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推进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4:13

企业文化推进方案篇1

一、认真学习,提高干部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2004年6月21日至7月30日期间,利用周三学习日、党支部书记例会,调度会前10分钟讲课等时间,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副科级以上干部,认真学厂厂长、党委书记郑怀义同志在总厂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企业文化手册》第一、第二部分和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知识,使干部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基本知识,明确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培育和实践企业文化的自觉性。

二、积极宣贯,引导职工理解和认同总厂企业文化

力求到10月1日,干部100%能熟记《企业文化手册》中价值理念、管理思想和行为规范,工人要有90%的同志熟记价值理念、管理思想和职工行为规范,全体职工人人会唱总厂厂歌。为此目标,采取如下措施:

1、采取班组(科室)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和引导职工学习《企业文化手册》。

2、利用板报分期宣传《企业文化手册》中的重点内容(已经开始)。在检修生产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如标语、口号等。

3、统一制作宣传板,登录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等重要内容,悬挂在会议室或其他醒目的地方,这项工作计划在7月15日前完成。

4、以车间(厂)为单位,7月底之前,由单位领导向职工作一次《企业文化手册》宣讲。

5、8月末,组织全公司干部职工进行企业文化知识考试。副科以上干部考试公司组织,一般干部和工人由所在单位组织。

6、复制厂歌光碟发至基层,组织职工开展学唱厂歌活动,9月中旬考核厂歌学唱熟练程度。

7、搞好企业文化小故事的撰写、推荐工作。

8、会议室座席牌、基层单位门牌上印上总厂标识,这项工作计划在7月15日前完成。

三、规范行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职工形象

1、加强考核,落实企业服务规范。监督、保障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转和工作程序的施行。每月发一期考核公报,奖惩兑现。此项工作由企管办负责。

2、注重养成,规范干部职工行为。坚持教育引导与规章制度相结合,规范职工行为,教育和引导职工自觉坚持“八个做到”的要求。按照“八要”的要求,教育和考核干部。此项工作由人力资源部(组织部)负责。

3、讲究礼仪,提高职工品位。修订并严格执行公司内各项会议纪律,力争杜绝会议迟到早退,接打手机等不良行为。提倡语言文明、礼貌待人。

四、加强领导,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公司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刘荣梁启国

成员:张立山徐世凯刘玉金孙王凤君

企业文化推进方案篇2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档案;档案利用

马克思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档案提供利用自然也不例外,在新的形势下,企业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也会受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作必要的变革。本文就此作简单探析。

一、企业档案利用的“新形势”分析

(一)企业自身发展。现代社会是激烈竞争的社会,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企业自身获得持续的发展,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这其中就包括档案,而档案这种生产要素是否利用得当,取决于档案如何提供利用以及利用的程度怎样。因此,如何高效提供档案利用是当务之急。

(二)信息技术进步。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环境日渐成熟,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企业融入信息化是必然态势。因此,企业档案提供利用信息化也是顺应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改革传统的企业档案提供利用方式,代之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企业档案提供利用方式是必然趋势。

(三)用户用档需求。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档案用户需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对档案信息的质量要求提高,要求档案检索结果集约化、系统化、浓缩化。第二,对档案部门的服务能力要求提高,要求档案部门做到快速检索、及时反馈、随查随用。第三,对档案的自助查询要求提升,档案查询途径多元化、利用档案便利化成为企业档案用户的普遍诉求。

二、新形势下企业档案提供利用方式略述

(一)积极开展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积极开展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出版实用的编研产品以保证档案用户对档案检索结果的集约化、系统化、浓缩化要求。开展档案编研工作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编研选题要紧紧围绕企业当前的中心任务,例如近期某个产品的规划、设计、制造等环节,对某产品的相关档案进行编研;针对正在实施的某个项目,对涉及的相关档案进行编研。第二,编研要确保质量,在编研过程中要力求材料坚实、信息可靠、表意明晰、信息集中。

(二)主动推送档案信息。档案部门主动出击,围绕企业当前主要工作,积极主动向相关部门推送档案信息。一方面,可以提高档案部门在企业的地位。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开发利用企业档案信息,最大限度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应当注意的是,在推送信息前,要对目标部门做充分的调查,以确保推送的档案信息真正发挥效用。例如,财务部门近期正在审核近三年办公经费支出情况,据此可推送近三年财务档案中的相关凭证信息;设备管理部门近期准备购买一台数控车床,可以推送单位现有数控车床的性能、价位、厂家等相关设备信息。

总之,主动推送档案信息,主动提供咨询是档案部门新时期档案提供利用的新思路。

(三)逐步实施企业数字档案馆工程。2010年6月,国家档案局办公室下发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中指出: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资源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逐步实施企业数字档案馆工程,建设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平台,将企业现存的档案通过扫描、拍照等技术手段实现纸质档案电子化,通过相应的接口与oa、eRp等信息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电子文件的在线归档,使企业相关的信息资源通过数字档案馆平台进行集成,以达到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便于企业档案用户利用相关信息资源。

(四)利用新时代传播媒介――微信公众平台。1.微信公众平台的概念。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五个类别的内容。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支持pC端网页、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登录,并可以绑定私人账号进行群发信息。将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应用于档案信息服务中,为传播优秀档案文化,改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提供了条件。2.微信公众平台在档案提供利用上的便利之处。第一,即时提供在线咨询,随时为用户提供所需档案信息,且可提供文字、图画、声音等多种形式的档案信息,能使档案用户获得全方位档案提供利用服务,使其满意度显著提升,档案提供利用效率提高。第二,即时馆藏最新信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即时最新归档或收集的档案信息,告知企业档案用户馆藏最新动态,使馆藏档案信息与用户档案需求二者保持即时“联系”。

三、结语

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提供企业档案利用服务是企业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这项服务工作,要与时俱进,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捕捉社会最新发展动态,吸收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及管理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先进技术涌现,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还会有新的变革,企业档案部门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不断探索新的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颖.我国数字档案馆的理性发展之探析-基于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比较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1(6):50-54.

