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设计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1:48

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1

关键词:物联网;海洋监测系统;可行性;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6)04-0020-01

引言

随着我国蓝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水养殖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沿海养殖场及育苗场发展迅速。最近几年我国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严重,各大海水养殖场遭遇“冷水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海洋监测范围大,不易监测,针对此现状,本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以便更有效的监测海洋环境,节省人工监测成本。此项目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及相关信息发送给上位机软件接收系统,以便对海水中各项实时参数进行监测,反馈信息预测海洋各项指标发展动态。

1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蓝海经济以及环渤海经济圈国家战略的快速推进,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海水养殖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近海网箱养殖海产品更接近原生态,该养殖方式逐渐成为海水养殖的首选。但对海水养殖中为促进养殖生物的生长所使用的大量饵料和化学品若不加以监管,将加剧邻近海域的水质污染,并引发赤潮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从而造成“失海”现象。由于海水养殖面积大、分散度高等特点,人工监测成本高,监管难度较大。如何将空间分布的养殖区域进行统一化监管,缩短空间距离,这是海水养殖产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难题。近年来,物联网相关技术快速发展,使得解决这些难题有了一定的技术支持。随着芯片成本的降低,低功耗芯片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近海的手机信号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给海上数据传输提供了通信保障。远距离供电方案可采用太阳能供电或移动电源供电方式,移动电源可为单片机供电数月至半年左右,能够满足供电需求。

2方案设计与研究

根据项目实际需求,所设计的系统原始架构图如图1所示。

2.1感知层

根据实用及成本考虑,感知层可采用Stm32单片机,设计两路电压输入和两路电流输入,一路RS485及一路Can接口。单片机的选用主要考虑到Stm32的低功耗和低成本特性。由于海洋环境监测的特殊性,只需对每天的特定时段进行采集,所以单片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休眠状态,Stm32可以满足休眠功能的需要。采集接口的设计原则为够用即可,适当扩展。设计主要采集海水中的温度,根据特殊需要可以增加pH值、含氧量等传感数据的采集。

2.2网络层

网络层采用GpRS、ZigBee与北斗导航相结合的无线网络通信方式。考虑到海上手机信号的覆盖和信息传输量小等特点,远程数据传输以GpRS为主,北斗导航通信为辅的设计方案。对于局域密集型采集采用ZigBee局域网通信,由汇集节点通过远程数据传输方式,将数据发送至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将通过有线及无线的方式将相关数据展示在平台或手机上。

2.3应用层

应用层中主要的功能有数据汇总,数据分析及展示,手机端数据查询。使用C#开发数据接收端程序,使用Socket编程实现服务器端程序开发,将接收数据存储在相应数据库中。使用B/S模式开发web服务程序,将所需数据通过web界面显示出来,这样就可以在电脑和手机等相关设备中实现跨平台展示。

3结语

此方案是为海上恶劣条件下,数据远程采集及处理而设计。通过多种模式采集,将有线与无线等布网方式相结合,将局域无线网与广域无线网相结合,使用了跨平台等应用开发技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海洋环境监测中,优势明显,相关技术很成熟。此系统在提供了海洋环境相关数据的同时,能够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发出海洋环境相关预警。

参考文献

[1]钱志鸿,王义君.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2012,40(5):1023-1029.

[2]孙康,周武,王耕.辽宁省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1):91-95.

[3]朱鹏,孙姚佳代.物联网信息化技术_水产养殖业的创新革命[J].科学养鱼,2015(1):2-4.

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2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问题

abstract:intheconstructionprojectofthe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environmentalmonitoring,mainlyfromtheprotectionofenvironment,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theconstructionprojectandthepresenceofthemainenvironmentalproblems,makecorrespondingenvironmentalprotectionmeasures,theimplementationofenvironmentalmonitoringplan,tomonitortheenvironmentpollution,preventenvironmentalqualitydrop,ensuretheeconomicandsocialsustainabledevelopment.thispapermainlyanalyzesthepresentexistinginthe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putforwardtheSuggestionsforthefuturework.

