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8:01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市场营销;宜家家居

案例教学法是当前国内外管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等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管理教学过程中,为适应教学和研究需要,围绕单个或多个问题对企业及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或行为进行调查了解后进行客观书面描述,并分析其得失,以使学习研究者或同行从其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获得教益与启迪,这就是案例教学法。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可以使学习者有机会从决策者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并通过个人分析以及与他人讨论对案例中的情景进行分析,找出可行方案并制定实施计划。案例教学法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将抽象的概念、理论等具体化、生动化,有助于课堂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是一种极富成效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高效手段,而《市场营销》又是极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一门课程。因而,教学过程中必然少不了这种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也必须推广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克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育的缺陷,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还能够把市场营销的最新理论和复杂的经济管理事件融为一体,直观、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融会贯通。另外,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站在管理者或执行者的立场分析错综复杂的营销问题,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诊断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实际操作能力。营销案例既包括对已解决问题的认识,还包括对亟待解决的问题的讨论,还包括对假象问题的分析。通过对已解决的成功或失败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复杂营销问题的分析思路,探求科学合理的方法,并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以后管理决策的失误。对亟待解决问题的案例讨论仅指明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找出问题的成因或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解决方案。对假想问题案例的分析仅提供基本背景资料,诱导学生在案例中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营销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阐明这些应对措施在营销活动中的作用及效果。以上三类案例教学难度逐步提高,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思考与讨论的启发者和引导者,应通过介绍、提示、提问、追问、鼓励、点评、建议等多种方法营造轻松又热烈的讨论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讨论并发言、辩论等。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自主收集资料,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争论等方式将自己融入真实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发言和撰写报告提高自身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市场营销》的案例教学组织工作通常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主要包括案例资料收集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两个方面,可以全部由教师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首先,教师依据所讲理论与教学目的确定难易程度适当的案例主题与主要范围;然后再收集与案例企业相关的资料;接着需要制作一个实用、美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初级阶段由教师来完成。中级阶段教师事先公布案例主题,鼓励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案例背景和基本情况,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更好更快地理解问题并参与到思考与讨论中,还可以将自身思考与认识与教师讲解相互印证。也可以由教师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集资料并在课下分组思考与讨论。高级阶段可以由教师公布案例主题,选择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堂实施。课堂教学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案例资料,掌握营销分析思路和框架,激发学生思维,并锻炼学生分析、思考、讨论、辩论及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市场营销基本理论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教师应该依据所讲授的基本理论选取合适的案例,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基本理论,并且结合案例了解理论的应用技巧。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方式。通常,先由教师公布案例的基本资料,并指出案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然后,提出需要思考与讨论的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接着,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到讲台上发言,阐述本组的主要观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不同小组分歧较大,可以组织再讨论或辩论;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也可以给出教师的参考意见。在教学的高级阶段也可以由教师做引导者,由学生做课堂的主导者。学生代表在课堂上讲解本组课前准备的案例资料及多媒体课件,介绍问题及解决方案;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包括课件中提出的问题,评价解决方案的优劣,有无更好方案等;接着,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是教师点评。在课堂讨论和发言过程中要尽量淡化学生观点的对错之分,多鼓励、少批评,要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支持学生创新性观点。

3.课后检验。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案例教学的完结。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课后检验不但能够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的基础理论及分析技能,也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课后检验的手段主要是布置作业,可以包括对课堂所讲案例的文字性总结,对课堂讨论问题的文字回答,其他相关案例的分析等。

三、案例教学课程设计例证

讲授完市场营销战略及环境分析之后,选择“宜家家居在中国的本土化营销战略”作为案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营销理论。下面按照案例教学的组织环节具体说明如何组织案例教学。

1.课前准备。针对“宜家家居”案例教学的时间及对象不同,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可以有不同的要求。营销战略和环境分析一般在营销教材的前几章,对于低年级学生或前几次课程应该由教师承担资料收集和课件制作工作,这是教学的初级阶段。对高年级学生或教学中后期,属于中级阶段。教师向学生公布案例主题,要求学生熟悉案例所涉及到的营销战略、Swot分析、营销策略、营销环境等基本理论;同时要求学生依据学习成绩和个人能力分成小组,收集资料了解企业背景资料,并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如“什么是本土化战略”、“如何实施本土化”、“宜家家居在营销方面有哪些特征”、“宜家家居在中国有哪些本土化措施”、“宜家家居如何改进现有营销策略”等。也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到西安宜家进行实地参观体验。教学高级阶段,高年级学生或教学后期可以选择该案例作为期末实践成绩,应该由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教师在案例主题、资料收集、分析框架、核心理论、ppt制作等方面给予指导,并对学生制作的课件给出评价及修改意见。

2.课堂实施。教学不同阶段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与表现也应该是不同的。初级阶段教师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回顾,也可以适当提问;然后通过图片、视频等将宜家的基本信息向学生进行介绍,可以包括公司历史、企业文化、经营范围、产品特色、营销广告等;接着,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该公司的印象,设想一下案例讲授的核心思想,通过案例教学想要学到什么等;最后,通过教师准备好的ppt向学生展示“什么是本土化”、“为什么要本土化”、“如何本土化”、“案例启示”等核心内容。在讲解过程中也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适时提问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中级阶段,应该在教师讲授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展示课前准备的成果。一方面是对宜家家居的了解,实地体验过宜家的同学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这部分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ppt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另一方面是理论联系实际部分,也就是对教师事先布置的问题的回答,每个小组派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如果不同小组间出现意见分歧可以组织辩论。教师在学生表达意见时应作为倾听者、引导者和点评者,也可以通过教师事先做好的课件展示教师的观点。教师讲解和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可以穿行。高级阶段,由学生在讲台对事先准备的课件进行演示、讲解,同时提出问题供其他小组的同学讨论和回答。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课件中的主要观点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讨论氛围。

3.课后检验。课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检验教学成果,如将课堂讨论的主要问题的重新思考与文字回答作为课后作业或期末考试的论述题;对西安宜家进行实地考察,与课堂所学进行实地印证,然后选择合适的题目写成小论文,或将案例教学的心得体会写成随笔,作为课后作业或期末大作业;或者通过课堂所学依据新的营销理论选择新的案例,做成课件或小论文,作为实践成绩或期末大作业。

四、结论

案例教学法是《市场营销》课程中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素质,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依据课程内容、教学阶段和学生特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实施个性化、多样化、立体化、生动化的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2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课堂设计;学员的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一、引言

任务型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具体的任务来进行教学,倡导“在做中学”,“用语言做事”。

任务教学法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一是任务的目标。指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任务的目标可以是对特定交际问题的解决,也可以是对特定的语言技能的训练等。教学任务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是学习的动力和动机,所有教学任务的设计都是为达到此目标而安排的。二是“做什么”。也就是任务的内容,是由多个微任务构成的“任务链”,是在课堂上需要完成的具体活动。三是“如何做”。是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四是输入材料。指在履行任务过程中所接收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入需具有知识性,实用性。学习者把输入的新知识与旧知识相结合,在一定的情境下完成任务,通过操练掌握新知识。五是学生主体。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来主动建构意义。六是情境。情境是任务所产生和执行的背景条件。七是语言输出。学习者通过这些活动来运用语言、完成语言学习任务,进行语言输出。