企业文化推进方案篇3

[关键词] 档案管理;科研项目档案;项目管理

[作者简介] 余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档案馆员,硕士研究生,安徽 合肥,230088

[中图分类号]G2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2)04-0014-0003科研项目档案是项目在立项申请、研制、试验、验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备查价值的信息记录。科研项目档案是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智力资本的核心构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科研项目档案的管理与企业发展和运营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加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一)加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是企业开展科研生产的硬性需求

科研项目档案是对项目研制过程的忠实记录,是进行质量控制和责任追溯的有效凭证。在科研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记录信息,这些信息是对科研生产过程最直接的反映和第一手资料,可以有效地还原科研生产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起到追溯和监督的作用。

大多数科学研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要借鉴和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科学研究都具有历史继承性和沿革性。科研项目档案不但是对该科研项目本身研究过程的记录,同时也为其他项目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珍贵资料。加强对科研项目档案的管理,可以有效地组织档案信息资源,挖掘潜在数据价值,为企业的科研生产提供其所需要的数据信息,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对科研项目档案的管理是由其项目档案的内在特点决定的

科研项目档案成套性的内在特点要求必须以项目为单位对科研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成套性是科研项目档案区别于其他类型档案的一个显著特点。就科研项目档案而言,成套性是指从项目的立项申请、论证、试验到最后的验收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记录,是一套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应按项目集中统一管理。

根据科研档案大多的特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更有利于科研项目的保密工作。的科研项目,无论其所涉及的是国家机密还是商业秘密,都需要根据保密法的规定和其他档案法规,严格控制其知悉范围。以项目为单位,管理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资料,可以有效地控制项目档案的流转过程,从而确保项目档案实体与内容的安全,杜绝泄密隐患。

类型的多样性是科研项目档案的特点之一。科研项目档案由于其研制过程的特殊性、复杂性,其形成的档案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这些不同类型、不同载体而又属于同一项目的信息记录,应采取区别对待,统一管理的方针,在管理上集中,在整理与保管上根据具体情况和载体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保证档案实体与内容的安全与完整。

二、夯实企业档案工作基础,构建适应项目档案工作持续发展的配套环境

(一)加强领导和规划,构建档案工作宏观发展环境和土壤

企业的档案工作不但需要业务上的关注和技术上的精进,更需要在其发展战略上的规划和政策上的倾斜。企业应设置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积极推动档案工作,制定档案工作发展计划并列入企业总体战略规划,保证资金的投入、人才的注入和政策的倾斜,从宏观上为科研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土壤。

(二)加大软、硬件的投入,增扩档案工作微观发展空间和设施

软、硬件的投入是推进档案工作又快又好发展最直接的推力。库房、密集架、办公场所等是搞好档案工作,发挥档案工作科研保障职能不可或缺的硬件设施。档案库房、办公场所、阅览场所应物理分隔,档案库房和密集架的容集应能满足企业科研生产不断发展的需求。

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是推进项目档案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保障项目本身顺利开展的重要抓手。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与企业其他信息化建设同步,并集成于企业整体信息化的大系统中,作为企业文件流转的枢纽,保障企业档案信息与其他信息的自由交换和有序流转。

(三)注重人才的不断引入和持续培训,营造企业档案工作的人文环境

企业的档案工作,说到底都需要通过人来实现和完成,人才是企业档案工作中最核心的因素,按照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企业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有步骤、有梯度、有侧重地引入档案、信息方向的专业人才,是推动企业档案工作向“职业化、专业化”道路发展的最终内在动力。企业档案从业人员应定期参加档案工作的相关培训,不断增强自身专业技能,进而营造企业档案工作的人文环境,适应企业高速、持续发展对档案信息专业化服务的需求。

(四)加强管控,整体优化档案工作运转系统

档案工作的发展不但需要宏观规划和硬件支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需要运转系统的自我优化,即档案工作应以“职业化、专业化”为发展路径,加强对文件资料及其流转过程的管控,不断优化内部管理结构和运转系统,使之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快速发展对档案信息资源深度利用的需求。

三、规范企业档案工作流程,提升项目档案管理水平

(一)健全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依据,也是管理的手段。企业档案部门应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现有的档案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发展和项目管理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体系。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要健全,应包括管理办法、操作细则、奖惩制度等一系列办法和制度,能覆盖全部企业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二是这些管理制度要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并成体系,可以有效地指导和解决科研项目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二)规范流程

1.制定归档范围表和签署规定

在项目立项初期,科研主管部门或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的研究领域和合同要求,拟订该项目的归档范围和签署规定,并详细说明在该项目研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的编制要求。对于科技文件而言,签署规定至关重要。一份文件的签署一般包括“拟制”、“校对”、“审核”、“会签”、“批准”等,项目负责人应根据企业质量程序文件的要求,明确签署角色及其职责。签署流程是否符合签署规定,直接影响到该份文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先归档,后使用

科研项目档案的归档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在科研部门设立专职资料员负责收集、整理该项目在研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在项目结束后,整理、立卷移交档案部门归档。另一种方式是在档案部门设立专职档案员,由档案员负责该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立卷工作,科研部门随时形成文件,随时归档。不经归档的文件或是没有档案部门归档印章的文件属于无效文件。第二种方法有以下优点:(1)有效地维护了企业的知识产权,避免科研成果被私自存留;(2)有效地确保该项目档案归档的及时性、完整性,从资料审查的角度,为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和结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档案员参与该项目的研制过程,了解项目的进度,有利于档案员为项目组提供更加专业、及时和全面的信息服务。

