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3:01

高中地理教学要点篇1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磁教学;关键点

高中物理教材中对地磁场的描述只有一段话和一个插图,但是却是平时和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题目,笔者认为对地磁场的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给学生进行讲述。

一、地球磁场分布和条形磁铁外部磁场非常相近

地磁场的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而地磁场的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但二者有一个微小的偏角,叫磁偏角。在两极附近地磁场方向竖直方向,磁性最强。在赤道上方是水平方向,在南半球和北半球有两个分量:一个是水平分量,一个是竖直分量,磁性较弱。在地面附近的磁感应强度大约只有5×10-5t,而一般的永久磁体附近的磁感应强度可达0.4~0.7t。对地磁场形状和分布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

二、地磁场的起源问题

人类很早就提出了地磁场的起源问题,为解释这个问题,历史上曾先后提出过许多观点。目前,较为成熟的是磁流体发电机学说。1945年,物理学家埃尔萨塞根据磁流体发电机的原理,认为当液态的外地核在最初的微弱磁场中运动,像磁流体发电机一样产生电流,电流的磁场又使原来的弱磁场增强,这样外地核物质与磁场相互作用,使原来的弱磁场不断加强。由于摩擦生热的消耗,磁场增加到一定程度就稳定下来,形成了现在的地磁场。而最初的微弱磁场可能来自核内化学不均匀性形成的电磁,从而产生的弱电流。还有一种是地心的岩浆出现旋转滚动产生地磁场。由于磁流体学说能够解释较多地磁现象,受到人们重视,但地球内部构造复杂,有待进一步验证。总之,地磁起源问题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的阶段,此问题在2011年新课标高考中出现了选择题。

三、对宇宙射线的作用

地磁场并不强,但对于地球上的各种生命来说,却显得非常重要。这个“超巨”的地磁场,对地球形成了一个“保护盾”,减少了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的侵袭,地球上生物才得以生存生长。如果没有了这个保护盾,外来的宇宙射线将把最初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幼苗全部杀死,根本无法在地球上生存。在地球南北极附近或高纬度地区,有时在晚上会看到一种神奇的灿烂美丽的彩色光带――极光。直到20世纪末,人造卫星和宇宙探测器的应用使人们了解到地磁场分布的特点,才解开了极光之谜。原来当太阳辐射出的带电粒子进入地磁场后,由于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带电粒子沿地磁场的磁感线做螺旋线运动,最终会落到地球两极上空的大气层中,使大气层中的分子电离发光。由于在可见光波段受激的氧原子能发出绿光和红光;电离了的氮分子发射紫色光、蓝色光以及深红色光。因此,通常肉眼看到的极光是绿色、蓝色并带有粉红色或红色的边缘。在考试中能根据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地磁场方向判断粒子在洛伦磁力作用下偏转方向。

四、地磁场对大气的作用

在雷雨季节,雷电会使空气中的离子数大幅度增加,由于潮湿的空气有弱导电能力,流动的空气在地磁场作用下,相当于弱导电体在磁场中运动。如果存在切割磁感线的上、下、东、西方向的运动则会产生电势差,电势差随正负极间距的增大而增大。而空气流动的宽度往往是很大的,因此电势差也很大。大到一定程度则会使两极空气电离,离子数大大增加,从而对人的健康影响也较大

五、地磁场对生物活动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像海龟、鲸鱼、候鸟、有些鱼和瞎鼠等众多迁徙动物均能凭借地磁场走南闯北,每年可旅行几千千米,中途往往还要经过大海。此外,有的动物还能利用磁倾角帮助自己测定精确的位置。比如,生物学家发现,笨拙的海龟就能使用“磁倾角罗盘”。幼龟在佛罗里达沿岸出壳后,随即游人大海。它们在大西洋生活多年。直到长成才回到出生时的岸边去和巢居。在返回过程中,要是离开正道过于偏南或偏北,便难免冻死途中。多亏了“磁倾角罗盘”,海龟才得以走在正道上,准确地回到故乡。

六、探测地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地磁场虽然很弱,除了指南针指向南北的事实外,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地磁场的存在。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课本学到的知识探测它的强弱。试验的器材有:小磁针、电流计、长约20m铜芯双绞线、如有条件可添置微电流放大器。方法如下:将双绞线两端接在灵敏电流计上,拉开双绞线形成一个回路,东西方向面对面站立两同学像跳绳一样甩动双绞线,随着切割地磁场磁感线,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随着甩动双绞线,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电流计指针来回摆动。显然,这是由于上下甩动半个回路时。导线切割地磁场磁感线的方向不同,从而导致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不断变化,为进一步准确读出感应电流数值,可将灵敏电流计换为微电流放大器。如果用小磁针确定好地磁方位角,转轴沿南北方向产生电流与转轴沿东西方向做同样运动产生的电流有明显差异,这表明地磁感线是沿南北方向,且水平分量更大一些。用上述方法估测出地磁感应强度后,还可进一步用小磁针测出地磁场方向。细心的同学还会发现支在重心下方的小磁针与水平方向有一个小的夹角,磁针的指北端向下倾斜,指南端向上翘起,磁针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叫磁倾角。地理位置不同时,磁倾角也不同,它在0~900范围内变化。

高中地理教学要点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导学;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法