二、“theBermudatrianglephenomenon”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教材及教学内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级。笔者对本教材中的第十单元a课文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某军校二年级学员

任务目标:使学生掌握描述世界之迷的词汇和句式,并通过完成一定情境下的一系列任务进行语言输出。

“任务链”设计

1.热身活动

任务1:知识竞赛

要学员说出他们所了解的世界最著名的未解之谜。把他们分成4个小组,答出最多的为优胜组,引入竞争,激发兴趣。

为了使学员回答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在反馈过程中播放世界最著名的未解之谜的幻灯片,其中包括玛雅文明(mayaCivilization),麦田怪圈(CropCircle),吉萨大金字塔(GreatpyramidofGiza),复活节岛巨石像(themoaiofeasterisland),通古斯大爆炸(tunguskaexplosion),百慕大三角(Bermudatriangle)等,扩大学员的视野。

任务2:视频欣赏

给学员播放BBC英语节目:BermudatriangleBeneaththewaves的剪辑片段,使学员了解百慕大三角的背景知识,抛出问题让学员思考神秘可怕事件经常在百慕大三角发生的原因。激起学员兴趣、引入教学。

2.运用阅读策略阅读课文

任务3:预测文章内容

引导学员通过阅读标题及跳读每段首句来进行整体阅读,预测文章的大体内容。为理解全铺垫。

任务4:概括细节

引导学员回答使百慕大三角成为迷团的最著名事件是什么,让学员简单介绍事件的始末。学生通过精读领会语篇的细节,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任务5:寻读具体信息,完成表格填写。

3.读后语言输出

任务6:辩论赛

把班级分成5组,同意以下哪一个观点就坐在那一组指定的位置。

①uniquefeaturesofthearea’senvironmentcausethemajorityofdisappearances

②alltheanswerstothemysterylieinhumanerror,mechanicalproblems,strangeatmosphericevents,orunusualmagneticphenomenon

③outerspacebeingshavetakenmostofthemissingvesselsandtheircrewsassubjectsforstudy④agiantsolarcrystal,thepowergeneratorforthelegendarylostisland,atlantis,suckspassingshipsandplanesintotheocean

⑤noneofthem

说明选择的理由,互相展开辩论。通过辩论使学员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任务7:模拟采访

选两名学员作为研究百慕大三角的专家,给大家介绍百慕大三角的情况,并接受观众(其余学员)的提问。

在语言输入和语言加工之后,帮助学员进行归纳和总结,掌握好所学内容并将其转化成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可理解性输出。

4.教学评价

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把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成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任务链,学员在任务的驱动下掌握并运用语言。任务的设计考虑趣味性和多样性,体现协作交际性原则,培养学员创造性思维、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3

关键词:生物学课堂活动教学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新的课程理念、课程观、教材等不断涌现,有学者明确提出“新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1];学校教育中的课程形态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2]。

我们通过对n市具有代表性的中学生物学教师的调查发现:自新课改以来,83.3%的教师认为在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了明显改变;课堂教学活动除了常规的讲授、演示及课堂练习等类型外,有83.3%的教师会组织“课堂讨论”活动,75%的教师会组织“观看影视录像”活动,50%的教师组织过阅读活动,25%的教师组织过辩论活动活动;分别有16.7%的教师组织过游戏类、或知识抢答、或小组比赛;只有8.3%的教师组织过角色扮演。

课堂活动教学已经成为生物学科教学的新常态。

1.生物学课堂活动教学的内涵

“知行学说”是我国活动教学思想的本源,并认同知行统一。在《实践论》中对知行进行了辩证分析,强调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在西方,活动教学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的兴起,反映在教学上要重视儿童个性、人格和学习兴趣。活动教学思想在西方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如卢梭的“自然主义”、杜威的“做中学”、皮亚杰主张从活动中学等。

根据活动教学视野中活动的特点和生物学科的特征,我们认为: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生物学知识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感受和体验生物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丰富学生情感,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活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物学课堂活动教学的设计与案例

根据中学生年龄与认知特点,通过文献法,并结合活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将中学生物学课堂活动教学分为语言交往型、操作体验型、探究型三种类型。

2.1语言交往型

语言交往型活动是基于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强调对话双方角色互为主体性,主张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共同交流、相互促进、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的过程。在表现形式上,语言交往性活动可以分为:游戏型、表演型和竞赛型三种形式。

2.1.1游戏型活动

游戏型活动教学是指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有机结合在一起,并适当安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包括拼图游戏、填字游戏等。

游戏型活动教学的设计步骤:确定游戏活动―创设情境―开展游戏活动―总结。

例如,“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教学(确定游戏活动),在分析各个经典实验时,学生已初步领悟到蕴含其中的科学思维方式,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创设游戏情境),教师出示其对应的英文单词ask,think,try,run,answer,catchthetruth,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拼字游戏(游戏活动)。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连起来就是attract(“吸引”的意思)。总结并引导“正是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吸引着一代代科学家不畏艰难,奋勇探索,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3]。该环节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人类已经完全了解和掌握了光合作用吗?能否人为提供Co2和H2o,在光照后产生o2和有机物呢?

在生物学教学中,消化和吸收[4]、生物生存的环境[5]、遗传基本规律[6]、减数分裂[7]等,都可以穿插运用游戏活动教学。

游戏型活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但开展游戏型活动教学要依据生物学课标的要求,制定具体目标,挑选合适的游戏种类,设计游戏活动过程,研究游戏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等等。老师要及时指导,教会游戏方法,纠正错误、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必要时,教师亦可参与游戏,融洽师生情感。

2.1.2表演型活动

表演型活动教学是指从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出发,根据教学内容,查阅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设计剧情,师生参与表演的活动教学方式。包括角色扮演,讲故事等形式。

游戏型活动教学的设计步骤:设计表演―角色分配―开展表演活动―总结评价。

例如,“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就可以尝试应用角色扮演活动教学。在课堂上,先利用课件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课前安排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接下来进行各种器官的认识,采用角色扮演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相发言,并进行表演。首先角色a带着道具走上讲台:大家好,我是五官之一的鼻,别小看我哦,离了我可就遭了,为什么呢?一是不美观,二是我还是呼吸的起点。我有两个孔是与外界相通的,并且在孔内就是我的腔,在腔内有黏膜,在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黏液腺能分泌黏液,别以为黏液讨厌,它可是保护神,在大冷的冬天,寒气逼人,阵阵冷空气从我的鼻孔吹入,是我分泌出的黏液慢慢温暖它,并吸取了部分灰尘、细菌,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清洁了,减轻了对肺的刺激。还有,我的腔上部黏膜内有许多嗅细胞,能够感觉周围的香味、臭味,我的贡献可大了。接着,及时展示了“鼻”的课件,并点拨了相关知识,学生基本掌握了基础知识。接着分别是角色B(扮演咽喉)、角色C(扮演气管)、角色D(扮演肺泡)上台表演。等同学们表演完后,教师对各角色扮演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奖励,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8]。

