入学校,他们想要通过学习知识来认识身边的事物、认识这个社会。这就说明,对于低年段的儿童要着重教育他们识字,为今后其它方面的学习做好基础。

2、在教导学生识字的基础上尽量运用汉字学知识。众所周知,汉字是字音、字形、字义的综合体,由古至今很多的汉字学家不惜辛劳的钻研汉字学对汉字构造方面的意义。教师可以多运用汉字学知识对儿童进行识字教育,帮助学生们更快的认识掌握汉字。

3、从小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汉字学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来引导儿童识字。现在的儿童都喜欢看动画片,通过看、听、说也都不同程度的增长了有关汉字的知识。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把生活与学习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识字变得不再枯燥乏味,把儿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每个孩子都可以积极主动的学习识字。

五、通过汉字文化视角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的策略

1、着重培养学生自主独立识字。教师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由考虑怎样“教”转变为考虑让学生怎样“学”,适当的组织一些丰富的教学活动,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

2、教师注意关注个别学生的差异,使人人能够自信学习。由于儿童在入学前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导致有些儿童识得较多的汉字,能背诵诗词。也有些儿童喜欢学习数学或是其它,在语文方面相对较薄弱。教师应该分别对待,对于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给予鼓励,用适合的方法让这些学生能够对识字产生兴趣。

3、合理运用奖励表扬方式。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其他学生们的认可,这是做为儿童的天性和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的创造儿童的自我表现意识,对于一些识字能力强和进步较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自信爱学。

4、做到课内课外巧妙结合,教师家长共同合作。能够好好利用汉字的表达环境,对与语文识字知识有很大的作用,不仅要靠校内老师对学生的课堂教育,还要靠校外课余时间家长对孩子的生活教导,把两点综合起来,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儿童的识字能力。

汉字文化教育篇6

关键词:汉代学风;语文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256-03

汉代是我国封建制度形成和大一统国家确立时期,也是我国封建教育制度确定和定性时期。讲汉代学风,不得不提秦代。秦虽二世而亡,但其书同文、行同伦、以法为教等严苛文化专制政策深深影响汉代文教政策制定和推行,汉承秦制,结合自身特点,探索自己的文教政策。

一、汉代文教政策概述

汉初天下草创,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推行黄老之学,实行休养生息,汉代经济逐渐复苏。“黄老之学”即依托传说中的黄帝及道家创始人老子,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融会了先秦各家学说,主张“无为而不为”,强调“循名复一,民无乱纪”。司马谈将其概括为“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1]。文教政策方面汉初统治者也推崇黄老之学。“文教政策是国家政府制定、颁布和施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总方针或策略,它体现了一定社会、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规定了办学总的指导思想,也影响着学校教育的体制、发展规模和侧重点,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纲领性的意义”[2]。汉初统治者推行的文教政策有以下内容。

(一)汉初文教政策

汉初统治者废除挟书令,先秦流传下来的古文经籍重见天日、文化传承。开放私学,文化下移,更多人接受教育;学术思想交流,有百家争鸣之遗风。认识到知识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这些文教政策对维护封建国家统一起到重要作用。群士攻读先秦古籍,尤其是在秦遭受破坏的儒家学说得以保存发展,为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奠定思想基础。

从汉初休养生息,历经文景之治,至汉武帝时期,汉代经济殷实。经济充裕必然要求有适应封建大一统国家的文教政策。到汉武帝时逐渐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二)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具体文教措施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等人建议,逐渐将儒家思想作为统一指导思想,成为培养选拔人才的主要内容,强化思想教育;在中央建立太学、置五经博士,儒家经学成为主要内容,儒学成为垄断学说。

“独尊儒术”使教育在社会政治和生活中地位空前提高,儒学在教育观念和教育实施方面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当时乃至以后语文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可以说谈汉代的学风,主要是指儒生活经的学风[3]。