(三)强化监督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档案工作也应随着管理方式的变革转变其管理思路和工作方式,从传统的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后端保管向全程管控转变。

档案工作应介入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从文件产生的前端,到文件流转的中枢,到文件归档的后端,企业档案部门应主动介入,对文件拟制的规范性、模版使用的标准性、文件签署的有效性、文件流转的合规性等,全程监控,重点把关,从源头上控制归档文件的质量,进而确保归档信息和数据的有效性。

四、挖掘科研项目档案潜在价值,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一)以信息化为依托,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科研保障职能

信息化是档案工作发展和不断向前推进的必由之路。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从“电子文件管理”、“档案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对档案信息化提出了宏观上的要求。企业应根据这些宏观要求,结合科研生产实际,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和档案工作实际的具体措施,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提供全面、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项目档案工作的科研保障职能。

(二)加快知识资源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资源是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元素之一。档案信息资源是企业知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以科研为主的企业,科研项目档案更是企业的智力资本。这些智力资本,作为信息流的主体,同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一起,构成企业竞争和发展的三大推动力。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充分、深度挖掘档案信息资源,从而节约科研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推进方案篇4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要性;有效途径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22.048

[中图分类号]G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22-0086-01

档案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中强有力的无形资产,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对企业的各种资料构建完善的档案信息,不仅方便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还可以使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对各种经营管理的问题进行经验的借鉴,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少走弯路,实现最为简洁高效的可持续性稳定发展。而且,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要求国家各企事业单位实施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企业如果不能积极地迎合这一潮流需求,必定会导致其在未来的发展中严重地落后于其他同行,因此,企业构建有效的档案建设是极其必要的。本文主要是以企业新时期实施信息化的档案建设为内容,分析了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途径,以求推动企业档案建设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1企业当前实施信息化档案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世纪,社会已经开始在各个方面实现高科技的信息化建设,企业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也是企业自身的发展为企业提出的又一必然要求。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档案建设主要就是借助于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手段,来处理档案资料的相关收集、整合、保存以及管理和利用等工作,从而使企业的档案工作得以实现效率的有效提升。本文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当前企业进行信息化档案建设的必要性:

(1)社会当前向信息化方向的全面高速迈进,使得全球各项事业都开始被卷进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积极地做好档案建设的信息化是社会对企业发展提出的必要任务。档案记录着企业在建立之初到发展的当下所经历的全部事情,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平台,尤其是对于发展时间较长的大中型企业来讲,这种档案资料更是意义重大。而且,我国为了加强企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还在档案建设的“十五”计划中,对此项工作做出了明文规定。因此,企业必须迎合时代的要求,来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

(2)企业自身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的经营管理,要求其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式,否则就会陷入落后的状态。对企业的档案工作来讲,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经验已经被时代逐步淘汰,无纸化及自动化的档案办公成为了一种时代的必然,这种信息化的办公方式不仅能够为档案的相关工作提供完善通常的系统,还可以帮助企业达到对于档案信息的及时高效的利用以及修正、完善,从而为企业进行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先进、准确、便利、安全的资源借鉴。

2企业当前开展信息化档案建设的相关途径

2.1为信息化建设构建畅通的机制

企业当前在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此项建设工作还未能使相关的领导及管理人员做到全面关注,从而导致了其运行机制的不畅,严重地影响了其具体的建设工作,企业必须构建一个畅通高效的机制来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完善的环境。

(1)企业应该从档案的信息采集、储存、加工、整合、形成、保存等全部环节,来为档案工作设定必要的工作要求以及工作规范,并且设立专门的负责人员对各项工作进行负责,保证档案工作实现主动有效的开展。同时,企业要切实地将档案全部工作的顺序理顺,并以清晰明确的制度来辅助及监督其开展,从而使其工作的流程得以完善。

(2)企业还必须为信息化的档案建设来设定有效的标准,使档案信息建设的各项工作能够有规范可以依照,并且帮助监督控制人员及时地针对这些规范对建设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及时地揭露及完善,最终推动档案建设全方位、多层次、高领域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及理念

信息化的档案建设是当前时期各个企业都已经开始实施的工作,然而,这项工作的具体实施由于缺乏必要的意识和观念作为保障,致使其中呈现出了诸多的缺陷,不能真正达到对于建设质量的有效提升。所以说,企业还必须通过完善其信息化档案建设意识及理念来推动建设工作的高质量落实。

(1)企业相关的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意识到当前时代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已经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求,只有真正地借助于工作人员与高科技信息手段双方面的力量,使档案工作实现从手工开展转移到信息化实施、从单重管理工作到管理利用双侧重、从封闭到开放模式等各方面的意识的有效转变。

(2)企业的档案负责部门及人员必须转变其工作的理念,避免简单地将档案工作当作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或者是迎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形式化工作,而是立足于档案的有效利用以及其作用的全面发挥来开展新时期的档案工作,使档案得以在各个环节实现对于信息化手段的全面有效利用。

2.3加强信息化的设施及人员配备

(1)企业必须为信息化的档案建设引进足够的计算机设备以及数据处理软件,并保证软件涵盖住档案的自动压缩、解压缩及监控需求,并且根据时展要求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要求,来对这些设备及软件进行及时地更新换代,使档案工作能够始终得到硬性的基础设备支撑。

(2)企业还要努力地引进先进的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使这些人才从专业的档案知识以及熟练的管理建设经验方面实现对于档案的全面的信息化建设。同时,企业还要积极地对档案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避免人员的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手段产生与时代的脱节。

