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合同的可靠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2:57

电子合同的可靠性篇1

【关键词】电子设备可靠性统计试验方法

引言:电子设备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具备一定的可靠性,也即在相应的运用场所以及规定的时间内能够正常运行,以达到正常使用的目的。对于电子设备而言,可靠性与其他各项性能指标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大型电子设备中运用到的元器件数量较多,若其中某个元器件发生故障则可能影响到整体的运行,甚至引发巨大安全风险。因此,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要优先重视其可靠性。同时,强化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试验,综合分析与评价其可靠性能参数并就此提出改进措施是保障电子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试验检测方法可以充分的了解到电子设备在不同使用场景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存在的问题找出引发故障的原因所在并交由相关部门加以改进和完善产品性能。为提升电子设备可靠性试验的效果,在实验场景以及方法的选择上要重点关注,避免错误的检查方法与试验环境导致实验结果发生偏差,影响到后期的投入使用。

一、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概述

1.1电子设备的可靠性特点

可靠性是电子设备最具备的特点之一,是电子设备使用的基础与前提,为确定电子设备在相关使用环境或时间规定下的使用性能,需要采用一定的实验方案以检测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同时由于电子设备的特殊性,其可靠性存在一定的变化。例如,设定工作t小时的可靠度R(t)=exp(-λt)=exp(-λt)=exp-t/mtBF。那么,当设备还没有出厂,设备的工作时间t=0,这时,其工作状态应该是正常的,设备的可靠度R(t=0)=1。然而,没有哪一个设备永远工作而不失效的,所以当设备工作时间t∞时,设备的可靠度R(t=∞)=0

1.2可靠性试验的分类

当前,对于电子设备可靠性试验的方法较多,不同的实验目的与使用环境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需针对性选择,例如,模拟试验、现场试验、筛选试验、鉴定试验、验收试验等。一般而言,可靠性试验的目的在于分析与收集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加以改进而非是故意曝光产品的不足。

二、某电子设备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案的设计

2.1选择统计试验方案的原则

电子设备的可靠性统计验证试验设计是根据所选定的试验类型来进行的,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可知对于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分为两个环节,分别为可靠性的鉴定试验与验收试验。然而,在进行可靠性鉴定之前需要对被检测对象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加以分析,以了解相关技术参数,进而根据被检测对象在实际环境中使用情况以制定被检测对象的可靠性实验的大纲。一般而言,实验性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对象、实验的数量、实验的条件、实验的环境等,交由相关人员审核确定之后即可根据试验大纲以及实验的原则以确定最优的实验方案。

1.定时截尾试验方案

对于mtBF值的确定通常需要通过实验来加以确定,同时由于实验涉及到成本与时间问题,采用截尾试验方案较为实用,在大多数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测试中均采用此法。

2.序贯试验方案

如仅需以预定的判决风险率(α,β)来对假设的mtBF值(θ0,θ1)作出判决,不需要事先确定总试验时间时,可选用序贯试验方案。因此,一般电子设备可靠性验收试验选用此方案。

3.全数试验方案

如果设备较多且需要多台加以判决时,全数试验方案是最为适宜的方法,但是需要考虑到成本与安全问题。

4.定数截尾试验方案

当需要事先规定试验截尾的失效担利用试验数据来评估设备可靠性的特征量时,可采用定数截尾试验方案。由于事先不易估计所需的试验时间,所以,实际的电子设备对该方案采用较少。

5.试验方案的确定

综合上述分析与实验方案相关原则以及实验对象也即电子设备的进行可靠性实验的实际需求,在该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分析中采用了截尾试验方案。

2.2环境条件及应力的确定

电子设备可靠性测试前需确定实验环境条件以及所需施加的应力,首先需要综合该类电子设备同类产品加以确定,然后结合相关系数进行试验设计以模拟该电子设备在实际场合中运用环境。

2.3试验结果

根据上述参数、原则、环境条件、应力等相关方面的确定并进行了为其近一个月的实验得知该电子设备的可靠性系数相对较高,故障发生系数低于2。同时,在完成可靠性实验之后即可对被检测对象的性能进行了检查得知,该类电子设备的可靠性符合产品的相关规范。

参考文献

电子合同的可靠性篇2

关键词电子设备;可靠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14-0069-02

thetheoreticalresearchofreliabilitydesignforelectronicequipmentforships

Liwei1,LiYan2

1.electroneng.College,navalUniv.ofengineering,wuhan430033

2.93642army,tangshan063000

abstractthisisthetheoreticalresearchofreliabilitydesignforelectronicequipmentforships.inthispaper,throughthestudyofthetheoryofreliabilityanalysisofshipelectronicequipment,studythecharacteristicsofreliabilityparameters,formulatethereliabilityallocationandexpectedschemeandimproveshiptheinherentreliabilityofelectronicequipmentinthedevelopmentandproductionstage,soastoreduceshipelectronicequipmentfailurerate,reducethemaintenancesupportresources,reducethemaintenancecostandprolongtheservicelifeoftheequipment.

Keywordselectronicequipment;reliabilitydesign

0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舰船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齐全,电子设备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舰船电子设备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故障率较高,维修费用随之不断增长,所以,我们必须将舰船电子设备可靠性设计,摆在与舰船电子设备技术性能指标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提高舰船电子设备工作性能和延长舰船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1舰船电子设备可靠性概述

1.1舰船电子设备可靠性定义

舰船电子设备可靠性是指舰船在海上航行环境下,在开机工作或维护检测过程中,保持其工作状态良好或保持其技术性能指标稳定的能力,它是舰船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出或少出故障的质量特性。其中,“规定的条件”是指海洋环境条件、气候条件和舱室的温度、湿度和振动等条件;“规定的时间”是指舰船电子设备的待机时间、工作使用时间和加电维护时间等;“规定的功能”是指舰船电子设备在不发生安全性事故的条件下保持其技术性能指标要求的功能。可靠性是舰船电子设备的基本性能,实现舰船电子设备高可靠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设计、生产、试验、分析等工程活动,需要研制、生产、使用各方面参与和努力,从而形成了舰船电子设备可靠性研究体系,其目的是保持设备工作状态和技术性能指标的稳定性,减少故障率,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等保障资源,其主要研究的内容是舰船电子设备可靠性设计、分析、试验和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1.2可靠性对舰船电子设备的影响作用