引言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分析与操作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导学来指导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带着地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思维、拓展。一方面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兴趣性,提高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思维性;另一方面以问题脉络来架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降低地理知识内容的抽象性与杂乱性,进而实现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精准化掌握与重点性拓展,全面构建高中地理教学的多元性与有效性。

1明确问题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积极作用,强化地理教学的方向性与侧重性

1.1问题导学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

在利用问题导学来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时,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点以及重点问题进行分析与理解,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并可以有效地保障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与互动性。同时教师以问题创设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地理实践模型以及思维模式。

1.2可以有效利用问题导学来框架化高中地理知识脉络体系,实现学生的系统化掌握与拓展

每一个地理问题都可以是对高中地理知识重点的具体性分析与拓展,因此学生可以通过所有问题来架构高中地理知识脉络体系,实现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框架性认知与掌握,并通过问题模式来细化对重点知识以及思维方式的分析与掌握,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1]。

1.3问题导学可以全面落实学生的地理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的构建主动型的地理思维模式

问题导学以问题为蓝本来组织学生积极思维与高效互动,使得学生可以更直接地掌握高中地理思维模式以及思维重点,尤其是帮助学生全面适应高中地理学科思维逻辑,帮助学生构建起主动性的地理思维偏好,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地理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在实践思维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核心以及知识逻辑要点。

2以多元问题角度来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

2.1以多媒体来架构问题导学情境,降低学生对抽象性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师在组织高中地理问题导学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来架构问题导学情境,实现学生在具象性的问题情境中对高中地理内容的精准理解与重点掌握。比如在进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地球公转的三维模型来组织问题导学情境,使得学生在形象化的教学情境中掌握地球公转模型以及相关地理知识点,进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导性与有效性。

2.2以生活情境来实施问题导学,促使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之间地对接

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组织问题导学教学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生活情境来组织地理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之间对接起来,以生活问题来完成对高中地理知识的详细理解与重点掌握[2]。比如在组织《自然灾害与人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南方季节性水灾、512地震、台风灾害等的起因、影响、预防等作为地理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相关情节的分析与思维,实现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实践性掌握与生活化拓展。

2.3以小组讨论来组织问题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与互动性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问题导学过程中以小组研讨来加强对问题情境的分析与掌握,使得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有一个全面梳理与分析,实现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全角度、多方位、细致化掌握。比如在进行《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因素、政策措施、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细致化的分析性梳理,使得学生在研讨过程中掌握更加全面的地理思维角度以及知识点认知面,进而提升问题导学的教学质量。

3强化对高中地理问题导学的管理强度,增强问题导学的教学有用性与针对性

3.1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分析与运用,实施差异化的问题导学策略

教师在利用问题导学来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显著学习差异,需要将教学问题建立在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个性化学习诉求的细致化了解上,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辅导性。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上课反应情况来及时调整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与形式,保障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情境中来。

3.2控制问题导学中的问题难度与数量,实现问题情境与地理知识点的紧密联系

问题导学的重点就是问题本身的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全面控制好高中地理问题导学中的问题难度与数量。一方面需要将问题导学内容与具体的高中地理课本知识点进行充分地整合与对接,实现问题导学的方向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控制好问题本身的难度与数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学得懂、学得快、用得好,才能真正实现问题导学的教学作用与意义[3]。

结束语

问题导学是现代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形式,教师需要立足于问题模式,选择具有思维难度、教学引导、知识点显著的地理问题,通过问题研讨式、结论展示式、归纳整理式、分析拓展式等方式来呈现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细致、精准、高效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要点以及思维模式,进而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焦阳《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6(8)

[2]徐鑫《探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学研究2016(7)189-189

高中地理教学要点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地理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674―3024(2014)09-0079-01

高中地理的逻辑理论性是比较强的,同时它又是一门比较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对高中地理的学习能够丰富地理知识,增长很多见识。案例教学在近几年里迅速兴起,通过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调动改善了高中地理枯燥不易懂的现状。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基本特点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指教师以某一个特定的教学案例作为中心,让学生围绕这个特定的案例进行相关的地理知识讨论和研究。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案例教学就是教师将地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融入进相关案例当中,通过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还有思考能力。高走过地理案例教学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我国当代教育理念,是地理学科特点的一个体现。案例教育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对案例所涉及的问题能够积极的思考,合作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调动起来,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学习使命感。

(二)地理教学内容更具操作性

地理案例教学都是根据地理教材内容进行设定的,这些案例大部分都是来自现实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体现出高中地理学科的相关特点,这当中也包含着很多现实的地理问题。所以案例教学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具有操作性,在这个过程中,也渗透了对学生德育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出了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科学精神和地理学科的思想。

(三)师生间沟通与互动的增加

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对是比较少的,大部分教师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情感的沟通。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很好的避免了这样的问题,从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来说,案例教学能够很好的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更好的理解和应用。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发挥的真正作用

(一)使地理教学更加生动易懂

地理本身的理论性就是比较强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相对不是很容易,然而学校改进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后,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将真实的生活案例融入进地理教学当中,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案例教学的应用还能够有效的带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高中地理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待同样一个案例,学生们的观念和分析都可能不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正确的去看待学生提出的观点,并尊重学生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是不要让学生跟随着自己的思想去寻求答案,要开发学生的大脑,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提出新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的利用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记忆。