在生物学中,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后,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袁隆平与贾思勰进行超越时空的对话表演。当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9]、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0]等难点内容也都可以运用表演活动教学。

表演型活动教学既可以活跃学习氛围,加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了解;又有利于完成对原有知识的重组,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更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表演型活动教学时,教师应选择有趣味性和表演性的教学内容,并进行实时指导。

2.1.3竞赛型活动

竞赛型活动教学是指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以掌握生物基础知识为目标,通过竞赛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记忆思维,让学生更快更主动地掌握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方式。包括必答题、抢答题、猜谜游戏,也包括与电视节目(如开心辞典等)相结合的形式。

竞赛型活动教学的设计步骤:设计竞赛活动―制定竞赛规则―开展竞赛活动―总结评比。

例如,在学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复习小结课上,可以借鉴江苏卫视的益智答题类节目《一站到底》的比赛规则,设计“一站到底”竞赛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包括必答题、抢答题、读图分析题等形式,难易结合,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学生已经事先得知要进行游戏比赛,在课前就做了充足准备。在竞赛过程中,几乎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学效果出奇的好[11]。

其实,在学完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时,教师可采取知识抢答的方式进行复习;微生物的代谢[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3]等内容中也可以应用竞赛型活动教学。

竞赛型活动教学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并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竞争意识。但在开展竞赛型活动教学时,教师要精心出好竞赛题,设计好竞赛环节,也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强调竞赛的娱乐性,力争全员参与。

2.2操作体验型

操作体验型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根据操作过程中的不同方式,可分为制作型和观察型等。

2.2.1制作型活动

制作型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动眼、动手、动脑,运用于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包括制作模型和实物模型等。

制作型活动教学的设计步骤:材料准备―开展制作活动―作品的展示与评价。

例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制作程序,如结构模型的大小(包括高度与直径的比例),确定使用的材料,讨论设计方案,确定制作模型的实施过程和具体分工,结构模型的检查与修补,展示制作成果,开展交流活动等。通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学生对Dna分子组成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为以后学习遗传信息的传递及遗传信息的表达、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信心[14]。

在生物学中,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的制作、草履虫模型制作[15],设计并制作生态瓶[16]等知识都可以应用操作型活动教学。

生物模型的制作,有助于将书本知识立体化,易于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技能和创造力。但在开展制作型活动时,由于制作需要较多的时间和准备,老师应事先布置制作任务,作品的原料必须比较容易找到。尽可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作品,并做好评价与评比。因耗时耗力,制作活动不宜开展过频。

2.2.2观察型活动

观察型活动教学是通过学生观察生物学模型或生物学现象及其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

观察型活动教学的设计步骤:确定观察目标―实施观察―记录观察结果―交流与表达。

例如,观察植物种子的结构,为了让学生正确地区分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采用让学生做贴画的活动。把种子各部分的名称做在一张纸签上,再让学生利用纸签去贴。这个观察游戏活动成本投入很少,而产出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十分感兴趣。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学生对种子的基本结构有了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通过观察,区分出了两种种子的不同结构,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17]。

在生物学中,血液循环图解[18],花的结构[19]等都可应用观察型课堂活动教学。

观察型活动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第一手资料,发展科学思维,学会实践方法,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但在观察时,教师应明确目的,切忌让学生漫无目的地随便观看,并引导学生运用自身感官或科学观测工具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共同解决。观察后应及时总结,共同讨论。

2.3探究型

探究型活动教学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选择研究方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搜集、查阅、处理信息资料等多种相对独立的探究活动。

探究型活动教学的设计步骤: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例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忆内环境的三个理化性质及其正常值范围,然后展示“问题探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先说明各检查项目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然后提问: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从化验单上看,哪些成分超出了正常指标?(学生积极分析数据,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学生:我发现化验单上除了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酷超标外,肌醉测定值也超出了参考范围。但奇怪的是在肌配的后面没有注明超标的箭头符号。是不是教材印错了?

学生继续追问:老师,肌配是什么?它怎么产生的?肌配超标了此人的健康会出什么问题?

“老师,为什么在抽血查肝功前不许进食呢?”

在经过一阵热烈讨论后,教师请学生总结刚刚讨论的内容,得出结论:“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也应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将意味着人体某些器官的机能改变。”[20]

在生物学中,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21],Dna分子结构[22],种子萌发过程[23]等重难点内容也能可以应用探究性活动教学。

探究型活动教学可以突破传授知识结论的倾向,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寻求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但在实施探究型活动教学时,教师需要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解决,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学会推理和验证的方法。

总之,教学是一种活动。虽然探究型活动教学有许多优点,但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耗时也较长。因此,它必须与语言交往型、操作体验型活动教学相结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发挥各种生物学课堂活动教学的优势。在新课程教学活动方式多样化的今天,只有取长补短、优化组合,才能真正把生物学课堂教学组织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参考文献:

[1]李秋菊,关文信,著.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2]周先进,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观是什么[J].天中学刊,2008(3):8-10.

[3]姚亭秀,韩宏杰.“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4,01:36.

[4]邱燕华.“游戏”让初中生物课堂充满活力[J].成才之路,2014,26:48-49.

[5]刘爱菊.游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009,07:16-17.

[6]刘爱菊.游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009,07:16-17.

[7]童春水.高中生物游戏教学法[J].中学生物学,2003,01:17-19.

[8]叶桂金.角色扮演教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16:150.

[9]张宝平.表演展示激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195-196.

[10]雷美华.不费“力”的学习――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表演”的魅力[J].新课程(中旬),2013,05:82.

[11]黄裕花.游刃有余,戏动人生――生物游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高考(综合版),2013,10:69-70.

[12]夏虹,韦慧彦,王育水.探索生物课堂教学的新形式――竞赛式教学[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0,02:46-47.

[13]陈文娟.别开生面的生物课堂导入――血疑、原音重现、开心辞典与寻宝[J].中学生物教学,2011,03:45.

[14]王晓玲.使学生灵巧的双手动起来――生物模型制作竞赛活动的启示[J].生命世界,2009,12:80-82.

[15]李智苹.生物模型制作――开启学生创造力的大门[J].中学生物教学,2011,05:23-24.

[16]任守运.高中生物新课程中“模型制作”课题教学建议[J].中学生物教学,2012,09:43-45.

[17]谢鸿章.初中生物游戏教学例谈[J].学周刊,2012,09:176-177.

[18]张先桂.观察活动与观察能力培养[J].生物学教学,1998,09:11-12.

[19]郭佳.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生物技术世界,2013,01:121.