对舰船电子设备而言,首先舰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与其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受海上气候条件、舱室温湿度环境、电子设备相互间的电磁干扰、使用维修条件和工作方式的影响较大。条件越恶劣,装备的可靠性就越差;其次舰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与工作或开机时间密切相关,随着工作时间的累积增加,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会越来越低。由于舰船电子设备主要由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组成,大多数元器件属于损耗型器件,受外部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影响较大,容易造成故障或损坏,电子设备的故障率和维修频率较高,设备可靠度较低。

2舰船电子设备可靠性分配与预计

我们在舰船电子设备设计研制之初,需要充分考虑其可靠性设计,明确其可靠性预计与分配方法。

2.1舰船电子设备可靠性分配

在系统可靠性设计过程中,首先我们必须确定和指明该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设计要求,根据总体设计要求,确定分系统可靠性分配方案,并对每个分系统可靠性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可靠性分配是一个自上而下,层层要求落实的过程,并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效果好。

2.1.1舰船电子设备可靠性分配目的与作用

可靠性分配的目的是将舰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指标分配到各系统分单元,使各级分系统的设计人员明确其可靠性设计要求,根据要求估计所需的人力、物力、时间和资源,并研究实现这个要求的可能性及办法。其具体作用是:

1)舰船电子设备各分系统必须按照规定的可靠性分配指标进行设计生产,在系统总装调适中达到或满足可靠性设计指标的总体要求;

2)在可靠性分配过程中,使各研制生产厂家明确舰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指标要求,以便于对其实施管理。

2.1.2舰船电子设备可靠性分配程序

1)明确舰船电子设备可靠性参数指标要求;

2)分析舰船电子设备体统特点;

3)选取舰船电子设备可靠性分配方法;

4)选取并输入相关数据;

5)对舰船电子设备自上而下逐步进行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指标分配;

6)检测舰船电子设备可靠性指标设计的合理性。

2.2舰船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

舰船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工作,就是根据舰船电子系统的组成,自下而上预计该系统的整体可靠性。评估该电子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目的主要表现在:

1)将对舰船电子设备预计后得出的结果与其设计指标进行对照检查,从而判定产品设计的合理性;

2)在舰船电子设备各种设计方案中,通过对各设计方案进行可靠性预计,筛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并投入研制生产;

3)在电子系统设计过程中,利用可靠性预计方法,查找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缺陷,改进并优化其设计方案;

3结论

在舰船各系统设备中,电子设备所发挥的功能作用日益突出,涉及舰船系统的各个层面。舰船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受海上环境条件、操作使用规程、累积工作时间、维护保养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我们在电子设备设计研制之初,必须注重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建设,使之与电子设备研制同步进行、同时发展,通过对电子设备或系统进行科学的可靠性分配与预计,检验电子设备的设计方案是否满足合同或任务书中所提出的要求,从而达到降低舰船电子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保障资源、降低维修费用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甘茂治.装备维修工程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7.

电子合同的可靠性篇3

【关键词】可靠性电子自动化自动化控制设备优化策略

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是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在提高其生产效率、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及经济成本的投入等多个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然而,由于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本身在运行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从而影响其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为了有效保障电子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相关企业及工作人员就必须对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优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和讨论。

1基于可靠性下的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优化的重要意义

首先,基于可靠性下的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优化措施对提升设备产品的运行性能和使用年限意义重大,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提升,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为相关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显著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基于可靠性下的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优化措施是切实提高设备产品综合质量的必然途径,并且能够不断促进相关设备产品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因此对相关行业综合效益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价值。

2基于可靠性下的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优化的实施措施

基于可靠性下的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优化的实施措施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合理分析电子设备可靠性现状特点的基础之上,结合其自身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技术特点,通过对高新技术方法的合理化采用,在提升其可靠性的同时,不断对其设备性能进行全方位的改进和优化。基于可靠性下的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优化实施主要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1)在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产品设计阶段,相关技术人员理应根据相关设备的运行环境和运行特点,对设备产品的使用条件、使用性能、设计参数等方面的问题展开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并最终制定出具有实际操作性能的相关设计方案。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设备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设备的大小决定了设备的生产类型和生产规模,设备的结构形式决定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必须的空间样式,而设备的零部件结构则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运行性能、操作性能、维修性能以及设备生产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方案制定的过程当中,技术人t理应通过合理的对比和考量,从根本上提升设备产品的可靠性能。

(2)在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产品生产阶段,相关工作人员理应着重注意对设备电子元件规格品种的选取和使用。电子元件既是保障和维护产品设备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产品生产使用性能的重要性能,因此,在电子元件的选择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理应在满足设备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电子元件的整体质量、可靠性、品种及规格等产品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考量,从而有效保证设备产品的生产质量。

(3)在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切实投入使用之前,相关工作人员理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对设备产品展开合理有效的安装、调试验收工作,并保证设备产品在运行状态良好的情况之下,再投入生产使用。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及工作人员理应对电子自动化设备运行使用环境展开一定的处理和防护工作,避免由于不良环境因素而对设备产品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提升设备产品的使用功能。而对于一些对环境温湿度要求较高的电器设备,则应该在设立一定防护措施的基础上,根据设备产品所在运行环境的具体情况,对控制设备进行防腐、防污染、防电磁干扰以及密封化处理等防护措施,从而不断增强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4)在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理应结合设备运行的具体情况,定期对设备产品进行相应的保养维护和维修工作。通过定期的设备维护工作,不仅有利于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掌握设备产品的运行状态和损坏情况,同时对降低设备产品的维修费用,增加其运行的经济效益和使用年限具有极强的促进性作用。另一方面,对于运行时间已经超过其使用年限的设备产品,只有在合理检测其运行状态及可靠性、稳定性的基础上,以及不断加强监控力度的方式,才能继续投入使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在为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能的不断优化和完善,不仅有利于提高设备产品的运行性能,同时也对促进相关产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同时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性作用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鲁济坤.论如何提高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J].电子制作,2017(02):15-16.

[2]牟叶威.如何提高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J].信息化建设,2016(04):88.

[3]吉志敏.刍议如何提高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J].电子制作,2016(04):83.