三、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应该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所发挥出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巨大的,案例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案例教学要与地理理论知识紧密的结合

案例教学不是独立的,它必须要跟地理理论知紧密的结合,很多教师在地理课堂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以为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里要强调的是,案例教学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不能抛弃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们的地理理论知识要过硬,再加上案例教学的配合。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要协调好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从而全面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二)注重案例教学的质量

案例教学,就是要将地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实际生活案例进行有效的结合,再将其应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教师要注意一点,案列教学不是单纯的案例,案例教学的重点是教学,案例要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找出学习重点,便于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牢记。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注意案例教学的质量。

(三)案例教学的选取难度要适中

学生之间都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所以教师在对教学案例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教学案例的难易度。案例教学内容过于困难的话,学生们无法对其进行分析讨论,久而久之,产生厌烦的心理,这对地理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另一方面,选取的内容太过简单,体现的知识点相对就比较少,对学生的学习也是不利的,所以案例教学的选取难度要适中。

结语:

案例教学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教师要将案例教育和地理理论知识有效的结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让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艳辉.浅析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70-71.

[2]叶玉钗.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6:185+218.

[3]王守强.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微[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7:73-74.

高中地理教学要点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比较教学法;分析运用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长期以应试为教学目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以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为目标。与应试教学模式相配套,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注重向学生一味地灌输知识,而选择性忽略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违背了高中地理课程开设的初衷。如今,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受到教师的认可,高中地理教学已慢慢转向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要在对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比较教学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最终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比较教学法的适用范围

比较教学法是引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种新方法,其目的在于突破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弊端,而针对性地开展地理教学。高中地理内容丰富,仅仅依靠比较教学法不足以覆盖全部的知识点,因此,在采用比较教学法之前,首先要明确比较教学法的适用范围,即哪些知识点适合采用比较教学法。

因为比较教学法刚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不久,因此目前还有做过精确统计。从教学实践粗略估计来看,适用比较教学法的高中地理知识点一百有余。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大气应用”、“陆地和海洋”这两部分内容中适用比较教学法的各占二十个左右,“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这部分内容也有十几个知识点可以适用比较教学法。由此可见,比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有着相当广泛的适用范围。

二、比较教学法的具体分类

从粗略的统计数据来看,比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加强比较教学法的运用。比较教学法是运用比较方法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统称,其包括多种具体的比较教学法。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来看,主要包括同类对比法、概念对比法、图表对比法等,在此作一介绍。

其一,同类对比法。同类对比法是指将同一类型的地理状况进行比较,从而找出二者异同点的方法。比如,教师在总结分析各大洲之间的特点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比较法,将各个大洲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各大洲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其二,概念对比法。概念是建构高中地理的基础,而高中地理知识繁杂,相关地理概念不胜枚举,这往往容易造成混淆。面对这样的情况,概念对比法优势明显。例如,同是季风气候,包括了热带、亚热带,温带等不同类型。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概念对比法,将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在一起,然后对他们的含义加以比较,让学生们掌握他们之间的不同点,这样就比较容易区分这些概念了。其三,图表对比法。对于大知识点的比较,往往可以采取图表对比的方法,全方位地比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比如,长江三角洲和黄土高原地区进行对比。

三、比较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比较教学法是一种适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呢?我们认为:首先,灵活运用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是一类比较法的统称,其形式多样。教师在运用比较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比较法。有的知识点适合图表对比,而有的知识点适合概念对比,因而具体比较法的采用需要灵活应对。其次,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是学习地理的方法,只要掌握了这类方法,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独立采用。因此,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掌握比较法的精义,最终实现学生对比较法的独立运用。比如,教师带领学生比较各大洲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比较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的异同。最后,比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综合运用。前文已述,比较教学法有其适用范围,并不是适用全部的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区分哪些知识点适用比较教学法,在此基础上与其他教学法综合运用,才能准确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比如,比较教学法与合作教学法相结合,不同小组分别寻找对比知识点之间的异同点。通过这三个运用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比较教学法的优势,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比^教学法是引进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将高中地理知识点系统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在运用比较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开阔,长期以往,必然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因而,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将比较教学法引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不断完善比较教学法。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要点篇5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中地理衔接

在近十几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初上高中的同学来说,普遍感到高中地理比较难学,特别是必修一和必修三的内容,许多同学即使把教材上的内容看会了,可到应用、做题时还是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做好这个衔接呢?我个人认为并不是将初中的地理知识再拿到高中课堂上复习一遍,而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制定精心的教学计划,有目的、分步骤的渗透到教学中。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教学的衔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充分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首先,了解班级学生在初中课程的学习情况。在上高中地理第一节课时,老师可以通过书面文字(如问卷调查、开学测试)的形式,或者课下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

其次,研究新课标初中教材的变化,明确学习的目标。近几年初中地理的教材变化较大,版本多,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调整。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并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的起点和重点。

二、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知识衔接

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衔接,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为复习的重点。如初中学生对于地图知识的掌握较薄弱,学生不知道怎么看图,在读图时没有空间概念,拿到一幅地理分区图,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不能灵活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进行知识衔接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图上,用图来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用图来分析和推理问题。在高中阶段,应该让学生每人都有一本地图册,平时培养学生读图、认图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用图能力。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呢?首先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的知识很贴近现实生活,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身边的现象去了解地理,掌握地理知识。在教学中如果能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知识融入教材中,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例如,我在上高中地理第一节课时,举了大量身边的自然现象来说明地理知识,如我们早晚看到的太阳为什么又大又红?交通信号灯为什么用红灯作为停止的信号?如何利用自己的影子判断方向?让学生知道我们身边许多现象都能用地理知识来解释,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拓展区域地理,实现初高中内容的融合