二、汉代学风的特点

(一)以治经为主要内容

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等人意见,逐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汉代最高学府――太学,置五经博士,儒家学说成为主要内容,儒学地位空前提高,人才选拔考试以儒学为主要内容,以巩固儒术独尊的成果。社会上群士攻读传授儒家经书蔚然成风。

(二)守师法家法、重依据。

汉初统治者虽废除挟书令,但先秦古籍遭受浩劫,求书和传授异常困难。但为求真,必须严格强调实事求是,重依据,守师法家法。学术界普遍认为,所谓师法,就是指汉初立为博士或著名经学大师的经学;所谓家法,就是指博士或经学大师的弟子对师学的继承与发展,且能形成一家之言,并被学界推崇朝廷认可的经说[4]。正如清朝学人皮锡瑞所言:师法者,溯其源;家法者,衍其流也[5]。在群儒攻读传授经书过程中,出现师有数家、家有数说的现象。为求真守师法家法尤为重要,是群儒攻读经书、士人入仕为官的考量依据。师法和家法关系密切,同根同源,前后相继推陈出新。守师法家法、重依据,形成严格选师制度、尊师重教、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学风,有利于文化经典传承。

(三)讲究辩论

汉代治经讲学蔚然成风,出现师有数家、家有数说现象,出现今经之争、今古经之争,甚至达到激烈程度,这对儒生辩术提出要求。重辩论有助于儒生融会贯通知识、活跃思维和锻炼口才。讲究辩论不仅说明汉代儒生守师法家法、重依据,而且表现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治学态度。这对重书面语言而轻口语表达的封建语文教育是一大进步。时至今日,口语交际仍是语文教育重要内容。

三、汉代学风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汉代儒术独尊的文教政策属于我国古文教育时期,汉代独特学风对我国语文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下面就从语文教育几个重要方面――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来谈谈汉代学风对其影响。

(一)实事求是的学风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汉代儒生严遵学风,治学严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使古文经籍一脉相承,影响深远。期间虽有穿凿附会,但不是主流。西汉司马迁主张“好学深心知其意思”,才不至“寡闻”“浅见”;获得事实要“行万里路”。这一良好学风影响历朝历代,是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传承至今的重要因素。

(二)汉代学风对识字写字教学的影响

识字写字教学是文教政策实施基础,也是语文教育基础。历朝统治者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即使在秦代也得到极大发展。汉代识字写字教学更加发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视识字写字教学,编写识字写字教材

汉代有草律明文规定: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讽书就是背诵默写),还要用各种书体进行考试。汉代吏民上书错了,尚书令有责任检举揭发。(《说文解字・叙》《汉书・艺文志》)。这些规定,促使大家更加重视识字写字教学[6]。汉代识字写字用的教材叫“篇”,有《仓颉篇》《急就篇》等。在这些教材中,有的书收集的字全备,可作学子识字之用,可供辞赋作者选词炼字参考。有的书中是常用字,字数较少,不求全备,专供学童识字写字之用,还教给一定知识。有的书对象是童蒙,除教识字写字外,还侧重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思想教育。这些教材的编写方法和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有利于祖国语言文字统一、民族共同语形成和普通话推广。

2.兴办官学和私学,促进识字写字教学发展

汉代学校有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同时存在私学。私人著书讲学,有先秦百家争鸣之遗风,受众广,束缚少,文化下移,弥补官办学校教育不足。学校教育中的蒙学教育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蒙学教育教授教材为《篇章》。学子有一定基础后再学习《论语》《孝经》和一些律令文字。学后有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有在社会上谋取职业为生的。

3.促进书法艺术发展和书写工具改进

汉代主要通行汉隶,识字写字教学促进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和书写工具改进。

4.产生国际影响

伴随中外文化交流,汉代识字写字教材产生深远国际影响。如日本明治年间,日本曾借用我国汉代史游《急就篇》的名称编写《官话急就篇》。

总之,汉代学风对识字写字教学影响深远,有利于祖国文字统一,民族共同语形成,普通话推广;有利于研究我国语文史、文学史、书法艺术史。扎实、广阔的识字写字教学为汉代进一步推进文教政策奠定基础。