作者简介

黄有金(1973-),男,福建省建阳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

电子合同的可靠性篇4

1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原因分析

1.1缺乏科学的设计

通过对以往电子元器件产品的系统分析可以看出,电子元器件的失效,除了其本身的质量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电子元器件的设计不合理所导致的。比如某雷达产品,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晶振振荡不稳定的现象,通常会认为是由于集成电路所引起的,在更换集成电路之后现象仍然存在,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是电路设计不合理所引起的,因此对电力设计进行了更改,故障便彻底消除。

1.2人为因素的干扰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在导致电子元器件失效的各种原因中,人为因素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在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库存、搬运、安装调试、试验等环节都可能会由于人的因素而导致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比如在电子元器件的装配过程中,将单元板进行组成之后,对整个系统进行运行调整,这时整机功能正常,但是将电子元器件与电路印制板进行焊接并且装机之后,设备却无法正常运转,通过专家分析,是由于焊接过程中,没有使电烙铁达到理想的接地状态,不满足电路焊接标准要求,而导致设备整机无法运行。

1.3因他电应力

近年来,由于其他电应力而引起的电子元器件失效比例逐年的提升,其中较为典型的因素有接地不良、反冲电动势、二次击穿、静电等等。如很多单位的供电系统都是接“0”保护,即“零”线与“地”线接在一起,这是符合供电系统的使用标准的。然而,对于微电子器件、CmoS器件,在其电路设计、调试和生产过程中,则必须采用接“地”保护,即“零”线与“地”线必须要严格分开。由于这些问题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而导致了电子元器件的失效。

2提高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措施分析

1)电子元器件的正确选择与使用。由于不同的生产厂家在电子元器件的命名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常在元器件上所使用的字母标记也有着不同的含义,其反映着不同的型号和规格,同时也反映了元器件使用的环境和质量等级等信息。因此,在进行元器件的选择时,必须要对其字母含义进行详细的了解以及确定,因为有的供应商利用采购人员不清楚元器件上字母的含义,而以次充好,或者是以民用品充当军用品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同时,应当对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和命名标准等内容有正确的认识,选择具有品质认定的标志,具有成熟生产经验的厂家所生产的产品。另外,对于元器件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等参数要求也要作为其选择的依据,这样才能够选择合理的型号与规格。

2)对于元器件的工作负荷要进行科学的控制。实践证明,经常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的元器件,其使用寿命也大大的降低,因此为了保证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功能正常发挥,对于元器件的施工要适当的进行降额和降温。同时,通过冗余设计、裕度设计等方法来改善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降低其失效率,以此来提高整机的运行可靠性。

3)在电路的选择上,应当在保证不影响电路功能的基础上,将传统的分立器件用集成电路来代替。对于特殊的电路,或者是电子元器件成本较高的电路,应当根据使用的需要而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功率较大的元器件,则要添加就有散热器功能的部件,保证其正常使用。

4)在安装工艺方法的选择方面,应当确保其科学和有效,比如印制板的机械配合孔、结构尺寸的合理性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因素,避免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和安装工艺不科学而造成元器件内应力的存在,这会大大降低元器件的使用效率。

5)元器件的检测与筛选。检测与筛选是元器件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影响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即使是设计合理、安装工艺科学等因素都保证的基础上,仍然会由于元器件自身材料的缺陷、辅助材料的质量以及设备故障等因素而导致元器件的使用存在缺陷,而这些缺陷通过检测与筛选是能够有效的清除。在电路的测试功能中,包括直流参数测试和交流参数测试以及功能测试等,丧失基本逻辑功能的元器件可以通过功能测试来完成,而工艺生产中存在的缺陷则可以通过直流参数测试来检测,交流参数测试一般可以用来对期间的频率特性和开关特性进行检测。

6)加强对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研究工作,不断的完善元器件使用规则和制度,并且持续提升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比如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来编写《CmoS电路使用规则》、《集成电路运放电路使用规则》等文件,从而使设计、使用人员有章可循,将大大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元器件失效。

7)加强对元器件产品质量的监督与管理,杜绝使用不合格的元器件产品。相关的工作部门要对元器件的质量做好监督与管理,并且及时的反馈,定期将元器件的使用情况形成报告

并且上交给质量管理部门。在对整机设备进行维护时,对其故障分析应当深入到元器件的等级,而不仅仅是电路板,这样才能够根据不同批次的元器件产品的故障和失效率有一个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以此来判断该批量元器件的可靠性,为生产和使用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

3结束语

电子元器件是设备系统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组成部分,其使用可靠性对于电子设备整体的运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电子元器件的选择时,应当确保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同时能够满足设备系统电性能指标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才能够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温培和,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分析[J].价值工程,2010(36).

[2]黄苏萍,电子元器件可靠性与检测筛选[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4).

[3]于迎,提高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方法[J].环境技术,2008(04).

[4]吕俊霞、宣峰,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分析[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1(01).

[5]杨丹、恩云飞、黄云,电子元器件的贮存可靠性及评价技术[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5(07).

电子合同的可靠性篇5

1.电子证据证明力的界定

关于证明力的概念,我国理论界的表述有很多种,有的认为是“证据材料在证明事实方面体现其价值大小与强弱的状态和程度”有的认为是“证据对于案件事实的证明意义和作用”,虽然这些定义在表述上各有不同,但归纳起含义,我们可以看出证明力应该是一种证据对于待证事实是否有实质性的价值以及这种价值到底有多大的问题。那么有关电子证据的证明力问题,就主要是认定电子证据同案件主要事实的关系以及电子证据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待证事实,即产生证明作用的效果。

2.电子证据证明力与证据能力的区别

证据能力与证明力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两者很容易被混淆,因而对两者关系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理解电子证据的证明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证据能力,是法律对证据资格上的限制,它涉及的是一项证据的可采性问题。证据能力是从多个层面上反映证据特征的。某项证据只有同时具备了证据的基本属性,才具有证据能力。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是指电子证据的证据资格问题,即电子证据应具备何种条件才能成为诉讼中的证据。只有当电子证据具备了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才具有成为诉讼证据的资格。

电子证据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区别,首先在于证据的证据能力是可能性的范畴,证明力是现实性的范畴,证据能力是法律关于某一事实材料是否具有证据资格、能否作为证据加以调查的规定,而证据的证明力是法律关于证据证明案件事实价值的规定。其次,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是一个法律判断的问题,即法律对于证据作了许多消极性限制,不需要也不允许法院自由判断,因而法律并没有留给法官多少可裁量的空间。而电子证据的证明力是一个事实判断的问题,这就需要法官根据具体的案件事实需要而对证据作出一个内心确信,法官掌握着很大的自由裁量余地。