Keywords: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environmentalmonitoring,problem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前,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社会的关注,环境保护渗入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环境监测在实践中常被形象地称为“环境保护的眼睛”。特别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更是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准确的监测依据,其目的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三个月后,必须对项目进行验收监测,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设施落实到位;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总之,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都需要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

环境监测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建设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开展环境监测,才能得到真实的环境现状数据,进行正确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第二,通过追踪分析已有污染的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寻找污染源,预测污染变化趋势,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水文等资料和污染源料,验证或调试评价预测模型,为拟建项目地区常规监测点的优化布局和项目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第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计划是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部门执法的依据之一。环境监测计划的执行能预防和及时发现企业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也可及时发现环境保护措施的不足,是确保区域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第四,通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可验证建设项目周边地区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管理的目标要求,同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进行检验,这也是对环境评价单位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进行定量考核、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措施。第五,相同类别的已建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资料为拟建建设项目提供类比调查的依据。

二、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根据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

(一)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环境监测

该阶段的监测主要是根据项目的评价等级、经济条件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选择适合的监测对象和环境因子,确定适合的监测范围,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并制定一个比较好的监测方案。在制定监测方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经济、实用的原则。在制定监测方案、设计技术路线、配置技术装备时,应做费用效益分析,尽量做到既符合实际要求,又节约费用。二是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的原则。优先污染物包括: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广的污染物;污染呈明显增加趋势,对环境具有危险的污染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质等。三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在制定监测方案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测技术路线进行监测,以获得最多的环境信息。同时,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环境评价单位提供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在监测过程中最好有环境评价单位参与该项目监测方案制定的人员进行协助监测。当监测方案执行有困难时,应及时与环境评价单位进行联系。监测采样时应注重对外界环境的观测,严禁在监测采样技术导则所禁止的条件下进行工作;采样中遇到异常情况,应在监测报告中予以说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应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以正确反映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

(二)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

该阶段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一般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监测污染因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中确定的污染因子,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三、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环境监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限制,致使监测频率低、监测点位不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获得的监测数据不具代表性,某些监测数据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同时,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原因,环境评价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些监测工作进行压缩或省略,为了赶进度,监测单位对于某些监测项目的分析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如固体废物或土壤的监测分析本应在磨碎后自然状况下进行风干,但为了省时间而采用烘干。此外,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方法、技术及数据表述形式等方面的不足,造成该工作目前处于空白状态或无实际运用价值,大多数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只是走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监测数据准确性不高,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强环境评价单位和监测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监测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认识环境监测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尤其是加强对环境本底值的监测,为拟建项目的环保审批提供数据,确保对拟建项目在环保审批上的严格把关。二是完善环境评价报告书评审责任规范制度。在环境评价报告书和环境评价大纲审查时,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参加,评审监测内容。三是建立并落实环境评价时间、难度和经费的制约机制。项目环境评价等级应与其评价时间、工作量及经费相关,评价时间进度应作为一个评审条件,杜绝速战速决、急功近利的不良行为。根据环境监测方案计划时间和预算相应的经费,确保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四是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积极应用eS、RS、GiS等新技术,准确测定监测点位,精确采集监测数据,绘制生态片

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3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问题

中图分类号:B82-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必须对项目进行验收监测,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设施落实到位;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总之,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都需要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

环境监测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建设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开展环境监测,才能得到真实的环境现状数据,进行正确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②通过追踪分析已有污染的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寻找污染源,预测污染变化趋势,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水文等资料和污染源料,验证或调试评价预测模型,为拟建项目地区常规监测点的优化布局和项目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计划是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部门执法的依据之一。环境监测计划的执行能预防和及时发现企业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也可及时发现环境保护措施的不足,是确保区域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④通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可验证建设项目周边地区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管理的目标要求,同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进行检验,这也是对环境评价单位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进行定量考核、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措施。⑤相同类别的已建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资料为拟建建设项目提供类比调查的依据。

2.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根据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

2.1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环境监测

该阶段的监测主要是根据项目的评价等级、经济条件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选择适合的监测对象和环境因子,确定适合的监测范围,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并制定一个较优的监测方案。在制定监测方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经济、实用的原则。在制定监测方案、设计技术路线、配置技术装备时,应做费用效益分析,尽量做到既符合实际要求,又节约费用。②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的原则。优先污染物包括: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广的污染物;污染呈明显增加趋势,对环境具有危险的污染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质等。③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在制定监测方案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测技术路线进行监测,以获得最多的环境信息。同时,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环境评价单位提供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在监测过程中最好有环境评价单位参与该项目监测方案制定的人员进行协助监测。当监测方案执行有困难时,应及时与环境评价单位进行联系。监测采样时应注重对外界环境的观测,严禁在监测采样技术导则所禁止的条件下进行工作;采样中遇到异常情况,应在监测报告中予以说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应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以正确反映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