地理学最主要的特点是区域性和综合性,而区域的问题又都是综合的。区域地理既是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的起点,也是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的归宿,任何一种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的区域。从近年来文科综合考试命题看,试题以区域地理作为命题背景和切入点,利用高中地理知识和方法来加以分析和解释。由此可见,区域地理复习并不是机械的重复一遍初中课本,更不是单纯的记忆几个区域名称,而应该依据高考大纲要求,拓展区域地理内容,实现初高中地理内容的有机融合。

五、抓住重点,采取多种形式补充初中地理新课程删减或降低要求的知识内容

初中地理新课程删减或降低要求的知识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没有必要一一补充,要抓住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重点内容展开补缺。同时,补缺形式要多样:一是要坚持课前预习或课内自习,使学生自己找出教学疑点、新点及难点,从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结合教材内容,及时衔接初中地理知识。如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衔接东西半球划分、时区、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知识;讲“水资源利用”时,衔接初中地理的具体河流、跨流域工程等知识;讲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时,衔接世界地理中的具体山脉、岛屿名称等等。通过衔接可促进已忘知识的再现和巩固。三是要讲清相关学科知识内容,弄清这种知识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范围。四是要进行随堂测试,及时了解信息反馈,掌握课堂教学效果。五是及时批改或课后辅导,可巩固已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中学地理学科初中课程标准教材与高中大纲版教材衔接的指导意见(定稿).

高中地理教学要点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

众所周知,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当中亦提出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教学理念。因此,地理生活化教学逐渐成为了广受教师重视的新课题。由于地理知识本身含有诸多社会实践与自然的成分,故而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但可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同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改善地理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继而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生活化教学有助于促进地理知识点的理解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并拉近地理教学同生活实践的距离。教师理应采取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继而使抽象的知识点能够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切入点。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结合新课改的教育内涵以及学生们的现实需求,致力于提升地理知识点和生活实践的联系,从而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对高中地理知识点进行概括和讲解,并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体验所学理论,真正实现学有所用的教学目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教学主体意识。此外,由于高考改革中强化了对应用型、生活化题型的考察,故而开展生活化的地理知识点教学活动,也有助于将学术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弥补题海战术和灌输式教学的不足之处,有效提升教学成绩。故而,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具有强烈的必要性。

(二)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研究可知,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主要源于对知识本身蕴含价值的认可,而开展生活化的知识点教学,则可有效凸显地理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价值。事实上,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的衣食住行均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同时,地理知识也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建设,国防建设、外交军事、项目测绘等工作均需要良好的地理知识积累。故而,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作,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将知识点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有效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掌握一些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也更加灵活地处理一些相关的习题。此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还可使学生反思生活中一些不合理的工农业区位及浪费、污染等违法违规现象,进而使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传统教学方法和新型教学理念相互抵触

当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在高中开展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已成为了主流趋势,而高中教师也正面临着教学观念的调整转变。将地理知识点融入现实生活,可以强化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吸收掌握,同时也可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然而,由于新的教学方法尚未臻成熟,且部分高中教师往往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故而新型高中地理教学的普及和推广也受到部分学校的抵触。具体而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往往能够支持学校及时更新教学设备,而高中地理教师也更容易采取开明、包容的态度,积极探究生活化教学理论的应用。

(二)校方缺乏对高中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的重视

由于高中阶段,高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但却忽略了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故而很多教研工作者对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认知不足。此外,由于高中地理实施模块化教学,所以教师往往武断地认为应当对知识点进行着重讲解方可促进高中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而实际上,高中生往往对学习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对照本宣科的一言堂教学往往缺乏兴趣,故而教师唯有积极调整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并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生活化教学进行积极探索,方可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增强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三)缺乏可用的地理教学资料

对教师而言,开展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并不是将地理知识点牵强地联络到生活实际中,而是要科学地遴选出适宜高中生学习掌握的有关知识。故而,教师往往需要和真实生活相贴近的教学资料,并积极关注新闻和实际问题,确保知识点的实时更新,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理论对应到现实生活当中。然而,目前的地理教科书虽然秉持着三年改版的原则,但在自然地理、区域地理方面并无重大调整,譬如纽芬兰渔场已日益枯竭的问题,教科书上并未明确指明,但在习题中却会时常出现。对此,教师必须引入权威的《北斗地图》等新型教辅材料,有效确保地理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并筛选出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现象进行讲解,进而使学生能够在价值观和情感上认同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

三、高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开展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教师必须在课堂上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方可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地理知识点同生活实际有着密切关联,故而教师应当结合生活常识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并促进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譬如,在讲解季风区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根据所处区域的气候条件,使学生了解当地气候变化的原因,进而了解季风带知识的重点所在。此外,教师还可利用新媒体等技术投影设备,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难以接触的事物,譬如在讲解农林牧渔业的因地制宜、等高线的判定以及等温线的影响时,学生均可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了解真实的情况,进而有效将所学理论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将生活化元素融入教学设计