企业文化推进方案篇5

找准服务座标

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伴随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档案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该局将其关注点首先放在了服务经济建设大局之上,组织市、县两级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分别深入到企业和重点工程项目现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有关档案工作的需求与期待,寻求工作座标,选定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切入点。

经过反复论证,他们决定在全市开展一次以服务企业发展为主题的档案主题活动,主动与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工信局等企业和重点项目主管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取得共识,得到全力支持,由四个部门联合正式行文,向全市发出《关于开展“记载转型轨迹服务升级发展”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组织全市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上。根据企业档案工作现状,采取“灵活方式抓宣传,把握时机抓指导,创造条件抓归档,扭住关键抓规范,全面普及抓提升”方法,全面推进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

档案主题活动得到了全市各企业的积极响应,企业档案工作者积极参与,激发了他们积极投身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冀东油田档案信息中心围绕油田建设实际,开展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实现了馆藏档案100%数字化,极大地增强了档案利用服务功能,配合生产单位开展地质大调查,提供档案利用1920多人次,措施油井360多口,增油10.65万吨,长停井恢复11井次。为三维定量荧光应用研究等科技攻关提供钻井井史等160多项档案服务,为油田节省资金3000多万元。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冀东油田开河北省先河,在全省第一家被认定为最高级别6星级档案管理企业,赢得企业管理者的高度赞誉。河钢集团唐钢公司作为转型重任企业,2014年通过了“河北省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五星级”认定。该公司利用档案为企业转型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015年,公司档案中心提供利用383人次,查阅文书、会计、科研等各类档案2492卷,创经济效益近2亿元,为公司大中修技改项目、产品研发等技术工作提供了大量技术资料,为公司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公司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体现了重大的价值。迁安市的北京滦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下属10个企业,总资产6.5亿元,在档案主题活动中,该企业先后总计投资33万元,为档案室安装了密集架、购置了大型复印设备和计算机,积极推进了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

多措并举推进

档案工作最需要的是认可,而认可源于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开展“记载转型轨迹服务升级发展”的档案主题活动中,该局坚持变监管为服务,帮企业所需,解企业所难,助企业所急,采取三项措施为企业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提供精准业务指导。

培养队伍。为落实《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第10号令)和《河北省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等文件精神,切实助力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有效服务转型升级,该局下功夫做了两件事。首先是赶先“送法”。汇编辑印了33万字的《档案法律法规文件汇编》及18万字的《档案工作文件汇编》,免费印发给各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及企业档案工作人员,使之成为开展企业档案工作具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工具书”。其次是定期“充电”。每年都采取各种形式举办多次企业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之做到应知应会,严格把握工作标准。一是采取“集中式规模型”进行企业档案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培训,二是采取“专题式观摩型”进行企业各专题工作的典型经验现场观摩学习培训,三是采取“分散式针对型”进行各类企业分批有针对的档案专项业务培训,四是“单一式操作型”进行一对一、手把手整理档案操作培训,把讲堂搬进企业,搬进重点项目现场就地培训。近三年来,培训企业档案人员近千人次,打造了一支素质较高的企业档案队伍。

典型引领。唐山各类企业数量多、分布广,为整体拉动全市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升,该局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以会代训、引领拉动”方法,选树不同类型企业典型,适时召开现场观摩交流会,力促产生更好的“连锁”效应。曹妃甸港口公司自建港以来,积累了数量较多具有较高价值的档案,急需进行科学管理。得知这一信息,该局当即指派业务指导人员进驻公司,一连5天住在企业,同企业档案工作人员一起昼夜奋战,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公司的领导者,公司档案工作得到管理层的全力支持,该公司上下共同努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档案规范化管理,顺利达到河北省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为3星级水平。抓住曹妃甸港口公司这个典型,该局还与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一起联合召开了曹妃甸入驻企业70余人参加的“曹妃甸企业档案工作现场观摩交流会”,推广港口公司的经验做法,一举打开了曹妃甸企业档案工作的新局面。自2014年以来,先后选树冀东油田、唐山供电公司、大唐国际唐山热电公司、开滦集团、曹妃甸港口公司、冀东水泥集团和唐山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等7个国家、省、市属不同类型企业典型,分别召开了现场观摩交流会,用典型有效引领全市企业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一线示范。该局档案工作人员转变作风,跟进企业,将工作岗位下沉到企业现场,一边手把手、面对面对厂、企档案工作进行精准指导,严把档案规范管理关,一边亲自动手示范,与企业人员一起实干,充分发挥了以上示下、以上率下作用。该局业务指导人员每月约有一半时间沉在企业,工作在现场,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指导工作任务,克服各种困难,无论风雨冰雪,无论骑自行车还是公交车,无论遇有各种突况都依然如约而至。他们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自觉放弃公休日,有时带病坚持工作,全身心投入为企业档案工作服务。该局主动服务的态度及工作作风深深打动企业领导及工作人员,大大提高企业全员档案意识,助推了全市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

把握重点突破

唐山市档案局把推动开展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功夫下在企业下在基层,将为企业服务的着力点放在增强企业档案管理的自身造血功能上,以贯彻落实国家及河北省档案局近年来的工作重点及标准要求为抓手,聚力推动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

第一,以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第10号令”为抓手,助推企业档案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的通知》精神,按照省档案局具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2015年初,他们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骨干全面展开此项工作。一是制定了《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审方案。二是在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唐山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进行了前期试点,并制定了两个《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模板。三是市档案局在唐山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了《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现场培训会。四是派业务人员多次逐一到企业指导协助编制。五是进行初审、二次、三次审核及指导修订。六是由编审领导小组对全市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进行终审。唐山市于2015年6月底之前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制审核工作,确保了2016年全市国有企业全面实施“国家档案局第10号令”。