2.2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

该阶段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一般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监测污染因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中确定的污染因子,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3.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环境监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限制,致使监测频率低、监测点位不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获得的监测数据不具代表性,某些监测数据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同时,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原因,环境评价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些监测工作进行压缩或省略,为了赶进度,监测单位对于某些监测项目的分析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如固体废物或土壤的监测分析本应在磨碎后自然状况下进行风干,但为了省时间而采用烘干。此外,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方法、技术及数据表述形式等方面的不足,造成该工作目前处于空白状态或无实际运用价值,大多数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只是走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监测数据准确性不高,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

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4

1前期准备

1.1资料收集

验收监测前期应收集的资料包括:立项批文、环评及批复、工程初步设计等文件;涉及的各项生产设施及其建设和完成情况;生产工艺及主要污染源;利旧情况;采取的环保处理设施及环保措施及其建设和完成情况;工程变更情况、试生产等等。

1.2现场勘查

验收监测现场勘察工作是确定项目是否具备验收条件的关键环节,应重点关注:(1)落实环评、批复、初设的情况;(2)按各生产工艺,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料种类及用量、产排污情况、污染物处理工艺和治理情况、排污去向等,若废水含一类污染物的应特别关注;(3)以新带老和改扩建项目应充分了解新旧项目的工艺流程、排污情况、总量排放以及采取的污染物处理工艺和治理情况;(4)对废水和固体废物需要转移处理的建设项目必须检查有关单位的资质、合同和协议等;(5)当地管理部门对污染物区域削减要求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实地勘察,检查落实情况;(6)了解项目的环保制度、环保机构设置、应急计划、监测手段、绿化恢复和生态修复等情况。

2监测方案

2.1监测范围

验收监测的监测范围:通过立项批文、环评及批复和工程设计、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情况、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敏感点等确定。

2.2监测项目和点位

根据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中间产物、产品、环评和批复、设计方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污染物等综合确定验收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的布设一方面要符合标准与规定并反映真实排污情况和环保治理设施运转效果,另一方面要使工作量最少化。一般情况下要求:有组织废气在废气排入大气前的排气管道的适当位置开设采样孔;无组织废气在厂界周边浓度最高点或上下风向布设监测点;废水监测在废水进入厂区外环境前的排水管道的适当位置布设采样点,有一类污染物的还应在车间排口或处理设施处布设采样点;噪声监测在厂界四周特别是声源最强的厂界外布设监测点;固体废弃物应根据堆场面积均匀布设3~5个监测点。若需要验收治理设施净化效率的需在废气和废水处理设施进入和排出管道的适当位置布设采样点。

2.3验收监测方案编写

根据收集的资料、现场勘查的情况以及确定的监测范围等编写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包括:项目概况、验收监测的内容(监测因子、监测点位的布设情况、监测频次,必要时绘制点位图;采样、监测分析方法,验收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现场监测操作安全注意事项、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检查情况等。

3现场监测及质量要求

竣工验收监测必须严格按照验收监测方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保证手册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现场监测期间随时掌握建设单位生产工况,确保在工况稳定、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行业或地方标准对生产工况另有规定的除外)开展监测,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竣工验收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特别重视采样环节和分析环节的误差,按规定采取有效的质控手段,对异常数据进行原因分析,必要时重新监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报告应做到引用法律法规准确,监测方法数据真实可靠,监测结论简洁明了。编辑验收监测报告应注意:核实建设项目实际情况与初步设计、环评及批复是否一致;验收标准的选用和应用要合理;生产工艺和污染物处理工艺要详细;验收监测结果准确评价(综合评价排放浓度、污染物总量、排放量等参数);环境管理检查结果详细、客观。验收监测过程中发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在报告中体现。

科技发展,环保日趋重要,作为环保工作者,我们要强化自身的技术和能力,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开展环保竣工验收的监测工作。

作者:余黛诺林树琴单位:广东华鑫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高迪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刘砚华.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与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03,19(4):5-7.

[3]赵文平.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时的环境管理检查[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4(4):36-38.