有了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理应将地理知识点同生活化的元素结合起来,如此方可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效。譬如,地球运动方面的教学内容一直是公认的难点,而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则应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昼夜长短的变化、黑夜和白昼交替等自然现象的原因,当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时,再具体向学生讲述引起自然现象的原因,而学生亦将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此外,在学习气象灾害时,由于很多学生对台风、干旱、洪涝等灾害的了解仅限于教材上的几张图片,故而教师可播放卫星拍摄的灾害形成和衍变过程,使学生通过动态的图像了解到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以及具体结构,进而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和防范方法,从而使地理教学能够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教师讲解高中地理知识点时,亦不应忽略教学情境的创设。唯有构建了同知识点相近的情境,方可实现对知识点的有效说明补充,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譬如,在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接触到的浪费水资源的例子,而后再将全球干旱缺水的实际问题同水资源浪费的资料对比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了解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并具体思考水资源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进而了解水资源紧张的自然及人为原因。从自然原因上看,气候的干旱及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均导致部分地区缺水严重,而通过大规模的调水工程或修建水库蓄水的方式则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缺水问题。但近年来,人为原因导致的缺水问题显得尤为严重,随着城市化速度的不断提升,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城市,而工农业的发展也同样需要大量水资源,而生活用水造成的浪费也同样严重。学生们亦可由此联想到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的问题,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加强对知识点的了解。此外,在分析水资源的丰歉指标时,教师亦可借助情境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指标,并有效增强学生在题型训练时对该知识点的处理。

四、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要点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课应用

前言

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地理都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很多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都不够。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开始将微课应用到日常的地理教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如何将微课有效应用到地理教学中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

1.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在计算机技术不断提升和网络日益普及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兴事物,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微课教学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时间短、内容精炼

时间短、内容精炼是微课的一个特点,一般来说,微课的时间都会被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也正是因为时间短、内容精炼这一特点,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把握学习重点,理解难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简洁、直观,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学生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都可以进行在线播放,利用智能手机更是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喜欢。

1.2视频为主、形式多样

和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微课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如声音、图片、动画,但以课堂教学视频为核心,当然也可以将这些形式融合在一起,这些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其中课堂教学视频可以是ppt转化而成,也可以利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而且,微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微课学习,既可以进行课前预习,也可以对已学知识进行课后检验和巩固。这样不但可以加深记忆,还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1.3主题突出

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一学科的知识点(包括重点、难点、疑点等)或是一个小问题、小故事引发的思考。相对于传统的复杂的教学内容,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内容更精简、主题更突出。

1.4易于扩充

微课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动态性的优点,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修改、扩展、生成的动态更新。

1.5增加学习趣味性

在利用微课进行地理教学时,可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创造了一个更加愉悦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2.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通过微课更直观展示一些高中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的一些知识如洋流、地貌特征等一些复杂的自然现象和规律,如果只是靠单纯的讲解会给人感觉很抽象、不直观,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将这类知识制作成图片、音频、视频的微课软件让学生学习,学生就可以通过听和观察更直观地自然规律的形成过程,这样学习理解起来更容易。通过将微课融入高中地理教学,学生学习起来会更直观,积极性更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2.2通过微课融入多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

利用微课进行地理教学不仅仅可以讲授地理知识,还可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微课软件中,这样知识更加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微课中可以融入一些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接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起来不会感到枯燥,同时还可以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建议知识框架。

2.3通过微课可以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通过微课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将地理中一些复杂、深奥的知识简单化,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学生对地理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学习起来更容易,大大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将微课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3.1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开发更多优质微课软件,丰富地理课堂教学内容

为了更好地将微课应用到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发更多优质微课软件,并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微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高中地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涉及的面也比较广。因此,微课软件的制作应该将枯燥、死板的理论知识以更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直观理解相关地理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了制作更多更优质的微课资源,教师应多花一些时间在网络上搜集更多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学习一些先进的微课制作软件,提高微课资源的质量,将更多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可以真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3.2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构建地理学习体系,自主学习地理知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构建地理思维,增强微课教学的体系性和针对性。很多地理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通过微课的直观展示,可以将复杂、抽象的地理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利用微课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创新、优化,帮学生构建地理学习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以利用更多的微课资源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地理知识。在课前可以提前预习要学习的地理知识,提前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课上学习时就更有针对性。由于课上时间有限,学生很难掌握教师教授的所有地理知识,这样课后便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查和巩固,更好地掌握所学地理知识。

3.3利用微课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

高中地理的教学不单单是理论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知识点的实践应用,教师利用微课教学就可以提升地理教学的实践性。在利用微课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学生的地理联想能力,提升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比如微课内容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解决知识问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教学案例,通过这样的微课教学,可以极大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地理教学要点篇8

关键词:对话教学方案地理教学教学策略

对话教学方案(笔者所在学校称之为对话单)主要由课前对话、课堂对话和课后对话三部分组成,课前对话关注学生的预习,课堂对话关注自主、合作学习,是对话教学的主要环节,课后对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对话教学方案与其他地区的导学案、活动单等学案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发挥,注重学生活动、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相互质疑、课堂反馈等。但较其他方案,对话教学方案以下两方面的特点更鲜明。

一、利用对话教学方案开展课堂教学的特点

1.教学主体间关系更加平等、和谐

对话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从属关系,因为对话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建构者,教师由原来的知识讲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引导者。