二、影响电子证据证明力的因素

1.电子证据的归类对证明力的影响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证据的种类里,只规定了七种,分别是物证、书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检查笔录,没有电子证据这一证据分类。于是我国理论界对于电子证据的归属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说法,如将其归入视听资料、归入书证,或是作为鉴定结论。而当中比较主流的观点是把电子证据归入到视听资料当中。

根据《民事证据规定》第77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则认定:……(二)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电子证据在诉讼中充分发挥的证据作用或者说它的证明力被人为的降低了。于是当许多学者把电子证据被归入到视听资料中的时候,它也自然而然的被当成了间接证据,因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9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是笔者认为,电子证据是否属于间接证据,并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区分不同情况对它的证明力进行考察。区分某一证据是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要看他发挥证明力的证明机制,即是单独地证明待证事实、还是同其他证据一起来证明待证事实,直接证据由于它跟待证事实的内在联系比较直接紧密,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推出事件的真相,而间接证据只能通过佐证与案件有关的其他证据的方式来间接地证明待证事实。

2.电子证据的精确性与脆弱性对证明力的影响

电子证据一般都需要借助电子设备为人类感知,并且对系统环境有较大的依赖性,即使对电子证据进行截收、监听、窃听、删节、剪接,无论远程控制还是近程操作,一般用户都难以发觉和查清,因此人们一般都认为电子证据是十分脆弱的,很容易就对其产生各种怀疑。问题的关键在于电子证据缺乏一个值得信任的可靠保障,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将其与传统的书证做一个比较。传统的书证之所以有着很强的证明力,是因为它以物证为依靠。书面形式的内涵,不仅包括起到对文件内容的保存作用,因为如果仅仅是记录某一事件的内容,那它的证明力不一定就比电子证据要强。但是它却通过当事人的手写签名或者其他一些类似的物证痕迹来证明文件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正因为书证有了这样一种保障使其证明效果大大增强,人们也对此信任有加。

尽管电子证据的脆弱性导致我们对它的信任大打折扣,但同时我们不能否认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电子证据日益显现的精确性对这一特质的巨大弥补。

三、电子证据证明力的认定内容

明确电子证据证明力认定内容的范围。我们认定电子证据的证明力绝对不能脱离我国传统证据法理论的基础和通行观点,还是要从证据的“三性”(即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出发,但是必须明确证据三性对于证据证明力的具体意义。电子证据的客观性是它的证据能力问题,但可靠程度则是它的证明力问题;电子证据的关联性是它的证据能力问题,但关联程度则是它的证明力问题;电子证据的合法性基本上是它的证据能力问题,与证明力问题无关。

可见,对电子证据的证明力的认定主要是它的可靠程度与关联程度。另外,由于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外在形式的迥异,在评价其证明力时必须注意到完整性的情况,如果某一电子证据在形成后遭到增加、删减等修改则会影响其证明力。

1.电子证据的可靠性认定

可靠性是指电子证据的真实程度,它与证据证明力大小关系十分密切。它是电子证据的内在质量特征,它向电子证据使用者保证,电子证据与所要反映的事实是一致的,并且这种反映足以使人相信令人满意的。

关于可靠性的认定,通过正面直接认定的方法:这主要是要对电子证据的各个运行环节进行审查。尽管直接认定的方法可以深入到具体的运行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困难重重的。由于法官相关经验的缺乏,因而在一些诸如要求判断科学性方面的环节就很难把握。再者,法官在审查判断时也很难将时间还原到各个环节运行过程中,去正面考察每一部分的可靠性。甚至,如果出现了了对数字技术制成的数码痕迹的伪造和变造,则除非具备非常苛刻的条件,计算机专家有时也很难辨识真伪。

正因为如此,可以借鉴侧面认定的方法。侧面认定就是将电子证据的可靠性的认定转移为对其他因素可靠性的认定,通过对其他因素可靠性的认定来推定某一电子证据具有可靠性的做法。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签名示范法》第6条第3款对电子签名可靠性的规定也属于推定的方法。该款规定:“就满足第1款所述要求而言,符合下列条件的电子签名视作可靠的电子签名:(1)签名制作数据在其使用的范围内与签名人而不是还与其他任何人相关联;(2)签名制作数据在签名时处于签名人而不是还处于其他任何人的控制之中;(3)凡在签名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更改均可被觉察;以及(d)如果签名的法律要求目的是对签名涉及的信息的完整性提供保证,凡在签名后对该信息的任何更改均可被觉察。”这就是将电子签名可靠性转移为四项条件,只要这四项条件满足即可推定电子签名具有可靠性,这四项条件是把判断电子证据可靠性十分抽象的标准简化成一般人容易把握的标准,并使得可靠性这一内在质量特征外化,仿佛人们用肉眼就能观察到。

所以,对于一项电子证据来说,只要它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是达到其运行的相关行业的标准的,该系统有防止出错的监测或者稽核手段且这种手段是符合必要的技术标准的,而且它的运行过程是正常的(如运行的各项指标有电子记录等),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该电子证据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可靠性保障,应当推定其可靠性,当然这仍然是一种可以证伪的推定。

2.电子证据的完整性认定

由于电子证据的形式与传统证据相差很大,所以它的完整性也成为了电子证据证明力考察的一个特殊指标。它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电子证据本身的完整性,二是电子证据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性。

对于完整性的认定,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将电子证据与一个已知的原件样本进行核对或者根据事先约定的标准进行比对。这就是通过电子证据本身的完整性来考察,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第8条第3款规定:“评定完整性的标准应当是,除加上背书及在通常传递、储存和显示中所发生的任何变动之外,有关信息是否保持完整,未经改变。”这里,电子证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电文的内容保持完整性和未予改动。

对电子证据完整性认识的另一种方法,是将认定转向对电子证据所依赖系统的完整性的认定。如加拿大《1998年统一电子证据法》就是采用间接推定的方法来认定电子系统的完整性的。它的推定条件主要有以下一些:(l)根据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而推定其完整性。(2)根据电子证据是由对其不利的那一方当事人保存的,来推定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性。(3)根据电子证据是由第三方在正常业务活动中保存的,来推定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性。

3.电子证据的关联性认定

这里所说的电子证据的关联性主要是指电子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程度对于证明力的影响,而不包括它是否具有相关性的问题。关联性应该说是一个纯粹的事实问题,而非法律问题。一个电子证据在其本身的可靠性完整性上,由于其涉及许多技术上的问题使得一般人很难把握。但是关联性,是从电子证据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内容来判断其同案件的关联程度,它与载体、与表现形式都没什么关系,因而关于电子证据关联性的判断方式与传统证据的关联性判断方式应该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在关联性认定问题上,电子证据并不存在什么特殊性。法官完全是可以根据经验法则、生活常识、直观判断、逻辑推理等方式结合全案,层层分析来考察电子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是否具有实质性意义,从而进一步从量的角度认定这种意义有多大。

参考文献:

[1]何家弘.电子证据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蒋平,杨莉莉.电子证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3]姜琳炜.诉讼证据能力与证明力探讨[J].律师世界:法理与实务,2001,(9).