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5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问题

[中图分类号]X8[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12-162-1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项目和建设项目的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继而提出预防或者减少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且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有效监测,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是指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有监测资质的环境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值监测,在环境本底值不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和方案;项目建成并试运行3个月后,必须对建设项目进行验收监测,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设施落实到位;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总而言之,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都需要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

环境监测,是通过分析已有污染的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寻找污染源,预测污染变化趋势,对建设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开展环境监测,获得真实的环境现状数据。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水文等资料和污染源料,验证或调试评价预测模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可验证建设项目周边地区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管理的目标要求,同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进行检验。执行环境监测计划的目的是预防和及时发现企业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及时发现环境保护措施的不足。

2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根据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内容基本可分为两个部分: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监测和项目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

2.1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

该阶段的监测主要是根据项目的评价等级、经济条件以及项目建成后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选择适合的监测对象和环境因子,确定适合的监测范围,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并制定一个较优的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过程应遵循经济实用、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原则。同时,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环境评价单位提供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当监测方案在实际执行中有困难时,应及时与环境评价单位进行沟通联系。监测采样严禁在监测采样技术导则所禁止的条件下进行;采样中遇到异常情况,应在监测报告中予以说明。监测的全过程应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以正确反映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

2.2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

竣工验收过程中监测与调查主要为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监测一般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监测污染因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章中确定的污染因子,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3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环境监测实际工作中,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各种因素的干扰限制,监测频率低、监测点位不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得监测数据不具代表性,亦或监测数据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再者,由于时间紧迫、经费不足等客观原因,为了赶进度,环境评价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些监测工作进行压缩、简化或省略,监测单位对于某些监测项目的分析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此外,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方法、技术及数据表述形式等方面的不足,造成该工作目前处于空白状态或无实际运用价值,大多数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只是走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监测数据准确性不高,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参考:

一是完善环境评价报告书评审责任规范制度。在审查环境评价报告书和环境评价大纲时,让环境监测技术负责人参加评审监测方案和内容的制定。强化环境监测技术监督职能,强化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二是建立并落实环境影响评价监测程序和经费使用等相关制度,形成制约机制。项目环境评价等级应与其评价时间、工作量及经费相关,评价时间进度应作为一个评审条件,杜绝速战速决、急功近利等现象。根据环境监测方案,科学安排时间,全面统筹经费,确保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加强环境评价单位和监测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监测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监测机构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监测数据依法公开。尤其是加强对环境本底值的监测,对科学评价、预测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提出环境保护方案至关重要。

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6

关键词: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

1引言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核查建设单位落实“三同时”制度情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技术支撑和通过依据。它是指在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文件及其环评批复中要求的各项环保设施的实际落实和运行情况,及对国家和地方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和监测[1]。

加大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的现场勘查力度,加强对验收监测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对切实预防环境污染和做好保护环境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自身从事监测工作以来的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参考。

2重视现场勘查工作

现场勘查工作是整个验收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查建设单位落实污染物治理设备和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关系到现场验收监测内容的完整性、代表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接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委托后,要认真研究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及其批复文件和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项目设计资料,明确现场勘查的范围和重点。同时对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预先收集和查阅相关资料,对工程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明确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资源能源的消耗、原辅材料成分及用量、主副产品成分及产量、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及其产物环节、相关工艺参数和污染类型及其治污设施落实等;编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初稿,罗列详细的现场勘查清单和标注需要重点核查部分。如此,既可以杜绝现场勘查工作的遗漏问题,也可以发现建设项目的实际落实情况与环评及其批复等要求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以便更好地编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2]。

3监测方案的编写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中6.2.1验收监测方案的编制,验收监测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9个方面。这9个方面基本上包含了验收所要求的所有内容,为了方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实际落实情况的核实,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增加了一节,即“环境保护设施或措施的落实情况”,在该部分详细列出环评文件及其环评批复要求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的环保设施和措施与建设单位对该建设项目的实际落实情况对比。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监测方案的审查和批复提供便利。