第二,以贯彻落实《河北省企业档案目标管理认定标准》为抓手,助推企业档案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十二五”期间,他们制订了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星级认定规划,向企业主管部门和国有企业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企业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工作的通知》,就国有企业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工作做出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经过几年不懈努力,至2015年底,全市90家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通过了星级认定,实现国有企业认定100%,其中有3家大型企业获全省最高级别6星级认定,占全省这一级别总数的75%。11家企业获5星级认定,5星级以上企业占全省总数的54%。

企业文化推进方案篇6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档案信息化意义研究

在实际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的方式较多,所取得的效果也不相同。传统的档案都是以纸质材料为主,管理起来难度较大,不仅需要大量的储存空间,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现错误,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打破了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保证了良好的工作质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一、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一般来说,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计算机的储存空间大。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多,工作量较大,所需要的储存空间也较大,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相应的储存空间不能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扩大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储存空间,满足了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需求。例如:一张光盘就能够储存大量的数据信息,不仅能够降低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本,还能降低了档案储存对空间的利用效率。

(2)便于档案查询。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计算机终端对相关的的档案进行查询,能够快速获取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利用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越来越多,各个部门只有不断对其进行判断,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因此,对于档案资料的应用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需求,只有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进行革新,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才能使其作用最大化。在传统的档案管理过程中,由于档案的信息量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容易出现一些失误,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效的缓解了以上存在的问题,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得到创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的使用效率。

(2)档案管理的灵活性。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还能使得档案管理管理更加灵活,能够及时的对档案进行修改、复制、补充等,有效的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还能保证良好的工作质量。就目前来看,计算机技术应用已经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例如: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于一些文字档案、照片、图纸、音视频等文件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大大降低了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

二、计算机技术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就目前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已经逐渐认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要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分析利用更加便捷,同时,还能实现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企业信息内部传播速度,加强相关制度的落实速度。

(2)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内容,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企业战略发展决策的重要保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性以及安全性,另外,能够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速度,提高了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质量,同时也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在企业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企业档案信息数量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在工作过程中,还容易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错误,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不能满足现阶段企业的发展需求,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一程度上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储存空间,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了档案的使用频率以及档案的利用效率,使得档案作用最大化,还能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4)提高企业服务质量的要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服务质量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企业档案信息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因此,相应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对传统的服方式进行创新,不断尝试性领域,提高企业的整体服务质量,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提高档案信息的储存空间,将相关信息内容进行细化,积极的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保证信息的完整,同时,能够方便人们进行信息查询,使得相关的服务更加人性化,提高服务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水平,还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将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不断对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鲁忠宇.档案信息化在工程档案计算机管理中的应用[J].陕西档案,2011,(3).

企业文化推进方案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企业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掀起了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档案作为信息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推到了浪潮的前沿。随着企业oa(办公自动化)、miS(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子模块,其管理现代化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数字化向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和理论提出了挑战,档案的信息服务作用日益突出。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含义

企业档案信息化是指企业在法制的轨道上,依靠科学的思想和组织管理方法,凭借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对企业的文件、档案等信息进行发掘、整合,使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数字化、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企业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1.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确保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开发利用,全面推动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

2.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工程的一部分,关系到企业的发展。面对庞大繁杂的企业档案信息,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减轻档案人员重复进行的体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将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促进企业档案工作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充分发挥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3.企业档案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维护企业利益、合法权益和历史真实面貌的有效证据,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关系企业经济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完整的档案是反映企业发展、技术、成果、经营、资源及历史概貌的重要资料。利用档案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有效手段。

三、当前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有些企业开展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有些则没有,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同时,企业的减员增效也波及到企业的档案部门,相当数量的企业档案部门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威胁。企业档案部门的生存受到威胁,信息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即使已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在发展中也很不平衡。

2.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条件薄弱,技术、资金不足,人才缺乏。当前,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状况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基础条件薄弱,信息化程度低。许多企业面临转型,认为档案信息化作用不大,不愿增加额外投资。总体上看,缺乏应有的设备和技术支撑,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深度不够,数字化信息资源少,企业档案网站建设质量良莠不齐,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对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可行性研究开展不够3.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与其他信息管理没有实现有效衔接。文档一体化管理是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发展方向,使生产活动、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工作有效衔接,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实现档案信息的无缝交接和有效管理。由于我国企业档案信息化程度低和管理机制上的障碍,档案工作很难在系统上实现与各生产环节、管理环节之间联络,未能实现档案信息管理与其他信息管理的有效衔接,进行文档一体化管理。

四、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标准规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法律保障。目前,有些标准还不明确,有的还没有标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快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尽快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工作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

2.重视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软件的选择与开发。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应与企业有关管理系统(如设计、生产、经营、财务、材料、管理、服务等)相衔接,确保档案部门对本企业各类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收集、整合、控制和传递。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应遵循模块设计、分层实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建立符合信息化要求的档案管理系统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3.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关键因素。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引导;中央企业档案部门应加强对所属及控股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对档案部门来说,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发展机遇又是挑战。

4.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档案人员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引导档案人员适应信息化要求。要认真研究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新要求,积极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档案信息化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科技人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5.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企业档案部门可借鉴网络建设已有的成果和经验,与办公自动化、政府网、互联网等系统相连,建立基于企业网的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文件接收应用系统,构筑企业信息网络报送及应用平台,推进电子文件的归档、接收、保管与利用,做好电子文件的积累、归档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胡生龙:如何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J].北京档案,2003,(10):32