[4]李学军.电子数据与证据[a].何家弘主编.载证据学论坛(卷二)[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5]钱小平.电子证据之证明力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4).

[6]孟淼淼.论民事电子证据的证明力.中国政法大学2007硕士毕业论文.

电子合同的可靠性篇6

鉴于电子信息装备存在的若干质量管理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对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参考借鉴其他国家关于电子信息装备质量管理的先例,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视角,全面提高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水平。笔者结合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措施:

1.1装备应用质量管理的可靠性

电子信息装备应用的可靠性,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点。装备的可靠性工程,要求相关产品的生产满足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并且具备快速预防的能力,以便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电子信息装备的可靠性工程内容很多,最为基本的任务,是进行可靠性管理、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可靠性管理需要制定缜密的质量管理计划,以及结合相关的可靠性文件,有条不紊地进行监督、计划评审等,同时通过分析装备系统,依靠评审小组收集到的可靠性数据,协调整个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工程性、整体性、统计性和预计性。可靠性设计则需要通过建立可靠性模式,囊括质量管理可靠性预计、分配、分析,以及部件选择和控制等功能,以便在选用元器件的时候,能够进行有效的限额设计、耐环境设计、电磁兼容设计等,并分析元器件与电路之间的容差和潜在的电路,全面提高设计的可靠性水平。至于可靠性的试验,需要通过筛选试验环境应力,以及试验可靠性增长、可靠性鉴定、可靠性验收等,调查和分析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状况,对试验的结果展开全面统计分析,找出装备故障的缘由,锁定电子信息装备可靠性的薄弱环节,全面提高相关产品的可靠性。

1.2构建电子信息装备保障模式

电子信息装备的质量保障,需要在引入国外先进思想的基础上,推出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结合维修保障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构建具有协调和控制功能的保障模式。项目办公室模式。这种模式是将电子信息装备作为考量的对象,根据装备的任务量大小等实际情况,由装备维修保障主管部门和使用管理单位分层次维修,其中前者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而后者需要服从前者的指挥,安排相关的人员负责维修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项目办公室模式,具有较为成熟的管理理论,而且具有较多的参考借鉴经验,不仅机构分明和职能明确,而且内部容易组织协调,但需要加强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沟通,提高资源共享的效率水平。综合维修中心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范围的界定具有严格的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探讨。第一个层次是总部组建装备的综合计划部、信息基础部、分管部门等,由各个职能部门组成维修中心的成员。维修中心需要根据任务的计划,协调装备的使用、保障、预算、技术指导、风险控制等工作。第二个层次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装备,安排不同的专业维修队伍,譬如某些大型的复杂装备,需要由具有较强权威性的团队负责,采用行政指令的方式,确保内部组织协调的畅通。第三个层次是为了保证维修进度和确保维修任务顺利完成,集中所有的维修资源,加强与装备供应商的沟通。集约化小组模式。为了控制电子信息装备保障维修质量管理工作的分散性,我们需要采用集约化小组的模式,由主要领导担任小组负责人,并设置装备维修保障管理的层次性任务。这种模式的机构构建灵活,包括了维修机构、职能人员、相关专家等核心成员,能够高效地共享资源,并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对于项目管理工作本身来说,能够保持项目在计划周期内的稳定性、连续性、一致性,但在采用这种模式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多重领导矛盾的问题,以防止决策依据的混乱。

1.3电子信息装备质量一体化管理

电子信息装备的一体化管理,旨在解决装备质量管理的分散问题,提高系统结构的统一性。关于一体化的概念,包括相关规则和运作机制,需要装备的设计者、生产者、提供者、使用者、维修者共同运行,从而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共用天线和信道。关于频率资源的分配,国际上已经有若干规定,但随着电子信息装备使用数量的增加,频率资源正面临枯竭的瓶颈。笔者认为,在增加天线和信道等实用宽带的同时,还需要避免各种平台对空间资源的争夺,我们要设计一体化的天线和信道,保证天线能够有效覆盖各个频域,另外还需要兼顾不同电子信息装备功能的差异性,提高信道动态的适应性。减少不同辐射源信号强度的差异性,并且满足多个功能系统工作需求,减少信道的设计成本。统一信号处理模块。作为电子信息装备一体化系统的处理核心,信号处理模块能够完成对信号的解调和参数测量,并识别位置的信号,完成信号的调制工作。为了统一信号处理模块,我们需要实现模块数据的搜集、缓存、预处理、解调、存储等功能,然后将芯片和转换器植入硬件当中,紧密结合模块的任务需求,构建良好的通信机制,以便实现信号的动态分配,全方位提高信号处理的效率。实现功能的软件化。电子信息装备功能的软件化,体现为通信、雷达、导航、识别、情报、电子战等方面,功能的软件化实现,需要利用软件来控制所有的系统功能,以数字化处理的手段,监控宽带天线、调整系统频带、在线编程信号波形、处理信源编码、选择信道监测等,开发出界面清晰、功能独立、接口良好的软件模块,并完成系统之间的加载互联。

2结论

电子合同的可靠性篇7

1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的主要内容

可靠性要求的工作内容要求一般是在产品研制过程中要求采取的可靠性设计措施,来保证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1]。可靠性设计的方法一般包括:简单化的设计思想、余度设计、容错设计、降额设计、零部件的选择、采用成熟的技术、环境防护设计、热设计、电磁兼容性(emC)设计、软件可靠性设计和设备的包装、运输环节等。经典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有: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电路容差分析和潜在通路等分析方法,为弥补经典可靠性分析方法的不足,目前已有多种基于设备结构体系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比如基于结构可靠性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2某型号多模式航行信息接收设备的可靠性设计