4现场验收监测的实施

4.1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制定详细的验收监测计划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中“验收监测内容”,制定验收监测计划。验收监测计划内容包括验收监测时间、验收监测单位任务分工、现场监测人员分工和现场监测注意事项等。同时,要求所有参与监测和分析人员都必须持证,现场监测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关的环境监测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对所监测的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及配套的污染物防治保设施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必要的了解。同时,监测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在现场监测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关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确保验收监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2核查验收监测期间工况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规定: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保证的验收监测工况条件为:试生产阶段工况稳定、生产负荷是否达75%以上(国家、地方排放标准对生产负荷有规定的按标准执行)、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此工况要求包括两方面,一是生产运行工况,核查建设项目生产运行情况是否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相关要求。二是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工况。检查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工况,以确保污染防治设施处理能力与污染物产生量相匹配[3]。

项目负责人要全面负责现场验收监测工作,协调好建设单位、环境监察单位、验收监测单位之间的工作。监测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做好现场监测协助工作,保证生产运营正常、生产工况负荷能达到要求。环境监察单位人员要做到现场全过程监理,确保工况达到验收监测要求。

5给出明确的验收监测结论

根据验收监测数据、现场核查情况,并结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分析,得出明确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结论,竣工验收结论主要有3类。

(1)建议通过竣工验收。建设项目基本落实了相关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复文件要求,在工程建设期间和试运行期间未造成重大环境影响。同时根据本次监测结果分析各项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也符合要求的项目,建议通过竣工验收[4]。

(2)建议通过竣工验收,但遗留问题要限期整改。对于项目建设试生产期间尚未完全落实相关工程设计、环评文件及其批复文件要求,且产生一定环境影响,或项目试生产过程中虽落实了环境保护要求,仍造成了一定环境影响,但上述影响均能够通过科学合理可行的措施得到及时解决,在业主提出保证满足竣工验收要求的整改计划后,可以建议通过竣工验收,但遗留问题要限期整改,整改后必须进行相应的监测和核查[5]。

(3)限期整改后通过验收。对于项目在建设期间和试生产期间未能落实相关工程设计、环评文件及批复文件要求,或虽基本落实了环境保护要求,但在建设期间或试生产期间造成较大或重大的环境影响的项目,建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求项目单位限期整改,并在满足竣工验收要求后,再进行验收监测和核查。

6做好验收监测工作的建议

6.1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项目审批的建议

一是,切实做好建设项目施工期间的环境监管工作,以免留下环保隐患,以造成对营运期的环境不良影响。二是,把好建设项目试生产的审批关,在批准建设项目试生产前要认真进行现场核查工作,确保建设项目生产和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真正的落实到位。

6.2重视现场勘查工作

验收监测单位一定要重视现场勘查工作。做好做细现场勘查工作,有助于发现建设项目是否按照环评文件及其批复要求进行落实,有助于发现建设项目在实际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重视现场勘查工作才能编制出完整、科学、可行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监测方案。有助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该方案的批复和开展下一步的现场监测工作。

6.3提高监测分析人员技术能力和责任心

验收监测部门首先要做到设备先进、人员持证和分析科学。环境验收监测部门,要做好监测分析人的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并且及时掌握现行及最新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要求所有参与验收监测分析人员都要持证。同时,要提供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参与验收监测分析人员都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规范操作,科学分析,确保取得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和合理性。

6.4提高验收监测部门的工作自主性

在开展验收监测工作中,验收监测部门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扮演服务角色,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开展验收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扮演行政角色,作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二级机构,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指令开展验收监测工作,全面检查建设项目的实际落实情况。因此,必须相关部门需要从法律上明确环境监测部门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验收监测部门开展工作的自主性。

6.5确保落实和履行公众参与

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公众参与机制,规定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公众参与、规定公众的参与形式和参与方法。确保公众参与不流于形式和书面化。只有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才能使各项环保检查情况更为准确,更好地完成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教材(试用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3]高伟宽.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几点问题的探讨[J].环境科技,2010,23(增刊2):98~99.