[20]马婧.高中新课程生物探究教学案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1]薛密.高中生物指导性探究教学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2]张晓燕.高中生物探究活动中的问题设计策略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13,08:21-23.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4

【关键词】中职生源高职分析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86-03

一、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通过分析化学实验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巩固学生在分析化学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之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工作做好铺垫。目前,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首先,由老师把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统一讲解,其次由学生动手实验,最后将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并撰写实验报告,从而完成了一个实验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中职生源的高职学生的教学中,与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差甚远。原因主要在于中职生源的高职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若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则在一节课内所传授的知识已远远超出了现在学生所能接受的容量。最K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分析与创新的能力,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分析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可分为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阶段。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信息传递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而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由于缺少教师的引导,吸收内化阶段效果不明显。而翻转课堂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由课前进行信息传递,课中进行吸收内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近几年来不少教师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各个领域的课程教学当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关于这一模式在高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为例,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中职生源的高职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当中,提出“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展”的实验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三、分析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下面以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实验项目为例,对本文提出的“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展”的实验教学模式加以阐述。

(一)课程开发

1.学情分析。课程授课对象为中职生源的高职一年级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学生。这类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单纯的理论教学不感兴趣。若将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如实验原理的讲解)录制成微课视频进行翻转教学,则刚好迎合这类学生的特点。因为微课视频时间短,一般为6-15分钟,且通俗易懂,容易为这类学生所接受。另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缩短课堂讲授的时间,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和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2.实验分析。“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是分析化学酸碱滴定实验中难度较大且具代表性的实验,其特点是前后衔接紧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验操作,为综合课型。本实验知识目标为:理解混合碱测定的原理,掌握双指示剂滴定方法。能力目标为:能根据滴定终点判断混合碱的组成,并能正确计算各组分的含量。情感目标为: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是双指示剂法测定原理。教学难点是两个化学计量点的理解及其应用。

3.导学设计。在上述学情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设计,编写实验指导书,制作ppt,录制微课视频,构建完整的学习支撑体系。“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实验项目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4.微课录制。“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按照实验内容可分为课程导入、原理讲解、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计算、课后反思及练习五个部分。微课的录制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课程导入及实验操作采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方式进行录制;实验原理讲解、数据处理和结果计算、思考练习采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课程的导入是关于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的视频。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从而引出教学主题。原理讲解主要介绍双指示剂测定naoH和na2Co3含量的方法。讲解什么是双指示剂法、介绍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推导naoH和na2Co3含量的计算公式。实验操作过程由专业教师进行演示。主要包括称量、溶解、定容、移液、滴定五个步骤。数据处理和结果计算以教师实验所得到的一组数据作为例子进行讲解。所有数据列在一张表格中,将原始数据代入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思考练习主要检验学生对本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主要用到的软件有CamtasiaStudio、microsoftword2013、会声会影、格式转换器等。

(二)自主学习

资源开发完成后,教师将实验指导书和微课视频打包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登陆教学平台自行下载学习资源包,结合自身知识基础进行一遍或多遍学习。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可能学习一至两遍就可完成对实验重、难点的学习。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比较大。即使反复多次暂停、回放视频进行学习,可能有些地方还是不能明白。为了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搭建了QQ群、微信群等社交网络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在线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学习。社交网络平台不但可以为学生排忧解难,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比较集中的问题,教师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对相应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课堂内化

课堂知识的内化以学生实验为主。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通常是2-3人一组。每个小组将完成给定药品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实验开始前,师生之间有一个课堂互动环节。用于教师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同时,教师将实验过程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强调。实验过程中,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依次进行。教师需密切关注各个小组的实验动态,对每个小组实验过程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解疑,确保学生能够高效顺利地完成实验测定工作。各个小组也可以互相学习和帮助,实验成功的小组可以协助实验失败的小组进行再次实验直到实验成功。实验结束后,各个小组将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并将实验数据和测定结果上报给教师。教师对测定结果进行初步分析。选择2-3个小组的数据作为范例,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缺点。最后,师生再次进行课堂翻转互动。对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和并对实验做相应知识拓展。

(四)评价和总结

教师对所有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将实验报告所反馈的问题进行逐一记录并反馈给学生。同时把撰写较好的实验报告上传至网络平台,以供学生互相学习和参考。学生和教师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再次交流。教师点评本次实验总体完成情况和质量,并开展学生访谈活动,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整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评定教学效果。

四、教学实践及反思

(一)教w实践

以“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实验项目为例,选取2015级工业分析技术2班作为翻转课堂教学实施对象。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分以下三个步骤:

1.课前准备。教师在实验前一周将课程资源到班上QQ群或微信群等学习平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下载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对实验的预习。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同,为了能够比较集中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通常选取每天的18:00-18:30作为师生互动交流时间,学生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QQ群上,教师负责对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同时,教师还需完成对实验试剂和器材的准备。“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实验项目需要准备的主要试剂和器材有1mol・L-1HCl标准溶液、0.1%甲基橙指示液、1%酚酞指示液及滴定分析常用仪器。

2.课中实验。实验的开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根据本班人数情况,以2人为一组。实验开始前,教师让学生把整个实验过程先回顾一遍。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率,教师将实验过程应当注意的问题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如称量药品时,在保证准确称取的同时速度要快,这样可以避免药品在称量时潮解。滴定时,终点控制要适当,滴定速度要适宜,否则容易导致实验失败。数据处理时,使用计算公式时不要忘记根据实际滴定所移取的溶液体积乘以相应的系数。接下来,由学生动手实验。基本上所有实验小组均能按照称量、溶解、定容、移液、滴定的次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在旁观察,帮助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操作,同时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操作结束后,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同时对教师所布置的实验拓展内容进行思考。如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能不能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其含量?测定结果计算公式如何表示?最后,进入课堂翻转讨论。讨论重点为学生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如滴定终点颜色怎么把握?能不能换成别的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影响本实验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

3.课后研讨。研讨内容主要是本实验项目教学实施的效果。教师和学生通过网上平台再次进行交流。从研讨结果来看,发现学生对实验教学方法总体满意度较高。原因在于学生能够掌握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根本听不懂的知识。以前教师在课堂上讲一遍没听懂就不了了之,现在可以反复观看和学习微课视频,加之教师的在线解疑和课堂互动,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同时,学生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学生反映滴定终点颜色不好把握,建议教师在实验现场滴定一个样板作为标准给学生参考。固体试样称量容易潮解,建议换成液体试样。研讨结束,教师结合学生意见对本次实验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对课程资源的更新。

(二)教学反思

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工业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测定”实验教学中,从整个实验的实施过程来看,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加。全班38人,都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扭转了以往部分学生实验无从下手的局面。从所提交的实验报告来看,发现数据处理水平大大提升,改善了以往实验数据不会处理的状态。此教学方法获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也得到了教研室同行的高度评价。但是,这一教学模式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课程资源开发成本较高,主要是微课视频的制作。(2)课程设计、在线解疑对教师要求较高且耗时较多。(3)在线平台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学生有问题就问老师,导致重复提问多。(4)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缺乏,影响课堂翻转整体效果。(5)知识拓展环节参与度不高,很多学生认为是附加任务。

总之,将“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展”翻转课堂模式运用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是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变革的一次重大突破。通过这一模式的运用,学生改变了厌学的学习状态,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增强,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们将不断解决这一模式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开发和完善微课资源,将这一模式逐渐推广到其他实验项目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王存,邹晓川,王桃香,等.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化学教育,2015(20)

[2]张叶臻,孙瑞雪.微课在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广州化工,2015(12)

[3]刘甜.微课在高职化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6(4)

[4]王红,曾秀穷,刘秋平,等.基础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5)