(三)汉代学风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可以进行阅读学习。

1.阅读教学教材

汉代阅读教材主要有:《孝经》《论语》、五经、诸《子》及其他,都是先秦古典书面语言,和汉代口语差别很大,解决识字和语言差异问题是阅读经典第一步。经师先用汉代书面语言逐字讲解先秦古籍,就是训诂,再整理经义。

2.阅读教学方法

汉儒教授生徒读经,包括几方面工作。(1)断句。先秦古籍没有标点符号,要读懂古籍,就得断句,即句逗。汉代叫句读、句投。(2)正音正读。汉字中有不少形声字、假借字、一字数音或一字一音多义字,都增加读音和理解困难。汉儒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汉读”工作,即做注解释读音。(3)解释词语。这是指导阅读教学的主要工作。为解决阅读中语言理解障碍,经师运用行训、声训、义训等方法解释词语。(4)解释全句、句群、或全章意义。(5)指出语法修辞特点,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汉代守师法家法,重依据,经师在指导生徒读经时做的大量工作是比较可信的。汉代训诂发展促使语文教育家涌现,积累阅读教学经验,指导古文教育,对后世语文教学影响深远。(6)随着阅读教学发展,秦汉之际出现我国最早一部词书――《尔雅》,它是学者篆辑经师讲经的故训汇编,在汉代是一部重要的语文教学专用书。《尔雅》主要解释词语。书中解释词语方法多样,注意创新押韵,力求句式整齐。生徒读此书有助于理解先秦古语意思和语法,为进一步读经打下基础。

(四)汉代学风对写作教学的影响

在识字写字和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写作训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1.写作文体训练

先秦时期知识多靠口耳相传,不利于文化知识传承。古籍经典、先哲智慧久远传承得益于写作教学发展。汉代在继承原有文体基础上,新的文章体裁出现。汉作教学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配合识字写字教学,进行日常应用文体写作;后一阶段和读《经》配合进行,包括各种文体写作训练。如:(1)诗赋类。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是汉赋,尤其是文人献赋卖赋可以得官加爵,激发汉代群儒创作词赋热情。汉赋讲究铺陈、辞藻华丽,以司马相如、扬雄的辞赋为代表。(2)书表笺奏类,包括各种公文和私人书信。(3)颂诔箴铭类,包括各种实用性、议论为主的韵文。(4)论说类,包括各种议论文。还有一种专供考试用的议论文体――策论。这些文体写作训练侧重五经内容和文采。汉代司马迁认为写作要重视内容和文采。扬雄主张辞和事要相称,说话要有验证,坚持正道,不要一昧迎合听者,为文以经为准。这都是汉代学风的重要表现。东汉灵帝时,出现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院――鸿都门学,学生是“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这对儒术独尊的垄断地位是当头棒喝,教学内容、选拔人才不再局限于五经,有利于解放士人思想、活跃思维和学术圈,有利于祖国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2.写作方法

汉代学生多模仿前人作品,以扬雄模仿司马相如最为成功。模仿使写作训练不再无从下笔,但缺乏创新,束缚创造能力。汉代学生在写作训练时,先写草稿,通过自己或经师修改,即加点,这些好的写作习惯值得借鉴。

3.重视书面语言表达,忽视口语交际练习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持续时间长,文人思想自由得到束缚,说话办事围绕着维护封建统治。汉代重视书面写作教学轻视口语训练是语文教学一大弊端,在语文教育中要注意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齐头并进。

(五)汉代学风对语文教学方法的影响

汉代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有上大课(大都授)、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师生问答,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学生自学等方式。这是由于师门学生太多,经师无暇顾及每一位学生。虽有弊端,但积极作用大于不足之处,有利于发挥经师指导作用,给学生留有自由思考、发现问题的空间,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思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都反映汉代实事求是学风的影响。这些教学方法虽距今千年,但对以班级授课为主的当今语文教学改革有很大启发意义。