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7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三个月后,必须对项目进行验收监测,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设施落实到位;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总之,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都需要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

环境监测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建设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开展环境监测,才能得到真实的环境现状数据,进行正确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通过追踪分析已有污染的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寻找污染源,预测污染变化趋势,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水文等资料和污染源料,验证或调试评价预测模型,为拟建项目地区常规监测点的优化布局和项目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计划是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部门执法的依据之一。环境监测计划的执行能预防和及时发现企业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也可及时发现环境保护措施的不足,是确保区域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可验证建设项目周边地区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管理的目标要求,同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进行检验,这也是对环境评价单位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进行定量考核、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措施。第五,相同类别的已建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资料为拟建建设项目提供类比调查的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为环境保护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跟踪改变的各项目措施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3个层次:

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待项目已经建设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来评价该建设项目建设后对该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是否是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环境预测与评价。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做出评价。

跟踪评价。主要是指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根据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

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环境监测。该阶段的监测主要是根据项目的评价等级、经济条件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选择适合的监测对象和环境因子,确定适合的监测范围,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并制定一个比较好的监测方案。在制定监测方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经济、实用的原则。在制定监测方案、设计技术路线、配置技术装备时,应做费用效益分析,尽量做到既符合实际要求,又节约费用。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的原则。优先污染物包括: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广的污染物;污染呈明显增加趋势,对环境具有危险的污染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质等。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在制定监测方案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测技术路线进行监测,以获得最多的环境信息。同时,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环境评价单位提供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在监测过程中最好有环境评价单位参与该项目监测方案制定的人员进行协助监测。当监测方案执行有困难时,应及时与环境评价单位进行联系。监测采样时应注重对外界环境的观测,严禁在监测采样技术导则所禁止的条件下进行工作;采样中遇到异常情况,应在监测报告中予以说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应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以正确反映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

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该阶段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一般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监测污染因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中确定的污染因子,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8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问题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环境监测对于环境的评价有着较为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通常是从环境保护入手,依据建设项目的特征及潜在的关键性环境监察问题,制定对应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开展环境监测规划,以掌控环境污染、预防环境质量降低、确保经济及社会能够获得良好、有序的发展。

1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当中的关键性组成部分,体现在环境评价的整个过程当中。环境评价部门开展环境评价的时候,首先一定要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必须对项目进行验收监测,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设施落实到位;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总之,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都需要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

环境监测对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通常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建设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开展环境监测,才能得到真实的环境现状数据,进行正确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②通过追踪分析已有污染的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寻找污染源,预测污染变化趋势,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水文等资料和污染源料,验证或调试评价预测模型,为拟建项目地区常规监测点的优化布局和项目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计划是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部门执法的依据之一。环境监测计划的执行能预防和及时发现企业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也可及时发现环境保护措施的不足,是确保区域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④通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可验证建设项目周边地区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管理的目标要求,同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进行检验,这也是对环境评价单位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进行定量考核、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措施。⑤相同类别的已建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资料为拟建建设项目提供类比调查的依据。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觉得环境监测的成果仅仅是提供一些相关的数据,这是一种错误的、片面性的理解和认识,这就是说并没有真正理解到环境监测的效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有关监测的数据,这不是环境监测的目的,也只能被当做是环境监测的初始工作。

环境监测主要是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服务,这种服务不单单是提供大量纷繁庞杂的数据,更重要的是提供对环境现状的分析和预测,为各项环境管理措施提供决策建议。环境监测是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在实践中常被形象地称为“环境保护的眼睛”。在国家的“十五”计划纲要中,也开始写入了环境监测的内容,明确地提出“要健全环境监测体系”的要求。环境监测的重要成果之一的环境质量报告书,即以环境监测实测数据为主,适当辅以环境统计数据,报告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并分析环境变化原因及提出改善环境质量建议,对环境决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很高的参考价值。

2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依据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

2.1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环境监测

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主要是依据项目的评价等级、经济条件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选择适合的监测对象和环境因子,确定适合的监测范围,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并制定一个较优的监测方案。在制定监测方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经济、实用的原则。在制定监测方案、设计技术路线、配置技术装备时,应做费用效益分析,尽量做到既符合实际要求,又节约费用。②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的原则。优先污染物包括: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广的污染物;污染呈明显增加趋势,对环境具有危险的污染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质等。③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在制定监测方案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测技术路线进行监测,以获得最多的环境信息。同时,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环境评价单位提供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在监测过程中最好有环境评价单位参与该项目监测方案制定的人员进行协助监测。当监测方案执行有困难时,应及时与环境评价单位进行联系。监测采样时应注重对外界环境的观测,严禁在监测采样技术导则所禁止的条件下进行工作;采样中遇到异常情况,应在监测报告中予以说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应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以正确反映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