企业文化推进方案篇8

关键词:工程建设标准;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博弈纳什;均衡

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标准的快速发展,地方标准逐渐成为引导和约束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对确保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效实施,推进地方建设领域技术进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推动建筑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标准备案是地方标准依法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其具备实施效力的前提条件。自2000年实施备案制度以来,各地按要求开展了地方标准备案工作。根据可提升收集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从政府的层面可提供三类标准备案制度。可初步分为告知性备案制度(程序备案,不审查),审查性备案制度(经过专家认证),以及自我声明制度。由于自我声明制度低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风险较高,应用在工程项目上风险较大,所以此方案并不适用备案制度的选择。本文主要运用了博弈论相关知识理论作为基础,结合相关的分析模型,对我国工程建设企业制定的备案制度进行一定的探究和分析。

一、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及性质分析

1.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分析。备案制度是随着标准化工作改革而来的,标准是国家管理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统一、统一实施,它已作为国家实行强制性管理的技术工具。标准的制定被天经地义地认为是政府的事情,企业只需要也只能依据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组织生产,因此在无制定权的前提下,更无备案选择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和标准的复位发生了变化。不但企业有了标准的制定权,而且还要对自己制定的标准负责。国家基于产品安全监管的现实考量,规定企业产品标准在企业自行制定后,要向有关主管部门备案。而在产品上工程建设项目与其他项目的产品有所不同,工程建设企业的备案制度的选择与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密切相关。工程建设企业的固定性和生产流动性使得工程项目的建造多为露天作业,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极大;工程建设项目都有自己独特的经济用途和功能要求,其多样性和建筑的单件性特点,使得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问题,这些因素往往会成为提高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由于工程建设项目是由很多分部项目组建的一个严密的、有序的完整工程系统,建造的协调性这一特点对企业层面的标准化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工程建设项目建造的高效、高质量。上述工程建设的一系列特点就决定了工程建设企业更需要监管,也对企业标准备案这一制度的需求更为强烈,而不仅仅依靠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应该激发企业自身能动性,更好地提升了生产运营水平,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2.备案制度的性质分析。备案就是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有存案以备查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对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都规定了备案的要求。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表达了国家对产品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的理念。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更加表达了国家对保障工程建设企业安全生产的迫切要求,转换政府的管理职能,同时也表达了企业标准备案的必要性,经备案或认定的企业标准允许作为使用和验收的技术依据,使企业的技术得到认可和应用,顺利地完成生产,提高了企业标准化的积极性。而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程度及难度显著增加,规模普遍扩大等问题。从全国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化来看,企业标准化工作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一些企业仍然存在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企业自身缺乏推进标准化工作的主动性,在这些情况下,就需要激励性的措施,更需要合理的制度设计来保障。

二、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的博弈分析

1.企业产品标准规制制度的策略空间。如上文所述,企业标准经历从最早的“政府包办”到“放权企业”的路径转换。在现行的经济体制下,抑或是在现有政府职能和企业运行模式下,完全由“政府包办”都是不可取也不能取的,因此只能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条件自行制定标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是政府提高产品质量监管的有效手段,也是强化企业主体,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及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必要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路径选择,不采取备案制成为制度选择的另一种方向。因此,在企业产品标准规制的策略空间上应在备案制度或不备案制度中选择。2.企业产品标准规制制度的博弈分析。在规制主体和规制受体的不同方面,政府及企业对于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的偏好是不一样的。政府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控制产品质量,实现监管绩效等会更加偏好备案制度。而企业以追求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产品标准备案制度对经营成本的增加,都使得企业更倾向于不备案制。作为政府监管的手段,备案制度不是终极方式;作为经营主体的企业,不备案制也不是降低成本的唯一选择。由此看来,政府和企业对于备案制或不备案制的制度设计选择都可以接受。假定政府和企业对于“偏好”的效用值为a,“可以接受”的效用值设为b,效用值可表示为a>b;政府与企业对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制矩阵如表1所示。根据纳什的博弈均衡理论,这个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点(b,a)(不备案制,不备案制)和(a,b)(备案制,备案制)。正如现实所反映的那样,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确实对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合标生产的概率增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际贸易不断拓展深化、标准化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创新的背景下,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却存在如备案制度不适应产品更新换代、严格的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制度不符合现有的产品质量管理模式、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制度并未能真正实现政府的管理目标等问题。基于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制度的双面性,两个纳什均衡点的选择成了均衡各方因素、协调各方利益后的折衷。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考虑项目的特点,其质量关乎国家经济建设及人民的安全生活,对工程建设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作为制度设计的决策主体采用备案制;而对工程建设企业来说,备案制度对建设行业科技创新有推动作用,备案制度已成为使用和验收的技术依据,可以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这也即是工程建设企业标准采取备案制度合理性的最优体现,故下文对备案制度具体的路径选择进行探讨。