(六)汉代学风对考试制度的影响

汉代文教政策归根到底在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者制定选拔维护其统治的人才选士制度。选士属于政治制度而非教育制度,但它的任务正好与古代教育的基本目标相吻合。选士实际上是“学而优则仕”在制度上的保证,教育的直接动机和结果就是要使学生顺利通过选士而入仕为官。这样一来,选士制度就成为古代教育最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亦即具有“指挥棒”的功能[7]。汉代选士制度主要是察举制,科目主要有常科。这一选拔人才制度反映出汉代学风――以治经为主要内容,同时也使孔子“举贤才”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汉代开始获得了制度上的落实。儒家伦理道德和经学造诣成为贤才的基本标准,守师法家法也是一个重要标准。学校培育培养贤才,而察举制度选拔贤才,改善了国家权力分配的机制,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的巩固和发展。三者之间结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为社会上的儒生广开了进身之路。选士制度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利益驱动。西汉时邹鲁一带流行有“遗子黄金满Y,不如教自一经”的俗谚[8]。然而,察举制在选拔方式和衡量标准上尚不完善,弊端滋生,新的选士制度必然要取代之。汉代察举制度于当时有利有弊,培养选拔优秀人才,使汉强盛一时;于后世,留下经验教训:完善人才选拔制度,要合理公开公平公正,切记沽名钓誉。

四、结语

汉代是我国语文教育制度奠基时期,应运而生的文教政策促成汉代独特的学风――以治经为主要内容,守师法家法,重依据,讲究辩论,渗透在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并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辨地看待其优缺点,立足实践,传承优点,与时俱进,不断改善语文教学,使语文这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之花硕果累累,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7〕〔8〕王炳照,等.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

〔2〕毛礼锐.中国教育史简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6〕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汉字文化教育篇7

普通高中应试环节汉字规范书写

一、引言

由于对理想的追求和现生活的压力,对于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多是认真学习,3年之后80%以上的学生均实现升学。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有大大小小的测试和考试约为30~40次,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文理分科考试、学业水平测试、高考等。好多学生在应答主观试题和在作文环节时,因汉字书写不规范而频繁地被扣分,造成的危害有影响排名,影响心境,自信心受挫,进而影响学习和升学。

基于上述原因,普通高中学生的应试环节汉字书写规范问题不容忽视,因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尤其是学生自身的充分重视。

二、原因剖析

客观原因之一,是随着科技进步,电脑、复印机等的广使用,用手写字的训练机会比原来少了很多,加上高考选拔模式使语文教学难以把书写放到应有的地位,本该在小学就彻底解决汉字规范书写问题未能得到解决,进入高中尤其是进入普通高中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各种原因,无暇在对自身的汉字规范书写问题投入时间加以解决,各类汉字规范书写不良问题凸显出来。

客观原因之二,是为了迎合高校自主招生选拔,使家长把孩子兴趣特长培训目光转向数理化、奥赛辅导和舞蹈、钢琴、二胡等器乐等项目上,只要学生的学科奥赛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或者在高校自主选拔的艺术特长生考核中脱颖而出,就能获得高校自主招生的优惠政策(如提前录取、降分、协议录取等)挂上钩,以缓减升学压力,拓宽升学渠道,这样做本无可厚非,但是趋向功利性的做法迫使家长更忽视自己孩子的汉字规范书写和传统书法艺术训练,进而造成无法有力提升孩子的书写水平。

客观原因之三,是汉字书写现在国内中小学上没有国家层面具体的可操作的书写标准和级别,无具体的考核考查的评估规则,好多学校自然不重视。另外,中小学教师对现代教学方式的应用过度也值得反思。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一些教师已经很少在黑板上写板书,而用多媒体课件替代。很难想象,他们教的这些学生中,日后有人走上教师岗位或者其他工作岗位,还会写出漂亮规范的汉字吗?