2.2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

该阶段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一般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监测污染因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中确定的污染因子,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3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环境监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限制,致使监测频率低、监测点位不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获得的监测数据不具代表性,某些监测数据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同时,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原因,环境评价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些监测工作进行压缩或省略,为了赶进度,监测单位对于某些监测项目的分析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如固体废物或土壤的监测分析本应在磨碎后自然状况下进行风干,但为了省时间而采用烘干。此外,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方法、技术及数据表述形式等方面的不足,造成该工作目前处于空白状态或无实际运用价值,大多数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只是走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监测数据准确性不高,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

4鉴于上述潜在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四方面的建议:

①强化环境评价部门及检测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当中监测工作的理解,从思想意识中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及作用,特别是加强对环境本底值的监测,为拟建项目的环保审批提供数据,确保对拟建项目在环保审批上的严格把关。

②完善环境评价报告书评审责任规范制度。在环境评价报告书和环境评价大纲审查时,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参加,评审监测内容。

③建立并落实环境评价时间、难度和经费的制约机制。项目环境评价等级应与其评价时间、工作量及经费相关,评价时间进度应作为一个评审条件,杜绝速战速决、急功近利的不良行为。根据环境监测方案计划时间和预算相应的经费,确保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④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积极应用eS、RS、GiS等新技术,准确测定监测点位,精确采集监测数据,绘制生态片图,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资料。

5结束语

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环境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单位应当科学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减少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为我们的环境保护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早行.环境监测—国情教育参考资料之五.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0(8):34-36.

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9

【关键词】环境监测综合型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35-01

引言

《环境监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不同于偏重基本操作训练的分析化学实验。其内容包括采样前的现场调查、监测方案的制订、布点、采样、样品保存、样品预处理、分析方法的准确选择、分析测试系统的建立及其综合评价等一系列综合训练过程。

1综合型实验项目

综合型实验项目是建立在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每个综合型实验是由几个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实验组成。经过综合型实验的训练,学生对分属于不同章节(或课程)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有利于把握其中的联系,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识得以提高。

2综合型实验在《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环境监测》课程内容联系性强、过程性强的特点,可以优先作为综合型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的试点。

2.1综合型实验项目的设置

通过对环境监测理论课程、环境监测行业需求和本校实验实验条件的全面充分调查,挑选具体实验项目,并从对学生综合能力、专业素质培养和适应本行业的实际工作的角度的对每个所选项目的必要性进行论证,最终确定实验项目。具体可以设置的综合型试验项目有;水样中的pb——原子吸收法、植物叶片中氟化物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气体氮氧化物的测定——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气体总烃的测定一一气相色谱法、tSp的测定一一重量法、某宾馆室内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测定、某年某月某日校园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测定、苏州市某地区某田块土壤质量状况调查与测定、学校小池塘水质现状调查与测定等。

2.2综合型实验的实施过程

具体实施步骤包括学生组织形式、时间安排以及校外与校内的配合等;需用仪器设备包括学校现有的和预配置的仪器设备;时间安排主要指实验项目的学时安排。综合型实验以2人为小组。训练内容包括实验前仪器设备、器皿、试剂的准备;样品的采集及与处理;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

2.3综合型实验的教学方法

根据《环境监测》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实验要求,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同时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了以下一些实验教学方法:

2.3.1自主式教学

指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实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发挥指导性作用。这一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3.2开放式教学

以学生为本,保证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为学生做到实验时间充足。学生可以跳出课程的限制,与实验室预约进行实验实践训练。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显著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效率。

2.3.3案例设计型教学

对于设计型实验,案例导入与分析成为实验教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教学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建立实践教学案例库,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中针对个案进行分析,提高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2.4综合型实验的考核办法

综合型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对学生成绩评定应着重考查实验方案是否有创新性、是否合理、实验理论和数据分析是否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等方面。以100分计,其中文献检索占10分,实验方案的设计占30分,实验方案的实施占30分,实验数据的分析占lo分,实验报告撰写的规范性占20分。

环境监测设计方案篇10

【关键词】水质监测系统研究mSp430GSm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也更为关注,环境意识的提升使我国的生态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我国的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人民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的必经之路。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废水和城乡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大大增加,致使水质日趋恶化,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加重等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人们的健康和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制约。因此,要加大水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强对水污染的控制,采用新技术对水质进行全时段的动态监控。水质参数在线监测及远程传输系统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装置,用现代管理手段对水环境质量进行检测,是我国实现对水质变化和污染物总量进行控制的重要方法。