[5]林青松.基于翻转课堂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

[6]胡俊平,刘妍,毕慧敏,等.基于微课的“物理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J].化学教育,2016(14)

[7]刘苏莉.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应用――基于大学分析化学实验的案例分析[J].大学教育,2016(5)

[8]刘立,阳小华,汪琳霞,等.启发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5)

[9]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5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重建新的教学模式。我在写字教学模式的改革上不断进行深入钻研,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写字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寻求规律――合作探究、共同提高――馓励评价、积极矫正――反馈练习、体验成功――星级评比、不断进步”。通过训练学生的眼、脑、手的协调,提高其从细微到广大,从局部到整体的敏锐观察能力,培养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进而学会辨别美与丑,学会鉴赏和审美。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习横折的书写方法,通过研讨找出横折的应用规律,并能熟练应用到写字练习中去。

2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寻求规律――合作探究、共同提高――激励评价、积极矫正――反馈练习、体验成功――星级评比、不断进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横折的形态变化特征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

横折在不同字中的变化和应用,及对字形的影响。

五、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通过对汉字的实用书写实施美育。

六、教学过程与实施策略

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齐背写字歌。

(评析:端正姿势。)

教师出示自己写的书法作品,让学生观察。

(评析:欣赏感悟。)

师:“同学们想不想练得和老师一样好?”

师:“需要怎样做才能实现呢?”

生:“需要刻苦和勤奋。”

(评析:调动积极性,激励引导。)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王羲之学书的故事’。”

师:“王羲之,中国古代杰出的大书法家,他学习书法非常刻苦勤奋,留下了诸如袍上画字、池水尽墨的故事,而且善于观察、思考。他在观察白鹅游泳时发现鹅的脚掌拨水的姿势非常优美、自如,因而联想到写字时的用笔动作也要运用自如,体会‘拨’的动作。”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体会?”

师:“希望同学们在上课时做到勤动脑,勤思考,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星级评比,看谁得的星最多。”

(评析:故事启迪,渗透德育与美育及学法指导。)

教师在黑板上写两个笔画,同学们认真观摩。

教师书写“一”、“|”,并口述:“横画起笔重,45度角斜落笔,写出笔锋,行笔稍快,收笔重顿回锋。”

师:“同学们在本上把横画和竖画各写5遍。注意落笔的角度,书写的力度与速度。”

(评析:渗透用笔方法。)

师:“同桌之间互相监督执笔、坐姿。”

(评析:发挥小组合作的监督优势。)

师:“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横和竖能组成什么笔画?”生:横折、竖折。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并书写练习。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横折的书写及应用。(板书课题:横折的书写与应用)

(二)自主合作,学习新课

学习折的书写。

策略:自主学习、寻求规律――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师:“我在黑板上写两个横折,同学们看看有什么不同。教师示范书写。师:“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一下这两个横折的区别。”(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小组讨论。)

生:“横的长度不一样,竖的斜度不一样,一个向内斜,一个垂直。前一个横长竖短,后一个横短竖长。”

(评析: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比较,找出二者区别。)

师;“同学们把这两个横折照着老师写的各临几遍,通过一看、二写、三对照的书写程序抓住笔画特征,体现‘用笔三度’。”

(评析:指导学生如何临帖,进行学法指导。)

学生体验书写。

师:“同学们写得真漂亮,从用笔的力度、速度、角度来谈谈自己写的笔藏的问题。”

策略:激励评价、积极矫正。

(评析:赏识激励,引导学生如何自评。)

学生互相交流。

师;“哪位同学说说自己写的优点?”

(评析:积极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师:“横折的转折处需顿笔,将这两种横折再名写5遍。

(评析;矫正提高。)

三、学习横折的应用

师:“同学们举出有这两种横折的独体字。”

生:举出“口”、“田”、“日”、“马”、“国”、“图”、“旦”、“中”、“白”等字。(老师写在黑板上。)

(评析:帮助学生提取已有认知。)

师:“同学们发言真积极,请看‘口’、‘田’、‘白’、‘中’、‘日’、‘目’这几个字,同学们把这6个字按其横折的特点进行归类,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分类。”

生:“‘口’、‘田’、‘白’、‘中’是一类,都是竖画向内斜的,横长竖短;‘日’、‘目’”是一类的,横短竖长,竖画垂直。”

(评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就使学生的写字活动成为一个动手书写、动脑思考、用心审美的过程。)

师:“我来提示:‘口’、‘田’、‘白’这几个字由于横长竖短,字形怎么样了呢?”

生:“字形宽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

师:“那么‘日’、‘目’的横折横短竖长,字形怎样?”

生:“窄长。”

(评析:通过分析例字中横折的笔画特点,逐层深入,将学习用笔与字形结构巧妙连接,从而会有效地突出本课的重点,解决难点。)

师:“这样写就会达到比例大小适宜,弯折适当。(渗透“结构四适法”。)同学们依据这样的观察去书写这六个字,每字写三遍。”

学生体验书写。

策略:激励评价、积极矫正

师:“同学们写得真好。同桌之间互评,各自谈谈自己写的字有哪些优缺点。”

师:“下面再将这几个字每字写3遍,与上面的内容隔一行,这样能分清你的写字遍数,看出有没有进步。

学生矫正书写。

师:“同桌之间进行互评,相互指出对方写字的优点。”

学生交流互评。

师:“同学们一遍比一遍写得好,再写一遍,每字写三遍。”

学生体验成功感。

四、巩固练习

师:“现在我们来写一首古诗。以此来学习横式书法创作的方法,这是日常书写最常用的一种,我们来齐读一遍。”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学们讨论这首诗有哪些字是带有横折、竖折,包括横折钩的字,想一想,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这首诗中的字。”学生讨论、分析。师:“按老师提供的格式,注意字与字间的大小,比例,注意运用‘结构四适’法。”生:体验书写。(评析:选取有积极意义、催人向上的诗词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与本课所学相联系的内容,加以巩固应用,走向实用书写。)

策略:星级评比、不断进步。

师:“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共同评出本节课你所获得的星级。按姿势、质量、态度、书写是否正确来评,评出来之后互相交流,告诉同学为什么这样评,鼓励他什么,希望他避免什么。”学生进行星级评比。师:“同桌之间交流,对同桌今后的写字学习有哪些希望,送给他一句祝愿的话。”学生相互赠言。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学习认真、积极、非常用心,学得非常愉快。老师要送你们这首诗中的一句话,来祝你们不断进步、不断成功。同学们猜猜,是哪一句?”生:“更上一层楼。”“我们就以此句来共勉。”“下课,同学们再见。”

七、总评

本节写字课中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进了写字课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横折的书写及应用”一课中,教师通过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通过讲述“王羲之练字的故事”,使学生认识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从中悟到前辈的学书精神和智慧,从而鞭策自己的学习,从中感受到学书练字的魅力。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慕课;课程设计;案例分解

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1]。翻转课堂模式对传统的课程设计产生巨大的冲击,本文尝试借鉴翻转课堂理念在课程设计理念、内容、实践方式上进行了创新性设计模式,并将该模式用于《产品逆向设计》课程设计中[2]。