还有,普通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主观上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疲于提升升学率,忽略了汉字规范书写训练也是提高审美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重要手段之一,并未有从传承民族根文化和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考虑问题。对于个人而言,汉字规范书写是一种技能,更是修养的体现。而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学生汉字规范书写问题长久不解决必将损害整个民族文化传承系统,因此,我们不能再忽视普通高中学生应试环节的汉字规范书写各类问题。

三、解决办法

根据国家教育部(教基二〔2011〕4号文件)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现对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提出以下意见:

文件要求充分认识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

《意见》中第二条在开设书法课的要求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另外,《意见》中第三条要求:“省、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落实书法教育提供各种条件保障,基础较好的地区和有条件开设书法课的地区,应争取在今年秋季开设书法课。尚不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做好开课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据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充分依据国家教育部的《意见》制定方案,充分认识到汉字规范书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是实现中国汉字书法艺术助推民族根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和减少普通高中学生应试环节的汉字规范书写问题有效手段之一。

普通高中也可根据上述文件的要求和精神,建立健全汉字规范书写标准、级别和具体的考核评估规则,让学校、学生个人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具体做法是选拔校内书法水平较高的教师加以培训担任书写教学工作,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引进书法专业的教师,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学生社团、校本课程,把汉字规范书写存在严重问题和存在书写困难的同学分别建立书写档案,利用上述各级各类课程进行规范书写培训和指导,定期考核,分阶段分层次逐渐解决普通高中的学生汉字规范书写问题,在高二暑假前完成考核,让所有莘莘学子的汉字规范书写不在困扰和影响现阶段“现实的应试”,不在为感到作为国人而未能写好字而羞愧。

学生个人,必须拿出“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决心和勇气,真正认识到“汉字”浓缩着的一个个具体的中国文化基因,坚持写好汉字传承华夏文明。具体的办法要坚持练字,充分认识和了解汉字的特点,体会字体的框架结构,练习好基本笔画,规范书写。掌握好各种笔画的轻普通和落笔、收笔的运用。写字时,坚持正确的坐姿、执笔和运笔方法,始终保持写字纸张的整洁,让每一笔搭配得合理,字距行距合理,既美观又大方。这样一来,应试环节不仅不会被扣分,反而有可能因卷面整洁、书写规范、美观被加分。

四、结束语

普通高中有别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承载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是巨大的。作为一个工作在普通高中教学一线的美术、书法教育工作者,感觉到有责任把普通高中学生在应试环节出现的汉字书写规范问题和原因解决办法和大家一起探讨。总之,我们应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汉字规范书写教学的价值,并站在“语言文字规范是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体现国家和民族尊严”的高度,搞好汉字规范书写的教育和教学。

参考文献:

[1]规范汉字与硬笔书写.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2]国家教育部(教基二〔2011〕4号文件).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3]2008-2011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要求.

[4]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2011,(4).

汉字文化教育篇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导向,突出了“学国语言文字的运用”的核心目标,规定了课程的性质、内容及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新加进一句话:“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从上个世纪的《语文教学大纲》到本世纪初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50多年来,在汉语拼音教学要求上这种提法还是第一次,下面就这句话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汉语拼音的社会价值

汉语拼音,两千年孕育,三百年成长。一个世纪历史的积淀,成就了它的辉煌,它的诞生使中国难认、难学的“方块字”有了全球通用码。

1958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在全国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既体现了我国以声、韵、调分析法为汉字注音的传统,同时,又从时代的高度体现了与国际语音学研究成果接轨的科学态度,为汉字走向世界成为世界语言大家庭中的一员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自从《汉语拼音方案》颁布以来,我国推行使用《汉语拼音方案》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汉语拼音已经成为亿万群众普遍掌握的一种重要知识技能。在教育教学、语言文字规范、新闻出版、通讯、军事、外交、少数民族文字创制、对外汉语教学等诸多领域中均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我国现代化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工作中更是弥补了汉字的不足,在众多的编码输入法中,汉语拼音输入法已经成为用户最多、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了iSo7098—1982《文献工作—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使汉语拼音从我国的国家标准成为公认的国际标准;1996年我国又公布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国家标准GB/t16159—1996);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决定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定,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这一切都说明汉语拼音已经成为我国文化教育大厦的一根重要支柱,成为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读者与汉语这门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二、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总理的指示,1958年秋季,汉语拼音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从此,汉语拼音一直被视为小学生入学后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语文学习内容。