1水质监测技术的现状

通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优先发展环境产业可以有效实现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提升和保护,我国主要是通过制定一系列污水排放标准并加监管力度的手段,对水质分析项目分析进行定期监测,对污水和废水排放标准进行严格把关,辅助罚款、停产整顿等手段来实现对水污染的整治和对水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我国普遍采用通过人工采集、分析数据、手工汇总制表等工作手段来实现对环境的监理,这些手段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采样间隔时间长,数据分析汇总慢且传递不及时,对当地环境现状的反映不及时、不准确等。目前我国从事水质参数检测研究工作的比较少,尽管环境监测部门现在已经计划实施城市水质参数与污水流量监测网络项目,通过数据传输网络对水质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但是到目前为止还缺乏基层水环境在线监测与数据远程传输的仪器设备。因此,需要发展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项目,通过研制一种连接基层监测部门与辖区内企业之间的现场参数在线监测与远程传输系统,来实现对水质进行全时段的动态监控,以便对环境能够最好的进行保护。国外目前已经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发展了水质移动监测系统和自动监测系统。通过在一个水系或一个地区设置若干个有连续自动监测仪器的监测站,由一个中心站控制若干个子站,随时对该区的水质污染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形成一个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方式对水质污染综合指标进行有效监测,并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GpRS/GSm无线数据通讯装置对信息进行传输,建立网络化的“环境评价体系”和“自然灾害防御体系”,来实现对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从而有效防治和控制水污染及保护水资源。

2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

为了实现对水质进行有效监测,需要研制和开发出水质监测系统,以美国GLoBaLwateR公司的wQ系列水质参数检测传感器为研究模型,通过在线监测仪器,单片机电路、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电路和液晶显示器电路的硬件设计,以及a/D转换程序、数字平滑滤波程序、数据运算处理程序和字体显示程序的编写,把mSp430单片机作为现场参数在线监测子系统的核心器件与电路进行合理配置,把水质传感器监测到的电信号转换成4-20ma/0—5V的标准信号,并通过数据运算处理得出实际化学或物理量的数据对现场参数在线监测子系统、数据远程传输子系统和数据管理子系统进行合理化设置,实现监控中心的服务器与监测站点的水质监测仪之间的远程通讯和对辖区内监测站点的各项水质参数的数据接收、存储、查询、统计以及通行分析,来建立一个完整的水质参数在线监测及远程传输系统。

2.1监测系统的软件构架——水资源质量评价系统

客观、科学、公正地监测、评价水资源质量是反映水环境状况的首要表征,水质水量同步监测、资料配套是相关部门及时、快速、准确地提供水质动念信息的主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要以社会需要为前提,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展开全方位服务。通过有效地采集、存储、分析、报告、预测、公布的手段把实时、大量的监测数据及时、准确的上报,通过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决策的考量和执法的依据,以有效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应用internet技术、GiS技术,以microsoft的XmL语言为基础,在的服务平台上,应用weBGis,有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图形与水环境评价属性数据,实现对各层空间信息、属性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实时传输、分类存储、更新显示、分析评价、有效管理、报告和。这个系统最用覆盖面广、运行费用低、安全、稳定、可扩充性强、业务操作简捷、日常运行维护简便的特点。

2.2监测系统的硬件构架——立体化监测解决方案

实验室、移动和自动监测立体化共同构成了立体化的监测解决方案。实验室是四级监测体系中进行同常水质分析工作的基本单位,实验室监测具有监测数据规范、统一的特性。建立起相应的移动监测系统是预防重大流域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和灾害的重要手段同,通过应急移动监测解决方案可以使实现对污染物质的迅速监测。自动站监测解决方案是通过自动水质监测站对水质进行连续或间歇地实时监控。

3水质监测系统的总结与展望

我国通过单片机数据检测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进行合理组合设计出了适合在我国基层环境与水质监测单位应用的水质在线监测及远程传输系统,这一系统的设计为我国基层水环境及水质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和系统设备。通过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在提高水质监测信息数据传输和分析效率的同时,还有效提升了有关部门对突发、恶性水质污染事故的预警预报及快速反应能力,使水质量实现了应急移动监测,有效提升了我国水质监测的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