2.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保证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学生真正参与地理教学,从发现、提出地理问题到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等不断丰富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笔者认为某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参与度高,但思维深度低;(2)思维深度大,但参与度低,教学成为教师和少数优秀学生的事;(3)讲授太多,留给学生学习时间、空间少;(4)注重多媒体展示,缺少学生思维训练等。

二、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1.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吸引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同时还要结合不同学情,设置某些有思维深度的问题,让基础好的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这样课堂教学就可以做到既学生全员参与,又各有所得。

2.三维目标实现度

新课程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三个维度划分不仅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而且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因此,高效课堂不但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三、利用对话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1.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对话教学方案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开发、实施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试题命制的依据。课程标准不但明确说明高中地理的主要教学内容,还对相关知识点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提供参考建议。高中地理不同于初中地理,其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更高,注重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高中地理弱化关于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等感性知识的识记,强化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原理、规律及人地关系的理性分析。

要求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分析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要求,列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分析哪些内容处理简略,哪些内容重点处理,并思考相关问题的合理处理方式。笔者认为本节内容如果采取对话教学方案,首先应该采取生本对话形式,要求学生总结区域差异比较的要素有哪些,每一个要素从哪些方面分析,明确表示不需要说明各要素差异特点。如此对话设置大大降低对话难度,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总结相关结论。

2.编制对话教学方案要关注学情

地理知识是系统知识,虽然分为自然、人文、区域地理,但是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其中自然地理是基础,人文地理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明显,从而形成不同区域特点。初中学生学习地理时,由于地理知识比较简单,感性、显性材料偏多,地理学习侧重识记。高中地理更强调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探究,侧重利用地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对学习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编制对话单时考虑学生思维方式转变和地理教学内容的变化,通过设置难度适宜的问题探究、规律总结、地理策略、措施分析等,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3.设置合理对话材料

现在地理教材采用一纲多本,由单一人教版变成四个不同版本,不同版本内容各有千秋,受教材版本的变化,教师也由原来的教教材逐渐变成用教材教。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不同之处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性更强,改造教材的机会更多,对话材料的来源更多样,如其他版本中更加典型的地理案例、专业地理杂志的地理图文、近期发生影响力较大的地理热点事件等。现以地理热点事件为例展开分析。

地理热点事件是地理教学中材料的重要来源,符合新课程对地理教学的要求,关注热点就是关注生活,只有关注生活,才能真正学以致用。地理热点是大型考试重要的取材来源,如2013年江苏地理试题中地理热点很多,如芦山地震、新领导人出访非洲、滇池污染、南沙设市和北方沙尘暴等。

4.选择合理的对话方式

课堂对话主要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和学生自我对话四种形式,不同对话形式适用不同知识特点,教师在编制对话教学方案时要做好对话方式选择的预设,确保课堂对话的合理性。对于文本信息量大、知识难度低的知识点,应适合选择生本对话,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自主构建相关知识。对于知识难度较大、知识结构不良、开放性较强的知识,可采用生本对话和生生对话相结合的方式。

编制对话教学方案除关注以上几个方面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如果课堂都跟着预设实施教学,没有生成的内容,即使教学再流畅,也不能算一节优秀课,因为预设的是基础知识和技能,而课堂生成是对基础知识的提升和学生情感的升华。

如何利用对话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仍需要在日常对话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方式。希望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对话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提升,丰富对话教学的理论内容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蒋振远.新课程背景下适时施教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刘兰.地理教学案例分析[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32-39.

高中地理教学要点篇9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地理教学

[中D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10124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工具,可以让高中地理教师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式,更好地为学生展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微课既能实现教学模式的有效转变,也是对传统教学的强有力补充。

一、微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特点

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涵盖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可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讲解具体的教学内容,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1.具体化。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微课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等方式进行展现。微课教学可以将地理学科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和知识点进行具体化的展现,让学生通过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学习到地理知识。

例如,在进行“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让学生以更加直观、具象的方式看到地球演化的过程,不仅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有着重要作用。

2.生活化。高中生学习地理不应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还要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课本是十分重要的工具,但是不能完全依赖课本。这要求师生在依托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将地理知识和生活相结合。而微课就可以很好地将地理和生活进行有机的教学结合。

比如在“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当地十年或二十年以来的城市化发展历程通过纪录片的方式进行微课展示,让学生在生动的视频和图片中看到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在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影响下的改变,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3.综合化。作为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的学科,高中地理涉及的知识点十分广泛,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点也很多。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微课的制作,将自然地理与社会地理进行有机结合,根据教学目标将课程的重难点通过微课进行展示,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拉近地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微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1.提供有效导学。高中地理知识点分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微课教学倡导“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教材的阅读和视频的观看,进而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获得感性认识,并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笔者在制作“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导学微课时,便通过视频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日本大地震、俄克拉荷马龙卷风等自然灾难的内容。当学生看到这些震撼人心的灾难片段时,对于自然灾害的生成原因、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和规避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对接下来的相关内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辅助解决难点。对于复杂、抽象的地理现象和知识点,仅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联想很难让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而通过微课,学生可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动画或图片进行理解,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于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比如在“地球上的大气”教学中,冷暖锋的形成过程由于其抽象性高,一直是教学的难点。而通过微课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清晰、完整地看到冷暖气团的运动过程,从而了解冷暖锋的形成和变化规律。通过这种生动具体的演示,学生很容易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记忆,对于以后在相关题目中进行快速判断和识别也有着重要的帮助。