走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12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都编有汉语拼音教学内容。有的把拼音主要内容安排在第一册识汉字之前;有的安排在第一册课本中间,先识字,而后学拼音;有的安排在第二册或二年级,先以耳听口授的方法识字,再学习汉语拼音,接着学习查字典。

课改十年,虽然小学依然坚持教学汉语拼音,但与持续多年的“外语热”相比,学生的拼音素养和能力出现了退化的趋势,其主要表现在:

汉语拼音教学结束后,学生不能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达不到拼读音节的程度。据抽样调查显示,有些学校汉语拼音教过之后,不再复习巩固,回生现象严重,学生中间乱拼、错拼的现象比比皆是。个别边远乡村,受条件限制,无法教授汉语拼音,直接教学汉字。就在校学生来说,由于受“拐棍”论和“门票”论的影响,“一年学,二年扔,三年不用忘干净”的大有人在。在汉语拼音学习上,低年级优于高年级,小学生优于中学生,中学生优于大学生,留学生有的居然不会拼写自己的姓名。有些学生步入社会使用计算机,还要重新学习汉语拼音。

面对汉语拼音教学质量滑坡的现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周有光、会长苏培成,以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等单位的十多位知名教授、研究员致信教育部,就汉语拼音教学问题提出积极建议。信中说:“我们认为,小学不仅应当从一开始就教好拼音,而且要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用它来辅助汉字,带动各科的整体教学改革,实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中国教育报》发表了这封来信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人写信给教育部长,响应专家们的来信。

不久,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王均先生又发表了题为《让汉语拼音教学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文章。文章从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角度论述了汉语拼音教学的重要性。王均先生语重心长地说:“面对国际网络时代,一定要学好拼音”,“不把拼音学好,将来会后悔不已!”

怎样加强汉语拼音教学,使汉语拼音发挥多功能的作用?十年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终于有了这句话:“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三、怎样在语言生活中运用汉语拼音

汉字文化教育篇9

关键词:汉字越南语言传承研究

1.引言

越南语主要分布在越南,由于它在发展过程中与周边语言如孟高棉语、台语、汉语有着密切且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在判断其语系归属问题上有不少困难。伴随着中越两国语言文化交流,汉语成语被大量的传入越南并被越南语“吸收、消化”。其传承问题也越来越具有广泛的社会内涵。

2.传统社会传承模式

传统的传承模式主要包括教育、礼制和。由于中国地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正统思想的影响,儒学对越南主流思想、社会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国家通过教育将思想赋予人民,人民在生活中以礼制将其体现。同时,道教、佛教的传入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教育既是儒学的内涵之一,也是汉字文化传承的机制。在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十世纪中叶,越南就被中国封建势力所统治。儒家的伦理价值观如三纲五常、仁义、孝悌、忠恕等对越南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汉字也称为越南两千多年一直沿用的官方文字,并用来撰写了大量的哲学、宗教、经学、史学、文学艺术著作[1]。随着越南确立儒学教育和科举制度,使得汉字成了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必须学习、掌握的文字。

道德礼制化的承传对越南思想文化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化而走向庙堂,二是民俗化而走向民间[2]。意识形态被政治家所把握,以各种方式在社会中确立其正统,而民间则变成“家道”被用于人们日常生活。可以说,没有礼制,汉字就不会融入社会生活获得更高更丰富的内涵,也不会使得汉字文化传承得以巩固。

由于两国交流的历史,越南的几大宗教受中国宗教的影响非常深刻。汉字佛经在越南得到广泛的传播和使用。此外,老子的学说演化为宗教之后,很快被传到越南,并与越南的本土信仰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越南特点的道教。其清雅逍遥的思想也随着宗教对越南的民间信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现代传承的变迁与危机