三、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路径选择的博弈分析

既然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存在合理性,那么具体的备案制度应采取何种方式、何种路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分析哪种备案制度是最主要的形式,下面我们对告知性备案和审查性备案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从博弈的角度阐述两种备案制度的适用范围,哪种更具合理性。告知性备案制度也称为程序备案制度,工程建设企业只需要提供相关的资料给有关机关,负责备案的机构只能进行形式审查,而无须进行实质性审查;其针对的对象是符合企业标准的定位和要求,间接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技术内容,这种备案制度使得行政主体行使适当监管职能,实行有效的事后监管。但是告知性备案通过有关监管部门的认定及认可后,条款技术等可以推广和应用,一旦出现了质量安全问题,政府将不会承担责任,那么通过审查的监管部门将全权承担责任,备案部门却成为了企业标准质量的“担保人”。对于企业来说将承担更大的技术风险,而对于政府来讲,更倾向于选择告知性备案,既发挥了企业作为主体的能动性,有效地推进技术科技的进步;又分散了政府的压力及风险,将权力转移给有关部门,让企业和相关部门从依赖政府监管、行政主导的思维模式中独立起来。审查性备案则需要专家认证,行政主体对涉及到重大质量安全的技术内容实行审查,使技术得到有效保障,但此过程周期较长,认定机构需要对技术内容负责,投入的人、财、物较大。企业则更倾向于选择审查性备案,将风险转移给政府,更多地让政府来承担,政府需要对技术内容负责,这样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及工作量,对于企业来讲则会缺少自主性,不利于推进新技术的发展。这两种备案制度均是行政备案的主要方式,由行政主体承担适当的监督职能,由完全依赖政府监管向接受市场自我调节过渡,两种备案制度均有合理性及不足。但从政府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角色转变方面来讲,告知性备案对促进企业的主体意识,接受市场的自我调节,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起到了更为积极的作用;审查性备案中国家及机构将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工作量较大,政府也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审查。对于企业,基于促进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和科技技术进步,告知性备案制度比审查性备案制度所要承担的风险更大,效用值小于审查性备案可用数值,可用数值a>g表示。基于在工程质量安全可以保证的前提下,告知性备案则比审查性备案投资更少,利于节约成本,利于市场竞争,分散政府压力,获得的社会效益更大,可用数值表示为a+b>g+h。对于政府来讲,审查性备案制度比告知性备案制度所要承担的成本更大,效用值小于审查性备案,故h>b。此外对于政府和企业双方,如果双方是采取不一致的制度,则会造成备案效率的低下,故max(e+f,c+d)<min(a+b,c+d);同时,不一致备案制度下,审查制度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拥有更高的成本,故e>f,c<d。故此,政府与企业在备案制度路径选择上选择矩阵如表2所示。显然,这个博弈有两个个纳什均衡点:(3,1)(审查性备案,审查性备案)和(1,5)(告知性备案,告知性备案);现在政府倾向于次优选择(1,5)(告知性备案,告知性备案),而企业倾向的却是(3,1)(审查性备案,审查性备案)。(1,5)(告知性备案,告知性备案)的选择基于发挥企业的自主性,推进科技技术的进步,分散政府压力,保证安全生产,而成为工程建设企业备案制度的首选。(3,1)(审查性备案,审查性备案)的选择基于涉及到重大质量安全的技术内容,但如果所有企业均选择审查性备案则规避了企业本身的风险,没有转变政府全权监管的职能,没有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加了政府的压力和工作量,也加大了对于人、财、物的投资。所以,我国当前应以告知性备案作为最主要的形式,告知性备案的对象应为工程技术应用标准,适用于需在一定抵御范围工程建设中适用,但尚无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政府的责任是保护标准备案的程序正义,通过提供合理、严谨的备案程序,让企业自行完成备案的过程中保证编制的标准符合工程应用要求。经备案公布的企业应用标准可作为特定地域范围内工程建设实施和监督的技术依据。协调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明确职能,不断发挥企业标准化工作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工程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怎样完善制度使得告知性备案既有利于政府也有利于企业,降低企业风险、分散政府压力使得企业标准繁荣发展,提高企业标准的地位和贡献,这一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研究。

四、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路径选择的改进

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主要以告知性备案为主,审查性备案只针对于重大质量安全的项目。告知性备案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希望将风险转移给政府,让政府来承担责任,但是政府的行政资源有限,没有办法满足所有企业的要求,而且会加大政府的投入。为此,必须提出新的方法来保证告知性备案更加顺利的实施,达到各方效益的最大化,保险制度则是保障企业利益的最佳选择。企业作为标准制定的主体,如果标准出了问题,企业则需要付出更多来弥补和处理事件,无疑给企业很大的压力,所以企业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发展和创新,那么就需要保险制度来保障,制度主要是要保障企业标准告知性备案带来的工程风险,将保险制度和告知性备案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促进标准化的工作,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让标准化工作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因此笔者建议,国家和政府在制定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化相关条例中增加风险控制制度,实现告知性备案和风险规避完美的结合,推动标准备案工作更加规范和高效,保障社会、人民的安全生活。

五、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纳什均衡理论,分析企业标准备案制度的必要性,而工程建设标准作为企业标准的一部分,根据工程项目特点,讨论备案路径的选择,对告知性备案和审查性备案进行博弈分析,得出当前企业应以告知性备案为主。同时为了减少企业风险,促进企业的自主责任意识,推进科技创新和进步,本文也提出政府部门应该制定保险制度,规避企业的风险,而保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也有待我们继续研究。

作者:孙智宋轶楠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董欣.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制度的博弈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6):3-6

[2]唐来祥.企业产品标准备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质量与标准化,2013(12):41-44

[3]穆祥纯.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的综述及展望[J].特种结构,2005(3):89-92

[4]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5]肖志勇.政府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角色转变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6]刘洋.基于企业层面的工程建设标准效用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企业文化推进方案篇9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安全网络;资源共享;创新

1.企业档案管理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样化,企业信息资源丰富化,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有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持企业的核心利益的重要工作。因此,做好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⑴企业档案是第一手记录公司运行的状态数据,是科学分析、风险评估、制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⑵同时可为企业发展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⑶有助推动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保护企业的核心利益和合法权益;⑷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诚信,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进一步扩大企业工作面有推动的作用;⑸它有助于企业丰富的文化活动,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热情。

2.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管理方法落后、薄弱、水平不高

在档案管理方法上,没有单独的计算机与文件管理软件,获取档案信息仍采用手工检索;文件存储仍然使用旧的铁柜子,占地面积大,使用空间不能充分合理的利用;大部分的员工没有经过专门的档案业务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及档案管理标准与要求,档案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贮存和其他业务不熟悉,档案文件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较低。