1课程案例(项目)描述

1.1案例(项目)内容简介

根据车载多用途物品架前期采集的激光点云数据,完成物品架各零件的逆向造型设计及物品架的装配、效果图与零件数据格式的转换。以“车载多用途物品架”为载体,经整合教学内容等教学化提炼与处理后,设计工作任务。以实现产品逆向设计技能掌握,同时融入工业产品设计理念,逆向造型与图形处理技术。

1.2案例(项目)选择理由

该案例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案例是由多个零件组合而成,其零件结构典型、能较全面地覆盖产品造型设计知识的应用;案例工作量适当,可操作性强,易于学生掌握。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逆向设计软件的操作,以及提升产品造型设计的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UG软件界面和操作步骤,使学生生动、形象地掌握逆向反求工程技术的精髓与实际操作技能。

2课程设计案例结构

课程设计案例包含以下三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对应相应的任务,将案例分解后以子项目为任务驱动教学。

2.1子项目一

车载多用途物品架模型测量数据导入。对应任务的内容有:车载多用途物品架产品拓朴结构及功能分析;车载多用途物品架测量数据的导入。

2.2子项目二

车载多用途物品架零件实体模型创建。对应任务的内容有:饮料锁扣模型创建;支撑架实体模型创建;锁扣实体模型创建;烟灰盒实体模型创建;活动壳实体模型创建;底座实体模型创建;外壳实体模型创建;活动盒实体模型创建;烟灰架实体模型创建。

2.3子项目三

车载多用途物品架实体模型装配与格式转换。对应任务的内容有:车载多用途物品架实体模型装配;车载多用途物品架实体模型的格式转换与导出。

3课程组织与实施

课程以大案例贯穿整门课程,将案例分解后以子项目为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体验学做一体的新教学模式。

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大案例的分解,把“车载多功能物品架”分解为9个零件,即饮料锁扣、支撑架、锁扣、烟灰盒、活动壳、底座、外壳、活动盒、烟灰架,完成以上9个零件的逆向设计,并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逆向设计技术中需要掌握的曲线造型、曲面造型与实体造型相关技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还将融入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与图形处理技术等。

4教学活动设计

本课程的慕课网络课程已在超星慕课网站上,本慕课课程只需连接上校园网就可以打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使用个人学号进行注册,选择相应的班级,选择相应课程,就可以开始使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资源进行相关学习活动[3]。

4.1课前准备活动

4.1.1教师活动

(1)分析教学目标,制作学习任务单。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单有效地组织起“翻转课堂”,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以表单为呈现方式的学习路径文件包,学生根据个人需要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即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取得自主学习实效。

(2)制作教学视频和课件并。视频和课件是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通过视频和课件的形式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组织和呈现教学视频和课件教学资源。

(3)布置针对性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教师针对教学视频和课件中所讲的知识,为了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并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所设置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所做的练习的反馈情况时刻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4-5]。

4.1.2学生活动

(1)根据教师给出的学习任务单,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如观看视频及学习课件等,在观看教学视频和课件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笔记,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带到课堂,这样学生可以完全掌控自己学习的步调。

(2)做针对性课堂练习。学生通过做适量的课堂练习,发现自己的疑难之处,在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遇到的难题,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自己的难题,或者等上课时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彼此交流收获,进行互动解答[6]。

4.2课中教学活动

在课中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提供教学视频以及其他资源,检查学生学习视频和课件情况,还提供在线辅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教师答疑解惑,师生之间充分互动交流。在对课前视频中知识点再度梳理的基础上,补充板书和电子文档等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要,并根据网络中学生集中反馈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解,排除大部分学生的疑点和难点。学生可以通过报告会、展示会、辩论赛或者小型的比赛等形式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经过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后,完成个人或者小组的成果,在此过程中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吸取他人的优点[7]。

4.3课后学习反思

课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慕课网站及其他方式留言互动,共同讨论本次课的相关主题内容,进一步学习反思。教师根据反馈的效果对课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如课前学习资源的增减,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序的安排,教学活动时间的长短等,以提高本课程教学(下转第64页)(上接第47页)效果[8]。

5结语

本研究以《产品逆向设计》课程为例,开发了“车载多用途物品架”的课程案例,构建了大案例一案到底的课程案例结构,研究了慕课网络平台的课程实施与教学组织,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深觉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2]房毅,张先梅,钟,等.基于“慕课”的物理类微课程设计探索[J].物理与工程,2014,24(3):60-63.

[3]杨小龙,何美丽.基于“mooCs”(慕课)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15(2):440.

[4]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5.

[5]侍松门.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微课教学系统研究[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3):37-41.

[6]翻转课堂理念的课程设计与开发[D].广西师范学院,2016,6.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课型

1案例教学课型及特点

课型就是课的类型或者模型,是指在一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课型是运用案例教学法设计并组织教学的课堂模型。中职企业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是教学中围绕仿真案例,教学过程以“例”到“理”,从实践中获取理论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展示生成知识。案例教学课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型,区别于传统的教学课型,具有以下特点:

1.1突出主体参与

案例教学课型是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型。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参与者,学生需要充分运用理论知识,以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方式,最终得出案例的决策。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协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商品销售收入的时候,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发票,让学生根据搜集的发票形成小组案例,组间交互完成案例中的账户处理。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前案例选编,课中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2重视情境创设

案例作为教学媒介,均具有一定的职业情境。案例的选编注重真实性,以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验逼真的实例情境,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直观具体的情境,缩短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差距,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在讲授货币资金的清查时,教师引入某企业月末清查的情景。学生通过完成案例中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清查,体验货币资金清查的过程,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

1.3提倡多元互动

案例教学课型是讲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开放互动式课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要先独立地查阅案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个体的自主探究。其次,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展示,在反复交流中形成集体思维的碰撞,互相补充得出相对统一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合作探究。教师作为引导者,与学生的互动则是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要随时关注全体学生,进行适时引导。例如,在学习坏账损失和坏账准备的时候,学生围绕着案例,小组讨论每年末的应收账款减值处理,通过课堂展示小组讨论成果的同时,教师引导生成知识。

1.4强调技能训练

案例教学课型重视体现企业财务工作的流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技能训练。教学案例原则上选取企业实例,也可以是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编写的仿真例子。教学案例的内容一定要有客观依据,讲究实用性和典型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通过运用理论知识获得实践能力的。剖析案例不仅有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梳理过程,而且还有学生把理论知识上升为实践能力的过程。在学习应付职工薪酬时,教师从学校人事部门获得工资模板,按小微制造企业的规模和部门设置制作工资表,编写月末工资账务处理案例。学生通过完成月末工资账务处理,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分析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达到企业会计岗位的上岗标准。本课程服务于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开设在会计基础课程之后,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法不能满足课程的教学需要。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生成理论知识,达成课程目标。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比较差,对理论知识有抵触心理,愿意动手实践,对设置情境的仿真实操有较高的兴趣,喜欢从直观感受学习知识。然而,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法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过分重视理论的讲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容易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一学年会计基础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会计核算能力。案例教学创设职业情景,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完成案例中的账务处理,直观感受真实会计核算的流程,提高理论和实践能力。因此,企业财务会计课程适合案例教学,学生适合案例教学。