多模式航行信息接收设备能够同时接收处理航行告警信号、船舶识别和气象传真信号,并通过显示设备和热敏打印设备完成集中显示和图像打印功能的船载航行信息综合接收系统,是保障舰船航行安全的重要设备[2]。多模式航行信息接收设备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船用电子设备使用的特点和可靠性设计的要求,从设备的机械结构和电子线路2部分出发,依据可靠性的设计要求开展了相关的可靠性设计和分析工作。设备的组成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设备内部板卡众多,实现的功能相对复杂,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多种因素,才能确保设备可靠、稳定的工作。在多模式航行信息接收设备设计时,着重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2.1简单化的设计思想通常情况下,设备的复杂程度越高,其可靠性越低,因此,减少设备的复杂度,可以提高其可靠性,可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1)在满足设备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将设备的结构和外形设计成简单的形式。按照船用电子设备的安装标准设计成高450mm、宽300mm、深278mm的壁挂式机箱,机箱除前面板外,其它几个面板全部使用铝合金加工而成,为维修方便,前面板设计成一个内铰链结构,四周再用螺丝固定,这样既保证了机箱有足够的强度,又具有简洁实用的特点,设备内部的结构设计成插卡形式,易于安装、维修。2)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和种类,尽可能使用较少的零部件来实现多种功能,以简化装配、调试、安装等环节,减少出现差错的概率。设备内部板卡的形式一样,便于加工、装配,板卡上有“防呆”设计,以保证在安装、现场维修时不会因插错板卡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2余度设计使用多种途径实现设备的重要功能,如下所述。1)设备的承重或减震结构件,按照一个(组)部件损坏或性能下降时,仍能由另一个(组)部件来达到承重或减震的效果。设备设计了2个独立的安装架,每一个安装架上都装有2个避震器,以确保船体在剧烈晃动时,设备的牢固性。2)设备的供电部件,设计成可以使用2种电源类型(aC220V和DC24V)供电,交、直流供电可以自动进行切换,并且每一种电源都设计了2个独立的电源模块,当一路电源出现故障时,另外一路可以继续供电,从而保证设备的供电功能不致丧失。2.3容错设计能够自动实时检测并诊断出设备所出现的故障,并能采取一定的策略,以达到对故障的容忍,设备仍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实现其固有的功能,例如,在外部电源电压超过一定的范围时,设备可以自动启动电源保护电路,并给出故障提示,待操作人员排除故障后,设备能自动恢复工作。2.4降额设计对使用的零部件采用降低其额定值来使用,目的是降低其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1)对使用的电子元器件、零部件、结构件,采用了降低其额定值的设计,来提高其工作时的可靠性能,特别是电子元器件的降额使用,半导体集成电路选用宽温度范围、高可靠性器件,其它分立元件性能指标采用降额80%来选用,尤其考虑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工作情况,比如在高温环境下,电容的容值会变小,电阻的功耗会增大,还有一些晶体会有频偏增大的现象,这些因素都会降低设备的可靠性,并且在设备出现问题时,很难进行故障定位。2)机械、电气、机电等设备零部件遵循了减少其承受载荷的应力原则,从而增加其可靠性。2.5零部件的选择对使用的零部件、原材料进行控制和管理,注意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对采购、仓储、装配等环节进行控制,对影响设备重要功能和性能的元器件和原材料进行筛选,降低原材料的不良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2.6采用了成熟的技术成熟的技术意味着设备在技术上的缺陷和风险经过了充分的市场检验,其技术上的可靠性、稳定性可从以下2方面得到保证。1)在满足功能、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经过工程实践考验、具有高可靠性的技术进行设计。2)对要采用的新技术,必须经过前期的技术验证,证明其能满足设备的可靠性要求,而不仅仅是能满足设备的更多功能、更高性能的要求。2.7环境防护设计1)采用了防腐的金属材料,对设备的零部件进行防腐、防霉处理,提高其防腐蚀性能。2)在电子线路板上作了三防处理,对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作防腐、防霉和防霉处理,降低船上高温、高湿和盐雾等恶劣环境对设备的影响。2.8热设计为设备内部发热的电子元器件增加散热片,或把其紧贴在板卡的金属外壳上,减小其热阻,把发热量大的电源模块放在机箱的一侧,并且和金属机箱形成良好接触,增大其散热面积,提高其工作可靠性。2.9emC设计1)采用了金属材料的封闭机箱,切断了设备内、外的电磁辐射通道,提高了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减小了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2)在设备的电源端口上,选用了高品质的电源滤波器,大大减弱了电源线上的传导干扰。3)设备内部每一块板上都设计了密封的金属壳体,除了必要的引线接触件外,所有器件都放置在金属壳体内,彻底杜绝板卡间的相互干扰。4)机箱上设计了良好的接地装置,从而可以保证上述措施有良好的效果。2.10软件的可靠性设计1)采用了软件模块化的方法,对各功能模块采用低耦合、高内聚的设计原则,提高软件代码的健壮性。2)采用软件故障恢复措施,因为软件的功能越强大,则软件的构架复杂度越高,越容易出故障,为此设计了软件监控线程,此监控线程功能非常简单,用来监控软件主线程的运行情况,记录出现的错误信息(这些信息供后期开发人员改进时参考),必要时可以重新启动软件主线程,从而提高了软件运行的稳定性。2.11设备的包装、运输环节1)采用了防腐的金属材料,对设备的零部件进行防腐、防霉处理,提高其防腐蚀性能。2)在电子线路板上作了三防处理,对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作防腐、防霉和防霉处理,降低船上高温、高湿和盐雾对设备的影响。

3结束语

电子合同的可靠性篇8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

电气自动化是指能够实现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所规定的操作控制以及功能等,在无人或者人少的状态下自动运行。在计算技术、微电子技术、机械电子技术以及智能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广泛出现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可靠性已经成为很多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如何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已经成为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概述

电气自动化的程度是一个国家电子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当今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电气自动化带来的福利也越来越多,它可以提高工作质量、让工作成本更低。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已经针对电子产品的可靠性研究设立研究所和一系列单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电气自动化逐渐得到普及,电气设备该具备的可靠性也引起更多使用者的重视。伴随着电气自动化的不断扩展,其中的可靠性就变得异常突出。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研究意义