3.1传承模式的变迁趋势

随着时代的变化,封建社会解体,西方的殖民体制度在全球扫略,严重地打击着东方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也对传承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变迁趋势主要体现在传承主体及传承方式上。

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得传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受到了严重的怀疑和打击,儒学也因此失去了国家的支持,社会中文人由此被边缘化,文人的知识和儒学也被提出主流之列。儒家,私塾先生变成社会舆论的焦点,在人们眼里,他们就象“不合季节结下的果子”,又是“辉煌时代的余音”[3]。由此一来,文化传承的责任被私塾先生抗下来,而不是受教育的大众。

儒学教育体系瓦解,法越殖民教育强行和新学教育兴起,新国文的建设与学校汉字教学开始改变[4]。翻译书籍与转码文字成了近代社会汉字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越南喃字出现并成熟后,书籍翻译也从此开始,喃文(国音)主要用来翻译中国古籍以及越南人的汉文创作。

3.2现行传承模式所面临的危机

随着传承主体及传承方式的变迁,现行的传承方式因此面临着潜在的危机。这主要体现在汉字文化变迁的压力和传承模式变迁自身的挑战上。

越南语中汉越词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可它的理解和使用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生活中人们对其的使用经常会被误解,误用的情况也很常见。更为严重的是作为权威的汉越词工具书经过考察,也存在着词素意义和词意解释的问题。

就古籍的整理工作而言,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比较偏爱于古籍的翻译。但古籍的白话文翻译要比注释困难的多,它不仅要全面了解原文的真实含义,更需要相似风格的语言来对其进行表达。而诗歌的翻译就更加困难了,流传千古的诗歌也不是轻易可以模仿转述的。再加上目前精通古代文学的人越来越少,翻译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4.总结

汉字在越南语言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其教育、礼制及宗教的方方面面。在中国强盛的时候,汉字伴随着儒学、道教等占据着其得天独厚的社会地位。可随着封建社会瓦解、西方科技富强的威慑,儒学失去了它在越南的地位,汉字的传承方式也发生了变迁。传承的重要任务落到了私塾先生身上,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危机也随之体现,生活当中汉越词被频频误解、误用,工具书也存在部分问题。整理工作集中在翻译,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参考文献:

[1][越]陶维英.越南一占代史[m].商务印书馆,1970.141.

[2]孙衍.儒家思想在越南的变异「J].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

汉字文化教育篇10

[关键词]汉字教学;动漫化;汉字还原;识字;模拟创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058-02

汉字教学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方法老化,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书写中错别字增多,由此导致学生人文素质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汉字教学改革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一、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汉字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汉字教学是以现行的简化字为教材,以笔纸为工具,以分析和综合为基本方法的教师演示和学生练习活动。教师把汉字分为音、形、义三部分,进而把音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把形分为间架结构和笔画顺序,教学生拼读和书写,教学生在组词中理解字义。这样的识字教学过程,易使错别字成为难以消灭的敌人;二是在思维方法上,重理性轻感性。识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理性还“处在睡眠期”。这种汉字教学,和学生的心里特征相左,扼杀了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培养;三是造成的后果严重,学生除了错别字多外,创新能力差,人文素质下降,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对汉字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套用西方的教学模式,严重脱离汉字实际。

从语音到汉字再到语义的教学顺序,和外语教学中先按音标读音,再写单词,再释词义的顺序是完全一样的,这就无形中把汉字的形音义的关系看成象表音文字一样,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汉字的字形在一些人的眼里成了对音位有缺陷的汉语语音的补充,成了汉语教学的累赘。汉语是表意文字,字义和字音在字形当中是直接出场的,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认为,这既是汉语的特点,又是汉语的优势。汉字教学不同于西语教学的地方,就在于要把字形放在优先的地位,在字形中想象、体会字义和字音。如果能复现汉字的象形属性,那么学习汉字就变成了想象记忆、理解记忆了。