3案例教学课型的构建

中职企业财务会计案例教学课型结构是:选编案例—讨论案例—课堂展示—学习评价。

3.1选编案例

会计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准备工作,二是学生的准备工作。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深入企业搜集实际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整理、设计教学案例,根据案例提出问题。案例是教学内容的延伸,是理论与实际的衔接媒体,教师在选编案例时要注重实用性与针对性。课前准备工作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编排案例,紧扣教材的知识点,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设计问题,拟好教学提纲,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一起搜集企业实例,参与到案例的准备工作中。在学习委托加工物资时,可以选择真善美牛仔服饰有限公司委托加工牛仔裤的案例。善美牛仔服饰有限公司对材料和委托加工物资采用实际成本核算。2018年3月2日,委托丰盈牛仔厂加工一批牛仔裤,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80000元;同时,以银行存款支付相关运费1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10元;3月10日,以银行存款支付加工费20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3400元;3月12日,收回代加工的牛仔裤,以银行存款支付运费1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110元;同时,该批代加工牛仔裤验收合格入库。

3.2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完成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的。在案例教学中,讨论一般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最终形成一个组内统一的案例决策。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主动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氛围,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时刻掌握班级的讨论情况,在必要时进行适当引导,使课堂有序进行。在学习委托加工物资时,学生就委托加工物资业务核算的三个流程进行讨论。学生思考并列示拨付物资及支付运费、支付加工费及相关增值税和收回物资支付运费及入库等流程中所涉及的账户,结合账户的性质与变化情况进行讨论,小组长及时记录小组讨论过程中的观点。最后,形成小组公认的账务处理结果并梳理思维导图。通过自主思考、小组交流、自主总结,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学习效果明显。

3.3课堂展示

成果展示是由各小组或部分小组选派代表上讲台展示并讲解组内统一的案例决策。通过成果展示,促进小组与小组间的交流。成果展示的时候要注重分享决策的思路与遇到的问题,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他组的小组长对展示小组的表现进行评分,教师作为总评委,随机提问相关问题并对展示小组的表现进行及时点评。成果展示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及时点评能够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活跃课堂气氛。在学习委托加工物资时,教师邀请了1个小组展示账务核算结果,又邀请了另外1个小组展示思维导图。在学生展示物资入库的分录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组成。在学生展示思维导图时,学生很细心地拓展了课本小知识中消费税的处理。教师适时进行补充,引导学生写出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和物资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这两种情况的分录。在学生展示时,教师认真记录学生的观点和展示表现,及时对学生的展示表现进行反馈。

3.4学习评价

在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与决策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中,学生要归纳案例中涉及的会计理论知识,阐明案例分析的重难点,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收获,认真进行自我反思。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可以提高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加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学习评价就是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者结合,对学生学习成果、学习态度、协作能力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双重评价,是平时成绩的计算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体现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教师对进步的地方加以肯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课型实践的反思

案例教学课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多元互动,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教师要精心选编案例,重视自身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关系。

4.1精心选编会计案例

会计案例贯穿于案例教学过程,其质量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选编会计案例时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以案促教。设计案例时,教师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教学案例的选编应针对教学目的,结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二是启发性原则。设计案例的问题时应注意层次,照顾各个阶段的学生,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三是典型性原则。教师应尽量选择本地区有代表性的企业实例,对学生能起举一反三的作用,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2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具备较好地课堂掌控能力,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讨论和展示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点评。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8

【关键词】财经法规CQDU教学模式探索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中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科目之一。该课程中有较多法律原条文,理论性强,如果教师仅按教材照本宣科,那么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死气沉闷,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学习缺乏热情,教学效果也就难以保证。只有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CQDU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构建CQDU教学模式,是为了使学生既能轻松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又能结合实际熟悉相关法律条文,形成较强的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共识,提高教学实效性和应用性。CQDU教学模式即Case-Question-Discuss-Understanding(案例-问题-讨论-共识)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案例教学和问题教学基础上构建的教学模式,但又有别于案例教学和问题教学。

1.以案例背景突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础,创设一种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组织学生参与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以现实的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和素材,有助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突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问题线索突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应用性

问题教学以问题为线索,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以问题为线索,将众多法律条文演化为一个个生动具体的问题,有助于学生集中思维来思考给定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在思考、讨论、辨析中生成财经法规意识和会计职业道德共识,有助于突出学习的互动性和应用性。

3.CQDU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的区别

尽管CQDU教学模式基于案例教学和问题教学,但存在较大差异。一是案例教学提供给学生的案例比较详实完整,是一次性给出整个案例,而CQDU教学模式下的案例相对可以比较简单,主要是帮助学生进入一个现实情境,并基于案例依次提出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供学生辨析、讨论。二是案例教学设置的是一个两难的情景,其结论是开放式的,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培养的是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而CQDU教学模式下问题的答案是既定的,培养的是学生依法、严谨的工作思维。三是问题教学往往以几个关键问题为中心,整堂课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展开,而且解决问题的途径可能也是多元的,而CQDU教学模式下是将需涉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有机组合在一个案例中,并逐渐展现在课堂上,是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讨论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具有问题的梯度性和多元性,而每个问题的答案却是肯定的,不存在模棱两可。

二、CDQU教学模式的实施

CQDU课堂教学模式包括案例展示、问题引领、讨论交流、形成共识等四个主要教学环节,其中问题引领与讨论交流环节进行多次重复。

1.案例展示

案例关键在于设计。在案例设计之前,首先要确立一个企业背景资料,从中职学生就业的企业规模考虑,预设的企业(本位企业,即学生模拟就业的企业)规模不宜过大,无法纳入该企业的一些知识点,可以另设为该企业的业务单位,形成一个完整的案例背景。其次是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分成几个层次,设计为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最后是将问题加工为一个个的案例。在案例的加工中应着重考虑实用性,尽量采用现实工作中存在的案例素材,通过向税务部门、金融系统索要,或网上查找等渠道收集大量真实的案例,并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筛选和改编。比如在"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案例:"宁波长江科技有限公司(本位企业)负责登记收入账目工作的会计王某(本位岗位,即学生模拟就业岗位)因出国,向公司辞职,公司会计科长张某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会计人员,便要求出纳陈某暂时接管收入账目登记工作。事后,会计科长因工作繁忙,没有安排其他人员接管收入账目的登记工作。一个月后,出纳陈某卷款潜逃,公司损失二十多万。"这个案例的设计,旨在指出"出纳人员不能兼任收入账目的登记工作",案例简单明了并贴近工作实际,引导学生立足本位岗位,主动参与思考。

2.问题引领

CQDU课堂教学模式,是围绕一个核心,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问题是多个的,甚至是比较多的,融合一系列相关的知识点(法律条文)。问题的设计可以是线型递进式的,也可以是树型分散的,还可以采用四周辐射式的。接上述案例,笔者以线型递进式提出以下问题:"导致出纳陈某违反法律卷款潜逃,公司损失二十多万的原因是什么?"、"你是会计王某,你认为自己需承担什么责任,会计科长需承担什么责任?出纳陈某违反了哪些法规?"、"你是会计王某,至此还有什么补救办法?"、"会计工作岗位如何设置才是合理合规的?"等,引领学生去思考。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9