1.提高电气自动化的可靠性可以减少故障发生次数,降低维修费用,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也随之提高。产品质量的核心就是产品的可靠性,这也是众多生产厂家追求的目标。产品质量就是使产品能够实现其价值、满足明示要求的特征和特质。只有可靠性高,发生故障的次数才会少,那么维修费用就少,相应的安全性也随之提高。因此,产品的可靠性是产品质量的核心,是生产厂家追求的目标。

2.用户对于产品的性能要求更加严格,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对于增加市场份额有促进作用。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现在的用户对于产品不仅要求好的性能,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使用感受,这就关系到可靠性。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深化,对可靠性的重视已经成为各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挖掘市场的有力武器。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可靠性高的产品,在竞争中有更大的概率获胜。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那就必须在加强电气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程度的同时提高其可靠性。

三、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现状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相对而言也变得越发成熟。但是由于行业不同,其工作环境也不同,因此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使用非常不利,也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同时,机械作用力在日常工作中也影响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使用,冲击振动以及过大的离心加速力等,都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影响着其可靠性。人员因素的影响也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工作的时候不需要人或者只需要少数人,但是还是需要有人监控其工作,而且一般其操作比较复杂,难度很大,如果人员素质低下,很容易出现事故。总的来说,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相对而言还比较好,但是也出现了一定的事故,有待加强。有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元件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家,其性能的差异也造成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降低。

四、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对策

根据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案和措施来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要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就必须从元器件的正确选择与使用、散热防护以及气候防护等方面着手,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

1.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设计阶段,要对产品与零部件技术条件进行研究,在分析产品设计参数的基础上,研讨和保证产品性能和使用条件,以便能够合理制定设计方案;其次,设定产品结构形式和产品类型还要考虑产品的产量。因为生产批量的规模直接受到产量的大小的影响,生产批量不同决定着不同的生产方式类型,因而其生产经济性也不同。同时,还需要在保证产品性能的条件下,充分运用价值工程观念,研究出最经济的生产方法进行零部件设计。这就要求在满足产品技术要求的条件下,选用最经济合理的原材料和元器件,以求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此外,还需要周密设计产品的结构,全面构思,使产品具有良好的操作维修性能和使用性能,将设备的维修费用和使用费用降到最低。

2.从生产角度来说,要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就必须保证设备中的零部件、元器件有尽可能少的品种和规格,最好能够使用由专业厂家生产的通用零部件或产品。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零部件采购时,应该要立足于设备的实际需要技术条件和加工精度要求,不能毫无根据地追求高精度,应该尽可能使用国产材料和来源多、价格低的材料。只要能够保证满足产品性能指标要求,为了经济原则,应该使其精度等级应尽可能低,使用更加简单化的装配,力求减少装配工人的体力消耗,尽量不搞选配和修配,以便能够实现自动流水生产。此外,要根据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工作环境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元器件的技术性能、技术条件以及质量等级等,不仅要满足能够适应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工作任务以及环境要求,还要能够留有足够的余量。在选用电子元器件的过程中,要保证其质量稳定和可靠性高的要求,不能选择已经被禁用和淘汰的产品,而要选择由发展前途的标准元器件。在使用这些元器件之前,还要进行必要的可靠性筛选后,只要满足一定可靠性的元器件,才可以使用,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

3.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散热防护。电子设备可靠性最广泛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温度变化。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工作时,其功率损失一般都转化为热能的形式散发出来,尤其是一些如电子管、变压管、大功率晶体管、大功率电阻之类的耗散功率较大的元器件,引起环境温度的升高。当环境温度较高时,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能难以散发出去,将使设备温度升高,直接影响着设备使用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保证电气设备的可靠性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广泛知识领域的系统工程。只有在设计上给予充分的重视,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按照流程操作、及时保养,才会有满意的成果。

参考文献:

电子合同的可靠性篇9

关键词: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研究;措施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133

0引言

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化服务的进步,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电子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密切相连。系统控制作为电子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如何加强其运用过程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探讨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与提高措施,对于我国电子自动化工程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定义

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是指设备为完成预期技术的应用任务,在特定的技术应用环境下,抵御和避免外界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干扰的能力。在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中,无论哪种应用性技术设备,在其运转过程中均一定程度的存在故障发生概率,因此,以数学学科中的“概率”来描述设备的可靠性技术指标,是表示设备对于预期任务的顺利完成机率。

2研究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意义

研究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一是对于产品的质量能够起到保证作用。由于产品质量的控制需要设备很高的可靠性为基础,是直接衡量产品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是对电子设备,受其自身属性的限制,对质量与精度有相当刚的要求,这就必须要求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拥有足够的可靠性,以保证产品不但可以实现自身固有的价值,同时还可满足其他一系列的特殊需求;二是对于企业市场份额的增加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用户的喜好程度,因此,要想保证用户对于产品拥有足够的重视度,则必须使其拥有较高的保障性才可实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优化市场份额。

3影响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因素

3.1工作环境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市场应用空间越来越广阔,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使其工作环境不断复杂化与多样化,在此现实下,设备运转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对其可靠性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电磁干扰、机械作用和环境气候等;除此之外,影响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因素还包括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一些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低下所导致,其表现在设备的日常操作与管理维护方面,不当的操作与维护使设备因受损而降低可靠性,从而对整体工作造成影响。

3.2元器件质量

实践证明,设备运转的稳定性取决于所配元器件的质量,优质的元器件是保证电子设备正常运转的基础;就现状而言,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促成式设备生产厂家越来越多,该模式的生产厂家不仅规模小,而且大多存在管理问题,缺乏完善的质量系统。加之许多厂家一味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会通过过度降低成本来提升市场份额,导致产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3.3使用管理不当

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使用寿命取决于工作环境与日常管理,工作环境的改变与不当的管理都会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在此基础上,其可靠性则会受使用寿命的影响产生一定的波动。由于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操作过程复杂,自动化程度高,加之一些管理专业水平低下,往往对其日常管理工作不重视或管理不当,造成设备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从而对可靠性造成影响。

4提高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措施

4.1加强技术人员专业培训

设备在日常运转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充分认识设备的可靠性概念与内涵,做好运行维护与日常管理工作,实现对电子设备自动化技术控制过程中的可靠性识别,并在此基础上精确评估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状态,全面而稳定地发挥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在我国电子工业生产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实际应用中,要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对于出现的问题及缺陷应及时分析并采取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良,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提升设备运转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2正确选择设备元器件