2.识字环节的遗忘

西化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识字环节的遗忘。教学生给汉字注音、写汉字、连词,是读汉字、写汉字和连汉字,其中恰巧缺失了识汉字的环节。所谓识字,不是说会读会写就算认识了字,而是要在字形之中理解字义和读音。例如“鸟”字的读音就是鸟的叫声。然后就要引导学生意会字形或意符,理解古人在字形中表现出来的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即理解字的义和意。例如,鸟字画出了鸟的翅膀,鸟是会飞的,鸟儿的嘴、眼睛、爪都画得很细致。最后才是按间架结构和笔画顺序写字。识字的环节应该处在读字和写字之间,是读和写的中介,读和写都要在识字中融合。

3.人文精神的缺失

汉字字形在表现字音和字义的同时还凝聚着许多中华民族宝贵的人文精神,例如,“武”字,有止戈为武之意,“和”有口中有食则天下太平的思想。一旦脱离字形空谈字义,这些人文精神就都被蒸发了。

三、用汉字动漫软件实施汉字教学

要回归汉字的造字之法,体会汉字当中包含的丰富的意蕴,又不能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教古代汉语,增加小学生识字的难度。汉字识字教学教改的途径之一是:运用教育技术、在扎实的汉字知识的基础上,经过适当的艺术构思,创作学生可以参与的动漫教学软件。

1.用漫画把字形象化

根据古人造字的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形象的复活汉民族造字的历史,把静态的汉字转换成动态的造字过程,把方块字动漫化为有灵性,会说话,不断成长的艺术形象。语言是文字画,这一点南宋的郑樵已经指出了,文字画是表意的符号,不仅在字形上比绘画抽象,而且在内容上还是对人的经验的分类。这就要求我们用漫画取其神。

2.创造学生、老师、汉字三边互动的教学平台

学生、老师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我们看来,汉字也应该成为教学中的又一主体。学生是造字主体,他们观察事物,描绘文字画;老师是引导主体,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特点,把事物的特点画成线条画;汉字是对象主体,它表现着自己的特点,显示着和其它事物的区别,说明着它对人的意义。老师、学生必须尊重它,和它对话。汉字动漫教学软件,不能是教师一个人的声音,也不能是汉字自己的自言自语,而应该是三方面的对话。

3.人文渗透

汉字的外延义是汉字所指称的事物的特点或本质,内涵意是造字者对事物的价值阐释。这个内涵意就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并且在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中间发扬光大。

四、创作汉字动漫教学软件的方法

汉字动漫教学软件的创作,要兼顾汉字知识、儿童心理特点、素质教育等三个方面的要求,艺术构思既要尊重知识,把汉字形音义的知识准确的教给学生,又要突破汉字线条的局限,创作生动的艺术形象,满足学生的接受需求。

1.拟人化

每一个汉字都有形、有意,是一个形神兼备的有机整体。根据这个特点,把每一个汉字都想象成和人体相像的人,有人的意识,能和人对话。

2.在空间形象中加上时间向度

字形是空间状态的,但字形在历史中有一个发展过程,从甲骨文到简化字,字形变化就很大。我们必须在动漫作品中演示汉字字形的变化过程,汉字形象也就有一个从稚气的感性形象到成熟的思维形象的成长过程。最终实现让学生掌握简化字的目的。

3.按照汉字的分类创作动漫作品

语言是建立在对事物分类的基础上的,汉字作为文字画,是感性的形象,但它指称的是事物的类,大的分类包括人、动物、植物等,小的分类就更具体了。同一系列的文字在字形上是有联系的,可根据这些联系创作互有关联的动漫画。既增加了动漫软件的趣味性,又形象展示汉字的区别与联系。

4.让学生了解造字过程

每个系列动漫作品的核心是造字过程,由学生、对象、老师的对话,学生的表演、绘画完成,结尾回归简化字。让学生想汉字、演汉字、画汉字、吟汉字、讲汉字,素质得到全面培养;要让学生明白,简化字的一笔一画都是从古文字简化而来,代表着事物的特征,凝聚着汉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寓人文精神于汉字知识之中。

我们希望运用这些方法,创作汉字动漫软件,把汉字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大课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