案例:在二年级涉及心理健康内容的一次教学活动中,授课老师布置了一项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十分积极参与。活动结束,授课老师说要发五角星奖励,同学们都很高兴。可是,老师只给靠近讲台的前面五位同学发了五角星。当老师停止发放五角星的时候,听课教师发现一些同学显得很失望,有的还叹了气……

反思――“生本课堂”的根本是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教师点评、拓展运用,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前述案例中的教师设计了一项集体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效果好。但是高兴之余,我们也不难发现,这节课同时存在一个漏洞,就是发放五角星这个环节的设计与处理,与“生本课堂”的理念是相悖的。

反复揣摩上述案例,笔者认为“生本课堂”的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必须凸显“五性”,予以优化。

一、设计要彰显科学性,摒弃随心所欲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所有活动都要遵循科学规律,按规则行事。课堂教学的预设非常重要,它是教师完成课程任务的基本保证。然而,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设计的奖励环节,本意是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但是这个环节设计明显有些随心所欲,不科学,不严谨,经不起推敲:①是否有必要发五角星,如果有必要发,发多少,怎么发?②奖励前边那5个学生,理由是什么?没得奖的知道为什么不得奖吗?③如此,课堂评价的激励、引领和综述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了吗?④评价、奖励的方式很多,能否选择其他更适宜的?

二、设计要体现实用性,远离花拳绣腿

华东师大著名教授叶澜说: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即课堂要体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可是面对教师给学生奖励五角星的案例时,我们不禁要反问:①这一环节的应用是否教者一时心血来潮,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嫌?②奖励五角星的效果实用吗?有实际意义吗?③心理健康课让学生心理更“健康”了吗?

三、设计要力求完美性,避免掩卷叹息

课堂设计要摸清学生的学情,把握课标的要求,遵循学科特点,熟悉教材的结构,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

前述案例中,只有获得五角星的5个人满意,其余的学生觉得教师处理方法不恰当,有失公允,于是表露出了失望、叹气等不满神态。美国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对学生的不满情绪置若罔闻,这不仅是对学生成长的漠视,会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威性降低,教学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反而留下了遗憾,对后续课堂也将产生不良影响。真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这是思考不周、教学设计不完美的表现。

四、设计要重视前瞻性,杜绝临时慌乱

尽管课堂的生成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许多生成还造就了课堂的精彩,但课堂的预设仍是教学有序、有效的基础,良好、周密的设计是成功的前提。所以教师课前预设时要具有前瞻性,做到“四多”:多学习,开阔视野;多积累,丰富教学案例;多感悟,提升教学境界;多琢磨,按照常规,教学流程中会有哪些问题,而超出常规,可能会出现哪些意外,又该怎么应对?

案例中的教师有几个问题事先未曾预设到:一是计划发放多少个五角星,数量够吗?二是五角星不够时会产生什么后果,对教师今后的工作有什么影响?三是数量不够时怎么处理,最优的办法是什么?四是“以学定教”的理念怎么体现?

五、设计要突出主体性,消除师道尊严

“生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在生本课堂里,多给学生自、话语权,让他们尽情展示,在探索中学习,在激励中超越,在快乐中成长。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10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一、CaD的概念与CaD教学现状分析

CaD(Computeraided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及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近年来CaD的应用和发展非常迅速,被广泛应用在机械设计、土木建筑、装饰装潢、城市规划、电子电气工程、航天航空以及服装等诸多领域。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及各类技工学校都开设了autoCaD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该软件应用相对比较复杂,倘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知识集中讲解,然后再进行实践训练,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首先,由于软件功能强大,应用复杂,单纯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学习枯燥乏味。其次,对软件应用的命令及操作讲解脱离实践,容易造成学生应用时,出现知识混乱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差的情况。

利用“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将CaD与专业结合起来,教师以案例穿插知识点的方式传授知识,学生通过实战演练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以一幅工程制图(或其他)图为例,进行案例讲解,在进行完整的讲解之后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在课后或课堂完成。讲解的案例和布置的任务都相应的由易到难,学生通过无数次的练习,培养了对所学知识的熟练度和综合运用能力。最终,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单独完成一幅大型的机械(或其他)工程的设计图。

二、“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简介

案例教学方法是指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基本点,通过具体的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实现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案例的作用在于,把抽象的理论和零散的知识点,通过实践事例实现具体、有机的阐述。为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提供一个更开放、更具表现力的平台,丰富了教学的内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任务为线索,课程的推进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内容与课堂知识点在任务中再现。学生学习完每堂课课程之后,完成相应部分的任务,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机建构。在加强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考与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在实践操作或课后作业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两者结合,以任务驱动教学,以案例辅助教学,以丰富的专业图纸案例,使学生在大量的案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可以设定一个主要任务,作为线索。例如,在CaD教学课程中开始教师给每个学生布置一个课程设计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幅工程制图的CaD设计图。将整个学期的教学贯穿其中,每一堂课实现这个设计图的一个部分,直到最后完成。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

1、基于教学目标的课程规划

对教学内容与课程规划,要结合教学计划分配课时的量进行调整。并针对本专业制图的特点,对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是教师在进行课程规划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进行二次编排,将每次课程涉及到的知识放到一起进行讲解。

2、对教学案例和课程任务的设计

“案例”即教师在课堂上用来讲解的“例图”,“任务”则是学生用来练习的“练习图”,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应当一一对应起来。教学案例与课程任务的设计、编排是“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对于案例的选择也应依据教材的知识体系而选定,以达到对CaD知识的全面覆盖。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与课程任务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教学案例图的选择应该跳出本专业制图的限制,加大案例选择的空间,以增加案例对学生的亲和力。其次,依照“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案例”与“任务”的选取上应该一些有专业代表性、易操作且涵盖知识点较广的“案例”和“任务”。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讲解应当由浅入深,案例和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学习的渐进性。因此,在设计案例和任务时,要先采用基础性的易学易懂的图例。在后续课程中逐步加大案例和任务的综合性与难度。在设计每个教学单元的案例与任务时,尽量涵盖本章的所有知识点,以达到帮助学生温习已学知识及训练其对已学知识的运动能力。

3、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由于CaD课程的特殊性,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室”,即理论在多媒体教室,实践练习课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这样更有利于教与学的结合,学与连的结合,在案例讲解时学生可以清晰没了的看到教室的操作过程,在实验课上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课的练习,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教学上,教学课时数与实践课课时数,通常控制在40%与60%的比例为宜,主要通过实践课学生的练习,教师在旁指导,激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创造性的学习。而教师的主要任务由:第一、分析和讲解案例,对知识点的总结和分析。第二、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解决学生实践练习中的问题。第三、总结知识,评价学生任务的完成状况,让学生分析练习结果,巩固知识并灵活运用。

CaD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仍有非常大探索空间。“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适用于操作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相信其对CaD教学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青峰,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设计类软件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