设备元器件的选择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做到切实考虑工作环境、技术条件和性能要求等因素,以此选择符合本生产实际需要的合格元器件,产品进场后还应检查其品种、规格、型号和产品三证(合格证、检测证与经营许可证),确保产品质量满足生产需要。同时,由于温度是影响电子设备可靠性的最大因素,所以做好设备的散热防护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电子设备工作时,它的功率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损失掉,特别是一些耗散功率较大的元器件,另外当外界温度较高时,热能难以散发,将使设备温度过高。在诸多因素中,潮湿对电子设备的影响是最主要的,特别是在低温高湿的条件下,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就会使机器内元器件、印刷电路板上产生凝露现象,使电器性能下降,出现故障。当电子设备受到潮湿空气的侵蚀时,会在元器件或材料表面凝聚一层水膜并渗透到材料的内部,从而造成绝缘材料表面电导率增加,使零部件电器短路、漏电或击穿。

4.3强化散热与气候防护管理

温度和气候是影响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两个关键外部因素,尤其是温度,过高的外界环境温度,势必会影响设备的散热情况与性能发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因此,控制设备散热器的表面必须进行黑色与粗糙度处理,从而增强辐射换热;另外,低温高湿的环境会大大降低元器件的电性能和增加介质损耗,甚至会造成电子控制设备的短路及击穿。因此,采用浸渍、密封或是灌封措施,对控制设备进行密闭化处理,为控制设备的气候防护做好充足的准备。

5结语

总而言之,世界是千变万化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任何现在先进的技术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显得落后。面临新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以技术的更新时刻保证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先进性,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办公与生活环境,以此促使我国电子自动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电子合同的可靠性篇10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4)04-0000-01

由于在迅猛发展的电子技术背景下,这就导致在各行各业当中广泛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那么相应的在当前经济运行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手段就是自动化技术。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利用,这不但能够做到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运行经济性与工作可靠性,还能够对有效改善劳动质量与确保电能质量。特别是当前社会持续不断提升电子自动化程度下,导致整个社会更为关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这一问题。

一、加强研究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意义

一方面加强研究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这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对相应市场份额增加。由于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如果依然还是以往的那张产品性能绝对不能对当前用户需求进行有效满足,那么如今用户需求则是迫切要求产品可靠性提高。按照充分的研究结果来看,产品拥有比较高可靠性指标那么在课余在激烈市场竞争生存与发展。特别是持续不断的提高复杂度与自动化程度,那么企业则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在市场份额获取过程当中选取可靠性技术作为一个有力工具。

另一方面则是产品质量提升的核心就是可靠性。通过概况产品质量所具备的特性,那么其中主要为经济性、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可靠性在整个产品质量当中具备主导地位。要想将故障发生率有效降低,这就借助于提高产品可靠性,从而将维修费用减少,提升相应产品安全性。针对这样的情况,可靠性是产品质量的关键,那么用户与生产厂家都共同追求目标就是可靠性。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提升策略

由于电子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对于设备的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上面也了解到其所具备的重要意义,要想有效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这就应该选取的依据为控制设备特点,选取切入点为控制设备散热防护、控制设备设计阶段、气候防护、选择电子元器件等,而且还应该做到可靠性设计方法保持着合理性。

一是基于设计惊恐中设备这个阶段当中,首要的就是要研究产品和零部件技术条件,详细深入细致分析产品设计参数,在对使用条件与产品性能进行有效保证的前提下对合理科学设计方案进行制定。另外必须根据产量来确定产品的类型与结构形式,在满足产品技术要求条件下,还应该将产品生产成本减少,经济合理性也应该在元器件与原材料当中进行考虑,使得所选取的元器件与原材料保持着经济合理。为做到对产品操作维修性能与使用性能有效提升,将控制设备的维修费用与使用费用减少,那么在产品结构当中还应该借助于全面构思实施相应的周密设计。

二是基于生产的角度进行分析,要将整个设备当中的零部件和元器件的规格、品种最大限度的进行减少,所采取的做法就是使用零部件或者是通用产品则是专业厂家生产的那张低价格、多来源的材料,或者是使用国产的材料。不管是零部件,还是设备所具备的加工精度都应该对当前技术条件要求相符,绝对不应该对高精度盲目追求。相应的精度等级适应产品性能指标的前提下还能够降低,还能够将装配进行简化,从而让修配与选配最大限度减少,最大限度减少装配人工体力消耗,这就为自动流水生产产生有利的作用。

三是选择和使用电子元器件。选用元器件必须将工作环境条件与电路性能要求作为条件,应该保留着足够的余量在技术条件与性能,相应的质量等级也应该对环境要求与运作控制设备相符。相应的每个电子元器件其所依据的往往都拥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而且还应该借助于相应的必要的可靠性实施筛选之后这样才可以在产品当中去进行使用,当然也应该将特殊情况出去。可以优先考虑那些及时供货、合理价格、良好服务的元器件生产厂家。针对其中的某些关键性的元器件的使用,这就应该让用户认定生产方的质量之后才可以。通过型号、规格、品种等与制造商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进行详细分析与比较同类元器件,在这其中对相对比较好的元器件进行选择。除此之外,还应该高度注重针对使用过程当中所具备的元器件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能与可靠性这些方面的数据实施相应的统计,这样就为今后进行选用的时候提供依据,以便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更好的对电气元器件进行选择。

四是控制设备的散热防护。从现实情况来看,温度因素会直接影响着电子设备所具备的可靠性,根据对电子设备实施运作,那么往往就是借助于热能的方式发散功率损失,特别是那些有着比较大功率的电阻、晶体管、电子管的元器件。要是比较难进行散发热能,从而导致设备具备更好的温度。从这样的现实情况来看,这就必须保持半导体器件温度处于一定可控范围之内。散射这项功能是这半导体分立器件所需要进行考虑的问题。而散热器往往不会在小于100mw功率的晶体管当中进行使用。

五是电子设备的气候防护。从现实情况来看,往往还有就是污染气体、霉菌、潮湿、气压等诸多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从这些环境因素来看,影响最大的则是潮湿,这会导致电子设备表面出现覆盖层起泡的情况,更有严重的就是覆盖层脱落,这就使得电子设备并没有相应的保护。往往保护电子设备则是浸渍、灌封等措施。

参考文献:

[1]朱爱珠,黄菊红,徐平原.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测试[J].科技资讯,2011(08):143-144.

[2]周亚峰.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6):43-47.

[3]张伟林,宋修臣.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7):75-76.