3.有力扩展知识。在高中阶段,学生进行文理分科后,学生在地理科上的学习差异愈加扩大。而微课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自主选择不同难度和要求的微课进行观看和学习,这既能巩固基础知识,也能做到查漏补缺,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另外,由于学生的能力水平高低不同,总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完”,而有的学生却“吃不饱”的现象。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特点,制作一些相关内容拓展的微课视频,让“吃不饱”的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拓展相关知识。

综上所述,微课能够对高中地理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只要教师能够有效把握微课的应用方法,将微课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一定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要点篇10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学点;管理;网络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035—03

一、校外教学点管理现状分析

成人高等教育校外教学点的设立要经过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审核并备案,未经同意备案而擅自设置校外教学点,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主办高校将会被追究相关责任。根据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设置校外教学点的有关规定,校外教学点的设立一般要具备这样一些条件:校外教学点的依托单位必须为独立设置的教育教学机构,取得办学许可证,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必须征得所在地地级以上市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主办高校要结合本校开设专业与当地市场需求,充分考察拟设教学点,合理设置,科学分布,切实有利于本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主办高校与校外教学点的合作协议,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规定。

校外教学点为方便学生学习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校外教学点的广泛设置,也出现了一些管理问题。

1.办学动机不端正。有些高校把成人高等教育当作学校创收的手段,只要有生源的地方就设立校外教学点,无视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有关规定,设置一些本不具备条件的校外教学点,只管数量,不管质量。而一些校外教学点受利益驱动,唯利是图,只顾招生,不管教学管理过程,甚至为了招生数量,违规点外设点。另外,还有些教学点与多校合作,不管自己的条件是否具备。这些高校和校外教学点违背了成人高等教育服务地方人才培养的基本办学思想。

2.过程管理不规范。校外教学点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为了节省教学成本,校外教学点聘请的人员不符合主办高校的要求,一些是当地中学或职中教师,不熟悉成人高等教育规律;有些教学点甚至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和必要的教学设施,对学生的考勤及管理无记录在案,更谈不上实施教学;有些教学点平时的教学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很好地使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授课教师还是传统的“黑板+粉笔”的“填鸭式”教学。一些教学点不按照主办高校的教学计划执行,合班上课甚至合校开班的现象普遍存在。

3.监督检查不到位。一些高校没有设置评价校外教学点管理质量的相关规定,或者有了质量评价体系,但没有落实,不注重平时的监督检查,对校外教学点的管理过于松懈。在主办高校检查时,教学点就采取临时突击的办法,编造有关材料。校外教学点管理不规范、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影响了主办高校的社会效益。

二、校外教学点网络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校外教学点是高校、学生、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学生所在单位等部门和社会角色联系的中转站,是高校组织实施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其管理关系到学校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声誉,其发展关系学校成人高等教育的规模和发展。但是,各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无序竞争,受到电大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教育形式的冲击,套用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而对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薄弱,以及各高校校外教学点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成为高校校外教学点管理的瓶颈,严重制约了校外教学点的发展。高校要想实现对校外教学点的有效管理,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依托高校优质资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网络管理模式,高校对校外教学点、教学点对学生的行政与教学管理采用网络化形式,切实保障成人高等教育校外教学点的健康发展。

1.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工具的多样性,为校外教学点网络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网速的大幅提高,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普遍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去生活、学习及工作。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更长,能够使用的网络工具也更多,这就为校外教学点网络管理的实施创造了环境、提供了条件。

2.校外教学点网络管理,可以拓宽主办高校办学空间,节约高校办学和学生求学成本。校外教学点的教学普遍实行派遣教师制,教师由学校派出,教学点负责接待与协助。一些条件成熟的教学点可以聘请当地符合条件的教师担任课程主讲,但也必须经过主办高校核准并聘任,学生授课地点也大多在教学点所在依托单位,在普通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教师资源有限、教学点分散、某些专业人数过少等因素,都导致学校办学成本增加。将校外教学点的管理和对学生的教学放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效减少高校办学成本,节省学生的学习费用。

3.校外教学点网络管理,可以有效解决工学矛盾。校外教学点的管理对象是成人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家庭成员、在职人员以及学生,他们平时要照顾家庭以及工作,而传统的管理及教学模式则造成了工学矛盾,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实施与效果,成为成人学生学习的障碍,制约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网络管理没有地域界限,学生的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是解决工学矛盾的最佳选择。

4.校外教学点网络管理,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学习环境。网络化管理和教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有效而方便的信息渠道。教师通过网络实现教学信息传递和教学资源共享,在网络上指导学生学习和互动答疑,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教学点网络管理学生便于联系沟通,而网络教学又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平台,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习主体性,体现个性化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内容的多样性、开放式学习和交流,达到共同进步。

5.校外教学点网络管理可以加强过程的规范性,强化目标的一致性。网络管理基于互联网,实现了网络办公,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高校在网络平台上对教学点进行工作的布置、传送各种文件数据,而校外教学点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管理,与主办高校之间在情况反馈、信息获取方面也及时、有效,加强了管理过程的规范性,同时也统一了目标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点的教学管理工作。