2.2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长远规划

由于我国企业大部分是在工业化过程中,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缺乏深刻的认识,

所以很难对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的总体规划,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效果。

2.3档案信息系统安全性

企业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档案信息主要体现在网络上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数据安全的电子档案的安全使用,电子档案媒体介质的安全等方面,这可能是由人为因素或存储介质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对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档案信息化有着直接的影响。

2.4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

一些企业缺乏信息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在中小型企业中这样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软件公司对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的特点,个性化的需求缺乏专业知识,一些企业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在实施过程当中缺乏研究和开发能力不足,使得信息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因企业作出调整和改进的特点,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缺乏,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3.1企业领导观念的转变,推进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

企业档案信息化是需要信息共享,是档案事业一个突破性的技术进步,更是加快改革开放、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战略选择。企业领导者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水平直接决定了它是否会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要把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概念转变为实践和现实,意识到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影响和效益,正视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关心和支持这一事业,积极推进并鼓励,支持有所作为的观念和行动,将投资资金、设备、人员和档案信息管理纳入企业计划和考核范围。

另外,各级领导,特别是档案工作的领导,了解档案工作的现状,认真规划,制定方案,提供人才、技术、资金保障,指导档案部门依据法律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真正使这工作成为一把手工作。

3.2保证文件信息的安全性及完整性

信息安全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核心要素。信息安全包括文件档案管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自身的安全,如记录的光盘安全性,软件系统的可靠性,还有档案信息的安全传输。

3.2.1安全管理系统应该从机房管理、软件管理、操作、监督等,以保护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安全。硬件问题方面可以通过技术方法来解决,在选择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3.2.2大中型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应只用于内部员工使用的封闭网络,网络应该是物理隔离,以保证网络的基本安全。还可以通过数据库加密,用户分类,数据备份的方法来保护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性。

3.2.3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时要对档案信息系统设置保护方法,通过对企业物流,信息流动的完整性,保密性和重要性,这些属性消失后会造成损失,确定其安全等级和信息安全需求水平,最后确定信息系统在安全的范围内运行,以防止未经授权的或非法的操作。

3.3信息化档案实现网络化

传统企业档案建立电子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后,还要建立一个企业档案文件共享。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对企业与传统档案网络共享,提高企业档案的利用效率,同时建立信息共享与利用模式。公司也可以创建一个电子文件的数据库,即企业档案,通过互联网实现文件共享。

目前企业的档案管理系统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和网络建设与共享模式,共享和服务差,难以适应企业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现代企业应建立网络化和企业电子文件共享,提供电子文件管理与共享模式,减少电子档案的重复建设,从而建立高效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3.4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完善与规范在计算机应用的条件下档案工作流程管理,按照文件处理流程来进行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以适应档案管理的需求。建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合理、各种类型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安全使用,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档案的安全。

4.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档案管理的发展既是机遇,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要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的优势和方法,信息资源的充分整合,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4.1建立科学、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技术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生命,档案管理工作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档案载体、收集和利用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使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创新中发挥有效技术支撑作用。

在纸质档案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档案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建立科学、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这样会增强服务手段,扩大服务内容,以整体优势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

4.2完善并建立电子档案管理体系

技术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生命,档案管理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展档案的载体,收集和利用方向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使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创新发挥有效的技术支撑作用。

在纸质档案电子文件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及广泛应用,建立完善科学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这将加强服务方法,拓展服务内容,实现共享企业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

4.3开放式、互动性档案服务平台的建立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技术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的创新,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积极推进档案网络建设,提供开放式、互动性档案服务平台。

通过这个服务平台,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及信息输出量,从根本上改变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方式,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

4.4档案管理信息化机制创新

在新的形势下,要对档案管理机制进行创新,档案管理机制的创新,有利于调动档案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利于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4.4.1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关系到保障档案信息安全。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应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加强计算机网络硬件,软件管理,明确安全防范重点,打造切实可行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档案信息和数据的安全。

4.4.2建立高效的奖惩机制和科学的岗位责任制。为了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档案管理部门应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根据岗位责任制,制定详细的考核和奖励和惩罚措施,做到奖罚分明,激发其工作者的热情和责任感。

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岗位责任制,即按照规律和档案管理的要求,把档案工作做好,分配合理,确保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的职责明确,目标明确,并紧密结合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5.结语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档案工作者应树立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克服这些困难,满足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化和进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推进方案篇10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科技;档案管理;必由之路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而言,不再只停留在保存原有资料的功能上,更重要的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资源,利用信息化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崭新平台,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运作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作为企业的档案管理者,务必要树立起强烈的职业创新意识,以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把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实现馆藏科技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当成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事业单位中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科技档案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许多新的研发成果不可能从零开始,更多的是要借鉴、吸收大量的前人成功经验,吸取大量的前人失败教训。科技档案利用价值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其变利用价值为使用价值,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产生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之中,势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同样也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电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以辽宁省电力公司eRp项目为例,2008年9月26日全面启动,2009年6月25日成功上线,11家市级供电公司按照试点设计流程无差异推广,当年11月25日,eRp项目在14家市级供电公司全面推广。继后,2010年eRp在农电系统的71个县区上线。这说明了以eRp为核心的各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为主线,为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尽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同样,在供电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供电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一般设置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电网技术进步与信息化;运用科技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和技术监督等手段,提高本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供电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网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功能上覆盖运作层、运作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通过集约化的共享数据库和发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沟通各层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全网科技管理工作(当然包括科技档案管理)的统一管理。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以辽宁省电力公司为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供电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5.科技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