三、校外教学点网络管理模式分析

主办高校与校外教学点合作办学,先要签订合作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然后根据协议要求。按照教育部、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有关精神,各自开展相应工作。主办高校负责行政管理,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受理学生学籍异动,根据教学计划,提供教材,组织统考,监督和定期检查教学点教学管理情况,以及上报学生学籍和学历注册数据等。校外教学点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招生宣传、报考辅导、催缴学费,提供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负责授课考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和后勤保障,配备管理人员做好学生工作,定期反馈教学管理情况,并按要求整理有关教学材料和学生档案上交主办学校等。教学点比较分散,学生就近入学,隶属就近的教学点。由于高校与教学点相距较远,而一些偏僻的教学点,学生到教学点上课路途也比较远,因此,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高校、教学点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应当与时俱进,充分使用网络,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校外教学点网络管理模式的构建应该从高校管理校外教学点、教学点管理学生和教学实施等三个方面的网络化去考虑。高校管理教学点主要是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对校外教学点的日常管理,包括文件精神的传达、工作的布置与反馈;校外教学点管理学生主要是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招生宣传发动、信息的以及沟通互动;教学实施是在网络平台实现对学生的授课,包括授课安排、网络实时授课、网络点播教学等。构建的网络管理平台基于互联网,链接教育部学籍学历管理网站、省教育厅有关管理网站、学校成人高等教育有关信息管理系统,运用QQ、博客、微博等网络通信工具,实现各种角色的统一协调。

1.高校对校外教学点的管理要面向过程管理。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管理者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教学管理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管理。高校依托校园网,结合学校成人高等教育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学校成人教育网站,采用QQ群、手机电话、e—mail等通信工具,第一时间通知,布置工作,传输数据并进行信息反馈,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由手工操作带来的误差。在这一管理环节,高校要保证学校成人教育网站的畅通运行并时常更新,管理人员以及所涉及的工作人员要加入到由高校创建的校外教学点管理QQ群,群里名片为实名制,写明教学点和姓名,群里人员要尽量在线,方便联系和交流。

2.校外教学点对学生的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认真负责。校外教学点对学生的管理始于招生毕业。学生直接接触的是教学点,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要靠教学点贯彻执行,所以教学点要秉承高度负责的态度,不仅对学校负责,还要对学生负责。在这一管理环节,教学点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可创建教学点网站、实时管理QQ群、信息微博、企信通等,实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配置专人负责各项工作,例如,招生负责人、学籍管理负责人、教务管理负责人、学费管理负责人等。相关管理要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3.教学实施要求高校建设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这个平台不同于一般的远程教育平台,它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充分兼顾学校、教学点以及学生各方利益,可实现送教上门、实地授课、网络实时教学和网络点播教学。对于不能实现网络在线学习的偏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教学点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安排实地授课,为授课教师和学生提供食宿等服务。对于条件允许的学生,教学点组织学生按照主办高校网络教学平台规定的时间在线实时教学。网络实时教学是高校面向所有校外教学点的,只要是这门课程的学习就可同时进行,特别适用于专业人数过少的班级。网络实时教学跟教室实地授课情境相同,相当于把课堂教学搬到了网络上。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通过摄像系统和板书系统将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在网络上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使用计算机安装网络教学平台客户端,通过摄像设备将学习形象在平台上展现在教师面前,通过语音输入设备如麦克风还可实现发言。通过该平台,教师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对于一些公共课程,高校可制作成网络课程,提供学生点播学习,特别适合在职人员无法参加实地教学时使用。网络课程在学生网络点播学习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课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教学质量的优劣,体现学校教师实际教学水平的高低,这就要求高校要精心制作,不但要挑选高水平的教师,还要配备专门的课程录制系统录制教学。网络课程的设置一般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度安排、视频教学、教学课件或电子教案、自学指导、习题库、在线测试,以及各学科专业前沿专题介绍和其他相关网络资源链接等。网络课程制作完成后,必须经过学校学科专家组审核,符合要求才可以提交至网络平台。开放教学后,教师要登录平成网络答疑、在线交流、网上评阅作业、批改学生答题等。

4.校外教学点网络管理要配套多元的质量评价体系。校外教学点教学管理质量是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生命线。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对校外教学点管理进行测评,一方面激励教学点提高管理效能;另一方面也为提高学校教学管理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评价体系不能靠一种简单的测评方式,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指标,即评价对象不唯一、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要有广泛性、评价结果要有针对性。评价对象包括高校和教学点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教学督导人员等;评价方式采用他人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评价内容涵盖教学点办学思想、服务项目、网络教学课件质量、教学点学生网络学习率以及各相关材料的规范程度。评价的结果要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公布,并召开校外教学点管理会议,对办学效果较好的教学点进行表彰,对违规办学的教学点要进行通报批评,严重的取消其办学资格,以维护成人高等教育的严肃性。最后,高校可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发教学决策支持系统,根据评价数据挖掘隐含的信息,提炼出评价分析结果,为学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以更好地指导教学,管理好校外教学点。

四、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国家重视和鼓励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为保证成人高等教育有序、健康、稳步地发展,各高校应加强校外教学点的规范管理,利用网络管理平台,切实提高校外教学点教育管理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为学校成人高等教育跨上新的台阶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